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a0105 御定孝經衍義-清-葉方藹 (master)


[003-1a]
 欽定四庫全書
御定孝經衍義卷一
  衍至徳之義
   臣按徳者天所賦人所受之正理曰仁曰義曰禮
   曰智曰信是為五性之徳愛曰仁宜曰義理曰禮
   通曰智守曰信其用有五者之别而皆以孝為之
   本故經謂之至徳曽子親受經于聖師者也禮記
   祭義篇/名載曽子之言則曰仁者仁此者也禮者履
[003-1b]
   此者也義者宜此者也信者信此者也强者强此
   者也不言智者强而不變即知而弗去之意蓋曽
   子固以五性發明至徳矣有宋大儒朱熹亦云以
   愛親而言則為仁之本也其順乎親則為義之本
   也敬乎親則為禮之本也其知此者則為智之本
   也其誠此者則為信之本也孟子論仁義禮智樂
   之實正為是爾此其所以為至徳要道也熹之言
   正解經文又與曽子相為表裏臣今衍至徳之義
[003-2a]
  以五者分疏一遵先賢先儒之遺㫖而仁為衆善
  之首若元氣之統貫于四時故于仁之徳又加詳
  焉諸凡經𫝊之言五性有連而及之者則析而置
  之各條之内或詞意相須不可割裂者則統之于
  仁以見仁之徳之大實孝之徳之至也
  仁
周/易卦/名彖𫝊彖即文王所繫之辭𫝊者/孔子釋經之辭也彖斷也曰大哉乾元
萬物資始乃統天貫乎天徳/之始終
[003-2b]
 蘭廷瑞曰乾元者天陽一元之氣亦如人之有元氣
 也人知萬物之生于地而不知天以乾元之氣為之
 始亦如人之生于母而不知資始于父之元氣也始
 之于未生之前生之于有始之後
  臣按廷瑞之説蓋以父道明天道也人物之生同
  此生理經所謂續莫大焉者也物之生資始于天
  之元物物有此元之徳所以物又生物人之生資
  始于父之元人人有此元之徳所以人又生人不
[003-3a]
  然而人物或幾乎息矣桂實生桂桐實生桐夫物
  則有然者也詩言君子有孝子君子既孝而嗣子
  又孝其所以為始終終始者也
乾文言他卦彖𫝊象𫝊而已獨乾坤更設文言以/發明其義謂釋二卦之經文故稱文言曰元
者善之長也
 朱熹曰仁包義禮智三者仁是長兄管束得義禮智
 又曰春秋𫝊左丘/明傳作體之長也覺得體字較好是一
 體之長也
[003-3b]
君子體仁足以長人
 游酢曰猶萬物發育乎春而震為長子也
  臣按依左氏𫝊作體之長則乾父坤母與六子為
  一體自父母而言為長子自六子而言為長兄文
  言推乾之道施于人事蓋以父母萬物之意責備
  于天之宗子者也凡厥庶民莫不知其身為父母
  之遺體故能各親其親各子其子君子以其身與
  萬物為一體故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九二仁
[003-4a]
  以行之所以為君徳
卦/名彖𫝊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
徳合無疆
 程頤曰萬物資乾以始資坤以生父母之道也順承
 天施以成其功坤之厚徳持載萬物合于乾之無疆
 也
  臣按萬物資乾以始而有氣資坤以生而有形坤
  所生之物乃乾所始之物也經曰資于事父以事
[003-4b]
  母而愛同惟其徳之合也乾坤者萬物之父母故
  為上篇之首咸恒者人之父母故為下篇之首聖
  人之于天地猶人子之于父母則事天地事父母
  皆在于體元而已
繫辭孔子贊/易之辭上𫝊第四章曰安土敦乎仁故能愛
 朱熹曰安土者隨寓而安也敦乎仁者不失其天地
 之心也安土而敦乎仁則無適而非仁矣所以能愛
 也
[003-5a]
  臣按此聖人道濟天下之仁也篤厚于仁則其愛
  自廣愛者仁之用也立愛自親始故必愛親之心
  在在皆安充足盈滿而後濟物之心循循有序普
  遍周浹不然而墨子之兼愛乃仁道之賊子貢之
  博濟亦仁術之窮也正䝉宋儒張/載著曰安所遇而敦
  仁故其愛有常心有常心則物被常愛也㫖哉言
  乎又可鍼兼愛博濟之病矣
第五章曰顯諸仁藏諸用鼓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盛
[003-5b]
徳大業至矣哉
 朱熹本義曰顯自内而外也仁謂造化之功徳之發
 也藏自外而内也用謂機緘之妙業之本也
 楊萬里曰聖人之于天地可同者聖人顯藏之徳業
 也不可同者天地無心聖人有心也聖人仁萬物而
 獨任其憂天地鼓萬物而不與聖人同其憂蓋聖人
 有心則有憂天地無心則無憂也
  臣按聖人之徳業既與天地同矣何以復有憂也
[003-6a]
  先儒言聖人循天理而欲萬物同之所以有憂患
  是已天地氣化之偏必待聖人財財與/裁同成輔相如
  帝堯時洪水懐山襄陵逸居無教乃所當財成輔
  相之大者舜禹益稷契並起而分堯之憂當是時
  也堯為天之宗子舜禹益稷契為宗子之家相茍
  不至于地平天成於變時雍何以為事天明事地
  察且舜禹二聖人亦何以致克諧何以為幹蠱聖
  人之所憂者𫝊重于親亦𫝊重于天地一物不得
[003-6b]
  其所即為子道之未盡也
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徳生生之謂易
  臣按富有者萬事萬物無非得此理所謂藏用也
  日新者運用流行生生不已所謂顯仁也生生之
  謂易邢昺作孝經正義釋父母生之續莫大焉句
  引以為証昺之言曰按説文續連也言子繼父母
  相連不絶易稱生生之謂易言後生次于前生也
  此則𫝊續之義臣以為生生不已者惟其顯諸仁
[003-7a]
  耳無是仁則無以生矣所謂心如穀種者也所以
  果木之實可復種而生者亦謂之仁也詩云孝子
  不匱永錫爾類豈非美其能𫝊續耶𫝊曰其父析
  薪其子弗克負荷斯不能𫝊續之謂矣朱熹本義
  云理與書皆然亦推廣言之也
繫辭下𫝊第一章曰天地之大徳曰生聖人之大寶曰
位何以守位曰仁古本/作人何以聚人曰財理財正辭禁民
為非曰義
[003-7b]
 吳澄曰生生不已者天地之大徳然天地生物生人
 又生與天地合徳之聖人命之居君師之位為人物
 之主而後能使天地之所生各遂其生也茍或有其
 徳而無其位則亦不能相天地而遂人物之生故位
 為聖人之大寶守謂保有之必得衆人歸嚮乃能保
 有君師之位聚謂養之而使蕃盛衆多也
  臣按萬物父母者天地作民父母者聖人聖人之
  至徳天地之大徳也生即父母生之續莫大焉之
[003-8a]
  生在天曰元而亦可言仁前言顯諸仁者是也在
  人曰仁而亦可言元書稱其惟王位在徳元者是
  也大寶曰位乃位乎天徳也人以守位財以聚人
  義以理財所以曲全此好生之心而終天地生物
  之責要惟推此愛親之心而加百姓刑四海耳先
  儒以為此聖人以義成其仁也臣以為此見聖人
  之愛人無已而成其孝治者矣使庶人用天之道
  分地之利謹身節用以養父母理財之大者也使
[003-8b]
  卿大夫非法不言言滿天下無口過正辭之大者
  也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禁非之大者
  也是故聖人徳足以父母天下而後父天母地
書仲虺之誥商書篇名仲虺湯之/左相作此以告成湯曰克寛克仁彰信兆

  臣按元儒陳櫟以為六經言仁始于此遂開萬世
  言仁之端是已臣請因其説而推論之蓋史臣贊
  堯曰以親九族契為司徒敬敷五教莫先于父子
[003-9a]
  有親則親之一字乃仁之根柢唐虞以來不言仁
  而仁之全體大用已發露于親之一字矣成湯乃
  契之後裔反身修徳屏去聲色貨利之私其學問
  以仁為體以寛為用夫子又其聖孫其道統心法
  祖契而宗湯者也其所自言仁與答門弟子之問
  仁屢矣有若之言似夫子者也其言孝弟也者其
  為仁之本與則欲使人知仁之本在于此也曾子
  授孝經而卒𫝊一以貫之之㫖者也而大學𫝊曰
[003-9b]
  一家仁一國興仁仁即孝弟慈也曰堯舜帥天下
  以仁而民從之言其親睦九族而後百姓昭明萬
  邦於變也子思夫子之孫也于中庸哀公問政章
  反覆言仁而一章之要則曰仁者人也親親為大
  第三十二章言惟天下至誠為能經綸天下之大
  經肫肫其仁孟子私淑子思者也其七篇之書首
  言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然則聖賢之學帝王之
  治莫大于仁而夫子之作經則直指之曰愛親者
[003-10a]
  不敢惡于人而于心之徳愛之理一言蔽之矣求
  仁者于此當知愛親為人所共知共能亦終身由
  之而不能盡者無庸虚談性命可也
泰誓周書武王/誓師之辭曰惟天地萬物父母惟人萬物之靈亶
聰明作元后元后作民父母
 蔡沈集𫝊曰亶誠實無妄之謂言聰明出于天性然
 也大哉乾元萬物資始至哉坤元萬物資生天地者
 萬物之父母也萬物之生惟人得其秀而靈具四端
[003-10b]
 備萬善知覺獨異于物而聖人又得其最秀而最靈
 者先知先覺首出庶物故能為大君於天下而後天
 下之疲癃殘疾得其生鰥寡孤獨得其養舉萬民之
 衆無不得其所焉則元后者又所以為民之父母也
  臣按天地之父母萬物者生物之仁元后之父母
  萬民者養民之仁惟人萬物之靈猶經言天地之
  性人為貴
召誥周書召公所/作以告成王曰其惟王位在徳元
[003-11a]
 陳大猷曰徳元亦猶乾元坤元之始生萬物者也
  臣按此因洛邑既成成王始政召公勉之以𫝊統
  嗣服當思體仁以長人也人之行莫大于孝君之
  徳莫大于仁武王誓師既稱元后亦稱曽孫召公
  告成王既稱元子亦稱徳元以至于春秋之書改
  元即位合觀之而仁孝之義備矣
詩小雅雅者正也正樂之歌/也小雅燕饗之樂車舝篇/名其五章曰髙山仰
止景行大/道行止
[003-11b]
 朱熹集𫝊曰表記曰子曰詩之好仁如此鄉音/向道而
 行中道而廢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數之不足也俛焉
 日有孳孳斃而後已
 朱善曰于六義屬興而斷章取義則于行道進徳之
 喻為尤切仁之不如堯也孝之不如舜也學之不如
 孔子也猶之陟髙山而不至其巔行大路而不達乎
 國都是即所謂半塗而廢也豈不惜哉
  臣/按此夫子即詩人思慕賢女之情以喻求仁者
[003-12a]
  之心體由其望之甚切好之無厭悦之甚誠以至
  于人欲淨盡天理流行無一息之間斷如陟髙山
  者之必至其巔行大道者之必達國都茍非力極
  罷頓不能復行不肻自畫也蓋仁之為徳瞻之則峻
  極由之則康莊故取喻于髙山景行
大雅會朝之樂受/釐陳戒之辭篇/名其卒章曰昊天曰明及爾出王
往/通昊天曰旦及爾游衍
 朱熹集𫝊曰張子載曰天體物而不遺猶仁體事而
[003-12b]
 無不在也禮儀三百威儀三千無一事而非仁也昊
 天曰明及爾出王昊天曰旦及爾游衍無一物之不
 體也
  臣按朱熹言天與仁非有二也言仁體事而無不
  在是指心而言物物各有天理灑掃應對進退皆
  以天為體事事皆有仁温凊抑搔拜伏擎跪皆以
  仁為體知天與仁之非二即知仁與孝之非二也
禮記漢儒戴聖所輯竝/儀禮周禮為三禮禮運篇/名曰仁者義之本也順之
[003-13a]
體也得之者尊
 陳澔集説曰仁者本心之全徳故為義之本是乃百
 順之體質也元者善之長也體仁足以長人故得之
 者尊
  臣按禮運先言人者天地之徳五行之秀氣亦猶
  經之言天地之性人為貴也五行之秀氣即為五
  性之徳而五性之徳以仁為首故又言天地之心
  也五行之端也天地之心非仁而何五行之端非
[003-13b]
  善之長而何此一節以仁為義之本亦如經文以
  孝為徳之本之意順即經之言以順天下者是也
  義則所行合冝盡愛于其親而愛及他人無不在
  于善者故為百順之體質如是則能成其徳敎而
  行其政令故曰得之者尊孟子以仁為天之尊爵
  亦此意也
祭義篇/名曾子曰樹水以時伐焉禽獸以時殺焉夫子曰
斷一樹殺一獸不以其時非孝也
[003-14a]
  臣/按王制禮記/篇名曰草木零落然後入山林樹木非
  終不伐也豺祭獸季秋/之月鳩化為鷹仲秋/之月然後設罻
  羅罻音尉罻羅皆/捕鳥獸之網禽獸非終不殺也取之有時用
  之有節但惡其不時耳此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
  由本及末之義也釋氏以殺生為戒于衆人萬物
  則當發大慈悲于父母妻子則當割慈忍愛可謂
  顛倒迷惑之甚也
哀公問禮記篇名哀公/問而孔子對也曰仁人不過乎物孝子不過乎
[003-14b]
物是故仁人之事親也如事天事天如事親是故孝子
成身物者實然之理不過乎物猶/大學之言止于仁止于孝也
 方慤曰仁人者主事天言之也孝子者主事親言之
 也親則近而疑其不尊天則逺而疑其難格徒以近
 而不尊則父子之間或幾乎䙝矣徒以逺而難格則
 天人之際或幾乎絶矣故事親如事天者所以致其
 尊而不欲其䙝也事天如事親者所以求其格而不
 欲其疎也
[003-15a]
 馬希孟曰孝者仁之始仁者孝之終親則邇而不嫌
 乎無愛嫌於無敬而已故事親如事天所以致其敬
 也天則逺而不嫌乎無敬嫌於無愛而已故事天如
 事親所以致其愛也愛與敬兩得之而後孝子之行
 全故曰成身成身者言其徳之不虧也
  臣/按仁人之事親二句先儒以為非聖人不能言
  或問朱子西銘宋儒張/載著仁孝之理朱子曰是將孝
  形容仁事親之道理即事天之様子也臣以為西
[003-15b]
  銘一書原于乾坤二卦其作用則在此二語方馬
  二説又推究得精切深合孝經愛敬交盡之旨
表記禮記篇名記君子/之徳見于儀表者曰子言之君子之所謂仁者其
難乎詩云凱弟君子民之父母凱以强平/聲敎之弟以説
音/悦安之樂音/洛而母荒有禮而親威莊而安孝慈而敬使
民有父之尊有母之親如此而後可以為民父母矣
非至徳其孰能如此乎
 陳澔集説曰强敎之者以道驅之如佚道使民雖勞
[003-16a]
 不怨者也説安之者得其心之謂也説以使民民忘
 其勞説以犯難民忘其死者也樂説安也毋荒則有
 教矣威莊强教也安則説矣孝慈説也敬則有教矣
 强教則父之尊存焉説安則母之親存焉此言君子
 仁民之道如此非聖人莫能與也
  臣按此以德教加于百姓者推本君子之仁故贊
  之以至德
春秋本魯史記之名孔/子修之遂為聖經隠公魯君名息/姑諡曰隠元年
[003-16b]
 董仲舒曰一者萬物之所從始也元者辭之所謂大
 也謂一為元者視大始而欲正本也
 杜預曰凡人君即位欲其體元以居正故不言一年
 一月
 胡安國傳曰即位之一年必書元年者明人君之用
 也乾元資始天之用也坤元資生地之用也成位乎
 其中則與天地參故體元者人君之職而調元者宰
 相之事元即仁也仁即人心也
[003-17a]
  臣按胡安國傳又以為舜典虞書篇名/典者常也紀元日伊
  訓啇書篇名伊尹/作以訓太甲稱元祀而夫子祖述其義書元
  年也然而泰誓之言元后召誥之言元子皆以元
  為君德矣易書即天德以著之人事是以謂元為
  仁春秋援人事以合于天德是以謂一為元孝經
  又深探其本但曰愛親而元之德已備原夫未踰
  年稱子踰年而後改元則承國于先君當永言孝
  思者矣推是心以及于人則必如董仲舒所謂隂
[003-17b]
  陽調而風雨時羣生和而萬民植五榖熟而草木
  茂諸福之物莫不畢至而後體元之事盡而後為
  王道之成孝治之順也
論語有子孔子/弟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
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程顥曰孝弟本其所以生乃為仁之本
 程頤曰孝弟順德也德有本本立則其道充大孝弟
[003-18a]
 行于家而後仁愛及于物所謂親親而仁民也故為
 仁以孝弟為本論性則以仁為孝弟之本
 朱熹曰仁是性孝弟是用譬如一粒粟生出為苗仁
 是粟孝弟是苗便是仁為孝弟之本又如木有根有
 幹有枝葉親親是根仁民是幹愛物是枝葉便是行
 仁以孝弟為本
  臣按二程之釋此章其義精矣朱熹復推程顥之
  言而釋之曰推原孝弟之理本于人之所以生所
[003-18b]
  以為行仁之本也臣以經義揆之經言夫孝徳之
  本也徳既為仁義禮智之總名而以孝為徳之本
  則有子之言孝弟為為仁之本正應經義熹又稱
  程頤順徳二字足以盡孝弟之義而不好犯上作
  亂之事已具乎其中臣今更以經義揆之夫不愛
  其親而愛他人者經謂之悖徳亦曰㓙徳又曰以
  順則逆民無則焉立敎者將以順示則而先以應/順者而逆行之民又何所取法
  乎/蓋未有本亂而末治者也若夫親親而仁民仁
[003-19a]
  民而愛物以是順天下而民亦順之矣犯上作亂之
  事何自而起乎二程俱有㑹于是經之深㫖者矣
子曰仁者安仁
  臣按此指處境遇而言也先儒以為舜之飯糗茹
  草若將終身被袗衣鼓琴若固有之此安仁者之
  久處約長處樂也臣今復申其義曰虞舜不得于
  親負罪引慝號泣于田濵危井廩若將終身安仁
  者之可以久處約也及至克諧底豫祿位名夀尊
[003-19b]
  富饗保若固有之安仁者之可以長處樂也故曰
  中心安仁者天下一人而已矣
子曰據於徳
 朱熹曰徳是得這物事于我故事親必孝必不至于
 不孝事君必忠必不至于不忠若今日孝明日又不
 孝今日忠明日又不忠是未得于我不可謂之徳又
 曰如孝便是自家原得孝道理非從外旋取來
依於仁
[003-20a]
 朱熹曰據徳是因事發見如因事父有孝因事君有
 忠依仁是本體不可須臾離底又是據於徳之骨子
  臣按據則一本萬殊從萬處理㑹仁義禮智信因
  事而發見然自性中所自有非從外來也依則萬
  殊一本從一處歸宿義禮智信統于一仁亦所謂
  本于人之所以生也
顔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克勝也已謂身之/私欲也復反也一日
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003-20b]
 程頤曰不能克己則為楊氏為我不能復禮則為墨
 子兼愛故曰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此之謂也
 真徳秀曰仁之一字見於經者自仲虺之誥始曰克
 寛克仁彰信兆民伊尹繼之曰民罔常懐懐于有仁
 前乎此者如虞書所謂好生之徳安民則惠即所謂
 仁而未有仁之名至商書而名始著然其所言大抵
 皆仁之用顔子之問孔子之答乃仁之體也二帝三
 王雖無己之可克然舜所謂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
[003-21a]
 精惟一成湯之以義制事以禮制心者其用功初無
 異于顔子也蓋必有顔子之仁而後有二帝三王之
 仁
  臣按克己則與天地萬物為一體如盡愛于其親
  亦必愛人之親初無彼此間隔故不流為楊氏之
  為我復禮則知本末輕重之序而為之品節等差
  親親之殺禮所生也何至如墨氏之兼愛哉孔顔
  問答固仁之體然曰天下歸仁焉乃敎不肅而成
[003-21b]
  政不嚴而治之氣象亦仁之用也
中庸第二十章曰脩道以仁
 黄洵饒曰脩道以仁猶論語以孝為仁之本
仁者人也親親為大
 朱熹章句曰人指人身而言具此生理便有惻怛慈
 愛之意
  臣按仁是生理本其所以生故曰親親為大經曰
  父母生之續莫大焉親親所以續也若王者父天母
[003-22a]
  地便當推此親親之仁以及天下國家然後與
  乾元坤元之氣相連續也三十二章之言肫肫其
  仁亦謂經綸人道須如此之懇切詳細耳至于淵
  淵其淵浩浩其天則聖人與天地為一矣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朱熹集注曰天地以生物為心而所生之物因各得
 夫天地生物之心以為心所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也
[003-22b]
  臣按血氣之身父母生之亦天地生之也續莫大
  焉續此天地生物之心耳各得夫天地之心以為
  心亦各得夫父母之心以為心所以乍見孺子將
  入於井而怵惕惻隠者也
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隠之心非所以
内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非
惡其聲而然也由是觀之無惻隠之心非人也無羞惡
之心非人也無辭譲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
[003-23a]
惻隠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
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朱熹曰仁字是箇生底意思通貫周流于四者之中
 仁固仁之本體義則仁之斷制禮則仁之節文智則
 仁之分别正如春之生氣貫徹四時春則生之生也
 夏則生之長也秋則生之收也冬則生之藏也又曰
 春時盡是温厚之氣仁便是這般氣象夏秋冬雖不
 同皆是春生之氣行乎其中若曉得此理便見得克
[003-23b]
 己復禮私欲盡淨純是温和冲粹之氣乃天地生物
 之心也
 胡居仁曰性之理一而已矣名其徳則有四焉以其
 渾然無間也名之曰仁以其燦然有條也名之曰禮
 以其截然有止也名之曰義以其判然有别也名之
 曰智凡其燦然截然判然者皆不出於渾然之中此
 仁之所以包四徳而為性之全體也截然者即其燦
 然之不可移者也判然者即其截然之不可亂者也
[003-24a]
 名雖有四其實一也然其所以如是之渾然燦然截
 然判然莫非自然而然不假纎毫布置安排之力此
 其所以為性命之理也
  臣按仁包四徳之義莫著于此毋容辭費矣不忍
  之心天地父母之心也能擴充之則為善事天地
  父母正䝉張載/著曰惻隠仁也如天亦仁也擴而充
  之不可勝用知本哉
孟子曰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實對華而/言凡仁義
[003-24b]
之見于日用者/惟此為根本
 蔡模曰有子以孝弟為為仁之本孟子乃以事親屬
 之仁從兄屬之義若不同矣朱子乃以為其意亦猶
 此何耶蓋有子言仁専言之仁也孟子言仁義偏言
 之仁也事親主乎愛而已義則愛之冝者也合而言
 之推其事親者以從兄此孝弟所以為為仁之本分
 而言之則事親而孝從兄而弟所以為仁義之實也
  臣按經之所明者孝而廣至徳章則敎以孝敎以
[003-25a]
   弟並提廣揚名章則以事親孝事兄弟並提而感
   應章則曰孝悌之至蓋兄者為吾親所均愛之人
   而吾與之共事吾親者故曰從若曰吾之兄則既
   致孝于吾親矣而吾乃從其後也
 
 
 
 
[003-25b]
 
 
 
 
 
 
 
御定孝經衍義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