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49 山西通志-清-覺羅石麟 (master)


[131-1a]
欽定四庫全書
 山西通志卷一百三十一
  人物三十/一
解州

王繼勲陜州平陸人廣順初領汾州刺史充晉磁隰等
 州縁邊巡檢歴憲麟石磁四州刺史宋初遷磁州團
 練使坐荆罕儒陷降右監門衛率平荆襄權知道州
[131-1b]
 劉鋹屢入冦繼勲上嶺表可圖狀南伐為賀州道行
 營馬步軍都監繼勲有武勇在軍陣常用鐵鞭鐵槊
 鐵撾軍中目為王三鐵
司馬池字和中陜州夏縣人晉安平獻王孚後也少孤
 家貲數十萬悉推諸父而自力讀書時開㟏口道運
 鹽池曰昔人何為捨逕而就迂殆必有未便者未幾
 山水暴至鹽車盡没舉進士當試殿丘而友匿母亡
 書池心動夜不能寐曰吾母素多疾家得無有異乎
[131-2a]
 行至宫城門徘徊不能入友止以母疾告遂號慟而
 歸後中第授永寧主簿出入乘驢以公事謁令令南
 向挽令西向論事不少屈歴建徳郫縣尉蜀人妄言
 蠻入冦令閭廷夢松假他事上府主簿稱疾不出池
 攝縣事㑹上元張燈縱民遊觀凡三夕民心遂安調
 鄭州防禦判官知光山縣諸州調竹木期三日池與
 民自為期約過期不輸者罪之既而輸竹先諸縣盛
 度薦於朝改秘書省著作佐郎監安豐酒税徙知小
[131-2b]
 溪縣河南府辟司録㕘軍事尋通判留守司樞密使
 曹利用奏為羣牧判官辭不就固授之利用嘗委括
 大臣所負進馬價池曰公負尚多不先輸何以趣他
 人利用亟命送官數日而諸負者皆入利用貶獨颺
 言於朝稱其枉轉對言唐制門下省詔書之出有不
 便者得以封還今門下雖有封駁之名而詔書一切
 自中書以下非所以防過舉也内侍皇甫繼明兼領
 估馬司自言估馬有羨利乞遷官制置使欲附㑹池
[131-3a]
 獨不可除開封府推官敕至閤門為繼明黨所沮罷
 知耀州擢利州路轉運使知鳳翔府召知諫院懇辭
 仁宗謂宰相曰人皆嗜進而池獨嗜退亦難能也加
 直史館復知鳳翔疑獄上讞大理輒復下獨承其罪
 詔勿劾岐陽鎮巡檢夜飲富民家部卒執之約不敢
 復督士卒而後釋其縛池捕首惡誅之巡檢亦坐廢
 累遷尚書兵部員外郎兼侍御史知雜事嘗言劉平
 好自用而少智謀必誤大事後平果敗更户部度支
[131-3b]
 鹽鐵副使上曰是固辭諫官者擢天章閣待制知河
 中府徙同州又徙杭州轉運使江鈞張從革劾決事
 不當降知徳州而轉運使為姦利或謂池可舉劾以
 報池曰吾不為也人稱其長者徙知晉州卒
司馬光字君實陜州夏縣人池子生七歲如成人聞講
 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
 饑渇寒暑羣兒戲一兒登甕足跌没水中衆皆棄去
 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後京洛間畫為圖仁
[131-4a]
 宗寳元初中進士甲科年甫冠聞喜宴獨不戴花同
 列曰君賜不可違乃簮一枝除奉禮郎時池在杭求
 簽蘇州判官事内外艱毁瘠如禮簽書武成軍判官
 改大理評事補國子直講樞密副使龎籍薦為館閣
 校勘同知禮院中官麥允言死給鹵簿光言允言近
 習臣非有元勲大勞而贈以三公官給一品鹵簿其
 視繁纓不亦大乎夏竦賜諡文正言此諡之至美者
 竦何可當改文莊加集賢校理龎籍辟通判并州麟
[131-4b]
 州屈野河西多良田請建築二堡募民耕之可漸紓
 河東貴糶遠輸之憂籍從其䇿而麟將郭恩没於敵
 籍得罪去光三上書自引咎不報籍没拜其妻如母
 撫其子如昆弟時人賢之改直秘閣開封府推官交
 趾貢異獸謂之麟光請還其獻又奏賦以諷修起居
 注判禮部有司奏日當食故事食不滿分或不見皆
 表賀光言不當賀從之同知諫院蘇轍荅制䇿切直
 考官將黜之光言轍有愛君憂國之心不宜黜詔寘
[131-5a]
 末級諫官范鎮首發國嗣議光在并州聞而繼之且
 貽書勸鎮以死争至是復面言臣昔上三章願果斷
 力行上沈思久之曰得非欲選宗室乎此忠言但人
 不敢及耳光退未聞命復上疏曰臣向者進説意謂
 即行今寂無所聞此必有小人言春秋鼎盛何遽為
 不祥之事小人無逺慮特欲倉卒之際援立其所厚
 善者耳定䇿國老其禍可勝言哉上大感動曰送中
 書光見韓琦等曰諸公不及今定議異日夜半出寸
[131-5b]
 紙以某人為嗣則天下莫敢違琦等拱手曰敢不盡
 力及英宗屢辭命光言辭不貲之富至於旬月其賢
 於人逺矣然父召無諾君命召不俟駕願以臣子大
 義責之宜必入英宗遂受命兖國公主嫁李瑋詔出
 瑋衞州母楊歸其兄璋光又力言上降主沂國待李
 氏恩不衰進知制誥固辭改天章閣待制兼侍講知
 諫院時胥史喧譁逐中執法輦官悖慢退宰相衛士
 凶驁獄不窮治軍卒詈三司使謂非犯階級皆力言
[131-6a]
 之充媛董氏薨䘏典過隆光言古者婦人無諡近制
 惟后有之鹵簿本賞軍功未嘗施於婦人唐平陽公
 主有舉兵佐髙祖功乃得給後令妃主𦵏日皆給鼓
 吹非令典不足法時定封贈法后與妃俱贈三代光
 論妃不當與后同袁盎引却慎夫人席正為此耳天
 聖親郊太妃止贈二代而況妃乎慈聖光獻后聽政
 光上疏曰今攝政之際大臣忠厚如王曾清純如張
 知白剛正如魯宗道賢直如薛奎者當信用之猥鄙
[131-6b]
 如馬季良䜛諂如羅崇勲者當疎遠之則天下服濮
 議將興即奏漢宣為孝昭後終不追尊衛太子史皇
 孫光武上繼孝元亦不追尊鉅鹿南頓君此萬世法
 也後詔兩制集議濮王典禮學士王珪等莫敢先光
 獨奮筆書曰為人後者為之子不得顧私親宜凖封
 贈期親尊屬故事稱為皇伯髙官大國極其尊榮珪
 命吏以手藁為按與大臣意殊御史六人爭之皆斥
 光乞留不可遂請與俱貶又言西事生於髙宜北事
[131-7a]
 起於趙滋時方賢此二人故邊臣皆以生事為能漸
 不可長宜嚴勅邊吏仁宗遺賜直百餘萬光率同列
 三上章謂中外窘乏不可専用乾興故事不許乃以
 所得珠為諫院公使錢金以遺舅氏義不藏於家后
 還政有所取用言當移所屬使立供已乃具數白后
 以防矯偽曹佾除使相兩府遷官言遷除無名則宿
 衛將帥内侍小臣必有覬望已而遷都知任守忠等
 官復争之因論守忠反覆交搆國之大賊乞斬於都
[131-7b]
 市以謝天下謫守忠為節度副使蘄州安置天下快
 之詔刺陜西義勇二十萬光抗言其非持白韓琦琦
 曰使夏驟聞益兵二十萬豈不震慴光曰兵貴先聲
 為無其實也獨可欺於一日之間耳今吾雖益兵實
 不可用不過十日彼將知其詳尚何懼琦曰已降勅
 榜與民約永不充軍戍邊矣光曰民未敢以為然雖
 光亦不能不疑也琦曰吾在此君無憂光曰公長在
 此地可也異日他人當位因公見兵用之運糧戍邊
[131-8a]
 指掌間事耳琦嘿然而訖不為止不十年皆如光慮
 王廣淵除直集賢院論其姦邪不可近進龍圖閣直
 學士神宗擢翰林學士光力辭上曰古之君子或學
 而不文或文而不學惟董仲舒揚雄兼之卿有文學
 何辭為對曰臣不能為四六上曰如兩漢制詔可也
 竟不獲辭御史中丞王陶以論宰相不押班罷光代
 之光言陶由論宰相罷則中丞不可復為臣願俟既
 押班然後就職許之遂上疏論修心之要三曰仁曰
[131-8b]
 明曰武治國之要三曰官人曰信賞曰必罰其説甚
 備且曰臣獲事三朝皆以此六言獻平生力學所得
 盡在是矣又言御藥院内臣不復出非祖宗本意因
 論髙居簡姦邪乞逺竄章五上卒出之盡罷寄資者
 復留二人又力争之張方平參知政事論其不叶物
 望不從還翰林兼侍讀學士光嘗患歴代史繁人主
 不能遍覽遂為通志八卷以獻英宗悦之命置局秘
 閣續其書至是神宗名之曰資治通鑑自製序授之
[131-9a]
 俾日進讀詔錄潁邸直省官四人為閣門祇候光曰
 隨龍非平日法也閣門祇候在文臣為館職豈可使
 厮役為之西戎部將嵬名山欲以横山衆降詔邊臣
 招納光上疏極論以為名山之衆未必能制諒祚幸
 而勝之滅一諒祚生一諒祚何利之有若其不勝必
 引衆歸我不知何以待之不聽百官上尊號光當荅
 詔言英考親郊不受尊號獻議者謂遼有尊號我獨
 無復以非時奉冊昔漢文帝不為大名以夸荒徼願
[131-9b]
 卒不受此名上大悦手詔奬之執政以國用不足乞
 南郊勿賜金帛詔學士議光曰救災節用宜自貴近
 始可聽也王安石曰常袞辭堂饌時以為袞自知不
 能當辭位不當辭禄且國用不足以未得善理財者
 故也光曰善理財者不過頭㑹箕斂爾安石曰不然
 善理財者不加賦而國用足光曰天下安有此理天
 地所生財貨百物不在民則在官彼設法奪民其害
 乃甚於加賦此蓋桑𢎞羊欺孝武之言太史公書之
[131-10a]
 以見其不明耳争議不已上曰朕意與光同姑以不
 允荅之㑹安石草詔引常袞事責兩府兩府不敢復
 辭安石得政行新法光疏其利害邇英進讀至曹參
 代蕭何事上曰漢守蕭何法不變可乎對曰寧獨漢
 也使三代之君常守禹湯文武之法雖至今存可也
 漢武分更髙帝約束元帝改孝宣政後竟何如祖宗
 之法不可變也吕恵卿言法有一年一變者正月始
 和布法象魏是也有五年一變者巡守考制度是也
[131-10b]
 有三十年一變者刑罰世輕世重是也光言非是光
 曰布法象魏布舊法也諸侯變禮易樂者王巡守則
 誅之不自變也刑新國用輕典亂國用重典是為世
 輕世重非變也且三司使掌天下財不才而黜可也
 不可使執政侵其事今為制置三司條例司何也宰
 相以道佐人主安用例茍用例則胥吏足矣今為看
 詳中書條例司何也恵卿不能對以他語詆光光復
 爭曰平民舉錢出息尚能蠶食下户況縣官督責之
[131-11a]
 威乎恵卿曰青苗法願取則與之不願不强也光曰
 愚民知取償之利不知還債之害非獨縣官不强民
 亦不强也昔太宗平河東立糴法時米十錢民樂與
 官為市其後物貴而和糴不解遂為河東世世患臣
 恐異日之青苗亦猶是也上曰坐倉糴米何如光曰
 不便恵卿曰糴米百萬斛則省東南之漕以其錢供
 京師光曰東南錢荒而粒米狼戾今不糴米而漕錢
 棄其有餘取其所無農末皆病矣侍講吳申起曰光
[131-11b]
 言至論也光又曰今條例司所為獨安石韓絳恵卿
 以為是耳豈能獨與此三人共為天下邪上欲用光
 訪安石安石曰光在髙位則異論之人倚以為重今
 用光是與異論者立赤幟也上竟拜光樞密副使光
 辭曰陛下所以用臣蓋察其狂直庶有補於國家若
 徒以禄位榮之而不取其言是以天官私非其人也
 臣徒以禄位自榮而不能救生民之患是盜竊名器
 以私其身也今誠能罷制置條例司退還提舉官不
[131-12a]
 行青苗助役等法雖不用臣臣受賜多矣且青苗之
 害乃在十年之外非止今日也夫民之貧富由勤惰
 不同惰者常乏故必資於人今出錢貸民而斂其息
 富者不願取使者以多散為功一切抑配恐其逋負
 必令貧富相保貧者無可償則散而之四方富者不
 能去必責使代償數家之負春算秋計展轉日滋貧
 者既盡富者亦貧十年之外百姓無復存者矣又盡
 散常平錢穀専行青苗它日若思復之將何所取富
[131-12b]
 室既盡常平已廢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民之羸
 者必委死溝壑壯者必聚而為盜賊此事之必至者
 也抗章至七八上使謂曰樞密兵事也不當以他事
 為辭對曰臣未受命則猶侍從於事無不可言者安
 石起視事光乃得請遂求去以端明殿學士知永興
 軍宣撫使下令戍邊光極言公私困敝不可舉事而
 京兆一路皆内郡繕治非急宣撫之令皆未敢從若
 乏軍興臣當任其責於是永興獨得免徙知許州趣
[131-13a]
 入覲不赴請判西京御史臺歸洛自是絶口不論事
 而求言詔下光讀之感泣乃復陳六事又移書責宰
 相吳充蔡天申為察訪嘗朝謁府獨為設一班光顧
 臺吏曰引蔡寺丞歸本班天申窘沮即日行元豐五
 年語澀豫作遺表置臥内上嘗指御史大天曰非司
 馬光不可又將以為承華師傅蔡確沮之資治通鑑
 未就上以為賢於荀悦漢紀數促使終篇賜以潁邸
 舊書二千四百卷書成加資政殿學士凡居洛陽十
[131-13b]
 五年天下以為真宰相田夫野老皆號為司馬相公
 婦人孺子亦知其為君實也及赴闕宿衛士望見皆
 以手加額曰此司馬相公也所至民遮道聚觀馬至
 不得行曰公無歸洛留相天子活百姓宣仁后臨政
 遣使問所當先光請開言路詔榜朝堂而大臣設六
 語隂箝之光曰此非求諫乃拒諫也人臣惟不言言
 則入六事矣乃具論其情改詔行之於是上封者以
 千數起光知陳州過闕留為門下侍郎蘇軾自登州
[131-14a]
 召還縁道人相聚號呼曰寄謝司馬相公毋去朝廷
 厚自愛以活我是時天下引領拭目以觀新政而議
 者但毛舉細事稍塞人言光曰神考之法其善者雖
 百世不可變也若安石恵卿所建為天下害者改之
 當如捄焚拯溺況今以母改子非子改父衆議甫定
 遂罷保甲團教不復置保馬廢市易法所儲物皆鬻
 之不取息除民所欠錢京東鐵錢及茶鹽法皆復其
 舊或謂光曰熙豐舊臣多憸巧小人他日有以父子
[131-14b]
 義間上則禍作矣光正色曰天若祚宗社必無此事
 於是天下釋然曰此神廟本意也元祐元年復得疾
 詔朝㑹再拜勿舞蹈時青苗免役將官之法猶在而
 西戎議未決光嘆曰四患未除吾不瞑目矣折簡與
 吕公著云光以身付醫以家事付愚子惟國事未有
 所託今以屬公乃論免役五害乞直降勅罷之諸將
 兵皆隸州縣軍政委守令通決廢提舉常平司以其
 事歸轉運提點刑獄邊計以和戎為便謂監司多新
[131-15a]
 進少年令近臣於郡守中選舉而於通判中舉轉運
 判官又立十科薦士法皆從之拜尚書左僕射兼門
 下侍郎免朝覲許乘肩輿三日一入省光不敢當曰
 不見君不可以視事詔令子康扶入對且曰毋拜遂
 罷青苗錢復常平糶糴法兩宫虛已以聽遼夏使至
 必問光起居勅其邊吏曰中國相司馬矣毋輕生事
 開邊隙光欲以身徇社稷躬親庶務不舍客舉諸葛
 亮食少事煩以戒光曰死生命也為之益力病革不
[131-15b]
 復自覺諄諄如夢中語然皆朝廷天下事也九月卒
 年六十八宣仁后聞之慟與上即臨其喪明堂禮成
 不賀贈太師温國公襚以一品禮服賻銀絹七千詔
 户部侍郎趙瞻内侍省押班馮宗道䕶喪歸𦵏諡曰
 文正賜碑曰忠清粹徳汴京人罷市往弔鬻衣以致
 奠巷哭以過車及𦵏哭者如哭其私親嶺南封州父
 老亦相率具祭都中及四方皆畫像以祀飲食必祝
 光孝友忠信恭儉正直居處有法動作有禮在洛時
[131-16a]
 每往夏縣展墓省其兄旦奉之如嚴父保之如嬰兒
 自少至老語未嘗妄自言吾無過人者但平生所為
 未嘗有不可對人言者耳誠心自然天下敬信陜洛
 間皆化其徳有不善曰君實得無知之乎光於物澹
 然無所好於學無所不通惟不喜釋老曰其微言不
 能出吾書其誕吾不信也洛中有田三頃喪妻賣田
 以𦵏惡衣菲食終其身紹聖初御史周秩首論光誣
 謗盡廢其法章惇蔡京請發冢斵棺不許但奪贈諡
[131-16b]
 仆碑而惇言不已追貶清遠軍節度副使又貶崖州
 司户㕘軍徽宗復太子太保蔡京擅政復正議大夫
 京撰姦黨碑令郡國皆刻石長安石工安民當鐫字
 辭曰民愚人固不知立碑意但司馬相公海内稱其
 正直今謂之姦邪民不忍刻也府官欲加罪泣曰被
 役不敢辭乞免鐫安民二字恐得罪後世聞者媿之
 靖康元年贈諡建炎中配饗哲宗廟庭咸淳三年從
 祀孔廟
[131-17a]
司馬宣字周卿温公再從兄父浩贈衛尉卿宣以廕補
 累官駕部員外郎初為華州司户㕘軍時多滯獄宣
 為直而釋之及母喪歸釋者炷香於頂泣送之宣履
 官廉正處事精詳喜愠不形及卒聞者無不嘆惜
司馬旦字伯康池子以父任為秘書省校書郎歴鄭縣
 主簿有婦藺訟奪人田家多金錢買吏合為姦旦案
 之寃者以直井元慶豪欺鄉里擒治於法時旦年尚
 少人驚服吏捕蝗擾民言蝗民之仇宜聽自捕輸之
[131-17b]
 官後著為令服除監饒州永平鑄錢監知祁縣天大
 旱羣盜剽敚召富家開以禍福争出粟饑者獲濟舉
 監在京百萬倉太原留之通判乾州未行舉監在京
 雜物庫知宜興縣獄必窮根株痛繩之民以詆冒為
 恥市貫大溪賈昌朝修長橋壞廢歲久勸民葺復不
 勞而成守王安石開運河調夫諸縣旦言役大而亟
 請令諸縣歲遞一役安石不聽大霖雨民甚苦之役
 竟罷歴知梁山軍安州治郡有大體再監鳳翔太平
[131-18a]
 宫以大中大夫致仕卒年八十二旦澹薄無欲奉養
 茍完與弟光尤友愛光居洛旦居夏縣皆有園沼光
 歲一往省旦旦亦間至洛視光凡光論天下事旦有
 助焉及光被門下侍郎召固辭不拜旦引大義語之
 曰生平誦堯舜之道思致其君今時可而違非進退
 之正也光乃幡然就位英宗即位入賀恩諸孫未仕
 者皆不遣惟遣從兄子禀喜周人急嘗有免官者分
 俸濟之其人願以女為妾旦驚謝亟出妻奩中物使
[131-18b]
 嫁之旦生於丙午與文彦博程公珣席汝言為同年
 㑹賦詩繪像世以為盛事比唐九老子良試將作監
 主簿富承議郎陜州通判宏陳留令
司馬里字昭逺温公再從兄父沂贈尚書都官郎中以
 孝謹稱喜賙人而自以惡衣食終其身里第進士龎
 籍為鄜延經畧使奏通判鄜州州將不法里正色力
 争不少假廉静質直所至有恵政罷官至京師未嘗
 有所謁終太常少卿為人孝友寛厚容物而内守勁
[131-19a]
 直善為詩
司馬富字希道夏縣人旦之仲子善屬文仕為承議郎
 通判陜州事
司馬宏夏縣人旦之季子性剛正紹聖黨事起上書論
 辯得罪謫永州終陳留令卒死於黨禍
司馬康字公休文正公子幼端謹不妄言笑事父母至
 孝博通羣書以明經上第居母憂勺飲不入口者三
 日杖而後起見者哀之温公居洛士之從學者退與
[131-19b]
 康語未嘗無所得公修通鑑康有助焉公薨執禮如
 母喪哀毁過之治喪用禮經得遺恩悉與族人為講
 官上疏陳前世治少而亂多及祖宗創業之艱難積
 累之勤勞勸君及時向學守天下大器且勸太皇太
 后每於禁中訓迪其言切至又言孟子為書最純正
 陳王道尤宜觀覽上曰方讀其書尋詔講官節以進
 康自居父喪居廬蔬食寢於地遂得腹疾至是不能
 朝謁賜優告疾且殆猶力解孟子二卷條具諸所當
[131-20a]
 言以待曰得一對極言而死無所恨矣使召醫李積
 於兖積老矣鄉民聞之皆往告曰百姓受司馬公恩
 深今其子病願速往也來者日夜不絶積遂行至則
 不可為矣年四十一而卒公卿嗟痛於朝士大夫相
 弔於家市井之人無不哀之詔贈右諫議大夫康為
 人廉潔口不言財初立温公神道碑上嘗遣使賜白
 金二千兩康以費皆官給辭不受遣家吏入京師納
 之乃止范祖禹為誌其墓康子植孫伋伋鎮廣州扈
[131-20b]
 從高宗南渡遂寓杭
司馬植夏縣人父康卒植幼宣仁后憫之呂大防謂康
 素以邵伯温為可托請以伯温為西京教授以敎植
 伯温至誨植曰温公之孫大諫之子賢愚在天下可
 畏也植聞之力學不懈卒有立於世
司馬京字亢宗温公再從子父諮為人謹厚孝友自幼
 無子弟之過贈尚書比部郎中京以廕補累遷駕部
 員外郎通判潞州事彊直幹敏所至吏民稱之
[131-21a]
司馬樸字文季宏子少育於外祖范純仁紹聖黨事起
 宏上書論辨得罪純仁責永州疾失明客至必令樸
 導以見時方七歲進揖應對如成人以純仁遺恩為
 官宏死徒跣負柩還調晉寧軍士曹㕘軍轉運使王
 似諷樸伺通判過樸不可曰下吏而陷長官人且不
 食吾餘似賢而薦之靖康初入為虞部右司員外郎
 金人次汴郊命樸使之問樸家世具以告喜曰賢者
 之後也待之加禮諭以亟求講解樸復命任事者疑
[131-21b]
 不決後欽宗思樸言以為兵部侍郎將北還貽書請
 存立趙氏金人挾以北去且悉取其孥開封儀曹趙
 鼎為匿其長子倬於蜀得免建炎赦至樸私令齎詣
 徽宗金憐其忠釋之聞五國城信與朱弁議制服弁
 欲先請樸曰為臣子聞此當致其哀尚何請設請而
 不許奈何遂服斬衰朝夕哭金義而不問又以金情
 實歸報宋因王倫賜樸金倫還言金命樸為行臺左
 丞樸辭而止益重之後卒於正定詔稱其忠節顯著
[131-22a]
 贈兵部尚書諡曰忠潔
司馬桂夏縣人温公之從孫博學能文仕至司户㕘軍
司馬伋字季思夏縣人温公曾孫出鎮廣州終開國伯
 吏部侍郎所交皆天下名士洪邁輩樂與之遊凡温
 公之書必梓行之於資治通鑑得公凡例於殘稿中
 撮其要例傳於世予奪之㫖大明高宗南渡扈從寓
 杭今為山隂之始祖云
呂圓登夏縣人嘗為僧後以良家子應募捍崤澠李彦
[131-22b]
 仙保三觜圓登歸之功最多為愛將城垂破以兵來
 援身重創持彦仙泣曰圍久不知公安否今得見公
 且死無恨方卧聞城陷遽起戰死
司馬夢求夏縣人僑叙州光之後母程歸及門夫死誓
 不他適旌曰節婦夢求其族子也取以為後景定三
 年舉進士咸淳末調江陵沙市監沙市恃水為防徳
 祐元年湖水忽涸北兵横遏中道都統程文亮制置
 使髙達降夢求朝服望闕再拜自經死
[131-23a]

劉祖謙字光甫安邑人承安五年進士歴州縣有政迹
 拜監察御史以鯁直稱正大初為右司都事除武勝
 軍節度副使召為翰林修撰家多藏書金石遺文畧
 備父東軒工畫故祖謙以鑒裁自名信筆作簡牘尤
 可觀一時名士如雷淵李獻能王渥皆遊其門得人
 一詩可𫝊必殷勤稱道惟恐不聞人以此稱之子敏
 仲
[131-23b]
段大亨干木之裔早以義氣自豪修幹多力精騎射喜
 兵法飲酒至石不亂貞祐末為領軍元帥佩虎符正
 大七年以勞進河南諸路軍兵都元帥錫兩虎符壁
 竹林堡附者日衆哀宗末引其衆七百人入棗鄉谷
 戰死其弟元亨提孤軍守河中元兵誘降不從力竭
 城陷就其城西南堞下䇿馬渡河麾下附馬尾以涉
 者衆卒溺死其子宜僧亦戰死元平定後子好謙求
 其屍與夫人史氏歸𦵏先塋
[131-24a]

察罕西域巴喇勒哈人父布都納徙解州察罕生而魁
 偉穎悟博覽强記通諸國字書為行軍府鄂囉千户
 前後從鄂囉齊出入湖廣江西兩省多著勲績大徳
 四年中書省奏為武昌路治中丞相哈喇哈曰察罕
 廉潔固宜居風憲然武昌大郡非斯人不可竟除武
 昌後治廣西高仙道之黨計數千察罕止誅首惡數
 人餘悉宥之焚其籍事武宗仁宗定大計多所匡益
[131-24b]
 拜中書參知政事總綱維不屑細務識者謂得大臣
 體進榮禄大夫平章政事暮年居徳安白雲山别墅
 以白雲自號嘗入見帝稱為白雲先生而不名賜姓
 白氏察罕性孝友縱奴為民人稱長者子外嘉努大
 中大夫武岡路總管呼圖克圖奉直郎高郵府判官孫
 九人仕者二人庫庫布哈哈克繖

李祐安邑人洪武十三年以儒士授四輔官兼太子賔
[131-25a]
 客侍食殿庭賜衣三襲後以老致仕
王翰字時舉前夏令仲文子仲文居官以廉稱既致仕
 貧不能歸遂為縣人翰少孤鬻薪自給適浚儀歸暘
 寓于夏諸名士從之遊翰時時來竊聽暘門人郭極
 怪之既知為令子引以見暘遂得受業門下學成後
 結廬中條山有所得取落葉書之或風起輒飄澗谷
 中樵蘇者得之按節髙歌聲震金石洪武間以經明
 行修辟為本學訓導改平陸遷鄢陵教諭所至皆有
[131-25b]
 教法永樂初周王聞其才乞為教授王素驕縱多不
 法翰數諫不聽因佯狂去久之薦為翰林編修已復
 以周邸事調廉州教授倭㓂數千人破城入率諸生
 巷戰死之翰性好聚書所得俸錢悉捐以市不足輟
 衣食費足之故所藏經史子集至數千卷山居時有
 山林樵唱集在鄢陵有敝帚集在周邸有梁園寓稿
 子礪字汝用幼嗜學登永樂乙未進士官工部主事
 遷遼府長史以諫謫䝉隂知縣既歸教授鄉里以老
[131-26a]
 著有荆南咏聽椿吟稿諸書
杜佑安邑人洪武十四年户部尚書范敏薦之召為四
 輔官佑主春官兼設秋冬禮遇與杜斆同後罷去是
 官遂廢不復設佑嘗三主本省布政司鄉試稱得人
薛賔一名貴夏縣人洪武間貢士累官刑部右侍郎建
 文嗣位改北平布政司左㕘政燕邸有異謀賓同左
 布政使張昺密以其狀上擬先發制之小吏季友直
 洩其事燕邸謀益亟而賓固不知也適入見被執賓
[131-26b]
 抗辨不服燕邸以金𤓰擊之落其齒遂與昺俱見殺
 時有李指揮者匿賓幼子為已嗣後邑人郭成官司
 務訐其事因俱罹禍蔓延甚衆
趙羾字雲翰夏人徙祥符洪武中舉鄉試入太學使山
 東稱㫖賜襲衣楮幣尋授兵部職方司主事圖天下
 要害阨塞屯戍所宜以進帝以為才遷武庫員外郎
 建文初遷浙江右參政䇿捕海㓂有功成祖時使交
 阯却其餽擢刑部右侍郎改工部再改禮部進尚書
[131-27a]
 賜宴華蓋殿仍撤膳羞遺其母尋命詣北京營仁孝
 皇后山陵以朝鮮使臣賜賚下獄尋得釋督建隆慶
 保安永寧諸州縣撫綏新集民安其業還改兵部尚
 書母艱起復専理塞外兵事帝北征轉餉有方仁宗
 初改南京刑部尚書宣徳五年致仕正統元年卒年
 七十三羾性精敏歴事五朝位列卿自奉如寒素然
藺芳夏縣人洪武中舉孝廉為刑部員外郎遷郎中永
 樂中出為吉安知府寛厚亷潔民甚徳之吉水民詣
[131-27b]
 闕言縣有銀礦遣官覆視父老遮芳訴曰聞宋季嘗
 有言此者卒以妄得罪芳詰告者得實具奏同官不
 肯署名芳請獨任之奏上帝曰吾固知妄也事得寢
 已坐事謫辦事官從宋禮治㑹通河復為工部主事
 十年河決陽武遣芳按視芳言中鹽隄當暴流之衝
 請加築塞又言自中濼分導河流使由故道北入海
 誠萬世利又言新築岸埽止用草索不能堅久宜編
 木成大囷貫椿其中實以瓦石復以木横貫椿表牽
[131-28a]
 築隄上則殺水固隄之長䇿也詔悉從之其後築隄
 者遵用其法以宋禮薦遷工部右侍郎行太僕卿楊
 砥乞開徳州良店東南黄河故道復命芳往治之所
 經郡邑有不便民者輒疏以聞仁孝皇后將葬治道
 路供頓訖卒於官
史誠祖解州人洪武末詣闕陳鹽法利弊上納之授汶
 上知縣為治廉平寛簡永樂七年成祖北巡遣御史
 考覈郡縣還言誠祖治第一賜璽書勞之曰守令承
[131-28b]
 流宣化所以安利元元朕統御天下夙夜求賢共圖
 治理往往下詢民間皆言苦吏苛急能副朕心者實
 鮮爾敦厚老成恪共乃職持身勵志一於廉公平賦
 均徭政清訟簡民心悦戴境内稱安方古良吏亦復
 何讓特擢爾濟寧知州仍視汶上縣事其益共乃職
 慎終如始以永嘉譽欽哉并賜内醖一尊織金紗衣
 一襲鈔千貫誠祖既得旌益勤於治土田增闢户口
 繁滋益編户十四里成祖過汶上欲徙其民數百家
[131-29a]
 於膠州奏免之屢當遷職輒為民奏留閲二十九年
 竟卒於任士民哀號留𦵏城南歲時奉祀
張隨字子貞芮城人永樂丁酉解元官户部主事廉介
 自持甘清苦宣廟微行幸其第見隨躬親汲水其妻
 舂簸甚嘉嘆之後以部事坐法上曰此清主事也勿
 問後改工部辭疾乞歸三十餘年清修無異寒士
郭齡夏縣人永樂丁酉舉人授廣安知縣威恵有聲九
 載陞重慶知府洞蠻叛逆官軍屢征不下齡毅然請
[131-29b]
 往諭以朝廷恩信宣慰率衆帖服朝夕侍側不忍舎
 留三載臨行餽金萬鎰却弗受時重慶三年不雨齡
 回任至界即雨穀秀雙岐人心感悦後陞㕘政致仕
 兩任俱有去思碑立祠祀焉
李逵字九達芮城人永樂庚子舉人任順徳府通判㑹
 亢旱去冠服跣足徒步禱雨未及歸大雨饒洽秩滿
 陞保定府同知能聲益著後乞歸父母尚康夀鄉人
 榮之
[131-30a]
李輅安邑人永樂辛丑進士累官山西右布政使廉介
 恭謹里閈信服學士曾鶴齡嘗稱其為政清而温恵
 而直廉而不激寛而不縱時人以為實録云
裴祥夏縣人永樂間貢任工科給事中初天下驛傳有
 馬而無驢祥奏為馬數不足用增則傷財病民添設
 以驢價廉而財省亦足給用文皇可其奏遂命祥巡
 歴酌處後以言事忤㫖上方在疾中調同安知縣疾
 愈思之取復諫職而祥卒矣
[131-30b]
李素安邑人宣徳庚戌進士性剛直累擢通政司通政
 宦官馬順恃寵而驕素當御前力斥其奸英廟異之
史宗禮字文博解州人誠祖孫宣徳壬子舉人狄道知
 縣公正廉勤考績陞瑞州府通判遷本府知府剛介
 不阿致仕歸瑞州士人千餘保於朝夀八十七卒
張琦安邑人正統戊午舉人授寧陽教諭遷髙陵知縣
 卒于官琦性剛正面貌蒼古時人以鐵臉稱之居官
 廉節恒以孝弟教民殁之日囊無餘資丞欲以庫羨
[131-31a]
 銀贈琦不受取管鑰符籍付丞而卒
王正字嗣宗夏縣人翰孫礪子也幼聰頴過人授千言
 輒成誦正統壬戌進士兄弟四人析居凡田廬器用
 悉推讓之授直𨽻安肅知縣招集流亡民皆復業安
 肅大治民設主祀之陞大名知府治行卓冠部院識
 其名於屏母喪歸民遮道泣送服除改知平涼府不
 畏權勢時韓王驕縱正繩以法事交奏未決適賊火
 滿之亂撫按檄正督軍餉尋以父喪歸致仕所著有
[131-31b]
 公餘雅興牧民手鏡藏於家
韓文芮城人景泰庚午舉人知新樂縣七年政簡刑清
 修學除蝗賜敕旌奬陞定州知州為民興利除害政
 有五瑞四異士民繪圖頌之擢正定府知府
滕浩解州人景泰庚午舉人知泗州剛介輕財不附勢
 要有指揮通巡倉御史虚出通關浩皆劾之
郭瑨字廷圭夏縣人齡姪景泰庚午舉人陜西臨洮府
 同知陞江西南康知府涖官守身一以謙抑長厚為
[131-32a]
 主初郡多虎害瑨反躬自責禱於城隍翌日虎渡江
 自死廟下人以為異
毛深夏縣人天順己夘舉人授山東聊城知縣歴陞㕘
 政聽訟明決吏民莫能遁情所在多善政民為建生
 祠立去思碑後祀名宦有膩菴政錄傳於世
馬忱夏縣人天順壬午舉人㑹試中乙榜任富平清澗
 東平三學訓導轉武定州判官在三學視諸生如子
 弟貧者供其飲食整窳拔秀造就多方平生勇於為
[131-32b]
 義親屬貧不能辦婚葬者輒資給之嘗題泰山試心
 石曰天君純粹本無侵衆欲交攻乃獸禽若肯嘗存
 天理在何勞石上試人心後以子貴封工科給事中
張璡安邑人天順甲申進士官御史按蜀及北畿風采
 凛然將抵家望里門而步鄉黨重之以忤權貴出為
 郡守子棻舉人官僉事蔓舉人官知府菃解元官同
 知俱有政績芮進士
王文解州人成化乙酉舉人幼孤事母以孝聞性沈黙
[131-33a]
 詩文自成一家歴任陜西武功汲縣教諭卓立師模
 人材多所成就雖盛暑必衣冠非公事不干謁致仕
 杜門不出州守重之常臨訪焉
張岫安邑人知縣琦子成化丙戌進士累官右副都御
 史岫侍父髙陵有僉事欲辱其父岫挺入與之辨僉
 事媿伏及通籍選授御史好善嫉邪以正直著當撫
 遼時遼人為御史者將監山西試入謁請其子名蓋
 欲登之賢書也即令子稱疾不與試鄰人有鬻産者
[131-33b]
 其子售焉聞之不樂亟命還鄰人固不肯為倍增其
 直嘗寓書家人欲為其母市絹不足俟領俸鄉人寳
 之比于魯公之乞米云卒後賜祭葬如例
張翰字文鳳平陸人成化戊子舉人授朝邑教諭敦本
 崇實訓課有方陞翰林孔目遷侍書與纂修憲宗實
 録錫敕命拜檢討侍經筵忤觸權奸左遷重慶同知
 有恵政郡人勒石紀之陞臨洮知府計息兵變地方
 賴安劉瑾索賄遂歸總制彭以詩别之有孤忠詆逆
[131-34a]
 宦萬代播芳名之句瑾怒不已罰米五百石瑾誅獲
 免卒年七十五歲
張芮安邑人成化戊戌進士官翰林武宗在青宫芮為
 侍讀累遷掌院學士值劉瑾用事威焰薰灼公卿望
 塵拜伏芮不為禮瑾銜之誣以他事左遷鎮江同知
 後起為太常卿兩乞休不允卒於官賜恤典子淳甫
 正徳中進士官至主事博閲羣書著有澹泉集裔孫
 鄭元布衣道學終身不衰鄉人重其品行以為無忝
[131-34b]
 爾祖云
馬騤字世用夏縣人武定判忱子成化丙午舉人𢎞治
 丙辰進士初官行人選工科給事中疏論李廣張鶴
 齡大為孝廟所賞正徳初遷刑科都給事中充戊辰
 廷試掌卷官大臣焦芳欲子黄中為殿魁騤取呂柟
 為狀頭有附逆瑾入給諫者騤斥以無恥又自川歸
 與張綵父同宿館舍不交一言憾作出為淮安推官
 清獄囚理寃抑贖張生之罪旌何女申婦之烈治行
[131-35a]
 居第一以瑾怒未釋僅轉松江同知擢知饒州府補
 鄖陽府鄖陽山路﨑險建議令有罪者修路自贖遂
 為坦途又創浮橋葺廢坊修舉廢墜教化大行卒為
 忌者所中免官歸騤剛直重信義人有急難輒賑濟
 之不少吝如捐金歸楊俊喪代僉事沙立償宿逋者
 事非一著有梅軒手簡諸集藏於家
劉良臣字堯卿芮城人𢎞治辛酉舉人授揚州通判改
 陜西平涼府操守清正學問該博歸田後閉户讀書
[131-35b]
 足跡不入城市終其身言動不茍其詩賦至今人傳
 誦之
張璞字中善夏縣人𢎞治十五年進士繇歸安知縣召
 拜御史正徳八年出按雲南鎮守中官梁裕貪横璞
 裁抑之為所誣逮赴詔獄卒于獄世宗初贈太僕少
 卿賜祭葬
王濟民字士元平陸人貧而有行正徳丁夘舉人授欒
 城知縣聞母訃哀毁至嘔血服除補河内㑹世廟入
[131-36a]
 嗣大統邑夫役不給濟民不呼而集者千餘人太監
 錢所過動索千金戒其家人不敢犯中州往多羨賦
 濟民悉請罷之廉明正直鄰封有不平輒就質號神
 明比奏績冢宰論廉能第一何栢齋叙其徳政民為
 立生祠祀焉入名宦
劉潮字文淵平陸人純篤力學早負才名正徳三年貢
 授大興縣丞三年績最進階文林郎陞濟南府通判
 雪寃獄禱雨澤却常例服豪强綽有恵政百姓立石
[131-36b]
 頌徳致仕歸絶迹公門不談時事講究經史訓誨後
 學士論推重
胡諧安邑人正徳庚午舉人初授慶都知縣歴平涼温
 州同知終雲南㕘議剛毅有為一塵不染涖官所至
 有聲在慶都民皆以胡青天稱之温州柄相不才子
 慕友妻艷因醉沈友於水謀納其妻妻訴之當道勢
 熖薰赫無敢理者諧曰清平世安得有此事即逮之
 獄自是風采大振政績益隆陞㕘議致仕家居曾遇
[131-37a]
 盜於途從者奔散盜窺之曰胡公也為之御至里門
 叩謝而去巡鹽王諍温人也極重之檄祀鄉賢祠
劉翀字文翔平陸人濟南通判瀚從弟也幼敏慧力學
 有大志以名節自砥礪𢎞治甲子舉人正徳辛未登
 進士第初官行人擢四川道監察御史發宸濠逆謀
 糾李隆奸狀時稱真御史按甘涼再按畿輔清理山
 東戎政武宗北巡抗疏請回鑾嘉靖初大禮議起力
 與張桂爭尋復條時所宜行者十二欵䝉嘉納後引
[131-37b]
 疾歸力田課子沖然自得當時名人如彭澤邊貢呂
 柟康海輩皆亟為推重卒時年七十七門人私諡曰
 忠毅先生
程鵬解州人正徳辛未進士知鄠縣清正自守剛介無
 私長安尚書劉璣繪十頌圖美之歴知鄧州刑部郎
 中卒於京冢宰王瓊見其囊槖蕭然嘆曰於此知其
 守矣為具棺斂之
相世芳安邑人正徳甲戌進士歴官刑部郎中沈毅質
[131-38a]
 直不茍言笑博極羣書詩文雄邁嘉靖甲申廷議大
 禮衆論移日未定世芳抗疏直諫畧無避諱傳為首
 者棄市衆驚惶無措世芳不動色以身當之旋廷杖
 幾斃謫戍延安慨然行伍凡十三年詔還終身無怨
 言隆慶初追贈太常寺少卿子邦教舉人
祁鶴安邑人正徳甲戌進士歴官清慎不阿嘉靖間青
 羊山盜起勢甚猖獗廷議擢鶴兵備特授節鉞鶴相
 機搗穴斬數千級御賜金幣褒異及卒上哀惻不已
[131-38b]
丘東魯解州人正徳丙子舉人授廣平府同知廉明有
 幹郡有疑獄十年不決東魯甫下車一言成信讞時
 太守忤直指且將按罪小民訛傳兵來驚竄四散太
 守遂單騎入奏東魯屹然不動從容曉諭民始安堵
 焉歴户部郎以養親告歸所著有見聞録
張玫夏縣人正徳丙子舉人體貌魁梧自少讀書便以
 節槩自髙授永清知縣愛民下士癉惡不撓有殺一
 家三人者先時屢以賄免玫寘之法又優人臧賢與
[131-39a]
 玫同里獲幸武廟勢凌宰輔玫終不許一見其剛介
 如此
謝誥安邑人性狷介絶俗正徳丁丑進士為孝廉時齊
 彦名謀寇運城誥慷慨建議為守城䇿監臨立鳩夫
 增築運城至今賴焉為贑榆知縣值武宗南巡節省
 供張民不為厲比歸杜門謝客蕭然如韋布
趙克己夏縣人天性孝友親疾百日不解帶兩艱六載
 不御酒肉正徳間以貢授靈臺縣訓導諸生有婚喪
[131-39b]
 不給者分俸助之時邊警甚急令逸去撫按檄署印
 旬日措糧萬餘石當道勞之改鄜州學值大饑守巡
 擇委賑濟全活甚衆
王繼本字立之夏縣人鯁直嗜學人有過輒面規無隠
 前知縣姜洪禮重之後姜巡撫山西鄰士夫有被詿
 誤都臺者以金三百賂繼本求為之請拒弗許及貢
 赴選銓部授髙堂州訓導不受束修以文公家禮化
 俗居官七年引疾乞休諸生林棠等保留拂衣歸田
[131-40a]
 非公不履縣庭事繼母曲盡孝敬所著有虚齋集藏
 於家
胡志䕫字滸南安邑人性聰慧嘗夜遇古碑以手摸之
 得其㸃畫即成誦遲明往驗之不差一字嘉靖甲辰
 成進士知富平縣入為監察御史出按福建當鄉試
 時冢宰以私人囑峻拒之出為副使督理河道當事
 將假修築費充大工力阻其議擢延綏巡撫引榆溪
 水入塞溉田與大將趙岢協力禦敵城保寧寧塞二
[131-40b]
 堡子承光承裕俱以行誼著孫舜封以解元官上蔡
 知縣
崔汝孝平陸人嘉靖己酉舉人授樂安知縣摘奸發伏
 省費開荒歴官户部員外郎歸里纂修邑志所著有
 禹貢便蒙行於世
劉鳳朝夏縣人嘉靖己酉舉人體貌魁梧辭氣温雅授
 新樂縣知縣浚溝塹植榆栁以禦暴客邑巨盜為地
 方害前令莫能禁鳳朝擒治之陞户部主事歴員外
[131-41a]
 郎管大通橋糧餉監兑小灘陞山東按察司僉事轉
 遼東行太僕寺少卿左遷陜西按察司僉事所至有
 聲
閻雲望安邑人嘉靖庚戌進士官給事中時倭患孔棘
 監軍趙文華藉嚴嵩勢誣逮統兵司馬雲望抗疏乞
 收成命否則隳成功滋賊患忤㫖謫歸隆慶初追贈
 光禄寺少卿
李瑤解州人嘉靖癸丑進士授蒲城知縣明敏質直清
[131-41b]
 操凛然㑹地方多盜瑤捕斬渠魁四境寧謐
韓士芮城人嘉靖間貢授博興丞剛介自持盡革常例
 民甚徳之陞沙河知縣地衝民貧清潔自修比歸老
 稚卧轍泣留聲聞數里後復肖像祀之
侯居艮字兼山解州人幼負髙才邃於學與兄考廉居
 震齊名弟居坤復同登嘉靖丙辰進士時人稱三鳳
 初授淄川知縣清而有為治行居第一擢監察御史
 抗疏請止織造又論大學士殷士儋士儋致仕去出
[131-42a]
 按雲南以人文日起請廣解額如内地論黔國公沐
 朝弼不法滇人立祠祀焉居坤字至軒累官太僕寺
 少卿甫四旬即解組歸居震子加采進士居艮子加
 地居坤子加乘俱舉人
薛一鶚芮城人嘉靖丙辰進士授户部主事歴官山東
 按察司僉事以條陳時事忤當路回籍屢薦不起嘗
 曰吾以清白貽子孫足矣與鄉人處和易可挹殁之
 日邑無貴賤咸慟惜之
[131-42b]
杜璉字汝器平陸人嘉靖辛酉順天經魁壬戌㑹副孝
 友正直温雅博洽授荆門知州興學重農風俗丕變
 時權貴索沃壤擲書地下曰我割民田以媚權門獲
 罪於天多矣遂掛冠歸民思慕之建生祠祀焉
楊琯安邑人少孤家貧拾遺金徑還其主事孀母菽水
 承歡以孝著教諭齊河恥言束修知新安氷蘗自持
 卒於官囊槖蕭然士民哀之子一魁乙丑進士官尚
 書加太保孫騰萬厯辛夘舉人世濟其美
[131-43a]
楊一魁字后山安邑人知縣琯子嘉靖乙丑進士初官
 行人擢兵科給事中累遷山東右布政使擢副都御
 史巡撫河南遷南京戸部右侍郎總督糧儲晉工部
 尚書督理河道時黄淮泛溢漸近陵寢一魁周咨相
 度謂黄强由於淮弱黄不分則淮不出陵寢不安請
 開武墩黄壩新河使安瀾入海功成加太子少保尋
 回京總理部務適經始兩宮土木繁興力為樽節鄭
 妃方幸請於乾清宫側建耳殿為奉御所神宗召言
[131-43b]
 狀一魁奏不敢奉詔京師淫雨城内水壅不行詔拆
 毁臨街房屋大璫馮保以己居為屬一魁斥之曰司
 禮監顧違朝廷詔書耶考滿加太子太保已而河決
 䝉墻忌者遂以䝉牆為黄堌力詆之黄堌䝉牆地分
 兩省時隔九年一魁不辨兩疏求去俱蒙㫖慰留已
 忽𫝊中㫖著革職為民一魁時在朝房即易服䇿蹇
 出都門同列多走餞之不顧也一魁操持峻潔器宇
 淵宏位居宮保門庭閴寂後熹宗登極䝉恩賜葬諭
[131-44a]
 祭九壇
鄭茒字茂卿解州人嘉靖間貢賦性質純制行端確歴
 鄢陵訓導膚施教諭金州學正口授生徒得俸輒濟
 貧乏士多徳之致仕歸撫諸姪䘏鄉鄰尤摯子國俊
 國彦相繼登第人謂盛徳之報
劉守字子立平陸人瀚孫修髯偉貌沈酣六籍入京與
 當代名公結吟壇咸推重之由嘉靖間貢授輝縣訓
 導署獲嘉篆興學重農禮賢下士辨寃獄節里甲政
[131-44b]
 績超卓卒於官檢其行李止餘圖書大府張親為棺
 殮之聞者惋惜
侯臣字世勲解州人嘉靖間監生中部知縣才識超卓
 為政務順民心往諸税並徵鞭撲時聞臣按次以催
 不刑一人而税集善惡各有籍記擇其尤者榜於門
 民風少變以憂去老幼垂泣攀留歴久思不忘補三
 水吏民畏服如中部創建石門巡檢司并預備倉厫
 二所
[131-45a]
趙欽湯字新盤解州人隆慶二年進士博學淹貫初任
 掖縣令以卓異舉擢户曹出守鳳翔歲荒賑饑兵備
 甘州甘俗善畜羊欽湯教以業褐遂貽永利司臬山
 東理疑獄多所平反累遷浙轄靖倭亂中貴以織礦
 二役滋擾持法不為撓擢南勲卿遷京兆尹㑹加賦
 抗疏止之轉南户部侍郎總督糧餉酌補餉飭屯政
 定改折請蠲恤慎預支凡所條陳悉合機宜久之告
 歸卒諭祭葬贈戸部尚書欽湯性孝友初家貧啖糠
[131-45b]
 覆以粥不令父覺受經仲兄如父師禮待諸姪如子
 終身布衣贍助族里無吝色王父家訓有詬者閉户
 不校或投石中其扉碎痕不修存戒子孫欽湯念祖
 徳不忘日列黑白志善惡置座右年七十九讀書不
 輟精字韻著通鑑纂要關公祠志諸書行世祀鄉賢
李瑱字聰甫解州人隆慶戊辰進士孝友性成既仕與
 弟珊同居終身一無所私弟卒撫育二姪無異己出
 官彰徳知府興利除害郡人為立生祠後官陜西㕘
[131-46a]
 政時西郵徵兵關南人心洶洶瑱力為鎮定一方倚
 為長城及居鄉温恭長厚州人稱徳門焉
廖永量夏縣人隆慶間貢南鄭主簿陞清澗丞署褒城
 沔縣事所至綽有聲望吏民懷之居家日親書所著
 有通鑑類抄綱目摘異性理摘言羣書摘粹教家要
 畧諸書
司馬祉夏縣人温公十六世孫與叔晰自南歸夏同登
 癸酉舉人晰舉解元祉聨㨗甲戌進士授刑部主事
[131-46b]
 歴官陜西行太僕寺少卿居鄉教授生徒邑内文風
 為之一變
任養心芮城人萬厯甲戌進士濬縣知縣擢御史按兩
 淮鹽政條通商恤竈四事迄今為例按湖廣奉詔籍
 江陵家排浮議存國體又按順天奏治豪貴彈去大
 帥京師肅然歴陞巡撫江西嚴什伍法而盜息又懲
 宗人之不軌者以病疏歸所著有中丞奏議子治統
 庚子舉人道統乙夘舉人姪光統庚子舉人丁未進
[131-47a]
 士
劉敏寛安邑人萬厯丁丑進士官至兵部尚書總督三
 邊太子太保賜飛魚蟒玉以軍功廕子錦衣衞指揮
 世襲卒後進階少保賜祭𦵏祀名宦祠敏寛長才大
 畧久歴邊疆所至簡兵蒐乘備糈儲繕城堡自撫至
 督共計㨗三十有竒與諸將吏推心置腹更喜譚道
 論文榆林人感徳立祠祀之
南邦化安邑人萬厯癸未進士澄城知縣歴刑部主事
[131-47b]
 政治嚴明心存仁恕始立條鞭法大便里甲後人被
 徳不衰
吳養洵安邑人萬厯戊子舉人任昌平知州秉性耿介
 不阿權貴官至西安府同知
王國貞安邑人萬厯己丑進士累官陜西㕘政初令夀
 光邑濵海多葦租盡捐充邑賦之半守上谷廉明冠
 畿輔嚴毅有風節每與時忤及叅秦藩遂有中者而
 介終不可易也歸卧林臯猾胥以百金求居間怒叱
[131-48a]
 之終其身不可干以私
王紀字惟理芮城人萬厯十七年進士授池州推官入
 為祠祭主事歴儀制郎二十九年將舉冊立典數遷
 延不決紀抗疏極論曰勿持不斷之意叢無影之疑
 冬禮成擢光禄少卿引疾去四十一年自太常少卿
 擢右僉都御史巡撫保定諸府歲洊饑救荒甚備活
 貧民百九萬人税監張亦請征已捐諸税紀兩疏力
 爭竟取中㫖行之紀劾亦抗違詔書沮格成命不報
[131-48b]
 涖事四年部内肅然遷户部右侍郎總督漕運兼巡
 撫鳳陽諸府歲饑賑救如保定四十八年議航漕三
 十萬石繇淮達遼紀力持不可而颶風覆七十萬石
 光宗立召拜户部尚書督倉場天啟二年代黄克纉
 為刑部尚書因亢直忤中貴削籍朝臣多疏留之後
 歸角巾野服曰予不幸以大臣行言官事而又不得
 良愧古人四年卒崇禎初復官贈太子太保諡莊毅
 紀性嗜書積書盈數屋立朝風節偘偘惟讞遼經撫
[131-49a]
 獄識者謂吉水誤疆事而紀以司冦主議亦多惜之
謝傅顯安邑人萬厯乙夘舉人授曲陽知縣開渠灌田
 五百頃陞大名同知適流冦犯界督衆力戰民獲安
 堵署長垣辨獲假巡方齊文舉聲名丕著豫督王家
 貞以豫省被冦特疏保陞宛守詰兵措餉著有成績
 致仕歸閉門著書子孫科第世濟其美
裴一諫夏縣人唐晉國裴文忠公之後也徙居夏萬厯
 間貢事親極孝操行敦篤與真予曹總憲友善以理
[131-49b]
 學交相勵授中部訓導士風丕變丁内艱歸諸生泣
 涕追送不忍舎後補唐山教諭陞山陽知縣地瘠民
 貧逋逃甚衆極意招徠流民復歸革紙户税革里支
 費革收頭陋規日以孝弟事實隂隲録二書勸諭百
 姓療疫賑荒築垣修堤百姓繪像祀之乞歸行李蕭
 然著有語録諸集行世
隂啟光字闇然芮城人父象坤由選貢甲午鄉試歴官
 濟南同知啟光萬厯戊午亞魁授山東登州府推官
[131-50a]
 多所平反清文招逺縣地畆人為立祠祀之陞安州
 知州子潤由恩貢登甲戌進士歴官左給事中
楊炳安邑人萬厯己未進士授滋陽知縣平妖賊有功
 行取兵科給事中
丁應觀安邑人萬厯間貢同官教諭修持粹白理學研
 精所著有學易堂集行世
趙躋昌字昇運解州人天啟辛酉舉人初授介休縣教
 諭徳教為一時最陞咸陽知縣尤著循良闖冦破城
[131-50b]
 罵賊不屈死
曹于汴字自梁安邑人萬厯十九年舉鄉試第一明年
 成進士授淮安推官擢吏科給事中疏劾兩京兵部
 尚書田樂邢玠及雲南巡撫陳用賓樂玠遂引去疏
 雪吏部郎趙邦清謁告歸僦屋以居不蔽風日起歴
 刑科左右給事中朝房災請急補闕官修廢政進吏
 科都給事中極論中官陳永夀罪故事章疏入㑹極
 門直達御前至是中官必啟視力請禁之三十八年
[131-51a]
 典外察明年典京察力持東林議衆不能奪移疾歸
 光宗初以太常少卿召改大理少卿遷左僉都御史
 佐趙南星京察進左副都御史天啟三年秋副推吏
 部右侍郎中㫖特用于汴于汴以首推馮從吾名位
 先已義不可越四辭不得遂引疾歸明年起南京右
 都御史辭不拜石三畏劾為東林領袖遂削奪崇禎
 元年召拜左都御史振舉憲規約飭僚吏臺中肅然
 與大學士韓爌李標錢龍錫刑部尚書喬允升同定
[131-51b]
 逆案明年京察忠賢餘黨汰幾盡温體仁發錢千秋
 科場事以于汴有連并訐之于汴亦發體仁欺罔狀
 不聽吏部尚書王永光力薦故御史高㨗史&KR1159于汴
 惡其人久弗容兩人竟以部疏起官遂日夜謀傾于
 汴中書原抱竒劾爌及于汴并及尚書孫居相侍郎
 程啟南府丞魏光緒目為西黨以五人籍山西也工
 部主事陸澄源復劾于汴朋奸六罪澄源雖謫于汴
 卒謝事去及辭朝以敦大進規七年卒年七十七贈
[131-52a]
 太子太保于汴篤志正學操履粹白立朝正色不阿
 崇奬名教著仰節堂集學者稱真予先生
姚汝明夏縣人天啟元年舉於鄉性孝友崇禎間歲大
 歉傾廪賑濟立義冢瘞暴骸授蠡縣知縣歲饑恵政
 甚備聞鄉邑又饑貽書其子令賑救如初遷河間府
 同知十五年閏十月偕妾任氏殉之贈僉事
任裕統芮城人養心姪天啟辛酉舉人初署閿鄉儒學
 教諭有畫䇿保城之功人為刻石頌徳陞國子監學
[131-52b]
 録歴司務南刑部主事郎中出為南康知府任刑曹
 時力釋張名士疑獄南部咸服其識至南康重修書
 院作人賑饑一郡為之尸祝
王國訓字振之解州人天啟二年進士歴知金鄉夀張
 滋陽武清俱有恵政崇禎四年坐大計免久之補調
 扶風國訓性剛嚴恥干進故官久不遷八年秋賊來
 犯嬰城固守閲兩月外援不至城陷罵賊死贈光禄
 少卿賜祭葬廕一子入監
[131-53a]
李貞佐字無欲安邑人受業曹于汴之門以學行著天
 啟七年舉於鄉崇禎十四年除郟縣知縣土冦楊同
 錦餘黨聚焦家寨貞佐練鄉兵括賊財充餉時出郊
 勞耕者酒食月必課士邑姊妹二人抗賊死拜其冢
 祀以少牢民王錫行有行誼造廬禮之士民大悦明
 年二月李自成來冦貞佐集衆死守城陷走拜其母
 曰兒不忠不孝陷母至此有勸微服遁者不可賊執
 之去大罵見殺人厲聲曰驅百姓困守我也妄殺何
[131-53b]
 為賊割其舌支解而死母喬亦死友人王昱相隨不
 去賊義之昱收葬貞佐於南郊每歲寒食鄉人傾邑
 祭奠廣其塚至二畆餘贈河南僉事
王國楠安邑人天啟丁夘舉人官至監察御史四歲亡
 父事孀母侍膳問寢終身如一日兩任殘邑創立甎
 城涖臺中出巡江南沿海肅清
李恪安邑人僉事圭孫也生有異質博極羣書詩學字
 韻尤稱專家崇禎甲戌進士累官山東僉事備兵兖
[131-54a]
 西受命後見國事日非慷慨自誓卒以身殉
靳斗安邑人歲貢官山東陽信教諭崇禎癸未城陷罵
 賊不屈死孫麟衍麟振赴井死僕薛國興張引自刎
 死合門殉難凡九人斗子儀霈諸生號泣奔喪覔屍
 負歸
盧學古夏縣人舉於鄉授衡水知縣遷承天府同知攝
 荆門州事崇禎十五年十二月李自成冦荆門學古
 誓死守賊環攻四日無援城陷學古罵賊不絶口剖
[131-54b]
 腹而死
李唐舉人令任縣城陷死之
陳愫芮城人恩貢任景州判遷東城兵馬司逆闖陷京
 師死之
孫維藩解州人崇禎間貢任長安教諭介直不阿㑹宗
 生與餼生沈孔明競貢宗暮夜以黄金百饋維藩欲
 為之地維藩拒誓不右宗左沈一時士人咸欽服云
國朝
[131-55a]
 郭連城號笑瀛平陸人弱冠登鄉薦酷嗜古學為孝廉
  二十年㨗南宫房師倪鴻寳極賞之授江南太平司
  李分校棘闈所得皆知名士因剛介忤直指遂坐貶
  不復出順治二年起廢門人居銓諫者議補部員力
  辭養親閒居著述人甚重之
 李旹字元仲解州人前戊午舉人雄偉有㟁畧聲如洪
  鐘初知孟縣調良鄉擢山海道
 國初起濟寧道闖變後賊猶未盡平旹勵將士擒獲輒
[131-55b]
  盡法治之賊忿甚一日伺旹出伏黨數十人於路猝
  出擊之左右胥駭散因被執脇以利刃不為動大罵
  不屈遂遇害事聞
贈光禄寺卿廕子樞入監
 馬迪吉夏縣人前壬午舉人
 國初知鄧州修葺城池撫循戸口流民多復業流賊劉
  二虎犯境衆數萬掩城迪吉誓死守城中殺牛畜為
  食撤屋為薪人無異志賊計窮遁去以功陞治中卒
[131-56a]
 丁期昌字歴初安邑人前癸未進士
 國初授揚州推官調黄州精律例多所平反舉廉官第
  一尋以吳直指蜚語罷歸教子弟讀書三十年不出
  門外衣大布衣食脱粟飯周貧乏無徳色鄉人重之
  著評注唐詩藏於家
 侯佐解州人知建平合肥有循賢聲擢刑部主事調吏
  部順治己丑遇賊拷掠罵賊不屈與父嗣晉偕被害
 李忱字恂九安邑人順治戊子拔貢吏事明敏授西安
[131-56b]
  縣知縣詳請協解温處軍需撥府支銷雨傷稼請蠲
  田租之半民鄭為盜所誣雜鄭衆人中令辨之亟譌
  釋鄭論盜如法舉卓異
賜袍領旌之遷鞏昌府同知擢金華知府節宴飲省刑罰
  閩逆之亂嚴守孤城四十五日夜營無一卒城無一
  兵卒獲保全以勞卒
 薛佩玉芮城人順治辛丑進士授貴州都勻縣知縣逆
  藩之變死其官佩玉少讀書至古人忠孝大節神輒
[131-57a]
 躍都勻以衛初改縣殫慮整飭甫期年變作縣駐防
 兵數千譁譟焚掠佩玉登城呼首領諭令解甲聽命
 賊不應擁佩玉歸署以健卒守之已而授偽印令知
 縣事佩玉抗節不屈北向再拜曰臣不能討賊又不
 能守土奚敢偷生遂登樓自縊以死
張潤民字膏之號敬齋夏縣人康熙丙午丁未聨雋進
 士授内閣撰文中書舍人歴戸禮兩部員外郎郎中
 出為河南督學道僉事考滿以㕘議候補卒於家潤
[131-57b]
 民性醇謹而執守殊慤奉父母以孝聞朔望必祭祭
 必泣事兄濟民恭甚嘗為著學喫虧先生傳在京邸
 恒徒步間騎蹇驢下直則蕭然授徒如諸生時同官
 賈鳴璽嘗賦詩曰退食曾聞仍設帳趨朝近見但騎
 驢為郎同考㑹試權貴人屬子弟得其卷塗抹如老
 樹槎枒魏敏果公聞之詣其廬為拜於堂下及視學
 政偘偘克舉其職嘗拆童子號久不至已而提調某
 潜使人來請易蓋有所挾也潤民大怒坐堂上寘利
[131-58a]
  刃案間以令旗召之曰吾且以頸血濺若衣某大懼
  再三謝罪乃解豫人謂公而克明為學政最
 王尹方字鶴汀安邑人斌子壬子癸丑聨雋進士繇翰
  林院庶吉士累官内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雅度清望
  焜耀班行一時有四君子之目嘗夜
召至禁中講經書敷繹詳剴為講臣最主庚午江南鄉試
  疏請破例捜落卷得
㫖特為展期校閲率至丁夜事訖嘔血數升得人之盛論
[131-58b]
  者謂自明崇禎庚午西江姜公燕及典南闈試盡收
  才望士越六十年而復至庚午其甄拔耆雋適符云
  性至孝生母殁以嫡母年高具疏請終養生母故不
  慊於嫡母者也君子以為厚卒
賜祭𦵏
 介孝璿字衡玉解州人給事松年子康熙丙子舉人知
  浙江海鹽縣甫九月遽卒於官孝璿承家學嗜讀書
  以閎博聞既舉於鄉益日夜探討不輟嘗網羅州境
[131-59a]
 暨隸縣典實排纉成書而田賦鹽政利弊尤覈論者
 謂其博而能約得史家遺法比筮仕亦能以經術飾
 吏治晉人胥重之
 
 
 
 
 
[131-59b]
 
 
 
 
 
 
 
 山西通志卷一百三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