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e0078 證治準繩-明-王肯堂 (master)


[053-1a]
欽定四庫全書
 證治準繩卷五十三
            明 王肯堂 撰
 傷寒
  脈
   脈法下
問曰濡脈何以反適十一頭師曰五藏六腑相乘故合
十一
[053-1b]
 成弱者氣血也往反有十一頭頭者五藏六腑共有
 十一也
問曰何以知乘府何以知乘藏師曰諸陽浮數為乘府
諸陰遲濇為乘藏也
 成府陽也陽脈見者為乘府也藏陰也陰脈見者為
 乘藏也 陽濡而弱則乘于府陰濡而弱則乘于藏
  藥性傷寒方藥雖成氏註釋頗為明了而未能盡/藥性之奥故特以仲景一百一十三方中所
   用九十種藥性采諸家之説以發明之學者誠/能熟玩而詳究焉則長沙用藥製方之遺意庶
[053-2a]
   幾不昧而亦可以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矣
風升生味之薄者陰中之陽味/薄則通酸苦鹹平是也
麻黃 氣溫 味苦辛 氣味俱薄陽也升也無毒
 手太陰之劑入足太陽經 走手少陰經陽明經藥
  發太陰少陰經汗 垣輕可去實麻黃葛根之屬
 是也六淫有餘之邪客於陽分皮毛之間腠理閉拒
 營衞氣血不行故謂之實二藥輕清成象故可去之
 麻黃味苦其形中空陰中之陽入足太陽寒水之經
[053-2b]
 其經循背下行本寒而又受外寒故宜發汗去皮毛
 氣分寒邪以泄表實若過發則汗多亡陽或飲食勞
 倦及雜病自汗表虚之證用之則脱人元氣不可不
 禁 海麻黃治衞實之藥桂枝治衞虚之藥二物雖
 為太陽證藥其實榮衞藥也心主榮為血肺主衞為
 氣故麻黃為手太陰肺之劑桂枝為手少隂心之劑傷
 寒傷風而咳嗽用麻黃桂枝即湯液之源也 珍
 仲景治傷寒無汗用麻黃有汗用桂枝歴代名醫解
[053-3a]
 釋皆隨文傅㑹未有究其精微者時珍常繹思之似
 有一得與昔人所解不同云津液為汗汗即血也在
 榮則為血在衞則為汗夫寒傷榮榮血内濇不能外
 通於衞衞氣閉固津液不行故無汗發熱而增寒夫
 風傷衞衞氣外泄不能内䕶於榮榮氣虚弱津液不
 固故有汗發熱而惡風然風寒之邪皆由皮毛而入
 皮毛者肺之合也肺主衞氣包羅一身天之象也是
 證雖屬乎太陽而肺實受邪氣其證時兼面赤怫鬱
[053-3b]
 咳嗽有痰喘而胸滿諸症者非肺病乎蓋皮毛外閉
 則邪熱内攻而肺氣膹鬱故用麻黃甘草同桂枝引
 出榮分之邪達之肌表佐以杏仁泄肺而利氣汗後
 無大熱而喘者加以石膏朱肱活人書夏至後加石
 膏知母皆是泄肺火之藥是則麻黃湯雖太陽發汗
 重劑實為發散肺經火鬱之藥也腠理不宻則津液
 外泄而肺氣自虚虚則補其母故用桂枝同甘草外
 散風邪以救表内伐肝木以防脾佐以芍藥泄木而
[053-4a]
 固脾泄東所以補西也使以薑棗行脾之津液而
 和榮衞也下後微喘者加厚朴杏仁以利脾氣也
 汗後脈沈遲者加人參以益肺氣也朱肱加黄芩
 為陽旦湯以瀉肺熱也皆是脾肺之藥是則桂枝
 雖太陽解肌輕劑實為理脾救肺之藥也 修治
 去蘆及根節剉細以流水煑二三沸掠去上沬
 不爾使人心煩服麻黄自汗不止者以冷水浸頭
 髪仍以根節煎湯止之 凡服麻黄藥須避風不
[053-4b]
 爾病復作也
細辛 氣溫 味大辛 氣厚於味陽也無毒 少陰
 經藥 手少陰引經之藥垣治少陰頭痛如神當少用
 之獨活為使溫陰經散水寒以去内寒 治邪在裏之
 表故仲景少陰證用麻黄附子細辛湯也 易老治
 少陰頭痛太陽則羌活少陰則細辛陽明則白芷厥
 陰則川芎吳茱茰少陽則柴胡用者隨經不可差細
 辛香味俱細而緩故入少陰與獨活相類 修治揀
[053-5a]
 去雙葉者以𤓰水浸一宿晒乾鍘細用
柴胡 氣平 味微苦 氣味俱輕陽也升也無毒
 少陽經厥陰經引經之藥 除虚勞煩熱 解肌熱
  去往來寒熱早晨潮熱 婦人産前産後必用之
 藥 善除本經頭痛非他藥能止 治心下痞胸膈
 痛 海在經主氣在藏主血前行則惡熱却退則惡
 寒唯氣之微寒味之薄者故能行經 能去藏府内
 外俱之旣能引清氣上行而順陽道蓋以少陰之氣
[053-5b]
 初出地之皮為嫩陽故以少陽當之 修治去蘆鍘
 細竹篩齊之用
葛根 氣平 味甘 無毒陽明經引經藥 足陽明
 經行經的藥治脾胃虚而渴除胃熱解酒毒 陶生
 葛搗汁飲解溫病發熱 頌仲景治傷寒有葛根湯
 以其主大熱解肌發腠理故也 潔升陽生津脾虚
 作渴者非此不除勿多用恐傷胃氣張仲景治太陽
 陽明合病桂枝湯内加麻黃葛根又有葛根黄芩黄
[053-6a]
 連解肌湯是用此以㫁太陽入陽明之路非即太陽
 藥也頭顱痛如破乃陽明中風可用葛根葱白湯為
 陽明仙藥若太陽初病未入陽明而頭痛者不可便
 服升麻葛根發之是反引邪氣入陽明為引賊破家
 也 珍本草十劑云輕可去實麻黃葛根之屬蓋麻
 黃乃太陽經藥兼入肺經肺主皮毛葛根乃陽明經
 藥兼入脾經脾主肌肉所以二味藥皆輕揚發散而
 所入逈然不同也 修治鍘細竹篩齊之用
[053-6b]
升麻 氣平 味苦甘 味薄氣厚陽中之陰也無毒
 陽明經本經藥 垣能解肌肉間熱此手足陽明經
 傷風之的藥也若補脾胃此非為引用不能補若得
 葱白白芷之類亦能走手足陽明太陰 發散本經
 風邪元氣不足者用此於陰中升陽氣上行 升麻
 入足陽明若初病太陽證便服升麻葛根發出陽明
 經汗或失之過陽明經燥太陽經不可解必傳陽明
 矣投湯不當非徒無益而又害之也 朱氏云瘀血
[053-7a]
 入裏若衂血吐血者用犀角地黃湯乃陽明經聖藥
 也如無犀角以升麻代之升麻犀角性味相逺不同
 何以代之蓋以升麻止是引地黃及餘藥同入陽明
 耳 仲景云太陽病若發汗若利小便重亡津液胃
 中乾燥因轉屬陽明其害不可勝言又云太陽几几
 無汗者葛根湯發之若几几自汗者表虚也不宜用
 此朱氏用升麻者以表實無汗也 修治刮去黑皮
 去腐爛裏白者佳剉細竹篩齊之用
[053-7b]
蔥白 氣平 味辛 無毒 氣厚味薄升也陽也入
 手太陰足陽明經専主發散以通上下陽氣故活人
 書治傷寒頭痛如破用連鬚蔥白湯主之張仲景治
 少陰病下利清穀裏寒外熱厥逆脈微者白通湯主
 之内用蔥白若面色赤者四逆湯加蔥白腹中痛者
 去蔥白成無已解之曰腎惡燥急食辛以潤之蔥白
 辛溫以通陽氣也 珍蔥乃釋家五葷之一生辛散
 熟甘溫外實中空肺之菜也肺病宜食之肺主氣外
[053-8a]
 應皮毛其合陽明故所治之證多屬太陰陽明皆取
 其通氣發散之功通氣故能解毒及理血病氣者血
 之帥也氣通則血活矣故金瘡等用之皆有殊効
𤓰蒂甜𤓰/蒂也 氣寒 味苦 有毒 病如桂枝證頭不
 痛項不强寸脈微浮胸中痞鞕氣上衝咽喉不得息
 者此為胸中有寒也當吐之太陽中暍身熱疼重而
 脈微弱此夏月傷冷水水行皮中也宜吐之少陽病
 頭痛發寒熱脈緊不大是膈上有痰也宜吐之病胸
[053-8b]
 上諸實鬱鬱而痛不能食欲人按之而反有濁唾下
 利日十餘行寸口脈微弦者當吐之懊憹煩躁不得
 眠未經汗下者謂之實煩當吐之宿食在上脘者當
 吐之並宜以𤓰蒂散主之惟諸亡血虚家不可與𤓰
 蒂散也 成高者越之在上者涌之故越以𤓰蒂香
 豉之苦涌以赤小豆之酸酸苦涌泄為陰也 垣難
 經云上部有脈下部無脈其人當吐不吐者死此飲
 食内傷填塞胸中食傷太陰風木生發之氣伏于下
[053-9a]
 宜𤓰蒂散吐之素問所謂木鬱則達之也吐去上焦
 有形之物則木得舒暢天地交而萬物通矣若尺脈
 絶者不宜用此恐損真元令人胃氣不復也 珍𤓰
 蒂乃陽明經除濕熱之藥故能引去胸脘痰涎頭目
 濕氣皮膚水氣黃疸濕熱諸證 甜𤓰蒂以團而短
 者良若長如瓠子者此名菜𤓰不可用也氣足時其
 蒂自然落在蔓上采得繫屋東有風處吹乾用
桔梗 氣微溫 味苦辛甘 有小毒 味厚氣輕陽
[053-9b]
 中之陰升也入手太陰肺經氣分及足少陰經 治
 咽喉痛利肺氣 潔桔梗清肺氣利咽喉其色白故
 為肺部引經與甘草同行為舟楫之劑如大黃苦泄
 峻下之藥欲引至胸中至高之分成功須用辛甘之
 劑升之譬如鐡石入江非舟檝不載所以諸藥有此
 一味不能下沈也 珍朱肱活人書治胸中痞滿不
 痛用桔梗枳殻取其通肺利膈下氣也張仲景傷寒
 論治寒實結胸用桔梗貝母巴豆取其溫中消穀破
[053-10a]
 積又治肺癰唾膿用桔梗甘草取其苦辛清肺甘溫
 瀉火又能排膿血補内漏也其治少陰證二三日咽
 痛亦用桔梗甘草取其苦辛散寒甘平除熱合而用
 之能調寒熱也後人易名甘桔湯通治咽喉口舌諸
 病宋仁宗加荆芥防風連翹遂名如聖湯 去蘆米
 泔浸一宿焙乾剉片竹篩齊用
熱浮長氣之厚者陽中之陽氣厚/則發熱辛甘溫熱是也
桂枝 氣熱 味甘辛 有小毒 陽中之陽浮也
[053-10b]
 仲景傷寒論發汗用桂枝桂枝者乃桂條也非身幹
 也取其輕薄而能發散今又有一種柳桂乃嫩小桂
 條也尤宜入治上焦藥用 潔氣之薄者桂枝也氣
 之厚者桂肉也氣薄則發泄桂枝上行而發表氣厚
 則發熱桂肉下行而補腎此天地親上親下之道也
  海桂枝入足太陽經桂心入手少陰經血分桂肉
 入足少陰太陰經血分細薄者為枝為嫰厚脂者為
 肉為老去其皮與裏當其中者為桂心 寇素問云
[053-11a]
 辛甘發散為陽故仲景桂枝湯治傷寒表虚皆須此
 藥正合辛甘發散之意本草三種之桂不用牡桂菌
 桂者此二種性止於溫不可以治風寒之病也然本
 經止言桂仲景又言桂枝者取枝上皮也 海或問
 本草言桂能止煩出汗而張仲景治傷寒有當發汗
 凡數處皆用桂枝湯又云無汗不得服桂枝汗家不
 得重發汗若用桂枝是重發其汗汗多者用桂枝甘
 草湯此又用桂枝閉汗也一藥二用與本草之義相
[053-11b]
 通否乎曰本草言桂辛甘大熱能宣導百藥通血脈
 止煩出汗是調其血而汗自出也仲景云太陽中風
 陰弱者汗自出衞實榮虚故發熱汗出又云太陽病
 發熱汗出者此為榮弱衞强陰虚陽必凑之故皆用
 桂枝發其汗此乃調其榮氣則衞氣自和風邪無所
 容遂自汗而解非桂枝能開腠理發出其汗也汗多
 用桂枝者以其調和榮衞則邪從汗出而汗自止非
 桂枝能閉汗孔也昧者不知出汗閉汗之意遇傷寒
[053-12a]
 無汗者亦用桂枝誤之甚矣桂枝湯下發汗字當認
 作出字汗自然發出非若麻黄能開腠理發出其汗
 也其治虚汗亦當逆察其意可也 成桂枝本為解
 肌若太陽中風腠理緻宻榮衛邪實津液禁固其脈
 浮緊發熱汗不出者不可與此必也皮膚疎泄自汗
 脈浮緩風邪干於衞氣者乃可投之發散以辛甘為
 主桂枝辛熱故以為君而以芍藥為臣甘草為佐者
 風淫所勝平以辛苦以甘緩之以酸收之也以薑棗
[053-12b]
 為使者辛甘能發散而又用其行脾胃之津液而和
 榮衞不専於發散也故麻黃湯不用薑棗専於發汗
 不待行其津液也 心桂枝氣味俱輕故能上行發
 散於表内寒則肉桂補陽則柳桂桂辛熱散經寒引
 導陽氣若正氣虚者以辛潤之散寒邪治奔豚 按
 經云桂枝入咽陽盛則斃春夏發者為禁藥也桂能
 動血血熱者為禁藥也木得桂而死肝不足者為禁
 藥也 修治桂之毒在皮故方中皆去皮用
[053-13a]
附子 氣熱 味辛 有大毒 潔大辛大熱氣厚味
 薄可升可降陽中之陰浮中沉無所不至為諸經引
 用之藥 海入手少陰三焦命門之劑其性走而不
 守非若乾薑止而不行 趙熟附配麻黃發中有補
 仲景麻黃附子細辛湯麻黃附子甘草湯是也生附
 配乾薑補中有發仲景乾薑附子湯通脈四逆湯是
 也 珍凡用烏附藥並宜冷服者熱因寒用也蓋陰
 寒在下虚陽上浮治之以寒則陰氣益甚而病增治
[053-13b]
 之以熱則拒格而不納熱藥冷飲下嗌之後冷體旣
 消熱性便發而病氣隨愈不違其情而致大益此反
 治之妙也若張仲景治寒疝内結用宻煎烏頭近效方
 治喉痺用蜜炙附子含之嚥汁朱丹溪治疝氣用
 烏頭梔子並熱因寒用也東垣治馮翰林姪陰盛格
 陽傷寒面赤目赤煩渴引飲脈來七八至但按之則
 散用薑附湯加人參投半斤服之得汗而愈此則神
 聖之妙也 吳附子乃陰證要藥凡傷寒傳變三陰
[053-14a]
 及中寒夾陰雖身大熱而脈沉者必用之或厥冷腹
 痛脈沉細甚則唇青囊縮者急須用之有退陰回陽
 之力起死回生之功近世陰證傷寒往往疑似不敢
 用附子直待陰極陽竭而用之已遲矣且夾陰傷寒
 内外皆陰陽氣頓衰必須急用人參健脈以益其元
 佐以附子溫經散寒捨此不用將何以救之 虞博
 附子禀雄壯之質有斬闗奪將之氣能引補氣藥行
 十二經以追復散失之元陽引補血藥入血分以滋
[053-14b]
 養不足之真陰引發散藥開腠理以驅逐在表之風
 寒引溫緩藥以達下焦以祛除在裏之冷濕 按八
 味丸用桂附乃取其大辛以潤腎燥丹溪謂行地黃
 之滯海藏云補命門相火皆非也 童子小便中浸
 透濕紙包裹灰火内煨熱如芋香為度去皮臍切片
 子用
乾薑 氣溫 味辛 無毒 潔氣薄味厚半浮半沉
 可升可降陽中之陰也 大辛大熱陽中之陽其用
[053-15a]
 有四通心助陽一也去藏府沉寒痼冷二也發諸經
 之寒氣三也治感寒腹痛四也腎中無陽脈氣欲絶
 黑附子為引水煎服之名薑附湯亦治中焦寒邪寒
 淫所勝以辛散之也又能補下焦故四逆湯用之乾
 薑本辛炮之稍苦故止而不移所以能治裏寒非若
 附子行而不止也理中湯用之者以其回陽也 垣
 乾薑生辛炮苦陽也生則逐寒邪而發散炮則除胃
 冷而守中多用則耗散元氣辛以散之是壯火食氣
[053-15b]
 故也須以生甘草緩之辛熱以散裏寒同五味子用
 以溫肺同人參用以溫胃也 海乾薑心脾二經氣
 分藥也故補心氣不足或言乾薑辛熱而言補脾今
 理中湯用之言泄不言補何也蓋辛熱燥濕泄脾
 中寒濕邪氣非泄正氣也 白淨結實者良宜炮用
生薑 氣微溫 味辛 氣味俱厚浮而升陽也 無
 毒 成薑棗味辛甘専行脾之津液而和榮衞藥中
 用之不獨専於發散也 垣生薑之用有四制半夏
[053-16a]
 厚朴之毒一也發散風寒二也與棗同用辛溫益脾
 胃元氣溫中去濕三也與芍藥同用溫經散寒四也
 孫真人云薑為嘔家勝藥蓋辛以散之嘔乃氣逆不
 散此藥行陽而散氣也或問生薑辛溫入肺何以云
 入胃口曰俗以心下為胃口者非也咽門之下受有
 形之物及胃之系便是胃口與肺系同行故能入肺
 而開胃口也曰人云夜間勿食生薑令人閉氣何也
 曰生薑辛溫主開發夜則氣本收斂反開發之違天
[053-16b]
 道矣若有病人則不然也生薑屑比之乾薑則不熱
 比之生薑則不濕以乾生薑代乾薑者以其不僣故
 也俗言上牀蘿蔔下牀薑薑能開胃蘿蔔能消食也
  要熱去皮用要冷留皮用
吳茱萸 氣溫 味辛 有小毒 海辛苦熱氣味俱
 厚陽中陰也半浮半沈入足太陰經血分少陰厥陰
 經氣分 潔其用有三去胸中逆氣滿塞止心腹感
 寒㽲痛消宿酒為白豆䓻之使也 垣治寒在咽嗌
[053-17a]
 噎塞胸中經言噎膈不通食不下食則嘔令人口開
 目瞪寒邪所結氣不得上下此病不已令人寒中腹
 滿膨脹下利宜以吳茱萸之苦熱泄其逆氣用之如
 神諸藥不可代也 海衝脈為病逆氣裏急宜此主
 之震坤合見其色緑故仲景吳茱萸湯當歸四逆湯
 方治厥陰病及溫脾胃皆用此也 湯洗去苦味晒
 乾搗用
蜀椒 氣溫 味辛 有毒 主邪氣溫中除寒痺堅
[053-17b]
 齒髪明目利五藏 戴凡人嘔吐服藥不納者必有
 蚘在膈間蚘聞藥則動動則藥出而蚘不出但於嘔
 吐藥中加炒川椒十粒良蓋蚘見椒則頭伏也觀此
 則仲景治蚘厥烏梅丸中用蜀椒亦此義也許學士
 云大凡腎氣上逆須以川椒引之歸經則安 去目
 及閉口者炒去汗手搓細用
巴豆 氣溫 味辛 有大毒 潔氣薄味厚體重而
 沈降陰也 垣性熱味辛有大毒浮者陽中陽也
[053-18a]
 潔乃斬闗奪門之將不可輕用 海若急治為水穀
 道路之劑去皮心膜油生用若緩治為消堅磨積之
 劑炒去烟令紫黑用可以通腸可以止瀉世所不知
 也張仲景治百病客忤備急丸用之
厚朴 氣溫 味苦辛 無毒 氣味俱厚體重濁而
 微降陰中陽也 垣可升可降 能除腹脹若虚弱
 人雖腹脹宜斟酌用之寒脹是也大熱藥中兼用結
 者散之神藥也誤服脱人元氣切禁之 海本草言
[053-18b]
 厚朴治中風傷寒頭痛温中益氣消痰下氣厚腸胃
 去腹滿果泄氣乎果益氣乎蓋與枳實大黃同用則
 能泄實滿所謂消痰下氣是也若與橘皮蒼术同用
 則能除濕滿所謂溫中益氣是也與解利藥同用則
 治傷寒頭痛與瀉利藥同用則厚腸胃大扺其性味
 苦溫用苦則泄用溫則補也故成氏云厚朴之苦以
 泄腹滿 苦能下氣故泄實滿溫能益氣故散濕滿
 去皮鍘碎薑汁浸透微炒竹篩齊用
[053-19a]
濕化成
 戊濕其本氣平/巳土其本味鹹 其兼氣温涼寒熱在人以胃應之/其兼味辛甘鹹苦在人以脾應之
人參 氣溫 味甘微苦 氣味俱薄浮而升陽也
 陽中微陰 無毒 垣人參甘溫能補肺中元氣肺
 氣旺則四藏之氣皆旺精自生而形自盛肺主諸氣
 故也張仲景云病人汗後身熱亡血脈沈遲者下利
 身凉脈微血虚者並加人參古人血脱者益氣蓋血
 不自生須得生陽氣之藥乃生陽生則陰長血乃旺
[053-19b]
 也若單用補血藥血無由而生矣素問言無陽則陰
 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故補氣須用人參血虚者
 亦須用之本草十劑云補可去弱人參羊肉之屬是
 也蓋人參補氣羊肉補形形與氣者有無之象也
 李人參生用氣寒熟用氣溫味甘補陽微苦補陰氣
 主生物本乎天味主成物本乎地氣味生成陰陽之
 造化也凉者高秋清肅之氣天之陰也其性降溫者
 陽春生發之氣天之陽也其性升甘者濕土化成之
[053-20a]
 味地之陽也其性浮微苦者火土相生之味地之陰
 也其性沈人參氣味俱薄氣之薄者生降熟升味之
 薄者生升熟降如土虚火旺之病則宜生參凉薄之
 氣以瀉火而補土是純用其氣也脾虚肺怯之病則
 宜熟參甘溫之味以補土而生金是純用其味也東
 垣以相火乘脾身熱而煩氣高而喘頭痛而渴脈洪
 而大者用黃蘗佐人參孫真人治夏月熱傷元氣大
 汗大泄欲成痿厥用生脈散以㵼熱火而救金水君
[053-20b]
 以人參之甘寒㵼火而補元氣臣以麥門冬之苦甘
 寒清金而滋水源佐以五味子之酸溫生腎津而收
 耗氣此皆補天元之真氣非補熱火也 余每治傷
 寒溫熱等證為庸醫妄汗誤下已成壞病死在旦夕
 者以人參一二兩用童子小便煎之水浸氷冷飲之
 立起 去蘆鍘細用
术 氣溫 味甘 陰中陽也可升可降入足太陰陽
 明手太陰陽明太陽之經 垣本經止言术未分蒼
[053-21a]
 白而蒼术别有上行雄壯之氣能除濕下安太陰使
 邪氣不傳入脾也以其經泔浸火炒故能出汗與白
 术止汗特異用者不可以此代彼蓋有止發之異其
 餘主治則同 潔蒼术與白术主治同但比白术氣
 重而體沈若除上濕發汗功最大若補中焦除脾胃
 濕力少不如白术腹中窄狹者須用之 白术能除
 濕益燥和中益氣利腰臍間血除胃中熱 潔其用
 有九溫中一也去脾胃中濕二也除胃中熱三也强
[053-21b]
 脾胃進飲食四也和胃生津液五也止肌熱六也四
 肢困倦嗜卧目不能開不思飲食七也止渴八也安
 胎九也凡中焦不受濕不能下利必須白术以逐水
 益脾非白术不能去濕非枳實不能消痞故枳术丸
 以之為君 搗細紗羅子羅過用
當歸 氣溫 味甘辛 氣味俱輕陽也 陽中微陰
 無毒 手少陰經 足太陰經厥陰經 和血補血
 尾破血/身和血 潔其用有三一心經本藥二和血三治
[053-22a]
 諸病夜甚凡血受病必須用之血壅而不流則痛當
 歸之甘溫能和血辛溫能散内寒苦溫能助心散寒
 使氣血各有所歸 海入手少陰以其心生血也入
 足太陰以其脾裹血也入足厥陰以其肝藏血也頭
 能破血身能養血尾能行血全用同人參黃茋則補
 氣而生血同牽牛大黃則行氣而補血從桂附茱萸
 則熱從大黃芒硝則寒佐使分定用者當知酒蒸治
 頭痛諸痛皆屬木故以血藥主之 修治酒製焙晒
[053-22b]
 乾去蘆鍘細用
生地黃 氣寒 味甘微苦 味厚氣薄陰中之陽無
 毒 入手太陽經少陰經之劑 垣凉血補血補腎
 水真陰不足 錢仲暘㵼丙火與木通同用以導赤
 也 諸經血熱與他藥相隨亦能治之溺血便血亦
 治之入四散例 病人虚而多熱宜加用之 戴陰
 微陽盛相火熾强來乘陰位日漸煎熬為虚火之證
 者宜地黃之屬以滋陰退陽 本經所謂乾地黃者
[053-23a]
 或陰乾或日乾或火乾皆謂之乾地黃今藥肆所謂
 生地黃是也故本草又云生者尤良若取凉血退熱
 之功非新掘鮮者搗汁用之不得竒效 掐碎用忌
 鐡器萊菔
甘草 氣平 味甘 氣薄味厚升而浮陽也入足太
 陰厥陰經 垣陽不足者補之以甘甘溫能除大熱
 故生用則氣平補脾胃不足而大㵼心火炙之則氣
 溫補三焦元氣而散表寒除邪熱去咽痛緩正氣養
[053-23b]
 陰血凡心火乘脾腹中急痛腹皮急縮者宜倍用之
 其性能緩急而又恊和諸藥使之不爭故熱藥得之
 緩其熱寒藥得之緩其寒寒熱相雜者用之得其平
  海五味之用苦泄辛散酸收鹹軟甘上行而發而
 本草言甘草下氣何也蓋甘味主中有升降浮沈可
 上可下可外可内有和有緩有補有泄居中之道盡
 矣張仲景附子理中湯用甘草恐其僣上也調胃承
 氣湯用甘草恐其速下也皆緩之之意小柴胡湯有
[053-24a]
 柴胡黃芩之寒人參半夏之溫而用甘草者則有調
 和之意建中湯用甘草以補中而緩脾急也鳯髓丹
 用甘草以緩腎急而生元氣也乃甘補之意又曰甘
 者令人中滿中滿者勿食甘甘緩而壅氣非中滿所
 宜也凡不滿而用炙甘草為之補若中滿而用生甘
 草為之瀉能引諸藥直至滿所甘味入脾歸其所喜
 此升降浮沈之理也經云以甘補之以甘㵼之以甘
 緩之是矣 補中宜炙用瀉火宜生用
[053-24b]
萎㽔 氣平 味甘 無毒 能升能降陽中陰也
 主中風暴熱不能動揺跌筋結肉諸不足心腹結氣
 虚熱濕毒腰痛時疾寒熱去虚勞客熱頭痛不安加
 而用之良 垣潤肺除熱 珍萎㽔性平味甘柔潤
 可食故朱肱活人書治風溫自汗身重語言難出用
 萎㽔湯以之為君藥予每用治虚勞寒熱痁瘧及一
 切不足之證用代參茋不寒不燥大有殊功不止于
 去風熱濕毒而已此昔人所未闡者也 與黄精鈎
[053-25a]
 吻二物相似萎㽔節上有鬚毛莖斑葉尖處有小黄
 㸃為不同采得以竹刀刮去節皮洗淨以蜜水浸一
 宿蒸焙乾用
大棗 氣平 味甘 無毒 氣味俱厚陽也溫以補
 不足甘以緩陰血 成邪在榮衞者辛甘以解之故
 用薑棗以和榮衞生發脾胃升騰之氣張仲景治奔
 豚用大棗滋脾土以平腎氣也治水飲脇痛有十棗
 湯益土而勝水也 珍素問言棗為脾之果脾病宜
[053-25b]
 食之謂治病和藥棗為脾經血分藥也若無故頻食
 則生蟲損齒為害多矣按王好古云中滿者勿食甘
 甘令人滿故仲景建中湯心下痞者減餳棗與甘草
 同例此得用棗之方矣 陶道家方藥以棗為佳餌
 其皮利肉補虚所以合湯皆擘之也
粳米 氣平 味甘苦 無毒 有早中晚三收以晚
 白米為第一新熟者動氣經年者亦發病惟江南人
 多收火稻貯倉至春舂米食之即不發病宜人溫中
[053-26a]
 益氣補下元也 海本草諸家其言益脾胃如何白
 虎湯用之入肺以其陽明為胃之經色為西方之白
 故入肺也然治陽明之經即在胃也色白味甘寒入
 手太陰又少陰證桃花湯用此甘以補正氣竹葉石
 膏湯用此甘以益不足
食蜜 氣平 味甘 無毒 珍蜂采無毒之花釀以
 大便而成蜜所謂臭腐生神竒也其入藥之功有五
 清熱補中解毒潤燥止痛也生則性凉故能清熱熟
[053-26b]
 則性溫故能補中甘而和平故能解毒柔而濡澤故
 能潤燥緩可以去急故能止心腹肌肉瘡瘍之痛和
 可以致中故能調和百藥而與甘草同功仲景治陽
 明結燥大便不通蜜煎導法誠千古神方也
膠飴 氣溫 味甘 無毒 入太隂經 成脾欲緩
 急食甘以緩之膠飴之甘以緩中也 海飴乃脾經
 氣分藥也甘能補脾之不足 冦宗奭云多食動脾
 氣亦助胃火
[053-27a]
阿膠 氣平 味甘 無毒 氣味俱薄浮而升陽也
 入手少陰足少陰厥陰經 得火良 臧器曰諸膠
 皆主風止洩而驢皮主風為最 冦驢皮煎膠取其
 發散皮膚之外也用烏者取烏色屬水以制熱則生
 風之義如烏蛇烏鵶烏鷄之類皆然 珍阿膠大要
 只是補血與液故能清肺益陰而治諸症按陳自明
 云補虚用牛皮膠去風用驢皮膠成氏云陰不足者
 補之以味阿膠之甘以補陰血楊氏云凡治喘嗽不
[053-27b]
 論肺虚肺實可下可溫須用阿膠以安肺潤肺其性
 和平為肺經要藥 剉如豆大或以蛤粉或以䴸或
 以草灰皆炒成珠研末用或以湯酒鎔化各從本方
半夏 氣平 味辛 有毒 生微寒 熟溫 生令
 人吐 熟令人下 氣味俱薄沈而降陰中陽也
 辛厚苦輕陽中陰也入手陽明太陰少陰三經 治
 寒痰及形寒飲冷傷肺而欬大和胃氣除胃寒進食
 治太陰痰厥頭痛非此不能除 成辛者散也潤也
[053-28a]
 半夏之辛以散逆氣結氣除煩嘔發音聲行水氣而
 潤腎燥 海經云腎主五液化為五濕自入為唾入
 肝為泣入心為汗入脾為痰入肺為涕有痰曰嗽無
 痰曰欬痰者因欬而動脾之濕也半夏能泄痰之標
 不能泄痰之本泄本者泄腎也欬無形痰有形無形
 則潤有形則燥所以為流濕潤燥也俗以半夏為肺
 藥非也止嘔吐為足陽明除痰為足太陰柴胡為之
 使故小柴胡湯中用之雖為止嘔亦助柴胡黃芩主
[053-28b]
 往來寒熱是又為足少陽陽明也 湯洗盡滑鍘細
 用諸血證及口渴者禁用為其燥津液也孕婦忌之
 用生薑則無害
杏仁 氣溫 味甘苦冷利 有小毒 潔氣薄味厚
 濁而沈墜降也陰也入手太陰經其用有三潤肺也
 消食積也散滯氣也 垣杏仁散結潤燥除肺中風
 熱欬嗽杏仁下喘治氣也桃仁療狂治血也俱治大
 便秘當分氣血晝則便難行陽氣也夜則便難行陰
[053-29a]
 血也故虚人便秘不可過泄脈浮者屬氣用杏仁陳
 皮脈沈者屬血用桃仁陳皮手陽明與手太陰為表
 裏賁門主往來魄門主收閉為氣之通道故並用陳
 皮佐之 海仲景麻黃湯及王朝奉治傷寒氣上喘
 逆並用杏仁者為其利氣瀉肺解肌也 修治以湯
 浸去皮尖䴸炒杵細用
桃仁 氣平 味苦甘辛 無毒 垣桃仁苦重於甘
 氣薄味厚沈而降陰中之陽手足厥陰經血分藥也
[053-29b]
 苦以泄滯血甘以生新血故破凝血者用之其功有四
 治熱入血室一也泄腹中滯血二也除皮膚血熱燥
 痒三也行皮膚凝聚之血四也 成肝者血之源血
 聚則肝氣燥肝苦急食甘以緩之桃仁之甘以緩肝
 散血故張仲景扺當湯用之以治傷寒八九日内有
 畜血發熱如狂小腹滿痛小便自利者又有當汗失
 汗熱毒深入吐血及血結胸煩燥譫語者亦以此湯
 主之與蝱蟲水蛭大黃同用 修治行血連皮尖潤
[053-30a]
 燥活血去皮尖䴸炒俱搗細用
麻子仁 氣平 味甘 無毒 手陽明足太陰藥也
 陽明病汗多胃熱便難三者皆燥也故用之以通潤
 也 冦宗奭云麻仁極難去殻取帛包置沸湯中浸
 至冷出之垂井中一夜勿令著水次日日中晒乾新
 瓦上挼去殻簸揚取仁粒粒皆完 先藏地中者食
 之殺人
鷄子黃 氣溫 味甘 無毒 本草云陰不足補之
[053-30b]
 以血若咽有瘡鷄子一枚去黄苦酒傾殻中以半夏
 入苦酒中取殻置刀環上熬微沸去滓旋旋呷之又
 除熱火瘡癎痙 卵白為肌肉皮毛卵黃為藏府卵
 白象天卵黃象地故有陰陽表裏氣血之分焉
甘爛水 氣平 味甘 無毒 傷寒汗後臍下悸欲
 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主之煎以甘爛水揚
 之無力取不助腎氣也虞搏曰甘爛水甘溫性柔
 故烹傷寒陰證等藥用之
[053-31a]
潦水 即霖雨後行潦之水亦取其發縱之極流而不
 滯不助濕也
䊢水 氣微溫 味甘酸 無毒 即酸泔水也或云
 煮粟米飲釀成 主調中引氣宣和强力通闗開胃
 解煩去睡 丹䊢水性凉善走故解煩渴而化滯物
  按䊢水能止渴以其酸也能化滯以其米味之變
 酸也亦猶神麯麥芽之消食非性凉善走之謂
燥降收氣之薄者陽中之陰氣薄則/發泄辛甘淡平寒凉是也
[053-31b]
茯苓 氣平 味甘 無毒 潔性溫味甘而淡氣味
 俱薄浮而升陽也 垣止渴利小便除濕益燥和中
 益氣利腰臍間血為主治小便不通溺黃或赤而不
 利如小便利或數服之則大損人目如汗多人服之
 損真氣夭人壽醫云赤瀉白補上古無此説焉淡能
 利竅甘以助陽除濕之聖藥也味甘平補陽益脾逐
 水濕淫所勝小便不利淡味滲泄陽也治水緩脾生
 津導氣 海入足少陰手足太陽色白者入辛壬癸
[053-32a]
 赤者入丙丁戊腎邪小便多能止之小便澁能利之
 與車前子相似雖小便利而不走氣酒浸與光明朱
 砂同用能秘真味甘平如何是利小便 去皮搗細
 紗羅過用
澤瀉 氣平 味甘 無毒 潔沈而降陰也 垣甘
 鹹寒降陰也 海隂中微陽入足太陽少陰經 除濕
 之聖藥也治小便淋瀝 去陰間汗無此疾服之令
 人目盲 㓂澤瀉之功長於行水張仲景治水蓄渴
[053-32b]
 煩小便不利或吐或瀉五苓散主之方用澤瀉故知
 其長於行水本草引扁鵲云多服病人眼誠為行去
 其水也凡服澤瀉散人未有不小便多者小便旣多
 腎氣焉得復實今人止洩精多不敢用之仲景八味
 丸用之者亦不過接引桂附等歸就腎經别無他意
  海本經云久服明目扁鵲云多服昏目何也易老
 云去脾中宿垢以其味鹹能瀉伏水故也㵼伏水去
 留垢故明目小便利腎氣虚故昏目闕/
[053-33a]
 王㓂宗奭之説王好古韙之竊謂八味丸以地黄
 為君餘藥佐之非止補血兼補氣也所謂陽旺
 則能生陰血也地黃山茱茰茯苓牡丹皮皆腎
 經之藥附子官桂乃又腎命門之藥皆不待澤瀉之
 接引而後至也則八味丸之用此蓋取其瀉腎邪養
 五藏益氣力起陰氣補虚損五勞之功而已雖能瀉
 腎從于諸補藥羣衆之中則亦不能瀉矣 珍澤瀉
 氣平味甘而淡淡能滲泄氣味俱薄所以利水而洩
[053-33b]
 下脾胃有濕熱則頭重而目昏耳鳴澤瀉滲去其濕
 則熱亦隨去而土氣得令清氣上行天氣明爽故澤
 瀉有養五藏益氣力治頭旋聰明耳目之功若久服
 則降令太過清氣不升真陰潛耗安得不目昏邪仲
 景與地黃用茯苓澤瀉者乃取其瀉膀胱之邪氣非引
 接也古人用補藥必兼瀉邪邪去則補藥得力一闢
 一闔此乃𤣥妙後世不知此理専一于補所以久服
 必致偏勝之害 搗碎紗羅過用
[053-34a]
豬苓 氣平 味甘微苦 無毒 潔氣味俱薄升而
 微降與茯苓同 垣淡甘平降也陽中陰也 海甘
 重於苦陽也入足太陽足少陰經 燥除濕比諸淡
 滲藥大燥亡津液無濕證勿服 頌仲景治消渴脈
 浮小便不利微熱者豬苓散發其汗病欲飲水而復
 吐名為水逆冬時寒嗽如瘧狀者亦與豬苓此即五
 苓散也豬苓茯苓术各三兩澤瀉五分桂二分細搗
 篩水服方寸匕日三多飲煖水汗出即愈利水道諸
[053-34b]
 湯劑無如此駛今人皆用之 垣苦以泄滯甘以助
 陽淡以利竅故能除濕 利小便去黑皮裏白者佳
 搗羅過用
通草 氣平 味辛甘而淡 無毒 氣平味薄降也
 陽中陰也 治陰竅不利行小水除水腫閉治五淋
 生用 潔瀉肺利小便甘平以緩陰血 垣本草十
 劑通可去滯通草防己之屬是也夫防己大苦寒能
 瀉血中濕熱之滯又通大便通草甘淡能助西方秋
[053-35a]
 氣下降利小便専瀉氣滯也肺受熱邪津液氣化之
 源絶則寒水㫁流膀胱受濕熱癃閉約縮小便不通
 宜此治之其證胸中煩熱口燥舌乾咽乾大渴引飲
 小便淋瀝或閉塞不通脛痠脚熱並宜通草主之凡
 氣味與之同者茯苓澤瀉燈草豬苓皂角&KR0034麥車前
 子之類皆可以滲濕利小便泄其滯氣也又曰木通
 下利泄小腸火利小便與琥珀同功無他藥可比
 去粗皮剉細竹篩齊用之
[053-35b]
滑石 氣寒 味甘 無毒 潔性沈重能泄上氣令
 下行故曰滑則利竅治前陰竅澁不利利竅不比與
 滲淡諸藥同 海入足太陽經滑能利竅以通水道
 為至燥之劑豬苓湯用滑石阿膠同為滑劑以利水
 道葱豉生薑同煎去滓澄清以解利淡味滲泄為陽
 故解表利小便也若小便自利者不宜用 珍滑石
 利竅不獨小便也上能利毛腠之竅下能利精溺之
 竅蓋甘淡之味先入於胃滲走經絡遊溢津氣上輸
[053-36a]
 於肺下通膀胱肺主皮毛為水之上源膀胱司津液
 氣化則能出故滑石上能發表下利水道為蕩熱燥
 濕之劑發表是蕩上中之熱利水道是蕩中下之熱
 發表是燥上中之濕利水道是燥中下之濕熱散則
 三焦寜而表裏和濕去則闌門通而陰陽利劉河間
 之用益元散通治表裏上下諸症蓋是此意但未發
 出耳 白者佳搗水飛用
芍藥 氣微寒味酸而苦 氣薄味厚陰也降也 陰
[053-36b]
 中之陽有小毒 入手足太陰經 垣補中焦之藥
 得炙甘草為佐治腹中痛夏月腹痛少加黃芩如惡
 寒腹痛加肉桂一錢白芍藥三錢炙甘草一錢半此
 仲景神方也如冬月大寒腹痛加桂二錢半水二盞
 煎一半去皮用 脾經之藥收陰氣能除腹痛酸以
 收之扶陽而收陰氣泄陽氣扶陰與生薑同用溫經
 散濕通塞利腹中痛胃氣不通肺燥氣熱酸收甘緩
 下利必用之藥 白補赤散瀉肝補脾胃酒浸行經
[053-37a]
 止中部腹痛 東垣云但澁者為上或問古今方論
 中多以澁為收今本經有利小便一句者何也曰芍
 藥能停諸濕而益津液使小便自行本非通行之藥
 所當知之又問有緩中一句何謂緩中曰損其肝者
 緩其中又問當用何藥次治之曰當用四物湯以其
 内有芍藥故也赤者利小便下氣白者止痛散氣血
 入手足太陰經大抵酸澁者為上為收斂停濕之劑
 故主手足太陰經收降之體故又能至血海而入於
[053-37b]
 九地之下後至厥陰經也後人用赤瀉白補者以
 其色在西方故補色在南方故泄也 難經云損其
 肝者緩其中即調血也 本草云能利小便非
 能利之也以其腎主大小二便既用此以益陰滋濕
 故小便得通也 腹中虚痛脾經也非芍藥不
 除補津液停濕之劑 修治剉片内熱者生用中寒
 者酒炒用
五味子 氣溫 味酸 無毒 味厚氣輕陰中微陽
[053-38a]
  入手太陰經血分足少陰經氣分 垣收肺氣補
 氣不足升也酸以收逆氣肺寒氣逆則宜此與乾薑
 同治之又五味子收肺氣乃火熱必用之藥故治嗽
 以之為君但有外邪者不可驟用恐閉其邪氣必先
 發散而後用之乃良有痰者以半夏為佐喘者以阿
 膠為佐但分兩少不同耳 海五味皮甘肉酸核中
 辛苦都有鹹味故名五味子仲景八味丸用此為腎
 氣丸述類象形也 孫真人云五月常服五味子以
[053-38b]
 補五藏氣遇溽暑之時困乏無力無氣以動與人參
 黃茋麥門冬少加黃蘗煎湯服使人精神頓加兩足
 筋力涌出 又云六月常服五味子以益肺金之氣
 在上則滋源在下則補腎故入手太陰足少陰也
 生敲碎用
麥門冬 氣寒 味甘微苦 陽中微陰降也無毒
 入手太陰經氣分 垣治肺中伏火脈氣欲絶加五
 味子人參三味為生脈之劑補肺中元氣不足 按
[053-39a]
 凉而能補補而不泥無逾於麥門冬者傷寒勞復與夫
 溫熱病及雜病陰不濟陽而煩熱燥渴者用之以生
 津液濡枯而退熱最有竒功又與地黃阿膠麻仁同
 為潤經益血復脈通心之劑與五味子枸杞子同為生
 脈之劑 去心不宜用湯浸
天門冬 氣寒 味微苦 氣薄味厚陰也 陽中之
 陰無毒 入手太陰足少陰經氣分之藥 垣保肺
 氣治血熱侵肺上喘氣促加人參黃茋為主用之神
[053-39b]
 効 苦以泄滯血甘以助元氣及治血妄行此天門
 冬之功也 榮衞枯涸濕劑所以潤之二門冬人參
 北五味子枸杞子同為生脈之劑此上焦獨取寸口
 之意 去心鍘細用
枳實 氣微寒 味苦辛 無毒 潔氣厚味薄浮而
 升微降陰中陽也 垣沈也陰也 除寒熱破結實
 消痰癖治心下痞逆氣脇痛 海枳殻主高枳實主
 下高者主氣下者主血故殻主胸鬲皮毛之病實主
[053-40a]
 心腹脾胃之病大同小異朱肱活人書言治痞宜先
 用桔梗枳殻湯非用此治心下痞也果知誤下氣將
 陷而成痞故先用此使不致於痞也若已成痞而用
 此則失之晚矣不惟不能消痞反損胸中之氣先之
 一字有謂也 珍枳實枳殻氣味功用俱同上世亦
 無分别魏晉以來始分實殻之用潔古東垣又分治
 高治下之説大抵其功皆能利氣氣下則痰喘止氣
 行則痞脹消氣痛則刺痛止氣利則後重除故以枳實
[053-40b]
 利胸膈枳殻利腸胃然仲景治胸痺痞滿以枳實為
 要藥諸方治下血痔利大便閉塞裏急後重又以枳
 殻為通用則枳實不獨治下而枳殻不獨治高也蓋
 自飛門至魄門皆肺主之三焦相通一氣而已則二
 物分之可也不分亦無傷 䴸炒去瓤搗羅過用
旋覆花 氣溫 味鹹甘 有小毒 主結氣脇下滿
 除水去五藏寒熱間消胸上痰結唾如膠漆消堅軟
 痞治噫氣通血脈 張仲景治傷寒汗下後心下痞
[053-41a]
 堅噫氣不除有七物旋覆代赭湯雜治婦人有三物
 旋覆湯胡洽居士治痰飲在兩脇脹滿有旋覆花丸
 用之尤多 成鞕則氣堅旋覆之鹹以軟痞堅也
貝母 氣平 味苦辛 無毒 主傷寒煩熱淋瀝邪
 氣風痙療腹中結實心下滿灑淅惡風寒目眩項直
 咳嗽上氣止煩渴安五藏利骨髓 海貝母乃肺經
 氣分藥也仲景治寒實結胸外無熱證者三物小陷
 胸湯主之白散亦可以其内有貝母也成無已云辛
[053-41b]
 散而苦泄桔梗貝母之苦辛用以下氣 内口鼻中
 有米許大者心一顆宜去之搗細用
烏梅 氣溫平 味酸濇 無毒 海烏梅脾肺二經
 血分藥也能收肺氣治燥嗽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
  珍烏梅白梅所主諸病皆取其酸收之義惟仲景
 治蚘厥烏梅丸及蟲䘌中用者取蟲得酸即止之義稍
 有不同耳 梅花開於冬而實熟於夏得木之全氣
 故其味最酸所謂曲直作酸也肝為乙木膽為甲木
[053-42a]
 人之舌下有四竅兩竅通膽液故食梅則津生者類
 相感應也故素問云味過於酸肝氣以津又云酸走
 筋筋病無多食酸不然物之味酸者多矣何獨梅能
 生津耶 修治去核微炒用 忌猪肉
赤小豆 氣平 味甘酸辛 陰中之陽 無毒 陶
 小豆逐津液利小便久服令人肌膚枯燥 海治水
 者惟知治水而不知補胃則失之壅滯赤小豆消水
 通氣而健脾胃乃其藥也 珍赤小豆小而色赤心
[053-42b]
 之穀也其性下行通乎小腸能入陰分治有形之病
 故行津液利小便消脹除腫止吐而治下利腸澼解
 酒病除寒熱癰腫排膿散血而通乳汁下胞衣産難皆
 病之有形者久服則降令太過津血滲洩所以令人
 質瘦身重也
苦酒醋/ 氣溫 味酸 無毒 張仲景治黃汗有黄
 茋芍藥桂枝苦酒湯治黄疸有麻黃醇酒湯用苦酒
 清酒方見金匱要略蓋取其酸收之義而又有散瘀
[053-43a]
 解毒之功
寒沈藏味之厚者陰中之陰味厚/則泄酸苦鹹氣寒是也
黃連 氣寒 味苦 無毒 氣味俱厚可升可降
 陰中陽也入手少陰經其用有六瀉心藏火一也去
 中焦濕熱二也諸瘡必用三也去風濕四也赤眼暴
 發五也止中部見血六也張仲景治九種心下痞五
 等瀉心湯皆用之 海入手少陰苦燥故入心火就
 燥也然瀉心其實瀉脾也為子能令母實實則瀉其
[053-43b]
 子治血防風為上使黃連為中使地榆為下使 去
 鬚鍘細用
黃芩 氣寒 味苦 無毒 可升可降陰也 陰中
 微陽入手太陰血分 潔氣凉味苦甘氣厚味薄浮
 而升陽中陰也入手少陽陽明經酒炒則上行 垣黄
 芩之中枯而飄者瀉肺火利氣消痰除風熱消肌表
 之熱細實而堅者瀉大腸火養陰退陽補膀胱寒水
 滋其化源高下之分與枳實枳殻同例 潔黃芩之
[053-44a]
 用有九瀉肺熱一也上焦皮膚風熱風濕二也去諸
 熱三也利胸中氣四也消痰膈五也除脾經諸濕六
 也夏月須用七也婦人産後養陰退陽八也安胎九
 也酒炒上行主上部積血非此不能除下利膿血腹
 痛後重身熱久不能止者與芍藥甘草同用之凡諸瘡
 痛不可忍者宜芩連苦寒之藥詳上下分身稍及引
 經藥用之 頌張仲景治傷寒心下痞滿瀉心湯凡
 四方皆用黄芩以其主諸熱利小腸故也又太陽病
[053-44b]
 下之利不止喘而汗出者有葛根黄芩黄連湯乃主
 妊娠安胎散亦多用之 珍潔古老人言黃芩瀉肺
 火治脾濕東垣言片芩治肺火條芩治大腸火丹溪
 言黃芩治上中二焦火而仲景治少陽證小柴胡湯
 太陽少陽合病下利黄芩湯少陽證下後心下滿而
 不痛瀉心湯並用之成無已言黃芩苦而入心泄痞
 熱是黄芩能入手少陰陽明手足太陰少陽六經矣
 蓋黃芩氣寒味苦色黃帶綠苦入心寒勝熱瀉心火
[053-45a]
 治脾之濕熱一則金不受刑一則胃火不流入肺即
 所以救肺也肺虚不宜者苦寒傷脾胃損其母也少
 陽之證寒熱胸脇痞滿黙黙不欲飲食心煩嘔或
 渴或否或小便不利雖曰病在半表半裏而胸脇痞
 滿實兼心肺上焦之邪心煩喜嘔黙黙不欲飲食又
 兼脾胃中焦之證故用黃芩以治手足少陽相火黄
 芩亦少陽本經藥也成無已注傷寒論但云柴胡黄
 芩之苦以發傳邪之熱芍藥黄芩之苦以堅斂腸胃
[053-45b]
 之氣殊昧其治火之妙楊士瀛直指方云柴胡退熱
 不及黄芩蓋亦不知柴胡之退熱乃苦以發之散火
 之標也黄芩之退熱乃寒能勝熱折火之本也仲景
 又云少陽病腹中痛者去黃芩加芍藥心下悸小便
 不利者去黃芩加茯苓似與别錄治少腹絞痛利小
 腸之文不合成氏言黃芩寒中苦能堅腎故去之蓋
 亦不然至此當以意逆之辨以脈證可也若因飲寒
 受寒腹中痛及飲水心下悸小便不利而脈不數者
[053-46a]
 是裏無熱證則黃芩不可用也若熱厥腹痛肺熱而
 小便不利者黃芩其可不用乎故善觀書者先求其
 理毋徒泥其文 去皮併黑腐鍘細竹篩齊用
黃蘗 氣寒 味苦 無毒 氣味俱厚沈而降陰也
  苦厚微辛陰中之陽入足少陰經為足太陽引經
 藥 垣治腎水膀胱不足諸痿厥脚膝無力於黃芪
 湯中少加用之使兩膝中氣力湧出痿即去矣蜜炒
 此一味為細末治口瘡如神癱瘓必用之藥 瀉膀
[053-46b]
 胱之熱利下竅 瀉膀胱經火補本經及腎不足苦
 寒安蚘療下焦虚堅腎經曰苦以堅之 足少陰劑
 腎苦燥故腎停濕也梔子黃芩入肺黃連入心黃蘗
 入腎燥濕所歸各從其類也活人書解毒湯上下内
 外通治之 去皮鍘碎生用則降實火熟用酒製則
 治上鹽製則治下蜜製則治中而不傷胃
梔子 氣寒 味苦 無毒 潔氣薄味厚輕清上行
 氣浮而味降陽中陰也 垣沈也陰也入手太陰肺
[053-47a]
 經血分 海本草不言梔子能吐仲景用為吐藥梔
 子本非吐藥為邪氣在上拒而不納食令上吐則邪
 因以出所謂其高者因而越之也或用為利小便藥
 實非利小便乃清肺也肺清則化行而膀胱津液之
 府得此氣化而出也本草言治大小腸熱乃辛與庚
 合又與丙合又能泄戊先入中州故也仲景治煩燥
 用梔子䜴湯煩者氣也燥者血也氣主肺燥主血故
 用梔子以治肺煩香豉以治腎躁 仲景以梔子色
[053-47b]
 赤味苦入心而治煩香豉色黑味鹹入腎而治躁
 㓂仲景治傷寒發汗吐下後虚煩不得眠若劇者必
 反覆顛倒心中懊憹梔子豉湯治之因其虚故不用
 大黃有寒毒故也梔子雖寒而無毒治胃中熱氣既亡
 血亡津液府藏無潤養内生虚熱非此物不可去也
 又治心經留熱小便赤澁用去皮梔子火煨大黄連
 翹炙甘草等分末之水煎三錢服無不利也 凡使
 須要如雀腦并鬚長有九路赤色者為上去心胸中
[053-48a]
 熱用仁去肌表熱用皮治上焦中焦連殻用下焦去
 殻治血病炒黑用
石膏 氣寒 味甘辛 無毒 入手太陰經少陽經
 足陽明經 潔石膏性寒味辛而淡氣味俱薄體重
 而沈降也陰也乃陽明經大寒之藥善治本經頭痛
 牙痛止消渴中暑潮熱然能寒胃令人不食非腹有
 極熱者不宜輕用又陽明經中熱發熱惡寒燥熱日
 晡潮熱肌肉壯熱小便濁赤大渴引飲自汗苦頭痛
[053-48b]
 之藥仲景用白虎湯是也若無以上諸證勿服之多
 有血虚發熱象白虎證及脾胃虚勞形體病證初得
 之時與此證同醫者不識而誤用之不可勝救也
 垣石膏足陽明藥也故仲景治傷寒陽明證身熱目
 痛鼻乾不得卧身以前胃之經也胸前肺之室也邪
 在陽明肺受火制故用辛寒以清肺氣所以有白虎
 之名又治三焦皮膚大熱入手少陽也凡病脈數不
 退者宜用之胃弱者不可用 按溫熱病煩熱而渴
[053-49a]
 脈洪大而數且長者非用石膏不能取效冬月有此
 脈證亦宜用之仲景製白虎湯為正傷寒設也東垣
 處暑以後勿用之説不可拘泥 此即市所謂寒水
 石者也亦謂之鞕石膏細理白澤者良碎之如粟米
 大先煮數十沸及入餘藥以其氣味難出故也
知母 氣寒 味苦 氣味俱厚沈而降陰也 陰中
 微陽腎經本藥入足陽明手太陰經氣分 垣其用
 有四瀉無根之腎火療有汗之骨蒸止虚勞之熱滋
[053-49b]
 化原之陰仲景用此入白虎湯治不得眠者煩躁也
 煩出於肺躁出於腎君以石膏佐之知母之苦寒以
 清腎之源緩以甘草粳米使不速下也又凡病小便
 閉塞而渴者熱在上焦氣分肺中伏熱不能生水膀
 胱絶其化源宜用氣薄味薄淡滲之藥以瀉肺火清
 肺金而滋水之化源若熱在下焦血分而不渴者乃
 真水不足膀胱乾涸乃無陰則陽無以化法當用黃
 蘗知母大苦寒之藥以補腎與膀胱使陰氣行而陽
[053-50a]
 自化小便自通 凡用揀肥潤裏白者去毛切引經
 上行則用酒浸焙乾下行則用鹽水潤焙 忌鐡
秦皮 氣寒 味苦 無毒 沈也降也 海主熱利
 下重下焦虚經云以苦堅之故用白頭翁黃蘗秦皮
 苦之劑也治風寒濕痺目中青翳白膜男子少精婦
 人帶下小兒驚癎宜作湯洗目俗呼為白樳木取皮
 漬水浸出青藍色與紫草同用以增光暈尤佳大㦸
 為之使惡吳茱萸 珍梣皮色青氣寒味苦性濇乃
[053-50b]
 是厥陰肝少腸膽經藥也故治目病驚癎取其平木
 也治下利崩帶取其収濇也又能治男子少精益精
 有子皆取其濇而補也故老子云天道貴濇此藥乃
 服食及驚癎崩利所宜而人止知其治目一節幾於
 廢棄良為可惋
白頭翁 氣寒 味苦辛 無毒 氣厚味薄可升可
 降陰中陽也主溫瘧狂易寒熱癥瘕積聚逐血止痛
  張仲景治熱利下重用白頭翁湯主之蓋腎欲堅
[053-51a]
 急食苦以堅之利則下焦虚故以純苦之劑堅之男
 子陰疝偏墜小兒頭秃羶腥鼻衂無此不效毒痢有
 此獲功 吳熱毒下利紫血鮮血者宜之
大黃 氣寒 味苦 無毒 氣味俱厚沈而降陰也
 用之須酒浸煨熟者寒因熱用酒浸入太陽經酒洗
 入陽明經餘經不用酒 垣大黃苦峻下走用之于
 下必生用若邪氣在上非酒不至必用酒浸引上至
 高之分驅熱而下如物在高巔必射以取之也若用
[053-51b]
 生者則遺至高之邪熱是以愈後或目赤或喉痺或
 頭腫或膈上熱疾生也 冦仲景治心氣不足吐血
 衂血瀉心湯用大黃黃芩黃連或曰心氣旣不足而
 不用補心湯更用瀉心何也答曰若心氣獨不足則
 當不吐䘐也此乃邪熱因不足而客之故令吐䘐以
 苦泄其熱以苦補其心蓋一舉而兩得之有是證者用
 之無不効惟在量其虚實而已 丹大黃苦寒善泄
 仲景用之瀉心湯者正因少陰經不足本經之陽亢
[053-52a]
 甚無輔以致陰血妄行飛越故用大黄瀉去亢甚之火
 使之和平則血歸經而自安夫心之陰氣不足已非
 一日矣肺與肝俱各受火而病作故黃芩救肺黃連
 救肝肺者陰之主肝者心之母血之舍也肝肺之火
 旣退則陰血復其舊矣㓂氏不明説而云邪熱客
 之何以開悟後人也 珍大黃乃足太陰手足陽明
 手足厥陰五經血分之藥凡病在五經血分者宜用
 之若在氣分用是謂誅伐無過矣瀉心湯治心氣不
[053-52b]
 足吐血衂血者乃真心之氣不足而手厥陰心包
 絡足厥陰肝用太陰脾足陽明胃之邪火有餘也雖
 曰瀉心實㵼四經血中之伏火也又仲景治心下痞
 滿按之軟者用大黃黃連瀉心湯主之此亦瀉脾胃
 之濕熱非瀉心也病發于陰而反下之則作痞滿乃
 寒傷榮血邪氣乗虚結於上焦胃之上脘在于心故
 曰瀉心實瀉脾也素問云太陰所至為痞滿又云濁
 氣在上則生䐜脹是矣病發于陽而反下之則成結
[053-53a]
 胸乃熱邪陷入血分亦在上脘分野仲景大陷胸湯
 凡皆用大黃亦瀉脾胃血分之邪而降其濁氣也若
 結胸在氣分則只用小陷胸湯痞滿在氣分則用半夏
 瀉心湯矣成氏註傷寒論亦不知分别此義 頌本
 草稱大黃推陳致新其效最神故古方下積滯多用
 之張仲景治傷寒用處尤多古人用毒藥攻病必隨
 人之虚實寒熱而處治非一切輕用也梁武帝因發
 熱欲服大黃姚僧坦曰大黃乃是快藥至尊年高不
[053-53b]
 可輕用帝弗從幾至委頓梁元帝常有心腹疾諸醫
 咸謂宜用平藥可漸宣通僧坦曰脈洪而實此有宿
 妨非用大黄無瘥理帝從之遂愈以此言之今醫用
 一毒藥而攻衆病其偶中便謂此方神竒其差誤則
 不言用藥之失可不戒哉 去皮鍘碎竹篩齊用
芒硝 氣大寒 味鹹苦辛 有小毒 成内經云鹹
 味下泄為陰又云鹹以耎之熱淫于内治以鹹寒氣
 堅者以鹹耎之熱盛者以寒消之故張仲景大陷胸
[053-54a]
 湯大承氣湯調胃承氣湯皆用芒硝以耎堅去實熱
 結不至堅者不可用也 海本草云朴硝味辛是辛
 以潤腎燥也今人不用辛字只用鹹字鹹能耎堅也
 其義皆是本草言芒硝利小便而堕胎然傷寒妊娠
 可下者用此兼大黃引之直入大腹潤燥耎堅瀉熱
 而母子俱安經云有故無殞亦無殞也此之謂歟以
 在下言之則便溺俱陰以前後言之則前氣後血以
 腎言之總主大小便難溺濇秘結俱為水少火盛經
[053-54b]
 云熱淫於内治以鹹寒佐之以苦故用芒硝大黃相
 須為使也 潔芒硝氣薄味厚沈而降陰也其用有
 三去實熱一也滌腸中宿垢二也破堅積熱塊三也
  珍朴硝是初得一煎而成者故力緊急而不和止
 可施於麤獷之人乃傅塗之劑而已芒硝是朴硝淋
 過煉成故其性和緩仲景治傷寒多用之以此故也
 硝稟太陰之精水之子也氣寒味鹹走血而潤下蕩
 滌三焦腸胃實熱陽强之病乃折治火邪藥也 生
[053-55a]
 用
香豉 氣寒 味苦 無毒 陰中之陰也 主傷寒
 頭痛煩燥滿悶 生用 珍黑豆性平作豉則溫旣
 經蒸窨故能升能散得蔥則發汗得鹽則能吐得酒
 則治風得薤則治痢得蒜則止血炒熟則大能止汗
 亦麻黃根節之義也
茵蔯蒿氣微寒 味苦辛 無毒 隂中微陽入足太陽
 少陽經除煩熱主風濕寒熱邪氣熱結黄疸通身發黄
[053-55b]
 小便不利 冦張仲景治傷寒熱甚發黄身面
 悉黄者用之極效一僧因傷寒後發汗不徹有留熱面
 身皆黄多熱期年不愈醫作食治不對而食不減
 予與此藥服五日病減三分之一十日减三分之二
 二十日病悉去方用山茵蔯山梔子各三分秦艽升
 麻各四錢為散每服三錢水四合煎二合去滓食後
 溫服以知為度此藥以山茵蔯為本故書之 海仲
 景茵蔯梔子大黃湯治濕熱也梔子蘗皮湯治燥熱
[053-56a]
 也如苗澇則濕黃旱則燥黃濕則瀉之燥則潤之可
 也此二藥治陽黃也韓祇和李思訓治陰黄用茵蔯
 附子湯大抵以茵蔯為君主而佐以大黃附子各隨
 其寒熱也 去枝用葉手搓碎用
栝蔞實 氣寒 味甘微苦 無毒 丹栝蔞實治胸
 痺者以其味甘性潤甘能補肺潤能降氣胸中有痰
 者乃肺受火逼失其降下之令今得甘緩潤下之助
 則痰自降宜其為治嗽之要藥也且又能洗滌胸膈
[053-56b]
 中垢膩鬱熱為治消渴之神藥 珍張仲景治胸痺
 痛引心背欬唾喘息及結胸滿痛皆用栝蔞實乃取
 其甘寒不犯胃氣能降上焦之火使痰氣下降也成
 無已不知此意乃云苦寒以瀉熱蓋不嘗其味元不
 苦而隨文附㑹爾 肥大結實者連子連皮細切用
 今人止用核仁非也
栝蔞根一名天/花粉 氣寒 味甘微苦酸無毒 主消渴
 身熱煩滿大熱補虚安中通月水消腫毒瘀血及熱
[053-57a]
 狂瘡癤 垣栝蔞根純陰解煩渴行津液心中枯涸
 者非此不能除與辛酸同用導腫氣 珍栝蔞根味
 甘微苦酸其莖葉味酸酸能生津感召之理故能止
 渴潤枯微苦降火甘不傷胃昔人只言其苦寒似未
 深察 搗細羅過用
土𤓰根 氣寒 味苦 有小毒 主療諸邪氣熱結
 逐四時骨節中療天行熱疾酒黃病壯熱心煩悶熱
 勞能吐下人
[053-57b]
連軺連翹/根也 氣寒 味甘苦 有小毒 主下熱氣益
 陰精故仲景治傷寒瘀熱在裏欲發黃用麻黃連軺
 赤小豆湯
竹葉 氣寒 味甘 無毒 淡竹為上甘竹次之
 主胸中痰熱欬逆上氣 冦諸笋性皆寒故知其葉
 一致也張仲景竹葉湯惟用淡竹 潔竹葉苦平陰
 中微陽 垣竹葉辛苦寒可升可降陽中陰也其用
 有三除新久風邪之煩熱止喘促氣勝之上衝
[053-58a]
梓白皮 氣寒 味苦 無毒 主熱毒去二蟲時氣
 溫病頭痛壯熱初得一日用生梓木削去黑皮取裏
 白者切一升水二升五合煎汁每服八合取瘥折熱
 之劑必以苦為主又曰大熱之氣寒以取之是也
葶藶子 氣寒 味辛 無毒 沈也陰中陽也 垣
 葶藶大降氣與辛酸同用以導腫氣本草十劑云洩
 可去閉葶藶大黃之屬此二味皆大苦寒一洩血閉
 一洩氣閉蓋葶藶之苦寒氣味俱厚不減大黃又性
[053-58b]
 過於諸藥以洩陽分肺中之閉亦能洩大便為體輕
 象陽故也 海苦甜二味主治不同仲景㵼肺湯用
 苦餘方或有用甜者或有不言甜苦者大抵苦則下
 泄甜則少緩量病人虚實用之不可不審 同糯米
 焙熟去米搗細用
商陸 氣平 味辛 有毒 白者苦冷得大蒜良赤
 者有大毒忌犬肉 主水腫疝瘕痺疏五藏散水氣
  珍苦寒沈也降也陰也其性下行専於行水與甘
[053-59a]
 遂大㦸異性而同功胃氣虚弱者不可用 取花白
 者根銅刀刮去皮薄切以東流水浸兩宿漉出入甑
 以黑豆葉一重商陸一重蒸之從午至亥取出去豆
 葉暴乾剉用無豆葉以豆代之
甘遂 氣寒 味苦 有毒 反甘草 主下五水逐
 留飲宿食破癥堅積聚利水穀道 潔味苦氣寒苦
 性泄寒勝熱直達水氣所結之處乃泄水之聖藥水
 結胸中非此不能除仲景大䧟胸湯用之但有毒不
[053-59b]
 可輕用 珍腎主水凝則為痰飲溢則為腫脹惟甘遂
 能洩腎經濕氣治痰之本也不可過服但中病則止
 可爾仲景治心下留飲與甘草同用取其相反而立
 功 去莖於槐砧上細剉用生甘草湯薺苨自然汗
 二味攪浸三日其水如黑汁漉出用東流水淘六七
 次以水清為度然後用麵包煨熟用
芫花 氣溫 味辛有毒  張仲景治傷寒太陽證
 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欬或喘或利者小
[053-60a]
 青龍湯主之若表已解有時頭痛出汗惡寒心下有
 水氣乾嘔痛引兩脇或喘或欬者十棗湯主之蓋小
 青龍治未發散表邪使水氣自毛竅而出乃内經所
 謂開鬼門法也十棗湯驅逐裏邪使水氣自大小便
 而洩乃内經所謂潔淨府去陳莝法也夫飲有五皆
 由内啜水漿外受濕氣鬱蓄而為留飲流于肺則為
 支飲令人喘咳寒熱吐沬背寒流于肺則為懸飲令
 人欬唾痛引缺盆兩脇流于心下則為伏飲令人胸
[053-60b]
 滿嘔吐寒熱眩運流於腸胃則為痰飲令人腹鳴吐
 水胸脇支滿或作泄㵼忽肥忽瘦流于經絡則為溢
 飲令人沈重注痛或作水氣胕腫芫花大㦸甘遂之
 性逐水洩濕能直達水飲窠囊隱僻之處但可徐徐
 用之取効甚㨗不可過劑洩人真元也陳言三因方
 以十棗湯藥為末用棗肉和丸以治水氣喘急浮腫
 之證蓋善變通者也楊士瀛直指方云破癖須用芫
 花行水後便養胃可也 留數年陳久者良用時以
[053-61a]
 好醋煮十數沸去醋以水浸一宿晒乾用
大㦸 氣寒 味苦辛 有毒 陰中微陽㵼肺損真
 氣得棗良 治十二水腹滿急痛積聚頭疼發汗利
 大小腸 海大㦸與甘遂同為泄水之藥濕勝者苦
 燥除之也 以漿水煮軟去骨晒乾用
蜀漆常山/苗也 氣寒 微溫 味苦辛 純陽 有毒
 主傷寒寒熱溫瘧吐胸中痰飲破血 成火邪錯逆
 加蜀漆之辛以散之 熟則不甚吐人
[053-61b]
海藻 氣寒 味鹹 有小毒 反甘草 潔氣味俱
 厚純陰沈也治癭瘤馬刀諸瘡堅而不潰者經云鹹
 能耎堅榮氣不從外為浮腫隨各引經藥治之腫無
 不消 成鹹味湧泄故海藻之鹹以泄水氣也 珍
 海藻鹹能潤下寒能泄熱引水故能消癭瘤結核陰
 㿉之堅聚而除浮腫脚氣留飲痰氣之濕熱使邪氣
 自小便出也
龍骨 氣平 味甘 無毒 入手足少陰厥陰經
[053-62a]
 澁可去脱故成氏云龍骨能收斂浮越之正氣固大
 腸而鎮驚 傷寒方中只入煎宜搗碎生用 忌魚
 及鐡器
牡蠣 氣平 微寒 味鹹 無毒 主治傷寒寒熱
 溫瘧洒洒止汗止心痛澀大小腸去脇下堅滿 垣
 能軟積氣之痞經曰鹹能耎堅入足少隂鹹為耎堅
 之劑以柴胡引之能去脇下之硬以茶引之能消結
 核以大黃引之能除股間腫地黃為之使能益精收
[053-62b]
 澁止小便本腎經之藥也 火煅童便淬搗羅用
赤石脂 氣大溫 味甘酸辛 無毒 陽中之陰固
 脱 海濇可去脱石脂為收斂之劑赤入丙白入庚
  珍五石脂皆手足陽明藥也其味甘其氣溫其體
 重其性濇濇而重故能收濕止血而固下甘而溫故
 能益氣生肌而調中中者腸胃肌肉驚悸黄疸是也
 下者腸澼泄利崩帶失精是也五種主療大扺相同
 故本經不分條目但云各隨五色補五藏别錄雖分
[053-63a]
 五種而性味主治亦不甚相逺但以五味配五色為
 異亦是强分爾赤白二種一入氣分一入血分故時
 用尚之張仲景用桃花湯治下利便膿血取赤石脂
 之重濇入下焦血分而固脱乾薑之辛溫暖下焦氣
 分而補虚粳米之甘溫佐石脂乾薑而潤腸胃也
 搗細綿裹煎
代赭石 氣寒 味苦甘 無毒 海入手少陰足厥
 隂經怯則氣浮重劑所以鎮之代赭之重以鎮虚逆
[053-63b]
 故張仲景治傷寒汗吐下後心下痞鞕噫氣不除者
 旋覆代赭湯主之 珍代赭乃肝與包絡二經血分
 藥也故所主治皆二經血分之病 生搗細羅過用
禹餘糧 氣寒 味甘鹹 無毒 珍禹餘糧手足陽
 明血分重劑也其性濇故主下焦前後諸病 生搗
 細羅過用
鈆丹 氣微寒 味辛微鹹 無毒 主吐逆胃反驚
 癎癲疾除熱下氣 仲景龍骨牡蠣湯中用鈆丹乃
[053-64a]
 收斂神氣以鎮驚也 澁可去脱而固氣 體重而
 性沈其色紅故走血分
文蛤 氣平 味鹹 無毒 主惡瘡蝕五痔 傷寒
 病在陽當以汗解反以冷水噀之或灌之其熱鬱遏
 不得出而反增者以文蛤散主之蛤水族也其性寒
 故用以利水而勝熱以為草木之液莫之能尚云爾
  夢溪筆談云即今吳人所食花蛤也
水蛭 氣平 味鹹苦 有毒 畏石灰食鹽 主逐
[053-64b]
 惡血瘀血破血癥積聚利水道 水蛭噉血之物也
 故能逐死血不用草木而用生物者以為死血非生
 物不能活故爾蝱蟲亦此義 采得以䈽竹筒盛待
 乾用米泔浸一夜暴乾展其身看腹中有子皆去之
 以冬豬脂煎令焦黃然後用
蝱蟲 氣平 味苦 有毒 主逐瘀血破血積堅痞
 癥瘕寒熱通利血脈及九竅 劉河間云蝱食血而
 治血因其性而為用也成無已云苦走血血結不行
[053-65a]
 者以苦攻之故治畜血用蝱蟲乃肝經血分藥也
 去翅足炒熟用
豬膚 氣寒 味甘 無毒 入足少陰經 豬水畜
 也其氣先入腎少陰客熱是以豬膚解之加白蜜以
 潤燥除煩白粉以益氣㫁痢
豬膽汁 氣寒 味苦 無毒 仲景白通湯加此汁
 與人尿鹹寒同與熱劑合去格拒之寒又與醋相合
 内穀道中酸苦益陰以潤燥㵼便 本經云治傷寒
[053-65b]
 熱渴又白豬蹄可用雜青色者不可食療疾亦不可
  與人尿同體補肝而和陰引置陽不被格拒能入
 心而通脈
婦人裩襠 主陰易病 當陰上割燒末服方寸匕若
 女患陽易即男子裩也陰陽易病者人患時行病起
 後合陰陽便相著甚於本病其候小便赤澁寒熱甚
 者是服此便通利 妙在復氣
人尿 氣寒 味鹹 無毒 陶若人初得頭痛直飲
[053-66a]
 人尿數升亦多愈合蔥豉作湯彌佳 珍小便性溫
 不寒飲之入胃隨脾之氣上歸于肺下通水道而入
 膀胱乃其舊路也故能治肺病引火下行凡人精氣
 清者為血濁者為氣濁之清者為精津液清之濁者
 為小便小便與血同類也故其味鹹而走血治諸血
 病也成無已云傷寒似陰證下利不止厥逆無脈乾
 嘔欲飲水者加人尿豬膽汁鹹苦物于白通湯薑附
 藥中其氣相從可去格拒之患也
[053-66b]
 
 
 
 
 
 
 
 證治準繩卷五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