KR2k0004 太平寰宇記-宋-樂史 (master)


[112-1a]
  欽定四庫全書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十二


  宋 樂史 撰


  江南西道十


  鄂州


  鄂州江夏郡今理江夏縣禹貢江漢朝宗于海按今江
漢二水會於州之西界春秋時為夏汭及楚地傳謂吳
伐楚沈尹射奔命于夏汭又世本云楚子熊渠封中子
[112-1b]
紅於鄂今武昌縣地也至戰國猶屬楚秦并天下為南
郡地按晉地理志云漢髙祖初分南郡置江夏郡漢志
應劭注云沔水自江别至南郡華容為夏水過郡入江
故江夏為名今州即江夏郡之沙羡縣地後漢因之後
劉表以黃祖為江夏郡之太守又江夏記云一名夏口
一名魯口按三國志吳主破黃祖于沙羡収其地為都
名遂改武昌又武昌記云大帝築城于江夏山為江夏
城即今郡以程普為江夏太守督夏口遂欲都鄂改為武
[112-2a]
昌其民謡曰寕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寕歸建業死不向武
昌居由是徙都建業此為郡如故後亦為重鎮及西晉伐吳
使王戎襲武昌胡奮襲夏口是厯古為兵衝之地至義熙元
年冠軍將軍劉毅以為夏口二州之地居形要控接湘川邊
帶漢沔請荆州刺史劉道規鎮之至六年自臨鄣徙江夏郡
於夏口仍割荆湘江三州之地於此立為郢州故宋書云孝
武帝嫌上㳺強盛遂以竟陵安陸江夏武陵巴陵武昌西陽
齊安等八郡置郢州則江夏為郢州之地至順帝時荆州刺
[112-2b]
史沈攸之起兵素蓄士馬資用豐厚積戰士十萬鐵馬二千
軍至郢州府功曹臧寅以為攻守勢異非旬日所抜若不能
時舉挫銳損威今順流長驅計日可㨗既傾根則郢城豈能
自固攸之不從郢州刺史柳世隆拒守攸之盡銳攻之不尅
衆離沮遂潰散故齊書列傳云劉懐珍言於髙帝曰夏口兵
衝要地宜得其人遂令柳世隆鎮焉其後梁武起兵襄陽東
下攻圍二百餘日方降因分置北新州尋分北新州為士富
泗泉豪五州梁末北齊得之遣慕容儼守之為陳將侯瑱攻
[112-3a]
圍凡二百日不下後因二國通和乃復歸陳隋平陳改為
鄂州取鄂渚以為州名煬帝初州廢復為江夏郡唐武徳
五年平蕭銑復置鄂州天寳元年改為江夏郡乾元元年
復為鄂州永泰之後置鄂岳觀察使以鄂州為治所皇
朝為武靖軍節度


  元領縣九 今六


  江夏 武昌 蒲圻 嘉魚 崇陽 永安


  三縣割出


[112-3b]
  永興置興國軍 通山入興國軍 大冶入興國軍


  州境


  東西九百二十九里 南北三百八十八里


  四至八到


  北至東京一千四百一十里 北至西京一千
五百三十里 西北至長安三千三百三十里
 東至江州六百里 南至岳州七百里 西
至潯陽渡二里 北至黄州二百八十五里


[112-4a]
  東南至洪州水陸相乗一千九百三十八里 西北
至沔州北界漢江四里 西南至沔州界七里
東北至蘄州五百里


  户


  唐開元户二萬九千七百皇朝户主一萬四千七十
客一萬五千一十四


  風俗


  火耕水耨人食魚稻以漁獵山水為業蠃蛤食物
[112-4b]
常足人偷生朝夕取給而無積聚重巫鬼之祀事


  姓氏


  江夏郡三姓 黄  喻  潘


  人物


  孟陋武昌人少孤曽祖宗為吳司空陋幼而貞潔
喪母過禮 孟嘉江夏人侍桓温宴龍山風吹帽墜
 唐李鄘江夏人自淮南節度詔入拜相


  土産


[112-5a]
  銀 苧麻 紵布 茶茶譜云鄂州之東山蒲圻
唐年縣皆産茶黒色如韭葉極軟治頭疼


  江夏縣舊十鄉今十五鄉漢沙羡音怡○縣地漢書
地理志沙羡縣屬江夏郡自漢至晉猶為沙羡縣地晉
太康元年改為沙陽按沙陽今蒲圻縣界魚嶽東山南
沙陽故城是也東晉汝南郡流人寓於夏口因僑立汝
南郡又為汝南縣焉晉末改為江夏縣按應仲逺注水
經云夏口水入江是為江夏江夏地記云涓水内四十
[112-5b]
里㲼川界安州故城古江夏郡也據地輿志云郡有沙
羨縣吳時置督將于魯山吳記云孫權擒江夏太守黃
祖于沙羡以程普為江夏太守晉宋並以為江夏郡齊
因之亦名重將鎮隋平陳後置鄂州治于此以江夏郡
為縣居舊汝南縣界荆湘記云金水北岸有汝南舊城
是也隋開皇十年使人韋焜就州東南焦樓度下置大
業十三年州賊董道沖陷沒其縣遂廢洎唐武徳四年
又權置縣宇貞觀三年移于城南平地置又縣圖云縣
[112-6a]
先一十八鄉于大厯二年分金城豐樂宣化等三鄉置
永安場今十五鄉存焉 金山城在縣東南二百三里
下有村在金山口水南村人堰水成塘以此得名 輞
山在縣東南一百七十三里山形圓曲有如車輞 鈷
鉧山在縣東南一百一十七里山形似鈷鉧 静山在
縣東南一百一十里其山迥聳曲澗清流茂林髙峻可
以息諸仁智故名静山 驚磯山在縣東九十里西南
俯流大江下有石磯驚波迅急商旅驚駭故以為名
[112-6b]
白頭山在縣東南七十里上有四石俱白故曰白頭山
 江夏山在縣東南有小山迤邐東入武昌界西去縣
六十里其山重疊本名岐山天寶六年改為江夏縣
金葉山在縣東南五十里其山土石紅赤因名 治唐
山在縣東南二十六里舊記云先是晉宋之時依山置
治故以為名 駐鶴山在縣東九十里其山斷絶耆舊
相傳云昔有仙人控黃鶴従天而夜响 鷄趐山在縣
南八十里皆有金雞飛集此山 金水在縣南九十里
[112-7a]
出秦山西注入大江舊記云有金雞従鷄趐山南飛産
金于此故名金水 鄂渚輿地志云雲夢之南是為鄂
渚 曲池水在縣東南二里梁太清四年邵陵王蕭綸
為富水郡太守雅好賓客善于詩酒每慕王右軍曲水
流觴之興故以效之 鸚鵡洲在大江東縣西南二里
西過此洲従北七十步大江中流與漢陽縣分界後漢
書云黃祖為江夏太守時黃祖長子射大㑹賓客有獻
鸚鵡于此洲故為名又荆州記云江夏郡城西臨江有
[112-7b]
黃鶴磯又有鸚鵡洲侯景令宋子仙夜襲江夏藏船于
鸚鵡之洲 南浦在縣三里離騷云送美人兮南浦其
源出京首山西入江春冬涸歇秋夏泛漲商旅往来皆
于浦停泊以其在郭之南故曰南浦 黄鶴樓在縣西
二百八十步昔韋褘登仙每乗黄鶴于此樓憇駕故號
為黃鶴樓唐崔顥有登黃鶴樓詩云昔人已乗白雲去
此地空留黄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歴歴漢陽樹春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闗何處是
[112-8a]
煙波江上使人愁 焦眀本祠晉烈將自後致仕尋醫
行至鸚鵡洲結茒而止唐建中四年李希烈反城下交
戰神力衛助軍城得康觀察使李謙奏聞貞元四年封
為城隍王廟號萬勝鎮安王 蔣帝祠金陵蔣山之神
也 宋無忌祠初州多有大災占之云東南聖水坡宋
無忌之遺跡觀察使牛僧孺立廟祀之 白馬廟耆舊
相傳云蜀將張飛靈也 邵陵王廟自梁朝邵陵王捨
宅為寺因之立廟 橫江廟即吳時魯肅也 丁固宅
[112-8b]
母作大被以招賢故學為時髙後母疾思笋泣竹冬月
笋生


  武昌縣東一百七十里舊七鄉今九鄉舊名東鄂系本
云楚子熊渠封中子紅于鄂漢為鄂縣又江夏記云漢
髙帝析南郡置江夏郡處于鄂是武帝封鄂長公主之
邑也漢書地理志云屬江夏郡又吳志甘露初析江夏
置武昌郡大帝嘗都之晉不改然扼上流者或置武昌
悉以名臣皆為重鎮宋又置郢州領江夏武昌竟陵安
[112-9a]
陸西陽齊安八郡後改郢州移理江夏武昌復為鄂之
東境矣武徳中建鄂州領縣五而武昌江夏實其最焉
續搜神記晉孝武世宣城人秦精嘗入武昌山中採藥
遇一毛人長丈餘引精至山曲示以叢茗而去俄而復
還乃探懐中橘遺精精怖負茗而歸焉 楚山在州
西一百七十三里出紫石英山東十步有岡在城南
峥嶸洲在縣西即晉時劉毅破桓𤣥處寒溪浦在縣
西二里樊山下有寒溪盛暑之月常有寒氣敗舶灣
[112-9b]
在縣西北水路七十里吳志云孫權于武昌新裝大船
試泛之時風大盛權手取[泳-永+羅]州谷利拔刀向柂工曰不
取樊口者斬工即轉柂入樊口風猛不可行乃還武昌
記權于羣臣泛舶中流值風至樊口十里餘便敗因名
敗灣舶 [泳-永+羅]洲水路去州一百九十三里輿地志云伍
子胥叛楚出闗于江上見漁父求渡時旁多人漁父歌
曰灼灼兮侵已私與子期兮蘆之漪子胥既渡解百金
之劒與之漁父曰楚購子粟五萬爵執圭豈百金之劍
[112-10a]
乎子胥行未數步回顧漁父已覆舟而死其處是也
樊港源出青溪山三百里至太港濶三十丈水曲並在
縣界内又吳志云谷利拔劍柂工急趣樊口即其處也
 安樂宫在州西北水路二百四十里吳黃武二年築
官此處赤烏十三年取武昌懸村瓦繕修建業因遂停
廢 南郊壇在州西北一百八十里在縣吳主孫權黄
龍三年郊天之處 呉大帝城在州西一百八十里魏
黃初四年吳主置城有五門各以所向為名西角一門
[112-10b]
謂之流津北臨大江又晉中興書云陶侃領江州刺史
鎮武昌課種栁都尉夏施夜盜拔郡西門栁為己所種
後因駐車施門問此是郡西門栁何以盜種施怖謝罪
時人憚之其城黃龍元年遷都建業因此停廢 鄂王
城在州西北一百八十里楚子熊渠封中子紅于鄂僣
稱王居此城九州記曰今武昌是也九州記備同今鄂
人祀鄂王神即遺像也 黃石城在州西北二百九十
里江表傳云劉勲敗于彭澤走入楚江従潯陽步上聞
[112-11a]
皖已沒及西塞將兵救皖為孫權所破遂奔曹公即此
城 廢城唐縣在州西北一百一十里隋末縣令羲士
暄置西有小城塘以為名大業九年廢 故鄂縣城在
州西北一百八十三里輿地志云漢舊鄂縣屬江夏吳
之武昌晉太康年復立鄂州此縣廢矣 陶侃廟在州
南一百七十五里侃薨于樊口百姓思焉咸康五年立
廟祀之有碑在又至興元年中縣令唐平以其荒涼無
庇遷在縣西北一百步俯臨大江 樊姥廟西去州一
[112-11b]
百七十三里武昌記云孫權嘗獵于樊口山見一姥問
獵何物荅曰得一豹姥曰何不竪其尾言訖不見權後
立廟祀之 庾雲墓西北去州一百八十五里是晉征
西將軍祠 桓宣武墓西去州一百八十里大司馬揚
州牧桓𤣥子也 戴淵墓北去州一百九十六里晉右
光禄大夫開府儀同三司諡簡侯字若思


  蒲圻縣西南四百一十里舊五鄉今四鄉漢沙羡縣之
地地理志江夏郡有沙羡縣又吳黄武二年於沙羡縣
[112-12a]
置蒲圻縣在兢江口屬長沙郡因湖以稱故曰蒲圻縣
盛宏之荆州記云長沙郡有蒲圻縣宋元嘉七年屬巴
陵郡孝建元年屬江夏大同五年于巴陵郡下雋立樂
化縣還屬上雋郡陳又改上雋郡為上雋州天嘉元年
還復本名其沙陽縣本名沙羡晉安帝改為沙陽縣仍
舊屬上雋梁承聖三年改為沙州陳初復還縣又屬上
雋隋開皇元年使人韋焜省上雋郡又立樂化縣廢沙
陽入蒲圻而屬鄂州開皇十二年使人牛强又省樂化
[112-12b]
縣入蒲圻其年洪水泛溢縣遂漂流就鮑口權時剏立
大業十三年董道冲為亂蕭銑敗之武徳四年使人王
𢎞讓刺史周和峯權在陸溪川中為縣貞觀七年移還
鮑口天祐之後析鮎瀆鎮下界鄉里為嘉魚縣 赤壁
在縣西北一百五十里江岸北即曹公為周瑜所敗之
處 太平城在縣西南八十八里即吳孫權遣魯肅征
零陵于此築城


  嘉魚縣西南四百六十五里舊一鄉今三鄉本蒲圻縣
[112-13a]
隋之鮎瀆鎮川多生鮎魚為鎮名唐天寶三年本道以
鎮界所管懐仁宣化三里合為一鄉屬鎮徵科偽吴昇
嘉魚縣 魚嶽山去舊縣一百二十里按荆州記云蒲
圻縣下有魚嶽小山山孤峙于中洲近在江南 蒲圻
湖東北沿流去州三百里在蒲圻縣西北一百五里舊
云多生蒲草吳大帝初置蒲圻縣在北湖側故以為名
屬鮎瀆鎮 吕䝉城正東北㳂流去州三百九十三里
在蒲圻縣西北即吕䝉所造築城屯兵于此地屬鮎瀆
[112-13b]
鎮 吕蒙墓江夏記云蒲圻縣南對陸溪陸路口一名
刀環山泝流八十里有吕蒙城城中有蒙墓孫權使陸
遜拒劉備于西陵權屯陸溪口為衆軍節度是此也
崇陽縣西南六百十里今五鄉古下雋縣漢地理志屬
長沙國宋元嘉七年入岳州梁大同五年于下雋縣置
上雋郡乃分為樂化縣至承聖三年改為雋州陳天嘉
四年州廢洎隋開皇九年廢州省樂化縣下雋兩縣入
蒲圻唐天寶元年江西採訪使奏以蒲圻梓洞中二千
[112-14a]
餘户去縣六百里若不别置縣難以統攝三年勅于桃
花洞溪口置唐年縣偽吳順義七年改為崇陽偽唐為
唐年皇朝改為崇陽其地唐末已屬淮南楊行宻割擬
改為崇陽縣梁于郡國志尚存其空名改為臨夏縣後
唐同光初復舊晉天福初改徳江縣 壺頭山在縣東
北水路六十里其山幽谷深䆳山下有溪穿入山中名
桃花洞水入溪合流山名壺頭山水名壺頭灘三里皆
平石石脈流水纔通小舟若水泛漲即方可濟行旅憚
[112-14b]
之後漢馬援征五溪至下雋歿于壺頭之灘即其處也
川如&KR1125壺之口以為名 弩牙山在縣四十里有吳城
港水繞巖下過其巖如弩牙 雲溪在縣西二百二十
里山之峭峻中有清流界道如帶尚書云至于敷淺原
即此處也 九嶺山在縣西角二百里有九山逺接
伏波祠在壺頭山下在縣東北五十里舊圖經云漢伏
波將軍馬援征五溪軍次下雋頓壺頭之灘時逢暑熱
將士多死援遇病遂穿崖岸為室歿于此岸其室猶在
[112-15a]
因為立祠 温湯在龍頭山峯可以愈疾


  永安縣西南三百里元三鄉本江夏縣之界南去舊縣
三百里征發調賦動浹旬唐大厯二年割金城豐縣宣
化等鄉置鎮偽吳貞元三年改為永安場偽唐保大十
二年昇為縣 鐘臺山在縣東南一百里上有桃花洞
昔李邕讀書之所石室現存臺上有石鐘時或自鳴逺
近皆聞 牛鼻山在縣東八十里有深潭一百丈四面
青蘿緑竹可觀山形似牛鼻也
[112-15b]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