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49 山西通志-清-覺羅石麟 (master)


[212-1a]
欽定四庫全書
 山西通志巻二百十二
  藝文三十/一 序一/

  史記集解序         裴 駰
班固有言曰司馬遷據左氏國語采世本戰國策述楚
漢春秋接其後事訖於天漢其言前漢詳矣至於采經
摭傳分散數家之事甚多疏畧或有牴牾亦其所涉獵
[212-1b]
者廣博貫穿經傳馳騁古今上下數千載間斯已勤矣
又其是非頗謬於聖人論大道則先黄老而後六經序
游俠則退處士而進姦雄述貨殖則崇勢利而羞貧賤
此其所蔽也然自劉向揚雄博極羣書皆稱遷有良史
之才服其善序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俚其文直其事
核不虚羙不隱惡故謂之實録駰以為固之所言世稱
其當雖時有紕繆實勒成一家總其大較信命世之宏
才也考較此書文句不同有多有少莫辯其實而世之
[212-2a]
惑者定彼從此是非相貿眞偽舛雜故中散大夫東莞
徐廣研核衆本為作音義具列異同兼述訓解粗有所
發明而殊憾省畧聊以愚管増演徐氏采經傳百家並
先儒之説豫是有益悉皆抄内刪其游辭取其要實或
義在可疑則數家兼列漢書音義稱臣瓉者莫知氏姓
今直云瓉曰又都無姓名者但云漢書音義時見㣲意
有所裨補譬慧星之繼朝陽飛塵之集華嶽以徐為本
號曰集解未詳則闕弗敢臆説人心不同聞見異辭班
[212-2b]
氏所謂疏畧牴牾者依違不悉辯也愧非胥臣之多聞
子産之博物妄言末學蕪穢舊史豈足以闗諸畜徳庶
賢無所用心而已
  詩小序           衞 宏
葛屨刺褊也魏地陿隘其民機巧趨利其君儉嗇褊急
而無徳以將之汾沮洳刺儉也其君儉以能勤刺不得
禮也園有桃刺時也大夫憂其君國小而廹而儉以嗇
不能用其民而無徳教日以侵削故作是詩也陟岵孝
[212-3a]
子行役思念父母也國迫而數侵削役乎大國父母兄
弟離散而作是詩也十畝之間刺時也言其國削小民
無所居焉伐檀刺貪也在位貪鄙無功而受禄君子不
得進仕爾碩䑕刺重斂也國人刺其君重斂蠶食于民
不修其政貪而畏人若大䑕也蟋蟀刺晉僖公也儉不
中禮故作是詩以閔之欲其及時以禮自娛樂也此晉
也而謂之唐本其風俗憂深思逺儉而用禮乃有堯之
遺風焉山有樞刺晉昭公也不能修道以正其國有財
[212-3b]
不能用有鐘鼓不能以自樂有朝廷不能洒掃政荒民
散將以危亡四隣謀取其國家而不知國人作詩以刺
之也揚之水刺晉昭公也昭公分國以封沃沃盛强昭
公㣲弱國人將叛而歸沃焉椒聊刺晉昭公也君子見
沃之盛强能修其政知其蕃衍盛大子孫將有晉國焉
綢繆刺晉亂也國亂則婚姻不得其時焉杕杜刺時也
君不能親其宗族骨肉離散獨居而無兄弟將為沃所
并耳羔裘刺時也晉人刺其在位不恤其民也鴇羽刺
[212-4a]
時也昭公之後大亂五世君子下從征役不得養其父
母而作是詩也無衣羙晉武公也武公始并晉國其大
夫為之請命乎天子之使而作是詩也有杕之杜刺晉
武公也武公寡特兼其宗族而不求賢以自輔焉葛生
刺晉獻公也好攻戰則國人多喪矣采苓刺晉獻公也
獻公好聽䜛焉

  爾雅序           郭 璞
[212-4b]
夫爾雅者所以通訓詁之指歸叙詩人之興詠總絶代
之命詞辯同實而殊號者也誠九流之津涉六藝之鈐
鍵學覽者之潭奥摛翰者之華苑也乃可以博物不惑
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者莫近於爾雅爾雅者蓋興於
中古隆於漢氏豹䑕既辯其業亦顯英儒贍聞之士洪
筆麗藻之客靡不歆玩耽味為之義訓璞不揣寡昧少
而習焉沉研鑚極二九載矣雖註者十餘然猶未詳備
并多紛謬有所漏畧是以復綴集異聞㑹萃舊説考方
[212-5a]
國之語采謡俗之志錯綜樊孫博觀羣言剟其瑕礫摩
其蕭稂事有隱滯援據徴之其所未了闕而不論别為
音圖用袪未寤輒復擁篲清道企望塵躅者以將來君
子為亦有涉乎此也
  山海經序
世之覽山海經者皆以其閎誕迂誇多竒怪俶儻之言
莫不疑焉嘗試論之曰莊生有云人之所知莫若其所
不知吾於山海經見之矣夫以宇宙之寥廓羣生之紛
[212-5b]
紜隂陽之煦蒸萬殊之區分精氣渾淆自相濆薄遊魂
靈怪觸像而構流行於山川麗狀於木石者惡可勝言
乎然則總其所以乖鼓之於一響成其所以變混之於
一象世之所謂異未知其所以異世之所謂不異未知
其所以不異何者物不自異待我而後異異果在我非
物異也故吳人見布而疑黂越人見罽而駭毳夫翫所
習見而竒所希聞此人情之常蔽也今畧舉可以明之
者陽火岀於氷水隂䑕出於炎山而俗之論者莫之或
[212-6a]
怪及談山海經所載而咸怪之是不怪所可怪而怪所
不可怪也不怪所可怪則㡬於無怪矣怪所不可怪則
未始有可怪也夫能然所不可不可所不可然則理無
不然矣案汲郡竹書及穆天子傳穆王西征見西王母
執璧帛之好獻錦組之屬穆王享王母於瑶池之上賦
詩徃來辭義可觀遂襲崑崙之邱遊軒轅之宫眺鍾山
之嶺玩帝者之寳勒石王母之山紀跡𤣥圃之上乃取
其嘉木豔草竒鳥怪獸玉石珍瑰之器金膏燭銀之寳
[212-6b]
歸而殖養之於四國穆王駕八駿之乘右服盗驪左驂
騄耳造父為御犇戎為右萬里長騖以周歴四荒名山
大川靡不登濟東升大人之堂西燕王母之廬南轢黿
鼉之梁北躡積羽之衢窮歡極娛然後旋歸案史記説
穆王得盗驪騄耳驊騮之驥使造父御之以西廵狩見
西王母樂而忘歸亦與竹書同左傳曰穆王欲肆其心
使天下皆有車轍馬跡焉竹書所載則是其事也而譙
周之徒足為通識瑰儒而雅不平此驗之史考以著其
[212-7a]
妄司馬遷叙大宛傳亦云自張騫使大夏之後窮河源
惡覩所謂崑崙者乎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余不
敢言也不亦悲乎若竹書不潛出於千載以作徵於今
日者則山海之言其㡬乎廢矣若乃東方生曉畢方之
名劉子政辨盗械之尸王頎訪兩面之客海民獲長臂
之衣精驗潛効絶代懸符於戯羣惑者其可以少寤乎
是故聖王原化以極變象物以應怪鑒無滯賾曲盡幽
情神焉廋哉神焉廋哉蓋此書跨世七代歴載三千雖
[212-7b]
暫顯於漢而尋亦寢廢其山川名號所在多有舛謬與
今不同師訓莫傳遂將湮泯道之所存俗之所喪悲夫
余有懼焉故為之創傳疏其壅閡闢其茀蕪領其𤣥致
標其洞涉庶㡬令逸文不墜於世竒言不絶於今夏后
之迹靡刋於將來八荒之事有聞於後裔不亦可乎夫
蘙薈之翔詎以論埀天之凌蹄涔之遊無以知絳虬之
騰鈞天之庭豈伶人之所躡無航之津豈蒼兕之所涉
非天下之至通難與言山海之義矣嗚呼達觀博物之
[212-8a]
客其鑒之哉
  禹貢地域圖序        裴 秀
圖書之設由來尚矣自古立象埀制而頼其用三代置
其官國史掌厥職暨漢屠咸陽丞相蕭何盡收秦之圖
籍今秘書既無古之地圖又無蕭何所得惟有漢氏輿
地及括地諸雜圖各不設分率又不考正凖望亦不備
載名山大川雖有麤形皆不精審不可依據或荒外迂
誕之言不合事實於義無取大晉龍興混一六合以清
[212-8b]
宇宙始於庸蜀冞入其阻文皇帝乃命有司撰訪吳蜀
地圖蜀土既定六軍所經地域逺近山川險易征路迂
直校騐圖記罔或有差今上考禹貢山海川流原隰陂
澤古之九州及今之十六州郡國縣邑疆界鄉陬及古
國盟會舊名水陸徑路為地圖十八篇制圖之體有六
焉一曰分率所以辨廣輪之度也二曰凖望所以正彼
此之體也三曰道理所以定所由之數也四曰高下五
曰方邪六曰迂直此三者各因地而制宜所以校夷險
[212-9a]
之異也有圖象而無分率則無以審逺近之差有分率
而無凖望雖得之於一隅必失之於他方有凖望而無
道理則施於山海絶隔之地不能以相通有道理而無
高下方邪迂直之校則徑路之數必與逺近之實相違
失凖望之正矣故以此六者參而攷之然逺近之實定
於分率彼此之實定於道理度數之實定於高下方邪
迂直之算故雖有峻山鉅海之隔絶域殊方之逈登降
詭曲之因皆可得舉而定者凖望之法既正則曲直逺
[212-9b]
近無所隱其形也

  冬日覊遊汾隂送韋少府入洛序 王 勃
㳺汾勝壤樓船高漢帝之詞卜洛名都城邑辨周公之
跡仰天文而窺日月雖共光華慿地理而考山川即殊
南北韋少府玉山四照珠胎一色縱横振鋒穎之才吐
納積江湖之量子雲筆札擁鸞鳳於行間孫楚文詞列
宫商於調下牽絲一命披林野而隨班考績三年指蘭
[212-10a]
臺而赴選移征駕背長亭地隔風煙人離歲月四字/缺
同斟桂之歡岐路風塵即斷驚蓬之思下官詩書拓落
羽翮摧頺朝廷無立錐之處邱園有括囊之所山中事
業暫到漁樵天下棲遲少留城闕忽逢萍水對雲雨以
無聊倍切窮途撫形骸而何託於時氷霜裂地星象廽
天朔風動而闗塞寒明月下而樓臺曙各題一字傳之
兩鄉云爾
  春夜桑泉别少府序
[212-10b]
下官以窮途萬里動脂轄以長驅王公以傾餞百壺别
芳筵而促興是以青陽半序明月中宵離亭擁花草之
芳別館積琴歌之思去留懽盡動息二字/缺惜投分之㡬
何恨知音之忽間他鄉握手自傷闗塞之春異縣分襟
意切悽惶之路既而星河漸落煙霧仍開高林静而霜
鳥飛長路曉而征驂動含情不拜空佇聽於南昌揮涕
無言請投文於西候因探一字四韻成篇
  送李愿歸盤谷序       韓 愈
[212-11a]
太行之陽有盤谷盤谷之間泉甘而土肥草木叢茂居
民鮮少或曰謂其環兩山之間故曰盤或曰是谷也宅
幽而勢阻隱者之所盤旋友人李愿居之愿之言曰人
之稱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澤施於人名聲昭於時坐
於廟堂進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則樹旗旄羅
弓矢武夫前呵從者塞塗供給之人各執其物夾道而
疾馳喜有賞怒有刑才俊滿前道古今而譽盛徳入耳
而不煩曲眉豐頰清聲而便體秀外而惠中飄輕裙翳
[212-11b]
長袖粉白黛緑者列屋而閒居妒寵而負恃争妍而取
憐大丈夫之遇知於主上用力於當世者之所為也吾
非惡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倖而致也窮居而野處
升高而望逺坐茂樹以終日濯清泉而自潔採於山羙
可茹釣於水鮮可食起居無時惟適之安與其譽於前
孰若無毁於其後與其樂於身孰若無憂於其心車服
不維刀鋸不加理亂不知黜陟不聞大丈夫不遇於時
者之所為也我則行之伺候於公卿之門奔走於形勢
[212-12a]
之塗足將進而趦趄口將言而囁嚅處汚穢而不羞觸
刑辟而誅戮僥倖於萬一老死而後止者其於為人賢
不肖何如也昌黎韓愈聞其言而壯之與之酒而為之
歌曰盤之中維子之宫盤之土維子之稼盤之泉可濯
可沿盤之阻誰爭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繚而曲如徃
而復嗟盤之樂兮樂且無央虎豹逺跡兮蛟龍遁藏鬼
神守䕶兮呵禁不祥飲且食兮壽而康無不足兮奚所
望膏吾車兮秣吾馬從子於盤兮終吾生以徜徉
[212-12b]
  送薛存義之任序       栁宗元
河東薛存義將行桞子載肉于爼崇酒于觴追而送之
江滸飲食之且告曰凡吏於土者若知其職乎葢民之
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於土者出其十一傭乎
吏使司平於我也今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豈惟
怠之又從而盗之向使傭一夫於家受若直怠若事又
盗若貨噐則必甚怒而黜罰之矣以今天下多𩔖此而
民莫敢肆其怒與黜罰何哉勢不同也勢不同而理同
[212-13a]
如吾民何有達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存義假令零陵
二年矣蚤作而夜思勤力而勞心訟者平賦者均老弱
無懐詐暴憎其為不虚取直也的矣其知恐而畏也審
矣吾賤且辱不得與考績幽明之説於其徃也故賞以
酒肉而重之以辭
  送獨孤申叔侍親徃河東序
河東古吾土也家世遷徙莫能就緒聞其間有大河條
山氣葢闗左文士徃徃徜佯臨望坐得勝槩焉吾固翹
[212-13b]
翹褰裳奮懐舊都日以滋甚獨孤生周人也徃而先我
且又愛慕文雅甚達經要才與身長志益强力挾是而
東夫豈徒徃乎溫凊奉引之隟必有羙製儻飛以示我
我將易觀而待所不敢忽古之序者期以申導志義不
為富厚而今也反是生至於晉出吾斯文於筆硯之伍
其有評我太簡者愼勿以知文許之
  送從弟謀歸江陵序
吾與謀由高祖王父而異謀少吾二歲徃時在長安居
[212-14a]
相邇也與謀皆甚少獨見謀在衆少言好經書心異之
其後吾為京兆從事謀來舉進士復相得益知謀盛為
文辭通外家書一再不勝懼禄養之緩棄去為廣州從
事復佐邕州連得薦舉至御史後以智免歸家江陵有
宅一區環之以桑有僮指三百有田五百畝樹之穀藝
之麻養有牲出有車無求於人日率諸弟具滑甘豐柔
視寒燠之宜其隟則讀書講古人所為求其道之至者
以相勵也過永州為吾留信次具道其所為者凡士人
[212-14b]
居家孝悌恭儉為吏祗肅出則信入則厚足其家不以
非道進其身不以茍得時退則退尊老無井臼之勞安
和而益夀兄弟衎衎以相友不謀食而食給不謀道而
道顯則謀之去進士為從事於逺始也吾疑焉今也吾
是焉别九歳而會於此視其貎益偉問其業益習叩其
志益堅於虖吾宗不振久矣識者曰今之世稍有人焉
若謀之出處庸非所謂人與或問管仲孔子曰人也謀
雖不識於管仲其於為道無悖亦可以有是名也抑又
[212-15a]
聞聖人之道學焉而必至謀之業良矣而又增焉志專
矣而又若不足焉孔子之門不道管晏則謀之為人也
其可度哉吾不智觸罪擯越楚間六年築室茨草為圃
乎湘之西穿池可以漁種黍可以酒甘終為永州民又
恨徒費禄食而無所答下愧農夫上慙王官追計徃時
咎過日夜反覆無一食而安於口平於心若是者豈不
以少好名譽嗜味得毒而至於是耶用是愈賢謀之去
進士為從事以足其家終始孝悌今雖欲羡之豈復可
[212-15b]
得謀在南方有令名其所為日聞於人吾恐謀不幸又
為吾之所悔者將已之而不能得可若何然謀以信厚
少言蓄其志以周於事雖履吾跡將不至乎吾之禍則
謀何悔之有茍能是雖至於大富貴又何慄耶振吾宗
者其惟望乎爾
  送澥序
人咸言吾宗宜碩大有積徳焉在高宗時並居尚書省
二十二人遭諸武以故衰耗武氏敗猶不能興為尚書
[212-16a]
吏者間十數歲乃一人永貞元年吾與族兄登並為禮
部屬吾黜而季父公綽更為刑部郎則加稠焉又觀宗
中為文雅者炳炳然以十數仁義固其素也意者復興
乎自吾為僇人居南鄉後之穎然出者吾不見之也其
在道路幸而過予者獨得澥澥質厚不諂敦朴有裕若
器焉必隆然大而後可以有受擇所以入之者而已矣
其文蓄積甚富好慕甚正若墻焉必基之廣而後可以
有蔽擇其所以出之者而已矣勤聖人之道輔以孝悌
[212-16b]
復嚮時之羙吾於澥焉是望汝徃哉見諸宗人為我謝
而勉焉無若大山之麓止而不得升也其惟川之不已
乎吾去子終老於兹矣
  送文暢上人登五臺遂遊河朔序
昔之桑門上首好與賢士大夫游晉宋以來有道林道
安逺法師休上人其所與游則謝安石王逸少習鑿齒
謝靈運鮑昭之徒皆時之選由是眞乘法印與儒典並
用而人知嚮方今有釋文暢者道源生知善根宿植深
[212-17a]
嗜法語忘甘露之味服道江表葢三十年謂王城雄都
宜有大士遂躡虚而西驅錫逾紀而秦人䝉利者益衆
雲代之間有靈山焉與竺乾鷲嶺角立相望而徃解脱
者去來回復如在步武則勤求秘寳作禮大聖非此地
莫可故又捨筏西土振塵朔陲將欲與文殊不二之會
脱去穢累超詣覺路吾徒不得而留也天官顧公夏官
韓公廷尉鄭公吏部郎中楊公劉公有安石之徳逸少
之高鑿齒之才皆厚於上人而襲其道風佇立瞻望懼
[212-17b]
徃而不返也吾輩嘗希靈運明逺之文雅故詩而序之
又從而諭之曰今燕魏趙代之間天子分命重臣典司
方岳辟用文儒之士以緣餙政令服勤聖人之敎尊禮
浮圖之事者比比有焉上人之徃也將統合儒釋宣滌
凝滯然後蔑衣裓之贈委財施之會不顧矣其來也盍
亦徴其歌詩以焜耀逈躅偉長徳璉之述作豈擅重千
祀哉庶欲切觀風之職而知鄭重耳
  王君注握竒經叙
[212-18a]
余少頗好奕無從得國工之譜而獨以意為之寤寐而
懸思焉久之其於戰守攻圍之間若或有得算焉而因
以勝於人其不能勝而敗焉者則咎於思之所不至而
已藝既稍習而已得國譜則余所以勝者大率多古人
已試之術其敗焉者則古人已先為之營救布置余於
是自笑其思之不極不能盡合於古人而又惜不早得
國譜以助余之思也以是知古人之精神寓之於譜奕
者索諸已之精神與索諸古人之精神茍有得焉其致
[212-18b]
一也奚必譜之是而心思之非奚必心思之是而譜之
非乎然則言兵法者何以異此伏羲畫象貞坎悔乾為
師已寓居中握竒之義而握竒經則世傳以為黄帝書
葢戰法自黄帝始也顧其文簡奥世鮮知者王君以窮
經餘力推究其説為之註釋其諸家言兵有及於握竒
者悉取而附之其營算占候亦綴焉以為兵家金書君
示余余竊嘆其有似於吾所謂奕之譜也葢史稱衞霍
不學古兵法而每戰輒勝然觀其環車為營縱輕鋭徃
[212-19a]
當匈奴實得經中所載二壘游兵之義至諸葛氏摹握
竒為八陣鈎角聮絡一一古法宜其可以必勝矣而竟
不能成混一之功豈其所當之敵有堅脆耶何暗合古
法與純用古法者其效乃若是相反耶然君頗自竒其
説以為得吾書而用之内靖草竊外盪醜虜特為易事
葢余之於奕也雖知思與譜之不二然以譜措之懸思
則差較毫釐以懸思措之臨局則又差較毫釐是以聖
人自謂能行三軍而又曰軍旅未學言兵之不可以嘗
[212-19b]
試也王君年始衰矣而志尚壯今塞垣多故安知不有
知君而舉之者使人儒服立軍門親鼓鼙之間以與老
將角短長而知其勝算之果不能出吾書也則王君乃
可以自信矣
  河中鸛鵲樓集序       李 翰
後周大冡宰宇文䕶軍鎭河外之地築為層樓遐標碧
空影倒洪流二百餘載獨立乎中州以其佳氣在下代
為勝槩四方雋秀有登者悠然逺心如思龍門如望崑
[212-20a]
崙河南尹趙公受帝新命宣風三晉右賢好士遊人若
歸小子承連帥之眷列在下客八月天高獲登兹樓乃
復俯視舜城傍窺秦塞紫氣度闗而西入黄河觸華而
東滙龍據虎視下臨八洲前輩暢諸題詩上層名播前
後山川景象備於一言上客有前美原尉宇文邈前櫟
陽郡鄭鯤文行光達名重當時吳興姚係長樂馮曾清
河崔邠鴻筆佳什聲聞逺方將刷羽㸔天追飛太清相
與言詩
[212-20b]
  送薛評事還晉州序      符 載
十八年秋七月余自潯陽來赴丞相府與評事始相値
初揖其風貎次聆其嘉話終覽其篇詠如遊三山入仙
洞沉深窈窱稍造異境烟霞草樹别有姿狀使人澹然
忘歸也夫詩之所主大者存諷刺備勸戒觀風俗之美
惡細者眄江山采雲物導性情之幽滯評事公之什才
思凝逺高韻孤枝躍出寥廓至於天池雲飛鶴去不可
附近尚使名聲濩落晚歲不偶斯乃執文柄者之咎也
[212-21a]
薛生何有哉廣陵握手秋徃汾晉渺渺長路蕭辰氣清
想君馬上見落葉聽候鴈一吟一嘯自有遐趣亦足以
開遊子顔也千里之别勿復恨恨
  聯句詩序          吕 溫
河東栁茂直與余有潘楊之睦且道義相得也余兄弟
志守拙黙不交當世晨昏之外靖專一室顧我者唯茂
直而已以為切磋葢常事討論有宴息導志氣徒然起
憤議世事余欲無言其或晴天曠景浩蕩多思永夜高
[212-21b]
月耿耿不寐或風露初曉怳若有得或煙雨如晦緬懐
所思何以節宣舒慘暢達情性其有易於詩乎乃因翰
墨之飽飲酒之暇屬物命篇聯珠唱玉審韻諧律同聲
相應研情比象造境皆會亦猶衆壑合注浸為大川羣
山出雲混成一氣朗宣五色㣲闡六義雖小道必有可
觀其在兹矣茂直命余序述存以編簡俾後之觀者知
吾黨所立之濫觴
  送無知上人徃五臺山序    歐陽詹
[212-22a]
無生永存旨不易源綿兮在煩滴兮處渾釋氏子味其
實歸其根其敎雖傳非言可言惟相似者復到其門無
知上人其到門者歟上人從儒至道從道至釋如歴星
月以得白日若棄扇翣而灑長風眞空洞照熱惱頓盡
水其性雲其身周四海以終静出六合而非寄維揚秋
杪方至自閩日未成旬作臺山之適目闗河於不計擬
衣食乎隨施怡如也澹如也此行逢流得抵虚舟無程
峩峩五峯㡬日而上登異清凉佀善知識所至也之至
[212-22b]
𤣥之又𤣥乎予弱冠之年同世諦之學神不逺逮溺在
名利禮足而别悽然自傷岐途既殊聊各以行勉哉無
知公勉哉歐陽生
  柳柳州文集序        嚴有翼
叔文工言治道順宗在東宫頗信重之及踐祚方欲有
所施為然與文珍韋臯等相忤内外䜛譛交口詆誣一
時在朝例遭竄逐而八司馬之號紛然出矣作史者不
復審訂其是非以一時成敗論人故黨人之名不可湔
[212-23a]
洗子厚亦可謂大不幸矣尚頼本朝文正范公之推明
之也曰劉禹錫柳宗元吕溫坐王叔文黨貶廢不用覽
數君子之述作理意精宻涉道非淺如叔文狂甚義必
不交叔文以藝進東宫人望素輕然傳稱知書好論理
道為太子所信順宗即位遂見用引禹錫等决事禁中
及議罷中人兵權牴牾文珍輩又絶韋臯私請欲斬劉
闢其意非忠乎臯銜之㑹順宗病篤臯揣太子意請監
國而誅叔文憲宗納臯之謀而行内禪故當朝左右謂
[212-23b]
之黨人者豈復見雪唐書蕪駁因其成敗而書之無所
裁正孟子曰盡信書不如無書吾聞夫子褒貶不以一
毫而廢人之善也文正公之論人可謂明且恕矣
  東臯子集序         吕 才
君姓王氏諱勣字無功太原祁人也髙祖晉穆公自南
歸北始家河汾焉歴宋魏迄于周隋六世冠冕國史家
牒詳焉君性好學博聞强記與李播陳永吕才為莫逆
之交隂陽厯數之術無不洞曉大業末應孝悌亷潔舉
[212-24a]
射高第除秘書正字君性簡放飲酒至數斗不醉嘗云
恨不逢劉伶與閉户轟飲因著醉鄉記及五斗先生傳
以𩔖酒徳頌云雅善鼓琴加減舊弄作山水操為知音
者所賞高情勝氣獨步當時及為正字端簪理笏非其
好也以疾罷乞署外職除揚州六合縣丞君篤於酒徳
頗妨職務時天下亂藩部法嚴屢被勘劾君歎曰羅網
高懸去將安所遂出所受俸錢積於縣城門前託以風
疾輕舟夜遁隋季板蕩客遊河北去還龍門武徳中詔
[212-24b]
徵以前揚州六合縣丞待詔門下省時省官例日給良
醖三升君第七弟静為武皇千牛謂曰待詔可樂否君
曰吾待詔禄俸殊為蕭瑟但良醖三升差可戀爾待詔
江國公君之故人也聞之曰三升良醖未足以絆王先
生判日給王待詔一斗時人號為斗酒學士貞觀初以
足疾罷歸欲定長徃之計而困於貧貞觀中以家貧赴
選時太樂有府吏焦革家善醖酒冠絶當時君苦求為
太樂丞選司以非士職不授君再三請曰此中有深意
[212-25a]
且士庶清濁天下所安不聞莊周避漆園老𣆀耻柱下
卒授焉數月而焦革死妻袁氏時送美酒歳餘袁又死
君歎曰天廼不令吾飽美酒遂掛冠歸田自是太樂丞
為清流君後追述焦革酒經一巻其術精悉兼採杜康
儀狄已來善為酒人為酒譜一巻太史令李淳風見而
悦之曰王君可謂酒家之南董君歴職皆以好酒鄉里
或咍之因著無心子以喻志河汾中先有渚田十數頃
稱良沃鄰渚又有隱士仲長子光服食養性君重其貞
[212-25b]
素願與相近遂結廬河渚縱意琴酒慶弔禮絶十有餘
年河渚東南隅有連沙磐石地頗顯敞君於其側遂為
杜康立廟歲時致祭以焦革配焉貞觀中京兆杜松之
清河崔公善繼為本州刺史皆請與君相見君曰柰何
悉欲坐召嚴君平竟不見崔杜高君調趣卒不敢屈但
歲時贈以美酒鹿脯詩書徃來不絶君又葛巾聮牛躬
耕東臯每著書自稱東臯子晚歳醉飲無節鄉人或諌
止之則笑曰汝輩不解理正當然或乘牛駕驢出入郊
[212-26a]
郭止宿酒店動經歲月徃徃題咏作詩好事者録之諷
詠并傳於代貞觀十八年終於家時年若干臨終自尅
死日遺命薄塟兼豫自為墓誌所著詩賦並多散逸鳩
訪未畢且緝成五巻又著會心高士傳五巻酒譜二巻
及注老子並别成一家不列於集云
  風后握機圖序        嚴 從
中黄子曰予觀風后握機圖殆有情哉然年代遷逺文
字損益或致僭訛矣惜乎夫兵者榮賤覆殺之大機也
[212-26b]
天地神靈之所閟也洞則王昧則亡故黄帝湯武得其
道矣然則兵之用也豈惟道乎亦有工拙矣語大㫖有
三㣲焉昔伊尹勸湯吕望勸周子房勸漢祖鄧禹勸光
武可謂知運命之㣲也樂生破竹迎刃之喻曹劌三鼓
候衰而作可謂知和氣之㣲也孫臏邀敵於馬陵韓信
置軍於水上可謂知地勢之㣲也故古人有言曰能知
三㣲覇世之師至夫以智料智因竒縱竒千變萬化不
可殫備今夫握機者約而逺㡬而深用少以濟廣貫一
[212-27a]
以締萬㣲乎㣲乎可以神會難以跡融非智合曩賢役
心淵妙者不可以常識偕之今予依風后大㫖畧為此
圖以擬方陣陣有八物有八容八八相値可離可合中
有容効三元天子上將所居常静不動以象元極以配
黄中其理㣲矣若乃四衡夾三軸九地夾二天吟龍嘯
虎當前後之衡雲鳥風虵居搏掣之要敵寡則從虎翼
之屬風虵之勢合而圍之彼衆則奮龍虎之衡接雲鳥
之勢突而擊之亦百勝之術也昔諸葛孔明以傑時之
[212-27b]
智將求其源而未得也乃曰八陣成可以横行天下然
武侯陣法亦有虎翼翔鳥足明武侯所習則風后五圖
也桓溫見蜀將八陣云是常山虵勢徒妄言耳常山虵
者法出孫子謂之率然葢直陣也故桓溫覽孫子而有
是言殊無指哉然此離合之勢竒正之術故曰或離而
為八或合而為一以正合以竒勝其要此矣公孫子儒
者也至注釋務析精奥而多引空言以誣後人何哉馬
㧾述云增字發明未得精了更益煩蕪予昔常覽焉中
[212-28a]
失其本每思經述近乃得之聊因時暇刋繁舉要序而
第焉二百八十言殆不過尺并為圖式以悟後賢庶有
頼云爾

  思鳯亭序          文彦博
楊盈川所居廨舍好治亭榭其榜額皆制美名大為逺
近所咲夫考室命名者衆矣或即其地號而著或因其
事實而稱揭而書之斯用無愧茍異於是則徒豐其額
[212-28b]
美其名必為有識者之撫掌天聖庚午嵗九月七日彥
博受命於榆次越明年春正月四日始到官邑之生齒
受户口冊籍者五萬二千户僑居而末業者不少焉河
東之邑斯最為大嘖言控訴庭無虚日敏政者蒞之猶
憚弗及顧予菲劣豈敢逸豫葢夙夜而奉公者迄三時
矣未窺園圃歲聿云暮適西成告登而邑中之園亭得
以觀覽縣令表位之南舊有小園頹廢已甚乃縈垣薙
草惟塗塈茨無變本而增華但踵故而加餙亦既成室
[212-29a]
必也命名可書者有三而思鳯是其一也詢於父老之
口質以徃圖之載皆曰荀浪嘗宰是邑治有善迹鳯集
其境後人思之乃用名鄉今縣南有荀政鄉焉愚謂賢
宰之迹未可遽冺因扁是亭曰思鳯所謂即地號而著
因事實而稱者斯得之矣自時居是亭者誠能修荀公
之政致祥禽之集則後之人思之亦如今之思荀公者
矣詩曰荀令吟琴地吁嗟集鳯兮想同桑雉擾應並棘
鸞棲承乏今無敢思賢古若稽我來求舊址即署改新
[212-29b]
題不獨懐希驥聊將警割雞一闚循吏表芳躅愧攀躋
明道二年五月四日
  司馬公詩序         范純仁
古之君子修身以齊家然後刑於國與天下葢其言動
有法出處有常子孫幼而視之長而習之不為外物之
所遷則皆當為賢子弟猶齊人之子不能無齊言也書
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詩云貽厥孫謀以燕翼子繇此
道也端明殿學士司馬公以清徳直道名重天下其修
[212-30a]
身治家動有法度其子弟習而化之日趨於善葢亦不
言之敎矣又伸之以詩章俾日諷誦簡策則其積善貽
謀之道可謂之備宜其子子孫孫世有令人茍尚不能
自修而入於君子之塗者則其人可知矣宏予之子壻
也持公詩求序於予予樂道公之盛徳又因以勉之熙
寧八年月日
  唐柳先生文集後序      穆 修
唐之文章初未去周隋五代之氣中間稱得李杜其才
[212-30b]
始用為勝而號專雄謌詩之道未極渾備至韓柳氏起
然後能大吐古人之文其言與仁義相華實而不雜如
韓元和盛徳柳平淮西雅章之𩔖皆辭嚴義偉製述如
經能崒然聳唐徳於盛漢之表蔑愧讓者非二先生之
文則誰與予少嗜觀二家之文常病柳不全見於世出
人間者殘落纔百餘篇韓則雖目其全至所缺墜亡字
失句獨於集家為甚志欲補得其正而傳之多從好事
訪善本前後累數十得所長輒加注竄遇行四方逺道
[212-31a]
或他書不暇持獨齎韓以自隨幸會人所寳有就假取
正凡用力於斯已蹈二紀外文始㡬定而惟柳之道疑
其未克光明於時何故伏其文而不大耀也求索之莫
獲則既已矣於懐不圖晚節遂見其書聮為八九大編
䕫州前序其首以巻别者凡四十有五眞配韓之鉅文
歟書字甚樸不𩔖今蹟葢徃者之藏書也從考覽之或
卒巻莫迎其誤脱有一二廢字由其陳故劘滅讀無甚
害更資研證就眞爾因按其舊録為别本與隴西李之
[212-31b]
才參讀累月詳而後止嗚呼天厚予嗜多矣始而饜我
以韓既而飫我以柳謂天不吾厚豈不誣也哉世之學
者如不志於古則已茍志於古求踐立言之域捨二先
生而不由雖曰能之非予所敢知也天聖九年秋七月
河南穆修伯長後序
  柳如京文集序        張 景
一氣為萬物母至於隂陽開闔嘘吸消長為晝夜為寒
暑為變化為死生皆一氣之動也庸不知斡之而致其
[212-32a]
動者果何物哉不知其何物所以為神也人之道不逺
是焉至道無用用之者有其動也故為徳為敎為慈愛
為威嚴為賞罰為法度為立功為立言亦不知用之而
應其動者又何物也夫至道潛於至誠至誠藴於至明
離潛發藴其至而不知所至者非神乎哉堯舜之揖讓
湯武之征伐周公之制禮樂孔子之作經典孟軻之拒
楊墨韓愈之排釋老大小雖殊皆出於不測而埀於無
窮也先生生於晉末長於宋初拯五代之横流扶百世
[212-32b]
之大敎續韓孟而助周孔非先生孰能哉先生之道非
常儒可道也先生之文非常儒可文也離其言於徃跡
會其旨於前經破昏蕩疑拒邪歸正學者宗信以仰以
頼先生之用可測乎藏其用於神矣然其生不得大位
不克著之於事業而盡在於文章文章葢空言也先生
豈徒為空言哉足以觀其志矣今輯其遺文九十五篇
為十五巻命之曰河東先生集先生名氏官爵暨行事
備之行狀而繫於集後
[212-33a]
  送陳子履赴絳州翼城序    歐陽修
予昔過鄭遇子履於管城其後二歲子履西自馮翊舍
予於洛陽而去又明年復來遂舉鄉進士自河南貢于
京師又明年予方解官洛陽以來則子履中甲科為校
書郎其冬得翼城令於絳又明年春西拜其親於洛而
後行自鄭之遇及兹行凡六歲而四見之焉其始也純
然氣和而貌野再見之則道所學問出其文辭煒然有
出於衆人矣又見之則挾其藝以較於郡士而以其能
[212-33b]
勝之今之行也又曰我將試其為政於絳而日力廣其
學當盡落其華而成其實直取古人之所以尚以距今
之為者其修已力行之道屢見而屢進進且不已而志
又大焉孔子曰未見其止孟子曰孰能禦之者歟夫年
少者心鋭氣盛者好剛茍有志焉無不至也然君子之
於臨政也欲果其行必審其思審而後果則不可易而
後悔而學者亦在一朝疑其所趨而後博其聞其致思
必精其發辭必易待其足於中而後見於外予友河南
[212-34a]
富彥國常與予語於此今彥國在絳而子履徃焉又從
而辨之後之復見子履豈特若前之見者乎將有駭然
者矣
  送太原秀才序
仲尼之徒子思伋記中庸事列于曲臺學欲服圓冠習
矩歩者皆造次必於中庸聞太原生得之矣生之履行
無改是也月旅析木地居軫斿霜風動天萬竅號怒摇
鞭長䟦强飯自重時寳元二年十月初七日
[212-34b]
  資治通鑑音註序       胡三省
古者國有史以紀年書事晉乘楚檮杌雖不可復見春
秋經聖人筆削周轍既東二百四十二年事昭如日星
秦滅諸侯燔天下書以國各有史刺譏其先疾之尤甚
詩書所以復見者諸儒能藏之屋壁諸國史記各藏諸
其國國滅而史從之至漢時獨有秦記太史公因春秋
以為十二諸侯年表因秦記以為六國年表三代則為
世表當其時黄帝以來牒記猶存具有年數子長稽其
[212-35a]
厯譜牒終始五徳之傳咸與古文乖異且謂孔子序書
畧無年月雖頗有然多闕夫子之弗論次葢其愼也子
長述夫子之意故其表三代也以世不以年汲冡紀年
出於晉太康初編年相次起自夏殷周止魏哀王之二
十年此魏國史記脱秦火之厄而晉得之子長不得見
也子長之史雖為紀表書傳世家自班孟堅以下不能
易雖以紀紀年而書事畧甚葢其事分見志傳紀宜畧
也自荀悦漢紀以下紀年書事世有其人獨梁武帝通
[212-35b]
史至六百巻侯景之亂王僧辨平建業與文徳殿書七
萬巻俱西江陵之陷其書燼焉唐四庫書編年四十一
家九百四十七巻而王仲淹元經十五巻蕭穎士依春
秋義𩔖作傳百巻逸矣今四十一家書存者復無㡬乙
部書以遷固等書為正史編年𩔖次之葢紀傳表志之
書行編年之書特以備乙庫之藏耳宋英宗命司馬光論
次歴代君臣事迹為編年一書神宗以鑑於徃事有資治道
賜名資治通鑑且為序其造端立意之由温公之意專取闗
[212-36a]
國家盛衰繫民生休戚善可為法惡可為戒者以為是
書治平熙寧間公與諸人議國事相是非之日也蕭曹
畫一之辨不足以勝變法者之口分司西京不豫國論
專以史局為事其忠憤感慨不能自已於言者則智伯
才徳之論樊英名實之説唐太宗君臣之議樂李徳裕
牛僧孺爭維州事之𩔖也至黄幡綽石野猪排諧之語
猶書與局官欲存之以示警此其㣲意後人不能盡知
也編年豈徒哉世之論者率曰經以載道史以紀事史
[212-36b]
與經不可同日論也夫道無不在散於事為之間因事
之得失成敗可以知道之萬世亡弊史可少與為人君
而不知通鑑則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惡亂而不知防
亂之術為人臣而不知通鑑則上無以事君下無以治
民為人子而不知通鑑則謀身必至於辱先作事不足
以埀世乃知用兵行師創法立制而不知迹古人之所
以得鑑古人之所以失則求勝而敗圖利而害此必然
者也孔子序書斷自唐虞訖文侯之命而繫之秦魯春
[212-37a]
秋則始於平王之四十九年左邱明傳春秋止哀之二
十七年趙襄子惎智伯事通鑑則書趙興智滅以先事
以見孔子定書而作春秋通鑑之作實接春秋左氏後
也温公徧閲舊典旁採小説抉擿幽隱薈萃為書勞矣
而修書分屬漢則劉攽三國訖南北朝則劉恕唐則范
祖禹各因其所長屬之皆天下選也歴十九年而成則
合十六代一千三百六十二年行事為一書豈一人心
思耳目之力哉公自言修通鑑成惟王勝之借一讀他
[212-37b]
人讀未盡二紙已欠伸思睡是正文二百九十四巻有
未能遍觀者若考異三十巻所以㕘定羣書異同俾歸
於一目錄三十巻年經國緯不特使諸國事雜然並錄
者粲然有别而已前代厯法之更造天文之失行實著
於目錄上方是可以凡書目録觀邪先君素篤史學毎
謂三省曰史漢自服䖍應劭至三劉注解多矣章懐注
范史裴松之注陳夀史雖間有音釋其實廣異聞補未
盡以示博洽晉書之楊正衡唐書之竇苹董衝吾無取
[212-38a]
焉徐無黨註五代史粗言歐公書法義例他未之及也
通鑑先有劉安世音義十巻而世不傳釋文本出於蜀
史灼馬時行為之序今海陵板本又有溫公之子康釋
文與灼本大同小異公休於書局為檢閲官是其得溫
公辟咡之敎詔劉范諸公羣居之講明不應乖剌乃爾
意海陵釋文非公休為之若能刋正乎三省捧手對曰
願學焉乃大肆力於是書依陸徳明經典釋文釐為廣
註九十七巻著論十篇自周訖五代畧叙興亡大致以
[212-38b]
考異及所註者散入通鑑各文之下厯法天文則隨目
錄所書而附註焉凡紀事之本末地名之異同州縣之
建置離合制度之因革損益悉疏其所以然若釋文之
舛謬悉改正之别著辨誤十二巻嗚呼註班書者多矣
晉灼集服應之義而辨其當否臣瓚總諸家之説而駁
以己見至小顔新註則又譏服應之疎紊尚多晉之剖
斷葢尠訾臣瓚以差爽詆蔡謨以牴牾自謂窮波討源
搆會甄釋無復遺恨而劉氏兄弟之所以議顔者猶顔
[212-39a]
之議前人也人苦不自覺前註之失吾知之吾註之失
吾不能知也又古人註書文約而義見今吾所註博則
博矣返之於約有未能焉世運推遷文公儒師從而凋
謝吾無從取正或勉以北學於中國嘻有志焉然吾衰

  絳守居園池記序       孫 冲
長慶中樊宗師為絳州刺史嘗作絳守居園池記其辭
句隱僻不明宗師與韓退之親且相推善觀退之文大
[212-39b]
不如此咸平六年七月冲奉詔為絳通判觀園池記其
石甚卑小文字多摧缺因熟讀及遊覽園池考其亭臺
池塘渠竇花木隄原川河井閭墻墉門户凡為宗師筆
記處所者雖與舊多徙移然歴歴可見猶視其文未能
過半樊之所記有亭曰洄連曰香曰新曰望月曰栢有
塘曰蒼塘有隄曰風隄有原曰鼇䖶原惟正西曰白濱
今無遺址又疑其指水涯為亭名也冲登城西與北引
望所謂黄原决天汾水鈎帯者在其記又得之一二其
[212-40a]
亭為今之所存者惟香亭與望月焉按其出處又非舊
也其餘皆非當時所名者也得非遭梁周間鎮是郡者
咸因循改易也蒼塘湮没矣風亭鼇䖶原雖問老吏故
民是非難校今之亭有東南者曰四望居高臺臨鄽市
可以望也依斛律光廟之東曰望京據北曰香香之西
北曰會賓前埀崖之下連栢隂曰水簾池之中曰水心
跨昂橋歴虎豹門而西曰曲水既北少西夾池曰望月
又北限篠竹搆水曰禮賢且西曰宻梨園曰感恩南對
[212-40b]
逺引曰射圃可以習射也前畦夏花新竹三四本壓堤
屈律西北來竇水上走别一亭曰姑射西北正與姑射
山相對最居北城上西連廢門臺樓東北可周覽人家
依崖壑列屋髙下水竹葩花老棗翳桑隂宻欝䆳磑響
激流引溉蔬圃環折縈帶尤可登望今題二亭曰浩氣
菡萏皆北向浩氣連仁豐㕔後當公退時可逍遥養浩
然之氣也菡萏䕃虎豹門其下皆芙渠菡萏也今之亭
既異於樊文且多焉其餘渠竇引决花木䕃滋歲久且
[212-41a]
古與記舛訛不可騐矣記之易解者曰西南有門曰虎
豹其門猶在左畫虎皷怒挾力呀而人立所謂萬力千
氣彘伏地雹火雷風黑山右胡人鬅黄㠾纍珠丹碧錦
襖身刀囊鞾撾縚悉如記白豹黄班焉皆非故物也亦
後來好事者圖之又曰考其臺亭沼池之增葢豪王才
侯襲以竒意相勝至今過客尚徃徃指可創起處如此
不過數處俾人再三讀之可曉其理如曰水本於正平
軌正平帶郭縣也隋開皇十三年内軍將軍為臨汾令
[212-41b]
臨汾即正平也十八年改正平焉軌字世謩材令也患
州民井滷生物瘠疲因鑿山原自北三十里引鼓水圖
經云皷堆水地缺絶經濠坎則續之以槽穿城牖入衙
注池别分走街衖阡陌汩汩然鳴激溝渠又灌溉畦町
訖入於汾河其文多如此𩔖故欲使人昏迷徃徃莫辨
其理頃縣前有梁軌遺記熟見其蹟則知水本於正平
軌由此而發語也餘無遺據則皆莫能知嗚呼文者道
之車輿也欲道之不漓在文之中正夫聖人文章八卦
[212-42a]
彖辭爻象之體雖不膚淺然終能傳解孔子繫辭則皎
然流暢其詩書禮樂之文披之皆可究意是聖人於文
章本在達意埀法而已不必湏竒怪難入也由經書外
子史百家之言固可通導獨揚雄太元凖易而為之當
時之人或不肯一覽故文章在乎正而不雜但如兩漢
風骨則仲尼周公復出固無所嫌也太子中舍耿君説
知是州將一年常念園池既歴年歲惜其文字缺落因
磨石别刋之俾不墜没亦大好事者也畧而序之冀後
[212-42b]
來者知文之指歸

  拙菴㸔山圖序        李惟馨
山水佳麗武夷為最次則太行東南壺闗陵川之間也
壺闗縣東南一舍里曰林青即致道别業聚廬而托處
者數世矣鄉曰紫團乃太行絶頂若武夷之幔亭峯也
世傳神仙所宅山曰紫團山洞曰紫團洞仙曰紫團師
所産人參曰紫團參洞一名曰翠㣲洞中有潭曰白龍
[212-43a]
泓澄渟滙其逺近淺深皆不可測盛夏雷雲出於其中
舊志云樂氏二女㣲子之後採藥於山中常栖於洞服
食人參得道仙去宋政和間勅賜冲惠冲淑真人廟額
曰眞澤其他殊名異迹不可勝紀東迤百里而近百丈
原康節故居稍南孫登長嘯之所少北則隆慮也峯石
峙靈草木秀潤翠松蒼檜凌雲千丈修竹茂林與山無
窮䓤蒨醲郁撥拂雲霞蔽虧日月名狀罔極羣山竦立
芒角峭㧞森若劔㦸風清雨霽乘興登覽使人神移目
[212-43b]
眩應接不暇如瀑布水簾埀虹噴日天巧㨗出五嶽三
塗似難伯仲但人迹罕到未嘗表麗其勝景也大抵一
溪一壑一盤一曲丹崖堊壁疊嶂㠝峯上接霄漢下瞰
烟靄試一臨之毛骨聳竪雖洞天神府無以加焉致道
每憇於兹時令童僕挈榼提壺或吟咏雲根或獨酌松
下因而誅茅結屋扁曰拙菴於是乎竒嵓絶巘環列於
軒户之外几席之上仍命工肖形蠟屐幅巾野服藜杖
自名曰拙菴㸔山圖諗予為文大凡地有勝境得人而
[212-44a]
後發人有心匠得物而後開境心相遇固有時耶襄陽
峴山葢諸山之小者而其壯著於荆州豈非羊叔子杜
元凱相繼於此以成其勝哉至於流風餘韻藹然被於
江漢之間是兹山待其人而後著紫團山有待於致道
以彰顯也致道博學多聞謙和儒雅胸次洒落襟懐夷
敞不為崖岸斬絶之行近功小利未易以動深明於易
其吉凶消長進退存亡之理自有繩尺嘗為郡直學講
明傳授他人莫及一領鄉薦以投牒自媒為耻後不復
[212-44b]
出門人登第者恒有本末是時閫外得專封拜擢為陜
西儒學提舉亦弗屑就古所謂爵禄慶賞有不可致之
人今復見矣自是以來年高而徳劭學富而力行敎授
鄉里叮嚀懇至將以博其業也雖嘗觴咏於泉石間但
遣懐舒興耽樂放蕩如晉人無檢束也好樂如斯者有
安重堅實與己志同安重堅實其道光明予於致道見
之矣
  二妙集序          吳 澂
[212-45a]
中州遺老値元興金亡之會或身殁而名存或身隱而
名顯其詩文傳於今者竊聞其一二矣有如河東二段
先生則未之見也心廣而識超氣盛而才雄其藴諸中
者㕘衆徳之妙其發諸外者綜羣言之美夫豈徒從事
於枝葉以為詩為文者之所能及哉於時干戈未息殺
氣彌漫賢者避世茍得一罅隙地聊可娛生則怡然自
適以畢餘齡㡬若澹然與世相忘者然形之於言間亦
不能自禁若曰寃血流未盡白骨如山邱若曰四海疲
[212-45b]
攻戰何當洗甲兵則陶之逹杜之憂葢兼有之其逹也
天固無如人何其憂也人亦無如天何是以達之辭著
而憂之意㣲後之善觀者猶可於此而察其衷焉伯氏
諱克己字復之人稱遯菴先生在金以進士貢金亡餘
二十年而卒終身不仕仲氏諱成已字誠之人稱菊軒
先生在金登進士第主宜陽簿年過八十至元間乃卒
雖被提舉學校官之命亦不復仕遯翁之孫輔由應奉
翰林敭歴臺閣今以天官侍郎知選舉邂逅於京師出
[212-46a]
其家藏二妙集以示一覽如覩靖節三復不置也而嘆
曰斯人也而於斯時也斯時也而毓斯人也昔之耆彦
嘗評二公謂復之磊落不凡誠之謹厚化服摹寫葢得
其眞予亦云然
  送李庭芳還山西序      陶 凱
山西實古晉冀之域其地山高水深風氣盤礴其人剛
勁而質朴其土俗勤於耕稼人多自食其力故其謀生
儉嗇其操干戈習戰鬬者皆知勇於義其業儒明經訓
[212-46b]
者必通明而果斷故上之人樂得其人而用之仕於其
郡若縣者亦皆樂得其民而治之我國家受天明命削
平羣雄薄海内外罔不臣服乃旁求俊乂以佐衆職而
於晉冀之士尤拳拳焉以其人出於風土之性&KR1925異他
所得一士輒訪求其餘無問已仕未仕者惟其才是用
士皆洗心滌慮思效用於時上黨李庭芳氏世儒家仕
元嘗掌兵曹國家考禮定樂召至闕下竣事還山中復
賜召與同列至者凡若干人皆授以職事獨庭芳以老
[212-47a]
疾辭上許之且賜之衣使歸而終老焉然昔以庭芳蔚
為老成練逹之士俾任職於朝孰若施敎於鄉則凡後
進之士有不聞其風而興起者乎庭芳家居四詠有可
已堂知非齋始終交杖及萬松亭朝野多士為文辭述
其所志庭芳知可已而已之亦已久矣知今是而昔非
者亦已信矣遂與斯杖為始終交而居萬松之中歲寒
不易其操使人慕用而法式之則晉冀之民沾被國家
承平之化有不復為唐虞之世鄒魯之風者乎此予之
[212-47b]
所深望於庭芳也庭芳還其同鄉王中立氏與予同官
儀曹徵予贈言於是乎書
  新編闗王事蹟序       胡 琦
予初讀三國志至漢壽亭侯闗忠義傳未嘗不釋巻而
歎想見其為人而哀其志之不得伸也後在當陽訪求
章鄉侯死所每過之尚凛凛如生未嘗不徘徊瞻顧慨
然感動而嘉其大節之不可奪也嘗謂漢自中平已後
天下大亂曹操遷天子於許都孫權擅土地於江表二
[212-48a]
人用心可知矣是時羣材並出從而附之者莫非漢臣
漢危不扶而佐魏吳傾覆之人迹其所為遺臭天下後
世孰若闗王大勇憤發心不忘義事漢昭烈誓同生死
守荆州九年賊畏之如虎討樊之舉鼓忠義之氣破奸
雄之膽可不謂壯哉惜乎事機埀成禍生於所忽廼守
其志終始不回卓然為漢忠臣獨見稱於後世廟食玉
泉至今不絶四方祈謁靈應如響不亦盛乎及考其事
蹟本末具存國志所不載者散在衆籍文字交錯難用
[212-48b]
撿尋覽之者不無病焉而世俗所傳道聽途説鄙俚怪
誕予竊笑之故嘗有刋正之志而未能也舊令尹孫君
吉甫燕山之彦也好古而文大徳丙午過予漳濱問三
國所以興亡又問闗王成敗之由及玉泉靈顯之迹予
一一據實以對吉甫喜甚且曰先生盍裒為一家之書
予應之曰此僕本心也不敢以愚淺辭於是退而具草
以本傳為主旁捜前史互閲故書校其同異差次而推
衍之編為實錄其文則因於舊其事則詳於前乃因而
[212-49a]
論之以備遺亡又輒用己意稽古騐今列為八圖神像
圖世系圖年譜圖司馬印圖夀亭侯印圖大王塜圖顯
烈廟圖追封爵號圖又廣覽載記採事摭實析作四門
曰靈異曰制命曰碑記曰題詠積年而後成立名曰闗
王事蹟凡五巻别為玉泉志三巻以附其後雖不足傳
之將來且欲抄之山房以成吉甫之美意焉耳若夫重
刋厥誤續補其遺以俟後之君子至大元年正月上元

[212-49b]
 
 
 
 
 
 
 
 山西通志巻二百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