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52 明文海-清-黃宗羲 (master)


[444-1a]
欽定四庫全書
 明文海巻四百四十四   餘姚黄宗羲編
  墓文十六
   儒林
  近溪羅夫子墓誌詹世講/
先師近溪羅公以天年終於萬厯之十六年戊子
是時世講万視學南畿也訃聞為位而泣者七日
亡何厥孫太學生懐義持狀來徵講為誌講於師
[444-1b]
實有㒺極之恩誼不可無言也師諱汝芳字惟徳
家世南城四石溪别號近溪其先豫章人遷居今
所則自唐侍御君第六子近通始厯國初有季文
者代父從戎義聲壯里閈季文舉永和魁然以孝
友著於家庭永和之二世孫為庭繡則犖犖負奇
節大亢厥宗者也庭繡舉大夫子三其季為前峰
公即師之尊人封比部政如師初年官公嫺於文
詞馳聲蓺苑中籍甚比稿落當年乃去而講理學
[444-2a]
嘐嘐然嚆矢東越孺人寗夢赤日入懐生師師襁
褓時即悟啼聲五年能執孝經甫長雅不好弄羣
兒以侮狎至油然受之鄉人大奇其不羣弱冠受
博士籍悟尼聖之學有不專於博士業者遂卓然
以身任正學癸卯薦鄉書明年捷南宫人皆以為
華師欿如也叔子樂溪怪而問之師曰爾謂一第
能了我生平耶超一乘即有一乘事業此壯夫終
身有葢棺憂也隨輟廷試歸姑山决筴尼聖面水
[444-2b]
澄心凝神易學若無意於仕者人謂寗孺人曰爾
子幸一第乃不服官政何輕視若此孺人曰吾兒
正不欲輕此一第故爾當是時介紹於西昌結駟
於南楚講業於中都轍迹所臨屨溢户外聞者靡
然咸遵厥化師即未拜一官治一職教澤已滿東
南矣厯癸丑始就廷試受太湖令太湖嚴邑也民
強且多盜師至修渤海之政捕從寛益以道化之
不踰月而盗平其他政務一本於興教化明禮樂
[444-3a]
不為一切俗吏所為三年天官最其績擢比部政
時大司冦則海鹽鄭公曉也公素慕師比在屬驩
甚以為得師晚事無大小悉以諮之所明罰伸抑
者甚夥迨守寜國教化益行郡堂無鞭朴聲日惟
講學水西志學二處以崇學育才為功課宛陵六
邑一時有三代風六邑亦聞風歸化未幾以外艱
歸歸而士民悲號不忍釋去有步至旴江者師在
制四方来學者益衆當道聞其賢厯引哀詔促起
[444-3b]
復守東昌間行泰山塗遇盜將犯之既聞為師也
拜而泣曰吾意為某某乃羅父耶稽首而去尋遷
滇南憲副時莽酋犯三宣急且逼州境師遣馳諭
六條涕泣化之莽亦涕泣請降更為開水利塹城
濠省徭役大布朝廷徳化暇則召同志講學如永
昌諸處信從尤衆無何轉藩參賫捧入京禮成偕
同志大㑹廣㑹諸刹諸大老咸傾葢焉時江陵柄
國喜操切惡談學諷附勢者言之已又召諸從㳺
[444-4a]
修撰沈君編修曽君輩切責之師喟然曰時事若此道復
奚望其䟽乞骸骨浩然歸矣師之歸薦紳談者憾柄國
併唾言者欲甘心之師掀髯而笑曰記云君子隐而顯
且一世與萬世孰多乎吾旴江汝水之間寧無斐然小
子可裁者復與諸弟子聨轍走安成下劍江趨兩浙金城
往來閩廣間益張皇此學今上戊子秋偶疾知將辭賔矣
乃起綉衣冠謝皇天后土召諸弟子諸孫授㑹語八巻更
手書大哉洋洋之章丁寧王史命各舉觶相酬以别諸
[444-4b]
弟子泣留留一日復正襟危坐拱手而逝噫吾師仕則
以其學敷之政不仕則以其政敷之教歴七十餘年無
日不在斯道至死而後已其任重道逺若此孰非本諸
道而措之躬行者哉蓋道之大原出於天天之所以立
命即人之所以為性此性命之理洋洋優優隨境皆是
然而其宰也未嘗不運至虛而至實其運也未嘗不宰
至實而至虛故放之則忘忘則淪於無執之則助助則滯
於有勿忘勿助乃見真詮師研究有年透悟獨到常語
[444-5a]
人曰鳶飛魚躍無非天機聲歌笑舞無非道妙發育峻
極眼前都是其超然灑然見之襟懐雍然穆然見之家
庭油然熈然見之處人接物講嘗以學請正曰學貴靜
乎曰不宜離動在動處着力乎曰宜不失靜體功宜何
着乎曰心兮本虛致虛要矣何着講以寂為疑曰性中
萬象森然何寂之憂然則何如而為得力乎曰知得得
力處便是不得力不知得力處便是得力大都道具吾
心而吾身實在道中真機随處洋溢工夫原無窮際一
[444-5b]
念不通之人者非道也一息有間於道者非功也講每
見師居常無日不親師友無念不通人心自志學之初
以至令終之日孳孳矻矻惟成就後學是急蓋師之心
仁心也師之心體仁體也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師
其有之雖其或時談𤣥類禪不知有出世之心乃可經
世或時笑號類放不知其手舞足蹈皆為自得或應接
吾人不無分别則簡文温理之道原自不混嗟嗟吾師
之心豈尋常世俗之見所能測哉
[444-6a]
  靜菴蕭先生墓表薛㦄旂/
㑹稽之隂有大儒曰靜菴先生者禀賦不凡少即頴異
甫踰十齡修詞藝文已卓然成章年十七即厭棄之從
陽明王先生㳺講明聖學窮極指歸體認踐履不務口
耳在諸生中甚為提學副使趙公寛所賞識𢎞治甲子
楊文恪公亷為浙江鄉試考官得先生文大驚謂學有
本原才堪經濟取置第一自是遂以文名四方實先生
所不屑也登正徳甲戌進士選授監察御史時方以言
[444-6b]
為諱先生劾奏兵部尚書王瓊雖小有才多挾私妄作
都督江彬夤縁投托蔓將難圖申救胡副使世寧孤忠
為國力剪强藩封章慷慨天下想聞其風采非徒事聲
容者比奉命廵山海諸關值邊備乆弛將官怠縱先生
遍歴邊徼修廢振墜相機設備廣樹材木多為覆塹敵
騎不敢長驅相顧喙息㑹傳奉武宗將出邊捕虎總鎮
以下逓相掊尅先生上疏言陛下不當賤民命而貴異
物玩細娛而忘逺圖因及官司掊尅兵民疾苦之狀留
[444-7a]
中不報總兵戴欽鎮守王忻圖中傷之用事者曰蕭御
史無隙乃止嘗疾馳黄花鎮啟視倉粮苴礫居半且侵
尅累鉅萬守將盡論如法巨璫温祥在司禮監有權令
二倅折簡為請先生併逮倅治之邊境悚然士始獲餉
先是權貴人多冐奪士卒首功前御史盡為紀驗先生
悉奏奪之江彬錢寧忿然論於先生之前先生曰某地
某地相距幾百里某乃同日出戰彼此獲功豈能二三
其身邪二人語塞廵邊代還盡圖山川形勢量地夷險
[444-7b]
叙著機宜方畧緩急有差按圖可議戰守彭都御史澤
上其功且薦可大用王瓊以夙憾不為覆奏先生亦初
無意於論功復命廵按雲南值左脛為邊風所中疾作
太孺人憂之遂疏請歸省踰年南畿缺提學御史乃膺
簡命先生素以人才廢壞為憂至則振起科條以身範
物先徳行而後文藝士有可進者先生降色温言懇懇
誘掖語及理道反覆推明其或有不率教者縱其文入
格亦在所必黜重以權貴人請之不聽也其諸官師之
[444-8a]
賢否生民之利病徃昔之忠賢山林之遺逸靡不悉心
咨訪抑揚興革究其所措意直欲挽囬陋習躋之隆古
而與人為善之誠惻然可掬故南士有陳㤗山蕭北斗
之謡陳謂先提學陳恭愍公選也尋陞河南按察副使
仍董學政凢所施設一如南畿臨潁有大臣在大閣以
故怨搆誣其鄉人谷生者欲假手甘心先生亷知其故
不為處乃復為其子弟甥壻請托又弗許由是憾甚嗾
言事者劾先生連及廣東提學副使魏先生校二先生
[444-8b]
皆當世名儒疏下吏部恐拂臨潁意乃量移先生於湖
廣魏於江西皆兵備副使南御史上疏謂二人皆長才
碩學宜大用不宜左調值臨潁去位乃更先生廣東魏
河南仍各為提學副使廣學政乆弛魏以過嚴獲譴先
生繼之不少貶復為怨者所搆先生不辯唯疏求解職
竟復論改調尋丁太孺人憂年且五十而哀慕不已蓋
寖就衰矣自是遂不復出嘉靖甲午八月某日以疾卒
於家距生成化庚子某月日年五十有五疾革時令子
[444-9a]
弟扶坐堂上曰吾平生不欺使我一見天日耳子泣請
遺命曰為好人餘一無所言先生諱鳴鳯字子雝紹興
山隂縣人學者稱為靜菴先生父諱昱任山東髙宻縣
知縣以先生貴贈監察御史母茅氏封孺人娶周氏封
亦如之子男二曰勉曰飭皆有文行為國子生女一適
錢塘縣學生田肯播孫男三承芳縣學生餘皆讀書習
禮先生所著有靜菴文録詩録教録杜詩註若干巻六
經方次第有說創草未就先生瓌傑廓落亷靖方介終
[444-9b]
身未嘗畜媵侍靜處一室浩然天㳺常正襟危坐或獨
歩中庭遇風月清朗則自喜曰此吾儒受用處也其所
自得者如此故其於出處之際百折不囬雖識者謂其
足以大受惜其不為公卿而先生之視功名事業則真
若浮雲之過太虛也嗚呼斯世有如先生者幾人哉先
生卒之二十年其門人武進薛應旂亦以視學過先生
里第拜遺像而尋宿草之墓焉勉飭以墓未有表遂屬
之余為南考功時西磐張公為尚書檢察庶寮唏噓嗟
[444-10a]
嘆者乆之曰士失養於學校而顧稽之於旣仕殆猶使
不教之民戰也宜其鮮完人矣近時如蕭子雝魏子才
之為提學其人豈易得哉然則二先生之所以取嫉於
人者固其所以見稱於世者也昔歐陽公謂宰執可為
而唯翰林學士不可以輕授余則謂學士可為而唯提
學不可以輕授蓋士習之汙隆世道之升䧏由此其出
也吾未知河南廣東如何今南畿諸士去先生三十餘
年猶若畏先生而不敢為不善者此其為益豈小補哉
[444-10b]
余因表先生之墓而特書其大者
  憲副畏齋薛公墓表薛應旂/
吾常至古延陵郡吳公子札所封札以禮樂見推於上
國迨卒塟申浦吾夫子表其墓曰嗚呼有呉延陵季子
之墓蓋謂其逹於理學也自是之後兩楹夢奠禮壞樂
崩漢董仲舒隋王仲淹唐韓退之傳孔門之餘緒斯道
頼以不墜然皆西北之産而東南則𦕈乎其未之有聞
也至宋政和間楊中立承伊洛之傳僑居於常於是常
[444-11a]
之屬邑武進則有鄒志完父子周伯忱兄弟無錫則有
尤延之師弟宜興則有唐彦思皆知以道為學而實為
東南之倡矣未幾學禁旋作宋祚遂衰迨我洪武崇尚
理學迨今二百年間吾常謝處士子蘭邵宗伯國賢徐
司徒用中毛給事式之唐中丞應徳皆以理學聞於時
江隂人文雖盛其以理學聞者則尚未之有也畏齋薛
公應登者其殆褎然而崛起者乎公諱甲字應登畏齋
其别號也常之江隂人父浮休先生諱章憲以文學名
[444-11b]
娶張氏生公公生而頴敏有異質年二十五中嘉靖壬
午應天鄉試己丑舉進士選授兵科給事中遂以言忤
當路謫湖廣布政司照磨壬寅量移浙江寧波通判又
三年乙未陞保定同知明年丙申陞四川按察僉事整
飭叙瀘兵備又四年庚子陞江西南贛兵備副使在贛
五年致仕歴任政績皆種種可述具在公年譜中而公
平生所自為者則不屑屑於是也公自弱冠時即謂文
人之文於身心無益遂潜心晦菴之學迨入仕後得陽
[444-12a]
明傳習録讀之遂遵其教而以象山為宗曰解縳者陽
明先生也不然桎梏死矣時四方從事陽明之學者所
在羣起公皆歛袵下問按公年譜在京師則㑹於白塔
寺在江西則㑹於青原山居鄒則約諸友為名山之㳺
徃徃㑹於僧舍雖在㑹者其人未必盡誠而公之探討
服行務求良知之究竟知行合一之本原則皆真心實
意以冀其必得所歸而畧無狥外為人之私故年逾邁
而志愈勵汲汲焉未嘗少懈所謂朝聞夕死斃而後已
[444-12b]
者公實其人焉嵗辛未公年且七十有四矣特顧余山
中余迎之竹樹間值雨過石滑公累歩艱行余進而扶
之公即笑而言曰陳瓘生長東南不識伯淳猶可委也
吾為魯人不識東家可笑也哉吾是以來余問云何公
謂近見君考亭録謂晦菴之言孔子教人之法象山之
言孟子教人之法不覺恍然而悟前人數百年之爭辯
吾軰數十年之講求誠費辭矣不然良知之言又一桎
梏也吾敢不以筋力為禮而不至君一拜耶余謝不敢
[444-13a]
當而心服公之真切為道蓋誠不在於附和趨時聲音
笑貌間也余方將從公以永餘年詎謂不逾年而公遂
易簀矣余旣為文哭公而公之子逢等乃衰經詣余稽
顙請表公墓余謂公之蒞官行政不表可知而江隂之
以道為學則實自公始惟其道之是否而不惟其人之
從違惟其言之當否而不惟其人之顯晦亦唯公為能
之也謂公為豪傑之資聖賢之學亦何過哉是故表而
出之俾過公之墓下者得以覽觀而興起也公生於𢎞
[444-13b]
治戊午十月二十四日卒於隆慶六年七月二十五日
享年七十五娶華氏子男四長某次某縣學生次某恩
貢生早卒次某太學生女幾孫男女幾具在誌狀中所
著有易象大㫖四書口義心學淵源録藝文類稿行於

  明太常卿贈正議大夫資治尹禮部右侍郎恭簡
   魏公墓碑徐中行/
公名校字子才少英頴絶倫讀書四行俱下𢎞治甲子
[444-14a]
魁應天鄉試乙丑第進士正徳改元授南京刑部主事
歴員外郎中訊讞必齋居夏日滌溷穢於疾病者飲食
之臨刑素服事畢不御酒肉與諸郎異時奄豎劉瑾弟
瑯守備留都張甚諸郎願有謁公不徃其將攟擴某富
人死公不避嫌骫法瑯卒莫能絀日集諸郎講徳與鄱
陽俞子積信州夏淳夫武城王純甫尤切劘烝烝如也
九年改職方時嬖倖擁兵大内藩宗將告變乃移病歸
星溪學士大夫多造廬請益薦者無虛嵗間承召不起
[444-14b]
藩王變定武宗崩世宗立諸嬖倖誅乃起家為副使督
廣東學政遵功令頒化條毁淫祠創社學專祀宋儒及
名吏鄉先生卓犖者且示民息訟弭盗一以敦本為務
士知鄉徃者命禮遣而躬導之其有道術者不憚與之
友踰年謡俗一變而奔封主事喪歸盡禮服闋補江西
兵備力辭弗允改督河南學政大較如廣東而矩矱稍
廓行冠禮正名稱毁浮屠像專祠羲皇於畫卦臺以蔡
仲始封國依太公祭爽鳩之義而以世子死社稷書於
[444-15a]
春秋者配信陽宰端木公賜蔡人曹公䘏漆雕公開秦
公冉為之立經祠又援漢梅福疏請封孔子後為世愽
士守㣲子廟因嵗時省湯陵不果甫三月轉大理少卿
冢宰桂文襄公推轂之也凡封事質正多為之削草明
年轉國子祭酒例謁相國踧踖偶坐公上坐自如相國
蓋嗛之及充經筵相國滋不恱故事講章先裁於相國
不賛一詞而愈益嗛俄改太常假少卿已陞卿提學四
夷館時上議禮進郊社論二篇明年致政歸飬太安人
[444-15b]
張氏甚謹撫兄諸子而教之篤其先本姓李居長洲莊
渠城自莊渠始祖三傳曰琳鞠於姨夫崑山魏家而蒙
其姓琳生鍾鍾生公父珪雅意復姓因其先有迷所出
而與李氏婚迨公疏復不得復為憾言必稱莊渠人多
稱為莊渠先生乃為李氏統宗族屬譜祭則合族以申
其義而於無告者有賑其孝友若此薦者無虛嵗雖冢
宰聞問不答舉主費文憲公再入相期呉門不赴卒乃
候其喪而修正大抵然也嘉靖癸卯卒距成化癸卯生
[444-16a]
享年六十有一訃聞贈官賜謚及祭塟於某山子紀夭
季子殤配淑人王氏奉公遺命以兄子續子恒嗣紀恒
殤郡守命續嗣公續舉於鄉矣鋟公太學解六書解遺
文若干行世命立經祠於學宫左春秋有司奉嘗焉徐
中行曰余聞莊簡公引當代名公十六人為公誄詳哉
其知之也世君子或能之兩者無當於大誼乃君子弗
能焉豈非苟然者耶自浮屠入中國少林逹磨面壁九
年傳其影也入石慧能受其衣鉢於曹溪世咸惑以為
[444-16b]
神公督學南粤旣毁其鉢督學中州復斲其影匪直嘵
嘵實躬任之矣故其學引䋲墨必軌於正義病邇來欵
言者比於晉之清談則其所就豈茍然蓋可俟之不惑
者矣銘曰
浮屠而熾公也伊何旣毁慧能爰斵逹磨乃識其大雅
行孔多疇不是式有欝其何
  廣西布政司左參議古林沈君墓表萬士和/
沈君諱寵字思畏號古林宣城人也君為人外貎樂易
[444-17a]
而性實剛方志存一體然不務阿世見一善事鼓勇直
前不為不止聞一善人負笈千里不見不已所交皆當
世名士故海内嚮道者莫不知有古林君其鄉有貢受
軒先生者受學於歐陽南野氏君師受軒因同至南都
叅南野有得於致知之說已而得見王龍溪錢緒山二
公悟證益明然君每崇實踐不落言詮此君學問之終
始也君年幾弱冠其考桑園公督之業農君白其母固
請就學旋入郡庠中丁酉鄉試甲辰落第就選授行唐
[444-17b]
令以才調獲鹿戊申擢監察御史清戎福建癸丑陞湖
廣江防僉事丁已陞廣西左叅議致仕隆慶辛未年即
世此君歴履之終始也視民如子視官事如家事賑饑
荒復流徙教紡績節厨傳一切保甲倉儲團練之法無
不舉行此君之治邑於行唐獲鹿者也獨持法紀風采
凛然均編役黜貪墨興正學别賢否至於搜獲積盗摧
蕩九龍灣巢窟此君之才著於御史監司者也君當為
令時保全撫字惟恐失所治尚寛仁其為御史監司鋤
[444-18a]
姦遏惡惟恐不盡治尚威嚴蓋牧民之體執法之職旣
不相同而北土瘠薄易於離散利用招徠江防巢穴易
於哨聚利用蒐獮因時制宜同歸於治而已豈有心於
其間哉君自歸田後講學一念老而彌篤時郡守羅公
立開元之㑹諸生環座者數十百人耿楚侗督學臨校
深為嘆賞檄聘君與梅宛溪叅議主其席諸生因而善
良者甚衆宣城風俗至今知學者君為之倡也君性孝
悌事父母及喪塟咸竭其力復喜施予自未遇時鬻衣
[444-18b]
器易粟以賑貧乏及致仕歸悉以俸餘為伯仲買田宅
創建祠堂聚族子弟教於其中此雖非君難事亦足以
稱於宗族鄉黨矣疾革時人來問疾者輙與論學亹亹
不倦或問君胸次云何君答曰已無物矣時次子懋學
方上春官乃顧長子懋敬及諸孫囑以善自勉不及他
語遂瞑君之卒也貢受軒作狀即其師也梅宛溪作傳
即其友也二君平生知已故其事核其辭逹余樸直無
文惡足以發而懋學來留都乞余作表余忝年家素辱
[444-19a]
交契聊綴數語特其大者焉耳若其行事則誌傳悉之
不敢増一詞懼失實也
  提督四夷舘太常寺少卿訥谿周公墓表萬士/
  和/
明興士大夫之學謹規矩守格套以為道在是矣而或
滯於事為形器之末有陽明先生者出一剖其籓籬倡
良知以詔天下世之從事其說者欣欣然足矣而或墮
於空虛無着之歸自是兩家角立同異紛然彼曰汝拘
[444-19b]
此曰汝放如方圓之齟齬也然陽明之學特謂知行之
無二耳專事空談而無復踐履則末流失之矣有能不
滯於事為形器不墮於空虛無着祛一偏之弊以坐臻
乎道德之實則豪傑其人哉若余所見訥谿周公是已
公之學以大同為㫖以誠一為功以為乾坤與人號曰
三才同也由我而之人人我同也由人而之物洪纎靈
蠢一切天地間無弗同者其有弗同者不誠故也誠財
一惡得不同不誠則二惡得同苟能致其誠一以歸於
[444-20a]
同則天地萬物各得其所而位育之功成矣公蓋嘗以
是語余而余竊之以自潤者也公名怡字順之號都峯
改訥谿寧國之太平人少果敢有氣節常以溝壑不忘
自勵在邑庠大為督學章介菴公鑒賞文譽鬱然一日
見傳習録曰此聖學也慨然有求道之志聞鄒東廓先
生倡道南都徒歩徃從之聽其言論喜曰不然枉此生
矣甲午中鄉選遊南雍時山隂王龍溪在職方公復師
事之一時交友皆海内名士非其人則不妄交大司成
[444-20b]
倫公深加器重戊戌登第授順徳府推官大書臯陶祥
刑以自矢以明恕為本而以公正折之髙明不畏㷀獨
必伸民大悅服鄰郡爭求質成監司交薦天子聞其治
狀徴拜吏科給事中屢劾羣臣不職最後將論柄臣告
其母劉太恭人太恭人慰勉之因南還癸卯夏公遂抗
論大臣不和狀幾數千言其所指不和者相鑾嵩冢宰
讃總督翟鵬趙廷瑞總兵張鳯周尚文也而其意則專
責相嵩且曰嵩威靈氣熖凌偪百司中外之臣不畏陛
[444-21a]
下而惟知畏嵩言甚剴切嵩多結中黨為援肅皇帝震
怒摘其疏中日事禱祀語謂為訕謗廷撻之送鎮撫司
監公創甚先是楊御史爵劉員外郎魁亦以言事繫獄
二人者曲為調治得不死公囚禁踰二年艱苦備至卒
莫敢有救解者乙已秋上信箕仙言釋三公上欲為箕
仙築壇熊太宰上言箕仙妖妄上怒態太宰罷為民因
復逮繫三公公再就繫又三年丁未冬上修醮事三殿
灾上大悟手勅釋爵等時漏下三鼓矣公旦日謝恩就
[444-21b]
道嗚呼箕仙非正也其釋三公人方幸其天啟熊太宰
之言正也而竟不虞三公之復逮然使三公之釋不出
於箕仙而出於聖衷尤可尚已公歸值劉太恭人病篤
家人驚喜太恭人曰此朝廷再生洪恩也汝不可以忘
報公復得侍湯藥十三日視含視殮以終大事吁嗟其
孝心所感哉公為人守直不阿方在枕塊時有廵按御
史投刺欲見公曰某公之來不弔我我不可以喪禮見
客候之良乆卒不出公家居乆之穆宗登極召用未幾
[444-22a]
陞太常寺少卿上疏言五事觸中貴人忤㫖調山東僉
事陞南監司業二任雖不乆然盡心職業講學益勤聲
望逾重已已夏復太常少卿提督四夷館旣上道疾作
不克赴任以十月十七日卒於家卒之前一日猶置酒
饌命子弟歌詩和之遺命戒其子身後勿求入鄉賢祠
又貽其弟遂安令恪書勉以供職精神意氣如常不少
亂公平時萬物一體之學最為得力於事無所厭於人
無所不容其待公卿大夫與樵夫牧豎只此一心一言
[444-22b]
旣出則終不改易人之接之者就之如春風信之如元
龜不覺其心醉而神融也嘗念楊劉二公同在患難而
二公出獄已先朝露乃徃泰和弔劉公徃富平弔楊公
因遍歴名山川及諸名公懇求印證充然其有得也其
於賢人善士中心好之效法之如不及若唐荆川羅念
菴二先生則尤其所嘆服者遡公之始終未嘗不講學
而不脫畧於片言細行之㣲未嘗不力行而直通徹於
髙明光大之表其以忠諫顯名於世偶任一職不得不
[444-23a]
然非公之志也乃公之心則欲君臣一徳天下同風世
有良臣而無忠臣太和元氣盎然在宇宙間而已噫嘻
此為得公之心否也公弟恪子可貴以余素交厚於公
乞表其墓余為著其大畧以示世之學者使知有正學
不偏如公者則紛紛爭辯庶幾其有瘳乎於是乎表
  明榮禄大夫太子太保兵部尚書贈少保謚貞襄
   雙江聶公行狀宋儀望/
嘉靖癸亥冬十一月太子太保兵部尚書雙江先生聶
[444-23b]
公卒於東臯私第從子儀部郎中靜經理其喪殮甚厚
尋以訃至都下於是嗣子錦衣千户靛上疏言臣父某
幸得備位樞府叨階一品前後䝉皇上恩賚甚渥兹不
幸至大故乞比照徃例給與䘏典以假寵於先臣以昭
皇上推念臣下至意臣不勝幸甚明年三月儀部君乃
奉公柩淺殯於邑東五都之仙女塘以俟啟土卒事旣
又泣謂儀望曰子從先公最乆願為狀其行將請銘於
當時鉅公以垂託不朽予旣不得辭謹按聶氏在晉時
[444-24a]
諱逹義為新淦尹因家邑之拏埠其後由拏埠徙永豐
磊源遂為吉之永豐人至宋恭甫始徙邑之下市元末
諱逹和又自下市徙雙溪在永豐三徙而氏族益繁衍
髙祖諱敏瑞國初以督運客死其妻楊氏守節自誓長
育二孤曽祖澹樂公諱汝璉祖巽菴公諱日聪考水雲
公諱玉治水雲公以先生貴封文林郎華亭縣知縣妣
鄒氏封孺人水雲公生二子長即五巘公諱洪後以子
儀部考丹徒績封如其官次即先生諱豹字文蔚以成
[444-24b]
化丁未正月十三日生於雙溪里時室中忽有異光巽
菴公心獨異之遂命今名曰兒苟立必大吾門此名所
以志也年十嵗即頴敏不羣十六督學無錫二泉邵公
取為弟子員一見大竒之又明年甲子娶夫人宋氏是
時父水雲公家事日落莫至為先生師友費即傾貲鬻
産不少顧惜鄒夫人以為憂公笑不答先生學既成每
竊嘆曰予茍不第何以報二親劬勞語已輒泣下一時
同學見之多所感激是時陳公唐甫延先生訓其子陳
[444-25a]
故富家先生令其折節讀書卒由胄監官至州守正徳
丙子先生年三十以易經中江西鄉試明年丁丑登進
士是冬以例給假歸省既歸即杜門却掃慨然以古人
自期庚辰春就選吏部授直𨽻華亭縣知縣華亭在東
南為鉅邑官是地者徃徃易為染汙先生至則首禁吏
胥革積年民皂嚴防衙宇不得與外一時夙弊頓清乆
之名遂大著華亭錢糧舊額八十餘萬自正徳庚辰以
前未完折色多遇蠲免經収人役徃徃乗機侵騙莫可
[444-25b]
蹤跡先生亷得其事乃収各役問狀具悉遂盡寘於法
追還官銀一萬六千兩有竒米五千六百餘石其餘長
多収秤頭銀至二千六百兩悉為追奪隨申補積年抛
荒逋欠併備賑濟上下稱快有富民許震私置金醬瓶
中冀以啖先生先生隨置之法一時豪猾歛避境内大
治邑之水利在西鄉者低下水宜洩鄉以東稍髙仰宜
蓄水溉田先生訪求利害延禮知水利者撰次圖說乃
悉力疏濬修築通計濬過塘港三萬文有竒築過堤岸
[444-26a]
减十之六又創總㑹冊以稽賦額造歸圩冊以驗實在
併查出餘田一頃七十餘畆以補坍荒百姓至今頼之
每聼訟日旁午棼集一鞫輒得其情法有難更雖勢豪
不得干請情有可矜即嫌疑必為伸雪每嵗審編徭差
悉躬自查對吏胥歛手備行文書而已其修理文廟建
名宦鄉賢祠皆捐俸倡義不以苟簡將事在縣三年積
糓至一十九萬餘石復業人户至三千二百二十三户
撫按以章薦先生者凢七八人先生才既髙治縣多暇
[444-26b]
惓惓以興起學校作飬人才為事今師相徐公在諸生
中方弱冠先生試其文大竒之曰此宰相器也時同被
賞識如徐君南金張君承憲楊君世賢子亨數十人俱
収置門下於是郡諸生楊君沛夏君允中王君教等又
數十人亦願執經又考取儒士二百餘人㧞其優者如
包君節孝兄弟何君良俊良傳王君球呉君培等十數
人皆朝夕受學先生親為講說動以古人道徳可師者
風勵之明年提督御史蕭君鳴鳯至校士其所賞鑒皆
[444-27a]
出先生門下蕭君笑曰雲間素稱文藪君一網盡矣是
秋諸君薦南畿鄉試多在髙等明年少師公以進士及
第入翰林為編修前後以科第起家躋膴仕凢十餘人
其餘亦各以文章氣節表見於時癸未冬乃以任滿給
由赴部時宰有欲用先生為吏部屬至遣人留之先生
力辭復任乙酉始召入為福建道監察御史方試職時
即上疏論司禮太監張佐違詔収補内監工匠又劾兵
部尚書金公獻民侍郎鄭公岳受邊將金為東厰所獲
[444-27b]
以賄得不發覺二公尋罷去旣乂論禮部尚書席公為
弟乞留翰林入臺數月䟽凢三上皆人所畏忌不敢言
於是直聲振於時是年以華亭績如例貤封其親夫人
宋氏同封孺人尋差徃應天等處稽察馬政明年春按
應天乃上疏條陳馬政積弊大要欲將江南抛荒田畆
逃亡丁口從實稽查免其俵養將原額種馬變價入官
候其復業成熟别議召買常年額解馬價仍令實在人
户包賠各處草塲無分養馬與否核其荒熟肥瘠量為
[444-28a]
起科計畆均納照舊収貯州縣各准該年折色馬價云
云其考核羣吏激揚諸司尤所留意是嵗乃徃謁陽明
王公於越相與講良知之學先生於是銳然以聖人為
必可至其後以書問學於王公公深嘆先生任道之勇
乃為書復之丁亥復命未幾遂差廵按福建戊子春入
閩至則振紀綱察吏治抑豪右懲姦慝一時貪墨吏多
望風解印綬去鎮守太監趙誠横暴難制先生移文按
察司查其冐費驛逓趙誠懼尋又奏革市舶而以少監
[444-28b]
司章代為鎮守暴横頓息漳州詹知府龍溪黎知縣貪
聲乆著先生下車即首劾之建寧守陳能已遷去其贓
私狼籍特甚先生因追論之陳譎詐善賄尋以疏自辨
執政欲反中先生乃復上疏論之陳竟罷去閩人快之
每有訪拿其諸惡跡即妻子且不知者先生動亷得之
一時兇黨咸自首受罪郡邑吏稍有過舉先生即發覺
之其所注措如神設鬼施不可端倪巨冦鄭新盤據漳
泉官兵勦之數年弗克先生以計擒之地方始安旣又
[444-29a]
應詔陳言四事大要謂今提督官宜倣成周造士遺意
分徳行經義二齋以端士習其次清寺田以備賑䘏覈
官籍以均徭役考宦餘以勵風節其言皆根極治本深
切時宜而事多阻格識者韙之是春復以書徃陽明論
學亹亹數千言公復書具悉所云旣又建養正書院射
圃亭於㑹城羣八閩秀士教之重刻傳習録道一編二
業合一論大學古本以訓廸諸生先生在閩持法嚴正
風裁凛然以此起名當時然亦以此取忌於人明年己
[444-29b]
丑以期滿候代建寧遂上疏養病所著有廵閩稿尋得
報陞寧波府知府遂兩疏乞休不允㑹改知蘇州府明
年庚寅先生徃守蘇州至則首興學校正風俗問民疾
苦禁革賭愽裁抑豪猾呉人舊以豪縱自喜初不甚便
其後乃帖然安之蘇為東南首郡舊稱難治先生處之
裕如日羣諸文士於學道書院相與切磋如今太宰嚴
公訥祭酒瞿公景淳大中丞王公忬章公煥給事中顧
君存仁儀部陸君師道皆先生所取名士郡治前繪二
[444-30a]
十四孝事實於壁以風百姓民有兄弟訟者先生令徃
觀之已訟如初先生曰是頑民不可化者乃重羞辱之
卒感泣悔罪蘇有巨冦王子家者坐官舫糾兇徒㑹於
平望射瀆間已携妻子匿泖中先生乃置人於漁舟偵
之不旬日即擒置於罪太倉州巨盗龔淵龔錦為患海
上先生宻遣人獲其弟錦而淵遂逃匿已乃縱錦呉人
譁然未幾淵兄弟果私徃來其家先生遂併擒之人乃
屈服民有婦訟子不孝先生故責其子婦不色動先生
[444-30b]
疑其有私遣人伺之果有與婦姦者掖婦以行𨽻人執
至訊之遂服至於經理驛逓分撥夫役各有成法一時
稱便郡嵗織造多扣羡餘以備支費先生悉嚴革之辛
卯十月治裝入覲㑹考君訃至次日即就道倉庫囚獄
扄鑰不改其所治裝具即付代行者蘇人至今稱之旣
宅憂凡所治𦵏祭俱遵古禮稍暇即受徒講學於是邑
之人士咸執業門下服既闋上疏乞致仕甲午六月尋
丁鄒夫人憂自是杜門不出前後凡十餘年庚子辛丑
[444-31a]
嵗南北科道游震得邢如黙等㑹薦先生是時北兵連
嵗犯山西乃起知平陽府於家㑹伯兄丹徒公喪先生
不欲徃時從子給事中以言事落職奔訃抵家乃趣先
生行以其冬十一月如平陽先是北兵謀言欲侵平陽先
生至府庫空虛募兵築隘一無所備乃謀於僚友士大
夫請之撫按行各州縣偹羊酒於富民量為勸借以舒
目前於是臨汾等三十七州縣民人郝尚能等共輸銀
貳萬貳千餘兩蒲州儀賔蘇仁因繼室悍妬乃誣仁姦
[444-31b]
義男妻播言仁且持數千金賄當路冀脫罪乆之仁遂
成獄後仁累告願濟軍餉贖罪先生亷得其事乃白廵
院許之令納銀五千兩於是大修關隘塹山堙谷列墉
崇阯郭家溝冷泉靈石等處屹然天險矣又募義勇張
鸞等五千二百人河南礦徒八百人皆厚其供給衣甲
器械使樂為已用已而兵果入雁門徑趣平陽犯郭家
溝關兵李芳等開關延敵殪其二人乃咋舌失計遂
退營介休境上先生又為三邊總督書與總兵雲冐牌
[444-32a]
謂大兵不日且援山西令善射者直冐敵營戒令見敵
即將牌面書騎俱棄去佯走敵覘知平陽有備又得所
為書牌遂大驚棄營逺去時郡城方告饑乃設粥於近
城寺中民就食者日以數千計又増浚城濠築南關外
城以工後獲全活者又數千人啟土之夕得石枕一鞭
一鑑一欵文云道髙龍虎伏徳重鬼神欽時以為應在
先生同知許檖有記迄平陽功成廵按御史童君漢臣
特薦之給事中劉繪又薦為邊方都御史㑹今上有平
[444-32b]
陽何狀之問輔臣介谿嚴公亦疏薦堪任廵撫於是上
益知先生可大用矣先生當寇警旁午日親戎事猶時
與今方伯亢思謙企舉人陳嘉言嘉謨阮思瞻侯効古
劉光啟秦健與各州縣生儒崔汝孝等數十人朝夕講
學不輟修平陽古今人物題名記冀以朂勵諸生是年
冬作大學古本臆說明年癸卯陞陜西按察司副使兵
備潼關先生遂疏乞休拂衣南歸所著有知晉稿先是
僉事許勉仁遷自同知與先生舊僚又拜門下旣為親
[444-33a]
臨復執禮如初先生初不忌之平陽功成時論皆歸先
生許不能平乃以勸借及處蘇仁事騰謗於都下㑹冡
宰許公入其言遂附成其事於是科道交章拾遺奉㫖
着山西撫按官從公查勘先生遂堅卧不出一意受徒
講學其後撫按官查其支銷册籍無絲髪渗漏徃反三
四年至丁未嵗廵按侯御史始題覆前事部議且將用
先生矣㑹執政夏公入謗者言擬㫖逮先生錦衣獄旣
被拷無所驗明年九月又奉欽依行廵按御史覆勘是
[444-33b]
時尚書西磐張公在留都大言於衆願以百口保某無
他未幾夏公亦被罪下獄相對赧然乃知其禍起於浮
議先生畧不為動所著有被逮稿困辨録幽居答述等
稿既廵按御史黄君洪毘勘至於是謗事悉明向矣尋
得㫖落職南歸時已酉春正月也明年庚戌北兵卒至
都下皇上震怒乃降勅切責諸臣不任事者遂用少師
徐公薦特召先生為僉都御史廵撫順天整飭薊州軍
務旣得報即慷慨就道至九江已報轉兵部右侍以十
[444-34a]
二月抵任先生自以罪廢驟起思有以厚報上恩明年
辛亥奉命廵視九門乃條陳六事多見採納九月轉本
部左侍又奉命清理軍實復條六事上之尋又得㫖恊
理京營戎政是時咸寧侯仇鸞實總營務多所變更先
生乃條列四事大要謂京營之兵核該一十三萬宜遵
欽定營制五軍營精選兵二萬二千神樞神機營各九
千共四萬人仍各分撥總督四遊擊及三佐擊統理操
練以備征戰每嵗器械操糧犒賞等費查於各省班軍
[444-34b]
免其半赴營就令領班官解納應得行糧併户部每年
應給班軍糧賞足補前項支費凡諸操練務循軍法而
軍中不得藉口役占横生異議其畧如此是時逆鸞怙
寵驕横知先生疏多為已發已心銜之㑹又謀撤宣大
防禦假以入援為名人情洶洶叵測先生方攝部事乃
歴陳四慮大要謂宜以宣大之兵付還二鎮二鎮安則
京師安鸞切恨不已又明年癸丑㑹本兵缺該部擬進
未定尋奉諭閣臣云某可正卿如何遂以正月二十七
[444-35a]
日陞本部尚書先生力辭不允旣正本兵即修舉廢墜
嚴禁請託痛革夙弊參論債帥動據法例一時聲望赫
然至於修築邊墻増補關隘選調將士預處糧餉分屯
重兵以控扼要害等事皆悉心為之兵科右給事中朱
伯辰通政司趙文華先後建言宜築外城以䕶京師先
生力請於上允之尋改議止築南關先生與諸共事大
臣恊力經營是時宣薊邊備廢弛乃題差本部左侍郎
楊公愽前徃經畧既因楊公前後建議悉為題覆先生
[444-35b]
添設昌平易通都御史三員原無所轄事權旣輕動多
牽制其二州已革去而昌平如故先生仍條議裁革每
年防秋即令順天廵撫駐劄昌平以䕶陵寢其原設副
總兵如楊公所議仍舊添置衆議稱善是年十月北兵犯
紫荆關浮圖峪甚急先生先期督發入衛朱鳯等所領
邊兵前徃截殺遂至大捷各鎮共斬首四百餘級奉
㫖加太子少保廕一子錦衣衞千户時撫按叅論各鎮
功罪不同先生上疏畧云今日禦敵要以血戰為先血
[444-36a]
戰之功要以保固京師為重故功重於罪者當從其功
罪重於功者當從其罪人以為救時確論明年甲寅四
月重城功完奉㫖加太子少傅仍廕一子入監讀書時
修邊功費甚鉅又年例犒賞户部不得以時給發先生
乃條陳二部事體大要以共濟時艱為言朝議是之十
月北兵犯薊州攻墻六日夜不能入奉㫖加太子太保先
生洊受上恩益思報塞朝夕勞瘁或經旬月不家視宣
大錢糧缺乏軍士告饑先生上疏言邊弊因叅論前督
[444-36b]
撫諸臣因循玩愒不肯用心撫綏上怒遂逮二臣於獄
尋遣户部侍郎陳公儒徃賑䘏之其在江南倭冦竊發
閩浙蘇常連嵗被害又湖廣川貴苖民弗靖先生乃愽
採諸臣建白叅酌題覆以南京兵部尚書張公經總督
浙直等處軍務附近各省兵馬悉許調用賀給事中涇
孫御史慎建言宜添設總兵一員駐劄鎮江先生謂鎮
江偏在一隅宜設於金山衛俾沿海一帶俱屬防禦又
因徐御史栻建議乃添把總四員於南匯呉淞江劉家
[444-37a]
河鎮江等處即以附近衞所屬之而分布汛地令其自
為戰守至今四府海口屹為重鎮都御史鄭公曉議於
鹽城東海各設把總一員仍以所屬地𨽻之先生從之
其處置苖情則聽張公岳議移軍門開府沅州凡湖湘
川貴附近司道府衞土官司悉聽轄之又以蘄黄為全
楚咽喉徳安為陵寢門户所屬州縣與江西河南接境
深山窮谷盗賊淵藪乃因督撫諸臣議比照鄖襄事體
添設守備一員駐劄二府交界以防不虞先生在本兵
[444-37b]
年餘南北交警羽檄日馳凡所題議動當上心明年乙
卯先生年六十九㑹工部侍郎趙文華遥授禮部侍郎
朱隆禧議欲遣官視師祭海神差田賦開市舶等事先
生堅執不便且言視師非股肱重臣不可我朝閣臣多
在左右不外出且東南民困已極士夫豪右動多横議
若以此時差田賦徒滋勞費必無成功如開市舶則倭
奴變詐不常如大同馬市反為外國所愚疏上遂忤㫖
降俸二級乆之乃以年至多疾乞罷前職尋奉㫖得致
[444-38a]
其事以去先期從子儀部亦以罣誤落職遂侍先生南
歸乃建賜老堂於東臯之上日與故人門生子弟談述
古昔講究學術詠歌太平而已明年先生夀七十儀部
君與其諸子開宴東臯為夀旬日乃罷先生前後家居
三十餘年惓惓以表率鄉里汲引後進為事自五世祖
以下皆為改封塋域屬從子儀部纂家牒為譜戒以聯
屬族人族之子弟有可進者皆奬㧞之凡邑有利弊力
為訪求嵗壬辰邑令金君清舉行丈量編補里甲禁革
[444-38b]
坊廂諸所措置皆先生發之旣又請於大府屠公大山
少府李公本推訪藍田之意設立鄉約以厚風俗其後
由尚書歸則請於當道辨减里甲均徭銀一千二百餘
兩辛酉廣冦流刼至城下數日乃去則請廣邑城以保
居民凡諸親識細氓有以廹切來愬輙為諭解不少倦
平居尤喜崇節義厚先軰先正歐陽文忠公旣遷於潁
支庻散佚墳墓失守先生按潁上訪歐公後得今裔孫
雲以歸乃謀於邑令商公買田娶婦更立太師專祠又
[444-39a]
請之督學代以一人充弟子員以主祠事一峯羅公倫
以忠節冠一時㑹有詔應議贈謚先生乃為疏以請又
躬謁執政其後卒贈官諭徳謚文毅狀元學士西墅曽
公棨遷葬新淦富民鄒愈二誘其孫鬻之遂藏公骸骨
冀以滅跡積數年訟不能决今少師徐公督學江西先
生備言之乃案行同知季本少寛鄒之罪卒復學士骨
骸復𦵏本里舊塋僉事髙公安清謹人也暴露未𦵏餘
五十年先生謀於署邑事江君得安厝祖塋仍為石誌
[444-39b]
其墓按閩時有鄭三娘死於節輙躬自祭奠有道在婦
人之歎先生自聞陽明王公之教終其身未嘗一日不
與人論學其在同軰如同郡東廓鄒公守益南野歐陽
公念菴羅公洪先兩峯獅泉兩劉君文敏邦寀臨川明
水陳君九川䖍州洛村黄君𢎞綱餘姚緒山錢君徳洪
龍溪王君畿皆嘗與之徃反辯究雖其論議互有發明
而學問脉絡亦不能無少異同儀望從先生㳺垂三十
年蓋嘗屢聆其說竊窺一二指歸矣先生自丁亥以來
[444-40a]
其論致知功夫則以孩提知愛知敬為良知本來面目
反而求之事親從兄之間便覺有所持循致書陽明南
野二公蓋極言之其後先生家居每接引同志惓惓以
躬行孝悌為致良知下手切實功夫戊戌以後先生有
悟於本體虛寂之㫖企守平陽作大學臆說其釋致知
格物云宰物為知感物為意處物為格心猶鏡知猶鏡
之明致知猶磨鏡格猶鏡之照妍&KR1126在彼随物應之故
曰格如云格於文祖格於上下又曰致知即致中也寂
[444-40b]
然不動先天而天弗違格物者致知之功用感而遂通
後天而奉天時又曰有未發之中即有發而中節之和
聖人於咸卦言虛言寂是䆒言感應之理以破萬有之
障先生自平陽歸與同志論學一以㴠養本體虛寂為
歸是時適與念菴羅公論相契合其後再居京師凡四
五年其與學者語益發明所得以為必如此而後謂之
聖學因刻白沙緒言以見意而諸君子則反覆辯論恐
其分知與物為二不免墮於禪定云云先生亦屢為書
[444-41a]
辯之總括羣言各有指據而諸公不復能難也所刻有
致知議畧良知辯其後因謝子經從門下問學庸首章
先生發明其㫖而其說益詳今所刻有質疑存稿先生
長身玉立丰度峻整每入朝議事神閒氣定言論簡當
同軰望之如孤鶴長鳴風神自别平生勇於為義臨利
害禍福屹然不動徃被逮時從容出見使者更囚服慷
慨就道室中悲號不勝先生若不聞門人父老送之無
不流涕先生苐拱手以别是時東廓念菴諸公皆追送
[444-41b]
江滸猶相與講學不輟綿衣百户戴經伯常因執弟子
禮從受學在獄與桂州夏公亦時時與說牲命真機夏
公首肯良乆嗟乎此可以觀先生之槩矣平日著述甚
富儀部方將裒次彚為全集辛酉之冬忽遘痰疾自此
精神慌惚不寧又明年癸亥十一月前疾大作趣召儀
部屬以後事初四日未刻遂卒享年七十有七屬纊之
日家無餘錢至不能具賔客夫人宋氏無子先卒先生
未五十時即奉母鄒夫人命過繼同祖姪旵為嗣改名
[444-42a]
靛今以廕授錦衣衞前所正千户其後妾生子窮兒踰
嵗而殤生一女許適羅殿撰公長子先生與殿撰相契
尤深遂締婣家未幾女五嵗而殤在兵部時生子營吉
已報名廕授千户甫六嵗亦殤先生痛念不置乃為營
吉立同祖孫耿為後若曰吉雖殤然應名在朝不可使
其無傳靛娶陳氏繼趙氏耿娶吉水周氏孫二人冬孫
孝孫皆靛出先生早以宦業顯名當時二親皆康寧無
恙與伯兄丹徒公友愛尤甚丹徒公止一子即儀部自
[444-42b]
㓜先生携與出入延師授學冀朝夕朂之成其後儀部
起進士令丹徒有聲召拜給事中尋以言事左遷乆之
復起官至儀部郎中為郎中時先生在兵侍予以御史
朝夕同在坐每縱言邊事儀部故熟邊方要害及各將
官後來成敗先生咨訪至夜分不去及為本兵每警報
至必召儀部䇿之前後章疏亦多令草定旣而歎曰人
患多才吾恐汝不能乆留也儀部有子五人長棟以先
生廕入國子監讀書邑里交逰如處士劉君霖僉事湯
[444-43a]
君克寛州守陳君唐甫劉君希昭曾君夢祺江夏尹蕭
君韶天台尹鐘君紐平湖教諭陳君綸皆為莫逆其在
門人如府丞郭子汝霖憲副陳子慶左給事中鄒子濓
企予儀望咸在仕籍予從兄龍蕭子浩張子鏜袁子禮
先後舉於鄉凡諸胄監企校官弟子布衣行誼之士亦
百餘人皆從先生㳺而在各邑以企雲間姑蘇八閩三
晉之間及門之徒不下數百人徃徃多持行誼至大官
其最著者少師公以輔弼重望為當時所宗企薦先生
[444-43b]
同朝猶凛然師事之不少衰海内旣素髙此兩公而親
見其相處如此於是始識師弟子之禮而益髙先生之
行誼先生始居雙溪之里號雙江山人其後躬耕白水
之陽建凌空閣於巘山有飄然出塵之想遂稱白水老
農旣老卜居東臯為終焉旣又號東臯居士然門人故
舊仍稱雙江先生志所尊自雙溪始也嗟乎先生已矣
教言日逺典刑具在儀望深愧不文不能殫述懿徳以
章示來世所冀當代文章宗工賜之名筆悉為論次俾
[444-44a]
他曰國史得並考焉踰五年為隆慶紀元之嵗先生贈
少保謚貞襄蓋特恩云
  明故中順大夫南京國子監祭酒前太常少卿兼
   翰林院侍讀學士追贈禮部侍郎謚文莊東廓
   先生行狀宋儀望/
世有大儒曰東廓先生姓鄒氏諱守益字謙之吉之安
福人其先系出幽州范陽後家宜黄徙永豐八世祖天
成因族父&KR1590從文丞相起兵尋敗於元乃自永豐徙居
[444-44b]
安福城岡傳二世而當元季紅巾之亂諱思貞以智勇
為鄉里所推有保障功入國朝諱克修始居澈源里子
孫漸以儒術起家曽祖竹坡府君諱仕魯祖毅軒府君
諱思傑俱隱徳弗仕毅軒公以子貴封大理寺左評事
考即易齋大夫諱賢𢎞治丙辰進士歴官福建僉事致
仕母夫人周氏有賢徳封孺人先是易齋公夢先聖孔
子立於門之石橋母夫人亦夢日墮於懐尋以𢎞治辛
亥二月二日生先生於澈源之第稍長即頴敏不羣已
[444-45a]
從易齋公游宦留都讀書至忘寢食是時彭公禮廵撫
南畿一見大竒之曰是兒出必爭鋒天下易齋公遣從
司冦胡南津公璉受學多所問難丁卯先生年十七以
春秋中江西鄉試是年娶夫人王氏尋丁母夫人憂少
間乃受徒講春秋陽明王公移令廬陵先生慕其名見
之極相稱許辛未王公由吏部主事同考㑹試時主考
得先生巻甚喜謂王公曰子素知文善識此為誰者曰
此必安福鄒某先生遂冠南宫廷試及第第三人尋授
[444-45b]
翰林院編修方是時先生年弱冠丰格夐異同榜中望
之如玉暎山立主考内閣野亭劉公深以國器待之時
易齋公在漳南得報喜曰吾志有托矣竟致其事去先
生在翰林踰年念易齋大夫不置遂抗疏養病歸四方
人士慕先生名咸來受學一日與諸生論及中庸輒慨
然曰子思學於曽氏今程朱補大學必先格致中庸乃
首言戒懼慎獨而不及格致何也時諸生辨難良乆先
生終不釋然丙子丁外艱悉力喪𦵏待庻母弟三人咸
[444-46a]
遵易齋公遺言撫愛有加己卯謁陽明王公於䖍臺因
論及格致之學王公乃盡語以致良知之說反覆辨論
先生翻然悟曰道在是矣遂執子弟禮未幾宸濠反江
西王公起兵吉安先生聞變星馳軍門王公喜曰君臣
師生之誼在此一舉企江西功成王公力薦先生先生
乃疏讓同列先生旣受徒山房乃以聞於王公者精思
力行沛然有得旣又探之周程以遡孔顔考之濓洛諸
書以證六經若同軌合轍無復疑二於是作學說以警
[444-46b]
同志今上登極之明年録用舊臣先生將戒行北上尤
惓惓作祠堂規立鄉約置義田周鄉族有差作别同志
說語甚警切明年癸未復謁王公於越中叅訂月餘旣
别王公悵望不已門人問曰夫子何念謙之之深也公
曰曽子所謂以能問於不能云云若謙之可謂近之矣
入京復授館職與經筵修國史進階文林郎於是贈父
易齋公奉政大夫母進宜人王夫人封孺人㑹大禮議
起先生率同舘上疏不報明年甲申先生復上疏忤㫖
[444-47a]
下詔獄是時修撰吕君柟繼疏入下獄先生與吕君曰
講學不輟有獄裏雙况集尋謫廣徳州判官復入㑹稽
省王公聞如保赤子之教先生自是蒞官臨民務以誠
心相感觸作諭俗文以訓父老子弟長吏亦加敬信遂
撤滛祠建復初書院先生自為記從游之士自四方來
者日衆所著有時習講章學者爭相傳誦感發然先生
雖由文學起家至判州動能發姦摘伏一時稱為神明
民有逋其室者值某甲冐爭而訟先生飾為婦試之輒
[444-47b]
冐以為妻先生笑曰此僮也庸可冐耶遂屈服陳姓者
兄弟皆黠盗逮其弟而兄逸監司詰捕不巳㑹先生攝
篆逮者之妻稱枉先生故麾去之宻遣人伺之果有私
訊者於是逸盗立獲部民有婢竊其藏以逃詰朝婢殪
於他所莫可蹤跡先生亷得其人拷訊不服乃授𨽻方
畧捕其㓜子至訊之果得藏物富民歩氏因繼爭産連
年不决先生審其應立者諭之以理尋又處分其餘為
祭祀宗族之需其人悅服仍願割其田三百畆助給書
[444-48a]
院在廣徳三年乃轉為南京禮部主客司郎中先生旣
去廣徳父老子弟送至白&KR1732涕泣以别先生以詩慰遣
之民乃為立生祠旣至南都日與海内同志砥礪於學
嵗戊子陽明王公征田州班師卒於南安遂率同志為
位以哭是嵗撰九華山陽明書院記於良知之學大相
發明其後甘泉湛公涇野吕公與先生咸聚南都講學
之風於是為盛又三年辛卯四月先生給由至真州痔
作遂上疏乞養病由吳中就醫與魏莊渠諸公力論知
[444-48b]
行合一之㫖旣趨㑹稽哭陽明公與同志大㑹於天真
書院是冬進階奉政大夫封王夫人宜人先生旣南歸
家事悉置度外日與門生故人商確問學如饑如渇每
嵗㑹同志於青原白鷺之間又數入吉水永豐泰和萬
安永新樂安崇仁臨川南昌旣又徧歴名山從遊之士
自大江南北楚廣閩越之間去來恒數百十人海内交
遊以書問學者日不暇給丙申嵗松溪程公文徳量移
安福先生喜曰昔人謂移風易俗莫善於學其在此乎
[444-49a]
乃相與行鄉約併里役省糧長朔望聚諸生論學於明
倫堂巳乃建復古書院先生為記十七年戊戌累用薦
者起南京吏部考功郎中道南浦時今師相徐公督學
江西乃約藩臬諸公率諸生肅先生聚講於貢院先生
發明性善之㫖痛快明白一時聞者莫不躍然省悟明
年由考功改司經局洗馬時同以召入者如渭厓霍公
少湖徐公念菴羅公荆川唐公浚谷趙公等皆負一時
重望㑹先生與霍公同繪聖功圖及疏以獻上初下禮
[444-49b]
部叅勘旣念納忠免罪尋題充經筵講官庚子先生年
五十應詔議薛文清公從祀評品精當見者歎服不已
夏陞太常少卿兼翰林侍讀學士掌南院事同志集京
師者咸不樂先生逺去先生作醫說以别六月履任㑹
途次酷暑王夫人病渇不起時季子善侍側二子義羙
尋自訃所奔至乃命羙扶柩歸十二月陞南京國子監
祭酒今相國南渠李公為司業先生相與興教化申明
約束端嚴士氣一時士習丕然為之一變雖外國入肄
[444-50a]
業及武臣軰亦津津受學不巳嵗辛丑㑹九廟災有㫖
兩京文武大臣着自陳時政闕失故事諸大臣多惶懼
引罪自解先生乃惓惓於上下交修之義至引殷中宗
髙宗反妖為祥之說語甚懇切巳遂落職閒住先生乃
遍逰金焦張公洞玉女潭諸勝旣歸遂卜築東陽行窩
四方學者日衆王夫人旣卒中饋失助先生始議繼室
壬寅五月娶今夫人李氏癸卯春逰衡嶽登嶽麓諸峯
謁諸先正祠有南嶽風詠稿歸歴攸邑聚講金仙洞先
[444-50b]
生自以身棄草莾不得進輔天子弼亮左右所藉以明
己志而酬上恩惟有培養人才講明學術為生平實際
每嵗出㑹青原白鷺郡中諸賢先後來集已同志又建
連山復真書院先生嵗主教其中其在各邑以企撫䖍
南昌袁廣江浙徽寧諸郡或一至再至未有厭倦至赴
冲𤣥齊雲象山廬嶽天真諸㑹動經數月其答同志企
門人問辯皆隨器成就因事辯晰其言明白簡易學者
多所啟悟前後㑹語俱載集中嵗庚戌先生届六十九
[444-51a]
邑士大夫以及門生親識俱赴復古書院為夀無慮千
餘人先生家居旣乆凡邑有疾苦若恫瘝乃身如舉安
福丈量則以一人呶呶其間不便者日為訕謗先生不
少移節推危君嶽實克成其事百姓至今頼之所著有
危君遺愛集序甲辰乙已連嵗大饑先生率諸子出粟
賑贍其鄉又數為書請糶於郡邑乞發於當道甚至為
粥以餉餓莩旣又剏義倉嵗計贏餘以贍宗戚鄉人貧
窘不能自活者則多方恤憐之嘗率諸子企鄉人修建
[444-51b]
橋梁躬自督勸至於清邑稅復沙米减額外機兵復水
夫常數及議帶徴諸凡利於民者先生力贊有司致書
懇於當道悉施行之鄉之父老子弟以及田野細氓無
不隂徳鄒氏至有籲天以祈報者諸子及孫前後以科
第發身每㨗至邑中人輒曰此為善之報也人或以横
逆相加惟閉門講授若不知聞平居無他嗜好每與客
延坐和氣盎然可掬徃來與諸子諸孫書惟惓惓勉以
問學於世之富貴利逹泊如也季子善自丙辰登第歴
[444-52a]
刑部郎中庚申以考績奉特恩先生復原職致仕母夫
人俱進贈封恭人是嵗先生夀七十海内士大夫仕於
朝食於家者咸肅幣陳辭以獻祝誦視昔有加辛酉善
奉命恤刑湖廣便道歸省先生深以欽恤民命戒之壬
戌九月先生寢疾邑之髦倪交籲奔禱諸子諸孫咸侍
先生惓惓以毋侵人産毋縱家人生事毋傷骨肉和氣
為訓疾之先月猶與同志大㑹復真書院發明言行合
一之㫖愈加𦂳切至十一月九日王龍溪畿至自浙入
[444-52b]
問疾先生拱手以别次日疾亟命義羙扶坐正衣冠端
黙而逝訃聞通邑大夫士民奔哭於堂深山窮谷不能
至者皆㑹哭於其鄉諸生依各書院為位朝夕奠哭其
在各邑亦然嗚呼先生可謂有始有終完名全歸者矣
王夫人出嘉溪少㕘公理孫女有賢行事載念菴羅公
所為誌中李夫人出瓜畬巨族子五人長義癸卯江西
鄉薦羙辛酉順天鄉薦俱入髙等次善由乙卯鄉薦尋
登進士歴今官俱王恭人出次養次盖俱李恭人出義
[444-53a]
娶廬陵黄氏提督僉事國用女羙初娶王氏御史文女
繼娶周氏善娶臨川陳氏禮部郎中九川女養聘劉氏
員外郎文孫女盖聘伍氏同知宇女女三人長適劉方
伯佐子紹藩太學生次適廬陵楊少叅儲子應禎㓜許
聘今吏部侍郎萬安朱公子維京孫男十一人徳源徳
濬俱邑諸生徳㴠戊午中江西鄉薦徳溥徳温徳治徳
泳徳濟徳洙徳汴徳澡孫女九人曽孫男八人主庚京
立唐𤣥庸衮曽孫女二人娶聘俱名族先生旣卒之數
[444-53b]
月諸子遑遑經營𦵏事乃獲地於同里白竹陂之原期
以甲子閏二月甲申襄事先期義等相率肅贄稽首泣
謂儀望曰先大夫𦵏且有期純徳純行不可殫述願吾
子狀其實將請銘於當時鉅儒予惶懼力辭不獲乃謹
按年譜次第書之卒乃申言曰嗟乎斯道在天地間自
孔孟旣沒異端蜂起性命之精寖㣲寖㓕至宋周程氏
起而吾道正脉復有指歸乃再傳而門人私淑者互持
所見競立門户而異議遂紛然矣迄至我明陽明王公
[444-54a]
勃起於困踣顛躓力求本心乃恍然特悟於致良知一
脉以為直接千古聖門不傳之秘於是海内學者翕然
歸之顧王公所言良知明白直截言下立悟於是習聞
其說者立以聖人為必可至其於躬行實踐多所缺畧
平昔所稱髙明頴逹又多從意見悟入各持所得以授
學者甚者叅以老佛之說自以為得良知妙悟嗟乎二
氏之教先儒以為闢之甚難溺之甚易吾軰乃又從㬰
之若云與吾道互相發明何其悖也先生蚤嵗愽極羣
[444-54b]
書自六經子史以及百家一經誦習終身不忘弱冠登
第即以文章氣節命一時然自䖍臺一見王公遂盡棄
舊學終身師事其說平日著為文章發為述答自六經
學庸語孟之外惟元公聖學篇純公定性書亟為學者
稱之今觀先生語録如䟦大學古本企或問一篇其於
王公之學極相發明至論寂感則云四時常行不論寒
暑百物常生不論開歛故寂感無二時體用無二界論
道器則云就其不可覩不可聞超然聲臭處指為道就
[444-55a]
其可覩可聞體物不遺處指為器今人却以無形為道
有形為器論良知則云昔見陽明先師時便知從良知
上致只是認得良知粗了故包漫世情倚靠聞見懸想
精藴終於潔潔凈凈處未肯着實洗刷論真性超脫雖
從無極太極悟入則云悟得此意只在二氣五行流連
中故從四時常行百物常生處見太極禮儀三百威儀
三千處見真性方是一滚出來若隱隱見得真性本體
而日用應酬凑泊不得猶是有縫隙在論聖學則云天
[444-55b]
命之性純粹至善而無形與聲不可覩聞學者於此無
從體認徃徃以強索懸悟自増障蔽此學不受世態㸃
汙不頼聞見充拓不須億中測度不可意氣承擔不在
枝節㸃檢亦不在著述繼徃開來凡有倚着便渉聲臭
於洗心神明處尚隔幾層論費隱則云費是常發隱是
常未發觀諸天道四時常行百物常生而於穆無言萬
古如一日吾軰知費而隱隱而費則日用云為視聽言
動一於天則而不可須㬰離論克巳復禮則云以非禮
[444-56a]
為巳之私則可以巳為私欲則禮安頓在何處故克巳
復禮即是修巳以敬天下歸仁即是安人安百姓論性
善則云形色天性通一無二以盡性而言性即是氣以
踐形而言氣即是性嗚呼斯道之傳自濓洛以還諸儒
之說具在其脉絡指歸互有出入求如先生之言明白
痛切至當歸一蓋亦罕矣蓋先生之學指受雖有所自
至其深造自得彌老而篤則今之學者莫能至也海内
之士謂陽明王公之學所頼以不墜者先生之功為大
[444-56b]
誠知言矣先生有集數十巻大要主於扶天常植人紀
不立異以駭俗不衒竒以釣世蓋其胸次豁逹精神瑩
澈恢恢然脫去籓籬洞徹人我其切磋善類接引後學
涵以和氣温以春風潤以時雨故凡海内及門之徒一
見先生傾心景慕退則同聲而和曰先生今之程伯子
也夫古之君子懐才抱徳患不得遇休時而際明主先
生自正徳登第逡廵館職屢進屢退彼其時勢艱危年
資未至其引而退避亦其宜也今上以明聖睿武御極
[444-57a]
餘四十年先生夙負重望主上素知其名然自嘉靖初
復還史局尋以議禮貶逐再宫洗以上聖功圖不合暨
官祭酒教國學四方學者嚮風景從乃復以自陳閒住
先生自遭廢家居踰二十年前後薦者無慮數十軰而
卒莫能用豈其汲引者未至耶抑先生所遭蓋有數存
焉而非人力所能與者予觀明道在當時遭遇神宗欲
用之者數矣乃累以諌諍不合時事卒為執政所扼企
後有登對者至自洛神宗輙問曰程某在彼否連言佳
[444-57b]
士其注意如此然竟莫之用也以今先生觀之其與淳
公出處可謂先後一轍矣豈非天哉先生平昔交遊多
海内鉅儒長者而在吾郡十居其三及門之徒亦多以
文章節誼自表見前後躋膴仕樹功業者亦十數軰若
夫先生平生履歴及所論著他日自當書於太史播於
金石儀望竊以得於先生一二大者僣為論次以俟立
言者採擇焉隆慶元年奉特恩追贈禮部右侍郎謚文
恭蓋異數云
[444-58a]
 
 
 
 
 
 
 
 
[444-58b]
 
 
 
 
 
 
 
 明文海巻四百四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