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49 山西通志-清-覺羅石麟 (master)


[211-1a]
欽定四庫全書
 山西通志巻二百十一
  藝文三十/ 論/

  倉頡書契論         衞 恒
昔在黄帝創制造物有沮誦倉頡者始作書契以代結
繩蓋覩鳥跡以興思也因而遂滋則謂之字有六義焉
一曰指事上下是也二曰象形日月是也三曰諧聲江
[211-1b]
河是也四曰㑹意武信是也五曰轉注老考是也六曰
假借令長是也夫指事者在上為上在下為下象形者
日滿月虧效其形也諧聲者以𩔖為形配以聲也㑹意
者止戈為武人言為信也轉注者以老夀考也假借者
數言同字其聲雖異文意一也自黄帝至三代其文不
改及秦用篆書焚燒先典而古文絶矣漢武帝時魯共
王壊孔子宅得尚書春秋論語孝經時人以不復知有
古文謂之蝌蚪書漢世秘藏希得見之魏初傳古文者
[211-2a]
出於邯鄲淳恒祖敬侯寫淳尚書後以示淳而淳不别
至正始中立三字石經轉失淳法因蝌蚪之名遂效其
形太康元年汲縣人盜發魏襄王冢得策書十餘萬言
按敬侯所書猶有髣髴古書亦有數種其一巻論楚事
者最為工妙恒竊恱之故竭愚思以贊其美愧不足厠
前賢之作冀以存古人之象焉古無别名謂之字勢云
黄帝之史沮誦倉頡眺彼鳥跡始作書契紀綱萬事垂
法立制帝典用宣質文著世爰暨暴秦滔天作戾大道
[211-2b]
既泯古文亦滅魏文好古世傳邱墳歴代莫發真偽靡
分大晉開元𢎞道敷訓天垂其象地耀其文其文乃耀
粲矣其章因聲㑹意𩔖物有方日處君而盈其度月執
臣而虧其傍雲委蛇而上布星離離以舒光禾卉苯䔿
以垂穎山嶽嵳峩而連岡蟲跂跂其時動鳥似飛而未
揚觀其錯筆綴墨用心精專勢和體均發止無間或守
正循檢矩折規旋或方圓靡則因事制權其曲如弓其
直如弦矯然特出若龍騰於川森爾下頹若雨墜於天
[211-3a]
或引筆奮力若鴻雁高飛邈邈翩翩或振腕縱那若流
蘇懸羽靡靡緜緜是故逺而望之若朔風厲水清波漪
漣就而察之有若自然信黄唐之遺跡為六藝之範先
籀篆蓋其子孫隸草乃其曾元覩物象以致思非言辭
之所宣
  論周大篆秦小篆
昔周宣王時史籀始著大篆十五篇或與古同或與古
異世謂之籀書者也及平王東遷諸侯力政家殊國異
[211-3b]
而文字乖形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益之
罷不合秦文者斯作倉頡篇中車府令趙高作爰歴篇
太史令胡母敬作博學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所
謂小篆者或曰下土人程邈為衙獄吏得罪始皇乃幽
繫雲陽十年從獄中作大篆少者增益多者減損方者
使圓圓者使方奏之始皇始皇善之出以為御史使定
書或曰邈所定乃隸字也自秦壊古文有八體一曰大
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
[211-4a]
七曰殳書八曰隸書王莽時使司空甄豐校文字部改
定古文復有六書一曰古文孔氏壁中書也二曰竒字
即古文而異者也三曰篆書秦篆書也四曰佐書即隸
書也五曰繆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鳥書所以書幡信也
及許慎撰說文用篆書為正以為體例最可得而論也
秦時李斯號為二篆諸山及銅人銘皆斯書也漢建初
中扶風曹喜少異於斯而亦稱善邯鄲淳師焉略究其
妙韋誕師淳而不及也太和中誕為武都太守以能書
[211-4b]
留補侍中魏氏寶器銘題皆誕書也漢末又有蔡邕采
斯喜之法為古今雜形然精宻閑理不如淳也邕作篆
勢曰鳥遺跡皇頡循聖作則制斯文體有六篆為真形
要妙巧入神或龜文鍼列櫛比龍鱗紆體放尾長短複
身頹若黍稷之垂穎藴若蟲蛇之棼緼揚波震撆鷹跱
鳥震延頸脅翼勢似凌雲或輕筆内投微本濃末若絶
若連似水露綠絲凝垂下端從者如懸衡者如編杳杪
邪趣不方不圓若行若飛跂跂翾翾逺而望之似鴻鵠
[211-5a]
羣遊絡繹遷延逼而視之端際不可得見指撝不可勝
原研桑不能數其結屈離婁不能覩其郤間般倕揖讓
而辭巧籀誦拱手而韜翰處篇籍之首目粲斌斌其可
觀摛華艷於紈素為學藝之範先喜文徳之𢎞懿愠作
者之莫刋思字體之頫仰舉大略而論旃
  論秦隸字
秦既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難成即令隸人佐書𨽻字漢
因行之獨符印璽幡信題署用篆隸書者篆之捷也上
[211-5b]
谷王次仲始作楷法至靈帝好書時多能者而師宜官
為最大則一字徑丈小則方寸千言甚矜其能或時不
持錢詣酒家飲因書其壁雇觀者以讐酒討錢足而滅
之每書輒削而焚其柎梁鵠乃益為板而飲之酒候其
醉而竊其柎鵠卒以書至選部尚書宜官後為袁術將
今鉅鹿宋子有耿球碑是術所立其書甚工云是宜官
也梁鵠奔劉表魏武帝破荆州募求鵠鵠之為選部也
魏武欲為洛陽令而以為北部尉故懼而自縛詣門署
[211-6a]
軍假司馬在秘書以勤書自效是以今者多有鵠手跡
魏武帝懸著帳中及以釘壁玩之以為勝宜官今宫殿
題署多是鵠書鵠宜為大字邯鄲淳宜為小字鵠謂淳
得次仲法然鵠之用筆盡其勢矣鵠弟子毛𢎞教於秘
書今八分皆𢎞法也漢末有左子邑少與淳鵠不同然
亦有名魏初有鍾胡二家為行書法俱學之於劉徳升
而鍾氏少異然亦各有巧今大行於世云作隸勢曰鳥
跡之變乃惟佐隸蠲彼繁文崇此簡易厥用既𢎞體相
[211-6b]
有度煥若星陳鬱若雲布其大徑尋細不容髮隨事從
宜靡有常制或穹隆恢廓或櫛比鍼列或底平繩直或
䖤䗺膠戾或長邪角趣或規旋矩折脩短相副異體同
勢奮筆輕舉離而不絶纎波濃㸃錯落其間若鐘簴設
張庭燎飛烟嶃巖嶻嵯髙下屬連似崇臺重宇增雲冠
山逺而望之若飛龍在天近而察之心亂目眩竒姿詭
譎不可勝原研桑所不能計宰賜所不能言何草篆之
足算而斯文之未宣豈體大之難覩將秘奥之不傳聊
[211-7a]
竚思而議觀舉大較而論旃
  論漢草字
漢興而有草書不知作者姓名至章帝時齊相杜度號
善作篇後有崔瑗崔實亦皆稱工杜氏殺字甚安而書
體微瘦崔氏甚得筆勢而結字小疎𢎞農張伯英者因
而專精甚巧凡家之衣帛必書而後練之臨池學書池
水盡黑下筆必為楷則號忩忩不暇草書寸紙不見遺
至今尤寶其書韋仲將謂之草聖伯英弟文舒者次伯
[211-7b]
英又有姜孟潁梁孔達田彦和及韋仲將之徒皆伯英
弟子有名於世然殊不及文舒也羅叔景趙元嗣者與
伯英並時見稱於西州而矜巧自與衆頗惑之故英自
稱上比崔仲不足下方羅趙有餘河間張超亦有名然
雖與崔氏同州不如伯英之得其法也崔瑗作草書勢
曰書契之興始自頡皇寫彼鳥跡以定文章爰暨末葉
典籍彌繁時之多僻政之多權官事荒蕪𠞰其墨翰惟
作佐隸舊字是刪草書之法蓋又簡略應時諭指用於
[211-8a]
卒廹兼功並用愛日省力純儉之變豈必古式觀其法
象俯仰有儀方不中矩圓不副規抑左揚右望之若﨑
竦企鳥峙志在飛移狡獸暴駭將奔未馳或&KR2298&KR1677&KR1709
狀似連珠絶而不離畜怒怫鬱放逸生竒或凌邃惴慄
若據髙臨危旁㸃邪附似蜩螗挶枝絶筆收勢餘綖糾
結若杜伯楗毒緣巇滕蛇赴穴頭没尾垂是故逺而望
之摧焉若沮岑崩崖就而察之一畫不可移機微要妙
臨時從宜略舉大較髣髴若斯
[211-8b]
  復古鄉舉里選論       衞 瓘
昔聖王崇賢舉善而教用使朝廷徳讓野無邪行誠以
閭伍之政足以相檢詢事考言必得其善人知名不可
虚求故還修其身是以崇賢而俗益穆黜惡而行彌篤
斯則鄉舉里選者先王之令典也自兹以降此法凌遲
魏氏承顛覆之運起喪亂之後人士流移考詳無地故
立九品之制粗具一時選用之本耳其始造也鄉邑清
議不拘爵位褒貶所加是為勸勵猶有鄉論餘風中間
[211-9a]
漸染遂計資定品使天下觀望惟以居位為貴人棄徳
而忽道業争多少於錐刀之末傷損風俗其弊不細今
九域同規大化方始臣等以為宜皆蕩除末法一擬古
制以土斷定自公卿以下皆以所居為正無復懸客逺
屬異土者如此則同鄉鄰伍皆為邑里郡縣之宰即以
居長盡除中正九品之制使舉善進才各由鄉論然則
下敬其上人安其教俗與政俱清化與法並濟人知善
否之教不在交游即華競自息各求於己矣今除九品
[211-9b]
則宜準古制使朝臣共相舉任於出才之路既博且可
以厲進賢之公心覈在位之明闇誠令典也
  崇有論           裴 頠
夫總混羣本宗極之道也方以族異庶𩔖之品也形象
著分有生之體也化感錯綜理迹之原也夫品而為族
則所禀者偏偏無自足故憑乎外資是以生而可尋所
謂理也理之所體所謂有也有之所須所謂資也資有
攸合所謂宜也擇乎厥宜所謂情也識智既授雖出處
[211-10a]
異業黙語殊塗所以寶生存宜其情一也衆理並而無
害故貴賤形焉失得由乎所接故吉凶兆焉是以賢人
君子知欲不可絶而交物有㑹觀乎往復稽中定務惟
夫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躬其力任勞而後饗居以仁順
守以恭儉率以忠信行以敬讓志無盈求事無過用乃
可濟乎故大建厥極綏理羣生訓物垂範於是乎在斯
則聖人為政之由也若乃淫抗陵肆則危害萌矣故欲
衍則速患情佚則怨博擅恣則興攻惠利則延冦可謂
[211-10b]
以厚生而失生者也悠悠之徒駭乎若兹之釁而尋艱
争所緣察夫偏質有弊而覩簡損之善遂闡貴無之議
而建賤有之論賤有則必外形外形則必遺制遺制則
必忽防忽防則必忘禮禮制弗存則無以為政矣衆之
從上猶水之居器也故兆庶之情信於所習習則心服
其業業服則謂之理然是以君人必慎所教班其政刑
一切之務分宅百姓各授四職能令禀命之者不肅而
安忽然忘異莫有遷志况於據在三之尊懐所隆之情
[211-11a]
敦以為訓者哉斯乃昏明所階不可不審夫盈欲可損
而未可絶有也過用可節而未可謂無貴也蓋有講言
之具者深列有形之故盛稱空無之美形器之故有徵
空無之義難檢辨巧之文可恱似象之言足惑衆聴眩
焉溺其成說雖頗有異此心者辭不獲濟屈於所狎因
謂虚無之理誠不可蓋唱而有和多往弗反遂薄綜世
之務賤功烈之用高浮游之業埤經實之賢人情所殉
篤夫名利於是文者衍其辭訥者讚其㫖染其衆也是
[211-11b]
以立言藉其虚無謂之𤣥妙處官不親所司謂之雅逺
奉身散其廉操謂之曠達故砥礪之風彌以陵遲放者
因斯或悖吉凶之禮而忽容止之表瀆棄長幼之序混
漫貴賤之級其甚者至於裸裎言笑忘宜以不惜為𢎞
士行又虧矣老子既著五千之文表摭穢雜之弊甄舉
静一之義有以令人釋然自夷合於易之損謙艮節之
㫖而静一守本無虚無之謂也損艮之屬蓋君子之一
道非易之所以為體守本無也觀老子之書雖博有所
[211-12a]
經而云有生於無以虚為主偏立一家之辭豈有以而
然哉人之既生以保生為全全之所階以順感為務若
味近以虧業則沈溺之釁興懐末以忘本則天理之真
減故動之所交存亡之㑹也夫有非有於無非無於無
非無於有非有是以申縱播之𩔖而著貴無之文將以
絶所非之盈謬存大善之中節收流遁於既過反澄正
於胸懐宜其以無為辭而㫖在全有故其辭曰以為文
不足若斯則是所寄之塗一方之言也若謂至理信以
[211-12b]
無為冦則偏而害當矣先賢達識以非所滯示之深論
惟班固著難未足折其情孫卿揚雄大體抑之猶偏有
所許而虚無之言日以廣衍衆家扇起各列其說上及
造化下被萬事莫不貴無所存僉同情以衆固乃號凡
有之理皆義之埤者薄而鄙焉辨論人倫及經明之業
遂易門肆頠用矍然申其所懐而攻者盈集或以為一
時口言有客幸過咸見命著文摘列虚無不亢之徵若
未能每事釋正則無家之義弗可奪也頠退而思之雖
[211-13a]
君子宅情無求於顯及其立言在乎達㫖而已然去聖
久逺異同紛糾茍少有彷彿可以崇濟先典扶明大業
有益於時則惟患言之不能焉得静黙及未舉一隅略
示所存而已哉夫至無者無以能生故始生者自生也
自生而必體有則有遺而生虧矣生以有為已分則虚
無是有之所謂遺者也故養既化之有非無之所能全
也理既有之衆非無為之所能循也心非事也而制事
必由於心然不可以制事以非事謂心為無也匠非器
[211-13b]
也而制器必由於匠然不可以制器以非器謂匠非有
也是以欲收衆泉之鱗非偃息之所能獲也隕高墉之
禽非静拱之所能捷也審投弦餌之用非無知之所能
覽也由此而觀濟有者皆有也虚無奚益於己有之羣
生哉
  廢莊論           王坦之
荀卿稱莊子蔽於天而不知人揚雄亦曰莊周放蕩而
不法何晏云鬻莊軀放𤣥虚而不周乎時變三賢之言
[211-14a]
逺有當乎夫獨構之唱唱虚而莫和無感之作義偏而
用寡動人由於兼忘應物在乎無心孔父非不體逺以
體逺故用近顔子豈不具徳以徳備故膺教胡為其然
哉不獲已而然也夫自足者寡故理懸於羲農狥教者
衆故義申於三代道心惟微人心惟危吹萬不同孰知
正是雖首陽之清三黜之智磨頂之甘落毛之愛枯槁
之生負石之死格諸中庸未入乎道而况下斯者乎先
王知人情之難肆懼違行以致訟悼司徹之貽悔審褫
[211-14b]
帶之所緣故陶鑄羣生謀之未兆每攝其契而為節
焉使夫敦禮以崇化日用以成俗誠存而邪忘利損而
競息成功遂事百姓皆曰我自然蓋善䦣者無怪故所
遇而無滯執道以離俗孰踰於不達語道而失其為者
非其道也辨徳而有其位者非其徳也言黙所未究况
揚之以為風乎且即濠以尋魚想彼之我同推顯以求
隱理得而情昧若夫莊生者望大庭而撫契仰彌高於
不足寄積想於三篇恨我之懐未盡其言詭譎其義恢
[211-15a]
誕君子内應從我遊方之外衆人因藉之以為弊薄之
資然則天下之善人少不善人多莊子之利天下也少
害天下也多故曰魯酒薄而邯鄲圍莊生作而風俗頹
禮與浮雲俱征偽與利蕩並肆人以克己為恥士以無
措為通時無履徳之譽俗有蹈義之愆驟語賞罰不可
以造次屢稱無為不可與適變雖可用於天下不足以
用天下人昔漢陰丈人修渾沌之術孔子以為識其一
不識其二莊生之道無乃𩔖乎與夫如愚之契何殊間
[211-15b]
哉若夫利而不害天之道也為而不争聖之徳也羣方
所資而莫知誰氏在儒而非儒非道而有道彌貫九流
元同彼我萬物用之而不既亹亹日新而不朽昔吾孔
老固已言之矣
  與殷康子書論公謙
曰夫天道以無私成名二儀以至公立徳立徳存乎至
公故無親而非理成名在乎無私故在當而忘我此天
地所以成功聖人所以濟化由斯論之公道體於自然
[211-16a]
故理泰而愈降謙義生於不足故時弊而義著故大禹
咎繇稱功言惠而成功於彼孟反范燮殿軍後入而全
身於此從此觀之則謙公之義固以殊矣夫物之所美
已不可收人之所貴我不可取誠患人惡其上衆不可
蓋故君子居之而每加損焉隆名在於矯伐而不在於
期當匿迹在於違顯而不在於求是於是謙光之義與
矜競而俱生卑挹之義與夸伐而並進由親譽生於不
足未若不知之有餘良藥效於瘳疾未若無病之為貴
[211-16b]
也夫乾道確然示人易矣坤道隤然示人簡矣二象顯
於萬物兩徳彰於羣生豈矯枉過直而失其所哉由此
觀之則大通之道公坦於天地謙伐之義險巇於人事
今存公而廢謙則自伐者託至公以生嫌自美者因存
黨以致惑此王生所謂同貌而實異不可不察者也然
理必有源教亦有主茍探其根則元指自顯若尋其末
弊無不至豈可以嫌似而疑至公弊貪而忘於諒哉

[211-17a]
  食貨論           栁 芳
論曰昔開元初宇文融首以稅客户籍外剰田户口色
役之策行於天下其後天寶間韋堅又以穿廣運潭興
漕之利楊慎矜王鉷楊國忠等議財貨之政君子曰融
等之敗也豈不哀哉詩曰人之多僻無自立辟融等之
謂也初元宗以雄武之才再開唐統賢臣左右威至在
已姚崇宋璟蘇頲等皆以骨鯁大臣鎮以清静朝有著
定下無覬覦四夷来冦驅之而已百姓富饒稅之而已
[211-17b]
繼以張嘉貞張說守而勿失自後賦役煩重豪猾兼并
强者以財力相争弱者以侵漁失業人逃役者多浮寄
於閭里縣收其名謂之客户雜於居人者十一二矣蓋
漢魏以来浮户流人之𩔖也是時也天子方欲因士馬
之衆賈將帥之勇高視六合慨然有制御夷狄之心然
懼師旅之不供流傭之未復思覩竒畫之士以發皇明
蓋有日矣而宇文融揣摩上㫖欵關謁見天子前席而
見之恨得之晚言發融口策合主心不出數年之中獨
[211-18a]
立羣臣之上無徳而祿卒以敗亡既而天子方事四夷
國用不足多融之能追而悔焉於是楊崇禮又以善計
財帛見幸然廉謹自守與人無害故能獲終融死且十
餘年始用韋堅及崇禮慎矜皆以計利興功中人主脅
權相滅為天下笑而王鉷楊國忠威震海内尤為暴横
人反思融矣大凡數子少者帶數使多者帶二十使判
官佐使徧於天下客户倍於往時主司守以取決備員
而已四十年間覆族者五疑人賈害豈天道與夫先王
[211-18b]
收人之制既富而聚之以興利也儉則散之以除害也
所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降及後代亦克用乂禮記曰
倉廩實而知榮辱人茍不足而可理者自古及今未之
有也觀數子之意欲竭人財乗主之欲殫天下之力以
供國竊王者之柄以狥已奮其長觜以鼓天下於是權
歸掌握利出胸臆呼吸指顧舟車沸蝟於萬里之外矣
人以豐財為利而融輩及之矣向之所利者豈不反與
而數子方自以為功無讓坐受富貴斧鉞已在其後而
[211-19a]
謂身安於泰山及其死之日葅醢不足以謝天下豈不
愚哉於戲以元宗之才業為中興君奸臣一說利動明
主堅等窺其餘烈不顧萬死者貪爵祿也蓋國之利器
不可以示人
  王昕及弟晞傳論       蘇世良
自晉失綱紀世道交喪遺風餘烈掃地將盡魏文遷宅
伊洛情存典故衣冠舊族威儀式序於是風流名士往
往間出遵業王誦導清流於前元明孝詣振芳塵於後
[211-19b]
元景少自矜莊早馳名譽儀範詞韻標映人倫雖樂廣
王衍之徒不能尚也嘗試論易稱君子之道四焉是以
朝廷之士入而不出山林之子往而不返然則入朝廷
者宜盡忠義以亡軀希貞固之幹事昇之宰輔必致元
氣之和處以末班思竭匪躬之節往山林者便可違親
避世枕石潄流上期御氣餐霞下足激貪勵俗隠顯之
徒在斯而作外慙應實内謝治身義與隨時情非高尚
食人之祿忘人之憂淡泊囂塵之中虚無廊廟之下始
[211-20a]
之以疎簡成之以誕傲髙談莊老獨扇𤣥風送軌長驅
流蕩忘返乃至阮籍為名教罪人叔夜以高才齒劍惜
哉王公以禮度自拘異於二子但迹預周行志輕流俗
凝神於陳力之地嘯詠於伏奏之辰義匪勞心情乖易
祿足為累矣雖然善人天地之紀安可絶乎昆季履道
俱有風尚閨門雍穆見重時皇永建之時晞處帷幄情
存稽古蓋有憑焉

[211-20b]
  進無為而治論        文彦博
臣頃因奏事親聞徳音謂古稱無為而治者必當先有
為而致無為臣雖即時仰對曰虞舜垂衣而治者亦皆
先有為而後無為誠如聖意退而伏思曰陛下有堯舜
求治之心而臣愚無臯䕫致君之術夙夜慚懼啓處不
遑又以奏對之際蹇訥未周謹尋前典所述虞舜之徳
著於簡牘仰塵覽觀庶幾愚忠上裨聖政仲尼曰無為
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已正南面而已先儒之
[211-21a]
解以謂任官得其人故無為而治考於虞書則舜之始
也流共工於幽州以其心狠貌恭足以惑世也放驩兜
於崇山以其掩義隠賊黨於共工也竄三苗於三危以
其貪冒食貨崇侈不才也殛鯀於羽山以其頑嚚傲狠
治水無功也四罪而天下咸服兹所謂去邪不疑而罰
當其罪也於是詢四岳以謀政治闢四門以求衆賢明
四目達四聰以廣視聴於天下命禹作司空以平水土
棄為后稷以播百穀契作司徒以敷五教臯陶作士以
[211-21b]
典五刑垂作共工益作朕虞伯夷作秩宗以典三禮䕫
典樂以教胄子龍作納言出納朕命惟允既命以官因
戒敕之曰各恭其職乃能立天下之功然後三載考績
三考黜陟幽明庶績咸熙兹所謂任賢勿貳而官得其
人也夫明四目達四聰去四凶命庶官其勤至矣得不
謂之先有為乎及夫庶績熙天下服垂衣裳正南面而
已得不謂之後無為乎臣究觀經史之載舜之至徳也
有大功二十舉十六相去四凶也十六相謂八元八凱
[211-22a]
稷契臯䕫之倫去四凶則朝廷無奸邪之黨舉十六相
則左右皆賢哲之輔如是而天下不治者未之有也故
後世聖帝明王莫不勞於求賢而逸於致治勞於求賢
則先有為也逸於致治則後無為也恭以陛下紹祖宗
之丕基行堯舜之至化黜邪逺佞去四凶之志也求賢
審官舉十六相之意也然而一日萬務尚勞宵旰兹乃
臣愚不稱職之效也臣以為方今之務正在謹守祖宗
之成法使爵賞刑罰不失其當耳爵賞當則奸邪無功
[211-22b]
者不敢僥倖而希進刑罰當則貴近有罪者不敢請求
而茍免綱紀正而朝廷尊號令行而天下服如此則陛
下高拱穆清之中而與虞舜比隆而下視三代之盛矣
  鼂錯論
臣讀漢史鼂錯之策云五帝神聖其臣莫能及故自親
事臣謂錯之言乖謬頗甚因試論之夫易之乾曰天道
也君道也坤曰地道也臣道也天地既位君臣之象著
矣君臣交濟邦家之治隆矣而錯乃云臣不及君故自
[211-23a]
親事然則古之聖帝明王安用輔相而致治乎所謂五
帝者堯舜為聖之優故仲尼刪詩書則斷自唐虞為萬
世法二典之載堯則有命羲和為天地四時之官允釐
百工庶績咸熙舜則命禹平水土棄為稷官契作司徒
臯陶作士垂為共工益為朕虞伯夷秩宗䕫典樂龍納
言皆選於衆而後用其人各任以職且云僉曰汝諧慎
簡之至也所以百工允釐熙帝之載如此則堯舜果自
親事乎仲尼曰舜何為哉端拱正南面而已錯所謂自
[211-23b]
親事豈非乖謬乎若後之人君謂錯言為是乃以一身
一心兩耳兩目獨任自用以周天下之萬務豈不殆哉
又將使厥后自聖無復察邇言好問之裕仲尼曰一言
幾於喪邦者謂人莫已若則錯之言亦幾於兹乎臣故
著論深切以明之庶幾有所補益
  荀息論           司馬光
晉獻公使荀息傳奚齊荀息曰臣竭其股肱之力不濟
則以死繼之及里克殺奚齊荀息死之君子曰詩所謂
[211-24a]
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荀息有焉杜
元凱以為荀息有此詩人重言之意以愚觀之元凱失
左氏之意多矣彼生與言死而背之者是小人穿窬之
行君子所不譏也夫立嫡以長正也獻公溺於嬖寵廢
長立少荀息為國正卿不能明白禮義以格君心之非
而遽以死許是則荀息之言玷於獻公未没之前而不
可救於己没之後也然則左氏之志所以貶荀息而非
所以為褒也
[211-24b]
  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䖍為諸侯論
臣聞天子之職莫大於禮禮莫大於分分莫大於名何
謂禮紀綱是也何謂分君臣是也何謂名公侯卿大夫
是也夫以四海之廣兆民之衆受制於一人雖有絶倫
之力高世之智莫敢不奔走而服役者豈非以禮為之
綱紀哉是故天子統三公三公率諸侯諸侯制卿大夫
卿大夫治士庶人貴以臨賤賤以承貴上之使下猶心
腹之運手足根本之制枝葉下之事上猶手足之衞心
[211-25a]
腹枝葉之庇本根然後能上下相保而國家治安故曰
天子之職莫大於禮也文王序易以乾坤為首孔子繫
之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言君臣
之位猶天地之不可易也春秋抑諸侯尊周室王人雖
微序於諸侯之上以是見聖人於君臣之際未嘗不惓
惓也非有桀紂之暴湯武之仁人歸之天命之君臣之
分當守節伏死而已矣是故以微子而代紂則成湯配
天矣以季札而君吳則太伯血食矣然二子寧亡國而
[211-25b]
不為者誠以禮之大節不可亂也故曰禮莫大於分也
夫禮辨貴賤序親疏裁羣物制庶事非名不著非器不
形名以命之器以别之然後上下粲然有倫此禮之大
經也名器既亡則禮安得獨在哉昔仲叔于奚有功於
衞辭邑而請繁纓孔子以為不如多與之邑惟名與器
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政亡則國家從之衞君待孔
子而為政孔子欲先正名以為名不正則民無所措手
足夫繁纓小物也而孔子惜之正名細務也而孔子先
[211-26a]
之誠以名器既亂則上下無以相保故也夫事未有不
生於微而成於著聖人之慮逺故能謹其微而治之衆
人之識近故必待其著而後救之治其微則用力寡而
功多救其著則竭力而不能及也易曰履霜堅氷至書
曰一日二日萬幾謂此𩔖也故曰分莫大於名也嗚呼
幽厲失徳周道日衰綱紀散壊下陵上替諸侯專征大
夫擅政禮之大體什喪七八矣然文武之祀猶綿綿相
屬者蓋以周之子孫尚能守其名分故也何以言之昔
[211-26b]
晉文有大功於王室請隧於襄王襄王不許曰王章也
未有代徳而有二王亦叔父之所惡也不然叔父有地
而隧又何請焉文公於是懼而不敢違是故以周之地
則不大於曹滕以周之民則不衆於邾莒然歴數百年
宗主天下雖以晉楚齊秦之强不敢加者何哉徒以名
分尚存故也至於季氏之於魯田常之於齊白公之於
楚智伯之於晉其勢皆足以逐君而自為然而卒不敢
者豈其力不足而心不忍哉乃畏奸名犯分而天下共
[211-27a]
誅之也今晉大夫暴蔑其君剖分晉國天子既不能討
又寵秩之使列於諸侯是區區之名分復不能守而并
棄之也先王之禮於斯盡矣或者以為當是之時周室
微弱三晉彊盛雖欲勿許其可得乎是大不然夫三晉
雖彊茍不顧天下之誅而犯義侵禮則不請於天子而
自立矣不請於天子而自立則為悖逆之臣天下茍有
桓文之君必奉禮義而征之今請於天子而天子許之
是受天子之命而為諸侯也誰得而討之故三晉之列
[211-27b]
於諸侯非三晉之壊禮乃天子自壊之也嗚呼君臣之
禮既壊矣則天下以智力相雄長遂使聖賢之後為諸
侯者社稷無不泯絶生民之𩔖糜滅幾盡豈不哀哉
  智伯論
智伯之亡也才勝徳也夫才與徳異而世俗莫之能辨
通謂之賢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聰察强毅之謂才正直
中和之謂徳才者徳之資也徳者才之帥也雲夢之竹
天下之勁也然而不矯揉不羽括則不能以入堅棠谿
[211-28a]
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鎔範不砥礪則不能以擊强
是故才徳全盡謂之聖人才徳兼亡謂之愚人徳勝才
謂之君子才勝徳謂之小人凡取人之術茍不得聖人
君子而與之與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則君子挾才
以為善小人挾才以為惡挾才以為善者善無不至矣
挾才以為惡者惡亦無不至矣愚者雖欲為不善智不
能周力不能勝譬之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
以遂其姦勇足以決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為害豈不
[211-28b]
多哉夫徳者人之所嚴而才者人之所愛愛者易親嚴
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於才而遺於徳自古昔以来國
之亂臣家之敗子才有餘而徳不足以至於顛覆者多
矣豈特智伯哉故為國為家者茍能審於才徳之分而
知所先後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范文子論          蘇 軾
料敵勢强弱而知師之勝負此將帥之能也不求一時
之功愛君以徳而全其宗嗣此社稷之臣也鄢陵之役
[211-29a]
楚晨壓晉師而陳諸將請從之范文子獨不欲戰晉卒
敗楚楚子傷目子反殞命范文子疑若懦而無謀者矣
然不及一年三郤誅厲公弑胥童死欒書中行偃幾不
免於禍晉國大亂鄢陵之功實使之然也有非常之人
然後有非常之功非常之功聖人所甚懼也明月之珠
夜光之璧無因而至前匹夫猶或按劍而况非常之功
乎故聖人必自反曰此天之所以厚於我乎抑天之禍
予也故雖有大功而不忘戒懼中常之主銳於立事忽
[211-29b]
於天戒日尋干戈而殘民以逞天欲全之則必折其萌
芽挫其鋒芒使知其所悔天欲亡之則必先之以美利
誘之以得志使之有功以驕士玩於冦讐而侮其民人
至於亡國殺身而不悟者天絶之也嗚呼小民之家一
朝而獲千金非有大福必有大咎何則彼之所獲者終
日勤勞不過數金耳所得者微故所用狹無故而得千
金豈不驕其志喪其所守哉由是言之天下者得之艱
難則失之不易得之既易則失之亦然漢高皇帝之得
[211-30a]
天下親冒矢石與秦楚争轉戰五年未嘗得志比定天
下復有平城之圍故終其身不事逺略民亦不勞繼之
文景不言兵唐太宗舉晉陽之師破竇建徳虜王世充
所過者下易於破竹然天下始定外攘四夷伐高昌破
突厥終其身師旅不解幾至於亂者以其親見取天下
之易也故兵之勝敗不足以為國之强弱而足以為治
亂之兆蓋有戰勝而亡有敗而興者矣會稽之棲而勾
踐以霸黄池之會而夫差以亡有以使之也夫晉虢公
[211-30b]
敗戎於桑田晉卜偃知其必亡曰是天奪之鑑而益其
疾也晉果滅虢此范文子所以不得不諫諫而不納而
又有功敢逃其死哉使其不死則厲公逞志必先圖於
范氏趙盾之事可見矣趙盾雖免於死而不免於惡名
則范文子之智於趙宣子也逺矣
  霍光論
古之人惟漢武帝號知人蓋其平生所用文武將帥郡
國邊鄙之臣左右侍從陰陽律厯博學之士以至錢穀
[211-31a]
小吏治刑獄使絶域者莫不獲盡其才而各當其處然
猶有所試其功效著見天下之所共知而信者至於霍
光先無尺寸之功而才氣術數又非有以大過於羣臣
而武帝擢之於稠人之中付以天下後世之事而霍光
又能忘身一心以輔幼主處於廢立之際其舉措甚閒
而不亂此其故何也夫欲有所立於天下擊搏進取以
求非常之功者則必有卓然可見之才而後可以有望
於其成至於捍社稷託幼子此其難者不在乎才而在
[211-31b]
乎節不在乎節而在乎氣天下固有能辦其事者矣然
才髙而位重則有僥倖之心以一時之功而易萬世之
患故曰不在乎才而在乎節古之人有失之者司馬仲
達是也天下亦有忠義之士可託以死生之間而不忍
負者矣然狷介廉潔不為不義則輕死而無謀能殺其
身而不能全其國故曰不在乎節而在乎氣古之人有
失之者晉荀息是也夫霍光者才不足而氣節有餘此
武帝之所為取也書曰如有一个臣斷斷兮無他技其
[211-32a]
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已有之人之彦聖
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寔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孫
黎民嗟夫此霍光之謂歟使霍光而有他技則其心安
能休休焉容天下之才而樂天下之彦聖不忌不克若
自己出哉才者争之端也夫惟聖人在上驅天下之人
各走其職而争用其所長茍以人臣之勢而居於廟廊
之上以捍衞幼沖之君而以其區區之才與天下争能
則姦臣小人有以乗其隙而奪其權矣霍光以匹夫之
[211-32b]
微而操生殺之柄威蓋人主而貴震於天下其所以歴
事三主而終其身天下莫與争者以其無他技而武帝
亦以此取之歟
  郭崇韜論          蘇 轍
國無釁而後可以伐人冒釁以伐人敵無釁則已受其
災敵有釁則我與敵皆斃楚靈王殘民以逞舉思亂之
民以伐吳吳不可動而棄疾攻之若升虚邑靈王遂死
於外齊湣王貪而好勝知宋之可攻而忘齊國之既病
[211-33a]
燕師乗之遂以失國自古冒釁以攻人其禍如此矣唐
莊宗勇而善戰與梁人夾河相攻十戰九勝涉河取鄆
不十日而克梁威震諸國五代用兵未有神速若此者
也然其克敵之後幸一日之安沈湎聲色之虞宦官伶
人交亂其政府庫之積罄於耳目之奉民怨兵怒國有
土崩之勢而不知也一時功臣皆武夫倔起未有識安
危之機者惟樞宻使郭崇韜智勇兼人知其不可力言
而不見聴求去而不見許中外佞倖視之仄目崇韜深
[211-33b]
病之矣時方欲伐蜀崇韜欲立大功為自安之計議以
魏王繼岌為元帥而已為之副將兵六萬以出兵不逾
時而克成都降王衍料敵制勝之功可謂盛矣然崇韜
知蜀之易舉而不知唐之已亂挈其良將勁兵西行數
千里雖立大功而不免讒死於蜀征蜀之兵未還而趙
在禮為亂河朔明宗北征遂與在禮皆反帥兵南向克
汴入洛遂無一人能禦之者向使西師不出蜀雖未下
而京師有重兵崇韜不死河朔叛臣必有所畏不敢妄
[211-34a]
動則莊宗不亡崇韜不死禍福未可知也嗟乎崇韜冒
釁以伐人蹈齊湣之禍而以為安惜其有智而未始學

  晉論
晉文公辟驪姬之難處狄十有二年奚齊卓子相繼戮
死秦晉之人歸心焉文公深信咎犯靖而待之若將終
焉者至於惠公起而赴之如恐不及於是秦人責報於
外而里㔻要功於内不能相忍繼以敗滅内外絶望屬
[211-34b]
於文公然後文公徐起而收之無尺土之賂一金之費
而晉人戴之遂霸諸侯彼其處利害之計誠審哉夏商
之衰湯文王皆起於諸侯積徳深厚天下歸之不得已
而後應故雖取天下而無取天下之患其後皆數十世
若晉文公徳雖未足而待其自至則庶幾王者之事也
是以主盟中夏幾二百年其功業與齊桓等而子孫過
之逺甚夫豈非其積之有厚薄故耶晉悼公之復霸也
與楚争鄭三合諸侯之師未嘗一與楚戰卒以敝楚而
[211-35a]
服鄭蓋古之善用兵者皆以不戰屈人之兵非不得已
不戰方鄭之未服也中行偃欒黶皆欲以戰勝楚惟知
罃知用兵之難勝負之不可必遷延稽故而楚人自敝
不較而去不然二子將為先縠而罃將為林父如罃可
謂知兵矣
  狄仁傑論
母后臨朝據人君之地而私其親有志之士將欲正之
常患不克漢吕后欲王諸吕王陵以髙帝舊約争之曰
[211-35b]
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背之不可言雖直不見省陵
幸而不死亦廢不用唐武后廢廬陵王立豫王豫王雖
在位未嘗省天下事徐敬業為之起兵於外裴炎争之
於内皆不旋踵為戮何者位尊權重臣下無所奈何勢
必至此也惠帝之亡也陳平聴張辟疆計封王諸吕吕
后安之故平與周勃得執將相之柄以伺其間後復聴
陸賈交歡周勃將相之權不分故周勃得入北軍左袒
一呼而吕氏以亡豫王既立武后革命稱帝追尊祖考
[211-36a]
封王子弟戕殺天下豪傑志得氣滿以為武氏有泰山
之安矣狄仁傑雖為宰相而未嘗一言及后欲以三思
為太子訪之大臣仁傑乃曰臣觀天人未厭唐徳頃匈
奴犯邊陛下使三思募士逾月不及千人及使廬陵王
不浹旬得五萬人今欲立嗣非廬陵不可后怒罷議久
之復召問曰朕數夢雙陸不勝何也對曰雙陸不勝無
子也意者天以此儆陛下耶文皇帝身蹈鋒刃百戰以
有天下傳之子孫先帝寢疾詔陛下監國陛下掩神器
[211-36b]
而取之十餘年矣又欲以三思為後且母子與姑姪孰
親陛下立廬陵王則千秋萬歳血食於太廟三思立廟
無祔姑之禮后感悟即日遣徐彦伯迎廬陵王於房州
而立之蓋王陵裴炎迎禍亂之鋒欲以一言折之故不
廢則死陳平狄仁傑待其已衰而徐正之故身與國俱
全惟吕后無子親止於姪故没身而後變武后有子母
子之愛人情之所同故老而自復由此觀之陳狄之所
以成功者皆以緩得之也然廬陵既立而張易之昌宗
[211-37a]
未去仁傑猶置之不問復授之張柬之俟其惡稔而後
取豈以禍亂之根生於母子之間不如是則必至於毁
傷故耶老氏有言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
强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
明柔勝剛弱勝强魚不可以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
示人二公得之矣
  知罃趙武論
齊桓公存三亡國以屬諸侯其義多於晉文然桓公殁
[211-37b]
而齊亂其後不能復霸文公子孫世為盟主二百餘年
與春秋相終始其故何也雖襄公悼公之賢齊所無有
然其所以保霸業而不失者則有在也霸者之盛非能
用兵以服諸侯之難而能不用兵以服諸侯之為難耳
文公之後前有知罃後有趙武皆能不用兵以服諸侯
此晉之所以不失霸也悼公與楚争鄭三合諸侯之師
其勢足以舉鄭而却楚晉之羣臣中行偃欒黶之徒欲
一戰以服楚者衆矣惟知罃為中軍將知用兵之難勝
[211-38a]
負之不可必三與楚遇皆遷延稽故不與力戰卒以敝
楚而服鄭此則知罃不用兵之功也悼公死平公立平
公非悼公比也然能屬任趙武武嘗與楚屈建合諸侯
之大夫于宋以求弭兵趙武於此有仁人之心二焉方
其未盟也屈建衷甲將以襲武武與叔向謀之叔向曰
以信召人而以僭濟之人誰與之安能害我武從其言
卒事而楚不敢動將盟晉楚争先叔向又曰諸侯歸晉
之徳耳非歸其尸盟也子務徳無争先武亦從而先之
[211-38b]
此二者非仁人不能何也人將衷甲以襲我我亦衷甲
以待之此勢之所必至也不幸不勝無可言者雖幸而
勝晉楚之禍必自是始晉為盟主常先諸侯矣晉未失
諸侯而楚求先之若與之争楚必不聴晉楚之禍亦必
自是始然此二者皆人情之所不能忍也忍之近於弱
不忍近於强而武能忍之晉楚不争而諸侯頼之故吾
以為武有仁人之心二焉凡晉之所以不失諸侯而趙
氏之所以卒興於晉者由此故也春秋書宋之盟實先
[211-39a]
晉而後楚孔子亦許之歟
  魏論
魏文侯非戰國之君也内師事卜子夏友田子方段干
木被儒服者身無失徳用吳起西門豹李悝盡力耕戰
民賴以富而敵不敢犯外以禮與信交接諸侯與韓趙
無怨終其身魏人不知戰國之患雖非盛徳之主使當
平世得行其志雖西漢文帝不能逺過也一時諸侯無
足言者矣至子武侯稍已侵暴鄰國至孫惠王藉父祖
[211-39b]
之業結怨韓趙齊乗其弊殺龎涓虜太子申秦人因之
遂取西河地魏由此衰不然以全魏之力據山河之利
秦豈能動之哉
  韓論
韓之先獻子厥最賢然春秋之際諸侯之賢大夫如獻
子者多矣而子孫莫興太史公以獻子存趙氏之孤為
天下之陰徳故宜有後予以謂不然韓之先與晉同祖
皆周武王之後也史伯謂鄭桓公武實昭文之功文之
[211-40a]
祚盡武其嗣乎武王之子應韓不在其在晉乎晉自文
公伯諸侯至平公八世猶未足以究武之烈而繼之以
韓此天意也獻子何足以當之然周衰姬姓復興者三
國燕與韓魏皆據地千里后稷播種百穀以濟飢饉其
報固當然哉
  范文子論
欒武子始用智范韓所至有功一不用文子幾不免死
雖免死卒䝉弑君之惡嗚呼死生之於人亦大矣文子
[211-40b]
以死易亂而欒武子恥失諸侯不知兵之加其頸也其
愚智蓋已逺矣趙文子與叔向遊於九原論晉大夫之
賢者稱范武子遺文子夫武子文子吾未知其孰賢彼
以死生取之是以遺文子歟
  叔向論
樂王鮒言於君無不從欲為叔向請以其同也棄而不
應祁大夫老矣無位於朝以其覺也知其必為己言何
其明哉不然晉楚之際亦多故矣同盟有衷甲之變交
[211-41a]
聘有司宫之禍茍明不足以應之身受其辱而國被其
患可勝言哉然平邱之會齊人不服叔向詰之以禮威
之以衆攘臂而仍之僅乃得之嗚呼殆哉彼不幸而仕
於衰晉蓋不得已而然歟
  藺相如廉頗李牧論
藺相如非戰國之士也以死行義不屈於强秦以禮為
國不較於廉頗其處剛柔進退之際頗𩔖學道者使居
平世可以為大臣矣非戰國之士也廉頗李牧皆以將
[211-41b]
亡之趙抗方興之秦其為力艱矣卒以用捨為趙之存
亡趙能用之而不能終悲夫
  晉殺其世子申生論      吕祖謙
晉殺其世子申生孰殺之士蒍殺之也殺申生者實驪
姬之譖士蒍何與焉士蒍開其隙驪姬乗其隙也羣公
子之出于桓莊豈他人哉其尊者固不待言其卑者由
獻公之從父昆弟也士蒍逢獻公之惡反覆詭詐陷之
於死地使獻公屠其宗族昆弟如刈草菅略無慘怛不
[211-42a]
忍之意其於宗族昆弟之間既如此何獨難於其子乎
此所以来驪姬之譖也對伯夷者不敢論賄賂對比干
者不敢論阿諛驪姬雖嬖茍非習見獻之殘忍亦豈敢
一日遽譖其三子哉彼士蒍憂申生之不得立憂蒲屈
之不可城終日焦然憂晉之禍憂之誠是也抑不知造
是禍者果誰乎驪姬之譖即襲吾前日譖富子之術也
蒲屈之城即襲吾前日城聚之術也使我不倡之彼烏
得而和之使我不先之彼烏得而繼之是故開獻公殘
[211-42b]
忍之心者士蒍也教驪姬離間之術者亦士蒍也開則
不可復閉已教則不可復悔授賊以刃而禁其殺人世
寧有是理耶雖使一法吏蔽是獄亦必首士蒍而從驪
姬也吾嘗考晉國之本末又知開禍端者非獨士蒍其
所從来逺矣晉穆侯之二子長則文侯而桓叔其季也
自桓叔以来視文侯之子孫不啻冦讐必鋤其根而奪
其國者不過欲啓子孫之業耳殊不知殺文侯之子孫
是殺吾之子孫也吾私其子而殺其昆弟則吾之子亦
[211-43a]
私其子而殺其昆弟矣然則桓莊之族雖曰獻公殺之
其實桓莊殺之也桓莊親其子而讐昆弟於一族之中
分親與讐其私已甚及獻公親奚齊而讐申生又於諸
子之中分親與讐可謂私之私矣私日盛則心日狹當
桓莊殄滅文侯子孫之時其心必謂是害既除則吾子
孫可以享無窮之利也豈自料害其子孫者乃吾子孫
也耶當獻公殄滅桓莊子孫之時其心必謂是害既除
則申生可以享無窮之安也豈自料害申生者乃吾身
[211-43b]
耶嗚呼私生於愛而害愛莫如私天下未嘗有私而能
愛者也獻公始私申生至於盡滅桓莊之族以除其偪
愛之亦至矣曾未閱時嬖於驪姬遽移其愛於奚齊其
為奚齊而殺申生即為申生而殺桓莊之族者也向之
愛申生之心果何在耶申生之愛既可移之於奚齊則
異時奚齊之愛亦可移而之他矣不惟昔之愛申生者
不可保今之愛奚齊者亦不可保矣然則狥私者豈能
真有所愛哉果出於真則必不可移矣林回棄千金之
[211-44a]
璧負赤子而趨天性之愛豈外物所能移耶獻公誠能
悟此愛之非真一念之中識天性之愛則本根枝葉生
則俱生而不可離何憂乎士蒍何憂乎驪姬哉

  相如賢於廉頗論       王世貞
世稱藺相如以區區之趙抗虎狼之秦秦雖强暴不能
陵趙者相如之功也謂其賢於廉頗愚竊疑之何則秦
之所以不能陵趙者以其國治兵强也固非口舌之間
[211-44b]
所能抗也然則國何以治兵何以强豈非廉頗在其位
耶趙得和氏璧秦王聞而欲之請易之以土田相如奉
命銜璧而往秦王欲强取之相如抗節不撓視死如歸
卒欺秦王而歸璧於趙以是為相如之功噫又何足稱
哉夫和氏之璧懐握之玩得之不足以為重失之不足
以為輕而相如以死争之以詐取之有如秦王赫然增
怒肆其强暴逞其毒螫葅醢相如移兵攻趙是為趙王
愛數寸之玉喪國士之賢貪無用之器貽宗廟之憂人
[211-45a]
臣愛君果如是哉澠水之會秦王請趙王鼓瑟而詔史
書之相如進缶於秦王秦王不可則挺劍却之必得當
而後止是何異賈豎小人矜豪恃氣不能相下者惡足
言功哉昔桀為無道湯幽囚於夏臺戎狄侵豳大王避
之於岐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就拘於羑里夫以幽拘
之辱棄國而逃與一鼓瑟之間孰難哉然而三王忍恥
行之卒蹶夏商撫綏四海相如儻能相趙王示微弱以
驕秦忍小恥以怒趙崇徳修政以須秦之可亡從而仆
[211-45b]
之濟黔首於塗炭救赤子於虎狼其功烈豈不煒燁光
逺哉而於樽俎之間壇坫之上争言暴氣取當而止英
偉之士不亦可羞哉趙王不能逺觀嘉其一命之不辱
賞其要刼之小䇿一旦位諸功實之上廉頗日夜憤憤
欲礪刃刺之而相如能不與之較此則賢矣然亦不可
用一善掩大功世稱藺優於廉非通論也
  晉論            郭子章
古之帝王更都山河而平陽蒲坂夏邑堯舜禹所宅也
[211-46a]
讀園桃園棘故其民至於今憂國而忠於主有樞有榆
故其民至於今喜樂而愉瞿瞿休休故其民至於今長
慮而却顧陟岵陟屺故其民至於今孝閒閒坎坎故其
民至於今力穡且葛屨見隘陿焉彼汾見貧儉焉平逺
馬邑之外西鄰延綏鴈門寧武之北咫尺河套屯卒既
夥則邊儲宜實晉之分封者二十有二代之分封者二
十有四瀋之分封者二十汾蒲絳澤之區公室彌蕃則
宗祿宜講煉石有補於天斷鼇著績於地姚姒之隆五
[211-46b]
官賡起重耳之霸多士焱赴而品操古今則人材宜甄
國朝
  欒盈論           魏 禧
自古未有得士而不興者有道之世賢者連𩔖而升各
奮其智能以自效於上故養士之權在上而不在下世
之衰也君臣之間競智力以相勝天子諸侯疑薄大臣
而别樹黨人其卿大夫莫不厚養死士以備旦夕之急
故養士之權在下而不在上於是有得士以興亦有得
[211-47a]
士以亡者自春秋晉欒盈以好施多得士特聞亡逐之
餘猶能因其力以入絳士樂為之死而晉國幾殆其後
流風遺烈轉相慕效而孟嘗信陵四君之徒益汎濫於
天下悲夫盈以好施得士自趣死亡吾徒見其害而不
見其利也君子立危亂之世務修徳以辟難不務植黨
以自固吾誠引釋權勢不犯衆人之忌則徒裼而獨行
於國中無有敢扼之者若夫侈汰不度而懼人之謀已
必多其與以備之備寡則勢孤而不立備多則恃勢而
[211-47b]
犯難古今黨人之亂互相攻擊必交燼而後已欒盈不
能外平大族之怨内正其閨門而區區收武力之人為
腹心爪牙之用以為足自立而不危其亦惑矣蓋嘗論
之古之能成功名於天下者必有智深勇沈之士以左
右之招之不來麾之不去吾即欲結以恩而不能此其
人顧不可以多得誠得一二人用之而吾事畢矣陳平
憂吕氏之亂陸賈一言而亂定季布亡命魯朱家為見
滕公布遂免死今盈内亂幾於亡室而荀范韓趙之族
[211-48a]
合志而怨之此亦至危難之日矣吾未聞欒氏之士有
出而謀其危者及其亡也求一朱家之智不可得此其
士豈不可哀也哉孟嘗君賴雞鳴狗盜之士脫秦厄此
固倖而中耳使其出齊各有抽劍斷靷而止之者則其
計已無事矣雖然此特賢於欒氏之士者也
  戰城濮論
古之善制勝者必履天下之險攻天下之難攻而勝其
所不可勝蓋不犯其至險則不足享天下之至安不出
[211-48b]
其至難則不足收天下之至易其勢然也且夫事有先
難而後易者亦有先易而後難者吾力足舉其難則易
者必靡如陳湯之破郅支而呼韓入朝之𩔖是也力不
足以舉其難則姑肆意於其易以豐吾之力而徐為之
圖如司馬錯不攻三川周室而教秦惠王起兵伐蜀之
𩔖是也難易之間要無定勢顧非吾力之所必不能及
則必為其難者以從事於一勞而長逸之勢昔者楚方
彊大侵食江漢之諸侯齊桓公欲修方伯之威興師問
[211-49a]
罪於陘帥八國之車徒徘徊於召陵之間以待其盟而
不敢戰至於晉文反國三祀遽與楚師大戰於城濮觀
其拘宛春私復曹衞其君臣之所相與謀若惟恐其不
得戰而遂已者此少年輕銳徼倖萬一者之所為耳然
文公卒以大勝而霸諸侯今夫天下之險不可以徒犯
而艱難重大之事非有百全之謀定計於内而成功於
外不可以輕出文公外結齊秦之大援内有諸謀臣誘
敵制勝之計楚之君臣其謀不協於内而子玉以剛愎
[211-49b]
之才僅將六卒蓋勝楚之略先定於胸中是以横挑其
釁而輕於一戰宋真宗時契丹大入冦冦準建親征之
策固請渡河於是契丹怖駭不戰而請盟其後數十年
間卒無邊患此蓋所謂出險犯難以成大功者後之人
觀其飲博歌呼克禦大敵疑若有鬼神天幸之助然當
其渡河準言於帝曰王超領勁兵屯中山以搤其吭李
繼隆石保吉分大陣以扼其左右肘四方征鎮赴援者
日至此取威決勝之時也彼豈無百全之計而以天子
[211-50a]
為孤注哉若冦準者蓋自唐宋以來一人而已矣
  戰殽論
王者之師計義而後動伯者之師計利而後動茍有以
自利其國而卒免於後患則違徳拂義顧有所不暇論
是則伯者之圖也昔者晉與秦有數大惠而無毫髮之
怨晉無故而敗其師於殽以先釁於彊國當是時先軫
以不哀吾喪而伐同姓為秦罪且夫滅曹分魏晉身為
不道矣而顧秦是責何哉夫予人者驕人受人者制於
[211-50b]
人此以知因人者之必不能免於自禍也子糾依魯見
殺於生竇宋納厲公責賂而無厭鄭不能堪獻公之死
也晉國内亂夷吾因秦師反辟於晉其後卒敝之于韓
原吾觀夷吾背惠反徳繆行誅殺有自取死之道亡國
僇身不足為怪然晉以新起最勝之國師徒撓敗葄骨
郊原秦人廢置其君曾如反覆手之易蓋晉不足取重
於秦而諸侯亦自此而輕晉矣且夫文公復國既又用
秦人之力文公死而襄公立是故以分則秦大父也以
[211-51a]
徳則造國者也父死而孤立則國家多難安危治亂之
一日也晉之君臣以為不立威則無以聲諸侯而讋秦
人非望之心不戰勝彊國則無以立威昔者齊桓公死
其子孝公因宋襄以定位齊之後無復能伯諸侯者則
以孝公因人定位不能立威故也山西之國最彊莫如
秦秦有廬栁之恩而又有韓原之威今方過軼於殽乗
其阻而㢋之制勝萬全而無後慮此先軫所謂天奉之
一時不可失也於是卒敗秦師而伯諸侯雖然悖天道
[211-51b]
絶人理足以動天下之兵晉之不終覆於秦也蓋亦幸

  戰邲論
善戰者不敗善敗者持其勢而制之不至於大潰而不
可止晉林父之戰於邲也吾謂先縠獨濟之後有可以
救敗之道而林父三失之兵法曰順命為上有功次之
昔城濮之役祁瞞奸命舟之僑先歸而顛頡負從亡功
咸殺無赦蓋威克愛者勝愛克威者敗所固然也今夫
[211-52a]
毒蛇螫人指人則拔刀而斷之非其指之不足愛以愛
指之足以賊吾身故能忍其小以不忍於其大當是時
林父按甲堅壘命司馬追斬先縠徇於師以厲三軍之
用命三軍之士必戰栗激發以致死茍其不能則舉先
縠而委之或請濟師以戰或全師而退焉以尸亡屬之
罪此不過棄其一指而不足惜何林父之弗講也惑於
韓厥專罪分惡之謀使違命者益驕而不可制彼旃錡
何所懲哉且夫旃錡固嘗求公族與卿而弗得者也夫
[211-52b]
拂於人者則不可用人非其人之所欲則不可以使奉
使召盟非二子之志明甚而茍焉許之以重其釁其一
敗不可救毋惑也方楚之逐旃而薄晉軍林父鼓於軍
中曰先濟者有賞中下之軍争舟而不得濟是以大敗
吾觀鞌之戰也郤克傷於矢流血及屨鼓音不絶遂大
敗齊師三逐而徑其國林父其時使以先濟之賞賞陷
陣之士以鼓先濟者而鼓楚師下令曰楚人薄我我退
不得濟必殱於河進而死敵可以生林父請身先之如
[211-53a]
此則士氣百倍有死無二吾未見楚之必勝而晉必敗
也士會郤克僅殿上軍而不敗况以三軍禦楚而不能
自全必不然矣嗚呼致之死地而後生背水決戰争必
勝之勢此韓信所以破趙而惜夫林父之不知此也
  戰鞌論
立威之道不在於多戰勝在於善養其威以時動而不
詘不善養其威則最勝之後可以敗衂而不能振千金
之弩一發而徹三屬之甲貫石而裂犀及其罷也則不
[211-53b]
能達魯縞虎豹萆於深山樵蘇為之不履日出而攫人
人則阱而搏之是故恃爪牙之利以噬人無厭者敗也
猛虎暴然向逼控拳而亢其怒亦敗也昔者楚靈王好
戰威殫怨積以自斃於乾谿吳王夫差數興征役卒沼
於越蓋二君者止知威在於戰勝而不知養其威以立
於不敗之道是以戰敗而威挫吾觀郤克聘齊齊頃公
幃婦人而笑之於是克以魯衞之役請八百乗而敗齊
於鞌郤子之去齊也濟河而矢之曰所不此報無能涉
[211-54a]
河故士會請老而授之國政以逞其欲彼頃公固遂以
克為泊然無所憾恨於其心耶抑晉不足與耶宋閔公
靳南宫長萬陳靈侯戲夏徵舒雖其臣不免於弑僇况
大國之卿哉克之帥車徒以集於鞌其勢固若猛虎之
暴然必思搏噬而後已者頃公不辟其鋒而桀然逞其
輕勇以争一旦之命宜乎折北不救而幾為晉禽也藉
富彊之力馮陵小國黷武而不止而又以亢積怒之彊
敵所謂恃爪牙以噬人控拳而搏猛虎此二敗者頃公
[211-54b]
兼之矣晉襄公敗秦師於殽彭衙之役又敗之孟明增
修國政謀報其恥濟河焚舟以伐晉趙衰曰懼而增徳
不可當也於是晉人不出秦耀兵晉地方洋數百里之
間取勝而還楚子重侵衞及魯布惠於國悉師而起郤
克為晉大政不恥於失諸侯辟楚而不敢争蓋秦持必
死之心楚挾傾國之衆二子知其必不可勝而不務彊
勝之故不至於敗而失其盟主之勢是殆所謂善養其
威者與
[211-55a]
  狄仁傑舉子論        陳廷敬
武后令宰相各舉尚書郎一人狄仁傑舉其子光嗣時
比之祁奚失其指矣蓋與左師觸龍諫趙太后請長安
君為質事絶相𩔖當時武承嗣武三思營求為太子仁
傑每從容進諫勸召還廬陵王他日武后語仁傑夢鸚
鵡兩翼折仁傑對以武者陛下之姓兩翼謂二子起二
子則兩翼振矣鸚鵡之翼釋以二子權也舉子之事亦
權也而遂正告之矣故左師之憐舒祺仁傑之舉光嗣
[211-55b]
其迹雖殊所以感其心者則一也卒之長安君為質於
齊而趙國不被兵中宗復辟而唐社稷卒不變嘗觀李
徳裕忠諫論言近世名臣王石泉居相時以子為眉州
司士太后嘗問曰君在相位子何逺乎對曰廬陵是陛
下愛子今猶在逺臣之子焉敢相近故知人臣進諫正
告之不能得者有時乎用權然權者豈人臣之得已哉
人主貴察其心而已矣
 山西通志巻二百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