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49 山西通志-清-覺羅石麟 (master)


[187-1a]
欽定四庫全書
 山西通志卷一百八十七
  藝文六/ 劄子奏疏三/

  謝予告疏          王家屏
奏為感激天恩准容休致恭陳謝悃事該臣以抱病沉
綿屢乞罷免伏奉聖㫖覽卿所奏情詞懇切既有疾准
回籍調理著馳驛去吏部知道欽此臣不勝感激竊念
[187-1b]
臣本畸單賤士偃蹇庸流不階根柢之容誤被眷知之
渥每誓心於天日願畢力於涓埃而資識迂愚才術短
拙居平尸素碌碌無所建明臨事周章期期㒺克将順
犯顔逆耳數干不測之威藏疾納汙特荷兼容之度驚
魂稍定宿疾殷纒蓐卧將及於五旬疏詞殆窮於累牘
苦下情之難達幸天意之終從麋鹿山林既遂歸田之
願驂騑道路更叨乘𫝊之榮病骨積摧覺頓回於起色
隆恩未報良自負其初心涕泗交流語言莫措孤踪去
[187-2a]
住曽何繫於重輕大造生成兹已全於終始臣不勝感
激繾戀之至
  謝存問疏
奏為感激天恩遣官存問恭陳謝悃事竊惟自古國家
大慶率覃敷錫之恩於時草野耆賢間䝉存問之典顧
恩非濫及典無倖饕須年徳之竝髙斯懿章之克荷若
臣者行能淺薄材質虛庸向厠綸扉愧乏贊襄之效數
參儲議未諳将順之宜誠不足以動天義勿安於尸位
[187-2b]
是用奉身而退長休農畝之間然每蒿目而思詎忘君
國之慮葢主器一日未定固臣愚一日不寧者也頃賴
蒼昊炳靈啓宸衷之獨斷青宫正位暨諸王以竝封尊
上聖母之徽稱霈錫臣民以闓澤臣聳聞册禮幸始願
之克諧繼奉詔條庻宿愆之昭貸幽憂十載方欣奠枕
之有期懸隔九閽敢望遺簪之見憶兹葢皇上隆慈軫
舊大度包荒雨露委潤於凋枯日月迴光於闇㫚特遴
星使乘震旦以儼臨渙𤼵天言協春陽而溫慰醇醪肥
[187-3a]
羜便蕃舁庖廪之珍文綺兼金絢爛列篚筐之彩賁祥
光於衢巷溢喜色於衡門登對知榮省循轉惕撫膏肓
其沉痼暫偷旦暮之生舉頂踵以放摩奚荅乾坤之造
惟丹心之未化質皎日以猶明畧陳垂盡之言仰瀆葢
髙之聽伏願朝講之臨御如舊章奏之裁𤼵以時股肱
耳目備其官無以猜嫌而妨委任出入起居式於度無
以逸豫而弛憂勤愛惜人才漸收復乎廢棄矜憐滯獄
亟解縱乎纍囚更祈節宣索之需俾軍國得支其經費
[187-3b]
罷礦税之使俾吏民不困於誅求将和氣翔洽於兩間
慶祚綿延於億載矣臣下情無任懽欣祝願之至
  乞申飭史職疏        張四維
題為懇乞申飭史職以光新政事臣等議得國初設起
居注迨後詳定官制乃設翰林院修撰編修檢討等官
葢以紀載事重故設官加詳原非有罷廢但自職名更
定之後遂失朝夕記注之規以致累朝以來史文闕略
即如邇者纂修世宗皇帝穆宗皇帝實録臣等職任總
[187-4a]
裁一切編纂事宜但遵先朝故事不過集諸司章奏稍
加刪潤&KR1357括成編至於仗前注下之語章疏所不及者
即有見聞無憑増入與夫稗官野史之書海内所流𫝊
者欲事訪輯又恐失實是以兩朝之大經大法雖㒺敢
或遺而二聖之嘉謨嘉猷實多所未備凡此皆由史臣
之職廢而不講之所致也矧我皇上以睿聖御極光被
四表文明淵塞超越古昔善政鴻猷班班可述類非章
疏所能盡見若不及時紀録奚以章闡盛美垂法無極
[187-4b]
所據申明史職光復祖制以備一代令典在於今日委
不可缺臣等祇奉明命仰稽典憲叅酌時宜伏乞宸斷
恵賜施行
  議改北嶽疏         沈 鯉
臣等謹查得渾源州志内開恒山在州南二十里古北
嶽也上有嶽廟陶唐氏所建舜時北巡狩至於北嶽值
大雪遥祀之忽飛一石墜帝前名曰安王石乃建廟於
大茂山又五載再巡狩其石又飛於曲陽復建廟於曲
[187-5a]
陽今州之恒山有觀乃唐武徳中道士髙明素所建也
又有洪武十二年重修古北嶽廟碑文内載渾源恒山
為古北嶽自有虞氏嵗十二月北巡狩躬行望祀後飛
石東遷卒建祠於曲陽歴代因之而恒山之祠廢不復
舉是則北嶽之紀於渾源州志者如此及考得尚書禹
貢冀州恒衛既從註云恒水出常山郡上曲陽縣恒山
北谷在今定州曲陽縣西北恒山也周禮職方氏正北
曰并州其山鎮曰恒註云在上曲陽縣葢職方之并州
[187-5b]
即禹貢冀州所分也史記趙簡子藏寳符於恒山曰從
常山上臨代代可取也註亦云在上曲陽西北杜佑通
典及文獻通考皆云定州曲陽縣北嶽恒山在焉而通
鑑地理通釋亦云常山在定州曲陽縣西北四十里常
水出焉葢漢置恒山郡避文帝諱改曰常山皆今正定
宣帝神爵元年詔太常寺祀五嶽四瀆而北嶽在常山
之陽即常山郡之属縣也唐武徳貞觀之制祭北嶽恒
山於定州葢至唐復置恒山郡宋初縁舊制亦祭北嶽
[187-6a]
於定州漢碑不存無所於考唐宋碑刻具載北嶽祠事
録則曲陽之祀北嶽不始於五代之際明矣元起朔漠
正宜祀於渾源乃代祀碑記仍在曲陽迨至國朝洪武
二年二月首奉太祖高皇帝之命肇祀北嶽及三年六
月降詔正名定為常典列聖繼統遵行無斁是則北嶽
之著於曲陽縣者如此及考曲陽縣在隋為恒陽縣恒
山在縣西北一百四十里渾源州元初為恒隂縣恒山
在州南二十里山南曰陽山北曰隂或曰皆指恒山而
[187-6b]
名未可知也後魏立五嶽四瀆廟於桑乾水之隂考之
北史葢其時建都平城因總祭嶽瀆於此非因北嶽所
在而専祀也又查得𢎞治六年七月内該太子少保兵
部尚書馬文升題為釐正祀典事該本部覆題北嶽恒
山之神祀於曲陽自漢唐宋以至國朝上下幾二千年
未之有改其渾源州雖有恒山亦名北嶽然祀典不聞
碑志無考禮云凡祭有其廢之莫敢舉也有其舉之莫
敢廢也今一旦廢此舉彼恐有窒碍奉孝宗皇帝聖㫖
[187-7a]
是欽此欽遵今該前因通查案呈到部看得巡撫大同
都御史胡來貢題請改祀北嶽於渾源州恒山即命
大臣出闗祭告各一節除今次祭告已經題奉欽依無
容别議外照得改嶽事體闗係重大據今所查反覆參
詳竊謂載籍雖博必折衷於經𫝊典禮至重難輕信乎
𫝊聞今據本官所請固非無據苐其引虞書魏史之文
亦止言祭於恒山而未見恒山所在至禹貢恒水出常
山郡上曲陽縣恒山北谷即今定州曲陽縣則恒山之
[187-7b]
在曲陽既已明著於經文而漢神爵元年祠北嶽上曲
陽唐武徳貞觀祀北嶽定州則曲陽之祀恒山又非肇
始於五代葢歴二千餘年而明禋如一日誠考據精確
非漫然沿襲也其謂五代之後祭於曲陽者葢因宋失
幽并遥祭北鎮醫巫閭山於定州北嶽祠中遂誤以為
望祭北嶽耳至於渾源之稱北嶽止見於州誌碑文而
稽之經𫝊茫無可考想其紀載之辭亦出𫝊聞之誤即
誌内飛石等語在本官亦謂其不經矣詎可據其文以
[187-8a]
改祀乎大抵恒山自太行東來綿亘千里同一分野在
南在北皆可取名即以山之向背而言則祀於隂者終
不若祀於陽者之為正也昔金世宗時議者以都燕請
别議五嶽太常卿范洪力言其不可而止則改嶽之事
自昔重之而先臣尚書倪岳所謂有其舉之莫敢廢之
者誠千古之確論矣况我太祖高皇帝神聖開天極重
祀典當時山川地里無不圖上而曲陽之祀仍舊即今
大明集禮所載漢唐宋北嶽之祭皆在定州曲陽與史
[187-8b]
俱合可見當時考核已自精詳二百餘年國有大事必
行遣告豐碑鉅刻林立祠下則今恒山實為畿内重鎮
孕靈已久一旦毁廟貌廢碑刻舉而改建於邊徼之地
竊恐未可輕易也而况在彼無稽在此有據又彰
彰如是乎臣等再三酌議北嶽恒山之神委應遵依憲
典仍祀於曲陽縣其渾源州恒山既有洪武年間重修
廟宇合無查照𢎞治中原題行該鎮巡撫衙門轉行彼
處官司量加修葺用存古跡庻為兩全但事闗典禮臣
[187-9a]
等未敢擅便伏候聖裁
  復建文年號疏        楊天民
題為累朝闕典究竟難湮懇乞聖明及時修舉以成祖
徳以光正史事臣惟神器相承天下之大事也名號顯
揚直與天壤共敝其跡惡可泯也國史纂修一代之大
典也紀載昭垂将通今古為信其實惡可枉也以大典
識大事以必不可泯之跡筆必不可枉之書故從古以
來即餘分閏位亦不得以竊據廢編年之體况属在正
[187-9b]
統者能令湮没乎即觸忌冒嫌猶不得以私情奪春秋
之法况本無嫌忌者可強為委曲乎臣嘗反復於斯不
能不扼腕於建文革除之既誤又不能不滋惑於累朝
因循之無謂也夫革除之辯不自臣言始臣查嘉靖十
四年該吏科給事中楊僎嘗以表揚革除死事諸臣請
矣此其意葢隠然為建文地也比時禮官夏言因倉卒
召對未暇深思既謂諸臣不宜褒録及明日上議又以
文皇帝百世不遷之宗為詞卒使讜議不行闕典如故
[187-10a]
抵今槖筆之臣未嘗不切齒於夏言之失對也迨我皇
上萬厯十六年該國子監司業王祖嫡復以建文不宜
革除與景泰不宜附録并形奏辯而禮部尚書沈鯉亦
悉心議覆至擬為聖徳聖政第一事中外喁喁以為事
在必舉不謂附録改正雖䝉俞㫖而革除年號依然報
罷此何謂哉夫建文為太祖嫡孫固皇上一脉骨肉之
親也若聽其泯滅如宗誼何臣仰窺聖衷必灼知情理
之不容恝祖孫兩朝名分各殊就中皆有嫌微當辨若
[187-10b]
令孫䝉祖號則幾無别矣臣仰窺聖衷必灼知統系之
不宜混識大識小貴在不遺今革除幾二百年其事已
不無散逸失今再不蒐輯将散逸愈多可令熙朝無完
史耶臣仰窺聖衷必灼知典謨之不當缺朝有史野亦
有史固竝存於世者此時縱無改於革除之舊而億萬
世之後能保其不從野史中搜遺事乎臣仰窺聖衷必
灼知後世之不可欺有一於是則革除之復宜不俟終
日可矣乃因仍至今若有所顧忌而不肯遽許得非終
[187-11a]
惑於百世不遷之説恐存一建文即於成祖相妨因於
聖孝未愜耶是大不然葢靖難之舉順天應人其師不
嫌於無名永樂之勲革命鼎新其功不殊於再造無論
更號成祖自有中興創始之義固不以建文之位號有
無増損即初號太宗亦最似漢之文帝雖前有孝恵其
徽稱固少不相礙也臣不觧夏言百世不遷之説抑何
所主持而令至今成不決之疑乎昔孔子論武周達孝
歸之善繼善述夫所謂善者正謂以心相體以是相成
[187-11b]
不拘拘往跡云耳臣考成祖登極之後猶稱建文為少
帝且其葬也用天子禮曷嘗忍於明議革除哉説者謂
宣力之臣欲假此形跡以張功伐故贊成至此良為不
誣以此臣知革除之復固不徒為建文崇榮名正所以
善體成祖之心也史以𫝊信不信則疑疑則訛此必然
之勢也以成祖湯武之心有何不可令人知者而乃以
革除諱之欲後世勿疑勿訛得乎甚必有舉一律百并
全史而疑其為諛聞之具者将使好學不經之談得以
[187-12a]
任口雌黄而反致聖祖心事不白于後世非計之得者
以此臣知革除之復固不徒為建文存實録正所以善
成成祖之是也臣不暇逺引即我朝英宗皇帝不嘗削
景皇帝位號乎及憲宗皇帝嗣位則旋為議復質之人
心垂之青史不聞有累於英宗亦不聞少虧於憲宗之
孝今何獨於建文之事而疑其於成祖相妨於聖孝未
愜哉不但此也往年革除報罷猶曰正史未修時姑有
待邇皇上允儒臣之請業已開局授餐纂編踰嵗矣若
[187-12b]
及是時慨然命復則修廢舉墜而天下萬世皆謂闕典
頓興自皇上始如姑舎之則承乖襲舛而天下萬世皆
謂闕典終廢亦自皇上始所闗聖徳聖政誠非𣺌小而
臣愚待罪該科亦與有責焉故不憚緩頰而仰瀆宸嚴
若此伏乞勅下該部再加覆議如果臣言不謬願亟賜
允行則上可以襄祖徳下可以光信史而繼述大孝不
在武周而在皇上矣臣不勝激切祈望之至
  停止砂鍋潞紬疏       呂 坤
[187-13a]
臣聞慎乃儉徳者英君誼辟之芳名監於成憲者聖子
神孫之大孝自二祖創業垂統以來經制立法纎悉具
備宮闈用度嵗額常豐其在當時織造燒造各有地方
嵗解嵗停各有疋件載在㑹典可考而知己查得陶器
燒造地方止有儀徵𤓰洲河南正定江西五處其器物
止有瓶罈瓷甕等件竝無所謂山西砂器者卷查嘉靖
三十九年坐𣲖潞安府砂器五千個四十年坐派一萬
五千個萬厯十八年坐派一萬五千個夫砂器一萬五
[187-13b]
千竝備餘共一萬九千五百個價值纔一百一十餘兩
耳始也荆筐擔運用夫二百餘名共費銀五百三兩一
錢至嘉靖四十年部文用紅櫃装封銅鎖鑰黄繩扛費
銀二百餘兩用夫一千三百名費銀一千八百餘兩打
㸃使用費銀二百五十餘兩共用銀二千三百六十七
兩九錢至萬厯十八年部文用浄棉塞墊潞安不出棉
花旋於河南差買費銀近二百兩打㸃使用三百五十
餘兩共用銀二千八百三十三兩六錢夫至賤者砂器
[187-14a]
也而運載諸費至費銀二十八倍不知此等器物近
京地方亦能燒造否如謂土料不堪不知京師百萬官
民亦用砂器否皇上之所用者砂器耳砂器但收其不
破損者耳何取於紅箱銅鎖浄棉致使無益之費勞民
傷財况砂器不載於經額山西不派之燒造茍便於近
取而可足似不必逺辦以病民又查得織造地方有浙
江等九省織造物料有紗羅絹紵而山西嵗𣲖止有綾
絹各五百疋閏月共加八十六疋耳竝無所謂山西潞
[187-14b]
紬者卷查萬厯三年坐派山西黄紬二千八百四十疋
用銀一萬九千三百三十四兩十年坐派黄紬四千七
百三十疋用銀二萬四千六百七十餘兩十五年坐派
黄紬二千四百三十疋用銀一萬二千餘兩十八年坐
派黄紬五千疋用銀二萬八千六十兩夫潞州之有紬
也非一年矣祖宗時未嘗坐派陛下即位以來坐𣲖四
次計工費銀八萬三千有竒矣是紬也士庶皆得為衣
而皇上不以進御臣心亦有所不安者獨謂上用内用
[187-15a]
未必如此之多而匪頒特頒自有經常之物且山西錢
糧非王禄則軍餉王禄如靈邱等王有缺五十季不支
者宗儀睊睊興枵腹之嗟軍餉有每月四錢尚扣五分
者士卒嗷嗷動瞋目之怒加以連年饑饉庫藏空虛臣
於去年紬價已經殫力湊處僅充此番織造矣伏乞勅
下該部從長議處砂器在在可燒應否取辦於二千里
隔山踰嶺之外即萬不可已但求砂器全美又何必鎖
釘紅箱浄棉塞墊困擾生民黄絹雖非嵗織但山西困
[187-15b]
憊已極倘再行坐派或改江南别項織造之價或工部
另議别項錢糧𤼵給潞安無使貧省難於取辦小民困
於誅求地方幸甚
  告養親疏          高邦佐
臣一芥草茅遭逢聖世叨中萬厯二十三年進士筮仕
邑令洊歴郎署郡守監司大逾涯分未效㳙涘先是臣
待罪薊道見臣母精力衰頺正擬休沐上請時震隣多
故懼貽弛肩之誚意實有待臣過為牖户之防與撫臣
[187-16a]
意見相左致蒙單疏論劾適成臣志解任以來日喁喁
菽水承歡歌咏太平之為愉快一丘一壑葢将終身焉
忽於本年四月𫝊聞邸報吏部上疏因遼海東寧道缺
副使起臣降補旋荷明㫖俞允竊念臣迂戅庸流無裨
世用皇上録之於擯棄之餘優之以破格之例實人臣
希遘之遇當此敵勢猖獗之日正志士戮力之秋臣即
至愚極陋寧不思奮𤼵請纓少圗報塞乃敢及其私耶
惟是臣烏鳥微衷有萬不能自已者敢為我皇上陳之
[187-16b]
臣自幼失怙臣母楊氏生臣一子百方撫摩訓督以有
今日臣之母慈母亦嚴母也四十餘年朝夕相依為命
臣入仕以來馳驅邊海咸奉板輿時臣母年力尚未甚
衰安敢妄有陳乞於今八十有三嵗矣湯藥日需嘗視
起居時難廢離衰病殘軀如風燭浮絲旦夕莫保且臣
之子年俱童穉無可代臣者將諗未能絶裾何忍古人
所謂盡節之日長報劉之日短臣之謂矣夫託辭以避
難欺也引嫌而違心亦欺也皆義之所不敢出也臣生
[187-17a]
 平竭節自許不避險艱向於荒徼巖邊曽無退遜反卻
 歩於聖明使過之日臣獨何心而辜恩自棄至此矧兹
 俊乂彚登之朝英賢濟濟視臣如䨇鳬乘鴈毫無裨於
 有無多寡之數故敢不避煩聒輒以闗切至情仰祈皇
 上垂鑒被以錫類之恩也查得大明㑹典内一欵凡官
 員父母年七十以上如果老疾去官路逺别無以次人
 丁者許奏請定奪臣之情事正與例合伏乞勅下吏部
 議覆上請允臣終養獲遂臣反哺之私臣與臣母共效
[187-17b]
 銜結於永永矣
 國朝
   薦舉人才䟽         魏象樞
 題為欽奉
上諭事臣/伏覩我
皇上聰明天縱典學日新講論經史之源流考究古今之
 得失既孜孜不遑暇逸乃於
 萬幾之餘旁及文翰思得竒才碩彦學問淵通文藻瑰
[187-18a]
 麗之士以備
 顧問著作之選奉有
上諭著在内三品以上及科道官員各舉所知洵與古帝
 王崇儒重通千載同符矣竊念博學鴻儒世不多見臣/
 鄙陋失學安能知人且有一二素知既經諸臣具疏奉
㫖者臣/又不敢再為贅舉謹就聞見所及者得五人焉一
 為原任湖廣布政使告病畢振姬山西高平縣進士清
 操自苦才略過人博古通今有體有用請告十餘年躬
[187-18b]
 耕百畝猶讀古不輟而經史之貫通詩文之古奥所稱
 良史才庶幾不愧雖年過六旬體質稍弱尚可備著作
 之選一為原任江西嶺北道參政告病湯斌河南睢州
 進士恂恂儒雅清謹可風謝病歸田閉戸讀書學有淵
 源躬行實踐文詞尚實去浮一為見任戸部江西司員
 外郎馮雲驤山西代州進士居家孝友辦事勤敏素以
 古學自朂兼能留心風雅常退然抑損不敢自居一為
 見任大理寺評事白夢鼐江南江寧府進士才識老成
[187-19a]
 學問博雅蕭然四壁惟以詩文自娛一為原任浙江督
 糧道參政告病王紫綬河南祥符縣進士宏才積學兼
 工詩賦有倚馬之才終養在籍讀書二十年進補江西
 贑南道保守贑城尤覘經濟陞任浙江未久告病如痊
 可試所長以上五人雖未敢遽謂可追前哲仰副
皇上稽古典學之至意亦不敢不竭愚昧之見少盡以人
 事
君之微誠如果臣/言不謬伏乞
[187-19b]
睿鑒採擇施行
   請定銓部條例疏      田六善
 題為銓部之條例太繁祈定畫一之規以便遵守事臣/
 竊惟例者必斟酌不易之道請
㫖依准奉而行之然後可以服人之心近日吏部用人行
 政或有偶出意見者或有實係過誤者得幸奉
㫖率皆循之為例是意見可以再行過誤可以再舉也如
 官員地方失事情重者革職戴罪督緝此定例也臣/
[187-20a]
 事衙門見吏部册檔同一盗賊入城之官陸騰駁則議
 免議則是免議為一例王嗣佺則議戴罪督緝為是戴
 罪督緝為一例陳大均則議革職離任儻非
皇上洞鑒則革職離任又為一例矣且大均於吏部辦呈
 内復有旁引四例是一例已衍至數條他例可以槩見
 例既無所不有弊故無不可為可重可輕可上可下
皇上不得而詰之吏部曰有例在也科道不得而糾之吏
 部曰有例在也抑知其意欲如此即有此例意欲如彼
[187-20b]
 即有彼例哉且頭緒紛紜册檔充棟司官有時而忽堂
 官何由而知日見處分究竟弊不可除徒煩章奏臣/
皇上勅下吏部查從前諸例何件係請
㫖欽定者何件係部院科道條陳准行者彚集一册其餘
 吏部日行之事不得槩引為例堂官一覽可悉則弊端
 不禁自清臣/更請此後
皇上或見事重例輕事輕例重出自
睿裁改正者奉有著為例之
[187-21a]
㫖則該部入冊遵行未奉著為例之
㫖該部仍照舊例行庻規模畫一可便遵守矣如果臣/
 不謬伏祈
皇上勅部議覆施行
   請免山西買牛疏
 題為買牛為晉省大累伏祈
勅部查照舊例以甦民困事臣/查太常寺衙門
郊祀嵗用犧牛舊例即係在京牛戸估價市買於順治十
[187-21b]
 六年間該管官役希圖出差突稱山西牛賤委官採買
 當日此官一出閭井騷然禮部知其厲民題定不許再
 差行令本省每年春秋買解牛二百隻事偶出於一時
 害遂歸於百姓各州縣於春月耕種之時查取民間牛
 隻一次於秋月收穫之時查取民間牛隻一次差役下
 鄉指無指有民累於票催送牛到縣或舎或留民累於
 官騐解府有費不費則肥瘦推敲解司有費不費則大
 小批駁且長途有倒斃之虞計日有草料之用臣/思百
[187-22a]
 姓所恃耕田以活命者惟牛如此既奪之牛復加之費
 雖云𤼵價鄉愚何知其苦不堪殫述夫别省豈無牛隻
 何為獨派一方京城豈無牛隻何必逺催解送例既非
 舊事且不均臣/恭讀
上諭有法制未便致民失業必如何而後得遂其生計之
臣/謂即此一事之弊其害無窮則亦致民失業之一端
 也伏祈
勅下該部查照太常寺衙門
[187-22b]
郊祀牛隻當日錢糧原領何項買辦原属何官仍照舊例
 遵行庶晉省窮民不致有偏枯之歎矣如果臣/言不謬
 伏乞
皇上勅部議覆施行
   請卹典疏          李之芳
 題為縣丞死節堪矜謹請優卹以勵忠誠事該臣/看得
 金華府之武義縣逼近處州臣/先據塘報逆賊突犯追
 奪縣官印信情形業經密疏題報隨據金衢道詳稱據
[187-23a]
 署武義縣事蘭谿縣縣丞徐喆生母梁氏呈控伊子徐
 喆殉難自縊當批布政司確查去後兹據詳覆前來臣/
 查康熈十三年六月二十日賊臨武義防守逆弁把總
 張竒章從叛内應署縣事蘭谿縣丞徐喆衆寡不敵被
 擄奪印又欲逼降本官矢忠絶食於七月初三日忠憤
 自縊念此末貟乃能通曉大義拒賊不屈捐生殉難誠
 為可憫相應
 題請優卹以慰忠魂伏乞
[187-23b]
勅部議覆施行
   請復督撫巡歴地方疏     吳 琠
 題為請復督撫巡歴地方以責成察吏安民之實效事
 竊臣/七年縣吏四載銓曹承
恩内升荐歴卿寺兹復蒙
皇上特賜簡拔擢授今職又䝉閣臣𫝊奉
天語丁寧敎戒藹若家庭顧臣何人受
 知若此敢不竭盡微誠勉副風紀以圖報
[187-24a]
高厚於萬一竊惟國家之大本繋乎民而民生之大命繋
 乎吏所謂察吏以安民乃當今第一急務也然天下之
 事循名貴乎責實而百聞不如一見我
皇上明燭四海思周萬務於凡中外諸臣缺出及差遣任
 使猶
御門引見親定取舎近因謁
陵告成尚且巡行邊塞詢問疾苦特加軫恤豈好勞哉凡
 以期於真知灼見綜核名實而已夫督撫之在地方受
[187-24b]
皇上察吏安民之寄者也每事當體
皇上真知灼見綜核名實之意而後不負厥職乃今功令
 督撫於
命下之日即不許見客而一方之民情土俗鮮有聞矣到
 任之後守令不得參謁上官而属員之年貌才力無由
 識矣塞聰閉明深居省㑹凡有舉劾不過據道府之揭
 報憑胥役之訪聞耳據道府之揭報則道府或各任其
 爱憎憑胥役之訪聞則胥役亦自行其毁譽故真者未
[187-25a]
 必掲而掲者未必真實者不盡聞而聞者不盡實革火
 耗而火耗愈甚禁私派而私派愈増雖多由不肖督撫
 之縱欲庇貪錮蔽成習而其間一二賢者亦未見有攬
 轡澄清之實則亦由巡歴久停見知有所不及而上下
 相䝉故耳今我
皇上於督撫員缺業已慎簡而委任之矣既托之以揚清
 激濁之權宜使盡其廣視逺聽之道况自軍興以來吏
 道甚雜民困多端今當海宇蕩定之時正澄叙官方之
[187-25b]
 日請亟
勅令直省各督撫於所属地方親身巡歴體驗民隱採訪
 輿情凡所舉劾務期聞見不爽名實相符以仰副
皇上察吏安民至意夫如是而猶有大姦漏網巨蠧未除
 則非該督撫之徇私溺職即其㝠頑不靈也白簡斯在
 孰敢寛之而或者謂督撫巡歴郡邑地方勞苦不得休
 息臣/竊以為不然夫地方之苦樂視督撫之賢不肖何
 如耳使其賢也則必能絶送迎却供應減從星言過而
[187-26a]
 不擾也使其不肖也則雖髙卧㑹城而暮夜之餽遺踵
 至即閭閻之雞犬不寧矣尚何休息之有焉臣/從責成
 察吏安民之實效起見字多逾額伏乞
睿鑒施行
   請覆巡撫道員管兵疏
 題為請覆巡撫道員管兵之制酌裁提督増設總兵以
 為久安長治之規事臣/竊惟天下之大猶一人之身也
 必文武合一互相維持然後呼應靈而得臂指之用冠
[187-26b]
 履正而無倒置之虞自文武分而巡撫道員無一旅之
 衛提督總兵俱各建髙牙擁重兵平日剥軍剋餉縱軍
 虐民人莫誰何及一方有事環視而起争先助逆者類
 皆提督總兵也而撫臣如馬雄鎮道臣如陳啓泰輩雖
 懷忠義之心空拳莫施惟有從容殉難自成節烈而已
 向使各有兵馬之任調度之權則必能奮其闔門死義
 之勇而效命疆場矣豈但束手以徒死哉今海宇賴我
皇上神謀乾斷将數十年積重難返之隠憂一旦廓清而
[187-27a]
 底定之臣/竊謂宜及此時亟復舊制使巡撫道員仍各
 管兵将不緊要省分提督酌量裁去而即以所裁之将
 與兵歸隸巡撫道員標下将各處總兵増設員數而即
 以一鎮之兵酌量分為數鎮以聽總督巡撫提調節度
 在平時則力小勢分既不生鷹揚跋扈之心遇有事則
 頤指氣使又絶無尾大不掉之患於以善後銷萌久安
 長治道在是矣如果臣/言不謬伏乞
睿鑒採擇施行
[187-27b]
   請免牛車疏         劉嗣美
 題為晉民凋殘已極車牛苦累難堪仰祈
聖明急賜軫恤以培國本事竊惟國以民為本民以農為
 業農以牛為賴晉自姜逆亂後連年氷雹災蝗車牛十
 去八九即有一二養牛者率皆典衣鬻産為剜肉醫瘡
 之計臣/
命以來日切飲氷其於地方利病殫心竭力急為興除訊
 知車牛一事久為晉中大害臣/初抵省百姓啼泣而告
[187-28a]
 道府州縣接踵而申臣/批閲之下痛心疾首躊躇數次
 然所見未確又不敢輕以入
 告兹巡歴潞安平陽兩府經過地方遍為諮詢則百姓
 剝膚呻吟之苦實不忍見臣/安敢不為
皇上陳也晉為京右通衢從京去陜西與入京必假之途
 凡喇嘛差官滿洲家口經過需用牛車前行一到作威
 張勢恐嚇官吏而驛站苦無車牛地方官明知大為民
 害只得忍心不論多寡悉取諸百姓然以村居愚民當
[187-28b]
 此悍禦之勢俯首任其魚肉不敢側視除一牛之外索
 取幫牛三隻又有折乾等弊以及穏車下車之需稍不
 如意鞭撻車夫力箠其牛損壞其車并搜其乾糧盤費
 若前驛略不齊備又行越站於是車壞牛斃夫致凍餓
 而死者不可勝數且有司懼其兇鋒一聞風聲只得預
 為催拿勿論春耕秋歛百姓必棄農務忙備車牛褁糧
 奔趨終日久候不敢少離耕收既失其時饑寒自廹於
 身民一當此差身家立時破敗臣/思驛馬乃額設有正
[187-29a]
 項錢糧
皇上聖明洪恩疲驛尚恐累及小民悉令官養一切幫貼
 多索等弊屢奉
㫖申飭况此車牛乃百姓所恃以為養生之原又無額設
 銀兩及銷算欵項不過假借於民者耳豈忍使凋殘已
 極之民而受此荼毒無告之苦也且目今六七八九四
 年錢糧一時並徵急如星火百姓輸納正苦不支倘此
 弊相沿不除竊恐人逃地荒賦税将何賴也臣/從國計
[187-29b]
 民生起見兼之道府詳呈察查得確謹據實入
 告伏乞
皇上勅下酌議解此倒懸喇嘛家口應何禁治百姓車牛
 應何軫恤庶民累稍寛而農業有賴矣
   蠲荒疏           祝世昌
 題為晉疆有實荒之地晉民苦追荒之艱謹據實上聞
 仰祈
聖裁事竊惟國家理財之道莫若清賦治國之籌莫若安
[187-30a]
 民臣/自涖晉以來肩兹重寄無日不以國計民生鰓鰓
 為慮者臣/於九月内入境到任民間有為逃絶有為除
 荒為蝗災之事環臣/馬首擁臣/衙門呼泣籲告無日無
 之於是簡查案籍舊欠甚多臣/不勝駭然當即牌行各
 司府州縣嚴催速令完解併檄確查荒地去後隨據布
 政司左布政使孫某册報除節年開墾一萬二千七百
 四十八頃三十二畝外實在荒地七萬五千七百三十
 四頃一十八畝等因到臣/臣/看得晉省地瘠山磽土
[187-30b]
 薄石廣其為平壤腴沃者僅可十之三四耳攷其賦税
 嵗輸銀二百三十八萬五千六百有竒又本色糧三萬
 六千七百餘石均徭丁銀五十七萬六千餘兩而民衛
 屯糧猶不與焉以山右瘠薄偏隅之地糧數如此較之
 他省土厚界廣者賦實重已逮明末苛徵逆闖揉虐之
 後瘡痍未起生聚蕭條前撫臣馬疏請豁荒未邀
俞允暨今熟荒竝徵而熟者猶完荒者仍欠擁此紙上之
 金錢無裨實濟徒滋吏胥之索求反為混淆是荒者不
[187-31a]
 能完而熟者又為荒累矣窮民莫支轉而為盗為寇黨
 羽輩未必不為饑困所迫而附合之也雖曰馘斬蕩平
 然屍横草野血流如河青燐白骨堪傷見聞臣/思我
皇上如天之仁齊豫諸省已霈蠲除矣臣/聞事君之道要
 在勿欺晉省如此荒地臣/匿不以聞是以欺也前撫臣
 馬之先申朝紀及臣/疏請總為封疆起見軫恤民瘼實
 無他腸懇祈大霈
 仁恩勅部覆核将晉省地七萬五千七百三十四頃零
[187-31b]
 議請
上裁或賜蠲豁荒糧或蒙别賜定奪庶熟糧得以易完賦
 税得以清楚民生安而
 國計裕治亂之闗非淺鮮矣
   釐正恒山祀典疏       粘本盛
 題為祀典係治統道統攸闗恭請
睿鑒釐正以光盛治以慰人心事其一北嶽之祀典當議
 禮記云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臣/
[187-32a]
郊祀地壇見嶽鎮海瀆皆於方澤配祭正與禮記相符書
 言舜朔巡狩至於北嶽註謂恒山也攷廣輿記大同府
 渾源州有恒山水經曰元嶽其山髙接雲漢懸崖峭壁
 誠域中奥區也後俗𫝊恒嶽之石飛至正定曲陽縣詫
 為神竒遂移祀曲陽夫渾源恒山表自唐虞允為北方
 重鎮是稱北嶽乃歴代建祀駕言飛石實為荒唐不經
 載考石晉以山雲與契丹渾源不在版圖迄宋亦未混
 一仍祀曲陽亦因陋就簡之圗似非一統盛治所宜夫
[187-32b]
 辨方正位渾源於四嶽為正北曲陽稍在其東
 國家建都於燕曲陽在
 神京之南渾源在
 神京之北為
 國家屏藩且其洞巖聳邃信神靈之所窟宅禔國庇民
 莫大於此既稱北嶽而禋祀弗及允為缺典况我
 朝統一華夏版圗益越前代不祀渾源而祀曲陽似為
 未協伏乞
[187-33a]
睿鑒勅部酌議釐正以明大一統之義於治理實有賴焉
   請蠲荒地逃丁錢糧疏     白如梅
 題為晉省荒亡有據錢糧追徵無由再懇
睿慈勅部酌議急施調濟之術以援殘黎之厄事竊惟地
 賦丁糧乃軍國急需凡属臣工孰敢怠玩但賦由地輸
 而糧由丁納如地土荒蕪則賦税自缺人丁逃亡則錢
 糧自減然地土之荒蕪正由人丁逃亡無人耕種故也
 倘地土已荒而責令熟地照額攤賠人丁巳逃而責令
[187-33b]
 見丁代為包納不但羣黎之皮骨不足以代荒亡者之
 敲扑將來必致見丁亦逃熟地亦荒
 國課愈致匱詘矣此不易之理也故屢奉
 嚴禁不許以熟包荒以存代亡仰見
皇上已洞悉民隠深知包荒代亡之厲政有損於
 國計民生也臣/查晉省州縣多處山谷之中民鮮素封
 地多砂磧南逼諸河有浸塌之虞北鄰沙漠有風霾之
 患素稱疲敝之省年來兵燹頻仍又兼災祲屢見小民
[187-34a]
 叠遭荼毒殺戮他徙及饑困死亡者十去其六七僅存
 三四分之殘黎人丁既少地土自荒土地既荒均徭自
 缺故前撫臣陳應泰仰遵清理之
恩綸檄行確查清出荒地亡丁既㑹疏具題請豁非不知
 有虧
 國賦實出於情勢之不得已也及奉
㫖勅部議覆而部臣以不能裕
 國議令照舊徵收殘黎聞之哀憐遍野臣/涖任之初據
[187-34b]
 各州縣之申訴情甚迫切案積如山繼而各處羣黎扶
 老擕幼泣愬盈庭咸稱有一畝熟地責令包賠三四畝
 之荒賦有一人見存責令代納三四丁之亡糧奄奄殘
 喘自顧不贍焉能代賠大悖不許包荒代亡之
㫖若不亟請除豁将來壮者必至俱竄他鄉老者必至俱
 填溝壑哀聲痛楚令人酸鼻臣/視之皆鳩形鵠面鶉衣
 百結誠有鄭圖難繪者臣/俱宣布
皇上愛民至意婉言慰諭令其歸業一面密行查訪仍嚴
[187-35a]
 飭各州縣不得借端朦隠妄冀蠲免勒令将節年逋欠
 錢糧仍行督徵去後及今備知荒亡之真包賠之苦催
 科之難敲扑之慘臣/始食不下咽矣正擬懇切入
 告為此三晉劇苦之災黎請命適准部咨該左布政使
 彭有義以輯瑞之時即侃侃具疏誠一字一血不勝肫
 切部臣/議覆仍
臣/遵照前
㫖将地丁逐一清理俟題報之日以憑議覆奉有依議之
[187-35b]
㫖備行到臣/仰見我
皇上軫念民瘼至意三晉士民無不歡呼望更生之有日
 矣但彼時在省無可耑委之道臣且晉省地方遼濶未
 便止令一道臣周流履勘致稽時日似不若即令本管
 各道躬親確察嚴行稽查庻無遺漏臣/隨與司道各官
 確商明白檄行通省守巡兵備九道履畝清查仍専責
 右布政使潘朝選董理綜核去後今據開報各道履畝
 查出民屯王田荒蕪地畝共三萬八千五百一十八頃
[187-36a]
 八十八畝零逃故人丁四萬七千二百五十八丁半委
 属真荒真亡毫無假飾俱取有印結存案總由晉中自
 姜逆摧殘之後被殺被擄户口業已蕭條又兼連年災
 祲饑斃逃竄過半所遺荒地亡丁錢糧至今虚懸既不
 可就僅存皮骨之孑遺敲扑包賠致違
 嚴禁而
 國賦虧缺兵餉迭欠總在此荒亡無可徵輸之内地方
 官無㸃金之術惟頫首以受參罰士民懼包賠之累惟
[187-36b]
 襁負而思他逃此非
 盛世所宜有也為今之計惟有亟請除豁庶熟者不致
 復荒逃者望風歸業将來可以漸次招墾以期地方改
 觀生齒復聚也既經司道確查明白前來臣/復加覆核
 無異除荒地并逃故人丁應豁糧銀均徭數目文册咨
 送户部查核外臣/謹激切具題伏乞
皇上軫念三晉叠罹災困之遺黎将實荒實亡地丁糧銀
勅部作速議覆蠲豁施行
[187-37a]
   請禁濫調疏         田從典
 題為調繁多属徇私請查照舊例永禁濫調以重地方
 以息營求事竊臣/一介迂儒四年外吏䝉
皇上不遺葑菲拔置臺班
聖徳難酧愚誠思竭伏見我
皇上舉賢用能知人善任羣策羣力成例不拘故督撫仰
 體
上意於州縣中亷能竝著者亦往往破格請調以示鼓舞
[187-37b]
 意非不美事非不善而沿習既久弊端遂生有秉公而
 調者即有徇私而調者在州縣求調之弊大約有三一
 曰希圖美缺也一曰規避衝地也一曰預為卓薦之基
 也在督撫濫調之弊大約亦有三一曰曲徇請託也一
 曰公行賄賂也一曰引用心腹之人也然而皆借整飭
 地方為名簡拔賢能為説既不拘歴俸之淺深復不論
 參罰之有無巧為朦朧竟成㨗徑幸而得計魍魎為之
 公行不幸而敗露逺邇為之駭異即如原安徽巡撫李
[187-38a]
鈵調桐城縣知縣錢啓鰲一案指桐城縣之繁以為簡
指休寧縣之簡以為繁近日山西大寧縣知縣許晉賄
調被參一案先圗夏縣繼圗介休縣手本開銀至一萬
數千兩之多其他調繁之員如調歴城縣之管承寵調
南昌縣之王廷對等或以貪婪敗或以虧空參若不将
濫調之例永禁長此安窮且營求得調之員其貪酷必
甚或前任之錢糧未清或上司之酧謝未足雖欲不侵
用庫帑剝削民財其勢有所不能上既蠧
[187-38b]
國下又害民如是者宜禁且他員即有不肖猶畏上司
覺察若不肖之員一經調繁則督撫司道皆其䕶身之
符也亦復何所忌憚如是者宜禁且一人調繁得計通
省州縣必皆探其獻媚之方人心不静奔競成風如是
者宜禁且小州縣調繁得計大州縣必皆尋一自固之
術人情不安行止易壞如是者宜禁查調補舊例原為
江南浙江等七省中錢糧難徵之一百一十餘縣而設
又邊逺煙瘴地方必調補熟悉風土之員臣/請嗣後除
[187-39a]
 舊例宜調者仍照舊題明調補外其餘一槩不准濫調
 且嚴定督撫違例處分則妄念既息而吏治自清其或
 真有要地需才本官果不相宜者許該督撫明白奏請
皇上照山陜例揀選好官補用則至公無私官方澄而民
 生永賴矣縁係條陳事理字多逾格貼黄難盡未敢另
 繕如果臣/言不謬伏祈
皇上勅部議覆施行
   請定行取新例疏
[187-39b]
 題為行取考選已有新例敬陳未盡末議以襄大典事
 欽惟我
皇上行政用人至明至當近日考選科道開列部郎翰林
 斷自
聖裁而行取知縣之引
 見者奉
特㫖以額外主事用此誠
皇上立賢無方之盛意也但
[187-40a]
特恩出於一時而定例垂於永久臣/查行取考選新例内
 有未經聲明者有稍可推廣者有尚不畫一者一得之
 見請為我
皇上陳之夫未經聲明者如知縣行取宜有定期是也舊
 例科道員缺吏部請
㫖行取各省知縣聽候考選今九卿㑹覆之新例行取知
 縣俱以主事用矣則考選科道時自不行取知縣而知
 縣之行取當在何日乎此處竝未議及臣/請嗣後将正
[187-40b]
 途出身知縣論俸行取之處或定為二年一次或三年
 一次每省照卓異例額定名數吏部按年請
㫖遵行庶大典昭然而小臣倍加鼓舞矣至於例之稍可
 推廣者則同知知州亦應行取是也舊例同知知州輪
 班内陞員外惟不得與行取考選之列今知縣應陞主
 事可以行取主事乃同知知州應陞員外似亦可以行
 取員外况新臺臣陳勲鄭恂俱由知州陞任員外現蒙
皇上選用則嗣後正途出身之同知知州與正途出身之
[187-41a]
 知縣各照資俸一體行取庶人材輩出而選擇愈可足
 用矣若夫例之尚不畫一者以知縣行取既不由督撫
 保舉而京官考選例内猶有照三十六年三十九年之
 例令堂官保送等語則是同一事也而外官一例京官
 又一例矣且考選一途若必藉堂官保送則平日之交
 結與臨時之營謀在所難免将見臺垣建言之臣無一
 非部院門下之士是保送實便於樹恩而各衙門之弊
 端回䕶瞻徇誰與𤼵覺乎臣/請嗣後遇有科道員缺吏
[187-41b]
 部請
㫖後将正途出身之部属與翰林竝由正途知縣陞任之
 中行評博等官一體論俸開列聽候考選庶恩皆出自
皇上而奔競之妄念可息矣臣/因行取考選闗係甚大故
 敢冒昧陳詞字多逾格貼黄難盡未敢另繕如果臣/
 不謬伏祈
睿鑒施行
   乞休致疏
[187-42a]
  奏為微臣/病衰日深懇
 恩解退以重機務事竊臣/山右庸材荷䝉
聖祖仁皇帝數十年豢養之恩自縣令洊歴尚書恭逢
 皇上御極屢叨
 聖眷遂授臣/大學士之職位重才踈撫心慚悚所自矢者
  惟此樸誠一念朝夕氷兢冀以稍報
 髙深於萬一不意雍正四年五月間在閣辦事忽覺左手
  沉重兩足無力有類癱瘓之症延醫調治雖覺稍愈然
[187-42b]
  必扶人倚杖始能行走曾将臣/服官始末及致疾根由
  繕摺具奏復䝉
 天語慰諭
 寵賜頻頒聞
 命之下感激涕零自念起跡單寒品秩逾分暮年抱病理
  合退休但以受
 恩深重毫無報稱是用扶衰供職又将二載無如年近八
  旬血氣日耗今年入春以來舊疾加甚頭暈目昏兼以
[187-43a]
 重聽夙夜思維實増惶悚伏念靖共匪懈者乃人臣服
 官之大義物皆戀主恩未報而思歸固臣/之所不忍言
 也而度徳量力者尤人臣敬事之小心蚉豈負山年逾
 衰而曠位又臣/之所不敢出也况機務重大又非他職
 可比倘有貽悞闗係匪輕不得已仰懇
皇上俯鑒愚忱准臣/告退回籍調理俾臣/得與農人野老
 共荷
 昇平則草野之餘生皆
[187-43b]
聖朝之賜矣臣/誠惶誠恐稽首頓首無任懇切惶恐之至
 伏祈
睿鑒施行
 
 
 
 
  山西通志卷一百八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