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d0084 禮書-宋-陳祥道 (master)


[032-1a]
欽定四庫全書
 禮書卷三十二
            宋 陳祥道 撰
[032-2a]


[032-3a]


[032-4a]
  禹貢五服自甸至荒/五千里
書益稷曰弼成五服至于五千禹貢曰五百里甸服百
里賦納總二百里納銍三百里納秸服四百里粟五百
里米五百里侯服百里采二百里男邦三百里諸侯五
百里綏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奮武衛五百里要服
三百里夷二百里蔡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蠻二百里流
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聲教
  周九服五千五/百里
[032-4b]
周禮大司馬以九畿之籍施邦國之政職方千里曰國
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畿又
其外方五百里曰男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畿又其
外方五百里曰衛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蠻畿又其外
方五百里曰夷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鎮畿又其外方
五百里曰蕃畿職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國方千里曰
王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服
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服又
[032-5a]
其外方五百里曰衛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蠻服又其
外方五百里曰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鎮服又其外
方五百里曰蕃服行人邦畿方千里其外方五百里謂
之侯服歲一見其貢祀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謂之甸服
二嵗一見其貢嬪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謂之男服三嵗
一見其貢器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謂之采服四嵗一見
其貢服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謂之衛服五嵗一見其貢
材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謂之要服六嵗一見其貢貨物
[032-5b]
九州之外謂之蕃國世一見各以其所貴寶為贄國語
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衛賔服夷蠻要服戎
狄荒服甸服者祭侯服者祀賔服者享要服者貢荒服
者王日祭月祀時享嵗貢終王先王之訓也有不祭則
修意有不祀則修言有不享則修文有不貢則修名有
不王則修徳序成而有不至則修刑於是乎有刑不祭
伐不祀征不享讓不貢告不王於是乎有刑罰之辟有
攻伐之兵有征討之備有文告之詞布令陳詞而又不
[032-6a]
至則增修於徳而無勤兵於逺是以近無不聴逺無不服
荀子曰諸夏之國同服同義蠻夷戎狄之國同服不同
制封内甸服封外侯服至荒服終王已上與國/語周紀同夫是之
謂視形勢而制械用稱逺近而等貢獻是王者之事也
王制曰千里之内曰畿甸千里之外曰采曰流注甸者
服治田出穀稅采者九州之内地取其美物以當穀稅
夏之服甸侯綏要荒周語曰邦内甸服又曰先王規方/千里以為甸服王制千里之内曰
甸/自甸至荒凡五服服五百里則靣二千五百里矣靣
[032-6b]
二千五百里則為方五千里矣書曰弼成五/服至于五千周之服侯
甸男采衛蠻夷鎮蕃自侯至蕃凡九服服五百里則靣
二千七百五十里矣靣二千七百五十里則為方五千
五百里矣葢夏服先甸後侯而甸即畿也周服先侯後
甸而畿非侯也夏之侯以當周之侯甸而綏以當周之
男采周之衛蠻以當夏之要而夷鎮以當夏之荒特蕃
服在禹貢之外然則周之斥大中國不過增夏五百里
而已書曰弼成五服至于五千此夏五服之域也東漸
[032-7a]
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聲教此夏五服之外也孔安
國司馬遷王肅之徒其説皆然特鄭康成謂堯之舊制
服五百里及禹輔而成之服加五百里則靣相距為方
萬里故禹㑹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是不知經傳
凡言萬國者舉盈數也孔頴達謂地理志言漢之土境
東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萬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其言
山川不出禹貢之域而數不同者直而計之以鳥迹曲
而量之以人迹異耳此説是也王制曰西不盡流沙東
[032-7b]
不盡東海南不盡衡山北不盡常山凡四海之内斷長
補短方三千里此葢漢儒記六國之時地域然也然則
康成之誤不特禹貢而已其言夏衰夷蠻戎狄内侵國
數損少商湯承之中國方三千里周公復唐虞之舊域
要服之内方七千里者四十九其一為畿内餘四十八
八州各方千里者六設法一州方五百里不過四方四
百里者不過六方三百里者不過十一方二百里者不
過二十五餘方百里者謂之小國又餘方百里者四十
[032-8a]
一附庸地也然職方之法葢兼附庸言之安有四十六
國之外復有百里者四十一為附庸乎周之設法州建
百四十六國而附庸在焉王制州二百一十國諸侯之
附庸不與非周制也王制言凡四海之内九州州方千
里州建百里之國三十七十里之國六十五十里之國
百有二十凡二百一十國名山大澤不以封其餘以為
附庸閒田八州州二百一十國天子之縣内方百里之
國九七十里之國二十有一五十里之國六十有三凡
[032-8b]
九十三國名山大澤不以朌其餘以禄仕以為閒田然
後總之以凡九州千七百七十三國天子之元士諸侯
之附庸不與則一代之禮也康成以八州州二百一十
國為商禮以天子之縣内九十三國為夏禮惑矣天子
之地或曰甸或曰畿曰圻或曰縣曰寰而後世猶有縣
官之稱孰謂畿獨施於商周而縣獨施於夏乎康成溺
於禹㑹萬國之説嘗曰夏縣内四百國又曰夏縣内九
十三國是自戾也
[032-9a]
  侯國及采邑貢賦之法
大司徒諸公之地其食者半侯伯之地其食者三之一
子男之地其食者四之一鄭司農以食者半為半入於
公半入於王三之一為一入於侯伯二入於王則大國貢
輕小國貢重康成以食者半為王食其半三之一為王
食其一則大國貢重小國貢輕然春秋傳曰天子班貢
輕重以列列尊貢重周之制也卑而貢重甸服也由此
言之以為大國貢輕則異夫列尊貢重矣以為小國貢
[032-9b]
輕則又有卑而貢重矣二者之説皆非周制鄭氏又謂
采地食者皆四之一百里之國凡四都而王稅以一都
王十里之國凡四縣王稅以一縣二十五里之國凡四
甸王稅以一甸不知何據而言也然則所謂食者半則
食不食之地各半也其食者三之一則不食之地二食
之地一也其食者四之一則不食之地三食之地一也
先王制地不必其實如此葢以徳尊者國大而禄重故
其地媺徳卑者國小而禄輕故其地惡於是要其大率
[032-10a]
而為之法耳然則所謂食不食者非制貢之數也此與
大司馬上地食者三之二中地食者半下地食三之一
司勲凡頒賞地三之一食其受地之法同
  賦稅征斂之辨
周官司書言賦而終之以凡稅斂掌交言九稅而餘官
言九賦司徒言征而繼之以賦載師言征亦終之以賦
則征賦者稅斂之總名征稅者賦之別稱斂者賦征稅
之事而已荀卿曰刀布之斂田野之稅闗市之征此又
[032-10b]
對言之然也周法邦中之賦則園㕓二十而一四郊之
賦則近郊十一逺郊二十而三邦甸家削邦縣邦都之
賦皆無過十二若夫闗市山澤之賦葢十一而已凡此
非出於口率也鄭康成釋太宰謂賦口率出泉也今之
筭泉或謂之賦然筭泉之法特出於後世先王之時無
有也卿大夫以嵗時登其夫家之衆寡辨其可任者國
中自七尺以及六十野自六尺以及六十有五皆征之
征之者役之也與禮記所謂征於鄉征於學之征同義
[032-11a]
康成亦以征之為口率非是
 
 
 
 
 
 
 
[032-11b]
 
 
 
 
 
 
 
 禮書卷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