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04 太平寰宇記-宋-樂史 (master)


[137-1a]
  欽定四庫全書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三十七


  宋 樂史 撰


  山南西道五


  開州


  開州盛山郡今理開江鄉秦漢之代為巴郡朐䏰縣後
漢建安二年分胊䏰西北界今州南二里置漢豐縣屬
固陵郡蜀先主改固陵為巴東郡厯晉宋齊以來並屬
[137-1b]
巴東郡後魏初得其地於今達州新寜縣理立開州領
東闗三岡開江馬鐙四郡與州同理後周天和元年又
于漢豐縣理置周安郡四年自東闗郡城移開州于今理
今州西九十里濁水北故州城是也領東安東闗三江
開江四郡其周安郡領西流一縣其年以東闗三江二
郡屬之通州五年改開江郡為江㑹郡建德五年省江
㑹郡入周安郡隋開皇三年又罷周安萬安郡以萬安
永寜二縣廢周安郡之西流新浦二縣共四縣屬開州
[137-2a]
十八年改永寕為盛山縣大業二年廢開州義寕二年
扵盛山縣置萬州仍割巴東郡之新浦通州郡之萬安
西流三縣來屬武徳元年改為開州領四縣貞觀初省
西流入盛山天寳元年改為盛山郡乾元元年復為開


  元領縣三


  開江 萬嵗 新浦


  州境


[137-2b]
  東西一百八十八里 南北一百二十二里


  四至八到


  東至䕫州雲安縣龍日驛一百九十里從驛路至䕫
州二百二十里 北至東亰二千七百一十里 北
至西亰二千七百九十里若從江陵水路陸路相兼
至洛陽二千六百八十里 北取通洋兩州路至長
安一千四百三十里 南至萬州小路一百六十里
大路二百里 西至逹州四百九十里 東北至萬
[137-3a]
州梁山縣一百五十三里 西北至達州石皷縣一
百二十八里 東北至姚州界二百八里 東南至
達州石皷縣一百二十八里


  户


  唐開元户五千六百六十皇朝户主三千六百八十
六客七千八百五十九


  風俗


  巴之風俗皆重田神春則刻木䖍祈冬則用牲解賽
[137-3b]
邪巫擊鼓以為淫祀男女皆唱竹枝歌


  姓氏


  人物無


  土産


  貢車前子 蠟 柑子


  開江縣本漢胊䏰縣地蜀先主建安二十一年扵今縣
南二里置漢豐縣以漢土豐盛為名至後周武帝改漢
豐為永寜縣隋開皇中改永寜為盛山縣唐武徳元年
[137-4a]
移於今理廣德元年又改為開江縣 神仙山在縣東
清江水東四里古老相傳昔有仙人衣朱衣乗白馬登
此山本道以聞天寳二載敕置壇號神仙宫 盛山在
州西北三里山上有宿雲亭隠月岫流盃渠琵琶臺繡
衣石


  萬嵗縣東北四十里元六鄉亦朐䏰縣之地蜀為漢豐
之地宋武帝又於此分置巴渠縣屬巴東郡後周天和
元年分巴東郡置萬安郡改巴渠為萬嵗縣取縣北有
[137-4b]
萬嵗谷為名隋開皇三年罷郡以縣屬開州大業二年
廢州以縣屬萬安郡唐武德元年郡廢以縣屬開州二
年自縣北三十里故城移於今所寳厯中節度使裴度
奏廢之以其地併入開江尋又置 朝閣山自開達二
州界南入當縣 石塔山自開達二州界入當縣界
與䕫州接界山下有一泉分為三道一入䕫州一入
當州一入達州 石門山在縣東北十里  熊耳
山在州東北下入扶城水南至䕫州界 清水源出縣
[137-5a]
東北石塔山西南流經石門山又西南流經巴渠縣城
東又西南流經縣東二里又西南入開江縣界 鹽泉
在縣二十餘里平地


  新浦縣西南九十里元四鄉亦朐䏰之地蜀為漢豐縣
地宋武帝永初中分漢豐縣於今縣西北七里置新浦
縣屬巴東郡後魏恭帝三年於縣置開江郡領新津一
縣周武天和五年改開江郡為江㑹郡建德五年郡廢
以屬周安郡隋開皇三年罷郡以縣屬開州大業二年
[137-5b]
廢開州改屬信州今䕫州七年自縣西北故城移于今理
 鯉城山在縣西四十里四崖懸絶 常渠水一名白
浦水西自新寜縣界流入東流經鯉城山又東經縣理
南三里又東流入開江縣界 墊江水源自縣高梁山
東北流于縣南入常渠水


  達州


  達州通川郡今理通川縣土地與金州同春秋戰國並
為巴子之國秦并天下為巴郡漢為宕渠縣之東境後
[137-6a]
漢和帝分宕渠郡蕭齊又屬巴渠郡梁大同二年于宣
漢縣置萬州以州界内有地萬餘頃因以數名之領開
巴新寧夀陽巴中五郡後魏廢帝二年開拓山南
改宣漢為石城縣析置新南縣又于東闗縣置并州仍
并東闗為宣漢縣其年又以萬州居四達之路改為通
州周武天和元年通州領郡不改建德五年又割開州
所領東闗三岡二郡來屬州領郡七隋開皇三年罷郡
廢開巴郡之石城縣廢新寜郡之三岡縣廢臨清郡之
[137-6b]
石鼓縣廢三巴郡之東鄉縣並屬通州五年又以廢甘
州之宣漢縣來屬大業三年罷州為郡領通州三岡石
皷東鄉宣漢西流萬世七縣唐武德元年改為州領通
川宣漢三岡石皷東鄉五縣以宣漢屬南并州二年置
新寜思來二縣三年以東鄉屬南并州又為通州領通
川三岡石鼓新寜思來五縣八年以廢南石州之東鄉
縣來屬貞觀元年以廢南并州之宣漢來屬又省思來
入通川其年廢萬州以永穆來屬貞觀五年廢都督府
[137-7a]
天寳元年改通川郡乾元元年復為通州宋乾德二年
改為達州其州枕江右有土居十萬水居三千戸


  元領縣九 今七


  通川 永穆 石皷 新寜 巴渠 三岡 東鄉
二縣廢


  閬英入石皷宣漢入東鄉


  場一


  宣漢井場


[137-7b]
  州境


  東西一千四百三十里 南北六百二十里


  四至八到


  東北至東京三千二百九十里 東北至西亰取開
州下水經三峽出江陵至襄鄧汝等州陸路共二千
八百九十里 東北取洋州駱谷路至長安一千五
百七十里取利州驛路二千五百里 東至䕫房等
州界計一千二百八十里 西至渠州界四百一十
[137-8a]
五里 東南至開州二百七十五里 西南至渠州
六百里水路二百五十里 東北至金州一千一百
一十里 西北至巴蓬等州界二百里 西南至金
州一千一百一十里


  户


  唐開元户四萬七百四十二皇朝户主二千六百六
十客一萬三百三十一


  風俗


[137-8b]
  與開州同


  姓氏


  闕


  人物無


  土産


  挺子白膠香貢 白藥子 蜜 蠟


  段氏蜀記云通開二州産鹽漆之利


  通川縣舊二十四鄉今十五鄉本漢宕渠縣于此置宣漢
[137-9a]
縣後魏廢帝二年開拓山南改宣漢為石城隋開皇十
八年又改為通川縣以地帶四達故曰通川宋帝立郡
於此 鼓嘯山在州東北一百二十里 東闗水東北
自石鼓縣界流入經縣南一百六十西南流入三岡縣
界 鳯凰山在縣西北五里山形象鳯翅掩映州城俗
呼為鳯凰山 石城山在縣西五里山四面絶崖西有
一路上山頂俗謂之石城山


  永穆縣西北七十五里舊十八鄉今七鄉本漢宕渠縣
[137-9b]
地後漢為宣漢縣地梁大同中分宣漢縣地置萬榮郡
於此兼立永康縣以屬焉即今縣也後周保定初於此
置萬州隋開皇二年廢萬州三年又廢郡以永康縣屬
巴州十八年改永康縣為永穆縣唐武德二年於縣理
再置萬州貞觀元年州廢以永穆屬通州 龍驤山在
縣東南三里 北水自巴川歸仁縣界流入經縣南一
百步流入三岡縣界 七盤山在縣東三十一里 龍
女山在縣東三十里 鼔樓山在縣東三十一里
[137-10a]
石鼓縣東六十里舊四鄉今二鄉本漢宕渠縣地後漢
為宣漢縣地後魏恭帝三年於此立遷州領臨清一郡
尋於郡置石皷縣因石鼓山為名隋開皇二年廢州三
年罷郡併臨清縣亦歸石鼓縣以𨽻通州寳厯七年廢
大中元年再置宋乾德五年併閬英縣入 大石在縣
東五十里大江次號為石皷 龍基山在縣南八十里
 巴渠江在縣南四十步流入通州界 廢閬英縣在
州北一百二十里縣本天寳九年太守韋虚受奏于應
[137-10b]
水南一里置閬英縣以縣南五里閬英山為名 四白
山在故縣西北四十里


  新寧縣州東一百七十五里漢四鄉宋二鄉在兩漢其
地與宣漢縣同西魏廢帝二年於此置開州領東闗郡
郡領巴渠新寧二縣後周天和四年移開州于蜀水北
唐貞觀八年自今縣西七十里移魏所置新寧縣于廢
開州城其城俗謂之賔城即今縣理是也 三角山在
縣東北八十里有南江水源出此山西南流遶縣三里
[137-11a]
後屈曲西北流遶至通川縣東七里注東闗水 鼓
嘯山在縣西南六十里 大崩山在縣南六十里其山
高大望見開州新浦縣梁山軍 東闗故郡城在今縣
西北五十里故新寕城在縣西北十里後魏恭帝二年
於此立縣隋開皇三年廢唐武德二年又置後遷于寳


  巴渠縣州南二百三十里舊四鄉今三鄉在兩漢與宣
漢縣地同梁大同中所置以境在巴州宕渠内故為巴
[137-11b]
渠縣焉隋初廢唐永泰元年又析石皷縣之四鄉地置
在東闗水北五十步此縣是當夷獠之邉界其民俗聚
㑹則擊皷踏木牙唱竹枝歌為樂 文字山在縣西三
十里又有文字溪 長秀山在縣北二十里 懸布山
在縣東四里 萬户溪在縣東八十里自開州萬歲縣
界北流來合縣溉江水又有成熟溪亦自開州萬歲縣
來合文字溪


  三岡縣西南四十里舊九鄉今四鄉在兩漢與宣漢縣
[137-12a]
地同梁大同二年于此置新安郡兼立三岡縣因邑界
山有三隴為名後魏廢帝二年改新安為新寧郡隋開
皇三年罷郡以縣屬通州寳厯七年山南節度裴度奏
廢後以人户多廢縣不便大中五年又置 東闗水經
縣南一百步又西流合北水 三岡水南自流江縣來
北流經縣東十里合東闗水龍壁山在縣東三十里
王樓山在縣東三十三里 龍盤山在縣東北二十里
東鄉縣東北一百七十里舊四鄉今十鄉在兩漢其地
[137-12b]
與宣漢縣同按四夷述云梁于今縣西界置新安縣不
詳理所西魏恭帝二年分新安縣于益遷下蒲兩水間
置石州即今縣是也又於州理置巴渠郡周武天和四
年廢石州及巴渠郡仍于故州城置三巴郡領東鄉下
蒲二縣隋開皇三年罷郡仍廢下蒲縣入東鄉縣以𨽻
通州唐武德三年於此置南石州又置下蒲昌樂二縣
以屬之八年又廢南石州及昌樂下蒲二縣其年仍移
東鄉縣治於今縣東一里安養故城皇朝乾德五年割
[137-13a]
宣漢縣入焉 石作鼻山在縣東五里 琵琶山在縣
東北二里 鳯凰山在縣東北六十里 綾羅山在縣
北八十里 益遷水在縣東北三十步從金州來流入
石鼔縣界 下符江在縣西一百步從洋州界入 廢
宣漢縣在州北一百七十里本漢宕渠縣地後漢分為
宣漢縣後魏廢帝二年于今縣東一百五十里梁所置
南晉郡西百步置并州仍自州移理宣漢縣於南晉郡
北二百里今無遺趾按并州領南晉郡郡領東闗宣漢
[137-13b]
二縣理東闗周改南晉郡為和鬯郡又省郡及東闗入
宣漢縣開皇三年罷郡以縣屬并州五年自并州北二
百里移宣漢縣理於東闗故城是也尋又廢并州以縣
屬通州唐武德元年又置南并州及東闗縣三年移并
州理新安廢鎮城貞觀元年又省南并州及東闗縣仍
自南晉故城移宣漢縣於宣漢廢鎮城即今縣是也皇
朝乾德五年併入東鄉縣 建平山在故縣東三百里
東闗水出焉西南流入縣一百五十里下石鼓縣界
[137-14a]
宣漢井埸在東州一百二十里無鄉里管二百户地名
長腰鹹源出大江龍骨石窟中湧出灘名羊門兩面山
崖峻峭鹹源出扵山下遂煎成鹽其塲風俗男女不耕
蠶貨賣用雜物代錢祖稱白虎死𦵏不選墳墓設齋不
以亡辰雖三年晦朔不饗習性礦硬語無實詞皆風土
之使然 平波山在場東北四十四里其山髙大



[137-14b]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三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