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d0006 通志-宋-鄭樵 (master)


[135-1a]
欽定四庫全書
 通志卷一百十五上
  宋右 廸 功 郎 鄭 樵 漁 仲 撰
 列傳第二十八上
 魏
  崔琰許攸/婁圭毛玠 徐奕 何夔 邢顒 鮑勛父/信
  司馬芝子/岐鍾繇子/毓華歆 王朗子/肅程昱孫/曉郭嘉
  董昭 劉煜子/陶蔣濟□/苗劉放孫/資劉馥子/靖司馬朗
[135-1b]
  梁習 張旣 温恢 賈逵 李孚 楊沛 任
  峻 蘇則 杜畿子/恕鄭渾 倉慈顔斐孔令狐/邵 乂
  遼 樂進 于禁 張郃 徐晃朱/靈
崔琰字季珪清河東武城人也少樸訥好擊劒尚武事
年二十三鄉移為正始感激讀論語韓詩至年二十九
乃結公孫方等就鄭元受學學未朞徐州黄巾賊攻破
北海元與門人到不其山避難時穀糴縣乏元罷謝諸
生琰既受遣而㓂盜充斥西道不通於是周旋青徐兖
[135-2a]
豫之郊東下夀春南望江湖自去家四年乃歸以琴書
自娛大將軍袁紹聞而辟之時士卒暴横掘發邱壠琰
諫紹宜勅郡縣掩骼埋胔示惻怛之愛追文王之仁紹
以為騎都尉後紹治兵黎陽次于延津琰復諫曰天子
在許民望助順不如守境述職以寧區宇紹不從遂敗
于官渡及紹卒二子交爭爭欲得琰琰稱疾固辭遂獲
罪幽於囹圄頼隂夔陳琳營救得免太祖破袁氏領冀
州牧辟為别駕從事謂琰曰昨案戸籍可得三十萬衆
[135-2b]
故為大州也琰對曰今天下分崩九州幅裂二袁兄弟
親尋干戈冀方蒸庶暴骨原野未聞王師仁聲先路存
問風俗救其塗炭而校計甲兵唯此為先斯豈鄙州士
女所望於明公哉太祖改容謝之于時賔客皆伏失色
太祖征并州留琰傅文帝於鄴世子好田獵琰以書切
諫請燔翳捐褶以塞衆望世子報謝之太祖為丞相琰
復為東曹掾屬徵事初授東曹時教曰君有伯夷之風
史魚之直貪夫慕名而清壯士尚稱而厲斯可以率時
[135-3a]
者已故授東曹往踐厥職魏國初建拜尚書時未立太
子臨菑侯植有才而愛寵太祖狐疑以函令宻訪於外
唯琰露版答曰蓋聞春秋之義立子以長加五官將仁
孝聰明宜承正統琰以死守之植琰之兄女婿也太祖
貴其公亮喟然歎息遷中尉琰聲姿高暢眉目䟽朗鬚
長四尺甚有威重朝士瞻望而太祖亦敬憚焉琰嘗薦
鉅鹿楊訓雖才好不足而清貞守道太祖即禮辟之及
太祖為魏王訓發表稱贊功伐褒述盛徳時人或笑訓
[135-3b]
浮偽謂琰失所舉琰聞從訓取表草視之與訓書曰省
表事佳耳時乎時乎會當有變時琰本意譏論者好譴
呵而不尋情理也人得琰書以裹幘籠持其籠行都道
中時有與琰宿隙者遥見琰名著幘籠從而視之遂白
太祖太祖怒曰諺言生女耳耳非佳語會當有變時意
指不遜乃收付獄髠刑輸徒前所白琰者復白之云琰
為徒虬鬚直視辭色無撓心似不平時太祖亦以為然
遂欲殺之乃使清公大吏往經營琰勅吏曰三日期消
[135-4a]
息琰不悟後數日吏故白琰平安太祖忿然曰崔琰必
欲使孤行刀鋸乎吏以是教告琰琰謝吏曰我殊不宜
不知公意至此也遂自殺始琰與司馬朗善朗弟懿方
壯琰謂朗曰子之弟聰哲明允剛斷英跱殆非子之所
及也朗以為不然而琰每秉此論琰從弟林少無名望
雖姻族猶多輕之而琰常曰此所謂大器晚成者也終
必遠至涿郡孫禮盧毓始入軍府琰又名之曰孫䟽亮
亢烈剛簡能斷盧清警明理百鍊不消皆公才也後林
[135-4b]
禮毓咸至鼎輔及琰友人公孫方宋階早卒琰撫其遺
孤恩若己子其鑒識篤義類皆若此後明帝時林嘗與
司空陳羣共論冀州人士稱琰為首羣以智不存身貶
之林曰大丈夫為有邂逅耳即如卿諸人良足貴乎初
太祖性忌有所不堪者魯國孔融南陽許攸婁圭皆以
恃舊不䖍見誅而琰最為世所痛惜至今寃之孔融傳
列在漢史許攸者字子遠少與袁紹及太祖善初平中
隨紹在冀州嘗議官渡之役勸紹以輕兵襲許紹不從
[135-5a]
語在紹傳會其家犯法為審配所繫遂奔太祖太祖破
紹取冀州攸有力焉攸自恃勲勞時與太祖相戲至呼
太祖小字曰某甲卿不得我不得冀州也太祖笑曰汝
言是也然内嫌之其後從行出鄴東門顧謂左右曰此
家非得我則安得出入此門也人有白者遂見收婁圭
字子伯少有猛志常歎息曰男兒居世㑹當得數萬兵
千匹騎著後耳儕輩笑之後坐藏匿亡命被繫當死得
踰獄出捕者追之急子伯乃變衣服如助捕者吏不能
[135-5b]
覺遂得免㑹天下義兵起子伯亦於荆州北界合衆依
劉表先是子伯與太祖有舊後遂歸太祖太祖以為大
將不使典兵然軍國大計常與謀議劉表亡太祖向荆
州表子琮降以節迎太祖諸將皆疑以為詐太祖以問
子伯子伯曰天下擾擾各貪王命以自重今以節來是
必至誠太祖曰大善遂進兵太祖寵賚子伯家累千金
曰婁子伯富樂於孤但勢不如孤耳從破馬超等子伯
功為多太祖常歎曰子伯之計孤不及也後與南郡習
[135-6a]
授同載見太祖出授曰曹公父子如此何其快耶子伯
曰大丈夫當自為之而但觀他人乎授乃白之遂見誅
毛玠者字孝先陳留平邱人也少為縣吏以清公見稱
將避亂荆州未至聞劉表政令不明遂住魯陽太祖臨
兖州辟為治中從事玠語太祖曰今天下分崩國主遷
移生民廢業饑饉流亡公家無經嵗之儲百姓無安固
之志難以持久今袁紹劉表雖士民衆彊皆無經遠之
慮未有樹基建本者也夫兵義者勝守位以財宜奉天
[135-6b]
子以令不臣脩耕植畜軍資如此則覇王之業可成也
太祖敬納其言轉幕府功曹太祖為司空丞相玠嘗為
東曹掾與崔琰並典選舉其所舉用皆清正之士雖於
時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終莫得進務以儉率人由是
天下之士莫不以亷節自勵雖貴寵之臣輿服不敢過
度太祖歎曰用人如此使天下人自治吾復何為哉文
帝為五官將親自詣玠屬所親眷玠答曰老臣以能守
職幸得免戾今所說人非遷次是以不敢奉命大軍還
[135-7a]
鄴議所并省玠請謁不行時人憚之咸欲省東曹乃共
白曰舊西曹為上東曹為次宜省東曹太祖知其情令
曰日出於東月盛於東凡人言方亦復先東何以省東
曹遂省西曹初太祖平栁城班所獲器物特以素屏風
素馮几賜玠曰君有古人之風故賜君古人之服玠居
顯位每布衣蔬食撫育孤兄子甚篤賞賜以振施貧族
家無所餘遷右軍師魏國初建為尚書僕射復典選舉
時太子未定而臨菑侯植有寵玠密諫曰近者袁紹以
[135-7b]
適庶不分覆宗滅國廢立大事非所宜聞後羣寮會玠
起更衣太祖目指曰此古所謂國之司直我之周昌也
後崔琰旣死玠内不悅後有白玠出見黥面反者其妻
子没為官奴婢玠言曰使天不雨者蓋此也太祖大怒
收玠付獄大理鍾繇詰玠曰自古聖帝明王罪及妻子
書云左不共左右不共右予則孥戮女司宼之職男子
入于罪𨽻女子入于舂稾漢律罪人妻子没為奴婢黥
面漢法所行黥墨之刑存於古典今眞奴婢祖先有罪
[135-8a]
雖歴百世猶有黥靣供官一以寛良民之命二以宥并
罪之辜此何以負於神明之意而當致旱案典謀急恒
寒若舒恒燠若寛則亢陽所以為旱玠之吐言以為寛
邪以為急也急當隂霖何以反旱成湯聖世野無青草
周宣令主旱魃為虐亢旱以來積三十年歸咎黥靣為
相値不衛人伐邢師興而雨罪惡無徵何以應天玠譏
謗之言流於下民不悅之聲上聞聖聽玠之吐言勢不
獨語時見黥靣凡為幾人黥靣奴婢所識知邪何緣得
[135-8b]
見對之歎言時以語誰見答云何以何日月於何處所
事已發露不得隱欺玠具以狀對玠曰臣聞蕭生縊死
困於石顯賈子放外讒在絳灌白起賜劒於杜郵鼂錯
致誅於東市伍員絶命於吳都斯數子者或妬其前或
害其後臣垂齠執簡累勤取官職在機近人事所竄屬
臣以私無勢不絶語臣以寃無細不理人情滛利為法
所禁法禁於利勢能害之青蠅横生為臣作謗謗臣之
人勢不在他昔王叔陳生爭正王廷宣子平理命舉其
[135-9a]
契是非有宜曲直有所春秋嘉焉是以書之臣不言此
無有時人說臣此言必有徵要乞䝉宣子之辨而求王
叔之對若臣以曲聞即刑之日方之安駟之贈賜劒之
來比之重賞之惠謹以狀對時桓階和洽進言救之遂
免黜卒於家太祖賜棺器錢帛拜子機郎中
徐奕字季才東莞人也避難江東孫䇿禮命之奕改姓
名微服還本郡太祖為司空辟為掾屬從西征馬超超
破軍還時關中新服未甚安留奕為丞相長史鎭撫西
[135-9b]
京西京稱其威信轉為雍州刺史復還為東曹屬丁儀
等見寵於時並害之而奕終不為動出為魏郡太守太
祖征孫權徙為留府長史謂奕曰君之忠亮古人不過
也然微太嚴昔西門豹佩韋以自緩夫能以柔制剛者
望之於君也今使君統留事孤無復還顧之憂也魏國
建為尚書復典選舉遷尚書令太祖征漢中魏諷等謀
反中尉楊俊左遷太祖歎曰諷所以敢生亂心以吾爪
牙之臣無遏姦防謀者故也安得如諸葛豐者使代俊
[135-10a]
乎桓階曰徐奕其人也太祖乃以奕為中尉手令曰昔
楚有子玉文公為之側席而坐汲黯在朝淮南為之折
謀詩稱邦之司直君之謂與在職數月疾篤乞退拜諫
議大夫卒
何䕫字叔龍陳郡陽夏人也曾祖父熈漢安帝時官至
車騎將軍䕫㓜喪父與母兄居以孝友稱長八尺三寸
容貌矜嚴避亂淮南後袁術至夀春辟之䕫不應然遂
為術所留久之術與橋㽔俱攻圍蘄陽蘄陽為太祖固
[135-10b]
守術以䕫彼郡人欲脅令說蘄陽䕫謂術謀臣李業曰
昔栁下惠聞伐國之謀而有憂色曰吾聞伐國不問仁
人斯言何為至我哉遂遁匿灊山術知䕫終不為己用
乃止術從兄山陽太守遺母䕫從姑也是以雖恨䕫而
不加害建安二年䕫將還鄉里度術必急追乃閒行得
免明年到本郡頃之太祖辟為司空掾屬時有傳袁術
軍亂者太祖問䕫曰君以為信不夔對曰天之所助者
順人之所助者信術無信順之實而望天人之助不可
[135-11a]
以得志於天下夫失道之主親戚叛之而况於左右乎
以夔觀之其亂必矣太祖曰為國失賢則亡君不為術
所用亂不亦宜乎太祖性嚴峻掾屬公事往往加杖夔
常畜毒藥誓死無辱是以終不見及出為城父令遷長
廣太守郡濵山海黄巾未平豪桀多背叛袁譚就加以
官位長廣縣人管承徒衆三千餘家為宼害議者欲舉
兵攻之夔曰承等非生而樂亂也習於亂不能自還未
被德教故不知反善今兵廹之急彼恐夷滅必并力戰
[135-11b]
攻之旣未易㧞雖勝必傷吏民不如徐喻以恩徳使容
自悔可不煩兵而定乃遣郡丞黄珍徃爲陳成敗承等
皆請服夔遣吏成𢎞領校尉長廣縣承等郊迎奉牛酒
詣郡牟平賊從錢衆亦數千夔率郡兵與張遼共討定
之東牟人王營衆三千餘家脅昌陽縣為亂夔遣吏王
欽等授以計畧使離散之旬月皆平定是時太祖始制
新科下州郡又收租稅綿絹夔以郡新立近以師旅之
後不可卒繩以法乃言於太祖請以所領六縣乞依遠
[135-12a]
域新邦之典其民間小事使長吏臨時隨宜上不背正
法下以順百姓之心比及三年民安其業然後齊之以
法則無所不至矣太祖從其言徵還參丞相軍事海賊
郭祖宼暴樂安濟南界州郡苦之太祖以夔前在長廣
有威信拜樂安太守到官數月諸城悉平入為丞相東
曹掾夔言於太祖曰自軍興以來制度草創用人未詳
其本是以各引其類時忘道德夔聞以賢制爵則民愼
德以庸制禄則民興功以為自今所用必先核之鄉閭
[135-12b]
使長㓜順序無相踰越顯忠直之賞明公實之報則賢
不肖之分居然别矣又可脩保舉故不以實之令使有
司别受其負在朝之臣時受教與曹並選者各任其責
上以觀朝臣之節下以塞爭競之源以督羣下以率萬
民如是則天下幸甚太祖稱善魏國建拜尚書僕射文
帝為太子以涼茂為太傅夔為少傅特命二傅與尚書
東曹並選太子諸侯官屬茂卒以夔代茂每月朔太傅
入見太子太子正法服而禮焉他日無會儀夔遷太僕
[135-13a]
太子欲與辭宿戒供夔無往意乃與書請之夔以國有
常制遂不徃其履正如此然於節儉之世最為豪汰文
帝踐阼封成陽亭侯邑三百戸疾病屢乞遜位詔報不
許薨諡靖侯子曾嗣咸熈中為司徒
邢顒字子昻河間鄚人也舉孝亷司徒辟皆不就易姓
字適右北平從田疇游積五年而太祖定冀州顒謂疇
曰黄巾起来二十餘年海内鼎沸百姓流離今聞曹公
法令嚴民厭亂矣亂極則平請以身先遂裝還鄉里田
[135-13b]
疇曰邢顒民之先覺也乃求見太祖求為鄉導以克栁
城太祖辟顒為冀州從事時人稱之曰德行堂堂邢子
昻除廣宗長以故將喪棄官有司舉正太祖曰顒篤於
舊君有壹致之節勿問也更辟司空掾除行唐令勸民
農桑風化大行入為丞相門下督遷左馮翊病去官時
太祖諸子高選官屬令曰侯家吏宜得淵深法度如邢
顒輩遂以為平原侯植家丞顒防閑以禮無所屈撓由
是不合庶子劉楨以書諫植曰家丞邢顒北土之彦少
[135-14a]
秉髙節元靜澹泊言少理多眞雅士也楨誠不足同貫
斯人並列左右而楨禮遇殊特顒反䟽簡私懼觀者將
謂君侯習近不肖禮賢不足採庶子之春華忘家丞之
秋實為上招謗其罪不小以此反側後顒入參丞相軍
事轉東曹掾初太子未定而臨菑侯植有寵丁儀等並
贊翼其羙太祖問顒顒對曰以庶代宗先世之戒也願
殿下重察之太祖識其意後遂以為太子少傅遷太傅
文帝踐阼為侍中尚書僕射賜爵關内侯出為司𨽻校
[135-14b]
尉徙太常黄初四年薨子友嗣
鮑勛字叔業泰山平陽人也漢司𨽻校尉鮑宣九世孫
宣後嗣有從上黨徙泰山者遂家焉勛父信少有大節
沈毅有謀靈帝時大將軍何進辟拜騎都尉遣歸募兵
得千餘人還到成臯而進已遇害信至京師董卓亦始
到信知卓必為亂勸袁紹襲卓紹畏卓不敢發語在紹
傳信乃引軍還鄉里收徒衆二萬騎七百輜重五十餘
乘是歳太祖始起兵於己吾信與弟韜以兵應太祖太
[135-15a]
祖與袁紹表信行破虜將軍韜裨將軍時紹衆最盛豪
桀多向之信獨歸心太祖太祖亦親異焉汴水之敗信
被創韜於陣戰殁紹刼奪韓馥位遂據冀州信言於太
祖曰奸臣乘釁蕩覆王室英雄奮節天下嚮應者義也
今紹為盟主因權專利將自生亂是復又有一卓也若
抑之則力不能制祗以構難又何能濟莫若且規大河
之南以待其變太祖善之太祖為東郡太守表信為濟
北相會黄巾大衆入州界劉岱欲與戰信止之岱不從
[135-15b]
遂敗太祖以賊恃勝而驕欲設竒兵挑擊之於壽張先
與信出行戰地後歩軍未至而卒與賊遇遂接戰信殊
死戰以救太祖太祖僅得潰圍出信遂歿時年四十一
建安十七年太祖追錄信功表封勛兄邵新都亭侯辟
勛丞相掾二十二年立太子以勛為中庶子徙黄門侍
郎出為魏郡西部都尉太子郭夫人弟為曲周縣吏斷
盜官布法應棄市太祖時在譙太子留鄴數手書為之
請罪勛不敢擅縱具列上勛前在東宫守正不撓太子
[135-16a]
固不能悅及重此事恚望滋甚會郡界休兵有失期者
密勅中尉奏免勛官久之拜侍御史延康元年太祖崩
太子即王位勛以騎都尉兼侍中文帝受禪勛每陳今
之所急唯在軍農寛惠百姓臺榭苑囿宜以為後帝將
出游獵勛停車上䟽切諫帝手毁其表而行獵中道頓
息問侍臣曰獵之為樂何如八音也侍中劉曄對曰獵
勝於樂勛抗辭曰夫樂上通神明下和人理隆治致化
萬邦咸乂故移風易俗莫善於樂况獵暴華蓋於原野
[135-16b]
傷生育之至理櫛風沐雨不以時隙哉昔魯隱觀漁於
棠春秋以為譏陛下雖以為務愚臣所不願也因奏劉
曄佞諛不忠阿順陛下過戲之言昔梁邱據取媚於遄
臺曄之謂也請有司議罪以清皇朝帝怒作色罷還即
出勛為右中郎將黄初四年尚書令陳羣僕射司馬懿
並舉勛為宫正宫正即御史中丞也帝不得已而用之
百寮嚴憚罔不肅然六年秋帝欲征吳羣臣大議勛面
諫曰王師屢征而未有所克者蓋以吳蜀唇齒相依憑
[135-17a]
阻山水有難㧞之勢故也徃年龍舟飄蕩隔在南岸聖
躬蹈危臣下破膽此時宗廟幾至傾覆為百世之戒今
又勞兵襲遠日費千金中國虛耗令黠虜玩威臣竊以
為不可帝益忿之左遷勛為治書執法帝從壽春還屯
陳留郡界太守孫邕見出過勛時營壘未成但立標埓
邕邪行不從正道軍營令史劉曜欲推之勛以塹壘未
成解止不舉大軍還洛陽曜有罪勛奏黜遣而曜密表
勛私解邕事詔曰勛指鹿為馬收付廷尉廷尉法議正
[135-17b]
刑五歳三官駮定依律罰金二斤帝大怒曰勛無活分
汝等敢縱之收三官已下付刺姦當令十䑕同穴太尉
鍾繇司徒華歆鎮軍大將軍陳羣侍中辛毗尚書衛臻
守廷尉髙柔等並表勛父信有功於太祖求請勛罪帝
不許遂誅之勛内行旣脩亷而能施死之日家無餘財
後二旬文帝亦崩莫不為勛歎恨
司馬芝字子華河内温人也少為書生避亂荆州於魯
陽山遇賊同行者皆棄老弱走芝獨坐守老母賊至以
[135-18a]
兵臨芝芝叩頭曰母老唯在諸君賊曰此孝子也殺之
不義遂得免害以鹿車推載母居南方十餘年躬耕守
節太祖平荆州以芝為管長時天下草創多不奉法郡
主簿劉節舊族豪俠賔客千餘家出為盗賊入亂吏治
頃之芝差節客王同等為兵掾史據白節家前後未嘗
給繇若至時藏匿必為留負芝不聽與節書曰君為大
宗加股肱郡而賔客每不與役既衆庶怨望或流聲上
聞今條同等為兵幸時發遣兵已集郡而節藏同等因
[135-18b]
令督郵以軍興詭責縣縣掾史窮困乞代同行芝乃馳
檄濟南具陳節罪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節代同行
青州號芝以郡主簿為兵遷廣平令征虜將軍劉勲貴
寵驕豪又芝故郡將賔客子弟在界數犯法勲與芝書
不著姓名而多所屬託芝不報其書一皆如法後勲以
不軌誅交關者皆獲罪而芝由是見稱遷大理正有盗
官絹置都厠上者吏疑女工收以付獄芝曰夫刑罪之
失失在苛暴今贓物先得而後訊其辭若不勝掠或至
[135-19a]
誣服誣服之情不可以折獄且簡而易從大人之化也
不失有罪庸世之治耳今宥所疑以隆易從之義不亦
可乎太祖從其議歴甘陵沛陽平太守所在有績黄初
中入為河南尹抑彊扶弱私請不行會内官欲以事託
芝不敢發言因芝妻伯父董昭昭猶憚芝不為通芝為
教與羣下曰蓋君能設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
教而不能使君必不聞也夫設教而犯君之劣也犯教
而聞吏之禍也君劣于上吏禍於下此政事所以不理
[135-19b]
也可不各勉之哉於是下吏莫不自勵門下循行嘗疑
門幹盗簪幹辭不符曹執為獄芝教曰凡物有相似而
難分者自非離婁鮮能不惑就其實然循行何忍重惜
一簪輕傷同類乎其寢勿問明帝即位賜爵關内侯頃
之特進曹洪乳母當與臨汾公主侍者共事無澗神無/澗
山名在洛/陽東北繫獄卞太后遣黄門詣府傳令芝不通輙勅
洛陽獄考竟而上䟽言其事帝手報嘉之芝居官十一
年數議科條所不便者其在公卿間直道而行會諸王
[135-20a]
來朝與京都人交通坐免後為大司農先是諸典農各
部吏民末作治生以要利入芝奏曰王者之治崇本抑
末務農重穀王制無三年之儲國非其國也管子區言
以積穀為急方今二虜未滅師旅不息國家之要唯在
穀帛武皇帝特開屯田之官專以農桑為業建安中天
下倉廪充實百姓殷足自黄初以來聽諸典農治生各
為部下之計誠非國家大體所宜也夫王者以海内為
家故傳曰百姓不足君誰與足富足之由在於不失天
[135-20b]
時而盡地力今商旅所求雖有加倍之顯利然於一統
之計已有不貲之損不如墾田益一畝之收也夫農民
之事田自正月耕種芸鋤條桑耕熯種麥穫刈築場十
月乃畢治廪繫橋運輸租賦除道理梁墐塗室屋以是
終歳無日不為農事也今諸典農各言留者為行者宗
田計課其力勢不得不爾不有所廢則當素有餘力臣
愚以為不宜復以商事雜亂專以農桑為務於國計為
便明帝從之每上官有所召問常先見掾史為斷其意
[135-21a]
故教其所以答塞之狀皆如所度芝性亮直不矜亷隅
與賔客談論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無異言卒於官
家無餘財自魏迄今為河南尹者莫及芝芝卒子岐嗣
從河南丞轉廷尉正遷陳留相梁郡有繫囚多所連及
數歳不決詔書徙獄於岐屬縣縣請豫治牢具岐曰今
囚有數十既巧詐難符且已倦楚毒其情易見豈當復
久處囹圄邪及囚至詰之皆莫敢匿詐一朝决竟遂超
為廷尉是時大將軍爽專權尚書何晏鄧颺等為之輔
[135-21b]
翼南陽圭泰嘗以言迕指考繫廷尉颺訊獄將致泰重
刑岐數颺曰樞機大臣王室之佐既不能輔化成德齊
羙古人乃肆其私忿枉論無辜使百姓危心非此焉在
颺於是慙怒而退岐終恐久獲罪以疾去官居家未朞
而卒年三十五子肇嗣肇晉太康中為冀州刺史尚書
鍾繇者字元常潁川長社人也嘗與族父瑜俱至洛陽
道遇相者曰此童有貴相然當厄於水努力愼之行未
至十里渡橋馬驚墮水幾死瑜以相者言中益貴繇而
[135-22a]
供給資費使得專學舉孝亷除尚書郎陽陵令以疾去
辟三府為廷尉正黄門侍郎是時漢帝在西京李傕郭
汜等亂長安中與關東斷絶太祖領兖州牧始遣使上
書傕汜等以為關東欲自立天子今曹操雖有使命非
其至實議留太祖使拒絶其意繇說傕汜等曰方今英
雄並起各矯命專制唯曹兖州乃心王室而逆其忠欵
非所以副將來之望也傕氾等用繇言厚加答報由是
太祖使命遂得通太祖既數聽荀彧之稱繇又聞其說
[135-22b]
傕氾益虛心後傕脅天子繇與尚書郎韓斌同策謀天
子得出長安繇有力焉拜御史中丞遷侍中尚書僕射
并錄前功封東武亭侯時關中諸將馬騰韓遂等各擁
彊兵相與爭太祖方有事山東以關右為憂乃表繇以
侍中守司𨽻校尉持節都督關中諸軍委以後事特使
不拘科制繇至長安移書騰遂等為陳禍福騰遂各遣
子入侍太祖在官渡與袁紹相持繇送馬二千餘匹給
軍太祖與繇書曰得所送馬甚應其急關右平定朝廷
[135-23a]
無西顧之憂足下之勲也昔蕭何鎭守關中足食成軍
亦適當爾其後匈奴單于作亂平陽繇率諸軍圍之未
㧞而袁尚所置河東太守郭援到河東衆甚盛諸將議
欲釋之去繇曰袁氏方彊援之來關中隂與之通所以
未悉叛者顧吾威名故耳若棄而去示之以弱所在之
民誰非宼讐縱吾欲歸其得至乎此為未戰先自敗也
且援剛愎好勝必易吾軍若渡汾為營及其未濟擊之
可大克也張既說馬騰會擊援騰遣子超將精兵逆之
[135-23b]
援至果輕渡汾衆止之不得濟水未半繇擊大破之斬
援降單于語在既傳其後河東衛固作亂與張晟張琰
及高幹等並為宼繇又率諸將討破之自天子西遷洛
陽人民單盡繇徙關中民又招納亡叛以充之數年間
民戸稍實太祖征關中得以為資表繇為前軍師魏國
初建為大理遷相國文帝在東宫賜繇五熟釡為之銘
曰於赫有魏作漢藩輔厥相惟鍾實幹心膂靖恭夙夜
匪遑安處百寮師師楷兹度矩數年坐西曹掾魏諷謀
[135-24a]
反策罷就第文帝即王位復為大理及踐阼改為廷尉
進封崇高鄉侯遷太尉轉封平陽鄉侯時司徒華歆司
空王朗並先世名臣文帝罷朝謂左右曰此三公者乃
一代之偉人也後世殆難繼矣明帝即位進封定陵侯
增邑五百并前千八百戸遷太傅繇有膝疾拜起不便
時華歆亦以高年疾病朝見皆使載輿車虎賁舁上殿
就坐是後三公有疾遂以為故事初太祖下令使平議
死刑可宫割者繇以為古之肉刑更歴聖人宜復施行
[135-24b]
以代死刑議者以為非悅民之道遂寢及文帝臨饗羣
臣詔謂大理欲復肉刑此誠聖王之法公卿當善共議
議未定會有軍事復寢太和中繇上䟽曰大魏受命繼
蹤虞夏孝文革法不合古道先帝聖德固天所縱墳典
之業一以貫之是以繼世仍發明詔思復古刑為一代
法連有軍事遂未施行陛下遠追二祖遺意惜斬趾可
以禁惡恨入死之無辜使明習律令與羣臣共議出本
當右趾而入大辟者復行此刑書云皇帝清問下民鰥
[135-25a]
寡有辭于苗此言堯當除蚩尤有苗之刑先審問於下
民之有辭者也若今蔽獄之時訊問三槐九棘羣吏萬
民使如孝景之令其當棄市欲斬右趾者許之其黥劓
左趾宫刑者自如孝文易以髠笞能有姦者率年二十
至四五十雖斬其足猶任生育今天下人少於孝文之
世下計所全歳三千人張蒼除肉刑所殺嵗以萬計臣
欲復肉刑歳生三千人子貢問濟民可謂仁乎孔子曰
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又曰仁遠乎哉我
[135-25b]
欲仁斯仁至矣若誠行之斯民永濟書奏詔曰太傅學
優才高留心政事又於刑理深遠此大事公卿羣寮善
共平議司徒王朗議以為繇欲輕減大辟之條以增益
刖刑之數此即起偃為豎化屍為人矣然臣之愚猶有
未合㣲意之異夫五刑之屬著在科律科律自有減死
一等之法不死即為減施行已久不待遠假斧鑿於彼
肉刑然後有罪次也前世仁者不忍肉刑之慘酷是以
廢而不用不用已來歴年數百今復行之恐所減之文
[135-26a]
未彰於萬民之目而肉刑之問已宣於宼讐之耳非所
以來遠人也今可按繇所欲輕之死罪使減死之髠刖
嫌其輕者可倍其居作之歳數内有以生易死不訾之
恩外無以刖易釱駭耳之聲議者百餘人與朗同者多
帝以吳蜀未平且寢太和四年繇薨帝素服臨弔謚曰
成侯子毓嗣初文帝分毓戸邑封繇弟演及子劭孫豫
皆為列侯毓字稚叔年十四為散騎侍郎機㨗談笑有
父風太和初蜀相諸葛亮圍祁山明帝欲親西征毓上
[135-26b]
疏曰夫策貴廟勝功尚帷幄不下殿堂之上而决勝千
里之外車駕宜鎮守中土以為四方威勢之援今大軍
西征雖有百倍之威於關中之費所損非一且盛暑行
師詩人所重實非至尊動軔之時也遷黄門侍郎時大
興洛陽宫室車駕便幸許昌天下當朝正許昌許昌偪
狹於城南以氊為殿備設魚龍曼延民罷勞役毓諫以
為水旱不時帑藏空虛凡此之類可須豐年又上宜復
關内開荒地使民肆力於農事遂施行正始中為散騎
[135-27a]
侍郎大將軍曹爽盛夏興軍伐蜀蜀拒守軍不得進爽
方欲增兵毓以書諫止爽爽不從竟無功而還後以失
爽意徙侍中出為魏郡太守爽既誅入為御史中丞侍
中廷尉聽君父已殁臣子得為理謗及夫為侯其妻不
復配嫁毓所創也正元中母邱儉文欽反毓持節至揚
豫州班行赦令告喻士民還為尚書諸葛誕反大將軍
司馬昭議自詣夀春討誕會吳大將孫壹率衆降或以
為吳新有釁必不能復出軍東兵已多可須後問毓以
[135-27b]
為夫論事科敵當以已度人今誕舉淮南之地以與吳
國孫壹所率口不至千兵不過三百吳之所失蓋為無
幾若壽春之圍未解而吳國之内轉安未可必其不出
也昭曰善遂將毓行淮南旣平為青州刺史加後將軍
遷都督徐州諸軍事假節又轉都督荆州景元四年薨
追贈車騎將軍諡曰惠侯子駿嗣毓弟會自有傳
華歆字子魚平原高唐人也高唐為齊名都衣冠無不
遊行市里歆為吏休沐出府則歸家闔門論議持平終
[135-28a]
不毁傷人歆與北海邴原管寧俱遊學三人相善故時
人號三人為一龍歆為龍頭原為龍腹寧為龍尾時同
郡陶邱洪亦知名自以明見過歆時王芬與豪桀謀廢
靈帝芬隂呼歆洪共定計洪欲行歆止之曰夫廢立大
事伊霍所難芬性踈而不武此必無成而禍將及族子
其無徃洪從歆言而止後芬果敗洪乃服歆舉孝亷除
郎中病去官靈帝崩何進輔政徵河南鄭泰頴川荀攸
及歆等歆到為尚書郎董卓遷天子長安歆求出為下
[135-28b]
邳令病不行遂從藍田至南陽時袁術在穰留歆歆說
術使進軍討卓術不能用歆欲棄去會天子使太傅馬
日磾安集關東日磾辟歆為掾東至徐州詔卽拜歆豫
章太守歆為政清靜不煩吏民感而愛之孫策略地江
東歆知策善用兵乃幅巾奉迎策以其長者待以上賔
之禮後策死太祖在官渡表天子徵歆孫權欲不遣歆
謂權曰將軍奉王命始交好曹公分義未固使僕得為
將軍效心豈不有益乎今空留僕是為養無用之物非
[135-29a]
將軍之良計也權悅乃遣歆賔客舊人送之者千餘人
贈遺數百金歆皆無所拒密各題識至臨去悉聚諸物
謂諸賔客曰本無拒諸君之心而所受遂多念單車遠
行將以懷璧為罪願賔客為之計衆乃各留所贈而服
其德歆至拜議郎參司空軍事入為尚書轉侍中代荀
彧為尚書令太祖征孫權表歆為軍師魏國建為御史
大夫文帝即王位拜相國封安樂鄉侯及受禪歆登壇
相儀奉皇帝璽綬以成受命之禮是時朝臣三公已下
[135-29b]
並受爵位歆以形色忤旨徙為司徒而不進爵文帝久
不懌以問尚書令陳羣曰我應天受禪百辟羣后莫不
人人喜悅形於聲色而相國及公獨有不怡者何也羣
起離席長跪曰臣與相國曾臣漢朝心雖喜悅猶義形
其色亦懼陛下實應且憎帝大悅遂重異之歆素清貧
祿賜以賑施親戚故人家無儋石之儲公卿嘗並賜没
入生口唯歆出而嫁之帝聞而嘆息下詔曰司徒國之
儁老所與和隂陽理庶事也今太官重膳而司徒蔬食
[135-30a]
甚無謂也特賜御衣及為其妻子男女皆作衣服又賜
婢奴五十人三府議舉孝亷本以德行不復限以試經
歆以為喪亂以來六籍廢墜當務存立以崇王道夫制
法者所以經盛衰今聽孝亷不以經試臣恐學業遂從
此而廢若有秀異可特徵用患於無其人何患不得哉
帝從其言黄初中詔公卿舉獨行君子歆舉管寧帝以
安車徵之明帝即位進封博平侯增邑五百戸并前千
三百戸轉拜太尉歆稱病乞退讓位於寜帝不許臨當
[135-30b]
大會乃遣散騎常侍繆襲奉詔喻指命力疾就會詔旨
言朕須君到然後御坐又詔襲須歆必起乃還歆不得
已乃起太和中遣曹眞從子午道伐蜀車駕東幸許昌
歆上䟽言吳蜀負險延命未有其釁宜且留心治道以
征伐為後事蓋為國者以民為基民以衣食為本必使
中國無饑寒之患百姓無離上之心則二敵之釁可得
而待也帝詔報嘉之時秋大雨即詔眞引軍還太和五
年歆薨時年七十五諡敬侯子表嗣初文帝分歆戸邑
[135-31a]
封歆弟緝為列侯表咸熈中為尚書
王朗字景興東海郯人也以通經拜郎中除菑邱長師
事太尉楊賜賜薨棄官行服舉孝亷辟公府皆不應時
漢帝在長安關東兵起徐州刺史陶謙察朗茂才以為
治中朗與别駕趙昱等說謙曰春秋之義求諸侯莫若
勤王今天子越在西京宜遣使奉承王命謙乃遣昱奉
章至長安天子嘉其意拜謙安東將軍以昱為廣陵太
守朗會稽太守會稽舊祀秦始皇刻木為像與夏禹同
[135-31b]
廟朗到官以為無徳之君不應見祀於是除之居郡四
年惠愛在民孫策渡江略地朗功曹虞翻以為力不能
拒不如避之朗自以身為漢吏宜保城邑遂舉兵與策
戰敗績浮海至東冶策又追擊大破之朗乃詣策策以
其儒雅詰讓而不害留置曲阿朗雖流移窮困朝不謀
夕而收恤親舊分多割少行義甚著太祖表徵朗策遣
之朗自曲阿展轉江海積年乃至既見拜諫議大夫參
司空軍事太祖問朗曰孫策何以得至此邪朗曰策勇
[135-32a]
冠一世有儁才大志張子布民之望也北靣而相之周
公瑾江淮之傑也攘臂而為其將謀而有成所規不細
終為天下大賊非徒狗盜而已太祖然之魏國初建以
軍祭酒領魏郡太守遷少府奉常大理務在寛恕罪疑
從輕時鍾繇明察當法俱以治獄見稱文帝即王位遷
御史大夫封安陵亭侯上䟽以育民省刑為勸及帝踐
阼改為司空進封樂平鄉侯時帝頗出遊獵或昬夜還
宫朗上䟽切諫帝優答之初建安末孫權始遣使稱藩
[135-32b]
而與劉備交兵詔議當興師與吳并取蜀不朗議以為
天子之軍當相時而後動擇地而後行今權之師未動
則助吳之軍無為先征且雨水方盛非行軍動衆之時
帝納其計黄初中鵜鶘集靈芝池詔公卿舉獨行君子
朗薦光禄大夫楊彪且稱疾讓位於彪詔不許乃為彪
置吏卒位次三公孫權欲遣子登入侍不至是時車駕
徙許昌大興屯田欲舉軍東征朗上䟽曰昔南越守善
嬰齊入侍遂為冡嗣還君其國康居驕黠情不副辭都
[135-33a]
䕶奏議以為宜遣侍子以黜無禮且吳濞之禍萌於子
入隗囂之叛亦不顧子往者聞權有遣子之言而未至
今六軍戒嚴臣恐輿人未暢聖旨當謂國家愠於登之
逋留是以為之興師設師行而登乃至則為所動者至
大所致者至細猶未足以為慶設其傲狠殊無入志懼
彼輿論之未暢者並懷伊邑臣愚以為宜勅别征諸將
各明禁令以愼守所部外曜威烈内廣耕稼使泊然若
山澹然若淵勢不可動計不可測是時帝以成軍遂行
[135-33b]
權子竟不至車駕臨江而還明帝即位進封蘭陵侯增
邑五百并前千二百戸使至鄴省文昭皇后陵見百姓
或有不足是時方營脩宫室朗上䟽曰陛下即位已來
恩詔屢布百姓萬民莫不欣欣臣頃奉使北行徃返道
路聞衆徭役其可得蠲除减省者甚多願陛下重留日
昃之聽以計制㓂昔大禹將拯天下之大患故乃先卑
其宫室儉其衣食用能盡有九州弼成五服勾踐欲廣
其禦兒之疆禦兒吳邉/戍之地名馘夫差於姑蘇亦約其身以及
[135-34a]
家儉其家以施國用能囊括五湖席卷三江取威中國
定覇華夏漢之文景亦欲恢𢎞祖業增崇洪緒故能割
意於百金之臺昭儉於弋綈之服内減太官而不受貢
獻外省徭賦而務農桑用能號稱升平幾致刑錯孝武
之所以能奮其軍勢拓其外境誠因祖考畜積素足故
能遂成大功霍去病中才之將猶以匈奴未滅不治第
宅明䘏遠者略近事外者簡内有漢之初及其中興皆
於金革略寢之後然後鳯闕猥閌德陽並起今當建始
[135-34b]
之前足用列朝會崇華之後足用序内官華林天淵足
用展游宴若且先成閶闔之象魏使足用列遠人之朝
貢增脩城池使足用絶踰越成國險其餘一切且須豐
年一以勤耕農為務習戎備為事則國無怨曠戸口滋
盛民充兵彊而㓂戎不賔緝熈不作未之有也轉為司
徒于時屢失皇子而後宫就館者少朗上䟽曰昔周文
十五而有武王遂享十子之祚以廣諸姬之𦙍武王既
老而生成王成王是以鮮於兄弟此二王者各樹聖德
[135-35a]
無以相過比其子孫之祚則不相若蓋生育有早晚所
産有衆寡也陛下旣德祚兼彼二聖春秋高於姬文育
武之時矣而子發未舉於椒蘭之奥房藩王未繁於掖
庭之衆室以成王為喻雖未為晚取譬伯邑則不為夙
周禮六宫内官百二十人而諸經常說咸以十二為限
至於秦漢之末或以千百為數矣然雖彌猥而就時於
吉館者或甚鮮明百斯男之本誠在於一意不但在於
務廣也又少小常苦被褥泰温泰温則不能便柔膚弱
[135-35b]
體是以難可防䕶而易用感慨若常令少小之緼袍不
至於甚厚則必咸保金石之性而壽比於南山矣帝報
納之朗著易春秋孝經周官傳奏議論說咸傳於世太
和二年薨諡曰成侯子肅嗣初文帝分朗戸邑封一子
列侯朗乞封兄子詳有詔聽許肅字子雍年十八從宋
忠讀太元而更為之解黄初中為散騎黄門侍郎太和
二年拜散騎常侍四年大司馬曹眞征蜀肅上䟽曰前
志有之千里饋糧士有饑色樵蘇後爨師不宿飽此謂
[135-36a]
平塗之行軍者也又况於深入阻險鑿路而前其為勞
必相百也今又加之以霖雨山坂峻滑衆逼而不展糧
縣而難繼實行軍之大忌也聞曹眞發已踰月而行裁
半谷治道功夫戰士悉作是賊偏得以逸而待勞乃兵
家之所憚也言之前代則武王伐紂出關而復還論之
近事則武文征權臨江而不濟豈非所謂順天知時通
於權變者哉兆民知聖上以水雨艱劇之故休而息之
後日有釁乘而用之則所謂悅以犯難民忘其死者矣
[135-36b]
於是遂罷又上䟽宜遵舊禮為大臣發哀薦果宗廟事
皆施行又上䟽陳政本曰除無事之位損不急之祿止
浮食之費并從容之官使官必有職職任其事事必受
祿祿代其耕乃徃古之常式當今之所宜也官寡而祿
厚則公家之費鮮進仕之志勸進仕之志勸各展才力
莫相倚仗敷奏以言明試以功能之與否簡在帝心是
以唐虞之設官分職申命公卿各以其事然後試之惟
龍為納言猶今尚書也以出内帝命而已夏殷不可得
[135-37a]
而詳甘誓曰六事之人明六卿亦典事者也周官則備
矣五日視朝公卿大夫並進而司士辨其位焉其記曰
坐而論道謂之三公作而行之謂之士大夫及漢之初
依擬前代公卿皆親以事升朝故高祖躬追反走之周
昌武帝遙可奉奏之汲黯宣帝使公卿五日一朝成帝
始置尚書五人自是陵遲朝禮遂闕可復五日視朝之
儀使公卿尚書各以事進廢禮復興光宣聖緒誠所謂
名羙而實厚者也青龍中山陽公薨漢主也肅上䟽曰
[135-37b]
昔唐禪虞虞禪夏皆終三年之喪然後踐天子之尊是
以帝號無虧君禮猶存山陽公順天進禪退處賔位不
得與唐虞此按漢制總帝皇之號號曰皇帝有别稱帝
無别稱皇則皇是其差輕者也故高祖之時土無二王
其父見在而使稱皇明非二王之嫌也况今以贈終可
使稱皇以配其諡明帝不從使稱皇乃追諡曰孝獻皇
帝後肅以常侍領祕書監兼崇文觀祭酒景初間宫室
盛興民失農業期信不敦刑殺倉卒肅上䟽曰大魏承
[135-38a]
百王之極生民無幾干戈未戢誠宜務畜積而省徭役
今宫室未就丁夫疲於力作農者離其南畝種穀者寡
舊穀旣没新穀未繼斯則有國之大患非備豫之長策
也今見作者三四萬人九龍可以安聖體其内足以列
六宫顯陽之殿又向將畢惟泰極已前功夫尚大莫若
取常食廪之士非急要者之用選其丁壯擇留萬人使
一朞而更之計一歳有三百六十萬夫亦不為少當一
歳成者聽且三年分遣其餘使皆即農無窮之計也夫
[135-38b]
信之於民國家大寳也仲尼曰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
立前車駕幸洛陽發民為營有司命以營成而罷既成
又利其功力不以時遣有司徒營其目前之利不顧經
國之大體臣愚以為自今以後儻復使民宜明其令使
必如期若有事以次寧復更發無或失信凡陛下臨時
之所行刑皆有罪之吏宜死之人也然衆庶不知謂為
倉卒故願陛下下之於吏而暴其罪鈞其死也無使汚
于宫掖而為遠近所疑且人命至重難生易殺氣絶而
[135-39a]
不可復續者也漢時有犯蹕驚乘輿馬者廷尉張釋之
奏使罰金文帝怪其輕而釋之曰方其時上使誅之則
已今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傾之天下用法皆為
輕重民安所措其手足臣以為大失其義非忠臣所宜
陳也廷尉者天子之吏也猶不可以失平而天子之身
反可以惑謬乎斯重於為已而輕於為君不忠之甚也
不可不察肅又陳諸鳥獸無用之物而有芻穀人徒之
費皆可蠲除帝嘗問肅曰漢桓帝時白馬令李雲上書
[135-39b]
言帝者諦也是帝欲不諦當何得不死肅對曰但為言
失逆順之節原其本意皆欲盡心念存補國且帝者之
威過於雷霆殺一匹夫無異螻蟻寛而宥之可以示容
受切言廣德宇於天下故臣以為殺之未必為是也帝
又問司馬遷以受刑之故内懷隐切著史記非貶孝武
令人切齒對曰遷之記事不虛羙不隱惡劉向揚雄服
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謂之實錄漢武聞其述史記取
孝景及已本紀覽之於是大怒削而投之於地今此兩
[135-40a]
紀有錄無書後遭李陵事遂下蠶室此為隱切在孝武
不在於史遷也正始元年出為廣平太守公事徵還拜
議郎頃之為侍中遷太常時大將軍曹爽專權任用何
晏鄧颺等肅與太尉蔣濟司農桓範論及明政肅正色
曰此輩即𢎞恭石顯之屬復稱說邪爽聞之戒何晏等
曰當共愼之公卿已比諸君前世惡人矣坐宗廟事免
後為光禄勲時有二魚長尺集于武庫之屋有司以為
吉祥肅曰魚生於淵而亢於屋介鱗之物失其所也邊
[135-40b]
將其殆有棄甲之變乎其後果有東關之敗徙為河南
尹嘉平六年持節兼太常奉法駕迎高貴鄉公于元城
是歲白氣經天大將軍司馬師問其故肅曰此蚩尤之
旗也東南其有亂乎君若修己以安百姓則天下樂安
者歸徳唱亂者先亡矣明年春鎮東將軍母邱儉揚州
刺史文欽起兵反師謂肅曰霍光感夏侯勝之言始重
儒學之士良有以也安國寧主其術安在肅曰昔關侯
率荆州之衆降于禁於漢濵遂有北向爭天下之志後
[135-41a]
孫權襲取其將士家屬彼之士衆一旦瓦解今淮南將
士父母妻子皆在内州但急徃禦衛使不得前必有關
侯土崩之勢矣師從之遂破儉欽等後遷中領軍加散
騎常侍增邑三百并前二千二百戸甘露元年薨門生
縗絰者以百數追贈衛將軍諡曰景侯子惲嗣惲薨無
子國絶景元四年封肅子恂為蘭陵侯咸熈中開建五
等以肅著勲前朝改封恂為承子肅女適司馬昭即文
明皇后生晉武帝齊獻王攸初肅善賈馬之學而不好
[135-41b]
鄭氏採會同異為尚書詩論語三禮左氏解及撰定父
朗所作易傳皆列於學官其所論駮朝廷典制郊祀宗
廟喪紀輕重凡百餘篇時樂安孫炎字叔然授學鄭元
之門人稱東州大儒徵為祕書監不就肅集聖證論以
譏短元炎駮而釋之及作周易春秋例毛詩禮記春秋
三傳國語爾雅諸註又著書十餘篇頗傳於世
程昱字仲德東郡東阿人也長八尺三寸美鬚髯黄巾
起縣丞王度反應之燒倉庫縣令踰城走吏民負老㓜
[135-42a]
東奔渠邱山昱使人偵視度度等得空城不能守出城
西五六里止屯昱謂縣中大姓薛房等曰今度等得城
郭不能居其勢可知此不過欲虜掠財物非有攻守之
志也今何不相率還城而守之且城高厚多穀米今若
還求令共堅守度必不能久攻可破也房等以為然吏
民不肯從曰賊在西但有東耳昱謂房等愚民不可計
事乃密遣數騎舉幡於東山上令房等望見大呼言賊
已至便下山趣城吏民奔走隨之求得縣令遂共城守
[135-42b]
度等來攻城不能下欲去昱率吏民開城門急擊之度
等破走東阿由此得全初平中兖州刺史劉岱辟昱昱
不應是時岱與袁紹公孫瓚和親紹令妻子居岱所瓚
亦遣從事范方將騎助岱後紹與瓚有隙瓚擊破紹軍
乃遣使語岱令遣紹妻子使與紹絶别勅范方若岱不
遣紹家將騎還吾定紹將加兵於岱岱議連日不决别
駕王彧白岱程昱有謀能斷大事岱乃見昱問計昱曰
若棄紹近援而求瓚遠助此假人於越以救溺子之說
[135-43a]
也夫公孫瓚非袁紹之敵也今雖壞紹軍然終為紹所
禽夫趣一朝之權而不慮遠計將軍終敗岱從之范方
將其騎歸未至瓚大為紹所破岱表昱為騎都尉昱辭
以疾劉岱為黄巾所殺太祖臨兖州辟昱昱將行其鄉
人謂曰何前後之相背也昱笑而不應太祖與語說之
以昱守壽張令太祖征徐州使昱與荀彧留守鄄城張
邈等叛迎吕布郡縣嚮應唯鄄城范東阿不動布軍降
者言陳宫欲自將兵取東阿又使汎嶷取范吏民皆恐
[135-43b]
彧謂昱曰今兖州反唯有此三城宫等以重兵臨之非
有以深結其心三城必動君民之望也歸而說之殆可
昱乃歸過范說其令靳允曰聞吕布執君母弟妻子孝
子誠不可為心今天下大亂英雄並起必有命世能息
天下之亂者此智者所詳擇也得主者昌失主者亡陳
宫叛迎吕布而百城皆應似能有為然以君觀之布何
如人哉夫布麄中少親剛而無禮匹夫之雄耳宫等以
勢假合不能相君也兵雖衆終必無成曹使君智略不
[135-44a]
世出殆天所授君必固范我守東阿則田單之功可立
也孰與違忠從惡而母子俱亡乎唯君詳慮之允流涕
曰不敢復有貳心時汎嶷亦已在縣允乃見嶷伏兵刺
殺之歸勒兵守昱又遣别騎絶倉亭津陳宫至不得渡
昱到東阿東阿令棗祗已率厲吏民拒城堅守又兖州
從事薛悌與昱恊謀卒完三城以待太祖太祖還執昱
手曰微子之力吾無所歸矣乃表昱為東平相屯范太
祖與吕布戰於濮陽數不利蝗蟲起乃各引去於是袁
[135-44b]
紹使人說太祖欲連和欲使太祖遣家居鄴太祖新失
兖州軍食盡將許之時昱使適還引見因言曰竊聞將
軍欲遣家與袁紹連和誠有之乎太祖曰然昱曰意者
將軍殆臨事而懼不然何慮之不深也夫袁紹據燕趙
之地有并天下之心而智不能濟也將軍自度能為之
下乎將軍以龍虎之威可為韓彭之事邪今兖州雖殘
尚有三城能戰之士不下萬人以將軍之神武與文若
昱等收而用之覇王之業可成也願將軍更慮之太祖
[135-45a]
乃止天子都許以昱為尚書兖州尚未安集復以昱為
東中郎將領濟隂太守都督兖州事劉備失徐州來歸
太祖昱說太祖殺之不聽語在武紀後又遣備至徐州
要擊袁術昱與郭嘉復說太祖曰公前日不圖備昱等
誠不及也今借之以兵必有異心太祖悔追之不及會
術病死備至徐州遂殺車胄舉兵背太祖頃之遷昱振
威將軍袁紹在黎陽將南渡時昱有七百兵守鄄城太
祖聞之使人告昱欲益二千兵昱不肯曰袁紹擁十萬
[135-45b]
衆自以所向無前今見昱兵少必輕易不來攻若益昱
兵過則不可不攻攻之必克徒兩損其勢願公無疑太
祖從之紹聞昱兵少果不徃太祖謂賈詡曰程昱之膽
過於賁育昱遂收山澤亡命得精兵數千人乃引軍與
太祖會黎陽討袁譚袁尚譚尚破走拜昱奮武將軍封
安國亭侯太祖征荆州劉備奔吳論者以為孫權必殺
備昱料之曰孫權新在位未為海内所憚曹公無敵於
天下初舉荆州威震江表權雖有謀不能獨當也劉備
[135-46a]
有英名關侯張飛皆萬人敵也權必資之以禦我難解
勢分備資以成又不可得而殺也權果多與備兵以禦
太祖是後中夏漸平太祖拊昱背曰兖州之敗不用君
言吾何以至此宗人奉牛酒大會昱曰知足不辱吾可
以退矣乃自表歸兵闔門不出昱性剛戾與人多迕人
有告昱謀反太祖賜待益厚魏國建為衛尉與中尉邢
貞爭威儀免文帝踐阼復為衛尉進封安鄉侯增邑三
百戸并前八百戸分封少子延及孫曉列侯方欲以為
[135-46b]
公會薨時年八十帝為流涕追贈車騎將軍諡曰肅侯
子武嗣武薨子克嗣克薨子良嗣曉字季明有通識嘉
平中為黄門侍郎時校事放横曉上䟽曰周禮云設官
分職以為民極春秋傳曰天有十日人有十等愚不得
臨賢賤不得臨貴於是並建聖哲樹之風聲明試以功
九載考績各脩厥業思不出位故欒書欲拯晉侯其子
不聽死人横於街路邴吉不問上不責非職之功下不
務分外之賞吏無兼統之勢民無二事之役斯誠為國
[135-47a]
要道治亂所由也遠覽典志近觀秦漢雖官名改易職
司不同至於崇上抑下顯明分例其致一也初無校事
之官干預庶政者也昔武帝大業草創衆官未備而軍
旅勤苦民心不安乃有小罪不可不察故置校事取其
一切耳然檢御有方不至縱恣也此覇世之便宜非帝
王之正典其後漸䝉見任復為疾病轉相因仍莫正其
本遂令上察宫廟下攝衆司官無局業職無分限隨意
任情惟心所適法造於筆端不依科詔獄成於門下不
[135-47b]
顧覆訊其選官屬以謹慎為粗䟽以&KR2237詷為賢能其治
事以刻暴為公嚴以循理為怯弱外則託天威以為聲
勢内則聚羣奸以為腹心大臣耻與分勢含忍而不言
小人畏其鋒芒鬱結而無告至使尹模公於目下肆其
奸慝罪惡之著行路皆知纎悉之過積年不聞既非周
禮設官之意又非春秋十等之義也今外有公卿將校
總統諸署内有侍中尚書總理萬機司𨽻校尉督察京
輦御史中丞董攝宫殿皆高選賢才以充其職申明科
[135-48a]
詔以督其違若此諸賢猶不足任校事小吏益不可信
若此諸賢各思盡忠校事區區亦復無益若更高選國
士以為校事則是中丞司𨽻重增一官耳若如舊選尹
模之奸今復發矣進退推算無所用之昔桑𢎞羊為漢
求利卜式以為獨烹𢎞羊天乃可雨若使政事得失必
感天地臣恐水旱之災未必非校事之由也曹共公遠
君子近小人國風託以為刺衛獻公舍大臣與小臣謀
定姜謂之有罪縱令校事有益於國以禮義言之尚傷
[135-48b]
大臣之心况姦回暴露而復不罷是袞闕不補迷而不
返也於是遂罷校事官曉遷汝南太守年四十餘薨
郭嘉字奉孝潁川陽翟人也初北見袁紹謂紹謀臣辛
評郭圖曰夫智者審於量主故百舉百全而功名可立
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機多端寡
要好謀無决欲與共濟天下大難定覇王之業難矣於
是遂去之先是潁川戲志才籌畫士也太祖甚器之早
卒太祖與荀彧書曰自志才亡後莫可與計事者汝潁
[135-49a]
固多竒士誰可以繼之彧薦嘉召見論天下事太祖曰
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眞吾主也表為
司空軍祭酒太祖謂嘉曰本初擁冀州之衆而并青從
之地廣兵彊數為不遜吾欲討之力不敵如何對曰劉
項之不敵公所知也漢祖惟智勝項羽雖彊終為所禽
以嘉料之紹有十敗公有十勝雖兵彊無能為也紹繁
禮多儀公體任自然此道勝一也紹以逆動公奉順以
率天下此義勝二也漢末政失於寛紹以寛濟寛故不
[135-49b]
攝公糾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勝三也紹内忌外寛
用人而疑之所任唯親戚子弟公外易簡而内機明用
人無疑惟才所宜不間遠近此度勝四也紹多謀少决
失於後事公策得輙行應變無窮此謀勝五也紹因累
世之資高議揖讓以収名譽士之好言飾外者多歸之
公以至心待人推誠而行不為虛美以儉率下與有功
者無所吝士之忠正遠見而有實者皆願為用此德勝
六也紹見人饑寒恤念之形於顔色其所不見慮或不
[135-50a]
及也所謂婦人之仁耳公於目前小事時有所忽至於
大事與四海接恩之所加皆過其望雖所不見慮之所
周無不濟者此仁勝七也紹大臣爭權讒言惑亂公御
下以道浸潤不行此明勝八也紹是非不知公所是進
之以禮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勝九也紹好為虛勢不
知兵要公以少克衆用兵如神軍人恃之敵人畏之此
武勝十也太祖笑曰如卿所言孤何德以堪之也嘉又
曰紹方北擊公孫瓚可因其遠征東取吕布不先取布
[135-50b]
若紹為㓂布為援此深害也太祖曰然遂征吕布三戰
破之布退固守時士卒疲倦太祖欲引軍還嘉說太祖
曰昔項羽七十戰未常敗北一朝失勢而身死國亡者
恃勇無謀故也今布每戰輙破氣衰力盡内外失守布
之威力不及項籍而困敗過之若乘勝攻之此成禽也
太祖從之遂獲布時孫䇿轉鬬千里盡有江東聞太祖
與袁紹相持於官渡將渡江北襲許衆聞皆懼嘉料之
曰䇿新并江東所用皆英雄豪傑能得人死力者也然
[135-51a]
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衆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
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䇿臨
江未濟果為許貢客所殺從破袁紹紹死又從討譚尚
於黎陽連戰數克諸將欲乘勝遂攻之嘉曰袁紹愛此
二子莫適立也有郭圖逄紀為之謀臣必交鬬其間還
相離也急之則相持緩之而後必爭不如南向荆州若
征劉表者以待其變而後擊之可一舉定也太祖曰善
乃南征軍至西平譚尚果爭冀州譚為尚軍所敗走保
[135-51b]
平原遣辛毗乞降太祖還救之遂從定鄴又從攻譚於
南皮冀州平封嘉洧陽亭侯太祖將征袁尚及三郡烏
丸諸將多懼劉表使劉備襲許以討太祖嘉曰公雖威
震天下胡恃其遠必不設備因其無備卒然擊之可破
滅也且袁紹有恩於民夷而尚兄弟生存今四州之民
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烏丸之資招其死
難之臣胡人一動民夷俱應以生蹋頓之心成覬覦之
計恐青冀非己之有也表坐談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
[135-52a]
備重任之則恐不能制輕任之則備不為用雖虛國遠
征公無憂矣太祖遂行至易嘉曰兵貴神速今千里襲
人輜重多難以趨利且彼聞之必為備不如留輜重輕
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太祖乃密出盧龍塞直指單于
庭虜卒聞太祖至惶怖合戰遂大破之斬蹋頓及名王
已下尚及兄熙走遼東嘉深通有算略達於事情太祖
曰唯奉孝為能知孤意自栁城還疾篤太祖問疾者交
錯於道遂薨年三十八太祖臨其喪哀甚謂荀攸等曰
[135-52b]
諸君年皆孤輩也惟奉孝㝡少天下事竟欲以後事屬
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乃表增嘉封邑八百戸并前千
戸諡曰貞侯子奕嗣後太祖征荆州還於巴邱遇疾疫
燒船歎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哀哉奉孝痛哉奉孝
惜哉奉孝初陳羣非嘉不治行檢數廷訴嘉嘉意自若
太祖愈益重之然以羣能持正亦悅焉奕為太子文學
早薨子深嗣深薨子獵嗣
董昭字公仁濟隂定陶人也舉孝亷除廮陶長栢人令
[135-53a]
袁紹以為參軍事紹逆公孫瓚於界橋鉅鹿太守李邵
及郡冠蓋以瓚兵彊皆欲屬瓚紹聞之使昭領鉅鹿問
禦以何術對曰一人之微不能消衆謀欲誘致其心唱
與同議及得其情乃當權以制之耳計在臨時未可得
言時郡右姓孫伉等數十人專為謀主驚動吏民昭至
郡偽作紹檄告郡云得賊羅候安平張吉辭當攻鉅鹿
賊故孝亷孫伉等為應檄到收行軍法惡止其身妻子
勿坐昭案檄告令皆斬之一郡惶恐乃以次安慰遂皆
[135-53b]
平集事訖白紹紹稱善會魏郡太守栗攀為兵所害紹
以昭領魏郡太守時郡界大亂賊以萬數遣使徃來交
易市買昭厚待之因用為間乘虛掩討輙大克破二日
之中羽檄三至昭弟訪在張邈軍中邈與紹有隙紹受
讒將致罪於昭昭欲詣漢獻帝至河内為張楊所留因
楊上還印綬拜騎都尉時太祖領兖州遣使詣楊欲令
假塗西至長安楊不聽昭說楊曰袁曹雖為一家勢不
久羣曹今雖弱然實天下之英雄也當故結之况今有
[135-54a]
緣宜通其上事并表薦之若事有成永為深分楊於是
通太祖上事表薦太祖昭為太祖作書與長安諸將李
傕郭氾等各隨輕重致殷勤楊亦遣使詣太祖太祖遺
楊犬馬金帛遂與西方徃來天子在安邑昭從河内徃
詔拜議郎建安元年太祖定黄巾于許遣使詣河東會
天子還洛陽韓暹楊奉董承及楊各違戾不和昭以奉
兵馬最彊而少黨援作太祖書與奉曰吾與將軍聞名
慕義便推赤心今將軍㧞萬乘之艱難反之舊都翼佐
[135-54b]
之功超世無儔何其休哉方今羣凶猾夏四海未寧必
須衆賢以清王軌誠非一人所能獨建心腹四支實相
恃頼一物不備則有闕焉將軍當為内主吾為外援今
吾有糧將軍有兵有無相通足以相濟死生契闊相與
共之奉得書喜悅語諸將軍曰兖州諸軍近在許耳有
兵有糧國家所當依仰也遂共表太祖為鎭東將軍襲
父爵費亭侯昭遷符節令太祖朝天子於洛陽引昭並
坐問曰孤今來在此當施何計昭曰將軍興義兵以誅
[135-55a]
暴亂入朝天子輔翼王室此五伯之功也此下諸將人
殊意異未必服從今留匡弼事勢不便惟有移駕幸許
耳然朝廷播越新還舊京遠近跂望冀一朝獲安今復
徙駕不厭衆心夫行非常之事乃有非常之功願將軍
算其多者太祖曰此孤之本志也楊奉近在梁耳聞其
兵精得無為孤累乎昭曰奉少黨援將獨委質鎭東費
亭之事皆奉所定又聞書命申束足以見信宜時遣使
厚遺答謝以安其意說京都無糧欲車駕暫幸魯陽近
[135-55b]
許轉運稍易可無縣乏之憂奉為人勇而寡慮必不見
疑比使徃來足以定計奉何能為太祖曰善即遣使詣
奉徙大駕至許奉由是失望與韓暹等到定陵鈔暴太
祖不應密徃攻其梁營降誅即定奉暹失衆東降袁術
三年昭遷河南尹時張楊為其將楊醜所殺楊長史薛
洪河内太守繆尚城守待紹救太祖令昭單身入城告
喻洪尚等即日舉衆降以昭為冀州牧太祖令劉備拒
袁術昭曰備勇而志大關侯張飛為之羽翼恐備之心
[135-56a]
未可得論也太祖曰吾已許之矣備到下邳殺刺史車
胄反太祖自征備徙昭為徐州牧袁紹遣將顔良攻東
郡又徙昭為魏郡太守從討良良死後進圍鄴城袁紹
同族春卿為魏郡太守在城中其父元長在揚州太祖
遣人迎之昭以書與春卿勸令易節改圖奉帝養父委
身曹公則忠孝不墜榮名彰矣辭旨可稱鄴既定以昭
為諫議大夫後袁尚依烏丸蹋頓太祖將征之患軍糧
難致鑿平虜泉州二渠入海通運昭所建也太祖表封
[135-56b]
千秋亭侯轉拜司空軍祭酒後昭建議宜脩古建封五
等太祖曰建設五等者聖人也又非人臣所制吾何以
堪之昭曰自古以來人臣匡世未有今日之功有今日
之功未有久處人臣之勢者也今明公耻有慙徳而未
盡善樂保名節而無大責德美過於伊周此至徳之極
也然太甲成王未必可遭今民難化甚於殷周處大臣
之勢使人以大事疑己誠不可不重慮也明公雖邁威
德明法術而不定其基為萬世計猶未至也定基之本
[135-57a]
在地與人宜稍建立以自藩衛耿弇牀下之言朱英無
妄之論不得過耳昭受恩非凡不敢不陳後太祖遂受
魏公魏王之號皆昭所創也及關侯圍曹仁於樊孫權
遣使辭以遣兵西上欲掩取闗江陵公安累重闗失二
城必自奔走樊軍之圍不救自解乞密不漏令闗有備
太祖詰羣臣羣臣咸言宜當密之昭曰軍事尚權期於
合宜宜應權以密而内露之闗聞權上若還自䕶圍則
速解便獲其利可使兩賊相對衘持坐待其弊祕而不
[135-57b]
露使權得志非計之上又圍中將吏不知有救計糧怖
懼儻有他意為難不小露之為便且闗為人彊梁自恃
二城守固必不速退太祖曰善即勅救將徐晃以權書
射著圍裏及闗屯中圍裏聞之志氣百倍闗果猶豫權
軍至得其二城闗乃破敗文帝即王位拜昭將作大匠
及踐阼遷大鴻臚進封右鄉侯二年分邑百戸賜昭弟
訪爵關内侯徙昭為侍中三年征東大將軍曹休臨江
在洞浦口自表願將銳卒虎歩江南因敵取資事必克
[135-58a]
㨗若其無臣不須為念帝恐休便渡江驛馬詔止時昭
侍側因曰竊見陛下有憂色獨以休濟江故乎今者渡
江人情所難就休有此志勢不獨行當須諸將臧覇等
既富且貴無復他望但欲終其天命保守祿祚而已何
肯乘危自投死地以求徼倖茍覇等不進休意自沮臣
恐陛下雖有勅渡之詔猶必沈吟未便從命也是後無
幾暴風吹賊船悉詣休營下斬首獲生賊遂迸散詔敕
諸軍促渡軍未時進賊救船遂至大駕幸宛征南大將
[135-58b]
軍夏侯尚等攻江陵未㧞時江水淺狹尚欲乘船將歩
騎入渚中安屯作浮橋南北往來議者多以為城必可
拔昭上疏曰武皇帝勇智過人而用兵畏敵不敢輕之
若此也夫兵好進惡退常然之數平地無險尚猶艱難
就當深入還道宜利兵有進退不可如意今屯渚中至
深也浮橋而濟至危也一道而行至狹也三者兵家所
忌而今行之賊頻攻橋設有漏失渚中精銳非魏之有
將轉化而為吳矣臣私慼之忘寢與食而議者怡然不
[135-59a]
以為憂豈不惑哉加江水向長一旦暴增何以防禦就
不破賊尚當自完柰何乘危不以為懼事將危矣惟陛
下察之帝悟昭言即詔尚等促出賊兩頭並前官兵一
道引去不時得泄將軍石建高遷僅得自免軍出旬日
江水暴長帝曰君論此事何其審也正使張陳當之何
以復加五年徙封成都鄉侯拜太常其年徙光祿大夫
給事中從大駕東征七年還拜太僕明帝即位進爵樂
平侯邑千戸轉衛尉分邑百戸賜一子爵關内侯太和
[135-59b]
四年行司徒事六年拜眞昭上疏陳末流之弊深以世
尚浮偽毁壞風俗為言帝於是發切詔斥免諸葛誕鄧
颺等用浮偽故也昭年八十一薨諡曰定侯子胄嗣歴
位郡守九卿
劉煜字子陽淮南成悳人也漢光武子阜陵王延之後
父普母脩産渙及煜渙九歳煜七歳而母病困臨終戒
渙煜以普之侍人有謟害之性我死之後懼必亂家汝
長大能除之則吾無恨矣後煜年十三謂兄渙曰亡母
[135-60a]
之言可以行矣渙曰那可爾煜即入室殺侍者徑出拜
墓舍内大驚白普普怒遣人追煜煜還拜謝曰亡母顧
命之言敢受不請擅行之罸普心異之遂不責也汝南
許劭名知人避地揚州稱煜有佐世之才揚土多輕俠
狡桀有鄭寳張多許乾之屬各擁部曲寳最驍果才力
過人一方所憚欲驅略百姓越赴江表以煜高族名人
欲彊逼煜使唱導此謀煜時年二十餘心内憂之而未
有緣會太祖遣使詣州有所案問煜見為論事勢要將
[135-60b]
與歸駐止數日寳果從數百人齎牛酒來候使煜令家
僮將其衆坐中門外為設酒飯與寳於内宴飲宻勒健
兒令因行觴而斫寳寳性不甘酒視候甚明觴者不敢
發煜因自引佩刀斫殺寳斬其首以令其軍云曹公有
令敢有動者與寳同罪衆皆驚怖走還營營有督將精
兵數千懼其為亂煜卽乘寳馬將家僮數人詣寳營呼
其渠帥喻以禍福皆叩頭開門内煜煜撫慰安懐咸悉
悅服推煜為主煜覩漢室漸微已為支屬不欲擁兵遂
[135-61a]
委其部曲與廬江太守劉勲勲怪其故煜曰寳無法制
其衆素以鈔掠為利僕宿無資望而整齊之必懷怨難
久故相與耳時勲兵彊於江淮之間孫策惡之遣使卑
辭厚幣以書說勲曰上繚宗民數欺下國忿之有年矣
擊之路不便願因上國伐之上繚甚實得之可以富國
請出兵為外援勲信之又得策珠寳葛越喜悅外内盡
賀而煜獨否勲問其故對曰上繚雖小城堅池深攻難
守易不可旬日而舉則兵疲於外而國内虛策乘虛而
[135-61b]
襲我則後不能獨守是將軍進屈於敵退無所歸若軍
必出禍今至矣勲不從興兵伐上繚策果襲其後勲窮
踧遂奔太祖太祖至壽春時廬江界有山賊陳策衆數
萬人臨險而守先時遣偏將致討莫能禽克太祖問羣
下可伐與不咸云山峻高而谿谷深隘攻之實難又無
之不足為損有之不足為益煜曰策等小豎因亂赴險
遂相依為彊耳非有爵命威信相服也徃者偏將資輕
而中國未夷故策敢據險以守今天下略定後服先誅
[135-62a]
夫畏死趨賞愚智所同故廣武君為韓信畫䇿謂其威
名足以先聲後實而服鄰國也豈況明公之德東征西
怨先開賞募大兵臨之令宣之日軍門啟而虜自潰矣
太祖笑曰卿言近之遂遣猛將在前大軍在後至則克
䇿如煜所度太祖還辟煜為司空倉曹掾太祖征張魯
轉煜為主簿旣至漢中山峻難登軍食頗乏太祖曰此
妖妄之國耳何能為有無吾軍食少不如速還便自引
歸令煜督後諸軍使以次出煜䇿魯可克加糧道不繼
[135-62b]
雖出軍猶不能皆全馳白太祖不如致攻遂進兵多出
弩以射其營魯奔走漢中遂平煜進曰明公以歩卒五
千將誅董卓北破袁紹南征劉表九州百郡十并其八
威震天下勢慴海外今舉漢中蜀人望風破膽失守推
此而前蜀可傳檄而定劉備人傑也有度而遲得蜀日
淺蜀人未附也今破漢中蜀人震恐其勢自傾以公之
神明因其傾而壓之無不克也若小緩之諸葛亮明於
治而為相關侯張飛勇冠三軍而為將蜀民旣定據險
[135-63a]
守要則不可犯矣今不取必為後憂太祖不從居七日
蜀降者說蜀中聞漢中破一日數十驚備雖斬之而不
能安也太祖延問煜曰今尚可擊不煜曰今已小定不
可擊也大軍遂還煜自漢中還為行軍長史兼領軍延
康元年蜀將孟逹率衆降逹有容止才觀文帝甚器愛
之使達為新城太守加散騎常侍煜以為達有茍得之
心而恃才好術必不能感恩懷義新城與吳蜀接連若
有變態大為國患文帝竟不易後達終於叛敗黄初元
[135-63b]
年以煜為侍中賜爵關内侯詔問羣臣令料劉備當為
關侯出報吳不衆議咸云蜀小國耳名將唯闗侯死軍
破國内憂懼無縁復出煜獨曰蜀雖狹弱而備之謀欲
以威武自彊勢必用衆以示其有餘且關侯與備義為
君臣恩猶父子闗死不能為興軍報敵於始終之分不
足明年備果出兵擊吳孫權悉國應之而遣使稱藩帝
以問煜煜對曰權無故求降必為蜀所伐旣外有彊宼
又恐中國承其釁而征之故委地求降一以却中國之
[135-64a]
兵二則假中國之援以彊其衆而疑敵人耳夫吳蜀各
保一州阻山依水有急相救此小國之利也今還自相
攻天亡之也宜大興師渡江襲之蜀攻其外我襲其内
吳之亡不出旬月吳亡則蜀亦不能久有矣帝曰人稱
臣降而伐之不祥且疑天下欲來者心遂受吳降卽拜
權為吳王煜又進曰不可先帝征伐天下十兼其八威
震海内陛下受禪卽眞德合天地聲曁四遠此實然之
勢非卑臣頌言也權雖有雄才故漢驃騎將軍南昌侯
[135-64b]
耳官輕勢卑士民有畏中國之心不可彊廹與成所謀
也不得已受其降可進其將軍號封十萬戸侯不可即
以為王也夫王位去天子一階耳其禮秩服御相亂也
彼直為侯江南士民未有君臣之義也我信其偽降就
封殖之崇其位號定其君臣是為虎傅翼也權旣受王
位却蜀兵之後外盡禮事中國使其國内皆聞之内為
無禮以怒陛下陛下赫然發怒興兵討之乃徐告其民
曰我委身事中國不愛珍貨重寳隨時貢獻不敢失臣
[135-65a]
禮也無故伐我必欲殘我國家俘我人民子女以為僮
𨽻僕妾吳民無緣不信其言也信其言而感怒上下同
心戰加十倍矣帝不聽權既稱王其將陸遜大敗劉備
殺其兵八萬餘人備僅以身免權外禮愈卑而内行不
順悉如煜言五年帝幸廣陵泗口命荆揚州諸軍並進
伐吳會羣臣問權當自來不咸曰陛下親征權恐怖必
舉國而應又不敢以大衆委之臣下必自將而來煜曰
彼謂陛下欲以萬乘之重牽已而超越江湖者在於别
[135-65b]
將必勒兵待事未有進退也大駕停住積日權果不至
帝乃旋師云卿策之是也當念為吾破滅二賊不可但
知其情而已明帝即位進爵東亭侯邑三百戸時有詔
令公卿已下會議高皇之父處士君號諡煜議以為周
王上祖后稷者以其佐唐有功名在祀典者也漢氏之
初追諡之義不及其祖今追尊之禮宜齊高皇而已尚
書衛臻與煜議同事遂施行遼東太守公孫淵奪叔父
位擅自立遣使表狀煜以為公孫氏漢時所用遂世官
[135-66a]
相承水則由海陸則阻山故胡夷絶遠難制而世權日
久今若不誅後必生患若懷貳阻兵然後致誅於事為
難不如因其新立有黨有仇先其不意以兵臨之開設
賞募可不勞師而定也後淵竟反煜在朝略不交接時
人或問其故煜答曰魏室即阼尚新智者知命俗或未
咸僕在漢為支葉於魏備腹心寡偶少徒於宜未失也
煜事明帝又大見親重帝將伐蜀朝臣内外皆云不可
煜入與帝議因曰可伐出與朝臣言則曰不可伐煜有
[135-66b]
膽智言之皆有形中領軍楊暨帝之親臣又重煜持不
可伐蜀之議最堅毎從内出輙過煜煜講不可伐之意
後曁從駕行天淵池帝論伐蜀事暨切諌帝曰卿書生
焉知兵事曁謙謝曰臣出自儒生之末陛下過聽㧞臣
羣萃之中立之六軍之上誠不足採侍中劉煜先帝謀
臣常曰蜀不可伐帝曰煜與吾言蜀可伐暨曰煜可召
質也詔召煜至帝問之煜終不言後獨見煜責帝曰伐
國大謀也臣得與謀常恐眯夢漏泄以益臣罪焉敢向
[135-67a]
人言之夫兵詭道也軍事未發不厭其密也陛下顯然
露之臣恐敵國已聞之矣於是帝謝之煜見出責暨曰
夫釣者中大魚則縱而隨之須可制而後牽則無不得
也人主之威豈徒大魚而已子誠直臣然計不足采不
可不精思也暨亦謝之煜能應變持兩端如此或惡煜
於帝曰煜不盡忠善伺上意所趣而合之陛下試與煜
言皆反意而問之若皆與所問反者是煜常與聖意合
也復每問皆同者煜之情必無所逃矣帝如言以騐之
[135-67b]
果得其情從此疏焉煜遂發狂太和六年以疾拜太中
大夫有間為大鴻臚在位二年遜位復為太中大夫薨
諡曰景侯子㝢嗣少子陶亦高才而薄行母邱儉之起
也大將軍司馬師以問陶陶答依違師怒曰卿平生與
吾論天下事至於今日而更不盡乎乃出為平原太守
又追殺之
蔣濟字子通楚國平阿人也仕郡計吏州别駕建安十
三年孫權率衆圍合肥時大軍征荆州遇疾疫惟遣將
[135-68a]
軍張喜單將千騎過領汝南兵以解圍頗復疾疫濟乃
密白刺史偽得喜書云歩騎四萬已到雩婁遣主簿迎
喜三部使齎書語城中守將一部得入城二部為賊所
得權信之遽燒圍走城用得全明年使於譙太祖問濟
曰昔孤與袁本初對官渡徙燕白馬民民不得走賊亦
不敢鈔今欲徙淮南民何如濟對曰是時兵弱賊彊不
徙必失之自破袁紹北拔栁城南向江漢荆州交臂威
震天下民無他志然百姓懷土實不樂徙懼必不安太
[135-68b]
祖不從而江淮間十餘萬衆皆驚走吳後濟使詣鄴太
祖迎見大笑曰本但欲使避賊乃更驅盡之拜濟丹陽
太守大軍南征還以温恢為揚州刺史濟為别駕民有
誣告濟為謀叛主率者太祖聞之指有令與左將軍于
禁沛相封仁等曰蔣濟寧有此事有此事吾為不知人
也此必愚民樂亂妄引之耳促理出之辟為丞相主簿
西曹屬關侯圍樊襄陽太祖以漢帝在許近㓂欲徙都
司馬懿及濟說太祖曰于禁等為水所没非戰攻之失
[135-69a]
於國家大計未足有損劉備孫權外親而内疎關侯得
志權必不願也可遣人勸躡其後許割江南以封權則
樊圍自解太祖如其言權聞之即引兵西襲公安江陵
闗遂見禽文帝即王位轉為相國長史及踐阼出為東
中郎將濟請留詔曰高祖歌曰安得猛士守四方天下
未寧要須良臣以鎭邊境如其無事乃還鳴玉未為後
也濟上萬機論帝善之入為散騎常侍時有詔詔征南
將軍夏侯尚曰卿腹心重將特當任使恩施足死惠愛
[135-69b]
可懷作威作福殺人活人尚以示濟濟旣至帝問曰卿
所聞見天下風教何如濟對曰未見他善但見亡國之
詔耳帝忿然作色而問其故濟具以答因曰夫作威作
福書之明誡天子無戱言古人所慎惟陛下察之於是
帝意乃解遣追取前詔黄初三年與大司馬曹仁征吳
濟别襲羡溪仁欲攻濡須洲中濟曰賊據西岸列船上
流而兵入洲中是為自内地獄危亡之道也仁不從果
敗仁薨復以濟為東中郎將代領其兵頃之徵為尚書
[135-70a]
車駕幸廣陵濟表水道難通又上三州論以諷帝帝不
從於是戰船數千皆滯不得行議者欲就留兵屯田濟
以為東近湖北臨淮若水盛時賊易為㓂不可安屯帝
從之車駕卽發還到精湖水稍盡盡留船付濟船本歴
適數百里中濟更鑿地作四五道蹴船令聚豫作土豚
遏斷湖水皆引後船一時開遏入淮中帝還洛陽謂濟
曰事不可不曉吾前决謂分半船燒於山陽池中卿於
後致之略與吾俱至譙又每得所陳實入吾意自今討
[135-70b]
賊計畫善思論之明帝卽位賜爵關内侯大司馬曹休
帥軍向皖濟表以為深入虜地與權精兵對而朱然等
在上流乘休後臣未見其利也軍至皖吳出兵安陸濟
又上疏曰今賊示形於西必欲并兵圖東宜急詔諸軍
往救之會休軍已敗盡棄器仗輜重退還吳欲塞夾口
遇救兵至是以官軍得不没遷為中䕶軍時中書監令
號為專任濟上疏曰大臣太重者國危左右太親者身
蔽古之至戒也徃者大臣秉事外内扇動陛下卓然自
[135-71a]
覽萬機莫不祗肅夫大臣非不忠也然威權在下則衆
心慢上勢之常也陛下旣已察之於大臣願無忘於左
右左右忠正遠慮未必賢於大臣至於便辟取合或能
工之今外所言輙云中書雖使恭愼不敢外交但有此
名猶惑世俗况實握事要日在目前儻因疲倦之間有
所割制衆臣見其能推移於事即亦因時而向之一有
此端因當内設自完以此衆語私招所交為之内援若
此臧否毁譽必有所興功負賞罰必有所易直道而上
[135-71b]
者或壅曲附左右者反達因微而入緣形而出意所狎
信不復猜覺此宜聖智所當早聞外以經意則形際自
見或恐朝臣畏言不合而受左右之怨莫適以聞臣竊
亮陛下潛神黙思公聽並觀若事有未盡於理而物有
未周於用將改曲易調遠與黄唐角功近昭武文之迹
豈近習而已哉然人君猶不可悉天下事以適已明當
有所付三官任一臣非周公旦之忠又非管夷吾之公
則有弄機敗官之弊當今柱石之士雖少至於行稱一
[135-72a]
州智效一官忠信竭命各奉其職可並驅策不使聖明
之朝有專吏之名也詔報嘉之就遷為䕶軍將軍加散
騎常侍景初中外勤征役内務宫室怨曠者多而年穀
饑儉濟上疏曰陛下方當恢崇前緒光濟遺業誠未得
高枕而治也今雖有十二州至於民數不過漢時一大
郡二賊未誅宿兵邊陲且耕且戰怨曠積年宗廟宫室
百事草創農桑者少衣食者多今其所急惟當息耗百
姓不至甚弊弊敗之民儻有水旱百萬之衆不為國用
[135-72b]
凡使民必須農隙不奪其時夫欲大興功之君先料其
民力而煦休之句踐養胎以待用昭王恤病以雪仇故
能以弱燕服彊齊羸越滅勁吳今二敵不攻不滅不事
即侵當身不除百世之責也以陛下聖明神武之略舍
其緩者專心討賊臣以為無難矣又歡娛之耽害於精
爽神太用則竭形太勞則弊願大簡賢妙足以充百斯
男者其冗散未齒且悉分出務在清靜詔曰微䕶軍吾
弗聞斯言也齊王即位徙為領軍將軍進爵昌陵亭侯
[135-73a]
遷太尉先是侍中高堂隆論郊祀事以魏為舜後推舜
以配天濟以舜本姓媯其苗曰田非曹之先著文以追
詰隆是時曹爽專政丁謐鄧颺等輕改法度會有日蝕
變詔羣臣問其得失濟上疏曰昔大舜佐治戒在比周
周公輔政慎於其朋齊侯問災晏嬰對以布惠魯君問
異臧孫答以緩役應天塞變乃實人事今二賊未滅將
士暴露已數十年男女怨曠百姓貧苦夫為國法度惟
命世大才乃能張其綱維以垂于後豈中下之吏所宜
[135-73b]
改易哉終無益於治適足傷民望宜使文武之臣各守
其職率以清平則和氣祥瑞可感而致也以隨太傅司
馬懿屯洛水浮橋誅曹爽等進封都鄉侯邑七百戸濟
上疏固讓不許初懿之起事也命濟以書與爽言但免
官而已及爽誅滅濟病其言之失信因以發病是嵗薨
諡曰景侯初濟為揚州别駕有時苗者字德胄鉅鹿人
少清白為人疾惡建安中入丞相府出為壽春令揚州
治在其縣苗初至徃謁濟濟素嗜酒會醉不能見苗苗
[135-74a]
怒還刻木為人署曰酒徒蔣濟置之墻下旦夕射之州
郡雖知其不恪然以其履行過人無若之何始至官乘
薄軬車黄㹀牛布被囊居官歳餘牛生一犢及其去留
其犢謂主簿曰令來時本無犢犢是淮南所生也羣吏
曰六畜不識父自當隨母苗不肯時人以為矯然名聞
天下還為太官令領其郡中正定九品於敘人才不能
寛𢎞紀人之短雖在久遠衘之不置如所忿濟者濟復
位台司不以苗前毁已為嫌苗亦不為濟貴更屈意為
[135-74b]
令數歳不肅而治遷典農中郎將卒濟薨子秀嗣秀薨
子凱嗣咸熙中開建五等以濟著勲前朝改封凱為下
蔡子
劉放字子棄涿郡人漢廣陽順王子西鄉侯宏後也歴
郡綱紀舉孝亷遭世大亂漁陽王松據其土放往依之
太祖克冀州放說松曰往者董卓作逆英雄並起阻兵
擅命人自封殖惟曹公能拔拯危難翼戴天子奉辭伐
罪所向必克以二袁之彊守則淮南氷消戰則官渡大
[135-75a]
敗乘勝席卷將清河朔威刑旣合大勢已見速至者漸
福後服者先亡此乃不俟終日馳騖之時也昔黥布棄
南靣之尊仗劒歸漢誠識廢興之理審去就之分也將
軍宜投身委命厚自結納松然之會太祖討袁譚於南
皮以書招松松舉雍奴泉州安次以附之放為松答太
祖書其文甚麗太祖旣善之又聞其說由是遂辟放建
安十年與松俱至太祖大悅謂放曰昔班彪依竇融而
有河西之功今一何相似也乃以放參司空軍事歴主
[135-75b]
簿記室出為郃陽祋祤贊令魏國建與太原孫資俱為
祕書郎資字彦龍先是亦歴縣令參丞相軍事文帝卽
位放資轉為左右丞數月放徙為令黄初初改祕書為
中書以放為監資為令各加給事中放賜爵關内侯資
關中侯並掌機密三年放進爵魏壽亭侯資關内侯明
帝即位尤見寵任同加散騎常侍進放西鄉侯資樂陽
亭侯太和末吳遣將周賀浮海詣遼東招誘公孫淵帝
欲邀討之朝議多以為不可惟資決行䇿果大破之進
[135-76a]
爵左鄉侯放善為書檄三祖詔命有所詔喻多放所為
青龍初孫權與諸葛亮連和欲俱出為㓂邊候得權書
放乃改易其辭往往換其本文而傅合之與征東將軍
滿寵若欲歸化封以示亮亮騰與吳大將歩騭等以見
權權懼亮自疑深自解說是嵗皆加侍中光禄大夫景
初二年遼東平定以參謀之功各進爵封本縣放方城
侯資中都侯其年帝寢疾欲以燕王宇為大將軍及領
軍將軍夏侯獻武衛將軍曹爽屯騎校尉曹肇驍騎將
[135-76b]
軍秦朗共輔政宇性恭良陳誠固辭帝引見放資入卧
内問曰燕王正爾為放資對曰燕王實自知不堪大任
故耳帝曰曹爽可代宇不放資因贊成之又深陳宜速
召太尉司馬懿以綱維皇室帝納其言即以黄紙授放
作詔放資既出帝意復變詔止懿勿使來尋更見放資
曰我自召懿而曹肇等反使吾止之幾敗吾事命更為
詔帝獨召爽與放資俱受詔命遂免宇獻肇朗官懿亦
至登牀受詔然後帝崩初放資久典機任獻肇心内不
[135-77a]
平殿中有鷄栖樹二人相謂此亦久矣其能復幾指謂
放資放資懼故因此勸帝召懿而廢獻肇等齊王即位
以放資决定大謀增邑三百放并前千一百資千尸封
愛子一人為亭侯次子騎都尉餘子皆郎中正始元年
更加放左光祿大夫資右光祿大夫金印紫綬儀同三
司六年放轉驃騎資衛將軍領監令如故七年復封子
一人亭侯各年老遜位以列侯朝朔望位特進曹爽誅
後復以資為侍中領中書令嘉平二年放薨諡曰敬侯
[135-77b]
子正嗣資復遜位歸第就拜驃騎將軍轉侍中特進如
故三年薨諡曰貞侯子宏嗣放才計優資而自修不如
也放資旣善承順主上亦未嘗顯言得失抑辛毗而助
王思以是獲譏於世然時因羣臣諫諍扶贊其義并時
密陳損益不專導䛕言云及咸熙中開建五等以放資
著勲前朝改封正方城子宏離石子後之論者言放資
稱贊曹爽勸召司馬懿魏室之亡實基於此故指此二
人為奸回之首蓋有以也
[135-78a]
 
 
 
 
 
 
 
 
[135-78b]
 
 
 
 
 
 
 
 通志卷一百十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