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52 明文海-清-黃宗羲 (master)


[156-1a]
欽定四庫全書
 明文海巻一百五十六   餘姚黄宗羲編
  書十
   論文
  答茅鹿門蔡汝楠/
楠自結束承兄録為心知之友奉教良多然每一
覯遇兄見彌髙客嵗握手前山之麓一夕晤言之
間偏匝宇宙結以心期楠益嘆兄厥修之益當不
[156-1b]
可量是時楠方困於新州又繼之以慘怛痛結之
時徒傾嚮慕未暇尋繹别兄之後以輟哭之晨痛
自思淮三年恭黙古人非塊然纍囚以忍瘡痛必
有不言之思不動之覺於愁抑之中得震警之意
偶於一日瞥然若狂哀警兼至雖未能修其所晤
聊能晤其所修遂欲千里馳書以告於兄如得醍
醐以飲兄弟式好之懐方不自已而聞兄且有左
官之命南北蹤迹未有定所遂遏而不發耿耿至今
[156-2a]
夫以兄竒瑋介特十載令名入而為吏部以世人之拘
瑣齷齪傾搆擠䧟岀而判廣平皆世道之所有故聖賢
於五福六極茫然不齊之氣無不歸之於天至於立言
及太史之文先儒謂借史才以發已藴非天下萬世之
公故不必觀其自叙而太史為人之狀已散見於諸傳
矣韓文最醇其友人張籍貽之書曰近日甚怪君為駁
雜不實之文以累於道程夫子亦云韓子之學華蘇文
忠見放之後友人畢仲游貽之書曰近知君以言得罪
[156-2b]
銘箴序記之文務為炫耀以夸世是亦言語之過也數
先生之文所以不免有道之議者各以其不平而鳴遂
多太過不安之詞非有徳雍容之象其自謂不受煩瑣
而非所以通於論道使數先生而達孟子知言之指則
立言亦甚可懼也昔者孔子當道之不行不得已而竊
比老彭孟子之言曰詩亡然後春秋作太史公欲以區
區之褒貶附於春秋何其不自知哉春秋之㫖本於詩
大雅清廟悠揚婉㣲怒者不激喜者不淫使雅頌常存
[156-3a]
則春秋有魯史在何必作也且平王以前未嘗無史孔
子之智豈不及紫陽之為綱目自伯禽以後皆為之筆
削哉繼詩而興明其不得已也惟其立言之意岀於不
得已故其所是所非不改於詩人之㫖寓直於婉不改
於詩人之詞使聞者㣲而知勸懼而不怒此夫子之立
言視數先生者何如哉即夫子之不得已而言則夫子
窮而可以忘言達而可以行道夫子又宜何如也故立
言者夫子之末節而夫子汲汲於脩徳為先忠信為業
[156-3b]
為吾人安身立命之學至於所謂忠信之道大端亦在
修省言辭恂恂便便誾誾侃侃修省之用也至於六經
删迷修省之準也建大中而不過積和順而不詭立至
徳以示天下後世而不以文詞稱斯道之在人至今若
掲日月而行者盖猶衆流之必有源萬木之必有本也
舜傅說膠鬲困窮拂鬱而動其獨知之心忍其欲流之
性心性者弟之所謂才源也名為世忌而益之以偏激
無本之文是惡影而奔也故與其即枝流而迷夲源不
[156-4a]
若反本源而自然不窮也以是大行以是窮居以是巻
之至宻以是散之至文焉徃而非至性焉往而非歡愉
恬暢之地哉凡兄之文富而不艷竒而有典弟不敢以
兄所自知者賛兄乃以弟自知者致規於兄也請兄自
今而後不入煩瑣之思不作竒特之想既不必如所諭
作意立言又不必如所論夣逃人世但宻求本源安身
立命豈不坦易豈待依憑而種種心聲亦無出於此不
然激而成文文則美矣而無以考徳則兄不可以不省
[156-4b]
也兄肯裁示尚有以復不次
  與王九難郎中丁自申/
來諭文自秦漢而下韓柳二家最為近古宋歐蘇曾王
雖稱大家其格局去古逺矣此評文之斷案也然愚以
為文之髙下因人而異不獨於時為然即秦漢之文如
戰國䇿逰説之辭亦自與樂毅報燕惠王書魯仲連不
肯帝秦之對辭氣迥别仲舒天人三䇿淵懿醇雅視主
父偃嚴安徐樂之説又不可同日語矣韓之於柳亦猶
[156-5a]
是也讀柳之文自梓人傳封建論數篇之外其餘諸製
終渉俳體造語類多苦思尚未脱八代氣習而無韓子
起衰振古之才歐生於宋雖自為一代之文若論其至
者自當與韓頡頏恐柳氏亦不得以唐之家數揜之也
蘇曾王三子文各自有優劣其優者可亞於歐盖一代
一人之文各自有至者繫於人不繫於時也今世古作
獨稱闗西前後二氏兄向所論謂得秦漢竒偉之氣此
固無論韓歐也然則仲舒淵懿醇雅之文亦不足法與
[156-5b]
以愚所見談今之文而效秦漢之作是越産而燕語也
夫燕語豈不竒勁有餘音哉而以越人學之則雖酷效
窮年有不相似者不若就越語而求中原之正音則雖
語之不燕無害也近見吳閩一二名公文集據理敷詞
舂容典雅蓋一代之正音在是矣其集具在試與闗西
二氏較之其氣格之髙下豈無可言者敢以請於吾兄
質正倘鄙見有所未通則願髙明更垂敎焉
  答呂侍郎沃州莫如忠/
[156-6a]
昨荷瑶函之辱隨有報書當已徹覽兹復荷教言知門
下於樂道之餘兼多撰述誠切羡之夫文章正宗之續
編僕平生正苦其繁蕪殊謬於西山先生之㫖至於尤
竊恨者以西山先生之見之卓而於古人論文本指尚
覺隔一谿徑未敢遽質所疑於有識也夫文以載道其
言岀自拘學若孔子則曰文以足志又曰辭達而已矣
夫文者言之辯而有理緒之謂也易觀乎天文以察時
變此理緒之辯乎經緯者也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此
[156-6b]
理緒之辯乎徳業者也彼各有當爾如必求文於發揮
性命之原潤飾太平之烈而後為合轍不已隘乎故六
經載道亦即載事者也諸史載事亦即載道者也百家
技藝各載其學術純駁雖不同科而槩以達辭足志云
爾則惡可廢也西山先生之見則異是取之必求其理
析之必歸於引經必差次仁義必標駁儒墨而後曰文
彼文莫近乎秦漢而先生自先秦策士之言各成其章
者多擯不載至左國之取又似濫觴而不精皆僕之所
[156-7a]
未釋也夫文章與時髙下先觀其氣之醇漓定其格之
今古而片言合作咸屬品題文斯偹矣若但泥於載道
則自六經以來文闕有間而至宋儒訓詁之言岀其語
性情心體特詳焉若曰文在兹矣即賈董韓愈氏之作
僅以數語合道而倖存其不屏棄者幾何此其説之未
暢者也西山先生之意毋亦以為文壊於六朝故所選
取正矯昭明文選之弊舉其言之支而麗者盡削之似
已然有文選所遺而正宗未盡入有文選之不可盡非
[156-7b]
者而正宗削之抑又何故至叙事議論之疏别近世有
辯之者僕以為非獨叙事議論之過於疏别而以辭命
與叙事議論析而三之尤不倫也豈不曰辭命不當例
以文士之言故特掲諸其首而不知辭命乃文章之一
體與疏奏封事論賛記序等分為體裁則可而與序事
議論之凡例等可乎即辭命中亦孰非叙事議論之互
見乎盖凡史之記事皆叙事也其記言皆議論也此二
者已足該文之義而必參以辭命㡬於贅矣僕自屏跡
[156-8a]
蒿萊嘗一究心斯藝今皆忘之因尊諭所及不覺中熱
於見獵然斯於門下抑末爾僕所欲請益者當不啻是
也惟亮而終誨之
  復周柳塘書莫如忠/
巖居再辱來教雖從一時諸生答問之言然開示詳明
傍引曲証要歸於易簡忠也衰憊無庸未嘗問學得與
聞此亦為頓開茅蔀矧諸生之雋者乎第語中有未盡
釋然者不敢蓄而不宣以負髙義且執事鋭志聖學方
[156-8b]
相切劘期以共明斯道以惠來學此其秉心之公虚已
之量必不果持獨是之見以標門户為名髙即芻蕘可
以自獻也敢疏别其說試商確之一來教述丁學博云
昨日王龍溪在此曽云士人且將舉業丢下一二年先
去理㑹身心之學却好執事以為此是龍溪因病立方
聖人教人只一事初無舉業聖學之殊若使習舉業者
能将聖賢言語一一反身體騐則舉業即聖學也其言
似已忠竊以為龍溪之言為看舉業太輕而執事之言
[156-9a]
又看舉業太重遂略相忤不知舉業一節實國朝制義
而父兄師友所以訓其子弟者孰能廢之假如鄉舉里
選之法雖取以徳行道藝然其自閭胥族師以至升諸
司徒詔廢置於太宰其間節目繁多容亦不無去取榮
辱之繋如今科舉差次得失之迹也又如秦人以律令
教士令以吏為師士生其時茍不為沮溺避世之徒舎
是無由仕以行其志者况國家設科取士原責以明經
通達世務以施於用豈意其將剽竊辭章獵取青紫以
[156-9b]
自壞之故晦翁嘗言舉業壞了多少人夫不罪於人而
罪於舉業可慨也已今之學者誠能於務舉業時知去
明理義淑身心就中領悟聖學之緒則舉業自做學問
自明不相悖也又何必棄彼而就此哉至如來諭曰如
此則舉業即聖學如彼則聖學即俗學斯言於理良近
而辭若有未融何則舉業聖學此不可對舉而言理學
是千聖道統真脉舉業只是一事舉業但可對做官治
生用兵百工技藝等事説而學問乃總主張之使諸所
[156-10a]
為事事合於道者雖不相離而實不相雜故舉業得學
問以主張之則身雖做舉業事而志未嘗不在聖學便
曉得從佔畢行墨之外别求其至者餘可類推矣故言
舉業不妨做學問則可若言舉業即學問似少失賔主
故程子云學者一月之中即将十日幹舉業餘日即可
為學此其甚不得己之言亦可以見舉業聖學之實為
兩事矣象山講君子喻於義一章全以舉業相証不過
因人易曉者以誘進之非故合兩事為一近來前輩乃
[156-10b]
有為二業合一論者則贅矣學者自斥異端之外於尊
徳性道問學處紛紛尚費辭説而又将舉業混入其辯
何時已耶竊意今之設教者且須将舉業聚集來學即
其常所講解者先令暢然通曉待其餘力疑問從聰明
特異有善根者因文解義引而進之於道以免驟聞之
駭而潜移其故習使知尋向一邊庻㡬聖學可明而有
得於先儒以舉業教人之㣲意矣如何如何一來諭云
仁者之夀不必壽考即聖人至今不死便是此言見得
[156-11a]
一死生齊夀夭處甚髙陽明先生亦云顔子三十二而
卒至今存焉雖不為此章而發亦足以相証矣然僕意
尚疑此乃是推廣言外説仁者夀第二義而於孔子説
仁夀本指似少差也大凡君子道其常而已矣仁者之
夀孔子盖道其常如中庸言舜大徳必夀君奭言天夀
平格無逸言三宗夀考皆是實事道其常也至如回之
夭蹠之夀乃值其變爾常者理也而變者氣數之適然
然雖曰變亦是宇宙間時有者故變亦常也且如天道
[156-11b]
福善禍淫而單豹以終身行義死於虎其為福耶禍耶
此可以通扵夀天之説矣盖聖人所知者壽夭不貳而
已而他無庸心宜夀而不夀聖賢所不諱也孔子於回
曰不幸短命死矣所謂不幸者非氣數之適然耶而未
聞强以死為不死也至尊教謂顔子過一日便頂得别
人數十年此言甚快可為世人膠膠擾擾枉過一生者
深省至曰今日一時聚㑹精神意氣若不間云云未敢
信也執事又引袁府尊云松江風俗太奢似不可長而
[156-12a]
責我輩以崇朴雅挽浮靡為衆庻倡斯言甚善即亦時
政所急也乃鄙意竊謂俗化之原自上移易民愚罔知
此不可以空言説而吾黨不腆之望乂安取表正於鄉
而敢聞命也古稱循良長吏率先仁儉以臨其民故以
令則易從以禁則易止彼賢士大夫第樂賛而奉行者
爾矣詩曰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傚夫詩稱君子非即
今紳絇之士其所則而效者耶而示民不恌實在公等
足下未之思耶且松俗之敝非自昔固然一切往來燕
[156-12b]
遺之侈靡乃至今而始甚足下覩末而遺其本泥涉世
之溷迹而不察其大繆不然之本情亦惑矣鄙見如斯
願遂轉而聞之袁公祖倘令深究化原而毅然為移風
易俗之政以固松民之元氣吾黨倚杖而觀之矣
 
 
 
 明文海巻一百五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