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h0001 大方等大集經-北涼-曇無讖 (TKD)


[07-0252b]
寶髻與諸菩薩
其數八千沒彼世界欲來此土賷妙
寶蓋欲奉如來其蓋周覆千世界及
諸香華欲供養佛妙音說偈讃歎如
來若諸
人天得覩佛則爲獲得大利益如來
所受苦无量勤精進故得菩提徃昔
精進修菩提超過一切諸菩薩
[07-0252c]
爲令衆生得利益故轉无上正法輪
如來如是難得見所說正法亦難聞
獲得人身亦復難諸根具足亦如是
若諸衆生行不善亦不能作三善業
若人欲得大利益應當覲見釋中尊
若欲聽受無上法幷見十方諸菩薩
具足三十二妙相應當速詣大寶坊
今若不種諸善根後必不得大涅槃
若欲具足人身者應當速詣婆娑界
若欲破壞三惡道欲受人天微妙樂
獲得無上无比樂應當詣於婆娑界
大醫今施甘露味除滅衆生諸煩惱
如來商主大法王今日演說无上界
寶髻菩薩說是偈時其聲遍滿大千
世界時舎利弗聞是偈巳卽白佛言
世尊如是偈音何處演說佛言舍利
弗東方過於九万二千諸佛世界彼
有世界名曰善華其土有佛号日淨
住彼有菩薩名曰寶髻與八千菩薩
俱來至此是其所說其聲聞乎大千
世界勸諸衆生令修善法爾時寶髻
菩薩與八千菩薩及無量人天來至
佛所頭面礼拜白佛言世尊善華世
大集經苐二十四卷苐二張讓
[07-0253a]
界淨住如來致敬問訊起居輕利氣
力安不眷屬大衆樂受法不世尊我
從彼來至此世界爲聽菩薩淨行法
印唯願如來普爲一切大慈憐愍分
別解說令諸菩薩聞巳修集破壞一
切煩惱習氣修菩薩行了知一切衆
生之心能修菩薩所有行相能得解
了智慧之行能知一切煩惱等行能
修菩薩所修法行能深觀察一切罪
過身得无㝵見一切佛佛言善哉善
哉善男子諦聽諦聽我今當說如是
淨行十分之一善男子菩薩摩訶薩
有四行何等爲四一者波羅蜜行二
者助菩提行三者神通行四者調衆
生行波羅蜜行者是願方便助菩提
行者是修道方便神通行者是調心
方便調心方便者是菩提心堅固方
便善男子云何名檀波羅蜜檀波羅
蜜卽是淨行能壞癡心能修捨心修
捨心巳能一切施若有菩薩能一切
施卽得四種無分別心何等爲四一
者不分別衆生二者不分別法三者
不分別心四者不分別願是名爲四
大集經苐二十五卷苐三張讓
[07-0253b]
不分別衆生是可與是不可與此多
與此少與此上與此不與此恭敬與
此輕慢與此全與此半與此持戒此
破戒此福田此非福田此得大報此
不得大報此是正見此是邪見此行
正聚此行邪聚善男子若菩薩摩訶
薩得如是心名不分別心無憍慢心
无上下心無罣㝵心是平等心眞正
之心平等施戒平等慈悲无有分別
猶如虛空是名不分別衆生不分別
法者菩薩終不作是分別受者爲說
不受不說受法者施其所湏不受法
者則不供給終不觀察凡夫之人不
可惠施賢聖之人則應布施是名不
分別法不分別心者觀諸衆生心皆
平等不爲報施无内外貪非爲名施
不求果施所愛之物施巳不悔爲攝
衆生故行惠施是名不分別心不分
別願者施時不爲得帝釋身梵王之
身轉輪王身魔身長者大臣之身亦
復不爲大自在故大眷屬故不爲上
有不爲聲聞辟支佛乘乃至不爲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而行布施是
大集經苐二十五卷苐四張讓
[07-0253c]
名不分別願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
惠施時具足成就如是四事則得遠
離八不正見一者我見二者衆生見
三者壽命見四者士夫見五者常見
六者斷見七者有見八者无見是名
爲八復得遠離四種功德一者凡夫
功德二者聲聞功德三者緣覺功德
四者餘習功德如是施巳不觀四相
一者常相二者樂相三者我相四者
淨相能淨四法一者淨身二者淨口
三者淨心四者淨願遠離三㝵一果
報㝵二聲聞㝵三悔心㝵善男子菩
薩修行如是施時遠離三畏一者憍
慢畏二者上慢畏三者魔業畏菩薩
修行如是施時具四種印一者內空
印二者外空印三者衆生空印四者
菩提空印如是施時具四精進一者
滿衆生故具足精進二者護佛法故
具足精進三者爲具三十二相八十種
好故具足精進四者淨佛土故具足
精進是時復得具足四念一者念菩
提心二者念欲見佛三者心常念慈
四者念離煩惱如是施時淨於三事
大集經苐二十五卷苐五張讓
[07-0254a]
一者自身二者他身三者菩提如是
施時淨於四智一者界智二者衆生
觀足智三者願智四者助菩提智善
男子菩薩若能行如是法則能淨於
檀波羅蜜善男子云何菩薩淨於尸
波羅蜜行善男子有一種淨所謂菩
薩憐愍一切世閒衆生勝於聲聞辟
支佛慈能壞魔業調諸衆生具足無
量功德寶聚无有施逸復有二種一
者於諸衆生不生惡心二者調諸衆
生令向菩提復有三種一者淨身遠
離一切身惡業故二者淨口遠離一
切口惡業故三者淨意遠離一切貪
恚邪見故復有四種一者勸諸衆生
令持森戒二者勸諸衆生具足淨戒
三者能調諸毁戒者四者見持戒者
供養恭敬尊重讃歎復有五種一持
戒巳不生憍慢二見毁戒不生輕慢
三見持戒心无嫉妬四終不求聲聞
之乘五者不念辟支佛乘復有六種
一者念佛爲過戒故二者念法爲過
戒巳心不生悔三者念僧爲能具足
如來戒故四者念戒爲不求諸有果
大集經苐二十五卷苐六張讓
[07-0254b]
報故五者念施爲能一切悉施與故
六者念天爲欲具足諸善法故復有
七種一者深信一切佛法二者勤行
精進爲得佛法故三者具智爲知一
切諸佛法故四者聞巳能說一切佛
法故五者供養父母師長和上六者
畏於現在未來惡業七者有慚愧心
復有八種一者不爲利養顯異惑衆
二者不說自事離一切故三者不讃
供養心知足故四者行聖種性樂善
法故五者隨頭陀法不惜身命故六
者樂於寂靜離說世事故七者深心
樂法厭三界故八者至心護法不惜
身命故復有九種一者離九惡心過九
衆生所居處故二者念淨三者念修
四者増長善法五者心樂寂靜六者
離煩惱熱七者庄嚴舎摩他八者勤
行精進九者不欺衆生復有十種一
者淨身三業二者淨口四業三者淨
意三業四者遠離嫉妬五者離諂曲
心六者至心念戒七者爲持戒故勤
行精進八者軟語爲調衆生九者受
身爲衆生使十者於諸福田不生輕
大集經苐二十五卷苐七張讓
[07-0254c]
慢善男子菩薩修行尸波羅蜜有二
種淨行一者有心有相及以莊嚴寧
捨壽命終不毁戒二者無心无相及
無莊嚴於一切法心无所著復有二
種一者淨於内入二者不求一切外入
復有二種一者常願菩提之心二者
不觀本向菩提戒相善男子云何菩
薩淨羼提波羅蜜行善男子菩薩摩
訶薩受罵不報口業淨故受打不報
身業所故受瞋不報意業淨故善男
子菩薩摩訶薩雖受罵辱所以不酬
護衆生故受諸楚毒所以不報護後
世故被截手足慈心不護菩提故見
有求者心不生瞋爲四攝故生慈心
故増菩提道故壞慳貪心破魔業故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念佛巳行於
忍辱受一切苦爲得佛身故善男子
復有菩薩修於忍辱爲欲具足得十
力故復有菩薩修於忍辱了欲成大
師子吼故復有修忍爲知三世無罣
㝵故復有修忍爲得大慈大悲力故
復有修忍爲得具足一切智故善
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二力能成大
集經苐二十五卷苐八張讓
[07-0255a]
就忍一者智力二者修力以智力故
觀於身心是故爲忍以修力故不著
諸法是故爲忍復次善男子淨忍菩
薩則能觀察一切法中无有衆生是
故修忍一切諸法其性解脫是故菩
薩觀一切法无忍無瞋若於諸法心
无所著是名爲忍善男子菩薩有二
忍一者觀如法身二者觀如法界菩
薩摩訶薩若能如是觀二法者是名
菩薩淨羼提波羅蜜行善男子云何
菩薩淨毗梨耶波羅蜜行若菩薩摩
訶薩於諸修行不息不悔於諸善法
心無厭足亦樂修行五波羅蜜常求
莊嚴一切善法擁護正法樂宣說之
調伏衆生心无休息過於聲聞辟支
佛乘擁護一切諸佛正法修諸苦行
其心不悔終不喪失本昔善根廣修
多聞心无猒惓爲衆走使不生愁悔
是名精進如是精進云何名淨若能
觀身猶如影像口无言說心畢竟淨
以盡智觀諸滅法以無生智知諸有盡
如是觀時則能莊嚴三種精進一者
體莊嚴二者覺莊嚴三者分別莊嚴
大集經苐二十五卷苐九張讓
[07-0255b]
後有三種不著精進一不著眼二不
著色三不著識乃至法亦復如是是
名不取不捨精進具足如是勤精進
巳不取惠施不捨慳貪不取持戒不
捨毁戒不取忍辱不捨瞋恚不取精
進不捨懈怠不取禪定不捨亂心不
取智慧不捨愚癡不取善法不捨惡
法不取佛道不捨二乘是名二種勤
精進也是二精進能具佛法復有二
種所謂内外若菩薩能修如是勤精
進者是名毗梨耶波羅蜜行淨善男
子云何菩薩淨禪波羅蜜行若菩薩
摩訶薩取諸禪支觀諸禪支觀巳入
定旣入定巳不貪著色受想行識是
名爲禪非著眼禪乃至意禪是名爲
禪非著色禪乃至法禪是名爲禪非
著地水火風空禪是名爲禪非著日
釋梵自在天禪是名爲禪非著欲界
色无色禪是名爲禪非著此彼禪是
名爲禪非觀身心禪是名爲禪非著
上下禪是名爲禪非著四取禪是名
爲禪非著衆生壽命士夫我人相禪
是名爲禪非著常見斷見有無大
集經苐二十五卷苐十張讓
[07-0255c]
見禪是名爲禪非畢竟盡漏禪是名
爲禪非入定聚禪是名爲禪非得沙
門果禪如是禪者非畢竟行禪名空
調伏禪非眞空禪名无相調伏禪非
眞无相禪名無願調伏禪非眞无願
禪是菩薩具足成就大慈大悲一切
空行禪云何名爲具一切空若能不
觀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方
便慈悲喜捨四諦菩提智慧誓願莊
嚴舎摩他毗婆舎那解脫慚愧是
名諸佛方便三昧神通无㝵智攝取
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不爲二
乘之所染汙斷諸習氣具足无量大
神通智爲諸衆生之所歸依莊嚴世
法及出世法能善調伏一切衆生渡
於四流生死大海能斷一切所有繫
縛淨諸法性是名性寂靜非向法寂
靜亦取向法捨性了了向法盲性有
聞向法聾性勤調伏向法停住涼滅
寂靜調伏熾然是名一切行空善男
子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衆生悉
善知畫其中或有善能泥塗或能磨
彩或曉畫身不曉手足或曉手足不
曉大集經苐二十五卷苐十一張

[07-0256a]
面目時有國王以一張氎與是諸人
而告之言凡能畫者悉來聚集於此
氎上畫吾身像爾時諸人悉來聚集
隨其所能而共作之有一畫師以緣
事故竟不得來諸人畫巳持共上王
善男子可言諸人悉集作不不也世
尊善男子我說此喻其義未顯善男
子一人不來故不得言一切集作亦
不得言像巳成就佛法行者亦復如
是若有一行不成就者不名具足如
來正法是故要當具足諸行名爲成
就无上菩提說是法時六万菩薩於
一切行得具足空善男子云何菩薩
摩訶薩淨般若波羅蜜善男子菩薩
摩訶薩具十二慧一者知過去無㝵
二者知未來無㝵三者知現在无㝵
四者知有爲无㝵五者知無爲无㝵
六者知一切世作无㝵七者知出世
无㝵八者知辯才無㝵九者知實无
㝵十者知世諦无㝵十一者知第一
義諦无㝵十二者知諸衆生利鈍無
㝵是名爲慧難破能破難觀能觀難
解能解譬如所剛不可沮壞是名出
大集經苐二十五卷苐十二張讓
[07-0256b]
世之慧畢竟慧一切衆生眞解心慧
難行難入難見甚深難可習學正見
正聚遠離諸見及以習氣自知了了知
見一切衆生之心法智義智無所貪
著曠大光明无諍無迮善知時節過
於時節護正法聚畢竟覺正覺實
覺遠諸垢穢不爲一切之所呵責
一行無行一切衆生行无足跡行雖
離一切世閒之行亦不遠離一切世
行雖離世界不離佛土雖離一切諸
行莊嚴亦不遠離調伏衆生雖離諸
行不離善行雖離衆生心行因緣不
離知於衆生心行雖離世行不離世
法雖離諸身亦入衆生心是名爲慧
如是智慧其爲難得非善根純熟終
不能獲不能常修行善法者亦不能
得如是智慧菩提樹下乃能得之眞
知法性諸佛所護度至彼岸知一切
法施甘露味是故名爲般若波羅蜜
善男子如是智慧畢竟了知一切緣
一切相一切衆生心之所行以是義
故名爲智慧如是智慧有二寂靜一
者知㝵相寂靜二者知无㝵相寂靜
大集經苐二十五卷苐十三張讓
[07-0256c]
復有二種一者無覺淨二者離諸見
淨如是智慧菩薩摩訶薩常遊衆生
利鈍根中衆生心中一切法中觀諸
煩惱卽是智慧菩薩雖住諸界多住
佛界能善觀見十方世界離一切蓋
悉是一切佛法根本具足一切無上
佛法不學諸法不離諸法不壞一
法不成一法菩薩成就如是智慧能
作功德能讀誦說一切佛法一切福
德悉能得之皆能修成一切善法是
名菩薩淨般若波羅蜜行說是法時
二万二千衆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心八千菩薩得无生忍破百比
丘漏盡意解十千天人得湏陀洹果
爾時一切天與人同聲而言世尊若
有人能信是經者當知是人諸佛所
護何况有能受持讀誦書寫供養善
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淨菩提行善
男子菩薩摩訶薩觀身念處有二種
行一者不淨行二者淨行不淨行者
觀身不淨臭穢充滿无常無住誑諸
凡夫淨行者菩薩摩訶薩作是思惟
我今因是不淨之身得淨佛身得淨
大集經苐二十五卷苐十四張讓
[07-0257a]
法身所功德身一切衆生所樂見身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觀身身巳
能淨二行一者无常二者常菩薩摩
訶薩觀身無常畢定當死如是觀巳
不爲身故造諸惡業邪命自活修耳
堅法一者身堅二者命堅三者財堅
如是觀巳能爲衆生而作給使卽得
遠離身口意曲菩薩如是觀身无常
得如是等無量功德云何爲常菩薩
摩訶薩觀无常巳則得常身因无常
故得功德身因無常故不斷佛種法
種僧種善男子又復常者卽是无盡
無盡者卽是无爲無爲者卽是一切
智所行處一切智所行處者是空無
相願又復常者卽是虛空菩薩摩訶
薩觀一切法猶如虛空是名菩薩摩
訶薩常行善男子復有菩薩修身念
處觀察一切衆生之身畢竟當是如
來佛身如如來身法身亦爾如是二
身我身亦爾是名菩薩觀无漏身菩
薩爾時所得善法隨其多少悉是无
漏以如是法發願迴向一切種智得
无漏巳終不起漏所言漏者卽是三
大集經苐二十五卷苐十五張讓
[07-0257b]
漏所謂欲漏有漏無明漏菩薩了了
知三漏巳爲衆生故生於欲界亦復
不爲欲漏所汙色无色界亦復如是
無明漏者巳拔其根何以故拔无明
故則无見漏菩薩摩訶薩修身念巳
於是身中不見我及我所不生憍慢
離我我所故不求不取一切財物不
求取故於物無諍以无諍故卽是寂
靜夫寂靜者卽是忍辱住於忍辱不
上不下不上不下者卽如法住如法
住者不行善法不行惡法不上下巳
卽得善友得善友巳遇善知識遇善
知識故得聞正法聞正法故不以漏
心向有漏法是名過於諸漏境界過
漏境巳常入禪定旣入定巳乃至一
法不生覺觀無覺觀故不作一法不
變一法是名如法是名一切法平等
若得如是諸法平等是名一切智善
男子菩薩摩訶薩若能如是觀身念
處是名觀身身念善男子菩薩爾時
次觀受念處於有受者生慈悲心向
諸衆生作如是言畢竟樂者斷一切
受若人能斷一切受者卽是常樂菩
大集經苐二十苐十六張讓
[07-0257c]
薩爾時隨所受者生慈悲心若自若
他受樂受時遠離愛心生於慈心若
受苦時遠離瞋心生於悲心若受不
苦不樂離无明心生於捨心是故菩
薩受樂受時不生貪著受苦受時不
生瞋恚受不苦不樂不生无明菩薩
爾時觀一切受無常苦无我見受樂
者卽知是苦見受苦者如癰如瘡見
不苦不樂受是不寂靜觀於樂受卽
是无常觀於苦受卽是空无不苦不
樂卽是無我菩薩爾時作是觀巳見
是諸受卽是无受見一切受卽是有
爲若是有爲卽是生滅散漏無住如
是觀巳不見於我不見受者是名菩薩
大智方便因是方便見一切受無常生
滅觀一切法悉是空無無受无受者無
作無作者從緣而生從緣而滅无屬無
取於諸因緣不生覺觀因无覺觀作如
是言諸因緣法皆悉是空菩薩摩訶薩
如是觀時成受念處能令身心皆悉
寂靜知一切行是名一切智是名受
受念處云何菩薩修心念處菩薩摩
訶薩住菩提心觀是心性不見内入
大集經苐二十卷苐十七張讓
[07-0258a]
心不見外入心不見内外入心不見
陰中心不見界中心旣不見巳作是
思惟如是心緣爲異不異若心異緣
則一時中應有二心若心卽緣不應
復能觀於自心猶如指端不能自觸
心亦如是作是觀巳見心無住无常
變異所緣處滅卽知是心非從緣生
非不緣生非常非斷非内非外非有
非无觀心如是不妨如法知心寂靜
是名菩薩修心心念復次善男子菩
薩摩訶薩觀心非色不可覩見非是
覺觀是名菩薩修心念處如心心數
亦如是如心數心行亦如是如心行
心所求法亦如是如所求法菩提亦
如是如菩提一切善法亦如是菩薩
若觀心如猕猴盡水朝露蜂王魚母
如河如焰如想遠事獨行无身常轉
無停貪著諸界次第生滅能攝如是
无量之心令住一處不動不轉不漏
不錯不亂不散是名舎摩他菩薩若
能作如是觀是名成就觀心心念處
是名知心境界是名知心法界是名
知心眞實之相是名知心眞實之性
大集經苐二十五卷苐十八張讓
[07-0258b]
印是廣知卽眞淨知了知眞知實知
如幻是名知法名知心性名知心盡
名無取知无罣㝵知菩薩摩訶薩如
是觀巳善知一切衆生心性知巳如
應而爲說法如知自心性知一切衆
生心性亦復如是如自知心相知一切
衆生心相亦復如是如知自心空知
一切衆生心空亦復如是如觀自
心平等觀一切衆生心平等亦復如
是作是觀巳不動法界是名菩薩修
心心念處善男子云何菩薩修法念
處菩薩摩訶薩作如是觀法出法滅
无我衆生壽命士夫无生無滅无沒
無出是名法性若能求法是名出法
若不求法是名滅法若善不善出者
從緣滅者從緣如是觀時觀於三行
所謂惡行善行不動行是三行中我
當常行福善之行爲十善法十善法
者爲淨身業欲求如來三十二相八
十種好他不能害淨口業者凡有所
說衆樂聽受淨心業者於諸衆生其
心平等常入禪定淨四无㝵智淨慈心
故施衆生常樂淨悲心故無量世中
爲大集經苐二十五卷苐十九張

[07-0258c]
衆生受苦其心不悔淨於十力爲知
衆生諸根利鈍淨四无畏爲知衆生
障無障故淨十八法爲知三世无障
㝵故淨一切佛法爲一切衆生無能
勝故菩薩摩訶薩能如是觀於諸善
法及諸功德不生厭足親近善行遠
離惡行及煩惱習眞實了知於不動
行雖知不貪心得自在隨願徃生非
結業生生於欲界爲衆生故善男子
菩薩摩訶薩得善方便觀法念處修
集莊嚴助菩提法遠離一切障菩提
垢得是功德不著常見不著斷見離
是二見行於中道夫中道者有二種
法一者不善念二者无明是二法中
心不放逸是名中道復有二法一行
二識復有二法一者名色二者六入
復有二法一觸二受復有二法一愛
二取復有二法一有二生復有二法
一老二死是二法中不放逸者是名
中道如是中道世閒智慧所不能見
不可宣說不可顯示无有相貌無色
无處無取无捨清淨寂靜善男子夫
中道者不可眼見乃至不可觸觸亦
大集經苐二十五卷苐二十張讓
[07-0259a]
無至處亦世出世不可宣說非多非
少故名中道善男子我與无我名爲
二邊若有說言非常非斷非命非士
非想非非想非覺非非覺非實非虛
非此非彼非有非無非有爲非无爲
非行非非行非生死非涅槃不作如
是是名中道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
薩觀法法念不分別法界如法界衆
生界亦如是如是二界名虛空界一
切諸法悉入法界夫法界者卽衆生
界衆生界者卽无分別是名觀察
一切法等見一切界卽是法界雖明
了見而心不著以不著故則无分別
菩薩摩訶薩不以肉眼天眼慧眼觀
法念處何以故如是三眼无相貌故
是故觀法則以法眼雖了了知而心
不著雖復不著不失法界是名佛智
能知如是甚深法界亦不失於一切智
念是名菩薩修法法念處善男子菩
薩摩訶薩何故修集是四念處爲欲
遠離四顚倒故修身念處爲離淨倒
修受念處爲離樂倒修心念處爲離
常倒修法念處爲離我倒又離四食
大集經苐二十五卷苐二十一張讓
[07-0259b]
修身念處離於搏食修受念處離於
觸食修心念處離於識食修法念處
離於思食又復遠離識四住處修身
念處離住色處修受念處離住受處
修心念處離住想處修法念處離住
行處復離五陰修身念處遠離色陰
修受念處遠離受陰修心念處遠離
識陰修法念處離想行陰是名菩薩
淨四念行善男子云何菩薩修四正
勤行菩薩摩訶薩常樂修集一切善
法未生惡法爲不生故勤行精進巳
生惡法爲遠離故勤行精進來生善
法爲令生故勤行精進巳生善法爲
住不失故勤行精進善男子菩薩摩
訶薩於无量世修集善行是故性善
不以方便令惡不生若有菩薩修四
正勤心得自在四正勤者菩薩爾時心
及心數與大慈悲知合共行故名正
勤菩薩爾時次第修集四如意足一
者欲二者心三者進四者慧專念至
心念於菩提是名爲欲修大悲故覺
心輕便是名爲心遠離惡法是名精
進得方便故名之爲慧菩薩修四如
大集經苐二十五卷苐二十二張讓
[07-0259c]
意足巳得四自在一者壽命自在以
自在故雖生短命自得長壽爲調衆
生與長壽者演說正法於長壽中能
現短壽隨是菩薩所生之處若天若
人得命自在二者身得自在以自在
故隨心作身隨心作色示現威儀爲
衆生故菩薩若欲與諸衆生其身同
等高大微小悉皆能作三者得法自在以自在故能知一切世出世法示諸衆生一切世事於出世行心亦不退明知甚深十二因緣得无㝵智能爲衆生說種種法无量衆生聞是法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四者
願得自在以自在故令四大海合作
一海不來不去无有動轉如本不異
亦令三千大千世界諸湏彌山合爲
一山不來不去無有動轉如本不異
於四天王三十三天无所妨㝵欲令
三千大千世界悉作金寶七寶栴檀
華香瓔珞虛空水火皆隨意戈是名
菩薩得四自在善男子菩薩若得四
如意足則得面見十方諸佛與共語
言進止一處一切梵天帝釋四王阿
大集經苐二五卷苐二十三張讓
[07-0260a]
修羅亁闥婆迦樓羅緊那羅摩睺
羅伽亦復如是云何莊嚴四如意足
善男子若能供養父母和上師長有
德見諸衆生先意問訊柔軟與語如
語而作視諸衆生其心平等善心正
心恭敬心慚愧心遠離貪欲瞋恚愚
癡无欺無貪无妬無慳營他事業如
巳所作无勢力者助其力勢泥塗之
處發治土在河澗溝渠造作橋梁或
以身負或施船濟常施衆生所湏之
物口不說他衰惱之事亦不譏刺他
所犯罪有犯罪者能如法除遮諸煩
惱令不生起所重之物能以施人旣
施之後心不生悔爲諸衆生發願迴
向信心以善勸諸衆生不惜身命少
欲知足於他利養心无悕望常念出
家亦勸衆生念善知識無心捨離於
怨親中平等无二以種種乘施行路
者羸乏之人施床臥具有恐怖者能
爲救護視諸衆生如父母想不輕毁
戒施貧財物有病瘦者給其醫藥施
恩於他不自稱說終不斷絕三寶種
性常念无爲遠離世事一切諸惡不
大集經苐二十五卷苐二十四張讓
[07-0260b]
善之法不爲世法之所汙染不矢菩
提至心之念是名莊嚴淨四如意足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二十五
癸卬歲高麗國大藏都監奉
勅雕造
大集經苐二十五卷苐二十五張讓
[07-0260c]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二十六讓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寶髻菩薩品第十一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