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d0006 通志-宋-鄭樵 (master)


[121-1a]
欽定四庫全書
 通志卷第一百五
  宋 右 廸 功 郎 鄭 樵 漁 仲 撰
 列傳第十八
 後漢
  李通 王常 鄧晨 來歙曽孫/歴鄧禹禹孫康/禹子訓
  訓子騭朱騭/兄宏 寵寇恂曾孫/榮馮異 岑彭元孫/熙賈復子/宗
  吳漢 蓋延 陳俊 臧宫
[121-1b]
李通字次元南陽宛人也世以貨殖著姓父守身長九
尺容貌絶異為人嚴毅居家如官廷初事劉歆好星歴
䜟記為王莽宗卿師通亦為五威將軍從事出補巫丞
有能名莽末百姓愁怨通素聞守説䜟云劉氏復興李
氏為輔私常懷之且家居富逸為閭里雄以此不樂為
吏乃自免歸及下江新市兵起南陽騷動通從弟軼亦
素好事乃共計議曰今四方擾亂新室且亡漢當更興
南陽宗室獨伯升兄弟汎愛容衆可與謀大事通笑曰
[121-2a]
吾意也㑹光武避事在宛通聞之即遣軼徃迎光武光
武初以通士君子相慕也故徃答之及相見共語移日
握手極歡通因具言䜟文事光武初殊不意未敢當之
時守在長安光武乃微觀通曰即如此當如宗卿師何
通曰己自有度矣因復備言其計光武既深知通意乃
遂相結約定謀議期以材官都試騎士日欲劫前隊大
夫及屬正因以號令大衆乃使光武與軼歸舂陵舉兵
以相應遣從兄子季之長安以事報守季於道病死守
[121-2b]
宻知之欲亡歸素與邑人黄顯相善時顯為中郎將聞
之謂守曰今闗門禁嚴君壯貌非凡將以此安之不如
詣闕自歸事既未然脱可免禍守從其計即上書歸死
章未及報留闕下㑹事發覺通得亡走莽聞之乃繋守
於獄而黄顯為請曰守聞子無狀不敢逃亡守義自信
歸命宫闕臣顯願質守俱東曉說其子如遂悖逆令守
北向刎首以謝大恩莽然其言㑹前隊復上通起兵之
狀莽怒欲殺守顯争之遂并被誅及守家在長安者盡
[121-3a]
誅之南陽亦誅通兄弟門宗六十四人皆焚屍宛市時
漢兵亦已大合通與光武李軼相遇棘陽遂共破莽前
隊殺甄阜梁邱賜更始立以通為柱國大將軍輔漢侯
從至長安更拜為大將軍西平王軼為舞隂王通從弟
松為丞相更始使通持節還鎮荆州通因娶光武女弟
伯姬是為寜平公主光武即位徴通為衛尉建武二年
封固始侯拜大司農帝每征討四方常令通居守京師
鎮撫百姓修宫室起學官五年春代王梁為前將軍六
[121-3b]
年夏領破姦將軍進捕虜將軍王霸等十營擊漢中賊
公孫述遣兵赴救通等與戰於西城破之還屯田順陽
時天下畧定通思欲避榮寵以病上書乞身詔下公卿
羣臣議大司徒侯霸等曰王莽簒漢傾亂天下通懷伊
吕蕭曹之謀建造大策扶助神靈輔成聖徳破家為國
忘身奉主有扶危存亡之義功徳最高海内所聞通以
天下平定謙讓辭位夫安不忘危宜令通居職療疾欲
就諸侯不可聽於是詔通勉致醫藥以時視事其夏引
[121-4a]
拜為大司空通布衣唱義助成大業重以寧平公主故
特見親重然性謙恭常欲避權埶素有消疾自為宰相
謝病不視事連年乞骸骨每優寵之令以公位歸第養
疾通復固辭積二嵗乃聽上大司空印綬以特進奉朝
請有司奏請封皇子帝感通首創大謀即日封通少子
雄為召陵侯帝每幸南陽常遣使者以太牢祠通父冡
十八年卒諡曰恭侯帝及皇后親臨弔送葬子音嗣音
卒子定嗣定卒子黃嗣黃卒子壽嗣李軼後為朱鮪所
[121-4b]
殺更始之敗李松戰死惟通能以功名終永平中顯宗
幸宛詔諸李隨安衆宗室會見並受賞賜恩寵篤焉
王常字顔卿頴川武陽人也王莽末為弟報仇亡命江
夏久之與王鳳王匡等起兵雲杜緑林中聚衆數萬人
以常為偏禆攻傍縣後與成丹張卬别入南郡藍口號
下江兵王莽遣嚴尤陳茂擊破之常與丹卬收散卒入
蔞谿劫畧鍾龍間衆復振引軍與荆州牧戰於上唐大
破之遂北至宜秋是時漢兵與新市平林兵衆俱敗於
[121-5a]
小長安各欲解去伯升聞下江軍在宜秋即與光武及
李通俱造常壁白願見下江一賢將議大事成丹張卬
共推遣常伯升見常説以合從之利常大悟曰王莽簒
弑殘虐天下百姓思漢故豪傑並起今劉氏復興即眞
主也誠思出身為用輔成大功伯升曰如事成豈敢獨
饗之哉遂與常深相結而去常還具謂丹卬言之丹卬
負其衆皆曰大丈夫既起當各自為主何故受人制乎
常心獨歸漢乃稍曉説其將帥曰往者成哀衰微無嗣
[121-5b]
故王莽得乗間簒位既有天下而政令苛酷積失百姓
之心民之謳歌思漢非一日也故使吾屬因此得起夫
民所怨者天所去也民所思者天所與也舉大事必當
下順民心上合天意功乃可成若負彊恃勇觸情恣欲
雖得天下必復失之以秦項之勢尚至夷覆况今布衣
相聚草澤以此行之滅亡之道也今南陽諸劉舉宗起
兵觀其來議事者皆有深計大慮王公之才與之并合
必成大功此所以祐吾屬也下江諸將雖屈彊少識然
[121-6a]
素敬常乃皆謝曰無王將軍吾屬幾陷於不義願敬受
教即引兵與漢軍及新市平林合於是諸部齊心同力
鋭氣益壯遂俱進破殺甄阜梁邱賜及諸將議立宗室
唯常與南陽士大夫同意欲立伯升而朱鮪張卬等不
聽及更始立以常為廷尉大將軍封知命侯别徇汝南
沛郡還入昆陽與光武共擊破王尋王邑更始西都長
安以常行南陽太守事令専命誅賞封為鄧王食八縣
賜姓劉氏常性恭儉遵法度南方稱之更始敗建武二
[121-6b]
年夏常將妻子詣洛陽肉袒自歸光武見常甚歡勞之
曰王廷尉良苦每念往時共更難戹何日忘之莫往莫
來豈違平生之言乎常頓首謝曰臣蒙大命得以鞭䇿
託身陛下始遇宜秋後會昆陽幸頼靈武輒成斷金更
始不量愚臣任以南州赤眉之難喪心失望以為天下
復失綱紀聞陛下即位河北心開目明今得見闕庭死
無遺恨帝笑曰吾與廷尉戲耳吾見廷尉不憂南方矣
乃召公卿將軍以下大會具為羣臣言常以匹夫興義
[121-7a]
兵明于知天命故更始封為知命侯與吾相遇兵中尤
相厚善特加賞賜拜為左曹封山桑侯後帝於大會中
指常謂羣臣曰此家率下江諸將輔翼漢室心如金石
真忠臣也是日遷常為漢忠將軍遣南擊鄧奉董訢令
諸將皆屬焉又詔北擊河間漁陽平諸屯聚五年秋攻
㧞湖陵又與帝會任城因從破蘇茂龐萌進攻下邳常
部當城門戰一日數合賊反走入城常追廹之城上射
矢雨下帝從百餘騎自城南高處望常戰力甚馳遣中
[121-7b]
黃門詔使引還賊遂降又别率騎都尉王霸共平沛郡
賊六年春徴還洛陽令夫人迎常於舞陽歸家上冡西
屯長安拒隗囂七年使使者持璽書即拜常為橫野大
將軍位次與諸將絶席常别擊破隗囂將高峻於朝那
囂遣將過烏氏常要擊破之轉降保塞羌諸營壁皆平
之九年擊内黃賊破降之後北屯故安拒盧芳十二年
薨于屯所諡曰節侯子廣嗣三十年徙封石城侯永平
十四年坐與楚事相連國除
[121-8a]
鄧晨字偉卿南陽新野人也世吏二千石父宏豫章都
尉晨初娶光武姊元王莽末世祖嘗與兄伯升及晨俱
之宛與穰人蔡少公等讌語少公頗學圖䜟言劉秀當
為天子或曰是國師公劉秀乎光武戲曰何用知非僕
邪坐者皆大笑晨心獨喜及光武與家屬避吏新野舎
晨廬甚相親愛晨因謂光武曰王莽悖暴盛夏斬人此
天亡之時也往時會宛獨當應邪光武笑不答及漢兵
起晨將賔客㑹棘陽漢兵敗小長安諸將多亡家屬光
[121-8b]
武單馬遁走遇女弟伯姬與共騎而奔前行復見元趣
令上馬元以手撝曰行矣不能相救無為兩没也會追
兵至元及三女皆遇害漢兵退保棘陽而新野宰乃汙
晨宅焚其冢墓宗族皆恚怒曰家自富足何故隨婦家
人入湯鑊中晨終無恨色更始立以晨為偏將軍與光
武畧地頴川俱夜出昆陽城擊破王尋王邑又别徇陽
翟以東至京宻皆下之更始北都洛陽以晨為常山太
守會王郎反光武自薊走信都晨亦間行會於鉅鹿下
[121-9a]
自請從擊邯鄲光武曰偉卿以一身從我不如以一郡
為我北道主人乃遣晨歸郡光武追銅馬高胡賊於冀
州晨發積射士千人又遣委輸給軍不絶光武即位封
晨房子侯帝又感悼姊没於亂兵追封諡元為新野節
義長公主立廟于縣西封晨長子汎為吳房侯以奉公
主之祠建武三年徴還京師數讌見説故舊平生為歡
晨從容謂帝曰僕竟辯之帝大笑從幸章陵拜光禄大
夫使持節監執金吾賈復等平邵陵新息賊四年從幸
[121-9b]
壽春留鎮九江晨好樂郡職由是復拜為中山太守吏
民稱之常為冀州高第十三年更封南䜌侯入奉朝請
復為汝南太守十八年行幸章陵徴晨行廷尉事從至
新野置酒酣讌賞賜數百十萬復遣歸郡晨興鴻郤陂
數千頃田汝土以殷魚稻之饒流衍他郡明年定封西
華侯復徴奉朝請二十五年卒詔遣中謁者備公主官
屬禮儀招迎新野主魂與晨合葬於北邙乗輿與中宫
親臨送葬諡曰惠侯小子棠嗣後徙封武當棠卒子固
[121-10a]
嗣固卒子國嗣國卒子福嗣永建元年卒無子國除
來歙字君叔南陽新野人也六世祖漢有才力武帝時
以光禄大夫副樓船將軍楊僕擊破南越朝鮮父仲哀
帝時為諫議大夫娶光武祖姑生歙光武甚親敬之數
共往來長安漢兵起王莽以歙劉氏外屬乃收繫之賔
客共簒奪得免更始即位以歙為吏從入闗數言事不
用以病去歙女弟為漢中王劉嘉妻嘉遣人迎歙因南
之漢中更始敗歙勸嘉歸光武遂與嘉俱東詣洛陽帝
[121-10b]
見歙大歡即解衣以衣之拜為太中大夫是時方以隴
蜀為憂帝謂歙曰今西州未附子陽稱帝道里阻逺諸
將方務闗東西州方畧未知所任其謀若何歙因自請
曰臣嘗與隗囂相遇長安其人始起以漢為名今陛下
聖徳隆興臣願得奉威命開以丹青之信囂必束手自
歸則述自亡之勢不足圖也帝然之建武三年歙始使
隗囂五年復持節送馬援因奉璽書於囂既還復往説
囂囂遂遣子恂隨歙入質拜歙為中郎將山東畧定帝
[121-11a]
謀西收囂兵與俱伐蜀復使歙諭㫖囂將王元説囂多
設疑故乆猶豫不決歙素剛毅遂發憤責囂曰國家以
君知臧否識廢興故以手書暢意足下推忠誠遣伯春
委質是臣主之交信也今反用佞惑之言為族滅之計
叛主負子違背忠信乎吉凶之決在於今日欲前刺囂
囂起入部糾兵將殺歙歙徐杖節就車而去囂愈怒王
元勸囂殺歙使牛邯將兵圍守之囂將王遵諫曰愚聞
為國者慎器與名為家者畏怨重禍俱慎名器則下服
[121-11b]
其命輕用怨禍則身受其殃今將軍遣子質漢内懷他
志名器逆矣外人有議欲謀漢使䡖怨禍矣古者列國
兵交使在其間所以重信貴和而不任戰也何况承王
命籍重質而犯之哉君叔以單車逺使而陛下之外兄
也害之無損於漢而隨以族滅昔宋執楚使遂有析骸
易子之禍小國猶不可辱况於萬乗之主重以伯春之
命哉歙有信義言行不違及往來陳説皆可案覆西州
士大夫信重之多為其言故得免而東歸八年歙與征
[121-12a]
虜將軍祭遵襲畧陽遵道病還分遣精兵隨歙合二千
餘人伐山開道從番須回中徑至畧陽斬囂守將金梁
因保其城囂大驚曰何其神也乃悉兵數萬人圍畧陽
斬山築隄激水灌城歙與將士死守矢盡乃發屋斷木
以為兵囂盡鋭攻之自春至秋其士卒疲弊帝乃大發
闗東兵自將上隴囂衆潰走圍解於是置酒高會勞賜
歙班坐絶席在諸將之右賜歙妻縑千疋詔使留屯長
安悉監護諸將歙因上書曰公孫述以隴西天水為藩
[121-12b]
蔽故得延命假息今二郡平蕩則述智計窮矣宜益選
兵馬儲積資糧昔趙之將帥多賈人高帝懸之以重賞
今西州新破兵人饑饉若招以財榖則其衆可集臣知
國家所給非一用度不足然有不得已也帝然之於是
大轉糧運詔歙率征西大將軍馮異建威大將軍耿弇
虎牙大將軍蓋延揚武大將軍馬成武威將軍劉尚入
天水擊敗述将田弇趙匡明年攻㧞落門隗囂支黨周
宗趙恢及天水屬縣皆降初王莽世羌虜多背叛而隗
[121-13a]
囂招懷其酋豪遂得為用及囂亡後五谿先零諸數數
為寇掠皆營塹自守州郡不能討歙乃大修攻具率蓋
延劉尚及太中大夫馬援等進擊羌於金城大破之斬
首虜數千級獲牛羊萬餘頭榖數十萬斛又擊破襄武
賊傅栗卿等隴西雖平而人饑流者相望歙乃傾倉廪
轉運諸縣以賑贍之於是隴西遂安而涼州流通焉十
一年歙與蓋延馬成進攻公孫述將王元環安於河池
下辯陷之乗勝入蜀蜀人大懼使刺客刺歙未殊馳召
[121-13b]
蓋延延見歙因伏悲哀不能仰視歙叱延曰虎牙何敢
然今使者中刺客無以報國故呼巨卿欲相屬以兵事
而反效兒女子涕泣乎刃雖在身不能勒兵斬公邪延
收淚彊起受所誡歙自書表曰臣夜人定後為何人所
賊傷中臣要害臣不敢自惜誠恨奉職不稱以為朝廷
羞夫理國以得賢為本太中大夫叚襄骨鯁可任願陛
下裁察又臣兄弟不肖終恐被罪陛下哀憐臣數賜教
督投筆抽刃而絶帝聞大驚省書覽涕使太中大夫贈
[121-14a]
歙中郎將征羌侯印綬諡曰節侯謁者護喪事喪還洛
陽乗輿縞素臨弔送葬以歙有羌隴之功故改汝南之
當鄉縣為征羌國焉子褒嗣十三年帝嘉歙忠節復封
歙弟由為宜西侯褒子稜尚顯宗女武安公主稜早没
褒卒以稜子歴為嗣厯字伯珍少襲爵以公主子永元
中為侍中監羽林右騎永初三年遷射聲校尉永寧元
年代馮石為執金吾延光元年尊厯母為長公主二年
遷歴太僕明年中常侍樊豐與大將軍耿寶侍中周廣
[121-14b]
謝惲等共譖陷太尉楊震震遂自殺歴謂御史虞詡曰
耿寳託元舅之親榮寵過厚不念報國恩而傾側姦臣
誣奏楊公傷害忠良其天禍亦將至矣遂絶周廣謝惲
不與交通時皇太子驚病不安避幸安帝乳母野王君
王聖舎太子乳母王男厨監邴吉等以為聖舎新繕修
犯土禁不可乆御聖及其女永與大長秋江京及中常
侍樊豐王男邴吉等互相是非聖永遂誣譖男吉皆幽
囚死家屬徙北景太子思男等數為歎息京豐懼有後
[121-15a]
害妄造虛無構讒太子及東宫官屬帝怒召公卿以下
會議廢立耿寳等承㫖皆以為太子當廢歴與太常桓
焉廷尉張皓議曰經説年未滿十五過惡不在其身且
男吉之謀皇太子容有不知宜選忠良保傅輔以禮義
廢置事重此誠聖恩所宜宿留帝不從是日遂廢太子
為濟陰王時監太子家小黃門籍建中傅高梵等皆以
無罪徙朔方厯乃結光禄勲祋諷宗正劉禕將作大匠
薛皓侍中閭邱𢎞陳光趙代施延太中大夫朱倀第五
[121-15b]
頡中散大夫曹成諫議大夫李尤符節令張敬持書侍
御史龔調羽林右監孔顯城門司馬徐崇衛尉守丞樂
闈長樂未央廐令鄭安世等十餘人俱詣鴻都門證太
子無過龔調據法律明之以為男吉犯罪皇太子不當
坐帝與左右患之乃使中常侍奉詔脅羣臣曰父子一
體天性自然以義割恩為天下也歴諷等不識大典而
與羣小共為讙譁外見忠直而内希後福飾邪違義豈
事君之禮朝廷廣開言事之路故且一切假貸若懷迷
[121-16a]
不反當顯明刑書諫者莫不失色薛皓先頓首曰固宜
如明詔歴怫然廷詰皓曰屬通諫何言而今復背之大
臣乗朝車處國事固得輾轉若此乎乃各稍自引起歴
獨守闕連日不肯去帝大怒乃免歴兄弟官削國租黜
公主不得㑹見厯遂杜門不與親戚通時人為之震慄
及帝崩閻太后起厯為將作大匠順帝即位朝廷咸稱
社稷臣於是遷為衛尉祋諷劉禕閭邱𢎞等先卒皆拜
其子為郎朱倀施延陳光趙代等並為公卿任職徴王
[121-16b]
男邴吉家屬還京師厚加賞賜籍建高梵等悉蒙顯擢
永建元年拜厯車騎將軍弟祉為歩兵校尉超為黃門
侍郎三年母長公主薨厯稱病歸第服闋復為大鴻臚
陽嘉二年卒官子定嗣定尚安帝妹平氏長公主順帝
時為虎賁中郎將定卒子虎嗣桓帝時為屯騎校尉弟
豔字季徳少好學下士開館養徒少歴顯位靈帝時再
遷司空
鄧禹字仲華南陽新野人也年十三能誦詩受業長安
[121-17a]
時光武亦遊學京師禹雖幼而見光武知非常人遂相
親附數年歸家及漢兵起更始立豪傑多薦舉禹禹不
肯從及聞光武安集河北即杖䇿北渡追及於鄴光武
見之甚歡謂曰我得専封拜生逺來寧欲仕乎禹曰不
願也光武曰即如是何欲為禹曰但願明公威徳加於
四海禹得效其尺寸垂功名於竹帛耳光武笑因留宿
間語禹乃進説曰更始雖都關西今山東未安赤眉青
犢之屬動以萬數三輔假號往往羣起更始既未有所
[121-17b]
挫而不自聽斷諸將皆庸人屈起志在財幣爭用威力
朝夕自快而已非有忠良明智深慮逺圗欲尊主安民
者也四方分崩離析形勢可見明公雖建藩輔之功猶
恐無所成立於今之計莫若延攬英雄務悦民心立高
祖之業救萬民之命以公而慮天下不足定也光武大
悦因令左右號禹曰鄧將軍常宿於中與定計議及王
郎起兵光武自薊至信都使禹發奔命得數千人令自
將之别攻㧞樂陽從至廣阿光武舎城數上披輿地圗
[121-18a]
指示禹曰天下郡國如是今乃始得其一子前言以吾
慮天下不足定何也禹曰方今海内殽亂人思明君猶
赤子之慕慈母也古之興者在徳薄厚不以大小光武
悦時任使諸將多訪於禹禹每有所舉皆當其材光武
以為知人使别將騎與蓋延等擊銅馬於清陽延等先
至戰不利還保城為賊所圍禹遂進與戰大破之生獲
其大將從光武追賊至滿陽連大克獲北州畧定及赤
眉西入關更始使定國上公王匡襄邑王成丹抗威將
[121-18b]
軍劉均及諸將分據河東𢎞農以拒之赤眉衆大集王
匡等莫能當光武籌赤眉必破長安欲乗釁并關中而
方有事山東未知所寄以禹沈深有大度故授以西討
之畧乃拜為前將軍持節中分麾下精兵二萬人遣西
入關令自選偏裨以下可與俱者於是以韓歆為軍師
李文李春程慮為祭酒馮愔為積弩將軍樊宗為驍騎
將軍宗歆為車騎將軍鄧尋為建威將軍耿訢為赤眉
將軍左于為軍師將軍引而西建武元年正月禹自箕
[121-19a]
關將入河東河東都尉守關不開禹攻十日破之獲輜
重千餘乗進圍安邑數月未能下更始大將軍樊參將
萬人度大陽欲攻禹禹遣諸將逆擊於解南大破之斬
參首於是王匡成丹劉均等合軍十餘萬復共擊禹禹
軍不利樊崇戰死會日暮戰罷軍師韓歆及諸將見兵
勢已摧皆勸禹夜去禹不聽明日癸亥匡等以六甲窮
日不出禹因得更理兵勒衆明旦匡悉軍出攻禹禹令
軍中無得妄動既至營下因𫝊發諸將鼓而並進大破
[121-19b]
之匡等皆棄軍亡走禹率䡖騎急追獲劉均及河東太
守楊寶持節中郎將弭疆皆斬之收得節六印綬五百
兵器不可勝數遂定河東承制拜李文為河東太守悉
更置屬縣令長以鎮撫之是月光武即位於鄗使使者
持節拜禹為大司徒封酇侯食邑萬户禹時年二十四
遂渡汾陰河入夏陽更始中郎將左輔都尉公乗歙引
其衆十萬與左馮翊兵共拒禹於衙禹復破走之而赤
眉遂入長安是時三輔連覆敗赤眉所過殘賊百姓不
[121-20a]
知所歸聞禹乗勝獨剋而師行有紀皆望風相攜負而
迎軍降者日以千數衆號百萬禹所止輒停車住節以
勞來之父老童稚垂髪戴白滿其車下莫不感悦於是
名震關西帝嘉之數賜書褒美諸將豪傑皆勸禹徑攻
長安禹曰不然今吾衆雖多能戰者少前無可仰之積
後無轉餽之資赤眉新拔長安財富充實鋒鋭未可當
也夫盜賊羣起無終日之計財榖雖多變故萬端寕能
堅守者也上郡北地安定三郡土廣人稀饒榖多畜吾
[121-20b]
且休兵北地就糧養士以觀其弊乃可圖也遂引軍至
栒邑禹所到擊破赤眉别將諸營保郡邑皆開門歸附
西河太守宗育遣子奉檄降禹遣詣京師帝以闗中未
定而禹久不進兵下勑曰司徒堯也亡賊桀也長安吏
民遑遑無所依歸宜以時進討鎭慰西京繫百姓之心
禹猶執前意乃分遣將軍别攻上郡諸縣更徴兵引榖
歸至大要遣馮愔宗歆守栒邑二人爭權相攻愔遂殺
歆因反擊禹禹遣使以聞帝問使人愔所親愛為誰對
[121-21a]
曰護軍黃防帝度愔防不能久和埶必相忤因報禹曰
縳馮愔者必黃防也乃遣尚書宗廣持節降之後月餘
防果執愔將其衆歸罪更始諸將王匡胡殷成丹等皆
詣廣降與共東歸至安邑道欲亡廣悉斬之愔至洛陽
赦不誅二年春遣使者更封禹為梁侯食四縣時赤眉
西走扶風禹至長安軍昆明池謁高廟遣使奉十一帝
主詣洛陽循行園陵置吏士奉守焉禹引兵與延岑戰
於藍田不克復就榖雲陽漢中王劉嘉詣禹降嘉相李
[121-21b]
寶倨慢無禮禹斬之寳弟收寳部曲擊禹殺將軍耿訢
自馮愔反後禹威稍損又乏食歸附者離散而赤眉復
入長安禹與戰敗走至高陵軍士饑餓者皆食棗菜帝
乃徴禹還勑曰赤眉無榖自當來東吾折箠笞之非諸
將所憂也無得復妄進禹慙於受任而功不遂數以饑
䘚徼戰輒不利三年春與車騎將軍鄧𢎞擊赤眉遂為
所敗衆皆死散獨與二十四騎還詣宜陽謝上大司徒
梁侯印綬有詔歸侯印綬數月拜右將軍延岑自敗於
[121-22a]
東陽遂與秦豐合四年春復寇順陽間遣禹護復漢將
軍鄧曄輔漢將軍于匡擊破岑於鄧追至武當復破之
岑奔漢中餘黨悉平十三年天下平定諸功臣皆增户
邑定封禹為高宻侯食高密昌安夷安淳于四縣帝以
禹功高封弟寛為明親侯其後左右將軍官罷以特進
奉朝請禹内文明篤行淳備事母至孝天下既定常欲
逺名勢有子十三人各使守一藝修整閨門教養子孫
可為後世法資用國邑不修産利帝益重之中元元年
[121-22b]
復行司徒事從東巡狩封岱宗顯宗即位以禹為先帝
元功拜為太傅進見東向甚尊寵之居歳餘寢疾帝數
自臨問以子男二人為郎永平元年年五十七薨諡曰
元侯帝分禹封為三國長子震為高密侯襲為昌安侯
珍為夷安侯禹少子鴻好籌策永平中以為小侯引入
與議邊事帝以為能拜將兵長史率五營士屯鴈門肅
宗時為度遼將軍永元中與大將軍竇憲俱出擊匈奴
有功徴行車騎將軍出塞追畔胡逢侯坐逗留下獄死
[121-23a]
高密侯震卒子乾嗣乾尚顯宗女沁水公主永元十四
年陰皇后巫蠱事發乾從兄奉以后舅被誅乾從坐國
除元興元年和帝復封乾本國拜侍中乾卒子成嗣成
卒子褒嗣尚安帝妹舞陰長公主桓帝時為少府褒卒
長子某嗣少子昌襲母爵為舞陰侯拜黃門侍郎昌安
侯襲嗣子藩亦尚顯宗女平臯長公主和帝時為侍中
夷安侯珍子康少有操行兄良襲封無後永初六年紹
封康為夷安侯時諸紹封者皆食故國半租康以皇太
[121-23b]
后戚屬獨三分食二以侍祠侯為越騎校尉康以太后
久臨朝政宗門盛滿數上書長樂宫諫爭宜崇公室自
損私權言甚切至太后不從康心懷憂懼永寧元年遂
謝病不朝太后使内侍者問之時宫人出入多能有所
毁譽其中耆宿皆稱中大人所使者乃康家先婢亦自
通中大人康聞詬之曰汝我家出亦敢爾邪婢怨恚還
説康詐疾而言不遜太后大怒遂免康官遣歸國絶屬
籍及從兄騭誅安帝徴康為侍中順帝立為太僕有方
[121-24a]
正稱名重朝廷以病免加位特進陽嘉三年卒諡曰義
侯禹第六子訓字平叔少有大志不好文學禹常非之
顯宗初即位以為郎中樂施下士士大夫多歸之永平
中治滹沱石臼河從都慮至羊腸倉欲令通漕太原吏
民苦役連年無成轉運所經三百八十九隘前後溺死
者不可勝筭建初三年拜訓謁者使監領其事訓考量
隱括知大功難立具以上言肅宗從之遂罷其役更用
驢輦歳省費億萬計全活徒士數千人會上谷太守任
[121-24b]
興欲誅赤沙烏桓怨恨謀反詔訓將黎陽營兵屯狐奴
以防其變訓撫綏邊民為幽部所歸六年遷護烏桓校
尉黎陽故人多攜將老幼樂隨訓徙邊鮮卑聞其威恩
皆不敢南近塞下八年舞陰公主子梁扈有罪訓坐私
與扈通書徴免歸閭里元和三年盧水胡反畔以訓為
謁者乗𫝊到武威拜張掖太守章和二年護降校尉張
紆誘誅燒當種羌迷吾等由是諸羌大怒謀欲報怨朝
廷憂之公卿舉訓代紆為校尉諸羌激忿遂相與解仇
[121-25a]
結㛰交質盟詛衆四萬餘人期冰合度河攻訓先是小
月氏胡分居塞内勝兵者二三千騎皆勇健富彊每與
羌戰常以少制多雖首施兩端漢亦時收其用時迷吾
子迷唐别與武威種羌合兵萬騎至塞下未敢攻訓先
欲脅月氏胡訓擁衛稽故令不得戰議者咸以羌胡相
攻縣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護訓曰不然今張紆失
信衆羌大動經常屯兵不下二萬轉運之費空竭府帑
涼州吏民命縣絲髪原諸胡之所以難得其意者皆恩
[121-25b]
信不厚耳今因其廹急以徳懷之庶能有用遂今開城
及所居園門悉驅羣胡妻子内之嚴兵守衛羌掠無所
得又不敢逼諸胡因即解去由是湟中諸胡皆言漢家
常欲鬭我遭今鄧使君待我以恩信開門内我妻子乃
得父母咸歡喜叩頭曰唯使君所命訓遂撫養其中少
年勇者數百人以為義從羌胡俗恥病死每病臨困輒
以刀自刺訓聞有疾困輒拘持縳束不與兵刃使醫藥
療之愈者非一大小咸悦於是賞賂諸羌使相招誘迷
[121-26a]
唐伯父號迷吾乃將其母及種人八百户自塞外來降
訓因發湟中秦胡羌兵四千人出塞掩擊迷唐於寫谷
斬首虜六百餘人得馬牛羊萬餘頭迷唐乃去大小榆
居頗巖谷衆悉破散其春復欲歸故地就田業訓乃發
湟中六千人令長史任尚將之縫革為船置於箄中以
度河掩擊迷唐廬落大豪多所斬獲復追逐奔北㑹尚
等夜為羌所攻於是義從羌胡并力破之斬首前後一
千八百餘級獲生口二千人馬牛羊三萬餘頭一種殆
[121-26b]
盡迷唐遂收其餘部逺徙廬落西行千餘里諸附落小
種皆背畔之燒當豪帥東號稽顙歸死餘皆款塞納質
於是綏接歸附威信大行遂罷屯兵各令歸郡唯置弛
刑徒三千餘人分以屯田為貧人耕種修理城郭塢壁
而已永元二年大將軍竇憲將兵鎭武威憲以訓曉羌
胡方畧上求偕行訓初厚於馬氏不為諸竇所親及憲
誅故不離其禍訓雖寛中容衆而於閨門甚嚴兄弟莫
不敬憚諸子進見未嘗賜席接以温色四年冬病卒官
[121-27a]
時年五十三吏人羌胡愛惜旦夕臨者日數千人戎俗
父母死恥悲泣皆騎馬歌呼至聞訓卒莫不咷號或以
刀自割又刺殺其犬馬牛羊曰鄧使君已死我曹亦俱
死耳前烏桓吏士皆奔走道路至空城郭吏執不聽以
狀白校尉徐傿傿歎息曰此義也乃釋之遂家家為訓
立祠每有疾病輒此請禱求福元興元年和帝以訓皇
后之父使謁者持節至訓墓賜策追封諡曰平壽敬侯
中宫自臨百官大㑹訓五子騭京悝𢎞閶騭字昭伯少
[121-27b]
辟大將軍竇憲府及女弟為貴人騭兄弟皆除郎中及
貴人立是為和熹皇后騭三遷虎賁中郎將京悝𢎞閶
皆黃門侍郎京卒於官延平元年拜騭車騎將軍儀同
三司始自騭也悝虎賁中郎將𢎞閶皆侍中殤帝崩太
后與騭等定策立安帝悝遷城門校尉𢎞虎賁中郎將
自和帝崩後騭兄弟常居禁中騭謙遜不欲乆在内連
求還第歳餘太后乃許之永初元年封騭上蔡侯悝葉
侯𢎞西平侯閭西華侯食邑各萬户騭以定策功增邑
[121-28a]
三千户騭等辭讓不獲遂逃避使者間關詣闕上疏自
陳至誠太后不聽騭頻上疏至於五六乃許之其後涼
部畔羌摇蕩西州朝廷憂之於是詔騭將左右羽林北
軍五校士及諸部兵擊之車駕幸平樂觀餞送騭西屯
漢陽使征西校尉任尚從事中郎司馬鈞與羌戰大敗
時以轉輸疲弊百姓苦役冬徵騭班師朝廷以太后故
遣五官中郎將迎拜騭為大將軍軍到河南使大鴻臚
親迎中常侍齎牛酒郊勞王主以下候望於道既至大
[121-28b]
會羣臣賜束帛乗馬寵靈顯赫光震都鄙時遭元二之
災人士荒饑死者相望盗賊羣起四夷侵畔騭等崇節
儉罷力役推進天下賢士何熙祋諷羊浸李郃陶敦等
列於朝廷辟楊震朱寵陳禪置之幕府故天下復安四
年母新野君寢病騭兄弟並上書求還侍養太后以閶
最少孝行尤著特聽之賜安車駟馬及新野君薨騭等
復乞身行服章連上太后許之騭等既還里第並居家
次閶至孝骨立有聞當時及服闋詔諭騭還輔朝政更
[121-29a]
授前封騭等叩頭固讓乃止於是並奉朝請位次在三
公下特進侯上其有大議乃詣朝堂與公卿參謀元初
三年𢎞卒太后服齊衰帝絲麻並宿幸其第𢎞少治歐
陽尚書授帝禁中諸儒多歸附之初疾病遺言悉以常
服不得用錦衣玉匣有司奏贈𢎞驃騎將軍位特進西
平侯太后追思𢎞意不加贈位衣服但賜錢千萬布萬
匹騭等復辭不受詔大鴻臚持節即𢎞殯封子廣徳為
西平侯將葬有司復奏發五營輕車騎士禮儀如霍光
[121-29b]
故事太后皆不聽但白蓋雙騎門生輓送後以帝師之
重分西平之都鄉封廣徳弟甫徳為都鄉侯四年又封
京子黃門侍郎珍為陽安侯邑三千五百户五年悝閶
相繼並卒並遺言薄葬不受爵贈太后並從之乃封悝
子廣宗為葉侯閶子忠為西華侯自祖父禹教訓子孫
皆遵法度深戒竇氏檢勑宗族闔門靜居騭子侍中鳳
嘗與尚書郎張龕書屬郎中馬融宜在臺閣又中郎將
任尚嘗遺鳯馬後尚坐斷盜軍糧檻車徵詣廷尉鳳懼
[121-30a]
事泄先自首於騭騭畏太后遂髠妻及鳳以謝天下稱
之建光元年太后崩未及大斂帝復申前命封騭為上
蔡侯位特進帝少號聰敏及長多不徳而乳母王聖見
太后久不歸政慮有廢置常與中黃門李閨候伺左右
及太后崩宫人先有受罰者懐怨恚因誣告悝𢎞閶先
從尚書鄧訪取廢帝故事謀立平原王得帝聞追怒令
有司奏悝等大逆無道遂廢西平侯廣徳葉侯廣宗西
華侯忠陽安侯珍都鄉侯甫徳皆為庶人騭以不與謀
[121-30b]
但免特進遣就國宗族皆免官歸故郡没入騭等貲財
田宅徙鄧訪及家屬於逺郡郡縣逼廹廣宗及忠皆自
殺又徙封騭為羅侯騭與子鳳並不食而死騭從弟河
南尹豹度遼將軍舞陽侯遵將作大匠暢皆自殺唯廣
徳兄弟以母閻氏戚屬得留京師大司農朱寵痛騭無
罪遇禍乃肉袒輿櫬上疏追訟騭曰伏惟和熹皇后聖
善之徳為漢文母兄弟忠孝同心憂國宗廟有主王室
是頼功成身退讓國遜位聖世外戚無與為比當享積
[121-31a]
善履謙之祐而橫為宫人單辭所陷利口傾險反亂國
家罪無申證獄不訊鞫遂令騭等罹此酷濫一門七人
並不以命屍骸流離怨魂不反逆天感人率土喪氣宜
收還冡次寵樹遺孤宗承血祀以謝亡靈寵知其言切
自致廷尉詔免官歸田里衆庶多為騭稱枉帝意頗悟
乃譴讓州郡還葬洛陽北芒舊塋公卿皆㑹喪莫不悲
傷之詔遣使者祠以中牢諸從昆弟皆歸京師及順帝
即位追感太后恩訓愍騭無辜乃詔宗正復故大將軍
[121-31b]
鄧騭宗親内外朝見皆如故事除騭兄弟子及門從十
二人悉為郎中擢朱寵為太尉録尚書事寵字仲威京
兆人初辟騭府稍遷潁川太守有治聲及拜太尉封安
鄉侯甚加優禮廣徳早卒甫徳更召為開封令學𫝊父
業喪母遂不仕閶妻耿氏有節操痛鄧氏誅廢子忠早
卒乃養河南尹豹子嗣為閶後耿氏教之書學遂以通
博稱永壽中與伏無忌延篤著書東觀官至屯騎校尉
禹曾孫香子女為桓帝后帝又紹封度遼將軍遵子萬
[121-32a]
世為南鄉侯拜河南尹及后廢萬世下獄死其餘宗親
皆復歸故郡鄧氏自中興後累世寵貴凡侯者二十九
人公二人大將軍以下十三人中二千石十四人列校
二十二人州郡牧守四十八人其餘侍中將大夫郎謁
者不可勝數東京莫與為比
寇恂字子翼上谷昌平人也世為著姓恂初為郡功曹
太守耿況甚重之王莽敗更始立使使者徇郡國曰先
降者復爵位恂從耿況迎使者於界上況上印綬使者
[121-32b]
納之一宿無還意恂勒兵入見使者就請之使者不與
曰天王使者功曹欲脅之邪恂曰非敢脅使君切傷計
之不詳也今天下粗定國信未宣使君建節銜命以臨
四方郡國莫不延頸傾耳望風歸命今始至上谷而先
墮大信沮向化之心生離畔之隙將何以號令他郡乎
且耿府君在上谷乆為吏民所親今易之得賢則造次
未安不賢則祗更生亂為使君計莫若復之以安百姓
使者不應恂叱左右以使者命召況況至恂進取印綬
[121-33a]
帶況使者不得已乃承制授之況受而歸及王郎起遣
將徇上谷急況發兵恂與門下掾閔業共説況曰邯鄲
㧞起難可信向昔王莽時所難獨有劉伯升耳今聞大
司馬劉公伯升母弟尊賢下士士多歸之可攀附也況
曰邯鄲方盛力不能獨拒如何恂曰今上谷完實控弦
萬騎舉大郡之資可以詳擇去就恂請東約漁陽齊心
合衆邯鄲不足圗也況然之乃遣恂到漁陽結謀彭寵
恂還至昌平襲擊邯鄲使者殺之奪其軍遂與況子弇
[121-33b]
等俱南及光武於廣阿拜恂為偏將軍號承義侯從破
羣賊數與鄧禹謀議禹竒之因奉牛酒共交歡光武南
定河内而更始大司馬朱鮪等盛兵據洛陽又并州未
安光武難其守問於鄧禹曰諸將誰可守河内者禹曰
昔高祖任蕭何於關中無復西顧之憂所以得専精山
東終成大業今河内帶河為固户口殷實北通上黨南
廹洛陽宼恂文武備足有牧人御衆之才非此子莫可
使也光武乃拜恂河内太守行大將軍事光武謂恂曰
[121-34a]
河内完富吾將因是而起昔高祖留蕭何於關中今吾
委公以河内堅守轉運給足軍糧率厲士馬防遏他兵
勿令北度而已光武於是復北征燕代恂移書屬縣講
兵肄射伐淇園之竹為矢百萬餘養馬二千疋收租四
百萬斛轉以給軍朱鮪聞光武北而河内孤使討難將
軍蘇茂副將賈彊將兵三萬餘人渡鞏河攻温檄書至
恂即勒軍馳出移告屬縣發兵㑹於温下軍吏皆諫曰
今洛陽兵度河前後不絶宜待衆軍畢集乃可出也恂
[121-34b]
曰温郡之藩蔽失温則郡不可守遂馳赴之旦日合戰
而偏將軍馮異遣救及諸縣兵適至士馬四集幡旗蔽
野恂乃令士卒乗城鼔譟大呼言曰劉公兵到蘇茂軍
聞之陣動恂因奔擊大破之追至洛陽遂斬賈彊茂兵
自投河死者數千生獲萬餘人恂與馮異過河而還自
是洛陽震恐城門晝閉時光武𫝊聞朱鮪破河内有頃
恂檄至大喜曰吾知寇子翼可任也諸將軍賀因上尊
號於是即位時乏軍食恂以輦車驪駕轉輸前後不絶
[121-35a]
尚書升斗以禀百官帝數策書勞問恂同門生茂陵董
崇説恂曰上新即位四方未定而君侯以此時據大郡
内得人心外破蘇茂威震鄰敵此讒人側目怨禍之時
也昔蕭何守關中悟鮑生之言而高祖悦今君所將皆
宗族昆弟也無乃當以前人為鏡戒恂然其言稱疾不
視事帝將攻洛陽先至河内恂求從軍帝曰河内未可
離也數固請不聽乃遣兄子宼張姊子谷崇將突騎願
為軍鋒帝善之皆以為偏將軍建武二年恂坐繫考上
[121-35b]
書者免是時潁川人嚴終趙敦聚衆萬餘人與密人賈
期連兵為宼恂免數月復拜潁川太守與破姦將軍侯
進俱擊之數月斬期首郡中悉平定封恂雍奴侯邑萬
户執金吾賈復在汝南部將殺人於潁川恂捕得繫獄
時尚草創軍營犯法率多相容恂乃戮之於市復以為
耻還過潁川謂左右曰吾與宼恂並列將帥而今為其
所陷大丈夫豈有懷侵怨而不决之者乎今見宼恂必
手劒之恂知其謀不欲與相見谷崇曰崇將也得帶劔
[121-36a]
侍側卒有變足以相當恂曰不然昔藺相如不畏秦王
而屈於亷頗者為國也區區之趙尚有此義吾安可以
亡之乎乃勑屬縣盛供具儲酒醪執金吾至界一人皆
兼二人之饌恂乃出迎於道稱疾而還賈復勒兵欲追
之而吏士皆醉遂過去恂遣谷崇以狀聞帝乃徴恂恂
至引見時復先在坐欲起相避帝曰天下未定兩虎安
得私鬭今日朕分之於是並坐極歡遂共車同出結友
而去恂歸潁川三年遣使者即拜為汝南太守又使驃
[121-36b]
騎將軍杜茂將兵助恂討盜賊盗賊清靜郡中無事恂
素好學乃修鄉校教生徒聘能為左氏春秋者親受學
焉七年代朱浮為執金吾明年從車駕擊隗囂而潁川
盜賊羣起帝乃引軍還謂恂曰潁川迫近京師當以時
定惟念獨卿能平之耳從九卿復出以憂國可知也恂
對曰潁川剽輕聞陛下逺踰阻險有事隴蜀故狂狡乗
間相詿誤耳如聞乗輿南向賊必惶怖歸死臣願執鋭
前驅即日車駕南征恂從至潁川盗賊悉降而竟不拜
[121-37a]
郡百姓遮道曰願從陛下復借寇君一年乃留恂長社
鎮撫吏民受納餘降初隗囂將安定高峻擁兵萬人據
高平第一帝使待詔馬援招降峻由是河西道開中郎
將來歙承制拜峻通路將軍封關内侯後屬大司馬吳
漢共圍囂於冀及漢軍退峻亡歸故營復助囂拒隴坻
及囂死峻據高平畏誅堅守建威大將軍耿弇率太中
大夫竇士武威太守梁統等圍之一歳不抜十年帝入
闗將自征之恂時從駕諫曰長安道里居中應接近便
[121-37b]
安定隴西必懷震懼此從容一處可以制四方也今士
馬疲倦方履險阻非萬乗之固前年潁川可謂至戒帝
不從進軍及汧峻猶不下帝議遣使降之乃謂恂曰卿
前止吾此舉今為吾行也若峻不即降即引耿弇等五
營擊之恂奉璽書至第一峻遣軍師皇甫文出謁辭禮
不屈恂怒將誅文諸將諫曰高峻精兵萬人率多彊弩
西遮隴道連年不下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無乃不可
乎恂不應遂斬之遣其副歸告峻曰軍師無禮已戮之
[121-38a]
矣欲降急降不欲固守峻惶恐即日開城門降諸將皆
賀因曰敢問殺其使而降其城何也恂曰皇甫文峻之
腹心其所取計者也今來辭意不屈必無降心全之則
文得其計殺之則峻亡其膽是以降耳諸將皆曰非所
及也遂𫝊峻還洛陽恂經明行修名重朝廷所得秩奉
厚施朋友故人及從吏士常曰吾因士大夫以致此其
可獨享之乎時人歸其長者以為有宰相器十二年卒
諡曰威侯子損嗣恂同産弟及兄子姊子以軍功封列
[121-38b]
侯者凡八人終其身不𫝊於後初所與謀閔業者恂數
為帝言其忠賜爵闗内侯官至遼西太守十三年復封
損庶兄壽為洨侯後徙封損扶柳侯損卒子釐嗣徙封
商鄉侯釐卒子襲嗣恂女孫為大將軍鄧騭夫人由是
寇氏得志於永初間恂曾孫榮少知名桓帝時為侍中
性矜㓗自貴於人少所與以此見害於權寵而從兄子
尚帝妹益陽長公主帝又聘其從孫女於後宫左右益
惡之延熹中遂陷以罪辟與宗族免歸故郡吏承望風
[121-39a]
㫖持之寖急榮恐不免奔闕自訟未至刺史張敬追劾
榮以擅去邊有詔捕之榮逃竄數年會赦令不得除積
窮困乃自亡命中上書自訟辭語怨忿帝省章愈怒遂
誅榮寇氏由是遂衰
馮異字公孫潁川父城人也好讀書通左氏春秋孫子
兵法漢兵起異以郡掾監五縣與父城長苗萌共城守
為王莽拒漢光武畧地潁川攻父城不下屯兵巾車鄉
異間出行屬縣為漢兵所執時異從兄孝及同郡丁綝
[121-39b]
吕晏並從光武因共薦異得召見異曰異一夫之用不
足為彊弱有老母在城中願歸據五城以効功報徳光
武曰善異歸謂苖萌曰今諸將皆壯士屈起多暴橫獨
有劉將軍所到不虜掠觀其言語舉止非庸人也可以
歸身苗萌曰死生同命敬從子計光武南還宛更始諸
將攻父城者前後十餘軰異堅守不下及光武為司𨽻
校尉道經父城異等即開門奉牛酒迎光武署異為主
簿苖萌為從事異因薦邑子銚期叔壽叚建左隆等光
[121-40a]
武皆以為掾史從至洛陽更始數欲遣光武徇河北諸
將皆以為不可是時左丞相曹竟子詡為尚書父子用
事異勸光武厚結納之及度河北詡有力焉自伯升之
敗光武不敢顯其悲戚每獨居輒不御酒肉枕席有涕
泣處異獨叩頭寛譬哀情光武止之曰卿勿妄言異復
因間進説曰天下同苦王氏思漢久矣今更始諸將從
橫暴虐所至虜掠百姓失望無所依戴今公專命方面
施行恩徳夫有桀紂之亂乃見湯武之功民久饑渴易
[121-40b]
為充飽宜急分遣官屬徇行郡縣理寃結布恩澤光武
納之至邯鄲遣異與銚期乗𫝊撫循屬縣錄囚徒存鰥
寡亡命自詣者除其罪陰條二千石長吏同心及不附
者上之及王郎起光武自薊東南馳晨夕草舎至饒陽
無蔞亭時天寒烈衆皆饑疲異上豆粥明旦光武謂諸
將曰昨得公孫豆粥饑寒俱觧及至南宫遇大風雨光
武引車入道傍空舎異抱薪鄧禹爇火帝對竈燎衣異
復進麥飯莵肩因復渡虖沱河至信都使異别收河間
[121-41a]
兵還拜偏將軍從破王郎封應侯異為人謙退不伐行
與諸將相逢輒引車避道進止皆有表識軍中號為整
齊每所止舎諸將並坐論功異常獨屏樹下軍中號曰
大樹將軍及破邯鄲乃更分部諸將各有配𨽻軍士皆
言願屬大樹將軍光武以此多之别擊破鐡脛於北平
又降匈奴于林闟頓王因從平河北時更始遣舞陰王
李軼廪邱王田立大司馬朱鮪白虎公陳僑將兵號三
十萬與河南太守武勃共守洛陽光武將北徇燕趙以
[121-41b]
魏郡河内獨不逢兵而城邑完全倉廪實乃拜寇恂為
河内太守異為孟津將軍統二郡兵河上與寇恂合勢
以拒朱鮪等異乃遺李軼書曰愚聞明鏡所以照形往
事所以知今昔微子去殷而入周項伯畔楚而歸漢周
勃迎代王而黜少帝霍光尊孝宣而廢昌邑彼皆畏天
知命覩存亡之符見廢興之事故能成功於一時垂業
於萬世也茍令長安尚可扶助延期歳月疏不間親逺
不踰近季文豈能居一隅哉今長安壞亂赤眉臨郊王
[121-42a]
侯搆難大臣乖離綱紀已絶四方分崩異姓並起是故
蕭王䟦渉霜雪經營河北今英俊雲集百姓風靡雖邠
岐慕周不足以喻季文誠能覺悟成敗亟定大計論功
古人轉禍為福在此時矣如猛將長驅嚴兵圍城雖有
悔恨亦無及矣初軼與光武首結謀約加相親愛及更
始立反共陷伯升雖知長安已危欲降又不自安乃報
異書曰軼本與蕭王首謀造漢結死生之約同榮枯之
計今軼守洛陽將軍鎭孟津俱據機軸千載一會思成
[121-42b]
斷金唯深逹蕭王願進愚策以佐國安人軼自通書之
後不復與異爭鋒故異因此得北攻天井關抜上黨二
城又南下河南成臯已東十三縣及諸屯聚皆平之降
者十餘萬武勃將萬餘人攻諸畔者異引軍度河與勃
戰於士鄉下大破斬勃獲首五千餘級軼又閉門不救
異見其信効具以奏聞光武故宣露軼書令朱鮪知之
鮪怒使人刺殺軼由是城中乖離多有降者鮪乃遣討
難將軍蘇茂將數萬人攻温鮪自將數萬人攻平陰以
[121-43a]
綴異異遣校尉護軍將軍將兵與寇恂合擊茂破之異
因渡河擊鮪鮪走異追至洛陽環城一匝而還移檄上
狀諸將皆入賀并勸光武即帝位光武乃召異詣鄗問
四方動靜異曰三王反叛更始敗亡天下無主宗廟之
憂在於大王宜從衆議上為社稷下為百姓光武曰我
昨夜夢乘赤龍上天覺悟心中動悸異因下席再拜賀
曰此天命發於精神心中動悸大王重慎之性也異遂
與諸將定議上尊號建武二年春定封異陽夏侯引擊
[121-43b]
陽翟賊嚴終趙根破之詔異歸家上冢使太中大夫齎
牛酒令二百里内太守都尉以下及宗族會焉時赤眉
延岑暴亂三輔郡縣大姓各擁兵衆大司徒鄧禹不能
定乃遣異代禹討之車騎送至汝南賜以乗輿七尺具
劒勑異曰三輔遭王莽更始之亂動以赤眉延岑之酷
元元塗炭無所依訴今之征伐非必畧地屠城要在平
定安集之耳諸將非不健鬬然好虜掠卿本能御吏士
念自修勑無為郡縣所苦異頓首受命引而西所至皆
[121-44a]
布威信𢎞農羣盗稱將軍者十餘軰皆率衆降異異與
赤眉遇於華隂相拒六十餘日戰數十合降其將劉始
王宣等五千餘人三年春光武遣使者即拜異征西大
將軍會鄧禹率車騎將軍鄧𢎞等引歸與異相遇禹𢎞
要異共攻赤眉異曰異與賊相拒且數十日雖屢獲雄
將餘衆尚多可稍以恩信傾誘難卒用兵破也上今使
諸將屯澠池要其東而異擊其西一舉取之此萬成計
也禹𢎞不從𢎞遂大戰移日赤眉陽敗棄輜重走車皆
[121-44b]
載土以豆覆其上士卒饑爭取之赤眉引還擊𢎞𢎞軍
潰亂異與禹合兵救之赤眉小却異以士卒饑倦可且
休禹又不聽復戰大為所敗死傷者三千餘人禹得脱
歸宜陽異棄馬歩走上回谿阪與麾下數人歸營復堅
壁收其散卒招集諸營保數萬人與賊約期㑹戰使壯
士變服與赤眉同伏于道側旦日赤眉使萬人攻異前
部異裁出兵以救之賊見勢弱悉衆攻異異乃縱兵大
戰日昃賊氣衰伏兵卒起衣服相亂赤眉不復識别衆
[121-45a]
遂驚潰追擊大破於崤底降男女八萬人餘衆尚十餘
萬東走宜陽降璽書勞異曰赤眉破平士吏勞苦始雖
垂翅回谿終能奮翼澠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方
論功賞以答大勲時赤眉雖降衆寇猶盛延岑據藍田
王歆據下邽芳丹據新豐蔣震據霸陵張邯據長安公
孫守據長陵楊周據谷口吕鮪據陳倉角閎據汧駱蓋
延據盩厔任良據鄠汝章據槐里各稱將軍擁兵多者
萬餘少者數千人轉相攻擊異且戰且行屯軍上林苑
[121-45b]
中延岑既破赤眉自稱武安王拜置牧守欲據關中引
張邯任良共攻異異擊破之斬首千餘級諸營保守附
岑者皆來降歸異岑走攻析異遣復漢將軍鄧曄輔漢
將軍丁匡要擊岑大破之降其將蘇臣等八千餘人岑
遂自武關走南陽時百姓饑餓人相食黃金一斤易豆
五升道路斷隔委輸不至軍士悉以果食為糧詔拜南
陽趙匡為右扶風將兵助異并送縑榖軍中皆稱萬嵗
異兵食漸盛乃稍誅擊豪傑不從令者褒賞降附有功
[121-46a]
勞者悉遣其渠帥詣京師散其衆歸本業威行關中唯
吕鮪張邯蔣震遣使降蜀其餘悉平明年公孫述遣將
程焉將數萬人就吕鮪出屯陳倉異與趙匡迎擊大破
之焉退走漢川異追戰於箕谷復破之還擊破吕鮪營
保降者甚衆其後蜀復數遣將間出異輒摧挫之懷來
百姓申理枉結出入三歳上林成都異自以久在外不
自安上書思慕闕庭願親帷幄帝不許後人有章言異
専制關中斬長安令威權至重百姓歸心號為咸陽王
[121-46b]
帝以章示異異惶懼上書謝曰臣本諸生遭遇受命之
會充備行伍過䝉恩私位大將爵通侯受任方面以立
微功皆自國家謀慮臣無所能及臣伏自思惟以詔勑
戰功每輒如意時以私心斷決未嘗不有悔國家獨見
之明久而益逺乃知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當兵革
始起擾攘之時豪傑競逐迷惑千數臣以遭遇託身聖
明在傾危溷殽之中尚不敢過差而況天下平定上尊
下卑而臣爵位所蒙巍巍不測乎誠冀以謹勑遂自終
[121-47a]
始見所示臣章戰慄怖懼伏念明主知臣愚性固敢因
縁自陳詔報曰將軍之於國家義為君臣恩猶父子何
嫌何疑而有懼意六年異朝京師引見帝謂公卿曰是
我起兵時主簿也為吾披荆棘定關中既罷使中黃門
賜以珍寶衣服錢帛詔曰倉卒無蔞亭豆粥虖沱河麥
飯厚意久不報異稽首謝曰臣聞管仲謂桓公曰願君
無忘射鉤臣無忘檻車齊國頼之臣今亦願國家無忘
河北之難小臣不敢忘巾車之恩後數引讌見定議圖
[121-47b]
蜀留十餘日令異妻子隨異還西夏遣諸將上隴為隗
囂所敗乃詔異軍栒邑未及至隗囂乗勝使其將王元
行巡將二萬餘人下隴因分遣巡取栒邑異即馳兵欲
先據之諸將皆曰虜兵盛而新乘勝不可與爭宜止軍
便地徐思方畧異曰虜兵臨境忸&KR1016小利遂欲深入若
得栒邑三輔動揺是吾憂也夫攻者不足守者有餘今
先據城以逸待勞非所以爭也潛往閉城偃旗鼓行巡
不知馳赴之異乗其不意卒擊鼓建旗而出巡軍驚亂
[121-48a]
奔走追擊數十里大破之祭遵亦破王元於汧於是北
地諸豪長耿定等悉畔隗囂降異上書言狀不敢自伐
諸將或欲分其功帝患之乃下璽書曰制詔大司馬虎
牙建威漢中捕虜武威將軍虜兵猥下三輔驚恐栒邑
危亡在於旦夕北地營保按兵觀望今偏城獲全虜兵
挫折使耿定之屬復念君臣之義征西功若邱山猶自
以為不足孟之反奔而殿亦何異哉今遣太中大夫賜
征西吏士死傷者醫藥棺斂大司馬已下親弔死問疾
[121-48b]
以崇謙讓於是使異進軍義渠并領北地太守事青山
胡率萬餘人降異異又擊盧芳將賈覽匈奴薁鞬日逐
王破之上郡安定皆降異復領安定太守事九年春祭
遵卒詔異守征虜將軍并將其營及隗囂死其將王元
周宗等復立囂子純猶總兵據冀公孫述遣將趙匡等
救之帝復令異行天水太守事攻匡等且一年皆斬之
諸將攻冀不能拔欲且還休兵異固持不動常為衆軍
鋒明年夏與諸將攻落門未拔病發薨於軍諡曰節侯
[121-49a]
長子彰嗣明年帝思異功復封彰弟訢為析鄉侯十三
年更封彰東緡侯食三縣永平中徙封平鄉侯彰卒子
普嗣有罪國除永初六年安帝追惟建武元功二十八
將乃下詔令條其無嗣絶世若犯罪奪國其子孫應當
統後者分别署狀上於是紹封普子晨為平鄉侯明年
二十八將絶國者皆紹封焉
岑彭字君然南陽棘陽人也王莽時守本縣長漢兵起
攻拔棘陽彭將家屬奔前隊大夫甄阜阜怒彭不能固
[121-49b]
守拘彭母妻令効功自補彭將賔客戰鬭甚力及甄阜
死彭被創亡歸宛與前隊貳嚴説共城守漢兵攻之數
月城中糧盡人相食彭乃與説舉城降諸將欲誅之大
司徒伯升曰彭郡之大吏執心堅守是其節也今舉大
事當表義士不如封之以勸其後更始乃封彭為歸徳
侯令屬伯升及伯升遇害彭復為大司馬朱鮪校尉從
鮪擊王莽揚州牧李聖殺之定淮陽城鮪薦彭為淮陽
都尉更始遣立威王張卬與將軍徭偉鎮淮陽偉反擊
[121-50a]
走卬彭引兵攻偉破之遷潁川太守會舂陵劉茂起兵
畧下潁川彭不得之官乃與麾下數百人從河内太守
邑人韓歆會光武徇河内歆議欲城守彭止不聽既而
光武至懷歆迫急迎降光武知其謀大怒收歆置鼓下
將斬之召見彭彭因進説曰今赤眉入關更始危殆權
臣放縱矯稱詔制道路阻塞四方蜂起羣雄競逐百姓
無所歸命切聞大王平河北開王業此誠皇天祐漢士
民之福也彭幸蒙司徒公所見全濟未有報徳旋被禍
[121-50b]
難永恨於心今復遭遇願出身自效光武深接納之彭
因言韓歆南陽大人可以為用乃貰歆以為鄧禹軍師
更始大將軍吕植將兵屯淇園彭説降之於是拜彭為
刺姦大將軍使督察衆營授以常所持節從平河北光
武即位拜彭廷尉歸徳侯如故行大將軍事與大司馬
吳漢大司空王梁建義大將軍朱祐右將軍萬修執金
吾賈復驍騎將軍劉植揚化將軍堅鐔積射將軍侯進
偏將軍馮異祭遵王霸等圍洛陽數月朱鮪等堅守不
[121-51a]
肯下帝以彭嘗為鮪校尉令往説之鮪在城上彭在城
下相勞苦歡語如平生彭因言曰彭往者得執鞭侍從
蒙薦舉拔擢常思有以報恩今赤眉已得長安更始為
三王所反皇帝受命平定燕趙盡有幽冀之地百姓歸
心賢俊雲集親率大兵來攻洛陽天下之事逝其去矣
公雖嬰城固守將何待乎鮪曰大司徒被害時鮪與其
謀又諫更始無遣蕭王北伐誠自知罪深彭還具言於
帝帝曰夫建大事者不忌小怨鮪今若降官爵可保況
[121-51b]
誅罰乎河水在此吾不食言彭復往告鮪鮪從城上下
索曰必信可乗此上彭輒索欲上鮪見其誠即許降後
五日鮪將輕騎詣彭顧勑諸部將曰堅守待我我若不
還諸軍徑將兵大上轘轅歸郾王尹尊/也乃面縳與彭俱
詣河陽帝即解其縳召見之復令彭夜送鮪歸城明旦
悉其衆出降拜鮪為平狄將軍封扶溝侯鮪淮陽人後
為少府傳封累世建武二年使彭擊荆州下犨葉等十
餘城是時南方猶亂南郡人秦豐據黎邱自稱楚黎王
[121-52a]
畧有十二縣董訢起堵鄉許邯起杏又更始諸將各擁
兵據南陽諸城帝遣吳漢代之漢軍所過多侵暴時破
虜將軍鄧奉謁歸新野怒吳漢掠其鄉里遂返擊破漢
軍獲其輜重屯據淯陽與諸賊合從秋彭破杏降許邯
遷征南大將軍復遣朱祐賈復及建威大將軍耿弇漢
中將軍王常武威將軍郭守越騎將軍劉宏偏將軍劉
嘉耿植等與彭并力討鄧奉先擊堵鄉而奉將萬餘人
救董訢訢奉皆南陽精兵彭等攻之連月不剋三年夏
[121-52b]
帝自將南征至葉董訢别將將數千人遮道車騎不得
前彭奔擊大破之帝至堵陽鄧奉夜逃歸淯陽董訢降
彭復與耿弇賈復及積弩將軍傅俊騎都尉臧宫等從
追鄧奉於小長安帝率諸將親戰大破之奉迫急乃降
帝憐奉舊功臣且釁起吳漢欲全宥之彭與耿弇諌曰
鄧奉背恩反逆暴師經年致賈復傷夷朱祐見獲陛下
既至不知悔善而親在行陣兵敗乃降若不誅奉無以
懲惡於是斬之奉者西華侯鄧晨兄之子也車駕引還
[121-53a]
令彭率傅俊臧宫劉宏等三萬餘人南擊秦豐拔黃郵
豐與其大將蔡宏拒彭等於鄧數月不得進帝怪以讓
彭彭懼於是夜勒兵馬申令軍中使明旦西擊山都乃
緩所獲令得逃亡歸以告豐豐即悉其軍西邀彭彭乃
潛兵度沔水擊其將張楊於阿頭山大破之從川谷間
伐木開道直襲黎邱擊破諸屯兵豐聞大驚馳歸救之
彭與諸將依東山為營豐與蔡宏夜攻彭彭豫為之備
出兵逆擊之豐敗走追斬蔡宏更封彭為舞陰侯秦豐
[121-53b]
相趙京舉宜城降拜為成漢將軍與彭共圍豐於黎邱
時田戎擁衆夷陵聞秦豐被圍懼大兵方至欲降而妻
兄辛臣諌戎曰今四方豪傑各據郡國洛陽地如掌耳
不如按甲以觀其變戎曰以秦王之疆猶為征南所圍
豈況吾邪降計决矣四年春戎乃留辛臣守夷陵自將
兵㳂江沂沔止黎邱刻期日當降而辛臣於後盜戎珍
寳從間道先降於彭而以書招戎戎疑必賣已遂不敢
降而反與秦豐合彭出兵攻戎數月大破之其大將伍
[121-54a]
公詣彭降戎亡歸夷陵帝幸黎邱勞軍封彭吏士有功
者百餘人彭攻秦豐三嵗斬首九萬餘級豐餘兵裁千
人又城中食且盡帝以豐轉弱令朱祐代彭守之使彭
與傅俊南擊田戎大破之遂拔夷陵追至秭歸戎與數
十騎亡入蜀盡獲其妻子士衆數萬人彭以將伐蜀漢
而夾川谷少水險難漕運留威虜將軍馮駿軍江州都
尉田鴻軍夷陵領軍李元軍夷道自引兵還屯津鄉當
荆州要會喻告諸蠻夷降者奏封其君長初彭與交趾
[121-54b]
牧鄧讓厚善與讓書陳國家威徳又遣偏將軍屈充移
檄江南班行詔命於是讓與江夏太守侯登武陵太守
王堂長沙相韓福桂陽太守張隆零陵太守田翕蒼梧
太守杜穆交趾太守鍚光等相率貢獻悉封為列侯或
遣子將兵助彭征伐於是江南之珍始流通焉六年冬
徴詣京師數召讌見厚加賞賜復南還津鄉有詔過家
上冢大長秋以朔望問太夫人起居大長秋皇后屬官/漢法列侯之母方
稱太/夫人八年彭引兵從車駕破天水與吳漢圍隗囂於西
[121-55a]
城時公孫述遣將李育將兵救囂守上邽帝留蓋延耿
弇圍之而車駕東歸勑彭書曰兩城若下便可將兵南
擊蜀虜人苦不自知足既平隴復望蜀每一發兵頭鬚
為白彭遂壅谷水灌西城城未没丈餘囂將行巡周宗
將蜀救兵到囂得出還冀漢軍食盡燒輜重引兵下隴
延弇亦相隨而退囂出兵尾擊諸營彭殿為後拒故諸
將能全師東歸彭還津鄉九年公孫述遣其將任滿田
戎程汎將數萬人乗枋箄下江闗擊破馮駿及田鴻李
[121-55b]
元等遂拔夷道夷陵據荆門虎牙橫江水起浮橋闗樓
立攢柱絶水道結營山上以拒漢兵彭數攻之不利於
是裝直進樓船冒突露橈數千艘十一年春彭與吳漢
及誅虜將軍劉隆輔威將軍臧宫驍騎將軍劉歆發南
陽武陵南郡兵又發桂陽零陵長沙委輸棹卒凡六萬
餘人騎五千匹皆會荆門吳漢以三郡棹卒多費糧榖
欲罷之彭以蜀兵盛不可遣上書言狀帝報彭曰大司
馬習用歩騎不曉水戰荆門之事一由征南公為重而
[121-56a]
已彭乃令軍中募攻浮橋先登者上賞於是偏將軍魯
竒應募而前時天風狂急彭竒船逆流而上直衝浮橋
而攢柱鈎不得去竒乗勢殊死戰因飛炬焚之風怒火
盛橋樓崩燒彭復悉軍順風並進所向無前蜀兵大亂
溺死者數千人斬任滿生獲程汎而田戎亡保江州彭
上劉隆為南郡太守自率臧宫劉歆長驅入江闗令軍
中無得虜掠所過百姓奉牛酒迎勞彭見諸耆老為言
大漢哀愍巴蜀久見虜役故興師逺伐以討有罪為民
[121-56b]
除害讓不受牛酒百姓皆大喜悦爭開門降詔彭守益
州牧所下郡輒行太守事彭到江州以田戎食多難卒
拔留馮駿討之自引兵乗利直指墊江攻破平曲收其
米數十萬石公孫述使其將延岑吕鮪王元及其弟恢
悉兵拒廣漢及資中又遣將侯丹率二萬餘人拒黃石
彭乃多張疑兵使䕶軍楊翕與臧宫拒延岑等而自分
兵浮江下還江州泝都江而上襲擊侯丹大破之因晨
夜倍道兼行二千餘里徑拔武陽使精騎馳廣都去成
[121-57a]
都數十里勢若風雨所至皆奔散初述聞漢兵在平曲
故遣大兵逆之及彭至武陽繞出延岑軍後蜀地震駭
述大驚以杖擊地曰是何神也時彭所營地名彭亡聞
而惡之欲徙會日暮蜀刺客詐為亡奴降夜刺殺彭彭
首破荆門長馳武陽持軍整齊秋毫無犯卭榖王任貴
聞彭威信數千里遣使迎降㑹彭已薨帝盡以任貴所
獻賜彭妻子諡曰壯侯蜀人憐之為立廟武陽嵗時祀
焉子遵嗣徙封細陽侯十三年帝思彭功復封遵弟淮
[121-57b]
為榖陽侯遵永平中為屯騎校尉遵卒子伉嗣伉卒子
杞嗣元初二年坐事失國延光元年安帝復封杞細陽
侯順帝時為光禄勲杞卒子熈嗣尚安帝妹湼陽長公
主少為侍中虎賁中郎將朝廷多稱其能遷魏郡太守
招聘隠逸與參政事無為而化視事二年輿人歌之曰
我有枳棘岑君伐之我有蟊賊岑君遏之狗吠不驚足
下生氂含哺鼓腹焉知凶災我喜我生獨丁斯時美矣
岑君於戱休兹熙卒子福嗣為黃門侍郎
[121-58a]
賈復字君文南陽冠軍人也少好學習尚書事舞隂李
生李生竒之謂門人曰賈君之容貌志氣如此而勤於
學將相之器也王莽末為縣掾迎鹽河東㑹遇盗賊等
比十餘人皆放散其鹽復獨完以還縣縣中稱其信時
下江新市兵起復亦聚衆數百人於羽山自號將軍更
始立乃將其衆歸漢中王劉嘉以為校尉復見更始政
亂諸將放縱乃説嘉曰臣聞圖堯舜之事而不能至者
湯武是也圖湯武而不能至者桓文是也圖桓文而不
[121-58b]
能至者六國是也定六國之規欲安守之而不能至者
亡六國是也今漢室中興大王以親戚為藩輔天下未
定而安守所保所保得無不可保乎嘉曰卿言大非吾
任也大司馬劉公在河北必能相施苐持我書往復遂
辭嘉受書北渡河及光武於栢人因鄧禹得召見光武
竒之禹亦稱有將帥節於是署復為破虜將軍督盗賊
復馬羸帝解左驂以賜之官屬以復後來而好陵折等
輩補調鄗尉光武曰賈督有折衝千里之威方任以職
[121-59a]
勿得擅除光武至信都以復為偏將軍及㧞邯鄲遷都
䕶將軍從擊青犢於射犬大戰至日中賊陳堅不卻光
武傳召復曰吏士皆饑可且朝飯復曰先破之然後食
耳於是被羽先登所向皆靡賊乃敗走諸將咸服其勇
又北與五校戰於眞定大破之復傷創甚光武大驚曰
我所以不令賈復别將者為其䡖敵也果然失吾名將
聞其婦有孕生女邪我子娶之生男邪我女嫁之不令
其憂妻子也復尋病愈追及光武於薊相見甚歡大享
[121-59b]
士卒令復居前擊鄴賊破之光武即位拜為執金吾封
冠軍侯先渡河攻朱鮪於洛陽與白虎公陳僑戰連破
降之建武二年益封穰朝陽二縣更始郾王尹尊及諸
大將在南方未降者尚多帝召諸將議兵事未有言沈
吟久之乃以檄叩地曰郾最彊宛為次誰當擊之復率
然對曰臣請擊郾帝笑曰執金吾擊郾吾復何憂大司
馬當擊宛遂遣復與騎都尉隂識驍騎將軍劉植南度
五社津擊郾連破之月餘尹尊降盡定其地引東擊更
[121-60a]
始淮陽太守暴汜汜降屬縣悉定其秋南擊召陵新息
平定之明年春遷左將軍别擊赤眉於新城澠池間連
破之與帝會宜陽降赤眉復每從征伐未嘗喪敗數與
諸將潰圍解急身被十二創帝以復敢深入希令逺征
而壯其勇節常自從之故復少方面之勲諸將每論功
自伐復未嘗有言帝曰賈君之功我自知之十三年定
封膠東侯食郁秩壯武下密即墨梃胡觀陽凡六縣復
知帝欲偃干戈修文徳不欲功臣擁衆京師乃與髙密
[121-60b]
侯鄧禹並剽甲兵敦儒學帝深然之遂罷左右將軍復
以列侯就第加特進復為人剛毅方直多大節既還私
第闔門養威重朱祐等薦復宜為宰相帝方以吏事責
三公故功臣並不用是時列侯惟髙密固始膠東三侯
與公卿參議國家大事恩遇甚厚三十一年卒諡曰剛
侯子忠嗣忠卒子敏嗣建初元年坐誣告母殺人國除
肅宗更封復少子邯為膠東侯邯弟宗為即墨侯各一
縣邯卒子育嗣育卒子長嗣宗字武孺少有操行多智
[121-61a]
畧初拜郎中稍遷建初中為朔方太守舊内郡徙在邊
者率多貧弱為居人所僕役不得為吏宗擢用其任職
者與邊吏參選轉相監司以擿發其姦或以功次補長
吏故各願盡死匈奴畏之不敢入塞徴為長水校尉宗
兼通儒術每讌見常使與少府丁鴻等論議於前章和
二年卒朝廷愍惜焉子參嗣參卒子建嗣元初元年尚
和帝女臨潁長公主兼食潁隂許合三縣數萬户時鄧
太后臨朝光寵最盛以建為侍中順帝時為光禄勲
[121-61b]
吳漢字子顔南陽宛人也家貧給事縣為亭長王莽末
以賓客犯法乃亡命至漁陽資用乏以販馬自業往來
燕薊間所至皆交結豪傑更始立使使者韓鴻徇河北
或謂鴻曰吳子顔竒士也可與計事鴻召見漢甚悦之
遂承制拜為安樂令㑹王郎起北州擾惑漢素聞光武
長者獨欲歸心乃說太守彭寵曰漁陽上谷突騎天下
所聞也君何不合二郡精鋭附劉公擊邯鄲此一時之
功也寵以為然而官屬皆欲附王郎寵不能奪漢乃辭
[121-62a]
出止外亭念所以譎衆未知所出望見道中一人似儒
生者漢使人召之為具食問以所聞生因言劉公所過
為郡縣所歸邯鄲舉尊號者實非劉氏漢大喜即詐為
光武書移檄漁陽使生齎以詣寵令具以所聞説之漢
復隨後入寵甚然之於是遣漢將兵與上谷諸將并軍
而南所至擊斬王郎將帥及光武於廣阿拜漢為偏將
軍既㧞邯鄲賜號建策侯漢為人質厚少文造次不能
以辭自達鄧禹及諸將多知之數相薦舉乃得召見遂
[121-62b]
見親信常居門下光武將𤼵幽州兵夜召鄧禹問誰可
使行者禹曰間數與吳漢言其人勇鷙有智謀諸將鮮
能及者即拜為大將軍持節北𤼵十郡突騎更始幽州
牧苗曽聞之隂勑諸郡不肯應調漢乃將二十騎先馳
至無終曽以漢無備出迎於路漢即撝兵騎收曽斬之
而奪其軍北州震駭城邑莫不望風弭從遂悉𤼵其兵
引而南與光武㑹清陽諸將望見漢還士馬甚盛皆曰
是寧肯分兵與人邪及漢至莫府上兵簿諸將人人多
[121-63a]
請之光武曰屬者恐不與人今所請又何多也請將皆
慚初更始遣尚書令謝躬率六將軍攻王郎不能下㑹
光武至共定邯鄲而躬裨將虜掠不相承禀光武深忌
之雖俱在邯鄲遂分城而處然每有以慰安之躬勤於
職事光武常稱曰謝尚書真吏也故不自疑躬既而率
其兵數萬還屯於鄴時光武南擊青犢謂躬曰我追賊
於射犬必破之尤來在山陽者勢必當驚走若以君威
力擊此散虜必成禽也躬曰善及青犢破而尤來果北
[121-63b]
走隆慮山躬乃留大將軍劉慶魏郡太守陳康守鄴自
率諸將軍擊之窮冦死戰不顧躬遂大敗死者數千人
光武因躬在外乃使漢與岑彭襲其城漢先令辯士説
陳康曰蓋聞上智不處危以僥倖中智能因危以成功
下愚安於危以自亡危亡之至在人所由不可不察今
據師敗亂四方雲擾公所聞也蕭王兵彊士附河北歸
命公所見也謝躬内背蕭王外失衆心公所知也公今
據孤危之城待滅亡之禍義無所立節無所成不若開
[121-64a]
門内軍轉禍為福免下愚之敗收中智之功此計之至
者也康然之於是康收劉慶及躬妻子開門内漢等及
躬從隆慮歸鄴不知康已反之乃與數百騎䡖入城漢
伏兵收之手擊殺躬其衆悉降躬字子張南陽人初其
妻知光武不平之常戒躬曰吾與劉公積不相能而信
其虚談不為之備終受制矣躬不納故及於難光武北
擊羣賊漢常將突騎五千為軍鋒數先登䧟陣及河北
平漢與諸將奉圖書上尊號光武即位拜漢大司馬封
[121-64b]
舞陽侯建武二年春漢率大司空王梁建義大將軍朱
祐大將軍杜茂執金吾賈復揚化將軍堅鐔偏將軍王
霸騎都尉劉隆馬武隂識共擊檀鄉賊於鄴東漳水上
大破之降者十餘萬人帝使使者璽書定封漢為廣平
侯食廣平斥漳曲周廣平凡四縣復率諸將擊鄴西山
賊黎伯卿等及河内修武悉破諸屯聚車駕親幸撫勞
復遣漢進兵南陽擊宛湼陽酈穰新野諸城皆下之引
兵南與秦豐戰黃郵水上破之又與偏將軍馮異擊昌
[121-65a]
城五樓賊張文等又攻銅馬五幡於新安皆破之眀年
春率建威大將軍耿弇虎牙大將軍蓋延擊青犢於軹
西大破降之又率驃騎大將軍杜茂彊弩將軍陳俊等
圍蘇茂於廣樂劉永將周建别招聚收集得十萬餘人
救廣樂漢將䡖騎迎與之戰不利墮馬傷膝還營建等
遂連兵入城諸將謂漢曰大敵在前而公傷臥衆心懼
矣漢乃勃然裹創而起椎牛享士令軍中曰賊衆雖多
皆刼掠羣盗勝不相讓敗不相救非有仗節死義者也
[121-65b]
今日封侯之秋諸君勉之於是軍士激怒人倍其氣旦
日建茂出兵圍漢漢選四部精兵黄頭吳河等及烏桓
突騎三千餘人齊鼓而進建軍大潰反還奔城漢長驅
追擊争門並入大破之茂建突走漢留杜茂陳俊等守
廣樂自將兵助蓋延圍劉永於睢陽永既死二城皆降
眀年又率陳俊及前將軍王梁擊破五校賊於臨平追
至東郡箕山大破之北擊清河長直及平原五里賊皆
平之時鬲縣五姓共逐守長據城反諸將争欲攻之漢
[121-66a]
不聼曰使鬲反者皆守長罪也敢䡖冐進兵者斬乃檄
告郡使收守長而使人謝城中五姓大喜即相率而降
諸將乃服曰不戰而下城非衆所及也冬漢率建威大
將軍耿弇漢中將軍王常等擊富平獲索二賊於平原
眀年春賊率五萬餘人夜攻漢營軍中驚亂漢堅臥不
動有頃乃定即夜發精兵出營突擊大破其衆因追討
餘黨遂至無鹽進擊勃海皆平之又從征董憲圍朐城
眀年春㧞朐斬憲事已見劉永𫝊東方悉定振旅還京
[121-66b]
師會隗囂畔夏復遣漢西屯長安八年從車駕上隴圍
隗囂於西城帝勑漢曰諸郡甲卒俱坐費糧食若有逃
亡則沮敗衆心宜悉罷之漢等貪并力攻囂遂不能遣
糧食日少吏士疲役逃亡者多及公孫述救至漢遂退
敗十一年春率征南大將軍岑彭等伐公孫述及彭破
荆門長驅入江關漢留夷陵裝露橈船將南陽兵及弛
刑募士三萬人泝江而上會岑彭為刺客所殺漢并將
其軍十二年春與公孫述將魏黨公孫永戰於魚涪津
[121-67a]
大破之遂圍武陽述遣子壻史興將五千人救之漢迎
擊興盡殄其衆因入犍為界諸縣皆城守漢乃進軍攻
廣都㧞之使輕騎燒成都市橋武陽以東諸小城皆降
帝戒漢曰成都十餘萬衆不可䡖也但堅據廣都待其
來攻勿與爭鋒若不敢來公轉營廹之須其力疲乃可
擊也漢乗利遂將歩騎二萬餘人進逼成都去城十餘
里阻江北為營作浮橋使副將武威將軍劉尚將萬餘
人屯於江南相去二十餘里帝聞大驚讓漢曰比勑公
[121-67b]
千條萬端何意臨事悖亂既䡖敵深入又與尚别營事
有緩急不復相及賊若出兵綴公以大衆攻尚尚破公
即敗矣幸無他者急引兵還廣都詔書未到述果使其
將謝豐袁吉將衆十許萬分為二十營并出攻漢使别
將萬餘人刼劉尚令不得相救漢與大戰一日兵敗走
入壁豐因圍之漢召諸將厲之曰吾共諸君踰越險阻
轉戰千里所在斬獲遂深入敵地至其城下而今與劉
尚二處受圍勢既不接其禍難量欲潛師就尚於江南
[121-68a]
并兵禦之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如其不
然敗必無餘成敗之機在此一舉諸將皆曰諾於是饗
士秣馬閉營三日不出乃多樹幡旗使煙火不絶夜銜
枚引兵與劉尚合軍豐等不覺眀日乃分兵拒水北自
將攻江南漢悉兵迎戰自旦至晡大破之斬謝豐袁吉
獲甲首五千餘級於是引還廣都留劉尚拒述具以狀
上而深自譴責帝報曰公還廣都其得其宜述必不敢
略尚而擊公也若先攻尚公從廣都五十里悉歩騎赴
[121-68b]
之適當値其危困破之必矣自是漢與大戰於廣都成
都之間八戰八剋遂軍于其郭中述自將數萬人出城
大戰漢使䕶軍髙午唐邯將數萬鋭卒擊之述兵敗走
髙午奔陳刺述殺之事已見述𫝊旦日城降斬述首𫝊
送洛陽眀年正月漢振旅浮江而下至宛詔令過家上
冡賜榖二萬斛十五年復率揚武將軍馬成捕虜將軍
馬武北擊匈奴徙鴈門代郡上谷吏民六萬餘口置居
庸常關以東十八年蜀郡守將史歆反於成都自稱大
[121-69a]
司馬攻太守張穆穆踰城走廣都歆遂移檄郡縣而宕
渠楊偉朐䏰徐容等起兵各數千人以應之帝以歆昔
為岑彭䕶軍曉習兵事故遣漢率劉尚及太中大夫臧
宮將萬餘人討之漢入武都乃發廣漢巴蜀三郡兵圍
成都百餘日城破誅歆等漢乃乘桴㳂江下巴郡楊偉
徐容等惶恐解散漢誅其渠帥二百餘人徙其黨與數
百家於南郡長沙而還漢性彊力每從征伐帝未安恒
側足而立諸將見戰陳不利或多惶懼失其常度漢意
[121-69b]
氣自若方整厲器械激揚士吏帝時遣人觀大司馬何
為還言方修戰攻之具乃歎曰吳公差彊人意隱若一
敵國矣每當出師朝受詔夕即引道初無辦嚴之日故
能常任職以功名終及在朝廷斤斤謹質形於體貌漢
常出征妻子在後買田業漢還讓之曰軍師在外吏士
不足何多買田宅乎遂盡以分與昆弟外家二十年漢
病篤車駕親臨問所欲言對曰臣愚無所知識唯願陛
下慎無赦而已及薨有詔悼愍賜諡曰忠侯詔發北軍
[121-70a]
五校䡖車介士送葬如大將軍霍光故事子哀侯成嗣
為奴所殺二十八年分漢封為三國成子旦為灈陽侯
以奉漢嗣旦弟盱為筑陽侯成弟國為新蔡侯旦卒無
子國除建初八年徙封盱為平春侯以奉漢後盱卒子
勝嗣初漢兄尉為將軍従征戰死封尉子彤為安陽侯
帝以漢功大復封弟翕為襃親侯吳氏侯者凡五國初
漁洋都尉嚴宣與漢俱㑹光武於廣阿光武以為偏將
軍封建信侯
[121-70b]
蓋延字巨卿漁陽要陽人也身長八尺彎弓三百斤邊
俗尚勇力而延以氣聞歴郡列掾州從事所在職辦彭
寵為太守召延署營尉行䕶軍及王郎起延與吳漢同
謀歸光武延至廣阿拜偏將軍號建功侯從平河北光
武即位以延為虎牙將軍建武二年更封安平侯遣南
擊敖倉轉攻酸棗封邱皆㧞其夏督駙馬都尉馬武騎
都尉劉隆䕶軍都尉馬成偏將軍王霸等南伐劉永攻
㧞襄邑進取麻鄉遂圍永於睢陽數月盡收野麥夜梯
[121-71a]
其城入永驚懼引兵走出東門延追擊大破之永棄軍
走譙延進攻㧞薛斬其魯郡太守而彭城扶陽杼秋蕭
皆降又破永沛郡太守斬之永將蘇茂佼彊周建等三
萬餘人救永共攻延與戰於沛西太破之永軍亂遁沒
溺死者大半永棄城走湖陵茂奔廣樂延遂㝎沛楚臨
淮修髙祖廟置嗇夫祝宰樂人三年雎陽復反城迎劉
永延復率諸將圍之百日收野榖永乏食突走延追擊
盡得輜重永為其將所殺永弟防舉城降四年春延又
[121-71b]
擊蘇茂周建於蘄進與董憲戰留下皆破之因率平敵
將軍龎萌攻西防㧞之復追敗周建蘇茂於彭城茂建
亡奔董憲將賁休舉蘭陵城降憲聞之自郯圍休時延
及龐萌在楚請往救之帝勑曰可直往𢷬郯則蘭陵必
自解延等以賁休城危遂先赴之憲逆戰而陽敗延等
遂逐退因㧞圍入城眀日憲大出兵合圍延等懼遽出
突走因往攻郯帝讓之曰間欲先赴郯者以不意故耳
今既奔走賊計已立圍豈可解乎延等至郯果不能克
[121-72a]
而董憲遂㧞蘭陵殺賁休延等往來要擊憲别將於彭
城郯邳之間戰或日數合頗有剋獲帝以延䡖敵深入
數以書誡之及龐萌反攻殺楚郡太守引軍襲敗延延
走北度泗水破舟楫壊津梁僅而得免帝自將而東徴
延與大司馬吳漢漢忠將軍王常前將軍王梁捕虜將
軍馬武討虜將軍王霸等㑹任城討龐萌於桃鄉又從
征董憲於昌慮皆破平之六年春遣屯長安九年隗囂
死延西擊街泉略陽清水諸屯聚皆定十一年與中郎
[121-72b]
將來歙攻河池未剋以病引還拜為左馮翊將軍如故
十三年増封定食萬户十五年薨於位子扶嗣扶卒子
側嗣永平十三年坐與舅王平謀反伏誅國除永初七
年鄧太后紹封延曽孫恢為盧亭侯恢卒子遂嗣
陳俊字子昭南陽西鄂人也少為郡吏更始立以宗室
劉嘉為太常將軍俊為長史光武徇河北嘉遣書薦俊
光武以為安集掾從擊銅馬於清陽進至滿陽拜彊弩
將軍與五校戰於安次俊下馬手接短兵所向必破追
[121-73a]
奔二十餘里斬其渠帥而還光武望而歎曰戰將盡如
是豈有憂哉五校引退入漁陽所過虜掠俊言於光武
曰宜令䡖騎出城前使百姓各自堅守壁以絶其食可
不戰而殄也光武然之遣俊將䡖騎馳出賊前視人保
壁堅完者勑令固守放散在野者因掠取之賊至無所
得遂散敗及軍還光武謂俊曰困此虜者將軍策也及
即位封俊為列侯建武二年春攻匡賊下四縣更封新
處侯引擊頓邱降三城其秋大司馬吳漢承制拜俊為
[121-73b]
彊弩大將軍别擊金門白馬賊於河内皆破之四年轉
徇汝陽及項又㧞南武陽是時太山豪傑多擁衆與張
歩連兵吳漢言於帝曰非陳俊莫能定此郡於是拜俊
太山太守行大將軍事張歩聞之遣其將擊俊戰於嬴
下俊大破之追至濟南收得印綬九十餘稍攻下諸縣
遂定太山五年與建威大將軍耿弇共破張歩事在弇
𫝊時琅琊未平乃徙俊為琅琊太守領將軍如故盗賊
皆解散俊將兵擊董憲於贛榆進破朐賊孫陽平之八
[121-74a]
年張歩畔還琅琊俊追討斬之帝羙其功詔俊得専征
青徐俊得撫貧弱表有義檢制軍吏不得與郡縣相干
百姓歌之數上書自請願奮擊隴蜀詔報曰東州新平
大將軍之功也負海猾夏盗賊之處國家以為重憂且
勉鎮撫之十三年増邑定封祝阿侯明年徴奉朝請二
十三年卒子浮嗣徙封鄿春侯浮卒子専諸嗣専諸卒
子篤嗣
臧宮字君翁潁川郟人也少為縣亭長游徼後率賓客
[121-74b]
入下江兵中為校尉因從光武征戰諸將多稱其勇光
武察宮勤力少言甚親納之及至河北以為偏將軍從
破羣賊數陷陣卻敵光武即位以為侍中騎都尉建武
二年封成安侯明年將突騎與征虜將軍祭遵擊更始
將左防韋顔於沮陽酈悉降之三年將兵徇江夏擊代
鄉鍾武竹里皆下之帝使大中大夫持節拜宫為輔威
將軍七年更封期思侯擊梁郡濟隂皆平之十一年將
兵至中盧屯駱越是時公孫述將田戎任滿與征南大
[121-75a]
將軍岑彭相拒於荆門彭等數戰不利越人謀畔從蜀
宮兵少力不能制㑹屬縣送委輸車數百乗至宮夜使
鋸斷城門限令車聲回轉出入至旦越人侯伺者聞車
聲不絶而門限斷相告以漢兵大至其渠帥乃奉牛酒
以勞軍營宮陳兵大會擊牛釃酒享使慰納之越人由
是遂安宮與岑彭等破荆門别至垂鵲山通道出秭歸
至江州岑彭下巴郡使宮將降卒五萬從涪水上平曲
公孫述將延岑盛兵於沅水時宮衆多食少轉輸不至
[121-75b]
而降者皆欲散畔郡邑復更保聚觀望成敗宮欲引還
恐為所反㑹帝遣謁者將兵詣岑彭有馬七百匹宮矯
制取以自益晨夜進兵多張旗幟登山鼓譟右歩左騎
挾船而引呼聲動山谷岑不意漢軍卒至登山望之大
震恐宮因縱擊大破之斬首溺死者萬餘人水為之濁
流延岑奔成都其衆悉降盡獲其兵馬珍寳自是乗勝
追北降者以十萬數軍至平陽鄉蜀將王元舉衆降進
㧞綿竹破涪城斬公孫述弟恢復攻㧞繁郫前復收節
[121-76a]
五印綬千八百是時大司馬吳漢亦乗勝進營逼成都
宮連屠大城兵馬旌旗甚盛乃乘兵入小雒郭門歴成
都城下至吳漢營飲酒髙㑹漢見之甚歡謂宮曰將軍
向者經虜城下震揚威靈風行電照然窮寇難量還營
願從他道矣宮不聼復路而歸賊亦不敢近之進軍咸
門與吳漢並滅公孫述帝以蜀新定拜宮為廣漢太守
十三年増邑更封酇侯十五年徴還京師以列侯奉朝
請定封朗陵侯十八年拜太中大夫十九年妖巫維氾
[121-76b]
弟子單臣傅鎮等復妖言相聚入原武城刼吏人自稱
將軍於是遣宮將北軍及黎陽營數千人圍之賊榖食
多數攻不下士卒死傷帝召公卿諸侯王問方畧皆曰
宜重其購賞時顯宗為東海王獨對曰妖巫相刼埶無
久立其中必有悔欲亡者但外圍急不得走耳宜少挺
緩令得逃亡逃亡則一亭長足以禽耳帝然之即勑宮
徹圍緩賊賊衆分散遂斬臣鎮等宮還遷城門校尉復
轉左中郎將擊武谿賊至江陵降之宮以謹信質朴故
[121-77a]
常見任用後匈奴饑疫自相分爭帝以問宮宮曰願得
五千騎以立功帝笑曰常勝之家難與慮敵吾方自思
之二十七年宮與揚虚侯馬武上書曰匈奴貪利無有
禮信窮則稽首安則侵盗縁邊被其毒害内國憂其抵
突虜今人畜疫死旱蝗赤地疫困之力不當中國一郡
萬里死命縣在陛下福不再來時或易失豈宜固守文
徳而墮武事乎今命將臨塞厚縣購賞喻告髙句驪烏
桓鮮卑攻其左發河西四郡天水隴西羌胡擊其右如
[121-77b]
此北虜之滅不過數年臣恐陛下仁恩不忍謀臣狐疑
令萬世刻石之功不立於聖世詔報曰黄石公記曰柔
能制剛弱能制彊柔者徳也剛者賊也弱者仁之助也
彊者怨之歸也故曰有徳之君以所樂樂人無徳之君
以所樂樂身樂人者其樂長樂身者不久而亡舎近謀
逺者勞而無功舎逺謀近者逸而有終逸政多忠臣勞
政多亂人故曰務廣地者荒務廣徳者彊有其有者安
貪人有者殘殘滅之政雖成必敗今國無善政災變不
[121-78a]
息百姓驚惶人不自保而復欲逺事邊外乎孔子曰吾
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且北狄尚彊而屯田警備傳聞
之事恒多失實誠能舉天下之半以滅大寇豈非至願
茍非其時不如息人自是諸將莫敢復言兵事者宮永
平元年卒諡曰愍侯子信嗣信卒子震嗣震卒子松嗣
元初四年與母别居國除永寧元年鄧太后紹封松弟
由為朗陵侯
 
[121-78b]
 
 
 
 
 
 
 
 通志卷一百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