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49 山西通志-清-覺羅石麟 (master)


[146-1a]
欽定四庫全書
 山西通志卷一百四十六
  隱逸
 三晉繇披衣蒲衣以降如絳縣老人北山丈人負苓
 者蓋已衆矣雖不克範中道而不能不高其行魏風
 曰中心好之曷飲食之蒐訂軼事亦杕杜之義匪直
 箕山潁水存巢許之孤踪也志隱逸
太原府
[146-1b]

郝子亷太原人風俗通太原郝子亷飢不得食寒不得
 衣一介不取諸人曾過姊飯留十五錢黙置席下去
 每行飲水常投一錢於井中
閔貢字仲叔太原人世稱節士雖周黨之清潔自以弗
 及也黨見其食無菜遺之生蒜仲叔曰我欲省煩耳
 今更作煩耶受而不食建武中應司徒侯霸辟既至
 霸不及政事徒勞苦而已仲叔恨曰始䝉嘉命且喜
[146-2a]
 且懼今見明公喜懼皆去以仲叔為不足問耶不當
 辟也辟而不問是失人也遂辭出投檄而去復以博
 士徵不至客居安邑老病家貧不能得肉食買猪肝
 一片屠者或不肯與安邑令聞勅吏常給焉仲叔怪
 而問之知乃歎曰閔仲叔豈以口腹累安邑耶遂去
 客沛以壽終
譚賢字伯升太原人王莽世與周黨胥守節不仕建武
 中徵不至
[146-2b]
王烈字彦方魏志烈/字彦考太原人少師事陳寔㠯義行稱郷
 里有盜牛者主得之盜請罪曰刑戮是甘乞不使王
 彥方知烈聞使人謝之遺布一端或問其故烈曰盜
 懼吾聞其過是有恥惡之心既懷恥惡必能改善故
 㠯此激之後有老父遺劒於路行道者見而守之至
 暮老父還尋得劔怪而問其姓名㠯事告烈烈使推
 求乃先盜牛者也諸有爭訟曲直將質之於烈或至
 塗而反或望廬而還其㠯德感人若此察孝亷三府
[146-3a]
 並辟皆不就遭黃巾董卓之亂乃避地于遼人尊奉
 之太守公孫度接以昆弟之禮訪酬政事欲㠯為長
 史烈乃為商賈自穢得免曹操聞烈高名遣徵不至
 建安二十四年終於遼年七十八

鄭翻字靈雀太原晉陽人父紹元小字安都齊太尉諮
 議趙郡太守翻少有器識博學好文章武平末位司
 徒記室㕘軍齊亡歴周隋不仕隱居滎陽三窟山傲
[146-3b]
 誕不自覊束或有所之乘驢衣韉破弊而往遠近欽
 其高名皆謂有異狀觀者如堵及見其形乃甚短陋
 不副所聞然風神俊發無貴賤並敬服之納言楊素
 聞其名因使過滎陽迎與相見言談彌日深加禮重
 及歸言之朝廷累徵不至終於家

武攸緖并州文水人惟良子恬淡寡欲好易莊周書少
 變姓名賣卜長安市得錢輒委去後更授太子通事
[146-4a]
 舍人累遷揚州大都督府長史鴻臚少卿武后時封
 安平郡王從封中岳固辭官后疑其詐許之攸緖廬
 巖下如素遁者后遣其兄攸宣敦諭卒不起盤桓龍
 門少室間冬蔽茅椒夏居石室賜金銀鐺鬲野服王
 公遺鹿裘素障櫻桮塵皆流積不御也市田潁陽與
 家奴雜作晩年肌肉銷眚曈有紫光晝能見星中宗
 初降巢國公以安車召拜太子賔客苦祈還山詔可
 安樂公主出降又以璽書迎之將至勅即兩儀殿設
[146-4b]
 位行問道禮詔見日山帔葛巾不名不拜攸緖至更
 冠帶仗入通事舍人贊就位攸緒趨就常班再拜禮
 不及行朝廷嘆息賜予無所受親貴來謁道寒溫外
 黙無言及還朝官並祖城東俄而諸韋誅惟攸緖不
 及睿宗下詔慰諭復召拜太子賓客不就譙王重福
 之亂以誣被繫張説表置廬山中書令姚元崇奏賜
 嵩山舊居令州縣存問詔可開元十一年卒
溫佶字輔國祁縣人大雅四世孫天寶末助平原太守
[146-5a]
 顔眞卿守李光弼厚遇之後居鄴薛嵩薦之授太常
 寺丞一謝即去屏處郊野世推其高節
李源文水人憕子八歲家覆俘為奴史朝義敗故吏識
 源於洛陽贖出之代宗聞授河南府參軍遷司農主
 簿以父死賊手常悲憤不仕不娶絶酒葷惠林佛祠
 憕舊墅也源依祠居闔户日一食祠殿其先寢也每
 過必趨未始踐階自營墓為終制時偃卧埏中長慶
 初年八十矣御史中丞李德裕表薦曰賈誼稱守圉
[146-5b]
 扞敵之臣死城郭封疆天寶時士罕仗節委符組棄
 城郭者不為恥而憕約義同列守位自如扺刃就終
 臣節之光由憕始而源天與至孝絶心祿仕五十餘
 年常守沈黙理契深要一辭開析百慮洗然抱此眞
 節棄於清世臣竊為陛下惜之穆宗下詔曰昔盜起
 幽陵振蕩河洛贈太尉憕處難居首正色就死兩河
 聞風再固危壁殊節卓焉到今稱之源有曾參之行
 巢父之操泊然無營汔此高年夫褒忠所以勸臣節
[146-6a]
 也旌孝所以激人倫也鎭澆浮莫如尚義厚風俗莫
 如尊老舉是四者大儆於時其以源守諫議大夫賜
 緋魚袋河南尹遣官敦諭上道上自遣使者持詔書
 袍笏即賜又賜絹二百匹源頓首受詔附表謝辭吐
 哀慤一無所受尋卒敬宗時擢憕孫河南兵曹參軍

邢昻高蹈不仕冦凖陳堯佐范仲淹文彥博胥贈詩卒
 葬晉祠南原張景儉表墓
[146-6b]

王中立字湯臣岢嵐人博學强記問無不知少治易有
 聲場屋間家豪於財賓客日滿門待之極豐腆年四
 十喪妻不更娶亦不就舉齋居如衲僧三四年出時
 人覺其談吐高濶詩筆字畫皆超絶若有物附之者
 問之不言也趙秉文知平定往謁之遺詩云寄與閒
 閒傲浪仙枉將詩酒汚天全黃塵遮斷來時路不到
 蓬山五百年因言唐世士大夫五百人皆仙人謫降
[146-7a]
 中有為世味所著迷而不返者如公與我皆是也晩
 年易名雲鶴自號擬栩詩甚多人問世外事亦一二
 言之好作擘窠大字往往瞑目為之筆意縱放勢若
 飛動秉文甚愛之李之純嘗共商畧前代人物歎服
 以為辨博中第一流人也臨終預尅死期如言而逝
 州將石倫葬之忻州時年五十六
趙達夫太原人性嗜讀書而不嗜科舉南渡後居緱氏
 山中安貧守分有詩傳世
[146-7b]

謝黙字藴中榆次人篤志好學博通經籍養母以孝聞
 高尚弗仕

張圖南字拙菴文水人性倜儻怡志泉石好讀人間未
 見書間亦歌詩摹帖以自適直指高其操親詣之談
 陋室敝席間食蔬食菜羮歡如也晚年家益貧行益
 高每遇佳山水輒留連不去或勸之仕笑曰廟中之
[146-8a]
 犧漆園吏不為而謂吾為之乎
孫□太原人慷慨有大志能文章千言立就闖變偕鄭
 伯陽段樵隱沁源山中後鄭歸授徒自給二人不知
 所終
平陽府
陶唐
席老師一作壤父堯時賢人失其名時天下太和百姓
 無事老師年八十餘擊壤于衢觀者曰大哉帝之德
[146-8b]
 也老師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
 食帝力何有於我哉舊志襄陵人

晉漁者文公出田逐獸碭入大澤迷不知所出中有漁
 者導出之曰臣願有獻鴻鵠保河海之中厭而欲移
 徙之小澤則必有九繒之憂黿鼉保深淵厭而出之
 淺渚則必有弋網釣射之憂今公逐獸碭入至此何
 行之太遠也文公曰善哉謂從者記漁者名漁者曰
[146-9a]
 公何以名為公其尊天事地敬社禝周四國慈愛萬
 民薄賦斂輕租稅臣亦與焉公不敬社禝不周四國
 外失禮於諸侯内逆民心一國流亡漁者雖得厚賜
 不能保也遂辭不受曰公亟歸國臣亦反吾漁所
越者英賢傳晉有高人越者隱伏於北唐因氏焉

河上丈人翼城人明老子之術自匿姓名居河之湄故
 號曰河上丈人又河上丈人沃志作河上公今河上
[146-9b]
 村即其隱居地也

焦先字孝然河東人中平末年二十餘避白波東客揚
 州建安初西還留陜界十六年失家屬獨竄大陽河
 渚間食草飲水無衣履結草為裳縣常使埋藏疫病
 人童兒皆輕易之然先行不踐邪徑必循阡陌捃拾
 不取大穗飢不茍食寒不苟衣出見婦人則隱翳須
 去乃出自作一蝸牛廬凈埽其中營木為牀布草蓐
[146-10a]
 天寒構火自炙饑則出為人客作飽食而已不取其
 直常言草茅之人與狐免同羣不肯妄語太和青龍
 中嘗持一杖南渡淺河水漲輒獨云未可也由是人
 頗疑不狂河東大守杜恕以衣服迎見而不與語嘉
 平中太守賈穆故過其廬與語不應與食不食明年
 大發卒將伐吳有竊問者先不肯應而謬歌曰祝衂
 祝衂非魚非肉更相追逐本心為當殺牂羊更殺其
 羖䍽邪人莫知所謂㑹諸軍敗好事者疑牂羊謂吳
[146-10b]
 羖䍽謂魏是後僉謂之隱者議郎河東董經密往觀
 之挑欲與語不肯應後野火燒廬因露寢袒卧雪中
 不移卒年八十九
前宋
闗康之字伯愉河東揚人僑京口轉僑南昌少而篤學
 姿狀豐偉與下邳趙繹友善特進顔延之等當時名
 士十許人入山候之見其散髪披黃布席松葉枕白
 石而卧了不相眄延之等咨嗟而退不敢干也晉陵
[146-11a]
 顧恱之難王弼易義四十餘條康之申王難顧遠有
 情理又為毛詩義經籍疑滯多所論釋嘗就沙門支
 僧納學筭妙盡其能徵辟一無所就棄絶人事守志
 閒居弟雙之為臧質車騎參軍卒於赭圻瘞水濱康
 之迎喪而病寖頓二十餘年時有閒日輒卧論文義
 宋孝武初大使薦康之宜加徵聘不省康之性清約
 獨居一室希見妻子絶賓客弟子以業傳受河南辛
 普明尤肖之善左氏春秋齊高帝嘗送本與康之康
[146-11b]
 之手自㸃定又造禮論十卷高帝絶賞愛之宋太始
 初徵辭以疾

段恩趙城人隱居南步里草舍三間鄉里莫覩其顏面
 敦武校尉仇絃悉其賢為撰遠塵菴記有碑

吉士臨汾縣人士少讀書明大義而雅嗜奇山水既長
 有文名同列咸斂手推避闖逆破平陽召試諸生授
[146-12a]
 以偽職士閉户不應或以利害怵之不為動後優游
 巖壑間以老有枕流漱石之風
潞安府

馮胄字世威上黨人奉世之後也為司徒李郃門人郃
 卒獨制服心喪三年時人異之胄常慕周伯况閔仲
 叔之為人隱處山澤不應徵辟

[146-12b]
馮裴上黨人與子元俱以琴書自娛不樂仕進以隱士
 稱
郝洽字元津上黨人祖溫元魏時以門第為本州中正
 洽隱居潞之西火元宗為潞别駕出獵與語奇之因
 造其第及後即位授以官不拜終身稱處士賜田給
 養焉
田佐時潞州處士建中三年黜陟使裴伯言薦之詔除
 集賢院直學士宰相張鎰以為禮輕恐士不勸復詔
[146-13a]
 州縣吏以絹百匹粟百石就家致聘佐時卒不至

王綱長子人從陜西侯伯政講性理不樂仕進築粹經
 樓於家廣積經史教子弟
汾州府

吉桑西河舟人趙簡子游於西河而樂之嘆曰安得賢
 士而與處焉吉桑曰此吾君不好之也簡子曰吾門
[146-13b]
 左右客千人朝食不足暮收市征暮食不足朝收市
 征吾可謂不好士乎吉桑曰鴻鵠高飛遠翔其所恃
 者六翮也背上之毛腹下之毳無尺寸之數加之滿
 把飛不能為之益高不知門下左右客千人者六翮
 之用乎將盡毛毳也
介之推晉人文公㣲臣也從文公出亡及反國公賞從
 亡者推不言祿祿亦弗及與其母隱去公求之不獲
 聞其入緜上山中於是環緜上山中而封之以為介
[146-14a]
 推田號曰介山韓詩外傳晉文公過曹里鳬須從因
 盜重耳藏而亡重耳無糧餒不能行介子推割股以
 食重耳然後能行史記推至死不復見其從者憐之
 乃懸書宫門曰龍欲上天五蛇為輔龍已升雲四蛇
 各入其宇一蛇獨怨終不見所處文公出見其書曰
 此介子推也使人召之則亡後宋封推為潔惠侯

王天祺號秋巖汾陽人喜讀書善屬文以教職茂異
[146-14b]
 辟胥辭疾不赴諄諄善誨成就𢎞多狀元張益其一
 也人稱秋巖先生門人李峽等為之立碑
大同府

韓珩代郡人清粹雅量奉養兄姊族以孝弟稱魏太祖
 高其節屢辟不至

王忠栗州人負志奇偉不樂仕進妻亡不復娶多與奇
[146-15a]
 士遊彈琴弈棋終日坐茂林中遇晚即卧木上後卜
 蘆芽山結廬以居更名雲鶴洒然有商山富春之致
澤州府

郭樸陵川人文藝兼通孝友大著刺史屢薦辭不就逍
 遙泉石以此自終
司徒映澤州人官太常卿太和中棄官歸里晦迹藏名
 清修砥礪屢起不仕
[146-15b]
韋况陽城人少隱王屋山孔述睿知其賢薦為拾遺不
 拜未幾以起居郎召居半載輒棄官歸徙家龍門累
 徵不起元和初强起諫議大夫未幾復乞致仕况貴
 胄勵志冲遠不為聲利所奪當世重其風操

王載道沁水人少頴慧於書無所不讀宋宣和間以明
 經舉進士不第金人南侵大河南北地胥陷没遂輟
 舉子業隱於鹿臺山且耕且讀後進高其行多所師
[146-16a]
 事金天眷間省檄屢辟俱辭不應所著有鹿臺稿詩
 稿藏於家學者稱為鹿臺先生
張宗古高平人幼負大志優於文學父母早逝或勸之
 仕曰仕以行志也親老而養不逮吾志安乎樂善喜
 施嫁宗孤女五人瘞貧乏者十餘家當時宗族兄弟
 例得守本郡有至者屏居山澤不一造其門既罷情
 禮如初人胥稱孝亷云
都貺陵川人博覽經籍隱邑南錦屏山令呂由庚薦不
[146-16b]
 起一時名人谷漢臣高子美輩嘗就訪焉

張克柔高平人以理學自負性爽慨重然諾卷跡山林
 布衣蔬食處之澹然顯者每顧其廬茍非其人則辭
 而避之

白處善澤州人性警敏有學行嘉遯不仕世祖高其志
 勅曰身都道義漠然無名利之心家富詩書樂矣有
[146-17a]
 田園之趣賜號義安處士
李希白高平人有駿材時元季謂鄉人曰此忠臣義士
 奮發之秋吾力不能而復靦顏事之恥也遂屏居無
 仕進意一時朝士俱知其名
張起巖高平人性嚴重與人寡合獨與韓維學游為㤀
 年友同隱居龍山號東崖維學嘗語人曰張東崖宋
 魏野之流也日相過從放歌自適著有泫水倡和集
張才高平人與兄播齊名恬退不仕常種𤓰自給
[146-17b]
張汝弼高平人事親孝以詩名世遁迹莒山嘯歌獨行
 性甘薇自號薇田扁其室曰薇齋
郝彝字仲常陵川人文忠公仲弟經明行修不仕

陳錦高平人性高鯁幼習舉子業恥事剿說後隱於西
 山之麓曰修不必耀貴不必爵知不必人行不必身
 竟以此自終時高其操
王克耘陽城人善詩賦不仕結知止齋藏修終身
[146-18a]
蒲州府
上古
蒲衣子舊志蒲伊子蒲縣人一名蒲衣子以其衣蒲故
 名或云姓伊名疇五帝時人隱士也渾渾噩噩抱道
 而潛居於蒲谷山中即蒲子山縣/之得名以此堯都平陽聞其賢
 躬往師之有講道臺税駕坡遺址㣲存高士傳蒲衣
 子者舜時賢人也年八歲而舜師之齧缺問於王倪
 四問而四不知齧缺因躍而大喜行以告蒲衣子蒲
[146-18b]
 衣子曰而乃今知之乎有虞氏不及泰氏有虞氏其
 猶臧仁以要人亦得人矣而未始出於非人泰氏其
 卧徐徐其覺于于一以已為馬一以已為牛其知情
 信其德甚眞而未始入於非人也後舜讓天下於蒲
 衣子蒲衣子不受而去莫知所終路史蒲衣之故國/河中之河東西二
 里蒲津/闗也
披衣生八歲舜巽以天下高士傳披衣者堯時人也堯
 之師曰許由許由之師曰齧缺齧缺之師曰王倪王
[146-19a]
 倪之師曰披衣齧缺問道於披衣披衣曰若正汝形
 一汝視天和將至攝汝知一汝度神將來舍德將為
 汝美道將為汝居汝瞳焉如新生之犢而無求其故
 焉未卒齧缺睡寐披衣大悅行歌而去之曰形若稿
 骸心若死灰眞其實知不以故自持媒媒晦晦無心
 而不可與謀彼何人哉一云披衣蒲衣之子/路史蒲衣即披衣

薛業汾隂人天寶間處士也西遊廬山補闕趙驊侍御
[146-19b]
 史王定評事張有略各以文贈獨孤及嘗稱其敦於
 詩困於學敏於行口弗言祿祿亦不及識其眞者以
 為永歎以為景慕
李純夫臨晉人隱居不仕構了了菴亭於王官谷貽溪
 之上元宗召之不起號孤雲子

李瀆河中人其先世居洛陽曾祖鄑梁崇政使後唐以
 太子少傅致仕父瑩字正白善詞賦廣順進士蒲帥
[146-20a]
 張鐸辟記室因家河中乾德初為殿中侍御史度支
 判官使江南授右贊善大夫卒初瑩禱河祠而生瀆
 故名瀆字河神後改字長源淳澹好古博覽經史十
 六外艱杜門不復仕進家世多聚書畫王祐典河中
 深加禮待名益著時往來中條山中不親産業所居
 木石幽勝談唐室已來衣冠人物歴歴可聽罕著文
 前後州將皆厚遇之王旦李宗諤每勸其仕皆不答
 乘馬嘗為宗人借憩於㕓間瀆即鬻之其惡囂如此
[146-20b]
 州閭化其儉德祀汾隂孫冕言其隱操陳堯叟復薦
 之召見辭足疾不起遣内侍勞問令長吏歲時存撫
 明年又存問瀆自陳習靜避世意素嗜酒嘗曰扶羸
 養疾捨此莫可從吾所好以盡餘年不亦樂乎天禧
 三年語諸子曰山水足以娛情苟遇醉而卒吾之願
 也吾將與爾永訣爾輩當常在左右即設外寢同處
 一日忽曰適有人至牀下誦詩云行到水窮處未知
 天盡時言訖不見吾當逝矣亟取瑩集七十篇洎書
[146-21a]
 畫付諸子促家人置酒頃之卒年六十三贈秘書省
 著作佐郎賜其家帛二十匹米三十斛州縣常加存
 䘏蠲羨役
張愈字少愚河東人僑郫雋偉有大志遊學四方屢舉
 不第寶元初上書言邊事請使遼其論甚壯用使者
 薦除試秘書省校書郎願以授父顯忠而隱於家帥
 文彥博置青城山白雲谿杜光庭故居以處之内艱
 鹽酪不入口再期植所持柳杖於墓忽生枝葉後合
[146-21b]
 抱六召不應喜弈棋樂山水遇有興雖數千里輒盡
 往遂浮湘沅觀浙江升羅浮入九疑買石載鶴以歸
 杜門著書未就卒

薛繼先字曼卿南渡後隱居洛西山中課童子讀書事
 母孝與人交謙遜和雅所居化之子純孝字方叔有
 父風有詐為曼卿書就方叔取物者曼卿年已老有
 少容客不知其為曼卿而以為方叔也與之書曼卿
[146-22a]
 如所取付之監察御史石玠行部遇曼卿拒不見或
 言君何無鄉曲情曼卿曰今時政未必皆善御史一
 有所劾將謂自我發之同惡相庇他日并鄉里必有
 受禍者其畏愼皆此類壬辰之亂病没宜陽
馮志恩榮河人九歲入學受書一再讀輒成誦博考經
 史崇尚志節貞祐間避亂泰華遇隱者田元圃語相
 契遂師事焉田傳以秘訣豁然開悟壬辰兵息復還
 故鄉依先人茅屋一意操存以道自樂平生未嘗有
[146-22b]
 疾及年老行不杖坐不倚氣爽神清目有餘光

楊守中字彥庸猗氏人博通經史尤善詩文有隱德洪
 武間詔至内府欲官之伏而不謁垂半載不易其志
 詔送還原籍
孫達猗氏人邃於學洪武甲子再行科舉舉第一聨雋
 進士志尚卓然鍵户深居寄意詩文以自娛同年黃
 太常子澄練都院子寧常延入客座上下其議論靖
[146-23a]
 難兵起黃練見殺達痛哭入山長往不返子孫亦莫
 知其處
沁州

邢安國武鄉人少以詩賦名年踰四十遂絶意科舉以
 詩酒自娛避亂客沁陽十餘年後北歸備歴艱苦往
 往見於所著詩
平定州
[146-23b]

張象仁盂縣人嵩季子登熙寧六年進士授校書郎上
 仁宗時宜五事落職隱白鹿山不交當道者五十餘
 年見丞相呂思誠墓表

田傑盂縣人領大德四年郷薦性淳厚不樂仕進内孝
 於父母外信於朋友輕財重義尤善屬文教授鄉里
 不倦人有片善惟恐稱道之不足若非義相干怡然
[146-24a]
 不與校郷人賢之

温良字從善盂縣人少聰慧有奇氣未冠補邑庠生旋
 棄去隱於北鄉
忻州
北魏
薛雲忻州人性嗜學不樂仕進隱州西南繫舟山讀書
 自適以終其身今名其谷曰薛雲谷
[146-24b]

劉易忻州人性介烈博學好古喜談兵韓琦知定州上
 其所著春秋論授太學助教并州州學說書不能屈
 志仕進寓虢之盧氏習辟穀術趙抃復薦其行誼賜
 退菴處士易作詩琦每為書石或不可其意輒滌去
 琦亦再書之尹洙帥渭延致尊禮狄青代洙遇之亦
 厚治平末卒琦作文祭云剛介之性天下能合者有
 幾淵源之學古人不到者甚多其敬之如此熙寧訪
[146-25a]
 察定户役詔易家用處士如七品恩得減半示優禮
 云

張惟善忻州人藏書萬卷隱居授徒出其門者多名人
 其墓銘曰於維先生學傳聖心文經是式詩雅斯欽
 上希陳邵晦迹幽深
代州

[146-25b]
周黨字伯况太原廣武人家產千金少孤為宗人所養
 而遇之不以理及長又不還其財黨詣鄉縣訟主乃
 歸之既而散與宗族悉免遣奴婢遂至長安遊學初
 鄉佐嘗衆中辱黨黨久懷之後讀春秋聞復讐之義
 便輟講而還與鄉佐相聞期尅鬭日既交刃而黨為
 鄉佐所傷困頓鄉佐服其義輿歸養之數日方蘇自
 此勅身修志州里稱其高及王莽竊位託疾杜門自
 後賊暴縱橫唯至廣武過城不入建武中徵為議郎
[146-26a]
 以病去職遂將妻子居澠池復被徵不得已乃著短
 布單衣穀皮綃頭待見尚書及引見伏而不謁自陳
 願守所志帝乃許焉博士范升奏黨曰臣聞堯不須
 許由巢父而建號天下周不待伯夷叔齊而王道以
 成伏見太原周黨東海王良山陽王成等䝉受厚恩
 使者三聘乃肯就車及陛見帝廷黨不以禮屈伏而
 不謁偃蹇驕悍同時俱逝黨等文不能演義武不能
 死君釣采華名庶幾三公之位臣願與坐雲臺之下
[146-26b]
 考試圖國之道不如臣言伏虛妄之罪而敢私竊虛
 名誇上求高皆大不敬詔曰自古明王聖主必有不
 賓之士伯夷叔齊不食周粟太原周黨不受朕祿亦
 各有志焉其賜帛四十疋黨遂隱居澠池著書上下
 篇而終邑人賢而祠之
王霸字儒仲太原廣武人少有清節王莽世棄冠帶絶
 交宦建武中徵至尚書拜稱名不稱臣有司問之霸
 曰天子有所不臣諸侯有所不友司徒侯霸讓位於
[146-27a]
 霸故梁令閻陽毁之曰太原俗黨儒仲頗有其風遂
 止以病歸隱居守志茅屋蓬户連徵不至以壽終
荀恁字君大太原廣武人少修清節資財千萬父越卒
 悉散與九族隱居山澤以求厥志光武徵以病不至
 永平初東平王蒼為驃騎將軍辟而應焉及後朝㑹
 顯宗戱之曰先帝徵君不至驃騎辟君而來何也對
 曰先帝秉德以惠下故臣可得不來驃騎執法以檢
 下故臣不敢不至後月餘罷歸卒於家
[146-27b]
殷謨字君長鴈門人王莽世與周黨胥守節不仕建武
 中徵不至
前宋
周續之字道祖鴈門廣武人僑豫章建昌縣八歲喪母
 哀戚過成人奉兄如事父豫章太守范寗立學招集
 生徒續之年十二詣寗受業數年通五經五緯號曰
 十經名冠同門稱為顔子既而閒居讀老易入廬山
 事沙門釋慧遠與劉遺民陶淵明稱潯陽三隱劉毅
[146-28a]
 鎭姑孰命為撫軍參軍徵太學博士並不就江州刺
 史招請頗從游常以嵇康高士傳得出處之美因為
 之註宋武帝世子居守迎館於安樂寺延入講禮月
 餘復還山江州刺史劉柳薦之辟太尉掾不就武帝
 鎭彭城遣使迎之禮賜甚厚每曰眞高士也尋復南
 還宋初復召之上為開館東郭外招集生徒乗輿降
 幸并見諸生問續之禮記傲不可長與我九齡射於
 矍圃之義辯析精奥稱為名通續之素患風痺乃移
[146-28b]
 病鍾山景平元年卒通毛經六義及禮論註公羊傳
 於世無子兄子景遠有續之風

代淵字藴之代州人唐末僑導江家世為吏有隂德淵
 性簡潔事親孝受學於李畋張達舉進士甲科得清
 水主簿歎曰祿不及親何所為耶還家教授坐席常
 滿安撫使舉鳳州團練推官不就知益州楊日嚴又
 薦之遂以太子中允致仕謝絶諸生著周易㫖要老
[146-29a]
 佛雜說數十篇田况上其書自太常丞改祠部貟外
 郎晚年日菜食巾褐山水間自號虛一子長吏致問
 澹然與對略不及私嘉祐二年九月疾召術士擇日
 云丙申吉頷之是日沐浴而絶

王德素崞縣人朴之子性忠孝有智畧大㕘楊公辟為
 幕官未久稱疾去寓汴中當路交薦除汴梁路雜造
 總管不就卒子九齡痛父早亡誓不就仕事叔父德
[146-29b]
 柔尤謹辟為䕫河令不就又辟為榆次令不踰月解
 組去時人嘉其尚志
解州
上古
許由高士傳由字武仲陽城槐里人為人據義履方邪
 席不坐邪饍不食後隱於沛澤之中堯讓天下於許
 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於光也不亦難乎時
 雨降矣而猶浸灌其於澤也不亦勞乎夫子立而天
[146-30a]
 下治而我猶尸之吾自視缺然請致天下許由曰子
 治天下天下旣已治也而我猶代子吾將為名乎名
 者實之賓也吾將為賓乎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
 偃䑕飲河不過滿腹歸休乎君予無所用天下為庖
 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不受而逃去
 齧缺遇許由曰子將奚之曰將逃堯曰奚謂邪曰夫
 堯知賢人之利天下也而不知其賊天下也夫唯外
 乎賢者知之矣由於是遁耕於中岳潁水之陽箕山
[146-30b]
 之下堯又召為九州長由不欲聞之洗耳於潁水濱
 時其友巢父牽犢欲飲之見由洗耳問其故對曰堯
 欲召我為九州長惡聞其聲是故洗耳巢父曰子若
 處高岸深谷人道不通誰能見子子故浮游欲聞求
 其名譽汚吾犢口牽犢上流飲之許由没塟箕山之
 巓亦名許由山在陽城之南十餘里堯因就其墓號
 曰箕山之神以配食五岳世世奉祀至今不絶也又
 云堯之師曰許由舊志平陸人
[146-31a]

段干木晉人史記魏文侯受子夏經藝客段干木過其
 閭未嘗不軾也秦嘗欲伐魏或曰魏君賢人是禮國
 人稱仁上下和合未可圖也文侯由此得譽於諸侯
 高士傳干木晉人也守道不仕魏文侯欲見造其門
 干木踰牆避之文侯以客禮待之出過其閭而軾其
 僕曰君何軾曰段干木賢者也不趣勢利懷君子之
 道隱居窮巷聲馳千里吾安得勿軾干木先乎德寡
[146-31b]
 人先乎勢干木富乎義寡人富乎財勢不若德貴財
 不若義高又請為相不肯後卑已固請見與語文侯
 立倦不敢息淮南子段干木晉之大駔而為文侯師
 呂氏春秋魏文侯見段干木立倦而不敢息及見翟
 璜踞於堂而與之言翟璜不悅文侯曰段干木官之
 則不肯祿之則不受今汝欲官則相至欲祿則上卿
 至既受吾賞又責吾禮無乃難乎

[146-32a]
闗朗字子明解州人有經濟大器妙極占算浮沈鄉里
 不求宦達魏太和末王虯署朗為記室虯與談易歎
 曰足下奇才也言於孝文詔見問老易朗寄發𤣥宗
 實陳王道諷帝慈儉為本飾之以政刑禮樂帝嘉歎
 謂虯曰先生知人矣昨見子明管樂之器既而頻日
 引見㑹帝有烏丸之役勅子明隨虯出鎭并州軍國
 大議馳驛而聞朗終不仕虯子彥師事朗受春秋及
 易共隱臨汾山
[146-32b]

夏城牧豕者居夏城以牧豕為業文中子之夏城薛收
 姚義後過之而問塗焉牧者曰從誰與收曰從王先
 生也牧者曰有鳥有鳥則飛於天有魚有魚則潛於
 淵知過者葢黙黙焉文中子聞之謂收曰獨善可矣
 不有言者誰明道乎

衞大經蒲州解人卓然高行口無二言武后召之固辭
[146-33a]
 疾素善魏夏侯乾童聞其母卒盛暑步往弔或止之
 曰不如致書答曰書能盡意耶比至乾童以事行乃
 設席行弔禮不詢其家而還開元初畢構為刺史使
 縣令孔愼言就謁辭不見大經䆳於易人謂之易聖
 預筮死日鑿墓自為志如言終

岐裕齋解州人隱居不仕學行鳴於時於所居西南建
 孔顔曾燕居室及學舍歲時率郷人修祀事習禮儀
[146-33b]
 叙郷飲少長之節教樹蓄敦行誼子孫耕讀以為世
 守甘貧賤無外慕郷里化之生六子皆以卿名張禎
 有六卿詠

王昱字穉陽夏縣人事親孝人咸稱為王孝子貧而有
 守不苟言笑不事舉業從曹于汴講學與安邑孝廉
 李貞佐善貞佐任郟縣昱訪焉流賊至李促昱行昱
 曰安趨而危去吾不忍也城破李罵賊死李母喬亦
[146-34a]
 為賊害家人俱逃昱獨從不去賊削其耳鼻仍不去
 賊詰之曰令吾友也冀得收其骸骨耳賊義之釋不
 殺收貞佐屍並其母葬於郟縣之城南飄然長往不
 知所終
絳州

絳縣老晉悼夫人食輿人之城杞者絳縣人或年長矣
 無子而往與於食有與疑年使之年曰臣小人也不
[146-34b]
 知紀年臣生之歲正月甲子朔四百有四十五甲子矣
 其季於今三之一也吏走問諸朝師曠曰魯叔仲惠
 伯會郤成子於承匡之歲也七十三年矣史趙曰亥
 有二首六身下二如身是其日數也士文伯曰然則
 二萬六千六百有六旬也趙孟問其縣大夫則其屬
 也召之而謝過焉欲仕之使助為政辭以老與之田
 使為君復陶以為絳縣師而廢其輿尉
北魏
[146-35a]
裴安祖聞喜人性慧好學閒居養志或勸其仕安祖曰
 高尚之事非所敢當但京師遼遠實憚於栖遲耳後
 魏高祖幸長安見安祖甚悅拜安邑令以老辭詔給
 一時俸以供湯藥

河上丈人居河間文中子遊河間之渚丈人曰何居乎
 斯人也心若醉六經目若營四海何居乎斯人也文
 中子去之薛收曰何人也文中子曰隱者也收曰盍
[146-35b]
 從之乎曰吾與彼不相從久矣至人相從乎曰否也
北山丈人居北山即東臯子所賦北山也謂文中子曰
 何為遑遑者無乃急與文中子曰非敢急傷時怠也
仲長子光字不耀遊于河東人問者書老易二字為對
 嘗曰在險而運奇不若宅平而無為文中子以為知
 言嘗謂子光曰山林可居乎曰會逢其適也焉知其
 可文中子曰達人哉隱居放言也又曰其名彌消其
 德彌長其身彌退其道彌進此人其知之矣薛收問
[146-36a]
 政于子光子光曰舉一綱衆目張弛一機萬事隳不
 知其政也文中子曰子光得之矣收問子光何人文
 中子曰天人也收曰何謂天人文中子曰𦕈然小乎
 所以屬於人曠哉大乎獨能成其天又曰仲長子光
 天隱者也無往而不適矣王績著仲長先生傳

王績字無功絳州龍門人性簡放不喜拜揖兄通隋末
 大儒知績誕縱不嬰以家事鄉族慶弔冠婚不與也
[146-36b]
 與李播呂才善大業中舉孝弟亷潔授秘書省正字
 求為六合丞以嗜酒不任事因劾解去嘆曰羅網在
 天吾且安之乃還鄉里有田十六頃在河渚間奴婢
 數人種黍春秋釀酒養鳬鴈蒔藥草自供以周易老
 子莊子置牀頭他書罕讀也欲見兄弟輒度河還家
 游北山東臯著書自號東臯子乘牛經酒肆留或數
 日高祖武德初以前官待詔門下省貞觀初以疾罷
 復調有司固求太樂丞自是太樂丞為清職刺史崔
[146-37a]
 喜悅之請相見答曰奈何坐召嚴君平耶卒不詣杜
 之松故人也為刺史請績講禮答曰吾不能揖讓邦
 君門談糟粕棄醇醪也初兄凝為隋著作郎撰隋書
 未成死績續餘功亦不能成預知終日命薄𦵏自誌
 其墓績之仕以醉失職鄉人靳之託無心子以見趣
 曰無心子居越越不知其大人也拘之仕無喜色越
 國法曰穢行者不齒俄而無心子以穢行聞王黜之
 無愠色退而適茫蕩之野過動之邑而見機士機士
[146-37b]
 撫髀曰嘻子賢者而以罪廢耶無心子不應機士曰
 願見教曰子聞蜚亷氏馬乎一者朱鬛白毳龍骼鳯
 臆驟馳如舞終日不釋轡而以熱死一者重頭昂尾
 蛇頸貉膝踶齧善蹶棄諸野終年而肥夫鳳不憎山
 栖龍不羞泥蟠君子不苟潔以罹患不避穢而養清
 也其自處如此
五代
裴謙聞喜人度孫郁子有才學以五代亂晦迹不仕避
[146-38a]
 兵徙同州白水縣卒葬其里
裴宗煥聞喜人隱居不仕以詩書自娛卒葬垣曲
裴普聞喜人謙子博通經史不求聞達

韓退稷山人隱居不仕一時名流多推重之康定間以
 待制吳遵路等薦奉詔賜絹米大陽里人掘地得遺
 碑具詳其事

[146-38b]
房居安字敬之河津縣人祖信父倚金季為萬户都統
 居安嗜學不倦第鄉貢進士甫就廷試而汴亡遂隱
 居終身與遯菴段克己訂論正學使諸子師事之葛
 巾藜杖詩酒自怡數年卒至正初段秉昭題其墓曰
 處士先生銘曰先生之生斯文有光一舉鄉解人覩
 異常天地經變晦跡弗彰甘分遯隱得失誰量
郝衡稷山人舉進士隱居教授以德行稱

[146-39a]
段承祚稷山人自幼業太學謙和好禮動止有則任國
 子學正以母老歸養屢徵不起教授于鄉有敦薄立
 懦之風時人稱為德門先生

李貞絳州人洪武時劉基薦為遂昌縣主簿靖難後隱
 居不出永樂二年徵至京師授以官不就賜宴歸
 
 
[146-39b]
 
 
 
 
 
 
 
 山西通志卷一百四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