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d0040 黃帝內經素問補註釋文--王冰 (master)


[047-001a]
黄帝内經素問補註釋文卷之四十七榮五
    唐太僕令啓玄子王氷次註
    宋光禄卿直祕閣林億等校正
    宋守尚書屯田郎孫兆重改誤
   刺法論篇缺
   本病論篇缺
 新校正云詳此二篇缺在王注之前按病
 能論篇末在王冰注云世本既缺第七二
 篇謂此二篇也而今世有素問亡篇及昭
 明隱㫖論以謂此亡篇仍托名王冰爲注
[047-001b]
 辭理鄙陋無足取者舊本此篇名在六元
 正紀論後列之爲後人移於此若以尚書
 亡篇之名皆在前篇之末則舊本爲得
   至眞要大論篇上
黄帝問曰五氣交合盈虚更作余知之矣六
氣分治司天地者其至何如
 五行主歲歲有少多故曰盈虚更作也天
 元正紀大論曰其始也有餘而往不足隨
 之不足而往有餘從之則其義也天分六
 氣散主太虚三之氣司天終之氣監地天
[047-002a]
 地生化是爲大紀故言司天地者餘四可
 知矣
岐伯再拜對曰明乎哉問也天地之大紀人
神之通應也
 天地變化人神運爲中外雖殊然其通應
 則一也
帝曰願聞上合昭昭下合冥冥奈何岐伯曰
此道之所主工之所疑也
 不知其要流散無窮
帝曰願聞其道也岐伯曰厥隂司天其化以
[047-002b]

 飛揚鼓拆和氣發生萬物榮枯皆因而化
 變成敗也
少陰司天其化以熱
 炎蒸鬱燠故庶類蕃茂
太陰司天其化以濕
 雲雨潤澤津液生成
少陽司天其化以火
 炎熾赫烈以爍寒灾
陽明司天其化以燥
[047-003a]
 乾化以行物無濕敗
太陽司天其化以寒
 對陽之化也○新校正云詳注云對陽之
 化陽字疑誤
以所臨藏位命其病者也
 肝木位東方心火位南方脾土位中央肺
 金位西方腎水位北方是五藏定位然六
 氣御五運所至氣不相得則病相得則和
 故先以六氣所臨後言五藏之病
帝曰地化奈何岐伯曰司天同候間氣皆然
[047-003b]
 六氣之本自有常性故雖位易而化治皆
 同
帝曰間氣何謂岐伯曰司左右者是謂間氣

 六氣分化常以二氣司天地爲上下吉凶
 勝復客主之理歲中悔吝從而明之餘四
 氣散居左右也故陰陽應象大論曰天地
 者萬物之上下左右者陰陽之道路此之
 謂也
帝曰何以異之岐伯曰主歲者紀歲間氣者
[047-004a]
紀步也
 歲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步六十日
 餘八十七刻半也積步之日而成歲也
帝曰善歲主奈何岐伯曰厥陰司天爲風化
 巳亥之歲風高氣遠雲飛物揚風之化也
在泉爲酸化
 寅申之歲木司地氣故物化從酸
司氣爲蒼化
 木運之氣丁壬之歲化蒼青也
間氣爲動化
[047-004b]
 遍主六十日餘八十七刻半也○新校正
 云詳丑未之歲厥陰爲初之氣子午之歲
 爲二之氣辰戌之歲爲四之氣卯酉之歲
 爲五之氣
少陰司天爲熱化
 子午之歲陽光熠耀暄暑流行熱之化也
 熠羊入切
在泉爲苦化
 卯酉之歲火司地氣故物以苦生
不司氣化
[047-005a]
 君不主運○新校正云按天元紀大論云
 君火以名相火以位謂君火不主運也
居氣爲灼化
 六十日餘八十七刻半也居本位君火爲
 居不當間之也○新校正云詳少陰不曰
 間氣而云居氣者蓋尊君火無所不居不
 當間之也王注云居本位爲居不當間之
 則居他位不爲居而可間也寅申之歲爲
 初之氣丑未之歲爲二之氣巳亥之歲爲
 四之氣辰戌之歲爲五之氣
[047-005b]
太陰司天爲濕化
 丑未之歲埃鬱曚昩雲雨潤濕之化也
在泉爲甘化
 辰戌之歲也土司地氣故甘化先焉
司氣爲黅化
 土運之氣甲己之歲黅黄也
間氣爲柔化
 濕化行則庶物柔軟○新校正云詳太陰
 卯酉之歲爲初之氣寅申之歲爲二之氣
 子午之歲爲四之氣巳亥之歲爲五之氣
[047-006a]
少陽司天爲火化
 寅申之歲也炎光赫烈燔灼焦然火之化
 也
在泉爲苦化
 巳亥之歲也火司地氣故苦化先焉
司氣爲丹化
 火運之氣戊癸歲也
間氣爲明化
 明炳明也亦謂霞燒○新校正云詳少陽
 辰戌之歲爲初之氣卯酉之歲爲二之氣
[047-006b]
 寅申之歲爲四之氣丑未之歲爲五之氣
陽明司天爲燥化
 卯酉之歲清切高明霧露蕭瑟燥之化也
在泉爲辛化
 子午之歲也金司地氣故辛化先焉
司氣爲素化
 金運之氣乙庚歲也
間氣爲清化
 風生高勁草木清冷清之化也○新校正
 云詳陽明巳亥之歲爲初之氣辰戌之歲
[047-007a]
 爲二之氣寅申之歲爲四之氣丑未之歲
 爲五之氣
太陽司天爲寒化
 辰戌之歲嚴肅峻整慘慄凝堅寒之化也
在泉爲鹹化
 丑未之歲水司地氣故化從鹹
司氣爲玄化
 水運之氣丙辛歲也
間氣爲藏化
 隂凝而冷庶物斂容歲之化也○新校正
[047-007b]
 云詳子午之歲太陽爲初之氣巳亥之歲
 爲二之氣卯酉之歲爲四之氣寅申之歲
 爲五之氣
故治病者必明六化分治五味五色所生五
藏所宜乃可以言盈虚病生之緒也
 學不厭備習也
帝曰厥陰在泉而酸化先余知之矣風化之
行也何如岐伯曰風行於地所謂本也餘氣
同法
 厥陰在泉風行於地少陰在泉熱行於地
[047-008a]
 太隂在泉濕行於地少陽在泉火行於地
 陽明在泉燥行於地太陽在泉寒行於地
 故曰餘氣同法也本謂六氣之上元氣也
本乎天者天之氣也本乎地者地之氣也
 化於天者爲天氣化於地者爲地氣○新
 校正云按易曰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
 親下此之謂也
天地合氣六節分而萬物化生矣
 萬物居天地之間悉爲六氣所生化陰陽
 之用未嘗有逃生化出陰陽也
[047-008b]
故曰謹候氣宜無失病機此之謂也
 病機下文具矣
帝曰其主病何如
 言采藥之歲也
岐伯曰司歲備物則無遺主矣
 謹候司天地所生化者則其味正當其歲
 也故彼藥上專司歲氣所收藥物則一歲
 二歲其所主用無遺畧也今詳則字當作
 用
帝曰先歲物何也岐伯曰天地之專精也
[047-009a]
 專精之氣藥物肥濃又於使用當其正氣
 味也○新校正云詳先歲疑作司歲
帝曰司氣者何如
 司運氣也
岐伯曰司氣者主歲同然有餘不足也
 五運主歲者有餘不足比之歲物恐有薄
 有餘之歲藥專精也
帝曰非司歲物何謂也岐伯曰散也
 非專精則散氣散氣則物不純
故質同而異等也
[047-009b]
 形質雖同力用則異故不尚之
氣味有薄厚性用有躁靜治保有多少力化
有淺深此之謂也
 物與歲不同者何以此爾
帝曰歲主藏害何謂岐伯曰以所不勝命之
則其要也
 木不勝金金不勝火之類是也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上淫於下所勝平之
外淫於内所勝治之
 淫謂行所不勝己者也上淫於下天之氣
[047-010a]
 也外淫於内地之氣也隨所制勝而以平
 治之也制勝謂五味寒熱温凉隨勝用之
 下文備矣○新校正云詳天氣主歲雖有
 淫勝但當平調之故不曰治而曰平也
帝曰善平氣何如
 平謂診平和之氣
岐伯曰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爲期正
者正治反者反治
 知隂陽所在則知尺寸應與不應不知隂
 陽所在則以得爲失以逆爲從故謹察之
[047-010b]
 也陰病陽不病陽病陰不病是爲正病則
 正治之謂以寒治熱以熱治寒也陰位已
 見陽脉陽位又見陰脉是謂反病則反治
 之謂以寒治寒以熱治熱也諸方之制咸
 悉不然故曰反者反治也
帝曰夫子言察陰陽所在而調之論言人迎
與寸口相應若引繩小大齊等命曰平
 新校正云詳論言至曰平本靈樞之文今
 出甲乙經云寸口主中人迎主外兩者相
 應俱往俱來若引繩小大齊等春夏人迎
[047-011a]
 微大秋冬寸口微大者名曰平也
隂之所在寸曰何如
 隂之所在脉沉不應引繩齊等其候頗乖
 故問以明之
岐伯曰視歲南北可知之矣帝曰願卒聞之
岐伯曰北政之歲少隂在泉則寸曰不應
 木火金水運面北受氣凡氣之在泉者脉
 悉不見唯其左右之氣脉可見之在泉之
 氣善則不見惡者可見病以氣及客主淫
 勝名之在天之氣其亦然矣
[047-011b]
厥陰在泉則右不應
 少陰在右故
太陰在泉則左不應
 少陰在左故
南政之歲少陰司天則寸口不應
 土運之歲面南行令故少陰司天則二手
 寸口不應也
厥陰司天則右不應太陰司天則左不應
 亦左右義也
諸不應者反其診則見矣
[047-012a]
 不應皆爲脉沉脉沉下者仰手而沉覆其
 手則沉爲浮細爲大也
帝曰尺候何如岐伯曰北政之歲三隂在下
則寸不應三隂在上則尺不應
 司天曰上在泉曰下
南政之歲三陰在天則寸不應三隂在泉則
尺不應左右同
 尺不應寸左右悉與寸不應義同
故曰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流散無
窮此之謂也
[047-012b]
 要謂知陰陽所在也知則用之不惑不知
 則尺寸之氣沉浮小大常三歲一差欲求
 其意猶繞樹間枝雖白首區區尚未知所
 詣况其旬月而可知乎
帝曰善天地之氣内淫而病何如岐伯曰歲
厥陰在泉風淫所勝則地氣不明平野昧草
乃早秀民病灑灑振寒善伸數欠心痛支滿
兩脅裏急飲食不下鬲咽不通食則嘔腹脹
善噫得後與氣則快然如衰身體皆重
 謂甲寅丙寅戊寅庚寅壬寅甲申丙申戊
[047-013a]
 申庚申壬申歲也地氣不明謂天圍之際
 氣色昏暗風行地上故平野皆然昩謂暗
 也脅謂兩乳之下及胠外也伸謂以欲伸
 努筋骨也○新校正云按甲乙經灑灑振
 寒善伸數欠爲胃病食則嘔腹脹善噫得
 後與氣則快然如衰身體皆重爲脾病飲
 食不下鬲咽不通邪在胃管也蓋厥陰在
 泉之歲木王而剋脾胃故病如是又按脉
 解云所謂食則嘔者物盛滿而上溢故嘔
 也所謂得後與氣則快然如衰者十二月
[047-013b]
 陰氣下衰而陽氣且出故曰得後與氣則
 快然如衰也
歲少陰在泉熱淫所勝則焰浮川澤陰處反
明民病腹中常鳴氣上衝胷喘不能乆立寒
熱皮膚痛目瞑齒痛項腫惡寒發熱如瘧少
腹中痛腹大蟄蟲不藏
 謂乙卯丁卯己卯辛卯癸卯乙酉丁酉己
 酉辛酉癸酉歲也陰處北方也不能乆立
 足無力也腹大謂心氣不足也金火相薄
 而爲是也○新校正云按甲乙經齒痛項
[047-014a]
 腫爲大腸病腹中雷鳴氣上衝胸喘不能
 久立邪在大腸也蓋少隂在泉之歲火剋
 金故大腸病也
歲太陰在泉草乃早榮
 新校正云詳此四字疑衍
濕淫所勝則埃昏岩谷黄反見黑至隂之交
民病飲積心痛耳聾渾渾焞焞嗌腫喉痹隂
病血見少腹痛腫不得小便病衝頭痛目似
脫項似拔腰似折髀不可以回膕如結腨如

[047-014b]
 謂甲辰丙辰戊辰庚辰壬辰甲戌丙戌戊
 戌庚戌壬戌歲也太陰爲土色見應黄於
 天中而反見於北方黑處也水土同見故
 曰至陰之交合其氣色也衝頭痛謂腦後
 眉間痛也膕謂膝後曲脚之中也腨胻後
 軟肉處也○新校正云按甲乙經耳聾渾
 渾焞焞嗌腫喉痹爲三焦病爲病衝頭痛
 目以脫項似拔腰似折髀不可以回膕如
 結腨如别爲膀胱足太陽病又少腹腫痛
 不得小便邪在三焦蓋太陰在泉之歲土
[047-015a]
 王剋太陽故病如是也膕戈/麥切
歲少陽在泉火淫所勝則焰明郊野寒熱更
至民病注泄赤白少腹痛溺赤甚則血便少
陰同候
 謂乙巳丁巳已巳辛巳癸巳乙亥丁亥己
 亥辛亥癸亥歲也處寒之時熱更其氣熱
 氣既往寒氣後來故云更至也餘候與少
 陰在泉證同
歲陽明在泉燥淫所勝則霿霧清暝民病喜
嘔嘔有苦善太息心脅痛不能反側甚則嗌
[047-015b]
乾面塵身無膏澤足外反熱
 謂甲子丙子戊子庚子壬子甲午丙午戊
 午庚午壬午歲也霿霧謂霿暗不分似霧
 也清薄寒也言霧起霿暗不辯物形而薄
 寒也心脅痛謂心之傍脅中痛也面塵謂
 面上如有觸冒塵土之色也○新校正云
 按甲乙經病喜嘔嘔有苦善太息心脅痛
 不能反側甚則面塵身無膏澤足外反熱
 爲膽病嗌乾面塵爲肝病蓋陽明在泉之
 歲金旺剋木故病如是又按脉解云少陽
[047-016a]
 所謂心脅痛者言少陽盛也盛者心之所
 衰也九月陽氣盡而隂氣盛故心脅痛所
 謂不可反側者陰氣藏物也物藏不得動
 故不可反側也
歲太陽在泉寒淫所勝則凝肅慘慄民病少
腹控睾引腰脊上衝心痛血見嗌痛頷腫
 謂乙丑丁丑己丑辛丑癸丑乙未丁未已
 未辛未癸未歲也凝肅謂寒氣靄空凝而
 不動萬物靜肅其儀形也慘慄寒甚也控
 引也睾聸丸也頷頰車前牙之下也○新
[047-016b]
 校正云按甲乙經嗌痛頷腫爲小腸病又
 少腹控睾引腰脊上衝心肺邪在小腸也
 蓋太陽在泉之歲水剋火故病如是
帝曰善治之奈何岐伯曰諸氣在泉風淫於
内治以辛凉佐以苦以甘緩之以辛散之
 風性喜温而惡清故治之凉是以勝氣治
 之也佐以苦隨其所利也木苦急則以甘
 緩之苦抑則以辛散之藏氣法時論曰肝
 苦急急食甘以緩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
 之此之謂也食亦音飼己曰食他曰飼也
[047-017a]
 大法正味如此諸爲方者不必盡用之但
 一佐二佐病已則止餘氣皆然
熱淫於内治以鹹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
苦發之
 熱性惡寒故治以寒也熱之大盛甚於表
 者以苦發之不盡復寒制之寒制不盡復
 苦發之以酸收之甚者再方微者一方可
 使必已時發時止亦以酸收之
濕淫於内治以苦熱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
淡泄之
[047-017b]
 濕與燥反故治以苦熱佐以酸淡也燥除
 濕故以苦燥其濕也淡利竅故以淡滲泄
 也藏氣法時論曰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
 靈樞經曰淡利竅也生氣通天論曰味過
 於苦脾氣不濡胃氣乃厚明苦燥也○新
 校正云按六元正紀大論曰下太陰其化
 下甘温
火淫於内治以鹹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
苦發之
 火氣大行心腹心怒之所生也鹹性柔軟
[047-018a]
 故以治之以酸收之大法候其須汗者以
 辛佐之不必要資苦味令其汗也欲柔軟
 者以鹹治之藏氣法時論曰心欲軟急食
 鹹以軟之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此之謂
 也
燥淫於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
 温利凉性故以苦治之下謂利之使不得
 也○新校正云按藏氣法時論曰肺苦氣
 上逆急食苦以泄之以辛寫之以酸補之
 又按下文司天燥淫所勝佐以酸辛此云
[047-018b]
 甘辛者甘字疑當作酸天元正紀大論云
 下酸熱與苦温之治又異又云以酸收之
 而安其下甚則以苦泄之
寒淫於内治以甘熱佐以苦辛以鹹寫之以
辛潤之以苦堅之
 以熱治寒是爲摧勝折其氣用令不滋繁
 也苦辛之佐通事行之○新校正云按藏
 氣法時論曰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腎欲
 堅急食苦以堅之用苦補之鹹寫之舊注
 引此在濕淫於内之下無義今移於此
[047-019a]
帝曰善天氣之變何如岐伯曰厥隂司天風
淫所勝則太虚埃昏雲物以擾寒生春氣流
水不冰民病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鬲咽
不通飲食不下舌本强食則嘔冷泄腹脹溏
泄瘕水閉蟄蟲不出病本於脾
 謂乙已丁巳己巳辛巳癸巳乙亥丁亥己
 亥辛亥癸亥歲也是歲民病集於中也風
 自天行故太虚埃起風動飄蕩故云物擾
 也埃青塵也不分遠物是爲埃昏土之爲
 病其善泄利若病水則小便閉而不下若
[047-019b]
 大泄利則經水亦多閉絶也○新校正云
 按甲乙經舌本强食則嘔腹脹溏泄瘕水
 閉爲脾病又胃病者腹脾脹胃脘當心而
 痛上支兩脅鬲咽不通食飲不下蓋厥陰
 司天之歲木勝土故病如是
衝陽絶死不治
 衝陽在足跗上動脉應手胃之氣也衝陽
 脉微則食飲減少絶則藥食不入亦下必
 還岀也攻之不入養之不生邪氣日强眞
 氣内絶故其必死不可復也
[047-020a]
少陰司天熱淫所勝怫熱至火行其政民病
胸中煩熱嗌乾右胠滿皮膚痛寒熱咳喘大
雨且至唾血血泄鼽衂嚏嘔溺色變甚則瘡
瘍胕腫肩背臂臑及缺盆中痛心痛肺䐜腹
大滿膨膨而喘咳病本於肺
 謂甲子丙子戊子庚子壬子甲午丙午戊
 午庚午壬午歲也怫熱至是火行其政乃
 爾是歲民病集於右蓋以小腸通心故也
 病自肺生故曰病本於肺也○新校正云
 按甲乙經溺色變肩背臂臑及缺盆中痛
[047-020b]
 腹脹滿膨膨而喘咳爲肺病鼽衄爲大腸
 病蓋少陰司天之歲火剋金故病如是又
 王注民病集於右以小腸通心故按甲乙
 經大腸附脊左環回腸附脊右環所說不
 應得非火盛剋金而大腸病歟
尺澤絶死不治
 尺澤在肘内廉大文中動脉應手肺之氣
 也火爍於金承天之命金氣内絶故必危
 亡尺澤不至肺氣已絶榮衛之氣宣行無
 主眞氣内竭生之何有哉
[047-021a]
太隂司天濕淫所勝則沉隂且布雨變枯槁
胕腫骨痛隂痹陰痹者按之不得腰脊頭項
痛時眩大便難陰氣不用饑不欲食咳唾則
有血心如懸病本於腎
 謂乙丑丁丑己丑辛丑癸丑乙未丁未己
 未辛未癸未歲也沉乆也腎氣受邪水無
 能潤下焦枯涸故大便難也○新校正云
 按甲乙經饑不用食咳唾則有血心懸如
 饑狀爲腎病又邪在腎則骨痛隂痹隂痹
 者按之而不得腹脹腰痛大便難肩背頸
[047-021b]
 項强痛時眩蓋太陰司天之歲土剋水故
 病如是
太谿絶死不治
 太谿在足内踝後跟骨上動脉應手腎之
 氣也土邪勝水而腎氣内絶邪甚正微故
 方無所用矣
少陽司天火淫所勝則温氣流行金政不平
民病頭痛發熱惡寒而瘧熱上皮膚痛色變
黄赤傳而爲水身面胕腫腹滿仰息泄注赤
白瘡瘍咳唾血煩心胸中熱甚則鼽衄病本
[047-022a]
於肺
 謂甲寅丙寅戊寅庚寅壬寅甲申丙申戊
 申庚申壬申歲也火來用事則金氣受邪
 故曰金政不平也火炎於上金肺受邪客
 熱内燔水無能救故化生諸病也制火之
 客則己矣○新校正云按甲乙經邪在肺
 則皮膚痛發寒熱蓋少陽司天之歲火剋
 金故病如是
天府絶死不治
 天府在肘後内側上掖下同身寸之三寸
[047-022b]
 動脉應手肺之氣也火盛而金脉絶故死
陽明司天燥淫所勝則木乃晩榮草乃晩生
筋骨内變民病左胠脅痛寒清於中感而瘧
大凉革候咳腹中鳴注泄鶩溏名木歛生菀
於下草焦上首心脅暴痛不可反側嗌乾面
塵腰痛丈夫㿗疝婦人少腹痛目昧眥瘍瘡
痤癰蟄蟲來見病本於肝
 謂乙卯丁卯己卯辛卯癸卯乙酉丁酉己
 酉辛酉癸酉歲也金勝故草木晩生榮也
 配於人身則筋骨内應而不用也大凉之
[047-023a]
 氣變易時候則人寒清發於中内感寒氣
 則爲痎瘧也大腸居右肺氣通之今肺氣
 内淫肝居於左故左胠脅痛如刺割也其
 歲民自注泄則無淫勝之疾也大凉次寒
 也大凉且甚陽氣不行故木容收斂草榮
 悉晩生氣已升陽不布令故閉積生氣而
 蓄於下也在人之應則少腹之内痛氣居
 之發疾於仲夏瘡瘍之疾猶及秋中瘡痤
 之患生於上癰腫之患生於下瘡色雖赤
 中心正白物氣之常也○新校正云按甲
[047-023b]
 乙經腰痛不可以俯仰文夫㿗疝婦人少
 腹腫甚則嗌乾面塵爲肝病又胷滿洞泄
 爲肝病又心胷痛不能反側目脫眥瘍缺
 盆中腫痛掖下腫馬刀挾攖汗出振寒瘧
 爲膽病蓋陽明司天之歲金剋木故病如
 是又按脉解云厥陰所謂㿗疝婦人少腹
 腫者厥陰者辰也三月陽中之陰邪在中
 故曰㿗疝少腹腫也痤殂/禾切
大衝絶死不治
 大衝在足大指本節後二寸脉動應手肝
[047-024a]
 之氣也金來伐木肝氣内絶眞不勝邪其
 宜也
太陽司天寒淫所勝則寒氣反至水且氷血
變於中發爲癰瘍民病厥心痛嘔血血泄鼽
衂善悲時眩仆運火炎烈雨暴乃雹胸腹滿
手熱肘攣掖腫心澹澹大動胸脅胃脘不安
面赤目黄善噫嗌乾甚則色炲渴而欲飲病
本於心
 謂甲辰丙辰戊辰庚辰壬辰甲戌丙戌戊
 戌庚戌壬戌歲也太陽司天寒氣布化故
[047-024b]
 水且冰而血凝皮膚之間衛氣結聚故爲
 癰也若乘火運而火炎烈與水交戰故暴
 雨半珠形雹也心氣爲噫故善噫是歲民
 病集於心脅之中也陽氣内鬱濕氣下蒸
 故心厥痛而嘔血血泄鼽衂面赤目黄善
 噫手熱肘攣掖腫嗌乾甚則寒氣勝陽水
 行凌火火氣内鬱故渴而欲飲也病始心
 生爲陰凌犯故云病本於心也○新校正
 云按甲乙經手熱肘攣掖腫甚則胸脅支
 滿心澹澹大動面赤目黄爲手心主病又
[047-025a]
 邪在心則病心痛善悲時眩仆蓋太陽司
 天之歲水剋火故病如是
神門絶死不治
 神門在手之掌後銳骨之端動脉應手真
 心氣也水行勝火而心氣内絶神氣已亡
 不死何待善知其診故不治也
所謂動氣知其藏也
 所以診視而知死者何以皆是藏之經脉
 動氣知神藏之存亡爾
帝曰善治之奈何
[047-025b]
 謂可攻治者
岐伯曰司天之氣風淫所勝平以辛凉佐以
苦甘以甘緩之以酸寫之
 厥陰之氣未爲盛熱故以凉藥平之夫氣
 之用也積凉爲寒積温爲熱以熱少之其
 則温也以寒少之其則凉也以温多之其
 則熱也以凉多之其則寒也各當其分則
 寒寒也温温也熱熱也凉凉也方書之用
 可不務乎故寒熱温凉遷降多少善爲方
 者意必精通餘氣皆然從其制也○新校
[047-026a]
 正云按本論上文云上淫於下所勝平之
 外淫於内所勝治之故在泉曰治司天曰
 平也
熱淫所勝平以鹹寒佐以苦甘以酸收之
 熱氣已退時發動者是爲心虚氣散不斂
 以酸收之雖以酸收之亦兼寒助乃能殄
 除其源本矣熱見太甚則以苦發之汗已
 便凉是邪氣盡勿寒冰之汗已猶熱是邪
 氣未盡則以酸收之已又熱則復汗之已
 汗復熱是藏虚也則補其心可矣法則合
[047-026b]
 爾諸治熱者亦未必得再三發三治況四
 變而反覆者乎
濕淫所勝平以苦熱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
淡泄之
 濕氣所淫皆爲腫滿但除其濕腫滿自衰
 因濕生病不腫不滿者亦爾治之濕氣在
 上以苦吐之濕氣在下以苦泄之以淡滲
 之則皆燥也泄謂滲泄以利水道下小便
 爲法然酸雖熱以用利小便去伏水也治
 濕之病不下小便非其法也○新校正云
[047-027a]
 按濕淫於内佐以酸淡此云酸辛者辛疑
 當作淡
濕上甚而熱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汗爲故
而止
 身半以上温氣餘火氣復鬱鬱濕相薄則
 以苦温甘辛之藥解表流汗而祛之故云
 以汗爲除病之故而已也
火淫所勝平以鹹冷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
苦發之以酸復之熱淫同
 同熱淫義熱亦如此法以酸復其本氣也
[047-027b]
 不復其氣則淫氣空虚招其本
燥淫所勝平以苦濕佐以酸辛以苦下之
 制燥之勝必以苦濕是火之氣味也宜下
 必以苦宜補必以酸宜寫必以辛清甚生
 寒留而不去則以苦濕下之氣有餘則以
 辛寫之諸氣同○新校正云按上文燥淫
 於内治以苦温此云苦濕濕當爲温文注
 中濕字三并當作温又按六元正紀大論
 亦作苦小温
寒淫所勝平以辛熱佐以苦甘以鹹寫之
[047-028a]
 淫散止之不可過也○新校正云按上文
 寒淫於内治以甘熱佐以苦辛此云平以
 辛熱佐以甘苦者此文爲誤又按六元正
 紀大論云太陽之政歲宜苦以燥之
帝曰善邪氣反勝治之奈何
 不能淫勝於他氣反爲不勝之氣爲邪以
 勝之
岐伯曰風司於地清反勝之治以酸温佐以
苦甘以辛平之
 厥隂在泉則風司於地謂五寅歲五申歲
[047-028b]
 邪氣勝盛故先以酸寫佐以苦甘邪氣退
 則正氣虚故以辛補養而平之
熱司於地寒反勝之治以甘熱佐以苦辛以
鹹平之
 少陰在泉則熱司於地謂五卯五酉歲也
 先寫其邪而後平其正氣也
濕司於地熱反勝之治以苦冷佐以鹹甘以
苦平之
 太陰在泉則濕司於地謂五辰五戌歲也
 補寫之義餘氣皆同
[047-029a]
火司於地寒反勝之治以甘熱佐以苦辛以
鹹平之
 少陽在泉則火司於地謂五巳五亥歲也
燥司於地熱反勝之治以平寒佐以苦甘以
酸平之以和爲利
 陽明在泉則燥司於地謂五子五午歲也
 燥之性惡熱亦畏寒故以冷熱和平爲方
 利也
寒司於地熱反勝之治以鹹冷佐以甘辛以
苦平之
[047-029b]
 太陽在泉則寒司於地謂五丑五未歲也
 此六氣方治與前勝法殊别其云治者寫
 客邪之勝氣也云佐者皆所利所宜也云
 平者補已弱之正氣也
帝曰其司天邪勝何如岐伯曰風化於天清
反勝之治以酸温佐以甘苦
 巳亥歲也
熱化於天寒反勝之治以甘温佐以苦酸辛
 子午歲也
濕化於天熱反勝之治以苦寒佐以苦酸
[047-030a]
 丑未歲也
火化於天寒反勝之治以甘熱佐以苦辛
 寅申歲也
燥化於天熱反勝之治以辛寒佐以甘苦
 卯酉歲也
寒化於天熱反勝之治以鹹冷佐以苦辛
 辰戌歲也
帝曰六氣相勝奈何
 先舉其用爲勝
岐伯曰厥陰之勝耳鳴頭眩憒憒欲吐胃隔
[047-030b]
如寒大風數舉倮蟲不滋胠脅氣并化而爲
熱小便黄赤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腸鳴
飧泄少腹痛注下赤白甚則嘔吐鬲咽不通
 五巳五亥歲也心下臍上胃之分胃鬲謂
 胃脘之上及大鬲之下風寒氣所生也氣
 并謂偏著一邊鬲咽謂食飲入而復出也
 新校正云按甲乙經胃病者胃脘當心而
 痛上支兩脅鬲咽不通
少陰之勝心下熱苦饑臍下反痛氣游三焦
炎暑至木乃津草乃萎嘔逆躁煩腹滿痛溏
[047-031a]
泄傳爲赤沃
 五子五午歲也沃沐也
太陰之盛火氣内鬱瘡瘍於中流散於外病
在胠脅甚則心痛熱格頭痛喉痹項强獨勝
則濕氣内鬱寒迫下焦痛留頂互引眉間胃
滿雨數至燥化乃見少腹滿腰脽重强内不
便善注泄足下温頭重足脛胕腫飲發於中
胕腫於上
 五丑五未歲也濕勝於上則火氣内鬱勝
 於中則寒迫下焦水溢河渠則鱗蟲離水
[047-031b]
 也脽謂臀肉也不便謂腰重内强直屈伸
 不利也獨勝謂不兼鬱火也胕腫於上謂
 首面也足脛腫是火鬱所生也○新校正
 云詳注云水溢河渠則鱗蟲離水也王作
 此注於經文無所解又按太陰之復云大
 雨時行鱗見於陸則此文於雨數至下脫
 少鱗見於陸四字不然則王注無因爲解
 也
少陽之勝熱客於胃煩心心痛曰赤欲嘔嘔
酸苦饑耳痛溺赤善驚譫妄暴熱消爍草萎
[047-032a]
水涸介蟲乃屈少腹痛下沃赤白
 五寅五申歲也熱暴甚故草萎水涸陰氣
 消爍介蟲金化也火氣大勝故介蟲屈伏
 酸醋水也
陽明之勝清發於中左胠脅痛溏泄内爲嗌
塞外發㿗疝大凉肅殺華英改容毛蟲乃殃
胸中不便嗌塞而咳
 五卯五酉歲也大凉肅殺金氣勝木故草
 木華英爲殺氣損削改易形容而焦其上
 首也毛蟲木化氣不宜金故金政大行而
[047-032b]
 毛蟲死耗也肝木之氣下主於陰故大凉
 行而㿗疝發也胸中不便謂呼吸回轉或
 痛或緩急而不利便也氣大盛故嗌塞而
 咳也嗌謂喉之下接連胸中肺兩葉之間
 也
太陽之勝凝凓且至非時水冰羽乃後化痔
瘧發寒厥入胃則内生心痛陰中乃瘍隱曲
不利互引陰股筋肉拘苛血脉凝泣絡滿色
變或爲血泄皮膚否腫腹滿食减熱反上行
頭項囟頂腦户中痛目如脫寒入下焦傳爲
[047-033a]
濡寫
 五辰五戌歲也寒氣凌逼陽不勝之故非
 寒時而止水冰結也水氣大勝陽火不行
 故諸羽蟲生化而後也拘急也苛重也絡
 脉也太陽之氣僄在於巔故熱反上行於
 頭也以其脉起於目内眥上額交巔上入
 絡腦還出别下項故囟頂及腦户中痛目
 如欲脫也濡謂水利也○新校正云按甲
 乙經痔瘧頭項囟頂及腦户中痛目如脫
 爲太陽經病
[047-033b]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厥陰之勝治以甘清
佐以苦辛以酸寫之少陰之勝治以辛寒佐
以苦鹹以甘寫之太陰之勝治以鹹熱佐以
辛甘以苦泄之少陽之勝治以辛寒佐以甘
鹹以甘寫之陽明之勝治以酸温佐以辛甘
以苦泄之太陽之勝治以甘熱佐以辛酸以
鹹寫之
 六勝之至皆先歸其不勝己者之故不勝
 者當先寫之以通其道次寫所勝之氣令
 其退釋也治諸勝而不寫遣之則勝氣浸
[047-034a]
 盛内生諸病也○新校正云詳此爲治皆
 先寫其不勝而後寫其來勝獨太陽之勝
 治以甘熱爲異疑甘字苦之誤也若云治
 以苦熱則六勝之治皆一貫也
帝曰六氣之復何如
 復謂報復報其勝也凡先有勝後必復○
 新校正云按玄珠云六氣分正化對化厥
 陰正司於亥對化於巳少陰正司於午對
 化於子太陰正司於未對化於丑少陽正
 司於寅對化於申陽明正司於酉對化於
[047-034b]
 卯太陽正司於戌對化於辰正司化令之
 實對司化令之虚對化勝而有復正化勝
 而不復此注云凡先有勝後必復似未然
岐伯曰悉乎哉問也厥陰之復少腹堅滿裏
急暴痛偃木飛沙倮蟲不榮厥心痛汗發嘔
吐飲食不入入而復出筋骨掉眩清厥甚則
入脾食痹而吐
 裏腹脅之中也木偃沙飛風之大也風爲
 木勝故土不榮氣厥謂氣衝胸脅而凌及
 心也胃受逆氣而上攻心痛也痛甚則汗
[047-035a]
 發泄掉謂肉中動也清厥手足冷也食痹
 謂食已心下痛陰陰然不可名也不可忍
 也吐出乃止此爲胃氣逆而不下流也食
飲不入入而復出肝乘脾胃故令爾也
衝陽絶死不治
 衝陽胃脉氣也
少陰之復燠熱内作煩躁鼽嚏少腹絞痛火
見燔焫嗌燥分注時止氣動於左上行於右
咳皮膚痛暴瘖心痛鬱冒不知人乃灑淅惡
寒振慄譫妄寒已而熱渴而欲飲少氣骨萎
[047-035b]
隔腸不便外爲浮腫噦噫赤氣後化流水不
冰熱氣大行介蟲不福病疿胗瘡瘍癰疽痤
痔甚則入肺咳而鼻淵
 火熱之氣自小腸從臍下之左入大腸上
 行至左脅甚則上行於右而入肺故動於
 左上行於右皮膚痛也分注謂大小俱下
 也骨萎言骨弱無力也隔腸謂腸如隔絶
 而不便寫也寒熱甚則然陽明先勝故赤
 氣後化流水不冰少陰之本司於地也在
 人之應則冬脉不凝若高山窮谷已是至
[047-036a]
 高之處水亦當冰平下川流則如經矣火
 氣内蒸金氣外拒陽熱内鬱故爲痱胗瘡
 瘍胗甚亦爲瘡也熱少則外生痱胗熱多
 則内結癰痤小腸有熱則户外爲痔其復
 熱之變皆病於身後及外側也瘡瘍痱胗
 生於上癰疽痤痔生於下反其處者皆爲
 逆也
天府絶死不治
 天府肺脉氣也○新校正云按上文少陰
 司天熱淫所勝尺澤絶死不治少陽司天
[047-036b]
 火淫所勝天府絶死不治此云少陰之復
 天府絶死不治下文少陽之復尺澤絶死
 不治文如相反者蓋尺澤天府俱手太陰
 脉之所發動故此互文也
太陰之復濕變乃舉體重中滿食飲不化陰
氣上厥胷中不便飲發於中咳喘有聲大雨
時行鱗見於陸頭頂痛重而掉瘛尤甚嘔而
宻默唾吐清液甚則入腎竅寫無度
 濕氣内逆寒氣不行太陽上流故爲是病
 頭頂痛重則腦中掉瘛尤甚腸胃寒濕熱
[047-037a]
 無所行熏灼胸府故胸中不便食飲不化
 嘔而宻默欲靜定也喉中惡冷故唾吐冷
 水也寒氣易位上入肺喉則息道不利故
 咳喘而喉中有聲也水居平澤則魚遊於
 市頭頂胸痛女人亦兼痛於眉間也○新
 校正云按上文太陰在泉頭痛項似拔又
 太陰司天云頭頂疑當作項
大谿絶死不治
 大谿腎脉氣也
少陽之復大熱將至枯燥燔爇介蟲乃耗驚
[047-037b]
瘛咳衄心熱煩躁便數憎風厥氣上行面如
浮埃目乃瞤瘛火氣内發上爲口糜嘔逆血
溢血泄發而爲瘧惡寒鼓慄寒極反熱嗌絡
焦槁渴飲水漿色變黄赤少氣脉萎化而爲
水傳爲胕腫甚則入肺咳而血泄
 火氣專暴枯燥草木燔焰自生故燔爇也
 火内熾故驚瘛咳衂心熱煩躁便數憎風
 也火炎於上則庶物失色故如塵埃浮於
 面而目瞤動也火爍於内則口舌糜爛嘔
 逆及爲血溢血泄風火相薄則爲温瘧氣
[047-038a]
 蒸熱化則爲水病傳爲胕腫胕謂皮肉俱
 腫按之陷下泥而不起也如是之證皆火
 氣所生也
尺澤絶死不治
 尺澤肺脉氣也
陽明之復清氣大舉森木蒼乾毛蟲乃厲病
生胠脅氣歸於左善太息甚則心痛否滿腹
脹而泄嘔苦咳噦煩心病在鬲中頭痛甚則
入肝驚駭筋攣
 殺氣大舉木不勝之故蒼青之葉不及黄
[047-038b]
 而乾燥也厲謂疵癘疾疫死也清甚於内
 熱鬱於外故也
大衝絶死不治
 大衝肝脉氣也
太陽之復厥氣上行水凝雨冰羽蟲乃死心
胃生寒胷中不利心痛否滿頭痛善悲時眩
仆食減腰脽反痛屈伸不便地裂冰堅陽光
不治少腹控睾引腰脊上衝心唾出清水及
爲噦噫甚則入心善忘善悲
 雨冰謂雹也寒而遇雹死亦其宜寒化於
[047-039a]
 地其上復土故地體分裂水積冰堅乆而
 不釋是陽光之氣不治寒凝之物也太陽
 之復與不相持上濕下寒火無所往心氣
 内鬱熱由是生火熱内燔故生斯病○新
 校正云詳注云與不相持不字疑作土
神門絶死不治
 神門眞心脉氣
帝曰善治之奈何
 復氣倍勝故先問以治之
岐伯曰厥陰之復治以酸寒佐以甘辛以酸
[047-039b]
寫之以甘緩之
 不大緩之夏猶不已復重於勝故治以辛
 寒也○新校正云按别本治以酸寒作治
 以辛寒也
少陰之復治以鹹寒佐以苦辛以甘寫之以
酸收之以苦發之以鹹耎之
 不大發汗以寒攻之持至仲秋熱内伏結
 而爲心熱少氣少力而不能起矣熱伏不
 散歸於骨也
太陰之復治以苦熱佐以酸辛以苦寫之燥
[047-040a]
之泄之
 不燥泄之乆而爲身腫腹滿關節不利腨
 及伏兔怫滿内作膝腰脛内側胕腫病
少陽之復治以鹹冷佐以苦辛以鹹耎之以
酸收之辛苦發之發不遠熱無犯温凉少陰
同法
 不發汗以奪盛陽則熱内淫於四支而爲
 解然不可名也謂熱不甚謂寒不甚謂强
 不甚謂弱不甚不可以名言故謂之解然
 粗醫呼爲鬼氣惡病也乆乆不已則骨熱
[047-040b]
 髓涸齒乾乃爲骨熱病也發汗奪陽故無
 留熱故發汗者雖熱生病夏月及差亦用
 熱藥以發之當舂秋時縱火熱勝亦不得
 以熱藥發汗汗不發而藥熱内甚助病爲
 瘧逆犯神靈故曰無犯温凉少陰氣熱爲
 療則同故云與少陰同法也數奪其汗則
 津液竭涸故以酸收以鹹潤也○新校正
 云按六元正紀大論云發表不遠熱
陽明之復治以辛温佐以苦甘以苦泄之以
苦下之以酸補之
[047-041a]
 泄謂滲泄汗及小便湯浴皆是也秋分前
 後則亦發之舂有勝則依勝法或不已亦
 湯漬和其中外也怒復之後其氣皆虚故
 補之以安全其氣餘復治同
太陽之復治以鹹熱佐以甘辛以苦堅之
 不堅則寒氣内變止而復發發而復止綿
 歷年歲生大寒疾
治諸勝復寒者熱之熱者寒之温者清之清
者温之散者收之抑者散之燥者潤之急者
緩之堅者耎之脆者堅之衰者補之强者寫
[047-041b]
之各安其氣必清必靜則病氣衰去歸其所
宗此治之大體也
 太陽氣寒少陰少陽氣熱厥陰氣温陽明
 氣清太陰氣濕有勝復則各倍其氣以調
 之故可使平也宗屬也調不失理則餘之
 氣自歸其所屬少之氣自安其所居勝復
 衰已則各補養而平定之必清必靜無妄
 撓之則六氣循環五神安泰若運氣之寒
 熱治之平之亦各歸司天地氣也
帝曰善
[047-042a]


黄帝内經素問補註釋文卷之四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