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39 欽定皇輿西域圖志-清-傅恒 (master)


[032-1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皇輿西域圖志卷二十
 山一
  安西南路
 南山
  南山在安西州南跨越州境及敦煌玉門二縣地
  一名雪山亦名祁連山高峰疊巘積雪春夏消釋
  其發源有大河三曰蘇賴曰昌馬曰黨河支流競
[032-1b]
  發境内資以溉田山自葱嶺分支由葉爾羌和闐
  南逕安西州綿亘而東統曰南山由是東接陜西
  肅甘涼三州境其東南一支包青海統黄河東入
  陜西岷州界經渭水之南而東為武功太白太乙
  諸山又東北達於太華即一行所謂北戎皆西域
  南山一脈所分
 ︹漢書西域傳︺三十六國南北有大山其南山東出
  金城與漢南山屬焉自玉門陽闗出西域從鄯善
[032-2a]
  傍南山北波河西行至莎車為南道
 ︹隋書地理志︺福禄縣有祁連山
  ︹元和志︺雪山在晉昌縣南百六十里積雪至夏不
  消東南連吐谷渾界
  ︹通志︺雪山在栁溝衛南三百里東西綿亘不絶今
  亦名南山
   按漢時所謂南北山皆自葱嶺分支其北山由
   疏勒尉頭温宿龜兹焉耆車師六國東行即今
[032-2b]
   喀什噶爾烏什阿克蘇庫車哈喇沙爾闢展一
   帶北境之山其南山由西夜莎車于闐扜彌戎
   盧精絶鄯善諸國東行即今由葉爾羌和闐之
   南入沙磧歴安西州敦煌玉門縣南境之山漢
   書武帝紀貳師將軍出酒泉與右賢王戰於天
   山師古曰即祁連山匈奴謂天為祁連山是漢
   所謂天山者即指北山而言若西域傳所云東
   出金城與漢南山屬又從鄯善傍山西行為南
[032-3a]
   道者止稱南山至隋書載福禄縣有祁連山而
   晉書地理志載張祚以敦煌郡為商州張元靚以
   商州為祁連郡唐書福禄縣東南一百二十里
   有祁連戍又以近南山而被名於是南山亦號
   天山與漢時之以北山為天山者同曰祁連而
   實分兩幹也今西域回部諸國皆在南山之北
   即漢書所謂南有大山也東至涼甘肅州皆與
   此山為一脈即漢書所謂與漢南山屬也自安
[032-3b]
   西州境外西南行綿亘沙磧直抵葱嶺即漢書
   所謂從鄯善傍南山北波河西行至莎車為南
   道者也兹本漢時之舊以北山為天山而於三
   十六國南境之山止稱南山庶幾稱名近古而
   彼此不淆若一統志既稱南山在安西衛南五
   十里又稱雪山在安西栁溝二衛南者以一山
   分支各就所𨽻之境而言實未嘗有兩山爾
   又按今安西州境本淵泉縣地初建沙州衛後
[032-4a]
   改府淵泉為附府首邑今改直𨽻州以敦煌玉
   門二縣𨽻屬故於疆域則首叙州次叙縣例也
   惟是山川脈絡源流大者跨越數境必統其全
   局尋端竞委而後形勢昭然古今符合有未宜
   凌躐首尾强與疆域相從者兹於安西山水仍
   按大勢近由嘉峪闗西出次第編叙審賓主拱
   揖之形辨分合注入之道庶幾開帙瞭如此志
   中類次諸部山川與疆域分門之通例為特著
[032-4b]
   於此
 金山
  金山在玉門縣北靖逆城東九十里環縣東西北
  三面綿亘二百餘里其西北境山峽曰赤金峽赤
  金湖自縣南北流逕峽中其下流入阿拉克池當
  山之南麓
 ︹元和志︺金山在玉門縣東六十里出金
 ︹寰宇記︺玉門縣長三百里石門周帀山間
[032-5a]
   按一統志載金山在赤金所東又稱赤斤山在
   赤金所西三十里似屬兩山今以形勢求之山
   在玉門縣北而亘乎東西盖一山而異名者自
   赤金峽折而北東逕縣城與寰宇記所云玉門
   縣長三百里石門周帀山間者相合是則縣名
   玉門衛名赤金皆取義於此
 獨登山
  獨登山在玉門縣北距城十里踰赤金湖而至又
[032-5b]
  玉門縣南有紅山
  ︹元和志︺獨登山在王門縣北十里其山出鹽甘美
  有異常鹽取充貢獻
   按今玉門縣北之山即赤金峽之折而東北者
   舊名獨登當縣城直北應屬金山之支峰
 寛臺山
  寛臺山在玉門縣城東九十里惠回堡北山寛如
  臺故名
[032-6a]
  ︹一統志︺寛臺山在赤金所東南嘉峪闗西
   按今嘉峪闗迤西之山統名南山寛臺亦應其
   支峰也又唐書玉門縣南有神雨山疑與寛臺
   山相近
 尖山
  尖山在安西州之東黄蘆岡西北九十里西南距
  州城四百五十里踰河而至其東為往哈宻孔道
 青山
[032-6b]
  青山在尖山西北一百六十里中經東長流水至
  此西南距縣城六百十里地當孔道
 懸泉山
  懸泉山在敦煌縣東一百三十里即南山之支峰
  山脈自縣境南來復繞為東屏山中水峽即縣泉
  也
  ︹元和志︺懸泉山在沙州東北百三十里
   按沙州東北百三十里當屬漢廣至縣地據後
[032-7a]
   漢書注廣至故城在常樂東境又當為唐之常
   樂據此則漢書地理志稱廣至縣有昆侖障唐
   書地理志稱常樂縣有㧞河帝山當與懸泉山
   方位相近也
 三危山
  三危山在敦煌縣城東南四十里亦南山之支峰
  三峰聳峙勢極危峻故名
 ︹山海經︺三危之山三青鳥居之是山也廣員百里
[032-7b]
 ︹水經注︺三危山在敦煌縣南
 ︹隋書地理志︺敦煌郡敦煌縣有三危山
 ︹唐書地理志︺沙州敦煌郡敦煌縣東四十七里有
  三危山
  ︹括地志︺山在敦煌縣東南三十里山有三峯故曰
  三危
   按尚書舜典竄三苗于三危禹貢雍州三危既
   宅又導弱水至于三危孔安國傳三危西裔之
[032-8a]
   山此西域山名見於經者厥名為最古矣更以
   山經以下諸書証之即今敦煌縣東南四十里
   之山無疑也唐一行叙北戒諸山獨以三危為
   首是不知皆葱嶺南山所分三危亦其支峯耳
   魏書太平真君六年討吐谷渾杜豐追被囊度
   三危山至雪山生擒之即謂此山又括地志三
   危山俗名卑羽山寰宇記俗名昇雨山皆一山
   而隨時異名者
[032-8b]
 鳴沙山
  鳴沙山在敦煌縣東南十里黨河經其西南積沙
  所成峯巒危峭踰於石山四面皆沙隴背如刀刄
  人登之即鳴隨足墜落經宿雨吹輒復如舊天氣
  晴朗沙鳴聞於城内其西即禹貢謂餘波入于流
  沙者也山有泉曰沙井挹注不竭水極甘美山麓
  有泉名月牙其東為千佛洞有雷音寺建寺之始
  不詳年代岩石間佛像萬計寺有唐朝散大夫鄭
[032-9a]
  王府諮議隴西李太賓碑唐涼州司馬檢校國子
  祭酒兼御史中丞姓氏/缺碑各一
  ︹水經注︺敦煌縣南七里有鳴沙山
  ︹隋書地理志︺敦煌郡敦煌縣有神沙山
 ︹元和志︺鳴沙山一名神沙山
  ︹唐朝散大夫鄭王府諮議隴西李太賓碑文︺缺五/十二
  字/飛閣缺二/字霞連衣缺二/字缺一/字出人境聖缺一/字
  時照一川星懸缺一/字缺四/字缺一/字靈仙鬼佛往
[032-9b]
  往而在缺一/字以賊臣千缺九/字暴殄天物東自隴缺/一
  字/舊陌走狐兔之羣西盡陽闗遺邑聚豺狼之窟
  缺一/字木夜驚和門晝扄㙮中委塵禪處生缺一/字
  有信士朝散大夫鄭王府諮議隴西李太賓其先
  指樹命氏紫氣度流沙之西㓨山騰芳缺一/字名感
  懸泉之下時高射虎人望登龍開國西涼稱藩東
  晉諮議即興聖皇帝十三代孫逺派天分世濟其
  美靈根地植代不乏賢六代祖寶隨使持節侍中
[032-10a]
  西陲諸軍事鎮西大將軍領䕶西戎校尉開府儀
  同三司沙州牧燉煌公玉門缺一/字封邑三千户曽
  祖達皇燉煌司馬其後因家焉祖操皇大黄府車
  騎將軍考奉國皇昭武校尉甘州和平鎮將早逢
  昌運得展雄材一命是凌雲之資百齡懷捧日之
  慶垂條字從/原刻布頴業繼弓裘築室連閎里成冠盖
  難兄令弟卓然履道之賢翼子謀孫宛爾保家之
  主諮議天授淳粹神假正直交遊仰其信鄉黨稱
[032-10b]
  其仁義泉深沈酌而不竭道氣虚逺感而遂通嘗
  以為挹江海者難測其淺深望乾坤者不究其方
  圓况色空皆空性相無相豈可以名言悟豈可以
  文字知夫然故方丈小室黙然入不二之妙智度
  大道法爾表無念之真以其虚谷騰聲洪鐘應物
  所以魔宫山坼佛日天開愛水朝清昏衢夜曉一
  音演法四衆隨縁直解髻珠密傳心印凡依有相
  即是所依若住無為還成有住由是巡山作禮歴
[032-11a]
  險經行盤迴未周軒檻缺一/字斷刻削有地締搆無
  人遂千金貿工百堵興役奮鎚聾壑揭石聒山素
  湼盤像一鋪如意輪菩薩不空罥索菩薩各一鋪
  畫報恩天請問普賢菩薩文殊師利菩薩東方藥
  師西方淨土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彌勒上生下
  生如意輪不空罥索等變各一鋪賢刼千佛一千
  軀初坏土塗旋布錯彩豁開石壁儼現金容本自
  不生示生於千界今則無滅示滅於雙林考經尋
[032-11b]
  源備物象設梵王奔世佛母下天如意聖輪圓轉
  三有不空妙索維持四生人其報恩天則請問六
  牙象寶摇紫佩以棲真五色獸王載青蓮而捧聖
  十二上願列於淨刹十六觀門開其樂土大悲來
  儀於鷲嶺慈缺一/字降跡於龍華丕休哉千佛分身
  聚成沙界八部敷衆重圍鐵山希夷無聲悉窣欲
  動爾其簷飛雁翅砌盤龍鱗雲霧生於戸牖雷霆
  走於階陛左豁平陸目極逺山前流長河波映重
[032-12a]
  閣風鳴道樹每韻苦空之聲露滴禪池更澄清淨
  之趣時節度觀察處置使開府儀同三司御史大
  夫蔡國公周公道洽生知才膺命世清明内照英
  華外敷氣邁風雲心縣日月文物居執憲之重武
  威當杖鉞之雄括囊九流住持十信爰因蒐練之
  暇以申禮敬之誠揭竿操矛闟㦸以從蓬頭駢脇
  傍車而趨熊羆啓行鵷鷺陪乗𨼆缺三/字蕩谷摇川
  而至於斯窟也層軒九空複道一帶前引簫唱上
[032-12b]
  干雲霓雖以身容身投迹無地而舉足缺一/字足登
  天有堦目窮二儀心出三界有若僧政沙門釋靈
  悟法師即諮議之愛弟也戒珠圓明心鏡朗澈學
  探萬偈辯折千人出火宅於缺一/字乘破空遣相指
  化城於四座虚往實歸於是引兄大賓弟朝英姪
  子良子液子望子羽等拜手於堦下法師及姪僧
  志融歛袂於堂上曰主人恤人求瘼戡難濟時井
  税且均家財自給是得旁開虚洞横敞危樓將以
[032-13a]
  翼大化將以福先烈休庇一郡光昭六親况祖孫
  五枝圖素四刹堂構免墜詒厥無慚非石何以表
  其貞非文何以紀其逺且登高能賦古或無遺遇
  物斯銘今豈遐弃紛然遞進來以求䝉蔡公乃指
  精廬而謂愚曰操斧伐柯取則不逺屬詞比事固
  可當仁仰恭指歸俯就誠懇敢缺二/字其狂簡庶髣
  髴於真宗缺十/三字缺一/字年龍集景辰缺五/字有十五
  日辛未建缺二/字姝夫鄉貢明經攝燉煌州學博士
[032-13b]
  隂庭誡
  ︹唐涼州司馬撿校國子祭酒兼御史中丞缺/碑︺以/上
  缺/缺二/字缺八/字缺八/字缺二/字缺一/字増祖缺/九
  字/司郎中賜緋魚袋缺十/三字歸唐缺一/字右散騎常侍
  英髦驤駟缺三/字皆以缺一/字古微言留心儒素或登
  華第更高㧞缺一/字之名文戰都堂每中甲科之的
  雖云前䧟居缺一/字而不墜弓裘暫冠缺二/字猶次將
  軍之列子既承恩鳳闕父乃擢處貂蟬朱門不愧
[032-14a]
  於五侯樹㦸崇隆於貴族至於源分特秀門繼簮
  裾家承九錫之枝流派祥雲之允時遭西陲汩沒
  至徳年中十郡土崩彌絶玉闗之路凡三甲子運
  偶大中之初中興啓途是金星耀芒之嵗皇化溥
  洽通乎八宏遐占雪山綿邈萬里府君春秋纔方
  弱冠文藝卓犖進止規常迥然獨秀時則妻父河
  西隴右一十一州節度管内觀察處置押蕃落營
  田支度等使金紫光禄大夫特進食邑二千户實
[032-14b]
  封三百戸賜紫金魚袋南陽張公諱義潮慕公之
  高望藉公之文武於是乃為秦晉遂申伉儷之儀
  將奉承祧世祚潘揚之美公其時也始䝉表薦因
  依獻□字從/原刻親拜彤庭宣宗臨軒缺二/字所以公具
  家諜面奏玉階上亦冲融破顔羣公愕視乃從别
  缺一/字勅授涼州司馬檢校國子祭酒兼御史中丞
  賜紫金魚袋錫金銀寶貝詔命陪臣乃歸戎幕缺/二
  字/餘載河右麾戈㧞幟抉囊龍韜盡展克復神鳥
[032-15a]
  而壹戎衣殘勍冦於河蘭馘獯戎於澣字從原刻/義當作瀚
  海加以隴頭霧卷金河泯湍瀨之波蒲海梟鯨流
  沙㢮列烽之患復天寶之缺二/字致唐堯之夀域晏
  如也百城無拜井之虞十郡豐登吏士賀來蘇之
  政此乃三槐神异百辟稀功英雄半千名流萬古
  公又累䝉朝奬恩渥日深方佩隼旟用堅磐石勲
  猷未缺一/字俄已云亡享齡五十有二終於燉煌之
  私第亡叔僧妙弁在蕃以行高才峻遐邇瞻依名
[032-15b]
  達戎王贊普追召特留在内兼假臨壇供奉之號
  缺一/字以擅持談柄缺一/字缺一/字流恩洽燉煌庇休
  家井高僧寶月取以為儔僧叡餘蹤扇於河隴亡
  妣氾氏太夫人龍缺一/字鼎鼐盛族孤標庭訓而保
  子謀孫軌範而清資不乏承家建業薦累代而揚
  名閥閲聨綿長緒帝王之室今乃逝矣佳譽存焉
  故府君贈右散騎常侍生前遇三邊無警四人有
  暇於東臯命駕傾誠謁先人之寶刹迴顧粉壁念
[032-16a]
  疇昔之遺蹤瞻禮玉豪嘆紅樓之半側豈使林風
  透閨埃塵寶座之前峗嶺陽烏曝露茶毗之所嶝
  道之南復有當家三窟今亦重修泥金華石篆籕
  存焉於是乃募良工訪其杞梓貿材運斧百堵缺/一
  字/成魯國班輸親臨勝境雲霞大豁寶砌崇墉未
  及星環斯搆矗立雕簷化出巍巍不讓於龍宫懸
  閣重軒曉方缺一/字於日際其功大矣筆何宣哉亡
  兄河西節度衙推兼監察御史明達天與孤貞松
[032-16b]
  筠比節懷文挾武有張賓之策謀破虜擒奸每得
  玉堂之術曽朝綘闕敷奏金鸞指畫山川盡縱横
  於天險兄明徳任沙州録事參軍摻持吏理六曹
  無阿黨之言深避四知切慕乘鷗之詠兄明詮燉
  煌處士今古滿懷灑落卿雲之彩缺一/字先效靈光
  騰矞露之文五□字從/原刻閑居慕逍遥於㽵字從/原刻
  夫人南陽郡君張氏即河西萬户侯太保張公第
  十四之女温和雅暢淑徳令聞深遵陶母之仁至
[032-17a]
  切齊睂之摻先君歸覲不得同赴於京華外族留
  連各分飛於南北於是兄亡弟喪社稷傾淪假手
  托孤幾辛勤於茍免所賴太保神靈辜恩勦斃重
  光嗣子再整遺缺一/字雖手剏大功而心全弃置見
  機取勝不以為懷乃義立姪男秉持旄鉞總兵戎
  於舊府樹勲績於新墀内外肅清秋毫屏迹慶豐
  山踴呈瑞色於朱軒陳霸動容歎缺三/字壯室四方
  嚮義信結隣羌運籌不媿於梓橦貞烈缺一/字慚於
[032-17b]
  世婦間生神異成太保之徽猷雖處閨門實謂丈
  夫之女然心悟道併弃樊籠巡禮仙巖□字從/原刻
  鐐於缺二/字於時頓捨青鳬缺一/字紫金於上國解纓
  絡弃珠珍銷金鈿於廊廡運虚櫜於庭際乃得玉
  毫朗耀光衝有頂之峯室相發輝直抵大羅之所
  長男使持節沙州諸軍事缺一/字沙州刺史兼節度
  副使檢校右散騎常侍御史大夫上柱國宏愿輔
  唐憂國政立祥風忠孝頗懇於君親禮讓靡忘於
[032-18a]
  伯玉六條布化千里隨車人歌來暮之缺三/字龔黄
  之績次男使持節𤓰州刺使墨離軍押蕃落等使
  兼御史大夫宏定文武全材英雄賈勇晉昌要險
  能布頗牧之威缺一/字野大荒屏盪匈奴之迹挾纊
  缺三/字士卒冺燧不媿於襄陽都河自注人知有道
  之君積貯万字從/原刻廂東郡著彫金之好次男使持
  節甘州刺史缺一/字御史中丞上柱國宏諫飛馳拔
  拒惟慶忌而難儔缺三/字楊非由基而莫比洎分符
[032-18b]
  於張掖改恤惸孤布皇化於専城懸魚發詠次男
  朝議郎前守左神武軍缺二/字兼侍御史宏益三端
  俱備六藝精通工書有類缺四/字札連芳於射㦸缺/三
  字/達文雅而徳重王音於時豐年天稔星使西臨
  親抵燉煌頒宣聖㫖内常侍缺六/字玉裕稱克珣副
  倅師大夫稱齊珙判缺一/字大夫缺二/字回偕缺五/字
  密杞材遐耀天威呈祥塞表因鑿樂石共紀太平
  余所不缺二/字然狂簡缺七/字秊嵗次甲寅十月庚申
[032-19a]
  朔五日甲缺十/一字宋國缺八/字西缺二/字節度使兼司徒
  張缺二/字妻弟前沙𤓰伊缺六/字撿挍缺三/字兼御史缺/二
  十餘/字節度度使兼御史大夫以下/缺
 ︹五代高居誨使于闐記︺西至沙州南十里鳴沙山
 ︹寰宇記︺鳴沙山一名沙角山
   按鳴沙神沙沙角一山而異名而鳴沙之名最
   古後周併燉煌鳴沙平康效糓東鄉龍勒六縣
   為鳴沙縣蓋亦因山而得名也至山麓雷音寺
[032-19b]
   唐碑二一為朝散大夫鄭王府諮議隴西李太
   賓碑高四尺五寸濶二尺五寸一為涼州司馬
   檢校國子祭酒兼御史中丞姓氏/缺高四尺二寸
   濶二尺一寸以李碑文義考之當是李大賓為
   鄭王府諮議時捐金建寺而立其紀年之處有
   十缺/年龍集景辰字彷彿可辨終唐之世丙辰
   紀年者五一為高宗顯慶元年一為元宗開元
   四年一為代宗大歴十一年一為文宗開成元
[032-20a]
   年一為昭宗乾寧三年則此碑之立當屬大厯
   之十冇一年也其涼州司馬碑姓氏無考文惟
   稱其為張義潮女夫義潮薦之於朝者考義潮
   於大中五年以𤓰沙伊肅鄯甘河西蘭岷廓十
   一州來歸即文内亦有大中之初及宣宗臨軒
   之語其為宣宗後碑無疑碑末紀年雖缺而嵗
   次甲寅十月庚申朔五日等字則甚分明以甲
   子推之宜屬昭宗乾寜元年也
[032-20b]
 羊膊山
  羊膊山在敦煌縣南多山石少樹木
  ︹寰宇記︺敦煌縣有羊膊山又有王母樗蒲山山有
  鹽池在縣西南
 青墩峽互見/疆域
  青墩峽在敦煌縣北一百九十里踰南籍端水至
  其地又迤西北行帀於兩山之間約百里許曰博
  羅圖口為往哈密西道
[032-21a]
 三隴山
  三隴山在鳴沙山西南八十里黨河西東距敦煌
  縣城一百二十里形如山字巨石中斷形勢自鳴
  沙山西走迤邐八十里至黨河而斷河西三峯卓
  立肅州新志所謂玉門闗外有三斷山石極大世
  謂之三隴山是也由是而西沙多土少又四十里
  過巴顔布拉克一望皆沙磧矣山北有五峯其一
  名苜蓿峯東距敦煌縣城一百五十里
[032-21b]
   按唐岑參苜蓿峯寄家人詩云苜蓿峯前逢立
   春註云玉門闗外有五峯苜蓿峯其一也
 龍勒山
  龍勒山在敦煌縣西南三百里其下即為龍勒水
  漢龍勒縣因山以名
 ︹舊唐書地理志︺夀昌漢龍勒縣地縣南有龍勒山
  ︹括地志︺龍勒山在夀昌縣南一百六十五里
   按龍勒山應與龍勒故城相近者今黨河西境
[032-22a]
   高原之上城基三四號古營盤或即當時城郭
   遺墟其左右山形環帶所謂龍勒山也
 紅山
  紅山在敦煌縣西東距縣城一百二十里黨河之西地
  名紅山口東十里有石鄂博其西為古陽關說見卷/八疆域
   以上屬安西州
  安西北路
 星星峽互見/疆域
[032-22b]
  星星峽在哈密東南四百九十五里南距安西州
  屬之馬蓮井七十里迤邐東北行四百十五里為
  西黄蘆岡峽在沙磧中接安西州界
 塔勒納沁鄂拉
  塔勒納沁鄂拉鄂拉䝉古語謂/山也後倣此在塔勒納沁南星
  星峽北二百五十里西南距哈密城四百五十里
  勒納沁郭勒分出于其南北麓為二源其北四十
  里有雪蓮坪相傳雪蓮産此者佳山脈自葱嶺分
[032-23a]
  支迤東而來三千餘里至此為天山東盡處
   按塔勒納沁鄂拉天山東境於兹而盡由是歴
   嶂西行入鎮西府即巴爾/庫勒界峻嶺層沓亦屬天
   山之尾閭兹以哈密及鎮西府界内峰巒皆舊
   疆域所𨽻故先舉之
   又按宋王延徳高昌行記載自夏州歴樓于山
   都督山唐回鶻之地又經馬騣山望鄉嶺嶺上
   石龕有李陵題字處然後歴伊州伊州為今哈宻
[032-23b]
   則樓于都督諸山當在今哈密東南境上惟是
   史傳所紀其未載明方位及無道里可稽者必
   一一指其山以實之則失之鑿矣為附見於此
    以上屬哈密
 雅爾瑪罕鄂拉
  雅爾瑪罕鄂拉在塔勒納沁鄂拉西一百五十里
  圖古里克之南西北距鎮西府城三百里山脈自
  庫舍圖達巴東行二百里至此峰巒峻拔
[032-24a]
 必栁鄂拉
  必栁鄂拉在雅爾瑪罕鄂拉西南一百里必栁布
  拉克出其南麓
 塔什達巴
  塔什達巴達巴䝉古語謂/嶺也後倣此在必栁鄂拉西北三十
  里呼濟爾台之東南鞭桿河出其南麓
   按䝉古謂山為鄂拉回語謂山為塔克嶺則同
   謂之達巴志中凡以漢語名者皆仍其舊如南
[032-24b]
   山沙山金嶺葱嶺之屬其以䝉古語及回語名
   者各以類從如塔勒納沁鄂拉塔什達巴哈布
   塔克之屬庶稱名較順不相淆雜云
 庫舍圖達巴
  庫舍圖達巴在塔什達巴西奎蘇東南六十里西
  北距鎮西府城一百五十里山脈自烏可克達巴
  東行三百里至此即巴爾庫勒南山山徑稍夷為
  南北通行之道俗名東打坂打坂即達巴之轉音
[032-25a]
  蓋言嶺也與西打坂東西相望度嶺北行十里為
  招摩多漢語名/松樹塘自哈密東北行五十里為南山口
  即山南入嶺處上有唐左屯衛將軍姜行本碑雍
  正十一年間將軍查郎阿開南山運道經數十折
  達於山頂
  ︹唐左屯衛將軍姜行本勒石缺二/字文︺昔匈奴未滅
  竇將軍勒燕然之功閩越未清馬伏波樹銅柱之
  蹟然振英風於絶域申壯績於殊方缺/缺/於千
[032-25b]
  秋播芳猷於萬古者矣大唐徳合二儀道高五帝
  握金鏡以朝萬國調玉燭以馭兆民濟濟衣冠煌
  煌禮樂車書盛軌扶桑之表皆同治化所沾濛汜
  之鄉咸暨苑天山而池瀚海開北户以靜幽都莫
  不解辮髮於&KR2208街改左袵於夷邸高昌國者漢屯
  田之舊壁遺兵之所居麴文泰即其酋豪也往因
  晉室多難羣雄競馳中原乏主邊障遂隔間届缺/
  玉歴缺/自王威逺被稽顙來庭雖沐仁風情懷首
[032-26a]
  鼠杜逺方之職貢阻重譯之缺/肆豺狼之心起蜂
  蠆之毒發徒聚衆兵缺/政無已聖人愍彼蒼生申
  兹弔伐乃詔使持節光禄大夫吏部尚書陳國公
  侯君集交河道行軍大總管左屯衛大將軍上柱
  國永安郡開國公薛萬鈞副總管左屯衛將軍上
  柱國通川縣開國男姜行本等爰整三軍張行天
  討但妖氛未殄將軍逞七縱之威百難作圍英竒
  申九攻之畧以通川公深謀間出妙思縱横命前
[032-26b]
  軍營造攻具乃統沙州刺史上柱國望都縣開國
  侯劉徳敏右監門中郎將上柱國淮安縣開國公
  衡智錫左屯衛中郎將上柱國富陽縣開國伯屈
  昉左武侯郎將李海岸前開州刺史時徳衡右監
  門府長王進威等並率驍雄鼓行而進以貞觀十
  四年五月十日師次伊吾折羅漫山登里缺/所未
  盈旬月克成竒功伐木則山林殫盡叱咤則山谷
  蕩薄衝梯蹔缺/百櫓冰缺/機櫓一發千石雲飛墨
[032-27a]
  翟之術無施公輸之妙詎比大總管運籌帷幄繼
  以中軍鐵騎亘原野金鼓動天地高旌蔽日月長
  㦸彗缺/雲自秦漢出師以來未有如斯之盛也班
  定逺之通西域故迹罕存鄭都䕶之滅車師空聞
  前史雄圖世著彼獨何人乃勒石紀功傳諸不朽
  其詞曰於赫大唐受天明命化齊得所功無與競
  荒服猶阻夷君不定乃拜將軍殄兹梟獍其/一六竒
  動思羣雄逞力陣門龍缺/缺/麗星日光旗明白
[032-27b]
  色揚旌塞表振威西極其/二峩峩峻嶺渺渺平原塞
  雲㝠結胡風晝昬長征缺/高樹缺/銘功讚徳以下/缺
  大唐貞觀十四年嵗次庚子六月丁夘朔二十五
  日辛夘𤓰州司法參軍河内司馬下/缺
 ︹唐書姜行本傳︺高昌之役為行軍副總管出伊州
  距栁谷百里依山造攻械増損舊法械益精其處
  有漢班超紀功碑行本磨去古刻更刋頌陳國威
  靈遂與侯君集進平高昌
[032-28a]
   按庫舍圖達巴譯言碑嶺姜碑現存是嶺以碑
   名無疑也舊一統志謂即侯君集平高昌後紀功
   碑倣竇憲勒銘燕然意不在高昌國都然考唐
   書太宗紀貞觀十三年十二月壬申侯君集為
   交河道行軍大總管伐高昌十四年八月癸酉
   克高昌侯君集傳高昌平君集刻石紀功還據
   此則君集刻石紀功當在八月癸酉克高昌後
   今碑嶺之碑石刻六月辛夘可知其非一碑且
[032-28b]
   文中但著出師之盛未陳凱捷之功更以姜行
   本傳磨班碑更刋頌之文証之所謂依山造械
   者正與碑文伐木殫林公輸比妙諸語相合則
   此碑之建應在伊州造械時進平高昌以前是
   侯君集平高昌紀功當别有刻石未可云即屬
   此碑而當時紀功之碑亦未必不立於高昌國
   都也
 阿勒扎噶勒鄂拉
[032-29a]
  阿勒扎噶勒鄂拉在庫舍圖達巴西北東南距鎮
  西府城八十里山脈自西五十里之和洛圖達巴
  東北行綿亘百餘里與鎮西府北境哈套察罕哈
  瑪爾阿達爾干諸山相接為天山之分支
 鄂什竒鄂拉
  鄂什竒鄂拉一名獨子山即阿勒扎噶勒鄂拉支
  峰在巴爾庫勒淖爾南十五里
 和洛圖達巴
[032-29b]
  和洛圖達巴在阿勒扎噶勒鄂拉西五十里蒐濟
  西南當孔道東北距鎮西府城一百里山脈自西
  五十里之烏可克達巴東行至此稍折而北
 烏可克達巴
  烏可克達巴在和洛圖達巴西五十里當孔道東
  北距鎮西府城一百五十里山脈自西三十五里
  之托來達巴東行至此山徑稍夷可通南北俗名
  西打坂
[032-30a]
 托來達巴
  托來達巴在烏可克達巴西三十五里托來布拉
  克出其西麓東北距鎮西府城一百九十五里山
  脈自西七百餘里之愽克達鄂拉分支東北行至
  北當鎮西府東南境
 察罕托羅海
  察罕托羅海猶云白峰也在托來達巴西
 哈套鄂拉
[032-30b]
  哈套鄂拉在阿勒扎噶勒鄂拉西西里克拜甡城
  東北東南距鎮西府城一百八十里山脈自西來
  南接托來達巴東行為鎮西府境北屏
 察罕哈瑪爾鄂拉
  察罕哈瑪爾鄂拉在哈套鄂拉東巴爾庫勒淖爾
  爾之北南距鎮西府城四十里
 阿達爾干鄂拉
  阿達爾干鄂拉在察罕哈瑪爾鄂拉東一百六十
[032-31a]
  里舊木城之北阿拉克椿濟郭勒流其東西南距
  鎮西府城二百里
 庫克托木達巴
  庫克托木達巴在阿達爾干鄂拉東哈喇和屯之
  西北山脈自哈套鄂拉東行為察罕哈瑪爾鄂拉
  又東為阿達爾干鄂拉至此又東北行五百餘里
  踰鎮西府界入於沙磧
 ︹漢書武帝紀︺天漢二年貳師將軍出酒泉與右賢
[032-31b]
  王戰於天山注晉灼曰在西域近蒲類國去長安
  八千餘里師古曰即祁連山也匈奴謂天為祁連
  今鮮卑語尚然
  ︹後漢書明帝紀︺永平十六年遣奉車都尉竇固出
  酒泉伐北匈奴破呼衍王於天山十七年遣奉車
  都尉竇固駙馬都尉耿秉騎都尉劉張出敦煌昆
  侖塞擊破白山虜於蒲類海山遂入車師注河西
  舊事曰白山冬夏有雪故曰白山匈奴謂之天山
[032-32a]
  過之皆下馬拜去蒲類海百里之内
  ︹魏書高車傳︺彌俄突與蠕蠕主伏圖戰為伏圖所
  敗西走三百餘里伏圖次於伊吾北山
  ︹唐書地理志︺伊州伊吾縣有折羅漫山亦曰天山
   按漢貳師將軍與賢賢王戰於天山出酒泉而
   近蒲類國今之鎮西府即舊巴爾庫勒為匈奴
   東蒲類王兹力支地則此天山應在鎮西府境
   也漢敦煌太守裴岑誅呼衍王其碑刻現存竇
[032-32b]
   固破呼衍王於天山在唐伊川北擊破白山虜
   遂入車師在蒲類海百里之内唐伊州為今哈
   密及鎮西府漢車師為今闢展是竇固破虜之
   處當在伊州之南車師之西所謂天山白山者
   自今托來達巴至塔勒納沁鄂拉東西綿亘之
   山皆是哈密及鎮西府漢為伊吾盧地於魏入
   蠕蠕則魏書所謂伊吾北山即指伊吾盧北境
   之山可知唐書稱折羅漫山亦曰白山蓋一天
[032-33a]
   山而古今異名者云在伊吾柔逺北則亦不外
   哈密及鎮西府境内矣
   又按舊一統志於哈密境内載有但密山據元
   和志山北二十里正抵蒲類海之文謂但密山
   在哈密東北而以元和志所謂繞海多良田漢
   將趙充國屯者為無據今考充國傳前征匈奴
   後征先零羌屯田係征羌時事先零羌居西域
   之南充國屯田以隔絶羌胡在北祁連山之南
[032-33b]
   決無北踰天山而屯於蒲類之理又元和志稱
   但密山在納職縣北一百四十里唐書納職縣
   以鄯善故城置在玉門闗西則元和志所云蒲
   類海者當即蒲昌海境與南羌相近充國所屯
   宜在於此而但密山之不在哈密境内可知也
 必濟鄂拉
  必濟鄂拉在庫克托木達巴北一百二十里地當
  孔道南東北踰山至華烏里雅蘇台折而西北行
[032-34a]
  二百餘里為古爾畢達巴入天山北路界
 阿濟鄂拉
  阿濟鄂拉在必濟鄂拉東北一百里當孔道南通
  哈喇和屯一百里
 哈布塔克互見/疆域
  哈布塔克塔克回語謂/山也後倣此在必濟鄂拉西北四圍皆
  沙磧東南距鎮西府城四百里自此西北行與天
  山北路之拜塔克相接為準噶爾舊疆交界處山
[032-34b]
  北六十里即布拉干郭勒
    以上屬鎮西府
 
 
 
 
 
欽定皇輿西域圖志卷二十
[032-35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皇輿西域圖志卷二十
 山一
  安西南路
 南山
  南山在安西州南跨越州境及敦煌玉門二縣地
  一名雪山亦名祁連山高峰疊巘積雪春夏消釋
  其發源有大河三曰蘇賴曰昌馬曰黨河支流競
[032-35b]
  發境内資以溉田山自葱嶺分支由葉爾羌和闐
  南逕安西州綿亘而東統曰南山由是東接陜西
  肅甘涼三州境其東南一支包青海統黄河東入
  陜西岷州界經渭水之南而東為武功太白太乙
  諸山又東北達於太華即一行所謂北戎皆西域
  南山一脈所分
 ︹漢書西域傳︺三十六國南北有大山其南山東出
  金城與漢南山屬焉自玉門陽闗出西域從鄯善
[032-36a]
  傍南山北波河西行至莎車為南道
 ︹隋書地理志︺福禄縣有祁連山
  ︹元和志︺雪山在晉昌縣南百六十里積雪至夏不
  消東南連吐谷渾界
  ︹通志︺雪山在栁溝衛南三百里東西綿亘不絶今
  亦名南山
   按漢時所謂南北山皆自葱嶺分支其北山由
   疏勒尉頭温宿龜兹焉耆車師六國東行即今
[032-36b]
   喀什噶爾烏什阿克蘇庫車哈喇沙爾闢展一
   帶北境之山其南山由西夜莎車于闐扜彌戎
   盧精絶鄯善諸國東行即今由葉爾羌和闐之
   南入沙磧歴安西州敦煌玉門縣南境之山漢
   書武帝紀貳師將軍出酒泉與右賢王戰於天
   山師古曰即祁連山匈奴謂天為祁連山是漢
   所謂天山者即指北山而言若西域傳所云東
   出金城與漢南山屬又從鄯善傍山西行為南
[032-37a]
   道者止稱南山至隋書載福禄縣有祁連山而
   晉書地理志載張祚以敦煌郡為商州張元靚以
   商州為祁連郡唐書福禄縣東南一百二十里
   有祁連戍又以近南山而被名於是南山亦號
   天山與漢時之以北山為天山者同曰祁連而
   實分兩幹也今西域回部諸國皆在南山之北
   即漢書所謂南有大山也東至涼甘肅州皆與
   此山為一脈即漢書所謂與漢南山屬也自安
[032-37b]
   西州境外西南行綿亘沙磧直抵葱嶺即漢書
   所謂從鄯善傍南山北波河西行至莎車為南
   道者也兹本漢時之舊以北山為天山而於三
   十六國南境之山止稱南山庶幾稱名近古而
   彼此不淆若一統志既稱南山在安西衛南五
   十里又稱雪山在安西栁溝二衛南者以一山
   分支各就所𨽻之境而言實未嘗有兩山爾
   又按今安西州境本淵泉縣地初建沙州衛後
[032-38a]
   改府淵泉為附府首邑今改直𨽻州以敦煌玉
   門二縣𨽻屬故於疆域則首叙州次叙縣例也
   惟是山川脈絡源流大者跨越數境必統其全
   局尋端竞委而後形勢昭然古今符合有未宜
   凌躐首尾强與疆域相從者兹於安西山水仍
   按大勢近由嘉峪闗西出次第編叙審賓主拱
   揖之形辨分合注入之道庶幾開帙瞭如此志
   中類次諸部山川與疆域分門之通例為特著
[032-38b]
   於此
 金山
  金山在玉門縣北靖逆城東九十里環縣東西北
  三面綿亘二百餘里其西北境山峽曰赤金峽赤
  金湖自縣南北流逕峽中其下流入阿拉克池當
  山之南麓
 ︹元和志︺金山在玉門縣東六十里出金
 ︹寰宇記︺玉門縣長三百里石門周帀山間
[032-39a]
   按一統志載金山在赤金所東又稱赤斤山在
   赤金所西三十里似屬兩山今以形勢求之山
   在玉門縣北而亘乎東西盖一山而異名者自
   赤金峽折而北東逕縣城與寰宇記所云玉門
   縣長三百里石門周帀山間者相合是則縣名
   玉門衛名赤金皆取義於此
 獨登山
  獨登山在玉門縣北距城十里踰赤金湖而至又
[032-39b]
  玉門縣南有紅山
  ︹元和志︺獨登山在王門縣北十里其山出鹽甘美
  有異常鹽取充貢獻
   按今玉門縣北之山即赤金峽之折而東北者
   舊名獨登當縣城直北應屬金山之支峰
 寛臺山
  寛臺山在玉門縣城東九十里惠回堡北山寛如
  臺故名
[032-40a]
  ︹一統志︺寛臺山在赤金所東南嘉峪闗西
   按今嘉峪闗迤西之山統名南山寛臺亦應其
   支峰也又唐書玉門縣南有神雨山疑與寛臺
   山相近
 尖山
  尖山在安西州之東黄蘆岡西北九十里西南距
  州城四百五十里踰河而至其東為往哈宻孔道
 青山
[032-40b]
  青山在尖山西北一百六十里中經東長流水至
  此西南距縣城六百十里地當孔道
 懸泉山
  懸泉山在敦煌縣東一百三十里即南山之支峰
  山脈自縣境南來復繞為東屏山中水峽即縣泉
  也
  ︹元和志︺懸泉山在沙州東北百三十里
   按沙州東北百三十里當屬漢廣至縣地據後
[032-41a]
   漢書注廣至故城在常樂東境又當為唐之常
   樂據此則漢書地理志稱廣至縣有昆侖障唐
   書地理志稱常樂縣有㧞河帝山當與懸泉山
   方位相近也
 三危山
  三危山在敦煌縣城東南四十里亦南山之支峰
  三峰聳峙勢極危峻故名
 ︹山海經︺三危之山三青鳥居之是山也廣員百里
[032-41b]
 ︹水經注︺三危山在敦煌縣南
 ︹隋書地理志︺敦煌郡敦煌縣有三危山
 ︹唐書地理志︺沙州敦煌郡敦煌縣東四十七里有
  三危山
  ︹括地志︺山在敦煌縣東南三十里山有三峯故曰
  三危
   按尚書舜典竄三苗于三危禹貢雍州三危既
   宅又導弱水至于三危孔安國傳三危西裔之
[032-42a]
   山此西域山名見於經者厥名為最古矣更以
   山經以下諸書証之即今敦煌縣東南四十里
   之山無疑也唐一行叙北戒諸山獨以三危為
   首是不知皆葱嶺南山所分三危亦其支峯耳
   魏書太平真君六年討吐谷渾杜豐追被囊度
   三危山至雪山生擒之即謂此山又括地志三
   危山俗名卑羽山寰宇記俗名昇雨山皆一山
   而隨時異名者
[032-42b]
 鳴沙山
  鳴沙山在敦煌縣東南十里黨河經其西南積沙
  所成峯巒危峭踰於石山四面皆沙隴背如刀刄
  人登之即鳴隨足墜落經宿雨吹輒復如舊天氣
  晴朗沙鳴聞於城内其西即禹貢謂餘波入于流
  沙者也山有泉曰沙井挹注不竭水極甘美山麓
  有泉名月牙其東為千佛洞有雷音寺建寺之始
  不詳年代岩石間佛像萬計寺有唐朝散大夫鄭
[032-43a]
  王府諮議隴西李太賓碑唐涼州司馬檢校國子
  祭酒兼御史中丞姓氏/缺碑各一
  ︹水經注︺敦煌縣南七里有鳴沙山
  ︹隋書地理志︺敦煌郡敦煌縣有神沙山
 ︹元和志︺鳴沙山一名神沙山
  ︹唐朝散大夫鄭王府諮議隴西李太賓碑文︺缺五/十二
  字/飛閣缺二/字霞連衣缺二/字缺一/字出人境聖缺一/字
  時照一川星懸缺一/字缺四/字缺一/字靈仙鬼佛往
[032-43b]
  往而在缺一/字以賊臣千缺九/字暴殄天物東自隴缺/一
  字/舊陌走狐兔之羣西盡陽闗遺邑聚豺狼之窟
  缺一/字木夜驚和門晝扄㙮中委塵禪處生缺一/字
  有信士朝散大夫鄭王府諮議隴西李太賓其先
  指樹命氏紫氣度流沙之西㓨山騰芳缺一/字名感
  懸泉之下時高射虎人望登龍開國西涼稱藩東
  晉諮議即興聖皇帝十三代孫逺派天分世濟其
  美靈根地植代不乏賢六代祖寶隨使持節侍中
[032-44a]
  西陲諸軍事鎮西大將軍領䕶西戎校尉開府儀
  同三司沙州牧燉煌公玉門缺一/字封邑三千户曽
  祖達皇燉煌司馬其後因家焉祖操皇大黄府車
  騎將軍考奉國皇昭武校尉甘州和平鎮將早逢
  昌運得展雄材一命是凌雲之資百齡懷捧日之
  慶垂條字從/原刻布頴業繼弓裘築室連閎里成冠盖
  難兄令弟卓然履道之賢翼子謀孫宛爾保家之
  主諮議天授淳粹神假正直交遊仰其信鄉黨稱
[032-44b]
  其仁義泉深沈酌而不竭道氣虚逺感而遂通嘗
  以為挹江海者難測其淺深望乾坤者不究其方
  圓况色空皆空性相無相豈可以名言悟豈可以
  文字知夫然故方丈小室黙然入不二之妙智度
  大道法爾表無念之真以其虚谷騰聲洪鐘應物
  所以魔宫山坼佛日天開愛水朝清昏衢夜曉一
  音演法四衆隨縁直解髻珠密傳心印凡依有相
  即是所依若住無為還成有住由是巡山作禮歴
[032-45a]
  險經行盤迴未周軒檻缺一/字斷刻削有地締搆無
  人遂千金貿工百堵興役奮鎚聾壑揭石聒山素
  湼盤像一鋪如意輪菩薩不空罥索菩薩各一鋪
  畫報恩天請問普賢菩薩文殊師利菩薩東方藥
  師西方淨土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彌勒上生下
  生如意輪不空罥索等變各一鋪賢刼千佛一千
  軀初坏土塗旋布錯彩豁開石壁儼現金容本自
  不生示生於千界今則無滅示滅於雙林考經尋
[032-45b]
  源備物象設梵王奔世佛母下天如意聖輪圓轉
  三有不空妙索維持四生人其報恩天則請問六
  牙象寶摇紫佩以棲真五色獸王載青蓮而捧聖
  十二上願列於淨刹十六觀門開其樂土大悲來
  儀於鷲嶺慈缺一/字降跡於龍華丕休哉千佛分身
  聚成沙界八部敷衆重圍鐵山希夷無聲悉窣欲
  動爾其簷飛雁翅砌盤龍鱗雲霧生於戸牖雷霆
  走於階陛左豁平陸目極逺山前流長河波映重
[032-46a]
  閣風鳴道樹每韻苦空之聲露滴禪池更澄清淨
  之趣時節度觀察處置使開府儀同三司御史大
  夫蔡國公周公道洽生知才膺命世清明内照英
  華外敷氣邁風雲心縣日月文物居執憲之重武
  威當杖鉞之雄括囊九流住持十信爰因蒐練之
  暇以申禮敬之誠揭竿操矛闟㦸以從蓬頭駢脇
  傍車而趨熊羆啓行鵷鷺陪乗𨼆缺三/字蕩谷摇川
  而至於斯窟也層軒九空複道一帶前引簫唱上
[032-46b]
  干雲霓雖以身容身投迹無地而舉足缺一/字足登
  天有堦目窮二儀心出三界有若僧政沙門釋靈
  悟法師即諮議之愛弟也戒珠圓明心鏡朗澈學
  探萬偈辯折千人出火宅於缺一/字乘破空遣相指
  化城於四座虚往實歸於是引兄大賓弟朝英姪
  子良子液子望子羽等拜手於堦下法師及姪僧
  志融歛袂於堂上曰主人恤人求瘼戡難濟時井
  税且均家財自給是得旁開虚洞横敞危樓將以
[032-47a]
  翼大化將以福先烈休庇一郡光昭六親况祖孫
  五枝圖素四刹堂構免墜詒厥無慚非石何以表
  其貞非文何以紀其逺且登高能賦古或無遺遇
  物斯銘今豈遐弃紛然遞進來以求䝉蔡公乃指
  精廬而謂愚曰操斧伐柯取則不逺屬詞比事固
  可當仁仰恭指歸俯就誠懇敢缺二/字其狂簡庶髣
  髴於真宗缺十/三字缺一/字年龍集景辰缺五/字有十五
  日辛未建缺二/字姝夫鄉貢明經攝燉煌州學博士
[032-47b]
  隂庭誡
  ︹唐涼州司馬撿校國子祭酒兼御史中丞缺/碑︺以/上
  缺/缺二/字缺八/字缺八/字缺二/字缺一/字増祖缺/九
  字/司郎中賜緋魚袋缺十/三字歸唐缺一/字右散騎常侍
  英髦驤駟缺三/字皆以缺一/字古微言留心儒素或登
  華第更高㧞缺一/字之名文戰都堂每中甲科之的
  雖云前䧟居缺一/字而不墜弓裘暫冠缺二/字猶次將
  軍之列子既承恩鳳闕父乃擢處貂蟬朱門不愧
[032-48a]
  於五侯樹㦸崇隆於貴族至於源分特秀門繼簮
  裾家承九錫之枝流派祥雲之允時遭西陲汩沒
  至徳年中十郡土崩彌絶玉闗之路凡三甲子運
  偶大中之初中興啓途是金星耀芒之嵗皇化溥
  洽通乎八宏遐占雪山綿邈萬里府君春秋纔方
  弱冠文藝卓犖進止規常迥然獨秀時則妻父河
  西隴右一十一州節度管内觀察處置押蕃落營
  田支度等使金紫光禄大夫特進食邑二千户實
[032-48b]
  封三百戸賜紫金魚袋南陽張公諱義潮慕公之
  高望藉公之文武於是乃為秦晉遂申伉儷之儀
  將奉承祧世祚潘揚之美公其時也始䝉表薦因
  依獻□字從/原刻親拜彤庭宣宗臨軒缺二/字所以公具
  家諜面奏玉階上亦冲融破顔羣公愕視乃從别
  缺一/字勅授涼州司馬檢校國子祭酒兼御史中丞
  賜紫金魚袋錫金銀寶貝詔命陪臣乃歸戎幕缺/二
  字/餘載河右麾戈㧞幟抉囊龍韜盡展克復神鳥
[032-49a]
  而壹戎衣殘勍冦於河蘭馘獯戎於澣字從原刻/義當作瀚
  海加以隴頭霧卷金河泯湍瀨之波蒲海梟鯨流
  沙㢮列烽之患復天寶之缺二/字致唐堯之夀域晏
  如也百城無拜井之虞十郡豐登吏士賀來蘇之
  政此乃三槐神异百辟稀功英雄半千名流萬古
  公又累䝉朝奬恩渥日深方佩隼旟用堅磐石勲
  猷未缺一/字俄已云亡享齡五十有二終於燉煌之
  私第亡叔僧妙弁在蕃以行高才峻遐邇瞻依名
[032-49b]
  達戎王贊普追召特留在内兼假臨壇供奉之號
  缺一/字以擅持談柄缺一/字缺一/字流恩洽燉煌庇休
  家井高僧寶月取以為儔僧叡餘蹤扇於河隴亡
  妣氾氏太夫人龍缺一/字鼎鼐盛族孤標庭訓而保
  子謀孫軌範而清資不乏承家建業薦累代而揚
  名閥閲聨綿長緒帝王之室今乃逝矣佳譽存焉
  故府君贈右散騎常侍生前遇三邊無警四人有
  暇於東臯命駕傾誠謁先人之寶刹迴顧粉壁念
[032-50a]
  疇昔之遺蹤瞻禮玉豪嘆紅樓之半側豈使林風
  透閨埃塵寶座之前峗嶺陽烏曝露茶毗之所嶝
  道之南復有當家三窟今亦重修泥金華石篆籕
  存焉於是乃募良工訪其杞梓貿材運斧百堵缺/一
  字/成魯國班輸親臨勝境雲霞大豁寶砌崇墉未
  及星環斯搆矗立雕簷化出巍巍不讓於龍宫懸
  閣重軒曉方缺一/字於日際其功大矣筆何宣哉亡
  兄河西節度衙推兼監察御史明達天與孤貞松
[032-50b]
  筠比節懷文挾武有張賓之策謀破虜擒奸每得
  玉堂之術曽朝綘闕敷奏金鸞指畫山川盡縱横
  於天險兄明徳任沙州録事參軍摻持吏理六曹
  無阿黨之言深避四知切慕乘鷗之詠兄明詮燉
  煌處士今古滿懷灑落卿雲之彩缺一/字先效靈光
  騰矞露之文五□字從/原刻閑居慕逍遥於㽵字從/原刻
  夫人南陽郡君張氏即河西萬户侯太保張公第
  十四之女温和雅暢淑徳令聞深遵陶母之仁至
[032-51a]
  切齊睂之摻先君歸覲不得同赴於京華外族留
  連各分飛於南北於是兄亡弟喪社稷傾淪假手
  托孤幾辛勤於茍免所賴太保神靈辜恩勦斃重
  光嗣子再整遺缺一/字雖手剏大功而心全弃置見
  機取勝不以為懷乃義立姪男秉持旄鉞總兵戎
  於舊府樹勲績於新墀内外肅清秋毫屏迹慶豐
  山踴呈瑞色於朱軒陳霸動容歎缺三/字壯室四方
  嚮義信結隣羌運籌不媿於梓橦貞烈缺一/字慚於
[032-51b]
  世婦間生神異成太保之徽猷雖處閨門實謂丈
  夫之女然心悟道併弃樊籠巡禮仙巖□字從/原刻
  鐐於缺二/字於時頓捨青鳬缺一/字紫金於上國解纓
  絡弃珠珍銷金鈿於廊廡運虚櫜於庭際乃得玉
  毫朗耀光衝有頂之峯室相發輝直抵大羅之所
  長男使持節沙州諸軍事缺一/字沙州刺史兼節度
  副使檢校右散騎常侍御史大夫上柱國宏愿輔
  唐憂國政立祥風忠孝頗懇於君親禮讓靡忘於
[032-52a]
  伯玉六條布化千里隨車人歌來暮之缺三/字龔黄
  之績次男使持節𤓰州刺使墨離軍押蕃落等使
  兼御史大夫宏定文武全材英雄賈勇晉昌要險
  能布頗牧之威缺一/字野大荒屏盪匈奴之迹挾纊
  缺三/字士卒冺燧不媿於襄陽都河自注人知有道
  之君積貯万字從/原刻廂東郡著彫金之好次男使持
  節甘州刺史缺一/字御史中丞上柱國宏諫飛馳拔
  拒惟慶忌而難儔缺三/字楊非由基而莫比洎分符
[032-52b]
  於張掖改恤惸孤布皇化於専城懸魚發詠次男
  朝議郎前守左神武軍缺二/字兼侍御史宏益三端
  俱備六藝精通工書有類缺四/字札連芳於射㦸缺/三
  字/達文雅而徳重王音於時豐年天稔星使西臨
  親抵燉煌頒宣聖㫖内常侍缺六/字玉裕稱克珣副
  倅師大夫稱齊珙判缺一/字大夫缺二/字回偕缺五/字
  密杞材遐耀天威呈祥塞表因鑿樂石共紀太平
  余所不缺二/字然狂簡缺七/字秊嵗次甲寅十月庚申
[032-53a]
  朔五日甲缺十/一字宋國缺八/字西缺二/字節度使兼司徒
  張缺二/字妻弟前沙𤓰伊缺六/字撿挍缺三/字兼御史缺/二
  十餘/字節度度使兼御史大夫以下/缺
 ︹五代高居誨使于闐記︺西至沙州南十里鳴沙山
 ︹寰宇記︺鳴沙山一名沙角山
   按鳴沙神沙沙角一山而異名而鳴沙之名最
   古後周併燉煌鳴沙平康效糓東鄉龍勒六縣
   為鳴沙縣蓋亦因山而得名也至山麓雷音寺
[032-53b]
   唐碑二一為朝散大夫鄭王府諮議隴西李太
   賓碑高四尺五寸濶二尺五寸一為涼州司馬
   檢校國子祭酒兼御史中丞姓氏/缺高四尺二寸
   濶二尺一寸以李碑文義考之當是李大賓為
   鄭王府諮議時捐金建寺而立其紀年之處有
   十缺/年龍集景辰字彷彿可辨終唐之世丙辰
   紀年者五一為高宗顯慶元年一為元宗開元
   四年一為代宗大歴十一年一為文宗開成元
[032-54a]
   年一為昭宗乾寧三年則此碑之立當屬大厯
   之十冇一年也其涼州司馬碑姓氏無考文惟
   稱其為張義潮女夫義潮薦之於朝者考義潮
   於大中五年以𤓰沙伊肅鄯甘河西蘭岷廓十
   一州來歸即文内亦有大中之初及宣宗臨軒
   之語其為宣宗後碑無疑碑末紀年雖缺而嵗
   次甲寅十月庚申朔五日等字則甚分明以甲
   子推之宜屬昭宗乾寜元年也
[032-54b]
 羊膊山
  羊膊山在敦煌縣南多山石少樹木
  ︹寰宇記︺敦煌縣有羊膊山又有王母樗蒲山山有
  鹽池在縣西南
 青墩峽互見/疆域
  青墩峽在敦煌縣北一百九十里踰南籍端水至
  其地又迤西北行帀於兩山之間約百里許曰博
  羅圖口為往哈密西道
[032-55a]
 三隴山
  三隴山在鳴沙山西南八十里黨河西東距敦煌
  縣城一百二十里形如山字巨石中斷形勢自鳴
  沙山西走迤邐八十里至黨河而斷河西三峯卓
  立肅州新志所謂玉門闗外有三斷山石極大世
  謂之三隴山是也由是而西沙多土少又四十里
  過巴顔布拉克一望皆沙磧矣山北有五峯其一
  名苜蓿峯東距敦煌縣城一百五十里
[032-55b]
   按唐岑參苜蓿峯寄家人詩云苜蓿峯前逢立
   春註云玉門闗外有五峯苜蓿峯其一也
 龍勒山
  龍勒山在敦煌縣西南三百里其下即為龍勒水
  漢龍勒縣因山以名
 ︹舊唐書地理志︺夀昌漢龍勒縣地縣南有龍勒山
  ︹括地志︺龍勒山在夀昌縣南一百六十五里
   按龍勒山應與龍勒故城相近者今黨河西境
[032-56a]
   高原之上城基三四號古營盤或即當時城郭
   遺墟其左右山形環帶所謂龍勒山也
 紅山
  紅山在敦煌縣西東距縣城一百二十里黨河之西地
  名紅山口東十里有石鄂博其西為古陽關說見卷/八疆域
   以上屬安西州
  安西北路
 星星峽互見/疆域
[032-56b]
  星星峽在哈密東南四百九十五里南距安西州
  屬之馬蓮井七十里迤邐東北行四百十五里為
  西黄蘆岡峽在沙磧中接安西州界
 塔勒納沁鄂拉
  塔勒納沁鄂拉鄂拉䝉古語謂/山也後倣此在塔勒納沁南星
  星峽北二百五十里西南距哈密城四百五十里
  勒納沁郭勒分出于其南北麓為二源其北四十
  里有雪蓮坪相傳雪蓮産此者佳山脈自葱嶺分
[032-57a]
  支迤東而來三千餘里至此為天山東盡處
   按塔勒納沁鄂拉天山東境於兹而盡由是歴
   嶂西行入鎮西府即巴爾/庫勒界峻嶺層沓亦屬天
   山之尾閭兹以哈密及鎮西府界内峰巒皆舊
   疆域所𨽻故先舉之
   又按宋王延徳高昌行記載自夏州歴樓于山
   都督山唐回鶻之地又經馬騣山望鄉嶺嶺上
   石龕有李陵題字處然後歴伊州伊州為今哈宻
[032-57b]
   則樓于都督諸山當在今哈密東南境上惟是
   史傳所紀其未載明方位及無道里可稽者必
   一一指其山以實之則失之鑿矣為附見於此
    以上屬哈密
 雅爾瑪罕鄂拉
  雅爾瑪罕鄂拉在塔勒納沁鄂拉西一百五十里
  圖古里克之南西北距鎮西府城三百里山脈自
  庫舍圖達巴東行二百里至此峰巒峻拔
[032-58a]
 必栁鄂拉
  必栁鄂拉在雅爾瑪罕鄂拉西南一百里必栁布
  拉克出其南麓
 塔什達巴
  塔什達巴達巴䝉古語謂/嶺也後倣此在必栁鄂拉西北三十
  里呼濟爾台之東南鞭桿河出其南麓
   按䝉古謂山為鄂拉回語謂山為塔克嶺則同
   謂之達巴志中凡以漢語名者皆仍其舊如南
[032-58b]
   山沙山金嶺葱嶺之屬其以䝉古語及回語名
   者各以類從如塔勒納沁鄂拉塔什達巴哈布
   塔克之屬庶稱名較順不相淆雜云
 庫舍圖達巴
  庫舍圖達巴在塔什達巴西奎蘇東南六十里西
  北距鎮西府城一百五十里山脈自烏可克達巴
  東行三百里至此即巴爾庫勒南山山徑稍夷為
  南北通行之道俗名東打坂打坂即達巴之轉音
[032-59a]
  蓋言嶺也與西打坂東西相望度嶺北行十里為
  招摩多漢語名/松樹塘自哈密東北行五十里為南山口
  即山南入嶺處上有唐左屯衛將軍姜行本碑雍
  正十一年間將軍查郎阿開南山運道經數十折
  達於山頂
  ︹唐左屯衛將軍姜行本勒石缺二/字文︺昔匈奴未滅
  竇將軍勒燕然之功閩越未清馬伏波樹銅柱之
  蹟然振英風於絶域申壯績於殊方缺/缺/於千
[032-59b]
  秋播芳猷於萬古者矣大唐徳合二儀道高五帝
  握金鏡以朝萬國調玉燭以馭兆民濟濟衣冠煌
  煌禮樂車書盛軌扶桑之表皆同治化所沾濛汜
  之鄉咸暨苑天山而池瀚海開北户以靜幽都莫
  不解辮髮於&KR2208街改左袵於夷邸高昌國者漢屯
  田之舊壁遺兵之所居麴文泰即其酋豪也往因
  晉室多難羣雄競馳中原乏主邊障遂隔間届缺/
  玉歴缺/自王威逺被稽顙來庭雖沐仁風情懷首
[032-60a]
  鼠杜逺方之職貢阻重譯之缺/肆豺狼之心起蜂
  蠆之毒發徒聚衆兵缺/政無已聖人愍彼蒼生申
  兹弔伐乃詔使持節光禄大夫吏部尚書陳國公
  侯君集交河道行軍大總管左屯衛大將軍上柱
  國永安郡開國公薛萬鈞副總管左屯衛將軍上
  柱國通川縣開國男姜行本等爰整三軍張行天
  討但妖氛未殄將軍逞七縱之威百難作圍英竒
  申九攻之畧以通川公深謀間出妙思縱横命前
[032-60b]
  軍營造攻具乃統沙州刺史上柱國望都縣開國
  侯劉徳敏右監門中郎將上柱國淮安縣開國公
  衡智錫左屯衛中郎將上柱國富陽縣開國伯屈
  昉左武侯郎將李海岸前開州刺史時徳衡右監
  門府長王進威等並率驍雄鼓行而進以貞觀十
  四年五月十日師次伊吾折羅漫山登里缺/所未
  盈旬月克成竒功伐木則山林殫盡叱咤則山谷
  蕩薄衝梯蹔缺/百櫓冰缺/機櫓一發千石雲飛墨
[032-61a]
  翟之術無施公輸之妙詎比大總管運籌帷幄繼
  以中軍鐵騎亘原野金鼓動天地高旌蔽日月長
  㦸彗缺/雲自秦漢出師以來未有如斯之盛也班
  定逺之通西域故迹罕存鄭都䕶之滅車師空聞
  前史雄圖世著彼獨何人乃勒石紀功傳諸不朽
  其詞曰於赫大唐受天明命化齊得所功無與競
  荒服猶阻夷君不定乃拜將軍殄兹梟獍其/一六竒
  動思羣雄逞力陣門龍缺/缺/麗星日光旗明白
[032-61b]
  色揚旌塞表振威西極其/二峩峩峻嶺渺渺平原塞
  雲㝠結胡風晝昬長征缺/高樹缺/銘功讚徳以下/缺
  大唐貞觀十四年嵗次庚子六月丁夘朔二十五
  日辛夘𤓰州司法參軍河内司馬下/缺
 ︹唐書姜行本傳︺高昌之役為行軍副總管出伊州
  距栁谷百里依山造攻械増損舊法械益精其處
  有漢班超紀功碑行本磨去古刻更刋頌陳國威
  靈遂與侯君集進平高昌
[032-62a]
   按庫舍圖達巴譯言碑嶺姜碑現存是嶺以碑
   名無疑也舊一統志謂即侯君集平高昌後紀功
   碑倣竇憲勒銘燕然意不在高昌國都然考唐
   書太宗紀貞觀十三年十二月壬申侯君集為
   交河道行軍大總管伐高昌十四年八月癸酉
   克高昌侯君集傳高昌平君集刻石紀功還據
   此則君集刻石紀功當在八月癸酉克高昌後
   今碑嶺之碑石刻六月辛夘可知其非一碑且
[032-62b]
   文中但著出師之盛未陳凱捷之功更以姜行
   本傳磨班碑更刋頌之文証之所謂依山造械
   者正與碑文伐木殫林公輸比妙諸語相合則
   此碑之建應在伊州造械時進平高昌以前是
   侯君集平高昌紀功當别有刻石未可云即屬
   此碑而當時紀功之碑亦未必不立於高昌國
   都也
 阿勒扎噶勒鄂拉
[032-63a]
  阿勒扎噶勒鄂拉在庫舍圖達巴西北東南距鎮
  西府城八十里山脈自西五十里之和洛圖達巴
  東北行綿亘百餘里與鎮西府北境哈套察罕哈
  瑪爾阿達爾干諸山相接為天山之分支
 鄂什竒鄂拉
  鄂什竒鄂拉一名獨子山即阿勒扎噶勒鄂拉支
  峰在巴爾庫勒淖爾南十五里
 和洛圖達巴
[032-63b]
  和洛圖達巴在阿勒扎噶勒鄂拉西五十里蒐濟
  西南當孔道東北距鎮西府城一百里山脈自西
  五十里之烏可克達巴東行至此稍折而北
 烏可克達巴
  烏可克達巴在和洛圖達巴西五十里當孔道東
  北距鎮西府城一百五十里山脈自西三十五里
  之托來達巴東行至此山徑稍夷可通南北俗名
  西打坂
[032-64a]
 托來達巴
  托來達巴在烏可克達巴西三十五里托來布拉
  克出其西麓東北距鎮西府城一百九十五里山
  脈自西七百餘里之愽克達鄂拉分支東北行至
  北當鎮西府東南境
 察罕托羅海
  察罕托羅海猶云白峰也在托來達巴西
 哈套鄂拉
[032-64b]
  哈套鄂拉在阿勒扎噶勒鄂拉西西里克拜甡城
  東北東南距鎮西府城一百八十里山脈自西來
  南接托來達巴東行為鎮西府境北屏
 察罕哈瑪爾鄂拉
  察罕哈瑪爾鄂拉在哈套鄂拉東巴爾庫勒淖爾
  爾之北南距鎮西府城四十里
 阿達爾干鄂拉
  阿達爾干鄂拉在察罕哈瑪爾鄂拉東一百六十
[032-65a]
  里舊木城之北阿拉克椿濟郭勒流其東西南距
  鎮西府城二百里
 庫克托木達巴
  庫克托木達巴在阿達爾干鄂拉東哈喇和屯之
  西北山脈自哈套鄂拉東行為察罕哈瑪爾鄂拉
  又東為阿達爾干鄂拉至此又東北行五百餘里
  踰鎮西府界入於沙磧
 ︹漢書武帝紀︺天漢二年貳師將軍出酒泉與右賢
[032-65b]
  王戰於天山注晉灼曰在西域近蒲類國去長安
  八千餘里師古曰即祁連山也匈奴謂天為祁連
  今鮮卑語尚然
  ︹後漢書明帝紀︺永平十六年遣奉車都尉竇固出
  酒泉伐北匈奴破呼衍王於天山十七年遣奉車
  都尉竇固駙馬都尉耿秉騎都尉劉張出敦煌昆
  侖塞擊破白山虜於蒲類海山遂入車師注河西
  舊事曰白山冬夏有雪故曰白山匈奴謂之天山
[032-66a]
  過之皆下馬拜去蒲類海百里之内
  ︹魏書高車傳︺彌俄突與蠕蠕主伏圖戰為伏圖所
  敗西走三百餘里伏圖次於伊吾北山
  ︹唐書地理志︺伊州伊吾縣有折羅漫山亦曰天山
   按漢貳師將軍與賢賢王戰於天山出酒泉而
   近蒲類國今之鎮西府即舊巴爾庫勒為匈奴
   東蒲類王兹力支地則此天山應在鎮西府境
   也漢敦煌太守裴岑誅呼衍王其碑刻現存竇
[032-66b]
   固破呼衍王於天山在唐伊川北擊破白山虜
   遂入車師在蒲類海百里之内唐伊州為今哈
   密及鎮西府漢車師為今闢展是竇固破虜之
   處當在伊州之南車師之西所謂天山白山者
   自今托來達巴至塔勒納沁鄂拉東西綿亘之
   山皆是哈密及鎮西府漢為伊吾盧地於魏入
   蠕蠕則魏書所謂伊吾北山即指伊吾盧北境
   之山可知唐書稱折羅漫山亦曰白山蓋一天
[032-67a]
   山而古今異名者云在伊吾柔逺北則亦不外
   哈密及鎮西府境内矣
   又按舊一統志於哈密境内載有但密山據元
   和志山北二十里正抵蒲類海之文謂但密山
   在哈密東北而以元和志所謂繞海多良田漢
   將趙充國屯者為無據今考充國傳前征匈奴
   後征先零羌屯田係征羌時事先零羌居西域
   之南充國屯田以隔絶羌胡在北祁連山之南
[032-67b]
   決無北踰天山而屯於蒲類之理又元和志稱
   但密山在納職縣北一百四十里唐書納職縣
   以鄯善故城置在玉門闗西則元和志所云蒲
   類海者當即蒲昌海境與南羌相近充國所屯
   宜在於此而但密山之不在哈密境内可知也
 必濟鄂拉
  必濟鄂拉在庫克托木達巴北一百二十里地當
  孔道南東北踰山至華烏里雅蘇台折而西北行
[032-68a]
  二百餘里為古爾畢達巴入天山北路界
 阿濟鄂拉
  阿濟鄂拉在必濟鄂拉東北一百里當孔道南通
  哈喇和屯一百里
 哈布塔克互見/疆域
  哈布塔克塔克回語謂/山也後倣此在必濟鄂拉西北四圍皆
  沙磧東南距鎮西府城四百里自此西北行與天
  山北路之拜塔克相接為準噶爾舊疆交界處山
[032-68b]
  北六十里即布拉干郭勒
    以上屬鎮西府
 
 
 
 
 
欽定皇輿西域圖志卷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