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04 太平寰宇記-宋-樂史 (master)


[084-1a]
  欽定四庫全書


  太平寰宇記卷八十四


  宋 樂史 撰


  劍南東道三


  劍州 龍州


  劍州普安郡今治普安縣禹貢梁州之域秦之蜀郡漢
廣漢郡之梓潼縣後漢因之不改按華陽國志云諸葛
亮相蜀鑿石架空為閣道以通蜀漢即此郡晉以其地
[084-1b]
入梓潼郡宋齊如之梁天監中於此立南梁以在梁州
之南故也梁末改為安州後入西魏廢帝二年先下安
州始通巴蜀因改安州為始州取郡邑更始為名兼置
普安郡隋初郡廢而州存大業初廢州為郡唐武德元
年復為始州領縣七聖厯二年置劍門縣先天二年始
改為劍州取劍為名天寳元年改為普安郡乾元元年
復為劍州


  元領縣七


[084-2a]
  普安 武連 隂平 劍門 梓潼 臨津 普成


  州境


  東西二百八十里 南北二百六十里


  四至八到


  東北至東京三千二百里 東北至西京二千七百
里 北至長安二千里 東北至利州二百里 南
至梓州三百六十八里 西至綿州二百里 北至
利州一百六十三里 東南至閬州三百里 西南
[084-2b]
至綿州二百八十里 西北至龍州二百九十里
東北至利州一百九十里


  户


  唐開元戸二萬三千五百皇朝户主七千五百三
十六客八千三百四


  風俗


  與龍州同


  人物


[084-3a]
  景鸞入儒林傳 李業入獨行傳 文齊為鎮逺將


  土産


  薑鞋 紗 絲布 舊貢蘇董席圖經云蘇家三陵
草席今貢 巴㦸 蠲紙


  普安縣舊十三鄉今十二鄉本漢梓潼縣地魏立普安
郡後郡廢為普安縣屬劍州 故壘山在州北按益州
記云姜維拒鍾㑹有故壘其山峭壁下臨絶澗即此也
[084-3b]
臥龍山在縣東二里其山盤圍周布號為臥虎山高


  一百丈


  武連縣西八十三里舊十三鄉今七鄉漢為梓潼縣地
宋置武都郡於此并置下辯縣又改下辯為武功縣後
魏廢帝二年改名武連縣 治山一名五郡山周北圖
縣南有治山縣人張逸背梁附後魏與周將楊乾運於
此山下大戰乾運破死者千人恭帝元年收骸骨併為
一墓死者五郡人因改治山為五郡山 五子山在縣
[084-4a]
北七十三里西自龍州界迤邐斜連馬閣山頂其山至
此特起五峯雁行相次高五百丈因名五子山 龍祠
山在縣東三里高三百丈舊名九龍山唐天寳六年敕
改名龍祠山貞觀年中山上曽置九龍祠 小潼津發
源在縣北七十里京兆山分水嶺南為京兆水 廢下
辯縣城在縣南五里臨小潼水李膺益州記云宋文帝
元嘉二十九年以武都流入於下辯縣安置大明二年
梁為武連縣大業九年移今治其城見廢


[084-4b]
  隂平縣西一百四十里依舊一十鄉本漢梓潼縣地按
顧野王輿地志晉人流寓於蜀者仍於益州立此隂平
郡西魏廢帝二年定蜀改隂平為龍安隋省龍安縣併
為隂平縣屬始州按三國志鄧艾伐蜀自隂平景谷步
劍閣道懸車出馬逕出江油而至是此地也 馬閣山
在縣北六十里北接梁山西接岷峨昔魏將鄧艾伐蜀
從景谷路射龍州江油縣至此懸崖絶壁乃束馬懸車
作棧閣方得路通因名馬閣山 十八龍山在縣西南
[084-5a]
五十里高千餘丈岡巒連屬十八壠因以為名十二壠
在綿州昌明縣界六壠在當縣界 馬閣水在縣北源
自龍州江油縣大業山下來經馬閣山南流入縣界又
七十一里入梓潼縣界便名潼水 龍穴山在縣東北
五十里亦名龍像岩亦名龍穴山古老相傳昔此山有
龍鬭死血變為石宋齊於此置龍血戍李膺益州記云
龍血東有龍像岩絶壁納萬餘丈有四石龍在壁間今
猶可騐岩之東北有洞穴莫測深淺泉出其下


[084-5b]
  劍門縣東北六十里舊九鄉今十一鄉本漢梓潼縣地
諸葛武侯相蜀於此立劍門以大劍山至此有益東之
路故曰劍門即姜維拒鍾㑹于此唐聖厯二年分普安
臨漢隂平三縣地於方期故城置縣 大劍山亦曰梁
山山海經高梁之山西接岷崌東引荆衡王隱晉書張
載隨父收入蜀作劍閣銘益州刺史張敏見其父乃表
天子刻石于劍閣焉又有小劍山在其西三十里故曰
此為大劍崔鴻十六國春秋符使楊安伐蜀徐成破二
[084-6a]
劍是也其山東莎鼻西接綿州凡二百三十一里故左
太冲云縁以劍閣也 大劍水小石牛道常璩國志周
顯王時秦惠王謀伐蜀乃作石牛五頭朝㵼金其後曰
牛便金有養卒百人蜀人恱之使使請石牛惠王許之
乃遣五丁迎石牛入蜀至静王五年秦大夫張儀司馬
錯等從石牛道伐蜀滅之 劍閣道史記云蔡澤謂范
睢曰今君相秦計不下席謀不出廟廊坐制諸侯棧道
千里通於蜀漢晉中興書曰李特入漢州至劍閣顧盻
[084-6b]
險阻歎曰劉禪有如此地而面縛於人豈非庸才也
嘉臨汀自鳯州大散關發源從利州下流入縣界過廢
始州在縣西二十里有隋内史令李德林撰碑銘
梓潼縣西南一百六十里舊十二鄉今四鄉本漢舊縣
屬廣漢郡華陽國志云漢孝武元鼎元年置以縣東倚
梓林西枕潼水以此為名蜀先主分置梓潼郡西魏於
此置東川郡移縣于郡南三十里改為安壽縣於此置
三年廢郡移縣復舊治猶以安壽為名大業三年還名
[084-7a]
梓潼 五婦山在縣北一十二里高四百二十丈按蜀
記云梓潼縣有五婦山秦王遺蜀王美女五人蜀王遣
五丁迎女至梓潼五丁蹋地大呼驚五女並化為石蜀
王築臺而望之不來因名為五婦候臺漢書地理志云
梓潼五婦山碑誌存有五婦山神廟李膺又曰梓潼有
鳴湍折碑祠西臨潼水湍迅激流俗呼為張湍祠亦呼
為石碑祠 長卿山在縣五里之南舊名神山按圖經
云唐元宗幸蜀遥見山上有窟近臣奏此漢司馬相如
[084-7b]
讀書之窟敕改為長卿山 兠鍪山在縣東南十九里
從武連縣東南來東南羣峰列勢如兠鍪之狀故名
潼江水在縣西南四里源出平隂縣馬閣山來至五婦
山西七曲山下名潼水漢書地理志云梓潼江水南流
四里至墊江入涪水 隱劍泉在縣北十二里五丁力
士廟西一十歩古老相傳云五丁開劍路迎秦女拔蛇
山摧五丁與秦女俱斃於此餘劍隱在路傍忽生一泉
又云此劍每庚申日現 百神廟在縣南四里唐咸通
[084-8a]
十一年盧躭除四川節度時蠻寇圍成都大將軍呉行
魯統師過此見斷碑皆古卿相之名遂心禱之願蕩除
蠻寇既而王師大㨗乾符三年行魯除東川節度遂抽
俸於路側置百神之廟至景福大順之間廟遭兵火王
氏僭號夢見一百神人稱是梓潼百神未有祠宇王氏
因重與置皇朝乾德三年剋復西蜀又罹兵火尋奉
敕修葺今廟貌儼然 濟順王本張惡子晉人戰死而
廟存郡國志云惡子昔至長安見姚萇謂曰却後九年
[084-8b]
君當來蜀若至梓潼七曲山幸當見尋至建元十二年
隋楊安南伐未至七曲山迷路逰騎賈君䝉忽見一鹿
馳逐至廟門鹿自死追騎共剝之有項萇至悟曰此是
張君為我設主客之禮烹食而去唐書云廣明二年僖
宗幸蜀神於利州桔柏津見封為濟順王親幸其廟解
劍贈神時太子少師王鐸扈從至廟親覩皇帝解劍授
神因題詩云盛唐明主解青萍欲振新封濟順名夜雨
龍抛三尺匣春雲鳯入九重城劍門喜氣隨雷動玉壘
[084-9a]
韶光待賦平為報山東諸將相主天勲業賴隂兵注云
時術士言來春駕還京 蛟龍神祠在縣一十九里兠
鍪山上俗呼兠鍪神古老相傳此神昔用生祭之不則
瘴疾水潦為害張道陵誡之遂絶


  臨清縣東南一百三十里舊十鄉今九鄉本邑西閬州
之界壤也按舊圖經云梁天監十八年分閬州於此置
相源縣屬巴西郡隋開皇七年改為臨清縣以其俯臨
清水為名唐先天二年改始州其縣屬焉 掌天山在
[084-9b]
縣西六十里益州記云掌天山在臨清縣山多柘堪為
良弓雖檿絲燕角不能勝也 都竹水在縣西五十里
從武連縣樂安流入普安縣南四十九里本臨津縣地
南流入當縣至掌天山下入閬州 廢永歸縣南五十
里係臨津縣地西魏得蜀於此立永歸縣今廢焉
普成縣南一百二十里今七鄉本漢梓潼縣地周地圖
梁置梁安縣屬南梁州武帝天和中改為黄安縣唐末
改為普安縣 氐陌山在縣西三十五里舊圖經云晉
[084-10a]
太康年中關西雜亂武都氐人移流入蜀耕耘鑿墾此
山遂成陌因名氐陌山 柘溪水在縣東三十里源發
柘谷山多生柘木李膺益州云五婦山東百里有柘溪
水 廢華陽縣城在縣南四十里益州記云宋大明年
置𨽻南安郡後魏元帝廢 廢茂陵縣城在縣西三十
里益州記云宋大明年置𨽻扶風郡圖經云後魏元年
改屬黄元郡至隋開皇三年廢


  龍州江西郡禹貢梁州之域秦漢及魏無聞魏志曰景
[084-10b]
元元年諸軍攻蜀鄧艾自隂平行無人之地七百里鑿
山開道通作橋閣山髙谷深至為險難艾以氈自裹縛
而下將士攀木縁崖魚貫而進先登至江油即此
地晉于此置平武縣宋齊皆因之至梁有楊李二姓最
為豪族及分據其北周地圖記云油江帥楊李二姓各
自稱藩於梁至後魏武帝得其地置江油郡西魏廢帝
二年定蜀於此立龍州隋大業初廢州為平武郡唐武
德元年改為龍門郡其年加西字貞觀元年改為龍州天
[084-11a]
寳元年改為江油郡乾元元年復為龍州舊屬隴西右
道永徽後割屬劍州


  元領縣二


  江油 清川


  州境


  東西四百六十八里 南北二百九十六里


  四至八到


  東北至東京二千九百三十里 東北至西京二千
[084-11b]
五百一十里 東北取利州路至長安一千六百五
十里 東至利州四百里 南至綿州二百二十二
里 西至松州三百三十二里 北至踰州至文州
三百三十里 東南至劍州三百二十里 西南至
茂州四百九十里 西北至扶州六百里 東北取
白垻川廢景谷縣至利州二百七十里正路亦二百
七十里


  戸


[084-12a]
  唐開元戸二千九百九十皇朝户主八百九十客
六百四十二


  風俗


  與劍州同然山髙水峻人多瘤癡聾蓋山水之氣使
然也


  土産


  麩金舊貢 羚羊角 葛粉 附子


  江油縣舊五鄉今一鄉秦漢曹魏為無人之境晉始置
[084-12b]
隂平縣及平武縣地西魏廢帝二年置龍州及江油縣
取江水以稱邑兼郡 石門山漢水記云與氐分界於
石門仇池城去石門四百餘里左思蜀都賦云縁以劍
閣阻以石門顧野王輿地志云石門在褒中之北漢中
之西今按其山兩邉有石壁相對望之如門鄧艾伐蜀
歴此 鄧艾廟在郡中按土地志云鄧艾以伐蜀之勲
歴艱難後人敬之故廟存焉  山在州南八十里
高九百丈隂洞潛穴氣蒸成川有飛泉下流一百里入
[084-13a]
劍州隂平合白澤水 天池山在州南一百三十里高
九十二丈上有池周迴二十三歩其水常滿號曰天池本
名石山唐天寳六年敕改為靈液山 弩牙山在州東
二百三十四里髙三千七百丈以山形如弩牙 崆峒
山在州西二百五十一里高二千五百丈西接松州交
川縣界土人謂之崆峒山 羊角山在州南九十里兩
峯掘起如羊角此山出錫 涪水在縣北一里自松州
崆峒山下出西北至州界南綿州界 馬閣水在界東
[084-13b]
一百五十里出大業山東南流入劍州隂平縣界 李
龍遷祠左近郭山上有李龍遷祠唐元宗幸蜀時嘗令
増修禱祝至長慶四年敬宗差高品張士謙至彼處尋
訪事跡


  清川縣北一百里舊二鄉今一鄉本後魏於此置馬盤
縣及馬盤郡屬龍州以界内山名郡邑隋初郡廢縣仍
屬龍州又改為清川縣 馬盤山在州北二百一里髙
三千三丈重巒疊嶂為行者之難 清水出啼胡山濶
[084-14a]
五丈車流入利州地界其水清美亦曰啼胡水








[084-14b]









  太平寰宇記卷八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