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c0114 道德真經廣聖義--杜光庭 (master)


[008-001a]
道德眞經廣聖義卷之七羔七
    唐廣成先生杜光庭述
   天下皆知章第二䟽前章明妙本生/化入兩觀之不同
   此章明樸散異名因萬殊而逐境逐/境則流浪善化則歸根故首標美善
   妄情次示有無傾奪結以聖人之理/冀速還淳之由○義曰夫悠悠衆趣
   蠢蠢羣生涉境起情去道逾遠聖人/憫其忘返啓此妙門前明兩觀之殊
   無而入有此標六者之惑因事以相/傾能知逐境之非不隨流浪之變
   則可以言虚心/實腹之漸己矣
天下皆知美之爲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爲善
斯不善已
[008-001b]
 注美善者生於欲心心苟所欲雖惡而美
 善矣故云皆知己之所美爲美所善爲善
 美善無主俱是妄情皆由分執有無分别
 難易神奇臭腐以相傾奪大聖較量深知
 虚妄故云惡已
 疏天下者舉大凡言凡在天覆之下也美
 者心所甘美也善者身所履行也言天下
 之人皆知己心所甘美者爲美己身所履
 行者爲善故論甘則忌辛好丹則非素共
 相傾奪競起是非皆由興動於欲心所以
[008-002a]
 遞成乎美惡聖人知美惡無主俱是妄情
 妄則不常故云惡已已語助也注云神奇
 臭腐者莊子云所美爲神奇所惡爲臭腐
 是也
 義曰天下之人知道者稀常俗者衆知修
 身者寡徇物者多皆知美善爲是而莫能
 爲皆知不善與惡爲非而莫能改聖人歎
 之故云惡已不善已夫載仁伏義抱道守
 謙忠孝君親友悌骨肉乃美善之行也皆
 知之矣而不能爲反於此者乃不善之行
[008-002b]
 也皆知之矣而不能革況於修無爲之道
 乎故可歎也妄者非眞實之義也因境起
 念隨物生情不守道循常即爲妄矣神奇
 臭腐者莊子北遊篇黄帝謂知曰萬物一
 也是其所美者爲神奇所惡者爲臭腐臭
 腐復化爲神奇神奇復化爲臭腐故曰通
 天下之一氣耳聖人貴一也此明神奇臭
 腐物之偏性百氏殊學九流異名遞執是
 非互生臧否理身理國者能無爲任物一
 以貫之臭腐神奇自然無二矣
[008-003a]
故有無之相生
 䟽此明有無性空也夫有不自有因無而
 有凡俗則以無生有無不自無因有而無
 凡俗則以有生無故云相生而有無對法
 本不相生相生之名由妄執亦如美惡非
 自性生是皆空故聖人將欲救其迷滯是
 以歷言六者之惑
 義曰老君歎彼常徒迷乎正道妄生封執
 滯此幻情故明此義以祛其執夫執者着
 也執有即斥無執無即斥有執難即斥易
[008-003b]
 執易即斥難執短即斥長執長即斥短執
 高即斥下執下即斥高執後即斥前執前
 即斥後有此執故皆非究竟故經云執者
 失之但無偏執自契中道便入玄妙正觀
 之門矣
難易之相成
 疏此明難易法空也此以難故彼成易此
 以易故彼成難亦如工者易於木而難於
 埴陶匠易於埴而難於木故云難易於成
 若同其所難則無易同其所易則無難難
[008-004a]
 易無實妄生名稱是法空故能了之者巧
 拙兩忘則難易名息亦如美惡無定故也
 義曰夫難因於易非易無以知其難易因
 於難非難無以彰其易循環倚伏遞爲之
 用審而明之於難無滯於易無執即可以
 語其齊物通乎中道矣工者巧伎之稱也
 陶者和土爲器也各擅其伎則爲易更而
 使之爲難也
長短之相形
 䟽此明長短相空也以長故形短以短故
[008-004b]
 形長故云長短之相形亦如鳧脛非短以
 鶴之長故續之則憂鶴脛非長因鳧脛之
 短故斷之則悲見短長相形猶如美惡既
 無定體是皆妄情形相既空名亦空故特
 未定也
 義曰夫物之形也有短長之相事之興也
 有難易之法化之起也有有無之變俱自
 然也若拘常俗之見則長者不得不長短
 者不得不短有無難易亦在兹乎滯之則
 爲執通之則爲道惟有道者能無滯爾鳧
[008-005a]
 鶴之喻亦莊子駢拇篇之辭也謂各自有
 正不可以此正彼而損益也此斥世人不
 任自然之㫖也
高下之相傾
 䟽此明高下名空也高下兩名互相傾奪
 故稱高必因於下又有高之者稱下必因
 於高又有下之者又高則所高非高又下
 則所下非下如彼代間凡諸名位遞爲臣
 妾亦復無常是皆空故故無定位
 義曰夫高下之設名形勢位性智才業萬
[008-005b]
 殊之中皆有高下則不獨拘於名位也但
 高忘其高下忘其下各安其分守以天常
 則無傾奪之事矣臣者男子之卑稱妾者
 女子之卑稱卑伏於人故稱臣妾疏指名
 位之說蓋以廣戒羣情也言尊卑之道各
 安其分不相傾奪則保其始終若棄卑而
 慕其尊名厭下而圖其高位不安素分禍
 敗隨之故經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
 長乆可不戒乎
音聲之相和
[008-006a]
 䟽此明和合空也五音相和成曲者誰總
 彼衆聲則能度曲如代間法皆和合成即
 體非眞是皆空故將欲定其美惡豈云達
 觀之譚
 義曰夫天地噫氣而衆籟作焉律吕合和
 而衆樂生焉聲之作也美惡隨之故有安
 樂怨怒哀思𢛈懣之别也然此别者人事
 强而隨之政化因而應之於達觀之士忘
 其善惡矣隨變責實謂之妄情美惡都忘
 方爲達道達道之士雖天地之大萬物之
[008-006b]
 殷猶無有也樂記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
 心感於物而形於聲聲相應故成變變成
 方謂之音比音而樂之及干戚羽旄謂之
 樂故哀心感者其聲噍以殺樂心感者其
 聲嘽以緩喜心感者其聲發以散怒心感
 者其聲粗以厲敬心感者其聲直以廉愛
 心感者其聲和以柔是以先王慎其所以
 感故禮以導其志樂以和其心政以壼其
 行刑以防其姦禮樂刑政其極一也聲音
 之道與政通矣宫爲君商爲臣角爲民徵
[008-007a]
 爲事羽爲物五者不亂則爲□□之音也
 理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
 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宫亂
 則荒其君驕商亂則陂其官壞角亂則憂
 其民怨徵亂則哀其事勤羽亂則危其財
 匱五者皆亂遞相凌謂之慢鄭衛者亂世
 之音比於慢桑間濮上者亡國之音其政
 散其民流夫知聲而不知音者禽獸也知
 音而不知樂者衆庶也唯君子能知樂審
 聲以知音審音以知樂審樂以知政不知
[008-007b]
 聲者不可以言音不知音者不可與言樂
 知樂者幾於禮矣子夏對魏文侯曰鄭音
 好濫淫志宋音燕安溺志衛音趣數煩志
 齊音傲假驕志四者害其德非正聲也春
 秋晏子對齊景公曰先王之濟五味以和
 五聲以平其心以成其政聲亦如味矣一
 曰氣須氣以動也二曰體舞象文武也三
 曰類風雅頌也四曰物以四方之物成器
 也五聲者宫商角徵羽也六律者黄鍾太
 簇姑洗蕤賔夷則無射也六吕者夾鍾林
[008-008a]
 鍾仲吕應鍾南吕大吕也律主於陽吕主
 於陰也七音武王伐紂所制也自午及子
 製七日爲七音八風八方之風也東方曰
 明庶東南曰清明南曰景風西南曰凉風
 西方曰閶闔西北曰不周北方曰廣漢東
 北曰融風也九歌者六府三事九功之歌
 也清濁小大短長疾徐哀樂剛柔遲速高
 下出入周疏以相成也以相濟也君子聽
 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而後幾於道矣舜
 作五絃之琴以歌南風䕫始製樂以賜諸
[008-008b]
 侯理國之道以音而知理亂故吴公子季
 札歷聽三代古今之樂而知其興廢也修
 身之士閉視反聽以聽無聲然後可與言
 道矣
前後之相隨
 注六者相達遞爲名稱亦如美惡非自性
 生由是妄倩有此名故
 疏此明三時空也日夜相代代故以新如
 彼投足孰爲前後則前後之稱由相隨立
 名名由妄立誰識其神過去未來及以見
[008-009a]
 在三時空故旋旋遷改亦美惡無定名也
 義曰前後之别生於變動也不變不動誰
 後誰先既有相隨乃分前後達觀之士泯
 爾都忘世間之法彰其别爾投足者舉歩
 之謂也歩之舉也孰後孰初明於此者乃
 絶前後之競矣老君傷憫世俗流蕩不還
 爭起妄情忘其中道歷指六事以化愚迷
 耳夫中道者非陰非陽無偏名也處天地
 之間傲然自放所遇而安了無功名而反
 乎道本雖堯桀之殊生死之變是非之别
[008-009b]
 壽夭之異榮賤之隔哀樂之感動古今之
 遞代皆忘之也不知堯桀之殊忘美惡也
 不知生死之變忘有無也不知是非之别
 忘難易也不知壽夭之異忘長短也不知
 榮賤之隔忘高下也不知哀樂之感動忘
 音聲也不知今古之遞代忘前後也處乎
 無是之鄉立乎不疾之途遭之而不違過
 之而不守調而應之以道也益之而不加
 益損之而不加損此了乎中道之士忘前
 後之别忘變動之機矣
[008-010a]
是以聖人處無爲之事行不言之教
 注無爲之事無事也寄以事名故云處不
 言之教忘言也寄以教名故云行
 䟽是以者說下以明上也夫飾智詐者雖
 拱默非無爲也任其素者雖終日指揮而
 未始不宴然矣故聖人知諸法性空自無
 矜執則理天下者當絶浮偽任用純德百
 姓化之各安其分安分則不擾豈非無爲
 之事乎言出於己皆因天下之心則終身
 言未嘗言豈非不言之教邪
[008-010b]
 義曰夫聖人者與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
 明四時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兇謂之聖人
 也略而言之凡有五種一曰得道之聖太
 上老君諸天大聖是也二曰有天下之位
 兼得仙之聖伏羲黄帝顓頊少昊堯舜是
 也三曰有天下之位而無得仙之聖殷湯
 文武是也皆廓清六合不言昇天矣四曰
 博贍之聖無天下之位周公孔子制作禮
 樂垂範百王而無九五之位而皆具天地
 合德之美也五曰有獨長之聖而無博贍
[008-011a]
 之名亦不具上衆美者謂伯牙師文爲鼓
 琴之聖子卿綏明能碁之聖鐘期延州知
 音之聖韓娥秦青謳謌之聖龔叔文摯智
 洞之聖離朱師曠視聽之聖張芝鍾繇草
 書之聖今經中明者指言理天下之聖也
 理天下之聖垂衣裳恭己南面而已矣何
 爲哉所謂處無爲之事也原天地之美達
 萬物之理順四時之行君無爲於上物自
 化於下可謂行不言之教也理國如此則
 人安其居樂其俗與道合矣
[008-011b]
萬物作而不辭
 注令萬物各自得其動作而不辭謝於聖
 人也
 疏作猶動作也辭謂辭謝也言聖人善化
 無事無爲百姓不知爰遊爰豫各自得其
 動作而不辭謝於聖人故擊壤鼓腹而忘
 帝力此人忘聖功也
 義曰聖人之於萬物也萬物自古而固存
 豈待爲之而後存哉物自得其生育動作
 也爰遊爰豫太玄經之詞言上既無爲其
[008-012a]
 下自遂故閑暇也擊壤者壤土也莊子馬
 蹄篇云赫胥氏之時民含哺而嬉鼓腹而
 遊也不知帝力者王充論衡曰堯之爲君
 蕩蕩乎人無得而名有年五十者擊壤於
 路鼓腹而遊歌曰鑿井而飲耕田而食日
 出而作日入而息帝力何有於我此衆庶
 之忘聖功也
生而不有爲而不恃功成不居
 注令物各遂其性不爲己有各得所爲而
 不負恃如此太平之功成矣猶當日慎一
[008-012b]
 日不敢寧居
 疏令物各得成全其生理聖人不以爲己
 有令物各得其營爲聖人不恃爲己功如
 此太平之功弘濟日遠猶宜慎終如始不
 敢寧居此聖人自忘其功也注云日慎一
 日尚書文也
 義曰夫聖人處物不傷於物物遂其生物
 遂其生聖人不有之而恃其功任自然也
 處至順也夫功者王功曰勳輔成王業若
 周公也國功曰功保全國家若伊尹也民
[008-013a]
 功曰庸施法於民若后稷也事功曰勞以
 勞定國若夏禹也理功曰績制法成理若
 咎繇也戰功曰多尅敵出奇若韓信也生
 成萬物者玄功也其功深遠曰玄也功成
 而不居所以全無爲之功也日慎一日以
 具䟽解言聖人有反物之功不自伐自恃
 惟恐失其所以隳其功故日加畏慎不敢
 寧息爾寧安也慎謹也聖人無爲其功廣
 大物遂其性不失其宜天清於上地寧於
 下四海平一泰然而寧是太平之謂也
[008-013b]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注夫唯不敢寧居而增修其德者則忘功
 而功存故不居而不去
 疏彼聖人者稠直如髮慎終如始本末不
 衰未嘗寧居而逸豫是以日新其盛德忘
 功而功不去光宅而天下安故云夫唯不
 居是以不去
 義曰夫唯者發句之語也謂上不有不居
 之事也夫聖人威加四夷而不爲有澤被
 萬物而不爲惠功濟天下而不爲己德冠
[008-014a]
 四海而不爲主忘懷於至道合志於虚無
 處上而人不重處前而人不害天下樂推
 而不厭故其德不去矣王者不妄於喜怒
 則刑賞不濫金革不起矣不妄於求取則
 賦歛不厚供億不繁矣不妄於愛惡則用
 捨必當賢不肖别矣不妄於近侍則左右
 前後皆正人矣不妄於土地則兵革不出
 士卒不勞矣不妄於萬姓則天下安矣物
 得其分不恃其功無爲不恃之利信哉博
 矣稠直如髮者詩小雅都人士篇之詞也
[008-014b]
 言情性密緻操行正直如髮之本末無降
 殺也


道德眞經廣聖義卷之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