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a0105 御定孝經衍義-清-葉方藹 (master)


[027-1a]
 欽定四庫全書
御定孝經衍義卷二十五
  天子之孝
   親九族
   臣/按人之一身上有父下有子三而一者也親之
   至也因而由父以親祖由子以親孫又因之由祖
   以親高曾二祖由孫以親曾𤣥二孫此䘮服小記
   所謂親親者以三為五以五為九也制服之義由
[027-1b]
   父而上殺之至高祖由子而下殺之至𤣥孫是上
   殺下殺也同父則期同祖則大功同曾祖則小功
   同高祖則緦麻是旁殺也祖遷於上宗易於下故
   高祖外無服是服親畢也乃若大宗者族人百世
   宗之雖絶屬猶為之服則始為諸侯大夫者且然
   至于天子則其收族之道益以廣矣縁尊尊貴貴
   之義則有天下者絶宗縁親親之情則族人百世
   宗之者其恩數不得同於異姓也此同姓之九族
[027-2a]
  也通異姓之親而言之則有以父族四父之姓為/一族父女
  昆弟適人有子為二族己女昆弟適人/有子為三族己女子適人有子為四族母族三母/之
  父為一族母之母為二/族母之昆弟為三族妻族二妻之父為一族/妻之母為一族
  九族者是同姓之九為一族而異姓之族居其八
  也其序則由父族而母族由母族而妻族若司徒
  六行先孝而友而睦而婣也有天下者推愛親之
  心而周遍於同姓之九族而後及於四父族中異
  姓之三族而後及於三母族二妻族而後及於朋
[027-2b]
  友故舊亦由任恤之行在孝友睦婣之後故博愛
  之道次親九族而以勲舊附焉
書堯典克明峻徳以親九族
  臣/按聖人之徳無以加於孝九族皆自親而推而
  即以親吾親者及之盖親親之殺孝之至徳之至
  也朱子論仁以孝弟為第一坎仁民二坎愛物三
  坎若本孝而推九族固孝之第一坎與故首親睦
  次平章也
[027-3a]
詩王風葛藟篇/名其一章曰緜緜葛藟在河之滸終遠兄
弟謂他人父謂他人父亦莫我顧
 小序曰葛藟王族刺平王也周室道衰棄其九族焉
 孔頴達正義曰棄其九族者不復以族食族燕之禮
 叙而親睦之故王之族人作此詩以刺王也
  臣/按周之東遷晉鄭焉依若平王能糾合宗盟以
  勸來者則人心固而國勢强周轍猶可以西也而
  蔑棄宗族以坐成孤危之勢諸侯自是離心而
[027-3b]
  各欲自樹王室之衰始此矣然則葛藟一詩王之
  所以降而為風也
小雅湛露篇/名其二章曰湛湛露斯在彼豐草厭厭夜飲
在宗載考
 鄭康成注曰豐草喻同姓諸侯也載之言則也考成
 也夜飲之禮在宗室同姓諸侯則成之於庻姓其讓
 之則止昔陳敬仲飲桓公酒樂桓公命以火繼之敬
 仲曰臣卜其晝未卜其夜乃止此之謂不成也
[027-4a]
  臣/按此言天子燕同姓諸侯至於厭厭安閒之夜
  以其宗室故留之而成飲不許其讓以崇親厚也
  其三章云在彼杞棘以喻庻姓諸侯四章云其桐
  其椅以喻二王後皆以令徳令儀為言異於厭厭
  夜飲者矣此亦周之宗盟先同姓之意宜其有旣
  醉之作也
頍弁篇/名其一章曰有頍缺婢反/舉首貌者弁皮/弁實維伊何爾酒
旣㫖爾殽旣嘉豈伊異人兄弟匪他蔦音/鳥與女蘿施于
[027-4b]
松柏未見君子憂心奕奕憂心無/所薄也旣見君子庻幾說音/悦
音/亦
 小序曰頍弁諸公刺幽王也暴戾無親不能宴樂同
 姓親睦九族孤危將亡故作是詩也
 朱熹集𫝊曰此亦燕兄弟親戚之詩
  臣/按集𫝊但以為燕兄弟親戚而序謂刺幽王然
  意均主於親睦九族自足兩存也蔦與女蘿施于
  松柏毛傳以為蔦與女蘿非自有根依于松柏之
[027-5a]
  根故松柏在而茂松柏殞而亡是存亡在松柏以
  興同姓與九族非自有尊託王之尊王政明而榮
  王政衰而微亦有纒綿依附之意曹植表云今臣
  與陛下踐氷履炭登山浮澗寒溫燥濕高下共之
  亦是詩之解也此詩卒章云豈伊異人兄弟甥舅
  而角弓云兄弟昏姻盖二詩皆兼父族之異姓三
  母族三妻族二而言也
角弓篇/名其一章曰騂騂調和/貌角弓翩其反矣弓張則内/向弛則外
[027-5b]
反/兄弟昏姻無胥遠矣二章曰爾之遠矣民胥然矣爾
之敎矣民胥傚矣三章曰此令兄弟綽綽有裕不令兄
弟交相為瘉病/也
 小序曰角弓父兄刺幽王也不親九族而好讒佞骨
 肉相怨故作是詩也
  臣/按幽王不親九族而好讒佞不獨骨肉離散而
  民俗皆然而傚之上好之下必有甚焉者也綽綽
  有裕兄弟本天性坦懐相待一無猜嫌自可處之
[027-6a]
  裕如若不令兄弟則彼以逆來吾以逆往機心機
  事膠固不解而所處之途皆險巇矣此所謂交相
  瘉者也
大雅行葦篇/名其一章曰敦聚貌勾萌/之時也彼行道/也葦牛羊勿
踐履方苞甲而/未拆方體成/形維葉泥泥柔澤/貌戚戚兄弟莫遠
俱/也邇/同或肆之筵或授之几
 小序曰行葦忠厚也周家忠厚仁及草木故能内睦
 九族
[027-6b]
 孔頴達正義曰作行葦詩者言忠誠而篤厚也言周
 家積世能為忠誠篤厚之行其仁恩及於草木以草
 木之微尚加愛惜况在於人愛之必甚以此仁愛之
 深故能親睦九族之親此是成王之時則美成王之
 忠厚矣不言成王者欲見先世皆然非獨成王
  臣/按周家忠厚能篤親親之恩故仁及草木詩意
  若以草木之微尚加愛惜况在於人者是極形其
  仁愛之所至塞天地横兩間真有不忍斷一樹殺
[027-7a]
  一獸之意以明其戚戚具爾者至誠而無偽也成
  周太和之景象於此可見之矣
篤公劉篇/名其四章曰篤公劉于京斯依蹌蹌士蹌/蹌濟濟
大夫/濟濟俾筵俾几旣登登/筵乃依依/几乃造其曹羣牧/之處執豕于
牢酌之用匏食之飲之君之羣臣從/而君之宗之宗尊也主也/嫡子孫主祭
祀族人尊/之以為主
 朱熹集𫝊曰此章言宮室既成而落之既以飲食勞
 其羣臣而又為之君為之宗焉東萊呂氏祖/謙曰既饗
[027-7b]
 燕而定經制以整屬其民上則皆統於君下則皆統
 於宗盖古者建國立宗其事相須
  臣/按公劉初遷即為宗法以聨屬宗族明仁愛焉
  周室之忠厚篤於此矣宜數世而後有行葦既醉
  雅詩之作也
篇/名其七章曰宗子維城無俾城壞無獨斯畏
  臣/按朱熹集𫝊云宗子同姓也上文言藩垣屏翰
  皆所以為固言城則四者之功皆包之矣宗子為
[027-8a]
  王之城者同姓義均休戚可以寄心膂而禦外侮
  左𫝊士蔿引此語云君其脩徳而固宗子何城如
  之盖城壞則藩垣屏翰靡不傾圯寡助之至傷之
  者至矣獨之可畏無難知也要在務徳以為本哉
禮記月令命樂師大合吹而罷
 鄭康成注曰歲將終與族人大飲作樂於太寢以綴
 恩也言罷者此用禮樂於族人最盛後年若時乃復
 然也凡用樂必有禮用禮則有不用樂者王居明堂
[027-8b]
 禮季冬命國為酒以合三族君子悅小人樂
  臣/按經意鄭注釋之詳矣云罷者孔疏復云於此
  歲終與族人燕飲樂師之官大合諸樂管籥之吹
  以綴恩慈之心而遂休罷至來年季冬乃更為之
  此與箋為異竊意疏說為長歲終合族不應儉於
  兩年一舉也
文王世子庻子之正于公族者敎之以孝弟睦友子子/讀
慈/愛明父子之義長幼之序
[027-9a]
 孔頴達正義曰庻子司馬之屬掌國子之倅者按周
 禮諸子下大夫二人屬夏官司馬諸侯謂之庻子職
 掌與諸子同
  臣/按國子之倅諸侯卿大夫士之適子謂之庻者
  以其適子衆多故謂之庻非適庻之謂也倅是副
  貳于父之稱故知為適子也燕義云掌其戒令與
  其敎治敎治謂脩徳學道戒令即謂國有大事率
  國子而致于太子惟所用之者也王制亦云王太
[027-9b]
  子王子羣后之太子卿大夫元士之適子皆入學
  先王之心至公敎國子之倅至于與敎太子同故
  世子之篇即次庻子一官以示重也
公族朝于内朝内親也雖有貴者以齒明父子也外朝
以官體異姓也宗廟之中以爵為位崇徳也宗人授事
以官尊賢也登餕受爵以上嗣尊祖之道也䘮紀以服
之輕重為序不奪人親也公與族燕則以齒而孝弟之
道達矣其族食世降一等親親之殺也戰則守于公禰
[027-10a]
禰當/作祧孝愛之深也正室守太廟尊宗室而君臣之道著
矣諸父諸兄守貴室子弟守下室而讓道達矣五廟之
孫祖廟未毁雖及庻人冠取妻必告死必赴不忘親也
親未絶而列于庻人賤無能也敬弔臨賻賵睦
古者庻子之官治而邦國有倫邦國有倫而衆鄉音/向
矣公族之罪雖親不以犯有司正術也所以體百姓也
刑于隱者不與國人慮兄弟也弗弔弗為服哭于異姓
之廟為忝祖遠之也素服居外不聽樂私䘮之也骨肉
[027-10b]
之親無絶也公族無宫刑不翦其類也
  臣/按此二十一條先王之為正于公族者詳矣仁
  之至義之盡也而其敎一領于庻子故曰庻子之
  官治而邦國有倫然則後世如宗正一官宜講明
  其遺意而重其選矣
  臣/又按降等謂親者稠疏者稀親兄弟歲四從父
  昆弟歲三從祖昆弟歲二族昆弟歲一非謂其食
  之豐儉也
[027-11a]
大𫝊上治祖禰尊尊也下治子孫親親也旁治昆弟合
族以食序以昭繆别之以禮義人道竭矣
 孔頴達正義曰此一節論武王伐紂之後因治親屬
 合族之禮叙昭繆之事
 又曰合族以食者言旁治昆弟之時合會族人以食
 之禮又次序族人以昭繆之事所謂旁治昆弟也
  臣/按合族二句統上治下治旁治而為言族人中
  上有祖禰之行下有子孫之行旁有從兄從弟上
[027-11b]
  治以敎尊下治以敎親旁治以敎睦不言為省文
  也故正義云此一節論合族之禮序昭穆之事而
  武王伐紂之後柴于上帝祈于社奠于牧室追王
  其親即序其族焉盖體先王之心為心愛其所親
  之義也
君有合族之道族人不得以其戚戚君位也
 孔頴達正義曰不敢計已親戚與君齒列是尊君也
 兄弟親屬多有篡代之嫌令遠守卑退是殊别嫌疑
[027-12a]
 也又曰此一經明人君旣尊族人不以戚戚君明君
 有絶宗之道也
  臣/按合族謂會合族人燕飲也君與族燕之禮見於
  經者有時燕有祭燕國語曰時燕不滛月令曰命
  樂師大合吹而罷此時燕也楚茨之詩曰諸父
  兄弟備言燕私此祭畢而燕也竊意周雖大封同
  姓然皆尚徳五叔即無官而宗廟中亦序事辨賢
  否故有祖廟未毁親未絶而列為庻人者可見任
[027-12b]
  官者亦少而情不可已歲時及祭輙會合燕飲極
  歡樂也周禮大宗伯以飲食之禮親宗族兄弟爵
  賞不濫加常飲食之親親之厚也領以大宗伯以
  示重禮也故為之服皮弁服即于路寢設主賔焉
  其物肴烝其食世降一等其序以昭穆其時以夜
  爵樂無算其儀脫屨升坐立監相禮王與族人燕
  于堂后帥内宗之屬燕于房雖其詳不可盡考大
  校禮從其隆而不殺也若族人不得以其戚戚君
[027-13a]
  故賓必異姓而主人則膳宰為之以明君有絶宗
  之道盖必如是而親親之恩為無弊義者仁之節
  也
别子為祖繼别為宗繼禰者為小宗有百世不遷之宗
有五世則遷之宗百世不遷者别子之後也宗其繼别
子之所自出之所自出/四字衍文者百世不遷者也宗其繼高祖
者五世則遷者也尊祖故敬宗敬宗尊祖之義也
 鄭康成注曰别子謂公子若始來在此國者後世以
[027-13b]
 為祖也繼别為宗别子之世嫡也族人尊之謂之大
 宗是宗子也繼禰者為小宗父之適也兄弟尊之謂
 之小宗遷猶變易也繼别子别子之世嫡也繼高祖
 者亦小宗也先言繼禰者據别子子弟之子也以高
 祖與禰皆有繼者則曾祖亦有也則小宗四與大宗
 凡五
 孔頴達正義曰别子謂公子者諸侯適子繼世為君
 其適子之義别于正適是諸侯之子故謂之别子也
[027-14a]
 云若始來在此國者此謂非君之親或是異姓始來
 在此國者故亦謂之别子以其别于在本國不來者
 小宗四謂一是繼禰與親兄弟為宗二是繼祖與同
 堂兄弟為宗三是繼曾祖與再從兄弟為宗四是繼
 高祖與三從兄弟為宗是小宗四幷繼别子之大宗
 凡五宗也
  臣/按穀梁曰燕周之分子也分子即别子之謂然
  别子有三一是諸侯適子之弟為大夫别于正適
[027-14b]
  者二是異姓公子來自他國别于本國者三是異
  姓崛起于是邦為卿大夫而别于不仕者故舊註
  皆云此條是通言卿大夫大小宗之制也繼别者
  族人宗之為大宗雖至于絶屬猶為之服齊衰三
  月母妻亦然故云百世不遷也既云繼别為宗又
  云繼别子之所自出者孔頴達以為别子所由出
  或由此君而出或由他國而來若是則以公子而
  推其所自出即國君矣又可宗乎故朱子定為衍
[027-15a]
  文也
有小宗而無大宗者有大宗而無小宗者有無宗亦莫
之宗者公子謂先君之子/今君昆弟是也
 孔頴達正義曰君無適昆弟遣庻兄弟一人為宗以
 領公子禮如小宗是有小宗而無大宗君有適昆弟
 使之為宗以領公子更不得立庻兄弟為宗是有大
 宗而無小宗公子惟一無他公子可為宗是無宗亦
 無他公子來宗于已是亦莫之宗也
[027-15b]
 陳澔集說曰前所論宗法是通言卿大夫大小宗之
 制此則專言國君之子上不得宗君下未為後世之
 宗有此三事也
  臣/按此國君之子方一世為公子時統領之宗法
  即所謂别子是也若𫝊之後世即無是三者矣
公子有宗道公子之公為其士大夫之庻者宗其士大
夫之適者公子之宗道也
 陳澔集説曰此又申言公子之宗道公子之公謂公
[027-16a]
 子之適兄弟為君者為其庻兄弟之為士為大夫者
 立適公子之為士大夫者為宗使此庻者宗之故云
 宗其士大夫之適者此適是君之同母弟適夫人所
 生之子也
  臣/按此即所謂有大宗而無小宗者也若無適可
  立則但立庻子為小宗是有小宗而無大宗若公
  子惟已則無宗亦莫之宗故知此節是申言之義
  也先王合族之道已有燕飲以綴之而族人不得
[027-16b]
  戚其君是不得宗君也君有絶宗之道是君不與
  族人為宗也故立宗法以統領庻子使其子孫知
  敬宗知尊祖吉凶有以相及有無得以相通尊卑
  有序而不亂親疎有别而不貳貴賤有繫而不間
  一宗如出乎一家如出乎一人以此治國而國有
  倫以此繫民而民不散所以刑禮俗而明人倫者
  莫善于此也方周之盛時宗族之法行列于太宰
  九兩繫民之制兩猶耦也所以協耦萬民繫聨/綴也九兩五曰宗以族得民
[027-17a]
  自厲王以後多親戚離散之詩則宗法之不講久
  矣及秦用商君法富民有子則出分貧民有子則
  出贅風俗大壞而王公貴人益莫知有敬宗之法
  後世所為合族之道惟服紀之律而已間有糾合
  宗族數𫝊而不散或置產以相贍者亦不足以化
  民而成俗轉移之權固在上也
坊記因其酒肉聚其宗族以敎民睦也
  臣/按先王于祭畢而燕意深遠矣盖七日戒三日
[027-17b]
  齋親之居處笑語無一不宛然于心則對此羣昭
  羣穆咸在固有僾然如見親之愛之者因以酒肉
  燕樂之亦冀親之庻或饗之之意也不然祭之明
  日尚為繹祭以求神而豈正祭甫徹即弛其莊敬
  為厭厭之飲哉
周禮春官宗伯小宗伯掌三族之别以辯親疎其正室
皆謂之門子掌其政令
 鄭康成注曰三族謂父子孫正室適子也將代父當
[027-18a]
 門者也政令謂役守之事
  臣/按三族舉其本九族極其末舉三族則九族見
  矣禮仲尼燕居曰閨門之内有禮故三族和士昏
  禮請期曰惟是三族之不虞使某也請吉日皆舉
  三族為言辯親踈則三族親而餘族踈也正室為
  門子以示敬宗之義政令即諸子職云掌國子之
  倅若有甲兵之事致于太子惟所用之者也
儀禮覲禮諸侯前朝皆受舍於朝同姓西面北上異姓
[027-18b]
東面北上舍去/聲
 鄭康成注曰言諸侯者明來朝者衆矣顧其入覲不
 得並耳受舍於朝受次於文王廟門之外聘禮記曰
 宗人受次次以帷少退於君之次則是次也言舍者
 尊舎也天子使掌次為之諸侯上介先朝受焉此覲
 也言朝者覲遇之禮雖簡其來之心猶若朝也分别
 同姓異姓受之將有先後也春秋𫝊曰寡人若朝于
 薛不敢與諸任齒則周禮先同姓
[027-19a]
  臣/按入覲不得並其行自有先後也受次于文王
  廟門之外以祖臨之自以親親為主故周之宗盟
  異姓後也曲禮云天子當依而立諸侯北面而見
  天子曰覲則入見天子皆北面此謂序于廟門外
  而入故西面東面皆北也
天子曰非他伯父實來予一人嘉之伯父其入予一人
將受之
 賈公彥釋曰伯父其入不云迎之禮記郊特牲云覲
[027-19b]
 禮天子不下堂而見諸侯故無迎法
  臣/按此上儐𫝊天子命告諸侯入之辭非他鄭注
  云親之詞漢書亦云不自他于太后言伯父不言
  伯舅即所謂先同姓也
春秋宋人殺其大夫文公七年/
 左𫝊昭公將去羣公子樂豫曰不可公族公室之枝
 葉也若去之則本根無所庇廕矣葛藟猶能庇其本
 根故君子以為比况國君乎此諺所謂庇焉藉其/庇
[027-20a]
 縱㝷量/之伐/之焉者也必不可君其圖之親之以徳皆
 股肱也誰敢擕貳若之何去之不聽穆襄之族率國
 人以攻公殺公孫固公孫鄭于公宮六卿和公室六/卿
 使穆襄之族/與昭公為和書曰宋人殺其大夫不稱名衆也且言
 非其罪也
  臣/按宋成公卒時六卿皆公族穆襄之族不與昭
  公欲去羣公子者去穆襄之族也公不聽樂豫之
  諫卒使其大夫横受屠戮大抵春秋時公族皆强
[027-20b]
  而偪然其始皆不能懐之以徳坐使其勢滋蔓而
  後圖之不勝則其勢益盛而誰何矣人莫不患公
  族之難制而不知遇之不以道也
仲孫羯㑹晉荀盈齊高止宋華定衛世叔儀鄭公孫叚
曹人莒人滕人薛人小邾人城杞襄公二十有九年/
 左𫝊晉平公杞出也故治杞六月知悼子荀/盈合諸侯
 之大夫以城杞孟孝伯仲孫/羯㑹之鄭子太叔游吉不/親事不
 書/與伯石公孫/叚往子太叔見太叔文子衛世/叔儀與之語
[027-21a]
 文子曰甚乎其城杞子太太叔曰若之何哉晉國不
 恤宗周之闕而夏肄餘也/指杞是屏城/也其棄諸姬亦可知
 也已諸姬是棄其誰歸之吉也聞之棄同即異是謂
 離徳詩曰洽比其鄰昏姻孔云孔甚也云猶/旋旋歸也晉不鄰
 不恤鄰/近之親矣其誰云之
 胡安國𫝊曰古之建國立家者必親九族然有父族
 而後及母族有母族而後及妻族此葛藟之詩所為
 次也平公不能修文襄悼公之業尊奬王室恤宗周
[027-21b]
 之闕而夏肄是屏輕棄諸姬可謂知夲乎平王惟不
 撫其民而遠屯戌于母家周人怨思焉揚之水所以
 降為國風不列于雅也城杞之役亦不待貶絶而可
 見矣
  臣/按有父族而後及母族有母族而後及妻族𫝊
  言九族之序最為明切而後世如兩漢之君徒篤
  于母妻之族而于同姓少恩者為昧于葛藟之詩
  之義矣葛藟一章云謂他人父二章云謂他人母
[027-22a]
  三章云謂他人昆所謂次也
國語周語郊禘之事則有全烝王公立飫則有房烝親
戚宴饗則有餚烝夫王公諸侯之有飫也將以講事成
章建大徳昭大物也故立成禮烝而已飫以顯物宴以
合好故歲飫不倦時宴不淫
  臣/按此周定王語晉士會之辭其平居無事固燕
  以申好及有大疑謀則飫以圖事詩曰儐爾籩豆
  飲酒之飫飫私也不脫履升堂謂之飫箋云私者
[027-22b]
  固非常之事若議大疑于堂則有飫禮焉先王有
  大疑必與族謀盖以與國家同休戚共安危故委
  心膂焉竊意此亦必宗室之賢者非必㑹合族人
  也又其意不主飲故不脫履不坐而立其牲體半
  解而房烝禮簡于燕也歲飫亦非必歲舉對時祭
  而為言明其疎數故約以歲
晉語司空季子曰胥臣/臼季同姓為兄弟黄帝之子二十五
人其同姓者二人而已惟青陽與夷鼔皆為己姓青陽
[027-23a]
方雷氏西陵氏/之姓之甥也夷鼔肜魚國/名之甥也其同生而
異姓者四母之子别為十二姓凡黄帝之子二十五宗
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二/姬酉祁己二/己滕箴任荀
僖佶儇依是也惟青陽與蒼林氏同于黄帝故皆為姬
姓同徳之難也如是
  臣/按同姓為同徳故黃帝諸子各自為宗其得姓
  者一十四人是以徳居官而得賜姓者矣以徳不
  與黄帝同各自受姓古之難乎其同姓也如是非
[027-23b]
  必賢不肖之相去茍徳少有不類即不得附于所
  生之姓故八元八愷亦别為十六族而不才之子
  亦不得以出于帝鴻少皥顓頊縉雲而蔽其誅也
  成周之公族有祖廟未毁列于庻人者其出仕為
  卿大夫而有功徳則亦别賜姓先王之意非欲别
  異本支以示子孫使各起其家不得依附屬籍為
  重以隳其徳也能同姓固善即異姓無嫌而惟其
  徳民然無聞者于斯兩無所處焉其愧之也有甚
[027-24a]
  于除屬籍者矣後世士大夫之家其子弟往往有
  自倚門户坐長驕奢而又况乎席天家之重挾誰
  何之勢者乎宜乎姓猶是也而徳已非矣
欒伯欒武/子書請公族大夫公曰荀家惇惠荀禬文敏黶也
書之/子果敢無忌韓厥/之子鎮靖使兹四人者為之夫膏梁之
性難正也故使惇惠者敎之使文敏者道之使果敢者
諗之諗告/得失使鎮靖者脩之脩治/氣性惇惠者敎之則徧而不
倦文敏者道之則婉而入果敢者諗之則過而不隱鎮
[027-24b]
靖者脩之則壹
  臣/按晉悼公初即位慎選公族大夫使為政于公
  族可謂知本矣晉自驪姬之亂詛無畜羣公子自
  是遂廢公族之官及成公乃宦卿之適而為之田
  以為公族又宦其餘子至是悼公修其制而重其
  選誠以膏梁之性習于驕奢而弗嫺于教訓或䧟
  于大戮以傷親親之恩故妙選其官而敎之以豫
  斯為善遇而曲全之者也昔周原父周大夫/原伯魯不說
[027-25a]
  音/悅學閔子馬魯大/夫聞之曰周其亂乎夫必多有是
  說國亂俗壞/言者適多而後及其大人在位/者夫學殖也不學
  将落原氏其亡乎然則公族之政亦在道之以學
  而已先王立庻子之官掌國子之倅敎之以孝弟
  睦友子愛使明于父子之義長幼之序而春合之
  于學秋合之于射以考其藝而定其等夫是以公
  族多才彬彬軰出足以屏衛王家而自周以後宗
  室之令者寥寥無㡬常不足以備國家之任使夫
[027-25b]
  豈其有不逮不學故也漢之河間東平為宗藩之
  賢王皆以好學聞故享有福禄以禮始終而宋之
  彭城卒以不學致敗後讀漢書淮南厲王事歎曰
  前代乃有此吾得罪宜也時沙門慧琳亦云恨公
  不讀數百卷書吁可悲也已故敦睦宗親者當時
  加訓誨使之束身禮敎明于大義俾可以為宗子
  維城之寄如常山王衮江夏王鋒之語其臣者是
  不欲以好學之名自居尤可見當時之不以興賢
[027-26a]
  為切務也
中庸第二十章曰親親則諸父昆弟不怨
 或問親親而不言任之以事者何也朱熹曰此親親
 尊賢並行不悖之道也茍以親親之故不問賢否而
 輕屬任之不幸而或不勝焉治之則傷恩不治則廢
 法是以富之貴之親之厚之而不曰任之以事是乃
 所以親愛而保全之也若親而賢則自當置之大臣
 之位而尊之敬之矣豈但富貴之而已哉觀于管蔡
[027-26b]
 監商康叔𥅆季相與夾輔王室而五叔者有土而無
 官焉則聖人之意亦可見矣
  臣/按宗藩中有足兼親賢之寄者自當隆以事權
  夾輔王室如其不然富貴之足矣恩誼兩至之道
  也夫周公猶失之于管蔡雖于公無憾然不若待
  五叔者之釋然無過也故經但言親親不輕言任
  之以事
漢高帝八年初置宗正官以序九族
[027-27a]
  臣/按班固表宗正秦官掌親屬平帝元始中更名
  宗伯高帝立國之初而即以序九族為急可謂知
  所當務矣然而宗室之令者鮮焉毋亦徒備其官
  而未講于周官諸子之職所以敎導之方與
鄧太后徵和帝弟濟北王壽河間王開子男女五歲以
上四十餘人及鄧氏親近子孫三十餘人並為開邸第
敎學經書躬自監試詔從兄河南尹豹越騎校尉康等
曰末世貴戚食禄之家温衣美飯乘堅驅良而面墻術
[027-27b]
學不識臧否斯故禍敗所從來也
  臣/按宗室貴戚但以敎學為亟進可以佐國退可
  以保福禄溫衣美飯乘堅驅良古人比之酖毒何
  可長也
唐太宗命魏徵録古來帝王子弟成敗事名為古諸侯
王善惡録以賜諸王其序曰自軒分二十五子舜舉十
六族爰歴周漢以逮陳隋分裂山河大啓磐石者衆矣
考其盛衰察其興滅功成名立咸資始封之君國䘮身
[027-28a]
亡多因繼體之后其故何哉始封之君時逢草昧見王
業之艱阻知父兄之憂勤是以在上不驕夙夜匪懈或
設醴以求賢或吐飡而接士故甘忠言之逆耳得百姓
之歡心樹至徳于生前流遺愛于身後暨乎子孫繼體
多屬隆平生自深宫之中長居婦人之手不以高危為
憂懼豈知稼穡之艱難昵近小人疎遠君子綢繆哲婦
傲很明徳犯義悖禮淫荒無度不遵典憲僭差越等恃
一顧之權寵便懐匹嫡之心矜一事之微勞遂有無厭
[027-28b]
之望棄忠貞之正語蹈奸宄之迷塗愎諫違卜往而不
返雖梁孝齊冏之勲庸淮南河東之才俊摧摩霄之逸
翮成窮轍之涸鱗棄桓文之大功就梁董之顯戮垂為
明戒可不惜乎皇帝念華蕚之棠棣寄維城于宗子心
乎愛矣靡日不思爰命下臣考覧載籍博求鑑鏡貽厥
孫謀臣輙竭愚淺稽諸前訓凡為藩為翰有國有家者
其興也必由于積善其亡也皆在於積惡故知善不積
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然則禍福無門吉凶
[027-29a]
由已惟人所召豈徒然哉今録自古諸王行事得失分
其善惡各為一篇名曰諸王善惡録欲使見善思齊足
以揚名不朽聞惡能改得以免乎大過興亡是係可不
勉與
  臣/按徵此序開陳二端垂訓千古臣/是以少節其
  文而著之篇
宋仁宗景祐二年秋七月作睦親宅上以皇族散處都
城或睽燕集詔以玉清昭應宫地作睦親宅以處之三
[027-29b]
年秋七月置大宗正司以宗室允讓領之時諸王子孫
衆多既聚居睦親宅詔以祖宗後各擇一人使司訓導
糾遺失
 張方平論奏畧曰昔在帝舜命后䕫典樂胄冐子夏
 有東西之序商建左右之學周則有大司樂掌成均
 之法樂師治國學之政自王及羣后之子皆訓以四
 術三行之事近建睦親之宮制度周大前模宸極後
 固國基夫漢立諸侯之邸纔備乎朝宿唐建諸王之
[027-30a]
 院專寵乎近親未有能糾合宗族均義等義如今之
 美者也其設司分局綱維備矣至于敎育勸勵之道
 其諸院講說敎授之官宜擇學問志行定其員數中
 開廣堂為之學舘凡公族子弟尊卑咸會而以齒序
 焉晨以談經晝以學文學官分掌之而命耆徳近臣
 一人總攝焉其勤業特優者遷秩禄加賜賚則不率
 敎者不待罰而知勸矣
  臣/按馬端臨帝系考東都故事宗子皆築大舍聚
[027-30b]
  居之太祖太宗九王後曰睦親秦王後曰廣親英
  宗二王曰賢親神宗五王曰棣華徽宗諸王曰蕃
  衍渡江後宗子始散居郡邑然仙源類譜所載以
  淳熙八年計之太祖太宗魏王以下子孫已二萬
  一千六百餘人即非渡江亦豈能聚居大舍故其
  制雖善竊意止可行于近屬而不及于疎逺然則
  國家當歴年未逺宗支未蕃聚之學舍而擇其人
  敎育之可也如其鞏萬年之歴衍𤓰瓞之盛至于
[027-31a]
  繩繩千億則必講明大宗小宗之制以始封之别
  子長者為大宗如姬姓之宗魯者而餘以世次遞
  為四小宗各統領其支屬倣司訓導糾遺失之制
  以敎誨督察之嘗以大宗知宗正事統攝之多其
  學舍豐其禄給妙簡賢才為講說敎授之官以徳
  行文藝分科敎之不率者以聞于宗正而加罰焉
  如是則如漢之宗室隨郡國歲計上籍可也舉茂
  材可也唐之歲送進士可也宋之以經義論試亦
[027-31b]
  可也以特恩任子進身亦可也朱虛劉/章之忠間平
  河間/東平之賢向歆劉向劉/歆父子之學臯勉以下六人皆/李唐宗室
  事業白賀之文章道宗孝恭之方畧将必彬彬軰
  出為國家之用而可以比隆于成周之賜姓命氏
  出入為王腹心股肱爪牙而無有世官世族之譏
  嫌者矣或曰族領于宗固善矣如為宗者未必皆
  賢何臣應之曰先王之制為宗法也豈獨序之而
  已盖自庻子之官主諸侯卿大夫士之庻子之倅
[027-32a]
  而復有師氏保氏以敎養之大學正復以詩書禮
  樂而敎之于學先王之為敎固莫重乎其為適也
  大宗之適一小宗之適四先王以為為宗者必使
  之為可宗故設官以層累相司使無不成之材他
  日将任以有國有家之重則固未聞公子有宗道
  而不可以糾帥族人者也使後世實講于先王大
  小宗之制則必能叅以先王敎適子之法自可以
  責其為公族之表率而為公族者亦不患于無所
[027-32b]
  觀法矣史稱允讓知宗正事總領輯睦甚有恩意
  敎養子孫崇尚藝學莫不勸服此其明驗也夫一
  允讓如此况賢于允讓者哉惜乎後世宗法不講
  先王教諸子之法亦不復舉行僅有宗正一官不
  以徳不以齒惟所付授掌玉牒屬籍而已甚非所
  以重本根而固宗子也
神宗熙寕五年夏五月詔宗室非袒免親者許應舉初
試黜其不成文理者餘令覆試累覆試不中者亦量才
[027-33a]
擢用
  臣/按古者支子為羣公子公子之子為公孫皆得
  仕其國為卿大夫士而或氏其王父之字或即以
  先人之謚與官名封邑以為族明子孫之賢者得
  自為族而不必專縁肺腑丐恩澤也漢世宗室隨
  歲計上籍劉向以高才進對待詔唐宗正寺歲送
  進士二十人李程李肱皆為舉首盖近世取士之
  法既束于應舉一途則自袒免外使之應舉得官
[027-33b]
  于朝而不限其所至其不中者仍量才擢用雖于
  先王所為教育之法未之或講而亦不失為厚也
  勲舊附
詩小雅裳裳者華篇/名其三章曰我覯之子乘其四駱乘
其四駱六轡沃若
 鄭康成注曰守先人之禄位乘其四駱之馬六轡沃
 若然
四章曰左之左之左陽道朝/祀之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右隂/道䘮
[027-34a]
戎之/事君子有之惟其有之是以似嗣/也
 鄭康成注曰君子斥其先人也多才多藝有禮于朝
 有功于國惟我先人有是二徳故子孫嗣之今遇讒
 諂並進而見絶也
  臣/按小序裳裳者華刺幽王也古之仕者世禄小
  人在位則讒諂並進棄賢者之類絶功臣之世焉
  序言世禄而鄭兼言禄位者古者有世禄亦有世
  位也子孫不能象賢但使之食先人之禄故有世
[027-34b]
  禄子孫象賢則令復居父之位故有世位也惟先
  王之心至公且厚故賢而有功者以其徳澤覆露
  後人而世保其禄惟古之貴遊子弟人主念其先
  人之勤則養之于學校嚴之以師保皆為教成之
  材故又世保其位幽王之時去古未遠其故家大
  宗非若後世之降為皂𨽻也此作詩之人其被棄
  絶因與讒諂共仕宦于朝為彼所譖疾其蔽明害
  公而思古刺今焉三章四章所陳四駱六轡大夫
[027-35a]
  之車左宜右有吉凶之事盖失位而念昔先人尚
  不致憂其貧窶則固未嘗失禄也先王之待勲舊
  其貽謀也長矣
春秋夏曹公孫會自鄸出奔宋昭公二十年/
 胡安國𫝊曰曹無大夫其曰公孫賢之也何以賢之
 為公子喜時之後賢之也喜時者曹之社稷鎮公子
 能以國讓不取乎為諸侯所謂子臧是也春秋之義
 善善也長惡惡也短善善及子孫惡惡止其身以其
[027-35b]
 賢者之後茍可善焉斯進之此舜典罰弗及嗣賞延
 于世之意也後世議者有乞録用賢者之類功臣之
 世盖得春秋之㫖矣
  臣/按人君之待其勲舊或及身僅能以禮終而其
  子孫往往不章茍以春秋善善及子孫之義推之
  功臣之世當録用以示勸然不度其才而處非其
  㨿則寵之適以速禍是在加之以教訓使克世其
  家以篤其慶用昭前人休世世富貴可共之矣此
[027-36a]
  春秋善善也長之義也
論語故舊無大故則不棄也
  臣/按此周公告魯公之辭大故謂惡逆盖故舊多
  藉前勞邀異數一不滿望常觖觖失圖以䧟于大
  故而遂啓人君猜忌之端謂舊人都不可信任者
  則非也聖人之言不傷恩不掩義使夫干于大戮
  者不得援昔日之成勞以寛其誅而其謹愿無他
  者亦不必以地望之近于偪而逆為之所而凡小
[027-36b]
  嫌細故則固蕩然悉與含覆不以繁文苛法繩之
  如漢文帝賜金以媿張武其忠厚之道也
漢高祖封功臣為列侯百四十有三人時兵革之餘大
城名都民人散亡户口可得而數裁什二三大侯不過
萬家小者五六百户其封爵之誓曰使黃河如帶泰山
若礪國以永存爰及苖裔申以丹書之信重以白馬之
盟逮文景四五世間流民既歸户口亦息列侯大者至
三四萬户小國自倍富厚如之子孫驕逸多抵法禁隕
[027-37a]
身失國至是現侯裁四人罔亦少密焉
  臣/按此言功臣之為列侯者而其安危善敗之故
  盖可覩矣當時之享王爵連城數十者尤可攷而
  知也賈誼曰曩令樊酈絳灌㨿數十城而王今雖
  以殘亡可也令信越之倫列為徹侯而居雖至今
  存可也夫徹侯之不嗣多在其子孫而王數十城
  者及身之不保盖假之以利器畀之以重權形勢
  既極翻覆自便一揺足輒為亂階而卒以殘亡可
[027-37b]
  不悲哉先王惟謹微慎始之為慮遠也故雖分藩
  定封之時而叅錯之以同異姓之國分之以百里
  七十里之地嚴之以三軍二軍之制來之以比年
  五年朝貢之期卿必命于其君而官爵不得専除
  也賜弓矢然後征而軍旅不得擅調也名山大澤
  不以頒而利權不得輙攬也車服不妄加鬯卣不
  濫及財物賞賚不至于無數凡所以示之節以留
  不盡之歡使不至乎怙寵已極以啓其邪心夫是
[027-38a]
  以胙土田者相望而無有反畔之患然其後猶攻
  伐四起爭奪不休而漢世功臣大者王小者侯王
  之者始惟恐不得當其意坐使之速于敗亡至唐
  之節度以使為名而事權過重遂有藩鎮之禍夫
  先王處封建之勢猶能斂天下之權銷奪未形之
  變後世尺土一民皆天子有也而可不制之于始
  以逆折其萌貽尾大不掉之患哉
宣帝元康四年春正月求高祖功臣子孫失侯者賜金
[027-38b]
復其家凡三百十六人
  臣/按賜金給復近于古之世禄也更當論其祖宗
  功之大小及前所坐失侯之故興滅繼絶任賢官
  材則足以勸能者矣
光武帝建武十三年夏四月吳漢自蜀振旅而還于是
大饗將士功臣皆增邑更封已殁者封其子孫或支庻
自隴蜀平未嘗復言軍旅鄧禹賈復知帝偃干戈脩文
徳不欲功臣擁衆京師乃去甲兵敦儒學帝亦思念欲
[027-39a]
完功臣爵土不令以吏職為過遂罷左右將軍官耿弇
等亦上大将軍印綬皆以列侯就第加位特進奉朝請
鄧禹内行淳備有子十三人各使守一藝脩整閨門教
養子孫皆可以為後世法資用國邑不脩產利賈復為
人剛毅方直多大節既還私第闔門養威重朱祐等薦
復宜為宰相帝方以吏事責三公故功臣並不用是時
列侯惟高密固始膠東三侯與公卿叅議國家大事恩
遇甚厚帝雖制御功臣而毎能曲容宥其小失遠方貢
[027-39b]
珍甘必先徧賜諸侯而大官無餘故皆保其福禄無誅
譴者
  臣/按古昔盛時所以疇其勲庸者雖錫山土田而
  常入為王卿士盖古之親臣即其世臣而無有不
  可任以職事之嫌也蕭曹依日月之光而迭居相
  位皆以功名終豈可謂不可以居三公哉然而人
  之情固有可與圖危而不可與居安者當天下既
  定大難削平功高而久握大權既非人臣所以自
[027-40a]
  安全之術而為之君者雖寛仁大度一不以芥蔕
  于其中顧其深愛而曲全之者亦必有道矣又人
  之才分固各有宜長于戰鬭者多不嫺于吏治使
  之從政其甚者怙寵弄權胥于禍敗而其謹厚無
  他者亦多以不學致譏一有負累繩之則傷恩舍
  之則枉法必也恩為私而法者天下之公則雖欲
  保全夙昔之驩而不可得矣光武之不以吏事責
  功臣政恐其得過此真善處之道而是時高密膠
[027-40b]
  東固始三侯仍叅議國家大事曷嘗盡置之不用
  哉詩曰文武吉甫萬邦為憲如其人也于從政乎
  何有而要不可以一概而論也
唐高祖武徳九年九月是年秋七月/太宗即位定勲臣爵邑
 房𤣥齡常言秦府舊人未遷官者皆嗟怨曰吾屬奉
 侍左右幾何年矣今除官反出前宫齊府人之後上
 曰王者至公無私故能服天下之心朕與卿軰日所
 衣食皆取諸民者也故設官分職以為民也當擇賢
[027-41a]
 才而用之豈以新舊為先後哉必也新而賢舊而不
 肖安可捨新而取舊乎今不論其賢不肖而直言嗟
 怨豈為政之體乎
  臣/按人君之于天下當如衡然衡誠懸不可欺以
  輕重必以舊人不足信任而踈逺之者固非也以
  其非舊人也而疑之可乎四海皆吾赤子也百職
  三事皆吾腹心股肱爪牙也又何置新舊于其間
  乎太宗之朝如王魏如敬徳皆其讐也而曷嘗有
[027-41b]
  毫髮之負其君者哉先王有大疑謀必謀及卿士
  謀及庻人使無不竭之情而設官分職親疎並用
  毋以内圖外而亦不以外而間内也毋以小謀大
  而亦不以大而遺小也毋以逺言近而亦不以近
  而忽逺也廓然大公表裏洞達天下如一家一家
  如一人自然榮衛周通精神凝聚而必無有鬱結
  否塞之患矣
宋太祖建隆二年秋七月罷侍衛都指揮使石守信等
[027-42a]
 典禁兵
   臣/按宋祖最能御将當時邉将分屯諸州要害皆
   其親信歴十餘年不易其任然位不過廵檢使兵
   不過三五千人曾鞏稱之以為任専則勢便位不
   極則士勵兵少則用約御将亦多術矣此後人所
   當法也
   以上親九族勲舊附/
 
[027-42b]
 
 
 
 
 
 
 
御定孝經衍義卷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