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d0084 禮書-宋-陳祥道 (master)


[025-1a]
欽定四庫全書
 禮書卷二十五
            宋 陳祥道 撰
[025-2a]
 
 
 
 
 
 
 
 
[025-2b]
 
  都鄙之制
太宰以八則治都鄙都之所居曰鄙都鄙公卿大夫之/采邑王子弟所食邑周召毛𥅆畢
原之屬在/畿内者也以九賦斂財賄四曰家削之賦五曰邦縣之
賦六曰邦都之賦家削三百里邦縣四/百里邦都五百里以九兩繫邦國
之民二曰長以貴得民六曰主以利得民鄭司農曰主/謂公卿大夫
世世食采不絶民税薄利之𤣥謂利/如上思利民之利謂以政教利之正月之吉始和布
治于邦國都鄙乃施則于都鄙而建其長立其兩設其
伍宰夫掌治法以攷百官府羣都縣鄙之治乘其財用
[025-3a]
之出入羣都謂/采邑也司會掌邦之六典八法八則之貳以逆
邦國都鄙官府之治司裘王大射則共虎侯熊侯豹侯
諸侯則共熊侯豹侯大夫則共麋侯諸侯謂三公及王/子弟封於畿内者
卿大夫亦皆有采地焉其将/祀其先祖與羣臣射以擇之大司徒辨其邦國都鄙之
數制其畿疆而溝樹之設其社稷之壝而樹之田主凡
造都鄙制其地域而封溝之以其室數制之不易之地
家百畮都鄙王子弟公卿大夫采地其界曰都鄙所居/也王制曰天子之縣内方百里之國九七十里
之國二十有一五十里之國六十/有三此葢夏時采地周未聞矣一易之地家二百畮
[025-3b]
再易之地家三百畮小司徒乃經土地而井牧其田野
九夫為井四井為邑四邑為丘四丘為甸四甸為縣四
縣為都以任地事此謂造都鄙也采地制井田異於鄉/遂重立國小司徒為經之立其五溝
五涂之界其制似井之字因取名焉井田之法備於一/同今止於都者采地食者皆四之一其制三等百里之
國凡四都一都之田税入於王五十里之國凡四縣一/縣之田税入於王二十五里之國凡四甸一甸之田税
入於/王封人凡封國設其社稷之壝封其四疆造都邑之
封域亦如之載師以家邑之田任稍地以小都之田任
縣地以大都之田任畺地縣師掌邦國都鄙稍甸郊里
[025-4a]
之地域遺人以縣都之委積以待凶荒掌節守邦國者
用玉節守都鄙者用角節大宗伯乃頒祀于邦國都家
鄉邑典命王之三公八命其卿六命其大夫四命及其
出封皆加一等其國家宮室車旗衣服禮儀亦如之大
祝頒祭號于邦國都鄙都宗人都謂王子弟所封/及公卿所食邑掌都
祭祀之禮凡都祭祀致福于國家宗人家謂大夫/所食采邑掌家
祭祀之禮凡祭祀致福量人營國城郭營后宮量市朝
道巷門渠造都邑亦如之掌固凡國都之境有溝樹之
[025-4b]
固郊亦如之方士掌都家聴其獄訟之辭小行人逹天
下之六節都鄙用管節以竹為之朝大夫掌都家之
國治平理其來文/書於朝者日朝以聴國事故以告其君長國事/故天
子之事當施於都家者也/告其君長使知而行之國有政令則令其朝大夫使/以
告其都/家之吏凡都家之治於國者必因其朝大夫然後聴之
惟大事弗因凡都家之治有不及者則誅其朝大夫在
軍旅則誅其有司匠人王宫門阿之制五雉宮隅之
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經涂九軌環涂七軌野涂五軌
[025-5a]
門阿之制以為都城之制宮隅之制以為諸侯之城制
環涂以為諸侯經涂野涂以為都經涂王制曰天子之
三公之田視公侯天子之卿視伯天子之大夫視子男
天子之元士視附庸凡天子之縣内百里之國九七十
里之國二十有一五十里之國六十有三凡九十三國
名山大澤不以朌其餘以禄士以為閒田天子之縣内
諸侯禄也選賢置之於位其國/禄之如諸侯不得世外諸侯嗣也有功封之/使之世爵
諸侯世子世國大夫不世爵使以徳爵以功謂縣内及/列國諸侯
[025-5b]
為天子大夫者不世/爵而世禄辟賢也諸侯之大夫不世爵禄禮運曰天
子有田以處其子孫諸侯有國以處其子孫大夫有采
以處其子孫孟子曰天子之卿受地視侯大夫受地
視伯元士受地視子男
 先王之建都鄙以處子弟公卿大夫大者百里其次
 七十里其下五十里而其外有封疆溝樹之固其内
 有城郭市朝社稷宗廟之别使之朝夕涖事王朝而
 退食於家其家不出王城而都鄙乃在三百里以至
[025-6a]
 五百里之内此猶民之㕓里在國而授田在鄉也鄭
 武公為周司徒其詩曰適子之館兮還予授子之粲
 兮鄭氏謂還在采邑之都然列職於朝常徃返乎數
 百里之逺則是在途之日多而在朝之日鮮也鄭氏
 之説其果然乎采邑謂之都鄙者都以其有邑都也
 鄙以其在國之鄙也臣之於君猶月之於日月近日
 則其明缺逺日則其明全臣近君則其勢屈逺君則
 其勢伸故外諸侯世内諸侯則禄而已外諸侯曰君
[025-6b]
 内諸侯則曰長曰主而已其城制不以宮隅而以門
 阿其經涂不以環涂而以野涂其鄉不設三而立兩
 其射侯不射三而射二其守節不以玉而以角其達
 節不以金而以竹則其邑謂之都鄙宜矣然有社稷
 臣民其實國也故亦曰縣内之國與内諸侯
  都鄙三等之制
 書曰列爵惟五分土惟三畿内之臣其列爵與諸侯
 異其受地與諸侯同故孟子曰天子之卿受地視侯
[025-7a]
 大夫受地視伯元士受地視子男然周禮上公九命
 侯伯七命子男五命王之三公八命卿六命其大夫
 四命而士不言命葢上士三命中士再命下士一命
 也以八命之公六命之卿其地視九命之公侯
 以四命之大夫其地視七命之伯以三命之元士其
 地視五命之子男葢在内者卑其命而禄必視其外
 則名有所屈而實有所養在外者崇命而禄大異乎
 内則名有所伸而實有所守也載師士田任近郊之
[025-7b]
 地家邑之田任稍地小都之田任縣地大都之田任
 畺地此所謂視侯伯子男者也士之受田寡矣而近
 地為可容故任之於近郊公卿大夫之田多矣非逺
 地不可故任之於縣畺此周采地之别也鄭氏釋大
 司徒以王制縣内之數為夏之采地周則未聞釋小
 司徒又曰采地百里之國凡四都五十里之國凡四
 縣二十五里凡四甸孔穎逹謂家邑采地各二十五/里在三百里内小都各受五十
 里在四百里内大都各/受百里在五百里内既曰周之采地未聞又曰采
[025-8a]
 地二十五里之國凡四甸其言不特異於孟子又自
 戾也
  夏商采地之制
 王制曰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方百里伯七十里子
 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者不合於天子附於諸侯曰
 附庸天子三公之田視公侯天子之卿視伯天子之
 大夫視子男天子之元士視附庸又曰天子之縣内
 方百里之國九七十里之國二十有一五十里之國
[025-8b]
 六十有三凡九十三國名山大澤不以朌其餘以禄
 士以為閒田天子之元士不與又曰天子之縣内方
 千里者為方百里者百封方百里者九其餘方百里
 者九十一又封方七十里者二十一為方百里者十
 方十里者二十九其餘方百里者八十方十里者七
 十一又封方五十里者六十三為方百里者十五方
 十里者七十五其餘方百里者六十四方十里者九
 十六鄭氏曰畿内大國九者三公之田三為有致仕
[025-9a]
 者副之為六也其餘三待封王之子弟次國二十一
 者卿之田六亦為有致仕者副之為十二又三為三
 孤之田其餘六亦以待封王之子弟小國六十三大
 夫之田二十七亦為有致仕者副之為五十四其餘
 九亦以待封王之子弟三孤之田不副者以其無職
 佐公論道耳雖其致仕猶可即而謀焉然則王制言
 王臣采邑之所視與孟子之説不同其為夏商之法
 固可知矣鄭氏以王制前所言為商制後所言為夏
[025-9b]
 制不可考也周禮載師宅田任近郊之地家邑小都
 大都之田乃在三百里至五百里之地以近而狹者
 禄致仕之臣逺而廣者禄公卿大夫及子弟則是致
 仕之臣其禄少公卿大夫及子弟其禄多也鄭氏謂
 三等采邑皆有致仕之田與公卿大夫子弟地相埒
 恐先王之法不然
  鄉遂都鄙三等之地
   上地
[025-10a]
   中地
   下地
 大司徒凡造都鄙不易之地家百畮一易之地家二
 百畮再易之地家三百畮小司徒均六鄉之土地上
 地家七人中地家六人下地家五人遂人辨野之土
 地上地夫一廛田百畮萊五十畮餘夫亦如之中地
 夫一廛田百畮萊百畮餘夫亦如之下地夫一廛田
 百畮萊二百畮餘夫亦如之大司馬凡令賦以地與
[025-10b]
 民制之上地食者三之二中地食者半下地食者三
 之一禮記王制上農夫食九人其次食八人其次食
 七人其次食六人下農夫食五人庻人在官者其禄
 以是為差孟子曰上農夫食九人上次食八人中食
 七人中次食六人下食五人爾雅曰田一嵗曰菑二
 嵗曰新田三嵗曰畬班固曰嵗耕種者為不易上田
 休一嵗者為一易中田休二嵗者為再易下田士工
 商家受田五口乃當農夫一人此平土可以為法者
[025-11a]
 也若山林藪澤原陵淳鹵之地各以肥磽多少為差
 然則周禮於都鄙言易不易者地事也於鄉所食者
 地利也於遂言田萊者地力也都鄙以政為主故以
 地事言之鄉以人為主故以地利言之遂以地為主
 故以地力言之司馬之令賦則欲知其地之厚薄食
 之多寡故亦以地利言之其實一也惟遂人上地有
 萊五十畮為異於鄉與都鄙以鄉之地狹於遂而都
 鄙之地又輕於遂故也然周禮上地家七人而王制
[025-11b]
 孟子則上食九人其次八人中地家六人而王制孟
 子則中食七人其次六人下地家五人而王制孟子下食亦
 五人者葢先王之於民養之欲其富保之欲其庶故家七人
 者必授以九人之上地家六人者授以七人之中地下地則
 以地稱人而已凡欲下地之民生齒之蕃以及中上者而後
 慊此富而庶之術也小司徒井牧其田野春秋之時楚蒍掩
 書土田之事井衍沃牧隰皋大率二牧而當一井則三家
 受六夫之地與不易一易再易之法同也漢趙過教民治
[025-12a]
 田一畮三甽嵗易其處謂之代田與一易再易之意
 同也觀禹貢之田上上以至下下凡九等蒍掩别楚
 地自土田以至衍沃亦九等書土田度山林鳩藪澤/辨京陵表淳鹵數疆潦
 規偃豬町原防牧隰/臯井衍沃以授子木而周禮所言上中下地三等而
 已葢總其大致然也鄭氏謂自二人以至於十為九
 等七六五者為其中如此則是二人三人四人下地
 之三等也五人六人七人中地之三等也八人九人
 十人上地之三等也孟子王制舉上中地而不及下
[025-12b]
 周禮舉中地而不及上下然周禮言上地中地下地
 而孟子王制或言上次下次或言上中下是九等之
 地在其中矣孰謂各舉其偏哉遂人三等之田萊大
 司馬三等之軍賦其言上中下地與司徒三等之地
 同
 
 
 禮書卷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