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e0078 證治準繩-明-王肯堂 (master)


[040-1a]
欽定四庫全書
 證治準繩卷四十
            明 王肯堂 撰
 傷寒
  總例下
   可下/隂陽 不可下/表裏 可吐/ 不可吐/ 愈解/ 死證/
可下大法秋宜下 凡可下者用湯勝丸散中病便止
不必盡劑也下利三部脈不平按之心下鞭者急下之
[040-1b]
 下利脈遲而滑者内實也利未欲止當下之 少隂
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乾者急下之 少隂病六七日
腹滿不大便者急下之 陽明少陽合病必下利其脈
不負者為順也負者失也互相尅賊名為負也脈滑而數
者有宿食當下之 問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别之師曰
寸口脈浮而大按之反濇尺中亦㣲而濇故知有宿食
當下之 下利不欲食者以有宿食故也當下之 下
利差至其年月日時復發者以病不盡故也當下之
[040-2a]
下利脈反滑當有所去下乃愈 脈雙弦而遲者必心
下鞭脈大而𦂳者陽中有隂也可下之 陽明病讝語
有潮熱反不能食者胃中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
但鞭耳 得病二三日脈弱無太陽柴胡證煩躁心下
痞至四五日雖能食以承氣湯少少與㣲和之令小安
至六日與承氣湯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雖
不大便但初頭鞭後必溏此未定成鞭也攻之必溏須
小便利屎定鞭乃可攻之 陽明病脈遲雖汗出不惡
[040-2b]
寒者其身必重短氣腹滿而喘有潮熱者此外欲解可
攻裏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鞭也 二陽併病
太陽證罷但發潮熱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難而讝語者
下之則愈 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難乍易時有㣲熱
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也 大下後六七日不大便煩
不解腹滿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
 以上俱屬大承氣湯證
陽明病發熱汗多者急下之 傷寒後脈沈沈者内實
[040-3a]
也下之解 太陽病未解脈隂陽相停必先振慄汗出
而解但尺脈實者下之而解 病人無表裏證發熱七
八日雖脈浮數者可下之 傷寒發熱汗出不解心中
痞鞭嘔吐而下利者 傷寒十餘日熱結在裏復往來
寒熱者 以上俱屬大柴胡湯證
少隂病下利清水色純青心下必痛口乾燥者可下之
 病腹中滿痛者此為實也當下之 腹滿不減減不
足言當下之 傷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無表
[040-3b]
裏證大便難身㣲熱者此為實也急下之 汗出譫語
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為風也須下者過經乃可下之
下之若早者語言必亂以表虚裏實故也下之愈 病
人煩熱汗出則解又如瘧狀日晡所發熱者屬陽明也
脈實者可下之 以上俱屬大柴胡大承氣證
下利讝語者有燥屎也 陽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
出胃中燥大便必鞭鞭則讝語 以上俱屬小承氣湯
證 陽明病脈遲雖汗出不惡寒者其身必重短氣腹
[040-4a]
滿而喘有潮熱者此外欲解可攻裏也手足濈然汗出
者此大便已鞭也大承氣湯主之若汗出多㣲發熱惡
寒者外未解也桂枝湯主之其熱不潮未可與承氣湯
若腹大滿不通者與小承氣湯㣲和胃氣勿令至大泄
下 陽明病潮熱大便㣲鞭者可與大承氣湯不鞭者
不可與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與
小承氣湯湯入腹中轉失氣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
若不轉失氣者此但初頭鞭後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
[040-4b]
脹滿不能食也欲飲水者與水則噦其後發熱者大便
必復鞭而少也宜以小承氣湯和之不轉失氣者慎不
可攻也 陽明病讝語發潮熱脈滑而疾者小承氣湯
主之因與承氣湯一升腹中轉氣者更服一升若不轉
氣者勿更與之明日又不大便脈反㣲濇者裏虚也為
難治不可更與承氣湯
陽明病不吐不下心煩者屬調胃承氣湯
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
[040-5a]
未解者尚未可攻當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結者
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氣湯太陽病六七日表證仍在脈
㣲而沈反不結胸其人發狂者以熱在下焦少腹當鞭
滿而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陽隨經瘀
熱在裏故也宜下之 太陽病身黄脈沉結少腹鞭滿
小便不利者為無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證諦
也 陽明證其人喜忘者必有畜血所以然者本有久
瘀血故令喜忘屎雖鞭大便反易其色必黑 以上俱
[040-5b]
抵當湯證 傷寒有熱少腹滿應小便不利今反利者
為有血也當下之宜抵當丸
陽明病發熱汗出者此為熱越不能發黄也但頭汗出
身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渇引水漿者以瘀熱在裏
身必發黄宜下之以茵陳蒿湯 傷寒七八日身黄如
橘子色小便不利腹㣲滿者亦屬茵陳蒿湯證
但結胸無大熱者以水結在胸脇也但頭㣲汗出者
傷寒六七日結胸熱實脈沈而𦂳心下痛按之石鞭者
[040-6a]
 俱屬大陷胸湯 結胸者項亦强如柔痙狀下之則
大陷/胸丸
太陽病中風下利嘔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
出發作有時頭痛心下痞鞭滿引脇下痛乾嘔則短氣
汗出不惡寒者此表解裏未和也屬十棗湯
 吳經言太陽病發熱汗出不解其人蒸蒸發熱者屬
 胃也調胃承氣湯下之凡潮熱腹痛者大柴胡加厚
 朴下之凡陽明病汗多胃中必燥大便必鞭鞭則譫
[040-6b]
 語小承氣湯若讝語脈滑而疾發潮熱者大柴胡湯
 凡讝語有潮熱不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小承
 氣湯若能食大便鞭者大承氣湯凡汗出讝語必有
 燥屎調胃承氣湯凡潮熱手足漐漐然汗出大便難
 而讝語者大承氣湯凡五六日不大便繞臍痛煩躁
 發作有時者此有燥屎也調胃承氣湯凡曾經下後
 又六七日不大便煩熱不解腹滿痛者此有燥屎也
 大承氣湯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難乍易時有㣲熱
[040-7a]
 喘滿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大承氣湯凡吐後腹脹滿
 者調胃承氣湯凡汗吐下後㣲煩小便數而大便鞭
 者小承氣湯凡腹滿不減者小承氣湯凡下利脈滑
 而數者有宿食也小承氣湯凡病腹中滿痛者有宿
 食也小承氣湯凡脈沈有力内實潮熱不解者大柴
 胡湯大抵下藥必切脈沈實或沈滑沈疾有力者可
 下也再以手按臍腹鞭者或叫痛不可按者則下之
 無疑也凡下後不解者再按臍腹有無鞭處如有手
[040-7b]
 不可按下未盡也復再下之若下後腹中虚輭脈無
 力者此為虚也以參胡三白湯和之若發熱或潮熱
 或往來寒熱不解者宜小柴胡湯增損和之若煩熱
 不得眠者宜竹葉石膏湯或十味温膽湯
 活傷寒裏證須看熱氣淺深故仲景有直下之者如
 大小承氣十棗大柴胡湯是也有㣲和其胃氣者如
 調胃承氣湯脾約丸少與小承氣㣲和之之類是也
  虚者十補勿一瀉强實者㵼之虚實等者雖㵼勿
[040-8a]
 大泄之此金匱語也故王叔和序傷寒有承氣之戒
 垣藥用大承氣湯最𦂳小承氣次之調胃承氣又次
 之大柴胡湯又次之
 海大承氣湯治大實大滿滿則胸腹脹滿狀若合瓦
 大實則不大便也痞滿燥實四證俱備則用之雜病
 則進退用之 大黄治大/實 芒硝治大燥此二味/治有形血藥也
 朴治大/滿枳實治痞此二味治/無形氣藥也
 小承氣湯治痞實而㣲滿状若飢人食飽飯腹中無
[040-8b]
 轉失氣即大承氣只去芒硝心下痞大便 通熱甚
 須可下宜此方 調胃承氣湯治實而不滿者腹如
 仰瓦腹中有轉失氣有燥糞不大便而譫語堅實之
 證宜用之
 右已上三法不可差差則無者生之有者遺之假令
 調胃承氣證用大承氣下之則愈後元氣不復以其
 氣藥犯之也若大承氣證用調胃承氣下之則愈後
 神癡不清以其無氣藥也小承氣證若用芒硝下之
[040-9a]
 則不利不止變而成虚矣
 垣三一承氣湯辨 實則㵼之人所共知如緩急輕
 重之劑則臨時消息焉如不惡寒反惡熱發渇譫語
 腹滿而喘手足濈然汗出急下之宜大承氣湯如邪
 未深恐有燥糞少腹痛小承氣湯試之腹中轉失氣
 者有燥糞也乃可攻之不轉失氣者初鞭後溏尚未
 可攻攻之則腹滿不能食若腹不通止與小承氣湯
 㣲和胃氣勿令大泄如發汗不惡寒但實者胃實也
[040-9b]
 當和胃氣調胃承氣湯主之
 成大熱結實者與大承氣湯小熱㣲結者與小承氣
 湯以熱不大甚故于大承氣湯中去芒硝又以結不
 至堅故減厚朴枳實如不至大堅然邪熱已甚而須
 攻下者亦未可投大承氣湯必以輕緩之劑攻之于
 大承氣湯中減厚朴枳實加甘草乃輕緩之劑以調
 胃也設若大承氣湯證反用調胃承氣湯下之則邪
 氣不伏小承氣湯證反用大承氣湯下之則過傷正
[040-10a]
 氣而腹滿不能食故有勿大泄之戒此仲景所以分
 而治之未嘗越聖人之制度後之醫者以此三藥合
 而為一且云通治三藥之證及傷寒雜病内外一切
 所傷若如此說與仲景之方甚相背戾且失軒岐緩
 急之㫖由是紅紫亂失迷惑世人一唱百和使病者
 暗受其弊将何所咎哉倘有公心審是者當于内經
 仲景方中求之貴使藥證相對以聖賢之心為心則
 方之真偽自可得而知矣
[040-10b]
 海傷寒外證全是下證而脈反細不可下者瀉心湯
 主之脈有力者黄連㵼心湯無力者半夏㵼心湯
不可下脈濇而弱弱反在闗濡反在巔㣲反在上濇反
在下㣲則陽氣不足濇則無血陽氣反㣲中風汗出而
反躁煩濇則無血厥而且寒陽㣲則不可下下之則心
下痞鞭 動氣在右不可下下之則津液内竭咽燥鼻
乾頭眩心悸也 動氣在左不可下下之則腹内拘急
食不下動氣更劇雖有身熱卧則欲踡 動氣在上不
[040-11a]
可下下之則掌握熱煩身上浮冷熱汗自泄欲得水自
灌 動氣在下不可下下之則腹脹滿卒起頭眩食則
清穀心下痞也 咽中閉塞不可下下之則上輕下重
水漿不下卧則欲踡身急痛下利日數十行 諸外實
者不可下下之則發㣲熱亡脈厥者當臍握熱 諸虚
者不可下下之則大渇求水者易愈惡水者劇 脈濡
而弱弱反在闗濡反在巔弦反在上㣲反在下弦為陽
運㣲為隂寒上實下虚意欲得温㣲弦為虚虚者不可
[040-11b]
下也㣲則為欬欬則吐涎下之則欬止而利因不休利
不休則胸中如蟲齧粥入則出小便不利兩脇拘急喘
息為難頸背相引臂則不仁極寒反汗出身冷若氷眼
睛不慧語言不休而穀氣多入此為除中一名/消中口雖欲
言舌不得前 脈濡而弱弱反在闗濡反在巔浮反在
上數反在下浮為陽虚數為無血浮為虚數生熱浮為
虚自汗出而惡寒數為痛振而寒慄㣲弱在闗胸下為
急喘汗而不得呼吸呼吸之中痛在於脅振寒相搏形
[040-12a]
如瘧狀醫反下之故令脈數發熱狂走見鬼心下為痞
小便淋漓少腹甚鞭小便則尿血也 脈濡而𦂳濡則
衛氣㣲𦂳則榮中寒陽㣲衛中風發熱而惡寒榮𦂳胃
氣冷㣲嘔心内煩醫謂有大熱解肌而發汗亡陽虚煩
躁心下苦痞堅表裏俱虚竭卒起而頭眩客熱在皮膚
悵怏不得眠不知胃氣冷𦂳寒在闗元技巧無所施汲
水灌其身客熱應時罷慄慄而振寒重被而覆之汗出
而冒巔體惕而又振小便為㣲難寒氣因水發清穀不
[040-12b]
容閒嘔變反腸出顛倒不得安手足為㣲逆身冷而内
煩遲欲從後救安可復追還 脈浮而大浮為氣實大
為血虚血虚為無隂孤陽獨下隂部者小便當赤而難
胞中當虚今反小便利而大汗出法應衛家當㣲今反
更實津液四射榮竭血盡乾煩而不眠血薄肉稍而成
一作/黑液醫復以毒藥攻其胃此為重虚客陽去有期
必下如汙泥而死 脈浮而𦂳浮則為風𦂳則為寒風
則傷胃寒則傷榮榮衛俱病骨節煩疼當發其汗而不
[040-13a]
可下也 趺陽脈遲而緩胃氣如經也趺陽脈浮而數
浮則傷胃數則動脾此非本病醫特下之所為也榮衛
内陷其數先㣲脈反但浮其人必大便鞭氣噫而除何
以言之本以數脈動脾其數先㣲故和脾氣不治大便
鞭氣噫而除今脈反浮其數改㣲邪氣獨留心中則飢
邪熱不殺穀潮熱發渇數脈當遲緩脈因前後度數如
法病者則飢數脈不時則生惡瘡也 脈數者久數不
止止則邪結正氣不能復正氣却結於藏故邪氣浮之
[040-13b]
與皮毛相得脈數者不可下下之必煩利不止 少隂
病脈㣲不可發汗亡陽故也陽已虚尺中弱濇者復不
可下之 脈浮大應發汗醫反下之此為大逆也 脈
浮而大心下反鞭有熱屬藏者攻之不令發汗屬府者
不令溲數溲數則大便鞭汗多則熱愈汗少則便難脈
遲尚未可攻 二陽併病太陽初得病時而發其汗汗
先出不徹因轉屬陽明續自㣲汗出不惡寒若太陽證
不罷者不可下下之為逆 結胸證脈浮大者不可下
[040-14a]
下之即死 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者不可下
太陽與少陽合病者心下鞭頸項强而眩者不可下
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虚家亦然 病欲吐者不可下
 太陽病有外證未解不可下下之為逆 病發于陽
而反下之熱入因作結胸病發于隂而反下之因作痞
 病脈浮而𦂳而復下之𦂳反入裏則作痞 夫病陽
多者熱下之則鞭 本虚攻其熱必噦 無陽隂强大
便鞭者下之必清穀腹滿 太隂之為病腹滿而吐食
[040-14b]
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下之必胸下結鞭 厥隂之
為病消渇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飢而不欲食食則吐蚘
下之利不止 少隂病飲食入口則吐心中嗢嗢欲吐
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者此胸中實不可下
也 傷寒五六日不結胸腹濡脈虚復厥者不可下此
亡血下之死 傷寒發熱頭痛㣲汗出發汗則不識人
熏之則喘不得小便心腹滿下之則短氣小便難頭痛
背强加温針則衂 傷寒脈隂陽俱𦂳惡寒發熱則脈
[040-15a]
欲厥厥者脈初來大漸漸小更來漸大是其候也如此
者惡寒甚者翕翕汗出喉中痛若熱多者目赤脈多睛
不慧醫復發之咽中則傷若復下之則兩目閉寒多便
清穀熱多便膿血若熏之則身發黄若熨之則咽燥若
小便利者可救之若小便難者為危殆 傷寒發熱口
中勃勃氣出頭痛目黄衂不可制貪水者必嘔惡水者
厥若下之咽中生瘡假令手足温者必下重便膿血頭
痛目黄者若下之則目閉貪水者若下之其脈必厥其
[040-15b]
聲嚶咽喉塞若發汗則戰慄隂陽俱虚惡水者若下之
則裏冷不嗜食大便完穀出若發汗則口中傷舌上白
胎煩躁脈數實不大便六七日後必便血若發汗則小
便自利也 得病二三日脈弱無太陽柴胡證煩躁心
下痞至四日雖能食以承氣湯少少與㣲和之令小安
至六日與承氣湯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雖不
大便但頭鞭後必溏未定成鞭攻之必溏須小便利屎
定鞭乃可攻之 藏結無陽證不往來寒熱其人反静
[040-16a]
舌上胎滑者不可攻也 傷寒嘔多雖有陽明證不可
攻之 陽明病潮熱大便㣲鞭者可與大承氣湯不鞭
者不可與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
與小承氣湯湯入腹中轉失氣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
之若不轉失氣者此但初頭鞭後必溏不可攻之攻之
必脹滿不能食也欲飲水者與水則噦其後發熱者大
便必復鞭而少也宜小承氣湯和之不轉失氣者慎不
可攻也 傷寒中風醫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數十行穀
[040-16b]
不化腹中雷鳴心下痞鞭而滿乾嘔心煩不得安醫見
心下痞謂病不盡復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結熱但以胃
中虚客氣上逆故使鞭也甘草㵼/心湯 下利脈大者虚也
以强下之故也設脈浮革因爾腸鳴者當歸四/逆湯 陽明
病身合色赤不可攻之必發熱色黄者小便不利也
陽明病心下鞭滿者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死利
止者愈 陽明病自汗出若發汗小便自利者此為津
液内竭雖鞭不可攻之須自欲大便宜蜜煎導而通
[040-17a]
之若土𤓰根及猪膽汁皆可為導
 雲非陽明之本病不可下陽明本病胃家實故也
 非痞滿燥實不可下 非潮熱發渇不可下 非罵
 詈親疎不可下 非脈沈數不可下 非棄衣而走
 登高而歌如見鬼狀不可下
 活脈浮者不可下 脈虚者不可下 惡寒者不可
 下 嘔吐者不可下 不轉失氣者不可下轉失氣/者下泄
 也/ 小便清者不可下 大便堅小便數者不可用
[040-17b]
 承氣湯攻之乃脾約/丸證也 大便鞭小便少者未可攻
 陽明病自汗出若發汗小便自利者不可下宜用蜜/煎導之
 吳凡有惡風惡寒者凡腹滿時減時滿者凡腹脹滿
 可揉可按虚軟者凡隂虚勞倦凡手足逆冷尺脈弱
 者凡脈在表俱不可下凡脈沈不實不疾按之無力
 者凡亡血虚家及婦人經水適來適斷或熱入血室
 與夫胎前産後崩漏等證及小便頻數小便清而大
 便秘者俱不可下
[040-18a]
 戴陽明下證已具其人喘嗽或㣲惡寒為太陽陽明
 或往來寒熱為少陽陽明於陽明證中而有太陽少
 陽證未罷此非正陽明也慎未可遽下所以古註陽
 明有三常須識此
可吐大法春宜吐 凡用吐湯中病即止不必盡劑也
 病如桂枝證頭不痛項不强寸脈㣲浮胸中痞鞭氣
上撞咽喉不得息者此為有寒當吐之一云此以内有/之痰宜吐之
 病胸上諸實一作/寒胸中鬱鬱而痛不能食欲使人按
[040-18b]
之而反有涎唾下利日十餘行其脈反遲寸口脈㣲滑
此可吐之吐之利則止 少隂病飲食入口則吐心中
嗢嗢欲吐復不能吐者宜吐之 宿食在上脘者當吐
之 病手足逆冷脈乍結以客氣在胸中心下滿而煩
欲食不能食者病在胸中當吐之
 吳凡病在膈上者脈大胸滿多痰者食在胃口脈滑
 者俱宜吐之華佗謂傷寒三四日邪在胸中者宜吐
 之凡吐用𤓰蒂散或淡鹽湯或温茶湯與之如人弱
[040-19a]
 者以人參蘆湯吐之亦可若痰多者以二陳湯一甌
 乘熱與之以指探喉中即吐也凡老人怯弱與病勞
 内傷虚人并婦人胎前産後血虚脈弱小者皆不可
 吐凡藥發吐者如防風桔梗山梔只用一味煎湯温
 服之則吐葢誤吐則損人上焦元氣為患非輕可不
 慎哉
不可吐太陽病當惡寒發熱今自汗出反不惡寒發熱
闗上脈細數者以醫吐之過也若得病一二日吐之者
[040-19b]
腹中飢口不能食三四日吐之者不喜糜粥欲食冷食
朝食暮吐以醫吐之所致也此為小逆 太陽病吐之
但太陽病當惡寒今反不惡寒不欲近衣者此為吐之
内煩也 少隂病飲食入口則吐心中嗢嗢欲吐復不
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者此胸中實不可下也若
膈上有寒飲乾嘔者不可吐也當温之 少陽中風兩
耳無所聞目赤胸中滿而煩者不可吐下吐下則悸而
驚 四肢厥逆 虛家 新産 脈㣲 皆不可吐
[040-20a]
愈解問曰脈病欲知愈未愈者何以别之答曰寸口闗
上尺中三處大小浮沈遲數同等雖有寒熱不解者此
脈為隂陽和平雖劇當愈針經禁服篇云寸口人迎兩/者相應若引繩大小齊等者
名曰平人言手之寸口脈與喉旁之人迎脈等齊為平/人後條云六脈隂陽俱停必先振慄汗出而解者是也
 凡得病厥脈動數服湯藥更遲脈浮大減小初躁後
静此皆愈證也 脈浮數而㣲病人身温和者欲解也
 凡病反能飲水者為欲愈 太隂中風脈陽㣲隂濇
而長者為欲愈 少隂中風脈陽㣲隂浮者欲愈 厥
[040-20b]
隂中風脈㣲浮者欲愈不浮未愈
太陽病已至未解 陽明病申至戌解 少陽病寅至
辰解
太隂病亥至丑解 少隂病子至寅解 厥隂病丑至
卯解
問曰凡病欲知何時得何時愈答曰假令日中得病夜
半愈者以陽得隂則解也夜半得病日中愈者以隂得
陽則解也 病家人請云病人苦發熱身體疼病人自
[040-21a]
卧師到診其脈沈而遲者知其瘥也何以知之表有病
者脈當浮大今反沈遲故知愈也假令病人云腹内卒
痛病人自坐師到脈之浮而大者知其瘥也何以知之
若裏有病者脈當沈而細今脈浮大故知愈也
問曰病有戰而汗出者因得解者何也答曰脈浮而𦂳
按之反芤此為本虚故當戰而汗出也其人本虚是以
發戰以脈浮故當汗出而解也
若脈浮而數按之不芤此人本不虚若欲自解但出汗
[040-21b]
耳不發戰也 問曰病有不戰而汗出解者何也答曰
脈大而浮數故知不戰汗出而解也
問曰病有不戰不汗出而解者何也合曰其脈自㣲此
以曾經發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以内無津液待隂陽自
和必自愈故不戰不汗出而解也
 右海藏云戰而後解者太陽也不戰有汗而解者陽
 明也不戰無汗而解者少陽也
太陽病未解脈隂陽俱停必先戰慄汗出而解陽㣲者
[040-22a]
汗解隂㣲者下解
 海太陽傳陽明其中或有下證陽明證反退而無熱
 與不渇却顯少陽證是知可解也 太陽證知可解
 者為頭不痛項不强肢節不痛則知表易解也 陽
 明證知可解者為無發熱惡熱則知裏易解也 少
 陽知可解者寒熱日不移時而作邪未退也若用柴
 胡而移其時早移之于晏晏移之于早氣移之于血
 血移之于氣是邪無可容之地知可解也 可解之
[040-22b]
 脈浮而虛不可解之脈浮而實浮而虚者只在表浮
 而實者知巳在裏也汗多不解者轉屬陽明也
死證結胸證其脈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則死 結胸證
悉具煩躁者亦死 陽明病心下鞭滿者不可攻攻之
利遂不止者死 直視讝語喘滿者死下利者亦死
發汗多重發汗者亡其陽譫語氣短者死 傷寒若吐
若下不解不大便五六日至十餘日日晡所發潮熱不
惡寒獨語如見鬼状者發則不識人循衣摸床惕而不
[040-23a]
安㣲喘直視脈濇者死 脈浮而芤浮為陽芤為隂浮
芤相搏胃氣生熱其陽即絶 少隂病但厥無汗而强
發之必動其血未知從何道出或從口鼻或從目出是
名下厥上竭為難治 少隂病惡寒身踡而利手足逆
冷者不治 少隂病六七日息高者死 傷寒脈遲六
七日而反與黄芩湯徹其熱脈遲為寒今與黄芩湯復
除其熱腹中當冷不能食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
傷寒六七日脈㣲手足厥冷煩躁灸厥隂脈不還者死
[040-23b]
 傷寒發熱下利厥逆躁不得卧者死 傷寒發熱下
利至甚厥止者死 傷寒六七日不利便發熱而利其
人汗出不止者死有隂無陽故也 傷寒五六日不結
胸脈濡脈虚復厥者不可下此為亡血下之死 發熱
而厥七日下利者為難治 傷寒六七日大下後寸脈
沈而遲手足厥逆下部脈不至咽喉不利唾膿血泄利
不止者為難治 下利手足厥逆無脈者灸之不温若
脈不還反㣲喘者死 下利後脈絶手足厥冷晬時脈
[040-24a]
還手足温者生脈不還者死 傷寒下利十餘行脈反
實者死 嘔而脈弱小便復利身有㣲熱見厥者為難
治 濕家下之額上汗出㣲喘小便利者死若下利不
止者亦死
 附死證歌
 兩感傷寒不須治隂陽毒過七朝期黑斑下厥與上
 竭陽病見隂脈者危舌卷耳聾囊更縮隂陽交及摸
 尋衣重暍除中皆不治唇吻青兮面黑黧欬逆不已
[040-24b]
 并藏結溲便遺尿便難醫汗出雖多不至足口張目
 陷更何為喘不休與隂陽易離經脈見死當知結胸
 證具煩躁甚直視揺頭是死時少陽證與陽明合脈
 弦長大救時遲汗後反加脈躁疾須知藏厥命難追
 蝦遊屋漏并雀啄魚翔弹石解繩推更有代脈皆不
 救已上諸證死無疑
 附
隂陽戴凡治傷寒須辨隂陽二候不可誤也陽經有三
[040-25a]
太陽陽明少陽是也隂經亦有三太隂少隂厥隂是也
經之隂陽以藏府言府為陽膀胱胃膽是也藏為隂脾
腎肝是也病之隂陽乃是外邪之隂陽隂氣陽氣是也
 病在太陽則熱在皮膚之分翕翕然怫怫然而熱便
有頭疼惡寒體痛其脈必浮而𦂳 病在陽明則熱在
肌肉之分或壮熱或熇熇而熱或蒸蒸而熱便有頭額
痛或潮熱自汗其脈必長而數 病在少陽則必半表
半裏之熱或往來寒熱便有頭角痛口苦嘔而胸滿脇
[040-25b]
痛其脈必弦而數 病在太陰則手足漸冷脈息漸沈
或自利腹滿嘔吐不渇 病在少隂雖然發熱手足自
冷脈必沉細 病在厥隂則手足厥冷脈㣲而緩甚則
唇青舌卷囊縮 陽證面紅光彩唇紅口乾舌燥能飲
水漿其人身輕易以轉動常欲開眼見人目睛了了喜
語言其聲響亮口鼻之氣呼吸出入能往而能來小便
或赤或黄大便或秘或鞭手足自温煖爪甲俱紅活
隂證面青黑或有虚陽泛上雖亦赤色而不紅活光彩
[040-26a]
其人身重難以轉側或喜向壁卧或踡卧欲寐或閉目
不欲見人目睛不了了懶言語語無聲氣難布息鼻中
呼不出吸不入往來口與鼻中氣冷不欲飲水面上惡
寒有如刀刮唇口或青或紫舌色或青或紫或白胎鋪
滿而滑不見紅色手足自冷爪甲或青或紫血自不紅
活小便清白或有淡黄大便不實或㵼雖肌表有熱以
手按之則不甚熱隂甚者則冷透手也 隂陽二氣皆
能犯藏府故陽氣犯太陽則為傷風惡風而有汗隂氣
[040-26b]
犯太陽則為傷寒惡寒而無汗在太陽未得解轉入陽
明少陽二經則純乎陽不如太陽之易治若陽氣未能
罷以次傳入隂經則為隂中之陽葢緣陽經之陽氣來
入隂經雖有自利欲寢唇青手足厥冷舌卷嚢縮等證
亦不可妄投熱藥宜㵼其陽之在隂經也 若陽病下
之太過陽氣已脫遂變為隂所謂害熱未巳寒病復起
或初得病便是隂證此是隂中之隂葢緣隂氣攻隂經
隂自得傳非自傳諸陽經來只當以温藥回其陽故陽
[040-27a]
入隂者變陽以救隂隂入陽者用陽以救陽二者不可
不辨
活太陽陽明少陽皆屬陽證也太陽者膀胱也發熱惡
寒頭疼腰痛而脈浮也陽明者胃也不惡寒反惡熱濈
濈汗出大便秘潮熱而脈長也少陽者膽也口苦咽乾
脇下滿發熱而嘔或往來寒熱而脈弦也麻黄湯大青
龍湯桂枝湯治太陽傷風寒也大柴胡湯調胃承氣湯
小承氣湯大承氣湯治陽明傷寒也小柴胡湯治少陽
[040-27b]
傷寒也其他藥皆發汗吐下後證也若陽氣獨盛隂氣
暴絶即為陽毒必發躁狂走妄言面赤咽痛身斑斑如
錦紋或下利黄赤脈洪實或滑促當以酸苦之藥投之
令隂氣復而大汗解矣古人云酸苦涌泄為隂謂苦參
大青葶藶苦酒之類皆復其隂氣也㣲用苦甚則兼用
酸苦折熱復隂若熱極發厥陽證似隂者學者當以脈
别之
太隂少隂厥隂皆屬隂證也何謂太隂證太隂脾之經
[040-28a]
主胸膈䐜脹何謂少隂證少隂腎之經主脈細心煩但
欲寐或自利而渇何謂厥隂證厥隂肝之經主消渇氣
上衝心心中疼熱飢不欲食食則吐蚘下之利不止也
三隂中寒㣲則理中湯稍厥或中寒下利即乾薑甘草
湯大段重者用四逆湯無脈者用通脈四逆湯若隂氣
獨盛陽氣暴絶則為隂毒其證四肢逆冷臍腹築痛身
如被杖脈沈實病或吐或利當急灸臍下服以辛熱之
藥令復陽氣而大汗解矣古人云辛甘發散為陽謂桂
[040-28b]
枝甘草乾薑附子之類能復其陽氣也㣲用辛甘甚則
用辛苦若隂極熱躁隂證似陽者學者亦當以脈别之
羅隂證陽證辨 静江府提刑李君長子年十九歲四
月病傷寒九日醫者作隂證治之與附子理中丸數
服其證增劇别易一醫又作陽證議論差互不敢服藥李
君邀予往視座間有數人予不欲直言其證但細為分
解令自忖度之凡陽證者身大熱而手足不厥卧則怛
然起則有力不惡寒反惡熱不嘔不㵼渇而飲水煩躁
[040-29a]
不得眠能食而多語其脈浮大而數者陽證也凡隂證
者身不熱而手足厥冷惡寒踡卧惡聞人聲或自引衣
葢覆不煩渇不飲食小便自利大便反快其脈沈細而
㣲遲者隂證也今診其脈數得六七至其母云夜來叫
呼不絶全不睡又喜飲氷水予聞其言知陽證悉具且
三日不見大便宜急下之予遂以酒煨大黄六錢甘草
炙二錢芒硝五錢煎服至夕下數行燥糞二十餘塊是
夜汗大出明日往視之身涼脈静矣予思素問熱論云
[040-29b]
治之各通其藏府故仲景述傷寒論云六經各異傳變
不同活人亦云凡治傷寒見須明經絡其義一也昩者
不學經絡不問病源按寸握尺妄意病證不知邪氣之
所在動致顛覆真盲醫哉昔韓子云醫之病病在少思
真理致之言也學者審之
吳夫隂證似陽者乃水極似火也葢傷寒傳變誤服凉
劑攻熱太速其人素本腎氣虚寒遂變隂證冷甚于内
逼其浮陽之火發于外其人面赤煩躁身有㣲熱渇欲
[040-30a]
飲水復不能飲大便秘結不通小便淡黄或嘔逆或氣
促或鄭言或咽喉痛所以狀似陽證或見面赤煩渇大
便秘結作陽證妄投寒涼之藥下咽遂斃可不謹哉切
其脈沈細遲㣲者急以通脈四逆湯倍加人參附子以
接其真陽之氣設或差遲遂致隂盛陽衰參附亦不能
救矣此與隂盛格陽例同王太僕所謂身熱脈數按之
不鼓擊者此名隂盛格陽非熱也
婁素問云脈從而病反言證似陽者脈亦從證似陽而
[040-30b]
其病反是寒也證似隂者脈亦從證似隂而其病反是
熱也故皆反其脈證施治如身熱㣲熱煩躁面赤其脈
沈而㣲者隂證似陽也身熱者裏寒故也煩躁者隂盛
故也面戴陽者下虛故也若醫者不知脈誤謂實熱反
與涼藥則氣消成大病矣外臺秘要云隂盛發躁名曰
隂躁欲坐井中宜以熱藥治之故仲景少隂證面赤者
四逆湯加葱白治之垣寒涼之藥入腹周身之火得水/則升走隂躁之極故欲坐井中是
陽已先亡醫猶不悟復認為熱/重以寒藥投之其死何疑焉
[040-31a]
垣或因吐因嘔因嗽而發躁蒸蒸身熱如坐甑中欲得
去衣居寒處或飲寒水則便如故振寒復至則氣短促
速胸中滿悶欲絶甚則口開目瞪聲聞于外而淚涕涎
痰大作其發躁須㬰而已如前六脈細弦而濇按之而
虚此大寒證也以辛寒甘温之劑大㵼南方北方則愈
 馮内翰姪因病傷寒目赤而煩渇脈息七至按之不
鼓經曰脈至而從按之不鼓諸陽皆然此隂盛格陽于
外非熱也與薑附之劑汗出愈
[040-31b]
許傷寒六七日無熱脈沈𦂳而細煩躁不飲水此隂盛
格陽也當用附子霹靂散飲水者不可與服
吳夫陽證似隂乃火極似水也葢傷寒熱甚失于汗下
陽氣亢極鬱伏于内反見勝已之化于外故身寒逆冷
神氣昏昏狀若隂證也大抵唇焦舌燥能飲水大便秘
鞭小便赤澁設有稀糞水利出者此内有燥屎結聚乃
傍流之物非冷利也再審有失氣極臭者是也其脈雖
沈切之必滑有力或時躁熱不欲衣被或揚手擲足或
[040-32a]
讝語有力此陽證也輕者人參白虎湯或小柴胡合解
毒湯主之内實者須下之以調胃承氣湯或有潮熱者
以大柴胡加芒硝若大實大滿秘而不通者以大承氣
湯下之必須審察輕重酌量用之葢此與陽盛拒隂亦
同王大僕所謂病人身寒厥冷其脈滑數按之鼔擊于
指下者此名陽盛拒隂非寒也
活手足逆冷大便秘小便赤或大便黑色脈沈而滑者
陽證似隂也輕者白虎湯重者承氣湯傷寒失下血氣
[040-32b]
不通令四肢逆冷此是伏熱深故厥亦深速以大承氣
湯加膩粉下之汗出立愈葢熱厥與隂厥自不同熱厥
者㣲厥却發熱隂厥即不發熱四肢逆冷惡寒脈沈細
大小便滑泄
 右二節言證似陽而脈病屬隂證似隂而脈病屬陽
 故反其證而治之葢證似陽而脈病屬隂者世尚能
 辨若脈證俱是隂而病獨屬陽者舉世莫辨而致夭
 折者滔滔皆是許學士云熈寧中邠守迪因其猶子
[040-33a]
 病傷寒見其煩渴而汗多以涼藥治之遂成陰毒數
 日卒迪痛悼之遂著隂毒形證訣三篇葢傷世之意
 深矣
論曰隂盛則外寒陽虚則外寒屬表故表證條云外寒
者汗之則愈也陽盛則内熱隂虚則内熱内熱屬裏故
裏證條云内熱者下之則愈也
 趙活人第三十三問引素問云陽虚則外寒隂虚則
 内熱陽盛則内熱隂盛則外寒故治傷寒者陽虚隂
[040-33b]
 盛汗之則愈下之則死隂虛陽盛下之則愈汗之則
 死隂陽虚盛非謂分尺寸也難經云隂陽虚盛者說
 脈也素問云隂陽虚盛者說表裏也仲景論傷寒汗
 下故引素問表裏之說與外臺所論合矣外臺云表
 病裏和汗之則愈表和裏病下之則愈愚詳素問論
 隂陽虚盛四證者雜病也難經六難之文論脈也外
 臺所述之文論傷寒表裏也但仲景所論隂陽虚盛
 之意理實奥焉經曰邪氣盛則實精氣脫則虚因正
[040-34a]
 氣先虚以致邪氣客之而為盛實於是有隂虚陽盛
 陽虚隂盛二證之别今活人書却将素問所論雜病
 隂陽虚盛四證合而引證仲景傷寒四證之法又改
 陽盛内熱作外熱隂盛内寒作外寒所論初未嘗合
 愚因拓仲景所主隂陽虚盛之理而詳說之葢盛者
 指邪氣而言虚者指正氣而言隂陽虚盛邪正消長
 之機也且正氣在人陽主表而隂主裏邪氣中人表
 為隂而裏為陽若夫表之真陽先虚故隂邪乘陽而
[040-34b]
 盛實表受邪者陽虚也脈浮𦂳者隂邪盛于外也是
 謂陽虚隂盛所以用桂枝辛甘之温劑汗之則隂邪
 消温之則真陽長使邪去正安故愈又若裏之真隂
 先虛故陽邪入隂而盛實裏受邪者隂虚也脈沈實
 者陽邪盛于内也是謂隂虚陽盛所以用承氣酸苦
 之寒劑下之則陽邪消寒之則真隂長邪去正安故
 愈如其不然陽盛而用桂枝下咽即斃隂盛而用承
 氣入胃即亡是皆盛盛虚虚而致邪失正也以是知
[040-35a]
 仲景所主陽虚隂盛隂虚陽盛二證之意深葢指一
 為表證一為裏證邪正消長而言非兼言表和裏病
 裏和表病而謂之隂陽虚盛也況和者無病處也以
 和字訓虚字恐礙理
 王難經曰傷寒陽虚隂盛汗出而愈下之即死陽盛
 隂虚汗出而死下之則愈嗟乎其傷寒汗下之樞機
 乎夫邪之傷於人也有淺深焉淺則居表深則入裏
 居表則閉腠理發怫熱見惡寒惡風頭痛等證於斯
[040-35b]
 時也惟辛温解散而可愈入裏則為燥屎作潮熱形
 狂言讝語大渇等證於斯時也惟鹹寒攻下而可平
 夫寒邪外客非隂盛而陽虚乎熱邪内熾非陽盛而
 隂虚乎汗下一差生死反掌吁是言也謂之傷寒汗
 下樞機其不然歟惜乎釋者旁求厥義滋隠外臺秘
 要曰此隂陽指身之表裏言病者為虚不病者為盛
 表病裏和是陽虚隂盛也表和裏病是陽盛隂虚也
 竊意隂陽之在人均則寧偏則病無過不及之謂均
[040-36a]
 過與不及之謂偏盛則過矣虚則不及矣其可以盛
 為和乎故内經云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虚且謂陽
 虚當汗隂虚當下乃遺邪氣而反指正氣為言得無
 晦乎傷寒㣲㫖曰此隂陽指脈之尺寸言尺脈實大
 寸脈短小名隂盛陽虚可汗寸脈實大尺脈短小名
 陽盛隂虚可下茍汗證已具而脈未應必待尺脈力
 過於寸而後行下證已具而脈未應必待寸脈力過
 於尺而後用竊意越人設難以病不以脈其所答也
[040-36b]
 何反以脈不以病乎且脈固以候病也倘汗下之證
 已急不可少緩待脈應而未應欲不待則惑於心欲
 待之則慮其變二者之間将從病歟将從脈歟吾不
 得無疑於此也或詰予曰仲景傷寒論引此而繼以
 桂枝下咽陽盛則斃承氣入胃隂盛以亡之語夫桂
 枝表藥承氣裏藥反則為害是固然矣然麻黄湯亦
 表藥也其不言之何歟且子以隂盛為寒邪寒邪固
 宜用麻黄也今反舉桂枝又何歟予曰何不味仲景
[040-37a]
 之言乎其曰凡傷寒之病多從風寒得之又曰脈浮
 而緊浮則為風𦂳則為寒又桂枝湯條而曰嗇嗇惡
 寒淅淅惡風麻黄湯條而曰惡風夫風寒分言則風
 陽而寒隂風茍行於天地嚴凝凛冽之時其得謂之
 陽乎是則風寒常相因耳故桂枝麻黄皆温劑也以
 温劑為治足以見風寒之俱為隂邪矣但傷衛則桂
 枝傷榮則麻黄榮衛雖殊其為表則一耳仲景此言
 但以戒汗下之誤為主不為榮衛設也舉桂枝則麻
[040-37b]
 黄在其中矣所謂陽盛即斃者是言表證已罷而裏
 證既全可攻而不可汗所謂隂盛以亡者是言裏證
 未形而表證獨具可汗而不可攻由此觀之則越人
 仲景之本㫖庻乎暢然於其中矣
表裏王海藏云治傷寒須分表裏若表裏不分汗下差
誤豈為上工且如均是發熱身熱不渇為表有熱小柴
胡加桂枝主之厥而脈滑為裏有熱白虎加人參主之
均是水氣乾嘔㣲利發熱而咳為表有水小青龍加芫
[040-38a]
花主之體涼表證罷欬而脇下痛為裏有水十棗湯主
之均是惡寒有熱而惡寒者發於陽也麻黄桂枝小柴
胡主之無熱而惡寒者發於隂也附子四逆主之均是
身體痛脈浮發熱頭痛身體痛者為表未解麻黄湯主
之脈沈自利身體痛者為裏不和四逆湯主之以此觀
之仲景表裏之法甚詳學者宜深究心焉
活人云發熱惡寒身體痛而脈浮者表證也表證者惡
寒是也惡寒者屬太陽宜汗之 不惡寒反惡熱手掌
[040-38b]
心并腋下濈濈汗出胃中乾燥結聚潮熱大便鞭小便
如常腹滿而喘或讝語脈浮而滑者裏證也裏證者内
熱是也内熱者屬陽明宜下之 傷寒始發熱惡寒今
汗後不惡寒但倍發熱而躁始脈浮而大今脈洪實或
沈數細始惺静今狂語此為胃實陽盛再汗即死須下
之則愈亦有始得病便變陽盛之證須便下之不可拘
以日數更有心胸連腹臍大段㾏悶腹中痛坐卧不安
冒悶喘急極者亦不問他證便下之若失下則氣血不
[040-39a]
通四肢便厥醫人不知反疑是隂厥復進熱藥禍如反
掌不可不察也
成無已曰邪之客於表者為寒邪與陽相争則為寒矣
邪之入於裏者為熱邪與隂相争則為熱矣邪在半表
半裏外與陽争而為寒内與隂争而為熱是以往來寒
熱邪居表多則多寒邪居裏多則多熱邪半在表半在
裏則寒熱亦半矣邪在表者必漬形以為汗邪在裏者
必蕩滌以取利其餘不外不内半表半裏又非發汗之
[040-39b]
所宜亦非吐下之所對是當和解則可矣小柴胡為和
解之劑也 李東垣曰邪在榮衛之間謂之半表半裏
也太陽陽明之間少陽居身之半表半裏也五苓散分
隂陽膀胱經之半表半裏也理中湯治吐泄上下之半
表半裏也
活傷寒表證當汗裏證當下不易之法也發表攻裏本
自不同甘遂神丹不可合飲桂枝承氣安可並進然而
假令病人脈浮而大是表證當汗其人發熱煩渇小便
[040-40a]
赤却當下此是表裏俱見五苓散主之 假令傷寒不
大便六七日頭痛有熱者是裏證當下其人小便清者
知不在裏仍在表也當須發汗此是兩證俱見即未可
下宜與桂枝湯 假令病人心下滿口不欲食大便鞭
脈沈細是裏證當下其人頭汗出㣲惡寒手足冷却當
汗此兩證俱見者仲景所謂半在表半在裏也小柴胡
主之 假令太陽病表證未除而醫數下之遂挾熱而
利不止心下痞鞭仲景謂之表裏不解桂枝人參湯主
[040-40b]
之 本太陽病醫反下之因爾腹痛是有表復有裏仲
景用桂枝加芍藥湯痛甚者桂枝加大黄 又云太陽
病桂枝證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喘而
汗出者葛根黄芩湯主之 煩躁口苦腹滿而喘發熱
汗出不惡寒反惡熱此陽明證也則脈反浮而緊是有
表裏俱見不可汗下宜梔子湯吐之 此仲景治傷寒
有表復有裏之法也 王海藏云大柴胡湯治表裏内
外俱熱之證治有表者或脈浮或頭痛或惡風或惡寒
[040-41a]
四證中或有一二尚在者乃十三日過經不解是也治
有裏者或譫語或妄語或擲手揚視此皆裏之急者也
若欲汗之則裏證已急欲下之則表證尚在通宜大柴
胡湯
傷寒四五日後以致過經無表證又於裏證未可下者
皆可用小柴胡隨證加減用之以至十餘日亦可用十
餘日外用小柴胡不愈者若大便鞭看證可下則用大
柴胡下之以過經其人稍虚當下者用大柴胡湯則穏
[040-41b]
當恐承氣太緊病人不禁也仲景云六七日目中不了
了睛不和無表裏證大便難身㣲熱此為實也當下之
宜大承氣湯又云病人無表裏證發熱七八日脈雖浮
數可用大柴胡下之假令已下脈數不解至六七日不
大便者有瘀血也屬抵當湯
傷寒雜病海藏王好古曰世之治傷寒有法療雜病有
方是則然矣然猶未也吾謂治傷寒亦有法療雜病亦
有方方即法也豈有異乎要當全識部分經絡表裏藏
[040-42a]
府豈有二哉以其後世才智之不及古也所以分傷寒
雜病為二門故有長於此而短于彼者逮夫國家取士
分科為七宜乎愈學而愈陋愈專而愈粗也試以傷寒
雜病二科論之傷寒從外而之内者法當先治外而後
治内雜病從内而之外者法當先治内而後治外至若
于中外不相及則治主病其方法一也亦何必分之為
二哉大抵雜病之外不離乎表傷寒之内不離乎裏表
則汗裏則下中則和不易之法劑之寒熱温涼在其中
[040-42b]

戴有傷寒雜病有傷寒正病傷寒雜病者難以正病治
如病人證狀不一有冷有熱隂陽顯在目前當就其中
大節先治其餘證則徐治然亦不可用獨熱獨寒之劑
又如嘔渴煩熱進小柴胡湯嘔渇煩熱止矣而下利不
休以小柴胡湯為非則嘔渴煩熱不應止以為是則下
利不應見吐利厥逆進薑附湯吐利厥逆止矣而熱渇
譫語昏不知人以薑附為非則吐利厥逆不應止以為
[040-43a]
是則熱渇譫語不應見此亦傷寒雜病雖無前項冷熱
二證顯然並見之跡而隂中有陽陽中有隂潛伏其間
未即發見用藥一偏此衰彼盛醫者當於有可疑之處
能反覆體認無致舉一廢一則盡善矣
類證雜論三陽證有合陽有純陽三隂證有盛隂有純
隂合陽者經所謂合病者是也純陽者經所謂脈隂陽
俱盛大汗出不解者死又曰凡發汗服湯藥至有不肯
汗者死謂陽熱甚而隂氣絶也故不能作汗二者俱是
[040-43b]
有陽而無隂故曰純陽也三隂有盛隂者如少隂病身
體痛手足寒骨節痛脈沈者附子湯主之謂手足寒身
體痛脈沈者寒盛于隂也純隂者如少隂病惡寒身踡
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謂無陽也有寒客三隂極而生
熱則傳陽明凡邪初中三隂則寒故宜温藥發汗及寒
極變熱則復宜寒藥下之葢三隂三陽皆能自受邪不
止自太陽經傳也故經曰陽明居中土也萬物所歸無
所復傳如太陽入胃則不傳陽明陽明入胃則不傳少
[040-44a]
陽少陽入胃則不傳三隂若三隂又有自受邪變熱入
胃者故經曰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温者係在太隂太
隂當發身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黄至七八日大便
鞭者為陽明病也此太隂之邪入陽明也又少隂病六
七日腹脹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此少隂之邪
入府也經曰下利有譫語者燥屎也宜小承氣湯此厥
隂之邪入府也三隂變熱入府者往往有之不可不察
有一陽中寒者太陽十六證云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
[040-44b]
數心煩㣲惡寒攣急此邪中膀胱經虚寒也宜桂枝加
附子湯則愈醫以其證象於陽且若反與桂枝湯欲攻
其表此誤也得之便厥咽中乾煩躁吐逆者作甘草乾
薑湯以復其陽厥愈足温更作芍藥甘草湯以伸其脚
若胃氣不和譫語者少與調胃承氣湯若重發汗復加
燒針者四逆湯主之觀仲景此治其於壞病何有此先
汗而後下之法也又如下利清穀裏寒外熱身體疼痛
急當救裏四逆湯利止裏和清便自調急當救表桂枝
[040-45a]
湯此先温而後汗之法也
孫兆曰本是陽病熱證為醫吐下過多遂成隂病者却
宜温之有本是隂病與温藥過多致胃中熱實或大便
鞭有狂言者亦宜下也
論中有稱太陽經病者太隂經病者有稱傷寒者中風
者有但稱厥者下利者有但稱病者凡稱某經者葢以
邪中其經故以經名之非特謂傷寒之候謂兼有雜病
也凡云傷寒而不云經者故非雜病也謂六經俱有之
[040-45b]
證難以一經拘之中風者亦然凡云下利及厥與夫稱
病人等名證者謂六經傷寒中風雜病等候俱有是證
也叔和類證編入各經故有所未當者如下利有譫語
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氣湯叔和編入厥隂下利條内若
以證言之正當屬陽明也似此者非一致令後人拘於
六經妄分寒熱有乖聖道夫善治病者須要詳辨太陽
傳經之邪各經直中之邪曾無汗吐下之證火逆水噴
之證結胸發黄血諦痞利厥逆之證如中風傷寒雜病之
[040-46a]
候一切之疾不拘六經但分表裏葢六經俱有表裏二
證但有表證即發汗但有裏證即宜下或表裏二證俱
見則宜以攻裏之藥發汗分表裏病證多少用之病在
半表半裏者和解之此傳經之治也雜病寒證在表者
辛温汗之寒中裏者大熱之劑救之亦不過明其表裏
而已矣
大凡初服藥時無是證服藥後而生新證者故經曰若
吐若汗若下後之證是也即壊病也當救何逆而治之
[040-46b]
若初服藥有是證服藥後只是原證如故不見新有證
候者只是病未退仲景所謂服湯一劑盡病證猶在者
更作服也汗下同法清碧杜先生曰陽熱病難療隂寒
病易治葢熱者傳經變態不一隂寒不傳治之亦一定
法耳仁安嚴先生云凡醫他人治過傷寒須究前證曾
服何藥倘證交雜先以重者為主次論輕者假如傳經
之邪治有三法在皮膚者汗之在表裏兩間者和解之
在裏者下之此自外入内之治也至若體虚之人交接
[040-47a]
隂陽飲食不節則裏虚中邪又非在表可汗之法必用
大熱之劑温散經曰隂中於邪必内慄也表氣㣲虚裏
氣失守故使邪中於隂也方其裏氣不守而為邪中正
氣怯弱故成慄也故經言寒則傷榮榮者血也血寒則
凝而不行致四肢血氣不接而厥身體冷而惡風寒附
子乾薑適得其當若寒退而熱毒内攻目中不了了下
利清水腹滿又有急下之法此論少隂經之治法也若
寒退而手足厥其厥乍熱乍凛腹中痛而小便不利又
[040-47b]
有四逆散之治法所謂少隂傳變與太陽相同者此也
大抵治傷寒必須審證施治有脈與證相合者則易於
識别若脈證不相符却宜審的急緩治之但慿證亦不
可但慿脈亦不可務要脈證兩得方為盡善上工治尤
甚者為急故雖有但慿證而不慿脈者有但慿脈而不
慿證者如經曰脈浮大心下鞭有熱屬藏者攻之不令
發汗此又非表邪可汗之脈法也如促脈為陽盛若下
利喘而汗出用葛根黄芩黄連湯若厥冷脈促為虚脫
[040-48a]
非灸非温不可此又非陽盛之脈法也如陽明脈遲不惡
寒身體濈濈汗出則用大承氣此又非諸遲為寒之脈
法也少隂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沈宜麻黄細辛附子湯
㣲汗之此又非脈沈在裏之脈法也但不惡寒三字為
主經雖云桂枝下咽陽盛則斃此定法也如讝語而惡
寒必用桂枝先解之已而下之但以有表無表為辨耳
此仲景但慿證不慿脈之治法也
如經所謂結胸證宜下之其脈浮者不可下此又非發
[040-48b]
熱七八日雖脈浮數者可下之證也讝語發潮熱脈滑
而疾者小承氣因與一升明日不大便脈反㣲澁者不
可更與承氣也此又非湯入腹中轉失氣者乃可攻之
之證也發熱惡寒脈㣲弱尺中遲者俱不可汗此又非
在表宜汗之證也此仲景慿脈不慿證之治法也
葢以脈而知病之淺深其證之必然者也圓機之士臨
病消息脈證既决又何難焉醫之𤣥㣲其在斯乎
凡經云某陽某隂病者却要辨認疑似之間商確得病
[040-49a]
證明白然後用藥庻免差誤經曰病有發熱而惡寒者
發於陽也無熱而惡寒者發於隂也謂如傷寒或已發
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或隂陽俱緊者謂繼之
以發熱此則發於陽也其初未發熱與無熱而惡寒發
於隂者相似有不同者頭痛項强隂證無頭疼故也若
惡寒而踡脈沈細而緊者此發於隂也在陽者可發汗
在隂者宜温裏
如少隂脈沈始得之反發熱似乎太陽乃有不同者其
[040-49b]
熱不翕翕然證無頭疼
少隂腹痛下利與太隂相似有不同者太隂不渇少隂
則渇手足有温厥之殊
温病與痙病皆與太陽相似有不同者痙脈沈細温病
不惡風寒而渇
傷寒與中暍相似其不同者傷風不渇中暍即渇傷寒
與冬温相似其不同者傷寒脈浮緊冬温脈不浮
時行傳染與傷寒相似其不同者時行傳染脈不浮傷
[040-50a]
寒脈浮
太陽中濕與太陽傷寒相似有不同者濕脈沈而細也
答曰脈雖相似而痙則不同痙則身不疼而濕則身疼

暑脈虚細又曰㣲弱又曰弦細芤遲諸如此者與痙脈
濕脈頗相似雖然脈似而證不同暑則自汗而渇濕則
不渇身疼痙則身不疼也
太陽中風見寒脈用大青龍其證與太陽傷寒相似有
[040-50b]
不同者中風見寒脈有煩躁也麻黄證則無煩躁
太陽傷寒見風脈用大青龍其證與中寒濕相似有不
同者其脈浮緩寒濕則脈沉細㣲經云無少隂裏證者
葢太陽與少隂為表裏今脈證俱屬太陽表經故云無
少隂裏證也
小青龍證與小柴胡證相似有不同者小青龍無往來
寒熱胸脇滿硬痛之證但有乾嘔發熱而欬此則為表
不解水停心下也雖有或為之證與小柴胡相似終無
[040-51a]
半表半裏之證為異耳
察色要略凡看傷寒必先察其色内經曰聲合五音色
合五行聲色符同然後可以知五藏之病也然肝色青
其聲呼肺色白其聲哭心色赤其聲笑脾色黄其聲歌
腎色黑其聲呻也且夫四時之色相生則吉而相尅則
凶如青赤見於春赤黄見於夏黄白見於長夏白黑見
於秋黑青見於冬此乃相生之色也若肝病之色青而
白心病之色赤而黑脾病之色黄而青肺病之色白而
[040-51b]
赤腎病之色黑而黄此皆五行之相尅為難治矣且以
五藏之熱色見於面者肝熱則左頰先赤肺熱則右頰
先赤心熱則顔先赤脾熱則鼻先赤腎熱則頥先赤也
至于面黑者為隂寒面青為風寒青而黑主風主寒主
痛黄而白為濕為熱為氣不調青而白為風為氣滯為
寒為痛也大抵黑氣見於面多凶為病最重若黑氣暗
中明凖頭年夀亮而滋潤者生黑而枯夭者死也此乃
畧舉其要内經以五色㣲診可以目察難經曰望而知
[040-52a]
之謂之神故色不可不察也
凡看傷寒必先察色然後切脈審證叅合以決死生吉
凶夫色有青黄赤白黑見於面部皮膚之上氣有如亂
絲亂髪之狀隠於皮裏也葢五藏有五色六經有六色
皆見於面以應五行相生者吉相尅者凶滋榮者生枯
夭者死自凖頭年夀命宫法令人中皆有氣色其滋潤
而明亮者吉暗而枯燥者凶也又當分四時生尅之理
而通察之兹畧具五色傷寒之要者列於左以便覽焉
[040-52b]
青色屬木主風主寒主痛乃足厥隂肝經之色也凡面
青唇青者隂極也若舌卷囊縮者宜急温之如夾隂傷
寒小腹痛則面青也内經曰青如翠羽者生青如草兹
者死青而黑青而紅相生者生如青白而枯燥者相尅
乃死也脾病見青氣多難治
赤色屬火主熱乃手少隂心經之色在傷寒見之而有
三陽一隂之分也如足太陽屬水寒則本黑熱則紅也
經曰面色緣緣正赤者陽氣怫鬱在表汗不徹故也當
[040-53a]
發其汗若脈浮數表熱不汗出者面色紅赤而光彩也
經言陽明病面合赤色者不可攻之合者通也謂表邪
未解不可攻裏也若陽明内實惡熱不惡寒或蒸蒸發
熱或日晡潮熱大便秘結譫語面赤者此實熱在裏可
攻之也如表裏俱熱口燥舌乾飲水脈洪面赤裏未實
者且未可下宜人參白虎湯和之也如少陽經病熱在
半表半裏面紅脈弦者宜小柴胡湯和之不可下也經
言少隂病下利清穀裏寒外熱面赤者四逆湯加葱白
[040-53b]
主之此隂寒内極逼其浮火上行於面故發赤色非熱
也若不察仔細誤投寒涼之劑即死可不謹哉又夾隂
傷寒虚陽泛上者亦面赤也但足冷脈沈者是又煩躁
面赤足冷脈沈不能飲水者此隂極也宜温之若久病
虚人午後面兩頰顴赤者此隂火也不可作傷寒治之
然三陽之氣皆㑹于頭額其從額上至巔頂絡腦後者
太陽也從額至鼻下於面者陽明也從頭角下耳中耳
之前後者少陽也但有紅氣或赤腫者以分之葢大頭
[040-54a]
傷寒證正要知此部分可也内經曰心熱則顔先赤脾
熱則鼻先赤肝熱則左頰先赤肺熱則右頰先赤腎熱
則頥先赤若赤而青赤而黄為相生則吉如赤而黑為
相尅則凶經言赤如雞冠者生如衃血者死葢凖頭印
堂有赤氣枯夭者死明潤者生也如肺病見赤氣者則
難治
黄色屬土主濕乃足太隂脾經之色黄如橘子明者熱
也黄如熏黄而暗者濕也凡黄而白黄而紅相生則吉
[040-54b]
若黄而青相尅者則凶也内經曰黄如蠏膏者生黄如
枳實者死若凖頭年夀印堂有黄氣明潤者病退而有
喜兆也若枯燥而夭者死凡病欲愈目眥黄也長夏見
黄白則吉若黄青則凶也
白色屬肺金主血氣不足也乃手太隂肺經之色肝病
見之難治内經曰白如豕膏者生白如枯骨者死凡印
堂年夀白而枯夭者凶白而光潤者吉若白而黑白而
黄相生吉也若白而赤相尅則凶矣凡傷寒面白無神
[040-55a]
者發汗過多或脫血所致也
黑色屬水主寒主痛乃足少隂腎經之色也凡黑而白
黑而青相生則吉若黑而黄相尅則凶内經曰黑如烏
羽者生黑如炲者死若凖頭年夀印堂黑氣枯夭者死
黑中明潤者生也黑氣自魚尾相牽入太隂者死黑氣
自法令人中入口者死耳目口鼻黑氣枯夭者死凡面
凖頭命官明潤者生枯暗者死若心病見黑氣在頭者
死也華佗曰凡病人面色相等者吉不相等者凶如面
[040-55b]
青目白面赤目青面黄目青面赤目白面白目黑面黑
目白面白目青皆為不相等故曰凶也相等者面目俱
青俱紅之類也
  察目
凡目睛明能識見者可治睛昏不識人或反目上視或
瞪目直視或目睛正圓或戴眼反折或眼胞陷下者皆
不治也凡開目而欲見人者陽證也閉目而不欲見人
者隂證也凡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熱甚於内也凡目疼
[040-56a]
痛者屬陽明之熱目赤者亦熱甚也目瞑者必将衂血
也白睛黄者将發身黄也凡病欲愈目眥黄鼻凖明山
根亮也
  察鼻
鼻頭色青者腹中痛苦冷者死㣲黑者水氣黄色者小
便難白色者為氣虚赤色者為肺熱鮮明者有留飲也
鼻孔乾燥者屬陽明之熱必将衂血也鼻孔乾燥黑如
烟煤陽毒熱深也鼻孔冷滑而黑者隂毒冷極也鼻息
[040-56b]
鼾睡者風温也鼻塞濁涕者風熱也鼻孔搧張者為肺
風肺絶而不治也
  察口唇
凡口唇焦乾為脾熱焦而紅者吉焦而黑者凶唇口俱
赤腫者熱甚也唇口俱青黑者冷極也口苦者膽熱也
口中甜者脾熱也口燥咽乾者腎熱也舌乾口燥而欲
飲水者陽明之熱也口噤難言者痙風也凡唇上有瘡
為狐蟲食其藏下唇有瘡為惑蟲食其肛也若唇青舌
[040-57a]
卷唇吻反青環口黧黑口張氣直口如魚口口唇顫搖
不止氣出不反皆不治也
  察耳
凡耳輪紅潤者生或黄或白或黑或青而枯燥者死薄
而白薄而黑皆為腎敗凡耳聾耳中疼皆屬少陽之熱
而為可治若耳聾舌卷唇青此屬厥隂為難治也
  察舌
凡舌鮮紅者吉青為冷青而紫者為隂為寒也赤而紫
[040-57b]
者為陽為熱也黑者亢極為難治凡舌上胎白而滑者
青有寒也又曰丹田有熱而胸中有寒也胎黄而燥渇
者熱盛也胎黑而燥渇者熱甚而亢極也若不燥渇舌
上黑胎而滑者為寒為隂也舌卷而焦黑而燥者陽毒
熱極也舌青而胎滑者隂毒冷極也凡舌腫脹舌上燥
裂舌生芒刺皆熱甚也凡舌鞭舌强舌短縮神氣昏亂
語言不清者死也又隂陽易病吐舌數寸者死也舌乃
心之竅屬火而色紅者吉惟黑者乃水尅火故難治也
[040-58a]
  察身
凡病人身輕自能轉側者易治若身體沈重不能轉側
者則難治也葢隂證則身重必足冷而踡卧惡寒常好
向壁卧閉目不欲向明懶見人也又隂毒身如被杖之
疼身重如山而不能轉側也又中濕風濕皆主身重疼
痛不可轉側要當辨之大抵陽證身輕而手足和煖開
目而欲見人為可治若頭重視身此天柱骨倒而元氣
敗也凡傷寒傳變循衣摸床兩手撮空此神去而魂亂
[040-58b]
也凡病人皮膚潤澤者生而枯燥者死經曰脈浮而洪
身汗如油喘而不休形體不仁乍静乍亂此為命絶也
 
 
 
 
 
 證治準繩卷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