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e0078 證治準繩-明-王肯堂 (master)


[006-1a]
欽定四庫全書
 證治準繩卷六
            明 王肯堂 撰
 準繩
  諸嘔逆門
   嘔吐膈氣總論
潔古家珍吐證有三氣積寒也皆從三焦論之上焦在
胃口上通於天氣主内而不岀中焦在中脘上通天氣
[006-1b]
下通地氣主腐熟水穀下焦在臍下下通於地氣主出
而不納是故上焦吐者皆從于氣氣者天之陽也其脈
浮而洪其症食已暴吐渇欲飲水大便燥結氣上衝胸
而發痛其治當降氣和中中焦吐者皆從於積有陰有
陽食與氣相假為積而痛其脈浮而弦其證或先痛而
後吐或先吐而後痛法當以小毒藥去其積檳榔木香
和其氣下焦吐者皆從於寒地道也其脈大而遲其證
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小便清利大便秘而不通治法宜
[006-2a]
毒藥通其閉塞温其寒氣大便漸通復以中焦藥和之
不令大腑秘結而自愈也 此事難知問嘔吐噦胃所
主各有經乎答曰胃者總司也内有太陽陽明少陽三
經之别以其氣血多少而為聲物有無之不同即吐屬
太陽有物無聲乃血病也有食入即吐食已則吐食久
則吐之别嘔屬陽明有物有聲氣血俱病也仲景云嘔
多雖有陽明證不可下噦屬少陽無物有聲乃氣病也
此以乾嘔/為噦也 醫家大法食晬則吐謂之嘔生薑半夏湯
[006-2b]
 食入則吐謂之暴吐生薑橘皮湯 食已則吐謂之
嘔吐橘皮半夏湯 食久則吐謂之反胃水煮金花丸
 食再則吐謂之翻胃易老紫沉丸 旦食不能暮食
則吐食不下脈實而滑半夏生薑大黄湯下之 潔古
論吐分三焦其說葢本於黄帝所謂氣為上膈食飲入
而還出為下膈食晬時乃反出之其上焦食已暴吐者
今世謂之嘔吐也中下二焦食久而吐食再而吐者今
世謂之膈氣反胃也分嘔吐膈氣為二門 趙以德云
[006-3a]
夫陰陽氣血隨處有定分獨脾胃得之則法天地人而
三才之道備故胃有上中下三腕上腕法天為陽下腕
法地為陰中脘法氣交之分陽清而陰濁故陽所司者
氣陰所司者血然陽中亦有陰陰中亦有陽於是上脘
氣多血少則體乾道之變化動也下脘血多氣少則體
坤道之資生静也中脘氣血相半故運上下動静升降
之氣行由是物之入胃各從其類聚水飲者物之清穀
食者物之濁然清中有濁濁中有清故飲之清者必先
[006-3b]
上輸于司氣之肺而後四布為津為液清中之濁者則
下輸膀胱為便溺出焉食之清者亦必先淫精于司血
之心肝以養筋骨經脈更化榮衛流注百骸濁中之濁
者則自下脘變糟粕傳送下大腸出焉若邪在上脘之
陽則氣停氣停則水積故飲之清濁混亂則為痰為飲
為涎為唾變而成嘔邪在下脘之陰則血滯血滯則穀
不消故食之清濁不分而為噎塞為痞滿為痛為脹變
而成吐邪在中脘之氣交者盡有二脘之病是故嘔從
[006-4a]
氣病法天之陽動而有聲與飲俱出猶雷震必雨注也
吐從血病法地之陰静而無聲與食俱也人迎者結喉
兩旁之脈動處也乃取天容人迎二穴補之也
診 魚際絡青短者少氣也 脾脈摶堅而長缺二/字
當病少氣 一呼脈一動一吸脈一動曰少氣 尺堅
大脈小甚少氣悗有加立死謂尺内堅而脈反/小而少氣悗加也
   嘔吐 漏氣/嘔苦 走哺吞吐食嘔乾嘔/吐酸 酸 清水 惡心沫/吐涎
      吐蚘/
[006-4b]
東垣曰夫嘔吐噦者皆屬于胃胃者總司也以其氣血
多少為異耳且如嘔者陽明也陽明多血多氣故有聲
有物氣血俱病也仲景云嘔多雖有陽明症甚不可下
孫真人曰嘔家多服生薑乃嘔吐之聖藥也氣逆者必
散之故以生薑為主吐者太陽也太陽多血少氣故有
物無聲乃血病也有食入則吐有食已則吐以陳皮去
白主之噦者少陽也少陽多氣少血故有聲無物乃氣
病也以薑製半夏為主故朱奉議治嘔吐噦以生薑半
[006-5a]
夏陳皮之類是也究三者之源皆因脾氣虚弱或因寒
氣客胃加之飲食所傷而致也宜以丁香藿香半夏茯
苓陳皮生薑之類主之若但有内傷而有此疾宜察其
虚實使内消之痰飲者必下之當分其經對證用藥不
可亂也 金匱方諸嘔吐穀不得下者小半夏湯主之
又云嘔家本渇渇者為欲解今反不渇心下有支飲故
也小半夏湯主之用半夏一斤生薑半斤水七升煮取
一升半分温再服又云卒嘔吐心下痞有水眩悸者小
[006-5b]
半夏加茯苓湯主之即前方加茯苓四兩也然則生薑
半夏固通治嘔吐之正劑矣然東垣云辛藥生薑之類
治嘔吐但治上焦氣壅表實之病若胃虚穀氣不行胸
中閉塞而嘔者唯宜益胃推揚穀氣而已勿作表實用
辛藥瀉之故服小半夏湯不愈者服大半夏湯立愈此
仲景心法也 寒而嘔吐則喜熱惡寒四肢淒清或先
覺嚥酸脈弱小而滑因胃虚傷寒飲食或傷寒汗下過
多胃中虚冷所致當以剛壯温之宜二陳湯加丁香十
[006-6a]
粒或理中湯加枳實半錢或丁香吳茱茰湯藿香安胃
散鐵刷湯不效則温中湯甚則附子理中湯或治中湯
加丁香並須冷服葢冷遇冷則相入庶不吐出羅謙甫/云諸藥
不愈者紅/豆丸神效曾有患人用附子理中湯四逆湯加丁香到
口即吐後去乾薑只參附加丁木二香煎熟更磨入沈
香立吐出象萬物之吐出于地也氣血俱病法陰陽之
氣交則嘔吐並作飲食皆出然在上脘非不吐食也設
陽中之陰亦病則食入即吐不得納于胃也非若中脘
[006-6b]
之食已而後吐下脘之食久而方出其下脘非不嘔也
設陰中之陽亦病則吐與嘔齊作然嘔少于吐不若上
脘之嘔多于吐也
定葢虚寒痰氣凝結丁附既温佐以沉木香則通乾薑
白术則泥耳 熱嘔食少則出喜冷惡熱煩躁引飲脈
數而洪宜二陳湯加黄連炒梔子枇杷葉竹茹乾葛生
薑入蘆根汁服 金匱方嘔而發熱者小柴胡湯主之
潔古用小柴胡湯加青黛以薑汁打糊丸名清鎮丸治
[006-7a]
嘔吐脈弦頭痛葢本諸此 胃熱而吐者聞穀氣即嘔
藥下亦嘔或傷寒未解胸中有熱關脈洪者是也並用
蘆根汁 金匱方嘔吐而病在膈上後思水解急與之
思水者猪苓散主之 嘔而胸滿者吳茱茰湯主之
嘔而渇煮枇杷葉汁飲之 嘔而腸鳴心下痞者半夏
瀉心湯主之 氣嘔吐胸滿膈脹關格不通不食常飽
食則常氣逆而吐此因盛怒中飲食而然宜二陳湯加
枳實木香各半錢或吳茱茰湯不效則丁沉透膈湯及
[006-7b]
五膈寛中湯 食嘔吐多因七情而得有外感邪氣併
飲食不節而生大概治以理中為先二陳湯加枳實一
錢或加南星七分沉香木香各四分亦好或只服枳南
湯或導痰湯 又有中脘伏痰遇冷即發俗謂之冷癎
或服新法半夏湯或撾脾湯 有痰飲粥藥到咽即吐
人皆謂其翻胃非也此乃痰氣結在咽膈之間宜先以
薑蘇湯下靈砂丹俟藥可進則以順氣之藥繼之 外
有吐㵼及痢疾或腹冷痛進熱藥太驟以致嘔逆宜二
[006-8a]
陳湯加砂仁白荳蔲各半錢沉香少許 嘔吐諸藥不
效當借鎮重之藥以墜其逆氣宜薑蘇湯下靈砂丹百
粒俟藥得止却以養正丹半硫丸導之嘔吐津液既去
其口必渴不可因渇而遽以為熱 若陰虚邪氣逆上
窒塞嘔噦不足之病此地道不通也正當用生地黄當
歸桃仁紅花之類和血凉血潤血兼用甘草以補其氣
㣲加大黄芒硝以通其閉大便利邪氣去則氣逆嘔噦
自不見矣 復有胸中虚熱穀氣久虚發而為嘔噦者
[006-8b]
但得五穀之陰以和之則嘔噦自止
漏氣 身背皆熱肘臂牽痛其氣不續膈間厭悶食入
則先嘔而後下名曰漏氣此因上焦傷風閉其腠理經
氣失道邪氣内著麥門冬湯主之
走哺 下焦實熱大小便不通氣逆不續嘔逆不禁名
曰走哺人參湯主之
吐食 上焦氣熱上衝食已暴吐脈浮而洪宜先降氣
和中以桔梗湯調木香散二錢隔夜空腹服之三服後
[006-9a]
氣漸下吐漸去然後去木香散加芍藥二兩黄茋一兩
半同煎服之病愈則止如大府燥結食不盡下以大承
氣湯去芒硝㣲下之少利為度再服前藥補之如大便
復結又依前㣲下之 保命集用荆黄湯調檳榔散
中焦吐食由食積與寒氣相格故吐而疼宜服紫沉丸
 金匱大黄甘草湯治食已即吐又治吐水 吐食而
脈弦者由肝勝于脾而吐乃由脾胃之虚宜治風安胃
金花丸青鎮丸主之 金匱茯苓澤㵼湯治胃反吐而
[006-9b]
渇欲飲水者
乾嘔 金匱方乾嘔噦若手足厥者陳皮湯主之 卒
乾嘔不息取甘蔗汁温服半升日三或入生薑汁 搗
葛根絞取汁服
惡心 惡心乾嘔欲吐不吐心下映漾人如畏船宜大
半夏湯或小半夏茯苓湯或理中湯治中湯皆可用
金匱方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嘔不嘔似噦不噦徹心
中憤憤然無奈者生薑半夏湯主之 胃氣虚弱身重
[006-10a]
有痰惡心欲吐是邪氣羈絆于脾胃之間當先實其脾
胃茯苓半夏湯主之 舊有風證不敢見風眼澀眼黑
胸中有痰惡心兀兀欲吐但遇風覺皮肉𦂳手足難舉
動重如石若在暖室少出㣲汗其證隨減再遇風病復
如是柴胡半夏湯主之 仲景云病人欲吐者不可下
之又用大黄甘草治食已即吐何也曰欲吐者其病在
上因而越之可也而逆之使下則必抑塞憒亂而益以
甚故禁之若既已吐矣吐而不已有升無降則當逆而
[006-10b]
折之引令下行無速于大黄者也故不禁也兵法曰避
其銳撃其惰此之謂也丹溪泥之而曰凡病嘔吐切不
可下固矣夫
嘔苦 經云善嘔嘔有苦長太息邪在膽逆在胃膽溢
泄則口苦胃氣逆則嘔苦故曰嘔取膽三里以下胃氣
逆則刺少陽血絡以開膽逆却調虚實以去其邪又云
口苦嘔宿汁取陽陵泉為胃主嘔而膽汁苦故獨取膽
與胃也 陽明在泉燥淫所勝病善嘔嘔有苦又云陽
[006-11a]
明之勝嘔苦治以苦温辛温是運氣嘔苦皆屬燥也
吐酸吞酸/附 東垣曰病機云治嘔吐酸皆屬于熱辨云
此上焦受外來客邪也胃氣不受外邪故嘔傷寒論云
嘔家雖有陽明證不可攻之是未傳入裏三陰不受邪
也亦可見此症在外也仲景以生薑半夏治之孫真人
云嘔家多用生薑是嘔家聖藥以雜病論之嘔吐酸水
者甚則酸水浸其心不任其苦其次則吐出酸水令上
下牙酸澀不能相對以大辛熱劑療之必減吐酸嘔出
[006-11b]
酸水也酸味者收氣也西方肺金旺也寒水乃金之子
子能令母實故用大醎熱之劑㵼其子以辛熱為之佐
以㵼肺之實以病機之法作熱攻之者誤矣蓋雜病醋
心濁氣不降欲為中滿寒藥豈能治之乎 丹溪曰或
問吞酸素問明以為熱東垣又以為寒何也曰吐酸與
吞酸不同吐酸似吐出酸水如醋平時津液隨上升之
氣鬱而成積成積既久濕中生熱故從木化遂作酸味
非熱而何其有鬱積之久不能自涌而出伏于肺胃之
[006-12a]
間咯不得上嚥不得下肌表得風寒則内熱愈鬱而酸
味刺心肌表温煖腠理開發或得香熱湯丸津液得行
亦可暫解非寒而何素問言熱者言其本也東垣言寒
者言其末也但東垣不言外得風寒而作收氣立說欲
㵼肺金之實又謂寒藥不可治酸而用安胃湯加減二
陳湯俱犯丁香且無治熱濕鬱積之法為未合經意予
嘗治吞酸用黄連茱茰各製炒隨時令迭為佐使蒼术
茯苓為輔湯浸蒸餅為小丸吞之仍教以糲食素果自
[006-12b]
養則病易安 中脘有飲則嘈有宿食則酸故常噯宿
腐氣逆嚥酸水亦有每晨吐清酸水數口日間無事者
亦有膈間常如酸折皆飲食傷于中脘所致生料平胃
散加神麴麥芽各一錢或八味平胃散有熱則咽醋丸
 膈間停飲積久必吐酸水神术丸 酒癖停飲吐酸
水乾薑丸 風痰眩冒頭痛惡心吐酸水半夏南星白
附生為末滴水丸桐子大以生麫為衣陰乾每服十丸
至二十丸薑湯送下 參茰丸可治吞酸亦可治自利
[006-13a]
 酸心用檳榔四兩陳皮二兩末之空心生蜜湯下方
寸匕
嘔清水 經云太陰之復嘔而宻默唾吐清液治以甘
熱是嘔水屬濕一味蒼术丸主之 金匱方心胸中有
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後心胸間虚氣滿不能食茯苓飲
主之能消痰氣令能食 又云渇欲飲水水入則吐者
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千金方治痰飲水吐無時節
者其源因冷飲過度遂令脾胃氣羸不能消于飲食飲
[006-13b]
食入胃則皆變成冷水反吐不停皆赤石脂散主之赤
石脂搗篩服方寸匕酒飲時稍加至三七服盡一斤終
身不吐痰水又不下利
吐涎沫 金匱方乾嘔吐逆吐涎沫半夏乾薑散主之
半夏乾薑各等分杵為散取方寸匕漿水一升半煎至
七合頓服之 乾嘔吐涎沫頭痛者吳茱茰湯主之
婦人吐涎沫醫反下之心下即痞當先治其吐涎沫小
青龍湯主之涎沫止乃治痞㵼心湯主之
[006-14a]
嘔膿 仲景云嘔家雖有癰膿不可治嘔膿盡自愈仁
齋直指以地黄丸湯主之
嘔蟲 仲景以吐蚘為胃中冷之故則成蚘厥宜理中
湯加炒川椒五粒檳榔半錢吞烏梅丸 胃欵之狀欬
而嘔嘔甚則長蟲出亦用烏梅丸取胃三里 有嘔吐
諸藥不止别無他證乃蚘在胸膈作嘔見藥則動動則
不納藥藥出而蚘不出雖非吐蚘之比亦宜用吐蚘藥
或於治嘔藥中入炒川椒十粒蛔見椒則頭伏故也
[006-14b]
診 形狀如新卧起 陽𦂳陰數其人食已即吐陽浮
而數亦為吐或浮大皆陽偏勝陰不能配/之也為格主吐逆無陰和之 寸𦂳尺濇
其人胸滿不能食而吐 寸口脈數其人則吐 寸口
脈細而數數則為熱細則為寒數為嘔吐 金匱問數
為熱當消穀引食而反吐者何也曰以發其汗令陽㣲
膈氣虚脈乃數數為客熱不能消穀胃中虚冷故吐也
 趺陽脈㣲而濇㣲則不利濇則/吐逆穀不得入或浮而濇浮則虚虛/傷脾脾傷
則不磨朝食/暮吐名反胃寸口脈㣲而數㣲則血虛血/虚則胃中寒脈𦂳而濇者
[006-15a]
難治 關上脈浮大風在胃中心下澹澹食欲嘔 關
上脈㣲浮積熱在胃中嘔吐蚘蟲 關上脈𦂳而滑者
蚘動 脈𦂳而滑者吐逆 脈小弱而濇胃反 浮而
洪為氣 浮而匿為積 沉而遲為寒 趺陽脈浮胃
虚嘔而不食恐怖者難治寛緩生寒氣在上陰氣在下/二氣並争但出不入
 先嘔却渇此為欲解先渇却嘔為水停心下屬飲
脈弱而嘔小便復利身有㣲熱見厥者死 嘔吐大痛
色如青菜葉者死
[006-15b]
   胃反即膈/噎
金匱要畧云發汗令陽㣲膈氣虚脈乃數數為客熱不
能消穀胃中虚冷其氣無餘朝食暮吐變為胃反又云
趺陽脈浮而濇浮則為虚濇則傷脾脾傷則不磨朝食
暮吐暮食朝吐宿食不化名曰胃反傷寒論太陽病吐
後汗出不惡寒發熱關脈細數欲食冷食朝食暮吐註
以晨食入胃胃虚不能尅化至暮胃氣行裏與邪相搏
則食反出也巢氏病源亦曰榮衛俱虚血氣不足停水
[006-16a]
積飲在胃脘即藏冷藏冷則脾不磨而宿食不化其氣
逆而成反胃則朝食暮吐甚則食已即吐王太僕註内
經亦曰食不得入是有火也食入反出是無火也由是
後世悉以胃虚為寒而惟用辛香大熱之劑以復其陽
雖有脈數為邪熱不殺穀者亦用之殊不思壯火散氣
其大熱之藥果能復氣乎丹溪謂膈噎反胃之病得之
七情六淫遂有火熱炎上之化多升少降津液不布積
而為痰為飲被刼時暫得快七情飲食不節其證復作
[006-16b]
前藥再行積成其熱血液衰耗胃脘乾槁其槁在上近
咽之下水飲可行食物難入入亦不多名之曰噎其槁
在下與胃為近食雖可入難盡入胃良久復出名之曰
膈亦曰反胃大便秘少若羊矢然必外避六淫内節七
情飲食自養滋血生津以潤腸胃則金無畏火之炎腎
有生水之漸氣清血和則脾氣健運而食消磨傳送行
矣此論膈噎之久病者也然而亦有病未久而食入即
反出之不已與膈噎形狀同者何以言之内經謂厥陰
[006-17a]
之復嘔吐飲食不入入而復出甚則入脾食痺而吐王
註食痺者食已心下痛陰陰然不可忍也吐出乃止此
胃氣逆而不下行也又胃脈耎散當病食痺又肺病傳
之肝曰肝痺脇痛出食與夫金匱要畧復有肝中寒心
中風厥陰之為病三者皆食入則吐則必又從其病由
之邪而治也大抵反胃亦必如前條治吐分氣積寒三
法可也奈後世概用調氣之劑製一方名十膈散治十
般膈氣今人守之為良方畧古聖賢而勿論夫治病之
[006-17b]
道非中其邪而病豈能愈乎予試以昔嘗求邪而得驗
者明之一男子壯年食後必吐出數口却不盡出膈上
時作聲面色如平人知其病不在脾胃而在膈間問其
得病之由乃由大怒未止輒喫麫即時有此證料之以
怒甚則血菀于上積在膈間有礙氣之升降津液因聚
為痰為飲與氣相搏而動故作聲也用二陳湯加香附
韭汁萊菔子服二日以𤓰蒂散酸漿吐之再一日又吐
痰中見血一盞次日復吐見血一鍾其病即愈一中年人
[006-18a]
中脘作痛食已則吐 面紫霜色兩關脈澀知其血病
也問之乃云跌仆後中脘即痛投以生新推陳血劑吐
出停血碗許則痛不作而食亦不出矣 咽喉閉塞胸
膈膨滿似屬氣滯暫宜香砂寛中丸開導結散而已然
服耗氣藥過多中氣不運而致者當補氣而使自運補
氣運脾湯 李絳療反胃嘔吐無常粥飲入口即吐困
倦無力垂死者以上黨人參三大兩劈破水一大升煮
取四合熱頓服 大便燥結如羊矢閉久不通似屬血
[006-18b]
熱止可清熱潤養小著湯丸累累加之關扄自透滋血/潤腸
湯丸薑汁炙大黄加人參利/膈 𤣥明粉少 甘草然服通利藥過多致血液
耗竭而愈結者當補血潤血而使自行 有因火逆衝
上食不得入其脈洪大有力而數者滋陰清膈散加枇
杷葉二錢蘆根一兩 或痰飲阻滯而脈結澀者二陳
湯入竹瀝薑汁 痰多食飲纔下便為痰涎裹住不得
下者以來復丹控其痰涎自製滌痰丸半夏麴枯礬皂
角火炙刮去皮弦子𤣥明粉白茯苓枳殻各等分霞天
[006-19a]
膏和丸 有因脾胃陽火内衰其脈沉㣲而遲者以辛
香之藥温其氣却宜丁沉透膈湯五膈寛中散嘉禾散
之類仍以益陰之藥佐之 瘀血在膈間阻礙氣道而
成者居多以代抵當丸作芥子大取三錢去枕仰卧細
細嚥之令其搜逐停積至天明利下惡物却好將息自
愈 五靈脂治浄為細末黄犬膽汁和丸如龍眼大每
服一丸好酒半盞温服不過三服效亦行瘀血之劑也
 亦有蟲者以秦川剪紅丸取之此丸亦取瘀血 本
[006-19b]
事方芫花丸治積聚停飲痰水生蟲久則成反胃及變
為胃癰其說在靈樞及巢氏病源 有實積而無内熱
者古方厚朴丸萬病紫苑丸當如方服之能取下蟲物
 治反胃用新汲水一大碗留半碗將半碗水内細細
澆香油鋪滿水面上然後將益元散一貼輕輕鋪滿香
油面上須㬰自然沉水底此即陰陽升降之道也用匙
攪勻服却將所留水半碗盪藥碗漱口令浄吐既止却
進末子凉膈散通其大小便未效再進一貼益元及凉
[006-20a]
膈即效也此方極驗 童便降/火竹瀝行/痰韭汁行/血人乳汁
牛乳汁補虛/潤燥蘆根汁止/嘔茅根汁凉/血薑汁佐竹瀝/行痰甘蔗汁
和/胃驢尿殺/虫仍入燒酒米醋蜜各少許和勻隔湯頓温服
 自製通腸丸大黄酒/浸滑石飛/研各二兩陳皮去/白厚朴薑/製
各一兩半人參當歸貫衆去/毛乾漆炒煙/盡各一兩木香檳
榔各七錢半三稜煨/蓬术煨/川芎薄荷𤣥明粉雄黄桃
仁泥甘草各五錢俱各令取細末用竹瀝童便韭汁入
乳驢尿蘆根汁茅根汁甘蔗汁燒酒米醋蜜各二杯薑
[006-20b]
汁一杯隔湯煮濃和丸如芥子大每服三錢去枕仰卧
唾津嚥下通利止後服服此丸及前諸汁後得藥不反
切不可便與粥飯及諸飲食每日用人參五錢陳皮二
錢作湯細啜以扶胃氣覺稍安漸漸加人參旬日半月
間方可小試陳倉米飲及糜粥倉廩未固不宜便貯米
穀常見即食粥飯者遂致不救 又有反胃因呌呼極
力破損氣喉氣喉破漏氣壅胃管胃受氣亦致反胃法
在不治或用牛喉管焙燥服之 張子和十膈五噎浪
[006-21a]
分支派疏 病派之分自巢氏始病失其本亦自巢氏
始何則老子曰少則得多則惑且俗謂噎食一症在内
經原無多語唯曰三陽結謂之膈三陽者大腸小腸膀
胱也結謂結熱也小腸結熱則血脈燥大腸結熱則後
不圊膀胱結熱則津液涸三陽俱結則前後悶濇下既
不通必反上行此所以噎食不下縱下而復出也謂胃
為水穀之海日受其新以易其陳一日一便乃常度也
今病噎者三五七日不便乖其度也豈非三陽俱結于
[006-21b]
下大腸枯涸所食之物為咽所拒縱入太倉環出喉嚨
此陽火不下推而上行也經曰少陽所至為嘔涌溢食
不下又氣厥論云肝移寒于心為狂膈中註陽與寒相
搏故膈食而中不通此膈熱與寒為之也非獨專于寒
也六節藏象云人迎四盛以上為格陽王太僕云陽盛
之極故膈拒而食不入正理論云格則吐逆故膈亦當
為格後世强分為五噎後又别為十膈五噎其派既多
其惑滋甚人之溢食初未必遽然也初或傷酒食或胃
[006-22a]
熱欲吐或胃風欲吐醫氏不察本原火裏燒薑湯中煮桂
丁香未已荳蔲繼之蓽撥未已胡椒繼之雖曰和胃胃
本不寒雖曰補胃胃本不虚設如傷飲止可逐飲設如
傷食止可逐食豈可言虚便將熱補素熱之人三陽必
結三陽既結食必上潮醫者猶云胃寒不納燒針著艾
三陽轉結分明一句到了難從不過抽薪退熱最為𦂳
要揚湯止沸愈急愈增歲月深深為醫所悞人言可下
退陽養陰張眼吐舌恐傷元氣上在冲和閉塞不通腸
[006-22b]
宜通暢是以腸鳴腸既不通遂成噎病或曰憂恚氣結
亦可下乎予曰憂恚盤礴便同火欎太倉公見此皆下
法廢以來千年不復今代劉河間治膈氣噎食用承氣
三乙湯獨超近代今予不恤姑示後人用藥之時更詳
輕重假如閟久慎勿頓攻總得攻開必慮後患宜先潤
養小著湯丸累累加之闗扄自透其或咽噎上阻痰涎
輕用苦酸㣲微涌出因而治下藥勢易行設或不行蜜
鹽下導始終勾引兩藥相通結散陽消飲食自下莫將
[006-23a]
巴豆耗却天真液燥津枯留毒不去人言此病曾不
奪之從下奪來轉虚轉痞此為巴荳非大黄牽牛之過
也箕城一酒官病嘔吐逾年不愈皆以胃寒治之丁香
半夏青陳薑附種種燥熱燒錐燎艾莫知其數或少愈
或復劇且十年大便澀燥小便赤黄予視之曰諸痿喘
嘔皆屬於上王太僕云上謂上焦也火氣炎上之氣謂
皆熱甚而為嘔以四生丸下三十行燥糞腸垢何啻如
斗其人昏困一二日頻以氷水呷之漸投涼乳酪芝麻
[006-23b]
飲時時嚥之數日後大啜飲食精神氣血如昔繼生三
子至五十歲
診 寸口脈㣲而數㣲則無氣無氣則榮虛榮虚則血
不足血不足則胸中冷 趺陽脈浮而濇浮則為虚濇
則傷脾脾傷則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完榖不化名
曰胃反脈𦂳而濇其病難治 脈弦者虚也胃氣無餘
朝食暮吐變為胃反寒在於上醫反下之令脈反弦故
名曰虚 胃脈耎而散者當病食痺至真要論云/食痺而吐 腎
[006-24a]
脈㣲緩為洞洞者食不化下嗌還出 沉緩而無力或
大而弱為氣虚 數而無力或澀小為血虚 數而有
力為熱 寸闗沉或伏或大而滑數是痰 寸闗脈沉
而濇是氣 反胃之脈沉細散亂不成條道沉浮則有
中按則無必死不治更參面色不欲黄白亦不欲純白
皆惡候也 年高病久元氣敗壞手足寒冷糞如羊矢
沫大出者皆不治
   噎
[006-24b]
噎謂飲食入咽而阻礙不通梗澀難下有下者有不得
下者有吐者有不吐者故别立門 血槁者地黄麥門
冬當歸煎膏入韭汁乳汁童便蘆根汁桃仁泥和勻細
細呷之 大便秘澀加桃仁泥𤣥明粉或用人參散
有實積者可暫用厚朴丸亦可用昆布丸 食物下咽
屈曲自膈而下梗澀作㣲痛多是瘀血用前膏子藥潤
補之後以代抵當丸行之 有生薑汁煎方用生薑汁
白蜜牛酥各五兩人參去蘆末百合末各二兩内銅鍋
[006-25a]
中慢火煎如膏不拘時候含一匙如半棗大津嚥或煎
人參湯調下一茶匙亦得此虚而燥者宜之 手巾布
裹舂杵頭糠時時拭齒治卒噎刮舂米杵頭細糠吞之
或煎湯呷或煉蜜丸含嚥津亦得 杵頭糠人參末石
蓮肉末柿霜𤣥明粉等分䑛喫 枇杷葉拭去毛炙陳
皮去白各一兩生薑半兩水煎分温三服 噎病喉中
如有肉塊食不下用昆布二兩洗去鹹水小麥二合水
三大盞煎候小麥爛熟去滓每服不拘時喫一小盞仍
[006-25b]
揀取昆布不住含三兩片嚥津極效 噎病聲不出竹
皮飲 東垣曰堵塞咽喉陽氣不得出者曰塞陰氣不
得下降者曰噎夫噎塞迎逆于咽喉胸膈之間令諸經
不行則口開目瞪氣欲絶當先用辛甘氣味俱陽之藥
引胃氣以治其本加堵塞之藥以瀉其標也寒月陰氣
大助陰邪于外于正藥内加吳茱茰大熱大辛苦之味
以瀉陰寒之氣暑月陽盛則于正藥中加青皮陳皮益
智黄栢散寒氣泄陰火之上逆或以消痞丸合滋腎丸
[006-26a]
滋腎丸者黄栢知母㣲加肉桂三味是也或更加黄連
别作丸二藥七八十丸空心約宿食消盡服之待少時
以美食壓之不令胃中停留也 已上諸法悉于補中
益氣湯加減之
膈咽不通并四時換氣用藥法 黄帝針經云胃病者
腹䐜脹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脇膈咽不通飲食不下
取三里夫咽者嚥物之門户也膈者上焦心肺之分野
不通者升降之氣上不得下交通又云清氣在下則生
[006-26b]
餐泄泄黄如糜米穀不化者是也濁氣在下則生䐜脹
腹中脹滿不得大便或大便難先結後溏皆是也濁氣
在上當降而不降者乃腎肝吸入之陰氣不得下而反
在上也胃氣逆上或為嘔或為吐或為噦者是陰火之
邪上衝而吸入之氣不得入故食不下也此皆氣衝之
火逆胃之脈反上而作者也清氣在下則生餐泄者胃
氣未病之日當上行心肺而經營也因飲食失節勞役
形體心火乘于土位胃氣弱而下陷入陰中故米穀入
[006-27a]
而不得升反降而為餐泄也膈咽之間交通之氣不得
表裏者皆衝脈上行逆氣所作也蓋胃病者上支兩脇
膈咽不通飲食不下取三里者是也針經云清濁相干
亂于胸中是為大悗悗者惑也氣不交通最為急證不
急去之諸變生矣聖人治此有要法陽氣不足陰氣有
餘先補其陽後瀉其陰是先令陽氣升發在陽分而後
瀉陰也春夏之月陽氣在經當益其經脈去其血絡秋
冬陽氣降伏當先治其藏府若有噎有塞塞者五藏之
[006-27b]
所生陰也血也噎者六府之所生陽也氣也二者皆由
陰中伏陽而作也今立四時用藥并治法于後 冬三
月陰氣在外陽氣内藏當外助陽氣不得發汗内消陰
火勿令泄瀉此閉藏周宻之大要也盛冬乃水旺之時
水旺則金旺子能令母實肺者腎之母皮毛之陽元本
虚弱更以冬月助其令故病者善嚏鼻流清涕寒甚則
出濁涕嚏不止比常人尤大惡風寒小便數而欠或上
飲下便色清而多大便不調夜惡無寐甚則為痰欬為
[006-28a]
嘔為噦為吐為唾白沫以至口開目瞪氣不交通欲絶
者吳茱茰丸主之 夏三月大暑陽氣在外陰氣在内
以此病而值此時是天助正氣而剉其邪氣不治而自
愈矣然亦有當愈不愈者蓋陰氣極盛正氣不能伸故
耳且如膈咽不通咽中如梗甚者前証俱作治法當從時
用利膈丸瀉肺火以黄茋補中湯送下如兩足痿厥行
歩恇怯欹側欲倒臂臑如折及作痛而無力或氣短氣
促而喘或不足以息以黄茋人參甘草白术蒼术澤㵼
[006-28b]
猪苓茯苓橘皮等作湯送下滋腎丸一百五十丸六七
月之間濕熱之令大行氣短不能言者加五味子麥門
冬如心下痞膨悶食不下以上件白术蒼术等湯送下
消痞丸五七十丸更當審而用之
診 寸口脈浮大醫反下之此為大逆浮即無血大即
為寒寒氣相搏即為腸鳴醫不知而反與飲水令汗大
出水得寒氣冷必相搏其人即噎 寸口脈𦂳而芤𦂳
則為寒芤則為虚虚寒相搏脈為陰結而遲其人即噎
[006-29a]
   吐利
成無已云若止嘔吐而利經謂之吐利是也上吐下利
躁擾煩亂乃謂之霍亂其與但稱吐利者有異也蓋暴
于旦夕者為霍亂可數日久者為吐利綱目以霍亂與
傷寒吐利合為一門今仍分為二而以徐而日久者入
此門 脈經云心乘肝必吐利 内經云厥陰所至為
嘔泄又云木太過曰發生發生之紀上徴則氣逆其病
吐利是風木之為吐利者也 又云水太過曰流衍流
[006-29b]
衍之紀其動漂泄沃涌是寒水之為吐利者也漂泄謂/瀉利沃
涌為吐/沫也 金匱云乾嘔而利者黄芩加半夏生薑湯主
之黄芩湯亦主之 海藏云上吐下㵼不止當渇而反
不渇脈㣲細而弱者理中湯主之 丹溪云泄瀉或嘔
吐生薑汁湯調六一散服 潔古云有痰而泄利不止
甚則嘔而欲吐利下而不能食由風痰羈絆脾胃之間
水煮金花丸主之
   霍亂
[006-30a]
陳無擇曰霍亂者心腹卒痛嘔吐下利憎寒壯熱頭痛
眩暈先心痛則先吐先腹痛則先利心腹俱痛吐利並
作甚則轉筋入腹則斃蓋陰陽反戾清濁相干陽氣暴
升陰氣頓墜陰陽痞隔上下奔迫宜詳别三因以調之
外因傷風則惡風有汗傷寒則惡寒無汗冒濕則重著
傷暑則煩熱内因九氣所致鬱聚痰涎痞隔不通遂致
滿悶隨其勝復必作吐利或飽食膾灸恣餐乳酪氷脯
寒漿旨酒胃既䐜脹脾藏停凝必因鬱發遂成吐利當
[006-30b]
從不内外因也 或問霍亂病亦復有他論者乎曰嘗
考之内經有太陰所至為中滿霍亂吐下有土鬱之發
民病嘔吐霍亂注下右濕土霍亂即仲景/五苓散理中九之類有歲土不及
風乃大行民病霍亂餐泄右土虚風勝霍亂即羅/謙甫桂苓白术散之類有熱
至則身熱霍亂吐下右熱霍亂即活人/書香薷散之類靈樞有足太陰
之别名曰公孫去本節後一寸别走陽明其别者入絡
腸胃厥氣上逆則霍亂實則腸中切痛虚則蠱脹取之
所别有清氣在陰濁氣在陽營氣順脈衛氣逆行清濁
[006-31a]
相干亂于腸胃則為霍亂取之足太陰陽明不下取之
三里巢氏因此一條乃云霍亂者由陰陽清濁二氣相
干亂于腸胃間因遇飲食而變發則心腹絞痛挾風而
實者身發熱頭痛體疼虚者但心腹痛而已亦有因飲
酒食肉腥膾生冷過度居處不節或露卧濕地或當風
取凉風冷之氣歸于三焦傳于脾胃水榖不化皆成霍
亂自巢氏之說行後世守之以為法無復知内經諸條
者矣至劉河間乃云吐下霍亂三焦為水穀傳化之道
[006-31b]
路熱氣甚則傳化失常而吐瀉霍亂火性躁動故也世
俗止謂是停食者誤也轉筋者亦是脾胃土衰肝木自
甚熱氣燥爍于筋則筋攣而痛亦非寒也張戴人則以
風濕暍三氣合而為邪蓋脾濕土為風木所尅鬱則熱
乃發發則心火炎上故嘔吐嘔吐者暍也脾濕下注故
注泄注泄者濕也風急甚故筋轉筋轉者風也可謂善
推病情者乎王海藏亦謂風濕熱外至生冷物内加内
外合病者此條殆似之矣凡治病當從内經隨宜施治
[006-32a]
安可執一端而已哉然則此病當以何為要曰脾胃之
濕為本諸邪感動者為病之由然其間脾胃有虚有實
邪有陰陽相干之孰甚皆宜消息處治至若明理論謂
傷寒吐利者由邪氣所傷霍亂吐利者由飲食所傷其
有兼傷寒之邪内外不和者加之頭痛發熱而吐利者
是霍亂傷寒也原仲景之意豈必在飲食始為是病彼
于寒邪傳入中焦胃氣因之不和陰陽痞隔者安得不
有以致之乎不然何以用理中四逆等湯治之 此疾
[006-32b]
多生夏秋之交縱寒月有之亦多由伏暑而然病之將
作必先腹中㽲痛吐㵼之後甚則轉筋此兼風也手足
厥冷氣少唇青此兼寒也身熱煩渇氣麤口燥此兼暑
也四肢重著骨節煩疼此兼濕也傷風傷寒當于傷寒
吐利門中求之若風暑合病宜石膏理中湯暑濕相摶
宜二香散 夏月中暑霍亂上吐下利心腹撮痛大渇煩
躁四肢逆冷汗自出兩脚轉筋宜香薷飲井底沉極冷
頓服之桂苓白术湯亦妙 羅謙甫治䝉古人因食酒
[006-33a]
肉飲潼乳得吐瀉霍亂症脈沉數按之無力所傷之物
已出矣即以新汲水半碗調桂苓白术散徐徐服之稍
得安静又於墻陰掘地約二尺許入新汲水攪之澄清
名曰地漿用清一杯再調服之漸漸氣和吐瀉遂止翼
日㣲煩渇却以錢氏白术散時時服之良愈或問用地
漿者何也曰坤為地地屬陰土平曰静順感至陰之氣
又于墻陰貯新汲水取重陰之氣也陰中之陰能泄陽
中之陽霍亂症由暑熱内傷而得之故痺論云陰氣者
[006-33b]
静則神藏躁則消亡又加暑熱七神迷亂非至陰之氣
何由息乎 又治提學侍其公七十九歲中暑霍亂吐
㵼昏冒不知人脈七八至洪大無力頭熱如火足寒如
氷半身不遂牙闗𦂳急此年高氣弱不任暑氣陽不維
陰則㵼陰不維陽則吐陰陽不相維則既吐且瀉矣前
人見寒多以理中湯熱多以五苓散作定法治之今暑
氣極盛陽明得時之際況因動而得之中暑明矣非甘
辛大寒之劑不能泄其暑熱墜浮焰之火而安神明也
[006-34a]
遂以甘露散甘辛大寒瀉熱補氣加茯苓以分陰陽氷
水調灌之漸省人事諸症悉去後慎言語節飲食三日
以參术調中湯以意增減服之理其正氣逾旬方平復
 戴氏云人於夏月多食瓜果及飲冷乘風以致食留
不化因食成痞隔絶上下遂成霍亂六和湯倍霍香煎
熟調蘇合香丸 濕霍亂除濕湯訶子散 七情鬱結
五藏六府互相刑尅陰陽不和吐利交作七氣湯 霍
亂轉筋吐瀉不止頭目昏眩須㬰不救者吳茱茰湯
[006-34b]
霍亂吐利轉筋四肢逆冷須㬰不救急以茱茰食鹽湯
 霍亂多寒肉冷脈絶宜通脈四逆湯 有宜吐者雖
已自吐利還用吐以提其氣用二陳湯探吐或樟木煎
湯亦可吐或白礬湯亦可吐三因吐法用極鹹鹽湯三
升熱飲一升刺口令吐宿食使盡不吐更服吐訖仍飲
三吐乃止此法勝他法逺矣俗人鄙而不用坐觀其斃
哀哉吐後隨証調理亦有可下者 保命集云夫傷寒
霍亂者其本在于陽明胃經也胃者水榖之海主稟四
[006-35a]
時皆以胃氣為本與脾藏為表裏皆主中焦之氣腐熟
水穀脾胃相通濕熱相合中焦氣滯或因寒飲或因飲
水或傷水毒或感濕氣冷熱不調水火相干陰陽相搏
上下相離榮衛不能相維故轉筋攣痛經絡亂行暴熱
吐㵼中焦胃氣所主也有從標而得之者有從本而得
之者有從標本而得之者六經之變治各不同察其色
脈知犯何經隨經標本各施其治此治霍亂之法也
如頭痛發熱邪自風寒而來中焦為熱相半之分邪稍
[006-35b]
高者居陽分則為熱熱多飲水者五苓散以散之如邪
稍下者居陰分則為寒寒多不飲水者理中丸以温之
如吐利後有表者解之汗出厥者温之 如既吐且利
小便利大汗出内外熱者亦温之如吐下後汗出厥逆
不解脈欲絶者四逆等湯治之 傷寒吐㵼轉筋身熱
脈長陽明本病也宜和中平胃散建中湯或四君子湯
脈浮自汗者四君子加桂五錢主之脈浮無汗者四君
子加麻黄五錢主之 傷寒吐㵼轉筋脇下痛脈弦者
[006-36a]
木尅土也故痛甚平胃散加木瓜五錢亦可治宜建中
加柴胡木瓜湯 傷寒吐㵼後大小便不通胃中實痛
者四君子加大黄一兩主之 傷寒吐瀉轉筋腹中痛
體重脈沉而細者宜四君子加芍藥高良薑湯 傷寒
吐㵼四肢拘急脈沉而遲此少陰霍亂也宜四君子加
薑附厚朴湯 厥陰霍亂必四肢逆冷脈㣲緩宜建中
加附子當歸湯 戴復菴云霍亂之病揮霍變亂起于
倉卒與中惡相似但有吐利為異耳其證胸痞腹㽲氣
[006-36b]
不升降甚則手足厥逆冷汗自出或吐而不瀉或瀉而
不吐或吐瀉兼作或吐瀉不透宜蘇合香丸以通其痞
塞繼進霍香正氣散加木香半錢仍以蘇合香丸調吞
來復丹若果瀉已甚則不可用來復丹瀉而不吐胸膈
痞滿先以陰陽湯或濃鹽湯頓服以導其吐已吐未吐
並藿香正氣散間進蘇合香丸吐而不瀉心腹㽲痛頻
欲登圊苦於不通藿香正氣散加枳殻一錢多下來復
丹欲捷則用生枳殻若更不能作效逼迫已甚其勢不
[006-37a]
容不用神保丸但神保雖能通利亦入大腸而後有功
若隔于上而不能下轉服轉秘須用來復丹研末湯調
吞下養正丹百粒庶可引前藥到下吐瀉兼作心腹纒
擾未安者藿香正氣散加官桂木香各半錢不愈則投
四順湯 吐利不止元氣耗散病勢危篤或水粒不入
或口渇喜冷或惡寒戰掉手足逆冷或發熱煩躁欲去
衣被此蓋内虚陰盛却不可以其喜冷欲去衣被為熱
宜理中湯甚則附子理中湯不效則四逆湯並宜放十
[006-37b]
分冷服 霍亂已透而餘吐餘瀉未止腹有餘痛宜一
味報秋荳葉煎服乾者尤佳 霍亂并諸吐㵼後胸膈
高起痞塞欲絶理中湯加枳實半錢茯苓半錢名枳實
理中湯吐瀉已愈而力怯精神未復者十神散
轉筋陳氏云轉筋者以陽明養宗筋屬胃與大腸今暴吐
下津液頓亡外感四氣内傷七情飲食甜膩攻閉諸脉枯
削于筋宗筋失養必致攣縮甚則舌巻囊縮者難治也
劉宗厚云冷熱不調陰陽相搏故轉筋攣痛甚者徧體
[006-38a]
轉筋此實陰陽之氣反戾風寒乘之筋失血氣所榮而
為攣縮急痛也又河間論轉筋皆屬火丹溪謂屬血熱
二公之論轉筋非因于霍亂者也其不因霍亂而轉筋
者誠如二公之言亦有血虚筋失所養則轉而急痛不
能舒也若夫霍亂而轉筋則陳氏劉氏備矣亦有榮血
中素有火熱卒然霍亂而風寒外束榮中之熱内鬱而
其勢猖狂則筋亦為之轉動也大抵霍亂見此症甚者
多不可救宜急治之木瓜煮汁飲之 香薷煮汁飲之
[006-38b]
 燒梔子二十枚研末熟水調下熱者/宜之 理中湯去术
加生附子一枚 或理中湯加凍膠剉炒一錢或以造
麴蓼汁暖熱浸或用濃鹽湯浸仍令其縶縛腿脛若
筋入腹及通身轉筋者不可治寒者/宜之 直指木瓜湯
皂角末一小荳許入鼻中取嚏 蓼花一把去兩頭以
水二升半煮一升半頓服之 灸承山二十七壯神效
煩渇 陳氏云陰陽反戾清濁相干水與穀併小便閉
澀既走津液腎必枯燥引飲自救煩渇必矣止渇湯主
[006-39a]
之 霍亂煩渇以增損縮脾飲主之能解伏熱消暑毒
止吐利霍亂之後服熱藥太多煩躁作渇尤宜服之
霍亂吐瀉後煩渇飲水宜茯苓澤㵼湯 霍亂已愈煩
熱多渇小便不利宜小麥門冬湯 霍亂後惡心嬾食
口乾多渇宜白术散 霍亂後利不止冷汗出腹脇脹
宜烏梅散 霍亂後下利無度腹中㽲痛宜黄連丸
霍亂後下利見血宜止血湯赤石脂湯 潔古老人云霍
亂轉筋吐瀉不止病在中焦陰陽交而不和發為疼痛
[006-39b]
此病最急不可與分毫粥飲穀氣入胃則必死矣 保
命集云凡霍亂慎勿與粟米粥湯入胃即死如吐㵼已
多欲住之後宜以稀粥漸漸補養以遲為妙
診 霍亂徧身轉筋肚痛四肢厥冷欲絶者其脈洪大
易治脈㣲囊縮舌卷不治 霍亂之後陽氣已脫或遺
尿而不知或氣少而不語或膏汗如珠或大躁欲入水
或四肢不收皆不可治也
亁霍亂 忽然心腹脹滿攪痛欲吐不吐欲瀉不瀉躁
[006-40a]
亂憒憒無奈俗名攪腸沙者是也此由脾土鬱極而不
得發以致火熱内擾陰陽不交或表氣發為自汗或裏
氣不通而作腹痛然膈上為近陽也膈下為近陰也若
欲陰陽之氣行必先自近從上開之陽氣得通則先下
之陽也若欲陰陽之氣行必死于其火也曰方論皆謂
脾胃有宿食與冷氣相搏子何言為火耶曰神志昏冒
煩躁悶亂非諸躁狂越之為屬火者乎不急治即死非
暴病暴死之屬火者乎但處治不可過于攻攻之過則
[006-40b]
脾愈虚亦不可過于熱熱之過則内火愈熾不可過于
寒寒之過則火必與捍格反佐以治然後鬱可升食可
出而火可散矣古方有用鹽熬調以童便非獨用其降
陰之不通陰既不通其血亦不行兼用行血藥也此誠
良法足可為處方者比類矣 丹溪云吐提其氣最是
良法吐中兼有發散之義有用解散者不用凉藥但二
陳湯加川芎蒼术防風白芷 戴復菴法先以濃鹽湯
頓服次調蘇合香丸吞下來復丹仍進藿香正氣散加
[006-41a]
木香枳殻各半錢 厚朴湯 活命散 冬葵子湯
刺委中穴并十指頭出血亦好
妊娠霍亂 若先吐或腹痛吐利是因于熱也若頭痛
體疼發熱是挾風邪也若風折皮膚則氣不宣通而風
熱上衝為頭痛若風入腸胃則洩利嘔吐甚則手足逆
冷此陽氣暴竭謂之四逆妊娠患多致損胎也 薛氏
曰若因内傷飲食外感風寒用藿香正氣散若因飲食
停滯用平胃散果脾胃頓傷陽氣虚寒手足厥冷須用
[006-41b]
温補之劑治當詳審毋使動胎也 人參散 人參白
术散 縮脾飲 木瓜煎 竹茹湯 四君子湯 理
中丸 香薷飲
產後霍亂 陳氏云因藏府虚損飲食不消觸冐風冷
所致若熱而飲水者五苓散寒而不飲水者理中丸虚
冷者加附子來復丹尤妙 予謂宜參之于保命集治法
   關格
關者不得小便格者吐逆上下俱病者也 格則吐逆
[006-42a]
 九竅 五藏 陰極自地而升是行陽道乃東方之
氣金石之變上壅是也極則陽道不行反閉于上故令
人吐逆是地之氣不能上行也逆而下降反行陰道故
氣填塞而不入則氣口之脈大四倍于人迎此清氣反
行濁道也故曰格 關則不便 下竅 六府 陽極
自天而降是行陰道乃西方之氣膏粱之物下泄是也
極則陰道不行反閉于下故不得小便是天之氣不得
下通也逆而上行反行陽道故血脈凝滯而不通則人
[006-42b]
迎之脈大四倍于氣口此濁氣反行清道也故曰關
或問關格之病因何如曰内經以藏府陰陽之病診見
于外者則在人迎氣口謂人迎一盛病在少陽二盛病
在太陽三盛病在陽明四盛已上謂格陽寸口一盛病
在厥陰二盛病在少陰三盛病在太陰四盛以上為闗
陰人迎與寸口俱盛四倍已上為闗格闗格之脈羸不
能極于天地之精氣則死矣註謂格者陽盛之極故格
拒而食不得入也闗者陰盛之極故闗閉而溲不通也
[006-43a]
靈樞亦嘗三言之其二者皆如内經之論人迎氣口之
盛分經脈也但更謂盛者是足經盛而躁者是手經至
人迎四盛且大且數名曰溢陽溢陽為外格手太陰脈
口四盛且大且數名曰溢陰溢陰為内闗内闗不通死
不治人迎與太陰脈口俱盛四倍以上名曰闗格闗格
者與之短期而人迎與脈口俱盛三倍以上名曰陰陽
俱溢如是不開則血脈閉塞氣無所行流淫于中五藏
内傷矣凡刺之道從所分人迎一盛三盛五盛瀉其陽
[006-43b]
補其所合之陰二瀉一補寸口亦然分㵼其陰補其所
合之陽二㵼一補皆以上氣和乃止其一言邪在府則
陽脈不和陽脈不和則氣留之氣留之則陽氣盛矣陽
氣太盛則陰不利陰脈不利則血留之血留之則陰氣
盛矣陰氣太盛則陽氣不能榮也故曰闗陽氣太盛則
陰氣不能榮也故曰格陰陽俱盛不得相榮也故曰闗
格闗格者不得盡期而死也由此而觀前之論人迎寸
口者為人迎主外氣口主内故分三陰三陽氣之多寡
[006-44a]
定一盛二盛三盛而言也若此之不言人迎寸口者殆
亦有謂焉何則此因論脈度及之而以手足十二經周行
上下者是大經隧然一陰一陽經相為藏府之表裏者
即有支横之路通其内外藏府之陰陽氣與之相榮故
在兩手寸闗尺六部以為診法浮則為府沉則為藏者
於陰陽之盛豈盡從其部而見耶故不復言人迎氣口
耳及張仲景之言闗格者則可見矣如謂寸口脈浮而
大浮為虚大為實在尺為闗在寸為格闗則不得小便
[006-44b]
格則吐逆又謂心脈洪大而長是心之本脈也上㣲頭
小者則汗出下㣲本大者則為闗格不通不得尿頭無
汗者可治有汗者死又云趺陽脈伏而濇伏則吐逆水
穀不化濇則食不得入名曰闗格葢胃者水穀之海營
之居也營者榮衛之根源營之機不動則衛氣不布衛
氣不布則脈伏伏則穀不化而吐逆榮氣不行則脈濇
濇則食不入如是皆為外格未見内闗之病亦通言為
闗格矣註乃又以濇脈為脾病且脾者陰藏也脾病則
[006-45a]
陰盛陰盛當為内闗豈以外格其飲食不入耶葢闗格
之名義格者拒扞其外入者不得内闗者閉塞其内出
者不得泄豈不明且盡乎後世妄以小便不通為格大
便不通為闗泛指在下陰陽二竅者為言及乎陰陽之
大法者不復窮已抑非獨此也復有以陰陽格絶之證
通為闗格之病者是非錯亂有可歎焉夫隔絶之證具
于内經者有曰隔則閉絶上下不通者暴憂之病也註
云憂愁則氣閉塞不行血脈斷絶故大小便不得通有
[006-45b]
曰病久則傳化之行上下不并良醫勿為又有三陽結
謂之隔註云小腸膀胱熱結也小腸熱結則血脈燥膀
胱熱結則津液固故隔塞而不便又謂三陽積則九竅
皆塞又謂陽蓄積病死而陽氣當隔隔者當瀉不亟正
治麤乃敗之源此數條其與闗格果何如耶丹溪書云
必用吐提其氣之横格不必在出痰也又云有痰二陳
湯吐之吐中便有降中氣不運者補氣藥中升降此葢
竊其治小便之法填于條下蹈世俗之弊而不悟悲夫
[006-46a]
 又考之王氏脈經從八十一難謂有太過有不及有
陰陽相乘有覆有溢有闗有格然闗之前者陽之動也
脈當見九分而浮過者法曰太過減者法曰不及遂上
魚為溢為外闗内格此陰乘之脈也闗以後者陰之動
也脈當見一寸而沉過者法曰太過減者法曰不及遂
入尺為覆為内闗外格此陽乘之脈也故覆溢是其真
藏之脈人不病自死大抵亦人迎氣口之互見者也
雲岐子云陰陽易位病名闗格胸膈上陽氣常在則熱
[006-46b]
為主病身半已下陰氣常在則寒為主病寒反在胸中
舌上白胎而水漿不下故曰格格則吐逆熱在丹田小
便不通故曰闗闗則不得小便胸中有寒以熱藥治之
丹田有熱以寒藥治之若胸中寒熱兼有以主客之法
治之治主當緩治客當急 栢子仁湯 人參散 既
濟丸 檳榔益氣湯 木通二陳湯 導氣清利湯
加味麻仁丸 皂角散 孫尚藥治奉職趙令儀女忽
吐逆大小便不通煩亂四肢漸冷無脈凡一日半與大
[006-47a]
承氣湯一劑至夜半漸得大便通脈漸和翼日乃安
   呃逆
呃逆即内經所謂噦也或曰成無已許學士固以噦為
呃逆然東垣海藏又以噦為乾嘔陳無擇又以噦名欬
逆諸論不同今子獨取成許二家之說何也曰噦義具
在内經顧諸家不察耳按靈樞雜病篇末云噦以草刺
鼻嚏嚏而已無息而疾迎引之立已大驚之亦可已詳
此經文三法正乃治呃逆之法按呃逆用紙撚刺鼻便
[006-47b]
嚏嚏則呃逆立止或閉口鼻氣使之無息亦立已或作
寃盜賊大驚駭之亦已此予所以取成許二家之論噦
為呃逆為得經㫖也若以噦為亁嘔設使乾嘔之人或
使之嚏或使之無息或使之大驚其乾嘔能立已乎噦
非乾嘔也明矣若以噦名欬逆按内經生氣通天論曰
秋傷于濕上逆而欬陰陽應象論曰秋傷于濕冬生欬
嗽以此論之則欬逆為欬嗽無疑以春夏冬三時比例
自見孫真人千金曰欬逆者嗽也本自明白後人不知
[006-48a]
何以將欬逆誤作呃逆失之逺矣 趙以德曰成無已
云噦者俗謂之欬逆呃呃然有聲然引欬逆是噦非也
内經以噦與欬逆為兩證噦是胃病欬逆是肺病謂胃
氣逆為噦註云胃為水穀之海腎與為闗闗閉不利則
氣逆而上胃以包容水穀性喜受寒寒穀相摶故為噦
也又謂陽明之復欬噦太陽之復嘔出清水及為噦
噫少陰之復噦噫靈樞亦謂穀入于胃胃氣上注于肺今
有故寒氣與新穀氣俱還入于胃新故相亂真邪相攻
[006-48b]
氣并相逆復出於胃故為噦補手太陰瀉足少陰張仲
景言噦者皆在陽明證中謂濕家下之太早則噦而陽
明病不能食攻其熱必噦皆因下後胃氣虛而噦者也
至有風熱内壅氣不能通有潮熱時時噦者與小柴胡
湯和解之噦而復滿視前後知何部不利利之者此皆
可治之證至若病極譫語甚者至噦又不尿腹滿加噦
者皆不治丹溪先生亦嘗謂呃逆氣逆也氣自臍下直
衝上出于口而作聲之名也内經謂諸逆衝上皆屬於
[006-49a]
火東垣謂是陰火上衝而吸之氣不得入胃脈反逆由
陰中伏陽而作也從四時用藥法治古方悉以胃弱言
之而不及火且以丁香柿蒂竹茹陳皮等劑治之未審
孰為降火孰為補虚人之陰氣依胃為養胃土損傷則
木氣侮之此土敗木賊也陰為火所乘不得内守木挾
相火乘之故直衝清道而上言胃弱者陰弱也虚之甚
也病人見此似為危證然亦有實者不可不知嗟夫聖
人之言胃氣逆為噦者非由一因而逆緣王太僕用靈
[006-49b]
樞之意竟作腎寒逆上之病註之由是後代方論或用
熱劑治寒或用辛温散氣安知脾與胃一陰一陽也二
者不和亦逆腎肝在下相凌亦逆且腎之逆未可便謂
之寒也左腎主水性本潤下烏能自逆必右腎相火炎
上挾其衝逆須觀所挾多寡分正治反治以療之肝木
之風從少陽相火衝克者亦必治火皆當如先生所言
者以治若别有其故而噦者又必如仲景法隨其攸利
而治之 劉宗厚曰呃逆一證有虚有實有火有痰有
[006-50a]
水氣不可專作寒論葢傷寒發汗吐下之後與㵼利日
久及大病後婦人產後有此者皆脾胃氣血大虚之故
也若夫人食入太速而氣噎或飲水喜笑錯喉而氣搶
或因痰水停隔心中或因暴怒氣逆痰厥或傷寒熱病
失下而有此者則皆屬實也夫水性潤下火性炎上今
其氣自下衝上非火而何大抵治法虚則補之虚中須
分寒熱如因汗吐下後誤服寒凉過多當以温補之如
脾胃陰虚火逆上衝當以平補之挾熱者凉而補之若
[006-50b]
夫實者如傷寒失下地道不通因而呃逆當以寒下之
如痰飲停蓄或暴怒氣逆痰厥此等必形氣俱實别無
惡候皆隨其邪之所在涌之洩之清之利之也 胃傷
陰虚木挾相火直衝清道而上者宜參术湯下大補陰
丸 吐利後胃虚寒者理中湯加附子丁香柿蒂 吐
利後胃虚熱者橘皮竹茹湯 三因方云凡吐利後多
作噦此由胃中虚隔上熱故噦或至八九聲相連於氣
不回至于驚人者若傷寒久病得此甚惡内經所謂壞
[006-51a]
病者是也 丹溪治趙立道年近五十質弱多怒暑月
因饑後大怒得滯下病口渇自以冷水調生蜜飲之痢
漸緩五七日後診脈稍大不數遂令止蜜水渇時且以
參术湯調益元散與之痢亦漸收七八日後覺倦甚發
呃知其因下久而陰虚也令守前藥然利尚未止又以
煉蜜與之衆皆尤藥之未當欲用薑附曰補藥無速效
附子非補陰者服之必死衆曰冷水飲多得無寒乎曰
炎暑如此飲凉非寒勿多疑待以日數藥力到當自止
[006-51b]
又四日而呃止滯下亦安 又治陳擇仁年近七十素
厚味有久嗽病新秋患滯下食大減至五七日後呃作
脈皆大豁衆以為難丹溪曰形瘦者尚可為以參术湯
下大補丸七日而安 婁全善治其兄九月得滯下每
夜五十餘行嘔逆食不下五六日後加呃逆與丁香一
粒噙之立止但少時又至遂用黄連㵼心湯加竹茹飲
之呃雖少止滯下未安若此者十餘日遂空心用御米
殻些少澀其滑日間用參术陳皮之類補其虚自服御
[006-52a]
米殻之後呃聲漸輕滯下亦收而安以上吐利/後補虚例 仲景
云噦而腹滿視其前後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 大腸
結燥脈沉數者調胃承氣湯 大便不通噦數譫語小
承氣湯 丹溪治超越陳氏二十餘歲因飽後奔走數
里患噦但食物則連噦百餘聲半日不止飲酒與湯則
不作至晚發熱脈濇數以血入氣中治之用桃仁承氣
湯加紅花煎服下汚血數次即減再用木香和中丸加
丁香服之十日而愈右下利有實/積者宜之 又治一女子年踰
[006-52b]
笄性躁味厚炎月因大怒而呃作作則舉身跳動脈不
可診神昏不知人問之乃知暴病視其形氣俱實遂以
人參蘆二兩煎湯飲一碗大吐頑痰數碗大汗昏睡一
日而安人參入手太陰補陰中之陽者也蘆則反是大
㵼太陰之陽女子暴怒氣上肝主怒肺主氣經曰怒則
氣逆因怒逆肝木乘火侮肺故呃大作而神昏參蘆善
吐痰盡則氣降而火衰金氣復位胃氣得和而解右宣/例痰
欎者/宜之 三因云噦而心下堅痞眩悸者膈間有痰水所為
[006-53a]
虚不禁吐者宜二陳湯導痰湯加薑汁竹瀝 亦有汚
血而噦者丹溪治超越陳氏用桃仁承氣湯是也虚不
禁下者於畜血門求輕劑用之 仲景云噦逆者陳皮
竹茹湯主之又云乾嘔噦若手足厥者陳皮湯主之本
事方用枳殻五錢木香二錢半細末每服一錢白湯調
下孫兆方用陳皮二兩去白水煎通口服或加枳殻一
兩此皆破氣之劑氣逆者宜之惟陳皮竹茹湯氣逆而
虚者宜之 水寒相搏者小青龍湯寒甚加附子尖炒
[006-53b]
 潔古柿錢散寶鑑丁香柿蒂散羌活附子湯皆熱
劑惟寒呃宜之 戴復菴以熱呃惟傷寒有之其他病
發呃者皆屬寒用半夏一兩生薑一兩半水一碗煎半
碗熱服或用丁香十粒柿蒂十個切碎白水一盞半煎
或理中湯加枳殻茯苓各半錢半夏一錢不效更加丁
香十粒亦有無病偶然致呃此緣氣逆而生重者或經
一二日宜小半夏茯苓湯加枳實半夏湯或煎湯泡蘿
蔔子研取汁調木香調氣散乘熱服逆氣用之最佳若
[006-54a]
胃中寒甚呃逆不已或復加以嘔吐輕劑不能取效宜
丁香煮㪚及以附子粳米湯增炒川椒丁香每服各二
三十粒 治呃逆於臍下闗元灸七壯立愈累驗 又
方男左女右乳下黒盡處一韭葉許灸三壯甚者二七壯
診 心脈小甚為噦 肺脈散者不治 噦聲頻密相
連者為實可治若半時噦一聲者為虚難治多死在旦

產後呃逆 此惡候也急灸期門三壯神效屈乳頭向
[006-54b]
下盡處是穴乳小者乳下一指為率男左女右與乳正
直下一指陷中動脈處是穴炷如小麥大穴真病立止
 丁香散 羌活散 桂心五錢薑汁三合水煎服
參附湯右皆/熱劑 乾柿一個切碎以水一盞煎六分熱呷
内有熱不禁/熱劑者可用
   噫氣
内經所謂噫即今所謂噯氣也宣明五氣論以心為噫
痺論以心痺者脈不通煩則心下鼔暴上氣而喘嗌乾
[006-55a]
善噫至真大要論以太陽司天少陰之復皆為噦噫四
時刺逆從論刺中心一日死其動為噫陰陽别論二陽
一陰發病主驚駭背痛善噫善欠名曰風厥脈解太陰
所謂上走心為噫者隂盛而上走于陽明陽明絡屬心
故曰上走心為噫也此乃噫從心出者也厥隂在泉腹
脹善噫得後與氣則快然如衰玉版論太隂終者善
噫靈樞云足太隂是動病腹脹善噫又云寒氣客于胃
厥逆從下上散復出于胃故為噫仲景謂上焦受中焦
[006-55b]
氣未和不能消是故能噫衛出/上焦又云上焦不歸者噫而
酢酸不歸不至也上焦之氣不至其/部則物不能傳化故噫而吞酸由是觀之噫者是
火土之氣鬱而不得發故噫而出王註解心為噫之義
象火炎上煙隨焰出如痰閉膈間中氣不得申而噯者
亦土氣内鬱也 仲景云痞而噫旋覆代赭湯主之 本
事方心下蓄積痞悶或作痛多噫敗卵氣枳殻散主之
 丹溪云胃中有實火膈上有稠痰故成噯氣用二陳
湯加香附梔子仁黄連蘇子前胡青黛瓜蔞或丸或湯
[006-56a]
服之
診 寸口脈弱而緩弱者陽氣不足緩者胃氣有餘噫
而吞酸食卒不下氣填于膈上 寸脈𦂳寒之實也寒
在上焦胸中必滿而噫 趺陽脈㣲而濇㣲無胃氣濇
即傷脾寒在膈而反下之寒積不消胃㣲脾傷穀氣不
行食已自噫寒在胸膈上虚下實穀氣不通為閉塞之
病 趺陽脈㣲濇及寸脈𦂳而噫者皆屬寒 太隂終
者腹脹閉噫氣嘔逆
[006-56b]
   諸逆衝上
逆氣五藏皆有 一曰心小腸經云諸逆衝上皆屬于
火又云少腹控睪引腰脊上衝心邪在小腸取之肓原
以散之刺太陽以予之取厥隂以下之取巨虛下廉以
去之按其所過之經以調之是也 二曰胃經云胃為
氣逆是也胃逆有嘔有吐有噦故刺嘔吐取中脘三里也
刺噦取乳下黑根盡處及臍下三寸皆大驗也治各見
本門 三曰肺大腸經云肺若氣上逆急食苦以泄之
[006-57a]
又云腹中常鳴氣上衝胸喘不能久立邪在大腸刺肓
之原巨虚下廉是也其肺逆曰咳喘取天突人迎泄之
也治亦各有門 四曰肝經云肝氣逆則耳聾不聰頄
腫取血是也 五曰腎即奔豚氣逆脚氣衝心之類是
也治亦各有門 六曰腎經云督脈别絡生病從少腹
上衝心而痛不得前後為衝疝是也
運氣厥逆有三 一曰風火經云少陽司天火氣下臨
風行於地厥逆膈不通是也 二曰寒經云水鬱之發
[006-57b]
善厥逆是也 三曰濕經云太隂司天濕氣下臨厥逆
是也
經云逆氣象陽凡氣逆必見象陽證面赤脈洪當以法
降其逆乃愈若以氣象陽盛而用寒藥攻之則不救矣
 氣上衝心咽不得息治法見傷寒厥隂病條 東垣
云如秋冬之月胃脈四道為衝脈所逆并脇下少陽脈
二道而反上行病名曰厥逆經曰逆氣上行滿脈去形
七神昏絶離去其形而死矣其症氣上衝咽不得息喘
[006-58a]
息有聲不得卧於調中益氣加吳茱茰半錢或一錢
觀厥氣多少用之如夏月有此症為大熱也葢此症隨
四時為寒熱温凉宜以酒黄連酒黄蘖酒知母各等分
為細末熟湯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百丸空心白湯下
仍多飲湯服畢少時便以美飲食壓之使不得胃中停
留直至下焦以㵼衝脈之邪也 戴復菴云虚炎之證
陰陽不升降下虚上盛氣促喘息宜蘇子降氣湯去前
胡下黑錫丹或養正丹氣急甚而不能眠卧者沉附湯
[006-58b]
或正元散或四柱散去木香用沉香並以鹽煎下黑錫
丹或靈砂丹三炒丹不效則以前藥下硃砂丹此多用/香燥剛
熱之劑若隂虚内熱者/誤用立殆醫者審之
 
 
 
 
 證治準繩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