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c0128 南華真經口義--林希逸 (master)


[032-001a]
南華眞經口義卷之三十二
    鬳齋林希逸
   雜篇天下
天下之治方術者多矣皆以其有爲不可加
矣古之所謂道術者果烏乎在曰無乎不在
曰神何由降明何由出聖有所生王有所成
皆原於一不離於宗謂之天人不離於精謂
之神人不離於眞謂之至人以天爲宗以德
爲本以道爲門兆於變化謂之聖人以仁爲
思以義烏理以理爲行以樂爲和薰然慈仁
[032-001b]
謂之君子以法爲分以名烏表以操烏驗以
稽爲决其數一二三四是也百官以此相齒
以事爲常以衣食爲主蕃息蓄藏老弱孤寡
爲意皆有以養民之理也古之人其備乎配
神明醇天地育萬物和天下澤及百姓明於
本數係於未度六通四闢小大精粗其運無
乎不在其明而在數度者舊法世傳之史尚
多有之其在於詩書禮樂者鄒魯之士搢紳
先生多能明之詩以導志書以導事禮以導
行樂以導和易以導陰陽春秋以導名分其
[032-002a]
數散於天下而設於中國者百家之學時或
稱而道之天下大亂賢聖不明道德不一天
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譬如耳目鼻口皆有
所明不能相通猶百家衆技也皆有所長時
有所用雖然不該不徧一曲之士也判天地
之美析萬物之理察古人之全寡能備於天
地之美稱神明之容是故内聖外王之道闇
而不明鬱而不發天下之人各爲其所欲焉
以自爲方悲夫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後
世之學者不幸不見天地之純古人之大體
[032-002b]
道術將爲天下裂
 莊子於末篇序言今古之學問亦猶孟子
 之篇末聞知見知也自天下之治方術者
 多矣至於道術將爲天下裂分明是一箇
 冒頭既總序了方隨家數言之以其書自
 列於家數之中而鄒魯之學乃鋪述於總
 序之内則此老之心亦以其所著之書皆
 矯激一偏之言未嘗不知聖門爲正也讀
 其總序便見他學問本來甚正東坡云莊
 子未嘗譏夫子亦看得出
[032-003a]
 方術學術也人人皆以其學爲不可加言
 人人皆自是也古之所謂道術者此術字
 與仁術心術一同惡乎在無乎不在便有
 時中之意言百家之學雖各不同而道亦
 無不在其中神何由降明何由出言神明
 之道何自而可見也聖人生成之功即天
 地生成之理皆原於一一者造化也曰宗
 曰精曰眞皆與一字同但如此作文耳以
 天爲宗以德爲本以道爲門皆無爲自然
 也兆於變化即原於一也聖人即天人至
[032-003b]
 人神人也薰然慈仁此以氣象言也法則
 有區别故曰以法爲分名則有標凖故曰
 以名爲表以操爲驗以稽爲决言其所驗
 所决各有所據也其數一二三四言纖悉
 歷歷明備也相齒者大小上下有序也以
 事爲常者各有常職也以衣食爲主者教
 民農桑也蕃息蓄藏如三年耕一年食之
 類是也老弱孤寡爲意者發政施仁必先
 斯四者是也凡其分官列職爲政爲教皆
 是養民之理也古之人其備平言古之聖
[032-004a]
 人能盡之也可以配神明可以和天地醇
 和也育萬物和天下澤及百姓言其功用
 之廣大也本數末度猶言精粗本末也係
 相屬之意也謂本末不相離也六通四闢
 言東西南北上下用無不可也運道也道
 之運小大精粗皆道也故曰無乎不在看
 此數句其於道之體用未嘗不明也數度
 可紀者也言其法度曉然而可紀者皆有
 舊法世傳之史書也尚多有之言皆載此
 事也鄒魯之士搢紳先生此指聖門而言
[032-004b]
 之也分明是說孔子六經春秋道名分即
 名分兩字便有懼亂臣賊子之意其數散
 於天下言鄒魯得其全而其學或散於天
 下設教於中國分爲百家亦時時有稱道
 此事者但不能全如鄒魯之學而已天下
 大亂是說春秋以後也賢聖不明上無又
 武周公下無孔顔之徒也道德不一散而
 爲百家也天下多得一謂天下之人多得
 其一端而察焉以自好謂只察見其一端
 便自好而自誇也耳目鼻口不能相通言
[032-005a]
 耳不能視目不能聽口不能嗅鼻不能味
 各隨其所能故曰皆有所明以此譬喻百
 家衆技亦皆有所長亦時乎可用但不能
 該盡周徧聖人之道故爲一偏一曲之士
 而已天地之美因是而分判不全萬物之
 理因是而分析不合若以古人學問之全
 而察之則知百家之一曲者少能備天地
 之美稱神明之容美道之在内者體也容
 道之在外者用也稱當得也寡能稱神明
 之容者言當不得也内聖體也外王用也
[032-005b]
 内外之道至此不明人各以其所欲而自
 爲方術百家之學自今以往迷而不知反
 必不可得而復合矣使後世之學者不能
 見天地之純全古道之全體此後世之不
 幸也道術之在天下自此皆分裂矣故曰
 道術將爲天下裂此一句結得極有力亦
 極爲好文字
不侈於後世不靡於萬物不暉於數度以繩
墨自矯而備世之急古之道術有在於是者
墨翟禽滑釐聞其風而悦之爲之太過己之
[032-006a]
大循作爲非樂命之曰節用生不歌死無服
墨子汎愛兼利而非鬥其道不怒又好學而
傳不異不與先王同毁古之禮樂黄帝有咸
池堯有大章舜有大韶禹有大夏湯有濩文
王有辟雍之樂武王周公作武古之喪禮貴
賤有儀上下有等天子棺槨七重諸侯五重
大夫三重士再重今黑子獨生不歌死不服
桐棺三寸而無槨以爲法式以此教人恐不
愛人以此自行固不愛己末敗墨子道雖然
歌而非歌哭而非哭樂而非樂是果類乎其
[032-006b]
生也勤其死也薄其道大觳使人憂使人悲
其行雞爲也恐其不可以爲聖人之道反天
下之心天下不堪墨子雖獨能任奈天下何
離於天下其去王也遠矣墨子稱道曰昔者
禹之湮洪水决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名川
三百支川三千小者無數萬親自操槖耜而
九雜天下之川腓無胈脛無毛沐甚雨櫛疾
風置萬國禹大聖也而形勞天下也如此使
後世之墨者多以裘褐爲衣以跋蹻爲服日
夜不休以自苦爲極曰不能如此非禹之道
[032-007a]
也不足謂墨相里勤之弟子五侯之徒南方
之墨者苦獲己齒鄧陵子之屬俱誦墨經而
倍譎不同相謂别墨以堅白同異之辯相訾
以觭偶不仵之辭相應以巨子爲聖人皆願
爲之尸冀得爲其後世至今不决墨翟禽滑
釐之意則是其行則非也將使後世之墨者
必自苦以腓無胈脛無毛相進而已矣亂之
上也治之下也雖然墨子眞天下之好也將
求之不得也雖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
 不侈後世不教後世以侈也靡麗也不以
[032-007b]
 萬物之飾爲麗也暉華也不以禮樂度數
 爲暉華也繩墨自拘束也自拘束其身以
 矯世而欲天下之用皆有餘其意主於儉
 以足用故曰備世之急言世人以衣食爲
 急故至於紛爭以致亂也古之道術有在
 於是者言古者學問之中亦有此理而墨
 翟禽滑釐獨聞其說而喜之故曰聞其風
 而悦之惟其喜之遂至於爲之太過言過
 甚也循順也大循其說抑遏過甚故曰已
 之大循已者抑遏之意也非樂節用墨子
[032-008a]
 書中之篇名言墨子既作爲非樂節用之
 書欲天下之人其生也不歌不用樂也故
 非樂其死也無殯歛之服近於裸葬以此
 爲節用汎愛兼利於人無所不愛也故以
 爭鬥爲非以不怒爲道愽不異者尚同也
 推廣其說以爲愽而主於尚同也雖愽不
 異而其教不與先王同自黄帝以來至於
 武王未嘗不用樂而墨子欲毁去之古昔
 以來自貴至賤未嘗無居喪之禮而墨子
 亦欲毁之以三寸之棺爲式而不用槨節
[032-008b]
 用也以此教人太儉苦矣故曰恐不愛人
 言非所以愛人之道也不愛已者言自苦
 也末敗者言墨子之道要終必不可行也
 人生不能無歌而墨以歌爲非人情不能
 無哭而墨以哭爲非不能無樂而以樂爲
 非是其道全不近人情故曰其果類乎類
 近也言如此果與人情相近乎其生也勤
 苦其死也薄葬太觳言太朴也其行難爲
 者言所行之行他人難做也反天下之心
 不近人情也天下皆不堪而墨子獨能之
[032-009a]
 任亦堪也雖一人獨能堪忍如天下不能
 何既離於人心則非可以爲王天下之道
 矣名川天地之間大川也支川禹疏鑿而
 爲之也囊盛土器也耜掘土之具也九音
 鳩鳩其功而雜治天下之川墨子之說謂
 禹大聖人且自勞如此而況他人乎跂與
 屐同蹻與屩同木曰屐草曰屩服用也相
 里姓也勤名也亦學墨而烏師於世者其
 弟子皆五國諸侯之徒言從學者衆也苦
 獲已齒鄧陵子三人名也此三人皆居南
[032-009b]
 方亦讀墨書而其譎怪尤倍於墨子又且
 其說皆不同故自名以别墨言墨之别派
 也不忤不異也奇偶本異而曰不相忤此
 强辯之事也以觭偶不仵之辭相爲問答
 故曰相應巨子者猶言上足弟子也襌家
 謂法嗣是也傳其學者既多取其得法之
 大者以爲聖人而主之尸主也冀得爲其
 後世言其巨子又傳之弟子以爲之後也
 後世猶曰子孫也不决不斷也言其傳流
 至今猶在也推原其始則墨翟之意亦是
[032-010a]
 美意但所行太過當故曰意則是而行則
 非相進者相尚也言傳墨子之道者相尚
 爲自苦之事欲以此治天下未見其治必
 先能召亂也故曰亂之上也雖然墨子之
 好岀於其心之眞今世亦無此人矣求之
 不得者言更無復有斯人也不舍不止也
 雖極其枯槁而爲之不止亦可謂豪傑之
 士矣才士者豪傑之稱也孟子闢楊墨此
 書亦以楊墨兼言者屢矣今以道術分論
 數家而不及楊氏者意以其學不足比數
[032-010b]
 也
不累於俗不飾於物不苟於人不忮於衆願
天下之安寧以活民命人我之養畢足而止
以此白心古之道術有在於是者宋鈃尹文
聞其風而悅之作爲華山之冠以自表接萬
物以别宥爲始語心之容命之曰心之行以
聏合驩以調海内請欲置之以爲主見侮不
辱救民之鬥禁攻寢兵救世之戰以此周行
天下上說下教雖天下不取强聒而不舍者
也故曰上下見猒而强見也
[032-011a]
 不累於俗去世俗之累也不飾於物不以
 外物自奉也不忮於衆不咈人情也以人
 人得其生爲願視人猶我皆願其足以自
 養而已以此爲心而暴白於天下此宋鈃
 尹文之學也華山冠名也别宥即在宥也
 隨分而自處烏别寬閑而自安爲宥始本
 也接萬物以此意接引人也心之容心之
 體段也講明其心以語人而名之曰心之
 行行者心之用也今釋氏所謂大用現前
 是也以和聏之意而合人之歡以此調一
[032-011b]
 四海欲尊置宋鈃尹文二人以爲其教主
 謂民好鬥也爲受侮不辱之說以救之謂
 時世好戰爭也爲禁攻寢兵之說以救之
 上以說其君下以教世人雖天下之人皆
 不聽之而彼自强聒不舍言誇說不已也
 上下皆見猒而强以此自見必當時有此
 諺語故以此一句結之而曰故曰也
雖然其爲人太多其自爲太少曰請欲固置
五升之飯足矣先生恐不得飽弟子雖飢不
忘天下日夜不休曰我必得活哉圖傲乎救
[032-012a]
世之士哉
 其爲人之意太多其所爲太自苦其爲說
 曰每日但得五升之飯師與弟子共之先
 生以此五升猶且不飽弟子安得不飢言
 其師弟皆息飢以立教而謂我不忘天下
 日夜不止蓋曰我之自苦如此豈爲乆活
 之道哉但以此矯夫托名救世而自利之
 人故曰圖傲乎救世之士哉圖謀也傲矯
 之也亦猶豫讓曰吾之爲此極難所以愧
 天下之爲人臣而懐二心者便是此意李
[032-012b]
 翰林有獨酌寄韋六詩曰念君風塵遊傲
 爾令自哂便是此傲字
曰君子不爲苛察不以身假物以爲無益於
天下者明之不如己也以禁攻寢兵爲外以
情欲寡淺爲内其小大精粗其行適至是而

 其說又曰不烏苛察苛察則非別宥矣言
 不當有爾我之辯也不以身假物者事事
 皆自爲而不假借於人以自助若於天下
 有損而無益雖明知其可爲亦不如已之
[032-013a]
 故曰明之不如已也其學之大意則欲人
 於外無攻戰之爭於内無情欲之汨寡淺
 减削情欲也其學之大小精粗雖不同而
 其所行之大意僅如是而已適僅也
公而不黨易而無私决然無主趣物而不兩
不顧於慮不謀於知於物無擇與之俱往古
之道術有在於是者彭蒙田駢愼到聞其風
而悅之齊萬物以爲首曰天能覆之而不能
載之地能載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
不能辯之知萬物皆有所可皆有所不可故
[032-013b]
曰選則不徧教則不至道則無遺者矣是故
愼到棄智去己而縁不得已泠汰於物以爲
道理曰知不知將薄知而後鄰傷之者也謑
音奚又/音傒户寡/反無任而笑天下之尚賢也縱
脱無行而非天下之大聖推直追/反普百/反
五管/反丁管/反與物宛轉舍是與非苟可以免
不師智慮不知前後魏魚威/反然而已矣推而
後行曳而後往若飄風之還若羽之旋若磨
石之隧音/遂全而無非動靜無過未嘗有罪是
何故夫無知之物無建己之患無用智之累
[032-014a]
動靜不離於理是以終身無譽故曰至於若
無知之物而已無用賢聖夫塊不失道豪傑
相與笑之曰慎到之道非生人之行而至死
人之理適得怪焉田駢亦然學於彭蒙得不
教焉彭蒙之師曰古之道人至於莫之是莫
之非而已矣其風窢况逼反又/火麥反然惡可而言
常反人不聚觀而不免於魭五官/反斷其所謂
道非道而所言之韙不免於非彭蒙田駢愼
到不知道雖然㮣乎皆嘗有聞者也
 不黨亦無私也易坦夷也决去私意而無
[032-014b]
 所偏主趣物者言萬物之理趣也不兩者
 一也不顧於慮不謀於智無計度也於物
 無擇無所决擇眼界平也與之俱往順自
 然而行也彭蒙田駢愼到皆齊之隱士其
 說以爲天地亦萬物之一者謂之一則皆
 齊同而其爲首者則無爲之道也天能覆
 不能載地能載不能覆言有所偏也大道
 道家之學者也但知包容爲一而無所分
 辯此在當時有一種辯說之學自有此語
 皆有所可有所不可者言各有一偏也若
[032-015a]
 就萬物之中而選擇之則决不能周徧以
 此爲教則不能盡其極若歸之道則無餘
 論矣故曰道則無遺者矣選擇則有可不
 可也棄知去己而縁不得已無爲也泠汰
 脱洒也泠然而疏汰於物無拘礙也以爲
 道理者以物物無礙爲至理也其說曰苦
 以知與不知爲分則將迫於知而近於自
 傷矣薄迫鄰近也謑髁不正不定之貌無
 任不留心於事任也尚賢以任事也彼既
 不事事故笑天下之尚賢爲聖之學必尚
[032-015b]
 操行彼既縱脱而無行故以天下聖學者
 爲非推柏輐斷皆無圭角之意與物宛轉
 而略無圭角亦無所是亦無所非以苟免
 於世俗之累爲意不以知慮爲師無思慮
 也不知前後不思算也魏音巍巍然者兀
 然不動之意也推之而後行曳之而後往
 迫而後應不得已而後起之意也風還羽
 旋磨石之隧皆無心而與物宛轉之喻隧
 轉也回也以不見非於世而自全動靜隨
 其自然而不爲過甚故不得罪於世人其
[032-016a]
 學如此者何也蓋曰物惟無知則無是已
 之急亦無容心之累動靜皆順故不離於
 理不求知於人欲終身而無譽唯其無譽
 所以無咎故曰未嘗有罪也無知之物木
 石瓦礫之類是也建已是已而自立也故
 其說曰人之處世何用聖賢之名但能若
 土塊無知之物則可以不失於道故曰塊
 不失道看此等說話便似今之深山窮谷
 頭陀修行之人故豪傑笑之以爲猶死人
 也適得怪焉者言彭蒙之徒以此見訝於
[032-016b]
 世也得不教者言其初學之時自相契合
 不待教之而後能也彭蒙亦有所師其師
 之言曰古之有道者本以無是非爲主窢
 然風之聲也謂其發言如飄風之窢然無
 所容心雖言而何所容言故曰惡可而言
 其見常與世人相反不能聚合倫類而觀
 故爲一偏之說不免於但求無圭角而已
 魭斷無圭角也其言雖甚壯而其所謂道
 者非道也故不免於世人之非笑韙與偉
 同彭蒙田駢愼到不知道此莊子斷一句
[032-017a]
 也槩乎者以大槩觀之亦皆有聞於斯道
 但不得其正耳此等結句看他文筆
以本爲精以物爲粗以有積爲不足澹然獨
與神明居古之道術有在於是者關尹老聃
聞其風而悦之建之以常無有主之以太一
以濡弱謙下爲表以空虚不毁萬物爲實關
尹曰在己無居形物自著其動若水其靜若
鏡其應若響芴乎若亡寂乎若清同焉者和
得焉者失未嘗先人而常隨人老聃曰知其
雄守其雌爲天下谿知其白守其辱烏天下
[032-017b]
谷人皆取先己獨取後曰受天下之垢人皆
取實己獨取虛無藏也故有餘巋然而有餘
其行身也徐而不費無爲也而笑巧人皆求
福己獨曲全曰苟免於咎以深爲根以約烏
紀曰堅則毁矣銳則挫矣常寬容於物不削
於人可謂至極關尹老聃乎古之慱大眞人

 本道也物事物也以有積爲不足者言藏
 富天下也與神明居是守自然者關尹師
 於老聃者此言先弟而後師一時筆快之
[032-018a]
 語耳以無物爲宗以太極之始爲主建亦
 主也濡弱謙下即舌柔長存之意爲表者
 言其應世接物見於外者如此也空虚則
 物物皆全矣故曰以空虚不毁萬物爲實
 實實理也樂軒所謂一物都無萬物全
 是也在已無居者無私主也形物自著者
 隨物之形見皆自然也水之動鏡之靜空
 谷之響應皆無心也芴乎若亡者恍忽之
 中若有物而又若無物也寂乎其清不見
 其清之名也以同於物者爲和以無所得
[032-018b]
 爲得有得則失矣未嘗先人常隨人即迫
 而後動不得已而後起也知其雄守其雌
 以能而隱於不能也知其白守其辱言自
 高而不爲高也溪谷在下而能容物爲溪
 爲谷有容乃大之意也人皆取先已獨取
 後即未嘗先人而常隨人也受天下之垢
 知白守辱也不以實爲虚以虚爲實故曰
 人皆取實己獨取虚無藏也故有餘即以
 有積爲不足也惟其以虚爲實故雖無藏
 而巋然常有餘亦一物都無萬物全之意
[032-019a]
 徐安也不費無所損也人皆以巧爲巧而
 我以無爲爲巧故笑之人皆以福爲福而
 我以無禍爲福曲全者致曲而自全其身
 也苟免於咎者福莫長於無禍也以深爲
 根言其本在於太一之始也以約爲紀言
 以至簡至約爲守身之法也紀法也凡物
 堅者鋭者則有挫有毁即所謂齒剛則折
 也以能容萬物爲量則人於我無所侵削
 矣不削於人言獨全其生也可謂至極者
 言此天下至極之道也謂之愽大眞人尊
[032-019b]
 之之辭也
寂漠無形變化無常死與生與天地並與神
明往與芒乎何之忽乎何適萬物畢羅莫足
以歸古之道術有在於是者莊周聞其風而
悅之以謬悠之說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辭時
恣縱而不儻不以觭見之也以天下爲沈濁
不可與莊語以巵言烏曼衍以重言爲眞以
寓言爲廣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敖倪於
萬物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其書雖環瑋而
連犿無傷也其辭雖參差而諔詭可觀彼其
[032-020a]
充實不可以已上與造物者遊而下與外死
生無終始者爲友其於本也弘大而闢深閎
而肆其於宗也可謂調適而上遂矣雖然其
應於化而解於物也其理不竭其來不蛻芒
乎昧乎未之盡者
 寂漠無形無物也變化無常以不一爲一
 也死與生與不知生死也據此一句即知
 釋氏之學其來乆矣天地並與與天地同
 體也神明往與與造化同運也何之何適
 動而無迹也萬物畢羅各盡萬物之理也
[032-020b]
 莫足以歸人莫知其所歸宿也謬悠虚遠
 也荒唐曠大而無極也無端崖無首無尾
 也時恣縱而不儻者其說放縱而無所偏
 黨也儻與黨也不以觭見者其所見不主
 一端也觭奇也以天下之人愚而沉濁不
 可以誠實之言喻之莊語端莊而語誠實
 之事也曼衍無窮也爲眞者言借重於古
 先欲人以爲眞實也爲廣者寄寓烏言廣
 大不拘也與天地精神往來與造化自然
 者爲友也不傲倪萬物者不以此傲倪於
[032-021a]
 世也莊子之意正傲倪於斯世而乃爲此
 反說不譴是非者是非無所泥也無是無
 非而後可與世俗居處也環瑋高壯也連
 犿和同混融之意無傷無譏於人也參差
 或彼或此或抑或揚不可定也諔詭滑稽
 詭譎也此兩句自說破其著書之意蓋謂
 其言雖怪誕而自可玩味看得此兩句破
 便讀得莊子彼其充實不可以已者言其
 書之中皆道理充塞乎其間亦世間所不
 可無之書也本即宗也言其書之本宗無
[032-021b]
 非弘大深閎調適之道也闢開廣也肆縱
 放也上遂者可以上達天理也其言雖皆
 無爲自然而用之於世則應於教化而解
 釋物理謂可以化俗而明理也其理不竭
 者言用之不盡也不蛇者謂其言自道而
 來不蛻離於道也芒乎昧乎言其書之深
 遠也未之盡者言其胸中所得非言語
 所可盡也
 自冒頭而下分别五者之說而自處其末
 繼於老予之後明言其學出於老子也前
[032-022a]
 三段著三箇雖然皆斷說其學之是非獨
 老子無之至此又著雖然兩字謂其學非
 無用於世者此是其文字轉换處筆力最
 高不可不子細看也
惠施多方其書五車其道舛駁其言也不中
歷物之意曰至大無外謂之大一至小無内
謂之小一無厚不可積也其大千里天與地
卑山與澤平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大同
而與小同異此之謂小同異萬物畢同畢異
此之謂大同異
[032-022b]
 墨翟宋尹彭田愼到之徒猶爲見道之偏
 者若惠子則主於好辯而已故不豫道術
 聞風之列特於篇末言之其書五車言其
 所著書以五車載之而不足也其書雖多
 其所學未正其言亦不當故以舛駁不中
 譏之歷物之意言歷歷考其所談事物之
 意至大無外大虚也至小無內秋毫之類
 也此八字自與莊子所說同但謂之大一
 小一便生辯說之端謂之一則無大小矣
 於一之中又分大小便是同中之異異中
[032-023a]
 之同也無厚至薄也不可積者積則厚矣
 積之不已其大可至於千里又言大與小
 同也言千里之大即無厚之積也天雖高
 地雖卑而天氣有時下降則亦烏卑矣故
 曰天與地卑山高於澤而澤之氣可通於
 山則山與澤平矣睨側視也日方中之時
 側而視之則非中矣則中謂之側亦可故
 曰方中方睨物方發生而其種必前曰之
 死者故曰方生方死有大有小是爲小同
 異合萬物而爲同異則爲大同異雖謂之
[032-023b]
 大而不出小者之積雖謂之小而合之可
 以爲大則無同無異矣
南方無窮而有窮今日適越而昔來連環可
解也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
氾愛萬物天地一體也惠施以此爲大觀於
天下而曉辯者天下之辯者相與樂之
 南方海也本無窮而謂之方則必有窮四
 方皆然獨言南者非特舉其一見其三蓋
 天傾西北而海獨居南北之三方又遠故
 特言之今日適越而昔來言足雖未至乎
[032-024a]
 越而知有越之名而後來則是今日方往
 而亦可以爲昔來矣兩環相連雖不可解
 而其爲環者必各自爲圓不可以相粘不
 相粘則非連環矣燕北越南固非天下之
 中而燕人但知有燕越人但知有越天地
 之初彼此皆不相知則亦以其國之中爲
 天地之中也萬物與天地爲一則天地雖
 大即萬物中之一物何以爲大小即一體
 也大觀者言以此爲獨高於天下也故以
 其說教學辯之人天下之學者既相與樂
[032-024b]
 之而其說浸廣故又有卵有毛以下之論
卵有毛雞三足郢有天下犬可以爲羊馬有
卵丁子有尾火不熱山岀口輪不蹍地目不
見指不至至不絶龜長於蛇矩不方規不可
以爲圓鑿不圍枘飛鳥之景未嘗動也鏃矢
之疾而有不行不止之時狗非犬黄馬驪牛
三白狗黑孤駒未嘗有毋一尺之棰日取其
半萬世不竭辯者以此與惠施相應終身無
窮桓團公孫龍辯者之徒飾人之心易人之
意能勝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辯者之囿也
[032-025a]
惠施日以其知與人之辯特與天下之辯者
爲怪此其柢也然惠施之口談自以爲最賢
曰天地其壯乎施存雄而無術
 卵有毛者言毛之在卵雖未可見而雀之
 爲雀雞之爲雞毛各不同譬如雞爲鴨伏
 卵出於卵者爲鴨毛而不爲雞毛則是卵
 有毛矣雞本二足必有運而行之者是爲
 三矣郢有天下言楚都於郢而自爲王亦
 與得天下同矣犬可以爲羊謂犬羊之名
 出於人而不出於物使有物之初謂犬爲
[032-025b]
 羊則今人亦以爲羊矣謂羊爲犬則今人
 亦以爲犬矣馬有卵者胎生雖異於卵生
 而胎卵之名實人爲之若謂胎爲卵亦可
 即犬羊之意丁子蝦蟆也蛙也楚人謂之
 丁子丁子雖無尾而其始也實科斗化成
 科斗既有尾則謂丁子爲有尾亦可水寒
 火熱亦人名之况有火中之鼠火浣之布
 鼠能出入於火中火可以浣布則非熱矣
 空谷傳聲人呼而能應非山有口乎行於
 地則爲輪纔著地則不可轉則謂輪不輾
[032-026a]
 地亦可目見而後指可至然目不可至而
 指不能見則是其至者目與指不可得而
 分絶也龜長於蛇使龜如蛇之長則不名
 爲龜矣既謂之龜則其長合止如此謂之
 長於蛇亦可矩即方也規即圓也既謂之
 矩則不可又謂之方既謂之規則不可又
 謂之圓枘雖在鑿之中而枘之旋轉非鑿
 可止則謂之不圍亦可言圍之不住也烏
 既飛則影隨烏而去但可謂鳥之飛不可
 謂影之動矢鏃之去雖疾其在弦也則謂
[032-026b]
 之止其射侯也則謂之行離弦而未至射
 侯而未中則是不行不止之時狗犬即一
 物也謂之狗則不可謂之犬矣謂之犬則
 不可謂之狗矣故曰狗非犬馬牛二體也
 黄驪色也以二體與色並言則謂之三黄
 驪二色也馬牛皆體也二色附於體而見
 則爲三矣白狗黑黑白之名非出於有物
 之始則謂白爲黑亦可孤駒未嘗有母名
 之以孤則非有母矣不可言孤又言嘗有
 母也一尺之捶折而爲二今日用此五寸
[032-027a]
 明日用彼五寸雖旋轉萬世不盡可也凡
 此以上又皆學於惠子推廣其說以與惠
 子相應終其身强辯而不已即桓團公孫
 龍之徒是也飾人之心者蔽人之心也易
 人之意者變亂人之意也一時之辯口雖
 可屈而其人終不心服此辯者迷於其中
 而不自知也故曰囿惠施日以其知與人
 之辯者謂愈恃其聰明以與人强辯也特
 獨也獨與其徒烏人所怪訝而已其本領
 不過如此故曰此其祇也祇本也自恃其
[032-027b]
 口談之才以爲其壯與天地同所存雖自
 以爲雄高而實無學術
南方有倚人焉曰黄繚問天地所以不墜不
陷風雨雷霆之故惠施不辭而應不慮而對
徧爲萬物說說而不休多而無已猶以爲寡
益之以怪以反人爲實而欲以勝人爲名是
以與衆不適也弱於德强於物其塗隩矣由
天地之道觀惠施之能其猶一蚊一虻之勞
者也其於物也何庸夫充一尚可曰愈貴道
幾矣惠施不能以此自寧散於萬物而不猒
[032-028a]
卒以善辯爲名惜乎惠施之才駘蕩而不得
逐萬物而不反是窮響以聲形與影競走也
悲夫
 倚人者時異之人也南方有一獨高之人
 曰黄繚見惠子而問天何以不墜地何以
 不陷風雨雷霆誰實爲之此皆造物之妙
 豈可容言惠子亦不辭讓而應客亦不經
 思慮率然而對且徧爲萬端之說萬物萬
 端也說既多而猶以爲少增益以怪誕之
 論但以反異於人爲其能欲以口舌勝人
[032-028b]
 自爲名譽是以與世皆不和不適不相得
 也在内本無所得故曰弱於德徒然强辯
 於外故曰强於物隩者幽暗也言其所行
 之塗不明白正大而幽僻也以天地之道
 而視惠施所能猶蚊虻然以此而爲人物
 於世亦何用乎故曰何庸充足也若但以
 一人之私見而自足猶可若以此爲勝於
 貴道者則殆矣愈勝也幾殆也不能自寧
 不自安分也散於萬物者謂散求萬物之
 理以遷就其說而無所厭足終於不知道
[032-029a]
 而僅以辯得名卒終也惠施亦爲有才者
 但放蕩而無所得逐於外物而不知反是
 可惜也駘放也響出於聲聲本響末也窮
 響於聲不知本也影出於形形本也影末
 也欲息其影不知形止則影止乃與形共
 走亦不知本之喻也此篇莊子之終也却
 以惠子結末雖以其不豫聞道之列亦以
 辯者之言固皆以無爲有而其語亦自奇
 特故以眞之篇末盖者書雖與作文異亦
 自有體製起頭結尾皆是其用意處如春
[032-029b]
 秋之絶筆獲麟如中庸之上天之載無聲
 無臭此書内篇之渾沌七竅皆是一箇體
 製不可不知也諸家經解言文法者理或
 未通精於理者於文或略所以讀得不精
 神解得無滋味獨艾軒先生道既高而
 文尤精妙所以六經之說特出千古所恨
 網山樂軒之後其學既不傳今人無有知
 之者矣



南華眞經口義卷之三十二终
[032-030a]
南華眞經口義後序
南華一書今古之奇筆也然尊之者或流於
清虚譏之者或疑其怪誕雖文字之妙不容
泯没而箋得不明爲書之累乆矣余少侍
樂軒陳先生聞其緒餘之論頗知好之而未
能盡通其章句其後與竹溪共遊而學時取
而共讀之喜其剖析之明而離合不常所聞
無幾然而好之益甚矣既成進士南歸閑居
之日乆遂得究力於諸經其於此書也愈讀
愈好而愈疑之蓋此書之所以雞通者字義
[032-030b]
多異於吾書言論或違於先聖㫖趣之不可
詰如憑虚捕象同而赤手搏蛟螭會歸之不
可定如窮三江而昧支流遡九河而迷故道
每一開卷未嘗不躍然以喜亦未嘗不陽然
以惑戊午訪竹溪於溪上因語而及溪忽謂
我曰余嘗欲爲南華老仙洗去郭向之陋而
逐食轉移未有閉户著書之日憂患廢退以
來遂以此紓憂而娱老今書幸成矣余喜而
就求之歸而亟讀之則見其條分而縷析支
斷而節解章無虚句句無虚字縱横捭闔鼓
[032-031a]
舞變化若無津涯而字字句句各有著落恍
然如酲得醒如縶得釋然後知其自立於一
家而不可拘以字義雖縱懷於幽眇而不遺
於世事非不知聖賢之可尊而恥於尚同非
不知詭譎之爲過而主於抗俗今人古人信
誦雖異要皆徒窺其藩而未逮其奥也朅來
試邑雖簿書塡委曰力窘束而清旦之初吏
圍未合必張燈諷誦之或竟一篇或終一卷
手舞足蹈如見其人於是作而言曰南華之
書斯世所不可無竹溪之解亦南華所不可
[032-031b]
無者也蓋竹溪之學得於樂軒樂軒得之網
山網山得之老艾歷三世之傳而無旁出者
竹溪既盡其師之傳又蒐獵釋老諸書於六
經子史之外故能究此老之隱微盡此老之
機解使南華而可作必以竹溪爲知我者也
讀此書者今可以無憾矣吾邑雖陋以其好
之篤又欲廣其傳縮節裘餁幸而集事因識
其所以好所以得所以喜者如此竹溪林氏
名希逸字肅翁嘗爲文字官矣今以寳謨直
主玉局觀鬳齋其書室也其諸文頗似莊子
[032-032a]
此書以口義名者謂其不爲文雜俚俗而直
述之也景定改元中和節宣教郎知邵武軍
建寧縣林經德序
莊子雄豪宏肆以神行萬物之上以心遊宇
宙之表至樂極指古無斯人其言辭蕩汨變
化凌薄日月疏决雲河妙密流動鱗麗羽爛
天昭海溟左縟而不環遷雄而不肆又文之
傑立宇宙者也鬳翁著此書解若江海之
浸膏澤之潤情其情而思其烏夢其夢而覺
其覺故能言其言而指其指聲音笑貌身親
[032-032b]
出之而人親覿之然則是詎可以幸取力致
哉鬳翁學精識絶淵源深而練習熟其悟
發之境戛摩之地高曠則無有與攖靜深而
穎然上逹吾觀鬳翁巋然抱負體用於天
地之間充足明偉有以自伸其猶鯤鵬耶而
又沈浸於其書如彼則其言非鬳翁孰能
得之哉今鬳翁所著卓然起莊子於朽骨
發千古之寳藏鬳翁亦傳大弘偉豪傑鉅
儒哉余始得是讀之輒書奇遇於編末以傳
子孫非敢曰能知鬳翁之是書也景定辛
[032-033a]
酉十一月己巳三衢徐霖景說跋
漆圜老仙之作是書也其見道精其憤世甚
亦惟其隱放之跡足以行之奇崛之又足以
發之至於茫昧浩渺之莫窮鼓舞變化之不
測蓋亦信其眼力之所及筆力之所至有不
自知其過於激鄰於誕者其初心豈曰吾欲
以此而垂世立教哉又豈曰吾欲以此而崇
老抑儒哉奈之何讀之者之不之察也非以
虚無宗之則以異端闢之見既出塵語又驚
世往往句讀之未盡通字義之未盡明則又
[032-033b]
以疑辭闕之脱簡諉之彼其心亦豈欲得此
於後之人哉鬳齋先生玉堂林公得聖人
之道於樂軒樂軒之視漆圜所謂後世之
子雲鬳齋之於樂軒則太玄之侯芭也
於是出而爲之著其篇焉分其章焉析其句
焉明其字焉使篇無不解之章章無不解之
句句無不解之字向之虚者以實異者以同
疑者以信脱者以完而南華一經歷幾千百
載始得爲天地間全書豈惟老仙將雀躍於
九萬里之上樂軒亦必且手舞足蹈於瞻前
[032-034a]
忽後之間矣或曰以性命之書加訓詁之學
若朱夫子所謂集大成者其自易經以至
騷詞莫不有釋乃獨闕然於莊書者將無不
可哉同曰上規姚姒下逮莊騷非韓公之言
乎晋宋人未足盡莊老實處非朱子之言乎
不然豈其猶有所未盡耶抑果有所待而然
耶鬳齋之功當不在朱子下矣同懼夫學者
忘昔之難樂今之易而或至於忽之也故重
言焉


[032-03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