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431a]
廣弘明集卷第十五亦
大唐西明寺沙門釋道宣撰
佛德篇第三
序曰夫以蒙俗作梗妙籍舟師師之
大者所謂王也故王者徃也若海之
朝宗百川焉王之取号况於此也然
則統言王者約緣乃多事理兩分舉
要惟二初謂詳事二謂明理故詳事
之王則人王天王是也行化在事事
止於身身存而化行身滅而化息此
則外計其身而莫思其內識故目其
化爲外教也二謂明理則法王佛覺
是也行化在理理在
行想滅而境絕此則内撿其心而不
緣於外境故目其化爲内教也所以
厚身而存生生生而不窮捐生而去
情情亡而照寂致使存形之教萬國
同儀練心之術千聖齊一是則道俗
兩教出入升沉俗則入有而沉形六
道以之而綿亘道則出空而升位三
聖自此而昌明焉自正道東流六百
餘載釋蒙從信其徒不一獨夫振虐而
[33-0431b]
廣弘明集卷苐十五苐二張亦
坑僧擊像者二三明后重道寺塔崇
樹者亦衆矣至如吴王之詳佛聖曉
天人之所歸宋君之叙佛德明朝賢
之宗奉諸餘蒙昧無足勝言故序現
迹之祥瑞又述頌作之盛德隨類覽歷
豈不昭彰心性乎
初序梁弘明集序佛德目
晉宗炳明佛論
大唐廣弘明集佛德篇棇目卷十
五晉沙門支道林佛菩薩
像讃晉沙門釋慧遠佛
影銘宋侍中謝靈運佛法
銘讃梁沈約佛記序幷勅
答晉代巳來佛像感
應相梁高袓出育王舍
利詔梁晉安菩提樹頌幷
表梁簡文唱導佛德文十
首梁簡文謝佛事啓十
首梁沈約佛刹塔像諸銘十
首梁王僧孺唱導
佛文隋高袓於國內立舍利塔詔幷瑞應表
謝廣弘明集佛德篇第三
之初
像讃
[33-0431c]
廣弘明集卷苐十五苐三張亦晉沙
門支道林佛影
銘晉沙門釋慧遠佛法
銘讃宋侍中謝靈運佛記
序梁沈約佛像
瑞集唐終南山釋氏出育
王舍利詔梁高袓武皇帝菩提
樹頌梁晉安王蕭綱梁唱
導文蕭綱在蕃作歸佛
發願誓文梁王僧孺檡迦
文佛像讃幷序晉支道林夫立
人之道曰仁與義然則仁義有本道
德之謂也昔姬周之末有大聖号佛
天竺釋王白淨之太子也俗氏母族厥
姓裘曇焉仰靈胄以丕承藉乃哲之
辵芳吸中和之誕化稟白淨之浩然
生自右脅弱而能言諒天爵以不加
爲貴誠逸祿以靡湏爲足故常夕愓
上位逆旅紫庭紆輭儲宮擬翮區外
俄而高逝周覽郊野四闢皇扉三鑑
疾苦風人勵辭以激興乃甘心受而
莫逆訊大猷於有道慨在茲之致淹
遂乃明發遐征遷遲幽閑脫皇儲之
重寶希無待以輕擧褫龍草之
[33-0432a]
廣弘明集卷苐十五苐四張亦
盛飾貿窮巖之蓰褐資送之儔自崖
而反矣爾乃抗志匪石安仁以山斒
卉匡居摧心立盟釐安般之氣緒運
十筭以質心偋運四籌之八記從二
隨而簡廵絕送迎之兩際緣妙一於
鼻端發三止之矇秀洞四觀而合泯
五陰遷於還府六情虛於靜林涼五
内之欲火廓太素之浩心濯般若以
進德潜七
齒旣立而廢筌豁万劫之積習同生
知於當年掩五濁以擅曜嗣六佛而
微傳偉准丈六體佩圓光啓廣黃中
色艶紫金運動凌虛悠徃儵忽八音
流芳逸預揚采妙覽未兆則卓絕六
位曲成卩著則化隆三五冲量弘乎
太虛神盖宏於兩儀易簡待以成體
大和擬而稱劭員蓍者象其神寂方
卦者法其智周照積祐之留祥元宿
命以制作或綢之以德義或踈之以
冲風亮形搖於曰新期妙主於不盡
羙旣靑而靑藍逞百練以就粹導庶
物以歸宗拔堯孔之外揵屬八億以
語極罩墳素以興典掇道行之三無
[33-0432b]
廣弘明集卷苐十五苐五張亦
絡耼周以曾玄神化著於西域若朝
暉昇于暘谷民望景而興行猶曲調
諧於宮商當是時也希夷緬邈於羲
風神奇卓絕於皇軒蔚采冲漠於周
唐頌味有餘於鄒魯信可謂神化之
都領皇王之宗謨也年逾從心泯迹
泥洹夫至人時行而時止或隱此而
顯彼迹絕於忍土冥歸於維衞俗徇
常以駭奇固以存亡而充之至於靈
覺之性三果殄悴豁若川傾頽如亁
墜黔首與永夜同幽冥流與涸津並
辵六度與崩岑俱褫三乘與絕軸解
轡門徒泣血而心喪百靈銜哀而情
悸夫道高者應卑因廵者親譽故不
祈哭而哭豈非兼忘天下易使天下
兼忘雖靈几播越環周六合曆數終
於赤縣後死所以與聞景仰神儀而
事絕於千載衹洹旣卩漂落玉樹卒
亦荒蕪道喪人亡時亦卩矣遁以不
才仰遵大猷
而未升神馳在昔願言再欽遂援筆
興古述厥遐思其詞曰
太上邈矣有唐統天孔亦因周籧廬
[33-0432c]
廣弘明集卷苐十五苐六張亦
三傳明明釋迦寔惟帝先應期叡作
化融竺亁交養恬和濯粹冲源邁軌
世王領宗中玄堂堂洪摸揭秀員靈
峻誕崑岳量裒太清大象罕窺乃員
其明玄音希扣文以八聲煌煌慧炬
燭我宵征人欽其哲孰識其冥望之
霞舉卽亦雲律威揚夏烈溫柔晞舂
比器以形卓機以神卷卽煙滅騰亦
龍伸鼓儛舟壑靈氣惟新誰與茲作
獨運陶鈞三無哀玄八億致遠二部
旣弘雙翰惟典充以壞奇恬以易簡
藏諸韞匵寔之令善令善善因乃讃
乃演致存言徃豈伊弘闡日月貞朗
顯晦周遍生如紛霧曖來巳晞至人
全化跡隨世微假云泥洹言告言歸
辵風六合佇芳赤畿象罔不存誰與
悟機鏡心垂翰庶覿冥暉
阿彌陀佛像讃幷序
夫六合之外非典籍所摸神道詭世
豈意者所測故曰人之所知不若其
所不知毎在常輒欲以所不能見而
斷所未能了故令井蛙有坎宅之矝
馮夷有秋水之伐故其冝矣余遊大
[33-0433a]
廣弘明集卷苐十五苐七張亦方心
倦無垠因以靜暇復申諸奇麗佛經
紀西方有國國名安養逈遼逈邈路
踰恒沙非無待者不能遊其疆非不
疾者焉能致其速其佛号阿彌陀晉
言無量壽國無王制斒爵之序以佛
爲君三乘爲教男女各化育於蓮花
之中無有胎孕之穢也
以七寶皆自然懸構制非人匠菀囿
池沼蔚有奇榮飛沉天逸於淵藪逝
寓羣獸而率眞閶闔無扇於瓊林玉
響自喈於簫管冥宵霣華以闔境神
風拂故而納新甘露徵化以醴被蕙
風導德而芳流聖音應感而雷響慧
澤雲垂而霈清覺父嗡子而貴言眞
人冥宗而廢翫五度憑虛以入無般
若遷知而出玄衆妙於茲大啓神化
所以永傳別有經記以録其㦤云此
晉邦五末之世有奉佛正戒諷誦阿
彌陀經誓生彼國不替誠心者命終
靈逝化徃之彼見佛神悟卽得道矣
遁生末蹝忝廁殘跡馳心神國非所
敢望乃因匠人圖立神表仰瞻高儀
以質所天詠言不足遂復係以
[33-0433b]
廣弘明集卷苐十五苐八張亦微頌
其詞曰王猷
外釐神道內綏皇矣正覺寔兼宗師
泰定輭曜黃中秀姿恬智交泯三逵
玄夷啓境金方緬路悠遲忤彼神化
悟感應機五度砥操六慧研微空有
同狀玄門洞闉詠哥濟濟精義順
神玄肆洋洋三乘詵詵藏徃摹故知
來惟新二才孰降朗滯由人造化營
域雲構峩峩紫館辰峙華宇星羅玉
闈通方金墉啓阿景傾朝曰豔蔚晨
霞神堤迴㸦九源曾深浪無筌忘鱗
罕餌淫澤不司
徒兩埋機心甘露敦洽蘭蕙助聲化
隨雲濃俗與風清葳蘂宵散靈颷掃
英瓊林喈響八音文成珉搖沉粲芙
蕖晞陽流澄其潔蘂播其香潛爽冥
華載揚來翔孕景中葩結靈幽芳類
諸風化妙兼于長萬軌一變同規坐
忘諸菩
薩讃十一首文殊
師利讃童眞
領玄致靈化實悠長昔爲龍種覺今
則夢遊方忽怳乘神泿高步維
[33-0433c]
廣弘明集卷苐十五苐九張亦
耶鄕摺此希夷質映彼虛閑堂觸類
興清遘目擊洞兼忘梵釋欽嘉會閑
邪納流芳
彌勒讃
大人軌玄度弱喪升虛遷師通資自
廢釋迦登幽閑彌勒承神第聖錄載
靈篇乘亁因九五龍飛兜率天法鼓
振玄宮逸響亮三千晃晃凝素姿結
跏曜芳蓮寥朗高懷興八音畼自然
恬智冥徼妙縹眇詠重玄磐紆七七
紀應運莅中璠挺此四八姿映蔚花
林園亹亹玄輪奏三攄在昔緣
維摩詰讃
維摩體神性陵化昭機庭無可無不
可流浪入形名民動則我疾人恬我
氣平恬動豈形影形影應機情玄韻
乘十哲頡頏傲四英忘期遇濡首亹
亹讃死生
善思菩薩讃
玄和吐清氣挺茲命世童登臺發舂
詠高興希遐蹤乘虛感靈覺振網發
童蒙外見憑寥廓有無自冥同忘高
故不下蕭條數仞中
[33-0434a]
廣弘明集卷苐十五苐十張亦
虛散芙蓉能仁畼玄句卽色自然空
空有交映迹冥知無照功神期發筌
悟豁爾自靈通
不二亼菩薩讃
法作菩薩讃
乃昔有嘉會茲曰多神靈維摩發淵
響請定不二名玄音將誰和法作率
所情亹亹玄心運寥寥音氣清麤二
摽起分妙一寄無生
首閈菩薩讃
首閈齊吾我造理因兩虛虛兩似得
妙罔象反入麤何以絕塵迹忘一歸
本無空同何所貴無貴乃恬愉
不眴菩薩讃
有受生四淵淵况世路永未若觀無
得德物物自靜何以虛靜閒恬智翳
神穎絕迹遷靈梯有無無所騁不眴
冥玄和遷神不二境
善宿菩薩讃
體神在忘覺有慮非理盡色來投虛
空響朗生應輭託陰遊重冥冥亡影
迹隕三果皆勤求善宿獨玄泯
善多菩薩讃
[33-0434b]
廣弘明集卷苐十五苐十一張亦自大
以跨小小者亦駭大所謂大道者辵
心形名外都忘絕鄙當冥默自玄會
善多體冲姿豁豁高懷泰首立
菩薩讃爲勞
由無勞應感無所思悠然不知樂物
通非我持渾形同色欲思也誰及之
嘉會言玄志首立必體茲
童子讃靈童
綏神理恬和自交忘弘規愍昏俗統
體稱月光心爲兩儀薀迹爲流溺梁
英姿秀亁竺名播赤縣鄕神化詭俗
網玄羅摯遊方丘巖積陳痾長驅幸
玉堂汲引興有待冥歸無盡場戢翼
遷高嵎凌風振奇芳佛影
銘晉沙門釋慧遠佛影
今在西那伽訶羅國南山古仙石室
中度流沙從俓道去此一万五千八
百五十里感世之應詳於前記夫滯
於近習不逵希世之聞撫常永曰罕
懷事外之感是使塵想制於玄襟天
羅網其神慮若以之窮齡則此生豈
過以之希心則開徹靡期於是發憤
忘寢情百其慨靜慮閑夜理契
[33-0434c]
廣弘明集卷苐十五苐十二張亦其心
爾乃思沾九澤之惠三復无緣之慈
妙尋法身之應以神不言之化化不
以其所感慈不以其所緣宴懷自得璧日
月麗天光影彌暉羣品煕榮有情同
順咸欣懸映之在巳罔識曲成之攸
寄妙物之談功盡於此將欲擬夫幽
極以言其道髣髴存焉而不可論何
以明之法身之運物也不物物而兆
其端不啚終而會其成理玄於万化
之表數絕乎無名者也若乃語其筌
寄則道無不在是故如來或晦先跡
以崇基
莫尋之境或相待於旣有之塲獨發
類乎形相待類乎影推夫冥奇爲有
待耶爲無待耶自我而觀則有閒於
無閒矣求之法身原無二統形影之
分孰際之哉而今之聞道者咸摹聖
體於曠代之外不悟靈應之在茲徒
知圓化之非形而動止方其跡豈不
誣哉遠昔尋先師奉侍歷載雖啓蒙
慈訓託志玄籍毎想奇聞以篤其誠
遇西域沙門輒餐遊方之說故知有
佛影而傳者尙未曉然及在此
[33-0435a]
廣弘明集卷苐十五苐十三張亦
山値罽賓襌師南國律學道士與昔
聞旣同並是其人遊歷所經因其詳
問乃多先徵然後驗神道無方觸像
而寄百慮所會非一時之感於是悟
徹其誠應深其位將援同契發其眞
趣故與夫隨喜之賢圖而銘焉
廓矣大象理玄無名體神入化落影
離形迴暉層巖凝映虛亭在陰不昧
處暗逾明婉步蟬蛻朝宗百靈應不
同方跡絕而冥其一茫茫荒宇靡勸靡
奬淡虛寫容拂空傅像相具體微中
姿自朗白毫吐曜昏夜中爽感徹乃
應扣誠發響留音停岫津悟冥賞撫
之有會功弗由曩其二旋踵忘敬罔慮
罔識三光掩暉万象一色庭宇幽藹
歸塗莫測悟之以靜挹之以力惠風
雖遐維塵攸息匪伊玄覽孰扇其極其三
希音遠流乃眷東顧欣風慕道仰規
玄度妙盡毫端運微輕素託采虛凝
殆映宵霧迹以像告理深其趣奇興
開襟祥風引路清氣迴於軒宇昏明
交而未曙髣髴鏡神儀依俙若眞遇其四
銘
[33-0435b]
廣弘明集卷苐十五苐十四張亦
所修庶茲塵軌映彼玄流漱情靈沼
飮和至柔照虛應簡智落乃周深懷
冥託宵想神遊畢命一對長謝百憂其五
晉義煕八年歲在王子五月一日共立
此臺擬像本山因卽以寄誠雖成由
人匠而功無所加至於歲次星紀赤
奮若貞于太陰之墟九月三日乃詳
撿別記銘之於石爰自經始人百其
誠道俗欣之感辵跡以悦心於是情
以本應事忘其勞于時揮翰之賓僉
焉同詠咸思存遠猷託相異聞庶來
賢之重軌故備時人於影集大通之
會誠悲現所期至於佇襟遐慨固巳
超夫神境矣
晉襄陽丈六金像讃序
因釋和上立丈六像作
昔衆祐降靈出自天竺託化王宮興
于上國顯迹重冥開闢神路明暉宇
宙光宅大千万流澄源圓映无主覺
巳虛凝湛焉辵照於是乘變化以動
物而衆邪革心躇神步以感時而羣
疑同釋法輪玄運三乘並轍道世交
興天人攸夢淨音旣畼逸響遠流密
[33-0435c]
廣弘明集卷苐十五苐十五張亦風遐
扇遠生善教末年垂千祀徒欣大化
而運乖其會弗獲叩津妙門發明淵
極罔兩神影餐服至言雖欣味餘塵
道風遂邁擬足逸步玄迹巳邈毎希
想光略髣髴容儀寤寐興懷若形心
目冥應有期幽情莫發慨焉自悼悲
憤靡寄乃遠契百念愼敬慕之思追
述八王同志之感魂交寢夢而情悟
於中遂命門人鑄而像焉夫形理雖
殊階塗有漸精麤誠異悟亦
故擬狀靈範啓殊津之心儀形神摸
闢百慮之會使懷遠者兆玄根於來
葉存近者遘重劫之厚緣乃道福兼
弘眞迹可踐三原反流九神同淵于
時四輩悦情道俗高趣迹嚮和應者
如林鑄均有虛室之供而進助者不以
纖毫爲挫勸佐有彌刧之勤操務者
不以昏疲告勞因物任能不日而成
功自人事猶天匠焉夫明志莫如詞
宣德莫如頌故志以詞顯而功業可
存德以頌宣而形容可像匪詞匪頌
將何美焉乃作頌曰堂堂
天師明明遠度邁羣挺萃超然
[33-0436a]
廣弘明集卷苐十五苐十六張亦
先悟惠在恬虛妙不以數感時而興
應世成務金顏映發奇相暉布肅肅
靈儀依依神步茫茫造物玄運冥馳
偉哉釋迦與化推移靜也淵默動也
天隨綿綿遠御亹亹長縻反宗無像
光潛影離仰慕千載是擬是儀
文殊像讃殷晉安
文殊淵睿式昭厥聲探玄發暉登道
懷英琅琅三逵如日之明亹亹神通
在變伊形將廓怚沙陶鑄羣生眞風
幽曖千祀彌靈思媚哲宗寤言祗誠
絕塵孤遷祝想太冥
文殊像讃幷序
文殊師利者是遊方菩薩因離垢之
言而有斯目非厥号所先也原夫稱
謂之生蓋至道與其貌何者虛引之
性彰於五德軌世之表聞於童眞㢘
俗之風移則感時之訓興故云濡首
又以法王子爲名焉夫欲窮其淵致
者必先存其深大終古邈矣豈言象
之所極難等之刧功高積塵悠悠遐
曠焉可爲言
出也爰自帝胄尊号法王無上之心
[33-0436b]
廣弘明集卷苐十五苐十七張亦
兆於獨悟發中之感無不由也近壹
遇正覺而靈珠內映玄景未移遂超
登道位於是深根永搆於冲壤条翼
神柯而月茂慈悲之氣與惠風俱扇
三逵之明與日月並耀具體而微固
巳功俟法身矣若乃天機將運卽神
通爲館宇圓應密會以不疾爲影跡
斯其所以動不離寂而彌綸宇宙焂
忽無常境而名冠遊方者也世尊興
出乃授躍進之明顯潛德于香林因
慶雲而西徂復龍見於茲刹法輪旣
轉則玄音屢唱對明淵極輒畼發深
言道映開士故諸佛美其稱體絕塵
俗故濯纓者高其跡非夫合天和以
挺作吸冲氣而爲靈舒重宵以迴蔭
吐德音而流聲亦孰能與於此哉將
欲搖蕩羣生之性宅至宗而至開宏
基於一蕢廓恒沙而爲宇若然而不
悦文殊之風則未逵無窮之量長笑
於大方之寂矣自世尊泥曰幾將千
祀流光福蔭復與時而昇降由是冥
懷宗極者感悲長津之喪源懼風曰
之潛損遂共表容金石繼以文頌人
[33-0436c]
廣弘明集卷苐十五苐十八張亦
思自盡庶雲露以増潤今之所遇蓋
是數減百年有轉輪王王閻浮提号
曰阿育仰規逸軌擬而像焉雖眞宰
不存於形而靈位若有主雖幽司不
以情求而感至斯應神變之異屢革
民聽因險悟時信有自來矣意以爲
接頽薄之運寔由冥維之功通夫昏
否之俗固非一理所弘是以託想之
賢祗誠攸寄思紐將絕之緖引豪心
以摽位乃遠摸元匠像夫所像感來
眇眇童眞弱齡啓蒙含英吐秀登玄
履峯神以道王體以冲通浪化遊方
乃軌高蹤流光掩映爰曁茲邦思對
淵匠靖壹惟恭虛襟絕代庶落塵封
佛影銘幷序謝靈運
夫大慈弘物因感而接接物之緣端
緖不一難以形檢易以理測故卩備
載經傳具著記論矣雖舟壑緬謝像
法猶在感運欽風日月彌深法顯道
人至自衹洹具說佛影偏爲靈奇幽
巖嵁璧若有存形容儀端莊相好具
足莫知始終常自湛然廬山法師聞
[33-0437a]
廣弘明集卷苐十五苐十九張亦風而
悦於是隨喜幽室卽考空巖北枕峻
嶺南映彪澗摹擬辵量寄託靑釆豈
唯象形也篤故亦傳心者極矣道秉
道人遠宣意旨命余制銘以充刊刻
古銘所始寔由功被未有道宗崇大
若此之比豈淺思膚學所能宣述事
經徂謝永眷罔巳輒磬竭劣薄以諾
心許徽猷秘奧万不寫一庶推誠心
頗感羣物飛鴞有革音之期闡提獲
自拔之路當相尋於淨土解顏於道
塲聖不我欺致果必報援筆興言情
百其慨羣生
因染六趣牽緾七識迭用九居屢遷
劇哉五陰倦矣四緣遍使輪轉苦根
迍邅迍邅未卩輪轉在巳四緣雲薄
五陰火起亹亹正覺是拯是理動不
傷寂行不乖止曉爾長夢貞爾沉詖
以我神明成爾靈智我無自我實承
其義爾無自爾必袪其僞僞旣殊塗
義故多端因聲成韻卽色開顏望影
知
觀遠表相就近曖景匪質匪空莫測
莫領倚巖輝林傍潭鑑井借空
[33-0437b]
廣弘明集卷苐十五苐二十張亦傳翠
激光發冏金好冥漠白毫幽暖日月
居諸胡寧斯慨曾是望僧擁誠俟對
承風辵則曠若有槪敬啚辵蹤疏鑿
峻峯周流步櫩窈窕房櫳激波映墀
引月入䆫雲往拂山風來過松地勢
旣美像形亦篤釆淡浮色詳視沉覺
若滅若無在摹在學由其潔精能感
靈獨誠之云孚惠亦孔續嗟爾懷道
愼勿中愓弱喪之推闡提之役反路
㒰覩發蒙茲覿式厲厥心時逝流易
敢銘靈宇敬告振錫佛讃
范光祿命作精粗
事阻始末理通捨事就理卽朗袪蒙
惟此靈覺因心則崇四等拯物六度
在躬明發儲寢孰是化初夕滅雙樹
豈還本無眇眇遠神遥遥安如願言
來期免茲淪湑范特
進書卿常
何如歷觀高士類多有情吾亦許卿
以同何緬邈之過便是未孤了幽関
也吾猶存舊情東望慨然便是有不
馳處也見熾公阡陌如卿問遷僧於
山誠是美事屢改驟遷未爲快
[33-0437c]
廣弘明集卷苐十五苐二十一張亦
也杖策之郡斯則善也衹洹中轉有
奇趣福業深緣森兮滿目見形者所
不能傳聞言而悟亦難其人辭煩而
卩施此絕筆范泰敬謂
衹洹塔内讃因熾公相示可少留意
省之井同子與人歌而善
荅范特進書送佛讃
疹此舂更甚憂慮古人有情信如來
告企詠之結實過飢渴山閒幽阻音
塵闊絕忽見諸讃歎慰良多可謂俗
外之詠尋覽三復味翫増懷輒奉和
如別雖辭不足覩然意寄盡此從弟
惠連後進文悟衰宗之美亦有一首
并以遠呈承衹洹法業曰茂隨喜何
極六梁微緣竊望不絕卽時經始招
題在所住山南南擔臨澗北戶背巖
以此息心當無所忝耶平生緬然臨帋
累歎敬惜爲先繼以音告儻値行李
輒復承問二月一日謝靈運白荅
和范特進衹洹像讃
范侯遠送像讃命余同作神道希微
願言所屬輒揔三首期之道場
[33-0438a]
廣弘明集卷苐十五苐二十二張亦
佛讃
惟此大覺因心則靈垢盡智照數極
慧明三逵非我一援羣生理阻心行
道絕形聲
菩薩讃
若人仰宗發性辵慮以定養慧和理
斯附爰初四等終然十住涉求至矣
在外皆去
緣覺聲聞合讃
厭苦情多兼物志少如彼化城權可
得寶誘以涅槃救爾生老肇允三車
飜乘一道
無量壽頌和從弟惠連
法藏長王宮懷道出國城願言四十
八弘誓拯羣生淨土一何妙來者皆
清英頽年欲安寄乘化必晨征
維摩詰經中十譬讃八首
聚法泡合
狀消散歸虛豁君子識根本安事勞
與奪愚俗駭變化撗復生欣怛
焰
性内相表狀非焰安知火新新相推
[33-0438b]
廣弘明集卷苐十五苐二十三張亦移熒
熒非向我如何滯著人終歲迷因果
芭蕉
生分
本多端芭蕉知不一合萼不結核敷
花何由實至人善取譬無宰誰能律
莫昵緣合時當視分散日幻幻
工
作同異誰復謂非眞一從逝物過旣
徃亦何陳謬者疑久近逵者皆自賓
勿起離合情會無百代人夢覺
謂
寢無知寐中非無見意狀盈明前好
惡迭万變旣悟眇巳徃惜爲浮物戀
孰視娑婆盡寧當非赤縣影響
合影響
順形聲資物故生理一旦揮霍去何
因得像似羣有靡不然時漠呼自巳
四色尙無本八微欲安恃浮雲
泛濫
明月陰薈蔚南山雨能爲變動用在
我竟無取俄卩就飛散豈復得攢聚
諸法旣無我何由有我所電
[33-0438c]
廣弘明集卷苐十五苐二十四張亦
儵爍驚電過可見不可逐恒物生滅
後誰復覈遲速愼勿留空念撗使神
理恧廢巳
佛記序沈絇奉梁高袓勅撰并勅啓序合三首勅云
去歲令虞闡等撰佛記并作序序體
不稱頻治改猶未盡致尋佛教因三
假以寄法籍二諦以明理逵相求宗
不著會道論其指歸似未至極乃不
應以此相煩亦是一途善事可得爲
厝筆以不故指勅闡等結序米體又
似小異臣約言佛記序㒰謹以上呈
詞義無取伏懷自恧謹啓勅云
記序始得看今勅繕寫流布序曰
含靈万品旣非記諜所窮物物稟生
豈伊積塵能討莫不起乎無理而至
乎無生者也雖要終有地而原始莫
聞自非靈照特逵宗極斯在則理閉
機初鑚叩事絕非惟四果不議固亦
十地罔窺邈乎悠夐有之而莫知所
從者也如來覆簣爰始言登永路起
滅回環馳驟不息去來五道大千比
之毫端徃復三界衹刧未足稱遠積
明累照念念不休離此生滅證
[33-0439a]
廣弘明集卷苐十五苐二十五張亦成妙
果固巳空有兼謝豈徒齊遷魯變而
巳哉昊昊區區猶秉何言之稱至人
無巳寕以詞義爲珎蓋由万惑相扇
昧明代起業假緣開事湏曉逵一音
所吐無思不服義在徇物動非爲巳
法吼振灑於無外甘露炳煥於龍宮
開宗闡教致之有漸摽四諦於鹿園
辨百非於雙樹廓不二之法門廣一
乘之長陌行迷復路弱喪知歸而自
應回舛厥塗不一白毫所照遍刹土
於恒沙七步降踐壅龍堆而攸被推
極神道原本心
而咫尺緣之所乖面法城而不覩及
像教云末經記東流熱坂艱長寒山
峻阻撗書左字累万方通翦葉成文
重譯未曉自此迄今千祀過半靈迹
稍啓名僧閒出律藏方等行來漸至
薀乎西國未至者多雖法身常住之
奧遠二諦三假之淵曠悟道求宗於
斯可足而能仁體茲大聖寔爲本師
悠悠羣品精靈所係迄于前因徃業
多所昧略然神化應感參差㸦見又
世胄名氏本國俗緣散析衆部
[33-0439b]
廣弘明集卷苐十五苐二十六張亦卒難
討究神功妙力同出異名降胎求道
寧止一相託生迦維本由權迹出自
北門非悟法之始遍照東方豈通化
之極適道巳來四十九載妙應事多
冝加揔緝共成區畛至於經像舊錄
境刹辵記開勸之功於斯自遠大權
弘曠亡身以濟物應眞耿介摽心非
爲巳分蹤或異適未必同神塗詭㸦
難以臆辯靈恠倜儻言語斯絕啚澄
之龍見趙魏羅什之鳳集關轉揵陀
近遊京洛單開遠適羅浮雖迹與俗
同而意無可察塗出玉門法座不遠
七處八會峨然在目靈應盻響偏富
延澤以西光景葳蕤多見天山之表
有志奇僧毎經遊歷神迹昭然咸有
文注繁蕪舛雜實湏裁整分五道於
人天設重牢於厚地各隨業力的焉
不差此皆卷舒眞俗終始名相其聖
塗玄遠大則直至道場其徴證切近
小則開勸晩學斯寔兼濟之方舟大
悲之廣路雖復智昏視内形窮尺捶
緣動必應又況進於此者乎是以至
聖慇懃毎存汲引垂文見意貽
[33-0439c]
廣弘明集卷苐十五苐二十七張亦厥斨
來皇帝行成無
躬三達靡礙屈茲妙有同此轉輪傷
昏愍惑久迷正路悱發之徒空懷鑚
仰條流緬曠事難揔一志淺業勞迄
用無就非所以闢彼四衢出之火宅
者也乃詔中書侍卽虞闡太子洗馬
到漑後軍記室周捨慱尋經藏搜採
注說条別沠分各以類附曰少功多
可用辨此名曰佛記凡三十篇其有
感應之流事類相似止取其一餘悉
不書或復死而更生陳說經見事涉
杳冥取驗無所亦皆靡載同之闕疑
或憑人以言託想成夢尤難信曉一
無所錄若夫欲遐適者必遠記所從
欲悟道者必妙識所宗然後能允得
其門親承音旨未有不知厥路莫辨
伊人膠目闇踐自與理合所以引彼
衆流歸之一源可令莘莘含識望塗
知徃案砥矢而言歸不迴遑於歧路
俾厥清信之士亦有取於此云余以
佛化隄封三千圍内近對小識且局
南洲斯則通計神州咸蒙聲敬神蹤
辵跡閉在姬初前漢巳來相從
[33-0440a]
廣弘明集卷苐十五苐二十八張亦
間出劉向挍書天閣徃徃見有佛經
赤縣山裂水開時時瑞像來現或塔
由地踊或佛降因空事緖繁委略標
十數有未見者湏顯其相云
略列大唐育王古塔歷并佛像經法神瑞迹
越州東三百七十里鄮縣塔者西晉
太康二年沙門慧逵感從地出高一
尺四寸廣七寸露盤五層色靑似石
而非四外彫鏤異相百千梁武帝造
木塔籠之八王日輿廵州里今見神
瑞光聲聖僧備如別傳
適今寺院並古時石砌合縫甚密鐵
爲細要其石長八尺四面細要長一
尺五寸深五寸石下並泥塔南基出
泉十餘所俓三尺涌而無聲永徽中有
昆侖入泉向下窮之但有石柱羅列
竟不測其際中有石塔在空水凝而
不及
冀州舊魏州者臨黃縣西北三十里有育
王舍利寺近爲尼住寺有古塔編石
爲基從水底出塔三面水極深惟西
面通行徃足有蓮藕人畏之無敢採捕
[33-0440b]
廣弘明集卷苐十五苐二十九張亦岐州
岐山南岐山縣北二十里法門寺塔
在平原上古來三十年一度開開必
感應顯慶五年勅令僧智琮徃請有
瑞令開蒙光明照燭道俗通見乃掘
出進内龍朔二年還返故塔其舍利
如大人指節骨長二寸許其内孔方
色白光明如別圖狀益州
成都郭下福感寺塔本名大石寺隋
初詵律師尋其古迹欲尋其舎利掘
至泉源惟是一石見於其上架九級
木浮圖備有靈相隋蜀王秀又掘之
至泉風雨至不可及際於傍破得一
片石出乃是瑿玉今見存益州北百
里雒縣城北郭下寶興寺塔其寺本
名大石其事大同福感益州西南百
餘里晉原縣等衆寺塔略同於上閏州
江寕縣故都朱雀門東南古越城東
廢長干寺内昔西晉僧慧逵感光掘
之一丈得三石匣中有金函盛三舎
利幷髮爪其髮引可三尺放則螺旋
今有塼塔三層幷刹佛
蟲登基穢汙者被打號叫驚人或有
死者
[33-0440c]
廣弘明集卷苐十五苐三十張亦
懷州東武陟縣西七里妙樂寺塔方
基十五步幷以石編之石長五尺闊
三寸以下極細密古老傳云其塔基
從泉上涌出云云
瓜州城東三里有土塔周朝育王寺
今廢惟有辵基上以舎覆四廊牆匝
時見光明公私士女徃來乞福
靑州臨淄城中有阿育王寺其形像
露盤在深林巨樹下昔石趙時佛圖
澄知之令徃取入地二十餘丈獲之
河東蒲坂有育王寺時出光明姚秦
時掘得佛骨於石函銀匣中照耀殊常
幷州子城東育王寺者今見尼住爲
淨明寺失基所在
幷州榆杜縣郭下育王寺小塔見有
僧住
代州城東育王塔
洛州故都西白馬寺東一里育王塔
甘州東百二十里刪丹縣城東弱水
北土堆古老云育王古塔
沙州城内廢大乘寺塔基云是育王塔
晉州北霍山南土堆古老云是育王
寺塔
[33-0441a]
廣弘明集卷苐十五苐三十一張亦巳前
諸塔並是姬周初有大輪王名
爲阿育此曰無憂統臨此州万
有餘國役使鬼神一日而造八
万四千塔此土有之毎發神瑞
廣如感應傳揚州
育王金瑞像者吴孫晧時後園所獲
晧初蔑而穢之腫痛遍身太史占曰
犯大神也晧謝之有閒因爾開信
松江浮水石像二軀昔西晉建興中
像浮松江有居士朱應接而出之擧
高七尺於通玄寺視背有銘一名惟
衞二名迦葉荊州
長沙寺瑞像者東晉太元初見於州
城北行人異之試以刀擊乃金像也
長沙寺僧迎至寺光上有梵書云育
王所造梁武聞迎至都大放光明及
梁滅迎上荊州至㒰見在歷代光瑞
不可備載如別所顯荊州
大明寺檀優塡王像者梁武帝以天
監元年夢見檀像亼國乃詔募得八
十人徃天竺至天監十年方還及帝
崩元帝於江陵卽位遣迎至荊都後
靜陵側立寺因以安之
[33-0441b]
廣弘明集卷苐十五苐三十二張亦
楊州長干寺阿育王像者東晉咸和
中丹陽尹高悝見張侯浦有光使人
尋之得一金像無光跗載像至長干
巷口牛不復行因縱之乃俓趣長干
寺後數年東海人於海獲銅跗浮水
上因送像所果同後四十年南海獲
銅光於海下乃送像所宛然符合自
晉宋齊梁陳隋唐七代無不入内供
養光瑞如別今在京師大興善寺摸
寫殷矣
涼州南百里崖中泥塑行像者昔沮
渠蒙遜王有涼土専弘福事於此崖
中大造形像千變万化驚人眩目有
土聖僧可如人等常自經行無時暫
捨遥見便行人至便止觀其面㒵如行
之狀有羅土於地者後看足跡納納
今見如此
襄州檀溪寺金像行者東晉寕康中
沙門釋道安之所造也及成就巳乃
行至万山明迎返寺其夕又出至寺
門至山蹋石現一足相
副長孫哲志性兇麤先欲除毁令百
人以索繫頸挽之不動哲大怒乃至
[33-0441c]
廣弘明集卷苐十五苐三十三張亦加五
百人方偃振地哲喜落馬尋卒當毁
像時於腋下倒垂衣内銘云此像三
周申午當滅勘以長曆大略符焉其
所蹈石在本寺今名啓法是也涼州
西番禾縣瑞石像者元魏太延中沙
門劉薩河行至番禾東北望神御谷而
礼曰此山中有佛像出若相不具國
乱人苦經八十七載正光年初風雨
震山像出長三丈許惟無其首登卽
命造隨安隨落魏道陵遲分東西矣
後四十年州東七里澗内獲石佛首
卽以安之恰然符合周保定中像首
又落隋初還復立瑞像寺煬帝西征
過之改爲感通寺今圖寫多依量莫
准京師
崇義寺石影像者形長八寸俓五寸
八楞紫石英色梁武太清中有僧從
外國將來遇乱安廬山像頂上隋煬
在蕃鎭江陽見別記徃求得之及登
儲貳送於曲池曰嚴寺寺廢入崇義
寺京師道俗咸就見之徃徃不同見
佛見神山林幢蓋者前後異等貞觀
七年勅迎入内
[33-0442a]
廣弘明集卷苐十五苐三十网張亦
坊州玉華宮鐵礦瑞像者周武滅法
有姜明者督事夜行毎見山上光明
旦徃尋之有臥石狀如像便斲掘四
邊乃是鐵礦不可傷損舉身三文谷
中有跗乃共村人拗舉忽然下流逕
趣跗孔卓然特立以狀聞奏時天元
嗣曆改元大象勅其處爲大像寺因
開佛法隋初改爲顯濟寺
東三十里大菀內永徽中改宮立寺
陰闇之夕毎放光明
襄州峴山華嚴寺盧舎那瑞像者本
是周朝古像法滅藏之得存毎有凶
相以涕出爲期隋文將崩一鼻涕出
沾汙于懷金薄剝起雖後修飾望還
如涕貞觀末年四月內連涕不止塗
汙胸懷方可尺許
太宗升遐方驗先兆至六月內涕又
流出合境同懼至七月漢水汎溢亼
城郭深丈餘今見在
陳朝重雲殿飛亼海者此殿梁武所
立中安像設並是珎寶梁謝陳登武
帝旣崩湏葬具欲取殿中珠悵人力
[33-0442b]
廣弘明集卷苐十五苐三十五張亦旣豐
四面齊至忽見雲氣圍繞大雨滂注
雷電震擊百工奔走又見火列空中
布焰相屬重雲大殿其中佛像一切
上騰煙火相映欻然東逝傾國上望
絕目方止雨晴卽日惟礎在焉月餘
有人東州來是日見殿乘空入海今
望海者時徃見之元魏洛京永寕寺
塔天震東海其事略同江州
廬山文殊師利瑞像者昔晉名臣陶
侃建旟南海有渙人見海濱有光白
侃令尋之俄見金像凌波趣船接銘
乃育王所造文殊也遂徃武昌寒溪
寺後遷荊州迎像上船船卽沒水遠
法師迎入廬山一無有礙今在山東
林重閣渝州
西百里相思寺北石山上有佛跡十
二枚皆長三尺闊一尺一寸深九寸
中有魚文
住循州
東北興寕懸靈龕寺北石上佛跡三
十餘大者長五尺巳下京師
大興善寺大有靈瑞佛像佛骨佛齒
等
[33-0442c]
廣弘明集卷苐十五苐三十六張亦
撫州顯慶年中有潭州行像自移來
州東二十里山中道現兩跡長三尺
相去五百餘里初不知其來有人尋
山見恠遍告遠近斨移就寺不動刺
史以下官人酷旱步至像所請還州
寺三人捧之至州隨行雲布當夜大
澍遂以有年今在撫州
隋時蔣州興皇寺佛殿被焚中丈六
銅像正當棟下及火發棟墜像自移
南五六尺許形得安全四面瓦土灰
炭去像五六尺曾不塵玷今在白馬
寺鳥雀所不侵凌
簡州三學山寺有佛跡毎夜神燈在
空遠見近滅至六齊夜其燈則多
坊州玉華寺東北慈烏川武德年中
居人郝辯者素有信向見鹿羣常居
山側異之遂掘其處得石像一軀高
丈四五乃移出在川中家內其相大
同玉華寺東者古老傳云迦葉佛時
此山所藏者四十餘軀今有二現餘
猶夫出涼州山現亦同
邢州沙河縣四面銅佛者長四尺許
隋初有人入山見僧守護此像因請
[33-0443a]
廣弘明集卷苐十五苐三十九張亦
供養失僧所在其人欲負將出而不
動諸處人聞助曳亦然沙河寺僧聞
之試引輒行至寺後人於寺側獲金
一塊上有二烏形銘云擬鍍四面佛
因鍍之佛形上遍是烏影隋後主聞
有瑞迹遣工冶鑄仿之鑄卒不成終
有缺少
巳前神塔瑞像開俗引凡未深
明者由茲發信旣信殊相方能
攝心披經討論資啓神解方知
四魔常擾六賊恒凌覺而且怖
超方有曰不爾沉淪還同無始
弘明之道豈其然哉至於經卷
不灰乃符火浣之布書空不濕
便同天蓋之靈聖寺屢陳鍾聲
流於遠近神僧數現受供通於
道俗斯途衆矣備於感通記中
出古育王塔下佛舍利詔又牙像詔梁高袓
大同四年八月月犯五車老人星見
改造長干寺阿育王塔出舎利佛髮
爪阿育鐵輪王也王閻浮一天下一
日夜役鬼神造八万四千塔此其一
焉乘輿幸長干寺設無㝵法喜食詔
[33-0443b]
廣弘明集卷苐十五苐三十八張亦曰天
地盈虛與時消息万物不得齊其蠢
生二儀不得恒其覆載故勞逸異年
懽慘殊曰去歲失稔斗粟貴騰民有
困窮遂臻斯濫原情察咎或有可矝
下車問罪聞諸徃誥責歸元首寔在
朕躬若皆以法繩則自新無路書不
云乎與殺不辜寧失不經易曰隨時
之義大矣哉今眞形舎利復現於世
逢希有之事起難遭之想今出阿育
王寺設無㝵會耆年童齒莫不欣
悦如積飢得食如久別見親幽顯歸
心遠近馳仰士女霞布冠蓋雲集因
時布德允叶人靈凡天下罪無輕重
皆赦除之大
同四年七月詔曰天慈普覆義無不
攝方便利物豈有方所上虞縣民李
胤之掘地
雙合俱成獸形其內一邊佛像一十
二軀一邊一十五體刻畫明淨巧迹
妙絕將神靈所成非人功也中有眞
形舎利六焉東州昔經奏上未以爲
意而胤之銜諐縲紲束治眞形舎利
降在中署光明顯發示希有相大
[33-0443c]
廣弘明集卷苐十五苐三十九張亦
悲救苦良有以乎冝承佛力弘茲寬
大凡天下罪無輕重在今月十六日
昧爽以前皆赦除之卽曰散出奉迎
法身還臺供養
上菩提樹頌啓梁晉安王綱
臣綱言臣聞擊辕小唱有慕風雅巴
人淺曲實仰陽舂是以對葵細葉猶
傾朝景爝火微光不能自息伏惟
陛下至德欽明玄猷廣運乃神乃聖
道跨軒嬀正覺正眞功符圓極常住
爲樂法喜爲甘慈雨被於無垠睿化
覃於幽顯故八風調四氣正天下定
海外安弘龍窟之威紹鷲山之法無
爲不住實愍蒼生無相乃宣引歸眞
域製茲道樹顯此金容使誓願者結
因頂礼者増福會途巳一古今誰二
伏以器表承露東阿薦銘瑞啓黃龍
中山興頌臣雖不敏實有愚心謹上
菩提樹頌一首學謝稽古思非沉鬱
不足以光揚盛德髣髴一隅顧恧芻
言伏紙慙震謹啓
手勅省啓覽所上菩提樹頌捃採致
佳辭味清淨仰讃法王稱歎道樹意
[33-0444a]
廣弘明集卷苐十五苐四十張亦
思口說乃至手書極得三業之善但
所言國美皆非事實不無綺語過也
越勅
菩提樹頌幷序
竊以因緣假有衆生之滯根法本不
然至人
障而自迷八解十智導歸宗而虛豁
是以能仁大師隨緣布道愍焰宅之
旣焚傷欲流之永騖託白淨之宮照
黃金之色居茲三惑示盡篋之非眞
出彼四門驚浮雲之易滅於是佛日
啓法雷震設漸教降權跡三寶現世
一道知歸大接羣蒼救茲未度法雲
法水之潤等世界於无邊智燈智炬
之光同虛空於莫限物因難量化緣
將息林開白日樹映靑枝悲哉六識
沉淪八苦不有大聖誰拯慧橋皇帝
體亁元之叡德含天地之純誠照玉
鏡之神握太平之運呑虞孕夏罩漢
籠周御六氣而子蒼生扇二儀而布
亭毐緯樂經礼偃武修文秋荼不設
廢九律之嚴科舂雨愛生解三驅之
密網固以咸池之靈自失汾水之德
[33-0444b]
廣弘明集卷苐十五苐四十一張亦
知慙少陽懋善於元貞蕃臣變味於
槐袞八凱三座九棘四科之士内宣
王事運策撗行専城推轂之將外守
封彊一同文軌万方共貫穿胸鏤臆
之酋短身長臂之師南越鑠石北極
天沙東邁日枝西踰月紀莫不梯峯
挂逈越繩度之山航海跨深汎浮毛
之浪奉方亼貢進忠請職獻同心之
鳥貢比肩之獸爾乃嘉祥竸發寶瑞
咸委靈芝潏露月萃郊園義鳯仁虎
日聞郡國如珠如璧旣照燭於中畿
若雲非雲亦俳佪於宮雉於是驅黎
氓於仁壽濟動植於幽隍歲樂民殷
家給戶足斒白不提挈童稚有謳歌
從善如流應風猶草開農務本鑄刃
銷鋒紅粒盈箱靑鳧委貫上照天下
漏泉天旣成矣地旣平矣天子乃均
路廣設道塲大弘妙法涅槃寶棹接
惑衆於背流慈悲光明照羣迷於未
曉法輪遍乎大千清涼被於小葉故
天人儛鳳去照園而讃善菩薩飛象
越香土而來儀五百寶蓋騰光自合
[33-0444c]
廣弘明集卷苐十五苐四十二張亦
十千瓔珞懸空下墜龕室莊嚴國界
殊特製三時之殿聳四柱之臺雖漢
后望神之宮軒辕待仙之觀曾何足
髣髴寶雲儀形等覺於是想成道之
初建菩提之樹四海呈珎百工薦巧
雕金鏤碧綴鏡懸珠製似雪山形同
飛蓋四布垂陰五面蓋物名高滿月
恩踰普覆竝艶千光之樹連英五色
之花璧日垂釆玉帶生煙微風徐動
寶枝成樂儼然妙色蔭此曲枝顯若
金山尊如聚月信女百味之初諸天
四鉢之狀散漫祥草連翩靑雀伏吐
電之魔却擔山之鬼奇姿壞質不可
勝言此實生善之妙緣進行之深福
當今盛美曩代未聞方應照悳不窮
懸諸日月巍巍永樂万万斯年敢作
頌曰
綿史載觀靈篇眇鏡寶冊葳蕤帝圖
掩㫙鳥紀稱祥龍書表慶九州布惠
五弦作詠蒸哉至矣大梁啓聖功覆
衆古業高受命金輪降道玉衡齊政
無思不服有意斯盛一乘運出五眼
清淨稟識康歌昆虫得性舜廚靈扇
[33-0445a]
廣弘明集卷苐十五苐四十三張
亦堯庭神菜豈如道樹䨱潤弘浹靡
密垂光芬芳委疊時動百花乍開千
葉現彼法身圖茲瑞牒海度六舟城
安四攝惠澤旣播淳風普叶休明智
境清朗法泉百神嗟仰千佛稱傳榮
光動照玉燭調年菩提永
宣穆穆明后万壽如
天唱導文梁簡
文夫十惡緣巨易惑心塗万善力微
難感靈性是以摩鉗赴火立志道塲
薩捶投身必之妙覺衆生積染流浪
不歸苦海易沉慈波空蕩渴愛與生
死共門無明與結網同路各趣百非
緾茲四苦人思勠力照彼三明是以
如來因機致化如大醫王隨病施藥
當今皇化之基袼天網地扇仁風於
万古改世季於百王䨱載蒼生慈育
黎首天涯海外奉義餐風抱嗉吹脣
含仁飮德民無賢肖愛均一子衆等
冝各克巳丹誠澄心慊到奉爲至尊
敬礼娑婆世界釋迦文佛歡喜世界
栴檀德尊水精刹土月電如來寶明
世界山海慧佛奉願聖御與天地比
隆
[33-0445b]
廣弘明集卷苐十五苐四十四張亦慈
明與日月齊照九有被康哉之澤八
方延仁壽之恩玉燭之美日著遐方
擊壤之謌遍聞天下敬由心起五體
所以外恭情發於中六識所以遍到
故一善染心万劫不朽百燈曠照千
里通明憑法致安積善延慶今日幸
遇茲訓誘豈得不罄竭心途奉爲皇
太子敬礼東方寶海南方燈明西方
無量北方相德奉願離明內映合璧
外和玉振雲浮金聲海鏡日朝顏色
四善流風旣擅溫文之德實著監國
之重蒼生飮德有識餐仁燮和内化
事炳周經讃德含章訓高惇史故以
配正奉天表七教於仁德宣風緝惠
闡六服於溫慈各冝攝心奉爲貴嬪
歸命敬礼五十三佛三十五尊當來
賢劫千現在百七十奉願月相與万
善同休金聲與四
炳照因十智於常樂閨守奉仁宮儲
欽德暉同疊璧煥若崑瓊蓋
聞嵩高惟嶽作屛皇家宗子維城克
固盤石所以戚均魯衞任等蕭曹三
台正席坐而論道九棘勤王恪居
[33-0445c]
廣弘明集卷苐十五苐四十五張
亦連事冝各運心奉爲臨川安城建
安鄱陽始興豫章又南康廬陵湘東
武陵諸王家國戚屬六司鼎貴歸命
敬礼舎利形像菩提妙塔多寶踊現
釋迦碎身奉願鏡凝深情岳峙洪福克
隆帝杜永茂皇枝衆各一心歸命三寶
三界異術五道分逕天人植業各歸
一果鬼神牽報事炳冥途十善花果
旣乖正力五濁煩心彌多惱累雖復
聽明正直三牲之祀未虧陰陽不測
六根之滯猶染衆等冝各露誠逮爲
天龍八部護塔善王乃至修羅八臂
摩醯三目盡爲敬礼尊經正典清淨
波若究竟涅槃法花會一之文淨名
不二之說願一切善神永斷無明長
遵正本臥處寶宮坐甘香積帝釋淵
廣泛波若之舟淨居深沉駕牛車之
美澤及三界明照四天大悲拔苦事
炳前經弘慈與樂義高名訓是以靈
權降迹出沒不同菩薩位懷顯晦多
術無邊劇惱扇八苦於修途有縳緾
情繞六趣於危道金瑣玉牀猶念解
脫彫珠飾綺不及塗中至如飄颻熱
風
[33-0446a]
廣弘明集卷苐十五苐四十六張亦滄
浪氷水暗室千重黑城百仞鐵輪碎
骨銅柱焦腸傍出刀峯撗抽劒鍔如
斯衆苦尤爲險脆一息不追則万刧
永別刹那蹔斷則千代長離相與共
託閻浮泡生幻處危脆之質有險蜉
蝣風電之馳誠難可駐况復三相倂
蹙二鼠攢
憑正法拔茲累染長亨百福永斷六
塵對至無强惟佛可恃今爲六道四
生三途八難慈悲懇到一心遍礼十
住菩薩三行聲聞礼救世觀音獻
蓋寶積西方大勢東國妙音四辯淨
名二土螺髻珠頸善宿彌勒文殊金
剛藏解脫月棄蔭蓋常舉手十大弟
子五百羅漢願囹圄空虛疾惱消息
域中百縣方外千城凡在幽縶一同
寬蕩人愶覆蛇俗化匡蟻類服鴆之
不死同拔劒之無傷含生不縷轉死
自溫渭橋日飽翳桑無餓打塞三途
墳碎地獄破魔兵衆壞生死軍閻羅
發十善之心牛傍啓五戒之業如魚
少水若鳥窮林一聽法音卽捨稽質
人運五體歸命三尊
[33-0446b]
廣弘明集卷苐十五苐四十七張
亦礼佛發願文十餘首王僧
孺夫至覺玄湛本絕聲言妙慮虛通
固略筌象雖事絕百非而有來斯應
理亡四句故無感不燭皇上道照機
前思超繫表凝神汾水則心謝寰中
屈道軒丘則形勞宇内斯乃法忍降
迹示現閻浮之境大權住地俯應娑
婆之域故欲洗拔万有度脫羣生濯
淨水於寶池蔭高枝於道樹折伏攝
受之仁遇緣而咸極苦言軟語之德
有感而斯唱日用不知利益莫限衆
等相與増到奉逮至尊五體歸命云
云仰願皇帝陛下至道與四游並運
玄風與八埏共廣反淳源於三古捨
澆波於九代至治巳覩於今日大道
復屬於此時虎豹尾而不驚虺蛇蹍
而莫噬埋金扺玉毁契焚文嘉
醴泉出金車玊馬自相暉曜玄鶴丹
鳯飛鳴來徃光景之所照燭舟車之
所驅汎莫不屈膝係頸迴首革音入
侍藁街迎拜渭水與天地而長夂等
金石而愈固中岳可轉長河有清而
我聖皇愈溫愈睟不言而化行無爲
而
[33-0446c]
廣弘明集卷苐十五苐四十八張
亦教
肅夫道備監撫望表元良察遠知微
貫宗包極不勞斧藻無待審諭况復
靜悟空有同觀眞俗能行能說旣信
旣持衆等齊誠奉逮儲君殿下歸
命敬礼云
云仰願皇太子殿下厚德體於蒼蒼
廣載俟於磻礴前星照曜東離煥炳
淑問自遠和氣熏天異才爭亼端人
並至玉體怡清金聲妙
越夫茂實英聲道周德廣秉珪襲袞
之貴坐槐憩棠之尊猶應共惜東暾
俱吝西崦悟蕉蘆之非實知鏡月之
虛衒信秉電之不留驗畫水之隨合
唯冝照之智炬濯以寶瀾増此睿根
成斯妙植又各増到奉逮太尉等諸
王殿下礼云
云仰願諸王旣明且哲聲跨於河楚
令問令望道均於旦奭德貫右戚義
藹周親作鉉則與二曜相終臨岳則
與四維等固若彭涓之遐永譬松筠
之貞
悦觀夫天枝峻密帝葉英芬莫不玉
振
[33-0447a]
廣弘明集卷苐十五苐四十九張亦
蘭搖金鏘桂縟覩寸文而驗錦觀一
毛而測鳯並能才高銅殿辭富雲臺
彬彬亹亹超超灼灼以斯勝善奉逮諸王殿下
敬礼云云
仰願諸王殿下穆穆與清風並扇英
英將白雲共朗永鍾清祉長享元吉
出牧則聲高民
德重山王智超海藏鏗鏘麗於珠樹
皎鏡光於玉田
夫道流雲屋德感椒闈必以前籍勝
因宿稟嘉數况重霑法雨更披慧日
雖異姜后解珥請罪於周王不待樊
姬捨肉有激於荊后而遵恭儉去嗜
欲棄彫璣徹靡麗了心不滯正見無疑
衆等齊誠奉爲六宮眷屬歸命敬礼
云云願六
宮眷屬業華姬曰聲麗嬀辰振釆鐫
圖傳芳詩史位齊寶印行等月光具
六神通得四無礙夫稟
閑明之德懷深妙之心豈非修習有
本故能依止無倦義興等諸公主忘
斯華重甘此翹到並宿世之所記莂
故現前所以信了影響至眞寤
[33-0447b]
廣弘明集卷苐十五苐五十張亦
寐玄極人各増到仰爲諸公主歸命敬
礼云云
願諸公主曰増智性彌長慧根四攝四
依巳尊巳蹈七善七定靡退靡輟盛
此王姬光茲帝女長享湯沐與河山
而同固永服緹綺貫寒暑而無窮
夫三相雷奔八苦電激或方火宅乍
擬駛河故以尺波寸景大力所不能
駐月御曰車雄才莫之能遏其閒飮
苦餐毒抱痛銜悲身口爲十使所由
意思乃八疵之主衆等相與彼我齊
到懺悔業緾無始以來至于今日所
爲十惡自作教他見善不贊聞惡隨
喜焚林涸澤走犬揚鷹窮鄫衞之
響極甘旨之味戲笑爲惡焂忽成非
侮慢形像凌踐塔寺不敬方等毁離
和合自定權衡棄他計用愧心負
昧主欺親雖七尺非他方寸在我而
能任其情在人未易恣此心口衆罪
所集各運丹懇五體自投歸命敬礼云
云願現前衆等身口清淨行願具足
消三障業朗三逵智五眼六通得
意自
在
[33-0447c]
廣弘明集卷苐十五苐五十一張亦懺悔
礼佛文王氏同前夫有
非自有有取所以有無非自无无著
所以無故有取之惑興倐成万累無
著之念起一超九刧是知道之所貴
空有兼忘行之所重眞假雙照稟氣
含靈莫聞斯本宵形賦影靡測由
來故發茲識窟猶綿蒙其莫辯導此
愚根尙窈冥而未悟茫茫有同暗海
幽幽實在危城業風縈薄三有長騖
惑水邅迴二死相屬以苦捨苦從暗
入暗尋本不離色心卽事莫非生滅
是用抱此緾蓋淪迴生死恣其六愛
興其八邪或狙詐而克昌乍仁義而
溘死或才均智等此賤彼豪或共曰
並時入升我墜唯言報施寂寥不知
因對皎徹曩緣今果過現殖成有如
符契不謬毫髮而欲以促生運其長
術浮命迴其冥數當知刹那交謝瞬
息不留東扶栽吐西崦巳庂譬閱川
之駃流若遷葉之輕露僞城易弛毒
樹自攻若非假實兩明眞俗俱辯豈
能寫誠迴向刻意修習不退不沒愈
堅愈固南平大王殿下含辰象
[33-0448a]
廣弘明集卷苐十五苐五十二張亦之正
氣畜海岳之淳靈宿侍八怚早遊七
覺藉妙因於永刧招勝果於茲地若
眞金之愈鎣美玉之載琢是用未積
巳散不藏而捨故今式招靈指仰屈
神儀建此齋肅譬茲關揵盛來緇素
濟濟洋洋名香遍室寶
宛轉寧止震木遏雲清桴遥弈非直
騰魚仰馬仰願四部至誠五體歸命
東方云云願大
王殿下五畏內遣十力外扶百福莊
嚴万祉周集愕夢無干其慮甘寢有
恬其神更闢寶衢愈興慧業夫玄
極凝淡非學者所窺妙本難思豈行
人能測是以十地云覩有羅縠之疑
三乘稱見懷兕羊之惑自非鑑窮機
覺照極冥虛窮理盡性體元含一安
能濟世仁壽拯物阽危道包碧海聲
高赤縣昔堯曜唯在卽世舜黑不兼
來果四廵疲於禹迹六事倦於湯身
並域中之勤勞方內之成益豈有度
元元於苦海拔冗冗於畏塗運神力
震法吼究香城之妙理窮金河之奧
說慧高龍樹智出馬鳴必欲洗
[33-0448b]
廣弘明集卷苐十五苐五十三張亦濯臣
民奬導緇白天覆地養永産陸生咸
降慈悲悉蒙平等奉爲皇帝陛下儲
君太子敬礼云云仰願
皇帝陛下景祚與七政相齊皇基與
二曜均永地平天成樂和礼洽玉燭
道正氛氳無爽条風祥雨膏潤相屬
却馬偃伯鑄戟銷戈南洎北臨西被
東漸灑甘雨布惠雲唯繩可結在冠
巳畫康哉皇哉爲導爲首又願皇太
子殿下睿業清暉與貞明而並燭粹
範溫儀從嵩霍而俱峻聲出姬誦道
越漢莊永沐智水長照慧日上妙居
身至仁在已自雙樹八枝潛光匿曜
寶城不闢慧扉方掩而聖后騖法輪
於長路棹寶舟於遥壑道浹人衹福
隆祧墠肅事園寢虔奉宗祐藉斯妙
果
重明累聖僾然如在騰神淨國捻駕
天宮託化金蕖遨遊寶殿夫誠
心内惻則至覺如在形力外殫則法
身咫步衆等相與増到爲諸王兄弟
妃主戚屬歸命敬礼云云願諸
王殿下裂壤盛於諸姬磐石過
[33-0448c]
廣弘明集卷苐十五苐五十四張亦於隆
漢德高魯衞義重閒平論道則百辟
依風作翰則羣黎仰化弘闡至教紹
隆季象弟内少長並膺此多福若百
華之舂麗譬万實之秋成信解堅深
翹向無怠夫小
乘志劣事唯一己大士意均乃包六
趣今日檀主信等明珠無勞傍鏡質
同珽玉不待外光常欲物我均心怨
親等觀衆等各歸誠爲二十八天四
王釋梵人間貧病地獄辛楚敬礼尊
儀靈像菩提寶塔云云大乘
奧藏妙法深經大身無邊身大力無
量力四向四果八賢八聖願六氣氛
氳四序煕穆至治光万宇玄化洞
九幽襲介披鱗濕生卵化八苦六窮
三塗五道俱蒙惠利並識遵依刀林
輟刃劒樹摧鋒迷城開道直指四衢
闇室生明大啓三曜俱向道塲同登
種覺初夜
文夫遠
自無始至於有身生死輪騖塵轢莫
之比明暗遞來薪火不能譬逝水非
駃千月難保蓼虫習苦桂蠧喜
[33-0449a]
廣弘明集卷苐十五苐五十五張亦
甘大睡劇於據梧長昏甚於枕麴義
非他召事實巳招曾不知稟此形骸
所由而至將斯心識竟欲何歸唯以
勢
竸馳騖於當年莫不恃其雄心壯齒
紅顏緇髮口恣肥醲身安輕靡繁絃
促柱極淊漂而不猒玉牀象席窮靡
曼而無已謂濛泉若木出沒普不関
人蹲烏顧兔升落常自在彼殊不知
命圴脆草身爲苦器何異太羊之趣
屠肆麋鹿之入膳廚秋蛾拂焰而不
疑舂蠶縈絲而靡悟未辨先對不識
因習及其一觸畏途孟門非險轘裂
支解方斯不臻其痛斷趾鑿肩比茲
未極其苦輪迴起伏杳杳悠悠是以
天中之天降悲提引壅夏河之長瀉
撲秋原之猛燎或同商主乍等醫王
形遍三千教傳百億或恣其神力或
寂諸梵境言則三塗離苦笑則四生
受樂乃應病投機解紛說理制之日
夜稱爲八關以八正籥爲法関揵斯
實出世之妙津在家之雄行衆等相
与運誠奉逮南平王殿下礼云云
[33-0449b]
廣弘明集卷苐十五苐五十六張亦願大
王殿下睿業清暉與南岳而相固貞
心峻節等東溟而共廣万累煙消百
災霧滅巧幻所不惑强魔莫能嬈逐
慘舒而適體隨暄涼而得性自稟儀
天之氣永固繕衞之道得六神通力
具四無礙智夫日
在昆吾則慮繁事擾景落濛汜則神
靜志恬璧月珠星合華相照輕雲薄
霧朗然自戢鳴鍾浮響光燈吐輝法
幢卷舒拂高軒而徐薄名香郁馥出
重擔而輕轉金表含映珠柱洞色况
復天尊瑞嶷威光四照煥發靑蓮容
與珂雪覺衹衞之咫尺若林園之斯
在大招離垢之賓廣集應眞之侣清
梵含吐一
輟南平王體得機之敏資入神之微
抱德含和經仁緯義善無細而不窮
累有輕而必捨受同虛籥照如懸鏡
忘魯衞之尊高略棣萼之華重建希
有之勝席臨難遇之法塲相與五體
歸命敬礼云云願大
王殿下入不二門登一相道德階不
動智超遠行洋溢惠聲與八風
[33-0449c]
廣弘明集卷苐十五苐五十七張亦
而共遠優遊玉體等六律而相調餐
雪山之良藥挹露城之甘味袞服桓
珪與四時而永久朱輪緹幟貫千祀
而常然
廣弘明集卷第十五
勅彫造
[33-0450a]
廣弘明集卷第十六广
大唐西明寺沙門釋道宣撰
佛德篇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