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c0114 道德真經廣聖義--杜光庭 (master)


[051-001a]
道德眞經廣聖義卷之五十行十三
    唐廣成先生杜光庭述
   小國寡民章第八十䟽前章明法令/則生弊必育餘
   怨之跡此章明淳樸則至理自無矜/徇之求初標無爲之風以勸次示人
   從君化則理後明家給人足無所企/求○義曰前以司契立法勝負有殊
   此乃重死化醇樸素爲本將復結繩/之理自無兵乘之興甘食美衣各全
   其分安居樂俗無喪其和雖云鷄犬/相聞豈尚往來爲禮美信雙遣知博
   亦忘無事無勞洞/達聖人之道爾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注什伍也伯長也此明君含淳和什伍伯
[051-001b]
 長無所求及適有人材器堪爲什伍伯長
 者亦無所用之矣
 䟽寡少也什伍也伯長也器材器也此論
 淳古之代也言國小者明不求大言人少
 者明不求多不求大則心無食競不求多
 則事必易簡易簡之道立則淳樸之風著
 適使有出人材器堪爲什伍之伯長以統
 於人者亦無所用之矣
 義曰國小則易理民寡則易寧雖設官司
 亦無宰執君臣循分外無貪益之求人庶
[051-002a]
 懷淳俱臻易簡之道若大國能徇斯法自
 然天下無爲矣
使民重死而不遠徙
 注少私寡欲不輕用其生敦本無求故不
 遠遷徙
 䟽徙遷移也化歸淳樸政不煩苛人懷其
 生所以重死敦本樂業無所外求各安其
 居故不遠遷移也
 義曰易理之境易寧之民懷淳素之風各
 全其性命無貪求之志肯慕於播遷乎所
[051-002b]
 謂安其居樂其俗人至老死不相往來斯
 大道云至矣
雖有舟輿無所乘之
 䟽舟輿之設本以水通陸濟有無貺無往
 來則舟輿棄捨無所乘用矣莊子云至德
 之代山無蹊隧澤無舟梁
 義曰刳木爲舟以濟於水斲輪爲輿以通
 於陸蓋適遠之所用也國小地狹既無乘
 泛之勞遂性端居豈有盤遊之事固無所
 乘之矣山無蹊隧者蹊徑也隧穴道也莊
[051-003a]
 子馬蹄篇曰至德之世其行填填其視顛
 顛山無蹊隧澤無舟梁萬物羣生連屬其
 鄉禽獸成羣草木遂長是故禽獸可繫羈
 而遊鳥鵲之巢可攀而窺惡乎知君子小
 人哉是謂素樸之代矣
雖有甲兵無所陳之
 䟽甲兵所陳本以討不服禦寇敵上行道
 德下無離異既却攻戰之事甲兵韜戢而
 無所陳也
 義曰君既無爲臣惟樸素内無離叛外絶
[051-003b]
 寇讎雖有甲兵復何陳用行人心通玄默
 道合正眞嗜好不惑於心繁華不亂於目
 雖有科戒詎假研尋斯固洞達生知不在
 修而後得亦猶民化淳和無煩武備爾
使民復結繩而用之
 注舟輿所以利遷徙甲兵所以徇攻戰兩
 者無欲故無所乘所陳反樸遷淳歸復三
 皇結繩之用矣
 䟽古者書契未興結繩紀事故繫辭云上
 古結繩而理後代聖人易之以書契欲明
[051-004a]
 結繩之代人人淳樸文字既興是生詐僞
 今將使民忘情去欲歸於淳古故云使人
 復結繩而用之
 義曰以道德之主牧淳素之人無水陸遷
 徙之勞無甲兵攻取之事則結繩之理猶
 謂其煩繫辭之文具如疏解夫上古未有
 書契先於結繩書契既興結繩遂息今使
 有爲之代多事之民懷道餐和却歸淳素
 故云復結繩爾
甘其食
[051-004b]
 注不貪滋味故所食嘗甘
美其服
 注不事文繡故所服皆美
 䟽食之甘者在於適適則所食皆甘服之
 美者在於當當則所服皆美苟不適當雖
 玉食錦衣不足稱甘美也
 義曰充身適口不尚珍華也尚書天子王
 公皆有玉食夫錦者五彩相鮮女工精巧
 服之則過當製之則勞人况衣在蔽形所
 以禦寒燠也食則充口所以濟飢乏也温
[051-005a]
 飽既適凍餒不侵足以安其身而樂其性
 何在綺麗珍羞乎
安其居
 注不餘棟宇故所居則安
樂其俗
 注不澆淳樸故其俗可樂
 䟽無欲所居則安化淳故其俗可樂若逐
 欲無節將自不安其居苛政且煩焉得復
 樂其俗爾
 義曰普洽淳和故安其居而樂其俗也
[051-005b]
鄰國相望雞犬之音相聞
 注言其近也
使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注無求之至也
 䟽列國相望雞犬相聞蓋言其近也人至
 老死不相往來由彼此俱足無所求及故
 爾
 義曰君無境上之會民無身外之求雖接
 風煙何煩來往在身則各安其分外絶食
 求於國則各暢其生民無勞役樂道順性
[051-006a]
 道之至乎
   信言不美章第人十一䟽上下三篇/通明道德始
   標宗㫖以開衆妙之門終結會歸將/通得意之路故寄信美以彰言教論
   辯善以戒修行書知博以示迷悟陳/不積以教忘遺假有多以暢法性結
   不爭以明聖人將令學者造精微於/言象之中道筌蹄於性命之外悟教
   而能忘教何必杜口於毗耶因言以/明無言自可了心於柱下爾○義曰
   此章首目結二經之終始也自可道/可名之始訖不害不爭之終八十一
   章配天法地其此篇美信辯善之理/較華實之可忘知博有多之詞定文
   質之可捨忘言忘象得玄遣玄深入/兼忘之樞混融至道之域矣衆妙之
   門者上經第一章之詞也言象者易/繫云得意而忘象得象而忘言也筌
[051-006b]
   蹄者易繫云得兔而忘蹄得魚而忘/筌也並具經中己解若彼毗耶杜口
   自昧於眞宗靈山拂席竟迷於正見/豈若兹文演暢體用兼明語之修身
   理家則百關和而六親睦奠邦御㝢/率土靜而九有清奕代宗師百王規
   稟者矣柱下者老君當周武王之時/居於岐佐武王爲柱下史即今之御
   史也
信言不美
 注信言者聖教也信實之言不韻於俗故
 不美也
 䟽信言者聖教信實之言也老君欲以自
 明所演言教化導衆生實爲精信故與俗
[051-007a]
 相違代人以爲不美
 義曰大聖垂訓以暢道爲先無華詞可悦
 於人無曲說可誣於衆眞理直致質而不
 文故代俗所窺以爲不美然而循理屬念
 依經宅心不唯霸國和民抑乃長生輕舉
 可謂精信矣
美言不信
 注美言者代教也甘美之言動合於俗故
 不信也
 䟽美言謂代教甘美之言也言多浮華動
[051-007b]
 合於俗既非信實不可化人所以不美正
 以代教美言不信故爾
 義曰代間教㫖以華藻爲先無至理可依
 無玄譚可採但以綺美爲富贍煩博爲奇
 能俗耳所樂聞常情所甘愛不可行化於
 世但可娱適於情故美而不信也
善者不辯
 注善者在行無辯說也
 䟽悟教之善在於修行行而忘之曾不執
 滯故不辯說也
[051-008a]
 義曰知道能行不勞言辯故經曰知者不
 言是也夫辯者理闊而詞煩虚多而實寡
 但可誇誕於俗不能徑了於玄故善言於
 道者臻乎無言非假辯說西昇經曰道在
 勤行不在能言是也
辯者不善
 注空滯辯說故不善也
 䟽但能辯說言教曾不悟了修行惑滯貺
 多故爲不善
 義曰夫懸河縱辯炙輠與詞其於言也亦
[051-008b]
 以富矣但夫滯言則迷於了悟執理則瞢
 於眞修詞多惑人故非善矣經曰言者不
 知是也能辯而不能行者西昇經云言出
 飛龍前行在跛鱉後是也
知者不博
 䟽知了悟也博多聞也言體道了悟之人
 在乎精一不在多聞故莊子云博溺心者
 義曰道在乎知不在乎博知而行之者至
 道不煩一言了悟悟而勤乆乆而彌堅則
 得道矣知而求博博而不修言之於前行
[051-009a]
 之不逮則失道矣博溺心者莊子繕性篇
 云古者淳樸既散德又下衰唐虞之世智
 不足以定天下然後附之以文益之以博
 文滅質博溺心然後民始惑亂無能以反
 其性而復其初由是觀之世喪道矣道喪
 世矣世與道交相喪也道之人何由興乎世
 世亦何由興乎道哉此疾其捨無爲循有
 作也所以鍾鼓作荒淫之具玉帛爲傾奪
 之資亂生於此矣人君理國若能去琱琢
 息奢淫削繁文薄禮樂化以眞素無事無
[051-009b]
 爲豈患其溺心之博也
博者不知
 注知了悟也博多聞也
 䟽夫多聞則滯於言教滯教則終日言而
 盡物貺非了悟故曰不知
 義曰道之要者在乎得言而忘言知道而
 行道行之既得教亦俱忘守一則不煩無
 爲則不亂故博於言教者去道遠矣豈能
 得玄妙之道哉
聖人不積
[051-010a]
 注積者執言滯教有所積聚也聖人了言
 忘言悟教遣教一無執滯故云不積
 䟽積滯聚也聖人達妙理源深明法性悟
 文字虚假了言教空無所說之理貺明能
 說之言亦遣則於彼言教一無積滯故云
 聖人不積爾
 義曰聖人無爲無爲之爲亦遣聖人忘教
 滯言之教俱忘了達希微宗尚虚漠故不
 積滯於俗教矣修眞之士亦當悟此忘言
 了兹妙道也
[051-010b]
既己與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注此明法性無盡也言聖人雖不積滯言
 教然以法味誘導凡愚盡以與人於聖人
 清淨法性曾無减耗唯益明了故云愈有
 愈多有明自性多明外益
 䟽貺盡也言聖人雖不積滯言教然衆生
 發明慧心必資聖人誘導故聖人以清淨
 理性盡與凡愚而教導之於聖人慧解之
 性曾不减耗故云愈有愈多注云有明自
 性多明外益者悟理之性既非他有故云
[051-011a]
 自性因教之益不自中來故云外益明聖
 人教導凡愚心彌慧解故云愈有惟斆學
 半理益精暢故云愈多爾
 義曰聖人清靜理性光明慧心外無所因
 内無所滯和之愈響如鍾在懸矣夫天地
 之生化不窮而天地之用未嘗倦矣曰月
 之照灼而不息而曰月之明未嘗竭矣江
 海之注不極而江海之流未嘗耗矣薪火
 之傳不絶而薪火之力未嘗盡矣亦猶聖
 人之慧解浩蕩而無涯隨悟立言隨方設
[051-011b]
 教因機誘導稱彼物情物情高下俱得法
 味而言教塞於天下而理性慧解愈有愈
 多矣惟斆學半者尚書說命下篇云斆教
 也教然後知所困是學之半也終始常念
 學則其德之修無能自覺其惟學乎
天之道利而不害
 䟽天道施生長養萬物利也無所宰割不
 害也此舉喻欲明聖人之道弘益也
 義曰舉天道以喻聖人之道利於萬物物
 遂其生而無所害也
[051-012a]
聖人之道爲而不爭
 注舉天道利物不害者將明聖人之道施
 爲弘益常以與人故不爭也
 䟽聖人之道凡所作爲而與物不爭者爲
 聖人無所積滯與人愈有是以不爭爾
 義曰天授聖人之道以利於萬物聖人體
 道應天以濟於群生澤愈廣而志愈謙化
 愈彰而功愈晦故利物而不害應物而不
 爭且夫上下二經論道叙德首明可道常
 道爲設教之宗源次標有德無德述因時
[051-012b]
 之澆樸此陳愈多愈有表聖澤之無窮信
 可以垂表萬天程式千古革漓敗而復樸
 滌邪弊而歸眞貫天地而燭幽明斯二經
 之大㫖也
道徳眞經廣聖義卷之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