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49 山西通志-清-覺羅石麟 (master)


[008-1a]
欽定四庫全書
 山西通志卷八
  城池
 墨子曰金城湯池漢書集注薛瓚云金者取其堅固
 也世本曰鯀作城故北塞山中嘗有鯀蹟風俗通曰
 城盛也從土成聲管子曰内為之城外為之郭郭外
 之土開池髙則溝之命之曰金城故必池似湯而後
 城始克似金也志城池
[008-1b]
太原府
 陽曲縣附郭/
宋太平興國四年太宗平劉氏毁太原古城徙州榆次
 又三年復遷於唐明鎮即今會城地此太原城之始
 也舊偏於西南明洪武九年永平侯謝成因舊城展
 東南北三面周圍二十四里髙三丈五尺外包以甎
 池深三丈門八東曰宜春曰迎暉南曰迎澤曰承恩
 西曰阜成曰振武北曰鎮遠曰拱極八門甕城各一
[008-2a]
 由迎澤門至承恩門二里由承恩門至宜春門四里
 有奇由宜春門至迎暉門二里由迎暉門至拱極門
 四里有奇由拱極門至鎮遠門二里由鎮遠門至阜
 成門五里有奇由阜成門至振武門一里半由振武
 門至迎澤門三里有奇四隅建大樓十二周垣小樓
 九十東面二十二座南面二十三座西面二十四座
 北面二十一座以按木火金水之生數敵臺邏室稱
 之崇墉雉堞甲天下故昔人有錦繡太原之稱王世
[008-2b]
 貞適晉紀行曰太原城壯麗其二十五睥睨輒作一
 樓神京不如也又曰莽蒼有氣概此太原城之大略
 也後漸傾圯嘉靖四十四年廵撫萬恭重修大城城
 門樓幷敵臺萬厯三十五年廵撫李景元又修崇禎
 間日以頽壊而規模猶存甲申焚南闗城樓以守闖
 賊又焚燬東南角樓
國朝順治七年廵撫劉𢎞遇建甎樓以補之十七年廵
 撫白如梅重修大小樓嗣是隨時補葺及廵撫噶禮
[008-3a]
 念修葺之艱而所費之不貲也存城門大樓八座南
 甕城大樓一座四面小樓各一角樓四座滿兵四舖
 綠旗兵二十舖敵臺二十六座雍正八年廵撫覺羅
 石麟加築滿兵十二舖今計東面滿兵三舖綠旗兵
 五舖敵臺六座自東南角至第一舖滿兵房七十丈
 又至第二舖綠旗兵房六十五丈第三舖綠旗兵房
 七十五丈第四舖滿兵房一百七丈第五舖綠旗兵
 房五十二丈第六舖綠旗兵房九十五丈七尺第七
[008-3b]
 舖滿兵房一百五十四丈第八舖綠旗兵房七十九
 丈第八舖至東北角七十四丈共袤八百四丈有奇
 北面滿兵三舖綠旗兵五舖敵臺六座自東北角至
 第一舖綠旗兵房七十丈又至第二舖滿兵房一百
 三十丈第三舖綠旗兵房一百五十丈第四舖滿兵
 房五十二丈第五舖綠旗兵房五十五丈第六舖綠
 旗兵房一百二十五丈第七舖滿兵房八十五丈第
 八舖綠旗兵房六十五丈至西北角七十五丈共袤
[008-4a]
 八百丈又西面滿兵三舖綠旗兵五舖敵臺七座自
 西北角至第一舖綠旗兵房七十丈又第二舖滿兵
 房六十五丈第三舖綠旗兵房七十五丈第四舖綠
 旗兵房一百七丈第五舖滿兵房五十二丈第六舖
 綠旗兵房九十五丈七尺第七舖綠旗兵房一百五
 十四丈第八舖滿兵房七十九丈至西南角七十四丈
 共袤八百七十六丈有奇南面滿兵三舖綠旗兵五
 舖敵臺七座自西南角至第一舖滿兵房七十丈又
[008-4b]
 第二舖綠旗兵房一百三十丈第三舖綠旗兵房一
 百五十丈第四舖滿兵房五十二丈第五舖綠旗兵
 房五十二丈第六舖綠旗兵房一百二十五丈第七
 舖綠旗兵房八十五丈第八舖滿兵房六十五丈至
 東南角七十五丈共袤八百四丈崇墉巍雉堅踰鐡
 甕爰以拱衛
神京而稱海内雄藩焉 南關城明景泰初廵撫朱鑑
 築周圍五里七十二歩髙二丈五尺女墻髙五尺垜
[008-5a]
 口一千七百三十六大樓五座角樓四座敵臺三十
 八座門五東居其二嘉靖十九年布政使吳瀚重修
 四十四年廵撫萬恭甎包兼築連城後為闖賊偽總
 兵陳永福折毁
國朝順治十七年廵撫白如梅修築東西墻接大城今
 存木橋門城樓一座 北闗城周圍二里髙二丈四
 尺門一垜口六百五十角樓四座明季亦經賊毁
國朝廵撫白如梅補葺
[008-5b]
  滿洲城
在府城内西南隅南至城根北至西米市東至大街西
 至城根南北二百六十丈東西一百六十一丈七尺
 周圍共八百四十三丈四尺東門二北正藍旗南鑲
 藍旗北門一順治六年廵撫祝世昌廵按趙班璽布
 政孫茂蘭按察張儒秀知府曹時舉知縣劉光漢奉
㫖建
 太原縣
[008-6a]
即晉陽南關基明洪武八年改為太原縣景泰元年知
 縣劉敏因舊基始築城周七里髙三丈壕深一丈門
 四東曰觀瀾南曰進賢西曰望翠北曰奉宣正徳七
 年邑人少師王恭襄瓊始倡知縣白晟重修上各建
 城樓角樓十二年瓊又倡督知縣梅寜崇廣之十四
 年復倡知縣吳方作埤以甎其崇六尺廣五丈嘉靖
 二十一年知縣曹來宴倡議增修邑人王朝立髙汝
 行等贊其事卑者髙之薄者厚之共髙三丈五尺厚
[008-6b]
 二丈闊三丈外又增築敵臺三十二座汝行為之記
 隆慶二年知縣王世業增城一丈萬厯十六年知縣
 陳增美於舊壕外加築女牆牆外復濬壕闊十丈深
 三丈頼以守險崇禎末知縣朱萬欽加修
 榆次縣
隋開皇二年建明景泰元年修周五里髙三丈池闊與
 髙等深半之舊有四門因冦至塞其西久而遂廢成
 化十九年知縣趙縉增築之二十三年知縣梁琮始
[008-7a]
 鐵其門内外甃以甎石嘉靖二十年有警叅政王儀
 檄知縣李鵬重修致仕知府冦天與董其事增髙五
 尺廣一尺撤土埤悉易以甎置敵臺二十角樓四警
 舖十有六壕外復列垣為蔽二十五年城南樓燬於
 火知縣俞鸞重修新其三門東曰迎曦南曰觀瀾北
 曰望嶽隆慶元年知縣董三遷四面悉甃以磚增敵
 臺十有六警舖十有二三門各建大樓而西門仍塞
 萬厯三十二年知縣史記事創闢西門知縣王應楫
[008-7b]
 繼成之甕城二樓與三門等題其門曰帶汾樓曰夕
 餞復捐金易民宅為通衢至今便之應楫自為記天
 啓癸亥知縣胡權加修給事中張國儒記崇禎七年
 知縣任濬周圍鑿池數仞十三年知縣韓如愈重修
 各門城樓
國朝順治六年城東樓燬于火知縣楊三知補之御史
 張養記康熈二十二年雨圯東城知縣劉星加修
 南關有土城周圍五百四十七丈
[008-8a]
 太谷縣
後周建徳四年築土城周十二里髙一丈八尺池闊一
 丈深五尺南面泥淤景泰元年知縣劉鐸增修之正
 徳六年流寇入城太原同知張冕署邑事益加增築
 髙二丈五尺四門悉以甎甃上建重樓各四楹扁其
 東曰長樂南曰永康西曰登豐北曰拱辰知縣陳繼
 昌於四隅各建角樓嘉靖二十年城復頺圯縣丞王
 璋主簿安恩創甕城於東北設重門於西南知縣趙
[008-8b]
 紳益築敵臺六座各搆樓於上并深濬城壕二十六
 年署印主簿趙鶚復增置四面敵臺隆慶元年石州
 破寇薄城下兵退知縣祁旦增修南門加甕城改其
 扁東曰賔暘南曰麗正西仍曰登豐北曰眺燕萬厯
 四年冀寜道劉漢儒詣縣相度請於廵撫鄭洛奏諸
 朝命知縣賈西土董其事甃以甎石城基壘石髙五
 尺許自基至堞頂髙三丈七尺六寸基闊四丈二尺
 敵樓城樓俱加修飾添設警舖五十六座城上馬道
[008-9a]
 俱用甎砌闊視其城經始於乙亥三月閲一年乃觀
 厥成西土為之記崇禎十五年知縣何景雲于四門
 外各建敵樓一座旋廢
國朝順治六年賊姜瓖砲毁東城半面知縣戴可進重
 修
 祁縣
後魏并州别駕分瓚建周四里三十歩髙二丈五尺厚
 一丈八尺明㬌泰元年知縣王章重修嘉靖間知縣
[008-9b]
 岳魯增築署印太原衛經歴莊科加髙厚各五尺許
 創築東南北月城三座帮修敵臺三十座萬厯五年
 知縣王牧始用甎甃圍廣如舊髙厚又增之計髙三
 丈三尺八年知縣張應舉撤東南二門加建層閣月
 城警舖諸舍咸用增飾濬壕四面各深一丈闊三丈
 内墻一道髙六尺外堤一道髙七尺闊一丈扁其門
 東曰瞻鳯南曰凭麓西曰挹汾北曰拱辰
國朝順治六年姜瓖之變知縣王之鼎繕城固守康熈
[008-10a]
 十年城益頺圯知縣陳祖法增修自為記四十四年
 知縣朱珵加修葺舊城北東隅女牆下有溝窪四十
 有七髙下坎䧟至是乃平之 西關城周二里
 徐溝縣
金大定三十八年設縣建城周五里十歩髙二丈池深
 九尺明宣徳八年金水河夜漲從東門湧入城圯惟
 北門尚存景泰三年知縣李維新修城乃如舊嘉靖
 十三年知縣王懷禮重修益增髙厚并濬深壕二十
[008-10b]
 二年女牆圯適有邊警知縣周誥易以甎又創角樓
 四座四十二年知縣王邦憲增敵臺上小亭隆慶元
 年知縣鍾爵加建東西南甕城萬厯元年知縣劉選
 創築城外堤堰以防水患自社稷壇起至南壇止五
 年知縣吳三省奉文甎甃全城令太原榆次太谷清
 源四縣協濟甎灰基用石壘自基至堞頂髙四丈餘
 底厚三丈上厚一丈五尺周一千一百五十三丈至
 七年秋竣工城上俱用甎砌内外俱有馬道水道舊
[008-11a]
 惟南門有樓八年知縣金一鳯於四門加建于彦英
 繼成之三十三年五月嶑峪河漲水衝南關堤深丈
 餘知縣柳㨗芳修堤百餘丈以遏之三十九年知縣
 王敷學改南門向增置北門甕圏
國朝康熈九年知縣趙良璧修四門城樓扁其東曰懋
 勤東作南曰薫風解愠西曰碩望西城北曰晉陽鎖
 鑰又於北闗門上建巍閣以鎮濬池瀦水建橋梁四
 座二十五年
[008-11b]
朝命發帑修城知縣陳義暉修南城三十六年署邑事
 太谷令包秉奎重修後三河數漲復壞東城六十八
 丈有奇四十九年知縣王嘉謨增修 北關城嘉靖
 間布政章某從民請命署縣事宗文喜督築髙汝行
 記
 清源縣
隋開皇十六年因梗陽故城築明景泰元年修周六里
 二百歩髙一丈八尺厚一丈基倍之壕深一丈二尺
[008-12a]
 闊一丈五尺南西北三門上建戍樓周以女牆𢎞治
 二年知縣吳顯宗創開東門十四年七月因汾河水
 漲復塞嘉靖間知縣于資曾光盧賔彥李景先縣丞
 樊自新先後增築髙至四丈厚至三丈萬厯十九年
 知縣邵蒞增修以南面城垣頺下與關城聯接勢如
 階梯難以防守髙築南關城堡周二里二百四十八
 歩幷於東西聯接北城之處髙建敵樓各一座重闢
 東城門上置戍樓内塡洿池外建闗廂以資守險仍
[008-12b]
 于城墻下挑濬城壕深闊修築白石堰以防山水之
 衝經始于二月至八月竣事邵蒞自為記崇禎十四
 年知縣岳維徴增修甎包一百一十餘丈十六年知
 縣鄭經復甎包一百丈自西門迤北至北門止以闖
 寇中輟
國朝順治十七年知縣和羮加飾 南關城北連縣城
 袤四百九十三丈
 交城縣
[008-13a]
唐天授二年長史王及善建徙縣治土城周五里餘九
 十歩髙一丈五尺東南北三門上建櫓堞至元末院
 判王浩重修明洪武三年知縣王允恭景泰元年典
 史邵琮增修嘉靖二十一年檢校前御史舒鵬翼督
 同署縣知事姫宗岐增髙五尺引禮覃世家義修城
 北一樓二十六年知縣鄭鎬增髙一丈厚五尺益置
 敵樓三十四各冠以警舖池闊與髙等深半之創闢
 西門為月城為重門上各建樓櫓三十八年知縣宋
[008-13b]
 璫撤土陴悉易以甎計千有五百增修樓櫓門各題
 石東曰據晉南曰帶汾西曰搤秦北曰枕山隆慶四
 年冀寜道沈人种飭令所屬增築城垣知縣韓廷用
 董其事周廻增厚各樓廢壞者修飾之東榜曰永康
 南榜曰人和北城髙其基而易之以廳西則仍舊四
 角各冠以樓樓各十二楹女牆一道石壘三尺鑿池
 深廣各三丈外列垣為蔽邑人劉體仁記萬厯間知
 縣張文璧周璧先後加修崇禎十三年知縣薛國柱
[008-14a]
 甎甃全城增髙丈餘
國朝康熈九年知縣趙吉士修四門城樓懸額于上東
 曰飲光南曰麗景西曰來爽北曰擷翠規模較宏遠
 焉 縣東南各有闗東關袤二里有牆塹
 文水縣
宋元豐八年縣令薛昌建土城周九里一十八歩髙三
 丈二尺厚如之明景泰初守道魏琳增髙四尺天順
 二年知縣范瑄建門樓四角嘉靖二十年廵道郭春
[008-14b]
 震檄祁縣丞李爵重修加髙四尺建敵臺十有六二
 十一年知縣王一民修東西二門城外列垣為蔽二
 十三年知縣張源澄增修敵臺四十有八二十九年
 知縣樊從簡帮築西面加髙三尺厚一丈二尺隆慶
 元年俺答犯境縣丞趙禧繕修城郭䟽濬壕塹為禦
 守計敵乃不敢薄城下邑令劉𢎞化記萬厯五年知
 縣郭宗賢縣丞韓登甃以甎石圍廣如舊髙厚加增
 計城髙四丈五尺基厚四丈頂厚二丈五尺重門四
[008-15a]
 東扁曰瞻泰表曰朝陽南曰迎薫表曰帶汾西曰靖
 陲表曰環岫北曰望恒表曰拱辰門隅各建髙樓二
 增敵樓六十有四壕深三丈闊四丈增修外牆計髙
 七尺天啓四年知縣米世發加修
國朝順治十二年知縣劉乃桂補修北面雉堞十餘丈
 各門樓懸扁東曰汾水環流南曰南風薫阜西曰商
 峰叠翠北曰北拱紫垣十八年雨圯東南角樓知縣
 王家柱修之幷補修雉堞十餘丈康熈十一年南門
[008-15b]
 外浮橋水衝城址知縣傅星重修 南闗土城周圍
 三里七分
 岢嵐州
唐建平城宋元豐八年知州事賀紹慶展東南隅四里
 大觀初知州王喆鑿池明洪武七年衛指揮張興增
 修甃以甎石周六里二百七十八歩髙三丈八尺池
 闊五丈深二丈五尺門四東曰宜陽南曰文明西曰
 豐城北曰戢寜嘉靖三十一年兵備副使吳嶽重修
[008-16a]
 隆慶元年衛守備劉承嗣加修崇禎三年守備聶徳
 元修繕城垣疏濬壕塹流寇不克而去
國朝順治五年城圯兵備道樓希昊檄知州員盡忠增
 修櫓堞以資防守焉 東闗附城俗名甎堡
 嵐縣
隋大業十年建周六里四歩宋紹聖中知嵐州事王舜
 臣于故城南改築新城周四里髙一丈五尺濠深一
 丈闢東南北三門有郭孚新城記明正統十三年知
[008-16b]
 縣郝鳯增髙五尺嘉靖十一年知縣吳璋修水門於
 城東南隅二十年知縣張崇徳增築城髙三丈濠深
 二丈三十五年兵備道葛縉檄知縣李鎔加修城髙
 三丈六尺基厚五丈頂厚基三之一女牆髙六尺建
 舒嘯樓三十六座敵臺八座壕深闊俱二丈尚書張
 珩記隆慶四年知縣李用賔甎砌女牆建城樓三座
 東曰迎曦南曰永康北曰保安潘雲祥記萬厯元年
 知縣髙汝載增修邸錦記五年廵撫髙文薦兵備蕭
[008-17a]
 大亨請于朝命甃以甎石知縣張繼勲董其事經始
 于戊寅之夏至壬午迄工袤一千九十丈有奇髙四
 丈厚得三之二邸世徳記崇禎九年知縣郝錦復修
 理焉
 興縣
明初改興州為縣景泰元年築土城周二里三百二十
 歩髙二丈五尺壕深八尺門三東曰召和南曰文明
 西曰阜安嘉靖十八年知縣張雲始用甎甃工未竣
[008-17b]
 三十一年知縣王逹詳請磚砌全城兵備副使葛縉
 檄太原經歴張雲董其事自乙卯夏起至丙辰冬訖
 工築敵臺六座東西南三面皆堅固其北面因山險
 道可徑通則以牆截之四十四年知縣馬呈書增修
 北門扁曰利澤隆慶二年知縣李瑚申允修築凡北
 山外出者削之内窳者築之砌以甎石刋雉堞為官
 道增敵樓十二角樓八復增東西南三面城共髙四
 丈厚三丈築甕城建南城樓
[008-18a]
國朝康熈四十九年北城壞數丈知縣欒廷芳倡捐重
 修
平陽府
 臨汾縣附郭/
古傳魏王豹建唐武徳元年移治白馬城貞觀十二年
 又移治於平陽古城後徙今治明洪武初因舊城重
 築景泰初修周十一里二百八十八歩髙四丈五尺
 外包以甎池深二丈五尺門四東曰武定西曰和義
[008-18b]
 南曰明徳北曰鎮朔外各建月城上各建樓角棲四
 座敵臺八座窩舖九十七座
國朝康熈三十四年地震盡塌奉
㫖發内帑
命工部員外郎倭倫平陽府知府王輔重築共一千五
 百八十四垜四十六年南門外西角牆圯知府劉棨
 倡屬捐俸重修 東闗城正徳七年同知李滄築周
 一千二百六十四丈門七座嘉靖二十一年知府聶
[008-19a]
 豹重修隆慶二年增髙共三丈二尺敵臺十七座
國朝康熈三十四年地震倒塌重築
 襄陵縣
宋天聖元年自宿水店徙此乃建城元至正十三年縣
 尹岳貞重修明正統十四年知縣趙聰展築周五里
 一百六十歩𢎞治十四年知縣李髙建東南城樓嘉
 靖二十一年知縣劉希召增修髙三丈基厚二丈頂
 厚一丈門三東曰帶汾南曰迎薫北曰屏霍各有郭
[008-19b]
 門副使毛某記四十三年知縣張國彦闢東南門曰
 大成隆慶元年知縣宋之韓增修髙厚甃以甎石大
 學士張四維記
國朝康熈三十四年地震東北城傾塌數十丈知縣惲
 東生修四十六年知縣宋繼均加修并門樓垜牆
 洪洞縣
楊侯國城世傳晉大夫叔向所築在今范村漢為楊縣
 隋徙今地舊無城明正統十四年奉文創築周五里
[008-20a]
 髙一丈六尺厚八尺池深八尺為門六各建小樓景
 泰初知縣趙翔重修𢎞治十二年知縣邢昭加修開
 馬路十七年知縣鄭選補修東南城堵正徳六年知
 縣皮正謀之于韓忠定文請邑紳同知李杲督工增
 築四隅建角樓女牆甃以甎門額東曰賔陽東南曰
 安流南曰迎薫西曰拱汾北曰望霍東北曰玉峯嘉
 靖十五年指揮張世朝作亂知縣昝如思拒守賊畏
 城堅乃逸去趙統記其事隆慶元年邑紳晉朝臣韓
[008-20b]
 廷偉等倡義輸財甎甃全城益增髙廣計髙三丈五
 尺女牆六尺厚二丈周圍較舊寛二百五十歩有奇
 知縣王詔於六門上改建髙樓并角樓窩舖二十三
 座池闊三丈深半之制府西蜀髙文薦記崇禎四年
 知縣李喬崑增髙東北城丈餘七年知縣楊天精增
 置敵樓四敵臺十有二十三年知縣王廷掄加建月
 城重門
 浮山縣
[008-21a]
唐長興中築周四里一百二十歩髙一丈五尺壕深一
 丈南臨深塹數百尺葢天險也門四明景泰間知縣
 衛靖增修門額東曰朝陽南曰阜民西曰大有北曰
 平寜各建城樓正徳八年知縣徐環重修嘉靖二十
 二年知縣毛述古重建城門
國朝康熈三十四年地震圯知縣盧承宗再修雍正九
 年邑紳張垚張大統等捐資甎甃四門復建南北城
 樓署事知縣錢標記
[008-21b]
 趙城縣
唐麟徳元年建屢被汾水浸塌明正統十四年知縣何
 子聰移築稍東周五里一百二十四歩髙二丈池深
 七尺正徳五年知縣于洪重修四門各建樓樓各題
 扁曰東望霍山西臨汾水南瞻堯都北仰神京四隅
 加建角樓窩舖一十三座撤土陴悉易以甎濬池益
 深廣引霍泉水注之池邊築女牆髙七尺馬路内外
 俱寛一丈崇禎十二年知縣陳君舜甎甃南北二面
[008-22a]
 十四年知縣孫份甎甃東西二面
國朝康熈三十四年地震知縣徐容重修
 太平縣
唐尉遲敬徳始建堡貞觀七年徙縣于此遂為城東門
 二南北西門各一明景泰初知縣岳嵩修正徳間知
 縣龔進展築八十餘歩共周三里六十五歩髙三丈
 上厚一丈五尺幷濬壕深二丈六尺廣三丈建門樓
 五角樓四知縣盛琛繼成之嘉靖十四年知縣耿儒
[008-22b]
 易堞以甎計一千一百八十有奇邑人李鉞記二十
 六年知縣牛綱創築敵臺二十座三十二年知縣袁
 從道建墩亭隆慶二年知縣羅潮補修濬池深廣各
 四丈餘崇禎四年知縣魏公韓詳請砌石為基悉甃
 以甎自雉而下計髙四丈一尺上厚三丈袤一千四
 百歩有奇增建南北層樓官紳士民捐助共成之有
 文以記其事
國朝康熈十八年知縣吴軫重修
[008-23a]
 岳陽縣
隋大業二年改安澤縣為縣城元至正二十八年守禦
 斷事宋恭肅縣尹段文質修築周二里一十二歩髙
 三丈頂厚一丈二尺基厚二丈池深五尺南北二門
 明景泰初知縣劉與居重修成化二年温家溝水衝
 城南面而城非復舊制矣𢎞治間知縣姚顯繼修嘉
 靖十年知縣周冕加修增築西闗土城御史許翔鳯
 記萬厯四十四年知縣羅日瑞甎甃北門崇禎六年
[008-23b]
 知縣喬王翰石砌東城一角九年知縣戢邦禮石包
 東城一面李夢辰記
國朝順治十二年知縣郭奇勲修北城一面康熈間知
 縣李丕先趙時可朱亮采盧振先王朂陛先後增修
 曲沃縣
隋開皇十年自樂昌堡徙治今址始築土城明洪武二
 年縣丞邢彦文修正統十四年知縣張寜大加修葺
 周三里五十歩髙二丈五尺厚如之池深二丈五尺
[008-24a]
 闊四丈正徳十一年知縣葛襘甃堞增建城樓四角
 樓四舖舍二十五舊無北門嘉靖二十二年知縣陳
 萬言自舊城東北西南二角加築周六里五十歩計
 垜口四百七十炮臺二十五闢北門一東門二南門
 二西門一合舊西門二共門八東曰來青小東曰迎
 旭南曰挹薫小南曰徳暉上西曰上升中西曰中興
 下西曰徳潤北曰星拱二十八年知縣劉魯生建東
 西城樓三十四年知縣張學顔增修隆慶元年知縣
[008-24b]
 郭廷梧增築内外城崇禎間知縣張文光築各門月
 城知縣石瑩玉甎甃北門城
國朝康熈二十四年知縣何遵約二十七年署縣事翼
 城知縣司鉉先後重修三十四年地震知縣潘錦修
 築西門城樓月城弔橋
 翼城縣
舊治在翔臯山下以山形如鳥舒翼故名後唐長興四
 年因王逢屯兵故寨遂徙于此即今治也元至正十
[008-25a]
 九年統軍元帥葉企賢補葺周六里有奇髙六丈四
 面懸崖中間地勢大平與女牆平東南近澮水從坡
 入無池西北臨溝壑由橋入池深數丈門四曰東聯
 澤潞南縈澮水西帶河汾北枕丹岩門樓四角樓四
 奎光樓一明景泰初知縣徐徵重修正徳間知縣靳
 顔甎甃女牆嘉靖四十五年知縣陳錡萬厯七年知
 縣周詩俱重修崇禎四年知縣李士淳更建重門八
 年知縣趙堪設子城一繕垣濬壕
[008-25b]
國朝康熈十二年知縣陳應富加築女牆二十五年知
 縣司鉉重修三十四年地震後城四門竝橋道坍壊
 邑人上官尀捐修四十五年知縣馬文鏞繼修
 汾西縣
宋太平興國七年徙縣治主簿趙彦修築元縣令李克
 初重修明景泰初知縣隂俊補葺周四里髙二丈厚
 一丈門四東曰望霍南曰迎薫西曰仁和北曰拱極
 西南陡臨深壑東南正北迤西俱有壕𢎞治七年知
[008-26a]
 縣路欽建重樓四嘉靖二十年縣令黄甲重修萬厯
 三十四年知縣毛炯增築四門甕城女牆甃以甎
國朝康熈四十六年知縣金舜白修五十二年知縣吴
 振傑重修雍正七年知縣武紹周再修
 靈石縣
隋開皇十年駕幸太原傍汾河開道獲石有文曰大道
 永吉以為瑞乃于其地建城元至正二十四年同僉
 朱員因舊城築髙二丈厚八尺洪武間知縣張光重
[008-26b]
 修正統間知縣張翼展闊北面三百餘歩計周三里
 一百八十八歩髙三丈九尺重濠二道深廣各八尺
 正徳間知縣孫璲主簿郭清增建南北城樓四隅角
 樓後山水暴至東城圯署事照磨白繼宗補築嘉靖
 間知縣种奎重修甲辰汾河溢西南城圯知縣汪文
 炤李㣲相繼修葺隆慶間知縣申嘉言增髙六尺帮
 築裏城七尺甎甃女牆門樓舊惟有南北二門萬厯
 元年知縣曹乾闢東西門題額東曰聞絃南曰正明
[008-27a]
 西曰樂泮北曰承恩三年水溢城圯知縣白夏補築
 砌城角石堰建東西城樓及南甕城敵樓四窩舖十
 復建穿廊防東南山水
國朝順治六年知縣趙希晉重修康熈四十二年知縣
 梁國光重修窩舖幷修築南北城及門樓
 霍州
在趙城西南後徙東南三里仇池壁又徙汾河西三里
 復徙今治隋郎將宋老生嘗屯兵于此年久城圯元
[008-27b]
 提控平陽太原兩路橋道霍州長官程榮復立城池
 明景泰元年同知張莊修築周九里十三歩髙二丈
 池深八尺門四曰唐谷朝陽汾水鳯棲成化間知州
 張圯重修正徳間平陽府通判柴凱加築髙廣倍舊
 制各置層樓舖舍嘉靖二十七年東門圯知州陳嘉
 言重建三十六年知州褚相重修各門樓更題匾以
 新之東曰春熈南曰望陽西曰安戍北曰拱極
國朝康熈四十六年知州孔興璉重修
[008-28a]
潞安府
 長治縣附郭/
隋置上黨縣西北有子城傳為隋創大城應亦隋建門
 四上各有樓東曰潞陽南曰徳化西曰威逺北曰保
 寜西北隅樓二曰看花曰梳洗而看花尤髙相傳唐
 明皇為别駕時常游覽焉西南有長子樓舊有門通
 長子縣稍東有八義樓舊有門通八義鎮明洪武間
 指揮張懐甎甃四門各建小月城築敵臺八嘉靖七
[008-28b]
 年知州周昊請發公帑甃以甎石四面興役三時告
 成計周二十四里髙三丈五尺厚二丈增修城樓置
 敵臺三十七窩舖一百二十一隆慶時知縣熊鎡修
 濬城隍四周俱疏掘及泉深四丈闊如之嵗久淤壅
國朝順治九年西門樓燬於火知縣王功成重修康熈
 九年霪雨垣圮知縣姜愃加修今南城隍内水泉復
 通
 長子縣
[008-29a]
舊城周二十里唐十道圖云丹朱所築晉末慕容永加
 築為都金天會間昭義節度楊天吉就東偏建小城
 縣令趙恵成之賀允中繼修即今城也周五里一百
 八十歩髙二丈二尺厚一丈池深淺不一門四明景
 泰初知縣徐兖創開西小門一座門上各建樓成化
 十二年知縣易鶚重修正徳七年知縣史紀加修計
 髙三丈五尺厚二丈池深一丈五尺樓櫓舖舍一十
 九間題其門東曰賔晹南曰挹薫西曰望山西小門
[008-29b]
 曰觀瀾北曰拱辰尚書劉龍記嘉靖七年知縣王密
 重修翰林趙時春記隆萬間知縣劉復禮何出圖先
 後修葺改題小西門曰上章後大雨城圯知縣崔爾
 進修之崇禎間知縣陳可薦復濬重壕闊二丈
國朝順治十一年知縣張獻素甎甃城門幷修樓櫓舖
 舍康熈二十三年知縣郭守邦重修
 屯留縣
唐武徳五年移建故城于霍壁村元縣尹劉依仁修周
[008-30a]
 四里三十步髙三丈厚九尺池深一丈五尺門四各
 建樓於上明洪武二年知縣楚瑁景泰元年知縣楊
 鑑先後加修成化十三年絳水衝北城知縣王紳移
 北門于舊門東五十餘步引絳水使離城北里許正
 徳十四年知縣范璟復徙北門于故址建重樓嘉靖
 間知縣王正人任肅重修城舊西闊南北狹狀類瓶
 故號瓶城肅乃改為方城周圍築敵臺八三十七年
 知縣錢禄於東西南三門改建重樓萬厯間知縣徐
[008-30b]
 鳴鶴平順主簿楊慎重修東南門幷樓知縣俞汝謙
 重修四面城垣扁其東曰賔陽南曰迎薫西曰寜逺
 北曰拱辰路王道記崇禎十四年知縣艾泰甎甃東
 西北三面
國朝順治二年知縣王昌齡甎甃南面
 襄垣縣
趙襄子築舊址在甘水之北見文獻通考輿地註唐武
 徳初築韓州新城于甘水之南金天會間邑令韓俊
[008-31a]
 以鄉民依城者衆城不能容增築水南外城即今城
 也周六里三十步髙二丈厚八尺池深二丈一尺門
 四東曰東作南曰陽澤西曰西成北曰靖朔上各建
 樓楊丹記明洪武三年重修景泰間知縣寗智成化
 間知縣柳豸先後修葺正徳間知縣劉明趙永淳賈
 樞葛縉相繼增修卑者髙薄者厚并各門城樓劉龍
 記隆慶元年知縣李貴和撤土陴悉易以甎計一千
 五百有餘置甎敵臺八座濬壕深二丈闊稱之修四
[008-31b]
 門城樓創四城角樓舖舍四十餘間姚九功記崇禎
 間知縣王懩甎甃今城髙三丈
 潞城縣
隋開皇十六年建周四里十步元至正十四年元帥關
 保因舊增築髙二丈六尺厚一丈五尺池深一丈二
 尺門四上各建樓明隆慶二年知縣李思忠奉文增
 髙至三丈六尺置月城四座尋圯五年知縣鍾爵重
 修城樓及警舖萬厯間知縣馮惟賢加修自為記張
[008-32a]
 鶴騰再修之崇禎十二年知縣宗鴻議詳請甎甃計
 髙三丈厚一丈五尺周八百零二丈敵臺二十四角
 樓二
國朝康熈三十四年城及樓漸圯知縣張士浩重修并
 濬壕今壕周七里深一丈五尺闊三尺
 黎城縣
黎侯城在縣北十八里後魏太武初廢宋天聖三年移
 治白馬鎮即今城也周四里餘髙三丈東北隅依舊
[008-32b]
 阜池深一丈闊稱之門三東曰拱辰南曰南薫西曰
 西成元至元末知縣崔聚杜旺繼修明景泰初知縣
 廖靖重修正徳間知縣苟京髙廣門基甃以甎石門
 各建樓嘉靖間知縣李良能增築城垣四面各厚一
 丈許隆慶間知縣張遵約奉文創築敵臺二十上各
 建樓置角樓四三門外創建重門甎甃增雉堞一千
 五百有奇濬壕深廣各一丈五尺蕭纁記東城置水
 門及鐵柱以出城中積水縣丞劉靖建崇禎十四年
[008-33a]
 知縣靳之屏撤土陴悉易以甎
 壺關縣
漢置縣唐貞觀十七年徙縣治於清流川始建城明洪
 武二年重修周二里二百四十步東南北三門景泰
 初知縣蘭興補修嘉靖十一年知縣邱鎧勸富民張
 絃新闢西門扁曰通政尋塞二十二年知縣李用敬
 勸諭捐金甃以甎石計髙三丈五尺垜口八百四十
 五箇張鐸記崇禎間知縣劉士英塞垜口存其半東
[008-33b]
 南隅西北隅各建角樓一巡舖十六
國朝順治十三年知縣朱輔重修復闢西門勒石以記
 康熈十八年久雨北城圯南門闉闍壞敵樓亦傾知
 縣章經捐修自為記 城壕向不聚水惟南關外有
 水一處
 平順縣
嘉靖八年用兵科給事中夏言議始建城知縣髙崇武
 主簿李鸞任其事徐元道繼成之周二里髙二丈門
[008-34a]
 二南曰太行一障東曰暘谷重熹門臺俱用甎砌上
 各建樓置窩舖六池深二丈五尺闊二丈構橋以通
 尚書顧鼎臣記萬厯四十三年郡守劉復初闢東南
 門一座上建樓三楹顔曰文明知縣吳之儒督修任
 環記崇禎十四年知縣孔貞銳以城近山裁去其半
 用石周砌
汾州府
 汾陽縣附郭/
[008-34b]
相傳為曹魏創建水經注載魏黄初二年西河恭王司
 馬子盛碑文略曰西河舊處山林漢末擾攘百姓失
 所魏興更開疆宇分割太原四縣以為邦邑即此俗
 名四陽城言日四照也元至正十二年知州朱贇重
 築明景泰二年重修周九里十三歩髙三丈五尺池
 深廣不一門四東曰景和南曰來薫西曰靜寜北曰
 永泰各有城樓嘉靖十九年守道于敖檄知州張琯
 築東關䕶城都御史張珩布政使孔天孕各有記二
[008-35a]
 十一年琯復築南關城知州曹寵繼成之隆慶三年
 知州甯策築北關城制撫復大議興修甎甃全城益
 增髙厚經始於五年二月至萬厯元年六月訖工通
 計髙四丈八尺基厚四丈二尺頂厚一丈八尺雉堞
 聨延樓櫓相望孔天孕記十二年叅政梁問孟張一
 霽相繼檄知州白夏築西關城王緝記 東關城周
 九里髙三丈 西關城周三里髙二丈五尺 南關
 城周五里十步髙三丈 北關城周二里五分髙三
[008-35b]
 丈二尺 池形曲折環四關遇澗引澗遇泉引泉東
 北環汾深廣各數丈關際城處池廣七八尺而深倍
 之
 平遥縣
周宣王時尹吉甫北伐駐兵於此後展築西北二面明
 洪武三年重築周十二里八分四釐髙三丈二尺池
 深廣各一丈門六東西各二南北各一建敵臺窩舖
 四十座景泰初知縣蕭重修正徳間知縣田登修東
[008-36a]
 甕城築附郭關城一面嘉靖十三年河囓城角十九
 年舉人雷㓗等補修三十一年知縣沈振增髙西北
 城六尺厚七尺築北甕城四十年署縣事沁州同知
 吕堯卿增髙南城六尺四十一年知縣張稽古甎甃
 女牆霍冀記隆慶三年知縣岳維華增設敵臺周城
 共九十四座俱用甎甃濬池益加深廣李甘記萬厯
 三年知縣孟一脉詳請甎甃全城輦石于山垔基三
 匝易甎於陶作壁四仞樓櫓矗峙雉堞聨延梁明翰
[008-36b]
 記二十二年知縣周之度築東西甕城
國朝康熈二十三年知縣黄汝鈺重修三十五年知縣
 王傑加修竝補築南甕城下東門小樓三十九年知
 縣王綬周城增築修四面大城樓雍正二年知縣髙
 大有修坍塌東城牆四十一丈有奇敵樓二座又修
 下東門上西門下西門大城樓三座五年又修東南
 北門大城樓三座并敵樓
 介休縣
[008-37a]
魏孝靜帝時始建遷朔州軍備禦外患築土為垣隋末
 尉遲敬徳為劉武周居守重修唐兵三匝卒不能㧞
 明景泰元年知縣王儉彭鏞加修周八里髙三丈五
 尺基厚三丈二尺女牆髙五尺門四東曰捧暉南曰
 迎翠西曰臨津北曰潤濟俱用甎砌上各建樓池深
 廣各二丈正徳二年知縣郝槃建四角小樓嘉靖元
 年鄉民董裳等于城北門外砌甎門另加鐵柵以備
 水患隆慶元年知縣劉旁加城髙一丈二尺帮厚八
[008-37b]
 尺濬壕深廣增敵臺一百餘座各葺窩舖每間濶二
 丈有奇孔天孕記萬厯三年知縣康乂民築甕圏甎
 甃東北關門二十六年知縣史記事增築南門外藩
 城東北城上窩舖十四座建奎樓于東南隅環城䜿
 懸樓十有六崇禎四年知縣李雲六年知縣張論聖
 相繼重修十三年邑御史張煊疏請甎甃關城知縣
 李若星董其事閲五年乃成編修劉正宗記
國朝康熈十四年知縣趙端二十五年知縣李應龍先
[008-38a]
 後增修三十四年知縣王埴再修之 關城自東而
 西周圍四里
 孝義縣
魏文侯時建元魏孝靜帝武定元年移置西北隅築今
 城明景泰初典史李進天順間知縣沈純𢎞治間知
 縣張日升正徳間典史韓彪嘉靖間知縣王錦劉大
 觀先後修葺周四里十三步髙二丈七尺基厚二丈
 九尺頂厚二丈二尺女牆髙五尺垜口千餘角樓四
[008-38b]
 座東西北築月城西南有關南為重門池深一丈八
 尺廣如之弔橋四座内外馬道各寛一丈二尺許張
 冕碑記隆慶元年知縣陳情撤土陴悉甃以甎加髙
 丈餘敵臺戍樓俱增于舊門額東曰賔暘南曰嚮明
 西曰秩成北曰拱極工未竣知縣陳翰繼成之萬厯
 三十九年知縣孟道溥于南關外築䕶城堤以備水
 患
國朝雍正四年知縣方士模葺四門重建弔橋
[008-39a]
 臨縣
金大定二十四年築臨泉城于今治之北四十里元己
 卯徙此明景泰元年知縣劉本始築小城建東即今/四明
 洞/即今魁/光樓二門正徳八年知縣杜敏增置外城括
 牛澗在内東西設水門以洩牛澗之水嘉靖二十一
 年兵備趙瀛委官拓築周六里五步髙三丈闊一丈
 五尺甕城門樓敵臺垜口腰舖俱備東築長堤髙闊
 各丈餘以障湫水二十九年知縣張天禄于南北兩
[008-39b]
 角增置髙臺上建箭樓各三間東南北濬池深廣丈
 餘隆慶元年知縣吳潮石包全城孔天孕記萬厯八
 年知縣陳舜道重修䕶城石堤雷應志記十九年知
 縣張問行修敵臺攔馬牆二十三年知縣常時芳築
 東城内外甎臺各二建亭于上李文郁記四十八年
 知縣諸葛昇重修西城及門尹同皋記
國朝順治間知縣謝道陳顯忠朱紹鳯張勸均事修葺
 康熈三年知縣余維樞再修之十四年知縣莊搢加
[008-40a]
 修幷四門城樓曹席珍記四十六年知縣沈天泳修
 䕶城堤
 石樓縣
唐武徳二年建明景泰元年縣丞耿祥修周一里九十
 六歩髙二丈五尺門三南曰來薫北曰迎暉東曰凝
 瑞即為南之外門後復增闢西門曰永泰計周三里
 三十步城外繞沙河即以為池溪水横流深阻足恃
 而霪雨水漲多為城害
[008-40b]
國朝順治十六年知縣周士章詳請增修城垣改易門
 位開南山門迎暉向在東北移建于正北并建樓以
 鎮之康熈八年知縣任玥加修雍正四年知縣麥士
 偉加飾七年知縣袁學謨再修八年南城以霖雨塌
 學謨又修
 永寜州
秦丁巳三年趙武靈王破樓煩始築元至元二十一年
 河南行樞密院巴雅喀郡守尹炳補築明景泰元年
[008-41a]
 知州范賔重修嘉靖二十年知州楊瀾增修周九里
 三歩髙三丈五尺池深一丈二尺東南北三門隆慶
 間巡撫楊巍巡視截東南半壁而新築之髙四丈八
 尺基濶三丈二尺頂闊一丈五尺三面俱濬深壕西
 城下舊有泉遂因之後制撫疏請甎甃知州李春芳
 劉祐髙光陳嘉謨許天球先後董役經始于萬厯三
 年六月七年九月告成髙如舊制計周一千二十丈
 垜口一千二百二十八建東北甕城二城樓三角樓
[008-41b]
 五敵臺舖舍各二十六懸樓六十二胡穗記二十六
 年知州夏惟勤重修徙南門于東南隅設甕城及樓
 西南角增建髙臺一座樓一十五間崇禎十四年知
 州仇秉忠增濬城壕
國朝順治十四年知州胡朝賔修西城康熈十二年府
 通判署州事黄良驥修東城十九年知州馬雲瑞五
 十九年知州朱价先後再修之
 寜鄉縣
[008-42a]
明景泰元年知縣梁杲創建周五里一百八十步髙三
 丈厚二丈餘東南北三門西依鳯山各建樓其上正
 徳六年知縣石祥重修浚池深二丈嘉靖二十一年
 知縣王一言增建敵臺三十五年知縣賈迪修建女
 牆樓舍張珩記隆慶二年知縣李卿增東南北三面
 城各髙五尺厚八尺濬壕深廣三年知縣吳三聘築
 甕城三門裹以鐵題其門東曰賔暘南曰迎薫北曰
 拱極萬厯二年知縣白經于西北隅建棚舍八十四
[008-42b]
 楹三年知縣公一揚重修三十五年知縣廖得寶詳
 請甎甃城乃完固
國朝順治六年知縣史具勲八年知縣王之儀先後重
 修
大同府
 大同縣附郭/
明洪武五年大將軍徐逹因舊土城增築周十三里髙
 四丈二尺包以甎石門四東曰和陽南曰永泰西曰
[008-43a]
 清逺北曰武定上各建樓角樓四敵樓五十四窩舖
 九十六西半屬前衛東半屬後衛西北樓益宏壯景
 泰間巡撫年富于城北築小城周六里髙三丈八尺
 門三天順間巡撫韓雍續築東小城南小城各周五
 里池深一丈五尺各三門嘉靖三十九年巡撫李文
 進加髙南小城八尺隆慶間巡撫劉應箕增髙一丈
 增厚八尺包以甎建門樓各四萬厯壬辰北門樓改
 建文昌閣八年總兵郭琥甎甃女牆三十年巡撫房
[008-43b]
 守士重修
國朝順治五年移鎮陽和大同廢不立官八年總督佟
 養量巡撫陳偉疏請復移大同
 懐仁縣
即秦雲中縣遼始析雲中縣地為懐仁按巴堅與晉王
 李克用面會東城取懷想仁人之意故名明洪武十
 六年指揮桑桂因舊城增築永樂九年指揮于忠重
 修周三里零六步髙三丈池深一丈門二東曰保泰
[008-44a]
 西曰柔逺成化元年守備姜裕績增修月城二座嘉
 靖三十四年知縣殷宗虞守備景希賢因舊帮髙三
 尺厚三尺南北增設工字墩二座魏經綸記隆慶四
 年知縣劉邦彦守備葉繼文增大牆四尺甎甃女牆
 萬厯元年請發帑甎甃計周七百三十七丈九尺髙
 三丈八尺基厚三丈頂厚一丈八尺池廣一丈八尺
 濬深如舊建東西城樓二角樓四東面敵臺二座南
 北敵臺各一座郭子直記
[008-44b]
 山隂縣
宋神宗時建明永樂三年重築周圍四里零二十步髙
 二丈五尺餘正統二年知縣慕寜修正徳六年知縣
 王鈜嘉靖十六年知縣王朗俱重修二十六年知縣
 郗從睿增髙八尺隆慶四年知縣張宗信再增髙七
 尺六年廵按劉良弼疏請甎甃知縣苗浡然董役城
 髙如舊制基厚三丈八尺頂厚二丈池深八尺廣二
 丈門三東曰永泰南曰宿峰西曰靖遠上建樓櫓外
[008-45a]
 為甕城月城北無門角樓四警舖八城下列垣為蔽
 垣外三十餘步周圍築堤以防黄水河之漲萬厯三
 十五年知縣郭體乾甎甃女牆馬道崇禎元年知縣
 劉以守築䕶垣九百五十丈濬池深如舊引黄水河
 灌之遶䕶城中城上置懸樓十六座以資防守見乘
 障𤨏言
 應州
唐天寳初節度使王忠嗣建初名金城後為應州以龍
[008-45b]
 首㕍門南北相應故名乾符間晉王李克用父為大
 同節度使移築天王村距古城八里明洪武八年知
 州陳立誠再徙今治周五里八十五步計一千三百
 三十五丈髙三丈二尺池深一丈廣二丈門三重以
 甕圏東曰暢和南曰宣陽西曰懐成北建樓城上曰
 拱極成化六年千戸劉鑑改建眞武廟以鎮北方二
 十年知州薛敬之重修增月城築三門關廂正徳九
 年知州黄卿加修嘉靖四十三年知州宋&KR0581守備蕭
[008-46a]
 以望增髙三尺浚壕及泉隆慶五年尚書王崇古奏
 請甎甃檄知州吳守節守備李迎恩董其事礱石為
 址累甓為墉大學士王家屏記萬厯間知州徐濓沿
 壕植柳知州王有容守備鄭儒甎甃南關牆田蕙記
國朝順治十二年知州張文徳十四年知州林友玉重
 修康熈元年知縣傅登榮再修之
 渾源州
舊城在州西横山左側峽水環流值霪雨泛漲城多水
[008-46b]
 患後唐時徙築今治地脉從東南來結為立形如龜
 城肖其形雉堞屈曲宛若負書狀周四里二百二十
 步髙一丈五尺厚一丈池深七尺廣二丈東西二門
 明永樂二十年知州陳淵增髙一丈濬重壕嘉靖四
 十五年知州顔守賢重修萬厯二年侍郎吴兌疏請
 甎甃知州劉復禮守備林鳯舉董厥役墉計髙四丈
 基厚三丈五尺頂厚二丈雉堞七尺垜口七百有七
 敵臺一十七座樓櫓一十一座舖舍九間題其門東
[008-47a]
 曰望恒西曰平川上各建樓外設甕城月城俱甃以
 甎石二十九年御史崔邦亮闢南門曰引翠
國朝順治六年姜瓖煽亂西門樓及角樓舖舍燬于火
 城亦多塌損知州郎永清重修
 靈邱縣
唐開元年築周三里二百三十步髙二丈池深一丈明
 天順二年尚書馬昂奏展築委叅政魏琳蔚州知州
 史魁董其事徙舊城南三十二步周五里髙四丈雉
[008-47b]
 髙六尺池深一丈五尺廣倍之門二東曰迎恩西曰
 鎮櫓朱信記正徳三年知縣楊文奎重修建門樓嘉
 靖二十年知縣劉永明增修髙厚隆慶元年再修髙
 二丈八尺女牆五尺萬厯二十四年知縣于尚絅甃
 以甎石髙三丈五尺女牆七尺天啟六年地震城毁
 過半發帑重修城址仍舊髙三丈止存一門
國朝順治十二年久雨城圯知縣宋起鳯重修
 廣靈縣
[008-48a]
後唐莊宗同光二年建明洪武十六年知縣葉時茂重
 修天順間御史馬昻請于朝令蔚州知州史魁增築
 髙厚周三里一百八十步髙三丈六尺建敵臺十二
 各設窩舖一間門二南曰景陽北曰永安池深三丈
 外各置懸橋知縣王春程觀先後加修𢎞治八年知
 縣孟繼先增修建南北層樓熊璋記嘉靖隆慶間知
 縣孫武臣馬應明張理馬承志相繼修葺萬厯二年
 侍郎吴兌奏發帑甎甃知縣喬密董役城周三里五
[008-48b]
 分仍舊貫也石基三尺甎入五聯冀堅久也垣髙四
 丈女牆七尺杜侵侮也門樓二角樓四遠觀望也敵
 臺有八上置舖舍便防守也濠之深闊俱三丈因地
 利也經始于萬厯甲戌明年告成劉虞䕫記崇禎十
 三年知縣戴君恩築䕶門甎臺二座
國朝順治六年姜瓖煽亂知縣范發愚修繕城垣竭力
 扞禦城頼以全
 廣昌縣
[008-49a]
明洪武十三年千戸李貞監修甎城周三里一十八步
 髙三丈五尺垜口八百一十有七上建角樓四更舖
 十門二南曰懷徳北曰重慶叅將王尚忠掌印孫安
 先後建樓于上池深一丈廣如之嘉靖十八年知縣
 劉安建南關土城萬厯二十六年知縣陳汝瑒建魁
 星樓于城東南角四十六年巡按吴允中疏請重修
 基以石厚六尺許箭眼勝舊
國朝康熈七年奉文修葺知縣劉鴻都分修西南二面
[008-49b]
 未完十年知縣王佩琦繼修東北二面守備錢必秀
 分修二十四年奉院檄催知縣杜登春守備陳繼祖
 恊修之
 陽髙縣即陽和衛髙/山衛改設
陽和漢白登遼長青縣地明洪武三十一年廢白登命
 中山王徐逹築陽和城周九里三十步髙三丈五尺
 池深三丈門三東曰成安南曰迎暄西曰成武上各
 建樓窩舖十四外各建月城天順二年始城髙山與
[008-50a]
 陽和為二衞景泰元年設立督府萬厯二十九年總
 督尚書楊時寜檄副使劉汝康同知孫淵如副將劉
 汶甎甃南關廂以資保障巡撫霍鵬副使劉汝康各
 為記崇禎四年總督侍郎魏雲中于敵臺上每面修
 敵樓六座甎甃全城
國朝順治三年革衞廢髙山城併二衛為一曰陽髙十
 三年裁督府雍正三年改衛城為縣城
 天鎮縣即天城衛鎮/遠衞改設
[008-50b]
縣即元興和路天城縣也明洪武三十一年因舊城築
 周九里十三步髙三丈五尺池深二丈門四東曰泰
 定南曰迎暄西曰武寜北曰鎮遠改縣設二衛曰天
 城曰鎮遠嵗久城傾圯萬厯十三年重修增髙一尺
 基厚四丈八尺頂厚二丈八尺女牆髙七尺垜口七
 百二十城外各建月城上各建樓東南角建文昌閣
 一座全城計窩舖二十五間
國朝併二衛為一曰天鎮雍正三年改衛城為縣城
[008-51a]
朔平府
 右玉縣附郭/
明洪武二十五年初設定邊衛築尋省永樂七年復設
 右衛築完正統間以玉林衛内徙為右玉林衛嘉靖
 四十五年重修萬厯三年甃以甎石周九里十三步
 髙連女牆四丈二尺厚一丈五尺
國朝康熈間兩次增修雍正三年改右衛置朔平府七
 年發帑重修知府徐榮疇劉士銘知縣陳有年董其
[008-51b]
 事九年秋告成門四東曰和陽南曰永寜西曰武定
 北曰鎭朔上各建樓角樓三缺西南角敵臺二十八
 垜口五百六十四守舖八門外各有月城西月城近
 河築堤以固
 朔州
即古馬邑也秦始皇時建干寶搜神記秦人築城于武
 周塞城將成而崩數矣有馬走一地周旋反覆父老
 異之依以築城城乃不崩遂名馬邑原城基九里十
[008-52a]
 三步北魏置懐朔鎭于定襄故城北齊徙今治元至
 正末右丞相博囉特穆爾使其將姚副樞守朔州省
 去西北築東南一隅以便備守工未竟明洪武三年
 指揮鄭遇春修完二十年指揮薛夀甎甃城髙三丈
 六尺堞髙六尺頂闊四丈基闊八丈周一千二百六
 十丈垜口三千一百三十五池深三丈五尺闊一十
 二丈周一千六百八十丈甕城四座各周一百三十
 八丈敵樓一十二角樓四舖舍二十四烟墩四門四
[008-52b]
 東曰文徳南曰承恩西曰武定北曰鎮塞上各有樓
 萬厯間知州張守訓重修通判郭如松築内外牆
國朝順治六年八月姜瓖嬰城而守 大兵攻之砲損
 北面牆四十五丈大小城樓三座今補葺如初
 馬邑縣
唐開元中析鄯陽東三十里置今城明洪武十六年守
 朔指揮孫昭建正統二年武安侯鄭亨展築隆慶六
 年巡撫劉應箕巡按劉良弼疏請甎甃命知縣岳汴
[008-53a]
 守備時爾直督厥工經始於隆慶六年三月萬厯元
 年八月告成以石為基上用甎砌髙三丈四尺女牆
 髙六尺周六百四十丈角樓四舖舍十二敵䑓二十四
 東西二門外各有月城甕城張克忠記
國朝康熈三十二年邑紳中書霍之琯侍郎田喜□捐
 資補修四十一年西甕城圯知縣秦擴倡修故紳霍
 之琯妻盧孺人脱簮珥以助命子霍焯董其役
 左雲縣
[008-53b]
明洪武二十五年築初設鎮朔衛旋省永樂七年設左
 衛始完築正統間以雲川衛内徙為左雲川衛始甎
 包周十里一百二十步髙三丈五尺池深二丈門三
 南拱辰西靖逺北控朔東倚山岡上建樓以便眺望
 外各建月城舖舍五十座嘉靖間副將吴鼎兵備道
 葛大紀重修萬厯間兵備道應元副將麻貴增修叅
 政樊東謨韓策再修
 平魯縣
[008-54a]
明初為老軍營成化十七年巡撫郭鏜總兵范瑾題設
 平魯衛指揮王昇始築土城周六里三分髙三丈女
 牆六尺厚四丈門三東曰東作南曰南訛西曰西成
 上各建樓外各為月城北倚山為固後建敵臺角樓
 四舖舍十五壕深一丈𢎞治十一年守備關祥指揮
 燕瑛甎甃東西二面隆慶萬厯間叅將袁世傑趙宗
 璧相繼用甎石包砌二十七年叅將賈邦直築南關
 土牆三十四年叅將郭增輝以山水淹没民居用石
[008-54b]
 砌水濠南北長二百五十丈深一丈闊倍之設二水
 門以洩山水形勢頗峻民頼以安
寜武府
 寜武縣附郭/
明成化元年建𢎞治十一年巡撫魏紳拓故城萬厯三
 十四年寜武道郭光復甎甃築東西關城周七里一
 百二十步髙三丈五尺下有塹門四舊名樓煩郡後
 名寜武所
[008-55a]
國朝雍正三年改為寜武府
 偏關縣
舊址土城世傳在趙為儋林郡北漢天會元年名韓廣
 嶺遼乾亨四年改置武寜縣後以其地突出㕍寜更
 名偏頭關明洪武二十三年鎮西衛指揮張賢改築
 於西原去舊址里許宣徳四年都督李謙展修南面
 正統十四年都督杜忠增城堞天順二年都指揮袁
 勝展東面成化六年都御史李侃展西南二面𢎞治
[008-55b]
 元年兵備王璿復展東南周五里一十八步髙三丈
 五尺東西南三門上建重樓嘉靖十六年總兵周尚
 文總兵祝雄增修二十九年守備劉隆叅將杜承勛
 田世威前後增建敵臺七座四十二年兵備王遴甎
 甃東南隅四百餘丈四十五年兵備王學謨命致仕
 同知萬岩掌印官楊秉禮等於東西南三面各加厚
 丈餘隆慶三年兵備范大儒周圍幇築萬厯七年甎
 甃建大小樓十三座二十六年兵備趙彥增修西南
[008-56a]
 兩關開水門築石隄以防水患天啟三年兵備楊若
 予叅將盧晰南北更置甎洞樓閣
國朝雍正三年改縣城仍舊
 神池縣
明成化十五年建土城嘉靖十八年都御史陳講兵備
 副使王鎬展築萬厯四年甎甃周五里七十二步髙
 三丈五尺門三東曰迎曦南曰雄鎮西曰保障城樓
 三西北隅望樓一西門外池水一區冬夏不竭即神
[008-56b]
 池古蹟先為鄯陽郡後改神池堡
國朝雍正三年改縣城仍舊
 五寨縣
明嘉靖十八年總兵周尚文建萬厯八年兵備蕭大亨
 甎甃髙三丈五尺厚二丈展築二里餘計周四里東
 南西三門舊屬岢嵐名五寨堡
國朝雍正三年改縣城仍舊
澤州府
[008-57a]
 鳯臺縣附郭/
唐貞觀初築明洪武間千戸吴材修十四年張規甎甃
 𢎞治正徳間知州吴必顯趙錦相繼修葺周九里三
 十步髙三丈五尺池深二尺東西南三門隆慶四年
 知州顧顯仁增築敵臺二十三創敵樓二十三北城
 樓一重修角樓四東西南城樓各二孟雷記萬厯三
 十三年知州賀盛瑞崇禎十二年知州張天維先後
 重修
[008-57b]
國朝康熈間知州景文魁加修乙亥地震樓堞圮毁四
 十四年知州陶自悦修補築城上女牆五十八年知
 州佟國瓏倡捐重修正樓七角樓四敵樓二十有三
 月城三面馬道三條攔馬牆周城幷疏濬城壕王廷
 揚記
 髙平縣
宋開寶六年縣令楊咸弼建金天眷庚申縣令王廷直
 增築周四里髙二丈五尺池深一丈門三東曰東作
[008-58a]
 南曰南薫西曰西成明𢎞治七年知縣楊子器修嘉
 靖十九年知縣劉大實增敵樓四敵臺四十隆慶間
 署縣事同知靖四方增髙厚五尺知縣李禎重修門
 樓萬厯間冀南道楊應中建議内外甎甃巡撫魏允
 貞疏請知縣馬從龍王省身先後董其事牆髙三丈
 五尺女牆髙三尺五寸延袤共一千三百有三丈垜
 口共一千八百有九上置更舖五十二城樓四角樓
 四增築甕城三郭東記崇禎間知縣魯光國增修三
[008-58b]
 門弔橋濬壕
國朝順治十三年知縣范繩祖補修城垣康熈四十四
 年知縣梅建重修女垣幷濬壕雍正六年知縣甘士
 瑛補修城垣
 陽城縣
後魏興安初建周三里一百八十步髙三丈池深一丈
 五尺東西南三門明景泰間知縣劉以文於東西門
 建樓南建房竝敵臺九座嘉靖十九年知縣楊登易
[008-59a]
 以甎堞萬厯五年王冢宰國光啟當事各捐贖鍰知
 州于逹眞贊之知縣張應詔董其事伐石砌基城垣
 俱甎甃髙三丈五尺厚半之袤五百五十有九丈增
 敵樓十座東北建樓逹真國光各為記崇禎間知縣
 楊鎮原於城西北建樓東西各增甕城甎甃知縣李
 定榮城北建樓城西北岡為本邑來脉居民取土漸
 致陊劃
國朝順治十六年知縣陳國珍修補之刻石垂戒雍正
[008-59b]
 二年知縣彭景曾重修七年知縣吴紹祚加修三城
 門樓及垜樓内外城垣
 陵川縣
隋大業間建周二里二百三十二步髙二丈三尺池深
 五尺東南北三門明嘉靖十二年知縣李騏修甃以
 甎石增髙三丈五尺二十二年縣丞馬忠臣重修知
 縣劉廷儀建門樓三座隆慶間知縣馬宗孝增修萬
 厯間知縣劉汝江甎甃南城内面知縣宋承規甎甃
[008-60a]
 環城内面知縣完東氣加修門額東曰啓秀北曰拱
 辰知縣叚實重修南門曰晉明
國朝康熈五十六年知縣蔣景楷補修城東南一面
 沁水縣
隋開皇間建周二里一百步髙二丈二尺池深一丈東
 西北三門門各有樓東曰迎暉西曰納爽北曰拱宸
 明洪武間縣丞陳徳正統間知縣賈茂景泰間知縣
 張昇正徳間知縣王溱俱相繼重修嘉靖間知縣張
[008-60b]
 爵增修甎堞城東臨河常患衝塌伐石為堤患始息
 萬厯間知縣扈文魁重修崇禎間流寇攻毁署縣事
 州同張大為修并濬壕
國朝順治間知縣劉昌修知縣尚金章縣丞張宗周重
 修䕶堤康熈三十三年河復溢知縣趙鳯詔導河遠
 流自為記雍正四年知縣錢元台補修城西北角
蒲州府
 永濟縣附郭/
[008-61a]
虞都故城周二十里金哀宗八年元兵侵河中金將草
 火額爾克懼力不足截半為内城以守周八里三百四
 十九步舊志謂漢䕶國軍節度使李守貞斷城以守
 非也元至正十八年宣慰使賽音齊達呼懐逺與守
 禦安撫同知范國英增修明洪武四年千戸張蓋重
 築用甎包堞城髙三丈八尺堞髙七尺門四東曰迎
 熈南曰首陽西曰蒲津北曰振威上各建樓一角樓
 四敵臺七土庫五窩舖五十七門外各建月城北門
[008-61b]
 月城二重西臨黄河東南北三面池深一丈五尺闊
 十丈環六里四十五步嘉靖三十四年地震城圯巡
 道趙祖元知州邊像重修隆慶元年守道歐陽穀知
 州宋訓甎甃有記
國朝康熈元年知州侯康民申請重修
 臨晉縣
唐天寶二年建明景泰初重修周三里二百三步髙二
 丈八尺址廣一丈池深一丈門四東曰泰和南曰中
[008-62a]
 條西曰慶豐北曰蛾眉隆慶二年知縣黄易堞以甎
 三年知縣史邦直浚城壕萬厯間知縣髙惟岡加葺
 開新南門舊南門及甕城遂廢崇禎十四年知縣閔
 自寅加修重建南城樓兩角樓未竟
國朝順治十三年知縣孫宗元增修改題門額東曰邇
 陽南曰拱條西曰福潤北曰迎恩康熈二十七年知
 縣徐煜開舊南門塞新南門四十六年知縣徐炘復
 開新塞舊
[008-62b]
 虞鄉縣
唐武徳元年更虞鄉為解縣於解西五十里别築城置
 虞鄉縣元至元三年省入臨晉廢為鎮
國朝雍正八年復設虞鄉縣城髙二丈二尺周四里池
 深一丈門四城樓敵臺各四九年知縣劉培元奉文
 重葺
 猗氏縣
唐興元元年節度使馬燧築為屯兵之壘後遂為縣城
[008-63a]
 今相傳城内東北隅古縣即其地也明景泰初知縣
 徐善重修周七里七十步髙二丈池深二丈一尺闊
 三丈門四角樓四敵樓一十六窩舖六十有四正徳
 間知縣翟聰加修隆慶二年知縣江闊易堞以甎題
 門名東曰朝京南曰迎薫西曰通秦北曰拱極萬厯
 十四年知縣陳經濟創建門樓四座甎甃十八年知
 縣黄道見浚池築圍牆崇禎五年邑紳荆可棟倡民
 增築四門月城城下設鐵倒門外置圍牆築重城知
[008-63b]
 縣李昌齡記
國朝康熈二年知縣楊乾晉重修角樓東西城門樓
 萬泉縣
元魏道武天賜元年赫連勃勃東侵里人薛通率族人
 千餘築堡自固因名薛通城唐武徳三年遂改為縣
 周五里十三步元至元十四年皇甫祐奏築新城古
 城漸廢明景泰元年縣丞常英成化二年知縣崔明
 𢎞治十一年主簿龎俊相繼修葺髙二丈五尺池深
[008-64a]
 廣斷續不一門四正徳初知縣張席珍各建門樓新
 城較古城稍下地勢廣闊無險可恃古城據在髙阜
 南依孤山東西二澗夾流俱稱絶險嘉靖間巡按宋
 某檄修隆慶三年知縣李廷棟重修古城經始于二
 月上旬春杪告成城髙如舊制甃堞以甎又五尺許
 厚一丈有奇重建四門城樓東曰挹翠南曰向明西
 曰承暉北曰拱極賈仁元記
國朝順治十八年知縣鄭章重建西門樓一角樓三窩
[008-64b]
 舖二十各城樓悉加修葺自為記康熈三十四年地
 震城圮知縣瞿亮邦重修
 榮河縣
隋開皇時建元至正十四年主簿邢天傑修周九里八
 步池深一丈五尺東南北三門城東倚峩嵋坡西逼
 黄流東髙西低池漸沙壅景泰初知縣于縉重修成
 化間知縣馬懋加修正徳二年河水圯西北隅知縣
 宋緯築補知縣馬安繼修嘉靖二十七年知縣楊灝
[008-65a]
 築東西女牆三十四年地震城圯知縣侯祁重築易
 堞以甎增三門樓南北各建重門一編修張四維記
 萬厯七年知縣郝朝臣開西門八年知縣沈實塞之
 二十九年知縣梅煥復開崇禎十二年知縣王心正
 别築西城于西門内棄舊城於外
國朝康熈元年知縣張錫文重修四十六年知縣梅夣
 紱繼修
遼州
[008-65b]
唐武徳三年因城北古遼陽城東近枯河汎漲移治遼
 山始建元末院判賀宗直重築明景泰間知州黄鉞
 成化間知州王鉞胡源同知李朝正徳間知州楊惠
 先後修葺周四里三十步髙三丈厚一丈八尺池深
 八尺闊三丈門三東曰永清南曰陽和西曰長樂各
 有樓嘉靖間知州康清以北無門因無樓乃帮築敵
 臺建樓於北以鎮之隆慶元年知州趙雲程增修加
 髙七尺厚二尺易垜以甎計一千三百有奇設角樓
[008-66a]
 四敵臺二十五警舖二十四崇禎十六年冀寜道畢
 拱辰修城濬池鑄大小火砲二百二十四位以資防
 守
國朝順治六年山賊圍攻者七數月不克皆畢公先事
 預防之力也先是漳水囓城西南角圯知州宋徳芳
 重修康熈十一年知州楊天錫加修雍正五年知州
 沈紹祖再修
 和順縣
[008-66b]
東北有古和順城遺址元至正十四年逹嚕噶齊穆布
 喇徙西南始建明洪武二年知縣劉徳正統十四年
 知縣王衡孫鼎重修周二里二百五十步髙連垜口
 三丈七尺基厚二丈五尺頂厚一丈五尺垜口
 二百四十門三南曰康阜西曰寶凝北曰拱辰池深
 二丈五尺萬厯二年知縣蘇性愚用甎砌垜十二年
 知縣李繼元重修三門建角樓三敵臺十一窩舖一
 十有五
[008-67a]
國朝順治十六年知縣李順昌重修三城樓甎包西門
 甕城康熈八年知縣鄧憲璋重修城垣舖垜自為記
 雍正六年知縣趙懋本加修
 榆社縣
上下二城其城迎艮為龍壘石成壁居於髙阜東為上
 城明宣徳間改建因髙為城又加築一丈厚一丈周
 二里許門三東曰望京南曰宣化西曰永熈城樓七
 正統十四年知縣武清重修嘉靖五年流寇大掠西
[008-67b]
 關苦無城可守邑紳常應文上其議於撫按創西關
 城一座合抱如環隆慶五年知縣吳從政即西築下
 城髙二丈五尺厚一丈周三里門三南曰帶漳西曰
 通晉北曰柔逺城樓五舖六池深五尺廣一丈每十
 垜一窩舖以宿更夫
沁州
元末築城洪武十一年千戸吴才增修周六里三十步
 髙三丈二尺門二南曰銅鞮北曰龜山正徳十六年
[008-68a]
 知州髙鑑重修城門嘉靖十九年漳水囓城兵備鄭
 某調澤潞夫工修築并砌石堤長百餘丈䕶之時知
 州王良輔同知羅欽修南北城樓知州周業孔建敵
 臺更樓各二十七座三十九年知州相文祥創開西
 門題曰臨漳通沁源縣萬厯間守道孫某改南門曰
 迎和北門曰拱極崇禎十一年知州張三傑請甎甃
 千戸時泰運攬修不一年傾圯數次
國朝順治十六年知州程憲重修計城周九百六十三
[008-68b]
 丈餘南北裏外城樓各一西城樓一角樓四舖舍六
 十七間劉光蔚記康熈三年知州董爾性六年知州
 汪宗魯先後再修
 沁源縣
即漢穀遠縣元時築城西據紫金山之半周二里一百
 六十二步髙一丈二尺東南北三門明正統十四年
 知縣徐戙重修嘉靖元年知縣馮繼祖增修加髙八
 尺厚五尺萬厯五年署縣事潞州衞經歴趙蛟再加
[008-69a]
 髙一丈建三門樓七年知縣靳賢申請甎甃計城周
 四百三十五丈連垜口髙三丈九尺基厚三丈五尺
 頂厚一丈六尺建敵臺十五修角樓三垜樓十鑿池
 深一丈五尺濶二丈僉都李尚智記崇禎四年知縣
 范廷輔增重門六年知縣王久蟠建圍牆
國朝康熈二十八年知縣王容徳重修北城及門樓三
 十八年知縣陳正樂重修南城雍正七年知縣王廷
 掄加修幷東南北城樓
[008-69b]
 武鄉縣
後魏太和十五年自古湼城徙武鄉於南亭川即今治
 形如箕在鞞山麓南低北昻因岡築土周約三里許
 景泰間知縣路斌拓西城正徳九年知縣戴魁加葺
 嘉靖十二年巡撫王獻檄縣增拓北連石勒寨南面
 尚無城二十一年巡道陳耀因寇患議築城基以石
 工畢而寇至城頼以全隆慶三年知縣朱博文加髙
 五尺萬厯五年知縣申九錫築石堤三十餘丈以障
[008-70a]
 河水八年知縣曹志學易女牆以甎十七年西南城
 圯知縣黄元會重修加築䕶堤七十丈闢南門題曰
 南薫建樓於上鑄鐵牛鎮水東西門各一三十五年
 知縣張五美復築堤崇禎三年邑紳司馬魏雲中建
 北城敵樓一座郡丞魏權即舊石勒寨為土城易以
 甎垜建東西砲臺各二十七年邑紳少司空程啟南
 建西門月城十二年知縣張繼載甎甃南門迤西半
 城邑紳中丞魏光緒甎甃東半城重建東城門易舊
[008-70b]
 額賔暘曰迎恩自為記
國朝順治十六年州守署邑事程憲重修䕶城堤趙天
 麒記明末塞南門康熈二十六年知縣髙鉷重開復
 建樓於上
平定州
漢韓信擊趙下井陘築城為寨以榆寨門因名榆關即
 今上城也有南北二門宋太平興國四年改廣陽為
 平定軍徙治于此即舊城為上城增築東北隅為下
[008-71a]
 城九里二十六步有東西門東曰拱岱西曰瞻華門
 傍各有水門為嘉水經流之衝山水驟漲濵河者咸
 患之元初總帥聶珪修下城髙一丈五尺厚九尺濬
 濠深淺有差明成化二十二年知州吴鼎修之𢎞治
 七年知州吳賢增修上城二月始工四月工畢卑者
 崇缺者完薄者厚四角有樓十步有舖環列有甎堞
 煥然完好都御史白思明記嘉靖二十年叅政王儀
 督修上下城知州周尚文王齊相繼董率以壯威武
[008-71b]
 則雄樓櫓以通溪壑則搆水門以嚴啟閉則固門圉
 以防奔突則深溝池民不勞而事克集郡人徳之太
 守李念記隆慶二年久雨城圯知州劉東魯重修
 夀陽縣
晉置縣始建城唐武徳三年置受州于此復增築之元
 末知縣袁士廉主簿崔可儀重修周四里髙二丈九
 尺池深一丈一尺門三東曰賔暘南曰恒暘西曰回
 暘嘉靖間分守叅政王儀檄縣丞徐廷增髙益厚葺
[008-72a]
 飭三門修建樓櫓其後知縣白檀撤土陴以甎甃之
 隆慶元年知縣石繼節增置甕城三所角樓四敵臺
 十有一萬厯五年雨毁過半知縣王養賢大加修築
 垣髙四丈基厚三丈池深二丈五尺廣三丈平定知
 州李愈記
 盂縣
本春秋時原仇城隋開皇十六年增築元至正二十四
 年行樞密使髙桂山重修周三里三十七步髙二丈
[008-72b]
 五尺厚一丈五尺池深二丈明嘉靖二十一年知縣
 董希孟增髙八尺厚五尺濠增深七尺門三東曰拱
 辰南曰南薫西曰鎮遠各建重樓望之巍然幷允紳
 民張淑名等之請增築東關外城周五里一百三十
 五步髙二丈池同門四東曰朝天拱翠南曰凝秀西
 邊陲上亦各建樓萬厯三十三年知縣蔡可行重修
國朝順治四年知縣趙明英修城濬濠賊李化龍遁去
 康熈二十二年知縣孔興範增修城垜城西北隅當
[008-73a]
 腥河之衝夏秋霖雨每多水患舊有石堤障蔽久而
 頺圯城址敵臺漸䧟興範修堤以捍水勢城乃益固
 武全文記
 樂平縣
本北齊沾化城隋開皇十六年增築周六里一百四十
 步髙二丈舊無池門三東曰寅賔南曰東山西曰寅
 塹明正徳十年知縣鄭麟增修嘉靖五年平定州同
 知張冕建三城樓二十年知縣張武幾加修建南門
[008-73b]
 樓三間增濬濠塹廣深立敵樓設吊橋以資守險邑
 人頼之隆慶元年知縣竇思林萬厯十八年知縣余
 成舉均事修葺成舉復改立門向崇禎四年邑人進
 士趙士吉倡義捐修十一年知縣吕維祮侯維藩先
 後興修增髙垜牆四丈
國朝順治二年知縣霍際昌四年知縣閻鶴昇相繼增
 修西門外䕶井小城周圍一百五十三步明知縣鄭
 麟增建
[008-74a]
忻州
後漢末始築西跨九原後魏肅宗熈平二年九月又城
 肆州所治九原唐宗因而新之周九里二十步髙二
 丈五尺池深一丈七尺明洪武三年知州鍾友諒重
 修嘉靖十六年知州李用中加修二十八年知州周
 夢綵築濬治垣塹增設敵臺復以積雨故城圯十之
 六七倡議捐修躬親督視衆力丕作旬日而大壊者
 完浹辰而半頺者葺增卑繕陋逾月訖工邑人某有
[008-74b]
 記萬厯二十四年巡撫魏允貞捐課金以甃甎石檄
 委太原同知賈一敬知州張堯行董其事經始于四
 月訖工于二十六年十月甎厚七重石基八尺髙四
 丈二尺周二千一百九十丈有奇隍三重深二丈闊
 丈餘四門東迎暉更名永豐南康阜更名景賢西留
 映更名新興北鎮遠更名拱辰宗伯余繼登記 東
 北角隍三重蹟存餘止一重
 定襄縣
[008-75a]
古城周二十五里縣城在古城内北隅北齊武成河清
 二年周將楊忠築周四里七十三步髙二丈五尺東
 西南三門明嘉靖隆慶間知縣張榮常世勲增修髙
 四丈池深一丈隆慶二年廵道沈人种檄知縣李廷
 儒加修併舊城之厚者為五丈五尺髙四丈三尺池
 深二丈一尺闊二丈七尺匝以翼垣㡌以甎埤竅以
 敵洞列以戍櫓煥以新門萬厯元年知縣王濯征重
 修西南門樓皆邑人張九罭記十三年知縣白璧修
[008-75b]
 東西甕門各題石刻東曰保障曰輯寜南曰保泰曰
 宣平西曰慶成曰靖邊三十二年知縣王興甃以甎
 石閲四月告成復增營層樓者五甎樓角樓者各四
 舖屋者二十五自為記三十六年雨圯二百餘丈知
 縣魏從周王立愛董一經先後加修
國朝康熈四十二年南城圯恭值
皇恩蠲免全省租糧民踴躍捐輸請知縣王時炯修之
 六十一年南城復圯十五丈餘知縣杜煥加修雍正
[008-76a]
 三年南北圯三十餘丈知縣王會隆捐修
 靜樂縣
宋憲州城熈寜間修周四里一百二十步髙二丈南北
 二門穿穴西南以洩積雨明洪武四年指揮張興重
 築增髙三尺池二重各深五尺闊四丈景泰二年知
 縣史魁增城一丈池深七尺創闢東門嘉靖十八年
 署縣事祁縣丞李汝楫主簿李東萊復補葺之隆慶
 二年巡按沈人种飭署縣事縣丞劉受興修城垣邑
[008-76b]
 鞏尚徳等二十四人分工輸財計增城髙三丈八尺
 厚五丈女牆去土而甓之修飾南城門增置樓七臺
 二十六舖一十九垜八百五十傅霖記萬厯間知縣
 于躍淵張木羅以旌先後修葺三十三年康應揚准
 前邑令王近愚議疏請甃以甎石令知縣左司諫董
 其事功竣是年水灌南城二十丈次年北城復塌三
 十八丈知縣李士俊程希堯相繼修之 南郭城東
 西南三門
[008-77a]
代州
後魏文帝築廣武軍東上舘城隋開皇六年改為代州
 城明洪武六年吉安侯陸亨都指揮王臻甎甃周圍
 八里一百八十五步髙三丈五尺池深二丈一尺中
 有活水四面故生蓮嘉靖中淤蓮廢今西北二面復
 生門四甕城各一各建重樓角樓四座舖舍五十南
 無關東西北關土城各一
 五臺縣
[008-77b]
元魏時建東南臨慮虒河斷崖西面通垣北據崖為垣
 周三里餘二十步南北西三門明正統十四年知縣
 張智展築隆慶四年知縣張紹芳建南北二城樓外
 築䕶垣萬厯二十四年知縣髙數仞增修大垣髙三
 丈二尺厚二丈五尺甎甃□口六百三十五敵臺二
 十五座三十三年巡撫魏允貞檄知縣李養才甃以
 甎石增修城樓四座門各題石南曰大安樓西曰恩
 綸樓北曰福寜樓東面一樓扁曰起鳯
[008-78a]
國朝康熈元年知縣梁繼祖因虒河衝裂東北城垣各
 數十丈倡捐重修增設角樓四座城樓之舊者新之
 楊璦枝記康熈二十二年城復頺圯知縣周三進加
 修復於北門甕城後捐金易民地一百三十三丈鑿
 石疏渠以通水漲陳之美記
 繁峙縣
唐聖厯二年建金元累修明景泰二年知縣楊經復修
 周圍三里九步髙三丈二尺池深一丈五尺門三東
[008-78b]
 曰和豐西曰安阜南曰淳簡萬厯十四年知縣凃雲
 路增修甎甃
國朝順治六年逆劉遷據城焚毁知縣張志髙重修
 崞縣
晉永夀四年建元末察罕知院因舊城截築明景泰元
 年知縣武桓修萬厯二十七年甎甃三十二年巡撫
 李景元重新尚書馮琦記
國朝順治六年雨損南北城知縣范印心重修周圍四
[008-79a]
 里十三步連女牆髙四丈餘池深三丈周圍俱築捍
 水臺大樓四座懸樓二十五座敵臺二十一座每臺
 舖舍各三間角樓四座門四東曰臨沱南曰景明西
 曰保和北曰寜逺
保徳州
宋淳化間因林濤舊城增築金大定二十一年知州李
 晏以西南城臨溝易圯退數武築木𤓰崖廣五步袤
 一百七十步創開西門元至正間署州學正劉章甫
[008-79b]
 重修明永樂十一年州同尹惟志加修宣徳八年知
 州任泰增修周七里二百五十步髙一丈八尺西南
 各一門東北西北各一角門各建樓于上窩舖六十
 四座𢎞治間知州周山改築三溝城于堰口下用石
 甃分城中水為四渠嘉靖三十年知州藍雲于城下
 鑿石成渠導水順流幷修葺門垣女牆張珩記四十
 二年知州李春芳重修移建西門王瓌記萬厯二十
 九年兵備趙仍巡撫呂坤原議甎甃知州韓朝幹董
[008-80a]
 其事髙三丈五尺長一千九十三丈六尺樓之圯者
 新之題其額東曰迎恩西曰阜成南曰南薫北曰鎮
 朔萬自約記四十一年雨圯四十餘丈知州胡柟修
 之
國朝順治六年牛賊竊據 大兵攻之砲毁西南城八
 十餘丈知州安世鼎重修姜宗吕記康熈六年知州
 張光岳二十四年知州髙起鳯先後修葺三十七年
 雨圯六十餘丈知州唐文徳重修四十六年知州王
[008-80b]
 克昌加修 南關土城周一里明崇禎間築今圯
 河曲縣
宋太平興國七年建元至正二十八年尚鎮撫截南面
 另築小城形如葫蘆三面皆臨深溝明景泰元年展
 修周六里門二東曰朝天西曰威逺𢎞治間知縣李
 邦彦重修萬厯間邑給諌苗朝陽建議興築易土以
 甎巡撫侯于趙是其議請于朝調平潞等軍鳩材包
 砌計髙三丈五尺石基七尺幷增修内外女牆兩門
[008-81a]
 層樓疏渠水道分三舖俾城中積水下流不至浸損
 城基
國朝順治五年巡撫祝世昌檄副使徐淳知縣馬雲章
 捐貲繕修城垣開築南門洞廣五丈髙四丈有奇内
 外包城各十五丈石基入土七尺題曰觀文上建城
 樓一座顔曰清嘯閣西南增建城角樓一座顔曰庾
 公樓
解州
[008-81b]
隋大業九年自解梁城徙治於此始建元至正間監郡
 事者重修明洪武初展築景泰間知州張輅再修𢎞
 治間知州張寧李溥加修正徳間知州李文敏大修
 之周九里十三步髙六丈厚三丈五尺池闊十丈深
 二丈五尺門四各建城樓四隅各建角樓尚書韓文
 記嘉靖三十四年知州王惟寜甎甃垜口天啓末知
 州徐文煒建城上舖舍
 運城
[008-82a]
元至正二十九年運使諾海徳俊建名鳯凰城周一千
 七百丈計九里十三步髙二丈池深七尺門五各搆
 屋四程其上黄覺記明天順間御史馬顯修正徳六
 年御史胡正重修增髙數尺題其門東曰放曉南曰
 聚寶西曰留暉北曰迎渠嘉靖三年御史盧煥甎甃
 東面四年御史祁杲繼甃西面俱少宗伯吕柟記十
 三年御史余光復甃其北許讚記十五年御史沈鐸
 十六年御史何瓚十八年御史陶謨相繼甃其南兼
[008-82b]
 修四門重樓城角各增望樓一周圍增臺舖各一十
 九二十年御史舒遷建外城閻樸記萬厯間御史劉
 大受運使孫可撰重修劉敏寛記崇禎間御史楊繩
 武姜思睿楊鶚先後加修增立敵臺
國朝順治十年運使陳詰修康熈十三年御史何元英
 增修二十四年御史李時謙加修運使張鵬翮續奉
 直省通行繕修之
㫖增修完固自為記
[008-83a]
 安邑縣
自後魏始建明景泰初縣令嵇巖重修周六里十三步
 髙三丈五尺池深一丈餘門四東曰迎慶南曰南薫
 西曰永寜北曰拱極各建重樓四隅角樓各一窩舖
 各二隆慶間知縣袁𢎞徳築東西二月城
 夏縣
後魏神䴥元年建明景泰初知縣雷縉增築周五里一
 百三十七步髙三丈五尺池深五尺門四正徳間知
[008-83b]
 縣楊樞重修嘉靖間地震城圯知縣李溥重修髙
 厚於舊増崇北門樓甎甃四面女牆隆慶間蓮池水
 長西北隅時圯知縣陳世寶補築并修䕶城堤萬厯
 十八年知縣髙奎峻南門五尺改建重樓崇禎三年
 知縣許倜袁葵相繼修葺加髙厚各五尺
國朝康熈四年知縣羅于廷重修二十一年知縣史晟
 加修四十六年知縣蔣起龍繼修
 平陸縣
[008-84a]
距古虞城六十里金興定間建明景泰初知縣李榮
 增築周二里五十步髙二丈有竒厚如之池深一
 丈有竒闊如之門三上各建樓櫓東曰傅說故里南曰
 虞芮質成北曰泰伯至徳惟北有重門𢎞治八年知
 縣侯尚文修各門城樓闢新南門曰大成塞其舊馬騤
 記嘉靖間知縣趙重器修東城樓知縣王發䝉新三門
 并雉堞知縣李東主建郭門五崇禎間署篆本府通判
 徐暠修築浚池邑人李宏捐金築外郭環繞五里未竟
[008-84b]
國朝康熈五年知縣李徳論建樓於東郭題曰龍岡聳
 秀十七年北城雨圯知縣柴應宸修之并四面雉堞
 四十三年知縣董之燧增設窩舖重修南北城樓
 芮城縣
後周明帝二年改立縣治始建明洪武初縣丞楊得知
 縣張友直各增修周三里二百六十六步髙二丈池
 深七尺門四東曰通津南曰望闕西曰昇仙北曰禮
 賢正統十四年知縣孟濟修正徳七年知縣張世恭
[008-85a]
 重修嘉靖七年知縣張效仁增修甎甃城門二十二
 年知縣周時相增敵臺浚池萬厯十四年知縣李選
 重修增髙培厚甎甃女牆薛一鶚記四十年知縣趙
 庭琰創建月城王紀記天啓六年知縣姜士佐重修
 崇禎十三年知縣倪光薦修甎甃未竟
國朝康熈四十六年知縣邵璿重修
絳州
隋開皇三年自玉壁徙此始建明洪武元年指揮鄭遇
[008-85b]
 春重修周九里十二步西北依山髙十餘丈餘髙三
 丈五尺池深一丈門二南曰朝宗北曰武靖正統間
 知州王汝績正徳間知州韓輒嘉靖間知州彭燦先
 後修葺知州貴儒於兩門各建樓五間甎甃女牆隆
 慶間知州宋應昌加髙城牆濬池深一丈五尺闊倍
 之砌石堤以防汾齧計長三百餘丈萬厯間石堤圯
 知州張繼東修崇禎末知州孫順築砲臺數座
國朝順治六年州同知徐祚煥建北門月城甎甃數十
[008-86a]
 丈中設砲眼以便守禦十年知州單惺修石堤康熈
 二年知州劉顯第修南門樓補葺雉堞石堤三十九
 年知州胡一俊重修
 聞喜縣
唐元和十年刺史李憲建元至正十七年修明景泰元
 年縣丞韓軒重修周五里三十二步髙二丈七尺闊
 一丈五尺基倍之池深二丈廣三丈門四東曰迎暉
 南曰仰薫西曰阜成北曰仰薇正徳間知縣李時王
[008-86b]
 琳建城樓築月城嘉靖間知縣李朝綱閻倬先後增
 修敵臺三十六座開水西門以便民汲題曰挹涑知
 縣沈維藩甎砌垜口萬厯元年知縣王象乾建䕶城
 石堤以防水漲計長一百六十丈有奇李汝寛記二
 十六年知縣徐明增建䕶城石堤長五十餘丈翟繡
 裳記崇禎間知縣楊偉績築東西城各厚五尺髙三
 尺建東北西北二角樓知縣賈之驥甎包東南二門
 各數丈
[008-87a]
國朝順治六年知縣鍾萬齡修垜口及城門十六年知
 縣李如蘭修城濬池并葺城樓翟鳯翥記康熈四十
 年知縣佟國琪再修之
 河津縣
舊城在今縣東南圯於汾水元皇慶初監縣令哈喇哈
 遜移築今地明景泰元年知縣張濟修周三里二百
 七十四步髙二丈二尺池深淺不一門三東曰迎旭
 南曰臨川西曰擁翠上各建樓天順三年增闢小東
[008-87b]
 門題曰附陽正徳六年知縣王諤重修嘉靖間知縣
 樊得仁修城樓浚池二十四年知縣雍焯甎甃城堞
 修西門樓建敵臺一十八座三十四年知縣髙文學
 增修設角樓四座隆慶間知縣李成棟張汝觀先後
 修葺築䕶城水堤萬厯十七年知縣杜桐修西南城
 十餘丈崇禎九年知縣郭景昌李士焜并舉人劉有
 綸等捐金始甃以甎計髙三丈厚一丈五尺敵臺舖
 舍一新士焜記
[008-88a]
國朝歴任知縣因時修葺至今完固
 稷山縣
隋開皇十一年建明景泰初知縣胡士寜修築周五里
 十三步正徳五年知縣來亨重修嘉靖二十三年知
 縣于藁加修隆慶元年知縣孫倌奉檄修濬城池經
 始於戊辰三月迄九月告成計城厚丈有八尺崇視
 厚增為丈者二池深為丈者三闊如之闢門五東曰
 望堯南曰帶汾西曰思禹北曰屏射東北曰引泉門
[008-88b]
 各有樓角樓四敵臺二十有五臺各有亭雉堞千四
 百有奇各以甓方伯亢思謙記崇禎四年知縣李燧
 庭濬池增築城内外重垣
國朝康熈元年雨圯城垣一百九十二丈樓九窩舖一
 十五知縣孔孟脉重修四十年知縣謝兆龍加修
 絳縣
唐武徳元年建正統十四年重修成化七年知縣陳能
 增修周五里十三步髙二丈池深一丈門三東曰鎮
[008-89a]
 峯南曰絳陽西曰太安各有樓正徳間知縣包得仁
 修窩舖十七座嘉靖六年知縣唐夢璋甎甃女牆後
 地震樓堞傾圯知縣陳訓加葺隆慶三年知縣牛應
 龍增築髙五尺池亦濬深五年知縣翟來旬于西門
 外增重門重樓萬厯五年西北隅城圯門塞知縣王
 思治開北門以通出入二十八年知縣黄維翰修復
 舊路塞北門三十四年知縣崔儒秀復開明年知縣
 趙士元仍塞崇禎十四年知縣王敏增修北城敵臺
[008-89b]
 二座加髙南門甕城上建重樓
國朝順治七年知縣吴洪佐重修三門八年署印州同
 徐祚煥修建西門甕城樓十四年知縣鄭始宏重建
 東南二門樓十六年知縣趙士𢎞重修舖舍女牆
 垣曲縣
西魏大統三年改邵郡名邵州徙築今地城制初隘金
 季展築洪武十八年水圯正統十四年知縣李哲修
 周二里一百八十步髙二丈池深一丈闊一丈五尺
[008-90a]
 門三南曰萬安西曰永豐北曰富春成化間知縣馬
 禎重修正徳八年知縣任旒展築西北面周四里九
 年知縣陳標開東南兩水門以洩水嘉靖五年縣丞
 張廷相補修并建樓九年創開東門水溢南城圯知
 縣李良翰修十四年又圯再修之隆慶間知縣李自
 發易以甎垜萬厯二十六年知縣仝梧重修二十八
 年前縣令趙文炳巡按山西發金三千兩檄築南面
 䕶城石堤計二百七十餘丈知縣吕恒董其事叅政
[008-90b]
 劉魯記四十六年知縣梁綱修南甕城塞東門崇禎
 四年知縣張天徳修西甕城六年知縣段士宏修南
 城裏長二百三十三丈寛八尺增髙五尺修北門甕
 城及女牆建敵樓十座原垜口一千五百存八百五
 十以便防禦餘塞之
國朝康熈七年知縣紀𢎞謨重建北門樓補修䕶城石
 堤文登記四十四年知縣許穀重修較前加固
吉州
[008-91a]
晉公子夷吾築明景泰初知州王亨修因山為城周一
 里二百九十步髙三丈五尺無池嘉靖初州判包鍾
 建外城東築土城二百五十丈西築石城二百二十
 丈知州蔣暘再增外城計周四里南臨山澗皆壘以
 大石門四東曰太和西曰永康北曰淇北南水門曰
 定遠内門額曰崇安東西各建層樓北建小樓東門
 外築甕城樓曰長寜署州事鄉寜知縣李節亨因西
 城外地勢最髙建敵樓五以資防禦
[008-91b]
國朝順治間知州葛全忠修康熈間知州南鵬重修
 鄉寜縣
春秋時晉鄂侯故壘宋皇祐三年知縣劉舒因遷縣治
 築明正徳間知縣趙元重修建東西二城樓嘉靖間
 知縣王揚惠及民相繼增築南城建樓後河水衝塌
 知縣王國楨增修繚以女牆隆慶間知縣馬秉直築
 北城知縣張一敬修東城增四圍女牆計周四里四
 十步髙厚各二丈有奇池深二丈廣穪之萬厯十七
[008-92a]
 年山水蝕西城知縣焦守已甃以石浚池增垜口新
 城樓題曰登龍
國朝康熈五年知縣張聯箕重修增築䕶城石堰後因
 水漲壊城復修建石堤一道長二十五丈髙一丈二
 尺闊八尺聯箕自為記四十七年知縣屠煇加修
隰州
唐武徳元年建明景泰二年同知李亨重修周七里十
 三步髙二丈三尺池深一丈門三南曰崇禮西曰建
[008-92b]
 義北曰歸仁嘉靖間知縣黄傑同知曹鳯增修髙二
 丈五尺址厚三丈頂厚一丈建城樓三角樓四更舖
 十垜口二千一百知州魏宗方易垜口以甎隆慶四
 年知州李遐齡益增髙厚補建月城東城外築墩臺
 四六年知州劉寅重修西北二門萬厯三年知州王
 之輔修南門及樓四十四年水齧西北隅知州儲至
 俊修築開東門旋塞
國朝順治六年知州王添貴重修康熈三十年知州張
[008-93a]
 灼鼎建戍樓四窩舖八六年南北二門圯知州胡文
 煥修三十四年地震圯知州鄭恂修并南門月城四
 十七年知州錢以塏重修建南北門樓二舖舍十二
 西北隅當水衝砌石為基乃固以塏自為記
 蒲縣
即春秋時晉獻公使士蒍築公子重耳居邑唐武徳元
 年改築今治明景泰初知縣孟順重修周一里七分
 髙一丈五尺東西二門𢎞治間知縣髙郁加修翰林
[008-93b]
 馬驥記隆慶間知縣韓超然開南門濬池深一丈闊
 八尺崇禎間知縣張啟謨詳請甃以甎石
國朝康熈二十年知縣朱元祫重修建東門城樓
 大寜縣
晉士蒍築元右丞時權院使李子厚加建明景泰初知
 縣姜義補修周三里四十二步髙二丈五尺池深七
 尺門三東曰迎春南曰興讓西曰興仁城樓三角樓
 三門外各有甕城𢎞治間知縣柳璁修正徳間知縣
[008-94a]
 艾芳增雉堞裹門以鐵隆慶間知縣邵蕙重築北寨
 城建樓增東西關城又築南門外石堤一帶以障河
 水崇禎七年知縣丁嘉謨同防守官馬儲秀重修三
 面砌石
國朝順治十一年知縣金肇修東南隅康熈二年知縣
 王國棟修西南二面十年知縣馮應泰修北寨東面
 及南門甕城二十年知縣王維藩築東關城四十六
 年知縣胡文煥重修
[008-94b]
 永和縣
唐貞觀十二年自狐讘城徙仙芝谷始建元至元間重
 築明洪武初主簿徐大榮修正統十四年知縣胡貞
 展修周三里三十四步髙二丈餘跨山芝水環繞三
 面門三南曰安靜西曰餞日北曰拱極南北二門有
 樓嘉靖四十五年知縣張守禮開東門
國朝康熈十一年知縣王爾楫修西南隅舊有水口歲
 久漸塞乃建石洞立鐵柱以洩積水城頼以安四十
[008-95a]
 八年知縣王士儀加修西城建閣曰迎芝西北城角
 建亭曰望農以補城之低䧟者士儀自為記
 
 
 
 
 
 
[008-95b]
 
 
 
 
 
 
 
 山西通志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