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d0006 通志-宋-鄭樵 (master)


[056-1a]
欽定四庫全書
 通志卷四十九
  宋 右 廸 功 郎 鄭 樵 漁 仲 撰
 樂略第一
  樂府總序
古之逹禮三一曰燕二曰享三曰祀所謂吉凶軍賔嘉
皆主此三者以成禮古之逹樂三一曰風二曰雅三曰
頌所謂金石絲竹匏土革木皆主此三者以成樂禮樂
[056-1b]
相須以為用禮非樂不行樂非禮不舉自后䕫以來樂
以詩為本詩以聲為用八音六律為之羽翼耳仲尼編
詩為燕享祀之時用以歌而非用以説義也古之詩今
之辭曲也若不能歌之但能誦其文而説其義可乎不
幸腐儒之説起齊魯韓毛四家各為序訓而以説相高
漢朝又立之學官以義理相授遂使聲歌之音湮沒無
聞然當漢之初去三代未逺雖經主學者不識詩而太
樂氏以聲歌肄業徃徃仲尼三百篇瞽史之徒例能歌
[056-2a]
也柰義理之説既勝則聲歌之學日微東漢之末禮樂
蕭條雖東觀石渠議論紛紜無補於事曹孟徳平劉表
得漢雅樂郎杜䕫䕫老矣久不肄習所得於三百篇者
惟鹿鳴騶虞伐檀文王四篇而已餘聲不𫝊太和末又
失其三左延年所得惟鹿鳴一篇每正旦大㑹太尉奉
璧羣臣行禮東廂雅樂常作者是也古者歌鹿鳴必歌
四牡皇皇者華三詩同節故曰工歌鹿鳴之三而用南
陔白華華黍三笙以贊之然後首尾相承節奏有屬今
[056-2b]
得一詩而如此用可乎應知古詩之聲為可貴也至晉
室鹿鳴一篇又無𫝊矣自鹿鳴一篇絶後世不復聞詩
矣然詩者人心之樂也不以世之汙隆而存亡豈三代
之時人有是心心有是樂三代之後人無是心心無是
樂乎繼三代之作者樂府也樂府之作宛同風雅但其
聲散佚無所紀繫所以不得嗣續風雅而為流通也按
三百篇在成周之時亦無所紀繫有季札之賢而不别
國風所在有仲尼之聖而不知雅頌之分仲尼為此患
[056-3a]
故自衛返也問於太師氏然後取而正焉列十五國風
以眀風土之音不同分大小二雅以眀朝廷之音有間
陳周魯商三頌之音所以侑祭也定南陔白華華黍崇
丘由庚由儀六笙之音所以叶歌也得詩而得聲者三
百篇則繫於風雅頌得詩而不得聲者則置之謂之逸
詩如河水祈招之類無所繫也今樂府之行於世者章
句雖存聲樂無用崔豹之徒以義説名吳兢之徒以事
解目蓋聲失則義起其與齊魯韓毛之言詩無以異也
[056-3b]
樂府之道或幾乎息矣臣今取而繫之千載之下庶無
絶紐一曰短簫鐃歌二十二曲二曰鞞舞歌五曲三曰
拂舞歌五曲四曰鼓角横吹十五曲五曰籩角十曲六
曰相和歌三十曲七曰吟歎四曲八曰四絃一曲九曰
平調七曲十曰瑟調三十八曲十一曰楚調十曲十二
曰大曲十五曲十三曰白紵歌五曲十四曰清商八十
四曲凡二百五十一曲繫之正聲即風雅之聲也一曰
郊祀十九章二曰東都五詩三曰梁十二雅四曰唐十
[056-4a]
二和凡四十八曲繫之正聲即頌聲也一曰漢三侯之
詩一章二曰漢房中之樂十七章三曰隋房内二曲四
曰梁十曲五曰陳四曲六曰北齊二曲七曰唐五十五
曲凡九十一曲繫之别聲而非正樂之用也正聲之餘
則有琴琴五十七曲别聲之餘則有舞舞二十三曲古
者絲竹與歌相和故有譜無辭所以六詩在三百篇中
但存名耳漢儒不知謂為六亡詩也琴之九操十二引
以音相授並不著辭琴之有辭自梁始舞與歌相應歌
[056-4b]
主聲舞主形自六代之舞至于漢魏並不著辭也舞之
有辭自晉始今之所繫以詩繫於聲以聲繫於樂舉三
逹樂行三逹禮庶不失乎古之道也古調二十四曲征
戍十五曲遊俠二十一曲行樂十八曲佳麗四十七曲
别離十八曲怨思二十五曲歌舞二十一曲絲竹十一
曲觴酌七曲宫苑十九曲都邑三十四曲道路六曲時
景二十五曲人生四曲人物十曲神仙二十二曲梵竺
四曲蕃音四曲山水二十四曲草木二十一曲車馬六
[056-5a]
曲魚龍六曲鳥獸二十一曲雜體六曲總四百十九曲
不得其聲則以義類相屬分為二十五門曰遺聲遺聲
者逸詩之流也庶幾來者復得其聲則不失其所繫矣
然三代既沒漢魏嗣興禮樂之來陵夷有漸始則風雅
不分次則雅頌無别次則頌亡次則禮亡按上之回聖
人出君子之作也雅也艾如張雉子班野人之作也風
也合而為鼓吹曲燕歌行其音本幽薊則列國之風也
煌煌京洛行其音本京華則都人之雅也合而為相和
[056-5b]
歌風者鄉人之用雅者朝廷之用合而用之是為風雅
不分然享大禮也燕私禮也享則上兼用下樂燕則下
得用上樂是則風雅之音雖異而享燕之用則通及明
帝定四品一曰大予樂郊廟上陵用之二曰雅頌樂辟
雍享射用之三曰黄門鼓吹樂天子宴羣臣用之四曰
短簫鐃歌樂軍中用之古者雅用於人頌用於神武帝
之立樂府采詩雖不辨風雅至于郊祀房中之章未嘗
用於人事以明神人不可以同事也今辟雍享射雅頌
[056-6a]
無分應用頌者而改用大予應用雅者而改用黄門不
知黄門大予於古為何樂乎風雅通歌猶可以通也雅
頌通歌不可以通也曹魏凖鹿鳴作於赫篇以祀武帝
凖騶虞作巍巍篇以祀文帝凖文王作洋洋篇以祀明
帝且清廟祀文王執競祀武王莫非頌聲今魏家三廟
純用風雅此頌之所以亡也頌亡則樂亡矣是時樂雖
亡禮猶存宗廟之禮不用之天明有尊親也鬼神之禮
不用之人知有幽明也梁武帝作十二雅郊廟明堂三
[056-6b]
朝之禮展轉用之天地之事宗廟之事君臣之事同其
事矣樂之失也自漢武始其亡也自魏始禮之失也自
漢明始其亡也自梁始禮樂淪亡之所由不可不知也
  正聲序論
古之詩曰歌行後之詩曰古近二體歌行主聲二體主
文詩為聲也不為文也浩歌長嘯古人之深趣今人既
不尚嘯而又失其歌詩之㫖所以無樂事也凡律其辭
則謂之詩聲其詩則謂之歌作詩未有不歌者也詩者
[056-7a]
樂章也或形之歌詠或散之律吕各随所主而命主於
人之聲者則有行有曲散歌謂之行入樂謂之曲主於
絲竹之音者則有引有操有吟有弄各有調以主之攝
其音謂之調總其調亦謂之曲凡歌行雖主人聲其中
調者皆可以被之絲竹凡引操吟弄雖主絲竹其有辭
者皆可以形之歌詠蓋主於人者有聲必有辭主於絲
竹者取音而已不必有辭其有辭者通可歌也近世論
歌行者求名以義彊生分别正猶漢儒不識風雅頌之
[056-7b]
聲而以義論詩也且古有長歌行短歌行者謂其聲歌
之長短耳崔豹吳兢大儒也皆謂人夀命之短長當其
時已有此説今之人何獨不然嗚呼詩在於聲不在於
義猶今都邑有新聲巷陌競歌之豈為其辭義之美哉
直為其聲新耳禮失則求諸野正為此也孔子曰吾自
衛反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亦謂雅頌之聲有别
然後可以正樂又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亦謂關
雎之聲和平聞之者能令人感發而不失其度若誦其
[056-8a]
文習其理能有哀樂之事乎二體之作失其詩矣縱者
謂之古拘者謂之律一言一句窮極物情工則工矣將
如樂何樂府在漢初雖有其官然采詩入樂自漢武始
武帝定郊祀廼立樂府采詩夜誦則有趙代秦楚之謳
莫不以聲為主是時去三代未逺猶有雅頌之遺風及
後人泥於名義是以失其𫝊故吳兢譏其不覩本章便
斷題取義贈利渉則述公無渡河慶載誕乃引烏生八
九子賦雉子班者但美繡頸錦臆歌天馬者惟叙驕馳
[056-8b]
亂蹋其間有如劉猛李餘輩賦出門行不言離别將進
酒乃敘烈女事用古題不用古義知此意者蓋鮮矣然
使得其聲則義之同異又不足道也自永嘉之亂禮樂
日微日替暨隋平陳得其一二則樂府之清商也文帝
聽而善之曰此華夏正聲也乃置清商府博采舊章以
為樂之所本在此自隋之後復無正聲至唐能合于管
絃者明君楊叛兒驍壺春歌秋歌白雪堂堂春江花月
夜八曲而已不幾於亡乎臣謹考摭古今編繫節奏庶
[056-9a]
正聲不墜於地矣
  漢短簫鐃歌二十二曲亦曰鼓吹曲按漢普謂之/短蕭鐃歌南北朝謂之鼔
  吹曲觀李白作鼔吹入朝曲亦曰鐃歌列騎次颯/沓引公卿則知唐時猶有遺音但大樂氏失職耳
朱鷺鷺惟白色漢有朱鷺之祥因而為詩梁元帝放生/碑云元龜夜夢終見取於宋王朱鷺晨飛尚張羅
於漢后謂此也魏曰楚之平言魏平陵也吳曰炎精缺/言漢衰而孫堅扶王室也晉曰靈之祥言宣帝佐魏而
石瑞之祥也梁曰木紀謝言齊謝梁升也北齊曰水徳/謝言魏謝齊興也後周曰元精季言魏道陵遲太祖肇
開王/業也思悲翁魏曰戰滎陽言曹公也吳曰漢之季言孫/堅閔漢也晉曰宣受命言宣帝禦諸葛也
梁曰賢首山言武帝破魏軍於司州肇王迹也北齊曰/出山東言神武戰廣阿破爾朱兆也後周曰征隴西言
[056-9b]
太祖誅侯莫陳/悦埽清隴右也艾如張溫子昇辭云誰在閑門外羅家/諸少年張機蓬艾側結網槿籬
邊若能飛自勉豈為繒所纒黄雀儻為戒朱絲猶可延/此艾如張之事也觀李賀詩有艾葉緑花誰翦刻中藏
禍機不可測似翦艾葉為蔽張之具也魏曰獲吕布言/曹公圍臨淮禽吕布也吳曰攄武師言孫權征伐也晉
曰征遼東言宣帝討滅公孫氏也梁曰桐栢山言武帝/牧司州興王業也北齊曰戰韓陵言神武平四方定京
洛也後周曰迎魏帝言武帝/西幸太祖奉迎宅關中也上之回漢武帝元封初因/至雍遂通回中道
後數遊幸焉其歌稱帝遊石關望諸國月支臣匈奴服/蓋誇時事也魏曰克官渡言曹公破袁紹於官渡也吳
曰烏林言周瑜破魏武於烏林也普曰宣輔政言宣帝/之業也梁曰道亡言東昬失道義師起樊鄧也北齊曰
殄關隴言神武遣侯莫陳悦誅賀㧞岳定關/隴也後周曰平竇泰言太祖討平竇泰也擁離魏曰/舊邦
[056-10a]
言曹公勝袁紹於官渡還譙收死亡士卒也吳曰秋風/言悦以使民民忘其死也普曰時運多難言宣帝討吳
方冇征而無戰也梁曰抗威言被加湖元勲也北齊曰/滅山蠕言神武屠蠡升高車而蠕蠕向化也後周曰復
𢎞農言太祖收復陜城關東震懼也古辭云擁/離趾中可築室何用葺之蕙用蘭擁離趾中戰城南
古辭言戰城南死郭北野死不𦵏烏可食此言野死不/得葬為烏鳥所食願為忠臣義士朝出戰而暮不得歸
後來作者皆體此意魏曰定武功言曹公初破鄴也吳/曰克皖城言孫權勝魏武於此城也普曰景龍飛言景
帝也梁曰漢東流言克魯山城也北齊曰立武定言神/武立魏主遷都於鄴而定天下也後周曰克沙苑言太
祖俘齊軍十萬於沙/苑神武脱身遁也巫山高古辭巫山高高以大淮水/深難以逝大略言江淮深
無梁以渡臨水逺望思歸而已後之作者皆渉陽臺雲/雨之説非舊意也魏曰屠柳城言曹公破三郡烏丸於
[056-10b]
柳城也吳曰關背徳言關羽背吳為孫權所擒也普曰/平王衡言景帝調萬國也梁曰鶴樓峻言平郢城也北
齊曰戰芒山言神武克周帥也後周曰戰/河陰言太祖破神武於河上斬其三將也上陵漢章帝/元和三
年帝自作詩四篇一曰思齊姚皇二曰六麒麟三曰竭/肅雝四曰陟屺與鹿鳴承元氣二曲為宗廟食舉又以
重來上陵二曲合八曲為上陵食舉據此所言則上陵/自是八曲之一名或作於章帝之前亦不可知蓋因上
陵而為之也魏曰平南荆言曹公平荆州也吳曰通荆/州言吳與蜀通好也普曰文皇統百揆言文帝也梁曰
昬主恣淫匿言東昬政亂武帝起義伐罪弔民也北齊/曰禽蕭明言梁遣明來寇為清河王岳所禽也後周曰
平漢東言太祖命/將平随郡安陸也將進酒魏曰平關中言曹公征馬超/定關中也吳曰章洪徳言孫
權之徳也普曰因時運言時運之變聖䇿潛施也梁曰/石首篇言平京城廢東昬也北齊曰破侯景言清河王
[056-11a]
岳破侯景復河南也後周曰取/巴蜀言太祖遣軍平定蜀地也有所思亦曰嗟佳人漢/太
樂食舉十三曲第七曰有所思漢人亦以此樂侑食魏/曰應帝期言文帝以聖徳受命應期運也吳曰順歴數
言孫權建大號也普曰惟庸蜀言文帝平蜀封建復五/等之爵也梁曰期運集言武帝受禪也北齊曰嗣丕基
言文宣帝也後周曰拔江陵言/太祖命將禽蕭繹平南土也芳樹魏曰邕熙言君臣/邕穆庶績咸熙也
吳曰承天命言踐位也晉曰天序言用人盡其才也梁/曰於穆言君臣和樂也北齊曰克淮南言文宣遣清河
王岳禽梁司徒陸法和克夀春盡取江北之/地也後周曰受魏禪言閔帝受魏禪作周也上邪魏曰/太和
言明帝繼統得太和平而改元也吳曰元化言以道化/天下也普曰大普承運期言應籙受圖也梁曰惟大梁
言梁徳廣運也北齊曰平瀚海言文宣命將滅/蠕蠕國也後周曰宣重光言明帝入承大統也君馬黄
[056-11b]
普曰金靈運言晉乗金運也北齊曰定汝潁言文襄遣/清河王岳禽周將王思政於長葛汝潁悉平也後周曰
哲皇出言高祖之聖徳也按古辭云君馬黄臣馬蒼二/馬同逐臣馬良終言美人歸以南以北駕車馳馬令我
心傷但取第一句以命題其主意不在馬也李賀之作/其得古道乎如張正見蔡知君之流只言馬而已按謝
爕云或聽鐃歌曲惟吟君馬黄古人知音别曲見/於賦詠者如此後世只於言語上計較此道無聞雉子
普曰於穆我皇言武帝也北齊曰聖道洽言文宣之/徳無思不服也後周曰平東夏言高祖禽齊主於青
州一舉定山東也按吳兢所引古辭云雉子高飛止黄/鵠高飛已千里雄來飛從雌視以為始作之辭然樂府
之題亦如古詩題所謂關雎葛覃之類只取篇中一二/字以命詩初無義也後人即物即亊而賦故於題有義
據此古詞無雉子班之語徃徃雉子班之作復在此古/辭之前吳兢未之見也如吳均可憐雉子班又後人所
[056-12a]
作/也聖人出晉曰仲春振旅言大晉蒐田以時也北齊曰/受魏禪言文宣受禪應天順人後周曰禽明
徹言高祖遣將克陳/將吳明徹而俘之也臨高臺古辭云臨高臺臺下清水/清且寒江有香草雜以蘭
黄鵠高飛離或翻開弓射鵠令我生萬年晉曰夏苗田/言大普蒐田為苗除害也北齊曰服江南言梁主蕭繹
來附/化也逺如期亦曰逺期漢太樂食舉十三曲一曰鹿鳴/二曰重來三曰初造四曰俠安
五曰來歸六曰逺期七曰有所思八曰明星九曰清凉/十曰渉大海十一曰大置十二曰承元氣十三曰海淡
淡魏時以逺期承元氣海淡淡三曲多不通利故省之/及普荀勗傅元之流並為歌辭普曰仲秋獮田言蒐狩
以時雖有文徳不廢武事也北齊曰刑/罰中言孝昭舉直措枉獄訟無怨也石留普曰順天/道言仲冬
大閲用武修文也北齊曰逺夷至/言至海外西夷諸國遣使朝貢也務成普曰唐堯言聖/皇陟位化被四
[056-12b]
表也北齊曰嘉瑞臻言聖主/應期河清龍見符瑞總至也元雲北齊曰成禮樂言功/成化洽制禮作樂也
黄爵行晉曰伯益言赤鳥衘書有周/以興今聖皇受命神雀來也釣竿篇伯常子避/仇河濵為
漁父其妻思之而為釣竿歌每至河側輙歌/之後司馬相如作釣竿詩遂𫝊以為樂曲
  漢鞞舞歌五曲
關中一作/東有賢女魏曰明明魏皇/帝普曰洪業篇章和二年中漢章帝/所造魏
曰太和有聖帝/普曰天命篇樂久長魏曰魏歴長/普曰景皇篇四方皇魏曰天生/烝民普曰
大晉/篇殿前生桂樹魏曰為君既不/易晉曰明君篇
   右鞞舞之歌五曲未詳所始漢代燕享則用之
[056-13a]
   傅毅張衡所賦皆其事也章和二年中則章帝
   所作舊辭並亡曹植鞞舞詩序云故西園鼓吹
   李堅者能鞞舞遭世亂越關西随將軍段煨先
   帝聞其舊妓下書召堅堅年踰七十中間廢而
   不為又古曲甚多謬誤異代之文未必相襲故
   依前曲作新歌五篇晉泰始中又製其辭焉按
   鞞舞本漢巴渝舞高祖自蜀漢伐楚其人勇而
   善鬬好為歌舞帝觀之曰武王伐紂之歌使工
[056-13b]
   習之號曰巴渝舞其舞曲四篇一曰矛渝二曰
   安弩渝三曰安臺四曰行辭其辭既古莫能曉
   句讀魏使王粲制其辭粲問巴渝帥而得歌之
   本意故改為矛渝新福弩渝新福安臺新福行
   辭新福四歌以述魏徳其舞故常六佾桓元將
   僭位尚書殿中郎袁明子啓増滿八佾梁復號
   巴渝隋文帝以非正典罷之
  拂舞歌五曲魏武帝分碣石為四曲共八曲
[056-14a]
白鳩篇亦曰白鳬舞以其歌/且舞也亦入清商曲濟濟篇 獨禄篇李白作/獨鹿
碣石篇普樂奏魏武帝分為四篇一曰觀滄海/二曰冬十月三曰上不同四曰龜雖夀淮南王
舊説淮南王安求仙禮方士遂與八公相攜而去莫/知所在其家臣小山之徒思戀不已乃作是歌言安
仙去也此則恢誕家為此説/耳不然亦是後人附㑹也
   按晉楊泓舞序云自到江南見白符舞符即鳬
   也白鳬舞即白鳩舞也白鳬之辭出於吳其本
   歌云平平白鳬思我君恵集我金堂謂晉為金
   徳吳人患孫皓虐政而思從普也然碣石章又
[056-14b]
   出於魏武則知拂舞五篇並晉人採集三國之
   前所作惟白鳬不用吳舊歌而更作之命以白
   鳩焉
  鼔角横吹十五曲
黄鵠一作/鶴吟 隴頭吟亦曰隴頭水 望行人 折楊
柳 關山月 洛陽道 長安道 豪俠行亦曰俠/客行
花落胡笳/曲紫騮馬 驄馬復有驄馬驅/非横吹曲雨雪 劉生不/知
何代人觀齊梁以來所為劉生之辭皆稱其/任俠周遊三秦間或云抱劎專征為符節郎古劒行
[056-15a]
洛陽公子行
   右鼓角横吹曲按周禮以鼖鼓鼓軍事舊云用
   角其説謂蚩尤氏帥魑魅與黄帝戰于涿鹿之
   野帝命吹角為龍吟以禦之其後魏武帝北征
   烏桓越渉沙漠軍士聞之悲思於是減為中鳴
   尤更悲矣按此有十五曲後之角工所𫝊者只
   得梅花耳今太常所試樂工第三等五十曲抽
   試十五曲及鳴角人習到大梅花小梅花可汗
[056-15b]
   曲是梅花又有大小之别也然角之制始於邊
   中國所用鼓角蓋習邊角而為也黄帝之説多
   是謬悠况鼓角與邊角聲類既同故其曲亦相
   參用而梅花之辭本於胡笳今人謂角鳴為邊
   聲初由邊徼所𫝊也關山月洛陽道長安道豪
   俠行梅花落紫騮馬驄馬八曲後代所加也
  邊角十曲
黄鵠吟 隴角頭吟亦曰隴頭水 出關 入關 出
[056-16a]
塞 入塞 折楊柳 黄覃子 赤子楊 望行人
   右邊角者本以應胡笳之聲後漸用之故横吹
   有雙角即邊樂也漢博望侯張騫入西域𫝊其
   法惟得摩訶兠勒二曲是為邊曲之本摩訶兠
   勒皆邊語也協律校尉李延年因邊曲更新聲
   二十八解其法乗輿以為武樂後漢以給邊將
   魏晉以來二十八解不復具存但用十曲而已
   鼓角之本出於邊角
[056-16b]
  相和歌三十曲
江南曲梁簡文辭云陽春路時使佳人度枝中水上青/併歸長楊樹拂地桃花飛清風吹人光照衣景
將夕擲黄金留上客古辭古之詩即今之曲也由梁武/之後皆能音律故創激越之辭發靡麗之音世所好尚
至今曲與詩分為二矣簡文/辭美則美矣其如失古意何度關山亦曰度關曲古辭/曹魏
樂/奏長歌行古辭按長短歌行皆言其歌聲發越自有短/長魏武燕歌行曰短歌微吟不能長傅元艶
歌行曰咄來長歌續短歌是也崔豹古今注/言長歌乃續命之長吳兢亦如是説謬哉薤露歌亦
曰薤露行亦曰天地喪歌亦曰挽柩歌田横門人作辭/云薤上朝露何
易晞薤露明朝更復落人死一去何時歸蒿里誰家地/聚歛魂魄無賢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今乃不得少踟蹰
[056-17a]
按左傳齊將與吳戰于艾陵公孫夏使其徒歌虞殯注/云送𦵏歌也是古有喪歌矣使挽柩者歌之故為喪歌
亦謂挽柩歌此二章之作乃田横門人歌以𦵏横也但/悲其亡耳亦無怨言足見古人之用心任所遇而已未
嘗尤人焉本一詩也而有二章至漢武時李延年分為/二曲薤露送王公貴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當其時聲
亦自有别所以為二曲後人通謂之挽歌者以其聲無/異也故不復存其名薤露亦謂之泰山吟行者言人死
則精爽歸/于泰山蒿里𫝊亦曰蒿里行亦曰泰山吟行喪歌亦/曰挽柩
歌/鷄鳴亦曰鷄鳴高樹顚蓋本古辭所謂鷄鳴高/樹顛狗吠深巷中也對酒
古辭曹/魏樂奏烏生八九子古辭烏生八九子端坐秦氏桂/樹間言烏母生子本在南山巖
石間而來為秦氏所彈白鹿在苑中人得以為脯黄鵠/摩天鯉魚在深淵人可得而煑之皆由有所欲也此言
[056-17b]
為隱者戒耳今劉孝/威之詩但言烏而已平陵東古辭云平陵東松栢桐不/知何人刦義公取第一句
以命篇此則漢翟義門人所作也義為東郡太/守起兵誅王莽不克而死門人作是歌以哀之陌上桑
亦曰艶歌羅敷行亦曰日出東南隅行亦曰日出行亦
曰採桑曲曹魏改曰望雲曲按古辭陌上桑有二此則/為羅敷也羅敷者邯鄲秦
氏女也嫁千乗王仁仁後為趙王家令羅敷採桑於陌/上趙王登臺見而悦之置酒欲奪焉羅敷善彈筝作陌
上桑以自明不從其辭稱羅敷採桑陌上為使君所邀/羅敷甚誇其夫為侍中郎以拒之或言與舊説不同然
侍中郎漢官也恐仁初為趙王家令後為漢侍中郎也/呼趙王為使君者郎君之稱本於漢恐言使君者猶今
言使長也其辭有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之句故亦/曰日出東南隅行亦曰日出行别有秋胡行其事與此
[056-18a]
不同以其亦名陌上桑致後人差互其説如王筠陌/上桑云秋胡始停馬羅敷未滿箱蓋合為一事也
歌行亦曰鰕䱉晉樂/奏燕歌行晉樂奏燕北地也是歌始/於魏文帝其辭云秋風蕭
瑟天氣凉草木揺落露為霜羣燕辭歸鴈南翔念君客/游思斷腸慊慊思歸戀故鄉何為淹留寄他方賤妾煢
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援琴鳴/絃發清商短歌㣲吟不能長明月皎皎照我牀星漢西
流夜未央牽牛織女遥/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秋胡行亦曰陌上桑亦曰採桑
亦曰在昔魯有秋胡子納妻五日而官於陳五年乃歸/未至家於路傍見婦人採桑色美説之下車
曰力田不如逄豐年力耕不如見公卿吾有金願以與/汝婦人曰婦人當採桑力作以養舅姑不願人之金秋
胡歸奉金以遺母母使呼婦婦至乃向採桑者婦惡其/行因東投河而死後人哀之而作秋胡行故亦曰陌上
[056-18b]
桑亦曰採桑後人/多與羅敷行無别苦寒行亦曰吁嗟晉樂奏古辭云北/上太行山艱哉何
巍巍羊腸坂詰屈車輪為之摧樹木何蕭瑟北風聲正/悲熊羆對我蹲虎豹夾道啼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頸長嘆息逺行多所懐我心何怫鬱思欲一東歸水/深橋梁絶中路正徘徊迷惑失故路薄暮無宿栖行行
日已逺人馬同時饑擔囊行取薪斧/氷持作糜悲彼東山詩悠悠使我哀董逃行古辭云吾/欲上謁從
高山山頭危險道路難言五嶽之上皆以黄金為宫闕/多靈獸仙草以人君多欲夀考求長生不死之藥故令
天神擁䕶疑此辭作於漢武之時蓋武帝有求仙之興/董逃者古仙人也後漢游童競歌之有董卓之亂卒以
逃亡此則謡䜟之言因其所尚之歌故有是事實非起/於後漢也梁簡文詠行幸甘泉云董逃拜金紫賢妻侍
禁中又云不羡神仙侣排煙逺駕鴻所言仙事也然陸/機謝靈運之作皆言節物易徂可及時行樂晉傅休奕
[056-19a]
九秋十二篇有擬董逃行/但言夫婦離别各随其意塘上行亦曰塘上辛苦行晉/樂
奏或云甄后所作或云魏文帝作按古歌曰蒲生我池/中緑葉何離離然觀陸機二篇之作皆言婦人見棄於
君之情也舊云甄后被/讒見棄而作必是也善哉行亦曰日苦短古辭云來/日大難口
燥脣乾言人命不可保當樂見親/犮求長生術與王喬八公游也東門行晉樂奏古辭/云出東門不
願歸言士有貧不安其居㧞劒將去妻子/牽衣留之願共餔糜斯足不求富貴也西門行古/辭
煌京洛行晉樂/奏豔歌何嘗行亦曰飛鶴行古辭云飛來/雙白鶴乃從
西北來言雌病雄不能負之而去五里一返/顧六里一徘徊雖遇新相知終傷生别離歩出夏東
門行亦曰隴西行古/辭野田黄雀行晉樂/奏滿歌行大曲/古辭
[056-19b]
歌行晉樂奏魏明帝將用舟師平吳故作是歌以明/王化所及後之作者多言方舟鼔櫂之興耳
門太守行按古辭是後漢孝和時洛陽令王渙也渙嘗/為安定太守有安邊恤民之功百姓歌之然
此則鴈門太守若非其事偶相合/則是作詩者誤以安定為鴈門白頭吟西京雜記司/馬相如將聘
茂陵人女為妾文君作白頭吟以自絶相如乃止後人/作白頭吟皆是以直道被讒見疎於君故古辭云淒淒
重淒淒嫁娶不須啼願/得一心人頭白不相離氣出唱亦曰/惟乾精列古/辭東光
   右漢舊歌也曰相和歌者並漢世街陌謳謡之
   辭絲竹更相和令執節者歌之按詩南陔之三
   笙以和鹿鳴之三雅由庚之三笙以和魚麗之
[056-20a]
   三雅者相和歌之道也本一部魏明帝分為二
   部更遞夜宿始十七曲魏晉之世朱生善琵/琶
   識善擊/節列和善吹/笛等復為十三曲自短歌行以
   下晉荀朂採撰舊詩施用以代漢魏故其數廣
   焉
  相和歌吟嘆四曲
大雅吟 王昭君 楚妃嘆 王子喬
   右張永元嘉技録四曲也古有八曲曰小雅吟
[056-20b]
   蜀琴頭楚王吟東武吟四曲闕
  相和歌四絃一曲
蜀國四絃
   右張永元嘉技録有四絃一曲蜀國四絃是也
   居相和之末三調之首古有四曲其張女四絃
   李延年四絃嚴卯四絃三曲闕蜀國四絃節家
   舊有六解宋歌有五解今亦闕
  相和歌平調七曲
[056-21a]
長歌行 短歌行亦曰鰕䱉 猛虎行 君子行 燕
歌行 從軍行 鞠歌行
   右宋王僧䖍大明三年宴樂技録平調有七曲
   也
  相和歌清調六曲三婦豔詩一曲附/
苦寒行 豫章行 董逃行 相逄狹路間行亦曰長
安有狹斜行亦曰相逄行 塘上行 秋胡行 三婦
豔詩亦曰大婦織綺羅中婦織流黄
[056-21b]
   右王僧䖍技録清調六曲也其三婦豔詩技録
   不載張氏云非管絃音聲所寄似是命笛理絃
   之餘
  相和歌瑟調三十八曲
善哉行亦曰日苦短 歩出夏門行亦曰隴西行 折
楊柳 西門行 東門行 東西門行 却東西門行
 順東西門行 飲馬長城窟行亦曰飲馬行 上留
田行 新城安樂宫行 婦病行 孤子生行亦曰孤
[056-22a]
兒行亦曰放歌行 大牆上蒿行 野田黄雀行 釣
竿行 臨高臺行 長安城西行 武舍之中行 鴈
門太守行 豔歌何嘗行亦曰飛鵠行 豔歌福鍾行
 豔歌雙鴻行 煌煌京洛行 帝王所居行 門有
車馬客行 牆上難為趨行 日重光行 月重輪行
 蜀道難 櫂歌行 有所思行 蒲坂行 採梨橘
行  白楊行 胡無人行 青龍行 公無渡河行
亦曰箜篌行
[056-22b]
   右王僧䖍技録
  相和歌楚調十曲
白頭吟行 泰山吟行 梁甫吟行 東武吟亦曰東
武琵琶吟行 怨詩行亦曰怨歌行亦曰明月照高樓
 長門怨亦曰阿嬌怨 班媫妤亦曰媫妤怨 娥眉
怨 玉階怨 雜怨
   右王僧䖍技録五曲自長門怨以下五曲續附
  大曲十五曲
[056-23a]
東門東門/行西山折楊/柳行羅敷豔歌羅/敷行西門西門/行黙黙折楊/柳行
園桃煌煌京/洛行白鵠豔歌何/嘗行碣石歩出夏/門行何嘗豔歌何/嘗行
野田黄/爵行為樂滿歌/行夏門歩出夏/門行王者布大化櫂歌/行
陽令鴈門太/守行白頭吟
  白紵歌一曲古/辭梁武改為子夜吳聲四時歌四曲
  共五曲
白紵歌白紵歌有白紵舞白鳬歌有白鳬舞並吳人之/歌舞也吳地出紵又江鄉水國自多鳬鶩故興
其所見以寓意焉始則田野之作後乃大樂氏用焉其/音入清商調故清商七曲有子夜者即白紵也在吳歌
[056-23b]
為白紵在雅歌為子夜梁武令沈約更制其辭焉古為/云白紵白質如輕雲色似銀制以為袍餘作巾袍以光
軀巾/拂塵
   右白紵與子夜一曲也在吳為白紵在晉為子
   夜故梁武本白紵而為子夜四時歌後之為此
   歌者曰白紵則一曲曰子夜則四曲今取白紵
   於白紵取四時歌於子夜其實一也
  清商曲七曲附五十曲并夷樂四十一曲除内七/曲同實計八十四曲
子夜亦曰子夜吳聲四時歌亦曰子夜吳歌晉有女子/名子夜作
[056-24a]
是歌其聲甚哀晉孝武太元中琅邪王軻家有鬼歌之/子夜之音同於白紵皆清商調也故梁武本白紵而為
子夜吳聲四時歌明此子夜/亦有晉聲者其實不離清商前溪晉車騎將軍沈/玩所作舞曲也烏夜
宋臨川王義慶所作宋元嘉中徙彭城王義康於豫/章郡義慶時為江州相見而哭文帝聞而恠之召還
宅義慶大懼妓妾聞烏夜啼叩齋閤云明日應有赦及/旦改南兖州刺史因作此歌故其辭云籠窻窻不開烏
夜啼夜夜望郎/來蓋詠其妾也石城樂宋臧質所作也石城在景陵質/為景陵太守於城上見羣少年
歌詠之樂因為此辭其辭曰生長石城下/開門對城樓城中美少年出入相依投莫愁樂出於/石城
之作石城有女子名莫愁善歌謡故石城之外復有莫/愁古又有莫愁洛陽女非此古辭云莫愁在何處莫愁
石城西艇子打両漿/催送莫愁來來音釐襄陽樂宋隋王誕始為襄陽郡元/嘉末仍為雍州夜聞諸女
[056-24b]
歌謡因為之辭焉宋劉道彦為雍州有恵化百姓歌之/謂之襄陽樂非此也古辭云朝發襄陽城暮至大堤宿
大堤諸女兒/花豔驚郎目王昭君亦曰王嬙亦曰王明君名嬙字昭/君避晉文
諱改曰明君漢元帝時匈奴盛請㛰於漢帝以後宫良/家子昭君配焉元帝之時後宫掖庭員數多帝不及徧
識令毛延夀畫圖延夀取金於後宫而昭君不與故陋/其姿及昭君既出宫帝為愕然殺延夀其時公主嫁烏
孫為馬上彈琵琶作樂以慰其道路之思其事多見載/籍其辭云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逺託異國兮烏孫王穹
廬為室兮㫋為牆㫋帳也按漢書烏孫使使獻馬願得/尚公主乃遣江都王建女為公主以妻烏孫焉此則是
也若以為延夀畫圖之説則委巷之談流/入風騷人口中故供其賦詠至今不絶
   右按清商曲亦謂之清樂出於清商三調所謂
[056-25a]
   平調清調瑟調是也三調者乃周房中樂之遺
   聲漢魏相繼至晉不絶永嘉之亂中朝舊曲散
   落江右而清商舊樂猶𫝊江左所謂梁宋新聲
   是也元魏孝文纂漢收其所獲南音謂之清商
   樂即此等是也隋平陳因置清商府𫝊採舊曲
   若巴渝白紵等曲皆在焉自此漸廣雖經喪亂
   至唐武后時猶存六十三曲其𫝊者有焉
白雪楚曲也或云周曲唐顯慶三年十月太常寺奏按/張華博物志云白雪是黄帝使素女鼓五十絃瑟
[056-25b]
曲名以其調高人和遂寡自宋玉以來迄今千祀未有/能歌白雪者臣今准勑依琴中舊曲定其宫商然後敎
習並合於歌輙以御製雪詩為白雪歌辭又樂府奏正/曲之後皆有送聲君唱臣和事彰前史輙取侍中許敬
宗等奏和雪詩十六首以為送聲各/十六節上善之乃付太常編於樂府公莫舞即巾舞也/蓋取高祖
鴻門㑹飲項伯以袖隔之使不得害高帝且語莊云公/莫古人相呼為公莫害漢王也亦謂之公莫曲後之舞
者用巾蓋像項伯衣袖之遺/式也本即舞後人因為辭焉巴渝本舞名即鞞舞也漢/高自蜀漢將定三秦
閬中范因率賨人以從為前鋒號板楯蠻勇而善鬬及/定三秦封因為閬中侯復賨人七姓其俗喜舞高帝使
樂人習之閬中有渝水因以為名故曰巴渝舞舞曲四/篇其辭既古莫能曉其句讀魏使王粲改創其調晉及
江左皆/制其辭明君 明之君漢鞞舞曲梁武改/其曲辭以歌君徳鐸舞漢/曲白鳩
[056-26a]
吳拂/舞曲白紵吳/舞子夜晉/曲吳聲四時歌梁/曲前溪晉/曲阿子歌亦
曰歡聞歌晉穆帝升平初童子輩或歌於道歌畢輙呼/阿子汝聞否又呼歡聞否以為送聲後人演
其聲為二曲宋齊間用/莎乙子之語稍訛異也團扇郎晉中書令王珉好執白/團扇其侍人謝芳歌之
或云珉與嫂婢謝芳有情嫂鞭撻過苦婢善歌而作此/曲其辭云團扇復團扇持許自遮面憔悴無復理羞與
郎相/見懊憹憹亦作惱石崇侍人緑珠所作絲布澁難縫/一曲而已東晉隆安初民間訛謡之曲云春
草可攬結女兒可攬擷/齊高帝謂之中朝歌長史變晉司徒左長史/王廞臨敗所作丁督䕶
亦曰丁都䕶亦曰督䕶歌宋武帝女夫徐逵之為彭城/内史為魯軌所殺武帝使内直督䕶丁旿收殯之逵之
妻呼旿至閣下自問殯送之事每問輙歎息曰丁督䕶/其聲甚哀後人因其聲廣其曲焉其辭二首一曰督䕶
[056-26b]
上征去儂亦惡聞許願作石尤風四面斷行旅黄/河流無極洛陽數千里轗軻戎旅間何由見歡子讀曲
宋人為彭城王義康作其歌曰死罪劉領軍誤殺劉四/弟古今樂録曰元嘉十七年袁后崩百官不敢聲歌或
因酒燕只竊聲/讀曲細吟而已烏夜啼宋臨川王/義慶作估客樂齊武帝所作/也武帝為布
衣時常游樊鄧踐阼已後追憶徃事而作是歌使太樂/今劉瑶教習百日無成或啟釋寳月善音律帝使寳月
奏之便就勑歌者重為感憶之聲梁改為商旅行其辭/二首一曰昔經樊鄧後假楫梅根渚感昔追徃事意滿
情不叙二曰有信數寄書無信長/相憶莫作缾落井一去無消息石城樂宋臧/質作莫愁出/於
石/城襄陽亦曰襄陽樂/宋隋王誕作烏夜飛亦曰棲烏夜飛宋荆州刺/史沈攸之所作也攸之舉
兵發荆州未敗之前思歸京師所/以歌之曰白日落西山還去來楊叛兒亦曰西曲楊
[056-27a]
叛兒本童謡也齊隆昌時女巫之子曰楊旻随母入内/及長為太后所寵愛童謡云楊婆兒共戲來語訛
轉婆為/叛也雅歌未詳/所起驍壺投壺樂也隋煬帝所造以投壺/有躍矢為驍壺今謂之驍壺是
常林歡常林即長林也今之荆門長林縣是也樂人誤/以長為常此則梁宋間曲也宋代以荆雍為南
方重鎭皆王子為之牧江左辭詠莫不稱之以為樂土/故宋隋王誕作襄陽樂齊武追憶樊鄧作估客樂是也
梁簡文辭云分手桃林岸遂别峴/山頭若欲寄音信漢水向東流三洲商人之歌也商/客數由巴陵三
江口徃還因/共作此歌採桑度三洲曲所出也與羅敷秋/胡行所謂採桑者異矣玉樹後
庭花玉樹後庭花與堂堂黄鸝留金釵兩臂垂凡四曲/皆陳後主所作常與宫女學士及朝臣相唱和為
詩太樂令何胥採其/尤輕豔者以為此曲堂堂陳後主所作者唐/高宗朝常歌之泛龍舟隋/煬
[056-27b]
帝幸江都宫所作又令太樂令白明逹造新聲剏萬嵗/樂藏鈎樂七夕相逄樂舞席同心髻玉女行觴神仙留
客擲磚續命鬭鷄子鬬百草還舊宫長/樂花十二時等曲掩抑摧藏哀音斷絶春江花月夜隋/煬
帝所作也凡二首一曰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流波/將月去潮水帯星來二曰夜露含花氣春潭漾月暉漢
水逄游女湘/川値兩妃
   右三十三曲明之君雅歌各二首四時歌四首
   凡三十八曲又有四曲上林鳳雛平折命嘯其
   聲與辭皆訛失又有三曲曰平調清調瑟調有
   聲無辭又蔡邕云清商曲其詩不足採有出郭
[056-28a]
   西門陸地行車俠鐘朱堂寢奉法五曲徃徃在
   漢時所謂清商者但尚其音爾晉宋間始尚辭
   觀吳兢所纂七曲皆晉宋間曲也故知梁宋新
   聲有自來矣因隋文帝篤好清樂以為華夏正
   聲故特盛於隋焉大業中煬帝乃定清樂西凉
   龜兹天竺康國疏勒安國高麗禮畢以為九部
西凉五曲揚澤新聲豐神白馬闐永世/樂 萬世 解 于 佛舞龜兹萬嵗樂/藏鈎樂
七夕相逄樂席玉女行觴泛神仙留客鷄擲磚續命草/投壺樂 舞 同心髻 龍舟 鬬 子 鬬百
[056-28b]
解善善伽還舊宫小長樂花聖十二時曲勒摩尼/ 婆 兒舞 天舞 明樂 疏 鹽
天竺二曲沙石彊歌/天曲樂舞康國四曲戢殿農和正歌㧞末奚/波地舞曲 前 地舞
曲舞恵/地 曲疏勒三曲兀利死遜歌解逺/服舞 監曲安國三曲附薩單/時歌
居和祗解/ 末奚舞高麗二曲芝栖歌/芝栖舞禮畢二曲單交路行/散花舞
   禮畢者九部樂終則陳之唐高祖即位仍隋制
   亦設九部樂曰燕樂伎曰清商伎曰西凉伎曰
   天竺伎曰高麗伎曰龜兹伎曰安國伎曰疏勒
   伎曰康國伎其實皆主於清商焉
[056-29a]
  琴操五十七曲九引/ 十二操/ 三十六雜曲/
思歸引亦曰離拘操舊説衛賢女之所作也邵王聞其/賢而聘之未至而王死太子留之
不聽拘於深宫思歸不得援琴而歌曲終乃縊初但有/聲至晉石崇始作辭但述其思歸河陽所居而已劉孝
威胡地憑良馬亦/只言思歸之狀走馬引樗里牧恭所造也為父報仇/殺人而藏山谷中有天馬夜
降鳴于其室聞而驚以為吏追已犇逃入川澤中援琴/而彈之作天馬之聲命之曰走馬引又張敞為京兆尹
無威儀時罷朝㑹走馬章臺街時人鄙笑之有毆/君馬者路傍兒之語故張率詩曰吾畏路傍兒霹靂
引亦曰吟白虎亦曰舞元鶴楚商梁所作商梁出游九/臯之澤遇風雷霹靂懼而
歸作此引又晉平公召師曠援琴而鼓清徴一奏有元/鶴二八來集再奏而列三奏延頸而鳴舒翼而舞所謂
[056-29b]
舞元鶴者蓋本於此徃徃其音不殊故合/為一不然則本舞元鶴之聲而為霹靂引烈女引亦曰/操楚
樊姬/作也伯妃引魯伯/妃作琴引秦時屠/高門作楚引亦曰龍邱引楚龍/邱子
高/引貞女引魯女/所作箜篌引亦曰公無渡河亦曰箜篌謡朝/鮮
津卒霍里子高妻麗玉所作子高晨起刺船見一白首/狂夫被髮攜壺亂流而渡其妻随呼止之不及遂援箜
篌而鼓之歌曰公無渡河公終渡河公堕而死當柰公/何聲音悽愴曲終亦投河而死子高還以其聲語麗玉
玉傷之乃引箜篌寫其聲聞者莫不堕淚麗玊以其聲/𫝊鄰女麗容名曰箜篌引舊史稱漢武帝滅南粤祠太
一后土令樂人侯暉依琴造坎侯坎者聲也侯者工人/姓也後語訛坎為空然以臣所見今大樂有箜篌器何
得如/此説
[056-30a]
   右九引
將歸操世言孔子作孔子之趙聞殺竇鳴犢賢者也孔/子知必不用已故將歸其辭曰翺翔于衛復我
舊居從吾所/好其樂只且猗蘭操亦曰幽蘭操世言孔子作孔子傷/不逄時以蘭薺麥自
喻且云我雖不用於我何傷言霜雪之時薺麥乃/茂蘭者取其芬香也今此操只言猗蘭蓋省辭也龜山
世言孔子作季桓子受齊女樂孔子欲諫不得退而/望魯之龜山而作此曲言位尊非其人嗟予莫之依
也或言季氏若/龜山之蔽魯越裳操世言周公作越裳國/獻白雉周公作是歌拘幽操世/言
文王拘於/羑里而作岐山操世言周公為太王作述古豳公之績/患時黷武也或云周人為文王所作
履霜操世言尹吉甫子伯竒無罪為後母所譖見逐自/傷而作也追帝舜之事明怨其身之不為父母
[056-30b]
憐也言人之不得於/父母者當益親也雉朝飛操世言齊宣王時處士犢/牧子作也年七十無妻
採薪於野見雉雌雄雙飛乃仰天而歎曰聖王在上恩/及草木鳥獸而我不獲因援琴而歌其聲中絶魏武帝
有宫人盧女者陰叔之妹七嵗入漢宫學鼓琴琴特鳴/異為新聲能𫝊此曲至魏明帝崩出降為尹更生妻故
得此聲不絶按揚雄琴清英曰雉朝飛操者衛女傅母/之所作也衛女嫁於齊太子中道聞太子死問傅母曰
且往當喪喪畢不肯歸終之以死傅母悔之取女所自/操琴於冢上鼓之忽二雉俱出墓中𫝊母撫雉曰女果
為雉耶言未畢俱飛而起不見所往𫝊母悲痛援琴作/操曰雉朝飛據雄所記大槩與思歸操之言相類恐是
訛/易别鶴操商陵牧子娶妻五年無子父兄為之改娶其/妻聞之中夜起倚戶悲歌牧子感之為作此
曲或云其時亦有䨥/鶴悲鳴故因以命操殘形操世言曾子夢一狸不見其/首以為不祥而作此曲
[056-31a]
水僊操世言伯牙所作伯牙學鼓琴於成連先生三年/而成至於精神寂寞情之專一尚未能也成連
云吾師子春在海中能移人情乃與伯牙延望無人至/蓬萊山留伯牙曰吾將迎吾師刺船而去旬時不返但
聞海上水汨沒漰澌之聲山林窅㝠羣鳥悲號愴然歎/曰先生將移我情乃援琴而歌之曲終成連刺船而還
伯牙遂妙/絶天下懐陵操世言伯/牙所作
   右十二操韓愈取十操以為文王周公孔子曾
   子伯竒犢牧子所作則聖賢之事也故取之水
   僊懐陵二操皆伯牙所作則工技之為也故削
   之嗚呼尋聲徇迹不識其所由者如此九流之
[056-31b]
   學皆有義所述者無非聖賢之事然而君子不
   取焉者為多誣言飾事以實其意所貴乎儒者
   為能通今古審是非胷中了然異端邪説無得
   而惑也退之平日所以自待為如何所以作十
   操以貽訓後世者為如何臣有以知其為邪説
   異端所襲愚師瞽史所移也琴操所言者何嘗
   有是事琴之始也有聲無辭但善音之人欲寫
   其幽懐隠思而無所憑依故取古之人悲憂不
[056-32a]
   遇之事而以命操或有其人而無其事或有其
   事又非其人或得古人之影響又從而滋蔓之
   君子之所取者但取其聲而已取其聲之義而
   非取其事之義君子之於世多不遇小人之於
   世多得志故君子之於琴瑟取其聲而寫所寓
   焉豈尚於事辭哉若以事辭為尚則自有六經
   聖人所説之言而何取於工伎所志之事哉琴
   工之為是説者亦不敢鑿空以厚誣於人但借
[056-32b]
   古人姓名而引其所寓耳何獨琴哉百家九流
   皆有如此惟儒家開大道紀實事為天下後世
   所取正也蓋百家九流之書皆載理無所繫着
   則取古之聖賢之名而以已意納之於其事之
   域也且以卜筮家論之最與此相近也如以文
   王拘羑里而得明夷文王拘羑里或有之何嘗
   有明夷乎又何嘗有箕子遇害之事乎孔子問
   伯牛而得益孔子問伯牛實有之何嘗有益乎
[056-33a]
   又何嘗有過其祖之語乎琴操之所紀者皆此
   類也又如稗官之流其理只在唇舌間而其事
   亦有記載虞舜之父杞梁之妻於經𫝊所言者
   數十言耳彼則演成萬千言東方朔三山之求
   諸葛亮九曲之勢於史籍無其事彼則肆為出
   入操之所紀者又此類也顧彼亦豈欲為此誣
   罔之事乎正為彼之意向如此不得不如此不
   説無以暢其胷中也又如兎園之學其來已久
[056-33b]
   其所言者無非周孔之事而不得為正學不為
   學者所取信者以意卑淺而言陋俗也今觀琴
   曲之言正兎園之流也但其遺聲流雅不與他
   樂並肩故君子所尚焉或曰退之之意不為其
   事而作也為時事而作也曰如此所言則白樂
   天之諷諭是矣若懲古事以為言則隋堤柳可
   以戒亡國若指今事以為言則井底引銀瓶可
   以止淫奔何必取異端邪説街談巷語以寓其
[056-34a]
   意乎同是誕言同是飾説伯牙何誅焉臣今論
   此非好攻古人也正欲慿此開學者見識之門
   使是非不雜揉其間故所得則精所見則明無
   古無今無愚無智無是無非無彼無已無異無
   同槩之以正道爍爍乎如太陽正照妖氛邪氣
   不可干也
河間雜弄二十一章 蔡氏五弄 雙鳳 雜鸞 歸
風 送逺 幽蘭 白雪太常丞吕才以唐高宗雪/詩為白雪歌被之以琴
[056-34b]
清 短清 長側 短側 清調 大遊 小遊 明
君 胡笳 白魚歎 廣陵散嵇康死後此曲遂絶往/往後人本舊名而别出
新聲/也楚妃歎 風入松 烏夜啼 楚明光 石上流
泉 臨汝侯子安之 流漸涸 雙燕離 陽春弄
悦人弄 連珠弄 中揮清 暢志清 蟹行清 看
客清 便僻清 婉轉清
   右三十六雜曲
  遺聲序論
[056-35a]
遺聲者逸詩之流也今以義類相從分二十五正門二
十附門總四百十八曲無非雅言幽思當採其目以俟
可考今採其詩以入系聲樂府
  古調二十四曲
古辭十九曲無名/氏擬行行重行行陸/機古意李/白   闕/
淫思古意顔/峻古樂府權徳/輿
  征戍十五曲將帥/ 城塞/ 校獵/
戎行曲 逺征人 南征曲 老將行 將軍行 霍
[056-35b]
將軍行 司馬將軍歌 長城 築城 古築城曲
塞上曲 塞下曲 古塞曲 邊思 校獵曲
  遊俠二十一
遊俠篇 俠客行 博陵王宫俠曲 臨江王節士歌
 少年子 少年行 剌少年 邯鄲少年行 長安
少年行 羽林郎 輕薄篇 劒客 結客 結客少
年場曹植詩云結客少年場/報怨洛北芒故取一句沭浴子 結襪子 結援
子 壯士吟 公子行 燉煌子 扶風豪士歌
[056-36a]
   行樂十八曲
遊子移 遊子吟 嘉遊亦曰喜春遊 王孫遊 棗
下何纂纂 攜手曲 樂未央 永明樂 今樂歌
吾生作宴樂 今日樂相樂 苦樂相倚曲唐元稹作/言人情不
常恩寵反覆專引班/姬趙飛燕事為言合歡詩晉楊方所作婦人也其詩/言我情與君猶形影不相
離願食共並根穗飲共連理盃衣同雙絲絹寢共無縫/裯坐必接膝行必攜手如鳥同心如魚比目利斷金石
密逾膠/漆焉定情篇漢繁欽所作言婦人不能自相悦媚乃/解衣服玩好致之用叙綢繆之志若臂
環致拳拳指環致勤勤耳珠致區區香囊致扣扣跳脱/致契濶佩玉結恩情自以為至矣而期於山隅山陽山
[056-36b]
西山北終而不/答乃自傷悔還臺樂 河曲遊 行幸甘泉宫 宫
中行樂
  佳麗四十七曲女功/ 才慧/ 貞節/
美女篇亦曰齊瑟行亦曰齊吟 美人 織女辭 錦
石擣流黄 丹陽孟珠歌 錢塘蘇小小歌 孫綽情
人碧玉歌 中山王孺子妾歌孺子者幼小之稱漢書/曰詔賜中山王噲及孺
子妾并未央才/人歌詩四篇吳王夫差女紫玉歌 董嬌饒 烏孫
公主漢武帝以江都王女細君為公主嫁烏孫昆彌至/其國别治宫室嵗時一再㑹公主悲怨而作是詩
[056-37a]
情人桃葉歌亦曰千金意桃葉者王獻之妾名縁於篤/愛所以作歌或云是童謡桃
葉復桃葉桃葉連桃根相憐兩樂事獨使我殷勤又曰/桃葉復桃葉渡江不用楫但道無所苦我自楫迎汝
李夫人漢武帝喪李夫人令寫眞甘泉殿又令方士合/靈藥曰反魂香以降夫人之魂髣髴其狀背燈
隔帳不/得語楚妃吟 楚妃歎 楚明妃曲 杜秋娘金陵/女年
十五為李錡妾錡叛滅籍之入宫有寵於景陵穆宗立/命為皇子傅母皇子封章王鄭注事被罪放還故鄉其
辭云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須惜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女秋蘭 木蘭
木蘭女子也其父被調從征木蘭代父徃防邊獲功/而歸與人同伴十三年而人不知其為女子故其詩
之卒章冇雄兎脚撲朔雌兎眼迷離/兩兎傍地走馬能知我是雄雌之句昭君歎 劉勲妻
[056-37b]
 焦仲卿妻 杞梁妻歌杞殖妻之妺朝日所作也殖/戰死妻泣曰上則無父中則
無夫下則無子人生之苦至矣乃放聲長號杞城/為之頽遂投水死其妹悲之為作是歌梁乃殖字湘夫
人亦曰湘君亦曰湘妃堯二女長曰娥皇次曰女英為/舜二妃舜南廵二妃追随不及
沒於湘渚/今有其祠未央才人歌 邯鄲才人嫁為厮卒婦 愛
妾換馬 胡姬年十五 黄門倡 舞媚娘舞亦作武/唐則天朝
常歌/此曲五媚娘 妾薄命亦曰惟日月 妾安所居 皚
如山上雪 燕美人 映水曲 蠶絲歌 貞女 孀
婦吟 麗人行 上陽白髮人唐天寳五載已後楊貴/妃專寵後宫人無復進
[056-38a]
幸矣六宫冇美色者輒置别所/上陽是其一也貞元中尚存焉繚綾 時世粧 王家
少婦 委舊命 秦女卷衣 靜女辭
  别離十九曲迎客/
生别離 離歌 長别離 河梁别 春别曲 自君
之出矣 送歸曲 思歸篇 送逺曲 母别子 寄
衣曲 迎客曲 送客曲 逺别離 久别離 古離
别 怨别 離怨一作/雜怨井底引銀瓶
  怨思二十五曲
[056-38b]
傷歌行 怨辭 青樓怨 春女怨 秋閨怨 閨怨
 寒夜怨 征婦怨 綵書怨 鳳樓怨 緑墀怨
四愁 七哀 長相思 憂且吟 獨處愁 思公子
 思君去時行 洛陽夫七思詩 湘妃怨 娼樓怨
 西宫秋怨 西宫春怨 遺所思 獨不見
  歌舞二十一曲技能/
浩歌行 緩歌行 前緩聲歌 會吟行 同聲歌
勞歌 悲歌行 上聲歌此因上聲促柱得名或用一/調或用無調名如古歌辭所
[056-39a]
謂哀思之音不合中和梁/武因之改辭無復雅句大垂手舞而垂手也小垂手/獨搖手亦然其辭云
垂手忽迢迢飛燕掌中嬌羅衫恣風引/輕薄任情搖詎似長沙地促舞不回腰小垂手其辭云/舞女出
西秦躡節舞陽春且復小垂手廣袖拂紅塵折腰/膺兩笛頓足轉雙巾娥眉與慢臉見此空愁人鈞天
曲 豔歌行古辭有翩翩堂前燕冬藏夏來見/言兄弟流宕他之或言魏武始作童謡
入朝曲 清歌發 獨舞調嘯辭急聲也至/今猶存正古樂
三臺辭舞辭也/今猶存齊謳行 吳趨曲齊謳者齊人之歌吳/趨者吳人之舞故陸
機所引牛山陸厥所言稷下皆齊也閭門乃吳門闔閭/所行亦名破楚門千載而下欲為齊謳者必本齊音欲
為吳趨者/必本吳調
[056-39b]
  絲竹十一曲
挾琴歌 相如琴 薄暮動絃歌 鼓瑟有所思 趙
瑟 秦箏 龍笛曲 短簫 鳳笙 華原磬唐天寳/中始廢
泗濵磬用華原石代之詢諸磬人則曰故老云泗濵/磬石調之不能和得華原石考之乃和由是不改
絃彈
  觴酌七曲
羽觴飛上苑 前有一樽酒 城南偶燕 當置酒
當壚 獨酌謡 山人勸酒
[056-40a]
  宫苑十九曲樓臺/ 門闕/
魏宫辭 玉華宫 長信宫 連昌宫 楚宫行 雍
臺 凌雲臺 新成長樂宫 登樓曲 青樓曲 建
興苑 芳林篇 上林 閶闔篇 駕言出北闕 坐
玉堂 内殿賦新詩 西園遊上才 春宫曲
  都邑三十四曲
名都篇亦曰齊瑟行 京兆歌 左馮翊歌京兆京師/也馮翊在
左扶風在右謂之三輔京兆今/永興馮翊今同州扶風今鳳翔扶風歌 荆州樂 燉
[056-40b]
煌樂凉州之/地也青陽樂今青/州潯陽樂今江/州夀陽樂南平穆/王為荆
河州/作也凉州樂今屬/西夏
   按今之樂有伊州凉州甘州渭州之類皆西地
   也又按隋煬帝所定九部夷樂西凉龜兹天竺
   康居之類皆西夷也觀詩之雅頌亦自西周始
   凡是清歌妙舞未有不從西出者八音之音以
   金為主五方之樂惟西是承雖曰人為亦莫非
   禀五行之精氣而然
[056-41a]
邯鄲歌今趙/州長平行秦白起所坑/趙降兵處故絳行晉雖遷新田/以舊地為故
絳/西長安行 臨碣石平州之地臨北海禹所導河/從此入海故曰碣石送反潮
銅鞮歌亦曰襄陽蹋銅鞮 南郡歌今南/陽也荆州歌今荆/南府
陳歌 吳歌 鄴都引 蔡歌行 越城曲 越謡
孟門行 燕支行 汾陰行 新昌里 洛陽陌 大
堤曲 出自薊北門行 江南行 江南思 長干行
  道路六曲
陰山道 太行路 行路難 變行路難 沙路曲
[056-41b]
沙隄行
  時景二十五曲
陽春歌楚/曲青陽歌 春日行 秋風辭帝幸河東祠后/土顧視帝京欣
然中流與羣臣/宴上賦秋風北風行 苦熱行 秋歌 朝歌 晨
風歌 朝來曲 夜夜曲 夜坐吟 遥夜吟 春旦
有所思 元雲 朝雲 雷歌 驚雷歌 雪歌 胥
臺露 白日歌 明月篇 明月子 日出行 日與

[056-42a]
  人生四曲
百年歌陸機作十年為一章共/十章言句泛濫無可采人生 老年行 老詩
  人物九曲
大禹 成連 湘東王 祖龍行 百里奚 項王亦
曰蓋世 楚王曲 安定侯曲 李延年歌
  神仙二十二曲隠逸/ 漁父/
歩虛辭 神仙篇 外仙篇 升仙歌 升天行 仙
人篇 遊仙篇 仙人覽六著篇 海漫漫 桃源行
[056-42b]
 上雲樂亦曰洛濵曲 武林深行一曰武/溪深行招隠本楚/辭漢
淮南王安小山所作言山中不可久留或言即安所作/也後人改為五言若晉左思杖䇿招隠數篇是也晉王
康琚又作反招隠舊説淮南書有小/山亦有大山亦猶詩有小雅有大雅反招隠 四皓
蕭史曲 方諸曲 王喬歌 元丹邱歌 紫谿翁歌
序云紫谿翁過甪里先/生舉酒相屬醉而歌漁父 歸去來引
  𣑽竺四曲
舍利弗 法夀樂 阿那瓌 摩多樓子
  蕃音四曲
[056-43a]
于闐採花 高句麗 紀遼東隋煬帝為遼東/之役而作是詩出蕃曲
  山水二十四曲登臨/ 泛渡/
桐栢山山在唐州桐栢縣/淮水發源之處華陰山在華州/西嶽巴東三峽歌
 淫豫歌亦曰灧豫歌其辭云淫豫大如服瞿唐不可/觸金沙浮轉多桂浦忌經過此
舟人商客刺水行舟之歌亦非簡文所作也蜀江有瞿/唐之患桂江有桂浦之難故過瞿唐者則凖灧豫渉桂
浦者則凖金沙又有灧豫如馬瞿唐莫下/灧豫如象瞿唐莫上之語是單言瞿唐也河上之水歌
 曲池之水歌 東海 小臨海歌 江上曲 江臯
曲 方塘含白水歌 日暮望涇水 曲江登山曲
[056-43b]
巫山 中流曲 濟黄河 渡易水曲 桂楫泛河中
 登名山行 昆明春水滿此唐貞元中作也自唐後/不都長安昆明池遂為民
田/矣半路溪 泛水曲 幽澗泉
  草木二十一曲採種/ 花菓/
赤白桃李花亦曰桃李唐高祖/時歌秋蘭篇 芙蓉花 採
蓮曲 採菱曲 採菊 茱萸篇 蒲生歌 城上麻
 夾樹 夾樹有緑竹 緑竹 樹中草 冉冉孤生
取古詩第一句作題按何偃/作此詩所言者婚姻之事楊花曲 桃花曲 隋
[056-44a]
堤柳 種葛 江籬生幽渚 浮萍篇 桑條太史迦/葉志忠
上桑條歌十二篇/言韋后當受命
  車馬六曲
車遙遙篇 高軒過 白馬篇亦曰齊瑟行 驅車
天馬歌 八駿圖
  龍魚六曲蟲豸/
尺蠖 應龍篇 飛龍篇 飛龍引 枯魚 捕蝗
  鳥獸二十一曲
[056-44b]
白虎行 烏栖曲 東飛伯勞歌 擬東飛伯勞 雙
燕 燕燕于飛 澤雉 滄海雀 空城雀 雀乳空
井中 鬬鷄 晨鷄高樹鳴 鴛鴦 鳴鴈行 鴻鴈
生北塞行 黄鸝飛上苑 飛來雙白鶴 雙翼 隻
翼 鳳凰曲 秦吉了
  雜體六曲
雜曲 五雜組曲 寓言 雜體 藁砧亦曰藁砧今
何在 兩頭纎纎
[056-45a]
  祀饗正聲序論
仲尼所以為樂者在詩而已漢儒不知聲歌之所在而
以義理求詩别撰樂詩以合樂殊不知樂以詩為本詩
以雅頌為正仲尼識雅頌之㫖然後取三百篇以正樂
樂為聲也不為義也漢儒謂雅樂之聲世在太樂樂工
能紀其鏗鏘鼓舞而不能言其義以臣所見正不然有
聲斯有義與其逹義不逹聲無寧逹聲不逹義若為樂
工者不識鏗鏘鼓舞但能言其義可乎譚河安能止渴
[056-45b]
畫餅豈可充饑無用之言聖人所不取或曰郊祀大事
也神事也燕饗常事也人事也舊樂章莫不先郊祀而
後燕饗今所采樂府反以郊祀為後何也曰積風而雅
積雅而頌猶積小而大積卑而高也所積之序如此史
家編次失古意矣安得不為之釐正乎
  漢武帝郊祀之歌十九章
練時日一 帝臨二 青陽三 朱明四 西顥五
元㝠六 惟泰元七建始初丞相匡衡奏罷/鸞輅龍鱗更定惟泰元天地八匡/衡
[056-46a]
奏罷黻繡周/張更定天地日出入九 天馬十元狩三年渥洼水生/馬作太初四年伐大
宛得宛/馬作天門十一 景星十二元鼎五年得/鼎汾陰作齊房十三
元狩二年芝生/甘泉齊房作皇后十四 華煜煜十五 五神十六
 朝隴首十七元狩元年行幸/雍獲白麟作象載瑜太始三年行幸/東海獲赤鴈作
赤蛟十九
  班固東都五詩
明堂 辟雍 靈臺 寳鼎 白雉
 臣謹按古詩風雅皆無序惟頌有序者以風雅者所
[056-46b]
 采之詩也不得其始兼所用之時随其事宜亦無定
 着或於一篇之中但取一二句以見意而已不必序
 也頌者係乎所作而獨用之廟樂不可用於郊天柴
 望不可用於講武所以蔡邕獨斷惟載頌序以為祀
 典而風雅本無序也自齊魯韓毛四家之説起各為
 風雅之序度其初意只欲放頌詩之序而為之其實
 不知風雅無用於序有序適足以惑頌聲也今觀漢
 武十九章郊祀歌即詩可見者則無序非憑詩可見
[056-47a]
 者必言所作之始可謂得古頌詩之意矣風雅之詩
 皆不得其始其間有得於甘棠之美召伯常棣之思
 周公豈無一二以用之不繫於其始不必序也樂府
 之詩亦皆不得其始其間有得於採桑之女子渡河
 之狂夫豈無一二亦以用之不繫於其始不必序焉
 觀頌詩與郊祀之詩皆言所作之始風雅詩與樂府
 所採之詩不言其始之作則可以知漢人之迹近於
 三代故詩章相襲自然相應如此後之人則逺矣按
[056-47b]
 郊祀十九章皆因一時之盛事為可歌也而作是詩
 各有其名然後随其所用故其詩可采魏晉則不然
 但即事而歌如夕牲之時則有夕牲歌降神之時則
 有降神歌既無偉績之可陳又無題命之可紀故其
 詩不可得而採如随廟立舞酌獻登歌各逐時代而
 匪流通亦不可得而援也惟梁武帝本周九夏之名
 以作十二雅庶可備編采之後
  梁武帝雅歌十二曲
[056-48a]
俊雅取禮記司徒論選士之秀者而升之學曰俊士/也衆官出入奏俊雅二郊太廟明堂三朝同用
皇雅取詩皇矣上帝臨下有赫也皇/帝出入奏皇雅二郊太廟同用
允雅取詩君子萬年永錫祚允也/皇太子出入奏之三朝用焉
寅雅取尚書周官貳公𢎞化寅亮天地/也王公出入奏寅雅三朝用焉
介雅取詩君子萬年介爾景福也/上夀酒奏介雅三朝用焉
需雅取易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也食舉奏需雅三朝用焉
雍雅取禮記大享客出以雍徹/也徹饌奏雍雅三朝用焉
滌雅取禮記帝牛必在滌三月也牲出/入奏滌雅北郊明堂太廟同用
[056-48b]
牷雅取春秋左傳牲牷肥腯也薦毛/血奏牷雅北郊明堂太廟同用
諴雅取尚書至諴感神也南北郊明堂太/廟並同用諴雅降神及迎送奏之
獻雅取禮記祭統尸飲五君洗玊爵獻卿今之飲福酒/亦古獻爵之義也皇帝飲酒奏獻雅北郊明堂太
廟同/用
禋雅取周禮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也/北郊明堂太廟之禮埋燎俱奏禋雅
 有宗廟之樂有天地之樂有君臣之樂尊親異制不
 可以不分幽明異位不可以無别按漢叔孫通始定
 廟樂有降神納爼登歌薦祼等曲武帝始定郊祀之
[056-49a]
 樂有十九章之歌明帝始定黄門鼓吹之樂天子所
 以宴羣臣也嗚呼風雅頌三者不同聲天地宗廟君
 臣三者不同禮自漢之失合雅而風合頌而雅其樂
 已失而其禮猶存至梁武十二曲成則郊廟明堂三
 朝之禮展轉用之天地宗廟君臣之事同其事矣此
 禮之所以亡也雖曰本周九夏而為十二雅然九夏
 自是樂奏亦如九淵九莖可以播之絲竹有譜無辭
 而非雅頌之流也
[056-49b]
  唐雅樂十二和曲
豫和以降天神冬至祀圜丘上辛祈榖孟夏雩季秋享/明堂朝日夕月廵守告于圜丘燔柴告至封祀泰
山類于上帝皆以圜鍾為宫三奏黄鍾為角太簇為徵/姑洗為羽各一奏文舞六成五郊迎氣黄帝以黄鍾為
宫赤帝以函鍾為徴白帝以太簇為商黒帝/以南吕為羽青帝以姑洗為角皆文舞六成
順和以降地祗夏至祭方丘孟冬祭神州地祇春秋社/廵狩告社宜于社禪社首山皆以函鍾為宫太簇
為角姑洗為徴南宫為羽各三奏文/舞八成望于山川以㽔賔為宫三奏
永和以降人鬼時享禘祫有事而告謁于廟皆以黄鍾/為宫三奏大吕為角太簇為徴應鍾為羽各二奏
文舞九成祀先農皇太子釋奠皆以姑洗為宫文舞三/成送神各以其曲一成蜡兼天地人以黄鍾奏豫和㽔
[056-50a]
賔姑洗太蔟奏順和無射夷則奏永和/六均皆一成以降神而送神以豫和
肅和登高以奠玉帛于天神以大吕為宫于地祗以應/鍾為宫于宗廟以圜鍾為宫祀先農釋奠以南吕
為宫望于山川/以函鍾為宫
雍和凡祭祀以入爼天神之爼以黄鍾為宫地祗之爼/以太簇為宫人鬼之爼以無射為宫又以徹豆凡
祭祀爼入之後接/神之曲亦如之
夀和凡以酌獻飲福/以黄鍾為宫
太和以為行節亦以黄鍾為宫凡祭祀天子入門而即/位與其升降至于還次行則作止則止其在朝廷
天子將自内出撞黄鍾之鐘右五鐘應乃奏之其禮畢/興而入撞蕤賔之鐘左五鐘應乃奏之皆以黄鍾為宫
[056-50b]
舒和以出入二舞及皇太子王公羣后國老若皇后之/妾御皇太子之宫臣出入門則奏之皆以太簇為
商/
昭和皇帝皇太/子以舉酒
休和皇帝以飯以肅拜三老皇太/子亦以飯皆以其用之律均
正和皇后受/冊以行
承和皇太子在其宫有㑹以行若駕出則撞黄鍾奏承/和出太極門而奏采齊至于嘉徳門而止其還也
亦/然
 祖孝孫本梁十二雅以作十二和故可采也周太祖
[056-51a]
 迎魏帝入關平荆州大獲梁氏之樂乃更為九夏之
 奏皇帝出入奏皇夏賔出入奏昭夏蕃國客出入奏
 納夏有功臣出入奏章夏皇后進羞奏齊夏宗室㑹
 聚奏族夏上酒宴樂奏陔夏諸侯相見奏驁夏雖曰
 本於成周賔揆之樂抑亦取於梁氏十二雅有其議
 而未能行後復變更大抵自兩朝以來祀饗之章随
 時改易任理不任音任情不任樂明樂之人不能主
 樂主樂之司未必明樂所行非所作所作非所行惟
[056-51b]
 梁武帝自曉音律又詔百司各陳所聞帝自糾擿前
 違裁成十二雅付之大樂自此始定雖制作非古而
 音聲有倫凖十二律以法天之成數故世世因之而
 不能易也
  祀饗别聲序論
正聲者常祀饗之樂也别聲者非常祀饗之樂也出於
一時之事為可歌也故備於正聲之後
  漢三侯之章
[056-52a]
大風歌亦曰風起之詩
   右高祖既定天下過沛與故人父老飲極懽哀
   之情而作是詩令沛中童兒百二十人習而歌
   之至孝恵時以沛宫為原廟令歌兒習吹以相
   和得以四時歌舞於廟常以百二十人為之文
   景之間禮官亦肄業
  漢房中祠樂十七章
房中樂本周樂秦改曰夀人漢恵改曰安世樂
[056-52b]
   右房中樂者婦人禱祠於房中也故宫中用之
   漢房中祠樂乃高祖唐山夫人所作也高祖好
   楚聲故房中樂楚聲也孝恵二年使樂府令夏
   侯寛備其簫管更名曰安世樂
  隋房内曲二首
地厚 天高
   右高祖龍潛時頗好音樂常倚琵琶作歌二首
   名曰地厚天高託言夫婦之義因即取之為皇
[056-53a]
   后房内曲命婦人并登歌上夀並用之
  梁武帝述佛法十曲
善哉 大樂 大歡 天道 仙道 神王 龍王
滅過惡 除愛水 斷苦轉
  陳後主四曲
黄鸝留 玉樹後庭花 金釵兩臂垂或言隋/煬帝作堂堂
  北齊後主二曲
無愁 伴侣
[056-53b]
  唐七朝五十五曲舞曲夷樂並不在此/
傾盃曲長孫無/忌作樂社樂曲魏徴/作英雄樂曲虞世/南作黄驄疊
太宗破竇建徳也乗馬名黄驄驃及征高/麗死於道頗哀之命樂工製黄驄疊曲
   右四曲太宗因内宴詔無忌等作之皆宫調也
景雲河清歌亦名燕歌高宗即位景雲見河/水清張文收采古義為此歌焉慶善樂
破陣樂 承天樂 一戎大定樂將伐高麗宴洛陽城/門觀屯營敎舞按親
征用武/之勢八紘同軌樂象高麗平/天下大定夷美賔曲遼東平李勣/作是曲以獻
   右七曲高宗朝所作也
[056-54a]
  立部伎八曲太常選坐部伎無性識者退入立部/伎又選立部伎無性識者退入雅樂
  部則雅/聲可知
一安舞 二太平樂安舞太平並/周隋遺音三破陣樂 四慶善
樂 五大定樂 六上元樂 七聖夀樂 八光聖樂
  坐部伎六曲
一燕樂 二長夀樂 三天授樂武后天/授年作四鳥歌萬嵗
武后時有鳥/能人言萬嵗五龍池樂明皇為平王時賜第隆慶坊/坊之南地忽變為池中宗泛
以厭其祥明皇即/位乃作龍池樂六小破陣樂 夜半樂明皇自潞州/還京師舉兵
[056-54b]
夜半誅韋后故作/夜半樂還京樂還京樂 文成曲明皇/作霓裳羽衣曲
河西節度使楊敬忠獻一説羅公逺與明皇遊月宫見/仙女數百皆素練霓衣舞問其曲曰霓裳羽衣帝默記
其音調而還/故作是曲元眞道曲道士司馬承/禛奉詔作大羅天曲茅山道/士李㑹
元/作紫清上聖道曲工部侍郎/賀知章作景雲 九眞 紫極 小
長夀 承天樂 順天樂六曲並太清宫成/太常卿韋縚作君臣相遇
樂曲商調韋/縚作荔枝香明皇幸驪山楊貴妃生日命小部/張樂長生殿因奏新曲未有名㑹
南方進荔枝/故名荔枝香棃園法曲法曲本隋樂其音清而近雅煬/帝厭其聲淡明皇愛之選坐伎
三百教於棃園宫女/數百亦為棃園弟子凉州 伊州 甘州天寳樂曲皆/以邊地名之
[056-55a]
又詔道調法曲與/胡部新聲合作千秋節明皇/生日
   右三十四曲並明皇朝所作也
寳應長寧樂代宗由廣平王復二京棃園供奉/官劉日進作以獻十八曲宫調廣平太
一樂大歴元/年作
   右二曲代宗朝所作也
定難曲河東節度/馬燧獻中和樂徳宗生/日自作繼天誕聖樂徳宗生/日昭義
節度王䖍休所/獻以宫為調孫武順聖樂山南節度/于頔所獻
   右四曲徳宗朝所作也
[056-55b]
雲韶法曲 霓裳羽衣舞曲
   右二曲文宗詔太常卿馮定采開元雅樂作也
   臣下功高者賜之樂又改法曲為仙韶曲
萬斯年曲
   右一曲武宗朝李徳裕命樂工作萬斯年以獻
播皇猷曲
   右一曲宣宗每宴羣臣備百戲帝自製新曲故
   有播皇猷之作
[056-56a]
  文武舞序論
古有六舞後世所用者韶武二舞而已後世之舞亦随
代皆有制作每室各有形容然究其所常用及其制作
之宜不離是文武二舞也臣疑三代之前雖有六舞之
名徃徃其事所用者亦無非是文武二舞故孔子謂韶
盡美矣又盡善也武盡美矣未盡善也不及其他誠以
舞者聲音之形容也形容之所感發惟二端而已自古
制治不同而治具亦不離文武之事也然雲門大咸大
[056-56b]
韶大夏大濩大武凡六舞之名南陔白華華黍崇丘由
庚由儀凡六笙之名當時皆無辭故簡籍不𫝊惟師工
以譜奏相授耳古之樂惟歌詩則有辭笙舞皆無辭故
大武之舞秦始皇改曰五行之舞大韶之舞漢高帝改
曰文始之舞魏文帝復文始曰大韶舞五行舞曰大武
舞並有譜無辭雖東平王蒼有武徳舞之歌未必用之
大抵漢魏之世舞詩無聞至晉武帝泰始九年荀朂曾
典樂更文舞曰正徳武舞曰大豫使郭夏宋識為其舞
[056-57a]
節而張華為之樂章自此以來舞始有辭舞而有辭失
古道矣
  文武舞二十曲
晉文舞曰正徳舞武舞曰大豫舞
宋文舞曰前舞武舞曰後舞
梁武舞曰大壯舞文舞曰大觀舞
隋文舞武舞
唐文舞曰治康舞武舞曰凱安舞
[056-57b]
  唐三大舞
七徳舞本名秦王破陣樂太宗為秦王破劉武周軍中/相與作秦王破陣樂及即位宴㑹必奏之乃制
舞圖左圓右方先偏後伍交錯屈伸以象魚麗鵝鸛後/令魏徴褚亮虞世南李伯藥更制歌辭名曰七徳舞元
日冬至朝㑹慶賀與九功舞/同奏後又改為神功破陣樂
九功舞本名功成慶善樂太宗生於慶善宫貞觀六年/幸之宴從臣賞賜閭里同漢沛宛帝歡甚賦詩
起居郎吕才被之管弦名曰功成慶善樂號九功舞進/蹈安徐以象文徳麟徳三年詔郊廟享宴奏文舞用功
成慶善樂武舞/用神功破陣樂
上元舞高宗所作也大/祠享皆用之
[056-58a]
   右三大舞唐之盛樂也然後世所行者亦惟二
   舞而已神功破陣樂有武事之象功成慶善樂
   有文事之象五代因之晉用九功舞改曰觀象
   舞用七徳舞改曰講功舞周用觀象改為崇徳
   舞用講功改為象成舞按唐人降神用文舞送
   神用武舞其餘即奏十二和之樂每室酌獻一
   曲則别立舞名至今不替焉然每室之舞蓋本
   於梁自梁以來紛然出於私意莫得而紀
[056-58b]
 
 
 
 
 
 
 
 通志卷四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