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d0040 黃帝內經素問補註釋文--王冰 (master)


[028-001a]
黄帝内經素問補註釋文卷之二十八宜四
    唐太僕令啓玄子王氷次註
    宋光禄卿直祕閣林億等校正
    宋守尚書屯田郎孫兆重改誤
   病能論篇
黄帝問曰人病胃脘癰者診當何如岐伯對
曰診此者當候胃脉其脉當沉細沉細者氣

 胃者水穀之海其血盛氣壯今反脉沉細
 者是逆常平也○新校正云按甲乙經沉
[028-001b]
 細作沉濇太素作沉細
逆者人迎甚盛甚盛則熱
 沉細爲寒寒氣格陽故人迎脉盛人迎者
 陽明之脉故盛則熱也人迎謂結喉傍脉
 動應手者
人迎者胃脉也
 胃脉循喉嚨而入缺盆故云人迎者胃脉
 也
逆而盛則熱聚於胃口而不行故胃脘爲癰

[028-002a]
 血氣壯盛而熱内薄之兩氣合熱故結爲
 癰也
帝曰善人有卧而有所不安者何也岐伯曰
藏有所傷及精有所之寄則安故人不能懸
其病也
 五藏有所傷損及之水穀精氣有所之寄
 扶其下則卧安以傷及於藏故人不能懸
 其病處於空中也○新校正云按甲乙經
 精有所之寄則安作情有所倚則卧不安
 太素作精有所倚則不安
[028-002b]
帝曰人之不得偃卧者何也
 謂不得仰卧也
岐伯曰肺者藏之蓋也
 居高布葉四藏下之故言肺者藏之蓋也
肺氣盛則脉大脉大則不得偃卧
 肺氣盛滿偃卧則氣促喘奔故不得偃卧
 也
論在奇恒陰陽中
 奇恒陰陽上古經篇名世本闕
帝曰有病厥者診右脉沉而緊左脉浮而遲
[028-003a]
不然病主安在
 不然言不沉也○新校正云按甲乙經不
 然作不知
岐伯曰冬診之右脉固當沉緊此應四時左
脉浮而遲此逆四時在左當主病在腎頗關
在肺當腰痛也
 以冬左脉浮而遲浮爲肺脉故言頗關在
 肺也腰者腎之府故腎受病則腰中痛也
帝曰何以言之岐伯曰少陰脉貫腎絡肺
今得肺脉腎爲之病故腎爲腰痛之病也
[028-003b]
 左脉浮遲非肺來見以左腎不足而脉不
 能沉故得肺脉腎爲病也
帝曰善有病頸癰者或石治之或鍼灸治之
而皆已其眞安在
 言所攻則異所愈則同故問眞法何所在
 也
岐伯曰此同名異等者也
 言雖同曰頸癰然其皮中别異不一等也
 故下云
夫癰氣之息者宜以鍼開除去之夫氣盛血
[028-004a]
聚者宜石而寫之此所謂同病異治也
 息瘜也死肉也石砭石也可以破大癰出
 膿今以䤵針代之
帝曰有病怒狂者
 新校正云按太素怒狂作善怒
此病安生岐伯曰生於陽也帝曰陽何以使
人狂
 怒不慮禍故謂之狂
岐伯曰陽氣者因暴折而難决故善怒也病
名曰陽厥
[028-004b]
 言陽氣被折鬱不散也此人多怒亦曾因
 暴折而心不踈暢故爾如是者皆陽逆躁
 極所生故病名陽厥
帝曰何以知之岐伯曰陽明者常動巨陽少
陽不動不動而動大疾此其候也
 言頸項之脉皆動不止也陽明常動者動
 於結喉傍是謂人迎氣舍之分位也若以
 少陽之動動於曲頰下是謂天窗天牖之
 分位也若巨陽之動動於項兩傍大筋前
 陷者中是謂天柱天容之分位也不應常
[028-005a]
 動而反動甚動當病也○新校正云詳王
 注以天窗爲少陽之分位天容爲太陽之
 分位按甲乙經天窗乃太陽脉氣所發天
 容乃少陽脉氣所發二位交互當以甲乙
 經爲正也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奪其食即已夫食入
於陰長氣於陽故奪其食即已
 食少則氣衰故節去其食即病自止○新
 校正云按甲乙經奪作衰太素同也
使之服以生鐵洛爲飲
[028-005b]
 新校正云按甲乙經鐵洛作鐵落爲飲作
 爲後飯
夫生鐵洛者下氣疾也
 之或爲人傳文誤也鐵洛味辛微温平主
 治下氣方俗或呼爲鐵漿非是生鐵液也
帝曰善有病身熱懈惰汗出如浴惡風少氣
此爲何病岐伯曰病名曰酒風
 飲酒中風者也風論曰飲酒中風則爲漏
 風是亦名漏風也夫極飲者陽氣盛而腠
 理疏玄府開發陽盛則筋痿弱故身體解
[028-006a]
 惰也腠理疏則風内攻玄府發則氣外泄
 故汗出如浴也風氣外薄膚腠理開汗多
 内虚癉熱熏肺故惡風少氣也因酒而病
 故曰酒風解音介惰/徒卧切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以澤瀉术各十分麋
銜五分合以三指撮爲後飯
 术味苦温平主治大風止汗麋銜味苦寒
 平主治風濕筋痿澤瀉味甘寒平主治風
 濕益氣由此功用方故先之飯後藥先謂
 之後飯
[028-006b]
所謂深之細者其中手如針也摩之切之聚
者堅也博者大也上經者言氣之通天也下
經者言病之變化也金匱者决死生也揆度
者切度之也奇恒者言奇病也所謂奇者使
奇病不得以四時死也恒者得以四時死也
 新校正云按楊上善云得病傳之至於勝
 時而死此爲恒中生喜怒今病次傳者此
 爲奇
所謂揆者方切求之也言切求其脉理也度
者得其病處以四時度之也
[028-007a]
 凡言所謂者皆釋未了義今此所謂尋前
 後經文悉不與此篇義相接似今數句少
 成文義者終是别釋經文世本既闕第七
 二篇應彼闕經錯簡文也古文斷裂謬續
 於此
   奇病論篇
黄帝問曰人有重身九月而瘖此爲何也
 重身謂身中有身則懷妊者也瘖謂不得
 言語也妊娠九月足少陰脉養胎約氣斷
 則瘖不能言也
[028-007b]
岐伯對曰胞之絡脉絶也
 絶謂脉斷絶而不通流而不能言非天眞
 之氣斷絶也
帝曰何以言之岐伯曰胞絡者繫於腎少陰
之脉貫腎繫舌本故不能言
 少陰腎脉也氣不營養故舌不能言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無治也當十月復
 十月胎去胞絡復通腎脉上營故復舊而
 言也
刺法曰無損不足益有餘以成其疹
[028-008a]
 疹謂乆病反法而治則胎死不去遂成乆
 固之疹病
然後調之
 新校正云按甲乙經及太素無此四字按
 全元起注云所謂不治者其身九月而瘖
 身重不得爲治須十月滿生後復如常也
 然後調之則此四字本全元起注文誤書
 於此當删去之
所謂無損不足者身羸瘦無用鑱石也
 妊娠九月筋骨瘦勞力少身重又拒於穀
[028-008b]
 故身形羸瘦不可以鑱石傷也鑱鋤銜切
無益其有餘者腹中有形而泄之泄之則精
出而病獨擅中故曰疹成也
 胎約胞絡腎氣不通因而泄之腎精隨出
 精液内竭胎則不全胎死腹中著而不去
 由此獨擅故疹成焉
帝曰病脅下滿氣逆二三歲不已是爲何病
岐伯曰病名曰息積此不妨於食不可灸刺
積爲導引服藥藥不能獨治也
 腹中無形脅下逆滿頻歲不愈息且形之
[028-009a]
 氣逆息難故名息積也氣不在胃故不妨
 於食也灸之則火熱内爍氣化爲風刺之
 則必寫其經轉成虚敗故不可灸刺是可
 積爲導引使氣流行乆以藥攻内消瘀蓄
 則可矣若獨憑其藥而不積爲導引則藥
 亦不能獨治之也
帝曰人有身體髀股胻皆腫環齊而痛是爲
何病岐伯曰病名曰伏梁
 以衝脉病故名曰伏梁然衝脉者與足少
 陰之絡起於腎下出於氣街循陰股内廉
[028-009b]
 斜入膕中循胻骨内廉并足少陰經下入
 内踝之後入足下其上行者出齊下同身
 寸之三寸關元之分俠齊直上循腹各行
 會於咽喉故身體髀皆腫繞齊而痛名曰
 伏粱環謂圓繞如環也
此風根也其氣溢於大腸而著於肓肓之原
在齊下故環齊而痛也
 大腸廣腸也經說大腸當言迴腸也何者
 靈樞經曰迴腸當齊右環迴周葉積而下
 廣腸附脊以受迴腸左環葉積上下辟大
[028-010a]
 尋此則是迴腸非應言大腸也然大腸迴
 腸俱與肺合從合而命故通曰大腸也
不可動之動之爲水溺澀之病也
 以衝脉起於腎下出於氣街其上行者起
 於胞中上出齊下關元之分故動之則爲
 水而溺澀也動謂齊其毒藥而擊動之使
 其大下也此一問答之義與腹中論同以
 爲奇病故重出於此
帝曰人有尺脉數甚筋急而見此爲何病
 筋急謂掌後尺中兩筋急也脉要精微論
[028-010b]
 曰尺外以候腎尺裏以候腹中今尺脉數
 急脉數爲熱熱當筋緩反尺中筋急而見
 腹中筋當急故問爲病乎靈樞經曰熱即
 筋緩寒即筋急
岐伯曰此所謂疹筋是人腹必急白色黑色
見則病甚
 腹急謂俠齊腎筋俱急以尺裏候腹中故
 見尺中筋急則必腹中拘急矣色見謂見
 於面部也夫相五色者白爲寒黑爲寒故
 二色見病彌甚也
[028-011a]
帝曰人有病頭痛以數歲不已此安得之名
爲何病
 頭痛之疾不當逾月數年不愈故怪而問
 之
岐伯曰當有所犯大寒内至骨髓髓者以腦
爲主腦逆故令頭痛齒亦痛
 夫腦爲髓主齒是骨餘腦逆反寒骨亦寒
 入故令頭痛齒亦痛
病名曰厥逆帝曰善
 全注人先生於腦縁有腦則有骨髓齒者
[028-011b]
 骨之本也
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爲何何以得之岐伯
曰此五氣之溢也名曰脾癉
 癉謂熱也脾熱則四藏同禀故五氣上溢
 也生因脾熱故曰脾癉
夫五味入口藏於胃脾爲之行其精氣津液
在脾故令人口甘也
 脾熱内滲津液在脾胃穀化餘精氣隨溢
 口通脾氣故口甘津液在脾是脾之濕
此肥美之所發也
[028-012a]
 新校正云按太素發作致
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熱
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爲消渴
 食肥則腠理宻陽氣不得外泄故肥令人
 内熱甘者性氣和緩而發散逆故甘令人
 中滿然内熱則陽氣炎上炎上則欲飲而
 嗌乾中滿則陳氣有餘有餘則脾氣上溢
 故曰其氣上溢轉爲消渴也陰陽應象大
 論曰辛甘發散爲陽靈樞經曰甘多食之
 令人悶然從中滿以生之○新校正云按
[028-012b]
 甲乙經消渴作消癉
治之以蘭除陳氣也
 蘭謂蘭草也神農曰蘭草味辛熱平利水
 道辟不祥胸中痰澼也除謂去也陳謂乆
 也言蘭除陳乆甘肥不化之氣者以辛能
 發散故也藏氣法時論曰辛者散也○新
 校正云按本草蘭性平不言熱
帝曰有病口苦取陽陵泉口苦者病名爲何
何以得之岐伯曰病名曰膽癉
 亦謂熱也膽汁味苦故口苦○新校正云
[028-013a]
 按全元起本及太素無口苦取陽陵泉六
 字詳前後文勢疑此爲誤
夫肝者中之將也取决於膽咽爲之使
 靈蘭秘典論曰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
 膽者中正之官决斷出焉肝與膽合氣性
 相通故諸謀慮取决於膽咽膽相應故咽
 爲使焉○新校正云按甲乙經曰膽者中
 精之府五藏取决於膽咽爲之使疑此文
 誤
此人者數謀慮不决故膽虚氣上溢而口爲
[028-013b]
之苦治之以膽募俞
 胷腹曰募背脊曰俞膽募在乳下二肋外
 期門下同身寸之五分俞在脊第十椎下
 兩傍相去各同身寸之一寸半
治在陰陽十二官相使中
 言治法具於彼篇今經已亡
帝曰有癃者一日數十溲此不足也身熱如
炭頸膺如格人迎躁盛喘息氣逆此有餘也
 是陽氣太盛於外陰氣不足故有餘也○
 新校正云詳此十五字舊作文寫按甲乙
[028-014a]
 經太素并無此文再詳乃是全元起注後
 人誤書於此今作注書
太陰脉細微如髮者此不足也其病安在名
爲何病
 癃小便不得也溲小便也頸膺如格言頸
 與胷膺如相格拒不順應也人迎躁盛謂
 結喉兩傍脉動盛滿急數非常躁速也胃
 脉也太陰脉細微如髮者謂手大指後同
 身寸之一寸骨高脉動處脉則肺脉也此
 正手太陰脉氣之所流可以候五藏也
[028-014b]
岐伯曰病在太陰其盛在胃頗在肺病名曰
厥死不治
 病癃數溲身熱如炭頸膺如格息氣逆者
 皆手太陰脉當洪大而數今太陰脉反微
 細如髮者是病與脉相反也何以致之肺
 氣逆陵於胃而爲是主使人迎躁盛也故
 曰病在太陰其盛在胃也以喘息氣逆故
 云頗亦在肺也病因氣逆證不相應故病
 名曰厥死不治也
此所謂得五有餘二不足也帝曰何謂五有
[028-015a]
餘二不足岐伯曰所謂五有餘者五病之氣
有餘也二不足者亦病氣之不足也今外得
五有餘内得二不足此其身不表不裏亦正
死明矣
 外五有餘者一身熱如炭二頸膺如格三
 人迎躁盛四喘息五氣逆也内二不足者
 一病癃一目數十溲二太陰脉微細如髮
 夫如是者謂其病在表則内有二不足謂
 其病在裏則外得五有餘表裏既不可馮
 補寫固難爲法故曰此其身不表不裏亦
[028-015b]
 正死明矣
帝曰人生而有病巔疾者病名曰何安所得

 夫百病者皆生於風雨寒暑陰陽喜怒也
 然始生有形未犯邪氣已有巅疾豈邪氣
 素傷邪故問之巔謂上巅則頭首也
岐伯曰病名爲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時其
母有所大驚氣上而不下精氣并居故令子
發爲巔疾也
 精氣謂陽之精氣也
[028-016a]
帝曰有病痝然如有水狀切其脉大緊身無
痛者形不瘦不能食食少名爲何病
 痝然謂面目浮起而色雜也大緊謂如弓
 弦也大即爲氣緊即爲寒寒氣内薄而反
 無痛與衆别異常故問之也
岐伯曰病生在腎名爲腎風
 脉如弓弦大而且緊勞氣内蓄寒復内爭
 勞氣薄寒故化爲風風勝於腎故曰腎風
腎風而不能食善驚驚已心氣痿者死
 腎水受風心火痿弱火水俱困故必死
[028-016b]
帝曰善




黄帝内經素問補註釋文卷之二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