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皇輿西域圖志卷十二目録
疆域五天山北路二/
伊犂東路
伊犂
海努克
固勒札
巴顔台
[012-1b]
烏哈爾里克
塔勒竒
沙布爾托海
博羅塔拉
幹珠罕
阿里瑪圖
烏爾圖古爾畢
博羅布爾噶蘇
[012-2a]
都爾伯勒津
空格斯
哈什
納拉特
裕勒都斯
哈布齊垓
登努勒台
[012-2b]
欽定皇輿西域圖志卷十二目録
[012-3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皇輿西域圖志卷十二
疆域五
天山北路二
伊犂東路 自伊犂東南行至登努勒台南踰天山
接天山南路哈喇沙爾界東過博羅圖塔克接天
山南路闢展界東北接庫爾喀喇烏蘇屬之晶河
界西北接哈薩克界西接伊犂西路界
[012-3b]
伊犂
伊犂在天山之陰為凖噶爾沃壤距京師一萬八
百二十里天山自西南來者汗騰格里鄂拉納喇
特達巴屏其南東過空格斯河源為烏得音達巴
額布圖達巴折北而西為北路之哈喇古顔鄂拉
環其東東北過哈什河源折而西為博羅布爾噶
蘇達巴塔勒竒達巴博羅和洛鄂拉障其北三面
皆負祁連而空格斯郭勒自東南來西北流哈什
[012-4a]
郭勒自東北來西南流特克斯郭勒自西南來東北
流至其境東百里許㑹為伊犁郭勒西流成巨川西
北入巴勒喀什淖爾山川形勢甲於諸部氣候和暖
人民殷庻物産饒裕西陲一大都㑹也其俗皆逐水
草無城郭惟所屬回人因其舊俗築城以居乾隆二
十年二月大兵進討凖噶爾二十四鄂拓克二十一昂吉
五集賽争先迎降兵不血刃五月抵伊犁厥酋逹瓦
齊率萬餘人渡河追及之斫其營以數騎遁回人阿
[012-4b]
奇木霍集斯伯克擒之以獻伊犁平六月阿睦爾撒納
叛其黨阿巴噶斯等附為逆定北將軍班第及㕘賛
大臣鄂容安死之將軍策楞以兵追至塔勒奇逹巴
阿睦爾撒納奔哈薩克初凖部台吉呢嗎哈薩克沙
喇以内附故授職從征二十年十一月與内附之巴雅
爾莾噶里克等搆亂將軍和起死之定邉將運兆惠
時方駐伊犁聞亂東援巴爾庫勒中途屢殱賊衆二
十二年以富徳副兆惠軍分南北路進討時阿睦爾
[012-5a]
撒納自哈薩克歸與富徳軍遇復奔哈薩克富徳
追之哈薩克降阿睦爾撒納奔俄羅斯餘黨以次
擒賊伊犂復定二十九年於伊犂河北建惠逺城
周九里三分門四東曰景仁西曰説澤南曰宣闓
北曰來安三十年建惠寧城周六里三分門四東
曰昌彚西曰兆豐南曰遵軌北曰承樞
御製西師底定伊犂㨗音至詩以述事乙亥/
乗時命將定條枝
[012-5b]
天佑人歸㨗報馳無戰有征安絶域壺漿簞食迎去/聲王師
據副將軍阿睦爾撒納等奏稱大兵至伊犂部衆持羊/酒迎犒者絡繹載道婦孺歡呼如出水火自出師以來
無血刃遺鏃之勞敉/邊掃穴實古所未有
兩朝締構敢云繼百世寧綏有所思好雨優霑土宇拓敬
心那為慰心移
御製哀伊犂丙子/
我哀伊犂之人乆迍邅去歳底定將謂自此永息肩而
胡么麽宻計復煽亂伊犂之人亦相附和為叛奸後旋
[012-6a]
知悔過欲擒賊渠贖罪誠可憐乃以衆志不齊相觀望
逆賊鋌而走險攻中堅十餘鄂拓逡巡各退遯反致刼
擄父不保子夫不保妻遭流連加以争相奪攘為矯䖍
强者食弱壯者食㓜互暴殘馬牛羊食以盡野無黄獨
室無秈疾疫出痘亾者白沙捐伊犂河流為之赤竟有
血人於牙以兾旦夕延王師重入匍匐歸者軍門環伊
犂之人汝莫歎孰令汝二三其志自作孽患棼棼冺冺
忘大義民無二日汝獨有二天於古有云既來之則安
[012-6b]
之余亦焉能屏棄旃為之禁盜刼為之朂耕田逆賊既
除自今以後汝得高枕眠休養生息延數年或得元氣
復以全如此而已寧須竭内地力萬里惠窮邊
御製花門行丙子/
花門雜種其類䌓玉闗迤西西海連或居城郭或㳺牧
牧滋畜獵城者田其性均能殖貨産剛勇善戰則鮮焉
部落雖殊形貌似晢面緑瞳赤髪鬈大宛即今哈薩克
布魯特近古于闐其他不堪偻指數要視强弱為歸叛
[012-7a]
叶/凖噶爾昔全盛日役使若輩如奴佃令棄故居來伊
犂課其引水種稻秈服勞供賦不敢怠詎知隠恨已有
年逆渠去歳竊據險回人助之藉少安台吉宰桑心不
一逡巡各退遭顛患叶/而何逆渠復狠忌謂回人衆其
力全不早圖之將受害機事不宻回人先遂攻逆渠渠
敗衂回人還向故土遷折屋伐樹示不返伊犂荒凉吁
可憐地積白骨草木赤腥風吹野遊狐獾一宄搆害貽
萬億降殃㑹見昭昭懸
[012-7b]
︹漢書西域傳︺烏孫國大昆彌治赤谷城東至都䕶
治所千七百二十一里西至康居蕃内地五千里
東與匈奴西北與康居西與大宛南與城郭諸國
相接本塞地也烏孫昆莫擊破大月氐大月氐徙
西臣大夏而烏孫昆莫居之武帝即位令張騫往
昆莫中子大禄大禄兄太子有子曰岑陬太子死
大禄攻岑陬昆莫與岑陬萬餘騎令别居昆莫亦
自有萬餘騎國分為三大總羈屬昆莫得尚漢公
[012-8a]
公主為昆弟昭帝時車師與匈奴共侵烏孫宣帝
初匈奴復撃烏孫遣校尉常惠使持節䕶烏孫兵
後元貴靡為大昆彌烏就屠為小昆彌漢復遣長
羅侯惠將三校屯赤谷分别其人民地界大昆彌
戸六萬餘小昆彌戸四萬餘然衆心皆附小昆彌
烏就屠死子拊離代立為弟日貳所殺子安日為
小昆彌日貳亡阻康居漢徙己校屯姑墨欲候便
討焉後安日為降民所殺弟末振將代立末振將
[012-8b]
弟卑爰疐共謀殺大昆彌北附康居謀欲藉兵兼
并兩昆彌哀帝元壽二年大昆彌伊秩靡與單
于並入朝漢以為榮至元始中兩昆彌皆弱
︹魏畧西戎傳︺車師後部轉西北則烏孫本國無増
損也
︹魏書西域傳︺烏孫國在龜兹西北其國數為蠕蠕
所侵西徙葱嶺山中︹蠕蠕傳︺始有部衆自號柔然
後其部分為二緼紇提附衛辰討之蠕蠕移部西
[012-9a]
遁既而社崘執匹侯䟦子收餘衆亡依高車斛律
部侵高車深入其地遂并諸部西北有匈奴餘種
盡為社崘所并其西則焉耆之地熙平中西征高
車大破之禽其王彌俄突殺之盡并叛者︹髙車傳︺
髙車初號為狄厯北方以為勅勒諸夏以為高車
丁零其種有狄氏表紇氏斛律氏解批氏䕶骨氏
異竒斤氏高車之族又有十二姓一曰泣伏利氏
二曰吐盧氏三曰乙旃氏四曰大連氏五曰窟賀
[012-9b]
氏六曰逺簿干氏七曰阿崘氏八曰莫允氏九曰
俟分氏十曰副伏羅氏十一曰乞袁氏十二曰右
叔沛氏先是副伏羅部為蠕蠕所役屬太和十一
年豆崘犯塞阿伏至羅等率所部西叛肅宗初彌
俄突與蠕蠕主醜奴戰敗禽殺之部衆悉入厭達
經數年彌俄突弟伊匐復國大破蠕蠕後與戰敗
歸其弟越居為蠕蠕所破子比適又為蠕蠕破越
居子去賔自蠕蠕來奔封高車王既而病死
[012-10a]
︹隋書突厥傳︺突厥阿史那以五百家奔茹茹有阿
賢設者率部落出於穴中世臣茹茹當後魏之末
有伊利可汗撃鐵勒敗之襲茹茹破之弟逸可汗
又破茹茹弟木扞可汗撃茹茹滅之西破挹怛︹西
突厥傳︺處羅可汗居無恒處然多在烏孫故地復
立二小可汗分統所部一居龜兹北其地名應婆
︹唐書突厥傳︺突厥國于後魏大統時滅後其地盡
入回紇始其族分國于西者曰西突厥其先訥都
[012-10b]
陸之孫吐務號大葉䕶長子曰土門伊利可汗次
子曰室㸃宻亦曰瑟帝米子曰達頭可汗亦曰步
迦可汗始與東突厥分烏孫故地有之西雷翥海
南䟽勒北瀚海︹回鶻傳︺回鶻俗多乗高輪車元魏
時亦號高車部或曰勅勒訛為鐵勒其部落曰袁
紇薛延陀契苾羽都播骨利幹多覧葛僕骨㧞野
古同羅渾思結斛薛奚結阿跌白霫凡十有五種
皆散處磧北袁紇者亦曰烏䕶曰烏紇至隋曰韋
[012-11a]
紇臣於突厥太宗幸靈州鐵勒十一部皆來武后
時突厥默啜方彊取鐵勒故地後稍不循梗絶安
西諸國朝貢道後骨咄禄毗伽闕可汗南居突厥
故地悉有九姓地九姓者曰藥羅葛曰崛羅勿曰
貊歌息訖曰阿勿嘀曰葛薩曰斛嗢素曰藥勿葛
曰奚邪勿與僕骨渾㧞野古同羅思結契苾六種
相等夷後破有㧞悉宻葛邏禄總十一姓號十一
部落
[012-11b]
︹元史地理志︺諸王海都行營於阿爾穆爾舊作阿/力麻里
今改/正等處葢其分地也自高昌五城西北行四五
千里至阿爾穆爾至元五年海都叛世祖追至阿
爾穆爾則逺遁二千餘里令勿追以皇子北平王
統諸軍於阿爾穆爾以鎮之
︹明史外國傳︺衛拉特舊作瓦剌/今改正䝉古部落也在韃
靼西又巴什伯里舊作别失八/里今改正南接于闐北連衛
拉特
[012-12a]
按漢烏孫居天山北與匈奴接壤南臨城郭諸
國即今凖噶爾部也至元魏時為高車隋為鐵
勒唐為回鶻回鶻自唐末散處山南即今回部
至蠕蠕突厥並屬胡種與高車鐵勒回鶻異族
魏書西域傳稱烏孫國在龜兹西北是烏孫於
元魏時己西遷龜兹以東為匈奴餘部高車所
據蠕蠕主社崘亡依髙車旋破其部復西侵烏
孫拓地至龜兹西北此蠕蠕盛時與今凖噶爾
[012-12b]
全境相倣突厥世臣蠕蠕至元魏末木扞可汗
又撃蠕蠕滅之隋書蠕蠕作茹茹傳寫之異也
後分東西突厥割據烏孫故地是今之凖噶爾
盡有西突厥地東境則猶屬東突厥天寳初東
突厥地入回紇五代迄宋聲教不及元代幅員
西北最廣應屬諸王行營統軍之地明時衛拉
特當韃靼西巴什伯里北南與于闐相直與今
凖部方位適合明史舊稱瓦刺即衛拉特譯音
[012-13a]
之訛又較然可信今按其全境凡厯朝史傳所
載方位事實可考而知者已分見各條而伊犂
舊屬凖噶爾庭為䟽其全境沿革大畧系此以
偹考其古蹟之専屬伊犂者仍如各條之例詳
著於後
︹魏書西域傳︺龜兹國漢時舊國也北去突厥牙帳
六百餘里疏勒國東北至突厥牙帳千餘里
︹唐書突厥傳︺突騎施烏質勒西突厥别部也以伊麗水
[012-13b]
為小牙其地東隣北突厥直西廷州烏質勒死其
子嗢鹿州都督娑葛為左驍衛大將軍襲封爵︹地
理志︺嗢鹿州都督府以突騎施索葛莫賀部置
按唐書載突厥射匱可汗建庭龜兹北之三彌
山龜兹即今庫車三彌山即今庫車北境之汗
騰格里鄂拉華言天山南去庫車三百餘里以
魏書龜兹國北去突厥牙帳六百餘里之文證
之是突厥牙帳當在三彌山北也今汗騰格里
[012-14a]
鄂拉北二百里即伊犂境南去庫車六百餘里
與魏書龜兹北去突厥牙帳六百餘里之説合
則伊犂為射匱可汗庭無疑自賀魯破滅地為
突騎施所有以碎葉川為大牙伊麗水為小牙
碎葉川即今圖斯庫勒伊麗水即今伊犂郭勒
是伊犂又為突騎施烏質勒小牙也烏質勒子
為嗢鹿都督則其地入唐為嗢鹿州都督府可
知又按魏書西域傳載悦般國住龜兹北地方
[012-14b]
數千里衆可二十萬與蠕蠕相仇讎數相征討
真君九年遣使朝貢據此則悦般國在龜兹國
北今伊犂在庫車北又當為悦般國地疑突厥
未滅蠕蠕之前伊犂為悦般國地後其國為蠕
蠕所滅是以并滅烏孫斥地至龜兹西北而蠕
蠕復為突厥所滅射匱乃建庭於此耳
海努克
海努克在伊犂郭勒南二十五里舊有佛廟噶勒
[012-15a]
丹策凌建與固勒札廟俱為喇嘛坐床之地乾隆
二十七年建小堡一於其地
固勒札
固勒札舊對音為固爾札在伊犂郭勒北二十里
舊有佛廟噶勒丹策凌建兩廟喇嘛坐牀者四令
五鄂拓克輪值供養之阿睦爾撒納叛諸喇嘛附
和為逆旋為阿睦爾撒納所掠乃各散去廟燬於
火乾隆二十七年築寧逺城周四里二分門四東
[012-15b]
曰景旭西曰環瀛南曰嘉㑹北曰歸極城東岡上
建立平定凖噶爾勒銘伊犂碑後勒銘伊犂碑各
一恭勒
御製文四體字書於其上
御製固爾札廟火用唐韓愈陸渾山火和皇甫湜韻並
效其體丙子/
拓土今踰吐谷渾奚論邏逤將河源何來狂童欲竊吞
再整戎車安輊軒亂之不戢終自燔師壓波羅塔拉原
[012-16a]
義所動彼亦履坤諸鄂拓兵無際垠狡計近窺喇嘛垣
盜駝馬逃藉桑門人思見日汝蔽暾名佛弟子心狙猨
如魚背龍竊友黿鵰不搏鶚乃搏鵾以致逰魂逺跳奔
衣黄空沗人中尊固爾札本菴羅園天人供養莊嚴繁
朝螺暮鼓法音喧仲氏吹箎伯氏塤刹竿高標金字旛
胡僧碧眼脱其禈露兩肩肘及兩臀羊鹿牛徒示三轅
天龍軍遲屬櫜鞬修羅乾闥挾雙轓掃其穢跡風以㠾
火輪轉法羞脤膰炎官祝融朱雲屯烈颷出穴口如盆
[012-16b]
鑠金爛石焦窪罇四大誰解無生言那伽此言/龍也不為吐
水翻有其成之毁必反賔頭盧瞋目雙暖如彼落葉還
歸根净業何有於烏孫創興黄教駢肩跟假藉敬佛示
惠恩亦欲貽法其曽元二世滅裂不可援狼貪虎攫難
盡論汝狡避禍來謁閽膝前靣陳涕漬痕憐汝賚汝安
汝魂解衣推食奚汝寃野心偝徳義何存固應天殛絶
爾飱洛那即古大宛今/哈薩克也各方非世婚去歳刼撂遭爾昆
阿睦爾撒納之兄巴特禡策凌及其黨額林沁相/繼奔哈薩克以圖棲托其後皆肆搶奪迯竄而歸三窟
[012-17a]
未必容爾罇小大怨汝奚騰騫六月申酉利復怨銷兵
魚海靖鯨鯤璆琳琅玕貢崑崘四西勒圖何瞀昏固爾/札廟
内喇嘛分四牀謂之西/勒圖葢彼之掌教者云助逆不當遭刼焚朅和韓韻足
解煩泰山北斗一仰捫
御製平定凖噶爾勒銘伊犂碑文
惟
天盡所覆俾我皇清罔不在宥惟清奉
昊天撫薄海兆庶悉主悉臣叶/
[012-17b]
太祖
太宗
世祖肇基宅中皇耆其武
聖祖
世宗覲光揚烈克臻郅隆逮予渺躬思日孜孜期四海同
風咨汝凖噶爾叶/亦䝉古同類何自外擕數世梗化簒
奪相仍碩仇其下惟達瓦齊甚毒於醒衆心疷疷如苗
斯蟊如虺斯螫衆口嗷嗷視爾嗷止予焦勞止期救不
[012-18a]
崇朝止視爾疷止予噫嘻止亟出汝塗泥止迺命新附
爾為先鋒熟悉其路迺命勁旅擕數月糧毋或掠擄師
行時雨王旅嘽嘽亦無潦阻左旋右抽王旅渾渾既暇
以休烏魯木齊及五集寨度之折折台吉宰桑迎降恐
後奚事斧吭波羅塔拉闥爾竒嶺險如闗闔倒戈反攻
達瓦齊走旦夕途窮回部遮獲彼鼠斯喙地入無隙露
布飛至受俘午門爰貸其罪自今以始四部我臣伊犂
我宇叶/曰綽羅斯及都爾伯特和碩特輝特封四可汗
[012-18b]
衆建王公逰牧各安宰桑公臣屬我旗籍誰汝苦辛爾
恭爾長爾孳爾㓜徐以教養爾駝爾牛爾羊爾馬畜牧
優㳺分疆各守毋相侵凌以干大咎齊禦外域曰布魯
特越哈薩克醉飲飽食敬興黄教福自天錫伊犂平叶/
矣勒貞珉叶/矣於斯萬年矣
御製平定凖噶爾後勒銘伊犂碑文
天之所培者人雖傾之不可殛也
天之所覆者人雖栽之不可殖也嗟汝凖噶爾何狙詐相
[012-19a]
延以世而為賊也强食弱衆凌寡血人於牙而蔑知悛
易也云興黄教敬佛菩薩其心乃如夜叉羅刹之以人
為食也故罪深惡極自作之孽難逭活也先是分封四
部衆建宰桑四圖什墨廿一昂吉葢欲繼絶舉廢以休
以息也而何煽亂不已焦爛為期終於淪亾胥盡伊犂
延袤萬里寂如無人之域也是非我佳兵不戢以殺為
徳也有弗得已耳西師之什實紀其詳悉也以其反覆
無常遅益乆而害益深則其叛亂之速未嘗非因禍而
[012-19b]
致福也是葢
天佑我皇清究非人力也伊犂既歸版章乆安善後之圖
要焉己定者詎宜復失也然屯種萬里之外又未可謂
計之得也其潜移默運惟
上蒼鍳之予惟奉時相機今日之下亦不敢料以逆也是
平定凖噶爾後勒銘伊犂之碑所由作也
巴顔台
巴顔台在伊犂郭勒北惠寧城東南有屯田
[012-20a]
烏哈爾里克
烏哈爾里克在伊犂郭勒北乾隆二十七年建綏
定城周四里一分門四東曰仁熙西曰義集南曰
利渠北曰寧漠城北為蘆草溝喇嘛寺溝俱有屯
田
塔勒竒
塔勒竒在伊犂北一百二十里建小城一周三分
有屯田城西北為獨山子清水河城北為大西溝
[012-20b]
大東溝小東溝城西為察罕烏蘇均有屯田凡屯/田俱
見屯/政門
沙布爾托海
沙布爾托海在伊犂西南一百四十里又西南行
八十里為托里山谷聫延並設卡倫又西行入伊
犂西路界
博羅塔拉
博羅塔拉在伊犂東北三百里塔勒竒鄂拉拱其
[012-21a]
南博羅和洛鄂拉罕哈爾察海鄂拉環其西阿勒
坦特布什鄂拉屏其北博羅塔拉郭勒自西北來
東南流鄂托克賽里郭勒自西南來東北流至博
羅塔拉而合又分流遶其南北又合而東流入布
勒哈齊淖爾水甘土肥形勢殊勝乾隆二十年五
月將軍班第率師討凖噶爾至此有庫圖齊納爾
鄂拓克宰桑莎撒賚者以其屬七百餘戸赴軍前
降博羅塔拉河源㳺牧之宰桑和通額墨根等亦
[012-21b]
内附平伊犂後阿睦爾撒納兾為四衛拉特總台
吉不得擁衆竊據於此前凖噶爾舊宰桑禡木特
者為邊臣所執素以勇聞釋之且授職屢敗撒納
後來歸且陳撒納狡詐不可信狀二十年五月隨
將軍班第駐伊犂猝遇變為叛黨哈丹所獲縳見
撒納不為屈且罵其負義撒納慚憤縊殺之十一
月撒納將以其黨阿巴噶斯哈丹往刼綽羅斯嗣
諾爾布林沁伊犂衆台吉宰桑等不從計擒撒納
[012-22a]
來獻適薩拉爾公丹拜在伊犂衆台吉等因之以
兵二道進擒撒納一出博羅布爾噶蘇鄂拉口一
出塔拉竒鄂拉口十一月㑹衆鄂托兵於托和木
圖撒納禦之衆鄂拓兵敗回人和卓木夾撃撒納
奔次於烘郭爾鄂博二十一年正月將軍策楞等
進討阿睦爾撒納北走哈薩克博羅塔拉遂入版
圖
御製禡木特詩丙子/
[012-22b]
厄魯禡木特其舊宰桑領領衆扎哈沁扎哈沁者守/邊界之人也所
職守邊疆昔奉其主命侵掠我駝羊事在雍/正八年西鄙衆軍
士羣知勇異常前歳三策凌都爾伯特策凌䇿凌烏巴/什䇿凌孟克彼中謂之三
策/凌嚮化入相望禡木特親追闌進我卡塘弗及乃退出
未敢肆猖狂維時予有命邊臣爾何恇時駐烏里雅蘇/台防邊者為副
都統達青阿即以此事得/罪今降為侍衛詳見後隘界等無人不擒汝罪當邊
臣聞乃懼誘致奏九閶予謂不明討計誘失斟量命釋
禡木特薄責勵戎行阿睦爾撒納彼中乆披猖禡木特
[012-23a]
與戰屢勝兵威揚撒納大窮蹙始决親來降侵尋彼大
亂我師壓境强禡木特亦歸優脊加冠裳進兵命與議
造膝陳言良撒納今雖順其心乃豺狼不可命彼往往
必為厲殃予云不逆詐遣彼亦何妨使其顯彼叛正罪
往斧吭亡何定伊犂亡何逆蹟彰譎賊謀夙定煽亂為
鴟張禡木特力寡勁敵歸途搪禡木特與將軍班第等/同駐伊犂尋以養疴他
適無兵衛比聞變將脱/歸為叛黨哈丹遮獲猶手刄三賊力盡馬亦僵被擒
見撒納不屈氣更昂逆賊責之云衛拉天各方汝何心
[012-23b]
向内同類而相戕禡木特唾之理義人之綱舊主嗣早
絶謂噶爾/丹凌策匪我獨契忘大君惟討逆信義昭煌煌擒我
復捨之既歸恩遇滂於恒尚應報起死可弗償嚮内非
獨我汝先沭寵光一死我弗懼駢誅汝立亾逆賊慚無
言絞縊厥命傷伊犂重底定逰魂走踉蹌脅從以次擒
生致明憲章問以禡木特畢知顛末詳烈士何處無未
可分域鄉録實櫽括詞千載流聲芳
︹唐書突厥傳︺賀魯已滅以攝舍提暾部為雙河都
[012-24a]
督府︹地理志︺雙河都督府𨽻北庭都䕶府攝舎提
暾部置
按攝舍提暾部為當時咄陸五啜之一五咄陸
部居碎葉東攝舍提暾部在雙河上後為都督
府亦以雙河名據突厥傳及蘇定方本傳西逐
賀魯至雙河二百里抵其牙賀魯西跳伊麗水
伊麗水即今伊犂郭勒是當時賀魯牙在今伊
犂其東二百里之雙河即鄂拓克賽里庫色木
[012-24b]
蘇克諸河之滙入布勒哈齊淖爾者也考其方
位今博羅搭拉為雙河都督府舊境無疑
幹珠罕
幹珠罕在博羅搭拉西南察罕賽喇木淖爾北自
塔勒竒東北行九十里至其地又西行踰博羅塔
拉郭勒六十里為碩波圖又西北行二百餘里為
庫克托木又自幹珠罕東行一百八十里為莎達
巴又東行五十里為達蘭沁又東行六十里為哈
[012-25a]
布齊垓俱在博羅塔拉郭勒北境列山如屏谿谷
深邃並設卡倫於此
阿里瑪圖
阿里瑪圖在伊犂郭勒北察罕烏蘇之西南距伊
犂一百里阿里瑪圖郭勒經流其地
烏爾圖古爾畢
烏爾圖古爾畢在阿里瑪圖東北九十里南距哈
什郭勒北距庫色木蘇克郭勒西南距伊犂一百
[012-25b]
四十里
博羅布爾噶蘇
博羅布爾噶蘇在烏爾圖古爾畢東北六十里即
博羅布爾噶蘇鄂拉西谷口外地舊為輝特台吉
唐古忒㳺牧之地乾隆二十年五月大兵抵伊犂
率所屬一千戸内附地為伊犂東境門戸自博羅
布爾噶蘇北行稍折而西當庫色木蘇克郭勒發
源處並設卡倫自博羅布爾噶蘇東北踰山接晶
[012-26a]
河界
都爾伯勒津
都爾伯勒津在伊犂東一百二十里空格斯郭勒
自東南來哈什郭勒自東北來特克斯郭勒自西
南來交㑹於此
空格斯
空格斯在都爾伯勒津東南三百二十里地勢寛
平氣候温煖饒水草宜耕牧為伊犂東南最近要
[012-26b]
地其全境形勝則納喇特達巴峙其南烏得音達
巴繞其東阿布喇勒鄂拉障其北三面峰巒環抱
而空格斯郭勒復襟帶其間南㑹特克斯郭勒北
㑹哈什郭勒羣赴伊犂以為歸宿山朝水束為西
域形勢之冠舊為凖噶爾烏魯特霍爾博斯鄂拓
克㳺牧之所
︹唐書突厥傳︺西突厥由焉耆西北七日行得南庭
︹地理志︺突騎施部置都督府𨽻北庭都䕶府
[012-27a]
按今由哈喇沙爾西北至空格斯六百里即突
厥傳所謂由焉耆西北七日行得南庭者則今
之空格斯當為西突厥南庭其地附近伊犂又
當與哈什均為突騎施部之東境也
哈什
哈什在空格斯北為伊犂東最近要地與空格斯
相唇齒形勢殊勝乾隆二十年五月將軍班第尚
書鄂容安駐防伊犂阿睦爾撒納叛從賊宰桑克
[012-27b]
什木巴桑等應之八月以五千兵進犯班第等督
兵迎勦至哈什力戰陷堅賊兵圍之數重班第鄂
容安度不免以將軍印授其屬富錫爾間道賫還
乃手殺數賊而死其屬額納伸巴寧阿亦自殺既
而甦巴桑監之數月乗間歸富錫爾道遇賊將刼
其印㡬被害乃沈印於河力戰免二十四年西域
平哈什入版圖三十二年建雙烈祠祀定北將軍
班第議政大臣鄂容安
[012-28a]
御賜匾曰漠陲競烈
御製雙烈詩丙子/
雙烈者例雙忠詩而作也昔駐藏都統傅清左都御
史拉布敦誅叛臣朱爾墨特納木札爾以人少力㣲
二臣死事然究能鋤元兇而安絶域故臨奠建祠並
有雙忠之詩以揚其勲去歳命定北將軍班第議政
大臣鄂容安駐伊犂時二臣既奏阿睦爾撒納有反
志朕命便宜從事庶㡬消患未然乃二臣觀望疑慮
[012-28b]
以致兎脱而賊黨反得結連赴約襲我軍營二臣力
不能敵捐驅沙塲猶之死王事也一以勇决建績一
以徘徊僨事然而臨難致命奮不顧身有足哀者今
大兵既靖伊犂逆賊窮蹙逃竄不日獻俘二臣靈轝
至京之日朕亦親臨醊奠並成是什雙烈云者葢不
如雙忠之盡善矣
昔有傅介子手斬樓蘭頭通權建殊績芳名播千秋况
乎統三軍既悉彼逆酋一武夫之力何事仍夷猶逡巡
[012-29a]
大軍撤偏師五百留彼梟有宻約入覲中逗遛八月廿
五日三處共一謀阿睦爾撒納來阿爾台陬將合其部
衆挈妻孥以逃叶/是則預有㫖其妻孥盡收厥阿巴噶
斯斷我軍書郵克什木巴桑伊犂逞刼偷兩路如期發
猖狂肆呌呶叶/蜂屯更蟻雜不可爬與梳叶/二臣知不
敵全軍將内投而彼截歸路加以聚蚍蜉巴桑諜致詞
權假為我逑徐當備馬駞送之返皇州二臣怒唾罵天
朝無此媮效死視如歸背義生肯求奮旅更前進氣髪
[012-29b]
衝兠鍪終知事不濟畢命願屬鏤叶/問罪重整師豈辭
雪載途叶出阿睦爾撒納叛後向謂事難成者皆以為/不 所料伊犂卒不能平朕料叛賊陰險多詐
其得在此其失亦在此伊犂之衆不過一時附和終不/能人盡從彼若少延緩則叛賊又將别生變詐反失事
機因正永常恇怯退師之罸急趨西路軍帥刻/期進勦旋於今春直達伊犂逆賊失據奔竄旋復定
伊犂脅從寛厥尤一二助惡者謂阿巴噶斯/克什木之流繋虜皆䖍
劉渠魁竄異域王師奮遐搜亦聞哈薩克縛獻深同讎
命求二臣骨靈輿返首邱臨奠例雙忠惜哉淚湧流初
若聽我言寧有今日不忠於國有濟烈惟己不渝叶/究
[012-30a]
非貪生比使我悲心悠朱門歌舞輩青史文章儔我豈
為彼哉長歌旌乃休
御製三巴圖魯歌丙子/
巴圖魯者勇冠軍昔我旗人頗恒有近世以來殊不聞
葢因太平日已乆歳寒松栢見後凋當春何以殊榆栁
邇者西鄙屬用軍折衝咸欲効奔走舒布圖鎧已超羣
三巴圖魯亦﨣﨣其一額納伸去歳伊犂從將軍將軍
使彼詢事因單騎逕入衆賊羣左支右詘箭斃數人知
[012-30b]
事不濟㧞刀自刎期報君其一巴寧阿讀作/麻韻倉卒亂時
將軍前後䕶衛相蔽遮發無不中中無不死殺人如麻
將軍遣之出巴寧阿曰朝廷命官偷生安往耶力敵視將
軍盡節然後伏劍義烈真堪嘉二人既死還復甦宰桑
巴桑得之壯其志養之數月我師再入方得歸軍牙其
一曰富錫爾將軍命之擕印以出歸帝里其奈賊人擁
蜂更屯蟻料不能出將印沉之水力戰更創命垂盡伊
犂喇嘛救之得不死故賜額納伸曰卓里克圖巴圖魯
[012-31a]
卓里克圖者即義卓爾永不渝賜巴寧阿曰昆都爾巴
圖魯昆都爾者力敵萬人暇有餘賜富錫爾曰哈布台
巴圖魯哈布台者穿楊貫石技不殊迴思去歳迅功成
亾矢遺鏃夫何曽不期小醜逆志萌未能除蔓我二卿
乃致沙塲雙捐生亦我坐謀遥未精嘉我旗人多忠誠
舊風未逺垂儀型愉以為戚留定評乃至西海揚芳聲
納拉特
納拉特在哈什南即納拉特達巴北麓地又東北
[012-31b]
五十里為烏努固特境當險隘伊犂東南境卡倫
設此
裕勒都斯
裕勒都斯舊對音為朱爾都斯在空格斯東南二
百里踰山而至東西六百里南北二百里巴倫裕
勒都斯郭勒東流凖裕勒都斯郭勒西南流合而
東流經其地四面皆山地饒水草宜畜牧伊犂東
南屏嶂也舊為凖噶爾克里野特鄂拓克㳺牧之
[012-32a]
所其東境為庫本諾雅特部係達什達瓦之昂吉
東境有地曰阿勒坦烏遜西境有地名哈爾噶朗
圖
︹唐書突厥傳︺賀魯已滅以鼠尼施處半部為鷹娑
都督府︹地理志︺鷹娑都督府以鼠尼施處半部置
𨽻北庭都䕶府︹回鶻傳契苾亦曰契苾羽在焉耆
西北鷹娑川多覧葛之南其酋哥楞自號易勿真
莫賀可汗弟莫賀咄特勒皆有勇子何力尚紐率
[012-32b]
其部來歸時貞觀六年也詔處之甘凉間以其地
為榆溪州
按唐以處半部為鷹娑都督府而契苾在鷹娑
川上應屬連壤今哈喇沙爾為古焉耆裕勒都
斯哈喇沙爾西北境宜為契苾故地也裕勒都
斯郭勒即鷹娑川唐時謂之榆溪貞觀六年契
苾内屬以其地為榆溪州則東西裕勒都斯又
當為榆溪州地
[012-33a]
哈布齊垓
哈布齊垓在裕勒都斯東一百八十里三哈布齊
垓郭勒經流其地中為多木達都哈布齊垓左為
凖哈布齊垓右為巴倫哈布齊垓相距各三十里
許
登努勒台
登努勒台在哈布齊垓東天山南麓地饒水草
︹隋書鐡勒傳︺鐵勒之先匈奴之苗裔也自西海之東
[012-33b]
依據山谷往往不絶伊吾以西焉耆之北傍白山
則有契弊薄落職乙咥蘇婆那曷烏讙紇骨也咥
於尼讙等
按鐵勒部於隋唐間北界突厥南連四鎮在天
山一帯山谷之間此隋書所云在伊吾西焉耆
北者専指契弊諸部而言今之登努勒台居焉
耆北境傍近白山是其地也據唐書契苾在焉
耆西北疑隋時契弊正居焉耆之北至唐稍西
[012-34a]
遷近鷹沙川苾弊音同字之訛也又按自此東
南行入阿拉癸西谷口又東行三百里出東谷
口接闢展界
[012-34b]
欽定皇輿西域圖志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