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a0105 御定孝經衍義-清-葉方藹 (master)


[046-1a]
 欽定四庫全書
御定孝經衍義卷四十四
  天子之孝
   事天地
 春秋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隠公三年/
  朱熹曰王者脩德行政用賢去奸能使陽盛足以勝
  陰陰衰不能侵陽則日月之行雖或當食而月常避
  日故其遲速高下必有參差而不正相合者所以當
[046-1b]
  食而不食也若國無政則當食必食雖曰行有常度
  而實為非常之變矣
  家鉉翁曰自漢以來厯家每以百七十有三日為一
  交㑹未有頻月交㑹者而㐮二十一年九月十月二
  十四年七月八月頻食漢高祖即位之三年十月十
  一月頻食以後至今千有餘年未有頻月頻食者故
  知天度有時而變其常兹其所以為異也
   臣/按春秋記日蝕始隠公終哀公凡三十有七夫
[046-2a]
  日月以百七十三日為一交春秋二百四十二年
  計八萬八千三百八十餘日應得五百餘交以&KR0851
  法上推其間應入蝕限者豈止於三十七而春秋
  所書止此何當蝕不食者若是其多耶抑雖有而
  不為災則不書耶蓋當望而交于夜則月蝕當朔
  而交于晝則日蝕反是則雖交而不見蝕春秋特
  據所見而書之云爾楊時曰日之虧盈有數存焉
  而先王恐懼修省則謹天戒而已懸象著明莫大
[046-2b]
  乎日月洪範有言王省惟歳日為萬象之宗與天
  㑹而成歳君之象也日之虧微異孰大焉語其數
  則有常度論其理則為非常故魯論記迅雷風烈
  必變風雷其常也迅且烈則必變此聖人敬天之
  學也
隱公五年/
 胡安國傳曰蟲食苗心曰螟食葉曰螣食節曰賊食
 根曰蟊
[046-3a]
 汪克寛曰春秋書蟲災者十四書螟者三而在隠公
 之世者二在莊公之世者一書螽者十而桓僖文襄
 四公之世者各一宣公之世者三哀公之世者三書
 蝝生者一亦在宣公之世蓋宣公以殺兄得國而又
 改法税畝重困農民故螽蝝水旱饑饉之災比歳相
 仍猶不知恐懼脩省以消天變聖人備書為後鑒也
  臣/按仲春行夏令蟲螟為害注午之氣乘之暑氣
  所生為災害也穀梁傳曰螟蟲災也甚則月不時
[046-3b]
  則時
三月癸酉大雨震電庚辰大雨雪隠公九年/
 胡安國傳曰震電者陽精之發雨雪者陰氣之凝周
 三月夏之正月也雷未可以出電未可以見而大震
 電此陽失節也雷已出電已見則雪不當復見而大
 雨雪此陰氣縱也
  臣/按左氏傳雨三日以往為霖平地尺為大雪二
  百四十二年之間書大雨雪者三隱以日桓以月
[046-4a]
  僖以時而日為甚自癸至庚八日之間再有大變
  春秋所以謹而日之惟一書而已程頤曰陰陽運
  動有常而無忒凡失其度皆人為感之也故春秋
  災異必書
秋大水桓公元年/
  臣/按大水者或霖潦所致或山谷所洩害民禾稼
  敗民廬舍或至旬月甚則踰時胡氏以為陰逆而
  與怨氣并之所致也經書水災内災八外災一
[046-4b]
有年桓公三年/
 胡寧曰孫明復云桓十八年惟此一年有収以著桓
 世之多凶殣也程頤曰紀異也異者反同者也大常
 為同小變為異
  臣/按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中獨於桓宣二公一
  書有年一書大有年若但以二公獲罪於天必當
  水旱饑饉反以有年大有年為變異而書之其君
  自惡其民何罪夫五穀皆熟恒事也二百四十二
[046-5a]
  年之中不勝書桓宣之世無年也有年大有年於
  是乎書聖人于此方憫斯民之重困而為人主者
  乃以為天實相予因而戲豫馳驅不復知天命之
  可畏如人方得罪于父母於其盛怒之下偶一霽
  顏便以己之所行足以順悦乎親因而怠忽恣肆
  不復自省其得罪之由公羊子曰恃有年也則所
  謂以喜書者以公之恃而喜之其詞微矣
秋大雩桓公五年/
[046-5b]
 公羊傳曰旱祭也何以書紀災也
 李廉曰經書雩二十一止書秋者七此年及成三㐮
 五十六昭八定七十二是也書八月者四僖十一㐮
 二十八昭三二十四是也書七月者二昭二十五是
 也書九月者七僖十三㐮八十七昭六十六定元七
 是也書冬者一成七年是也
  臣/按大雩先儒或以為僭或以為旱或以為不時
  臣/則以為參譏云爾書大雩則有以知其為天子
[046-6a]
  祀上帝之雩而非諸侯祀山川之雩矣然而正雩
  當在夏正建巳周之六月而經書雩二十一無六
  月者左傳首言不時而後皆言旱汪克寛曰其意
  以互文並見皆以旱而皆不以時也然則惟旱故有
  不時之雩而又雩于上帝用盛樂也悖禮害義無
  敬天之實春秋譏之
無氷桓公十有四年/
 劉向曰豫恒燠若此政事舒緩紀綱縱弛善惡不明
[046-6b]
 賞罰不行之象
  臣/按此年正月書無氷成元年二月書無氷襄二
  十八年春書無氷正月二月為夏正十一十二月
  法當堅氷而無氷㐮書時者歷夏正十一十二正
  三月皆無氷也蓋居上固以寛為本然寛而有制
  長養肅殺之意茍或倚於一偏則不足以云欽若
  昊天而政事舒緩紀綱縱弛善惡不明賞罰不行
  而有恒燠之應矣易繫辭曰乾為天為君為父為
[046-7a]
  寒為氷然則無氷者失乾道也失君道也
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見夜中星隕如雨莊公七年/
 汪克寛曰經星没而不見乃天地常經冺滅之象衆
 星奔流乃諸侯放恣互相凌駕之驗也是時王綱廢
 弛列國爭衡故天變應之經書星變者四此年星變
 以王人不能勝五國之兵而王命益不行於天下也
 文十四年星孛以桓文迹熄而宋齊晉之君皆有禍
 亂也昭十七年星孛以王朝庶孽奪正而兵刃交於
[046-7b]
 王都之内也哀十三年星孛以强吳爭伯而中國諸
 侯皆為之服役也凡此皆變之大者而王伯衰亂之
 兆也
  臣/按朱熹曰日見于晝星明于夜天道常理今夜
  有日光常星不見此陰不陰陽不陽君不君臣不
  臣之應也
冬不雨莊公三十有一年/
 李廉曰經書不雨七凡經時不雨告廟則書此年及
[046-8a]
 僖二年冬三年春夏書皆毎時而一書也文二年十
 年十三年三書皆&KR0851時而總書也
  臣/按不雨者恒暘之徴春秋於及月者書月及時
  者書時再歴時書累月此年冬不雨盖歴夏正八
  九十月不雨雖穀已成實而陰不調嗣歳之災也
  故書僖二年冬十月不雨三年春王正月不雨夏
  四月不雨毎時而一書杜預以為一時不雨則書
  首月僖公憂民懼災之甚也故書六月雨者旱不
[046-8b]
  竟夏録賢君精誠之感也文二年自十有二月不
  雨至於秋七月十年十三年自正月不雨至於秋
  七月不雨歷四時歷三時而總書知文公之不勤
  民事不懼天災故特異其辭于僖之憫勤于是者
  也或書不雨或書雩而宣七年秋獨書大旱于公
  至自伐萊之下淮南書名淮南王/賓客所集所謂軍旅之後
  必有凶年言民以其愁苦之氣薄陰陽之和感天
  地之精而災氣為之生也審矣
[046-9a]
秋八月沙鹿崩僖公十有四年/
  臣/按此與成五年梁山崩皆為天下紀異也絳人
  之對伯宗山崩川竭君為之不舉去盛/饌降服損盛/服
  乘縵車無/文徹樂出次舍于/郊祝幣陳玉/帛史辭自罪/責
  禮禮山/川焉蓋伯宗之言特其文爾若夫恐懼脩省
  之實所以答天心之仁愛者必也敬致其至誠極
  其盡而後傷敗乃不作也
春王正月戊申朔隕石于宋五 是月六鷁退飛過宋
[046-9b]
僖公十有六年/
  臣/按此宋災而書于魯史此宋㐮遇怪異非常之
  變不内省責躬而赴告於諸侯春秋因而書之以
  見人君之莫能畏天命乃反以責於已者望於人
  也
秋大雨雹僖公二十有九年/
 汪克寛曰春秋書大雨雹者四僖公初見於十年而
 再見於此昭公迭見於三年四年但僖公頗能勤於
[046-10a]
 政事以銷天變昭公昏懦不立政權盡失卒不免乾侯之辱
 天之示人顯矣
  臣/按經書大雨雹者三而已汪克寛從公羊以僖十年大雨
  雪為大雨雹故有四葢雨雹為隂脅陽臣侵君之象而左氏
  𫝊申豐對季武子論藏氷之道則不敢斥言而詭詞以對也
隕霜不殺草李梅實僖公三十有三年/
  臣/按魯僖寛仁過厚其失也豫此亦恒燠之徴也定元年冬
  十月隕霜殺菽胡安國以為其象則刑罰不中之應
[046-10b]
九月癸酉地震文公九年/
  臣/按春秋五書地震此年九月癸酉襄十六年五月甲子昭
  十九年五月己卯二十三年八月乙未哀三年四月甲午榖
  梁以為震動也地不震者也震故謹而日之杜預亦言地道
  安静以動為異李亷曰周語伯陽父曰夫天地之氣不失其
  序若過其序民之亂也陽伏而不能出隂迫而不能烝于是
  有地震孔晁曰陽㐲於隂下見迫于隂故不能升以致于地
  動隂盛陽衰之異也今按經書地震在文襄昭哀之日則
[046-11a]
  其致變之故如諸家所推可考而知矣
春王正月雨木氷成公十有六年/
  臣/按孔氏以為木乃介胄之象氷為兵類災變之
  來惟人所召聖人欲人知恐懼脩省弭之於天方
  譴告之時故雖小必書
夏五月壬午宋衛陳鄭災昭公十有八年/
  臣/按外災不書前此襄九年宋災書是年宋衛陳
  鄭災書左𫝊於宋司城樂喜救災之政纎悉備具
[046-11b]
  而是年子産之事亦相類然則聖人書之於經正
  以遇災而懼能以人事補救天道故也
有鸜鵒來巢昭公二十有五年/
  臣/按羽毛鱗介至㣲之物也春秋察其變異書之
  於册莊公十七年冬多麋麋魯之所有以多為災
  也十八年秋有&KR0558二十九年秋有蜚是年有鸜鵒
  來巢&KR0558蜚鸜鵒來巢應乾侯之辱而文成之世童
  謠已有之何其異也善乎王氏有言曰春秋書螟
[046-12a]
  螽蝝生志蟲之害稼者也書多麋有&KR0558有蜚有鸜
  鵒來巢志物之為異者也蟲之害稼茍有蓄積以
  賑饑民則不為災物之異常茍能脩徳以消天變
  則不為異人不知為善以致天變又不知警省而
  改過遷善以消悔怒則禍患之來弗能救矣
六月辛丑亳社災哀公四年/
  臣/按程頥曰記言喪國之社屋之不受天陽也又
  曰亳社北牗使隂明也魯有亳社災屋之故有災
[046-12b]
  内災如桓僖之宫雉門兩觀或親盡不祧或因以
  示僭禮此亳社災劉向以為人君縱心不能警戒
  之象
漢孝文帝二年冬十一月癸卯晦日有食之詔曰朕聞
之天生民為之置君以養治之人主不徳布政不均則
天示之災以戒不治乃十一月晦日有食之適見于天
適讀曰/謫責也災孰大焉朕獲保宗廟以微眇之身託于士民
君王之上天下治亂在予一人唯二三執政猶吾股肱
[046-13a]
也朕下不能治育羣生上以累三光之明三光日/月星也其不
德大矣令至其悉思朕之過失及知見之所不及匄以
啓告朕匄音蓋/乞也及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者以匡朕
之不逮因各敕以職任務省繇費以便民朕既不能遠
德故&KR0832然念外人之有非&KR0832寢視不/安貌也是以設備未息今
縱不能罷邊屯戍又飭兵厚衛其罷衛將軍軍大僕見
馬遺財足遺留/也餘皆以給傳置置者置傳驛之/所因名置也
  臣/按丘濬曰此後世人主因災異求言之始
[046-13b]
文帝十三年夏除祕祝初秦時祝官有祕祝即有災祥
輒移過於下至是詔曰蓋聞天道禍自怨起而福由德
興百官之非宜由朕躬今祕祝之官移過於下以彰吾
之不徳朕甚弗取其除之
  臣/按宋景公有仁人之言三而熒惑徙三舍楚昭
  王不肯移禍於令尹司馬而孔子以為知天道不
  失國移禍之術則宋子韋周大史已言之非始于
  秦祕祝也文帝之知道豈直為宋景楚昭哉十四
[046-14a]
  年詔曰其令祠官致敬毋有所祈非獨不欲移過
  而且不敢專其福也仁矣哉
宣帝地節三年冬十月詔曰乃者九月壬申地震朕甚
懼焉有能箴朕過失及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以匡
朕之不逮毋諱有司朕既不德不能附逺是以邊境屯
戍未息今復飭兵重屯久勞百姓非所以綏天下也其
罷車騎將軍屯兵又詔池籞未御幸者假與貧民郡國
宫館勿復脩治流民還歸者假公田貸種食且勿算事
[046-14b]
  臣/按應天以實不以文詔令文也然所以敬天之
  怒者必其發於至隠痛自刻責斯文至而實亦至
  焉故曰非誠不立非信不行漢宣地震之詔其辭
  既懼而休兵罷戍振業貧民非徒無用之虚文而
  已也不如是而其君以具文下詔其臣於召災致
  變之大故噤而不言而毛舉細事以塞詔旨卒亦
  未即施行猶之謾讕誣天也已昔宋璟嘗奏明皇
  曰君子恥言浮於行茍推至誠而行之不必數下
[046-15a]
  制書也善哉言乎
明帝永平三年秋八月壬申晦日有食之詔曰昔楚莊
無災以致戒懼魯哀禍大天不降譴今之動變倘尚可
救有司勉思厥職以匡無德於是在位者皆上封事各
言得失帝覽章深自引咎以所上班示百官詔曰羣僚
所言皆朕之過民寃不能理吏黠不能禁而輕用民力
繕脩宫宇出入無節喜怒過差永覧前戒竦然兢懼徒
恐薄德久而致怠耳
[046-15b]
  臣/按日有食之災而非異以有常度故也然能脩
  德以應之則有雖交而不食或月變行以避之或
  交涉數淺或五星潛在日下以救之故劉向以二
  十歳而八食為成帝戒若東京之明帝固亦令主
  日食二詔深自引咎畏天之威後世以日食&KR0851
  所預筭遂致習為固然不復以是為上天之譴矣
  然則先王之典所謂天子伐鼔于社諸侯用幣于
  社伐鼓于朝者不亦靡文乎哉
[046-16a]
唐太宗時畿内有蝗上入苑中見蝗掇數枚祝之曰民
以榖為命而汝食之寧食吾之肺腸舉手欲吞之左右
諫曰惡物或成疾上曰為民受災何疾之避遂吞之是
歲蝗不為災
太宗謂侍臣曰人言天子至尊無所畏惮朕則不然上
畏皇天之監臨下憚羣臣之瞻仰兢兢業業猶恐不合
天意未副人望魏徵曰此誠致治之要願陛下愼終如
始則善矣
[046-16b]
  臣/按唐太宗之吞蝗即雲漢之所云耗斁下土寧
  丁我躬也周宣王既已遇災而懼能安輯其人民
  復文武之境土其後稍自怠荒而庭燎沔水祈父
  我行其野箴規未巳怨刺煩興由其始畏天而終
  忽於畏天也魏徵慎終如始之對其即十漸之説
  歟
宋神宗熙寧元年七月甲申京師地震自七月至十一
月京師震者六河朔地亦大震吕公著上疏曰自昔人
[046-17a]
君遇災者或恐懼以致福或簡誣以致禍上以至誠待
下則下思盡誠以應之上下至誠而變異不消者未之
有也惟君人者去偏聴獨任之弊而不主先入之語則
不為邪説所亂顏淵問為邦孔子以逺佞人為戒盖佞
人惟恐不合于君則其勢易親正人惟恐不合於義則
其勢易疎惟先格王正厥事未有事正而世不治者也
時帝以災變避殿減膳撤懸王安石言災變皆天數非
關人事得失所致富弼在道聞之歎曰人君所畏者天
[046-17b]
耳若不畏天何事不可為者此必姦人欲進邪說以搖
上心使輔弼諫諍之臣無所施其力是治亂之機不可
以不速救即上書數千言雜引春秋洪範及古今傳記
人情物理以明其決不然者
  臣/按史臣贊堯之德則曰欽序堯之事則曰欽若
  昊天唐虞以前之書夫子皆删去直欲取欽之一
  事為造書立文之開闢諦義以敬天之一事為精
  一執中之實際工夫也後世言天變不足畏者往
[046-18a]
  往藉口于堯遭洪水故胡文定以為堯時之水既
  非雨澤淫潦又非山谷横溢乃天造草昧待聖人
  裁成輔相耳然其憂咨儆惕之意則又無時而不
  存德元僉壬之辨則又無之而敢忽此千萬世之
  道統治統也迅雷風烈孔子必變蓋主敬於平時
  而遇變則加懼若舜之風雷弗迷正由其敬勝故
  耳書言惠迪吉從逆凶易言視履考祥其旋元吉
  而王安石乃以為災異皆天數非關人事得失此
[046-18b]
  吕公著富弼所以斥之為佞為姦而上書急救者
  也昔漢成帝時有飛雉之變王音上言當克己復
  禮以求天意帝使中常侍鼂閎詔音曰間捕得雉
  毛羽摧折得無人為之音復對曰陛下安得亡國
  之語不知誰主為佞讇之計誣亂聖聴如此者左
  右阿諛甚衆不特臣音復讇而足皇天數見災異
  欲人變更終已不改天尚不能感動陛下臣子何
  望由安石之言必使人主之心一無顧畏天尚不
[046-19a]
  能感動而後已其害可勝道哉
孝宗作敬天圖謂輔臣曰無逸一篇享國長久皆本於
寅畏朕近日取尚書所載敬天事編為兩圖朝夕觀覽
以自警省虞允文對曰惟陛下盡躬行之實敬畏不已
必有明效大驗帝然之
  臣/按光宗時醴泉觀使周必大上奏略曰壽皇御
  製敬天圖疏經𫝊法語於其下朝夕省覽此圖必
  在禁中願陛下訪求而觀之則古今成敗畢陳於
[046-19b]
  前矣揚雄曰史以天占人聖人以人占天堯之聖
  猶命羲和&KR0851象日月星辰舜之聖猶在璿璣玉衡
  以齊七政況後世乎今太史局雖有其官皆以技
  進名𨽻祕書省不過歳時點檢鐘鼓而已政事或
  闕於下災祥或見於上彼何預焉堯舜遠矣羲和
  固難復置以本朝論之凡提舉司天監皆委忠直
  近臣如神宗初年首用司馬光元豐間復用王安
  禮設或躔度稍異必能入告圖消弭之方自然災
[046-20a]
  害不生禍亂不作所謂風雷弗迷熒惑退舍可拱
  而俟其助治也大矣願陛下酌本朝故事擇侍從
  臺諫之忠直者提舉太史局亦復古格天之一大
  端也孝宗之作此圖朝夕觀覽虞允文尚猶勉之
  以宜盡躬行之實光宗繼體嗣服自當夙夜祇承
  父訓熟復貫穿於所載之事循環展玩于所編之
  圖而於壽皇盡家人父子之禮修視膳問安之節
  庻幾乎敬天敬親一以貫之而闕乎未之有聞也
[046-20b]
  不亦悖哉宋初之制以忠直近臣提舉司天監此
  傳之所謂居卿以底日者也誠司其意以臺諫重
  臣居之庶幾於天事之反常易道為之叅稽于政
  治之得失而入告於人主必有以潛消默奪於譴
  告之初而上答天心之仁愛者矣
淳熈十年秋以旱暵求直言尤袤上言天地之氣宣通
則和壅遏則乖人心舒暢則悅抑鬱則憤催科峻急而
農民怨關征苛察而商旅怨差注留滯而士大夫有失
[046-21a]
職之怨廩給朘削而士卒有不足之怨奏讞不時報而
久繫囚者怨幽枉不獲伸而負累者怨强㬥殺人多時
貸命使已死者怨有司買納不即酬價使負販者怨人
心抑鬱所以感傷天和者豈特一事而已
  臣/按尤袤所云致怨之道有此八者蓋亦略盡細
  大之故誠能一一體究改紀其政與之更始立之
  以誠行之以信斯雲漢之詩不徒作矣
寧宗嘉定五年秋七月戊辰雷雨太廟屋壞避正殿減
[046-21b]
膳權直學士院真德秀上疏曰臣博觀經籍史傳所志
自非甚無道之世未聞震霆之驚及於宗廟者魯之展
氏人臣耳己卯之異春秋猶謹書之蓋震霆者上天至
怒之威宗廟者國家至嚴之地以至怒之威而加諸至
嚴之地其為可畏也明矣古先哲王遇非常之變異則
必應之以非常之德政未嘗僅舉故事而已今日避殿
損膳之外咸無聞焉或者固已妄議陛下務為應天之
文而不究其實矣臣願陛下内揆之一身外察諸庻政
[046-22a]
勉進君德毋以豢養安逸為心博通下情深求致異召
和之本庻幾善祥日應咎徵日消矣
  臣/按德秀此疏蓋亦宋璟所謂推至誠而行之不
  必數下制書者也素服避殿減膳撤懸固亦遇災
  脩省之理然究其實則内而一身外而庻政其咎
  所在不可不知知之不可不改茍改矣而姑有待
  焉是向所謂減膳撤避者不過具文故事也又況雷
  霆者天之威怒震及太廟非常災變孝子仁人處
[046-22b]
  此宜何如儆懼乎
理宗時雷震上曰朕心終夕不安起居郎魏了翁入對
即論人主之心義理所安是之謂天非此心之外别有
所謂天地神明也陛下盍即不安者求之對天地事太
母見羣臣親講讀皆隨事反求則大本立而無事不可
為矣
  臣/按朱熹言天固是理然蒼蒼者亦是天在上而
  有主宰者亦是天夫惟主宰之天故曰惟天降災
[046-23a]
  祥在徳夫惟蒼蒼之天故曰天埀象見吉凶夫惟
  天即理也故曰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
  位天地育萬物豈在此心之外哉茍非此心之中
  純乎天命之性與天載相流通固未可以即安矣
  了翁所謂即不安者而求之中庸戒懼慎獨之功
  也
元世祖至元三十年冬十月庚寅彗出紫微垣帝憂之
夜召布呼密入禁中問所以消天變之道布呼密曰風
[046-23b]
雨自天而至人則棟宇以待之江河為地之變人則舟
楫以通之天地有所不能者人則為之此人所以與天
地參也且父母怒人子不敢疾怨起敬起孝故易曰君
子以恐懼脩省詩曰敬天之怒三代聖王克謹天戒鮮
不有終漢文之世同日山崩者二十有九日食地震頻
歳有之善用此道天亦悔禍海内乂安此前代之龜鑑
也願陛下法之因誦文帝日食求言詔帝悚然曰此言
深合朕意可復誦之遂論說至四更乃罷
[046-24a]
   臣/按記言不敢疾怨起敬起孝所以敬父母之怒
   詩言無敢戲豫無敢馳驅所以敬天之怒經曰事
   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布呼密對元世
   祖之言深合經旨
   以上事天地
 
 
 
[046-24b]
 
 
 
 
 
 
 
御定孝經衍義卷四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