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04 太平寰宇記-宋-樂史 (master)


[020-1a]
  欽定四庫全書


  太平寰宇記卷二十


  宋 樂史 撰


  河南道二十


  登州


  登州文登郡今理蓬萊縣禹貢青州之域古萊子之國
春秋齊侯滅萊至漢為東萊郡漢武帝封齊孝王子渫
為牟平侯此即渫之邑也按牟平在今蓬萊縣東南九
[020-1b]
十里牟平故城是也後魏武定元年分東萊縣于黄縣
東一百歩中郎故城置東牟郡高齊天保七年廢東牟
郡自今昌陽縣東五十三里長廣故城移長廣郡理中
郎城隋開皇三年改為牟州大業三年為郡廢州唐武
徳四年又置州後因文登縣人不從賊黨遂于縣理置
登州貞觀元年牟州及牟平縣登州俱廢麟徳二年析
文登縣地于東牟故城置牟平縣如意元年又于牟平
縣置登州領文登牟平黄三縣神龍三年自牟平徙登
[020-2a]
州于蓬萊鎮南一里析黄縣置蓬萊縣于州理即今登
州所理也天寶元年為東牟郡乾元元年復為登州


  元領縣四


  蓬萊 文登 黄縣 牟平


  州境


  東西四百九十五里 南北一百六十三里


  四至八到


  西南至東京一千九百五十里 西南至西京二千
[020-2b]
三百七十里 西南至長安三千里 東至文登縣
界大海四百九十里 南至萊州昌陽縣二百一十
里 西至大海四里當中國往新羅渤海大路
北至大海三里 東南至海州四百六十里 西南
至萊州四百里 正北㣲東至海北岸都里鎮五百
三十里


  户


  唐開元户二萬二百九十八皇朝户主一萬五千四
[020-3a]
百五十六客一萬七千四百五十八


  風俗


  與青州同


  人物


  


  土産


  文蛤 牛黄已上舊貢 水䓗席今貢 紗布


[020-3b]
  蓬萊縣依舊五鄉本漢黄縣地屬東萊郡昔漢武帝于
此望海中蓬萊山因築城以為名在黄縣東北五十里
唐貞觀八年于此置蓬萊鎮神龍三年析黄縣置蓬萊
縣在鎮南一里即今登州所理是也 羽山在縣南十
五里尚書云殛鯀于羽山孔安國注云其山在東齊海
中即此也 九目山在縣東南七十里按晏謨齊記云
山有九竅因名 沙門島在縣北海中五十里 之
罘水在縣南一十五里源出羽山與石門水合流入海
[020-4a]
 鯀城在縣南六十里古老相傳云是魏將田預領兵禦


  呉將周賀築之葢近殛鯀之地因名 烏湖戍在縣北
海中二百六十五里置烏湖島上唐太宗貞觀二十年
為伐東夷當要路遂置為鎮至永徽元年廢 大謝戍
在縣北海中三十里周迴一百二十二歩亦唐太宗征
高麗時與烏湖戍同時置 鹹泉池其泉鹹百姓取之
為鹽 牟平故城漢為縣理于此在縣東南九十里故
城是也高齊天寶七年移于今黄縣東七十三里馬嶺
[020-4b]
山南置隋廢唐武徳三年又置貞觀元年又廢


  文登縣東南二百八十里舊十二鄉今五鄉本漢牟平
縣在今黄縣東一百三十里牟平故城是也本屬東萊
郡自漢迄魏皆為牟平縣地高齊後主天統四年分牟
平置文登縣屬長廣郡取縣界文登山為名隋開皇三
年廢長廣郡文登縣屬萊州唐武徳四年于此置登州
領文登觀陽二縣六年以觀陽屬牟州又置清陽廓定
二縣屬登州貞觀元年廢登州又廢清陽廓定二縣入
[020-5a]
文登縣神龍三年徙登州于蓬萊鎮文登縣又𨽻焉
之罘山在縣西北百九十里史記曰秦始皇二十九年
登之罘刋石勒功三十七年又自瑯琊使徐福採藥福
言常苦大魚為患于是連舟下海登之罘山射巨魚還
自平原郊祀志曰齊有八祠之罘山為陽主武帝太始
三年幸瑯琊禮日成山登之罘山稱萬嵗子虚賦曰射
乎之罘是也其山在海中山東南海水中有壘石俗傳
云武帝造橋有兩石銘仍在山高九里周迴五十里
[020-5b]
召石山在縣東八十五里三齊略記云秦始皇造石橋
渡海觀日出處有神人召石下城陽一十山石遣東下
岌岌相隨如行狀石去不駛神人鞭之皆見血今驗召
石山之下其石有色盡赤焉 鐵官山在縣西百四十
里按此山去牟平城百里銅鐵之處猶存漢置鐵官
石橋海神在縣南六十里縣北百里縣東百八十里三
面俱至于海縣東北海中有秦始皇石橋伏琛齊記曰
始皇造橋欲渡海觀日出處海神為驅石𥪡柱始皇感
[020-6a]
其惠通敬于神求與相見神曰我醜莫圖我形當與帝
㑹始皇從石橋入海四十里與神相見帝左右有巧者
濳以足畫神形神怒曰帝負約可速去始皇轉罵之前
脚猶立後脚隨崩僅得登岸今驗成山東入海道可廣
二千歩時有𥪡石往往相望似橋柱狀海中又有石橋
柱二所乍出乍沒俗云漢武帝所作也 東牟故城在
縣西北一十里東漢牟縣地也屬東萊郡有鐵官鹽官
高后六年封齊悼惠五子與俱為侯至宋省 道路西
[020-6b]
北自黄縣界更經烏趣石阜二山之間又東經縣理東
達于海海東諸國朝貢必由此道 文登山在縣東二
里古老相傳秦始皇東巡召集文人登此山論功頌徳
因名 鵂鶹山在縣東南二十里此常山有鵂鶹棲止
 石門山在縣東南八十里山有二石聳立高二丈東
南相去一丈望之如門 五壘山在縣南五十里其山
南北成形入海如壘焉 白鹿山在縣北四十里唐神
龍三年白鹿復見刺史畢元愷入進 雞鳴島在縣東
[020-7a]
北一百三十里晏謨齊記云不夜城北有雞鳴島 昌
陽湯在縣西南四十里周迴十二歩南流入黒水此縣
都有溫湯七所 秦宫在縣東北一百八十里古老相
傳云秦始皇所造東南兩面臨海南有七井水 望海
臺在縣東北一百八十里古老相傳云秦始皇在成山
壘石造此臺望海伏琛齊記云始皇欲渡海立此石標
之為記 成山史記秦始皇二十八年行郡縣上泰山
乃立渤海以東過黄腄窮成山郊祀志齊八祠成山為
[020-7b]
日主 斥山爾雅東北之美有斥山之文皮焉 昌山
按宋永初山川記云昌陽縣有昌水郡國志云昌陽縣
有巨神島有祠能行雲雨崔琰避黄巾賊于此山 不
夜城即春秋時萊子所置邑以日出于東故以不夜為
名漢縣屬東萊在今縣東北八十里有不夜故城有成
山祠莽曰夙夜後漢省併昌陽故城東北五十一里有
雞鳴島即海也 育犂城漢立縣後漢省併入牟平按漢
志注云東萊腄縣有之罘山祠并丹水所出東北入海
[020-8a]
是也葢在今縣西七十里清陽水側近與海畔之罘山
相對 海牛島郡國志云不夜城北有海牛島無角紫
色足似龜長丈餘尾若鮕魚性捷疾見人則飛赴水皮
堪弓鞬脂可燃燈 海驢島島上多海驢常以八九月
于此島乳産皮毛可長二分其皮水不能潤可以禦雨
時有獲者可貴


  黄縣西南五十三里舊十七鄉今三鄉古萊子國都于
此漢縣屬萊郡莽曰意母故城在今縣東南二十五里
[020-8b]
故黄城是也高齊天寶七年移于今理唐武徳四年屬
牟州神龍三年置登州黄縣割屬焉按漢書曰秦欲伐
匈奴運糧使天下飛芻輓粟起于黄腄瑯琊負海之郡
輸北河率三十鍾而致一石黄即今黄縣腄即今文登
縣漢並屬東萊即北河朔方已北六斛四升曰鍾計道路
所費凢用百九十二斛乃致一石 故黄城在縣東南
二十五里古萊子之國春秋傳云齊侯滅萊杜預注云
今東萊黄縣是也 大入故城在縣東北二十里司馬
[020-9a]
宣王伐遼東造此城運糧船從此入今新羅百濟徃還常
由於此 蓬萊鎮在縣東北五十里 海瀆祠在縣北
二十四里大入城上 萊山封禪書云齊之八祠萊山
為月主一云萊陰山多仙聖所居 九目山連接縣界
 蹲狗山在縣西南三十里山上有石如蹲狗伏氏記
云山極靈劉寵㣲時途由此石犬吠之後為太尉 大
海在縣北三里又縣西至海四里當中國往新羅渤海
大路由此 故徐鄉城漢縣成帝封膠帝共王子炔為
[020-9b]
侯後漢省其城即今邑縣界已失其故城遺址 惤漢縣
在今縣西南二十五里有惤故城存即高齊天寶七年
省入黄 中郎城郡國志云石勒遣中郎將石同築此
城以防海故曰中郎城 士鄉城後漢書云齊有士鄉
越有君子里謂此


  牟平縣東二百里舊十鄉今三鄉本漢縣也屬東萊郡
有鐵官鹽官王子侯表曰齊孝王子渫為牟平侯後漢
屬郡不改晉屬東萊國在牟山之陽其地夷坦故曰牟
[020-10a]
平高齊天保七年自牟平故城移縣于今黄縣東北七
十三里改屬長廣郡隋開皇三年改長廣郡為牟州牟
平縣仍屬焉大業二年廢牟州屬萊州唐武徳四年又
于中郎城置牟州牟平縣屬貞觀元年州縣俱廢麟徳
二年析文登縣于此重置牟平縣屬登州 盧山在縣
東十八里北與東牟縣峴山相連峴山上正北至海一
百里有望海臺 峴山在縣東北二十里與盧山相連
上有東牟侯祠按晏謨齊記云盧山東北有東牟大峴
[020-10b]
山 繫馬山在縣東四十里古老相傳秦始皇遊此山
攬草繫馬至今山中草春生並皆垂屈若人繫結之狀
俗云繫馬础 大崑崙山在縣東南四十里按仙經云
姑餘山因麻姑曽于此山修道上升有餘址尚在因以
為名後代以姑餘崑崙聲相𩔖而俗名又有小崑崙相
連 兩欹山在縣西南六十里其山兩峯欹側相背為名


  萊州


  萊州東萊郡今理掖縣禹貢青州之域禹貢曰嵎夷既
[020-11a]
略萊夷作牧注云夷嵎地名用功少曰畧萊夷可放牧
也即萊子之國左傳曰齊侯伐萊萊人使正輿子賂夙
沙衛以索馬牛皆尺齊師乃還後齊復入萊共公浮柔
奔棠晏弱圍棠滅之遷萊于郳在國之東故曰東萊按
古萊子國在今黄縣東南二十里黄城是也周之九州
又為幽州之境職方氏幽州其澤藪曰貕養按貕養澤
在今長陽縣界史記曰周武王封太公于營邱萊侯聞
之遂與太公爭營然則萊為殷時諸侯也秦置三十六
[020-11b]
郡為齊郡漢高帝四年韓信虜齊王廣分齊郡因置東
萊郡領縣十七理掖縣屬青州後漢移理黄縣魏不改
晉武帝太康四年徙遼東王㽔為東萊王郡復理掖宋
時郡改理曲成後魏初亦然及皇興四年分青州置光
州取界内光水為名領東萊郡州與郡同理掖縣高齊
及後周不改隋文帝罷郡仍改光州為萊州煬帝二年
罷州復為東萊郡唐武徳初為萊州天寶元年改為東
萊郡乾元元年復為萊州


[020-12a]
  元領縣四


  掖縣 萊陽 即墨 膠水


  州境


  東西一百二十里 南北二百四十五里


  四至八到


  東南至東京一千五百四十里 西南至西京一
千九百二十里 西南至長安二千七百六十五
里 東至登州四百四十五里 東北至登州四
[020-12b]
百五十里 南至青州三百四十五里 正南㣲
西至宻州三百六十二里 西至大海二十九里
 北至海五十里 東南至海二百五十二里
西南至青州界一百二十九里 西北至海二十
一里


  户


  唐開元户二萬六千九百九十皇朝户主一萬五千
五百二十三客一萬六千五百八


[020-13a]
  風俗


  土疎水闊山高海深人性剛强志氣緩慢語聲形容
大此水土之風也


  土産


  牡礪 决明 海藻 綿 絹 麻布 茯苓 牛
黄貢 文蛤貢 石器貢


  人物


  李忠字仲都東萊黄人光武以為右大將軍 劉寵
[020-13b]
東萊牟平人遷㑹稽太守有善政 劉岱字公山弟
繇字仲禮所謂騁騏驥于千里 太史慈東萊人北
海相孔融敬之


  掖縣舊十四鄉今五鄉本漢舊縣也屬東萊郡按掖水
出縣東南三十五里寒同山故縣取為名後屬郡不改
晉屬東萊國宋屬東萊郡隋開皇三年罷郡屬萊州
望海臺秦始皇所造 沙邱城紂所築始皇崩處 膠
東庸生宅在縣界 墜星石在縣東北七十里 海水
[020-14a]
在縣北五十二里水經注曰平故縣有土山北眺巨海
杳冥無際 輪井在縣東北十里石穴下洞于泉口如
車輪無雕琢之迹自然而成故號 天井能興雲雨人多
祈祭 海神祠在西北十七里地理記云東萊郡有海
祠謂此也 掖水在縣西南七十五里北流經土山西
注于海 三山在縣北五十里海之南岸史記封禪書
云八祠三山為陰主其城見在此山 萬里沙漢書郊
祀志云武帝元封元年大旱禱萬里沙又封禪書云天
[020-14b]
子既出禱萬里沙還祀太山按沙長三百里據史記云
在縣東北三十里夾萬嵗河兩岸是也 成山武帝太
始三年幸東海作朱雁之歌拜日于成山還而下恤鰥
寡又齊記云成山有牛島常以五月有海狸上島産乳
逢人則化魚入水 當利故城漢志注云有鹽官在今
萊州西南三十六里有當利故城高齊天寶七年廢
曲城故城漢縣廢城在今縣東北六十里晉改為曲城
大業二年廢武徳四年復六年又廢 轉附左思齊都
[020-15a]
賦曰轉附朝儛竒觀可説又晏子春秋景公謂曰吾欲
遊轉附朝儛循海而南是也 燕臺在縣東北二里南
燕慕容徳以東萊掖城為青州理所築 故臨朐城漢
故城在郡北二十三里臨朐故城是也後漢省郡國縣
道記云臨朐有海神祠今故城北去海二十里南去海
神祠約五六里與漢志注同 陽樂漢縣後漢省併當
利按十三州志云在當利縣東北二十里葢在今萊州
西南二十里内是其地 故陽石漢縣成帝封膠東共
[020-15b]
王子度為陵石侯後漢省併當利又十三州志云當利
縣東有陵石城陵為陽字之誤葢在今縣南當利故城
東即其地也 盞石在縣北五十七里北臨大海有一
磐石方圓三歩上有汙蹲狀名盞石古老相傳云秦始
皇于此鑿盞以盛酒醢祈祭有神


  萊陽縣西南一百八十里舊十三鄉今五鄉本昌陽縣
屬東萊郡置在昌水之陽故曰昌陽有鹽官後漢屬郡
不改晉無昌陽縣按此前昌陽縣理在文登縣西南三
[020-16a]
十里昌陽故城是也顧野王曰晉惠帝元康八年復立
昌陽縣屬長廣郡今理是也宋及後魏同高齊文宣天
保七年廢長樂郡復以昌陽縣屬東萊郡隋開皇三年
罷郡昌陽縣屬萊州按今縣兼有漢長廣掖縣觀陽盧
縣四縣之地後唐莊宗同光元年避國諱改為萊陽縣
 黄銀坑在縣東一百四十里隋開皇十八年牟州刺
史辛公義于此坑冶鑄得黄銀獻之大業末絶唐貞觀
初更沙汰得之 七子山在縣東南九十三里山有八
[020-16b]
峯大峯居中七山在側俗謂之七子山若大峯七子也
 五龍山在縣南二十里有水五道于山中下合流穿
入于南海俗以五龍為名 韮山在縣南二十里周迴
三里多藿菜爾雅云藿山韮也 高麗山在縣西南九
十里魏司馬懿討遼東于此置戍以高麗為名 廢萊
陽城在縣東南二十三里隋大業中築屬東萊郡唐永
徽元年水淹破 挺城在縣南七里漢書地理志挺
城屬膠東國後𨽻入東萊郡 奚養澤漢書地理志云
[020-17a]
長廣縣西有奚養澤周禮職方幽州之澤藪曰貕養
故長廣城亦漢縣屬瑯琊郡後漢改屬東萊郡高齊天
保七年因長廣郡自膠東城入中郎城復移長廣縣于
膠東城此城遂廢故城在今縣東五十里有萊王山祠
貕養澤在西也


  即墨縣東南二百三十里舊八鄉今二鄉漢舊縣屬膠
東國城臨墨水故曰即墨在今膠水縣東六十里田單
敗燕兵之處隋文帝開皇十六年于古不期城東北二
[020-17b]
十七里置今縣所理城復古即墨為名𨽻萊州史記蘇
秦云東有瑯琊即墨之饒也 天井山在縣東十三里
周迴二里頂上有一井水味甘美因號天井 陰山在
東南八十里上有石池深三寸旱不滅雨不漲冬夏清
徹曽無滓穢也東石有馬蹄跡又有五石人廣數圍高
一丈古老相傳云秦始皇幸瑯琊因至牢威山望蓬萊
葢立馬于此又遣石人驅牢山不得遂立于此石人諸
山往往有之 中祠山在縣東南五里漢書云不期山
[020-18a]
有太一仙人祠九所此即一也 不期山在縣東南四
十五里三齊記云鄭𤣥教授于不期山下生草大如薤
葉長一尺餘堅靭異常土人名曰康成書帶 女姑山
在縣西南三十八里其山北舊有墓基古老相傳云此
為明堂漢地理志不期太乙仙人祠九所及明堂武帝
所起不期城西南有七神號曰女姑即此是也 臯虞
故城在縣東北五十里漢書元封九年封膠東康王子
建為臯虞侯子孫相承六代王莽簒位改為盈廬 田
[020-18b]
横島在縣東北百里横之衆五百餘人俱死于此島四
面環海去岸二十五里可居千餘處 天室山漢書云
即墨縣有天石山祠 大勞山小勞山郡國志云夫差
登之得靈寶度人經齊記云太山自然高不如東海勞
昔鄭康成領徒于此神仙傳曰樂子長好道遇仙人受
以神勝赤散方仙人曰蛇服此藥化為龍人服此藥老
成童子長服之年八十色如少女入海登勞山仙去山
高十五里周八里在縣東南三十八里 海在縣東四
[020-19a]
十三里又在縣南百里 溫湯在縣東北三十里平地
湧出有三穴焉風若西北來湯極熱不可入 壯武故
城在縣西六十里古夷國漢壯武縣又晉封張華為壯
武侯至宋省 沽水左氏云聊攝以東姑尤以西其為
人也多矣姑尤即齊界也 不期城漢縣屬瑯琊在縣
西南三十七里古城是也今約周十餘里後漢改屬東
萊郡晉于此置長廣郡高齊天保七年省地理志有太
乙仙人祠九所及明堂皆武帝所起亦因山名 古冢
[020-19b]
郡國志云即墨城北有古冢或發之有黄牛從埏門出
犯之即吼不可動也 夏侯臯墓郡國志云昔徐誕弟
子夏侯臯死後有人遇臯以手巾寄信與誕視之乃棺
中物也


  膠水縣東八十里舊八鄉今三鄉本漢膠東國之地按
漢膠東國在今縣東南六十里即墨故城是也後漢省
膠東國為縣屬北海國後魏屬北海郡高齊及周不改
開皇三年罷郡屬萊州仁夀元年改為膠水縣取縣西
[020-20a]
膠水為名 即墨故城在縣東南六十里古東夷之地
史記蘇秦曰齊有瑯琊即墨之饒此其處也齊威王召
即墨大夫語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
人視即墨田野闢民人給官無留事東方以寧是子不
事吾左右以求譽也湣王時燕得樂毅伐齊下七十餘
城唯莒即墨不下田單東保即墨六年田單設竒䇿破
燕軍迎襄王于莒盡復齊地封單為安平君漢書漢高
帝元年項羽徙齊王田布於即墨為膠東王田榮怒殺
[020-20b]
布于即墨自立為王遂併三齊之地漢膠東郡領八縣
理即墨此其城也 故平度城漢縣在今縣西北六十
七里平度故城後漢省有膠水經故城又北流入大海
 盧鄉故城漢縣故城在今縣西北五十里高齊天保
七年併入膠東 大豁山在縣西北二十里按伏琛齊
記云盧鄉城東南有豁口故曰大豁口即此也又有小
豁山相連 嵖岈山在縣北三十里其山形勢嵖岈為
名 明堂山在縣東北四十八里齊記云盧鄉城東三
[020-21a]
十里有明堂山與巨青山連出烏頭天雄 墨山在縣
東北六十里石色如墨又有墨水出焉 金泉山在縣
東南四十里其山出桔梗及防風 藥石水在縣西北
五十里源出明堂山合石瀆河 膠水在縣西八十里
源出宻州諸城縣東卷山按山海經云膠水縣東有故
縣有膠水出焉西流經掖縣入海 定渚渠在縣南七
十里西流入膠水漢書武帝征和四年正月行幸東萊
臨大海三月上耕于鉅定即此 樂毅城在即墨城北
[020-21b]
史記樂毅攻田單即此城 寗戚冢在縣西六十里齊
記云東亭西亭西北七十里有寗戚冢因山為墳俗呼
為鳴角阜仙人臺在縣東北五十里青山下列仙傳膠
公沙宿飲白鶴泉得仙常遊石臺之上即此也其臺四
絶今不可渉




  太平寰宇記卷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