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49 山西通志-清-覺羅石麟 (master)


[012-1a]
欽定四庫全書
 山西通志卷十二
  關隘四/
朔平府
 右玉縣
右玉長城東北自縣境破虎堡邉界接左雲縣寧魯堡
 邉界三十里起西南至縣境雲石堡邉界五十里交
 平魯縣大河堡邉界五十里止共袤一百三十里
[012-1b]
破虎堡營分管邉牆東自左雲寧魯堡頭墩邉界起西
 至殺虎堡邉界止袤六十里三分 舊邉墩一十七
 座今邉墩六十八座外甎樓三座舊火路墩五座今
 火路墩一十八座
殺虎堡營分管邉牆東自闇門二十臺起至破魯堡邉
 界止袤一十二里西自闇門二十臺起至朔平城守
 營邉界止袤一十五里共袤二十七里 舊邉墩二
 十八座今邊墩四十二座東接破虎堡界十九墩袤/二十里西至三十九墩止
[012-2a]
 接右衛營汛/界袤十五里舊火路墩六座今火路墩五座
朔平府城守營分管邊牆北自殺虎口邊界起南至雲
 石堡邊界止袤四十一里 舊邊墩四十一座今邊
 墩一十四座 舊火路墩四十六座今火路墩八十
 九座
雲石堡營分管邊牆北自朔平城守營邊界起南至威
 遠堡頭墩邊界止袤二十四里八分 舊邊墩四十
 五座今邊墩一十五座 舊火路墩一十四座今火
[012-2b]
 路墩一十座
威遠堡營分管邊牆北自雲石堡邊界起南至威虎堡
 邊界止袤一十五里三分 舊邊墩一十六座今邊
 墩五座府志北接雲石堡界南至/平魯縣界袤三十四里舊火路墩四十五
 座今裁併
明破虎堡制照壁山墩破虎堡界首東接左衛半坡墩
 西為雙營兒北對鷹窩山又西為鎮溝墩北對雙廟
 又西為三岔又西為古長城墩又西有小關北直古
[012-3a]
 城又西為饅頭山西有關又西為曹家北山垣凸而
 北又西為山前墩北對安子山南直破虎堡界止為
 垣二十一里嘉靖十七年二月俺答繇安子山入
明馬堡制水泉兒墩馬堡界首東接破虎堡山前墩東
 為道溝又西為虎頭山垣凸而北又西為郉家溝二
 溝中有雙水口墩乂西為石嶺有小關岐道北出北
 對雙土山又西為馬尾山東西有水口垣凸而北南
 直馬堡又西為中馬尾墩至右衛殺虎堡兔毛河胥
[012-3b]
 有塹又西為西馬尾墩馬堡界止為垣二十三里
 今𨽻破虎堡汎
明殘狐堡制芹菜坡墩殘狐堡界首東接馬堡西馬尾
 墩西為卧羊坡又西為羊平草塲又西為暗門又西
 為天橋兒北直古城又西有小關岐道北出又西為
 野猪窩又西為舊堂子墩南直殘狐堡又西為東鶯
 圪塔墩北直雙古城又西有關殘狐堡界止為垣二
 十三里 今𨽻破虎堡汎
[012-4a]
明殺虎堡制新水口墩殺虎堡界首東接殘狐堡東鶯
 圪塔墩西為小水口北對舊巖西有小關岐道北出
 又西為東山水口北直舊豐州城西為古道坡垣凸
 而北又西為古道溝有小關北出又西為黒龍王坡
 垣凸而北北對石人兒又西為黒龍王灘又西為井
 溝有土溝北對大窊又西為山寨溝長墩殺虎堡界
 止為垣一十八里
明右衛制石崖墩北對平垣山大同右衛界首東接殺
[012-4b]
 虎堡山寨溝長墩西為劉隔子溝又西為暗門北對
 大虎石又西為半坡又西為堵牆二墩間北對陵角
 海南直殺虎堡界右衛關東在東鶯圪疸西在西鶯
 圪疸又少西為兔毛河東西墩兔毛河折流出二墩
 之間河中有堵牆堵牆西南又有堵柵兔毛河西墩
 至老營堡五眼井墩止胥有塹又西為西馬頭又西
 為小關有水流出又西為小水口垣凸而北又西為
 朱家溝又西為西鶯圪疸有小關又西為陡溝北坡
[012-5a]
 垣凸而北又西為陡溝水口又西為黄家山北直雙
 山又西為乾溝子有小關三水滙而流出又西歴二
 墩至金家山南直楊鐡口堡又西為宰寨北直紅牆
 又西為幸兒坡垣少凸而北又西為小莊窩北直忙
 牛嶺又西為孔家溝墩長城垣為西盡黄草梁墩復
 折而南 長城自左雲拒門堡起勢迤西南至右衛
 黄草梁墩全折而南又迤西南至平魯大水口堡又
 全折而南此左雲右玉平魯長城之大勢也 黄草
[012-5b]
 梁墩長城折南東接孔家溝墩西對玉林山又南為
 菜樹坡長城凸而西西對勝山兒又南歴二墩至雙
 溝西對大青山尾此明山西防秋分土之界也繇雙
 溝南至丫角山一百十四里地𨽻大同汎𨽻山西又
 南為邊家山又南為土兒墩西直黄土山又南為勝
 土寨墩大同右衛界止為垣七十二里 今𨽻雲石
 堡汎
明拒狐堡制北石山墩北接右衛勝土寨墩長城少凸
[012-6a]
 而西拒狐堡界首南為半破墩長城少凸而西東直
 拒狐堡又南為鎮河墩又南有小闗又南為王石匠
 墩有河西對尖山又南為界牌梁東少南直威逺衛
 城又南為營盤山墩長城少凸而西拒狐堡界止為
 垣一十二里 今𨽻威逺城汎
明威遠衛制井溝墩北接拒狐堡營盤山墩西直大團
 山威逺衛界首南為沙嶺又南為小關又南為大營
 盤山長城凸而西又南為劉三河小大沙溝西直青
[012-6b]
 山又南有關又南為窰溝又南為雙山子長城少凸
 而西又南為雙窰溝則少凹而東矣又南為五箇砦
 復凸而西又南為周二河墩威逺衛界止為垣一十
 六里
破虎堡東北五十里大同府西北一百五十里東至邊
 牆一里半西至殺虎堡五十里南至寧魯堡三十里
 北至邊牆三百步東南到威寧堡西南到縣治五十
 里 明嘉靖二十二年建堡方一里髙三仞厚二仞
[012-7a]
 餘門樓一萬厯二年展修周二里零八步髙連女牆
 三丈八尺甎包 明楊博右衛路通䟽一議増墩臺
 右衛至左衛一帶前議每四里設墩一座猶恐其踈
 合無每空再加二座大約每里許該墩一座左衛至
 髙山站視右衛為稍衝每五里見有墩臺一座每空
 再加一座大約二里半該墩一座髙山站至鎮城視
 右衛為少緩原無墩臺毎五里該墩一座候牛心山
 等堡并墩臺完日繼理其中路草溝堡官人屯梁家
[012-7b]
 店齊家河北花園馬道口六處西路小邨兒一處應
 添墩堡并沿邊牆塹照原議具奏
馬堡破虎堡南明嘉靖二十五年建萬厯元年石包周
 一里五十四步髙連女牆三丈五尺舊分管邊牆袤
 一十里四分邊墩一十五座火路墩四座今裁併
殘狐堡破虎堡西明嘉靖二十三年建隆慶六年石包
 周一里一百三十四步髙連女牆三丈六尺五寸舊
 分管邊牆袤一十五里三分邊墩二十四座火路墩
[012-8a]
 九座今裁併
殺虎堡北二十里大同府西北二百一十里東至破虎
 堡五十里西至邊牆三里南少東至縣治二十里北
 至邊牆一里 明嘉靖二十二年建方一里髙三仞
 厚二仞餘門樓一萬厯二年展修周二里零二十步
 髙連女牆三丈五尺甎包四十三年復建殺虎新堡
 名平集堡東西廣一百九十步南北袤一百七十步
 周二里牆亦髙連女牆三丈五尺分駐守備一員
[012-8b]
 明兵備張維樞議宜摘近關牆處另築一土堡中建
 商店凡交易俱在此不得闖入殺虎堡城或每月限
 期每日限時立定規制
混元峰北二十里殺虎堡左髙五里東北胥連邊外盤
 踞數十里
馬營河堡殺虎堡東南明萬厯元年建周八分髙連女
 牆三丈九尺舊分管邊牆袤五里五分邊墩八座火
 路墩一座今裁併 明嘉靖三十三年叅將自左衛
[012-9a]
 移駐右衛轄城堡十三左衛右衛殺虎破虎鐵山牛
 心殘虎馬堡雲陽紅土黄土三屯馬營河
兔毛河西北二十里發源東北十里響水溝流至城北
 八里㑹馬營諸河流出口外東勝州入黄河 建牆
 堞一座西三十里又有小隘口 王瓊曰大同右衛
 兔毛河口最為要衝 明太學陳善兔毛河設險議
 兔毛河在右衛之北直出境外邊塞溪谷與通㓂水
 者固多然小之可竇城基於梁而導水出入暗門是
[012-9b]
 也大之可墩隨其曲折而置守於山敵臺是也兔毛
 之水𣲖流平漫中難為竇涯滸土壤旁難為墩故守
 者病之間嘗計曰岸築髙墉與長城等隨水曲折長
 數里餘河流寛不百步而兩岸乗墉者以火石擊之
 無不守之理矣 明兵備張維樞修兔毛河橋議殺
 虎堡當西北極邊最稱要隘而兔毛河橋直通塞外
 夏秋之交波流洶湧勢奔力猛嵗修嵗潰此橋一瑕
 數百里之垣皆瑕本道念邊垣肩背河橋咽喉急肩
[012-10a]
 背而緩咽喉非計也今議列五欵一議橋洞洞孔多
 則奔流易䟽孔少則猛突難禦計修中大水洞一孔
 東西小水洞一十四孔照城門砌劵斧刃交立共用
 劵石九百九十一丈四尺壓劵鑿綱等石三千三百
 六十八丈此所謂多洞孔以䟽其流者也一議鋪底
 底基深則堅厚難衝基淺則脆薄易陷今計入地剖
 坑一丈先用木杆排釘乃安底石鋪至十層石用長
 八九尺厚至尺餘者橋底東西並内外八字約濶六
[012-10b]
 十二丈長二十一丈共用底石三萬九千六百丈木
 杆一千八百根此所謂深鋪底以固其基者也一議
 橋身身中用碎石則支助無力用石條砌壘則牢固
 難動今議每座髙一丈八尺週圍八丈用石三十六
 層每層週圍石條一百四十四丈約馬頭橋身内外
 用石條五萬一千八百四十丈此所謂廣橋身以培
 其勢者也一議橋樓下堅則水順注上隆則基益奠
 今計橋上建樓三間南北深入一丈八尺東西濶二
[012-11a]
 丈七尺髙一丈五尺直北包甎牆一堵東西南用門
 窓事竣後應撥軍夫二十名住防看守以防緩急此
 所謂築牆樓以壯其威者也一議夫匠工費今以數
 百里邊垣寄咽喉於兹橋且下深上隆一橋而兼兩
 橋之工據該堡軍夫二百名三路應𣲖軍夫一千五
 百名其石匠三百名在内喫𦂳以鋪完橋底為先限
 兩個月河橋鎮樓次第併力限七個月邊地最苦寒
 凍先行辦料限三月初旬興工此所謂集衆力以要
[012-11b]
 其成者也若工無冒破橋可永久各委官乞破格優
 叙以為捍邊任勞者勸 翁萬逹疏自陽河靖魯堡
 起西至右衛兔毛河止為垣三百七里有竒塹如之
 敵臺六百二十有二舖屋如之暗門一十有七自右
 衛兔毛河起至丫角山止為垣一百九十二里有竒
 塹如之敵臺二百七十有五舖屋如之暗門六月城
 六十靖魯至右衛者役大同右衛至了角者役山西
紅土堡在東南石包火路墩七座
[012-12a]
黄土堡紅土堡東南火路墩九座
雲陽堡牛心堡東南火路墩一十四座
祁河堡縣南火路墩九座俱裁併
雲石堡西南四十里大同府西二百二十里東至威逺
 城界六里西至邊牆二里南至大水口堡界二十里
 少東至平魯縣七十里北至右玉縣界二十里東南
 到威逺城西北到大水口堡二十五里東北到縣治
 四十里 明嘉靖三十八年建萬厯十年改建於王
[012-12b]
 石匠河甎包周一里七分髙連女牆四丈一尺
鐵山堡雲石堡東北明嘉靖三十八年建萬厯二年甎
 包周一里四分零髙連女牆三丈五尺舊分管邊牆
 袤一十里五分邊墩二十二座火路墩十座今裁併
威遠城南五十里大同府西一百五十里東至左雲縣
 三十里西至大水口堡五十里南少西至平魯縣六
 十里北至縣治五十里西北到雲石堡 明正統三
 年築方四里髙四仞厚三仞餘門樓四萬厯三年展
[012-13a]
 修周五里八分零髙連女牆四丈甎包 明㕘議左
 熈修威逺城記叅將牛應詔董役拆修六百餘丈覆
 以雉堞髙四丈餘週圍延袤一千五十丈有餘帮修
 裏口大牆五百九十餘丈俱用甎甃門樓穿廊劵洞
 水道各極壯麗 明設㕘將一員中軍守備一員馬
 戰兵九十名步戰兵六十名守兵一百五十名 景
 泰元年石彪守備威逺敵圍土城彪用砲擊死百餘
 人遁去六年瓦剌㓂威逺諸衛夏定逺伯石彪敗之
[012-13b]
 於磨兒山 天順四年秋八月孛來入自威逺總兵
 官髙陽伯李文素怯懦擁兵退避㓂遂抵雁門掠朔
 代忻崞砲火徹於浮圖峪東大學士李賢倉卒入奏
 乃詔發兵倒馬紫荆以備畿甸命都督顔彪屯紫荆
 馮宗屯倒馬㓂初見鎮兵不戰意大恣肆已去復來
 乃詔二闗屯兵悉至雁門㓂始退 𢎞治十三年六
 月火篩大節入西路歴威逺左衛駐營朔州 嘉靖
 九年秋七月俺答繇黄榆山入威逺守備賈英出陣
[012-14a]
 邊人亦多之十一年秋七月繇臘鷄屯入威逺二十
 九年復入威逺伏驍騎鹽塲而以二十騎挑戰陽和
 總鎮馬芳知其詐用百騎薄伏所三分其軍鋭以次
 擊之奮勇跳盪敵騎辟易十里斬九十級 隆慶四
 年俺答犯威逺堡别部千餘騎攻靖魯大同巡撫方
 逢時伏兵却之隆慶中俺答攻平魯叅將張剛賂之
 令移攻威逺幾破總督陳其學率胡鎮等救而大同
 總兵馬芳兵亦至相持十餘日乃走 于謙備邊疏
[012-14b]
 令遊擊將軍石彪將所帶官軍内威逺衛留一千馬
 邑所留六百山隂所留五百名在此巡哨 楊鼎大
 同事宜疏山西新設威逺衛與大同相隣右衛三面
 幾四百里威逺三面僅六里難以種牧宜以隣近大
 同右玉林二衛餘里内西南各撥二十里東北各撥
 一十五里給威逺衛軍種牧此新威逺/城時道里
樊皮嶺在威逺衛明嘉靖四十五年㕘將崔世榮戰没
 於嶺 威逺城巡檢司
[012-15a]
威平堡威逺城西南 明嘉靖四十五年建萬厯元年
 石包周一里四分髙連女牆三丈七尺萬厯二十三
 年又接建土堡一座火路墩一十座今裁併
小峪口
雷公山西八里盤踞百里南連雲石堡山西北胥連邊
 外
牛心山東南四十五里牛心堡南明嘉靖三十七年建
 堡隆慶六年石包周二里五分髙連女牆三丈五尺
[012-15b]
 火路墩一十八座山逓髙八里旋折而上孤峰插雲
 盤踞數里巔平麓圓 成化十九年秋亦思馬因入
 掠大同西路㕘將莊鑑邀其歸路戰於牛心山敵遂
 遁非垣北牛心山也
 朔州
石碣峪南七十里翠屏山東峪中有千佛寺東北即神
 武尖山 翠屛山西南七十里寧武縣界東至石碣
 峪北接馬騣山南通寧武軍山口西至托邏臺髙下
[012-16a]
 往復二十餘里盤踞二百餘里 宋雍熈三年五月
 詔遷雲應寰朔四州之民於内地令都部署潘美等
 以所部兵䕶之時遼國母蕭氏與其大臣耶律漢寧
 南北皮室及烏雅特哩衮領衆十餘萬復陷寰州雲州觀
 察使副部署楊業謂美等曰今遼兵益盛不可與戰
 朝廷止令取數州之民但領兵出大石口路先遣人
 宻告雲朔州守將俟大軍離代州日令雲州之衆先
 出我師次應州遼必來拒即令朔州民出城直入石
[012-16b]
 碣谷遣强弩千人列於谷口以騎士援於中路則三
 州之衆保萬全矣西上閤門使王侁曰但趨雁門北
 川中鼔行而往業曰不可此必敗之勢也侁曰君侯
 素號無敵今見敵乃逗撓不戰乎業曰業非避死葢
 時有未利今君責業以不死當為諸公先乃自石匣
 路趨朔州泣謂美曰此行必不利業太原降將分當
 死上不殺寵以連帥授之兵柄今當先死於敵因指
 陳家谷口曰諸君於此張步兵强弩為左右翼以援
[012-17a]
 俟業轉戰至此即以步兵夾擊救之不然無遺類矣
 美即與侁領麾下兵陣於谷口遼山西兵馬都綂耶
 律色珍遣副部署蕭達蘭伏兵路側自擁衆為戰勢
 遇業兵佯敗業追之伏兵四起色珍還兵前戰業大
 敗退趨狼牙村侁自寅至已使人登托邏臺望之以
 為遼師敗走欲爭其功即領兵離谷口美不能制乃
 緣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聞業敗即麾兵却走業力
 戰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見無人即拊膺大慟再率
[012-17b]
 帳下士力戰身被數十創馬重傷不能進遂為遼所
 擒其子延玉亦没焉麾下淄州刺史王貴等胥力戰
 死無一生還者業不食三日卒 遼聖宗紀綂和四
 年七月丙子樞宻使色珍奏復朔州擒宋將楊繼業
  元攻朔州州人楊沃衍率族人保南山茶把溝金
 以為武朔刺史時武州已殘破宋嘉定七年二月元
 復來攻死戰二十七日元兵乃退 八月金順義軍
 節度使吳僧格復朔州 吳僧哥乞糧議者以雲應
[012-18a]
 已破朔州孤城勢不可久乂楊沃衍在武州元兵攻
 圍甚急宋嘉定九年三月金遷武朔吏民入闗分置
 嵐石絳解之間元兵追擊之僧格為殿戰死
神池口西四十里神池界路通神池縣明正綂十三年
 置巡檢司後裁東南有土城基 舊志神池口州南
 九十里
青圪塔南四十里又十五里至陽方口岔道出西南十
 五里至大水口 遼志朔州順義軍下節度本漢馬
[012-18b]
 邑縣地元魏孝文帝始置朔州在今州北三百八十
 里定襄故城葛榮亂廢髙齊天保六年復置在今州
 南四十七里新城八年徙馬邑即今城武成帝置北
 道行臺周武帝置朔州總管府隋大業三年改馬邑
 郡唐武徳四年復朔州遼升順義軍節度兵事屬西
 京都部署司按此則青圪塔南即齊朔州新城地葢
 以南蔽陽方口也
陽方口南五十里寧武縣界 舊志寧武軍口南一百
[012-19a]
 里路通寧武縣南連静樂縣分水嶺 托邏臺寧武
 山前宋王侁使人望楊業也
蕎麥川在州西繇州西至魚渠嶺三十五里繇魚渠嶺
 西南二十五里至利民堡胥蕎麥川也為神池𦂳衝
趄坡西南四十里踰坡為大水口
朔州内邊長城東南接馬邑城外西南界起迤南而西
 經寧武縣陽方口至神池縣大水口界共袤百一十
 里有竒
[012-19b]
劉家口北三十五里至井坪界四里
沙峪在州北
下水角在州西北八十里 上水頭在州西北九十里
  胥土坡通口外朔州要道也 景徳元年秋府州
 刺史折惟昌入朔州界破狼水砦時契丹方圍岢嵐
 軍聞敗遁去 韓守英從征河東數奉詔至石嶺關
 督戰取隆州遷殿頭歴并代路兵馬鈐轄契丹圍岢
 嵐軍守英與鈐轄張志言知府州折惟昌帥所部渡
[012-20a]
 河抵朔州以牽賊勢遂破狼水寨俘數百人獲馬牛
 羊鎧甲以數萬計冦為解去 繇府谷入朔州當繇
 此道 嘉靖四十二年俺答五萬騎至朔州川巡撫
 萬恭與戰老髙墓列車為陣發火器冦少却忽風起
 火反焚車遂復大至諸將殊死戰乃去
武州塞通典朔州有秦馬邑城武州塞 趙武靈王築
 長城自代並隂山下至髙闕為塞而置雲中雁門代
 郡 正義括地志云趙武靈王所築長城在朔州善
[012-20b]
 陽縣北按水經云百道長城北山上有長城若頽毁
 焉亘嶺東西無極葢趙武靈王所築也 後魏李崇
 曰朔州乃白道之衝若此不全則并肆危矣 蘇秦
 説韓宣惠王曰韓卒之劍㦸皆出於㝠山註㝠山在/朔州北
小代堡在賈莊南 安子堡賈莊東南 王東堡安子
 堡東南雁門關北 神武堡在州南 王萬堡在州
 西南神武堡西寧武關東北
 馬邑縣
[012-21a]
太和嶺西南五十里一名惡陽嶺邑志唐貞觀四年李
 靖率勁兵自馬邑進屯惡陽嶺即此 李靖為代州
 道行軍總管率勁騎三千繇馬邑出其不意直趨惡
 陽嶺以逼之頡利可汗見官軍奄至大驚曰兵不傾
 國來靖敢提孤軍至此於是帳部數恐靖縱諜者離
 其腹心夜襲定襄破之可汗脱身遁磧口退保鐵山
 帝曰李陵綂步卒五千至漠北然卒敗降其功尚得
 書竹帛靖以騎三千蹀血㓂庭遂取定襄足澡吾渭
[012-21b]
 水之耻矣 綱目集覽匃奴南界磧口之地在賀人
 山西按賀人山即今右玉賀蘭山也古隸馬邑郡
 祝志嶺北口西山上有佳吉寨宋楊將軍屯兵處
 六郎寨南五十里址存 後魏皇始元年八月己亥
 大舉討慕容寳帝勒六軍四十餘萬南出馬邑踰於
 勾注旌旗絡繹二千餘里鼓行而前民屋皆震 太
 和十七年五月襄陽蠻酋雷婆思等率一千三百餘
 户内徙居太和川 唐貞觀中薛延陀衆二十萬度
[012-22a]
 漠屯白道川據善陽嶺以擊李思摩部思摩引其種
 落走朔州延陀乘之及塞太宗令張儉李勣等數道
 擊之誡曰延陀經途數千馬已疲瘦吾先勅思摩燒
 薙秋草頃偵人來云其馬畜齧噉林木枝皮畧盡卿
 等不湏前戰俟其將退一時奮撃制勝之舉也先是
 延陀擊沙鉢爾及柱爾皆以步兵勝將來㓂先教習
 步戰每五人以一人習戰者使執馬而四人前戰勝
 則援馬以追奔失於應接者死至是行其法思摩先
[012-22b]
 合輒退延陀乗勝逐之勣兵拒擊延陀弓矢俱發傷
 戰馬勣令去馬步陣率長矟數百為隊齊奮以衝之
 其衆潰散副總管薛萬徹率數千騎収其執馬者其
 衆失馬莫知所從因擊之乃大敗 元設太和嶺千
 户所秩正五品逹嚕噶齊一員百户六員彈壓一員
 於大同路馬邑縣本隘置司
廣武站東南六十里雁門關下至廣武即馬邑界 廣
 武站東南八十里韓王信屯廣武漢兵大破之即此
[012-23a]
 漢為縣隸太原郡
覆米堆廣武站西北三里砂土二百餘堆不為大風洪
 水之所剥削相傳楊將軍覆米其上
下闗城西三十五里有土堡舊傳堡東一里許又有城
 周八里址尚存 縣志下關城東南三十五里城址
 周八里 府志在鴈門關之下因以下關名
大峪口北六十里懐仁界
洪濤山西北十五里朔州界路通井坪所有盤道梁墩
[012-23b]
 西北二十五里有喇河口墩
桑乾鎮隋開皇中朔州總管郭衍築桑乾鎮 隋大業
 末鴈門丞陳孝意虎賁郎將王智辨合兵圍劉武周
 桑乾鎮突厥與武周共撃智辨破之孝意奔還鴈門
 鴈門人殺之 古桑乾鎮在今洪濤金龍間葢恃水
 為固也
馬邑内邊長城南自縣境接代州界起迤南而西至朔
 州界止土丘蔓延共袤八十餘里
[012-24a]
 左雲縣
朔平府長城東北自府境邊界接大同府大同縣邊界
 拒牆堡起西至府境左雲縣邊界拒門堡二十里西
 至助馬堡二十里西至威魯堡六十里西至寧魯堡
 二十里西至右玉縣邊界破虎堡三十里西至殺虎
 堡六十里西南至雲石堡六十里西南至平魯縣邊
 界大水口堡五十里南至敗虎堡二十里南至阻虎
 堡二十里西至寧武府境偏闗縣水泉營邊界六十
[012-24b]
 里止共袤四百一十里
左雲長城東北自縣境拒門堡邊界接大同府大同縣
 邊界起西北至寧魯堡邊界交右玉縣破虎堡邊界
 止共袤一百五里 左雲城營在腹裏 舊邊墩二
 十四座火路墩五十二座今裁併
破魯堡營分管邊牆東自拒牆堡邊界起西至助馬堡
 邊界止袤一十五里二分 舊邊墩二十三座今邊
 墩八座 舊火路墩五座今同
[012-25a]
助馬堡營分管邊牆北自拒門堡邊界起南至威魯堡
 邊界止袤三十四里六分 舊邊墩二十五座今邊
 墩四十座 舊火路墩八座今同
威魯堡營分管邊牆東自助馬堡邊界起西至寧魯堡
 邊界止袤一十六里三分 邊墩一十六座 舊火
 路墩八座今火路墩一十六座
寧魯堡營分管邊牆東自威魯堡邊界起西至破魯堡
 邊界止袤一十九里九分 舊邊墩三十三座今邊
[012-25b]
 墩一十一座 舊火路墩一十二座今同
明破魯堡制逐魯一墩破魯堡界首東接大司鎮河堡
 十六墩北倚石梯子對水泉又西三墩北對深溝又
 西為四墩北對窰溝又西為七墩長城址南有土溝
 北為助馬堡在垣之外重垣之内有闗堡北倚陡嶺
 又西為八墩北對馬邑山乂西為九墩北對黄土坡
 南直河外髙山城又西為十墩北對馬頭髙峰又西
 為黄土破墩青土破墩北對小團山南直破魯堡界
[012-26a]
 止為垣二十七里
明滅魯堡制安民墩滅魯堡界首東接破魯堡青土墩
 北有保安堡在垣之外重垣之内重垣至堡止堡北
 對海東山又西歴三墩至太平墩又歴二墩至永樂
 墩北對雙山又西為管家溝北對蘆草溝鴉兒巖乂
 西歴二墩至東坡北對尖山兒又西為西坡有堡堡
 外有䕶堡垣堡有鎮邊闗南直滅魯堡北對沙嶺兒
 又西歴二墩至穴川墩北對寨兒嶺又西為雙山墩
[012-26b]
 長嶺墩北對鎮河墩又西為寧魯墩北對八股泉又
 西為守口墩滅魯堡界止為垣一十七里 今𨽻助
 馬營汎
明威魯堡制界牌墩威魯堡界首東接滅魯堡守口墩
 西為榆溝又西為水泉又西為舊莊墩西有水口北
 對尖山又西為衝溝又西為雙井又西為柴堆墩北
 對窰子溝又西為小關乃水口也北對團山又西為
 雙溝西有暗門又西為東水泉墩北對馬站溝又西
[012-27a]
 有小關號雙北水口又西為西水泉墩北對定安山
 又西為尖山墩南直威魯堡又西為曹家南山墩垣
 形彌迤西南北對中土山威魯堡界止為垣一十八
 里今𨽻助馬營汎
明寧魯堡制寧圏墩北對傅家嶺寧魯堡界首東接威
 魯堡曹家南山墩西為鹽醬溝又西為大夘條墩長
 塹止又西為髙坡墩雙溝水繇墩東石山出垣暗門
 又西為灣坡墩長城沙灣又西為石山墩有小關北
[012-27b]
 直老武營墩又西為喜鵲墩北對石嘴又西為鎮溝
 墩有小闗水口灣坡至關止又西為寧魯堡關又西
 為黒石巖南對寧魯堡又西為望川墩北對石嘴又
 西為稱溝墩北對鎮河墩長城又少灣又西為黒龍
 王墩寧魯堡界止為垣一十七里 今隸威魯堡汛
左雲縣在腹裏明左衛制水泉兒墩大同左衛界東接
 寧魯堡黒龍王墩西為屯軍溝長墩北對屯田北山
 又西為屯軍西長墩北對三山又西為左衛二小關
[012-28a]
 乃水口也又西為左衛關又西為十家莊窩又西為
 王茂山墩南直大同左衛城北對水海又西減劉東
 山柴堆山又西為堂于山墩北對樺皮溝又西為王
 家中西嘴墩北對師婆塞王家中西嘴墩至馬堡北
 馬尾山東墩胥有塹馬尾山西墩又有塹塹中如小
 水口古道溝黒龍王灘山寨溝劉隔子溝等與兔毛
 河形勢相似又西為盤溝北對雙廟又西為半坡墩
 大同左衛城界止為垣一十七里 猪兒窊左衛城
[012-28b]
 北對十家莊窩又北對水海 明嘉靖二十年七月
 俺答繇左衛猪兒窊入南抵太原
破魯堡東六十里大同縣西北七十里東至大同縣界
 一十五里西至縣冶六十里南至髙山堡三十里北
 至助馬堡二十里西北到威寧堡三十里 明嘉靖
 二十二年建堡方一里髙三仞厚二仞餘門樓一萬
 厯元年展修周三里二分有竒髙連女牆四丈二尺
 甎包 明嘉靖二十三年三月總督翟鵬鑿長塹總
[012-29a]
 兵周尚文議於塹内城滅魯靖魯破魯威魯寧魯五
 堡募邊人為軍墾地堡置把總指揮綂之後於破魯
 堡分駐守備一員 舊破魯堡界今助馬營界也
 破魯堡在塹内助馬堡在塹外明破魯堡東接鎮河
 堡而又西至助馬堡汎界故列於助馬之先
助馬堡連拒/馬堡在縣東北大同縣西北九十里東至鎮川
 堡七十里西至邊牆二里南至破魯堡二十里北至
 邊牆八里 明嘉靖二十四年建方一里髙三仞厚
[012-29b]
 二仞餘門樓一萬厯四年展修周二里四分髙連女
 牆三丈八尺 明嘉靖二十四年八月巡撫詹榮總
 兵周尚文復議於𢎞賜諸堡北添設軍堡以相犄角
 遂廢水口堡改名鎮羌廢宣寧縣改名拒牆廢亂草
 營堡改名拒門又増築拒馬堡各募軍屯守鎮羌拒
 馬設守備拒牆拒門設把總指揮綂之後於助馬堡
 分駐守備一員 助馬路巡檢司
國朝雍正七年巡撫覺羅石麟 題請設巡檢司一員
[012-30a]
 與武職互相稽查九年復 題請將懐仁營改設之
 都司歸併附近助馬路叅將兼轄與髙山營成犄角
 之勢
拒門堡東北一百二十里在助馬堡東北大同縣拒牆
 堡界也明萬厯元年磗包周一里零二百五步髙連
 女牆三丈七尺舊分管邊牆沿袤一十五里三分邊
 墩二十三座火路墩七座今裁併 明鎮羌拒牆拒
 門拒馬所謂塹外四堡也 長城東北自拒門堡邊
[012-30b]
 界接大同拒牆堡界起西北至寧魯堡邊界接右玉
 破虎堡界止沿邊共袤一百五里
溢水口東北一百二十五里助馬堡 雍正九年巡撫
 石麟䟽助馬一臺水口實名溢水口拒門口在南溢
 水口在北相隔七里俱係倚邊開門邊民耕種収穫
 各由相近口出入其拒門一口寛敞平坦人畜車輛
 出入頗便至溢水口原為洩水而設邊民就便行走
 而車輛䭾載從此出入震動揺撼不無損壊邊牆之
[012-31a]
 虞應令附近民人帶有農器者春秋兩次放行平時
 關閉其車輛䭾載概由拒門口出入不得混行
保安堡在助馬堡東南破魯堡東北明嘉靖二十四年
 建萬厯元年甎包周一里五分髙連女牆三丈五尺
 舊分管邊牆袤一十四里零邊墩一十四座火路墩
 四座今裁併
髙山堡東南六十里東至大同縣治六十里西至縣界
 三十五里南至懐仁縣冶六十里北至破魯堡三十
[012-31b]
 里西北到縣治 明天順二年建堡方二里髙三仞
 厚二仞餘門樓二嘉靖十四年改建周四里三分髙
 連女牆四丈二尺萬厯元年甎包舊火路墩一十六
 座今火路墩一十座 明分駐守備一員 許論九
 邊總論髙山聚樂二城堡在鎮城兩腋間實為東南
 要衝 明楊博疏一經畧左衛左衛至髙山站六十
 里合無於中路繆官人屯築大堡一座二十里舖舊
 髙山城各修築小堡一座髙山站至鎮城六十里於
[012-32a]
 適中岡家灣築大堡一座白廟兒屯石佛寺各修築
 堡一座公㕔營房等項以次修建一増設官兵議得
 繆官人屯岡家灣各設操守一員仍各提調東西二
 小堡各募軍五百名各給馬一百匹以備往來傳報
 之用每小堡各設把總官一員一查處荒田左衛逹
 鎮城官路東西盡皆腴田議令官軍開墾暇日修理
 原設墩臺地方人隨堡住種聼從其便 陳子龍曰
 是年楊襄毅所築大小土堡九座墩臺九十二座又
[012-32b]
 濬大壕二道各長十八里邊民大悦 髙山城巡檢
 司雍正八年設
馬頭山北三十里東連大同西接右玉迤邐八十餘里
 陟巔則垣外豐州灘威寧海松樹諸山胥在指顧中
 長城踞其上一名長城嶺形似馬首雙耳尤肖盛暑
 堅氷不生樹木
彌陀山北四十里東西袤百里北連口外嘉靖二十七
 年八月俺答伏兵五堡旁誘指揮顧相等出圍之彌
[012-33a]
 陀山總兵官周尚文急督副總兵林椿叅將呂勇遊
 撃李梅及二子君佐君仁出塞援圍始解相及指揮
 周奉千户呂愷郝經等已陣殁尚文轉戰次野口伏
 突起殊死戰斬其長一人相持月餘乃引去尚文設
 伏殺其殿卒而還
㕘合口水經注沃水又東逕㕘合縣南魏因㕘合陘以
 名也北俗謂之倉鶴陘道出其中亦謂之㕘合口陘
 在縣之西北即燕書所謂太子寳自河還師㕘合三
[012-33b]
 軍奔潰即是處也魏立縣以𨽻凉城郡西去沃陽縣
 故城二十里 鹽池在沃陽縣故城東北六十五里
 而㕘合縣在沃陽縣故城東二十里今左雲縣北有
 鹽海則叅合口即馬頭山北口也 晉太元二十年
 燕建興十年也夏五月魏侵逼附塞諸郡甲戌燕主
 垂遣太子寳及遼西王農趙王麟等率步騎八萬自
 五原伐魏范陽王徳陳留王紹别將步騎一萬八千
 為寳後繼秋七月魏張衮聞燕軍將至謂魏主曰燕
[012-34a]
 狃滑臺長子之㨗竭國之資力以來有輕我之心宜
 羸師以驕之魏主從之徙部落畜産西渡河千餘里
 以避之寳軍至五原降魏别部三萬餘家収穄田百
 餘萬斛置黒城進師臨河造船為濟具魏遣右司馬
 許謙乞師於秦八月魏治兵於河南九月進師臨河
 連旌沿河東西千有餘里寳列兵將濟暴風忽起漂
 其船數十艘泊南岸魏獲其甲士三百餘人又使陳
 留公元䖍將騎五萬屯於河東要山截谷百餘里以
[012-34b]
 絶其左東平公元儀將騎十萬屯於河北以承其後
 畧陽公元遵將騎七萬絶其中山之路時秦遣楊佛
 嵩救魏兵亦至寳愈大恐冬十月辛未燒船夜遁時
 河氷未結寳以魏兵必不能渡不設斥堠十一月己
 卯天暴風氷合魏引兵濟河留輜重選精鋭二萬餘
 騎急追之寳軍還次㕘合忽有大風旋黒氣來臨覆
 軍上沙門支曇猛言於寳曰風氣暴迅魏軍將至之
 候宜遣兵禦之寳以去魏軍已逺笑而不納曇猛固
[012-35a]
 請不已范陽王徳勸寳從曇猛言寳乃遣麟率衆三
 萬為殿以禦非常麟以曇猛言為虚縱騎遊獵不設
 備寳遣騎還伺魏兵騎行十餘里即解鞍寢卧魏兵
 晨夜兼行乙酉暮至㕘合寳軍在陂東營於蟠羊山
 南水上靳安曰今日西北風勁是追兵將至之應宜
 設警備兼行速去不然必危寳乃使人防後寳先不
 撫循軍無節度將士不覺魏軍在近丙戌昧爽魏兵
 齊進日出登山下臨燕營燕軍晨將東引顧見軍至
[012-35b]
 士卒大驚擾亂奔走魏縱兵擊之燕軍走赴水人馬
 相騰躡傷者萬數魏畧陽公遵以兵邀其前燕兵四
 五萬人一時放仗斂手就擒其遺迸去者不過數千
 人而已 魏太祖幸河南宮乃進師臨河築臺告津
 奮揚威武連旌沿河東西千有餘里 慕容垂留慕
 容徳守中山自率大衆出叅合鑿山開道次於獵嶺
 遣慕容寳慕容農出天門征北慕容隆征西慕容盛
 踰青山襲魏陳留公泥於平城陷之収其衆三萬餘
[012-36a]
 人而還垂至㕘合慚憤寢疾乗馬輿而進過平城北
 三十里築燕昌城而還寳等至雲中皆引歸或有叛
 者奔告魏曰垂已亡魏又聞㕘合大哭以為信然乃
 進兵追之知城已陷而退還館隂山 平城東有髙
 柳塞西有㕘合口葢防大同縣北境之平曠而壯左
 右翼以維持之也
威魯堡明嘉靖二十二年建萬厯元年甎包周二里六
 分髙連女牆三丈五尺舊分管邊牆沿長四里三分
[012-36b]
 邊墩六座火路墩一十座今裁併
滅魯堡東北四十里大同縣西北一百里東至邊牆三
 里西至寧魯堡二十里南至縣界十五里北至邊牆
 二里東南到破魯堡三十里西南到縣治四十里
 明嘉靖二十一年建堡方一里髙三仞厚二仞餘門
 樓一萬厯元年展修周二里二分零髙連女牆三丈
 八尺餘甎包分駐守備一員
三屯堡威魯堡西左雲縣西北明隆慶三年建萬厯六
[012-37a]
 年磗包周七分髙連女牆四丈舊分管邊牆袤一里
 七分邊墩三座火路墩一座今裁併
寧魯堡北二十里大同縣西北一百二十里東至威魯
 堡二十里西少北至右玉縣治五十里南至縣治二
 十里北至破虎堡三十里 明嘉靖二十二年建方
 一里髙三仞厚二仞餘門樓一萬厯元年展修周二
 里七分髙連女牆三丈八尺甎包
吳家口南六十里西連四峰山 四峰山南六十里連
[012-37b]
 吳家窰東山 明嘉靖二十一年七月俺答繇左衛
 吳家口入歴太原汾州抵平陽
雲西堡在腹裏明嘉靖三十七年建萬厯二十四年甎
 包約周一里四分零髙連女牆四丈一尺舊火路墩
 九座今裁併
雲岡堡在腹裏明嘉靖三十七年建萬厯元年改建于
 岡上周一里四分零髙連女牆三丈五尺舊設火路
 墩八座今裁併
[012-38a]
紅羊峪南四十里四峰山旁最稱險隘相傳宋楊業屯
 兵於此
 明成化六年築長城起大同左路至偏頭關界六百里
 平魯縣
平魯長城東北繇縣境大河堡邊界接右玉雲石堡界
 起西南至敗虎堡邊界接偏闗水泉營界止共袤一
 百五十里
大水口堡營分管邊牆自敗虎堡邊界起至敗虎堡十
[012-38b]
 六墩邊界止袤三十里 舊邊墩二十五座今邊墩
 八座
敗虎堡營分管邊牆北自大水口邊界起南至阻虎堡
 邊界止袤二十九里一分 舊邊墩五十一座今邊
 墩一十七座内雙碾墩在堡正西四十里崇禎十年
 築邊牆上下二層髙四丈周一十六丈内建房一十
 九間石牕一十四孔門裹以鐵四面女牆頂建關聖
 廟樓臺髙聳逺覽塞内外數十里為駐防要地 舊
[012-39a]
 火路墩一十九座今裁併
阻虎堡營分管邊牆北自敗虎堡邊界起南至乃河堡
 邊界止袤八里五分 舊邊墩一十一座今邊墩四
 座 舊火路墩四座今裁併
乃河堡營分管邊牆東自阻虎堡邊界起西至五眼井
 堡邊界止袤三十一里 舊不設邊墩今邊墩一十
 九座 舊火路墩一十六座今裁併
明威虎堡制堂子山墩北接威逺衛周二河墩威虎堡
[012-39b]
 界首又南為莊窩長城少凸而西東直威虎堡又南
 為徐四嶺又南有大水口闗又南為大水口又南為
 界牌梁墩而直倚山威虎堡界止為垣七里
明敗虎堡制大口子墩敗虎堡界首北接威虎堡界牌
 梁墩又南為紅石嘴長城凸而西又南為緱家堂子
 墩敗虎堡界止為垣五里
平魯縣在腹裏明平魯衛制呂公山墩平魯衛界首北
 接敗虎堡緱家堂子墩南為侯家北山西直垣外青
[012-40a]
 塚又南有關又南為將軍溝西對舊巖又南為營盤
 山又南為泉兒梁長城少凸而西西直李陵碑東直
 平魯縣城又南為黄花山又南為陡嘴子長城凸而
 西又南為響水北山墩又南為艾蕎溝少凸又南為
 野猪溝少凹溝號極衝又南為大水口又南為勝山
 兒墩西對賊人嶺平魯衛界止為垣一十里
明迎恩堡制余坡墩迎恩堡界首北接平魯衛勝山兒
 墩又南為永安墩西直舊單于城又南為樊家溝泉
[012-40b]
 兒溝又南有小水口少凸乂南為黄土坡西對黄嶺
 又南歴二墩至鎮溝又南為長勝墩迎恩堡界止為
 垣七里
明阻虎堡制雙山墩阻虎堡界首北接迎恩堡長勝墩
 乂南為鶯架山坡勢迤西西直中平山東直破虎堡
 又南為鎮坡墩長城凸而西阻虎堡界止為垣三里
明井坪所制芍藥坡墩井坪所界首北接阻虎堡鎮破
 墩南為長溝乂南為老&KR1992嘴長城凸而西西對西平
[012-41a]
 山又南為鎮溝鎮泉二墩又南為鶯窩山又南為三
 岔口又南為安寧墩長城勢西接墳嶺東直井坪所
 城又南為酸茨梁極衝又南為鎮寧墩西直舊雲内
 城井坪所界止為垣七里 今隸阻虎堡汎
明滅虎堡制杜家莊窩墩滅虎堡界首北接井坪所鎮
 寧墩南為鎮川墩長城少凸東直舊迎恩堡制又南
 為杜家北山長城少凸而東西對塞兒嶺又南為西
 莊窩乂南為雙碾墩有闗幷䕶闗方垣滅虎堡界止
[012-41b]
 為垣八里 今隸阻虎堡汎
明馬邑縣沙窊墩北接井坪所滅虎堡界雙碾兒墩為
 馬邑界首南為土溝子西直舊玉林城又南為井溝
 又南為平窊長城少凸而西乂南為大南梁又南為
 平安墩㣲凸東直阻虎堡又南為勝水又南為舊寺
 兒墩㣲凸又南為新寺兒墩又南為寺懐墩西直三
 山繇雙碾兒南以近猪兒窊故墩滋多也又南為大
 溝南山墩西直舊雲川城又南為猪兒窊極衝又南
[012-42a]
 為後溝沙嶺又南為中溝沙嶺墩西直暖㑹口要道
 馬邑界止為垣二十九里 今隸阻虎堡汎
明山隂縣前溝沙嶺墩北接馬邑縣中溝沙嶺墩中溝
 前溝二沙嶺乃暖㑹口之衝也山隂界首南為大窊
 又南為南沙溝長城凹而東中溝前溝南沙溝水勢
 逺不及兔毛河而其為通口外之徑一也又南為姚
 洪窊㣲凸西直舊蘇武城東直滅虎堡又南為西沙
 嶺兒西直路口又南為王家莊窩又南為北沙河墩
[012-42b]
 㣲凸西直舊鎮魯城又南為楊家北山墩又南為楊
 家大溝又南為碾兒莊窩墩㣲凸又南為觀音山墩
 又南有闗又南為西井墩又南為曹家窊北山墩㣲
 凸山隂界止為垣二十九里 今隸乃河堡汎
明朔州衛半坡墩北接山隂界曹家窊北山墩朔州衛
 界首南為曹家窊墩又南為曹家山又南為青陽林
 又南為鎮靖墩西直神水湖又南為黄草梁墩又南
 為廟堂山墩㣲凸又南為石㑹梁長城勢迤東又南
[012-43a]
 為栢楊林秀才林又南為杏兒山西對崖頭明時垣
 外品窖掘至巖頭止又南為界牌梁又南為響石溝
 又南為碌軸墩西直舊東勝城又南為石垜梁又南
 為鎮夷墩又南為大溝西對舊牛營兒又南為樺林
 兒迤東之垣勢盡矣明内邊垣始此繇此而東南即
 寧武雁門以至倒馬紫荆之隘也又南為丫角山墩
 西對丫角山長城勢復迤西朔州衛界止為垣二十
 五里丫角山墩乃大同山西二鎮之界也垣至墩為
[012-43b]
 南盡又南為老營堡五眼井墩長城復折而西
威虎堡明嘉靖二十三年建方一里髙三仞厚二仞餘
 門樓一萬厯九年甎包周一里五分有竒髙連女牆
 四丈二尺崇禎十三年重建周一里六十步髙連女
 牆三丈五尺内東十八墩西十九墩兩墩對峙各建
 甎樓中有水口湯溪河暨近堡諸水胥繇此流水口
 外西入黄河後分轄邊牆袤一十里三分設邊墩一
 十三座火路墩一十座今裁併
[012-44a]
大水口堡西北四十里大同路西二百十里東至威逺
 城五十里西至邊牆二里南至敗虎堡二十里北少
 東至雲右堡二十五里
七墩口北五十里今塞
磨兒山北五十里山形險峻周環似磨明初把秃王轉
 戰數日斬於山下死者萬騎
敗虎堡西少北三十里大同府西二百四十里東至平
 魯衛三十里西至邊牆五里南至阻虎堡十五里北
[012-44b]
 至大水口堡二十里 明嘉靖二十三年建方一里
 髙二仞厚二仞餘門樓一隆慶六年展修周一里五
 分髙連女牆三丈六尺磗包 明隆慶四年九月把
 漢那吉扣敗虎堡求入戊子至鎮城十月俺答率數
 萬騎軍平魯邊外樹雜色幟白如荼朱如火黒如墨
 洎鮑崇徳約定麾騎辟一舍
鎮川口縣西三十里今塞
野猪溝明平魯衛長城制艾蕎溝南為野猪溝又南為
[012-45a]
 大水口 鄧亨疏寧武關設在朔州西南其地名野
 猪溝搭逹沐河等處俱在本關西北相去一百六十
 里與偏頭關老營堡地方比肩聨絡正與煖㑹口要
 路相連觀其城池似乎偏僻究其地方其實衝要
 明翁萬逹疏自紅門隘口起東至野猪溝止為垣一
 百二十里有竒削崖垣九里有竒増添敵臺二百六
 十六舖屋六百七十二水口四十四自野猪溝起東
 至石湖嶺止為垣一百六十里有竒増添敵臺九十
[012-45b]
 二舖屋二百七十六水口三暗門二 明萬恭疏自
 平魯而西至於老營朔州乃河一帶絶無人烟則鴈
 門關之道路遂塞陽方口之門户大開老營堡之糧
 草不通野猪溝之邊患日逼先年邊報由大同左右
 衛及威逺威逺及平魯平魯及乃河乃河及老營頃
 刻可到防禦易施今烽火不能自東經西必自北樓
 迂道請自老營東二十里為賈圪坨又東二十里為
 乃河又東二十里為顧家店又東二十里為平魯衛
[012-46a]
 修舉廢堡每堡屯軍五百人每五里為一墩 嘉靖
 三十一年俺答數萬騎突神池利民諸堡總兵李淶
 率遊擊李良臣邱陞等迎戰於野猪溝驅之出境
 翁萬逹為總督築大同邊牆六百里而建墩臺於内
 如其數後以兵少牆不能守盡撒而守臺嘉靖三十
 三年總督許論言兵既守臺則敵攻牆不得用其力
 若一入牆率震駭迯㪚請改築於牆外每三百步建
 一臺俾矢石相及其去牆不得越三十步址方四丈
[012-46b]
 五尺其巔損三之一髙亦如之上置女牆營舍守以
 壯士十人下築月城穴門通出入度工費不過九萬
 金數月而足詔立從之
迎恩堡明嘉靖二十三年建萬厯七年磗包周一里五
 分髙連女牆三丈七尺舊分管邊牆袤一十里五分
 設邊墩一十七座火路墩五座今裁併
阻虎堡西三十里大同府西南二百七十里東至縣治
 三十里西至邊牆六里南至乃河堡四十里北至敗
[012-47a]
 虎堡一十五里 明嘉靖二十三年建堡隆慶六年
 磗包周一里一分髙連女牆三丈五尺
井坪所南六十里大同府西南二百八十里東至馬邑
 縣界羊圏梁十里又東至懐仁縣西至乃河堡四十
 里南至朔州治六十里北少西至平魯縣六十里東
 南到馬邑縣 明成化二十一年五月總督軍務余
 子俊言威逺至朔州百七十里兵力不能相救且山
 西轉運必經之路宜於適中置所築城以通警急乃
[012-47b]
 置井坪所城方二里髙三仞厚二仞餘門樓二調朔
 州軍百名為千百户而以諸州土兵戍之邊塞稱便
  潘塤葉淇傳調大同巡撫設井坪千户所又増築
 諸堡 嘉靖五年八月小王子入井坪為西路地中
 路叅將李瑾曰是可視為兩家事耶馳兵赴之時西
 路叅將劉鎧遊擊季鑑兵先至惶懼不知所出瑾為
 申令戒衆合兵置陣先據荷葉山㓂數衝突不為動
 後以大砲擊其中堅而自督勁騎馳下擊之㓂披靡
[012-48a]
 引去十一月小王子糾套部七萬餘騎繇井坪入掠
 朔州至偏頭關乃退十三年十月俺答繇芍藥坡入
 十九年八月革蘭臺結俺答吉囊繇平魯井坪入遂
 掠太原岢嵐諸處十二月復繇平魯井坪入掠朔州
 馬邑山隂應州 隆慶元年趙全以譚綸在薊鎮善
 治兵無輕犯薊而大同兵弱亭障稀可以逞乃數犯
 山西秋復率衆數萬分三道入井坪朔州老營偏頭
 關諸處邊將皆不能禦長驅攻可嵐及汾州破石州
[012-48b]
 殺知州事王亮采屠其民復大掠孝義介休平遥文
 水交城太谷隰州間男女死者數萬事聞邊臣罰治
 有差
乃河堡在縣西南大同府西南三百里東至井坪所四
 十里西至賈家堡二十里南至朔州界四十五界北
 至阻虎堡四十里東南到朔州東北到平魯縣 明
 嘉靖四十五年建萬厯元年磗包周一里四分零髙
 連女牆三丈五尺
[012-49a]
滅虎堡明嘉靖二十三年建萬厯元年甎包周一里五
 分六步髙連女牆三丈七尺舊分管邊牆袤一十三
 里五分設邊墩二十七座火路墩五座今裁併汎𨽻/敗虎
 堡𨽻/乃河
將軍㑹堡舊名白草坪堡明萬厯九年建二十四年石
 包周一里五分有竒舊分管邊牆袤一十七里設邊
 墩三十二座界墩一座火路墩七座今裁併
黄草梁縣東南八十里髙十五里盤踞百餘里林木茂
[012-49b]
 宻東連朔州懐仁諸山 明嘉靖十一年都御史陳
 逹請城鴈門諸隘起黄草梁歴白草溝水峪口至平
 刑關為石垣髙濶以一丈為式 明宣徳七年正月
 𨼆克力等繇段家村入總兵李謙設伏於黄草梁擒
 之
 
 
 山西通志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