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e0090 御纂醫宗金鑑-清-吳謙 (master)


[029-1a]
欽定四庫全書
御纂醫宗金鑑卷二十九
 刪補名醫方論卷四目錄
  黄連解毒湯
  三黄湯
  二黄湯
  三黄石膏湯
  凉膈散
[029-1b]
  竹葉黄耆湯
  清胃散
  導赤散
  五淋散
  八正散
  逍遙散
  龍膽瀉肝湯
  左金丸
[029-2a]
  瀉青丸
  當歸龍薈丸
  越婢加半夏湯
  小青龍加石膏湯
  清燥救肺湯
  麥門冬湯
  人參清肺湯
  人參定喘湯
[029-2b]
  人參瀉肺湯
  瀉白散
  阿膠散
  二陳湯
  溫膽湯
  小半夏湯
  小半夏加茯苓湯
  外臺茯苓飲
[029-3a]
 
 
 
 
 
 
 
 
[029-3b]
 
 
 
 
 
 
 
御纂醫宗金鑑卷二十九目録
[029-4a]
欽定四庫全書
御纂醫宗金鑑卷二十九
 刪補名醫方論卷四目錄
  黄連解毒湯
  三黄湯
  二黄湯
  三黄石膏湯
  凉膈散
[029-4b]
  竹葉黄耆湯
  清胃散
  導赤散
  五淋散
  八正散
  逍遙散
  龍膽瀉肝湯
  左金丸
[029-5a]
  瀉青丸
  當歸龍薈丸
  越婢加半夏湯
  小青龍加石膏湯
  清燥救肺湯
  麥門冬湯
  人參清肺湯
  人參定喘湯
[029-5b]
  人參瀉肺湯
  瀉白散
  阿膠散
  二陳湯
  溫膽湯
  小半夏湯
  小半夏加茯苓湯
  外臺茯苓飲
[029-6a]
 
 
 
 
 
 
 
 
[029-6b]
 
 
 
 
 
 
 
御纂醫宗金鑑卷二十九目録
[029-7a]
欽定四庫全書
御纂醫宗金鑑卷二十九
 刪補名醫方論卷四
黄連解毒湯
 治一切陽熱火盛面赤口乾狂燥心煩錯語不眠大
 熱乾嘔吐血衂血及下後而便不實熱仍不已者
 黄連     梔子各等/分
 黄蘖     黄芩
[029-7b]
  水煎服
 集/註汪昂曰寒極曰隂毒熱極曰陽毒是方名曰黄連
  解毒是君以黄連直解心經火毒也黄芩瀉肺經
  火毒黄蘖瀉腎經火毒梔子通瀉三焦火毒使諸
  火毒從膀胱出若大便實者加大黄名梔子金花
  湯利大便是使火毒從大小二便而出也蓋陽盛
  則陰衰火盛則水衰故用大苦大寒之藥抑陽而
  扶陰瀉其亢甚之火而救其欲絶之水也然非實
[029-8a]
  熱不可輕投
 按/黄連解毒湯白虎湯三黄石膏湯大青龍湯皆治
  表裏俱熱證然大青龍湯治表實壮熱裏熱之淺
  在肌三黄石膏湯治表實壮熱裏熱之深在胃故
  一以石膏佐麻桂一以石膏佐麻豉均發太陽之
  表解陽明之裏也大青龍湯則更以杏草薑棗佐
  麻黄其意專發熱鬱之在肌也三黄石膏湯則更
  以芩連梔蘖佐石膏其意專瀉熱深之在胃也白
[029-8b]
  虎湯治表熱在肌裏熱在胃所以不用麻桂以發
  太陽專主石膏而清陽明也解毒湯治表熱在三
  陽裏熱在三焦所以亦不以麻桂發太陽表亦不
  以石膏清陽明裏而專以三黄瀉上下内外之實
  火也此皆太陽之邪侵及陽明而未入府成實者
  也若已入府成實則又當從事乎三承氣湯以下
  其熱也
[029-9a]
三黄湯
 治三焦實熱一切有餘火證大便秘結者
 黄芩     大黄
 黄連各等/分
  水煎服
二黄湯
 治上焦火旺頭面大腫目赤腫痛心胸咽喉口舌耳
 鼻熱盛及生瘡毒者
[029-9b]
 黄芩     黄連
 甘草各等/分
  水煎食後服
 註/三黄湯用黄芩瀉上焦火黄連瀉中焦火大黄瀉
  下焦火三焦實火大便實者誠為允當若大便不
  實者黄連解毒湯證也以大黄易黄蘖者因其下
  焦熱結未實也加梔子者使其熱不從大便出而
  從小便出也上中二焦實火用凉膈散若夫上焦
[029-10a]
  實火則以此湯之大黄易甘草名二黄湯使芩連
  之性緩緩而下留連膈上張潔古以凉膈散減消
  黄加桔梗亦此義也雖同一瀉火之劑而其中上
  下緩急輕重之不同此皆加減轉換法也不可不
  知
[029-11a]
三黄石膏湯
 治傷寒陽證表裏大熱而不得汗或已經汗下過經
 不解六衇洪數面赤鼻乾舌燥大渴煩躁不眠譫語
 鼻衂發黄發疹發斑以上諸證凡表實無汗而未入
 裏成實者均宜主之
 石膏兩半/   黄芩
 黄連     黄蘗
 麻黄已上各/七錢  淡豆豉二合/
[029-11b]
 梔子三十/箇
  每服一兩加葱三根水煎熱服氣實者倍服
 註/仲景於表裏大熱立兩解之法如大青龍湯治表
  裏大熱表實無汗故發汗汗出而兩得解也白虎
  湯治表裏大熱因表有汗不主麻桂因裏未實不
  主硝黄惟以膏知甘草外解陽明之肌熱内清陽
  明之府熱表裏清而兩得解也若夫表實無汗熱
  鬱榮衛裏未成實熱盛三焦表裏大熱之證若以
[029-12a]
  大青龍湯兩解之則功不及於三焦若以白虎湯
  兩解之則効不及於榮衛故陶華製此湯以三黄
  瀉三焦之火盛佐梔子屈曲下行使其在裏諸熱
  從下而出以麻黄開榮衛之熱鬱佐豉葱直走皮
  毛使其在表之邪從外而散石膏倍用重任之者
  以石膏外合麻豉取法乎青龍是知解諸表之熱
  不能外乎青龍也内合三黄取法乎白虎是知解
  諸裏之熱不能外乎白虎也且麻豉得石膏三黄
[029-12b]
  大發表熱而不動裏熱三黄得石膏麻豉大清内
  熱而不礙外邪是此方擅表裏俱熱之長亦得仲
  景之心法者也若表有微汗麻黄減半桂枝倍加
  以防外疎裏有微溏則減去石膏倍加葛根以避
  中虛也
[029-13a]
凉膈散
 治心火上盛中焦燥實煩躁口渴目赤頭眩口瘡脣
 裂吐血衂血大小便秘諸風瘛瘲胃熱發斑發狂及
 小兒驚急痘瘡黑陷
 連翹四兩/   大黄酒浸/
 黄芩酒炒/   薄荷一兩/
 甘草二兩/   梔子炒/
 芒硝
[029-13b]
  右為末每服三錢加竹葉生蜜煎
 集/註汪昂曰此上中二焦瀉實火藥也熱淫於内治以
  鹹寒佐以苦甘故以連翹黄芩竹葉薄荷散火於
  上而以大黄芒消之猛利蕩熱於中使上升下行
  而膈自清矣用甘草生蜜者病在膈甘以緩之也
  古方用凉膈散居多本方加菖蒲逺志名轉舌膏
  治心經蘊熱加青黛藍根名活命金丹治肝經風
  熱張潔古減去消黄加桔梗為之舟楫浮而上行
[029-14a]
  治上焦諸熱便不實者宜之不可以此方過瀉而
  輕訾之也
[029-15a]
竹葉黄耆湯
 治消渴氣血虛胃火盛而作渴
 淡竹葉    生地黄各二/錢
 黄耆     麥冬
 當歸     川芎
 黄芩     甘草
 芍藥     人參
 半夏     石膏各一/錢
[029-15b]
  右水煎服
 集/註柯琴曰氣血皆虛胃火獨盛善治者補瀉兼施寒
  之而不至損陽溫之而不至助火扶正而邪却矣
  四君子氣藥也加黄耆而去苓术者恐火就燥也
  四物湯血藥也倍地黄而用生者正取其寒也人
  參黄耆甘草治煩熱之聖藥是補中有瀉矣且地
  黄之甘寒瀉心腎之火竹葉助芍藥清肝膽之火
  石膏佐芍藥清脾胃之火麥冬同黄芩清肺腸之
[029-16a]
  火則胃火不得獨盛而氣血之得補可知惟半夏
  一味溫中辛散用之大寒劑中欲其通隂陽之路
  也岐伯治隂虛而目不瞑者飲以半夏湯覆杯則
  臥今人以為燥而渴者禁用是不明隂陽之理耳
 按/是方即竹葉石膏湯加生地當歸白芍川芎黄耆
  黄芩也彼則治傷寒解後煩渴少氣氣逆欲吐此
  則治消渴氣血虛胃火盛因其氣虛故加黄耆佐
  人參甘草以補氣因其血虛故加歸芎芍地以補
[029-16b]
  血因其胃火盛故加黄芩佐石膏以清胃火其煩
  渴則一故餘藥皆同也於此二方推之用半夏之
  意自可知矣故脾者為胃行其津液也脾濕胃燥
  津液不行得火則化痰得寒則成飲胃火清脾濕
  燥其痰飲自除矣半夏消痰破飲使未化痰之津
  液回清而已成痰之濁液自化非他藥所可比倫
  也故二方於胃火盛燥渴中同用之
[029-17a]
清胃散
 治胃經濕熱齒齦腫痛或牽引頭腦或面發熱
 升麻     甘草
 生地黄    川黄連
 牡丹皮    當歸
  水煎服
 集/註羅謙輔曰陽明胃多氣多血又兩陽合明為熱盛
  是以邪入而為病常實若大渴舌胎煩躁此傷氣
[029-17b]
  分熱聚胃府燥其津液白虎湯主之若醇飲肥厚
  炙煿過用以致濕熱壅於胃府逆於經絡而為是
  病此傷血分治宜清胃方中以生地益陰凉血為
  君佐之以丹皮去蒸而疏其滯以黄連清熱燥濕
  為臣佐之以當歸入血而循其經仍用升麻之辛
  凉為本經㨗使引諸藥直達血所則咽喉不清齒
  齦腫痛等證廓然俱清矣
[029-18a]
導赤散
 治心熱口糜舌瘡小便黄赤莖中作痛熱淋不利
 生地     木通
 甘草稍
  右三味水煎服
 註/赤色屬心導赤者導心經之熱從小腸而出以心
  與小腸為表裏也然所見口糜舌瘡小便黄赤莖
  中作痛熱淋不利等證皆心熱移於小腸之證故
[029-18b]
  不用黄連直瀉其心而用生地滋腎凉心木通通
  利小腸佐以甘草稍取易瀉最下之熱莖中之痛
  可除心經之熱可導也此則水虛火不實者宜之
  以利水而不傷陰瀉火而不伐胃也若心經實熱
  須加黄連竹葉甚者更加大黄亦釡底抽薪之法
  也
[029-19a]
五淋散
 治膀胱結熱水道不通淋澁熱痛或尿如豆汁或成
 砂石或如膏膿或小便血
 赤苓一錢/五分   赤芍一錢/
 梔仁一錢/   當歸
 甘草各錢/二分
  右五味加燈心水煎服
八正散
[029-19b]
 瞿麥     梔子
 萹蓄     大黄
 木通     滑石
 車前子    甘草各一/錢
  加燈心一錢煎服
  朱震亨方加木香一錢
 註/通調水道下輸膀胱三焦之職也受藏津液氣化
  能出膀胱之職也若水道不輸則内蓄喘脹外泛
[029-20a]
  膚腫三焦之病也若受藏不化則諸淋澁痛癃閉
  不通膀胱之病也經曰隂無陽無以生陽無陰無
  以化故陰陽偏盛皆不生化也陽盛陰虚而膀胱
  之氣不化為病者通關丸證也陰盛陽虚而膀胱
  之氣不化為病者腎氣丸證也此關乎氣化陰陽
  之為病也經曰下虛則遺尿又曰膀胱不約為遺
  尿經曰胞移熱於膀胱則癃又曰膀胱不利為癃
  故虚而寒者藏而不能約實而熱者約而不能出
[029-20b]
  也膀胱氣虚無氣以固則藏而不約不禁遺失之
  病生補中固真湯證也膀胱氣熱壅結不行則約
  而不出淋澁癃閉之病生八正五淋散證也此不
  全關乎氣化而又關乎虚寒實熱之為病也八正
  五淋皆治淋澁癃閉之藥而不無輕重之别輕者
  有熱未結雖見淋澁尿赤豆汁砂石膏血癃閉之
  證但其痛則輕其病不急宜用五淋散單清水道
  故以梔苓清熱而輸水歸芍益陰而化陽復佐以
[029-21a]
  甘草調其陰陽而用稍者意在前陰也重者熱已
  結實不但痛甚勢急而且大便亦不通矣宜用八
  正散兼瀉二陰故於羣走前陰藥中加大黄直攻
  後竅也丹溪方加木香者其意亦以氣化者與
[029-22a]
逍遙散
 治肝家血虛火旺頭痛目眩煩赤口苦倦怠煩渴抑
 鬱不樂兩脇作痛寒熱小腹重墜婦人經水不調衇
 弦大而虛
 芍藥酒炒/   當歸
 白术炒/    茯苓
 甘草炙/    柴胡各二/錢
  引用煨薑三片薄荷少許煎服加味逍遙散即此
[029-22b]
  方加丹皮山梔各五/分炒
 集/註趙羽皇曰五藏苦欲補瀉云肝苦急急食甘以緩
  之蓋肝性急善怒其氣上行則順下行則鬱鬱則
  火動而諸病生矣故發於上則頭眩耳鳴而或為
  目赤發於中則胸滿脇痛而或作吞酸發於下則
  少腹疼疝而或溲溺不利發於外則寒熱徃來似
  瘧非瘧凡此諸證何莫非肝鬱之象乎而肝木之
  所以鬱其説有二一為土虛不能升木也一為血
[029-23a]
  少不能養肝也蓋肝為木氣全賴土以滋培水以
  灌漑若中土虛則木不升而鬱陰血少則肝不滋
  而枯方用白术茯苓者助土徳以升木也當歸芍
  藥者益榮血以養肝也薄荷解熱甘草和中獨柴
  胡一味一以為厥陰之報使一以升發諸陽經云
  木鬱則達之遂其曲直之性故名曰逍遙若内熱
  外熱盛者加丹皮解肌熱炒梔清内熱此加味逍
  遙散之義也
[029-24a]
龍膽瀉肝湯
 治脇痛口苦耳聾耳腫筋痿陰濕熱癢陰腫白濁溲
 血
 龍膽草酒炒/  黄芩炒/
 梔子酒炒/   澤瀉
 木通     車前子
 當歸酒洗/   柴胡
 甘草     生地酒炒/
[029-24b]
  水煎服
 註/脇痛口苦耳聾耳腫乃膽經之為病也筋痿陰濕
  熱癢陰腫白濁溲血乃肝經之為病也故用龍膽
  草瀉肝膽之火以柴胡為肝使以甘草緩肝急佐
  以芩梔通澤車前輩大利前陰使諸濕熱有所從
  出也然皆瀉肝之品若使病盡去恐肝亦傷矣故
  又加當歸生地補血以養肝蓋肝為藏血之藏補
  血即所以補肝也而妙在瀉肝之劑反作補肝之
[029-25a]
  藥寓有戰勝撫綏之義矣
[029-26a]
左金丸
 治肝藏火實左脇作痛
 黄連六兩/炒   吳茱萸一兩/湯泡
  右為末作丸
 集/註胡天錫曰此瀉肝火之正劑肝之治有數種水衰
  而木無以生地黄丸乙癸同源是也土衰而木無
  以植參苓甘草劑緩肝培土是也本經血虛有火
  用逍遥散清火血虛無水用四物湯養陰至於補
[029-26b]
  火之法亦下同乎腎而瀉火之治則上類乎心左
  金丸獨用黄連為君從實則瀉子之法以直折其
  上炎之勢吳茱萸從類相求引熱下行并以辛燥
  開其肝鬱懲其扞格故以為佐然必本氣實而土
  不虛者庶可相宜左金者木從左而制從金也
[029-27a]
瀉青丸
 治肝火風熱不能安臥多驚多怒目赤腫痛及小兒
 急驚抽搐
 龍膽草    山梔
 大黄酒蒸/   川芎
 當歸     羗活
 防風
  等分蜜丸竹葉湯下
[029-27b]
 註/龍膽草直入肝經以瀉其火佐梔子大黄使其所
  瀉之火從大小二便而出是治火之標也肝主風
  風能生火治肝不治風非其治也故用羗活防風
  散肝之風即所以散肝之火是治火之本也肝之
  情欲散故用川芎之辛以散之肝之質喜滋故用
  當歸之濡以潤之是於瀉肝之中寓有養肝之意
  瀉肝者瀉肝之病也養肝者悦肝之神也蓋肝木
  主春乃陽升發動之始萬物生化之源不可傷也
[029-28a]
當歸龍薈丸
 治肝經實火頭運目眩耳聾耳鳴驚悸搐搦躁擾狂
 越大便秘結小便濇滯或胸脇作痛陰囊腫脹凡屬
 肝經實火皆宜服之
 當歸一兩/   黄連一兩/
 黄芩一兩/   龍膽草一兩/
 梔子仁一兩/  大黄五錢/
 蘆薈五錢/   青黛五錢/
[029-28b]
 木香二錢/五分   黄蘗一兩/
 麝香五錢/另研
  右為末炒神麯糊丸每服二十丸薑湯下
 集/註汪昻曰肝木為生火之本肝火盛則諸經之火相
  因而起為病不止一端矣故以當歸蘆薈龍膽草
  青黛直入本經氣血兩途先平其甚者而諸經之
  火無不漸平矣佐以黄芩瀉肺火黄連瀉心火黄
  蘗瀉腎火大黄瀉腸胃火梔子瀉三焦火備舉大
[029-29a]
  苦大寒而直折之使上中下三焦之火悉從大小
  二便利出少加木香麝香者取其調氣開竅靈通
  周至也然非實火不可輕投
[029-30a]
越婢加半夏湯
 治欬而上氣此為肺脹其人喘目如脱状衇浮大者
 麻黄六兩/   石膏半觔/
 生薑三兩/   甘草二兩/
 半夏半升/   大棗十五/枚
  右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沫内藥取三升分
  溫三服
小青龍加石膏湯
[029-30b]
 治肺脹欬而上氣煩躁而喘衇浮者心下有水氣
 麻黄三兩/   桂枝三兩/
 細辛三兩/   芍藥三兩/
 半夏半升/   石膏三兩/
 乾薑三兩/   五味子半升/
 甘草三兩/
  右九味以水一斗煮麻黄去沫内諸藥取三升强
  人服一升羸者減之日三服小兒服四合
[029-31a]
 集/註喻昌曰前一方麻黄湯中以桂杏易石膏以衇大
  有熱而加薑棗則發散之力微而且緩也後一方
  小青龍湯中加入石膏以證兼煩躁雖宜汗散寒
  飲猶防助熱傷津也越婢方中有石膏半夏二物
  恊力建功石膏清熱藉辛熱亦能豁痰半夏豁痰
  藉辛涼亦能清熱前麥冬湯方中下氣止逆全藉
  半夏入生津藥中此二方又藉半夏入清溫劑中
  仲景加減成方無非化裁後學矣
[029-32a]
清燥救肺湯
 治諸氣膹鬱諸痿喘嘔
 桑葉三錢經/霜者  石膏二錢五/分炒
 甘草一錢/   胡麻仁一錢/炒研
 真阿膠八分/  人參七分/
 麥冬一錢/二分   杏仁七分去皮/尖炒黄
 枇杷葉一片去/毛蜜炙
  右九味以水一碗煎六分頻頻二三次滚熱服
[029-32b]
  痰多加貝母栝蔞
  血枯加生地
  熱甚加犀角羚羊角或加牛黄
 集/註喻昌曰按諸氣膹鬱之屬於肺者屬於肺之燥也
  而古今治氣鬱之方用辛香行氣絶無一方治肺
  之燥者諸痿喘嘔之屬於上者亦屬於肺之燥也
  而古今治法以痿嘔屬陽明以喘屬肺是則嘔與
  痿屬之中下而惟喘屬上矣所以亦無一方及於
[029-33a]
  肺之燥也即喘之屬於肺者非表即下非行氣即
  泄氣間有一二用潤劑者又不得其肯綮今擬此
  方名清燥救肺大約以胃為主胃土為肺金之母
  也其天冬知母能清金滋水以苦寒而不用至如
  苦寒降火之藥尤在所忌葢肺金自至於燥所存
  陰氣不過一綫耳倘更以苦寒下其氣傷其胃其
  人尚有生理乎誠倣此增減以救肺燥變生諸證
  庶克有濟
[029-33b]
  柯琴曰古方用香燥之品以治氣鬱不獲奏效者
  以火就燥也惟繆仲醇知之故用甘涼滋潤之品
  以清金保肺立法喻昌宗其㫖集諸潤劑而製清
  燥救肺湯用意深取藥當無遺藴矣
 按/經云損其肺者益其氣肺主諸氣故也然火與元
  氣不兩立故用人參甘草甘溫而補氣氣壮火自
  消是用少火生氣之法也若夫火燥膹鬱於肺非
  佐甘寒多液之品不足以滋肺燥而肺氣反為壮
[029-34a]
  火所食益助其燥矣故佐以石膏麥冬桑葉阿膠
  胡麻仁輩使清肅令行而壮火亦從氣化也經曰
  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降之故又佐以杏仁枇杷
  葉之苦以降氣氣降火亦降而制節有權氣行則
  不鬱諸痿喘嘔自除矣要知諸膹鬱則肺氣必大
  虛若泥於肺熱傷肺之説而不用人參鬱必不開
  而火愈熾皮聚毛落喘咳不休而死矣此名之救
  肺涼而能補之謂也若謂實火可瀉而乆服芩連
[029-34b]
  苦從火化亡可立待耳
[029-35a]
麥門冬湯
 火逆上氣咽喉不利止逆下氣者主之
 麥門冬七升/  半夏一升/
 人參三兩/   甘草二兩/
 粳米三合/   大棗十二/枚
  右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溫服一升日三
  服夜一服
 集/註喻昌曰此方治胃中津液乾枯虛火上炎治本之
[029-35b]
  良法也夫用降火之藥而火反升用寒涼之藥而
  熱轉熾者徒知與火熱相爭弗知補正氣以生津
  液不惟無益而反害之矣凡肺病有胃氣則生無
  胃氣則死胃氣者肺之母氣也本草有知母之名
  謂肺藉其清涼知清涼為肺之母也又有貝母之
  名謂肺藉其豁痰豁痰為肺之母也然屢施於火
  逆上氣咽喉不利之證而屢不應者名不稱矣孰
  知仲景妙法於麥冬人參甘草大棗粳米大補中
[029-36a]
  氣以生津液隊中又增入半夏辛溫之味以開胃
  行津而潤肺豈特用其利咽下氣哉顧其利咽下
  氣非半夏之功實善用半夏之功也
[029-37a]
人參清肺湯
 治肺胃虛寒咳𠻳喘急坐臥不安並治乆年勞𠻳吐
 血腥臭
 人參     阿膠
 骨皮     知母
 烏梅     粟殻
 炙草     杏仁
 桑皮各等/分
[029-37b]
  加棗子煎服
人參定喘湯
 人參     麻黄
 阿膠     五味
 粟殻     甘草
 半夏麯各一/錢  桑皮二錢/
  生薑三片水煎服
人參瀉肺湯
[029-38a]
 治肺經積熱上喘胸膈脹滿痰多大便濇
 人參     黄芩
 梔子     枳殻
 薄荷     甘草
 連翹     杏仁
 桑皮     大黄
 桔梗
  水煎服
[029-38b]
 集/註王又原曰經云邪之所凑其氣必虛又肺為嬌藏
  其不堪破耗也明矣自肺熱傷肺之説行曰保肺
  補肺衆共譁之曰清肺瀉肺藥與和之豈知古人
  清肺瀉肺等湯而必皆以人參立名夫亦可曉然
  於肺氣之不可耗而人參之在所必用也肺體清
  而法天下濟而司降令一切渾濁不得上干者皆
  胸中之氣健運行而不息也若肺氣少弛則降下
  失令渾濁之氣遂逆上行此為咳𠻳為喘急肺葉
[029-39a]
  脹舉胸膈𦂳痛移熱大腸大便艱濇種種顯有餘
  之象實種種為不足之徴故不問内傷外感為熱
  為寒要以人參保定肺氣為主或佐骨皮知母阿
  膠滋之烏梅五味鸎粟殻斂之半夏麯生薑降之
  杏仁桑皮枳殻桔梗利之梔子黄芩連翹涼之麻
  黄薄荷發之大黄下之總恃人參之大力握樞而
  運已入之邪易出而將來之邪無從入也肺邪得
  諸藥以俱出而肺氣不隨諸藥以俱出也然則人
[029-39b]
  參亦何嘗傷肺乃畏而不敢用耶又謂風寒咳𠻳
  忌用五味子𠻳用粟殻止𠻳如神切肺如刀然此
  無本之言不知始自何出皆因不讀本草不知藥
  之性味功能以譌傳譌也近世之醫亦不能辨惟
  識者察之
[029-40a]
瀉白散
 治肺氣鬱熱咳𠻳而喘面腫身熱
 桑白皮    地骨皮
 甘草
  水煎服
 集/註季楚重曰經云肺苦氣上逆上逆則上焦鬱熱氣
  鬱生涎火鬱生熱因而制節不行壅甚為喘滿腫
  𠻳白者肺之色瀉白瀉肺氣之有餘也君以桑白
[029-40b]
  皮質液而味辛液以潤燥辛以瀉肺臣以地骨皮
  質輕而性寒輕以去實寒以勝熱甘草生用瀉火
  佐桑皮地骨皮瀉諸肺實使金清氣肅而喘𠻳可
  平較之黄芩知母苦寒傷胃者逺矣夫火熱傷氣
  救肺之治有三實熱傷肺用白虎湯以治其標虛
  火刑金用生衇散以治其本若夫正氣不傷鬱火
  又甚則瀉白散之清肺調中標本兼治又補二方
  之不及也
[029-41a]
阿膠散
 治肺虛有火𠻳無津液咳而哽氣者
 真阿膠一兩/  牛蒡子二錢/半炒
 馬兠鈴五錢/炒  杏仁七錢/
 炙甘草五錢/  糯米一合/
  每服兩許水煎服
 集/註程應旄曰痰帶紅線𠻳有血㸃日漸成痿縁肺處
  藏之最高葉間布有細竅氣從此出入呼吸成液
[029-41b]
  灌漑周身所謂水出髙源也一受火炎吸時徒引
  火升呼時並無液出乆則肺竅俱閉喉間或癢或
  瘡六葉遂日焦枯矣今用阿膠為君者消竅瘀也
  用杏仁大力子宣竅道也馬兠鈴者清竅熱也糯
  米以補脾母氣到則肺自輕清無礙矣
[029-42a]
二陳湯
 治肥盛之人濕痰為患喘𠻳脹滿
 半夏三錢/製   茯苓三錢/
 陳皮二錢/去白   甘草一錢/
  右四味加薑三片水煎服
 集/註李仲梓曰肥人多濕濕挾熱而生痰火載氣而逆
  上半夏之辛利二便而去濕陳皮之辛通三焦而
  理氣茯苓佐半夏共成燥濕之功甘草佐陳皮同
[029-42b]
  致調和之力成無已曰半夏行水氣而潤腎燥經
  曰辛以潤之是也行水則土自燥非半夏之性燥
  也或曰有痰而渴宜去半夏代以貝母吳琨曰渴
  而喜飲小便利者易之不能飲水小便不利雖渴
  宜半夏也此濕為本熱為標所謂濕極而兼勝已
  之化非真象也又東南之人濕熱生痰故朱震亨
  主之加枳實砂仁名枳實二陳湯其性較急也先
  哲云二陳為治痰之妙劑其於上下左右無所不
[029-43a]
  宜然祗能治實痰之標不能治虛痰之本虛痰之
  本在脾胃治者詳之
[029-44a]
溫膽湯
 治熱嘔吐苦虛煩驚悸不眠痰氣上逆
 竹茹     枳實
 半夏     甘草
 陳皮     茯苓
 生薑
  右七味水煎服
 集/註羅謙輔曰膽為中正之官清靜之府喜寧謐惡煩
[029-44b]
  擾喜柔和惡壅鬱蓋東方木徳少陽溫和之氣也
  若病後或乆病而宿有痰飲未消胸膈之餘熱未
  盡必致傷少陽之和氣以故虛煩驚悸者中正之
  官以熇蒸而不寧也熱嘔吐苦者清靜之府以鬱
  炙而不謐也痰氣上逆者木家挾熱而上升也方
  以二陳治一切痰飲加竹茹以清熱加生薑以止
  嘔加枳實以破逆相濟相須雖不治膽而膽自和
  蓋所謂膽之痰熱去故也命名溫者乃謂溫和之
[029-45a]
  溫非謂溫涼之溫也若謂膽家真畏寒而怯而溫之
  不但方中無溫膽之品且更有涼胃之藥也
[029-46a]
小半夏湯
 嘔家本渴渴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飲故也
 半夏一升/   生薑半觔/
  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分溫再服
小半夏加茯苓湯
 治卒嘔吐心下痞膈間有水眩悸者
 半夏一升/   生薑半觔/
 茯苓三兩/
[029-46b]
   煎服如前
外臺茯苓飲
 治心胸中有痰飲宿水自吐出水復心胸間虛氣滿
 不能食消痰氣令能食
 茯苓三兩/   人參三兩/
 白术三兩/   枳實二兩/
 橘皮二兩/半   生薑四兩/
  右六味水六升煮取一升八合分三服如人行八
[029-47a]
  九里再進之
 集/註趙良曰嘔為痰飲動中湧而出之嘔盡本當渴渴
  則可徵支飲之全去今反不渴是其飲尚留去之
  未盡也用半夏之辛溫生薑之辛散散其欲出之
  飲則所留之邪自盡矣半夏生薑皆味辛可治膈
  上痰心下堅嘔逆目眩然悸必心受水凌故加茯
  苓以去水伐腎邪安心神也後方加人參枳實橘
  皮此由上中二焦氣弱水飲入胃脾不能輸歸於
[029-47b]
  肺肺不能通調水道以致停積為痰為宿水吐之
  則下氣因而上逆虛與氣結滿不能食當補益中
  氣以人參白术為君茯苓逐宿水枳實破諸氣為
  臣開脾胃宣揚上焦發散凝滯則陳皮生薑為使
  也其積飲既去而虛氣塞滿其中不能進食此證
  最多
 
御纂醫宗金鑑卷二十九
[029-48a]
欽定四庫全書
御纂醫宗金鑑卷二十九
 刪補名醫方論卷四
黄連解毒湯
 治一切陽熱火盛面赤口乾狂燥心煩錯語不眠大
 熱乾嘔吐血衂血及下後而便不實熱仍不已者
 黄連     梔子各等/分
 黄蘖     黄芩
[029-48b]
  水煎服
 集/註汪昂曰寒極曰隂毒熱極曰陽毒是方名曰黄連
  解毒是君以黄連直解心經火毒也黄芩瀉肺經
  火毒黄蘖瀉腎經火毒梔子通瀉三焦火毒使諸
  火毒從膀胱出若大便實者加大黄名梔子金花
  湯利大便是使火毒從大小二便而出也蓋陽盛
  則陰衰火盛則水衰故用大苦大寒之藥抑陽而
  扶陰瀉其亢甚之火而救其欲絶之水也然非實
[029-49a]
  熱不可輕投
 按/黄連解毒湯白虎湯三黄石膏湯大青龍湯皆治
  表裏俱熱證然大青龍湯治表實壮熱裏熱之淺
  在肌三黄石膏湯治表實壮熱裏熱之深在胃故
  一以石膏佐麻桂一以石膏佐麻豉均發太陽之
  表解陽明之裏也大青龍湯則更以杏草薑棗佐
  麻黄其意專發熱鬱之在肌也三黄石膏湯則更
  以芩連梔蘖佐石膏其意專瀉熱深之在胃也白
[029-49b]
  虎湯治表熱在肌裏熱在胃所以不用麻桂以發
  太陽專主石膏而清陽明也解毒湯治表熱在三
  陽裏熱在三焦所以亦不以麻桂發太陽表亦不
  以石膏清陽明裏而專以三黄瀉上下内外之實
  火也此皆太陽之邪侵及陽明而未入府成實者
  也若已入府成實則又當從事乎三承氣湯以下
  其熱也
[029-50a]
三黄湯
 治三焦實熱一切有餘火證大便秘結者
 黄芩     大黄
 黄連各等/分
  水煎服
二黄湯
 治上焦火旺頭面大腫目赤腫痛心胸咽喉口舌耳
 鼻熱盛及生瘡毒者
[029-50b]
 黄芩     黄連
 甘草各等/分
  水煎食後服
 註/三黄湯用黄芩瀉上焦火黄連瀉中焦火大黄瀉
  下焦火三焦實火大便實者誠為允當若大便不
  實者黄連解毒湯證也以大黄易黄蘖者因其下
  焦熱結未實也加梔子者使其熱不從大便出而
  從小便出也上中二焦實火用凉膈散若夫上焦
[029-51a]
  實火則以此湯之大黄易甘草名二黄湯使芩連
  之性緩緩而下留連膈上張潔古以凉膈散減消
  黄加桔梗亦此義也雖同一瀉火之劑而其中上
  下緩急輕重之不同此皆加減轉換法也不可不
  知
[029-52a]
三黄石膏湯
 治傷寒陽證表裏大熱而不得汗或已經汗下過經
 不解六衇洪數面赤鼻乾舌燥大渴煩躁不眠譫語
 鼻衂發黄發疹發斑以上諸證凡表實無汗而未入
 裏成實者均宜主之
 石膏兩半/   黄芩
 黄連     黄蘗
 麻黄已上各/七錢  淡豆豉二合/
[029-52b]
 梔子三十/箇
  每服一兩加葱三根水煎熱服氣實者倍服
 註/仲景於表裏大熱立兩解之法如大青龍湯治表
  裏大熱表實無汗故發汗汗出而兩得解也白虎
  湯治表裏大熱因表有汗不主麻桂因裏未實不
  主硝黄惟以膏知甘草外解陽明之肌熱内清陽
  明之府熱表裏清而兩得解也若夫表實無汗熱
  鬱榮衛裏未成實熱盛三焦表裏大熱之證若以
[029-53a]
  大青龍湯兩解之則功不及於三焦若以白虎湯
  兩解之則効不及於榮衛故陶華製此湯以三黄
  瀉三焦之火盛佐梔子屈曲下行使其在裏諸熱
  從下而出以麻黄開榮衛之熱鬱佐豉葱直走皮
  毛使其在表之邪從外而散石膏倍用重任之者
  以石膏外合麻豉取法乎青龍是知解諸表之熱
  不能外乎青龍也内合三黄取法乎白虎是知解
  諸裏之熱不能外乎白虎也且麻豉得石膏三黄
[029-53b]
  大發表熱而不動裏熱三黄得石膏麻豉大清内
  熱而不礙外邪是此方擅表裏俱熱之長亦得仲
  景之心法者也若表有微汗麻黄減半桂枝倍加
  以防外疎裏有微溏則減去石膏倍加葛根以避
  中虛也
[029-54a]
凉膈散
 治心火上盛中焦燥實煩躁口渴目赤頭眩口瘡脣
 裂吐血衂血大小便秘諸風瘛瘲胃熱發斑發狂及
 小兒驚急痘瘡黑陷
 連翹四兩/   大黄酒浸/
 黄芩酒炒/   薄荷一兩/
 甘草二兩/   梔子炒/
 芒硝
[029-54b]
  右為末每服三錢加竹葉生蜜煎
 集/註汪昂曰此上中二焦瀉實火藥也熱淫於内治以
  鹹寒佐以苦甘故以連翹黄芩竹葉薄荷散火於
  上而以大黄芒消之猛利蕩熱於中使上升下行
  而膈自清矣用甘草生蜜者病在膈甘以緩之也
  古方用凉膈散居多本方加菖蒲逺志名轉舌膏
  治心經蘊熱加青黛藍根名活命金丹治肝經風
  熱張潔古減去消黄加桔梗為之舟楫浮而上行
[029-55a]
  治上焦諸熱便不實者宜之不可以此方過瀉而
  輕訾之也
[029-56a]
竹葉黄耆湯
 治消渴氣血虛胃火盛而作渴
 淡竹葉    生地黄各二/錢
 黄耆     麥冬
 當歸     川芎
 黄芩     甘草
 芍藥     人參
 半夏     石膏各一/錢
[029-56b]
  右水煎服
 集/註柯琴曰氣血皆虛胃火獨盛善治者補瀉兼施寒
  之而不至損陽溫之而不至助火扶正而邪却矣
  四君子氣藥也加黄耆而去苓术者恐火就燥也
  四物湯血藥也倍地黄而用生者正取其寒也人
  參黄耆甘草治煩熱之聖藥是補中有瀉矣且地
  黄之甘寒瀉心腎之火竹葉助芍藥清肝膽之火
  石膏佐芍藥清脾胃之火麥冬同黄芩清肺腸之
[029-57a]
  火則胃火不得獨盛而氣血之得補可知惟半夏
  一味溫中辛散用之大寒劑中欲其通隂陽之路
  也岐伯治隂虛而目不瞑者飲以半夏湯覆杯則
  臥今人以為燥而渴者禁用是不明隂陽之理耳
 按/是方即竹葉石膏湯加生地當歸白芍川芎黄耆
  黄芩也彼則治傷寒解後煩渴少氣氣逆欲吐此
  則治消渴氣血虛胃火盛因其氣虛故加黄耆佐
  人參甘草以補氣因其血虛故加歸芎芍地以補
[029-57b]
  血因其胃火盛故加黄芩佐石膏以清胃火其煩
  渴則一故餘藥皆同也於此二方推之用半夏之
  意自可知矣故脾者為胃行其津液也脾濕胃燥
  津液不行得火則化痰得寒則成飲胃火清脾濕
  燥其痰飲自除矣半夏消痰破飲使未化痰之津
  液回清而已成痰之濁液自化非他藥所可比倫
  也故二方於胃火盛燥渴中同用之
[029-58a]
清胃散
 治胃經濕熱齒齦腫痛或牽引頭腦或面發熱
 升麻     甘草
 生地黄    川黄連
 牡丹皮    當歸
  水煎服
 集/註羅謙輔曰陽明胃多氣多血又兩陽合明為熱盛
  是以邪入而為病常實若大渴舌胎煩躁此傷氣
[029-58b]
  分熱聚胃府燥其津液白虎湯主之若醇飲肥厚
  炙煿過用以致濕熱壅於胃府逆於經絡而為是
  病此傷血分治宜清胃方中以生地益陰凉血為
  君佐之以丹皮去蒸而疏其滯以黄連清熱燥濕
  為臣佐之以當歸入血而循其經仍用升麻之辛
  凉為本經㨗使引諸藥直達血所則咽喉不清齒
  齦腫痛等證廓然俱清矣
[029-59a]
導赤散
 治心熱口糜舌瘡小便黄赤莖中作痛熱淋不利
 生地     木通
 甘草稍
  右三味水煎服
 註/赤色屬心導赤者導心經之熱從小腸而出以心
  與小腸為表裏也然所見口糜舌瘡小便黄赤莖
  中作痛熱淋不利等證皆心熱移於小腸之證故
[029-59b]
  不用黄連直瀉其心而用生地滋腎凉心木通通
  利小腸佐以甘草稍取易瀉最下之熱莖中之痛
  可除心經之熱可導也此則水虛火不實者宜之
  以利水而不傷陰瀉火而不伐胃也若心經實熱
  須加黄連竹葉甚者更加大黄亦釡底抽薪之法
  也
[029-60a]
五淋散
 治膀胱結熱水道不通淋澁熱痛或尿如豆汁或成
 砂石或如膏膿或小便血
 赤苓一錢/五分   赤芍一錢/
 梔仁一錢/   當歸
 甘草各錢/二分
  右五味加燈心水煎服
八正散
[029-60b]
 瞿麥     梔子
 萹蓄     大黄
 木通     滑石
 車前子    甘草各一/錢
  加燈心一錢煎服
  朱震亨方加木香一錢
 註/通調水道下輸膀胱三焦之職也受藏津液氣化
  能出膀胱之職也若水道不輸則内蓄喘脹外泛
[029-61a]
  膚腫三焦之病也若受藏不化則諸淋澁痛癃閉
  不通膀胱之病也經曰隂無陽無以生陽無陰無
  以化故陰陽偏盛皆不生化也陽盛陰虚而膀胱
  之氣不化為病者通關丸證也陰盛陽虚而膀胱
  之氣不化為病者腎氣丸證也此關乎氣化陰陽
  之為病也經曰下虛則遺尿又曰膀胱不約為遺
  尿經曰胞移熱於膀胱則癃又曰膀胱不利為癃
  故虚而寒者藏而不能約實而熱者約而不能出
[029-61b]
  也膀胱氣虚無氣以固則藏而不約不禁遺失之
  病生補中固真湯證也膀胱氣熱壅結不行則約
  而不出淋澁癃閉之病生八正五淋散證也此不
  全關乎氣化而又關乎虚寒實熱之為病也八正
  五淋皆治淋澁癃閉之藥而不無輕重之别輕者
  有熱未結雖見淋澁尿赤豆汁砂石膏血癃閉之
  證但其痛則輕其病不急宜用五淋散單清水道
  故以梔苓清熱而輸水歸芍益陰而化陽復佐以
[029-62a]
  甘草調其陰陽而用稍者意在前陰也重者熱已
  結實不但痛甚勢急而且大便亦不通矣宜用八
  正散兼瀉二陰故於羣走前陰藥中加大黄直攻
  後竅也丹溪方加木香者其意亦以氣化者與
[029-63a]
逍遙散
 治肝家血虛火旺頭痛目眩煩赤口苦倦怠煩渴抑
 鬱不樂兩脇作痛寒熱小腹重墜婦人經水不調衇
 弦大而虛
 芍藥酒炒/   當歸
 白术炒/    茯苓
 甘草炙/    柴胡各二/錢
  引用煨薑三片薄荷少許煎服加味逍遙散即此
[029-63b]
  方加丹皮山梔各五/分炒
 集/註趙羽皇曰五藏苦欲補瀉云肝苦急急食甘以緩
  之蓋肝性急善怒其氣上行則順下行則鬱鬱則
  火動而諸病生矣故發於上則頭眩耳鳴而或為
  目赤發於中則胸滿脇痛而或作吞酸發於下則
  少腹疼疝而或溲溺不利發於外則寒熱徃來似
  瘧非瘧凡此諸證何莫非肝鬱之象乎而肝木之
  所以鬱其説有二一為土虛不能升木也一為血
[029-64a]
  少不能養肝也蓋肝為木氣全賴土以滋培水以
  灌漑若中土虛則木不升而鬱陰血少則肝不滋
  而枯方用白术茯苓者助土徳以升木也當歸芍
  藥者益榮血以養肝也薄荷解熱甘草和中獨柴
  胡一味一以為厥陰之報使一以升發諸陽經云
  木鬱則達之遂其曲直之性故名曰逍遙若内熱
  外熱盛者加丹皮解肌熱炒梔清内熱此加味逍
  遙散之義也
[029-65a]
龍膽瀉肝湯
 治脇痛口苦耳聾耳腫筋痿陰濕熱癢陰腫白濁溲
 血
 龍膽草酒炒/  黄芩炒/
 梔子酒炒/   澤瀉
 木通     車前子
 當歸酒洗/   柴胡
 甘草     生地酒炒/
[029-65b]
  水煎服
 註/脇痛口苦耳聾耳腫乃膽經之為病也筋痿陰濕
  熱癢陰腫白濁溲血乃肝經之為病也故用龍膽
  草瀉肝膽之火以柴胡為肝使以甘草緩肝急佐
  以芩梔通澤車前輩大利前陰使諸濕熱有所從
  出也然皆瀉肝之品若使病盡去恐肝亦傷矣故
  又加當歸生地補血以養肝蓋肝為藏血之藏補
  血即所以補肝也而妙在瀉肝之劑反作補肝之
[029-66a]
  藥寓有戰勝撫綏之義矣
[029-67a]
左金丸
 治肝藏火實左脇作痛
 黄連六兩/炒   吳茱萸一兩/湯泡
  右為末作丸
 集/註胡天錫曰此瀉肝火之正劑肝之治有數種水衰
  而木無以生地黄丸乙癸同源是也土衰而木無
  以植參苓甘草劑緩肝培土是也本經血虛有火
  用逍遥散清火血虛無水用四物湯養陰至於補
[029-67b]
  火之法亦下同乎腎而瀉火之治則上類乎心左
  金丸獨用黄連為君從實則瀉子之法以直折其
  上炎之勢吳茱萸從類相求引熱下行并以辛燥
  開其肝鬱懲其扞格故以為佐然必本氣實而土
  不虛者庶可相宜左金者木從左而制從金也
[029-68a]
瀉青丸
 治肝火風熱不能安臥多驚多怒目赤腫痛及小兒
 急驚抽搐
 龍膽草    山梔
 大黄酒蒸/   川芎
 當歸     羗活
 防風
  等分蜜丸竹葉湯下
[029-68b]
 註/龍膽草直入肝經以瀉其火佐梔子大黄使其所
  瀉之火從大小二便而出是治火之標也肝主風
  風能生火治肝不治風非其治也故用羗活防風
  散肝之風即所以散肝之火是治火之本也肝之
  情欲散故用川芎之辛以散之肝之質喜滋故用
  當歸之濡以潤之是於瀉肝之中寓有養肝之意
  瀉肝者瀉肝之病也養肝者悦肝之神也蓋肝木
  主春乃陽升發動之始萬物生化之源不可傷也
[029-69a]
當歸龍薈丸
 治肝經實火頭運目眩耳聾耳鳴驚悸搐搦躁擾狂
 越大便秘結小便濇滯或胸脇作痛陰囊腫脹凡屬
 肝經實火皆宜服之
 當歸一兩/   黄連一兩/
 黄芩一兩/   龍膽草一兩/
 梔子仁一兩/  大黄五錢/
 蘆薈五錢/   青黛五錢/
[029-69b]
 木香二錢/五分   黄蘗一兩/
 麝香五錢/另研
  右為末炒神麯糊丸每服二十丸薑湯下
 集/註汪昻曰肝木為生火之本肝火盛則諸經之火相
  因而起為病不止一端矣故以當歸蘆薈龍膽草
  青黛直入本經氣血兩途先平其甚者而諸經之
  火無不漸平矣佐以黄芩瀉肺火黄連瀉心火黄
  蘗瀉腎火大黄瀉腸胃火梔子瀉三焦火備舉大
[029-70a]
  苦大寒而直折之使上中下三焦之火悉從大小
  二便利出少加木香麝香者取其調氣開竅靈通
  周至也然非實火不可輕投
[029-71a]
越婢加半夏湯
 治欬而上氣此為肺脹其人喘目如脱状衇浮大者
 麻黄六兩/   石膏半觔/
 生薑三兩/   甘草二兩/
 半夏半升/   大棗十五/枚
  右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沫内藥取三升分
  溫三服
小青龍加石膏湯
[029-71b]
 治肺脹欬而上氣煩躁而喘衇浮者心下有水氣
 麻黄三兩/   桂枝三兩/
 細辛三兩/   芍藥三兩/
 半夏半升/   石膏三兩/
 乾薑三兩/   五味子半升/
 甘草三兩/
  右九味以水一斗煮麻黄去沫内諸藥取三升强
  人服一升羸者減之日三服小兒服四合
[029-72a]
 集/註喻昌曰前一方麻黄湯中以桂杏易石膏以衇大
  有熱而加薑棗則發散之力微而且緩也後一方
  小青龍湯中加入石膏以證兼煩躁雖宜汗散寒
  飲猶防助熱傷津也越婢方中有石膏半夏二物
  恊力建功石膏清熱藉辛熱亦能豁痰半夏豁痰
  藉辛涼亦能清熱前麥冬湯方中下氣止逆全藉
  半夏入生津藥中此二方又藉半夏入清溫劑中
  仲景加減成方無非化裁後學矣
[029-73a]
清燥救肺湯
 治諸氣膹鬱諸痿喘嘔
 桑葉三錢經/霜者  石膏二錢五/分炒
 甘草一錢/   胡麻仁一錢/炒研
 真阿膠八分/  人參七分/
 麥冬一錢/二分   杏仁七分去皮/尖炒黄
 枇杷葉一片去/毛蜜炙
  右九味以水一碗煎六分頻頻二三次滚熱服
[029-73b]
  痰多加貝母栝蔞
  血枯加生地
  熱甚加犀角羚羊角或加牛黄
 集/註喻昌曰按諸氣膹鬱之屬於肺者屬於肺之燥也
  而古今治氣鬱之方用辛香行氣絶無一方治肺
  之燥者諸痿喘嘔之屬於上者亦屬於肺之燥也
  而古今治法以痿嘔屬陽明以喘屬肺是則嘔與
  痿屬之中下而惟喘屬上矣所以亦無一方及於
[029-74a]
  肺之燥也即喘之屬於肺者非表即下非行氣即
  泄氣間有一二用潤劑者又不得其肯綮今擬此
  方名清燥救肺大約以胃為主胃土為肺金之母
  也其天冬知母能清金滋水以苦寒而不用至如
  苦寒降火之藥尤在所忌葢肺金自至於燥所存
  陰氣不過一綫耳倘更以苦寒下其氣傷其胃其
  人尚有生理乎誠倣此增減以救肺燥變生諸證
  庶克有濟
[029-74b]
  柯琴曰古方用香燥之品以治氣鬱不獲奏效者
  以火就燥也惟繆仲醇知之故用甘涼滋潤之品
  以清金保肺立法喻昌宗其㫖集諸潤劑而製清
  燥救肺湯用意深取藥當無遺藴矣
 按/經云損其肺者益其氣肺主諸氣故也然火與元
  氣不兩立故用人參甘草甘溫而補氣氣壮火自
  消是用少火生氣之法也若夫火燥膹鬱於肺非
  佐甘寒多液之品不足以滋肺燥而肺氣反為壮
[029-75a]
  火所食益助其燥矣故佐以石膏麥冬桑葉阿膠
  胡麻仁輩使清肅令行而壮火亦從氣化也經曰
  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降之故又佐以杏仁枇杷
  葉之苦以降氣氣降火亦降而制節有權氣行則
  不鬱諸痿喘嘔自除矣要知諸膹鬱則肺氣必大
  虛若泥於肺熱傷肺之説而不用人參鬱必不開
  而火愈熾皮聚毛落喘咳不休而死矣此名之救
  肺涼而能補之謂也若謂實火可瀉而乆服芩連
[029-75b]
  苦從火化亡可立待耳
[029-76a]
麥門冬湯
 火逆上氣咽喉不利止逆下氣者主之
 麥門冬七升/  半夏一升/
 人參三兩/   甘草二兩/
 粳米三合/   大棗十二/枚
  右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溫服一升日三
  服夜一服
 集/註喻昌曰此方治胃中津液乾枯虛火上炎治本之
[029-76b]
  良法也夫用降火之藥而火反升用寒涼之藥而
  熱轉熾者徒知與火熱相爭弗知補正氣以生津
  液不惟無益而反害之矣凡肺病有胃氣則生無
  胃氣則死胃氣者肺之母氣也本草有知母之名
  謂肺藉其清涼知清涼為肺之母也又有貝母之
  名謂肺藉其豁痰豁痰為肺之母也然屢施於火
  逆上氣咽喉不利之證而屢不應者名不稱矣孰
  知仲景妙法於麥冬人參甘草大棗粳米大補中
[029-77a]
  氣以生津液隊中又增入半夏辛溫之味以開胃
  行津而潤肺豈特用其利咽下氣哉顧其利咽下
  氣非半夏之功實善用半夏之功也
[029-78a]
人參清肺湯
 治肺胃虛寒咳𠻳喘急坐臥不安並治乆年勞𠻳吐
 血腥臭
 人參     阿膠
 骨皮     知母
 烏梅     粟殻
 炙草     杏仁
 桑皮各等/分
[029-78b]
  加棗子煎服
人參定喘湯
 人參     麻黄
 阿膠     五味
 粟殻     甘草
 半夏麯各一/錢  桑皮二錢/
  生薑三片水煎服
人參瀉肺湯
[029-79a]
 治肺經積熱上喘胸膈脹滿痰多大便濇
 人參     黄芩
 梔子     枳殻
 薄荷     甘草
 連翹     杏仁
 桑皮     大黄
 桔梗
  水煎服
[029-79b]
 集/註王又原曰經云邪之所凑其氣必虛又肺為嬌藏
  其不堪破耗也明矣自肺熱傷肺之説行曰保肺
  補肺衆共譁之曰清肺瀉肺藥與和之豈知古人
  清肺瀉肺等湯而必皆以人參立名夫亦可曉然
  於肺氣之不可耗而人參之在所必用也肺體清
  而法天下濟而司降令一切渾濁不得上干者皆
  胸中之氣健運行而不息也若肺氣少弛則降下
  失令渾濁之氣遂逆上行此為咳𠻳為喘急肺葉
[029-80a]
  脹舉胸膈𦂳痛移熱大腸大便艱濇種種顯有餘
  之象實種種為不足之徴故不問内傷外感為熱
  為寒要以人參保定肺氣為主或佐骨皮知母阿
  膠滋之烏梅五味鸎粟殻斂之半夏麯生薑降之
  杏仁桑皮枳殻桔梗利之梔子黄芩連翹涼之麻
  黄薄荷發之大黄下之總恃人參之大力握樞而
  運已入之邪易出而將來之邪無從入也肺邪得
  諸藥以俱出而肺氣不隨諸藥以俱出也然則人
[029-80b]
  參亦何嘗傷肺乃畏而不敢用耶又謂風寒咳𠻳
  忌用五味子𠻳用粟殻止𠻳如神切肺如刀然此
  無本之言不知始自何出皆因不讀本草不知藥
  之性味功能以譌傳譌也近世之醫亦不能辨惟
  識者察之
[029-81a]
瀉白散
 治肺氣鬱熱咳𠻳而喘面腫身熱
 桑白皮    地骨皮
 甘草
  水煎服
 集/註季楚重曰經云肺苦氣上逆上逆則上焦鬱熱氣
  鬱生涎火鬱生熱因而制節不行壅甚為喘滿腫
  𠻳白者肺之色瀉白瀉肺氣之有餘也君以桑白
[029-81b]
  皮質液而味辛液以潤燥辛以瀉肺臣以地骨皮
  質輕而性寒輕以去實寒以勝熱甘草生用瀉火
  佐桑皮地骨皮瀉諸肺實使金清氣肅而喘𠻳可
  平較之黄芩知母苦寒傷胃者逺矣夫火熱傷氣
  救肺之治有三實熱傷肺用白虎湯以治其標虛
  火刑金用生衇散以治其本若夫正氣不傷鬱火
  又甚則瀉白散之清肺調中標本兼治又補二方
  之不及也
[029-82a]
阿膠散
 治肺虛有火𠻳無津液咳而哽氣者
 真阿膠一兩/  牛蒡子二錢/半炒
 馬兠鈴五錢/炒  杏仁七錢/
 炙甘草五錢/  糯米一合/
  每服兩許水煎服
 集/註程應旄曰痰帶紅線𠻳有血㸃日漸成痿縁肺處
  藏之最高葉間布有細竅氣從此出入呼吸成液
[029-82b]
  灌漑周身所謂水出髙源也一受火炎吸時徒引
  火升呼時並無液出乆則肺竅俱閉喉間或癢或
  瘡六葉遂日焦枯矣今用阿膠為君者消竅瘀也
  用杏仁大力子宣竅道也馬兠鈴者清竅熱也糯
  米以補脾母氣到則肺自輕清無礙矣
[029-83a]
二陳湯
 治肥盛之人濕痰為患喘𠻳脹滿
 半夏三錢/製   茯苓三錢/
 陳皮二錢/去白   甘草一錢/
  右四味加薑三片水煎服
 集/註李仲梓曰肥人多濕濕挾熱而生痰火載氣而逆
  上半夏之辛利二便而去濕陳皮之辛通三焦而
  理氣茯苓佐半夏共成燥濕之功甘草佐陳皮同
[029-83b]
  致調和之力成無已曰半夏行水氣而潤腎燥經
  曰辛以潤之是也行水則土自燥非半夏之性燥
  也或曰有痰而渴宜去半夏代以貝母吳琨曰渴
  而喜飲小便利者易之不能飲水小便不利雖渴
  宜半夏也此濕為本熱為標所謂濕極而兼勝已
  之化非真象也又東南之人濕熱生痰故朱震亨
  主之加枳實砂仁名枳實二陳湯其性較急也先
  哲云二陳為治痰之妙劑其於上下左右無所不
[029-84a]
  宜然祗能治實痰之標不能治虛痰之本虛痰之
  本在脾胃治者詳之
[029-85a]
溫膽湯
 治熱嘔吐苦虛煩驚悸不眠痰氣上逆
 竹茹     枳實
 半夏     甘草
 陳皮     茯苓
 生薑
  右七味水煎服
 集/註羅謙輔曰膽為中正之官清靜之府喜寧謐惡煩
[029-85b]
  擾喜柔和惡壅鬱蓋東方木徳少陽溫和之氣也
  若病後或乆病而宿有痰飲未消胸膈之餘熱未
  盡必致傷少陽之和氣以故虛煩驚悸者中正之
  官以熇蒸而不寧也熱嘔吐苦者清靜之府以鬱
  炙而不謐也痰氣上逆者木家挾熱而上升也方
  以二陳治一切痰飲加竹茹以清熱加生薑以止
  嘔加枳實以破逆相濟相須雖不治膽而膽自和
  蓋所謂膽之痰熱去故也命名溫者乃謂溫和之
[029-86a]
  溫非謂溫涼之溫也若謂膽家真畏寒而怯而溫之
  不但方中無溫膽之品且更有涼胃之藥也
[029-87a]
小半夏湯
 嘔家本渴渴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飲故也
 半夏一升/   生薑半觔/
  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分溫再服
小半夏加茯苓湯
 治卒嘔吐心下痞膈間有水眩悸者
 半夏一升/   生薑半觔/
 茯苓三兩/
[029-87b]
   煎服如前
外臺茯苓飲
 治心胸中有痰飲宿水自吐出水復心胸間虛氣滿
 不能食消痰氣令能食
 茯苓三兩/   人參三兩/
 白术三兩/   枳實二兩/
 橘皮二兩/半   生薑四兩/
  右六味水六升煮取一升八合分三服如人行八
[029-88a]
  九里再進之
 集/註趙良曰嘔為痰飲動中湧而出之嘔盡本當渴渴
  則可徵支飲之全去今反不渴是其飲尚留去之
  未盡也用半夏之辛溫生薑之辛散散其欲出之
  飲則所留之邪自盡矣半夏生薑皆味辛可治膈
  上痰心下堅嘔逆目眩然悸必心受水凌故加茯
  苓以去水伐腎邪安心神也後方加人參枳實橘
  皮此由上中二焦氣弱水飲入胃脾不能輸歸於
[029-88b]
  肺肺不能通調水道以致停積為痰為宿水吐之
  則下氣因而上逆虛與氣結滿不能食當補益中
  氣以人參白术為君茯苓逐宿水枳實破諸氣為
  臣開脾胃宣揚上焦發散凝滯則陳皮生薑為使
  也其積飲既去而虛氣塞滿其中不能進食此證
  最多
 
御纂醫宗金鑑卷二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