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r0138 廣弘明集-唐-道宣 (TKD)


[33-0506b]
之四梁昭
明太子答雲法師請講書三首幷啓答昭明
謝勅賚水犀如意番昭明
太子解二諦義章南澗
寺釋慧超論諮二諦義徃反六番晉安王綱
諮二諦義旨徃反五畨招提寺釋慧琰
諮二諦義徃反四畨拪玄寺釋雲宗諮二
諦義徃反四番中郞王規諮二諦義旨徃
反四番靈根寺釋僧遷諮二諦義徃反
四番羅平侯蕭正立諮二諦義旨徃反四
番衡山侯蕭恭諮二諦義旨徃反四番中興
寺釋僧懷諮二諦義徃反四番始興王第
四男蕭映諮二諦義旨徃反四番
平王世子蕭勵諮二諦義旨徃反五番大慱學
讀書三万餘卷也宋凞寺釋慧令諮二諦義徃反四番始興王第五男

蕭曄諮二諦義旨徃反五番興皇寺釋法
宣諮二諦義徃反三番程鄕侯蕭祗諮二諦義旨
徃反四番光宅寺釋法雲諮二諦義徃反
四番
[33-0506c]
廣弘明集卷苐二十一苐二張聚泄義
靈根寺釋慧令諮二諦義徃反五番湘宮
寺釋慧興諮二諦義徃反三番莊嚴寺釋
僧旻諮二諦義徃反四番宣武寺釋法寵
諮二諦義徃反四番建業寺釋僧愍諮二
諦義徃反二番光宅寺釋敬脫諮二諦義
徃反五番昭明太子令旨解法身義一章
招提寺釋慧琰諮法身義徃反
五番光宅寺釋法雲諮法身義徃反五番
莊嚴寺釋僧旻諮法身義徃反五番宣武
寺釋法寵諮法身義徃反五番靈根寺釋
慧令諮法身義徃反五番靈味寺釋靜安
諮法身義徃反五番謝勅遣主書看講啓
謝勅問解講啓謝勅賚制旨大涅槃經講
疏啓謝勅賚制旨大
集經講疏啓晉
安王與廣信侯書述聽講事晉
安王與廣信侯書重述内教
廣信侯蕭映答王心要答雲法
師請開講書梁昭明太子統覽
近示知欲見令道義夫
釋教凝深至理淵粹一相之道杳然
難測不二
[33-0507a]
廣弘明集卷苐二十一苐三張聚
之門寂焉无響自非深達玄宗精解
妙義若斯之處豈易輕辨至於宣揚
正教在乎利物耳弟子之於内義誠
自好之樂之然鉤深致遠多所未悉
爲利之理蓋何足論諸僧並入法門
遊道曰廣至於法師彌不俟說云欲
見飡稟良所未喻想得此意不復多
云統和南
釋法雲啓殿下以生知上識精義入
神自然勝辯妙談出俗毎一徃復闔
筵心醉眞令諸天讃善實使釋梵雨
華貧道雖幼知向方而長無成業簉
之濫吹聖明而識慙無退者豈不願
飡幽致敢祈仰者誠在希聞妙說今
猥蒙答旨未許羣情退思輕脫用深
悚懼渴仰有實飢虛非假循思檢願
重以祈聞唯希甘露當開用得永祛
鄙悋伏願四弘本誓曲允三請殷勤
謹啓
重覽來示知猶欲令述義不辨爲利
具如前言甘露之開彌慙來說若止
是略摽義宗無爲不尓但愧以魚目
擬法師之夜光耳統和南
[33-0507b]
廣弘明集卷苐二十一苐四張聚*謝
勅賚水犀如意啓臣
統啓應勅左右佰佛掌奉宣勅旨垂
賚水犀如意一柄式是道義所湏白
玉照釆方斯非貴珊瑚挺質疋此未
珍雕剖旣成先被庸薄如蒙漢帝之
簪似獲趙堯之印謹仰承威神陳諸
講席方使歡喜羅漢懷弃鉢之嗟王
式碩儒折驪駒之辯能飾寶刀子桓
恧其大賚犛牛輕拂張敞慙其舊儀
殊恩特降伏深荷躍不任下情謹啓
事以聞謹啓
旨解二諦義幷答問
諦理實深玄自非虛懷無以通其弘
遠明道之方其由非一舉要論之不
出境智或時以境明義或時以智顯
行至於二諦卽是就境明義若迷其
方三有不絕若達其致万累斯遣所
言二諦者一是眞諦二名俗諦眞諦
亦名第一義諦俗諦亦名世諦眞諦
俗諦以定體立名第一義諦世諦以
褒貶立目若以次第言說應云一眞
諦二俗諦一與二合數則爲三非直
數過於二亦名有前後於義非便
[33-0507c]
廣弘明集卷苐二十一苐五張聚
眞旣不因俗而有俗亦不由眞而生
正可得言一眞一俗眞者是實義卽
是平等更無異法能爲雜閒俗者卽
是集義此法得生浮僞起作第一義
者就無生境中別立美名言此法最
勝最妙無能及者世者以隔別爲義
生滅流動无有住相涅槃經言出世
人所知名第一義諦世人所知名爲
世諦此卽文證褒貶之理二諦立名
差別不同眞俗世等以一義說第一
義諦以二義說正言此理德旣第一
義亦第一世旣浮僞更無有義所以
但立世名諦者以審實爲義眞諦審
實是眞俗諦審實是俗眞諦離有離
无俗諦卽有卽无卽有卽无斯是假
名離有離无此爲中道眞是中道以
不生爲體俗旣假名以生法爲體
南澗寺慧超諮曰浮爲起作名之爲
俗離於有无名之爲眞未審浮爲爲
當與眞一體爲當有異令旨答
曰世人所知生法爲體出世人所知
不生爲體依人作論應如是說若論
眞卽有是空俗指空爲有依此義明
[33-0508a]
廣弘明集卷苐二十一苐六張聚自
不得別異又諮眞俗旣云一體未
審眞諦亦有起動爲當起動自動不
關眞諦令旨又答眞理寂然无
起動相凡夫惑識自撗見起動
又諮未審有起動而凡夫撗見无起
動而凡夫撗見令旨又答若有
起動則不名撗見以無動而見動所
以是撗見又諮若法无起動則唯
應一諦令旨又答此理常寂此
自一諦撗見起動復是一諦准應有
兩不得言一又諮爲有撗見爲
無撗見令旨又答依人爲語有
此撗見又諮若依人語故有撗
見依法爲談不應見動令旨又
答法乃無動不妨撗者自見其動
丹陽尹晉安王蕭綱諮曰解旨依人
爲辨有生不生未審浮虛之與不生
只是一體爲當有異令旨答曰
凡情所見見其起動聖人所見見其
不生依仁爲論乃是異體若語相卽
則不成異具如向釋不復多論
又諮若眞不異俗俗不異眞豈得俗
人所見生法爲體聖八所見不生爲
[33-0508b]
廣弘明集卷苐二十一苐九張聚體令
旨答卽俗知眞卽眞見俗就此
爲談自成无異約人辨見自有生不
生殊又諮未審俗諦之體旣云
浮幻何得於眞實之中見此浮幻令
旨答眞實之體自无浮幻惑者
撗搆謂之爲有无傷眞實體自虛玄
又諮聖人所見見不流動凡夫
所見自見流動旣流不流異愚謂不
得爲一令旨答不謂流不流各
是一體正言凡夫於不流之中撗見
此流以是爲論可得成一又諮
眞寂之體本自不流凡夫見流不離
眞體然則但有一眞不成二諦令旨
答體恒相卽理不得異但凡見浮虛
聖覩眞寂約彼凡聖可得立二諦名
招提
寺慧琰諮曰凡夫見俗以生法爲體
聖人見眞以不生爲體未審生與不
生但見其異復依何義而得辨一令
旨答曰凡夫人於無搆有聖人
卽有辨無有無相卽此談一體又諮
未審此得談一一何所名令旨
答正以有不異無无不異有故
[33-0508c]
廣弘明集卷苐二十一苐八張聚
名爲一更无異名又諮若無不
異有有不異無但見其一云何爲二
令旨答凡夫見有聖人見无兩見旣
分以茲成二又諮聖人見無無
可稱諦凡夫見有何得稱諦
令旨答聖人見无在聖爲諦凡夫審
謂爲有故於凡爲諦
棲玄寺曇宗諮曰聖人爲見世諦爲
不見世諦令旨答曰聖人知凡人
見有世諦若論聖人不復見此
又諮聖人旣不見世諦云何以世諦
教化衆生令旨答聖人無惑自
不見世諦無妨聖人知凡夫所見故
曲隨物情說有二諦又諮聖人
知凡見世諦卽此凡夫不令旨
答此凡卽是世諦聖人亦不見此凡
又諮聖旣不見凡焉知凡見世諦
令旨答聖雖自無凡亦能知有凡自
謂爲有故曲赴其情爲說世諦
司徒從事中郞王規諮曰末審眞俗
旣不同豈得相卽之義令旨答
聖人所得自見其無凡人所得自見
其有見自不同无妨俗不出眞外
[33-0509a]
廣弘明集卷苐二十一苐九張聚
又諮未審旣無異質而有二義爲當
義離於體爲當卽義卽體令旨
答更不相出名爲一體愚聖見殊自
成異義又諮凡夫爲但見俗亦
得見眞令旨答止得見俗不得
見眞又諮體旣相卽寕不覩眞
令旨答凡若見眞不應覩俗覩俗旣
妄焉得見眞
靈根寺僧遷諮曰若第一以無過爲
義此是讃嘆之名眞離於俗亦應是
讃嘆之名令旨答曰卽此體眞
不得言嘆第一義諦旣更立美名所
以是嘆又諮無勝我者旣得稱
讃嘆我體卽眞何故非嘆令旨
答無勝我者所以得稱讃我體卽眞
亦是我眞故非讃嘆又諮我無
過者所以得稱讃嘆我是不僞何得
非讃令旨答不僞眞是當體之
名如人體義謂之解義正足稱其實
體豈成讃嘆又諮此法无能出
者焉得卽是讃嘆令旨答旣云
無出非讃如何
羅平侯蕭正立諮曰未審俗諦是生
[33-0509b]
廣弘明集卷苐二十一苐十張聚
法以不令旨答曰俗諦之體正
是生法又諮俗旣撗見何得有
生令旨答撗見爲有所以有生
又諮撗見爲有實自無法實旣無法
說何爲生令旨答卽此生法名
爲撗見亦卽此撗見名爲生法
又諮若是撗見不應有生若必有生
名何撗見令旨答旣云撗見實
自无生但撗見爲有有此撗生
衡山侯蕭恭諮曰未審第一義諦旣
有義目何故世諦獨无義名
令旨答曰世旣浮俗無義可辨
又諮若無義可辨何以稱諦令
旨答凡俗審見故立諦名又諮
若凡俗見有得受諦名亦應凡俗見
有得安義字令旨答凡俗審見
故諦名可立淨俗無義何得强字
義又諮浮俗雖無實義不無浮
俗之義旣有此浮俗何得不受義名
令旨答正以浮俗故无義可辨若有
義可辨何名浮俗
中興寺僧懷諮曰令旨解言眞不離
俗俗不離眞未審眞是无相俗是有
[33-0509c]
廣弘明集卷苐二十一苐十一張聚
相相无相殊何得同體令旨答
曰相與无相此處不同但凡所見有
卽是聖所見無以此爲論可得無別
又諮旣是一法云何得見爲兩見旣
有兩豈是一法令旨答理乃不
兩隨物所見故得有兩又諮見
旣有兩豈不相違令旨答法若
實兩可得相違法常不兩人見自兩
就此作論焉得相乖又諮人見
有兩可說兩人理旣是一豈得有兩
令旨答理雖不兩而約人成兩
始興王第四男蕭映諮曰第一義諦
其義第一德亦第一不令旨答
曰義旣第一德亦第一又諮直言
第一已苞德義何得復加義字以致
繁復令旨答直言第一在義猶
昧第一見義可得盡美又諮若
加以義字可得盡美何不加以德字
可得盡美令旨答第一是德豈
待復加但加義字則德義雙美
又諮直稱第一足見其美偏加義字
似有所局令旨答第一表德復
加義字二美俱陳豈有所局
[33-0510a]
廣弘明集卷苐二十一苐十二張聚
吴平世子蕭勵諮曰通旨云第一義
諦世諦褒貶立名眞俗二諦定體立
名尋眞諦之理旣妙絕言慮未審云
何有定體之旨令旨答曰談其
无相无眞不眞寄名相說以眞定
體又諮若眞諦无體今寄言辨體未
審眞諦無相何不寄言辨相令
旨答寄言辯體猶恐貶德若復寄言
辯相則有累虛玄又諮眞諦玄
虛離於言說今旣稱有眞豈非寄言
辯相令旨答寄有此名名自是
相無傷此理無相虛寂又諮未
審此寄言辯體爲是當理爲不當
理令旨答無名而說名不全當
理又諮若寄言辯名名不當理未審
此寄將何所說令旨答雖不當
理爲接引衆生湏名相
說宋煕寺慧令諮曰眞諦以不生爲
體俗諦以生法爲體而言不生卽生生
卽不生爲當體中相卽爲當義中相
卽令旨答云體中相卽義不相
卽又諮義旣不卽體云何卽令
旨答凡見其有聖覩其无約見成異

[33-0510b]
廣弘明集卷苐二十一苐十三張聚惠一
體恒卽又諮體旣无兩何事湏
卽令旨答若體无別兩緣見有
兩見旣兩異湏明體卽又諮若
如解旨果是就人明卽令旨答
約人見爲二二諦所以名生就人見
明卽此亦大妨
始興王第五男蕭曄諮曰眞諦稱眞
是實眞不令旨答曰得是實眞
又諮菩薩會眞之時爲忘俗忘眞不
令旨答忘俗忘眞故說會眞又
諮若忘俗忘眞故說會眞忘俗忘眞
何謂實眞令旨答若存俗存眞
何謂實眞正由兩遣故謂實眞
又諮若忘俗忘眞而是實眞亦應忘眞忘
俗而是實俗令旨答忘俗忘眞
所以見眞忘眞忘俗彌見非俗
又諮菩薩會眞旣忘俗忘眞今呼實眞
便成乖理令旨答假呼實眞終
自忘眞兩忘稱實何謂乖理
興皇寺法宣諮曰義旨云俗諦是有
是無故以生法爲體未審有法有體可
得稱生无是無法云何得有生義
令旨答曰俗諦有無相待而立旣是
[33-0510c]
廣弘明集卷苐二十一苐十四張聚相待
故並得稱生又諮若有無兩法
並稱爲生生義旣一則有無无異令
旨答俱是凡夫所見故生義得
同是有是無焉得不異又諮
若有無果別應有生不生令旨
答旣相待立名故同一生義程鄕
侯蕭枑諮曰未審第一之名是形待
以不令旨答曰正是形待又諮
第一無相有何形待令旨答旣
云第一豈得非待又諮第一是
待旣稱第一世諦待於第一何不名
爲第二若俗諦是待而不稱第二亦
應眞諦是待不名第一令旨答若
稱第一是待於義巳足無假說俗第
二方成相待又諮若世諦之名
不稱第二則第一之稱無所形待令
旨答第一褒眞旣云相待世名
是待直置可知光宅
寺法雲諮曰聖人所知之境此是眞
諦未審能知之智爲是眞諦爲是俗
諦令旨答曰能知是智所知是
境智來冥境得言卽眞又
[33-0511a]
廣弘明集卷苐二十一苐十五張聚
令旨答若呼有智之人卽是俗諦
又諮未審俗諦之人何得有眞諦之
智令旨答聖人能忘於俗所以
得有眞智又諮此人旣冥无生亦
應不得稱人令旨答冥於无生
不得言人寄名相說常自有人
靈根寺慧令諮曰爲於眞諦中見有
爲俗諦中見有令旨答曰於眞
諦中撗見有俗又諮俗諦之有
爲實爲虛令旨答是虛妄之有
諮爲當見妄爲當見有令旨
答見於妄有又諮無名相中何得
見有名相令旨答於無名相見
有名相所以妄有又諮於無名
相妄見爲有譬如火熱惑者言冷得
就熱中有冷相不若於無相而有名
相亦於火中應有此冷令旨答
火自常熱妄見有冷此自惑不

異湘宮寺慧興諮曰凡夫之惑爲當
但於眞有迷於俗亦迷令旨答
曰於眞見有此是迷眞旣見有俗不
成迷俗又諮若使解俗便成解

[33-0511b]
廣弘明集卷苐二十一苐十六張聚
若不解眞豈得解俗令旨答眞
理虛寂惑心不解雖不解眞何妨解
俗又諮此心不解眞於眞可是
惑此心旣解俗於俗應非惑令
旨答實而爲語通自是惑辨俗森羅
於俗中各解
莊嚴寺僧旻諮曰三十心中所得空
解爲是眞解爲是俗解令旨答
可名相似解又諮未審相似爲
眞爲俗令旨答習觀無生不名
俗解未見無生不名眞解又諮
若能照之智非眞非俗亦應所照之
境非眞非俗若是非眞非俗則有三
諦令旨答所照之境旣卽無生无生
是眞豈有三諦又諮若境卽眞
境何不智卽眞智令旨答未見
无生故非眞智何妨此智未眞而習
觀眞境豈得以智未眞而使境非眞
境宣武寺法寵諮曰眞諦不生不滅
俗諦有生有滅眞俗兩義得言有異
談其法體只得是一未審體從於義
亦得有二不令旨答曰體亦不
得合從於義又諮未審就凡聖

[33-0511c]
廣弘明集卷苐二十一苐十七張聚見
言兩義亦就凡聖兩見得言兩體
令旨答理不相異所以云一就
凡聖兩見得有二體之殊又諮
若使凡者見有聖人見无便應凡夫
但見世諦有聖人應見太虛无令
旨答太虛亦非聖人所見太虛得名
由於相待旣由待生並凡所見又
諮凡夫所見空有得言是一不令
旨答就凡爲語有實異無約聖作談
无不異有建
業寺僧愍諮曰俗人解俗爲當解俗
參差而言解俗爲當見俗虛假而言
解俗令旨答曰只是見俗參差
而言解俗又諮俗諦不但參差
亦是虛妄何故解參差而不解虛妄
令旨答若使凡夫解虛妄卽是
解眞不解虛妄所以名爲解俗光
宅寺敬脫諮曰未審聖人見眞爲當
漸見爲當頓見令旨答曰漸見又
諮无相虛懷一見此現万相並寂未
審何故見眞得有由漸令旨答
曰自凡之聖解有淺深眞自虛寂不
妨見有由漸又諮未審一得
[33-0512a]
廣弘明集卷苐二十一苐十八張聚中一
無相並忘萬有爲不悉忘令旨答
一得无相万有悉忘又諮一得
无相忘万有者亦可一得虛懷窮彼
眞境不應漸見令旨答如來會
寂自是窮眞淺行聖人恒自漸見
又諮若見眞有漸不可頓會亦應漸
忘萬有不可頓忘令旨答解有
優劣故有漸見忘懷無偏故萬有並

令旨解法身義幷問答
法身虛寂遠離有无之境獨脫因果
之外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識識豈是
稱謂所能論辯將欲顯理不容默然
故隨從言說致有法身之稱天竺云
達摩舎利此土謂之法身若以當體
則是自性之目若以言說則是相待
立名法者軌則爲旨身者有體之義
軌則之體故曰法身略就言說粗陳
其體是常住身是金剛身重加研覈
其則不尓若定是金剛卽爲名相定
是常住便成方所所謂常住本是寄
名稱曰金剛本是譬說及談實體則
性同無生故云佛身無爲不墮法故
[33-0512b]
廣弘明集卷苐二十一苐十九張聚涅槃
經說如來之身非身是身无量無邊
无有足迹無知无形畢竟清淨無知
清淨而不可爲無垢稱曰妙有而復
非有離无離有所謂法身招提
寺慧琰諮曰未審法身無相不應有
體何得用體以釋身義令旨答
無名無相乃无體可論寄以名相不
无妙體又諮若寄以名相不无
妙體則寄以名相不成无相令旨
答旣云寄以名相足明理實無相又
諮若寄以名相而理實無相理
旣無相云何有體令旨答寄言
軌物何得無體又諮亦應寄言
軌物非復无相令旨答軌物義
邊理非无相所言無相本談妙體又
諮眞實本來无相正應以此軌
物何得隱斯眞實强生言相令旨
答眞實无相非近學所窺是故接諸
膚淺必湏寄以言相光宅
寺法雲諮曰未審法身常住是万行
得不令旨答曰名相道中万行
所得又諮旣爲万行所得豈言
无相若必無相豈爲万行所得
[33-0512c]
廣弘明集卷苐二十一苐二十張聚
令旨答無名无相何曾有得寄以名
相假言有得又諮實有万行實
得佛果安可以无相全无所得
令旨答問者住心謂實有万行今謂
万行自空豈有實果可得又諮
現有衆生循習万行未審何故全謂
爲無令旨答凡俗所見謂之爲
有理而撿之實無万行又諮經
說常住以爲妙有如其假說何謂妙
有令旨答寄以名相故說妙有
理絕名相何妙何有
莊嚴寺僧旻諮曰未審法身絕相智
不能知絕相絕知何得猶有身稱
令旨答曰无名无相曾有何身假名
相說故曰法身又諮亦應假名
相說是智所照何得不可以智知不
可以識識令旨答亦得寄名慧
眼所見又諮若慧眼能見則可
以智知若智不能知則慧眼无見
令旨答慧眼无見亦无法可見
又諮若云無見有何法身令旨
答理絕聞見實无法身又諮若
无法身則无正覺正覺旣有法身豈
[33-0513a]
廣弘明集卷苐二十一苐二十一張聚無令
旨答恒是寄言故有正覺正覺
旣在寄言法身何得定有宣武
寺法寵諮曰未審法身之稱爲正在
妙本金姿丈六亦是法身令旨
答曰通而爲論本迹皆是別而爲語
止在常住又諮若止在常住不
應有身若通取丈六丈六何謂法身
令旨答常住旣有妙體何得無
身丈六亦能軌物故可通稱法身又
諮若常住无累方稱法身丈六
有累何謂法身令旨答衆生注
仰妄見丈六丈六非有有何實累又
諮若丈六非有指何爲身令旨
答隨物見有謂有應身又諮旣
曰應身何謂法身令旨答通相
爲辨故兼本迹覈求實義不在金姿
靈根
寺慧令諮曰未審爲以極智名曰法
身爲以絕相故曰法身令旨答
曰无名无相是集藏法身圓極智慧
是實智法身又諮無名無相則
无身不身旣有法身何謂無相令
旨答正以無相故曰法身
[33-0513b]
廣弘明集卷苐二十一苐二十二張聚
又諮若以無相故曰法身則智慧名
相非復法身令旨答旣是無相
智慧豈非法身又諮如其有身何
名无相若是無相何得有身令
旨答於无名相假說法身又諮
若假說法身正在名相云何直指无
相而謂法身令旨答旣於無相
假立名相豈得異此無相而說法身
靈味寺靜女諮曰未審法身垂應以
不令旨答曰法身无應又諮
本以應化故稱法身若無應化何謂
法身令旨答本以軌則之體名
爲法身應化之談非今所執又
諮若無應化云何可軌旣爲物軌豈
無應化令旨答衆生注仰蒙益
故云能爲軌化緣巳畢何所應化
又諮若能益衆生便成應化若無應
化何以益物令旨荅能生注仰
軌則自成何勞至人俯應塵俗
又諮旣生注仰豈無應化若無應化
注仰何益令旨答正由世尊至
極神妙特深但令注仰自然蒙祐若
應而後益何謂至神不應而益故成
[33-0513c]
廣弘明集卷苐二十一苐二十三張聚窮美
若必令實應與菩薩豈殊謝勅
賚看講啓梁昭明皇太子臣統
啓主書管万安奉宣勅旨以臣今講
竟曲垂勞問伏以正言深奥捻一羣
經均斗杓以命四時等太陽而照万
圈臣不涯庸淺輕敢奉宣莫惻天文
徒觀玉府慙悚交幷寢興無寘仰降
中使俯賚光臨榮荷殊慈靡知啓
不任下情謹附啓事謝聞謹啓謝勅
參解講啓臣統
啓主書周昂奉宣勅旨垂參臣今解
講伏以至理希夷微言淵奥非所能
鑚仰遂以无庸叨茲宣釋將應讓齒
反降教胄之恩允冝尙學翻荷說經
之詔竊以狹八威之筞則神物莫干
服九丹之華則仙徒可役臣仰承皇威
訓茲學侣奉揚聖旨洞曉羣儒皷冶
異師陶鈞久滯方使惠施恧其短長
公孫罷其堅白王生挫辨旣盡神氣
法開受屈永隱東峯中使曲臨彌
光函席仰戴殊慈不知啓處不任下
情謹奉啓事謝聞謹啓謝勅
賚制旨大涅槃經講疏啓
[33-0514a]
廣弘明集卷苐二十一苐二十四張聚臣統
啓後閤應勅木佛子奉宣勅旨垂賚
制旨大般涅槃經講疏一部十袠合
目百一卷寒鄕覩曰未足稱奇採藥
逢仙曾何譬喜臣伏以六㕛所明至
邃窮於幾象四書所捻施命止於域
中豈有牢籠因果辨斯寶城之教
網羅眞俗開茲月滿之文方當道洽
大千化均百億雲彌識種雨遍身田
豈復論唐帝龜書周王筞府何待刊
寢槃孟屛黜丘素甘露妙典先降殊
恩揣已循愚不勝慶荷不任頂戴之
至謹奉啓謝聞謝勅
賚制旨大集經講疏啓臣統
啓宣詔王慧寶奉宣勅旨垂賚制旨
大集經講疏二袠十六卷甘露入頂
慧水灌心似闇遇明如飢獲飽伏以
非色非欲二界同坊匪文匪理三乘雲集
四辨言而未極八聲聞而莫窮俯應
天機垂茲聖作同眞如而無盡與日
月而俱懸但觀寶舂山獲珠大海臣
實何能恒蒙誘被張書谷筆豈足陳
心抗袖長言未申歌儛不任喜荷之
至謹奉啓謝聞謹啓
[33-0514b]
廣弘明集卷苐二十一苐二十五張聚
荅廣信侯書晉安王
王白仰承比徃開善聽講涅槃縱賞
山中遊心人外靑松白霧處處可悦
奇峯恠石極目忘歸加以法水晨流
天花夜落徃而忘反有會昔言王牽
物從務无由獨徃仰此高蹤寸心如
結謹白
與廣信侯書晉安王
王白闊絕音旨毎用延結風嚴寒勁
願比怡和伏承淨名法席親承金口
辭珍鹿菀理愜鷲山微密秘藏於斯
旣隆莊嚴道塲自茲彌闡豈止心燈
夜炳亦乃意蘂晨飛况思弘明本長
内教今陪十善之車開八政之路流
波若之水洗意識之塵以此舂翹方
爲秋實王毎憶華林勝集亦叨末位
終朝竟夜沐浴妙言至於席罷曰餘
退休増省攜手登臨兼展談笑仰望九
層俯窺百尺金池動月玉樹含風當
於此時足稱法樂今卷惟之部乘傳
一隅聞慧雨滂流喜躍充遍徒挹懸
河無由承稟空無所有不瑩情靈緣
癡有愛自嗟難拔兼下車以來義
[33-0514c]
廣弘明集卷苐二十一苐二十六張聚
言蓋少舊憶已盡新解未飡旣慙口
誦復非心辯永謝寫甁終慙染疊况
慈雲旣被智海亦深影末波餘希時
灑拂但暌違轉積興言盈瞼願加敬
納言不定意謹白
廣信縣開圈侯蕭映惶恐死罪信至
奉誨清言兼紙文釆巨麗慰喻綢繆
比曰寒霜慘切伏願興居和悆民富
重殷无過抑損下官智昏識闇學淺
人凡遂得擁卷琁階親奉教義耳飡
甘露心承制說天思淵深叡情廣奥
三明一鑑釋滯義於久迷四辨旣陳
闡難思而頓解豈漢皇夢邇而梵響
復弘雖晉帝留心而微言始見毎至
夕趍瓊筵晨登朱陛不曾不憶芳林
勝集玄圃法座殿下曵舃寶雲或從
容而問道拖裾慱望乍折角而解頣
于時謬齒末筵預聞清論親奉話言
數陪顏色至於今者講席殿下限同
分陝謬頒天奬猶及下官誰不欽仁
寕无戀德傾心東注怚以係仰爲先
下官蒙蔽久已仰慕雖聞妙義愚心
難啓方欲馳鶩枌鄕訪疑下席忽逢
[33-0515a]
廣弘明集卷苐二十一苐二十七張聚
令旨垂覓波餘尋讀戰遑俯仰慙恧
庶爲恩謔少泰下情正當慈雲智海
翻以仰屬謝甁慙疊實歸庸菲下
官惑緣旣積塵累未消近攝衞乖方
遂中途感疾不得飡承究竟闕聞末
品徒自剋責終關緣運不審比曰何
以怡神披閱儒史无乃損悆下官毎
訪西郵備飡令德仰承觀囑於章華
之上或聽訟於甘棠之下未嘗不文
翰終綸終朝不息清論玄談夜分乃
寐舂華之客登座右而升堂秋實之
賓應虛左而入室文宗義府於焉捻
萃唯此最樂實驗茲辰下官昔遊
梁菀曲蒙眷顧今者獨隔清顏久暌
接仰傾心巳結興言涕欷唯冀音旨
時賜沾及伏願珍重尋更下承曲奉
恩誨用深銘荷映死罪死罪
廣弘明集卷第二十一
癸卯歲高麗圈分司大藏都監奉
勅彫造
[33-0515b]
廣弘明集卷第二十二聚
大唐西明寺沙門釋道宣撰
法義篇第四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