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a0105 御定孝經衍義-清-葉方藹 (master)


[058-1a]
 欽定四庫全書
御定孝經衍義卷五十六
  天子之孝
   崇聖學
   臣/按經言立身行道揚名于後世以顯父母此通
   貴賤言之也夫以君親之嚴自于天性敬寡悦衆
   四海皆凖然猶不可以不學也易乾之德大矣至
   矣而九二學以聚之此以知性之至貴者人人之
[058-1b]
   最靈秀者聖然未有不勤學者也學記曰人不學
   不知道故立身行道莫善于學帝王之學國政治
   忽民生休戚之本正其本則萬事理故廣敬之道
   在崇聖學考鏡得失講明道義于六經見天地之
   心于諸史觀古今之迹細旃廣厦之間所裨益良
   多矣附講筵載籍所𫝊聖賢已試之成法格物窮
   理時惟古訓四庫之書務期完備通經之士典領
   校讎以資乙夜觀覽附經籍
[058-2a]
易乾象傳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朱熹本義曰天一而已但言天行則見其一日一周
 而明日又一周若重復之象非至健不能也君子法
 之不以人欲害其天德之剛則自強而不息矣
  臣/按維天之命於穆不已天行健也純亦不已君
  子以自強不息也天之蒼然者豈有憑乎大氣舉
  之而已惟不息故也繫辭曰夫乾天下之至健也
  健故不息以聖人學問言之此心之中天理精明
[058-2b]
  之謂強天理貫徹之謂不息所以一日二日有萬
  幾而不覺其煩𤨏細碎者一以兢兢業業之心處
  之而無幾微暇逸之意間斷于其間也故九五曰
  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
大畜卦/名彖𫝊曰大畜剛健篤實輝光日新其德
 程頤傳曰乾體剛健艮體篤實人之才剛健篤實則
 所畜能大充實而有輝光畜之不已則其徳日新也
象𫝊曰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
[058-3a]

 魏了翁曰天在山中譬則心之體也聞一言焉見一
 行焉審問而謹思明辨而篤行即所以畜其心之德
 蓋畜乃所以養新而新非自外至也昭昭之多止於
 所不見是以愈畜而愈大
  臣/按畜有大小則學問有淺深故舊注曰凡物既
  厭而退者弱也既榮而隕者薄也比必有所畜者
  風行天上以散為畜君子以懿文徳此畜之小者
[058-3b]
  也學士大夫之事也有无妄然後可畜者天在山
  中以止為畜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此
  畜之大者也聖功典學之事也大可以兼小故篤
  行之中有輝光焉是即大畜之懿文德也小亦與
  大同體故小畜亦非剛健者不能也詩書六藝之
  文乃前言之大者堯舜禹湯文武乃往行之大者
  識者尊其所聞而黙識於中非徒為佔畢之學也
  所識愈多所畜愈大則富有日新而光輝發越矣
[058-4a]
  此所以藏之深而守之固者也此所以君天下子
  萬民時措之而皆宜者也
大壯卦/名象曰雷在天上大壯君子以非禮弗履
 朱熹曰雷在天上是甚生威嚴人之克己能如雷在天
 上則威嚴果决以去其惡而必為善若半上落下則
 不濟事何以為君子須是如雷在天上方能克去非禮
 張希獻曰雷之威本震而在天上乃雷聲之壯盛者
 也君子有浩然之氣剛大以直其動以天然後能非
[058-4b]
 禮弗履茍非禮而履則猶雷非時而震又何足以為
 君子之大壯哉
  臣/按胡炳文曰勝人者血氣之強自勝者義理之
  強也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此
  克己復禮之目也復者雷在地中之象也至大壯
  則不待於禁止之而自然弗履者也經曰禮者敬
  而已矣商頌言聖敬日躋丹書師尚父/授武王言敬勝怠
  者吉皆以沉勇果決為進德脩業之事如曰不邇
[058-5a]
  聲色不殖貨利用人惟己改過不吝湯之所以自
  勝也盤盂几杖刀劍户牖銘以自誡武之所以自
  勝也此則雷霆之威儼然在上而必不輕震與天
  之主宰乎萬物無異也大壯之六爻皆以過于壯
  為誡而大象獨有取于壯者理義血氣之分自勝
  勝人之異也
書説命下説曰王人求多聞時惟建事學于古訓乃有
獲事不師古以克永世匪說攸聞
[058-5b]
 吕祖謙曰學問之博貴有實用非徒為觀美也大而
 建立大經經綸大業彌綸大化至於贊天地化育皆
 所謂建事也此所謂有用之學否則所聞雖多亦奚
 以為
惟學遜志務時敏厥脩乃來允懷于茲道積于厥躬
 陳櫟曰驕與怠最害於學驕則志盈善不可入怠則
 志惰功不可進學不謙卑退遜則無以為入門一於
 謙退而不務時敏則又不能進步遜則不驕敏則不
[058-6a]
 怠遜而濟以敏厥脩所以來也道我所固有非自外
 來來云者如斯仁至矣之謂也積云者如由有諸己
 之信而進於充實之美也
惟斆學半念終始典于學厥德脩罔覺
 蔡沈𫝊曰斆教也言教人居學之半蓋道積厥躬者
 體之立斆學於人者用之行兼體用合内外而後聖
 學可全也始之自學學也終之教人亦學也一念終
 始常在於學無少間斷則德之所脩有不知其然而
[058-6b]
 然者矣
  臣/按六經言學自此始朱子嘗言傅説此段説為
  學工夫極精密又言遜順其志入於事中低心下
  意子細理㑹既遜其志又須時敏或作或輟亦不
  濟事又戒以允懷於茲二者則道乃積於厥躬積
  者來得件數多也然其所學者非他古訓也先王
  之成憲也古訓者二典三謨之類先王成憲者成
  湯之典刑也蓋以經籍之要言祖宗之前事為凖
[058-7a]
  的則所學者不至於惝恍而無據汗漫而不收矣
  然其始之自學也則曰王人求多聞時惟建事而
  其終以教人也則曰厥徳脩罔覺蓋兼體用合外
  内之學也其所謂多聞者豈但以辭章誦習其所
  謂罔覺者豈入於幽虛空寂也哉
詩周頌敬之篇/名日就月將學有緝熙于光明佛弼/通時仔
音/茲肩示我顯德行
 嚴粲曰佛謂之弼者言正救其失不専順從之也學
[058-7b]
 記云其求之也佛佛不順也猶孟子所謂法家拂士
 也仔肩為負荷之意
  臣/按成王因羣臣進戒而承之以謙自謂於事物
  之理不聰而有所不及知不敬而有所不能行故
  當強勉學問日有所成月有所長以明其明德繼
  續不已以至於無所不及知無所不能行而又言
  己當從學於賢人君子輔弼是任示我以顯明之
  德行則可以見學問政事之出於一致而日就月
[058-8a]
  將者即説命所謂時敏緝熙者即説命所謂道積
  厥躬而始終虛己以求輔弼之助即説命所謂遜
  志也成王此時於學問根源已自見徹又能言其
  工夫之縝密如此此所以紹緝熙敬止之家法而
  為周之盛王也昊天有成命曰夙夜基命宥密於
  緝熙單厥心是自責於己之效也載見曰俾緝熙
  於純嘏是外資於人之效也成王之繼序不忘永
  世克孝豈不大哉
[058-8b]
大學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
能慮慮而后能得
 朱熹曰知止如知為子而必孝知為臣而必忠能得
 自身親為忠孝之事若徒知此道理至於事親之際
 為私欲所汨不能盡其孝事君之際為利禄所汨不
 能盡其忠便不是能得矣能慮是見得此事合當如
 此做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
[058-9a]
其家欲齊其家者先脩其身欲脩其身者先正其心欲
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

 朱熹曰致知誠意是學者兩闗致知乃夢與覺之闗
 誠意乃善與惡之闗透得致知之闗則覺不然則夢
 透得誠意之闗則善不然則惡格物窮理有一物便
 有一理窮得到後遇事觸物皆是此理事君便忠事
 親便孝居處便恭執事便敬與人便忠以至參前倚
[058-9b]
 衡無往而不見若窮不至則所見不真外雖為善而
 内實為惡或問物者理之所在人所必有而不能無
 者何者為切曰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皆人所不
 能無者但學者須要窮格得盡事父母則當盡其孝
 處兄弟則當盡其友如此之類須是要見得盡若有
 一毫不盡便是窮格不至也
  臣/按朱熹序以為大學之書古之大學所以教人
  之法也民生有欲無主乃亂作之君師以司教化
[058-10a]
  之權説命言斆學半念終始典于學則是成已而
  不能成物者得其半而失其半也天子之元子他
  日即繼世之天子天子之衆子以至公卿大夫元
  士之適子與凡民之俊秀他日皆有教人之責然
  茍非躬行仁義禮智之道以得仁義禮智之德則
  自居室之近且或違之欲以放之四海不可得矣
  故曰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脩身為本蓋
  不但儲皇之重齒讓於太學雖天子亦有臨雍釋
[058-10b]
  奠憲老乞言之時也庶人即凡民之俊秀者鄉老
  所獻之賢能也大學以明德新民止至善為綱領
  而綱領之中以格物致知誠意正心脩身齊家治
  國平天下為條目自家以下皆為新民之事自脩
  身以上為明明德之事明德新民皆當止至善而
  其所以得止於至善之由要在於知蓋於事事物
  物皆知其所當止之理即物格而知至也茍非致
  知格物之功則天下事物可否混淆是非貿亂皆
[058-11a]
  以為善為之而不自知其䧟於惡者矣故三綱領
  以為始而八條目言致知在格物乃所以探其端
  也堯舜禹湯文武六君子者聰明天縱其於事物
  之理生而知之豈復幾微之惑毫髮之憾而精一
  執中之訓為帝王授受之統夫所謂中者亦即事
  物之理所當止之處所謂精一者亦即所以窮至
  事物之理而所謂執者又豈外於必至於是而不
  遷之意哉後聖有作其於為學之方教人之術固
[058-11b]
  無能舎是而他求矣
𫝊之二章湯之盤銘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或問盤之有銘何也朱熹曰盤者常用之器銘者自
 警之詞也古之聖賢兢兢業業固無時而不戒謹恐
 懼然猶恐其怠忽而或忘之也是以於其常用之器
 各因其事而刻銘以致戒焉欲其常接乎目每警乎
 心而不至於忽忘也昔成湯所以反之而至於聖者
 正惟有得於此其後周之武王踐阼之初受師尚父
[058-12a]
 丹書之戒曰敬勝怠者吉怠勝敬者滅義勝欲者從
 欲勝義者凶退即於其几席觴豆刀劍户牖莫不銘
 焉蓋聞湯之風而興起者今其遺語尚幸頗見於禮
 書願治之君志學之士皆不可以莫之考也
 陳櫟曰德日新之藴自仲虺發之湯采之為此銘伊
 尹又本之告大甲曰惟新厥德終始惟一時乃日新
 說者謂孟子所言萊朱即仲虺與斯道之𫝊者也明
 明德為體新民為用體用原不相離故於平天下以
[058-12b]
 明明德於天下為言由體而達於用同一新也移明
 己德之明字以言明民德又移新民之新字以言新己
 志體用之不可相離可見矣
  臣/按盤銘日新之義朱熹之言備矣陳櫟發明日
  新一語謂采之仲虺之誥亦先儒所未及也湯因
  仲虺之誥而有銘武王受丹書之戒而有銘聖哲
  之恭己虛受先後同揆矣大戴禮武王踐阼篇武
  王踐阼三日召師尚父而問焉曰黄帝顓帝之道
[058-13a]
  可得而見與曰在丹書王欲聞之則齊矣王齊三
  日師尚父奉書而入道書之言曰敬勝怠者吉怠
  勝敬者滅義勝欲者從欲勝義者凶凡事不強則
  枉弗敬則不正枉者滅廢敬者萬世王聞書之言
  愓若恐懼而為戒書於席四端而為銘焉銘曰安
  樂必敬無行可悔一反一側亦不可不志殷監不
  逺視爾所代鑑銘曰見爾前慮爾後盤銘曰與其
  溺於人也寧溺於淵溺於淵猶可游也溺於人不
[058-13b]
  可捄也楹銘曰毋曰胡殘其禍將然毋曰胡害其
  禍將大毋曰胡傷其禍將長牖銘曰隨天之時以
  地之財敬禮皇天敬以先時劒銘曰帶之以為服
  動必行德行德則興倍德則崩銘凡十有四今摘
  其辭義之易知者於此
傳之六章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去/聲惡臭如好
去/聲好色此之謂自謙讀/慊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朱熹章句注曰誠其意者自脩之首也毋者禁止之
[058-14a]
 辭自欺云者知為善以去惡而心之所發有未實也
 謙快也足也獨者人所不知而已所獨知之地也言
 欲自脩者知為善以去其惡則當實用其力而禁止
 其自欺使其惡惡則如惡惡臭好善則如好好色皆
 務決去而求必得之以自快足於己不可徒茍且以
 徇外而為人也然其實與不實蓋有他人所不及知
 而已獨知之者故必謹之於此以審其幾焉
 陳櫟曰周子云幾善惡以所獨知乃念頭初萌動善
[058-14b]
 惡誠偽所由分之幾微處必審察於此以實為善去
 惡如别岐途之始分處起脚不差行方能由乎正路
 否則起脚處一差差毫釐而謬千里矣
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
  臣/按經言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言知至而后意
  誠而致知闕𫝊朱熹既取程頤窮理之說以補之
  而其用力之方則又著於或問以為或考之事為
  之著或察之念慮之微或求之文字之中或索之
[058-15a]
  講論之際使於身心性情之德人倫日用之常以
  至天地鬼神之變鳥獸草木之宜自其一物之中
  莫不有以見其當然而不容己與其所以然而不
  可易者必其表裡精粗無所不盡而又推其類以
  通之至於一旦豁然貫通焉則於天下之物皆有
  以究其義理精微之所極而吾之聰明睿智亦皆
  有以極其心之本體而無不盡矣此一段議論専
  為世儒有以扞禦外物為格物而發其所為考之
[058-15b]
  事為之著察之念慮之微求之文字之中索之講
  論之際四者乃致知格物之條目也知既致則夫
  善惡之所在可好可惡之必然者皆有以識之矣
  故第六章不曰所謂誠其意在致其知而直曰所
  謂誠其意者毋自欺必慎獨此之自欺不過一念
  之因循茍且於須臾之頃纎芥之微分治忽耳而
  用人行政之際其利害遂有不可勝言者如齊宣
  王不能充不忍一牛之心以愛百姓又自知其好
[058-16a]
  勇好貨好色之疾而不能自克以至後世凡屬進
  賢退不肖往往依違不決者非必忠佞邪正之莫
  之辯也平天下𫝊所云見賢不能舉舉而不能先
  見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逺皆於務決去求必
  得之義若相反者是故意者心之所發而君子之
  必慎其獨則在須臾之頃纎芥之微將然未然之
  際蓋有幾焉不敢恃其知之己至而聽其所自為
  也故經言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又曰知至而后
[058-16b]
  意誠而傳以毋自欺而必謹其獨申焉
論語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朱熹曰學矣而不習則表裏扞格而無以致其學之
 之道習矣而不時則工夫間斷而無以成其習之之
 功是其胸中雖欲勉焉以自進亦且枯燥生澁而無
 可嗜之味危殆杌&KR1150而無可即之安矣故既學矣又
 必以時習之則其心與理相涵而所知者益精身與
 事相安而所能者益固必有自得於心而不能以語
[058-17a]
 人者是其中心油然悅懌之味雖芻豢之悦於口不
 足以喻其美矣
  臣/按説命言時敏周頌言緝熙魯論二十篇之發
  端首言時習聖人之言未嘗不同其㫖也然則工
  夫一有間斷即有罅隙方寸外馳耳目内誘無方
  之欲雜然而中之矣積時而日積日而月積月而
  歳皆學之時也不可以或之止也若一歳之間偶
  作而旋輟或一日之間始勤而終怠學之時有限
[058-17b]
  而不學之時無窮也一暴十寒其存者幾何而尚
  有悦心之趣哉
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臣/按如不及謂常如有所不及如大禹惜寸陰成
  湯檢身若不及成王夙夜不逮亦遜敏交至之意
  也
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朱熹曰視聽言動之間所當為者皆理也所不當為
[058-18a]
 者皆非禮也其非禮則勿以止焉則是克己之私而
 復于禮矣其非禮而勿視聽者防其自外入而動於
 内也非禮而勿言動者謹其自内出而接於外也内
 外交進為仁之功盡矣所以用力其機特在勿與不
 勿之間而已自是而反則為天理自是而流則為人
 欲自是而克念則為聖自是而罔念則為狂特毫忽
 之間耳學者可不謹其所操哉
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
[058-18b]

 程頤曰孔子言仁只說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
 祭看其氣象便須心廣體胖動容周旋中禮唯謹獨
 便是守之之法或問出門使民之時如此可也未出
 門使民之時如何曰此儼若思時也
 朱熹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如富夀康寧人之所欲
 死亡貧苦人之所惡所欲者必以同於人所惡者不
 以加於人或問以刑加人豈人所欲便是不恕曰伊
[058-19a]
 川云恕字兼忠字説忠是盡已而後推之為恕夫以
 刑加人其人實有罪其心亦自以為當然故以刑加
 之而非強所不欲也其不欲被刑乃其私心若其真
 心既以犯罪亦自知其當刑矣今人只為不理㑹忠
 而徒為恕其弊只是姑息
  臣/按克己復禮仁也與出門如賓承事如祭皆古
  語而夫子稱之以告顔淵仲弓蓋聖賢學問必有
  所本也經言禮者敬而已矣唐虞夏商周之書堯
[058-19b]
  舜禹湯文武臯䕫稷契伊萊姬吕之君臣相與咨
  嗟儆戒殆無時無地忘此敬之一字者幽厲之衰
  如衞武公之作抑戒風之有淇澳於變風變雅之
  中猶存此意春秋賢士大夫亦類能舉此決人之
  善敗我夫子始貫穿融洽與顔冉之徒講習討論
  期之以進於聖人之域晚乃𫝊之曾氏至於孟子
  後乎孟子者自晚周秦漢以至五季其年數之乆
  逺非無特起受命之君因時致治同力一心之臣
[058-20a]
  隨世立功亦各𨗳揚休問炳煥史册以語於學問
  精微之際不知其可也自乾道紹興而後濂洛闗
  閩諸儒者出而聖人之學於是乎明白較著皆有
  以得不𫝊之意於遺經而程朱二氏其尤可為純
  粹以精者也原其學術之正大上足以成就君德
  致堯舜禹湯文武之盛下足以明倫敷教如臯䕫
  稷契伊萊姬吕之所以澤其民其言之見於當時
  垂於後世固皆學者之所奉為金科玉律而其𫝊
[058-20b]
  註之文所以闡發聖賢之藴者又為學者之所憑
  以為相𨗳所縁以為階梯而不可以須臾離者也
  程頤於仲弓問仁章發明心廣體胖動容周旋中
  禮之説則所謂見賓承祭者亦庶幾于欽而出于
  安恭而出于允而非以勉強拘東為敬矣朱熹以
  人情莫不欲富夀康寧釋不欲勿施之義而又本
  程頤恕須兼忠盡己而後推之之説至于不得已
  而加刑於人亦非其所不欲者此則殺之不怨利
[058-21a]
  之不庸聖人功化之極非學者之事矣此帝王之
  學夫子之所以𫝊授心法切要之言而程朱之發
  明者為尤切矣
子路問君子子曰脩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脩己以
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脩己以安百姓脩己以安百姓
堯舜其猶病諸
 朱熹集註曰程子曰君子脩己以安百姓篤恭而天
 下平惟上下一於恭敬則天地自位萬物自育氣無
[058-21b]
 不和而四靈畢至矣此體信達順之道聰明睿知皆
 由是出以此事天饗帝
  臣/按脩己以敬聖學之所以成始成終也語雖至
  約而所以齊家治國平天下之本舉積諸此許謙
  曰聖人言脩己以安百姓而程子乃言上下一於
  恭敬蓋治道非一人所獨成必君臣上下皆能恭
  敬然後有天地位以下之應臣以為程子之言乃
  本於書臯陶謨所云同寅恊恭者也唐虞之世君
[058-22a]
  臣之際可謂上下一於恭敬矣由堯舜之允執厥
  中者有以感發而興起之也此程頤所謂體信達
  順之道也堯曰欽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讓舜曰濬
  哲文明温恭允塞此又程子所謂聰明睿知皆由
  此出也堯舜猶病乃自視欿然不足之心至於天
  地位萬物育而不敢謂己治己安者也以西銘乾
  父坤母民胞物與之理推之而事天饗帝一存心
  養性之學問矣
[058-22b]
中庸第一章曰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
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
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真德秀曰致中和之所以用功不過曰敬而已不睹
 不聞而戒懼靜時敬也慎獨動時敬也靜無不敬所
 以致中動無不敬所以致和自然天地位萬物育如
 洪範所謂肅乂哲謀聖而雨暘燠寒風之時若應之
[058-23a]
 董仲舒所謂人君正心以正朝廷正百官正萬民而
 陰陽和風雨時諸福之物畢至皆是此理
 饒魯曰致中和而能使天地位萬物育是有此理但
 所居位有高下則力之所至有廣狹如為一家之主
 則能使一家之天地位萬物育為一國主則能使
 一國之天地位萬物育為天下主則能使天下之天
 地位萬物育父父子子夫夫婦婦此一家之天地位
 也妻子臣妾人人各得其所此一家之萬物育也一
[058-23b]
 國亦然極而至於天下然後天地位萬物育始充其
 量如孔子在當時雖不見位育極功然道明於萬世
 能使三綱五常終古不墜是即位育之極功也
  臣/按洪範以貌言視聽思肅乂哲謀聖其徵見於
  雨𤾉燠寒風蓋天人相感之際雖匹夫之精誠亦
  有可感動天地之理而天子君天下所取者大所
  施者博所以範圍天地之道而不過曲成萬物而
  不遺者其意念深摯工夫精密如中庸所謂致中
[058-24a]
  和而天地位萬物育固學問之極功聖人之能事
  也但洪範五事並言而中庸言靜而存養則曰戒
  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言動而省察則
  曰莫見乎隱莫顯乎微以五者之官其主固在乎
  心而其要又在於耳目者書言惟天聰明惟聖時
  憲又言亶聰明作元后朱熹説非禮勿視聽言動
  亦云目不視邪色耳不聽淫聲工夫却易視逺惟
  明纔不逺便是不明聽德惟聰纔非德便是不聰
[058-24b]
  工夫却難然則所謂聰明者正惟戒懼慎獨之極
  處耳君子戒懼慎獨之心即孝子視於無形聽於
  無聲之心而已孝弟之至通於神明光於四海則
  中和位育之事也
第二十章曰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不
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
執之者也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辯之篤行之
  臣/按順親在於誠身誠身在於明善中庸或問曰
[058-25a]
  反身不誠則外有事親之禮而内無愛敬之實故
  不見悦然欲誠乎身又不可強取偽為也其道在
  乎明善而已擇善所以明善固執所以誠身然則
  學之欲其博問之欲其審思之欲其慎辯之欲其
  明行之欲其篤者皆孝子事親之事也聖人全體
  太極仁智勇兼備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
  地察固為從容中道矣而凡人之情親生之膝下
  以養父母日嚴則亦有不思而得不勉而中者由
[058-25b]
  此知能之良而日充之學問思辨以致其知誠篤
  以力其行則自明而誠其幾於聖人無難矣然則
  明善固所以順親而欲明善又在推吾本然順親
  之一念始不此之務亦所為以順則逆焉者也
第二十七章曰故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
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禮
 朱熹章句曰尊德性所以存心而極乎道體之大也
 道問學所以致知而盡乎道體之細也二者脩徳凝
[058-26a]
 道之大端也不以一毫私意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
 累涵泳乎其所已知敦篤乎其所已能此皆存心之
 屬也析理則不使有毫釐之差處事則不使有過不
 及之謬理義則日知其所未知節文則日謹其所未
 謹此皆致知之屬也蓋非存心無以致知而存心者
 又不可以不致知故此五句大小相資首尾相應聖
 賢所示入德之方莫詳於此學者宜盡心焉
  臣/按章句之義即程頤所謂合内外之道一天人
[058-26b]
  齊上下下學而上達者也其於諸儒之説亦考之
  而著其是正其失矣後之學者茍欲創為異論非
  偏於所茫然無覺則倚於其所空無所寄其諸佛
  老之徒與章句鄙儒也歟
孟子孟子曰無惑乎王齊/王之不智也雖有天下易生之
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見亦罕矣
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奕之為數
小數也不専心致志則不得也奕秋通國之善奕者也
[058-27a]
使奕秋誨二人奕其一人専心致志惟奕秋之為聽一
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
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朱熹集註曰程子程/頤為講官言於上曰人主一日之
 間接賢士大夫之時多親宦官宫妾之時少則可以
 涵養氣質而薫陶德性以進于成德不難矣
 范祖禹曰人君之心惟在所養君子養之以善則智
 小人養之以惡則愚然賢人易疎小人易親是以寡
[058-27b]
 不能勝衆正不能勝邪自古國家治日少而亂日多
 蓋以此也
 張栻曰古之明君懼一暴十寒之為害也則博求賢
 才寘諸左右朝夕與處而逺佞人所以養德也然其
 要則在乎専心致志而已専心致志學之大方居敬
 之道也
  臣/按孟子此論雖為齊王而發實格心養德之要
  言也夫人雖或生質之美而無直諒多聞益友之
[058-28a]
  助而便僻善柔便佞之徒日進於前其為伐性之
  斧斤也多矣此一暴十寒之喻所由發也又不能
  専心致志而學焉見紛華而悦見异物而遷此所
  以有鴻鵠將至之喻也一介之士其於學問如此
  尚不能有所成就而况帝王之學乎説命曰爾交
  脩予周頌佛時仔肩此可為求助於賢人法也說
  命曰予惟克邁乃訓周頌曰日就月將學有緝熙
  於光明此可為自盡其心志者法也孟子之言亦
[058-28b]
  與相表裏者矣
孟子曰養心莫善於寡欲
 朱熹曰湯武聖人孟子猶説湯武反之也反復也反
 復得這本心如不邇聲色不殖貨利只為要存此心
 觀旅獒之書只受一犬而反復切諫以此見欲之可
 畏無小大皆不可忽
  臣/按天人理欲相為消長道心微而難存人心危
  而易動必也誠立而實體安固明通而實用流行
[058-29a]
   則先儒所謂不止於寡而存矣然而耳目口鼻四
   支之欲固有枯槁寂滅深拒固閉之而不得者故
   佛氏言絶而吾儒言節絶則一槩拘束強制之矣
   而其説又以為一根得圓通六用成休復究亦不
   離乎六根之用也節則寡之謂也然而禮儀三百
   威儀三千以防其邪僻昊天曰明昊天曰旦以儆
   其逸豫涵養純熟清明在躬不藉拘束強制而發
   皆中節矣善乎胡炳文之言曰孟子一書三養字
[058-29b]
   皆切要語曰養氣曰養性曰養心合而觀之氣生
   於理善養氣者在養性理具於心善養性者在養
   心心汨於欲善養心者在寡欲寡之又寡以至於
   無則心存而性存氣不必言矣合養氣養性而言
   養心愈知夫佛氏之説之偏也
 
 
御定孝經衍義卷五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