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d0040 黃帝內經素問補註釋文--王冰 (master)


[049-001a]
黄帝内經素問補註釋文卷之四十九榮七
    唐太僕令啓玄子王氷次註
    宋光禄卿直祕閣林億等校正
    宋守尚書屯田郎孫兆重改誤
   著至教論篇新校正云按全元超本/在四時病類論之本末
黄帝坐明堂召雷公而問之曰子知醫之道

 明堂布政之宫也八窗四闥上圓下方在
 國之南故稱明堂夫求民之瘼恤民之隱
 大聖之用心故召引雷公問拯濟生靈之
[049-001b]
 道
雷公對曰誦而頗能解解而未能别别而未
能明明而未能彰
 言所知解但得法守數而已猶未能深盡
 精微之妙用也○新校正云按楊上善云
 習道有五一謫二解三别四明五彰
足以治群僚不足至侯王
 公不敢自高其道然則布衣與血食主療
 亦殊矣
願得受樹天之度四時陰陽合之别星辰與
[049-002a]
日月光以彰經術後世益明
 樹天之度言高遠不極四時陰陽合之言
 順氣序也别星辰與日月光言别學者二
 明大小異也○新枝正云按太素别作列
 字
上通神農著至教疑於二皇
 公欲其經法明著通於神農使後世見之
 疑是二皇并行之教○新校正云按全元
 起本及太素疑作擬
帝曰善無失之此皆陰陽表裏上下雌雄相
[049-002b]
輸應也而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
可以長乆以教衆庶亦不疑殆醫道論篇可
傳後世可以爲寳
 以明著故
雷公曰請受道諷誦用解
 誦亦諭也諷諭者所以比切近而令解也
帝曰子不聞陰陽傳乎曰不知曰夫三陽天
爲業
 天爲業言三陽之氣在人身形所行居上
 也陰陽傳上古書名化者○新枝正云按
[049-003a]
 大素天作大
上下無常合而病至偏害陰陽
 上下無常言氣乖通不定在上下也合而
 病至謂手足三陽氣相合而爲病至也陽
 并至則精氣微故偏損害陰陽之用也
雷公曰三陽莫當請聞其解
 莫當言氣并至而不可當
帝曰三陽獨至者是三陽并至井至如風雨
上爲巓疾下爲漏病
 并至謂手三陽足三陽氣并合而至也足
[049-003b]
 太陽脉起於目内毗上額交巓上其支别
 者從巔至耳上角其直行者從巔入絡腦
 遣出别下項從肩髀内俠脊抵腰中入循
 膂絡腎屬膀胱手太陽脉起於手循臂上
 行交肩上入缺盆絡心循咽下鬲抵胃屬
 小腸故上爲巓疾下爲漏病也漏血膿出
 所謂并至如風雨者言無常凖也故下文
 曰○新枝正云按楊上善云漏病謂膀胱
 漏泄大小便數不禁守也
外無期内無正不中經紀診無上下以書别
[049-004a]
 言三陽并至上下無常外無色氣可期内
 無正經常爾所至之時皆不中經脉綱紀
 所病之證又復上下無常以書記銓量乃
 應分别爾
雷公曰臣治踈愈說意而己
 雷公言臣之所治稀得痊愈請言深意而
 已疑心已止也謂得說則疑心乃止
帝曰三陽者至陽也
 六陽并合故曰至盛之陽也
積并則爲驚病超疾風至如躃礰九竅皆塞
[049-004b]
陽氣滂溢乾嗌喉塞
 積謂重也言六陽重并洪盛莫當陽憤鬱
 惟盛是爲滂溢無涯故九竅塞也
并於陰則上下無常薄爲腸澼
 陰謂藏也然陽薄於藏爲病亦上下無常
 定之診若在下爲病便數赤白
此謂三陽直心坐不得超卧者便身今三陽
之病
 足太陽脉循肩下至腰故坐不得起卧便
 身全也所以然者起則陽盛鼔故常欲得
[049-005a]
 卧卧則經氣均故身安全○新校正云按
 甲乙經便身全作身重
且以知天下何以别陰陽應四時合之五行
 言知未備也
雷公曰
 新枝正云按自此至篇末全元起本别爲
 一篇名方盛衰也
陽言不别陰言不理請超受解以爲至道
 帝未許爲深知故重請也
帝曰子若受傳不知合至道以惑師教語子
[049-005b]
至道之要
 不知其要流散無窮後世相習去聖久逺
 而學者各自是其法則惑亂於師氏之教
 㫖矣
病傷五藏筋骨以消子言不明不别是世主
學盡矣
 言病之深重尚不明别然輕微者亦何開
 愈令得遍知耶然猶是不知明世主學教
 之道從斯盡矣
腎且絶惋忼日暮從容不出人事不殷
[049-006a]
 舉藏之易知者也然腎脉且絶則心神内
 爍筋骨脉肉日晚酸空也暮晩也若以此
 之類諸藏氣但少不岀者當人事萎弱不
 復殷多所以爾者是則腎不足非傷損故
 也○新枝正云按太素作腎且絶死死旦
 暮惋烏貫切
   示從容論篇新校正云按全元超/本名從容别白黑
黄帝燕坐召雷公而問之曰汝受術誦書者
若能覽觀雜學及於比類通合道理爲余言
子所長五臓六府膽冑大小腸脾胞膀胱腦
[049-006b]
髓涕唾哭泣悲哀水所從行此皆人之所生
治之過失
 五臓别論黃帝問曰佘聞方士或以髓腦
 爲臓或以腸胃爲臓或以爲府敢問更相
 反皆自謂是不知其道願聞其說岐伯曰
 腦髓骨脉膽女子胞此六者地氣所生也
 皆藏於陰而象於地故藏而不寫名曰奇
 恒之府夫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此五者
 天氣之所生也其氣象天寫而不藏此受
 五臓濁氣故名曰傳化之府是以古之治
[049-007a]
 病者以爲過失也
子務明之可以十全即不能知爲世所怨
 不能知之動傷生者故人聞議論多有怨
 咎之心焉
雷公曰臣請誦脉經上下篇甚衆多矣别異
比類猶未能以十全又安足以明之
 言臣所請謫脉經雨篇衆多别異比類例
 猶未能以義而會見十全又何足以心眀
 至理乎安猶何也
帝曰子别試通五臓之過六府之所不和鍼
[049-007b]
石之敗毒藥所宜湯液滋味具言其狀悉言
以對請問不知
 過謂過失所謂不率常候而生病者也毒
 藥攻邪滋味充養試公之問知與不知爾
 ○新枝正云按太素别試作誠别
雷公曰肝虚腎虚脾虚皆令人體重煩冤當
投毒藥刺炙砭石湯液或已或不已願聞其

 公以帝問使言而藏之過毒藥湯液滋味
 故問此病也
[049-008a]
帝曰公何年之長而問之少余眞問以自謬

 言問之不相應也以問不相應故言佘
 眞發問以自招謬誤之對也
吾問子窈冥子言上下篇以對何也
 窈冥謂不可見者則形氣榮衛也八正神
 明論岐伯對黃帝曰觀其冥冥者言形氣
 榮衛之不形於外而工獨知之以日之寒
 温月之虚盛四時氣之浮沉参伍相合而
 調之工常先見之然而不形於外故曰觀
[049-008b]
 於冥冥焉由此帝故曰吾問子窈冥也然
 肝虚腎虚牌虚則上下篇之㫖帝故曰子
 言上下篇以對何也
夫牌虚浮似肺腎小浮似牌肝急沉散似腎
此皆工之所時亂也然從容得之
 脾虚脉浮候則似肺腎小浮上候則似脾
 肝急沉散候則似腎者何以然以三藏相
 近故脉象參差而相類也是以工惑亂之
 爲治之過失矣雖爾乎猶宜從容安緩審
 比類之而待三藏之形候矣何以取之然
[049-009a]
 浮而緩曰牌浮而短曰肺小浮而滑曰心
 急緊而散曰肝摶沉而滑曰腎不能比類
 則疑亂彌甚
若夫三藏土木水參居此童子之所知問之
何也
 脾合土肝合木腎合水三藏皆在鬲下居
 止相近也
雷公曰於此有人頭痛筋攣骨重怯然少氣
噦噫腹滿時驚不嗜卧此何藏之發也脉浮
而弦切之石堅不知其解復問所以三藏者
[049-009b]
以知其比類也
 脉有浮弦石堅故云問所以三藏者以知
 其比類也
帝曰夫從容之謂也
 言比類也
夫年長則求之於府年少則求之於經年壯
則求之於藏
 年之長者甚於味年之少者勞於使年之
 壯者過於内過於内則耗傷精氣勞於使
 則經中風邪甚於味則傷於府故求之異
[049-010a]
 也
今子所言皆失八風菀熟五藏消爍傳邪相
受夫浮而弦者是腎不足也
 脉浮爲虚弦爲肝氣以腎氣不足故脉浮
 弦也菀胡/阮切
沉而石者是腎氣内薯也
 石之言堅也著謂腎氣内薄著而不行也
怯然少氣者是水道不行形氣消索也
 腎氣不足故水道不行肺藏被衝故形氣
 消散索盡也
[049-010b]
咳嗽煩冤者是腎氣之逆也
 腎氣内著上歸於母也
一人之氣病在一藏也若言三藏俱行不在
法也
 經不然也
雷公曰於此有人四支解墮喘咳血泄而愚
診之以爲傷肺切脉浮大而緊愚不敢治粗
工下砭石病愈多出血血止身輕此何物也
帝曰子所能治知亦衆多與此病失矣
 以爲傷肺而不敢治是乃狂見法所失矣
[049-011a]
 砭方念切
譬以鴻飛亦衝於天
 鴻飛衝天偶然而得豈其羽翮之所能哉
 粗工下砭石亦猶是矣
夫聖人之治病循法守度援物比類化之冥
冥循上及下何必守經
 經謂經脉非經法也
今夫脉浮大虚者是牌氣之外絶去冑外歸
陽明也
 足太陰絡支别者入絡腸胃是以脾氣外
[049-011b]
 絶不至胃外歸陽明也
夫二火不勝三水是以脉亂而無常也
 二火謂二陽藏三水謂三陰藏二陽藏者
 心肺也以在鬲上故三陰藏者肝脾腎也
 以在鬲下故然三陰之氣上勝二陽陽不
 勝陰故脉亂而無常也
四支解墮此脾精之不行也
 土主四支故四支解墮脾精不化故使之
 然
喘咳者是水氣并陽明也
[049-012a]
 腎氣逆入於胃故水氣井於陽明
血泄者脉急血無所行也
 泄謂泄出也然脉氣數急血溢於中血不
 入經故爲血泄以脉奔急而血溢故曰血
 無所行也
若夫以爲傷肺者由失以狂也不引比類是
知不明也
 言所識不明不能比類以爲傷肺由失狂
 言耳
夫傷肺者脾氣不守胃氣不清經氣不爲使
[049-012b]
眞藏壞决經脉傍絶五藏漏泄不衂則嘔此
二者不相類也
 肺氣傷則牌外救故云脾氣不守肺藏損
 則氣不行氣不行則胃滿故云胃氣不清
 肺者主行榮衛陰陽故肺傷則經脉不能
 爲之行使也眞藏謂肺藏也若肺藏損壞
 皮膜决破經脉傍絶而不流行五藏之氣
 上溢而漏泄者不衂血則嘔血也何者肺
 主鼻胃應口也然口鼻者氣之門户也今
 肺藏已損胃氣不清不上衂則血下流於
[049-013a]
 胃中故不衂出則嘔出也然傷肺傷脾衂
 血泄血標出且異本歸亦殊故此二者不
 相類也
譬如天之無形地之無理白與黑相去遠矣
 言傷肺傷脾形證懸别譬天地之相遠如
 黑白之異象也
是失吾過矣以子知之故不告子
 是猶此也言雷公子之此見病疏者是吾
 不教子比類之道故自謂過也
明引比類從容是以名曰診輕
[049-013b]
 新枝正云按太素輕作經
是謂至道也
 明引形證比量類例今從容之㫖則輕微
 之者亦不失矣所以然者何哉以道之至
 妙而能爾也從容上古經篇名也何以合
 之陰陽類論雷公曰臣悉盡意受傳經脉
 須得從容之道以合從容明古文有從容
 矣
   䟽五過論篇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名論過失
黄帝曰嗚呼遠哉閔閔乎若视深淵若迎浮
[049-014a]
雲视深淵尚可測迎浮雲莫知其際
 嗚呼遠哉嘆至道之不極也閔閔乎言妙
 用之不窮也深洲清澄見之必定故可測
 浮雲漂寓際不守常故莫知○新校正云
 詳此文與六微㫖論文重
聖人之術爲萬民式論裁志意必有法則循
經守數按循醫事爲萬民副故事有五過四
德汝知之乎
 愼五過則敬順四時之德氣矣然德者道
 之用生之主故不可不敬順之也上古天
[049-014b]
 眞論曰所以能年皆度百歳而動作不衰
 者以其德全不危也靈樞經曰天之在我
 者德也由此則天降德氣人賴而生生氣
 抱神上通於天生氣通天論曰夫自古通
 天者生之本此之謂也○新校正云按爲
 萬民副楊上善云副助也
雷公避席再拜曰臣年幼小蒙愚以惑不聞
五過與四德比類形名虛引其經心無所對
 經未師授心匪生知功業微薄故卑辭也
帝曰凡未診病者必問嘗貴後賤雖不中邪
[049-015a]
病從内生名曰脫營
 神屈故也貴之尊榮賤之屈辱心懷眷慕
 志結憂惶故雖不中邪而病從内生血脉
 虚减故曰脫營
嘗富後貧名曰失精五氣留連病有所并
 富而從欲貧奪豐財内結憂煎外悲過物
 然則心從想慕神隨往計榮衛之道閉以
 遟留氣血不行積并爲病
醫工診之不在藏府不變軀形診之而疑不
知病名
[049-015b]
 言病之初也病由想戀所爲故未居藏府
 事因情念所超故不變軀形醫不悉之故
 診而疑也
身體日減氣虛無精
 言病之次也氣血相迫形肉消爍故身體
 日減陰陽應象大論曰氣歸精精食氣本
 氣虚不化精無所滋故也
病深無氣灑灑然時驚
 言病之深也病氣深穀氣盡陽氣内薄故
 惡寒而驚灑灑寒貌
[049-016a]
病深者以其外耗於衛内奪於榮
 血爲憂煎氣隨悲减故外耗於衛内奪於
 榮病深者何以此耗奪故爾○新校正云
 按太素病深者以其作病深以甚也
良工所失不知病清此亦治之一過也
 失謂失問其所始也
凡欲診病者必問飮食居處
 飲食居處五方不同故問之也異法方宜
 論曰東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魚鹽之地
 海濱傍水其民食魚而嗜鹹安其處美其
[049-016b]
 食西方金玉之域沙石之處天地之所收
 引其民陵居而多風水土剛强其民不衣
 而褐薦其民華食而脂肥北方者天地所
 閉藏之域其地高陵居風寒冰列其民樂
 野處而乳食南方者天地所長養陽之所
 盛處其地下水土弱霧露之所聚其民嗜
 酸而食附中央者其地平以濕天地所以
 生萬物也衆其民食雜而不勞由此則診
 病之道當先問焉故聖人雜合以法各得
 其所宜此之謂矣
[049-017a]
暴樂暴苦始樂後苦
 新枝正云按太素作始苦
皆傷精氣精氣竭絶形體毁沮
 喜則氣緩悲則氣消然悲哀動中者竭絶
 而失生故精氣竭絶形體殘毁心神沮喪
 矣
暴怒傷陰暴喜傷陽
 怒則氣逆故傷陰喜則氣緩故傷陽
厥氣上行滿脉去形
 厥氣逆也逆氣上行滿於經絡則神氣憚
[049-017b]
 散去離形骸矣
愚醫治之不知補寫不知病情精華日脫邪
氣乃并此治之二過也
 不知喜怒哀樂之殊情概爲補寫而同貫
 則五藏精華之氣日脫邪氣薄蝕而乃并
 於正眞之氣矣
善爲脉者必以比類奇恒從容知之爲工而
不知道此診之不足貴此治之三過也
 竒恒謂氣候奇異於恒常之候也從容謂
 分别藏氣虚實脉見高下幾相似也示從
[049-018a]
 容論曰脾虚浮似肺腎小浮似脾肝急沉
 散似腎此皆工之所時亂然從容分别而
 得之矣
診有三常必問貴賤封君敗傷及欲侯王
 貴則形樂志樂賤則形苦志苦苦樂殊貫
 故先問也封君敗傷降君之位封公卿也
 及欲侯王謂情慕尊貴而妄爲不已也○
 新校正云按太素欲作公
故貴脫勢雖不中邪精神内傷身必敗亡
 憂惶煎迫怫結所爲
[049-018b]
始富後貧雖不傷邪皮焦筋屈痿躄爲攣
 以五藏氣留連病有所并而爲是也
醫不能嚴不能動神外爲柔弱亂至失常病
不能移則醫事不行此治之四過也
 嚴謂戒所以禁非也所以令從命也外爲
 柔弱言委隨而順從也然戒不足以禁非
 動不足以從令委隨任物亂失天常病且
 不移何醫之有也
凡診者必知終始有知餘緒切脉問名當合
男女
[049-019a]
 終始謂氣色也脉要精微論曰知外者終
 而始之明知五色氣象終而復始也餘緒
 謂病發端之餘緒也切謂以指按脉也問
 名謂問病證之名也男子陽氣多而左脉
 大爲順女子陰氣多而右脉大爲順故宜
 以候常先合之也
離絶菀結憂恐喜怒五藏空虚血氣離守工
不能知何術之語
 離謂離間親愛絶謂絶念所懷菀謂菀積
 思慮結謂結固餘怨夫間親愛者䰟逰絶
[049-019b]
 所懷者意喪積所慮者神勞結餘怨者志
 苦憂愁者閉塞而不行恐懼者蕩憚而失
 守盛怒者迷惑而不治喜樂者憚散而不
 藏由是八者故五藏空虚血氣離守工不
 思曉又何言哉○新枝正云按蕩憚而失
 守甲乙經作不收憚音但
嘗富大傷斬筋絶脉身體復行令澤不息
 斬筋絶脉言非分之過損也身體雖已復
 舊而行且令津液不爲滋息也何者精氣
 耗减也澤液也
[049-020a]
故傷敗結留薄歸陽膿積寒炅
 陽謂諸陽脉及六府也炅謂熱也言非分
 傷敗筋脉之氣血氣内結留而不去薄於
 陽脉則化爲膿乆積腹中而外爲寒熱也
粗工治之亟刺陰陽身體解散四支轉筋死
日有期
 不知寒熱爲膿積所生以爲常熱之疾概
 施其法數刺陰陽經脉氣奪病甚故身體
 解散而不用四支廢運而轉筋如是故死
 日有期豈謂命不謂醫耶
[049-020b]
醫不能明不問所發惟言死日亦爲粗工此
治之五過也
 言粗工不必謂解不備學者縱備盡三世
 經法診不備二常療不順五過不求餘緒
 不問持身亦足爲粗略之醫爾
凡此五者皆受術不通人事不明也
 言是五者粗名受術之徒未足以通悟精
 微之理人間之事尚猶懵然
故曰聖人之治病也必知天地陰陽四時經
紀五藏六府雌雄表裏刺炎砭石毒藥所主
[049-021a]
從容人事以明經道貴賤貧富各異品理問
年少長勇怯之理審於部分知病本始八正
九候診必副矣
 聖人之備識也如此工宜勉之
治病之道氣内爲寳循求其理求之不得過
在表裏
 言之治病必行於形氣之内求有過者是
 爲聖人之寳也求之不得則以藏府之氣
 陰陽表裏而察之○新校正云按全元超
 本及太素作氣内爲實楊上善云天地間
[049-021b]
 氣爲外氣人身中氣爲内氣外氣裁成萬
 物是爲外實内氣榮街裁生故爲内實治
 病能求内氣之理是治病之要也
守數據治無失俞理能行此術終身不殆
 守數謂血氣多少及刺深淺之數也據治
 謂據穴俞所治之㫖而用之也但守數據
 治而用之則不失穴俞之理矣殆者危也
不知俞理五藏菀熟癰發六府
 菀積也熟熱也五藏積熱六府受之陽熱
 相薄熱之所過則爲癰
[049-022a]
診病不審是謂失常
 謂失常經術正用之道也
謹守此治與經相明
 謂前氣内循求俞會之理也
上經下經揆度陰陽奇恒五中决以明堂審
於終始可以橫行
 所謂上經者言氣之通天也下經者言病
 之變化也言此二經揆度陰陽之氣奇恒
 五中者皆决於明堂之部分也揆度者度
 病之深淺也奇恒者言奇病也五中者謂
[049-022b]
 五藏之氣色也夫明堂者所以視萬物别
 白黑審長短故曰决以明堂也審於終始
 者謂審察五色囚王終而復始也夫道循
 如是應用不窮目牛無全萬舉萬當由斯
 高遠故可以横行於世間矣



黄帝内經素問補註釋文卷之四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