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a0105 御定孝經衍義-清-葉方藹 (master)


[044-1a]
 欽定四庫全書
御定孝經衍義卷四十二
  天子之孝
   敬親
   臣/按聖聖相傳之心一敬而已唐虞君臣之交儆
   伊尹傅説之告其君與夫文武之家法述之周公
   而受之成王昭於書策播於詩歌亦惟反覆於敬
   不敬之分以為治亂之攸繫而已敬也者一日二
[044-1b]
   日萬幾而未可使此心之一息馳也不泄於邇不
   忘於遠操之須臾勿懈於終身而孝經特舉敬心
   之最初極誠無偽而不容己者欲人君識取而擴
   充之以完敬之分量故曰敬親者不敢慢於人又
   曰孝莫大於嚴父又曰親生之膝下以養父母日
   嚴又曰禮者敬而已矣敬一人而千萬人悅又曰
   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為人父教以悌所以敬天
   下之為人兄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君十有
[044-2a]
  八章之中言敬者較言愛為尤詳鄭註曰親愛之
  心生於孩幼比及年長漸識義方日加尊嚴是愛
  先而敬後也正義曰父子之道簡易則慈孝不接
  狎則怠慢生焉聖人因其嚴親之心敦以愛敬之
  教是敬先而愛後也故教皆先敬而濂溪周子所
  謂禮先而樂後者亦此意也夫溯敬心之本然必
  自親始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謂之悖禮然天子敬
  親之心所攝至𢎞鉅也至無罅隙間斷也一時一
[044-2b]
  事之有罅隙間斷即為不嚴其親故敬一人而千
  萬人悦此敬親之施也胥千萬人悦而後為能敬
  一人此敬親之量也姑以士庶人而言亦豈僅下
  氣怡聲問衣燠寒抑搔痛癢懸衾襡音獨/韜也簟之節
  已哉必也能守其身一舉足一動念一出言不敢
  忘父母將為善思貽父母令名必果將為不善思
  貽父母羞辱必不果而況天子有天下之大壇壝
  宗廟祖宗之所敬而禮也土地祖宗之闢也人民
[044-3a]
  祖宗所養也財用祖宗所積也法度祖宗所埀也
  老成賢俊祖宗所貽也畏天勤民講學立政則祖
  宗所歆而逸豫滅德維祖宗所恫也詩曰紹庭上
  下陟降厥家言親之無不在也人子不能視聽于
  未形聲以祗服厥事雖日起居而親必不怡也雖
  致齋戒荐馨香而神必吐棄也以是為敬必不然
  矣臣/是以臚敬親之目十有四曰事天地曰法祖
  宗曰隆郊配曰嚴宗廟曰重學校曰崇聖學曰教
[044-3b]
  宫闈曰論官材曰優大臣曰設諫官曰正綱紀曰
  别賢否曰制國用曰厚風俗而其可以類見者亦
  各附著之篇
易家人卦/名彖傳曰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父父子
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程頤傳曰家人之道必有所尊嚴而君長者謂父母
 也雖一家之内無尊嚴則孝敬衰無君長則法度廢
 有嚴君而後家道正家者國之則也
[044-4a]
  臣/按經言孝莫大於嚴父又言親生之膝下以養
  父母日嚴家人以二五為父母故以五之剛而謂
  之嚴可也以二之柔而亦謂之嚴者嚴生於孝子
  事親之心歟故他書皆言父義母慈父尊而不親
  母親而不尊而家人之義專以嚴為訓嗃嗃而不
  嫌於厲威如而終至於吉蓋長失尊嚴少忘恭順
  而不亂者未之有也六爻卒歸於反身乃大象之
  所謂言有物而行有恒者也故身為父母而家道
[044-4b]
  整肅人心祗畏者易卦之本㫖也身為子弟而居
  致其敬祭致其嚴者孝經之本㫖也父尊子卑兄
  友弟㳟夫制婦聽各盡其道斯可謂之盡敬於親
  正家而天下定斯可謂之不敢慢於人定猶孟子
  言天下之為父子者定之定經所謂德教加於百
  姓刑於四海者也
書無逸篇名成王即位周公恐/其逸豫故戒以無逸相小人厥父母勤勞稼
穡厥子乃不知稼穡之艱難乃逸乃諺既誕否則侮厥
[044-5a]
父母曰昔之人無聞知
 蔡沈傳曰言視小人其父母勤勞稼穡其子乃生於
 豢養不知稼穡之艱難乃縱逸自恣乃習俚巷鄙語
 既又誕妄無所不至不然則又訕侮其父母曰古老
 之人無聞無知徒自勞苦而不知所以自逸也昔劉
 裕奮農畝而取江左一再傳後子孫見其服用反笑
 曰田舍翁得此亦過矣此正所謂昔之人無聞知也
 使成王非周公之訓安知其不以公劉后稷為田舍
[044-5b]
 翁乎
  臣/按周語曰天所崇之子孫或在畎畝由欲亂民
  也畎畝之子或在社稷由欲靖民也蓋一念之敬
  肆即以分國脉之延促壽命之脩短小人而侮厥
  父母則喪其成勞將不保首領君子而侮厥父母
  其所喪者豈其微哉南史宋高祖劉裕孫孝武帝
  駿壞高祖所居陰室為玉燭殿牀頭有土障土障/如今
  牀頭小曲屏風壘/土為之示儉素也壁上掛葛燈籠籠罩燈之具/䝉以葛布
[044-6a]
  蠅拂拂揮蠅之具/以麻結為之袁顗因盛稱高祖儉德上曰田
  舍翁得此已為過矣蔡𫝊所引本此然不但孝武
  有是事也前此者通鑑文帝元嘉四年二月乙卯
  帝如丹徒己巳謁京陵初高祖既貴命藏微時耕
  具以示子孫帝至故宫見之有慙色近侍或進曰
  大舜躬耕歴山伯禹親事水土陛下不覩遺物安
  知先帝之至德稼穡之艱難乎二事先後一轍也
  然則裕之子孫其為不敬親也甚矣哉人主誠克
[044-6b]
  念創業之艱傳付之重而對祖父所服御之物則
  嚴恭寅畏之意油然勃然見於顔面何為而有慚
  色奉以為寶不啻球圖琬琰何至於鄙俚誕妄以
  田舍翁嘆其先世哉
詩周頌閔予小子篇名成王免喪始朝於/先王之廟而作此詩也曰閔予小子
成王/自稱遭家不造成/也嬛嬛嬛與㷀同/其傾反在疚言喪畢思慕意/氣未能平也
於乎嗚呼/下同皇考永世克孝嘆武王之/終身能孝念兹皇考陟降庭
言武王之孝思念文王/常若見其陟降於庭維予小子夙夜敬止於乎皇
[044-7a]
兼指/文武繼序思不忘武王能以念兹祖考為孝成/王亦當以思繼祖考為孝
 陳櫟曰思親而見其如在者此人子終身慕親之孝
 當親没而愈篤者也記曰致愛則存致慤則著著存
 不忘乎心夫安得不敬乎惟武王之孝於文王者有
 此心故成王之孝於武王者亦惟致敬以不忘乎此
 心此武王之達孝所以上無愧於文王而可示法于
 成王也
訪落篇名成王既朝于廟因作/詩以道延訪羣臣之意曰訪問/也予落始/也止率循/也
[044-7b]
時昭考武/王於乎悠逺/也哉朕未有艾五蓋反言/逺不可及將予就之
繼猶判渙判分渙散也將使予勉强以就之而/所以繼之者猶恐其分散而不合維予小
子未堪家多難乃旦/反紹庭上下思繼武王/之外事陟降厥家思/繼
武王之/内事休矣皇考以保明其身
 胡一桂曰自繼猶判渙而上言皇皇如有求而弗得
 之意自維予小子而下則焄蒿悽愴如或見之也
 陳櫟曰成王紹武王之上下陟降於家庭者是即武
 王念文王而見其陟降于家庭者也如此者豈不由
[044-8a]
 于前詩之夙夜敬止繼序思不忘哉維其能敬以思
 繼武王念文王之心所以能以武王之如見文王于
 庭者而紹武王于家庭也
  臣/按閔予小子訪落二詩乃成王將蒞政朝于廟
  而與羣臣謀始事者也王既免喪矣而猶自以嬛
  嬛孤特在憂病之中則其著存不忘之敬固足以
  為立政之大本矣今皇之所以繼皇考與皇考之
  所以繼皇祖者同此敬矣而猶自以為相去懸絶
[044-8b]
  弗克負荷欲就而行憂其分散不屬不若皇考之
  能繼志述事以治内治外也成王之敬武王正所
  以敬文王敬文王正所以敬肇基王迹之列祖而
  嚴父之義備矣故曰成王能昭明前人之烈者也
禮記坊記善則稱親過則稱已則民作孝太誓曰予克
紂非予武惟朕文考無罪紂克予非朕文考有罪惟予
小子無良
  臣/按泰誓稱文考乃歸美於親之一事其實雅頌
[044-9a]
  所云陳於郊配宗祀史書所紀藏諸金匱石室及
  册命臣下誥諭四方之文罔不稱述祖訓昭明前
  烈盖作者之體如是然乃發乎敬心之所誠然而
  不容己者故曰一出言而不敢忘父母後世如秦
  始皇所至刻石頌功德所云皇帝臨位皇帝作始
  皇帝躬聖之類乃無一字及其先人者秦既已悖
  其親而虐用其民自取覆滅觀其刻石之辭與泰
  誓相戾亦足以殄厥世矣然則詩書之文信非有
[044-9b]
  德者不能言矣
孟子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
養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養養之至也詩曰永言
孝思孝思維則此之謂也
 輔廣曰舜既為天子則瞽瞍實為天子之父備享四
 海九州之奉而舜為尊親養親之至矣故引下武詩
 以咏嘆之以為如舜者然後可謂長言孝思而為天
 下法則者矣豈有使其父北面而朝之理乎
[044-10a]
  臣/按天子禮絶旁尊而孝莫大於嚴父故記言雖
  天子必有父孟子曰為天子父尊之至也有聖人
  之孝復有聖人之遇斯為敬親之極至哉
漢高祖六年夏五月尊太公為太上皇
 詔曰人之至親莫親於父子故父有天下傳歸于子
 子有天下尊歸于父此人道之極也前日天下大亂
 兵革並起萬民苦殃朕親被堅執鋭自帥士卒犯危
 難平㬥亂立諸侯偃兵息民天下大安此皆太公之
[044-10b]
 教訓也諸王通侯將軍羣卿大夫已尊朕為皇帝而
 太公未有號今上尊太公曰太上皇
  臣/按高祖定天下之後五日一朝太公如家人父
  子之禮敬親之心自然而然不假强勉者也激於
  家令之言而太公擁篲始上尊號先儒非之以為
  太上之稱從古未有秦始皇追尊莊襄王為太上
  皇蓋太上者無上也皇者德大于帝故尊其父號
  太上皇此乃亡秦之故事爾夫父子根于天性以
[044-11a]
  家人之禮敬其親故曰為天子父尊之至也何庸
  爵其父乎臣竊謂禮之有作原本人情已為天子
  稱親為天子之父可以自慰乎且使天下臣民章
  奏亦稱為天子之父有是體乎名之必可言殆不
  然矣子爵不敢加于父固也然追王之典武王周
  公已行之既可推尊于已徃獨不可推尊于存者
  乎且合萬國九州同然之情而上尊號于其親亦
  非出一己之私也若云亡秦之制則後世之襲其
[044-11b]
  名而不改者多矣奚獨于此而疑之哉
章帝即位尊明德馬皇后為皇太后建初元年欲封爵
諸舅太后不聴明年夏大旱有司復以為請太后詔曰
先帝諸子之封裁令半楚淮陽諸國常謂我子不當與
先帝子等今有司奈何欲以馬氏比陰氏乎固不許帝
省詔悲歎復重請曰漢興舅氏之封侯猶皇子之為王
也太后誠存謙虚奈何獨不令臣加恩三舅且衛尉年
尊兩校尉有大病如令不諱使臣長抱刻骨之恨宜及
[044-12a]
吉時不可稽留太后猶不許四年天下豐稔方埀無事
帝遂封三舅廖防光為列侯
  臣/按明德馬太后漢之賢后也跡其峻辭恩澤其
  言皆具見肺腑至曰吾素剛急有胷中氣不可不
  順也古固有以從命為孝者帝何為堅伸己志而
  違慈母之惓惓乎夫章帝非明德之所生也史稱
  其盡心撫育勞瘁過於所生太后之恩大矣帝欲
  報之而太后一身儉約已甚無能罄其烏鳥之情
[044-12b]
  於是推以及於諸舅氏此帝曲行其敬於愛之中
  亦所以為孝也不然王氏五侯之戒太后知之帝
  豈不知之非劉氏不侯之制太后念之帝豈不念
  之而三舅之封久而必遂帝以為吾敬舅氏猶敬
  吾母氏云爾史稱章帝孝性惇篤母子慈愛始終
  無纖介之間即封三舅一端可觀矣嘗慨孝文之
  於薄昭其事若甚斷而論者猶以孝文不善處舅
  氏傷母后之心然則事親之際蓋無微而可忽也
[044-13a]
  於章帝己事可以教敬焉
靈帝熹平六年以宣陵孝子為太子舍人蔡邕上封事
言宣陵孝子虚偽小人本非骨肉羣聚山陵假名稱孝
義無所依至有奸軌之人通容其中太子官屬宜摉選
令德豈有但取丘墓凶醜之人其為不祥莫大焉宜遣
歸田里以明詐偽書奏帝乃詔宣陵孝子為舍人者悉
改為丞尉焉
  臣/按宣陵孝子之名虚誕不經既以崇長奸偽亦
[044-13b]
  以凟侮先靈可謂大不敬矣雖置之于理不為過
  顧乃官之乎以此為家丞庶子之選是不以奸偽
  凟侮為凶德而反以為太子官屬異乎君子之孝
  永錫爾類者矣又禮言喪稱哀子哀孫祭稱孝子
  孝孫支子不祭則惟嗣君乃得稱孝子于陵廟耳
  先君之支庶且不敢奸而使丘墓凶醜之人稱之
  名不正言不順能無辱親之懼乎
晉武帝受禪尊母太妃王氏為皇太后宫曰崇化初置
[044-14a]
宫卿重選其職尋以后母辛氏未崇諡號泰始三年下
詔曰昔漢文追崇靈文之號武宣有平原博平之封咸
所以奉尊尊之敬廣親親之恩也故衛將軍蘭陵景侯
夫人羊氏含章體順仁德醇備母儀之教光於邦國皇
太后孝思蒸蒸永慕罔極朕感存遺訓追逺傷懐其封
夫人為縣君依德紀諡有司請追諡為平陽縣君及后
崩帝手疏后德行命史官為哀策
  臣/按人子尊其親亦必推其親之所欲尊者而致
[044-14b]
  其尊焉蓋顯親揚名人子之心即父母之心也晉
  武帝追崇太后之母羊氏加以顯號則所以慰其
  親罔極之思者至矣手疏后德行命史官作哀䇿
  皆可謂得敬親之大者
宋武帝事蕭太后素謹及即位春秋已高毎旦入朝太
后未嘗失時刻
  臣/按人君繼體傳重所謂居致其敬者如禮家所
  紀一日三朝寢門視膳皆在儲貳之時而即位以
[044-15a]
  後惟得祗視慈顔故尊養之隆恒于母后也赤帝
  之興雖以分羮致誚而新豐故人差慰悽愴未央
  上壽稱臣奉巵亦庶幾得自盡焉宋祖自以纂靈
  豐谷即位春秋高矣謹事母后循古雞鳴盥潄之
  儀抑何謹也要皆起自匹庶所以為異云
宋主世祖/孝武駿殂太子子業立年十六蔡興宗奉璽綬太
子受之傲惰無戚容興宗出告人曰家國之禍其在此乎
  臣/按晉惠公執玊卑拜不稽首内史過知其無後
[044-15b]
  魯昭公𦵏齊歸無戚容史趙叔向皆知其必去國
  子業之不敬其親與晉惠魯昭何異逮于王太后
  疾篤呼之不往致太后恚怒欲自剖其腹其罪加
  于晉魯之君一等矣
梁武帝天監十六年夏四月詔以宗廟用牲有累㝠道
宜皆以麵為之於是朝野諠譁以為宗廟去牲乃是不
復血食竟不從八坐後漢以六曹尚書令僕為八坐魏/以五曹尚書二僕射一令為八坐
宋齊梁/因之乃議以大脯牛脩鹿/脯也代一元大武牛曰一/元大武冬十
[044-16a]
月詔以宗廟猶用脯脩更議代之於是以大餅代大脯
其餘盡用蔬果又起至敬殿景陽臺置七座廟每月中
再設浄饌
  臣/按古人祭則致其嚴而牲牷肥腯所以致用孝
  享我將之詩曰維羊維牛維天其右之此為宗祀
  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而作也武王數紂之罪而
  屢言其怠棄祀典攘竊犧牲詩書所稱蓋彰彰矣
  梁武本自諸生棄經常之典崇異端之教以麵代
[044-16b]
  牲以餅代脯血毛不薦何異餒而殿名至敬本以
  奉佛而置七廟之主供其法筵浄饌於古何稽乎
  可謂敬非其所敬也
唐代宗為太后營章敬寺高郢以白衣上書諫曰傳曰
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此天子之孝也又曰無念爾
祖聿脩厥德既受帝祉施于孫子是知王者之孝在于
順承天地嚴祖配考恭愼德教以臨兆民俾四海之内
歡心助祭延福流祚永之無窮未聞崇樹梵宫雕琢金
[044-17a]
玉之為孝者書奏未報復上言神人無功聖人無名古
之明王積善以致福不費財以求福脩德以銷禍不勞
人以攘禍陛下之營作若以為功則天覆地載陽施陰
作未嘗有為也若以為名則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未曽
有待也若以致福則通于神明光于四海不在費財若
以攘禍則方懋厥德罔有天災不在勞人不納
  臣/按高郢援據經義可謂明切而惜乎代宗之不
  納也寺曰章敬何敬之為
[044-17b]
德宗初即位禮儀使吏部尚書顔真卿上言上元中政
在宫壼始増祖宗之諡明皇末姦臣竊命累聖之諡有
加十一字者按周之文武言文不稱武言武不稱文豈
盛德所不優乎盖羣臣稱其至者故也故諡多不為襃
少不為貶今累聖諡號太廣有逾古制請自中宗以上
皆從初諡睿宗曰聖貞皇帝𤣥宗曰孝明皇帝肅宗曰
宣皇帝以省文尚質正名敦本上命百官集議儒學之
士皆從真卿議獨兵部侍郎袁傪官以兵進奏言陵廟
[044-18a]
玊册木主皆已刋勒不可輕改事遂寢不知陵中玊册
所刻乃初諡也
  臣/按諡號之興尚矣號者功之表諡者行之迹稱
  其實而不敢或誣者敬謹之至也或説上古諡
  起於成周依白虎通之説則堯舜禹湯皆諡也故
  曰諡或一言或兩言文者以一言為諡高宗殷宗
  也質者以兩言為諡故湯崩後稱成湯也又曰諡
  有七十二品翼善傳聖曰堯仁聖威明曰舜慈恵
[044-18b]
  愛民曰文强理勁直曰武而他書釋文武之處又
  不一惟其以一言而包舉數言之義使後之人本
  原事迹則各附麗於其解而聖帝明王之功徳無
  所不該則又可以一言而盡此一言之中具有衆
  理燦然明白故一言者反為文兩言者反為質也
  據堯舜皆為諡若非各以其至為稱則堯豈得不
  謂之仁聖威明舜豈得不謂之翼善傳聖乎堯典
  言放勲欽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讓舜典言重華協
[044-19a]
  帝濬哲文明溫恭允塞必若後世之為尊號則宜
  連舉放勳重華包下數言盡載於册且所謂廣運
  聖神文武之數字必唐虞兩朝並用之也周德莫
  盛於文武考之於詩築城伊淢作豐伊匹文王之
  武也鎬京辟雍武王之文也必若後世之為尊號
  則二王當并冠以文武而益之以徽柔懿恭執競
  也夫使古之人以是為當然則忠臣之欲尊其君
  孝子之思敬其親何所不至何以前無故事而必
[044-19b]
  待上元之朝開元之末始啓其端哉後世為臣子
  者不容不増加諡號以伸其無窮之心竊慮襃美
  之詞有數一世再世不能不致相同則若何恐臣
  子之所以尊其君敬其親者或亦不在乎此也
晉王克用臨薨以三矢付莊宗曰一矢討劉仁恭汝不
先下幽州河南未可圖也一矢擊契丹且曰阿保機與
吾把臂而盟結為兄弟誓復唐家社稷今背約附梁汝
必伐之一矢滅朱溫汝能成吾志死無恨矣莊宗藏三
[044-20a]
矢於武皇廟庭及討劉仁恭以少牢告廟請一矢盛以
錦囊使親將負之前驅伐契丹滅朱氏亦如之
  臣/按孝莫善於繼志莊宗謹奉三矢卒能滅燕滅
  梁敗契丹以酬父志亦敬之屬也
周主世/宗之父光祿卿致仕柴守禮犯法周主不問
 守禮及當時將相王溥王晏韓令坤之父游處恃勢
 恣横洛人畏之謂之十阿父世宗既為太祖嗣人無
 敢言守禮子者但以元舅處之優其俸給未嘗至大
[044-20b]
 梁常以小忿殺人有司不敢詰世宗知而不問
  臣/按世宗受天下于周而不敢以私故尊其父然
  處之元舅則非名也置之洛陽則非地也以光祿
  卿致仕則直臣之也皆非禮也至于殺人不問則
  撓法而亦非所以伸恩蓋兩失之矣昔堯授天下
  于舜舜雖不敢以尊其父然而孝養之禮則有加
  焉父其父而不君其父此舜之大孝而孟子所謂
  尊養之至也書曰烝烝乂不格姦豈至于有殺人
[044-21a]
  之惡假使殺人然亦必不以恩故揜法亦必不以
  法故傷恩故孟子權之以為必將訢訢然樂而忘
  天下也世宗惟不能敬之于其始故及其犯法遂
  無以處之尹氏以為宜築宫嚴密之地盡其父事
  之禮蓋平居極尊養之歡有過盡幾諫之道守禮
  雖頑豈不底豫哉若胡氏謂宜復姓曰柴尊守禮
  為太上皇者則又過矣
宋太祖尊母杜氏為皇太后后定州安喜人治家嚴而
[044-21b]
有法生五子曰匡濟曰匡𦙍光義光美匡贊匡濟匡贊
早卒陳橋之變后聞之曰吾兒素有大志今果然矣及
尊為皇太后帝拜于殿上羣臣稱賀后愀然不樂帝曰
臣聞母以子貴今子為天子胡為不樂后曰吾聞為君
難天子置身兆民之上若治得其道則此位可尊茍或
失馭求為匹夫不可得是吾所以憂也帝再拜曰謹受

神宗事太后極誠孝太皇太/后曹氏后亦慈愛天至故事外家
[044-22a]
男子毋得入謁帝以后春秋高數請召弟佾入見久之
乃許及見少頃后謂佾曰此非汝所當得留趣遣出帝
常有意于燕薊已與大臣定議乃詣太后白其事后曰
儲蓄賜予備乎鎧仗士卒精乎帝曰固已辦之矣后曰
事體至大吉凶悔吝生乎動得之不過南面受賀而已
萬一不諧則生靈所繫未易以言茍可取之太祖太宗
収復久矣何待今日帝曰敢不受教
  臣/按開國承家之始必有宫闈之助詩人稱大任
[044-22b]
  之思齊大姒之嗣美而邑姜又在十亂之列蓋母
  教非一世也杜氏開基聖善治家有嚴君之義觀
  為君難數語豈非堂構播穫之心哉帝之再拜受
  教于是乎怵惕祗畏渉春冰馭朽索思其艱以圖
  其易奕世載其忠厚焉又世有賢母述其家法一
  時號為女中堯舜寔嗣美思齊矣觀累朝之恪共
  懿訓敬同乾父抑亦太祖之貽謀也要之人主之
  事親既已處崇高富厚之勢雖四海九州之奉不
[044-23a]
  過養口體而已惟嘗存兢業之心以治兆姓無疆
  惟恤無疆惟休乃可謂先意承志善繼善述夙夜
  匪懈無忝所生云爾若唐穆宗奉養太后過為華
  靡雖朔望詣宫上壽于家人父子之禮則嚴而于
  有天下者之大孝未為克盡也
英宗治平二年詔議崇奉濮王典禮
 初知諫院司馬光以帝必將追隆所生常因奏事言
 漢宣帝為孝昭後終不追尊衛太子史皇孫光武上
[044-23b]
 繼元帝亦不追尊鉅鹿南頓君此萬世法也既而韓
 琦等言禮不忘本濮安懿王德盛位隆所宜尊禮請
 下有司議王及夫人王氏韓氏仙游縣君任氏合行
 典禮用宜稱情詔禮官與待制以上議翰林學士王
 珪等相視莫敢先發光議略云為人後者為之子不
 得顧私親若親愛之心分于彼則不得専于此秦漢
 以來帝王有自旁支入承大統者或推尊其父母以
 為帝后皆見非當時取譏後世臣等竊以為濮王宜
[044-24a]
 凖先朝封贈期親尊屬故事尊以高官大國譙國襄
 國仙游並封太夫人考之古今為宜稱于是珪即以
 光議上中書奏濮王當稱何親名與不名珪等議濮
 王于仁宗為兄于皇帝宜稱皇伯而不名歐陽修引
 喪服大記以為為人後者為其父母降服三年為期
 而不没父母之名以見服可降而名不可没也若本
 生之親改稱皇伯歴考前世皆無典據進封大國則
 又禮無加爵之道乃詔有司博求典故以聞
[044-24b]
三年詔稱濮王為親立園廟
 濮王崇奉之議久而未定侍御史吕誨范純仁監察
 御史吕大防固争以為王珪議是章七上不報中書
 請明詔中外以皇伯無稽決不可稱今所欲定者正
 名號耳至于立廟京師干亂統紀之事皆非朝廷本
 意帝意不能不嚮中書然未即下詔也既而皇太后
 手詔中書宜尊濮王為皇夫人為后皇帝稱親帝下
 詔謙讓不受尊號但稱親即園立廟以王子宗樸為
[044-25a]
 濮國公奉祠事仍令臣民避王諱時論以為太后之
 追崇及帝之謙讓皆中書之謀也
 程頥曰言事之臣知稱親之非而不明尊崇之禮使
 濮王與諸父等若尊稱為皇伯父濮國大王則在濮
 王極尊崇之道于仁宗無嫌貳之失矣
  臣/按宋之濮園明之興國皆以入繼大統尊崇本
  生異議紛然在宋則吕誨范鎮等爭之甚激在明
  則楊廷和毛澄等持之甚堅明諸儒之切齒裂眦
[044-25b]
  于張桂猶宋儒之指目歐陽修為奸邪也然修之
  濮議及論濮安懿王典禮劄子本原經術而處之
  以情理之中固不若張桂之論之阿也程氏之作
  濮議與曽氏之作為人後議各有所主而廷和澄
  等所引據者程氏之議也臣獨有取于曽氏之議
  焉曽氏即本儀禮喪服子夏傳如之何而可為之
  後同宗則可為之後之文以解為其父母報之義
  其説以為自古為人後者不必將親昆弟之子族
[044-26a]
  人之同宗者皆可為之則有以大功小功昆弟之
  子而為之者矣有以緦麻袒免無服昆弟之子而
  為之者矣若當從所後者為屬則亦當從所後者
  為服從所後者為服則于其父母有宜為大功為
  小功為緦麻為袒免為無服者矣而聖人制禮皆
  為其父母期使足以明所後者重而已非遂以謂
  當變其親也親非變則名固不得而易矣凡曽氏
  所證據前世議論稱本親本生父母考妣咸有精
[044-26b]
  義而此段尤為辨晰蓋儀禮之云為其父母立文
  甚明伯叔之稱實無所考必謂當變其名則是無
  服昆弟之子為大宗後有降本親為無服之伯叔
  者矣安得概云為其父母期乎父母之名不可變
  則施于詔策直謂本生父某國王于私恩公義固
  無毫髮之憾也璁之説最謬者如漢哀宋英立為
  皇嗣育之宫中猶有父子之道等語此非學士大
  夫之言子夏傳曰禽獸知母而不知父野人曰父
[044-27a]
  母何算焉都邑之士則知尊禰矣大夫及學士則
  知尊祖矣諸侯及太祖天子及其始祖之所自出
  推此義也所為入繼大統者以始祖太祖之故而
  尊其所後之父母豈待平日養育始有父子之道
  哉若如璁言収養異姓即有父子之道何必同宗
  野哉璁也定陶恭皇但稱皇而不稱帝興獻帝既
  稱帝而復欲稱皇以禮揆之則稱帝甚于稱皇也
  且魏相所謂宜稱尊號曰皇考猶云皇之考耳惟
[044-27b]
  去其本生之號是以有兩統二父之嫌也如曰皇
  本生考則何傷乎施之于考之上為從其子之稱
  加諡于皇之上是追爵之為皇也故論稱皇之不
  可則又莫如曽氏言之詳也曰加考以皇號與禮
  及古之稱皇考者有異乎曰皇考一名而為説有
  三禮曰考廟曰王考廟曰皇考廟曰顯考廟曰祖考廟
  是則以皇考為曽祖之廟號也魏相謂漢宣帝父宜稱
  尊號曰皇考既非禮之曽祖之稱又有尊號之文
[044-28a]
  故魏明帝非其加悼考以皇號至于光武亦于南
  頓君稱皇考廟義出于此是以加皇號為事考之
  尊稱也屈原稱朕皇考曰伯庸又晉司馬機為燕
  王告禰廟文稱敢昭告于皇考清恵亭侯是又達
  于羣下以皇考為父殁之通稱也以為曽祖之廟
  號者于古用之以為父殁之通稱者至今用之然
  則稱之猶有可不可者乎曰以加皇號為事考之
  尊稱者施于為人後之義是干正統此求之于禮
[044-28b]
  而不可者也達于羣下以皇考為父殁之通稱者
  施于為人後之義非干正統此求之于禮而可者
  也然則以為父殁之通稱者其不可如何曰若漢
  哀帝之親稱尊號曰恭皇安帝之親稱尊號曰孝
  德皇是又求之于禮而不可者也由此言之彼稱
  為恭皇孝徳皇者去帝著皇并非魏相冠皇字于
  考上之稱矣稱為興獻帝者去皇著帝特又甚焉
  何也秦人始合皇帝為稱而後人因之然臨文者
[044-29a]
  或二字并稱或但稱帝惟云秦皇始皇耳其他無
  獨稱皇者而天子之父尊為太上皇亦不著帝也
  若全稱帝則竟帝矣而廷和與澄等始爭帝號不
  得後僅欲以不加皇字别于正統之親固其不得
  已而抑以末矣臣故節較曽氏之議為入繼大統
  者折衷焉
孝宗乾道七年上太上皇尊號帝尋諭輔臣曰前日奉
上册寶上皇聖意甚悅翌日過宫侍宴邦家非常之慶
[044-29b]
漢唐所無也又曰本朝家法遠過漢唐惟用兵一事未
及朕日不遑暇如宫中臺殿上皇時為之朕未敢増益
上皇到宫徘徊周覽為之興嘆頗訝其不飾也
  臣/按宋孝宗之于太上皇蓋始終不失其敬者也
  自隆興元年而後常朝德壽宫毎行上壽禮必肆
  赦加恩洎太上有疾罷朝侍側居喪號痛擗踊力
  違羣臣之議衰絰三年經曰居則致其敬養則致
  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孝宗
[044-30a]
   之事高宗其諡為孝也宜哉
   以上天子之敬親
 
 
 
 
 
 
[044-30b]
 
 
 
 
 
 
 
御定孝經衍義卷四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