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49 山西通志-清-覺羅石麟 (master)


[186-1a]
欽定四庫全書
 山西通志卷一百八十六
  藝文五/ 劄子奏疏二/

  薦胥鼎疏          郭文振
河朔受兵有年矣向皆秋來春去今已盛暑不迴且不
嗜戕殺恣民耕稼此殆不可測也樞府每檄臣㑹合府
兵進戰葢公府雖號分封力實單弱且不相統攝方自
[186-1b]
保不暇朝廷不即遣兵為援臣恐人心以謂舉棄河北
甚非計也伏見前平章政事胥鼎才兼将相威望甚隆
向行省河東人樂為用今雖致政精力未衰乞付重兵
使總制公府同力戰禦庻幾人皆響應易為恢復惟陛
下圗之
  乞分精兵復太原疏    𤓰爾嘉實倫
向者并汾既破兵入内地臣謂必攻平陽平陽不守将
及潞州其還當由龍州谷以入太原故臣嘗請兵欲扼
[186-2a]
其歸路朝廷不以為然既而皆如臣所料始敵入河東
時郡縣民皆攜老幼徙居山險後雖太原失守而衆卒
不從其意謂敵不久留且望官軍復至也今敵居半嵗
遣步騎擾諸保聚而官軍竟無至者民其能久抗乎夫
太原河東之要郡平陽陜西河南之藩籬也若敵兵久
不去居民盡從屯兵積糧以固基本而復擾吾郡縣未
殘者則邉城指日皆下矣北路不守則南路為邉去陜
西河南益近臣竊憂之故復請兵以圗戰守而樞府檄
[186-2b]
臣并将權太原治中郭遹祖義軍李天禄等萬餘人就
其糧五千石㑹汾州權元帥右都監穆延和拉復太原
臣召遹袓欲號令其衆遹祖不從尋得呼喇報曰嘗問
軍數於遹祖但稱天禄等言之未嘗親閲問糧則曰散
在數處葢其情本欲視朝廷以已有兵糧冀或見用以
取重職不可指為實用也雖然臣已遣提控持嘉烏爾
欽等領軍以往矣但敵勢頗重而往者皆新集白徒絶
無精鋭恐不能勝也乞於河南陜西量分精兵以増臣
[186-3a]
力仍令陜西州郡近河東者給之資糧更令南路諸軍
綴敵之南以分其勢如此庻幾太原可復也
  三月復上言乞速賞軍士疏
頃者大兵破太原招民耕稼為久駐之基臣以太原要
鎮所當必争遣提控持嘉烏爾欽引官兵義兵共圗收
復又以軍士有功者宜速賞之故擬令烏爾欽得注授
九品之職以是請於朝而執政以為賞功罰罪皆須中
覆夫河東去京師甚逺移報往返不暇數十日官軍皆
[186-3b]
敗亡之餘鋒鋭畧盡而義兵亦不習行陣無異烏合以
重賞誘之猶恐不為用况有功而久不見報乎夫衆不
可用則不能退敵敵不退則太原不可復太原不可復
則平陽之勢日危而境土日蹙矣今朝廷抑而不許不
過慮其濫賞耳借使有濫賞之弊其與失太原之害孰


  罪言疏           郝 經
[186-4a]
竊聞天所畀與而能奉承是謂應天畀與而弗之應是
謂棄天天可棄乎故凡有天下國家者雖一民尺土莫
敢忽而不治非惟應天亦所以奉天也國家光有天下
五十餘年包括緜長亘數萬里尺箠所及莫不咸服惜
乎綱紀未盡立法度未盡舉治道未盡行天之所與者
未盡應人之所望者未盡允也比年以來闗右河南北
之河朔少見治具而河朔之不治者河東河陽為尤甚
近嵗河陽三城亦在湔濯分裂頓滯者獨河東而已夫
[186-4b]
河東表裏山河形勝之區控引裔夏瞰臨中原古稱冀
州天府南面以蒞天下而上黨號稱天下之春故堯舜
禹三聖更帝迭王互為都邑以固鼎命以臨諸侯為至
治之極降及叔世五伯迭興晉獨為諸侯盟主百有餘
年漢晉以來自劉元海而下李唐後唐石晉劉漢皆由
此以立國金源氏亦以平陽一道甲天下故河東者九
州之冠也可使分裂頓滯極於困弊反居九州之下乎
竊惟國家封建置度不獨私強本幹與親賢共享示以
[186-5a]
大公既分本國使諸王世享如殷周諸侯漢地諸道各
使侯伯専制本道如唐藩鎮又使諸侯分食漢地諸道
侯伯各有所属則又如漢之郡國為尊卑相繼強弱相
制進退比次不敢相踰條貫井井如農夫之畔分撥公
賦使為私食則亦一代之新制未為失也平陽一道𨽻
㧞都大王又兼真定河間道内古城等五處以属籍最
尊故分土獨大戸數特多使如諸道祇納十戸四斤絲
一戸包銀二兩亦自不困近嵗公賦仍舊而王賦皆使
[186-5b]
貢金不用銀絹雜色是以獨困於諸道河東土産菜多
於桑而地宜麻専紡績織布故有大布卷布板布等自
衣被外折捐價值貿易白銀以供官賦民淳吏質而一
道課銀獨高天下造為器皿萬里輸獻則亦不負王府
也又必使貢黄金始白銀十折再則十五折復再至二
十三十折白銀二兩得黄金一錢自賣布至於得白銀
又至於得黄金則十倍其費空筐篚之紡績盡妻女之
釵釧猶未充數榜掠械繫不勝苦楚不敢逃命則已極
[186-6a]
矣今王府又将一道細分使諸妃王子各征其民一道
州郡至分為五七十頭項有得一城或數村者各差官
臨督雖又如漢之分王王子諸侯各衣食官吏而不足
况自貢金之外又誅求無藝乎於是轉徙逃散帝王之
都邑豪傑之淵藪禮樂之風土富豪之人民荒空蕪没
盡為窮山餓水而人自相食始見視諸道為尊乃今困
弊之最也國家血戰數十年以有此土何獨加意於陜
右河南及河陽置河東而不問坐視其顛連宛轉而不
[186-6b]
恤獨非國家之赤子乎是天畀此中土之冠而裂去不
受也可乎哉願下一明詔約束王府罷其貢金止其細
分使如諸道選明幹通直者為之總統俾持其綱維一
其號令輕斂薄賦以養民力簡静不煩以安民心省官
吏以去宂食清刑罰以布愛利明賞罰以奠黜陟設學
校以勵風俗敦節義以立亷耻則分裂者一頓滯者舉
九州之冠可正致治之樞可以風四方而動天下以此
克受天之所畀天復萬萬無窮而畀之也夫經本澤人
[186-7a]
旅食他方二十餘年不得一拜松楸守先世之敝廬故
願治之心比之他人為尤急天庭遼邈漫為瞻憶太行
山色黯然凋瘁引領翹首望之而已居位操勢有以仁
天下者可無意乎此非布衣所當言故援引杜牧之例
名曰罪言干冒欽鉞謹附使者以聞
  河東陜西分界食鹽疏   特穆爾布哈
近䝉委巡歴奉元東道至元元年各州縣户口額辦鹽
課其陜西運司官不思轉運之方每年豫期差人分道
[186-7b]
齎引遍散州縣甫及旬月杖限追鈔不問民之有無竊
照諸處運司之例皆運官召商發賣惟陜西等處鹽司
近年散於民户且如陜西行省食鹽之戸該辦課二十
萬三千一百六十四錠有餘於内鞏昌延安等處認定
課鈔一萬六千二百七十一錠慶陽環州鳳翔興元等
處嵗辦課一萬七千九百八十五錠其餘課鈔先因闗
陜旱饑民多流散准中書省咨至順三年鹽課十分為
率減免四分於今三載尚有虧負葢因戸口凋殘十之
[186-8a]
八九縱或有復業者家産已空邇來嵗頗豐收而物價
甚賤得鈔為艱本司官皆勒有司徵辦無分高下一槩
散給少者不下二三引每引收價銀三錠富家無以應辦
貧民安能措畫糶終嵗之糧不酬一引之價緩則輸息
而借貸急則典鬻妻子縱引目到手力窘不能装運止
從各處鹽商勒價收買舊債未償新引又至民力有限
官賦無窮又寧夏所産韋紅鹽池不辦課程除鞏昌等
處循例認納乾課從便食用外其池隣接陜西環州百
[186-8b]
餘里紅鹽味甘而價賤解鹽味苦而價貴百姓私相販
易不可禁約以此參詳河東池鹽除撈鹽戸口食鹽外
辦課引數今後宜從運官設法募商興販但遇行鹽之
數諸人毋得侵擾韋紅鹽法運司每嵗分輸官吏監視
聽民採取立法抽分依例發賣每引收價鈔三錠自黄
河以西從民食用通辦運司元額課鈔因而夾𢃄至黄
河東南者同私鹽法罪之陜西興販解鹽者不禁如此
庶望官民兩便而課亦無虧矣
[186-9a]

  抑末技疏          高 巍
今天下之人民務本者少逐末者多何為葢因務農之
家地有租丁有役三時力農一時輸納終嵗憂勤舉家
勞苦或遇薄收之嵗俯仰有不足者矣今為商賈者坐
列街市日登壟斷窺時去取賤買貴鬻獲十分之利納
分毫之税何益於國家用度哉彼則乘堅策肥冬溫夏
清妻孥無苦身之勞飲食有兼饈之饍四時有適體之
[186-9b]
服終嵗優游而無糧草督責之患是以逐末者多也昔
周時宅不毛者有里布漢時不種桑麻者不得衣錦絹
是以或罰之或辱之使長務本也今欲使逐末之務本
荒田之盡闢當輕税糧以恤農民重税課以抑商賈如
此不過三五年間末役游食之民不待督責勸勉自轉
延於南畝矣
  辨方政被誣疏        楊士竒
䝉欽𤼵下鎮守大同太監郭敬題本二本奏總兵官都
[186-10a]
督方政専權等事臣看得所奏事件未知虛實葢方政
自永樂宣徳年間奉命率兵在外皆有功績此人實是
亷勤公正上能敬事朝廷下能撫恤軍民衆所共知衆
所共推豈有纔到大同未及三月便有許多過失且聞
郭敬在彼與曹儉通同為非専務貪利不理邉備以致
累次失機宣宗皇帝屢遣勅切責之仍不悛改且郭敬
初聞朝廷命方政往大同總兵心已不喜曽親來文淵
閣對臣等極毁方政之短極誇曹儉之能臣等已料其
[186-10b]
到彼必然不合或致設計傾陷方政今已果然臣伏思
於今邊務𦂳急之時将臣可任用者朝廷當保全之欲
請勅諭郭敬命其改過自新自今與方政協和辦事又
慮方政知郭敬奏其違法等件虛實未明必然心中趦
趄若不寫勅去釋方政之疑令其如舊安心辦事則官
軍窺覷必不聽其號令有悞邊備為此今擬寫勅藁二
道封進請㫖
  上講學疏          薛 瑄
[186-11a]
大理寺右寺丞臣薛瑄謹題為緝熙聖學事切見近日
有臣下進言欲開經筵以緝熙聖學者雖䝉聖徳允納
未見施行葢欲俟軍旅事平之日以開講也臣愚以為
當聖主中興之時天步維艱之日正講論為學為治之
道不可一日而緩焉者也昔漢光武躬擐甲胄討除羣
兇猶且投戈講藝息馬論道軍旅之間未嘗一日廢學
故能舉羣盗如鴻毛復大業猶反掌此講學所以有資
於成大功也唐太宗興義兵掃除寇亂一時潛邸從龍
[186-11b]
之臣皆文學智謀之士日久相與論為學致治之道乙
夜之覽身忘其倦故能剗刮僭偽拯濟生民此講學所
以有資於戡大難也近者漠北醜虜雖陸梁為寇而内
外禦侮各有其人堂堂天下號令一施風行草偃非至
如漢唐草昧之秋也顧可以斯時而少緩講學之事乎
伏望皇上命廷臣集議經筵儀式務從簡約不尚奢華
仍博選公卿侍從文學之臣有學術純正持己端方謀
慮深逺才識超卓通達古今明練治體者一二十人使
[186-12a]
之更代入直恭遇皇上視朝之暇日御便殿即召各臣
進講其所講之書先大學論語孟子中庸兼講尚書春
秋諸史則資治通鑑綱目務要詳細陳説聖賢修己治
人之要懇切開告帝王端心出治之方以至唐虞三代
漢唐宋以來人君行何道而天下治安為何事而天下
乖亂與夫賞善罰惡之典任賢去邪之道莫不畢陳於
前如此則勸講之臣庶可日修其職講讀官之職既修
雖皇上聰明上智之資實由於天錫而朝夕緝熙啟沃
[186-12b]
之力亦有益於聖心聖學日新聖徳日明於以修治道
則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萬民
而治道有修明之效於以攘夷虜則修軍政以簡将帥
簡将帥以練士卒練士卒以討夷虜而夷虜有殄滅之
期此講學有資於成大功戡大難宜急行之而不宜緩
焉者也且漢光武唐太宗一時英主耳猶能勤講學於
搶攘之時以收戡靖之績伏惟皇上有唐堯虞舜之聖
徳将以立殷周中興之大功誠於此時舉行開講之事
[186-13a]
以緝熙聖學則神功聖徳高出千古矣又豈漢唐二主
之可比哉臣猥以衰邁懦柔之資章句迂僻之學自忝
科第屢叨法從昔嘗獲罪先朝放歸田里分将終老丘
園瞑目溝壑幸沐皇上龍飛九五運啟昌期将以立莫
大之治功故不遺草茅之賤士㧞臣布衣之中授以清
要之職日夜思慮愧無補報故敢昧死妄陳前言伏望
皇上開天日之光采而行之不勝懇悃之至
  覆大同守禦疏        于 謙
[186-13b]
鎮守大同太監裴當題制虜之道在於有備無虞用兵
之方貴乎知彼知己今大同見操官軍除東西二路外
馬隊官軍止有六千餘員名以近守則有餘以逺戰則
不足步隊官軍雖有八千八百餘貟名止可排營列陣
不能争先趨利數内亦有精壮好漢為因無馬俱係歩
操乞勅該部量掇精鋭馬隊官軍一萬餘騎前來餘外
另帶附餘馬數千匹每馬就䭾行糧數斗則給軍食用
亦可存省邉儲其附餘馬匹聽臣等於步隊内選人騎
[186-14a]
操如若馬步軍士數少即於正統十四年原選各衛所餘
丁並大同府民壮查照原來量為増減整㸃齊備聽候
有警相機調用如此則軍威強壮邉事可以有為人無
浮宂供給不致缺乏臣等再照大同府四州七縣之民
生長邉方安其習俗性既勇悍尤耐饑寒自昔至今多
於腹裏及迤南衛所充當軍役其各該衛分有二三千
里有五七千里者或嵗久年深抛家失業者供役者少
事故者多或因路程窵逺中途死者有之或因不服水
[186-14b]
土到衛死者有之或因貪賍官吏受嘱賣放者有之起
解者未至逃亡者復來該衛無實用之人原籍有清勾
之擾既僉長解又斂盤纒况今兵燹以來鄉里凋零至
極軍伍既不能足民戸因而靠損若得就近於大同等
衛所當軍情願自備鞍馬不敢便支糧賞奮勇殺賊以
圗被報臣切惟天下衛所相同者多祖宗制度難於更
改但國家政務有經有權夷狄事機有急有緩今者北
虜之於西夷大同之於他處非惟理勢輕重有不同其
[186-15a]
實事機急緩之懸絶若不先其所當重者急者而後其
所當輕者緩者則守經用權之道未見其可乞勅該部
從長計議除太原府等處邉衛軍役外其餘不拘在京
在外衛所校尉力士旗軍等項今後遇有逃亡事故在
營無人補伍例當清勾者不為常例俱各於大同就近
照名充當軍役聽其自備鞍馬暫且不支糧賞于大同
前後二衛帶管收操待後積有數多另立衛分管轄仍
行原先衛分開豁籍册永不勾補緣此等之人既免背
[186-15b]
井離鄉之苦得遂安家戀土之情若使撫恤有方教演
有法遇有警急一則不忍棄其祖宗墳塋一則不忍毁
其宗族産業無不心懷敵愾樂於戰鬭此與山西河南
調來操備官軍主客既殊堅脆亦異庻使民戸無分析
之患軍衛獲有用之兵所謂一舉兩得也臣等看得裴
當稱要大同府所属州縣清解各衛所校尉力士旗軍
幼軍等項俱於大同附近衛充當軍役一節緣校尉力
士幼軍俱係隨侍等項𦂳要人數不多難以存留外所
[186-16a]
據清解各衛旗軍合無准言不為常例存留彼處操備
聽調殺賊候邉方寧息另行定奪仍令該有司軍衛将
勾收𤼵過旗軍姓名通類造册繳部以憑查考不許指
此為繇生事擾害縁奉欽依兵部知道事理具題
  請釐正祀典疏        馬文升
載考帝舜紹堯之後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葢每州
必封表山之高大者以為一州之鎮如五嶽五鎮之神
東封泰山為東嶽在今山東泰安州沂山為東鎮在今
[186-16b]
青州府臨朐縣南封衡山為南嶽在今湖廣衡山縣㑹
稽山為南鎮在今浙江㑹稽縣西封華山為西嶽在今
陜西華隂縣封吳山為西鎮在今隴州北封恒山為北
嶽在今大同府渾源州封醫巫閭山為北鎮在今遼東
廣寧衛中封嵩山為中嶽在今河南府登封縣封霍山
為中鎮在今山西霍州又封四海四瀆之神東海之神
在今萊州府南海之神在今廣東南海縣西海之神在
今蒲州北海之神在今懐慶府濟源縣志載以濟源通
[186-17a]
北海故祭於此淮瀆之神在今南陽府泌陽縣江瀆之
神在今四川成都府河瀆之神亦在蒲州濟瀆之神亦
在濟源縣三代而下歴秦漢隋唐俱於原封之山致祭
至五代失河北之地宋有天下未能混一北為契丹所
有後以白溝河為界所以祭北岳恒山於真定府曲陽
縣俗𫝊有飛來石之説不知祭醫巫閭山於何處葢宋
建都於汴而真定汴京之地是亦不得已權宜之道也
迨我太祖高皇帝膺天眷命奄有萬方建都金陵覩真
[186-17b]
定逺在京師之北所以因循未曽釐正迨我太宗文皇
帝遷都北平而真定府却在京師之南當時禮官亦未
建明猶祭北嶽於曲陽縣惟北鎮仍祭於廣寧若以為
北嶽原在真定則周禮載恒山為并州之鎮在正北我
朝一統志亦載恒山在渾源州南二十里即北嶽以此
觀之則北嶽當在渾源州為無疑矣今本州北嶽廟址
猶存故老猶能相𫝊我朝洪武初定嶽鎮海瀆之神削
去歴代襃加之帝號正可為萬世之法獨北嶽猶祭于
[186-18a]
帝都之南非其故封之山誠為闕典臣非禮官考據未
真但係國家重事不可不為釐正乞勅禮部再加詳考
如臣所言為是明白具奏行移山西并大同廵撫官員
候時年豐稔措置錢糧於渾源州恒山舊址去處修葢
北嶽神祠務在不侈不隘若舊殿猶存不必從新葢造
止可修葺工完之後有司具奏更乞勅翰林院撰文勒
石豎廟以垂永久今後凡祭北嶽之神於此行禮庻數
百年之闕典得以正于今日而我朝之盛事亦可昭于
[186-18b]
後世矣
  為急闕寳石西珠事      韓 文
自古帝王之御天下不寳逺物不貴淫巧一以杜絶蠱
惑之漸一以培養清儉之徳我朝列聖相承皆用此道
以風動四方自宣徳年來番國罷珍寳之獻朝廷嚴收
采之禁正謂異物無益徒耗財用矧惟皇上嗣大歴服
之始一舉一錯闗係治體正宜涵養徳性屏絶竒玩書
曰慎厥終此其時也邇者承運庫太監龍綬題該御用
[186-19a]
監揭帖開稱即今舉大婚禮合用寳石西珍珠奏行戸
部計處臣等伏覩祖宗以來婚禮之舉珍寳之費率皆
取之内藏外人不得與聞何至今日乃勅戸部計處乎
且前代所遺累朝所蓄番珍海寳悉具内藏今稱闕乏
而欲收買於外臣等仰荷聖恩涓埃莫報反覆思維實
難計處顧惟國家大婚敢不仰遵徳意一一舉行但承
平既久采取進貢俱已停止雖欲收買從何而得况即
今内而賞賜不敷外而邉餉告乏自三月以來未及一
[186-19b]
年陸續運送過銀三百餘萬兩當此凋弊匱乏之際而
欲辦此難得之物非惟勢不可為其實力不能支查得
成化末年太監梁芳輩引用憸邪收買寳石虚耗庫藏
逮我先帝登極深察此弊将梁芳及𤼵賣寳石人章墐
等俱置於法至今人心痛快不意今日復有是舉萬一
此端一開姦巧之人因而夤縁蠱惑上心其害有不可
勝言者矣且先帝初政禁之而皇上初政行之無乃於
善繼善述之道猶有未純者乎伏望皇上俯念各處災
[186-20a]
傷頻仍百姓艱苦無状賦役科取浩繁庫藏空虛益甚
乞勅御用監承運監太監等官龍綬等将内庫見在寳
石珍珠逐一選取不必求購但係堪用之數量為揀用
務使舊典不廢而大禮克成仍禁左右近習不許指此
為由惑亂聖聰乖違成憲如此則勤儉之徳日隆繼述
之孝益盛堯舜之治不難至矣
  陳愚見以廣聰疏       喬 宇
臣今年二月内奉命往祭山西中鎮霍山諸神歴太原
[186-20b]
大同平陽蒲潞遼沁等府州凡道路所經地方利弊邊
塞軍民疾苦葢嘗用心訪詢畧知一二雖不敢上比於
周爰咨諏之義但臣犬馬微忱自有不能己者謹掇拾
所聞冒干天聽然此特一方之事至於四海之廣所未
能知者尚多朝廷政化之原尤有重于是者嘗聞宋韓
琦之告仁宗謂外憂之起必始内患因歴指綱紀不立
忠佞不分賞罰不明號令不信浮費靡節横賜無常務
宴安之逸游縱宫庭之奢靡受女謁之干請容近眤之
[186-21a]
僥倖十事為内患可謂深識治本者矣仰惟陛下聖質
當以堯舜為法無論仁宗而臣之愚竊有慕於韓琦者
敢誦此言為陛下獻伏願正心窮理節用戒游日接賢
臣講求政理自宮闈之近達諸天下之逺推行有序化
道無遺務使一民一物無不與被堯舜之澤則光昭新
政足以慰列聖在天之靈内患既平外憂自悉區區西
北不足以煩宵旰之憂矣 一恤邊民臣竊以大同府
所属應州山隂馬邑等州縣皆漫散平地相離邊牆不
[186-21b]
逺百姓依村堡住居無園林桑棗之利雖有田畝耕種
所獲不多况又連年冦兵深入侵擾禾稼搶掠人畜民
不聊生比與腹裏地方不同去嵗已蒙寛詔将山西陜
西𢎞治十八年以前拖欠糧草停徵但所司不能奉行
督催之吏以整理糧儲為名急如星火連併上納閭閻
愁怨之聲無由上聞昔人所謂黄紙放白紙催者臣親
見其弊矣伏望陛下憐念邉民疾苦特勅該部除已徴
在官外其正徳二年分秋糧草減半徴收庻百姓少得
[186-22a]
蘇息寛一分則民受一分之賜矣 一厚邊軍大同宣
府二鎮切壓邊境軍士不時調遣衝突風沙辛苦萬狀
止是月糧嵗布别無經營近年以來法度寛弛所在官
司誅求剝削之苦日甚一日平居既不能休養士氣卒
然臨敵何以責其敢勇戰鬭自去嵗游擊等敗兵衂之
後士卒寒心威武不振臣過鴈門闗親歴廣武驛以北
村落皆敵人殺傷搶擄之處民物蕭條可為慟惻伏望
皇上矜憐邊軍窮乏時勅彼處撫按官務以愛養士卒
[186-22b]
為重嚴戒一應官員旗甲人等不許侵扣冒支軍士月
糧花布如有指以使用為名侵扣者總算至值銀一兩
以上參問畢日旗甲人等𤼵本處極邊墩臺常川哨瞭
指揮以下官員常川帶俸差操不許推舉管軍管事干
礙勢豪參奏重為處治 一廣儲蓄臣聞為國之道必
重農桑而務積聚若不量入制用何以備預凶災古者
無六年之蓄尚謂之急以今較昔實可寒心去秋山陜
二布政司禾稼不熟各處預備倉等項所貯糧榖甚少
[186-23a]
鄰近地方糴買苦於搬輸鄉村小民皆立俟逃亡人力
不給者坐以待斃所賴今嵗夏麥頗收稍為接濟不然
幾至狼狽乞勅該部轉行撫按官及府州縣等衙門除
預備倉糧照依嵗額收貯今後凡問刑衙門一應輕重
罪囚納米贖罪及納紙等項不許照近年事例收銀解
官俱照舊例各納米上彼處預備倉嚴立簿籍以憑稽
考年復一年倉廪所給者漸自充足遇有荒歉隨宜賑
給黎民免逃移凍餒之患矣 一省科𣲖國家以民為
[186-23b]
本百姓之足與不足盛衰係焉臣所經州縣地方田畝
日益開闢生齒日益繁夥較之往昔大有不同然民儲
蓄恒少用度恒苦于不足臣嘗求其過矣税糧草束嵗
額有常而國用無經宂食太衆差役重叠科𣲖頻繁百
凡木植顔料之物在在増加加以連年轉輸邊餉民力
疲竭無有寧止故一遇荒歉非流徙四方則填塞溝壑
興言及此可為慟心伏望皇上以節財用足民食為慮
特勅該部将一應顔料等物於山陜二布政司免其坐
[186-24a]
𣲖庻財用有所蓄民力不重勞值有災傷亦可支持不
至顛沛失所矣 一謹守令伏以親民之職繫於郡縣
得人得其人則百姓䝉其福不得其人則百姓受其害
今天下守令中間履行潔白才識優長者固有其人然
亦有貪黷害政者有巧飾詐偽以邀名譽者有懵然不
知民情委法令於胥吏者有暗懦不能制豪猾使良善
無所區别者有嚴峻刑罰視人命如草芥者若上之人
無鼓舞懲勸之道則中人之資何所勉進而蒼生利病
[186-24b]
誰為興革况山陜地方連年兵荒牧民者尤當慎擇乞
勅該部轉行二處巡撫巡按官務須多所糾察不時巡
歴痛革迎送之弊勿以奉承奔趨為敬仍将官員分為
三等亷而有為者為上慎於守已不能害民而幹才頗
欠者為中守為俱欠於幹辦雖優巧於剥削者為下上
等者必在旌舉之列中等者畧加勞勉下等者必行斥
罷如此庻人心知所懲勸可以挽士風而趨於正百姓
亦得霑實恵矣 一重祀典古帝王有大功徳於天下
[186-25a]
者皆世享血食非有所黷淫是以皇上自登大寳肇稱
殷禮即遣臣等往祭歴代帝王臣謹考商湯王陵在榮
河縣北西十里舊𫝊陵已為河水所齧壞不存歴代皆
於岸東近地設位而祭但屋宇卑狹地勢淺陋不足以
奉明祀妥聖靈且人有一郡一邑之功尚建祠立廟著
在國典况湯王寛仁勇智除暴救民為萬世人君所當
取法顧可使之棲神無所乎彼時臣祀禮既畢曾與陪
祭官參政才寛僉事來天球議得廟後有隙地三四畝
[186-25b]
可以建置殿堂三間兩廡牲房數楹伏望陛下以帝王
之祀為重特勅該部轉行山西布按二司分巡分守官
親行閲勘支無礙官銀量撥人夫開展修葢庻免因陋
就簡之失以隆一代之典
  面奏武宗皇帝七欵疏     王雲鳳
國子監祭酒臣王雲鳳謹奏為面奏事伏覩大明律内
一欵凡國家政令得失從五府六部官面奏區處又一
欵若百工技藝之人應有可言之事許直至御前奏聞
[186-26a]
臣叨從公卿之後得侍經筵偶有所見直言而奏伏乞
聖明採納施行 一遵祖訓以復寝御之常臣伏覩皇
明祖訓有曰朕以乾清宫為正寝后妃宫院各有其所
又曰吾平日持身之道無優伶狎近之失無酣歌夜飲
之歡臣每荘誦而竊歎曰大哉聖徳至哉皇言此所以
治髙百代而慶垂萬世者也葢天子之於后猶天之於
地資其生物之功資其明夜之助天子率公卿大夫以
聽天下之外治后率妃嬪婦御以聽天下之内治古帝
[186-26b]
王如黄帝之嫘祖帝嚳之四妃舜之二女禹之塗山湯
之有莘文王之太姒武王之邑姜迨我聖祖以至列聖
相承皆天生聖女坤儀合徳是以子孫神聖繁衍無疆
非若敝屣之可棄贅疣之無用者也今皇上舎乾清之
正寝居豹房之别宫廢后妃之大禮狎羣小之淫戲違
帝王之常道廢祖宗之家法治道無本萬事無綱姦人
生心小民思亂四海如纍卵之危天下有土崩之勢若
不及今翻然改轍誠恐日後噬臍無及且天子有過如
[186-27a]
日月之食天下共覩不可掩蔽惟俯從人言而改之則
復於無過以成湯之聖而仲虺稱其改過不吝髙宗之
賢而傅説告以從諫則聖誠以帝王不貴無過而貴改
過不貴無事之可諫而貴於從臣下之諫也伏望皇上
上思社稷付託之重下念子孫繼承之休惕然自省不
俟終日回駕乾清安處正寝将左右宦豎義子娼優婦
女及畨僧人等盡數却逐一切游樂歌飲非禮無稽之
事再不復作如此則宮壼清肅和氣𤼵祥教化可興紀
[186-27b]
綱可立而聖嗣之興振振衆盛矣且臣所謂姦人生心
小民思亂者今天下盗賊時時竊𤼵朝滅於東暮生於
西者只以皇儲未建而皇上游樂無已臣下莫敢諫争
以歸於正故萌非分之念互相煽動耳昔宋臣富弼告
其君曰陛下不納諫争則姦雄益喜以謂中外皆亂必
有變事呂氏春秋亦曰朝臣多賢左右多忠君有失皆
交相諫争則國日安君日尊天下日服伏望皇上思所
以服天下之心而勿使姦雄益喜則天下幸甚 一復
[186-28a]
早朝以為勤政之本臣竊以天下大小官員無不每早
坐衙理事四海億兆之家無不每早起身治家若官員
一日不坐衙則吏民必訝而笑之一日之事必致遲誤
每日如是在官人役皆相倣傚職業必墮矣人家一日
不早起則鄰里必訝而笑之灑掃耕薪必在人後每日
如是家業必替矣况人君為天下臣民之主四海休戚
治亂係於一身故書曰勿敎逸欲有邦兢兢業業一日
二日萬幾言天子不可不勤率天下而導以安逸也恭
[186-28b]
惟我太祖髙皇帝舊制一日三朝列聖相承守為家法
雖或午晩二朝有時暫免而每早一朝則未嘗一日廢
也今陛下早朝常免文武百官戴星而趨赴日出而空
回間或一朝又至午後侍衛軍士棄胄投戈狼籍闕下
枕股靠肩散漫睡坐四夷來朝人員亦皆横竪枕籍無
復行列葢自朝至午不得飲食氣體倦怠自然如此見
者驚駭聞者憂歎今法度日弛人心日玩盗賊未滅豈
無其故哉伏望皇上惕然警省思為君之克艱念表率
[186-29a]
之在勤復每日常朝之成憲遵日出視朝之舊章早朝
之後經筵日講接日不廢如此則聖徳流行速於置郵
天下吏民興於勤勵人心胥悦太平可致惟聖明留意
 一簡左右以防蠱惑之害書曰昔在文武大小之臣
咸懷忠良侍御僕從㒺非正人以旦夕承弼厥辟出入
起居㒺有不欽𤼵號施令㒺有不臧小民祇若萬邦咸
休夫侍御僕從非若公卿將相之貴重也孰不以為微
賤可忽而乃有闗於起居號令下民萬邦之大如此葢
[186-29b]
左右近習之與人君朝夕親暱情顔稔熟得其人則善
言正事潛滋暗培君徳日進萬事可理非其人則淫䙝
戲弄之事千變萬態日漬月化君心自聖志惑意昏而
一身之間動作皆乖一家之内至親胡越矣唐仇士良
教其黨以固寵之術曰天子不可令閒常宜以奢靡娛
其耳目使日興月盛無暇更及他事然後可以得志慎
勿使之讀書親近儒臣彼見前代興亡心知憂懼則吾
輩疏斥矣此萬代之大戒也伏望皇上察左右朝夕與
[186-30a]
君近習之人果正人乎抑邪人乎或有施仇士良固寵
之術者乎忠厚篤實老成省事者正人也則留之狐媚
蠱惑淫巧百端者邪人也則斥之務使前後左右無非
正人一日之間所見者無非正事所聞者無非正言中
心無為以守至正使仇士良之徒不得施其術則天下
幸甚 一親君子以杜邪㒺之門臣聞晉屠黍曰國之
将興天必遺之賢人與極諫之士國之将亡天必遺之
亂人與善諛之士宋朱熹曰君子小人迭為消長直諒
[186-30b]
多聞之士逺則讒諂面諛之人至葢人臣之賢不肖闗
國家之興亡而實有天意存乎其間若人君果能逺小
人親君子則讒諂面諛之士亦無不逺直諒多聞之士
亦無不至之理然人君處於深宮之中九重之上欲遍
知羣臣之賢否亦為不易故曰帝王之徳莫大於知人
而人主之職莫先於論相人主但能知相之賢否足矣
本朝不設宰相以六部頡頏行事後又設内閣以居中
參謀議則今内閣大臣與六部尚書侍郎俱前代宰相
[186-31a]
之任也本朝不設諫官而政令闕失許府部大臣面奏
則今内閣與六部都察院又有諫諍之責矣凡此大臣
若皆得公亷剛正敏達敢言之士而阿諛軟熟貪淫憸
邪之輩不得以雜乎其間則上足以輔成君徳下足以
恵養軍民内足以振舉朝綱外足以消奪官邪聲應氣
求彚征類聚天下之賢能無不為國家之用而天下之
事無一毫之疵矣若使不肖者在位則其心惟以交接
貪黷保寵固位為事甘言怡氣足以致人之喜悦淫辭
[186-31b]
邪説足以移人之意向詭蹤秘跡足以付人之姦利人
君徳性既為之蠱壞而臣僚之間互相視效志節之士
隠身退處自朝廷以至天下無非小人用事而人君欲
區區以法度防檢則竝法度而䘮之以臺諫補察則竝
臺諫而為姦有司荼毒而上不知下民怨懟而上不問
天下之亂自此始矣伏惟聖明留意天下幸甚 一革
鎮守以除軍民之害臣竊惟宦寺自古有之乃閨闥掃
除之任守門𫝊命之役漢唐以來或使之預政典兵則
[186-32a]
國家未有不被其禍天下未有不受其毒而其人亦未
有能保其身全其家者葢将相大權非使令之輩可任
而權極勢盛非熏腐之人可勝雖曰寵之實則害之本
朝設司禮監本以收掌章奏𫝊遞綸音今則政權歸之
矣設内官御馬等監織染針工酒醋等局以掌服食器
用雖倣周禮酒漿醯染之職然周官皆統於冢宰今則各
部不得詰其出納之數納戸不得訴其收取之重而事
權歸之矣内而京營外而各邊皆有提督太監鎮守則
[186-32b]
兵權歸之矣此雖為國家政事之蠱然猶未親及於小
民也至正統以後十三布政司又各設鎮守太監則司
府州縣衛所軍民之事無一而不在其掌握豈天下不
可一事而無宦官一處而無宦官耶今鎮守内官中以
臣所見亷静自守如江西之鄧原河南之藍忠乃千萬
之一二其餘無不貪黷葢以此輩原非有忠君孝親之
心本圗僥倖富貴是以忍而就此自幼至長父兄親故
之所教訓朋友交游之所論説無非財利一事及共事
[186-33a]
内府衙門朝夕所謀者無非財利日積月累囊槖充
盈則謀各處鎮守餽送司禮監多至萬餘兩無錢者稱
貸於人既到地方則迫脅官司科斂軍民千巧百計搜
羅財物前飽方去後餒繼之且府州縣官有牧民之事
布按官有錢榖詞訟之事撫按官有撫綏糾察之事獨
太監無所事事而塊然於一方之上名曰鎮守實如坐
猛虎於一方以㗖人耳况正統以前各處未設太監而
地方未嘗不安今鎮守之權日盛而所在盗賊蠭起坐
[186-33b]
視莫救鎮守之有無於地方事務畧無損益臣乞聖明
斷自宸衷将各處鎮守太監俱行取回以後再不復差
遣如姑未暇則乞選亷静知耻如鄧原藍忠者然後用
之則天下軍民何其幸歟 一謹好尚以立風化之基
臣聞孔子有曰上好是物下必有甚者矣故上之所好
不可不慎也是民之表也臣考之自古人君好文學則
下以詩書應之好徳化則下以禮讓應之好勇力則猛
士趨焉好音樂則優人聚焉孔子之言非偶然也今天
[186-34a]
下民窮盗起馳兵馬於市井之墟弄干戈於耕桑之野
陛下當服以徳化示以文學乃好盔甲弓箭之物留意
於馳馬試劒之事是示之以所好也愚民觀徳盗賊安
得而息耶竊思聖意葢以各處盗賊不平邉方警報未
息欲使梗化者聞而懷畏懼之心敵愾者感而生奮勵
之氣耳然漢靈帝講武於平樂觀下步兵騎士數萬人
結營為陣帝躬擐甲胄介馬行陣三匝而還時天下盗
賊蠭起論者不稱其善乃謂其寇在逺而設近陣不足
[186-34b]
以昭果毅祇為黷武葢先王耀徳不觀兵聖人尚義不
好勇所以謹風化之原而防百姓之倣傚也况人君以
一身臨天下之上臣下之孰賢孰否議論之一是一非
物情之有誠有偽事務之可行可罷號令之宜急宜緩
若非吾心之明足以知之如懸明鑑而人之妍媸自别
如揮利器而木之盤錯自解必自眩瞀迷惑以賢為不
肖以不肖為賢以是為非以非為是以誠為偽以偽為
誠而行罷緩急之間皆不得其當矣然欲心之明必在
[186-35a]
讀書葢不讀大學則無以知古人明徳新民之道不讀
尚書則無以知古帝王修身致治之跡此外則真徳秀
大學衍義及近者大學士丘濬大學衍義補言古今治
亂之跡及本朝制度為詳皆可開廣心目以為處斷萬
事之本皇上倘留神數書聖明所照必有所得又必主
敬以為之本威儀動作皆有典則言笑行坐不形怠肆
一切游戲馳驅之事皆不足以揺吾心而奪吾志則聰
明睿智皆由是出用舎賞罰萬事萬物之來判然明白
[186-35b]
無難處者矣如此則天下自化於詩書禮讓之中盗賊
果未寧靖則軍旅之事付之兵部足矣 一務絜矩以
服天下之心臣竊以大學者古帝王為治之法而孔門𫝊
道之書至其功用之極論平天下不過言與民同好惡
而不専其利耳人情好惡之大者莫過於賢不肖亦莫
過於利故言之尤切後人以用人理財為説朱子大㫖
反為晦蝕使為君者不知用人不當貪得無厭無以通
天下之情而服天下之心喪身亡國前轍後隨皆由於
[186-36a]
此伏望皇上召有道儒臣将此一章講究明白聖心曉
然知君子為天下之所同好小人為天下之所同惡富
足為天下之所同好貧窮為天下之所同惡於用人之
際必審其為君子歟為小人歟果君子也然後好天下
之所同好而用之若小人也則惡天下之所同惡而退
之至于理財則曰吾為天下之主天下之財皆我之財
也天下之民皆賴我之養與左右近習之人不異也戒
鎮守之貢獻以弭百姓之怨革左右之進奉以杜聚斂
[186-36b]
之端如是則親賢樂利各得其所陛下享萬萬載太平
之樂而永萬萬世無疆之譽矣 一擇小官以盡養民
之實照得今州同知判官吏目知縣縣丞主簿等官最
為親民而多繫嵗貢監生為之天順正統以前嵗貢監
生上選之後在部聽候即行選用以故當時官多得人
天下乂安自生員有納馬納銀納粟入監之例遂将嵗
貢監生壅塞至聽選十二三年之上方得選用多已衰
老不堪間有未甚衰老者又多迫于仰事俯育之資往
[186-37a]
來道路之費饑寒切身志氣沮喪一旦得官頗有才幹
者惟事貪求性質樸實者塊然袖手吏胥乘之姦弊百
端民之疾苦流移皆不復問雖有三年朝覲黜陟之典
天下大小官員二萬五六千餘其賢否吏部不得周知
止憑巡按御史揭帖開報此等官員既已煩多而難知
又以卑微而易忽御史憑兩司兩司憑府府憑州縣互
相抄謄考語略以己意想像改換大同小異而已中間又
有賄賂之通焉有交游之託焉有奉承喜怒之私焉所
[186-37b]
黜者或非民心所同惡所留者或非民心所同喜黜陟
不足以為勸懲善者阻而惡者肆矣臣悉欲吏部三年
朝覲外仍照舊例或三年或六年奏請兩京堂上亷明
素著官考察天下官員所至之處拘審小民民之所惡
便行黜罷不使貪暴老懦之徒久為民害巡按御史仍
照舊制騎驢遍歴州縣密切訪察按察司官勿事姑息
縱容貪暴罷軟官員以為民殃然欲吏部選用之得人
由于國監之教養欲吏部選人之疏通由于國監之調
[186-38a]
停今納銀監生欲将年大者先令出身而年幼者壓於
其後不許垂髫總角者混於五六十嵗老弱之列每季
量為行取塞其羈旅奔走流浪偷薄之弊近年所增正
歴盡行查革不使苟託於國監進修之地而空積于吏
部聽選之間亦不必減歴起學者欲速好徑之私撓其
安心讀書之志以後納馬納銀納粟之例永為停止嵗
貢生到國監務嚴為教訓各勤學業勵行檢年老殘疾者
送吏部與官帶終身其不守學規不孝不弟淫放無恥
[186-38b]
誹謗師長不堪敎養者送問黜發仍乞勅各提學官嵗
貢年嵗務取合學及鄰里保勘不許妄報違者本生黜
𤼵為民扶同保勘者重治以罪務使十餘年間將舊積
監生選用盡絶以後聽選監生到部即選吏部選用之
際倣王翺尹旻舊規務詳其身言書判量材選用
  為原傑顧佐請諡疏      王世貞
臣聞之諡以尊名節以一恵故有一字之襃而榮甚於
華衮者諡法是也即使勲徳舊臣風猷未泯澤猶在人
[186-39a]
名不泯口不出臣部外而臣不能舉私竊愧之臣抵鄖
陽以履任謁南京兵部尚書贈太子少保原傑祠退而
延見吏民詢文學掌故具有能言傑事者津津不啻口
出也按傑成化中歴顯職為户部左侍郎與侍郎葉盛
王恕名相上下尋改副都御史撫治鄖陽滿九載遷右
都御史陞南京兵部尚書行至南陽而歿先是闗陜川
蜀荆襄饑民以數十萬計流聚山谷不能衣食遂肆䖍
劉先尚書白圭討之以撫勝繼左都御史項忠討之以
[186-39b]
勦勝先後撫斬凡數萬計驅逐餘衆使歸故土而隨散
隨合再戢再起言者以刑戮過當上干天和乃議用傑
代忠傑徠撫流民各安僑業招鄉為邑崇邑為郡增設
都司衛所彈壓之使烽燐奪攘之塲進為耕桑化居之
土矛鈐耰札之俗變為衿纓禮讓之風國家享闢土之
名而黎庶知有生之樂者固傑之功也臣又按河南太
康縣故都察院右都御史掌院事顧佐先尹京兆尋綰
銀臺公亷之譽流著朝野是時章皇帝念縉紳之間簠
[186-40a]
簋不飾當扆而歎乃以先少師楊士竒薦超掌臺憲賜
以璽書佐遂奏罷御史不法者十餘人申飭憲綱提衡
文武遂使預晞之苴望都門而逺却羊石之騎避北里
而不前葢百五十年而士風肅然臺紀益震者則佐之
功也原傑遷官鞅掌以歿顧佐滿考懸車令終勲徳固
宜顯襃令甲亦無小礙特以嗣息單弱門故寥寥無為
之請者而年嵗久逺士大夫不能尋討故乘訪問耆碩
隆慶之典止逮先朝遂使名哲永湮旌號長阻而碌碌
[186-40b]
尸位之臣乃或先之恐非所以張國維而勵臣節也伏
惟皇上即位一詔首雪壬午死義之臣後用漕計追録
故尚書宋禮錫典優備邇以御史回道考察督責臺臣
震舉憲典累百十言其在二臣必當加録如蒙勅下該
部查果臣言不謬議将南京兵部尚書原傑都察院左
都御史顧佐徵實定諡顧佐仍量贈一官臣不勝緇衣
之誠遂忘尸祝之戒
  核屯戍疏          胡 松
[186-41a]
臣聞故事山西河南兩省嵗𤼵吏卒數千人戍大同名
班軍豈非以大同為山西河南之門户大同安則諸郡
安故雖損内以益外而不暇恤耶臣嘗竊伏聽於衆庻
今其流弊已極不可不思所以變而通之也何者每班
軍未行其統管把總若指揮率頭㑹而戸斂之市買其
地之所有名土儀葢自總兵而下至于守備數各有差
及其到鎮曽不使之操執弓矢䟦履行陳而乃撥送宗
藩給役鄉貴否即修濬塹隍斬艾草木軍既不耐其水
[186-41b]
土加以糧餉不繼飲食不時往往疾病以死然亦月支
行糧四斗有半在本軍則有廢棄室家之憂在大同則
無毫毛防禦之用在本鎮則無以為守衛之資在客鎮
則反増耗蠧之實大非所以便人而益國也臣愚欲乞
勅下該部查議請令大同鎮巡召募沿邊土著之人抵
補兩省輪戍之卒之數彼戍卒所遺每月行糧已足支
募軍半月之食矣然後扣追二省嵗應輪戍之糧以補
應募之人之食而又明厲科禁嚴立限期即令領班指
[186-42a]
揮及把總管解交割毋使稽緩侵盗如此則應戍之士
得以耕鑿貿易保其妻孥彼必不苦於供給大同失業
之人得有所藉以自養必且欣然於赴召而山西河南
兩鎮各得其人以為守是一舉而三得事半而功倍也
比諸覊旅不常之人愁困無聊之士往來道路計日懷
歸徒耗縣官之儲無益防禦之實者豈不大相逺哉
  請處置青羊山脅從居民疏   夏 言
自古盗賊稱亂常恃地險以為巢穴譬之山居豺虎澤
[186-42b]
萃蛇龍理之常也惟是官府得人制御有道小有萌動
即禁補之不使蔓延庶免大患今青羊山賊首惡兇黨
既已成擒必須械送京師獻俘闕下明正典刑以昭國
家大法但招收脅從男婦約計不下二千餘人勢難羈
縻速宜區處為今之計欲遷置平地則慮無養瞻之資
而官給之糧殊非久長之策欲處之故地則仍有險阻
可恃而根株不㧞難免将來之虞臣愚欲望特降綸音
令差去給事中㑹同新任巡撫都御史王應鵬親歴兹
[186-43a]
山遍覽形勢凡舊日盗賊盤結巖谷嶄嶻去處可以刋
木通道削險為夷即便選委強幹官員起集丁夫赭
山斬木務使道路縱横人馬可以通往則将收降之人
仍令依山便業居住編為甲伍照舊納糧當差庶幾易
於安定斯為得䇿若果山險難闢前項脅從黨與不可
復令入山恐貽它日之患則審量地方廣狹踏勘田畝
多寡相擇高平原阜建置官府以為防禦大則設一千
戸所小則立二三巡檢司控扼要害長年戍守以為百
[186-43b]
年無事之計若可設千户所則将山間徵糧田地計畝
從寛起科給與該所官軍依山屯種却将附近衛所屯
田抵兑酌量數目略如井田之制分授收降人戸每人
田若干隨處安揷耕種俾為永逺世業官司仍量行賑
貸以為廬舎牛種之資若立巡檢司則将附近州縣民
間抛荒地土分給耕種不許徵糧起課若一處不給則
散置各縣地方造册編管仍以山間田地召募有力無
田之人僉充該司弓兵兩項區處似有可行然因時制
[186-44a]
宜可否裁度又在勅使撫臣從長擘畫為國善計非臣
之愚所能懸斷也
  陳情疏           任 環
奏為懇乞天恩容令終制以圗補報事竊臣一介草茅
䝉恩作養叨中科甲待罪蘇松頃因倭夷犯順作擾東
南當事諸臣檄臣驅𠞰臣自受檄以來夙夜惕兢深以
不獲討賊貽君父南顧之憂為懼節幸出師微有斬獲
是皆仰賴天威顯臨廟算𢎞深之所致也犬馬微臣慚
[186-44b]
無寸效荷䝉聖恩優録特轉今官臣感激自天圖報無
地雖盡此生何能仰酬高厚萬一顧臣不幸陡聞臣母
之喪今奉前因切思當事不避臣之義也金革無變臣
之分也因事之難而他託以自諉臣之所不敢也顧臣
犬馬之愚衷曲之苦萬不得已而不敢不哀鳴於君父
之前者臣請冒昧言之臣父先臣任翺娶臣嫡母張氏
中年無子晩得臣母趙氏又止生臣一人臣任沙河時
臣父在家病故臣不及見臣父之終至今痛恨猶幸以
[186-45a]
為臣之二母在堂得以慈侍及任蘇州時臣母俱已老
病侵尋不獲迎養屢得家書臣生母病勢日甚一日彼
時即欲陳情求歸縁因寇勢方張不敢奏請忍心隠痛
遂至今日及思臣母號為生臣而實與無臣等故臣有
一官之禄而不獲享其養臣有一命之榮而不獲受其
封當其疾也旁無侍藥之人比其卒也斂假他婦之手
病軀委塌形影自憐孤柩在堂誰其奠哭每一思之情
如剜割即使臣終三年之喪猶抱終天之恨而又忍情
[186-45b]
自留則臣無母之人其何敢立於聖明之世耶况臣嫡
母在堂今年六十有八夙病纒綿危於朝露聞臣逺出
灑淚撁衣不忍釋臣之手夫臣之此身趙生之張容之
臣之不孝已誤於趙矣而又安忍復蹈故轍於張哉况
今東南寇勢亦畧少緩當事諸臣又皆悉心幹濟臣之
本家上無伯叔下鮮兄弟存者賴以養生死者賴以歸
土是臣之此身在外不足以為有無而臣之二母必得
臣而後可以有濟也恭惟皇上道髙元極孝廣因心凡
[186-46a]
在臣工皆得遂其烏鳥之私而安為子之分如臣犬馬
之愚衷曲之苦號訴無門而不敢不鳴于君父之前者
仰賴我皇上髙天厚地之恩有以矜臣之愚憫臣之苦
耳乞勅該部再行查訪如果臣言不謬将臣放回原籍
俾臣終制則臣舉家幸甚臣愚幸甚臣之感恩圗報又
豈此生之所能盡哉臣冒瀆天威無任恐懼待罪之至
  禁酷刑以全民命疏      葛守禮
臣竊惟我國家稽古制律例為刑其笞杖既有百十之
[186-46b]
數而大小杖又有圎徑分寸之等取其可以決膚而不
欲其損骨也至于徒流各有等則亦不過苦之逺之而
已若夫罪大惡極衆所共棄者乃入于死然不遽置之
法問以刑部評以大理朝審以多官及至臨刑又三覆
而五奏若不得已而後加刑焉葢兢兢乎視人命如此
其重也此我皇祖垂欽恤之典即虞廷欲並生之意也
我皇上登極之初大布恩赧與民更生以至停刑有㫖
熱審有貸此其矜憫之仁即帝舜好生之徳也顧我皇
[186-47a]
上惻然有憫念黎元之意而在外有司無以奉承休徳
臣切憾之如鞫審止宜隔别參對多方詳究自可得情
即有決罰應用鞭撲今以為不足示威乃不論罪犯輕
重動用夾棍等刑剝皮碎骨慘不忍言有問一事未竟
而已斃一二命到任甫期年而拷死數十人者輕視人
命有若草管其見諸章奏如汾州知州齊宗堯三年致
命五十人榮河知縣吳朝一年致死十七人初聞甚駭
惜未有以重處也乃今逺近聞聲酷烈成風殘民以逞
[186-47b]
在在有之是皇上用之以牧民而彼自以屠民任之也
且痛楚之下何事不成威劫之餘何求不得此囹圄所
以多寃抑之人而貪饕所以滿谿壑之欲也小民何以
堪命哉若不嚴加禁戒日甚一日則下激民變上干天
和所繫非小也伏望皇上特降嚴㫖勅下臣部移咨都
察院轉行各處撫按官督同司府等衙門加意戒諭各
該有司不許設置夾棍等項慘刻刑具如有仍前濫用
者即照非法用刑事例問以降級為民中間有故勘故
[186-48a]
禁故入平人致死者依律問以抵死本管監司若姑息
縱容只知為人惜官而不知為民惜命者酷官别有舉
𤼵監司責有所分如此則上下知警有司不得肆為刑
殺而小民得以為生矣再照守令所以敢于酷刑者不
知律例之故也律有故勘故禁故入抵死之條例有非
刑降級為民之戒各官素未講讀是以任意㝠行全無
忌憚夫既不以律自治而又安能治人查得大明律講
讀律令條下百司官吏務要熟讀講明律意剖决事務
[186-48b]
每遇年終在内從都察院在外從分巡御史按察司官
按治去處考校若不能講律意者初犯罰俸錢一月再
犯笞四十附過三犯於本衙門遞降叙用欽此則是於
已仕各官皆令講明律意矣乞勅各該監司著實舉行
其未仕如辦事進士各衙門堂官督令人各熟讀講明
仍不時考校務使通曉其舉人監生待選于吏部者每
遇考選摘取律文數條令其背録本文解釋大義觀其
通否分數以定銓選次第則凡在官者皆能通律例之
[186-49a]
人既不敢以自犯而於民之觸犯者可以按律而治刑
罰清而百姓服貪殘斂而天下無寃獄矣臣民幸甚
  陳時弊以保治安疏      蘇 佑
看得宣大二鎮地方逼近沙漠土瘠人貧百無所産較
諸腹裏財力大不相同故二鎮一切公費在宣府止有
公務餘地新增驛𫝊租糧在大同止有半具尖丁户口
鹽糧商税煤課各銀兩使每嵗盡數徵完尚不足供一
嵗之用况災傷蠲免虜患逃亡常不及十分之六以致
[186-49b]
宗室冠服房墳祭價併各公費等項積欠數多雖各該
巡撫極力措處供億浩繁已難支持今該部復将宣府
公務餘地等銀改為官吏孤老驛站嵗用之數大同商
税鹽糧課程尖丁銀兩改為代府官校并衛所官吏武
舉等項俸銀及驛站馬騾料豆牛具銀括入屯田項下
改解銀億庫軍儲倉支用裒多将以益寡顧此不免失
彼且宣大軍站難比州縣民驛民驛自有審編馬騾夫
役協濟等項公用軍站不過撥軍走遞合為廪糧馬騾
[186-50a]
料豆比照土木榆林等軍站積於軍儲倉支給宗室冠
服房墳祭價先年原係禮工二部闗領後因内帑詘乏
行大同府并山西行都司於鹽課等銀内支用牛具銀
先該兵部議覆題奉欽依専備買馬嘉靖二十四年該
吏科給事中李文進等條奏節浮費以經財用亦知牛
具銀係該鎮買馬必用之費欵内原未開載及查宣府
有買馬團種銀二萬兩大同比宣府用馬尤多止有前
數不敷應用公務餘地等項糧銀係各鎮巡撫賞功給
[186-50b]
降恤亡犒賞與夫諸凡供億胥此取給尖丁銀係各衛
所均徭出辦自有各項支銷若盡行搜括纎悉不遺在
衛所官吏驛站既以遵照戸部裁革不敢闗領軍儲及
支前項銀兩又以供億各有定項一嵗之所入尚不敷
一嵗之所出輒行告匱卒使官吏困憊馬騾倒損驛站
廢墜機務停閣其弊将有不可勝言者矣况巡撫大臣
撫治一鎮使賞勞不行其誰用命優恤不給其何示勸
馬匹不補其誰敵愾宗室房墳冠祭例不可少驛站供
[186-51a]
應走遞勢不可無供費既乏展布殊難不惟坐悞機事
亦恐有傷國體伏望皇上軫念宣大重鎮百凡供應俱
在緊急乞勅戸禮兵工四部從長計議将各鎮所請前
項地租牛具商税鹽糧課程等項銀兩俱照舊存留該
鎮公用并買補馬匹騎操其官吏旗校孤老俸糧驛遞
馬騾料草俱仍查照舊例於軍儲倉銀億庫闗支如戸
部必欲更革乞勅禮兵工三部另議請𤼵銀兩以給各
鎮買補操馬并驛遞馬騾草料草糧及各宗室冠服房
[186-51b]
墳祭價等項應用庻公務不致偏廢而邊臣亦得少盡
職矣
  右衛路通乘時以圖後效疏   楊 博
臣准兵部咨該巡按直𨽻監察御史欒尚約題奉聖㫖
東既調兵入餉已著博悉心周計大逐冦兵勿致再欺
墩臺堡之要害處作速修築必耐久亦不許推延期以
八月前完報餘及牆工次第堅造應可行的急奏繼理
便行文去兵部知道欽此欽遵備咨到臣仰惟皇上以
[186-52a]
聖神文武之資操禮樂征伐之柄頃者右衛之變敵逐
餉入機宜悉出於淵衷及今解圍之餘救弊補偏經制
動闗乎宸斷雲中人庶均切感戴之私塞外敵兵不勝
震讋之狀臣以劣庸誤叨重寄任事以來恐負君父特
達之知奔走經營食寝俱廢况今天語丁寧至再至三
敢不少竭駑駘仰答鴻造除議處右衛事宜先該臣等
條畫具奏已䝉聖明俯賜允行外但敵情難測常乘其
怠忽内治當嚴不嫌於詳慎臣㑹同巡撫大同右僉都
[186-52b]
御史楊選閲地形之險夷萃羣言之辯析重加三思釐
為四事前疏所列者正在急圗今疏所陳者以次繼理
務使右衛以至威平聲勢聨絡鎮城以達右衛氣脈貫
通如蒙勅下該部再加詳議及時舉行少紓臣等犬馬
之忠永為邊人保障之利 一議增墩臺臣等議得墩
堡之疎密當視邊陲之衝緩右衛至左衛一帶逼近敵
界前議每四里設墩一座猶恐其踈合無每空再加二
座大約每里許該墩一座左衛至髙山站視右衛為稍
[186-53a]
衝每五里見有墩臺一座每空再加一座大約二里半
該墩一座髙山站至鎮城視右衛為少緩原無墩臺每
五里該墩一座候牛心山等堡并墩臺完日仍行總兵
官張承勛分守參議史闕疑繼理其事錢糧於修邊銀
内動支其中路草溝堡占官人屯梁家店齊家河北花
園馬道口六處西路小邨兒北梁一處應添墩堡并沿
邊牆塹照依臣等原議另行具奏 一經畧左衛臣等
議得左衛至髙山站六十里合無於適中繆官人屯築
[186-53b]
大堡一座二十里舖舊髙山城各修築小堡一座髙山
站至鎮城六十里於適中岡家灣築大堡一座白廟兒
屯右白佛寺各修築小堡一座公廨營房等項以次修
建應用錢糧俱於修邊銀内動支 一増設官兵臣等
議得左衛至髙山站以達鎮城既添設墩堡官軍馬匹
相應計處合無於繆官人屯岡家灣各設操守一員仍
各提調東西二小堡各募軍五百名各量給馬一百匹
以備往來𫝊報之用每小堡各設把總官一員通計募
[186-54a]
軍一千名每軍衣装銀五兩共該銀五千兩盔甲器械
一千件副如前馬二百匹兵工二部照數處給月糧布
花候募軍完日㑹入大同管糧郎中錢糧數内 一查
處荒田臣等議得左衛以達鎮城官路東西盡皆膏腴
之田近因邊患頻仍無人耕種今既議添墩堡合無令
各該官軍儘力開墾所有屯糧姑免追納候年嵗豊裕
另行議處閒暇之日将原設墩臺低薄不堪者逐漸修
理其地方一應人等果有隨堡住種者聽從其便
[186-54b]
  薦舉疏           吳仁度
題為甄㧞儒行以勵世風以隆聖治事臣稽右聖王求
賢圖治必曰明明揚側陋葢潛光之士席珍自好往往
無心聞達明主自為社稷計惟恐有隠鱗戢翼藏器屠
釣故雖師濟盈廷俊乂在列而白駒之逝叢桂之招綣
然縈懷𤣥纁束帛相望於巖岫亦謂天之生才不盡野
有不賓之賢即朝有蔽賢之實不欲彌天之網尚有疎
目故求之如此其亟也維我國家用人之途不一祖宗
[186-55a]
之朝立賢無方輿臺胥吏咸濟通顯即我皇上御極以
來先後搜羅如劉元卿王臣瞿九思來知徳輩皆㧞自
田間布在侍從雖諸臣見存曳尾未憇遐心而我皇上
一念饑渇之思曉然海内矣臣惟奉揚徳意撫晉以來
時進學臣南居益留心延訪據所聞報未常無人如絳
州學生員辛全者年甫弱冠慨然以聖人為必可學長
途深造其進難量臣姑徑行奨勸又有平陽府安邑縣
舉人姚檟者行年五十餘矣先以親老侍養罷對公車
[186-55b]
遂絶意仕進一意理學深體力索躬行實踐其制行無
愧於古人而醇養可禆於世用臣請臚列為皇上陳之
檟幼慕河汾之學於書無所不窺而主於窮理深思苦
索朝夕靡怠所坐處兩足如刻穴淵源所自務相師友
其篤學如此問學所得期以身體言必有物行必有繩
非其人不友非其禮義一介不取其持行如此生平無
溫飽之念自輟公車以來日惟與同志講性命之學茅
茨土几飯糗茹蔬蕭然物外其恬静如此孝親孺慕存
[186-56a]
歿無間傾篋讓産約已奉兄量力以周貧族恤孤以全
交誼其敦倫如此葢其於學實有所窺而超識定力不
炫騖於俗情誠儒者之髙蹈而為熙朝之逸軌回視劉
元卿輩可相伯仲者臣自念生長豫章最稱駑下然居
恆一念企慕前修如有不及臣鄉如鄒元標之為人者
天下仰之如泰山北斗不可尚矣即今吉安賀沚南昌
朱式或以孝亷或以布衣修身明道譽望顯著一為真
儒王時槐之髙弟一為髙士章潢之嫡𣲖也沉淪草野
[186-56b]
臣心嗟惜若臣叨承簡命薦賢載之職掌而隠逸如姚
檟者乃閼其聲光不舉以上聞則蔽賢之實臣實當之矣
伏乞我皇上鍳臣愚欵准勅下吏部再加諮訪如果臣
言不謬查照劉元卿等事例将舉人姚檟准授京銜務
令就職庶獨往幽人不長淪于空谷而競抒偉抱必有
効於官聨於以風海内而勵真修甚盛舉也臣不任激
切待命之至
  清理大同屯田疏       龎尚鵬
[186-57a]
照得各邊皆與外為鄰而盤據門庭惟大同為近故邊
人失業屯政不修至今日極矣前後建議興復者無慮
千萬言其間時異勢殊有難概論自今觀之惟清查隠
占均平糧額開墾抛荒最為目前急務三者既行則其
餘皆不勞而治矣但憂時慷慨者或病於勢力之難厭
事茍安者常溺於因循之弊此所以日就廢弛而不能
振也臣督同各官隨事劑量參以一得之見非敢浪為
迂談其間應行事宜或有與宣府相同者彼此互載不
[186-57b]
嫌同辭 一嚴督責以塞弊源查得該鎮屯田糧額之
輕重不均豪強之欺隠滋甚丈量誠不可已也必須委
官沿坵履畝隨地處分已經巡按周御史題奉欽依業
有成算無容議矣但恐委官難得其人或聽属於勢豪
或受欺於左右綜理無術百弊叢生以致伸縮那移飛
詭隠占其為害可勝言哉且軍民離處地畝相連加以
王府牧馬草場将官養亷田地及隨侍官校免買民屯
互相參錯若犬牙然茍非一體丈量則指甲為乙各相
[186-58a]
影射而軍民之弊不可窮詰矣合通行各衛所州縣督
同各該人戸不論軍民隨侍養亷草場等地每五頃為
一大坵上揷牌橛明開四至孰為民田何人管業孰為
屯田何人見種孰為養亷何人撥給孰為隨侍何人承
買各依畝數填註姓名坵内四至各滲石灰以防移易
增減仍令分别屯田若干見種成熟若干抛荒堪種若
干水衝沙壓若干各該種草若干其地畝洪洲寄莊等
項亦皆倣此委官查照開欵從實丈勘成熟者照舊承
[186-58b]
耕抛荒者設法開墾水衝沙壓者明白開除仍令置立
坵單每坵二幅前半面圖畫地形後半面照前牌橛填
寫姓氏及軍民田地各項名色併成熟抛荒數目一送
各該掌印官印鈐收照每一送見委丈量官臨時磨對
有無異同坵中擇地多而謹畏老成者一為坵長二為
坵副責令先将坵内地數丈算明白互相覺察填單立
橛聽候委官親臨公同丈量仍將地力分别上中下三
等九則以便派徵錢糧 一明賞罰以勸開墾查得各
[186-59a]
路荒田何啻萬頃承佃者疑畏相尋豈獨困於工力哉
嵗事之豐歉無常也敵騎之出没不測也差役之徵科
難禁也利不能十一而害己七八矣召種雖勤誰其就
之今惟責成將官撥軍開墾務令通力合作牛具種子
取給於官每嵗秋收除将子粒補還牛種外其餘悉計
畝均分直待五年之後果有成業然後酌議從輕則徵
糧葢大同地方切近邊境耕稼之業利純難齊故寧損
上益下以示存恤勸導之意然此非責成将官其勢必
[186-59b]
不能也 一議新增以蘇疲困照得該鎮屯田除原額
已足外復浪加新增名色或據册有數而納糧無人或
地本荒蕪而糧多賠累人甚苦之今查各衛每屯田一
分其間畝數多寡不同甚有彼此較量大相懸絶者則
於正額之外復有新增此亦未為無據也但地本接壤
糧有定額而水衝沙壓鹹薄不堪者亦多有之合無今
次丈量明白即以新増之地均攤舊管之糧疆界既明
則欺隠盡革税斂既薄則輸納易完寛一分則民受一
[186-60a]
分之賜况連年逋負督責煩苛徒有新增之名全無徵
收之實何必駕虚名而滋勞擾哉至于屯田之外有所
謂地畝洪洲等項名色皆屯田餘地糧額甚輕當為裒
多益寡之法今據分巡道呈稱審得地畝等戸韓玉吳
春等各願帶種抛荒屯田辦納折色此亦官民兩利也
 一酌支放以圗實用照得該鎮屯糧以給主兵欽買
召買以給客兵邇來客兵之糧常有餘主兵之糧常不
足以故糴買在倉者有五六年不及支放倉場之安置
[186-60b]
未必如法官攢之監守不免侵欺嵗經查盤日多虧耗
守支之累有老死他鄉不能歸骨者且糧既浥爛委棄
成塵豈可無變通之法合将收貯年久者改給主兵将
應給折色存貯如有不堪亦要因時酌量将屯糧彼此
搭配通融闗領即時補還此固出陳易新通變權宜之
法而官攢之守支亦不至枵腹待盡矣 一革偏累以
廣報中查得該鎮召中鹽糧俱係每年九月中查取時
估定為一嵗常規至於春夏之時青黄不接市價高騰
[186-61a]
並不酌量寛減以致商人坐困力不能支且據各商糴
買糧料每銀一兩該斗行牙行銀二分每米一石自市送
倉脚夫要脚價米一升進倉應該耗米二升又每米一
石搬運倉臺并曬晾工食銀六釐擡斛上灑工食銀五
釐入厫扛脚銀七釐飯食三釐墊厫席價銀六釐大率
每米一石雜項使用費銀八分六釐料豆之費與米相
等而草束雜用視官價倍之又積貯年久倉場之滲漏
糧料之虧損查盤問罪照數追賠甚有逮繫妻孥瘐死
[186-61b]
獄中者即土商且不能堪命况逺商乎據各商執告上
草一萬束自願加納一千束以備虧折聽官攢守支則
其情可概見矣至于給銀糴買僉報商人受禍尤酷如
李世臣丁漢臣等控愬無門飲藥自盡皆近日事可為
痛哭流涕者也民為邦本乃嵗嵗驅逼而荼毒之彼何
辜而死於非命一至是耶合無自今以後各路時估俱
每年分為四季城堡有逺近嵗時有豐歉物價有低昻
先從各該守巡兵備道督同軍衛有司隨地劑量按季
[186-62a]
詳定然後闗白戸部管糧郎中彼此參酌給示通行仍
著立限期如春夏時估即限春夏上倉若延至秋成即
改從秋季時估以革遷延觀望之弊其應用斗脚工食等
費皆常規決不能免者公同㑹估即議入數内無令蹙
額色賠其糧料納完即隔别委官查盤明白付官攢守
支竝不得與諸商復相闗涉而後禍端可絶也 一禁
嘱託以繩巨姦照得該鎮専利之徒所至有之凡遇開
派鹽糧輒請託鑽求先設認狀此賣窩故智也升斗之
[186-62b]
粟不入倉庾而坐收千金之利商人受其抑勒耗費愈
多虧折邊儲阻壞鹽法莫此為甚合通行各路守廵兵
備及本鎮管糧郎中先期禁絶凡鹽糧開中俱于各該
地方張掛告示明開淮鹽若干蘆鹽若干時估斗頭若
干聽各商人先赴各倉上納完足監督通判等官即出
給實收齎投赴部以憑填給勘合其糧未入倉先告認
狀者不得徇情准受以滋前弊
  清理山西三闗屯田疏
[186-63a]
照得各路嚴闗隘以固邊防廣屯田以足兵食務農講
武此兵家之勝算也除保定各闗原屬内地其屯務聽
該鎮撫臣自行經理外若山西三闗視諸路特稱要害
焉設軍屯田其來已久歴年申飭具有成規似無容紛
更矣但人情偏泥於故常未免因仍之弊部卒茍安於
游惰不親稼穡之勞所以督察而利導之葢不獨致詳
於禁令之間而已臣巡歴西來詢謀僉同雖摘舉其大
端而一時興革事宜或不外此 一廣耕牧以資戰守
[186-63b]
照得三闗平原沃野悉為良田若問抛荒惟孤懸之地
間有之亦千百什一耳其餘山上可耕者無慮百萬頃
臣嶺南人世本農家子常嘆北方不知稼穡之利頃入
寧武闗見有鋤山為田麥苗滿目心竊喜之及西渡黄
河歴永寧入延綏即山之懸崖峭壁無尺寸不耕彼皆
長子老孫之人豈浪用其力無所利而為之耶查得三
闗軍士除防秋外凡調操按伏之事嵗能幾何餘皆游
惰茍安掉臂閒步竟不思為終嵗計欲其飽歌騰槽投
[186-64a]
石超距得乎今宜督責副參遊守等官分率部伍躬耕
境上凡山麓肥饒之地聽其自行採擇定為經界議立
章程各伍以隊長主之務要彼此相聨耕則通力合作
收則計畝均分牛種取給於官聽一二年後照數償還
所耕之地永不起科其将領等官每年将開墾過地畝
若干收過子粒若干具報巡撫衙門及兵備屯田道以
憑酌量等第從重嘉奨其有坐視因循迄無成效定行
切責以示不職之戒則兵農相須俯仰有賴耕於此守
[186-64b]
於此古稱屯田金城坐困西羌者用此策也 一議減
折以杜偏累照得宣徳七年以保徳州據河為險獨當
虜衝撥三䕶衛軍八百名調守隨将忻州抄没地一百
四頃七十二畝一分該糧九百五十一石二斗二升給
軍耕種每石徵折色銀五錢至嘉靖三十二年奉例加
至八錢今查山西通省屯糧每畝起科不過三升二合
忻州民地每畝最重者亦止五升有竒惟該所屯田實
徴糧九升八合三抄彼此較量大相懸絶且軍隸保徳
[186-65a]
地坐忻州相去五百餘里多係土人佃種利不能十一
而徵科之苦岌岌乎力不能勝以致軍餘范海等相率
控告紛然有詞復查得永寧州有孝文水峪馬房二屯
原額地六十六頃四畝九分一釐該糧二百五石三斗
四升七合每石折銀八錢嘉靖三十九年丈出新増地
一十五頃六十畝起科糧四十六石八斗每石徵折銀
五錢四十五年復丈出一十一頃八十五畝一分起科
糧三十八石五斗六升每石亦徵銀五錢通将原額新
[186-65b]
增彼此牽算每畝該糧三升五合有竒查該州民田在
山崖者每畝止徵糧一升一二合在平原者每畝一升
五六合今前項屯田俱錯列萬山之中岡阜相連竝無
水利可資蓄洩間有平地亦多山澗相參不成坵叚節
年委官查勘増報地糧恐雞盡據近於隆慶元年被大
虜搶劫人丁消耗抛荒更多合無将保徳所屯糧照依
先年舊規每石徵銀五錢永寧州馬房等處屯田係原
額者照舊徵銀八錢係新増者改五錢為三錢庶乎寛
[186-66a]
一分即受一分之賜錢糧嵗鮮逋負屯丁得免流移而
防禦亦有所資矣 一均開𣲖以招報中查得三闗原
開𣲖淮鹽七萬六千三百三十二引搭配浙鹽四萬八
千九百九十九引山東鹽二萬三千六百一十引彼時
淮鹽數多斗頭寛減商人皆聞風輳集近悦逺來至嘉
靖三十年總督軍門以宣府缺乏題奉欽依將淮鹽一
萬九千五百五十一引改給宣鎮止存淮鹽五萬六千
七百八十一引復加山東鹽四萬引有竒淮鹽既少搭
[186-66b]
配益多遂致價值難齊未免得此失彼商人漸散招之
不來今勘合停留填𤼵不盡其源皆起於此夫浙鹽之
價其低昻臣不及知山東之鹽引價甚輕大虧邊商原
本臣已於遼東疏内題請詳議務求兩利俱全若淮鹽
則各邊皆引首翹目惟恐其數之不多在三闗以失此
為觖望在宣府以得此為竒貨觀人情之向背如此其
間損益可知矣合無自今山西鎮量加淮鹽一萬引其
山東鹽果為偏多似應量派各邊使甘苦適均各無異
[186-67a]
議則三闗之鹽法當自此疏通矣再照酌處斗頭中納
本色此鹽糧不易之定例也近據各商告稱當青黄不
接之時米價髙騰糴買無路願将官價照時估與軍士
折支臣批行寧武兵備道通審各軍果否稱便間以得
銀為幸或以本色折色不屑屑深較夫米珠草桂惟邊
塞為然先事蓄積正所以備不虞也若以折色為權宜
必不得已用調停之法可偶一行之茍積習相仍不時
據此為例而以私智行乎其間則商人弄幻術以為利
[186-67b]
媒軍士負虛名而無實恵矣
 
 
 
 
 
 
 山西通志卷一百八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