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39 欽定皇輿西域圖志-清-傅恒 (master)


[024-1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皇輿西域圖志卷二十四
 水
  臣/等謹按大地之勢西北髙而東南下東南號稱澤
  國若䝉汜荒墟斥漠千里宜不足于水者以今審
  論殊不謂然盖内地之水東流就下而西域之水
  則東西並流者也内地之水隄防宣洩兼賴人功
  而西域之水則髙下浮沈専憑地勢者也内地之
[024-1b]
  水深淺有定而西域之水則時因氷雪消融成渠
  冬夏盈虧者也内地之水土地堅靭伏流鮮少而
  西域之水則滲入沙磧或伏或現發之無常時出
  之無常候者也是故語其大則洪濤駭浪周圍數
  百里經流數千里而漭瀁滺湙之勢成語其細則
  纖波斷流縷分數十道泛溢數十區而瀠洄泮渙
  之形著是不惟資以利用抑且劃為地險襟帶絶
  徼古而然矣我
[024-2a]
聖朝徳威逺被蒲海風清爰據星軺所經尋波别𣲖知
  昔人所謂蔥嶺以東水皆東流蔥嶺以西水皆西流
  者大率縁山而發就下而趨瀉為長河瀦為巨浸
  而審其經絡要皆各有所歸耳竊惟漢桑欽作水
  經承二百四十四家之紀載其書汗漫未易殫詳
  然其首著黄河出䓤嶺于闐分南北河經疏勒莎
  車諸國而東者証以今時形勢則較然符合為之
  疏通貫注備悉指歸復叅以他書之説庶幾經緯
[024-2b]
  非誣而源流可証由是判張騫不根之論擴都實
  拘墟之詞紀之以藪浸而國辨居行疏之以渠塘
  而人兼耕牧即我
 國家清晏之隆所以暨訖於無外者不由兹可見哉
  志水第七
[024-3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皇輿西域圖志卷二十四目録
 水一
  安西南路
   白楊河
   恵回堡河
   火燒溝
   赤金湖
[024-3b]
   石油河
   蘇賴河
   昌馬河
   布魯湖
   十道溝
   窟窿河
   南籍端水
   黒水河
[024-4a]
   宫皁河
   藥水泉
   茨窩泉
   東長流水
   烏拉大泉
   蘆岡泉
   月牙泉
   鹽池
[024-4b]
   懸泉
   黨河
   渥洼水
   哈喇淖爾
   巴顔布拉克
   龍勒水
   色爾騰海
   噶斯淖爾
[024-5a]
  安西北路
   半池泉
   西長流水
   賽巴什□
   南湖
   栁樹泉
   鞭桿泉
   必栁布拉克
[024-5b]
   巴克塔什布拉克
   哈里勒齊馬克布拉克
   阿納爾布拉克
   哈套布拉克
   烏拉台布拉克
   哈什馬克布拉克
   察罕哈什馬克布拉克
   和賴布拉克
[024-6a]
   塔勒納沁郭勒
   納林烏里雅蘇台布拉克
   和洛魯克布拉克
   哈喇垓圖布拉克
   塔里雅圖布拉克
   納林布拉克
   庫克雅爾布拉克
   薩勒竒台布拉克
[024-6b]
   博羅布爾噶蘇布拉克
   巴爾庫勒淖爾
   圖爾庫勒
   托来布拉克
   哈畢爾噶布拉克
   烏爾圖布拉克
   阿拉克椿濟郭勒
   哈喇烏蘇
[024-7a]
   和尼烏蘇
 
 
 
 
 
 
 
[024-7b]
 
 
 
 
 
 
 
欽定皇輿西域圖志巻二十四目録
[024-8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皇輿西域圖志巻二十四
 水一
  安西南路
 白楊河
  白楊河在玉門縣恵回堡南六十里南山中河有
  二源東南流二十五里合流十餘里當孔道折而
  西南流四十里名哈洮河
[024-8b]
 恵回堡河
  恵回堡河源出恵回堡北山中西南行四十餘里
  至恵回堡北分東西流夾堡而趨各南流三十餘
  里入於地
 火燒溝
  火燒溝在騸馬城西三里南流二十餘里入於地
 赤金湖
  赤金湖在騸馬城西三十七里源在玉門縣南草
[024-9a]
  地有數派合流三十五里由縣西南境北行逕赤
  金峽釃為三渠北流各三十里許至縣西北境復
  合流而西又一支流自縣西南境分流逕縣南東
  行三十餘里折而北釃為二源北流各三十里許
  過縣東境復合流而西與西三渠合流之水合復
  折而東北流三十里統名赤金湖入于阿拉克池
  亦名花海子其𨽻縣西境最西一渠名西沙河
 ︹寰宇記︺玉門縣有衆泉北流入延興海
[024-9b]
  ︹一統志︺西几馬河在赤金所西原出所南草地有
  數派㑹流而北又折東北三百里注於阿拉克池
  又哈濟爾河在所東上流亦有數派北流折東北
  亦注於阿拉克池池周數十里
   按玉門縣地兼漢時㑹水池頭兩縣闞駰注云
   衆水所㑹故曰㑹水今赤金湖由玉門縣南分
   五渠環縣城北行曲折入北山中其下流地名
   花海子以形勢求之應即漢書注所謂衆水所
[024-10a]
   㑹寰宇記所云衆泉北流者又考一統志載西
   几馬河在赤金所西哈濟爾河在所東源有數
   派北河合注河拉克他䝉古語謂花為阿拉克
   是今花海子即阿拉克池亦即寰宇記之延興
   海也
 石油河
  石油河在玊門縣南九十里南山中東南流三十
  里西有龍王廟
[024-10b]
  ︹劉昭郡國志︺延夀縣南有山石出泉注地為溝其
  水肥如煮肉洎肉汁/也凝膏然之極明不可食謂之
  石漆
  ︹元和志︺石脂水在玉門縣東南一百八十里泉中有
  苔如肥肉然之極明水上有黒脂人以草盝取用
  塗鴟夷酒囊及膏車周武帝宣政中突厥圍酒泉
  取此脂然火焚其攻具得水愈明酒泉賴以獲濟
  明一統志石油出肅州南山
[024-11a]
   按石脂水在玉門縣東南與今石油河方位適
   合且石漆石脂石油義本相同其為然膏舊迹
   無可疑者
 蘇賴河
  蘇賴河源在玉門縣靖逆城東南三百二十里出
  南山中西北流百餘里昌馬河東北入之合流二
  十餘里出南山口分兩大支其東北一支行七十
  里折而北又分二支北流六十里出塔兒灣堡之
[024-11b]
  西北境河流漸細其西北一支直趨三四道溝合
  流入布魯湖又南㑹十道溝水又南㑹窟窿河又
  西經安西州治北三十里為南籍端水又西經敦
  煌縣治西北二百里南㑹黨河又西流三十里入
  哈喇淖爾初兩河合流出山西北一支東流三十
  里分為靖逆東西二渠不通布魯湖而溉田甚廣
  乾隆四年接引西渠餘水折北而西仍入布魯湖
  於是蘇賴昌馬兩河下流分而復合經流一州二
[024-12a]
  縣之地土田悉資灌溉水利倍饒
   按蘇賴與昌馬合流而蘇賴之名較著尋其源
   委則自濫觴南山歸墟黒海皆可以蘇賴名之
   矣苐如十道溝窟窿河黨河自南来㑹同流異
   源者又當别為一河即以蘇賴經流全體而論
   在栁溝衞城東北者古稱布魯湖在安西州城
   北者古稱南籍端水雖以古証今其名或著或
   否而審定形勢則較然不誣允宜隨地立名以
[024-12b]
   資考証今舉全河經流形勢於此而因地著名
   之蹟仍分著於後焉
 昌馬河
  昌馬河源在靖逆城西南一百五十里南山下東
  北流百里與蘇賴河合流二十里出山餘詳見蘇
  賴河條下
 布魯湖
  布魯湖在栁溝城東北一百二十里即蘇賴昌馬
[024-13a]
  兩河下流經流渟瀦之處澄波千頃葭葦彌望浴
  鳬飛鷺宛然澤國由是西行踰栁溝城為古南籍
  端水
 十道溝
  十道溝在玉門縣安西州交界二道溝以東屬玉
  門縣三道溝以西属安西州草地湧泉北流入於
  布魯湖其第三四道溝南承昌馬河上流夾栁溝
  堡城而北注所謂栁溝即第四道溝舊多檉栁故
[024-13b]
  名也𨽻玉門縣者一道溝東距縣城一百五十里
  二道溝東距縣城一百六十里𨽻安西州者三道
  溝西距州城二百五十里四道溝西距州城二百
  三十里五道溝西距州城二百二十里六道溝西
  距州城二百十五里七道溝西距州城二百十里
  八道溝西距州城二百里九道溝西距州城一百
  七十里十道溝西距州城一百六十二里
   按漢書淵泉縣注闞駰云地多泉水盖即指此
[024-14a]
 窟窿河
  窟窿河在安西州雙塔堡東西距州城一百三十
  里東西分流經雙塔堡東入蘇賴河内多窟穴上
  小下大深邃不測盤渦湍急流不及逺南為土葫
  蘆溝即窟窿河發源處也
  ︹明史西域傳︺成化九年都督哈森舊作罕慎/今改正及齊勤
  舊作赤斤/今改正罕東諸部集兵進討土爾畨兵至布隆吉
  爾舊作布隆吉/兒今改正川
[024-14b]
   按栁溝衛城地名布隆吉亦稱布隆吉城窟窿
   河居其西亦稱布隆吉河明史布隆吉爾川即
   謂此水也
 南籍端水
  南籍端水在安西州治北上承布魯湖西出之水
  經流安西州全境亦蘇賴昌馬兩河下流也又西
  行㑹南岸河渠三道西南流西距州城六十里曰
  屯田渠長九十里繞州城南西注𤓰州五堡間又
[024-15a]
  東踰小灣堡五里曰回民渠長六十里經𤓰州五
  堡南又東二十里曰餘丁渠長三十五里自南籍
  端水西行㑹黨河入哈喇淖爾
  ︹漢書地理志︺冥安縣南籍端水出南羌中西北入
  其澤
  ︹元和志︺晉昌縣㝠水自吐谷渾界流入大澤東西
  二百六十里南北六十里
   按蘇賴昌馬二河舊經五衛故地在今安西州
[024-15b]
   北者槩謂之蘇賴河顧考今安西州舊為淵泉
   縣即漢㝠安縣唐晉昌縣地則此州北經流之
   水為漢之南籍端水唐之㝠水無疑漢書云出
   南羌西北入澤元和志云自吐谷渾界流入大
   澤皆舉其全體而言之耳
 黒水河
  黒水河在安西州東南九十里水色㣲黒有魚發
  源迤東之沙窩西流入蘆水溝河上有橋名黒水
[024-16a]
  橋厥名頗著
 宫皁河
  宫皁河在安西州踏實堡南二十里南山下有三
  道南通金鷄嶺西南有毛兔泉北距州城一百七
  里又西南有蛇窩泉北距州城一百三十里
 藥水泉
  藥水泉在石包城東泉有二源北流合一又北流
  為水峽又州治東南一百四十里有大泉南三百
[024-16b]
  五十里有塔兒泉
  ︹漢書地理志︺酒泉郡注應劭曰其水若酒故曰酒
  泉也師古曰舊俗傳云城下有金泉泉味如酒
   按一統志載藥泉在沙川衞東南石堡城味畧
   如酒相傳飲之愈疾疑藥泉即漢書酒泉金泉
   之舊
 茨窩泉
  茨窩泉在安西州城北五百里
[024-17a]
 東長流水
  東長流水在茨窩泉西北五十里東南距州城一
  百里
 烏拉大泉
  烏拉大泉在安西州青山子北七十里東南距州
  城七百二十里
 蘆岡泉
  蘆岡泉在烏拉大泉西北九十里東南距州城八
[024-17b]
  百十里接哈宻界
  ︹魏書髙昌傳︺髙昌王馬儒求内徙割伊吾五百里
  以儒居之至羊榛水
   按伊吾為今哈密自伊吾五百里至羊榛水宜
   在今哈密東南五百里之地今蘆岡泉西北去
   哈密約五百里疑與古羊榛水為近
 月牙泉
  月牙泉在敦煌縣南鳴沙山麓南隣黨河淵渟澄
[024-18a]
  澈映月無塵環以流沙雖遇烈風而泉不為沙掩
  舊傳水産鐵背魚七星草服之可長生
  ︹肅州新志︺月牙泉人亦呼為藥泉
   按肅州新志載月牙泉人亦呼為藥泉今月牙
   泉在敦煌縣南藥泉在安西州東南一統志亦
   二泉分載而肅州志謂月牙泉亦名藥泉者以
   其産有七星草故並得是名歟又考今敦煌縣
   城東北一百四十里百齊堡南有小湖北近坡
[024-18b]
   陀圓可周數里同名月牙盖縁蹟地山泉濬發
   所在多有不同源而名號偶符亦無可疑者
 鹽池
  鹽池在敦煌縣東四十七里池中鹽常自生百姓
  仰給又黨河西四十里有西鹽池四面皆沙山
 懸泉
  懸泉即今水硤在敦煌縣東一百三十里
 ︹敦煌耆舊記︺水有懸泉之神
[024-19a]
  ︹元和志︺懸泉水在沙州東北一百三十里出懸泉
  山漢將李廣伐大宛還士衆渴乏引佩刀刺山泉
  飛湧出
   按懸泉之名于古最著今敦煌即沙洲故城詳/見
   疆/域則自圪塔井空心墩南境之山在敦煌縣直
   東迤北境上者應即懸泉山山中水硤應即懸
   泉為漢李廣刺山湧泉故處也
 黨河
[024-19b]
  黨河在敦煌縣城西七十里源出縣東南山中北
  流二百餘里又西流百餘里東北㑹龍勒水又北
  流出山為黨河口又北流至敦煌縣城西又北流
  百餘里入蘇賴河西入哈喇淖爾東分二大渠曰
  永豐渠長三十二里經縣城南折而東曰大有渠
  長四十二里經縣城北西分三大渠曰通裕渠長
  二十里曰慶裕渠長十七里曰普利渠長二十三
  里其下流東岸復分四小渠曰窑溝渠曰伏羌舊
[024-20a]
  渠曰伏羌新渠曰荘浪渠溉田甚廣即古氐置水
  也一名都鄉河其合流入喇喇淖爾處名葫蘆河
  ︹漢書地理志︺敦煌郡龍勒縣氐置水出南羌中東
  北入澤溉民田
  ︹五代髙居誨使于闐記︺𤓰州南十里鳴沙山西渡
  都鄉河至陽闗
   按敦煌縣西境即漢龍勒縣地今敦煌縣境内
   之水無大於黨河者其為漢氏置水無疑也黨
[024-20b]
   河出南山入哈喇淖爾即漢書出南羌東北入
   澤之遺蹟其旁水分渠水利廣饒所謂溉民田
   者也鳴沙山在今敦煌縣東黨河在其西南北
   流則髙居誨自鳴沙山西渡之都鄉河亦非此
   莫属也惟黨河出山至河口皆西北流至敦煌
   縣西則北入哈喇淖爾而漢書乃云東北入澤
   似未全合然考漢龍勒故城在今黨河之西河
   流經其東則漢書所謂東北入者據其經流龍
[024-21a]
   勒縣境者而言謂在縣境之東而北入大澤耳
   非謂全水形勢皆如是也唐岑參苜蓿峰寄家
   人詩云葫蘆河上淚沾巾苜蓿峰為今五峰之
   一葫蘆河與之相近今黨河下流哈喇淖爾一
   帶濵河之地名呼嚕蘇台河盖以地而得名者
   以葫蘆目之乃音轉之訛耳
 渥洼水
  渥洼水在敦煌縣界生天馬
[024-21b]
  ︹漢書武帝紀︺元鼎四年秋馬生渥洼中作天馬之
  歌注李斐曰南陽新野有暴利長當武帝時遭刑
  屯田敦煌界數於此水旁見郡野馬中有竒異者
  與凡馬来飲此水利長先作土人持勒靽於水旁
  後馬玩習久之代土人持勒靽收得其馬獻之欲
  神異此馬云從水中出
   按渥洼水遺跡無可考李注稱暴利長以屯田
   得之宜在敦煌境内水草耕牧之地今黨河分
[024-22a]
   五大渠漑田甚廣黨城為效穀故縣以勤效得
   穀其為當時屯種畜牧之地無可疑者則渥洼
   水或即氐置之支流與今黨河相附近者與
 哈喇淖爾
  哈喇淖爾淖爾䝉古語謂/池也餘倣此在敦煌縣西北距縣城
  二百八十里左右週遭小渚六七有三大源曰蘇
  賴河曰昌馬河曰黨河皆出南羌中歸墟於是蘇
  賴河水自靖逆城東南三百里出山北流至栁溝
[024-22b]
  堡折而西南流㑹十道溝水繞安西州北過敦煌
  縣西北入於淖爾昌馬河水自靖逆城南二百二
  十一里東北入蘇賴河同入於淖爾黨河水自安
  西州南四百里出山西北流過黨河口至敦煌縣西北
  為呼嚕蘇郭勒㑹蘇賴河同入淖爾三河大槩分
  東西二支經流一州二縣包絡羣山内資灌溉外
  控形勢支流成渠旁水咸彚過此以西則地多沙
  磧矣
[024-23a]
   按漢書南籍端水氏置水皆西北入澤所謂澤
   者即指哈喇淖爾而言淖爾當安西州之西北
   境諸水東南入之形勢方位適合也
 巴顔布拉克
  巴顔布拉克布拉克䝉古語/謂泉也餘倣此在敦煌縣城西南八
  十里東傍紅山又西五十里有多布溝山中出泉
  南北環流當孔道
 龍勒水
[024-23b]
  龍勒水在敦煌縣古城南一百八十里龍勒山下
  其水南流㑹黨河入於哈喇淖爾
  ︹元和志︺夀昌縣有龍勒水在縣南一百八十里龍
  勒山下
   按古城為龍勒故城説見巻/七疆域則古城南境之水
   當為龍勒水也又水出山而南流亦與元和志
   水出龍勒山之説合
    以上屬安西州
[024-24a]
 色爾騰海
  色爾騰海在敦煌縣西南境外三百餘里水出南山
  之隂西北流瀦為大澤四周有山圍繞水不長流西
  八十里别有圓澤名小色爾騰海西南三百里有鹽池
   按唐書地理志載鹽池之名不一其在安西州
   西境外者有納職縣南六十里之陸鹽池今流
   沙以西古鄯善國地在唐為納職縣與所謂陸
   鹽池方位相合疑足當之然按蒲昌海一名鹽
[024-24b]
   澤漢書謂其潜行地中水經注謂其地廣千里
   皆為鹽而剛堅掘發其下有大鹽如巨桃亦當
   納職之境則唐書所稱陸鹽池者又應指此而
   非色爾騰海西南之鹽池也
 噶斯淖爾
  噶斯淖爾在小色爾騰海西七百里其澤周迴二
  百里支流三道西南行百餘里北二百里至羅布
  淖爾
[024-25a]
  ︹唐書地理志︺自納職縣西經獨泉東華西華駝泉
  渡茨萁水過神泉三百九十里有羅䕶守捉
   按兩色爾騰海鹽池噶斯淖爾諸水皆在敦煌
   縣西古玉門闗外即唐以鄯善故城置之納職
   縣地所謂獨泉東華西華駝泉茨其水神泉者
   疑是其遺蹟也
     以上属安西州西境外地
  安西北路
[024-25b]
 半池泉
  半池泉在安西州北蘆岡泉西北七十里西距哈
  密城六百三十里
 西長流水
  西長流水在格子烟墩西北七十里西北距哈密
  城一百三十里源出天山南麓西南流入於沙磧
  ︹明一統志︺輝和爾舊作畏吾/兒今改正河在哈密城東一百
  三十餘里沿河沙栁蓊蔚
[024-26a]
   按輝和爾河與今西長流水距哈密里數相合
   疑為一水與哈密城東鞭桿必栁諸河同屬山
   泉之分支而西長流水經流較逺且當道又明
   一統志載娘子泉在輝和爾河東土人呼為哈
   屯舊作可敦/今改正布拉克今無考附見於此
 賽巴什湖
  賽巴什湖在哈密城東北二十里湖分三渠曰大
  榆樹溝曰小榆樹溝曰廟兒溝雍正十二年開濬
[024-26b]
  渠成西流入於南湖上建老閘鴛鴦閘以時蓄洩
  小榆樹溝老閘洩水半溉鴛鴦閘地畆半由北渠
  迴流以溉東渠地畝廟兒溝老閘洩水以溉一百
  顆樹地畝餘水由西老閘宣洩以溉鴛鴦閘地畝
  秋後山泉稀少復治盤道以大榆樹溝水改入盤
  道用溉秋田冬至後聚氷灘數十處以資春種有
  屯田詳見/屯政
 南湖
[024-27a]
  南湖在哈密城南二十里賽巴什湖東來入之又
  滙南山口以西諸泉折而西流二百里為沙磧所
  限
  ︹元和志︺伊州東北四澗水並南流至州南十八里
  合流為一水側近皆有良田
   按元和志不載四澗水名而云在伊州東北與
   今賽巴什湖方位相符則賽巴什湖之三渠當
   即四澗舊地其南流至州南而合者即今賽巴
[024-27b]
   什湖之入于南湖者也又按一統志載哈密東
   門外有黒水河土名喀喇烏蘇敦煌隨筆載哈
   密城外東有闌干水西有蘇巴什湖夾流十餘
   里滙於南湖以今形勢考之則闌干水當即黒
   水河與所謂蘇巴什湖皆賽巴什湖之支流環
   城而㑹於南湖者非賽巴什湖之外别有蘇巴
   什湖亦非賽巴什湖分流達於南湖之外别有
   闌干黒水諸河也
[024-28a]
 栁樹泉
  栁樹泉在哈密城南六十里其西境傍近南湖水
  草豐縟
 鞭桿泉
  鞭桿泉在南山口東四十里源出塔什達巴南麓
  西南流㑹必栁泉入賽巴什湖
 必栁布拉克
  必栁布拉克在鞭桿河東三十里出必栁達巴南
[024-28b]
  麓西南流㑹鞭桿泉入賽巴什湖
   按布拉克䝉古語即泉也志中凡以漢語名者
   係以泉如栁樹鞭桿之屬以䝉古語名者係以
   布拉克如必栁巴克塔什之属庶各以類從稱
   名較順云
 巴克塔什布拉克
  巴克塔什布拉克在南山口東一百里源出天山
  南麓南流入沙磧
[024-29a]
 哈里勒齊馬克布拉克
  哈里勒齊馬克布拉克在巴克塔什布拉克東二
  十里源出天山南麓南流入沙磧
 恩納爾布拉克
  恩納爾布拉克在哈里勒齊馬克布拉克東十里
  源出天山南麓南流入砂磧
 哈套布拉克
  哈套布拉克在恩納爾布拉克東十五里源出天
[024-29b]
  山南麓南流入沙磧
 烏拉台布拉克
  烏拉台布拉克在哈套布拉克東十里源出天山
  南麓南流入沙磧
 哈什馬克布拉克
  哈什馬克布拉克在烏拉台布拉克東十五里源
  出天山南麓南流入沙磧
 察罕哈什馬克布拉克
[024-30a]
  察罕哈什馬克布拉克在哈什馬克布拉克東二
  十里源出天山南麓南流入沙磧
 和賴布賴克
  和賴布拉克在察罕哈什馬克布拉克東五里源
  出天山南麓南流入塔勒納沁河
   按自鞭桿河至此泉皆南流滲入沙土山南之
   地資其灌溉水利頗饒
 塔勒納沁郭勒
[024-30b]
  塔勒納沁郭勒郭勒䝉古語此/謂河也餘倣在塔勒納沁鄂拉南
  北麓分流出山其南流分兩源經二十里合而西
  南行當格子烟墩之北其北流出山亦分兩源東
  流界塔勒納沁徳都摩垓之間行十五里而伏西
  流為長渠百里至哈喇和屯
  ︹元和志︺栁谷水有東西二源出柔逺縣東北天山
  南流十五里乃合
   按自今哈密東南境至此皆唐柔逺縣地塔勒
[024-31a]
   納沁郭勒當其東北境出天山分源合流形勢
   猶存應属唐時栁谷水也一綂志載那清河在
   哈密城東三百里許那清與納沁音本相同當
   即指塔勒納沁郭勒而言曰在哈宻城東者河
   出天山麓南流數十里正當哈宻東境也
 納林烏里雅蘇台布拉克
  納林烏里雅蘇台布拉克在南山口西三十六里
  源出天山南麓
[024-31b]
 和洛魯克布拉克
  和洛魯克布拉克在納林烏里雅蘇台布拉克西
  二十四里源出天山南麓
 哈喇垓圖布拉克
  哈喇垓圖布拉克在和洛魯克布拉克西二十里
  源出天山南麓
 塔里雅圖布拉克
  塔里雅圖布拉克在哈喇勒圖布拉克西十里源
[024-32a]
  出天山南麓
 納林布拉克
  納林布拉克在塔里雅圖布拉克西二十里源出
  天山南麓
 庫克雅爾布拉克
  庫克雅爾布拉克在納林布拉克西十五里源出
  天山南麓
 薩勒竒台布拉克
[024-32b]
  薩拉布台布拉克在庫克雅爾布拉克西二十五
  里源出天山南麓
 博羅布爾噶蘇布拉克
  博羅布爾噶蘇布拉克在薩勒竒台布拉克西二
  十里源出天山南麓
   按自納林烏里雅蘇台布拉克至博羅布爾噶
   蘇布拉克皆南流入於南湖西又有沙棗鴨子
   梯子諸泉咸入之沮洳浸潤居五堡之陰回民
[024-33a]
   賴以耕種土田沃衍園林蔭蔚為西陲膏壊山
   川自然之美利具焉由是西南則間多沙磧矣
    以上屬哈密
 巴爾庫勒淖爾
  巴爾庫勒淖爾舊音巴里坤淖爾在鎮西府即巴/爾庫
  勒/城西北十五里周一百二十餘里源出天山北
  麓西北流百餘里滙為巨浸南至獨山子十五里
  西至廋濟三十里北抵北山下繞海多良田古蒲
[024-33b]
  類海也
  ︹後漢書竇固傳︺至天山擊呼衍王呼衍王走追至
  蒲類海︹班超傳︺超為假司馬將兵别擊伊吾戰於
  蒲類海注蒲類匈奴中海名在敦煌北︹西域傳︺桓
  帝元嘉元年呼衍王將三十餘騎冦伊吾伊吾司
  馬毛愷遣吏兵五百人於蒲類海東與呼衍王戰
  悉為所沒呼衍王遂攻伊吾屯城
  ︹魏書髙車傳︺彌俄突與蠕蠕主伏圖戰於蒲類海
[024-34a]
  北為伏圗所敗西走三百餘里伏圗次于伊吾北山
  先是髙昌王麴嘉求内徙世宗遣孟威迎之至伊吾
  蠕蠕遁走彌俄突追擊大破之殺伏圗於蒲類海北
   按古蒲類海當以蒲類國得名舊為匈奴東蒲類
   王兹力支地後兹力支西徙於烏貪訾離詳見卷/九疆域
   國有新境之可移海無故地之能徙故其名不易
   也據後漢書注海在敦煌北魏書伏圗次伊吾
   北山殺於蒲類海北是蒲類海固居敦煌直
[024-34b]
   北境上而近在伊吾山北者也今哈宻以北
   附近天山之水可當海名者有圗爾庫勒巴
   爾庫勒淖爾而巴爾庫勒淖爾為大以形勢
   求之其為古蒲類海也益信
 圗爾庫勒
  圗爾庫勒庫勒回語即䝉古語/淖爾謂池也餘倣此在巴爾庫勒城東三
  百里其澤周廻五十里源出天山北麓西北流五
  十里瀦為大澤當鹽池之南
[024-35a]
  ︹元和志︺鹽池海在伊吾縣南三百里周迴百餘里
  ︹唐書地理志︺伊吾縣南二里有鹽池海
   按今哈密南並無大澤足當海之名者惟北有
   圖爾庫勒及巴爾庫勒淖爾各周數十里而圖
   爾庫勒北數里地名圖斯庫勒圖斯回語/謂鹽也則唐
   所謂鹽池海應即今圖爾庫勒也史曰縣南者
   當日伊州州城尚在其北耳
   又按宋王延徳髙昌行紀載自夏州至伊州中
[024-35b]
   歴格囉美源西方百川所㑹極望無際鷗鷺鳬
   雁之類甚衆宋伊州即今哈密則格囉美源當
   與哈密為近且以延徳行紀前後程途審之疑
   當時先過天山而北次復折而南行者所謂格囉
   美源或即哈密以北之巴爾庫勒淖爾圖爾庫
   勒之屬未可知也
 托來布拉克
  托來布拉克在托來達巴西二十里東距鎮西府
[024-36a]
  城一百八十里
 哈畢爾噶布拉克
  哈畢爾噶布拉克在廋濟西六十里東南距巴爾
  庫勒城一百六十里
 烏爾圖布拉克
  烏爾圖布拉克在哈畢爾噶布拉克西九十里東
  南距巴爾庫勒城二百五十里
 阿拉克椿濟郭勒
[024-36b]
  阿拉克椿濟郭勒在巴爾庫勒城西北阿達爾干
  鄂拉東
 哈喇烏蘇
  哈喇烏蘇烏蘇䝉古語謂/水也餘倣此在阿拉克椿濟郭勒東
  三十里
 和尼烏蘇
  和尼烏蘇在哈喇烏蘇東北
   按巴爾庫勒北山之北地俱沙磧水泉隨處間
[024-37a]
   出或冬夏盈涸不常難以備載今舉其最著者
   三水於此
    以上屬鎮西府
 
 
 
 
 
[024-37b]
 
 
 
 
 
 
 
欽定皇輿西域圖志巻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