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a0105 御定孝經衍義-清-葉方藹 (master)


[008-1a]
 欽定四庫全書
御定孝經衍義卷六
  衍至徳之義
   信
 易乾文言曰九三忠信所以進徳也
  朱熹本義曰忠信主于心者無一念之不誠也
  又曰忠信只是實且如孝須實是孝方始孝之徳一
  日進一日如弟須實是弟方始弟之徳一日進一日
[008-1b]
  若不實却自無根了如何會進
   臣/按乾卦備元亨利貞之徳而二之成徳在于仁
   三之進徳在于誠終日乾乾夕猶惕若形容誠與
   戰戰兢兢臨深履薄形容畏都極危切
 无妄卦/名元亨利貞
  程頤𫝊曰无妄者至誠也至誠者天之道也天之化
  育萬物生生不窮各正其性命乃无妄也人能合无
  妄之道則所謂天地合其徳也
[008-2a]
  臣/按无妄之義程𫝊釋之以至誠而本義釋之以
  實理天地之生生不窮以是故也无妄之元亨利
  貞即乾之元亨利貞乾之君子行此四徳者自強
  不息无妄之君子行此四徳者至誠無息也物物
  而與之以无妄者天之四徳事事而與之以无妄
  者人之四徳然非逐事逐物而為之安排布置也
  雷以動之生生之運用也則陰陽和而萬物育矣
  人之動而以天焉生生之連續也則父母順而萬
[008-2b]
  事得矣无妄之君子體各正性命之義為底豫之
  舜為歸全之參為申生之㳟為伯竒之順惟所命
  之無不順受其正者也
中孚卦/名豚魚吉
 程頤𫝊曰豚躁魚㝠物之難感者也孚信能感于豚
 魚則無不至矣所以吉也
  臣/按孚字之義朱子嘗舉字説云従爪從子如鳥
  抱子之象今之乳字一邊従孚蓋中所抱者實有
[008-3a]
  物也中間實有物所以人自信之解得極有精理
  今按卦序自中孚以前凡六十卦其言孚者亦屢
  矣或彖辭或爻辭或孚在人或孚在己吉凶悔吝
  各以其物惟中孚専以名卦其彖辭獨取象于豚
  魚而夫子釋之曰豚魚吉信及豚魚也程𫝊信能
  及于豚魚信道至矣蓋嘗稽諸火册所記天地間
  感應之事則未有神竒于孝徳所孚者如魚之為
  王氏名/祥而躍笋之為孟氏名/宗而生泉之為姜氏名/詩
[008-3b]
  而湧以至于董生邵南家有狗乳出求食雞來哺
  其兒以上事/詳孝行而韓愈之馴鱷魚之暴亦事之相類
  者聖人取象于信及豚魚誠有以也
書太甲上太甲湯孫也商史錄伊尹告戒太甲/之辭為上中下三篇因以名之也曰克終
允徳
 蔡沉集𫝊曰允信也有諸己之謂信實有其徳于身
 也
太甲中曰允徳協于下惟明后
[008-4a]
 蔡沉集𫝊曰允徳則有誠身誠意之實徳誠于上協
 和于下惟明后然也
先王子恵困窮民服厥命罔有不悦
 蔡沉集𫝊曰此言湯徳所以協于下者困窮之民若
 己子而恵愛之恵之若子則心之愛者誠矣未有誠
 而不動者故民服其命無有不得其懽心
  臣/按伊尹之訓太甲也營宫于桐使親近烈祖成
  湯之陵墓湯墓/在桐則是以奉先之孝興發其仁義禮
[008-4b]
  智之本心使之知君親臨之厚莫重焉之義也允
  徳乃性之所自有向者狎習不順理義之人是以
  至于敗度敗禮今大甲因思念其祖而克終信徳
  故史紀之于上篇之終而中篇申之以允徳協于
  下又舉成湯之子恵困窮民心悦服而言是允徳
  之見于愛者乃仁之信也仁而信則禮義智無不
  信矣下篇云鬼神無常享享于克誠誠之一字自
  此始誠也允也信也皆所以實其仁義禮智之徳
[008-5a]
  者也
咸有一徳伊尹致仕而去恐大甲徳不純一作此篇以/諫戒商史取其篇中咸有一徳四字以為篇
目/徳惟一動罔不吉徳二三動罔不凶
 蔡沉𫝊曰二三則雜矣徳之純則無往而不吉徳之
 雜則無往而不凶
  臣/按一者誠也一徳即允徳一其徳則篤于愛敬
  順而吉也二三其徳則不在于善而皆在于凶徳
  逆而凶也伊尹此篇始曰眷求一徳遂曰尹躬暨
[008-5b]
  湯咸有一徳又曰惟天佑于一徳惟民歸于一徳
  而又兩言惟一一言克一而卒之以一哉王心蓋
  反覆致意于上天下民之不可欺而誠之不可掩
  以見有此一徳則百行萬善皆實無此一徳則百
  行萬善皆偽而已矣嗣王之惟新厥徳以視乃烈
  祖者為之本則善原于一而動罔不臧豈顧問哉
周官成王訓廸百官史錄/其言以周官名之曰無載事/也爾偽作徳心逸日
休作偽心勞日拙
[008-6a]
 蔡沉𫝊曰當有實得于己不可従事于偽作徳則中
 外惟一故心逸而日休休焉作偽則揜䕶不睱故心
 勞而日著其拙矣
  臣/按此雖訓戒臣下之詞亦可見成王聖心之純
  念爾祖而脩厥徳以不敢惡慢之誠而為諄諄之
  誨也
詩大雅下武篇名美武王能纘太王/王季之緒而有天下也其二章曰王配于
京世徳作求永言配命成王之孚
[008-6b]
 朱熹集𫝊曰配對也京鎬京也武王能繼先王之徳
 而長言合于天理故能成王者之信于天下也若暫
 合而遽離暫得而遽失則不謂之孚矣
 朱善曰世徳皆實心之形著天命即實理之流行
三章曰成王之孚下土之式永言孝思孝思惟則式則/皆法
也/
 朱熹集𫝊曰言武王所以能成王者之信而為四方
 之法者以其長言孝思而不忘是以其孝為可法耳
[008-7a]
 若有時而忘之則其孝者偽耳何足法哉
  臣/按宋儒陳鵬飛曰王者之徳著于人而可信者
  謂之孚存于心而不忘者謂之孝天下皆知法武
  王之徳而不知徳之可法者本于聖人之孝也㫖
  哉言乎孝為信徳之至而至徳者先王之所以順
  天下也不煩辭説而自明者矣
論語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朱熹曰天地生生之理只是直纔直便是生生之理
[008-7b]
 罔只是脱空作偽做人不誠實以非為是以黑為白
 如不孝于父却與人説我孝不弟于兄却與人説我
 弟此便是罔
  臣/按直即是誠君子固無所往而不用其誠若至
  于事父事兄本原之地有不信實則為刑戮之人
  矣人未有不誠于孝弟而誠于他者善乎宋儒楊
  時有言曰古人于幼子常示毋誑所以養其直也
  此則于孩提稍長之際而充實其愛敬之心而培
[008-8a]
  植其生生之本作聖之功不外于是矣
中庸第十六章曰夫微之顯誠之不可揜如此夫
 胡炳文曰誠者中庸一書之樞紐而首于此章見之
 宋李邦直始謂不欺之謂誠徐仲車謂不息之謂誠
 子朱子又加以真實二字誠之説盡矣六經言誠自
 商書始但言鬼神享人之誠而中庸直言鬼神之誠
 其㫖微矣
  臣/按不欺不息合真實二字誠之解無餘蘊矣中
[008-8b]
  庸不于子臣弟友夫婦言誠而以鬼神言誠明乎
  誠者天之所以為元亨利貞人之所以為仁義禮
  智天人合一之理也在天則其所以元亨利貞者
  真實而無一息之妄在聖人之心則其所以仁義
  禮智者亦真實而無一息之妄在天則但可言不
  息在人則可兼言不欺不欺則究亦不息矣天之
  徳莫大于生而非誠則無以成化有人之行莫火
  于孝而非誠則無以盡愛敬此信之徳所以並仁
[008-9a]
  義禮智而為五也故二十五章曰誠者物之終始
  又曰性之徳也
  臣/又按宋儒饒魯曰凡物之終始莫非隂陽合散
  之所為而陰陽合散莫非真實無妄之理後世此
  理未明有指鬼神于佛老而競為淫祀以邀福者
  一何怪誕不經至此哉使天下後世皆知率性之
  道則佛氏之空者非性矣皆知率性之道則老氏
  之無者非道矣皆知鬼神之誠則知後世淫祀之
[008-9b]
  幻妄者非誠矣臣請即其説而申之曰祖宗之精
  氣存乎子孫之身者也子孫之所以續于祖宗者
  誠為之續也生則親安之安其誠也祭則鬼享之
  享其誠也夫以嚙指而心痛者生人之誠可相通
  也其不歆乎非類者死者之誠不相接也佛老之
  徒既生不能致愛敬于父母而淫祀以求福者反
  以考妣之道媚其匪類不亦偽乎鬼神徳之盛也
  孝徳之至也一誠而已矣
[008-10a]
二十章曰反諸身不誠不順乎親矣
 朱熹曰反諸身是反求于心不誠是不曾實有此心
 如事親孝須實有此孝之心若外面假為孝之事裏
 面却無孝之心便是不誠矣
  臣/按朱熹此言假設以警人使知反求于心也其
  實孝之事未有不出于中心之所誠然者但是父
  母有不順雖愛敬已盡猶當負罪引慝耳必至于
  動天地感鬼神而後為誠也孟子曰至誠而不動
[008-10b]
  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中庸之理得孟
  子而益明矣
孟子曰萬物皆備於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强恕而
行求仁莫近焉
 朱熹曰萬物不是萬物之迹只是萬物之理如君臣
 之義父子之親道理本備于吾身誠是實有此理檢
 點自家身上果無欠缺事君真箇忠事親真箇孝莫
 不各盡其當然而無一毫之不盡則仰不愧天俯不
[008-11a]
 怍人自然快活
 陳櫟曰實有此理曰誠純乎此理而無私曰仁
  臣/按孟子此章即中庸之義疏也仁者人也親親
  為大是舉萬物皆備中衆理之總名反身而誠樂
  莫大焉是自順乎親而信乎友獲乎上無一之非
  誠矣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故當明善以誠身也
通書曰誠者聖人之本元亨誠之通利貞誠之復誠即/大極
也通者方出而賦于物善之繼也/復者各得而藏于己性之成也 聖誠而已矣誠五
[008-11b]
常之本百行之源也靜無而動有至正而明達也靜無/則至
正而已動有然/後明與達可見五常百行非誠非也邪暗塞也非誠則/五常百
行皆無其實所謂不誠無物者也靜而/不正故邪動而不明不達故暗且塞故誠則無事矣
至易而行難實理自然故易/人偽奪之故難果而確無難焉果者陽之/決確者陰
之守決之勇守之固/則人偽不能奪之矣
  臣/按通書挈一誠字為主誠為大極繼善為陽動
  誠之通成性為陰靜誠之復以在人者而推合于
  天也故曰于圖已為五行之性矣其曰五常之本
[008-12a]
  百行之源猶中庸言以達徳行達道所以行之者
  一也之意至易而行難者反諸身不誠不順乎親
  何以信乎友獲乎上故難也果而確無難焉一誠
  而五常百行皆實有于我矣
朱熹曰五者之中所謂信者真實无妄之理也仁義禮
智皆真實无妄故信不必言 或謂仁義禮智之四徳
又添信字謂之五性如何曰信是誠實此四者實有是
仁實有是義禮智亦然如五行之有土非土不足以載
[008-12b]
四者又如土于四時各寄旺十八日或謂旺于戊巳然
季夏乃土之本宫故尤旺又曰木仁金義火禮水智各
有所主獨土無位又為四行之實故信亦無位而為四
徳之實也實字與孟子仁之實/事親是也之實同
  臣/按春木夏火秋金冬水此四行之本位也以夏
  之首承春之末以秋之首承夏之末以冬之首承
  秋之末此四行之有本位即有界限節次而土之
  旺于四季者其故可推也故四時之信天下之大
[008-13a]
  信也旺于四季者春木夏火秋金冬水各于是而
  極其盛在人則仁義禮智亦各自充積極其盛也
  然而春生者天道之始親親者人道之始則土之
  實此四行者亦必自春生為始信之實此四徳者
  亦必自親親為始也又真徳秀曰陽之性健木火
  屬焉在人則為仁禮陰之性明金水屬焉在人則
  為義智而土則二氣之冲和性亦兼乎健順蓋後
  天之卦坤土在離火兑金之交而居其間有𫝊續
[008-13b]
  之義惟其冲和而兼健順故也尤旺于季夏者為
  離火之子兌金之母也自人而言則仁禮陽也健
  也主乎親者也義智陰也順也主乎嚴者也信則
  冲和而兼健順誠乎愛者必生敬誠乎敬者又生
  愛也
薛瑄曰秉心塞淵可以為積徳之要思無疆思無斁可
以為進學之要思無邪乃誠身之要又曰反身而誠則實
有諸己矣又曰勿起一念之妄誠可存矣又曰誠不動
[008-14a]
人當責諸己
  臣/按秉操也塞實也淵深也言其操心誠實而淵
  深也此衛風定之方中之篇之辭也無疆者思之
  逺也無斁者無厭斁也無邪者無邪意也此魯頌
  駉篇之辭也詩人美衛之文公魯之僖公皆言其
  誠實无妄之心致牧馬之盛亦誠能動物之一証
  也人而無此誠實无妄之心則凡有所為而必不
  成即使萬念皆實而一念或妄則亦隨所為之事
[008-14b]
  而罔功者也而况家庭父子之間溫凊定省之際
  豈其載爾偽而為之者乎明善誠身以順乎親則
  四徳皆實而百行皆成矣
胡居仁曰理無不實心無不正之謂誠故荀子名/况以養
心莫善于誠周程譏其不識誠誠如五穀已成果實已
熟又焉用養孟子言養心莫善於寡欲無欲即誠也
  臣/按此以誠訓成也四時備而為天道之成而四
  季之月又四時之各一成也四徳備而為人道之
[008-15a]
   成而仁之至義之盡禮之會智之固又四徳之各
   為一成也愛則誠愛敬則誠敬愛敬各為一成也
   終于立身孝子成身始中終為一成也此皆其理
   之無不實心之無不正者為之也如其有待于養
   則未成而不得謂之誠矣此荀况之説所以見譏
   于周程也
   已上信之徳之至
 
[008-15b]
 
 
 
 
 
 
 
御定孝經衍義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