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1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皇輿西域圖志卷九目録
疆域二安西北路/ 一/
哈宻屬
哈宻
蘇木哈喇垓
阿斯塔納
托郭棲
[009-1b]
拉布楚喀
哈喇都伯
賽巴什達里雅
格子烟墩
星星峽
多都摩垓
德都摩垓
塔勒納沁
[009-2a]
半池泉
栁樹泉
博羅圖阿滿
察罕和羅海
内勒滚
阿薩爾圖
伊里克庫木
察克瑪克塔什
[009-2b]
額什墨
鎮西府屬
鎮西府治
宜禾縣治
鏡兒泉
木城
三塘
石人子
[009-3a]
奎蘇
松樹塘
沙山子
呼濟爾台
圖古里克
哈喇和屯
廋濟
庫爾墨圖
[009-3b]
西里克拜甡
噶順
竒臺縣治
濟爾瑪台
木壘
伊勒巴爾和碩
阿克塔斯
烏蘭烏蘇
[009-4a]
格根
吉布庫
鏗格爾
古城
都爾伯勒津
乾溝
蘇博阿拉
阿濟
[009-4b]
必濟
華烏里雅蘇台
察罕察竒爾圖
阿拉克椿集
奎屯郭勒圖
蘇魯圖
色爾克
哈布塔克
[009-5a]
拜塔克
[009-5b]
欽定皇輿西域圖志卷九目録
[009-6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皇輿西域圖志卷九
疆域二
安西北路一
哈宻屬 東至塔勒納沁接喀爾喀界西至哈喇都
伯通天山南路闢展屬界西南至半池泉星星峽
博羅圖阿璊接安西南路安西州界南至沙磧北
至天山接鎮西府界
[009-6b]
哈宻
哈宻在安西州城西北八百七十里距京師七千
一百八十里城二其舊城周四里東北二門康熈
五十六年建城東有水西南流新城雍正五年建
周里許東西北三門為官兵駐防之所東闌干水
西賽巴什湖夾流十餘里滙於新城之南曰南湖
二城皆北倚大山三面平曠所居回民以耕牧射
獵為生田疇沃衍園林蕃廡氣候温暖泉甘土肥
[009-7a]
山泉競發巨細不一伏流或數十里或百里許出
地引渠溉田城外東西兩關地當孔道商民輻輳
號稱殷庶其地於漢屬匈奴號伊吾盧後漢時始
内附為伊吾魏入蠕蠕隋置伊吾郡旋屬突厥唐
置西伊州改伊州五代時號胡盧磧宋入回鶻元
為威武王分鎮之所明設哈宻衛後入土爾番
本朝康熈三十五年囘酋額貝都勒拉遣貢駝馬及
刀三十六年額貝都勒拉遣子郭帕伯克擒噶勒
[009-7b]
丹子色布騰巴勒珠爾來獻其地始内屬
︹後漢書西域傳︺永平十六年明帝命將帥北征匈
奴取伊吾盧地遂通西域章帝二年匈奴遣兵守
伊吾地和帝永元元年大將軍竇憲破匈奴二年
憲遣副校尉閻槃掩擊伊吾破之安帝元初六年
遣行長史索班將千餘人屯伊吾以招撫之於是
車師前王及鄯善王來降自敦煌西出玉門陽關
涉鄯善北通伊吾千餘里伊吾地宜五糓桑麻蒲
[009-8a]
萄漢常與匈奴争車師伊吾以制西域
︹魏書髙昌傳︺太和五年髙昌立馬儒為王二十一
年表求内徙髙祖納之遣韓安保赴之割伊吾五
百里以儒居之︹蠕蠕傳︺其西則焉耆之地東則朝
鮮之地北則渡沙漠南則臨大磧其常所㑹庭則
敦煌張掖之北小國皆苦其冦抄羈摩附之
︹隋書薛世雄傳︺世雄為玉門道行軍大將與突厥
啟民可汗連兵擊伊吾師次玉門啟民可汗不至
[009-8b]
世雄孤軍渡磧伊吾初謂隋軍不能至皆不設備
及聞世雄兵已渡磧大懼請降世雄遂於漢舊伊
吾城東築城號新伊吾留銀青光禄大夫王威以
甲卒千餘人戍之而還︹西突厥傳︺東拒都斤西越
金山龜兹鐵勒伊吾悉附之
︹元和志︺古伊州貞觀四年内附於其地置伊州州
境東西一千一十五里南北四百九十里西南至
西州七百三十里東南取莫賀磧路至𤓰州九百
[009-9a]
里正南微東至沙州七百里領縣三伊吾納職柔
逺
︹唐書地理志︺伊州伊吾郡本西伊州貞觀六年更
名伊吾貞觀四年置并置柔逺縣神功元年省入
焉在大磧外南去玉門關八百里
︹五代史髙居誨記︺沙州西曰仲雲其牙帳居胡盧
磧云仲雲者小月支之遺種也吾盧磧漢明帝時
征匈奴屯田於吾盧蓋其地也地無水而常寒多
[009-9b]
雪每天暖雪消乃得水匡鄴等西行入仲雲界至
大屯城
︹宋史髙昌傳︺王延德使髙昌歴伊州州將陳氏其
先自唐開元二年領州凡數十世唐時詔勅尚在
次歴益都次歴納職城在大患鬼魅磧之東南望
玉門關甚近
︹明史哈宻傳︺洪武中太祖定輝和爾舊作畏兀/兒今改正地
漸逼哈宻昂克特穆爾舊作安克帖/木兒今改正遣使朝貢永
[009-10a]
樂二年封忠順王四年立哈宻衛八年封托里特
穆爾舊作兔力帖/木兒今改正為忠義王宣德元年命布達錫
里舊作卜答失/里今改正嗣忠順王自是二王並貢其地北
衛拉特舊作瓦剌/今改正西土爾畨舊作吐魯/畨今改正東沙州罕
東赤金諸衛衛拉特酋額森舊作也先/今改正兵圍哈宻
取王母北還天順四年王卒母弩温答失里主國
事七年北酋寄寄肅蘭舊作亂加思/蘭今改正破其城王母
走苦峪朝廷不能援成化二年擢巴圖穆爾舊作/把塔
[009-10b]
木兒今/改正為右都督攝國事八年子哈森舊作罕慎/今改正
嗣職土爾畨襲破其城十年命罕慎權主國事築
苦峪城移哈宻衛於其地十八年罕慎襲破哈宻
還居故土𢎞治元年封忠順王土爾畨阿哈麻舊/作
阿黑麻/今改正誘殺之據其地二年都指揮阿穆呼朗舊/作
阿木郎/今改正襲破之五年立善巴舊作陜巴/今改正為忠順王
六年阿哈麻襲哈宻執善巴禽阿穆呼朗支解之
七年廷臣請令都督昂克波賴舊作奄克孛/剌今改正總理
[009-11a]
哈宻且修苦峪城凡畨人散處甘凉者令悉還其
地後諸畨以朝廷閉關絶貢不得入咸怨阿哈麻
乃歸善巴仍其舊封自是哈宻復安十八年封善
巴子巴雅濟舊作拜牙/即今改正為忠順王正德八年叛入
土爾畨莽肅爾舊作滿肅/兒今改正遣和卓塔濟丁舊作火/者他只
丁今/改正據哈宻十二年莽肅爾移居之分兵據沙州
入㓂後復入貢而王迄不還自是置哈宻不問後
為沙巴達舊作失拜烟/答今改正子彌爾瑪哈穆舊作迷兒/馬黑麻今
[009-11b]
改/正所有服屬土爾畨猶比嵗一貢迄隆慶萬厯間
不絶然非忠順王苗裔矣
按徼外山川部落名號代殊依類推求務詳厥
始伏讀
御製哈薩克使臣至令隨圍獵詩䟦云史稱大宛東則
扞冞于闐扞冞音韻與今之哈宻為近或又以為哈
宻為古伊吾引歴代開田屯兵建設州縣為據然焉
知非漢占伊吾之地屯田設戍而扞冞乃西遷近于
[009-12a]
闐而居乎又安知非中國浸㣲而扞冞仍來其故處乎
臣/等紬繹
聖訓考証史書前漢書載陽闗西一千六百里至鄯善又
西七百二十里至且末又西二千里至精絶又西
四百六十里至扞冞又西三百九十里至于闐是
前漢時之扞冞固在陽闗以西四千七百里外其
時尚未取伊吾盧地也惟是伊吾與哈宻音不相
類意扞冞國人嘗居此因轉扞冞為哈宻如和闐
[009-12b]
之為古于闐理或然也其扞冞國遷徙之蹟雖不
可考要之哈宻為扞冞轉音則較然不誣嘗推而
論之漢車師前部髙昌壁今闢展地在哈宻西八
百里後漢書稱伊吾北通車師前部二千二百里
方隅道里似不相合然考明帝取伊吾盧地遂通
西域于闐諸國知漢時伊吾東西境甚廣今自闢
展南踰大磧更南行當玉門陽闗之西與漢鄯善
國地南北相直班志謂涉鄯善北通伊吾自伊吾
[009-13a]
北通車師者其南北亦相直知當日鄯善北車
師南尚屬伊吾西境隋薛世雄渡大磧而築城
留戍其境亦在髙昌南也若魏髙祖欲以伊吾
五百里地封髙昌王去髙昌四百里迎韓安保
而安保不至還伊吾所謂五百里伊吾地在髙
昌東南四百里外可知今自哈宻西行至闢展
適在四百里外而自哈宻西南行至博羅圖阿
璊敦煌縣交界四百餘里至星星峽蘆岡泉與
[009-13b]
安西州本境交界五百餘里應即當時欲封髙
昌王地盖今哈宻止兼有唐時伊州屬之伊吾
柔逺兩縣地而所謂納職縣者應在今安西州
西境外地與漢時伊吾盧故地無涉
蘇木哈喇垓
蘇木哈喇垓亦名頭堡東距哈宻城六十里其東
南境村庄凡五泉二十五處
︹魏書帝紀︺太和十二年蠕蠕伊吾戍主髙羔子以
[009-14a]
城内附
︹唐書西域傳︺伊吾城者漢宜禾都尉所治商胡雜
居隋末内屬置伊吾郡天下亂復臣突厥貞觀四
年城酋來朝頡利滅舉七城降列其地為西伊州
︹明史哈宻傳︺成化十八年哈宻右都督哈森夜襲
哈宻城破之雅蘭舊作牙蘭/今改正遁走乗勢連復八城
遂還居故土
按唐書載伊吾七城明史載哈宻八城今哈宻
[009-14b]
西境凡五堡得五城其東境亦多回民聚處七
城八城之舊大槩可見至建置之始在漢築有
伊吾城魏髙羔子以城内附隋薛世雄於漢伊
吾城東築城號新伊吾與今新舊諸城方位異
同則未宜强附耳
阿斯塔納
阿斯塔納亦名二堡在蘇木哈喇垓西二十里東
距哈宻城八十里境有村庄凡三泉二十三處
[009-15a]
托郭棲
托郭棲亦名三堡在阿斯塔納西北四十里東距
哈宻城一百二十里境有村庄凡五泉十三處最
著者白楊溝栁樹泉二水南流數里乃合
拉布楚喀
拉布楚喀亦名五堡在托郭棲西南二十里東距
哈宻城一百四十里境有村庄凡十三泉九處小
河一道
[009-15b]
哈喇都伯
哈喇都伯亦名四堡在拉布楚喀西二十里東距
哈宻城一百六十里境有村庄凡二十三泉八處
迤北二十里有大泉流水成渠
賽巴什達里雅互見/水
賽巴什達里雅在哈宻城東北二十里地以湖名
其東北境為牛毛湖兩湖左右皆有屯田見屯/政門
格子烟墩
[009-16a]
格子烟墩在哈宻城東南二百十五里自城東南
行七十里為西黄蘆岡又東行七十五里為西長
流水又東南行七十里至此
按元和志柔逺縣西北至伊州二百四十里古
人計地自某縣至某縣皆據地中以起數不指
邊境而言則所謂二百四十里者由柔逺縣城
至伊州州城之數也今格子烟墩北至哈宻城
二百十五里以古今丈尺計之則柔逺故城當
[009-16b]
在於是
星星峽互見/山
星星峽地以峽名在格子烟墩東南二百八十里
西北距哈宻城四百九十里自格子烟墩東南行
一百五十里為苦水又東南行八十里為沙泉子
又東南行五十里至此為哈宻東南境接安西州
界雍正十三年征準噶爾出師於此修塗轉餉有
民人楊可禄修路碣記
[009-17a]
︹北魏蠕蠕傳︺其常所㑹庭則敦煌張掖之北
︹元和志︺柔逺縣西北至伊州二百四十里縣東有
柔逺故鎮因以為名
︹楊可禄修路碣記︺
皇威震叠底定西酋整厥虎旅駐於伊州啟拓疆宇騰
聲遐陬轆轤飛挽駕馬服牛地靈取順荒磧泉流
惟山磊砢輪蹄是憂聿來善民攘剔平修王道坦
蕩振古長留
[009-17b]
按北魏蠕蠕邊界西抵焉耆南臨大磧而常所
㑹庭在敦煌之北當焉耆大磧東南境今自星
星峽半池泉博羅圖阿璊迤西北分道以達於
哈宻皆其地也今之哈宻唐為伊吾縣在伊州
郭下柔逺縣在伊州東南今自星星峽至哈宻
屬東南境當在唐柔逺縣地
多都摩垓
多都摩垓在哈宻城東二百十里東西皆有泉源
[009-18a]
出天山北麓夾流過多都摩垓北合流百餘里瀦
為大澤
德都摩垓
德都摩垓在多都摩垓東北七十里西南距哈宻
城二百八十里東西皆有泉即塔勒納沁河之北
流也為哈宻東北境自德都摩垓西北行一百二
十里至圖古里克接鎮西府界又自哈宻城北八
十里至黒帳房又北二十里為長山子又北二十
[009-18b]
里為南山口是為哈宻北境接鎮西府松樹塘界
塔勒納沁
塔勒納沁在哈宻城東北二百二十里土城一有
屯田見屯/政門
半池泉
半池泉地以泉名在塔勒納沁東南二百五十里
自塔勒納沁東南行五十里為沙泉子又東南五
十里為𤨏瑣阿卜又東南一百五十里至此為哈
[009-19a]
宻東南境接安西州界
按自半池泉至塔勒納沁屬哈宻東南境以元
和志柔逺縣西北至伊州二百四十里之文考
之蓋亦柔逺縣地
栁樹泉
栁樹泉地以水名在哈宻城南六十里踰河而至
其東南六十里為哈什泉又一百三十里為酤水
又八十里為大泉一帶山泉饒裕
[009-19b]
博羅圖阿璊
博羅圖阿璊在哈宻東南四百里經栁樹泉哈什
泉酤水大泉至此為哈宻東南境接安西州屬敦
煌縣北界
按古伊州所屬伊吾柔逺二縣伊吾居柔逺之
西今自安西州北至哈宻之道偏東屬柔逺縣
故地則自敦煌縣北之青墩峽出博羅圖阿璊
由栁樹泉至哈宻之道偏西應屬伊吾縣故地
[009-20a]
也
又按舊一統志載自安西鎮抵哈宻分二道一
由安西鎮為東道一由沙州為西道後因安西
鎮為往來總滙始專行東道即今由得勝墩經
格子烟墩至哈宻之路乾隆二十七年移設安
西府於敦煌專行沙州之西道三十二年仍改
由東道云
以上屬哈宻
[009-20b]
察罕和羅海
察罕和羅海在哈喇都伯城西七十里哈宻西境
外南臨大磧
内勒滚
内勒滚在察罕和羅海西七十里地多碎石有水
草南臨大磧
阿薩爾圖
阿薩爾圖在内勒滚西六十里南有澤名沙拉淖
[009-21a]
爾又南臨大磧
伊里克庫木
伊里克庫木在阿薩爾圖西六十里地無水草南
臨大磧
察克瑪克塔什
察克瑪克塔什在伊里克庫木西六十里地無水
草南臨大磧
額什墨
[009-21b]
額什墨在察克瑪克塔什西五十里南臨大磧又
西一百五十里至洪入闢展界自伊里克庫木以
西皆沙磧至此則沙磧之内㣲有水草云
按自察罕和羅海至此南境皆臨大磧今考唐
書吐蕃傳吐蕃長鼓右驅踰髙昌歴車師鈔常
樂絶莫賀延磧以臨敦煌又河源東北直莫賀
延磧尾殆五百里磧廣五十里北自沙州西南
入吐谷渾寖狹故號磧尾西域傳自隋亂磧路
[009-22a]
閉故西域朝貢者皆道髙昌突騎支請開大磧
道以便行人又宋王延德髙昌行紀歴伊州次
歴益都次歴納職城在大患鬼魅磧之東南無
水草載糧以行凡三日息鬼谷口避風驛凡八
日至驛田寺次厯地名寳莊又厯六鍾乃至髙
昌據此則察罕和羅海至額什墨以南之大磧
當屬唐之莫賀延磧髙昌王突騎支請開以便
行人者在宋則為大患鬼魅磧也
[009-22b]
以上屬哈宻境外地
鎮西府即巴爾/庫勒屬 統縣二宜禾竒臺東至圖古里
克接喀爾喀界西至乾溝接迪化州阜康縣界南
至天山踰山接哈宻界北至哈布塔克接天山北
路界
鎮西府治
鎮西府治在巴爾庫勒東南距哈宻三百三十里
距京師七千五百十里南界天山西隠平岡西北
[009-23a]
有巴爾庫勒淖爾周一百二十餘里縁山北麓原
泉競發分為三河滙入大澤水氣浸潤庶草繁廡
地宜畜牧居天山之隂氣候多寒
本朝康熈五十四年内屬雍正九年築巴爾庫勒城
周八里髙二丈東西南北四門初以安西同知駐
防其地乾隆三十八年置鎮西府以巴爾庫勒城
為府治城内有
萬夀宫
[009-23b]
文廟城隍廟城西南有龍王廟城東有城周六里為
滿洲兵弁駐防之所亦建
萬夀宫
關帝廟城西北三里别建
關帝廟廟前有漢敦煌太守裴岑碑
︹漢敦煌太守裴岑祠碑文︺維漢永和二年八月敦
煌太守雲中裴岑將郡卒五千人誅呼衍王夀斬
馘部衆克敵全師除西域之灰蠲四郡之害邊境
[009-24a]
乂安振威到此立德祠以表萬世
︹漢書武帝紀︺貳師將軍與右賢王戰于天山注云
近蒲類國︹西域傳︺匈奴東蒲類王兹力支將人衆
千七百餘人降都䕶都䕶分車師後王之西為烏
貪訾離地以居之
按鎮西府於前漢為匈奴東蒲類王兹力支地
後漢屬伊吾盧地後魏屬蠕蠕隋屬伊吾郡後
入突厥唐屬伊州伊吾縣明屬衛拉特舊作瓦/剌今改
[009-24b]
正/此前代沿革大略也至漢時蒲類部落不一
其王名兹力支者為東蒲類國故曰匈奴東蒲
類王也其治天山西疏榆谷者在卑陸且彌諸
國之西為西蒲類國故西域傳蒲類國治天山
西也又據後漢書西域傳蒲類本大國其王得
罪單于徙蒲類人六千餘口内之匈奴右部阿
惡地右部當居西鄙則其國本在東陲可知惟
其得罪單于是以西降都䕶既降之後居烏貪
[009-25a]
訾離地在今闢展西北未降之前所謂東蒲類
者當在今闢展之東應屬今鎮西府境更以後
漢書班超傳注蒲類海在敦煌北之文証之又
當在敦煌之北則今之巴爾庫勒淖爾即漢蒲
類海今之鎮西府即漢東蒲類兹力支故地也
至漢永和碑為後漢明帝之十有二年史傳不
著其事疑當時敦煌郡人為裴岑建祠而立後
乃改祠為廟耳
[009-25b]
宜禾縣治
宜禾縣乾隆三十八年設與鎮西府同治東南至
南山口二百五十里東北至鹽池百六十里西至
噶順三百四十里南至大山十里北至三塘一百
六十里自縣治東北行五十里歴五墩至屯田處
地名朴城子有四庄見屯/政門
鏡兒泉
鏡兒泉在宜禾縣治西北六十里自縣治西北行
[009-26a]
五十里歴五墩又十里至其地自鏡兒泉折而西
南行二十里至三個墩又西南行繞巴勒庫爾之
西五十里為肋巴泉
木城
木城在宜禾縣治北九十里西南境有石城子自
鏡兒泉東北二十里至石城子又東十里至其地
三塘
三塘在木城北七十里南距宜禾縣治一百六十
[009-26b]
里自木城東北行二十里至柵門口踰山五十里
至其地
石人子
石人子在宜禾縣治東五十里自縣治東歴固原
堡大泉至其地其西南境有東黒溝
奎蘇
奎蘇在石人子東四十里西距宜禾縣治九十里
當巴爾庫勒淖爾發源處左右兩流之間
[009-27a]
松樹塘
松樹塘䝉古語名招摩多在奎蘇東南九十里西
距宜禾縣治一百六十里是為縣東南境南踰庫
舍圖達巴至南山口接哈宻界
沙山子
沙山子在石人子東北八十里踰巴爾庫勒淖爾
三河源至其地
呼濟爾台
[009-27b]
呼濟爾台在沙山子東二十里西南距宜禾縣治
一百五十里其東南踰山十里有鹽池
︹唐書地理志︺伊州伊吾縣南二里有鹽池
︹元和志︺陸鹽池在伊州南六十里周迴十餘里無
魚水自生如海鹽月滿則鹽多而甘月虧則鹽少
而苦
按唐書及元和志俱載鹽池在伊吾縣南若以
宜禾縣東北境之鹽池當之方位不合而舍此
[009-28a]
無所謂鹽池者疑唐時縣治尚在今鹽池北境
説詳後哈喇和屯條
圖古里克
圖古里克在呼濟爾台東一百四十里西距宜禾
縣治二百九十里又東南行一百二十里至多都
摩垓接哈宻界
哈喇和屯
哈喇和屯在圖古里克北三十里
[009-28b]
按唐伊州伊吾縣故城基址史無明文以元和
志新唐書伊吾縣南有陸鹽池及鹽池海之說
推之是當時縣治在鹽池北也若以今哈宻城
鎮西府城當之則鹽池在城東北不在城南而
今哈喇和屯則適居鹽池之北疑屬唐時伊吾
縣故城也盖歴代置立州縣治所不必一處疑
漢伊吾舊城隋伊吾新城皆在今哈宻至唐景
龍四年於伊州西北三百里置伊吾軍乃移建
[009-29a]
縣治於此今之哈喇和屯殆即其遺址故南有
鹽池形勢相合耳
廋濟
廋濟在宜禾縣治西九十里北有小山東曰尖山
子西曰獨山子又自獨山子西南六十里至托來
達巴
庫爾墨圖
庫爾墨圖在廋濟西三十里東距宜禾縣治一百
[009-29b]
二十里又西六十里為巴肋泉塘哈畢爾噶布拉
克出其地
西里克拜甡
西里克拜甡在庫爾墨圖西北一百十里東南距
宜禾縣治二百三十里西有烏爾圖水塘烏爾圖
布拉克出其地
︹元和志︺伊吾軍在伊州西北三百里折羅漫山北
甘露川置刺史為使景龍四年置
[009-30a]
按庫爾墨圖西里克拜甡皆在鎮西府西北境
與元和志載伊吾軍去伊州道里相近哈畢爾
噶布拉克烏爾圖布拉克在其左右或即甘露
川之遺蹟歟
噶順
噶順在西里克拜甡西南一百里東北距宜禾縣
治二百七十里有泉出山下南流其北四十里為
鄂籠吉有舊城噶順西接竒臺縣界
[009-30b]
以上屬宜禾縣
竒臺縣治
竒臺縣治東距府治六百九十里縣治東至噶順
溝三百七十里接宜禾縣界西至乾溝一百十里
南至南山北至葦湖西域平後於竒臺設堡乾隆
四十一年改設竒臺縣城内有
文廟
闗帝廟城西南有竒臺堡二又南有龍口堡渠河出
[009-31a]
南山下環抱縣治及諸堡左右稍東有英格布拉
克出天山下北流竒臺堡北有竒臺塘
濟爾瑪台
濟爾瑪台在縣治東九十里濟爾瑪台布拉克出
天山下北流東西各建堡一名西濟爾瑪台堡一
名東濟爾瑪台堡有屯田見屯/政門
木壘
木壘在濟爾瑪台東十里負天山之隂地廣饒水
[009-31b]
草宜耕牧東扼巴爾庫勒西通烏魯木齊舊為聲
援要地乾隆十九年大兵進討準噶爾駐營于此
有木壘城東距竒臺縣治百里城東南别有舊城
一雍正年間築東北境有木壘堡一木壘布拉克
出南山下北流過舊城西又經新城東環堡左右
其東北境有木壘塘有屯田見屯/政門
按後漢書伊吾五百里北通車師前部又五百
里北通後部金滿城今哈宻為漢伊吾闢展為
[009-32a]
漢車師前部則後部金滿城當在天山北境唐
為金滿州又為金滿縣今竒臺縣屬木壘以西
迄于阜康縣境特納格爾以東正當闢展北境
應皆金滿地也詳見後阜康/縣濟木薩條
伊勒巴爾和碩
伊勒巴爾和碩在木壘東北四十里南有泉出北
山麓有一灣泉塘
阿克塔斯
[009-32b]
阿克塔斯在伊勒巴爾和碩東五十里天山北麓
泉源迭發凡三道相距各十餘里其西南四十里
有地名烏里雅蘇台
烏蘭烏蘇
烏蘭烏蘇地以水名在阿克塔斯東南九十里舊
為準噶爾東境乾隆二十年三月大兵進討準噶
爾甫入境有扎哈沁宰桑敦多克及其德木齊巴
罕曼濟等來迎將軍薩拉爾等宣示
[009-33a]
恩㫖敦多克等咸感動泣下奏言
大皇帝均幬並覆撫育準噶爾部衆拯諸水火登乎袵
席再生之德願無二心乃率所屬一千五百餘户
内附此諸部落歸誠之始烏蘭烏蘇扎哈沁㳺牧
東界也東為庫舍圖又東六十里為庫克車勒有
泉名諾爾色必特有色必特塘又東六十里至噶
順溝口接宜禾縣界
格根
[009-33b]
格根在竒臺縣治西四十里分中東西三堡相距
各五里堡各有渠源出天山下北流中格根渠釃
為三道夾堡而趨東西渠俱流經堡之東境西格
根之西有泉名碧流溝中格根之北有地窩舖塘
吉布庫
吉布庫在格根西二十里有吉布庫堡東西有渠
發源天山北麓北流夾堡之左右東名永豐溝西
名永泰溝有屯田見屯/政門北十里地有獨樹名一顆
[009-34a]
樹有一顆樹泉
鏗格爾
鏗格爾在吉布庫西二十里有鏗格爾堡泉出天
山北麓北流經堡之東堡西别有泉土名達巴罕
溝
古城
古城在竒臺縣治西北九十里由竒臺塘至古城
五十里南北二城南城中有
[009-34b]
萬夀宫
關帝廟城西有牛圏泉乾隆四十年駐防大臣索諾
穆策凌於其地得唐時殘碑石二方有金滿縣令
等字知古城為唐金滿地也有屯田見屯/政門
︹唐書地理志︺北庭都䕶府縣四金滿輪臺後庭西
海 金滿州都督府永徽五年以處月部落置為
州龍翔二年為府
按唐金滿縣應即漢車師後部金滿城地漢時
[009-35a]
由車師前部北通後部金滿城之路當在今阜
康縣東境之濟木薩詳見/後卷阜康縣東境與竒臺
西境接古城與濟木薩境本相屬當為唐時金
滿縣東境碑石原建處不必定在縣城也據此
則今竒臺縣之西境阜康縣之東境均當為金
滿故地無疑
都爾伯勒津
都爾伯勒津在古城東十里有舊城東有舊城屯
[009-35b]
泉自都爾伯勒津東北行經額勒蘇廋濟鄂克沁
托賴庫布烏爾圖布拉克三百里至拜塔克
乾溝
乾溝在古城西六十里西接迪化州屬阜康縣界
按今鎮西府為唐伊州沙陀近冦伊州當伊州
北境宜在今鎮西府北唐沙陀州金滿州均以
處月部置地宜毗接金滿屬漢車師後部為今
竒臺縣西境阜康縣東境地則沙陀故境又當在
[009-36a]
今竒臺阜康兩縣北金滿州既南近天山則沙
陀州自北連大磧今自竒臺縣西北境阜康縣
東北境之都爾伯勒津迤北一帶戈壁東届哈
布塔克拜塔克疑即沙陀舊壤其方位亦適當
伊州之西北金滿州之正北也
以上屬竒臺縣
蘇博阿拉
蘇博阿拉在鎮西府竒臺縣西北境都爾伯勒津
[009-36b]
東北二十里又東北行二百餘里至拜塔克舊為
準噶爾東南界
阿濟
阿濟在鎮西府宜禾縣東北境哈喇和屯北一百
里西接華烏里雅蘇台
必濟
必濟在鎮西府宜禾縣境外阿濟西北接華烏里
雅蘇台
[009-37a]
華烏里雅蘇台
華烏里雅蘇台在必濟山北西南北三面環山東
靣池泉不一東至烏里雅蘇台軍營五百餘里由
華烏里雅蘇台北山西北行岡巒層叠千有餘里
直至古爾畢達巴阿勒坦鄂拉舊為準噶爾東界
察罕察竒爾圖
察罕察竒爾圖在鎮西府宜禾縣木城北一百八
十里踰北山而至又西北五十里為夸察竒爾圖
[009-37b]
西六十里為哈喇察竒爾圖
阿拉克椿集
阿拉克椿集在鎮西府宜禾縣城東北一百二十
里又西北為察罕椿集又西北為額林椿集
奎屯郭勒圖
奎屯郭勒圖在額林椿集西北五十里地饒水草
蘇魯圖
蘇魯圖在奎屯郭勒圖西北五十里又自鎮西府
[009-38a]
宜禾縣北境之西里克拜甡北踰哈套鄂拉北行
三十里為烏爾圖又北二十里為布渾又北三十
里為博羅鄂博又東北五十里亦至蘇魯圖
色爾克
色爾克在蘇魯圖西北八十里又西北為昭達木
濟呼又西北至哈布塔克
哈布塔克互見/山
哈布塔克地以山名在鎮西府西北四百里北六
[009-38b]
十里即布拉干郭勒河南山北之地饒水草宜畜
牧踰哈布塔克至青吉勒郭勒舊為準噶爾東南
界
拜塔克
拜塔克地以山名在哈布塔克西青吉勒郭勒南
岸由拜塔克西南行三百里至竒臺縣界
謹按我
朝舊疆與準噶爾分界處在阿勒坦鄂拉南古爾畢
[009-39a]
達巴至哈布塔克拜塔克之間爰舉必濟以下
諸境當鎮西府北界者𨽻諸卷末以表舊疆之
所届云
以上屬鎮西府北境外地
[009-39b]
欽定皇輿西域圖志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