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h0001 大方等大集經-北涼-曇無讖 (TKD)


[07-0004a]
敬右遶萬匝
以妙香花供養於佛復於佛前以偈
讃曰
無量界入一毛孔亦不嬈害諸衆生
如來境界無知者是故神通難思議
能令一身作无量而其眞身無増減
雖爲衆生現神變然其内心无憍慢
時諸菩薩偈讃歎佛頭面礼巳以已
神力於佛東南化作牀座次第而坐
尒時西南方有佛世界名曰善見佛
号心平等彼有菩薩名大悲心遇斯
光巳卽與十恒河沙等諸菩薩衆俱
共發來至娑婆世界大寶坊中見釋
迦牟尼佛頭面礼敬右遶萬匝以妙
香花供養於佛復於佛前以偈讃曰
[07-0004b]
無量世中護禁戒猶如奔牛愛其尾
見有毁戒生悲心亦不憍慢讃巳身
如來之心如湏彌十方邪見不能動
智慧甚深无得底猶如大海難思議
佛自解脫一切有亦令苦縳得解脫
所得解脫實無差隨道行時有別異
時諸菩薩偈讃歎佛頭面礼巳以巳
神力於佛西南化作牀座次第而坐
尒時西北方有佛世界名曰壞闇佛
号大神通王彼有菩薩名曰寶網遇
斯光巳卽與十恒河沙等諸菩薩衆
俱共發來至娑婆世界大寶坊中見
釋迦牟尼佛頭面礼敬右遶萬匝以
妙香花供養於佛復於佛前以偈讃曰
如來世尊猶如幻而爲衆生說幻事
實矢眞物故名幻无有衆生說衆生
如人夢中見諸色寤巳眞實无色相
爲度衆生示世行如來眞實無世行
時諸菩薩偈讃歎佛頭面礼巳以巳
神力於佛西北化作牀座次第而坐
尒時東北方有佛世界名日淨住佛
号心同虛空彼有菩薩名无邊淨意
遇斯光巳卽與十洹河沙等諸菩薩
[07-0004c]
保昌衆俱共發來至娑婆世界見釋
迦牟尼佛頭面作礼右遶萬匝以妙
香花供養於佛復於佛前以偈
讃曰佛知甚深諸法界常樂寂靜修
無想及知衆生諸心想亦說諸法如
虛空住一心中知三世亦復能知種
種業不生心想衆生想無量世修无
相想時諸菩薩偈讃歎佛頭面礼巳
以巳神力於佛東北化作牀座次第
而坐尒時下方有佛世界名日樂光
佛号寶優鉢花彼有菩薩名莊嚴樂
說遇斯光巳卽與十恒河沙等諸大
菩薩俱共發來至娑婆世界見釋迦
牟尼佛頭面礼敬右遶萬匝以妙香
花而供養佛復於佛前以偈
讃曰無量智者佛眞子數如十方微
塵等於无量刧諮問佛不盡如來一
字義是故如來智无邊功德物持亦
如是名稱力勢無邊際猶如大海十
方界時諸菩薩偈讃歎佛頭面作礼
以巳神力於如來下方化作牀座次
第而坐尒時上方有佛世界名瓔珞
莊嚴佛号大名稱彼有菩薩名一切
法神
[07-0005a]
通王遇斯光巳卽與十恒河沙等諸
菩薩衆俱共發來至娑婆世界見釋
迦牟尼佛頭面礼右敬遶萬匝以妙
香花而供養佛卽於佛前以偈讃曰
佛身身業无邊際心口及業亦如是
唯佛能知佛三業餘不知如虛空邊
如來无師無敎者是故衆生稱大師
諸佛法界叵思議菩提法輪入涅槃
時諸菩薩偈讃歎佛頭面礼巳以巳
神力於佛上方化作牀座次第而坐
尒時一念中閒十方无量諸大菩薩一
時雲集大寶坊中尒時世尊卽從三
昧安詳而起謦欬之聲徹于十方一
切衆生悉得聞之聞巳卽於佛法僧
寶生信敬心十方世界所有北丘北
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若人非人聞佛
聲已身心寂靜以佛功德威神力故
悉得覩見寶階梯隥於一念項悉蹬
寶喈至寶坊中各隨其位次第而坐
諸梵天人亦聞其音梵天大梵天梵
師天梵衆天光天少光天無量光天
淨天少淨天無量淨天无雲天福德
天廣果天无誑天無熱天善見天樂
[07-0005b]
見天阿迦尼吒天亦一念項俱至寶
坊見佛世尊頭面礼巳次第而坐化
作牀座尒時世尊見諸大衆皆巳集
會放眉間光其光名曰示菩薩力遶
諸菩薩七匝巳於諸菩薩頂髻而入
尒時會中有一菩薩名諸法自在功
德花子卽入三昧其三昧名瓔珞莊
嚴以三昧力故於寶坊中出師子座
座高八萬億多羅樹七寶莊嚴散種
種花爲諸衆生之所樂見能淨一切
衆生之心尒時諸法自在功德花子
菩薩摩訶薩化作如是師子座巳従
其三昧安詳而起合掌恭敬頭面作
礼卽於佛前以偈讃曰
日光明壞現冥佛光能壞三世闇如
來具足神通力勝於一切諸天光佛
了法界无覺知如幻水無去來無生
无受無作者眞實知巳爲衆說知色
心中无色心方便爲衆說色心如來
神通猶如幻知諸法界亦復然一切
衆生心常淨或時爲客煩惱汙諸佛
如來得解脫示現神通等如幻虛空
無地无住處如來之心亦如是
[07-0005c]
爲衆故昇師子座如先諸佛說甘露
一切大衆无去來亦無聽說无受者
諸法悉皆如虛空唯願開闡眞實界
世尊受我師子座願爲衆生師子吼
愍衆故演梵音聲熾然智燈破癡闇
十方諸來聽法衆悉來集會此寶坊
願佛當施大法施破無量世貧窮際
尒時世尊以大慈悲燐愍諸法自在
功德花子菩薩摩訶薩昇其所奉師
子寶座欲說一切諸薩薩行无㝵法
門具足一切佛法十力四無所畏入
一切法自在陀羅尼法門入四无㝵
智法門入大神通法門不退轉法輪
不退住處攝一切乘具一切法界无
分別法界善知一切衆生心根法界
眞實堅固難沮能壞一切四魔怨讎
調伏一切惡見煩惱獲得不共善權
方便得大平等心无二故一切諸佛
等入之處无罣㝵處說一切法悉眞
實故演說諸法非覺非非覺故十二
因緣平等相觀故具足智慧大莊嚴
故莊嚴佛身佛音聲故無盡念意行智
慧故演說眞實四聖諦故能令聲聞身
[07-0006a]
心淨故令辟支佛坐紹位牀故大乘
菩薩得法自在故廣宣諸佛所有功
德故解說宣示一切法故說諸菩薩
大功德故裂諸衆生疑網心故摧滅
一切惡邪論故増長如來佛正法故
顯示衆生佛神力故以如是等諸因
緣故如來昇于師子寶座尒時寶杖
菩薩承佛神力入佛瓔珞莊嚴三昧
以三昧力故能令大衆悉得種種瓔
珞莊嚴時稱力王菩薩復承佛神力
入蓮花三昧以三昧力故悉令大衆
皆得妙花供養於佛及諸菩薩時大
海慧智菩薩亦承佛神力入妙香三
昧以三昧力故能令大衆皆得妙香
供養於佛及諸菩薩時寶網菩薩亦
承佛力入光明三昧以三昧力故悉
令大衆身得光明時悲心菩薩亦承
佛神力入无瞬三昧以三昧力故悉
令大衆仰瞻如來目未曾瞬時无邊
淨意菩薩亦承佛神力入喜三昧以
三昧力悉令大衆喜樂聽法時莊嚴
樂說菩薩亦承佛神力入寂靜意三
昧以三昧力悉令大衆遠離五蓋時
[07-0006b]
一切法神足王菩薩亦承佛神力入
不忘三昧以三昧力悉令大衆專念
菩提心不忘失時勇健菩薩亦承佛
神力入无勝三昧以三昧力悉令大
衆摧伏諸魔時破魔菩薩亦承佛神
力入壞魔三昧以三昧力召此三千
大千世界一億魔王來集寶坊至於
佛所頭面作礼合掌恭敬咸作是言
唯願如來廣爲衆生開甘露門我等
皆因破魔菩薩威神力故當得遠離
一切魔業於諸大衆心无妨㝵佛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今巳得離魔
業以是因緣於未來世復當得離一
切魔業善男子譬如一處百年闇至
一燈能破汝等亦尒無量世中无明
黑闇今日能破如日寶光住信戒施
慧禪定亦尒善男子汝等今者請佛
說法以是因緣汝等當得破无眀闇
爲諸衆生作智慧眀尒時衆中有一
菩薩名法自在王白佛言世尊如來
境界不可思議何以故如來發心將
欲說法能令一切大衆運集爲菩提
故作大莊嚴大法神通无量世間
[07-0006c]
得大名稱身心寂靜獲得解脫及得
不可思議法界十方諸佛之所讃歎
具足一切十波羅蜜成就通達善權
方便能裂一切諸魔疑網能滅衆生
惡邪諸論能善分別一切法界逮得
具足无㝵智慧具念意行智慧勇健
具足獲得四無㝵智善知衆生諸根
利鈍知衆生界隨意說法常能宣說
清淨法界善解一切方俗之言能得
一切清淨梵音具足成就慈悲之心
諸邪異見不能令動不可破壞如金
剛山具修三相建立法幢巳渡甚深
十二因緣河斷斷常見能調大衆无
量劫中得不可思議法聚能癁衆病
如大醫王聞深法巳不生怖畏三十
二相八十種好莊嚴其身具足成就
三十七品及八解脫身中意業純善
无雜能令衆生悉來聽法世間之法
所不能汙常受安樂常修法界慧施
法寶於法无猒於諸有法心不染著
猶如蓮花塵氺不染明勝諸光智深
如海紹三寶性調衆生界能開佛藏
護持佛法具足無量功德智慧無量
[07-0007a]
刧中修集莊嚴无量功德常欲獲得
一行之心一色一處具如是等功德
菩薩悉來集會唯願如來說菩薩行
元㝵法門利益過去未來現在諸菩
薩等令初發心得不退故久發心者
得増長故行菩提道得淨意故不退
菩薩學佛法故一生菩薩瓔珞莊嚴
故後身菩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故定性衆生増長因緣故未定性
者作因緣故未入佛法者令得入故
巳入佛法者敬佛法故樂三乘者說
一乘故施於世間人天樂故世尊如
來出世有如是等不可思議事世尊
今此大衆一一菩薩悉能示現諸大
神通是故諸佛及諸菩薩不可思議
世尊云何衆生无明愛重雖見菩薩
如是神通而故生於聲聞緣覺卑下
之心世尊菩薩初發菩提心時巳勝
一切聲聞緣覺世尊譬如有人捨諸
琉璃取於氺精一切衆生亦復如是
捨於大乘喜樂聲聞辟支佛乘若有
衆生巳發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心者如是之人悉當獲得如是功德
[07-0007b]
尒時會中有三十億那由他百千萬
億衆生天與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心
大方等大集經陀羅尼自在王菩薩品第二之一
尒時世尊知諸菩薩悉巳大集作是
思隹今日如是善丈夫等咸欲得知
諸法實義能持如來甚深法藏欲得
聞受諸菩薩行无㝵法門尋放眉間
白毫光明名無所畏遶諸大衆滿七
匝巳於陀羅尼自在王菩薩頂上而
入尒時陀羅尼自在王菩薩承佛神
力化作寶蓋猶如三千大千世界七
寶莊嚴以覆如來寶座之上頭面作礼合掌長跪說偈讃佛如來於法得自在其光能破世間闇世尊佛眼无罣㝵能見諸法眞實義具足无量諸功德无師獨悟諸法界如來放光爲衆生今入我身何因緣我本所知念不明
陀羅尼根亦如是此光
今來入我身了了得知諸法界身心
獲得大清淨受樂无上無有邊我今
巳知佛境界亦得樂說无㝵辯十方
諸佛親近難愚者不能師事之
[07-0007c]
我今承佛神力故欲少發問利衆生
何因緣發菩提心復以何義佛出世
何緣放光遍十方復以何因示神通
何緣佛爲衆授記願爲大衆分別說
今此大衆勝无上悉能受持佛法界
此衆无魔及魔業唯有開示佛法我
智淺近有邊崖何能諮請无上尊今
問如來無邊智云何得知諸方便願
今敎誨諸弟子我學巳得法自在得
巳能施大法雨當報十方諸佛恩世
尊諸佛如來不可思議菩薩所行無
有邊際是故我今欲問如來无上法
王大慈悲聚爲利衆生問甚深義云
何名爲菩薩之行以何瓔珞莊嚴菩
薩能令菩薩所行清淨云何能壞愚
癡諸闇云何能斷疑網之心云何菩
薩爲諸衆生修慈悲心云何菩薩擁
護衆生云何菩薩眞實能修菩薩之
業善業不誨業唯願如來哀愍宣說又
此大衆利根智慧能解佛語能知法
界能達菩薩所行無㝵法門能壞一
切魔及魔業破大疑心能解諸佛甚
深境界知衆生界衆生心性能見
[07-0008a]
量諸佛世界能護如來无上正法能
於諸法得大自在尒時佛讃陀羅尼
自在王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能
問如來甚深之義能善行佛无量行
者乃能如汝發斯深問汝今至心當
爲汝說菩薩若能成就具足如是功
德當於諸法得大自在世尊今正是
時唯垂宣說佛言善男子菩薩有四
瓔珞莊嚴一者戒瓔珞莊嚴二者三
昧瓔珞莊嚴三者智慧瓔珞莊嚴四
者陀羅尼瓔珞莊嚴戒瓔珞莊嚴有
一種謂於衆生无有害心菩薩若无
惡害之心一切衆生常所樂見復有
二種一者閉塞惡道二者能開善門
復有三種一者身淨二者口淨三者
意淨復有四種一者所求悉得二者
所願具足三者所願成就四者所欲
能作復有五種一者信二者戒三者
定四者念五者慧復有六種一不破
戒二不漏戒三不雜戒四不悔戒五
自在戒六无屬戒復有七種所謂七
淨一者施淨二者忍淨三者精進淨
四者禪定淨五者智慧淨六者方
[07-0008b]
便淨七者善方便淨復有八種謂八
具足一者无作具足二者地具足三
者不忘心具足四者不緩具足五者
諸根具足六者佛世具足七者離難
具足八者善友具足復有九種一者
不動二者不畏三者定智四者寂靜
五者至心六者清淨七者結緩八者
調心九者住調伏地復有十種一者
淨身爲三十二相故二者淨口爲言
无二故三者淨意爲解脫故四者淨
田爲令衆生福德増故五者淨心爲
調衆生故六者淨有爲行化衆生故
七者菩薩名淨爲得如來諸功德故
八者淨慧大神通故九者淨方便破
諸魔衆故十者淨戒爲不共法故善
男子如是等事名戒瓔珞莊嚴三昧
瓔珞莊嚴有一種所謂爲諸衆生修
集慈心復有二種一者質直二者柔
軟復有三種一不虛誑二不麤獷三
不邪諂復有四種一者不愛行二者
不瞋行三不畏行四不癡行復有五
種所謂遠離五蓋三昧復有六種所
謂修集六念三昧復有七種所謂修
[07-0008c]
覺三昧復有八種所謂修集八正三
昧復有九種一者菩薩修集菩提心
及大慈悲心於一切无量衆生修集
念心遠離惡欲不善之法有覺有觀
寂靜喜樂得初禪二者遠離覺觀内
得喜心至心思惟无覺無觀定生喜
樂得第二禪三者離喜修捨具足念
心無有放逸身受安樂得第三禪四
者遠離苦樂滅憂喜心非苦非樂修
集捨念寂靜念得第四禪五者遠離
色相修無量空相六者遠離空相修
无量識相七者遠離識相修无所有
相八者遠離無所有相修非想非非
想相九者雖未成就善方便智以三
昧力敎化衆生復有十種一者觀法
无有錯謬二者具足成就舎摩他三
者精進無有休息四者善能了知時
節五者至心受持善法六者寂靜其
心七者觀身八者常觀法界九者心
得自在十者獲得聖性是名三昧瓔
珞莊嚴善男子智慧瓔珞莊嚴有一
種所謂心无疑網復有二種一者遠
離疑心二者遠離瞋心復有三
[07-0009a]
種一者遠離无明二者破無明鷇三
者作大光明復有四種一者知苦二
者斷集三者證滅四者修道復有五
種一者戒衆清淨二者定衆清淨三
者慧衆清淨四者解脫衆清淨五者
解脫知見衆清淨復有六種一者淨
檀波羅蜜有三種一者内淨觀法如
幻二者衆生淨觀之如夢三者菩提
淨不求果報二者淨尸波羅蜜有三
種一者觀身如影二者觀口如響三
者觀心如幻三者淨羼提波羅蜜有
三種一者聞毁不瞋二者聞讃不喜
三者若被割截及奪命時能觀法界
四者淨毗梨耶波羅蜜復有珠種一
者不想二者堅固三者不見法相五
者淨禪波羅蜜有三種一者不著諸
法二者心不退轉三者所緣清淨六
者淨方便波羅蜜有三種一者攝取
衆生爲解脫故二者淨陀羅尼爲持
法故三者所願清淨爲淨佛土故復
有七種一者修四念處不取不著二
者修四正勤不出不滅三者修四神
足身心清淨四者修於五根知根无
[07-0009b]
根五者修於五力能破煩惱六者修
菩提分知法界眞實七者修集聖道
無有去來復有八種一者修定爲畢
竟淨故二者修智爲壞闇故三者修
知陰智爲知法衆故四者修知界智
爲解法界等虛空故五者修知入智
爲知法性平等故六者修知十二因
緣智觀无我無我所故七者修觀諦
智壞四倒故八者修集分別知法界
智爲知眞實故復有九種一者觀无
常想二者顴无常苦想三者觀苦無
我想四者觀食不淨想五者觀於世
間不可樂想六者觀諸生死多過患
想七者觀解脫想八者觀離貪想九者
觀於盡想復有十種一者觀於諸法
猶如幻想二如夢想三如炎想四如
響想五如芭蕉樹想六如水中想七
如影想八者觀於法界无増減想九
者觀諸法界无有去住十者觀於無
爲无有生滅是名爲慧瓔珞莊嚴善
男子陀羅尼瓔珞莊嚴有一種所謂
念心復有二種一者先受二者畢竟
能持復有三種一者知義二者知
[07-0009c]
昌字三者知說復有四種一者正語
二者了語三者无㝵語四者不謬語
復有五種所謂五依一者依義不依
於字二者依智不依於識三者依了
義經不依不了義經四者依法不依
於人五者依出世不依於世復在六
種一者如說而持二者所言誠實三
者發言人所樂聞四者憐愍語五者
生善芽語六者時語復有七種一者
利語二者莊嚴語三者無㝵語四者
无滯語五者無二語六者先知而語
七者了語復有八種一者知方俗語
二者知鬼神語三者知諸天語四者
知諸龍諸五者知乾闥婆語六者知
阿修羅語七者知金翅鳥語八者知
畜生語復有九種一者无畏語二者
无縮諸三者無難語四者知解說語
五者知如法答語六者知廣說語七
者知次第語八者說無常語九者无
盡語復有十語一者壞疑網語二者
開示界語三者開法門語四者開智
慧語五者破闇冥語六者解一一字
語七者讃歎佛語八者呵煩惱語九

[07-0010a]
分別根利鈍語十者開佛功德妙語
善男子是名陀羅尼瓔珞莊嚴尒時
世尊欲種宣此義以偈頌曰
四莊嚴瓔珞能端嚴大乘所謂戒定慧
无上陀羅尼能令三業淨一切人所愛
永斷三惡道是名戒瓔珞如願得具足
獲得人天身能修勤精進是名戒瓔珞
能修无上定得二種解脫見無上涅槃
是名戒瓔珞其戒不破漏无上戒不雜
能得大自在名瓔珞莊嚴戒淨能淨施
戒淨能淨忍戒淨淨五度名戒瓔珞嚴
戒淨能淨有淨大不放逸无畏心不悔
是名戒瓔珞戒淨得聖性亦能淨身心
獲得无邊定是名戒瓔珞不怖畏不動
定得清淨有能斷煩惱縛是名戒瓔珞
能調難調根能得大名稱莊嚴自在心
是名戒瓔珞能如說而作能淨中四種
遠離諸煩惱名瓔珞莊嚴能淨自佛土
能調諸衆生能修大慈悲名瓔珞莊嚴
不作諸惡業修於菩薩行能大力无畏
名瓔珞莊嚴能嚴大涅槃能得大因果
慈心滿衆生名瓔珞莊嚴能離慳誑心
修柔軟四攝斷愛瞋怖癡名瓔珞莊嚴
[07-0010b]
能破五惡蓋修集十念心助道不放逸
名瓔珞莊嚴具足於二翼如法思性義
樂素住寂靜名瓔珞莊嚴於法无印疑
亦無癡亂心眞實解四諦名瓔珞莊嚴
持戒心无著亦復不生慢不取戒戒者
名瓔珞莊嚴無上慧淨定亦知二淨慧
能了知三界名瓔珞莊嚴意淨不生慢
見不淨不輕知法不可說名瓔珞莊嚴
慧能莊嚴智智亦莊嚴慧自他菩提淨
名瓔珞莊嚴知法如夢幻不說諸法无
能隨世間說名瓔珞莊嚴慧能莊嚴戒
戒能瓔珞慧身口菩提淨名瓔珞莊嚴
見法如氺亦如熱時炎說法如響相如
亁闥婆城非法不作法名慧瓔珞嚴慧
能莊嚴忍忍能莊嚴慧身口菩提淨名
瓔珞莊嚴隨法不増减解巳調衆生至
心觀法身名瓔珞莊嚴慧能莊嚴進進
能莊嚴慧不悔動心淨名瓔珞莊嚴慧
能莊嚴定定能莊嚴慧能說深法界得
无勝神通能知諸方便得无上惣持法
土衆生淨名瓔珞座嚴知衆根利鈍壞
煩惱諸魔身心得自在名瓔珞莊嚴
无有去來亦無去來者非過非未來
[07-0010c]
非現非修者不分別法界能淨畢竟定
知諸陰入界名慧炬莊嚴陰入界如空
无我無我所生滅因十二是名智慧淨
諦知第一義亦知陰入界於法不生諍
知三世无㝵分別三聚衆能爲說三乘
能以三寶敎修三无相定無相知一相
非幻知如幻無說能爲說空說於不空
諸法非常變不毁壞法界和合因緣故
流布於法界是名爲眞智不分別法界
知二動不動知於二淺深知二常无常
是名大淨智常不失念心了知於法界
知字及知義於世諦无闇一聞能持法
解了衆生語能壞諸邪道修於無上智
依无上四依瓔珞大持我說功德鬘爲
嚴菩提心於衆說无畏善解天神語能
壞衆疑網能開諸法界能讃於三寶勸
人令供養親近佛與衆修集无上智我
說四瓔珞能嚴佛菩薩若有至心信卽
得是莊嚴大
方等大集經卷第一癸
卯歲高麗國大藏都監奉勅
彫造
[07-0011a]
大集經苐一卷校正後序
按此經國本宋本皆六十卷凡十七品丹藏中三十卷十一品又經初首國宋兩本則有瓔
珞品名丹藏所無其虛空藏品兩本在不可說後丹藏在無言品前又於寶髻品後兩本
有無盡意品四卷丹藏卽無而有日密分三卷如是不同者何耶今以開元錄前後文括
而統之此經凡有六本錄云按梁沙門僧祐大集記云有十二叚說共成一經苐一瓔珞品
二陀羅尼自在王品三寶女品四不眴品五海慧品六無言品七不可說品八虛空藏品
九寶幢品十虛空目品十一寶髻品十二無盡意品按云此則苐一本也今以品次驗是
兩本六十卷中前分三十卷矣又云今撿經本與祐記不同苐一陀羅尼自在王菩薩品
二寶女品三不眴品四海慧品五虛空藏品六無言品七不可說品八寶幢分九虛空目
分十寶髻品十一日密分按云此則苐二本也今以品次驗之則今丹藏經三十卷者是
矣又云隋朝僧就合大集經乃以明度五十校計經題爲十方菩薩品編月藏後及無盡
意成五十八卷者按云此則苐四本也又云其合大集經亦有六十卷成者三十一二兩
卷重有寶髻品足成六十卷其寶髻品在日密前二十六七卷是此復重編未詳何意又
日密日藏梵本不殊重重編載誤之甚矣按云此則苐五本也今以品次髻之則今兩藏
本經六十卷者是矣但不重載寳髻品斯爲小異耳即於前苐四本五十八卷經中分彼
日藏分十卷爲十二卷足成六十耳其苐三苐六兩本今以諸藏所無故不煩叙經本如
是不同藏中致斯有異耳謹按開元錄前後文相今此兩藏本經六十卷者有六失故不
可依行錄云亦有經本分爲瓔珞品者不然此是一叚不合分二按云此經分之一失也
又云僧祐記中無日密分有無盡意品者不然今以無盡意經雖大集別分非無讖譯又
非次苐不合入中按云此經本中又爲無讖譯二失也又云其虛空藏品祐在不可說後
未詳所以按云此經在彼三失也又云日密日藏梵本不殊重重編載誤之甚矣按云此
經重載四失也又云明度五十校計經題爲十方菩薩品編月藏後者非也旣無愚准故不
依彼按云此經依之五失也又明度經安世高譯而云那連提耶舎譯按云此
[07-0011b]
亦誤人六失也不獨如是其十方菩薩品即下難函中明度五十挍計經二卷耳無盡意
品即下最函中無盡意經六卷耳而於此中並重編之是亦雜昝難依者也是則理項正
之正之如何略則如開元錄及丹藏經爲三十卷乃正矣合則如開元錄中苐六本爲八
十卷方備矣然今不能即正者以此六十卷本是本朝芬皇宗選行經行來巳久久則難
變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