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391b]
之八
決對傳弈廢佛法僧事幷表綿州掁響寺沙門釋明
槪僧明槪言槪聞三皇統天五帝
御寓道含弘而遠大德普覆而平圴
敷善教以訓民布慈心而育物逮乎
中古其道弗虧故漢武欽明見善而
弗及顯宗睿聖體道而不居遂能紆
屈尊儀甘泉礼金人之瑞翹想夢寐
德陽降銅像之徴於是秦影西遊越
流沙而訪道摩騰東入跨蔥嶺而傳
眞遂得化漸漢朝寺
流晉世刹建靑龍之名其間盛寫尊
儀競崇寺塔騰惠雲於落刃涌法水
於窮源驅有識於福林登蒼生於善
地開闡佛法昭化愚曚故得永平季
年嘉瑞臻輯慶雲流潤湛露疑甘澤
馬騰驤神雀翔集朱英吐含穎之秀
紫葩生連理之枝可謂不世之奇徵
非常之嘉瑞者也於是西域入侍南
越歸仁偃革休兵銷金罷刃豈不由
惑聖
[33-0391c]
廣弘明集卷業十二苐二張亦
**降靈奉戒行善精誠昭著貫達幽明
者哉故書云天生神物以選聖人無
德斯隱有道則見著之惇史可得而
詳惟我大唐膺期啓運握機御曆誕
命建家初起義則道叶百靈始登圖
則威加萬圈故世充化及授首於東
都建德武周櫬身於北朔荊吴剋定
秦隴廓清方應駕七寶而飛行遵千
輪而輕舉巍巍不興蕩蕩誰名功旣
成焉事亦畢矣加以留心佛法眷言
匡護故莊嚴捻持再興九級沙門釋
子更度千人像化彌盛於前朝寺塔
更興於聖世方頂戴三寶弘護四依
合掌低頭忘帝王之貴斂心屈膝盡
至敬之誠槪自慶遭逢屬此嘉運方
願息心淨刹畢志玄門懍勵六時以
酬聖世之德翹勤五體用報罔極之
恩而弈忽肆狂言上聞朝聽輕辭蔑
聖利口謗賢出語醜於梟音發聲毒
於鴆響專欲破滅佛法毁廢衆僧割
斷衣糧減省寺塔其故何也弈曽爲
道士惡妬居懷故毁聖劣凡讃愚勝
智以下謗上用短加長違理悖情一
[33-0392a]
廣弘明集卷業十二苐三張亦
至於此伹讒言害德偏聽傷賢故宋
受子罕之言囚於墨翟魯信季孫之
說逐於尼
條之謗或累於人然
主上欽明弗容讒匿縱其三失寕致
一疑但浮雲在天白日有時虧照遊
翳拂目陽精爲之不明而傅弈浮辭
迷於視聽情理眩惑言語混淆弗可
專聽豈應偏信請共決對存毁分甘
槪忝在緇徒預參法侣忽聞誹謗寕
不深傷縱迴刃刳心未以爲痛抽刀
斮髓詎以爲殘謗讟之深傷酷甚此
經云亡身護法沒命弘道此其時也
方抽腸瀝膽報邪逆之仇讎申表獻
誠雪師父之謗辱冒昧忤聽追用驚
惶謹言
謹奏決破傅弈謗佛毁僧事八條列
之如左
第一決破僧尼六十巳還簡令作丁
兵强農勸事
槪聞至理絕言本出毁譽之外玄宗
離說寔超語哩之端然物情不悟寄
言深淺世道多惑假示精麤故有内
[33-0392b]
廣弘明集卷業十二苐四張亦
**外道殊邪正說異凡聖位別大小教
分若以同會一乘豈執之以謗佛終
趣極果不封之以謬眞譬千川之赴
滄溟万流之歸巨海内外明證豈虛
言哉故法華言於諸過去佛現在或
滅度若有聞法者无一不成佛又涅
槃經言一切衆生皆有佛性究竟皆
當成得佛道又道家法輪云若見沙
門思念無量願早出身以習佛眞若
見佛圖思念無量當願一切普入法
門又靈寶洞玄眞一經云衆眞高仙
巳得佛道又靈寶太上秘要經云各
於現在同得佛道故知不
湏齊入唯一極果要必同登苟執異
端自貽迷墜近代學者率意庸愚
偸竊眞言安置僞典故五道輪轉託
作仙經三千威儀假稱道戒詣佛受
法改作天尊勤行作佛轉爲金闕本
行迴爲本相佛言題作道言摸託佛
法之滅儀仿習衆僧之法式或持眞
當僞詎識是非飜正入邪豈知顚倒
事同癡賊竊狐裘而反披有類愚夫
盜珠瓔而倒著如斯條類數亦衆多
[33-0392c]
廣弘明集卷業十二苐五張亦
略舉一三不可覼縷伹傳弈曾爲道
士身服黃衣不遵李老無爲之風專
行張陵兵吏之法或身爲米賊聚斂
無端名稱鬼卒呪詛寕忌湯沐櫛梳
與俗旣同耽荒愛慾將世何別加以
内懷嫉意外肆狂言誹謗紛紜罵詈
重疊此而可忍歰不可容今依事条
次第決破願乘聖鑑少詳覽焉
弈言衆僧剃髪染衣不謁帝王違離
父母非忠孝者今之道士戴幘冠巾
應拜時君在家侍養爲忠孝不今旣
不然豈獨偏責夫論忠者事君以盡
命殉義以忘身孝者奉親竭誠存沒
以資濟故道安直諌以輔秦佛圖忠
言以匡趙目連捧鉢而飽母釋迦擔
棺而葬親寕圈濟家豈非忠孝也不
如道士張魯乱於漢朝孫恩反於晉
圈陳瑞習道而夷族公旗學仙而滅
門乱圈破家豈有忠孝也
又言衆僧仇疋内通衣形外隔夭胎
煞子違礼逆天者今道士旣合氣修
齊交接受道應護胎生子順礼合天
此則伉儷久成陰陽本合而無産孕
[33-0393a]
廣弘明集卷業十二苐六張亦
眞是夭胎冝簡令作民使其養
加戶口添足兵丁豈非益圈利民者
乎又言僧有十万六十巳還簡令作
丁則兵强農勸者夫論兵强者尋衆
僧之類禀如來之教食唯米麵之素
供唯羊蒻之資體瘠力羸心虛氣弱
不折生草詎踐蜫虫習忍修慈好生
惡煞對敵多怯下手必疑徒勞行陣
無益兵勢也如論道士人足數万祭
三事五受禁行符章奏必宰鷄肫祭
醮要求酒脯臠膾醑醪恣其醉飽體
肥力壯心勇氣强安忍無親惡生好
煞臨陣必勇下手不疑列以軍伍決
强兵勢若挍其力則道士强論其德
衆僧勝去取之冝斷可知矣
若言躬耕力作以爲農勸者此由局
見未是通途夫俗不可以一礼齊政
不可以一道治士不可以一行取民
不可以一業成故漢書貨殖部云古
之四民不得雜處士相與言仁義於
朝宴工相與議伎巧於官府商相與
語財利於巿井農相與議稼穡於田
野此四者各安其居而樂其業故得
[33-0393b]
廣弘明集卷業十二苐七張亦
財成天地之冝用資圈家之利今者
衆僧亦各有業論其内以慈忍推心
卽是士之仁義語其外以權巧化物卽
是工之伎能談其行以施報相酬卽
是商之巿井語其道以自他兼濟卽
是農之力田此則剋誠可以感鬼神
唯德能以動天地運慈心以降澤布
恩惠以潤時故善政者驟雨隨車飛
螟避境隴麦雙穟成禾九栽蓋由善
政之功匪唯勤農之力者矣
又言欲令衆僧拜謁帝王編於朝典
者此之一見迷倒最深旣自落坑引
他墜井欲令同
篡逆狂悖无道巳有此論朝議不従
云沙門釋子剃髪染衣許其方外之
人不拘域中之礼故袈裟偏袓非朝
宗之服鉢盂鍚杖豈廊廟之器而玄
悖逆固執不悛旣屈辱三尊飄蕩七
廟民怨神怒衆叛親離軍敗於東陵
身喪於西浦覆車明鑑歰不誡哉我
大唐皇帝命聖摓生應休明之期當
會昌之運止塗息炭拔溺濟沉弘聖
教以訓民乘至仁以育物年和歲稔
[33-0393c]
廣弘明集卷業十二苐八張亦
**氣阜時昌至德玄功疇能殫紀加以
内懷四信外奉三尊屈乘輿而歸依
降冕旈而迴向故得八方稽親萬圈
朝風豈責離俗之人令備在家之礼今
道士披褐執板戴幘冠巾旣服臣吏
之衣湏行朝謁之礼昔天師貴士尙
拜帝王今鬼卒賤夫湏跪卿相冝令
道士習其師法朝謁帝王參拜官長
編於朝典不亦冝乎
論言案漢魏巳來時經九代其間道
士左道乱朝妖言犯圈者披閱圖史
何世而無後漢獻帝張陵張魯詐說
鬼語假作讖書云漢選滅後黃衣得
天下遂與鉅鹿張角遠爲外應造黃
布巾披黃帔聚合徒衆誑誘愚民謀
危社禝尋被誅滅故禮云左道乱羣
者煞之今者道士不著李老參朝之
服乃披張魯乱圈之衣師弟相承賊
行不改人數旣多共結賊黨或致窺
覦寕不備豫計數有五万簡令作丁
年稅貲租歲産男女則利圈益民强
兵農勸如槪愚見其如法者遵而奉
之其違禁者廢而使之庶莠稗一除
[33-0394a]
廣弘明集卷業十二苐九張亦
田苗鬱茂姦邪旣遣徒衆肅清豈不
善歟
爲有德之君
槪聞法身無像應物有方故假現全
身置于多寶之塔權分碎質流乎
阿育之龕故能聚散墮緣存亡任物
聖力權變不可思議伹佛生天竺隨
其土風葬必闍維收必起塔塔卽是
廟廟者貌也祭祀承事如貌存焉今
之圈家宗廟社稷類皆然也但如來
滅度一百年後有阿輸伽王鐵輪御
世以威德使鬼神福力興靈廟故八
万四千之塔不日而成千柱百梁之
堂匪朝旣就詎勞人力自是神功豈
以凡夫之情而疑聖賢之事何異斗
筲測大海尺寸量虛空其可得乎舎
利東流吳王創感僧會稽請丹誠至
而忽臨孫權驗試砧磓陷而彌固於
是騰光上徹照灼斧扆之間發彩傍
通鬱映巖廊之下會時欣躍廣讃
威靈權及朝臣聞皆信伏卽爲建塔
幷置伽藍緣是江左大弘佛事豈若
[33-0394b]
廣弘明集卷業十二苐十張亦
**太上骨朽於関中判無舎利天師體
葬於蛇腹詎有辵身靡所依憑便生
妖詐聞佛有舎利八斛用表辵身遂
畜小石二枚以代仙夘然仙夘本狂
豕之陰玄壇乃老鬼之廟若言舎利
胡骨理勝狂豕之陰佛圖胡塚寕同
老鬼之廟豈可以高下相况等級寄
言故今道士見舎利如眼梗詎肯歸
依覩浮圖若心刺專謀破毁徒懷邪
惡其可得乎歷代巳來爲帝王者竝
夙種善根多懷正信傾珍造塔撤寶
崇眞皆欲申其追遠之誠致其如在
之敬故繕興九級備盡莊嚴式搆百
梁窮其壯麗致使
立成長者絣繩天堂卽現因果之道
斯理皎然闇識之徒弗能悟矣
論言案仁王經世間帝王有其五種
一粟散王威德最劣二鐵輪王治閻
浮提三銅輪王兼二天下四銀輪王
化三天下五金輪王統四天下此之
五王論其位上下不同語其德猶劣
有異推秦皇漢武閻浮提内唯王震
旦五種王中粟散王也斯乃德劣而
[33-0394c]
廣弘明集卷業十二苐十一張亦
**居勝殿位卑而處高臺不以恩惠感
人專以鞭橽使物致神祗憤責民庶
呼嗟故史官貶之以爲無道又身歿
之後盛造墳陵費損萬金勞役百姓
於是骨肉消散靈影滅無年代寂寥
威福何在我釋迦應世德位獨高道
冠百靈神超万億聖中極聖德過千
聖之前王中法王位居百王之上豈
伊秦皇漢武而挍其優劣者哉佛則
德高而居勝殿位極而處高臺唯以
德化感人不用鞭撻使物自有帝王
喜捨靈神影助滅度之後爲興塔廟
舎利不滅威靈尙存毁之立見惡徴
破之眼看致禍故吴主孫晧奢淫苛
虐不忌罪福言无報應掘得銅像令
置廁前至四月八日小便像頭云今
八日以灌尒頂湏更之閒卽患陰痛
苦毒難堪太史占之云犯大神遍襑
靈祗都无降異後聞說佛方乃驚惶
自慨前過卽遣迎像香湯沐浴叩頭
謝過應聲卽愈緣是生信誡懼終身
又宋臣謝晦身臨荊州城内有五層
寺寺有舎利塔晦性凶悖先无誠信
[33-0395a]
廣弘明集卷業十二苐十二張亦
**云寺塔不冝在城令毁而出之於是
自領軍土直至塔前衆皆戰慄莫敢
舉手晦遂嚴皷驅逼軍
破斫尊像俄而雲霧闇地風塵張天
晦及軍人身蒙灰土以手拭之皮肉
隨落遂成惡疾遍身癩瘡不夕叛逆
尋被誅滅此事並如宋宣驗記說略
依記傳疏此事条示諸未悟曉其心
目耳如槪愚見釋迦應世物共尊崇
在昔之時巳有寺塔今之造者請而
存之李老棄世心尙虛無在世之時
全無館舎今之奢競請冝省之
第三決破諸州及縣減省寺塔則民
安圈治
槪聞在昔明王恭巳南面智落天地
不自慮也辯雕萬物不自說也何則
勞於求土逸於驅使之士但得其人
天下自治故訪道宣室思政明堂揆
務分司沿方授職八凱並列十亂當
朝用能保乂圈家剋寧社禝於是弘
慈悲之化緩賦而恤貧行至仁之教
省刑而憤獄敷德澤遠至而邇安定
成功制禮而作樂斯爲至治可得而
[33-0395b]
廣弘明集卷業十二苐十三張亦
稱故書云治圈以安民爲基安民以
良吏爲本若得其人則圈安非其人
則民亂故知忠臣良吏可以治圈安
民者也然湏崇善建福樹果修因敬
事神明承奉霊廟豈可毁塔廢廟倂
寺遂僧靈祗爲徴禍福湏愼而弈兇
恃專肆狂言聖朝明鑑理無致惑
論言竊見摽樹爲社立塼石以稱君
累土成壇束茅藄而爲飾至於急厄
求請微有威靈雨旱祈誠片致恩福
况佛神儀嶷尒靈相儼然而欲輕毁
其可得也自漢明惑夢寺興白馬之
名孫權驗瑞塔始建初之号自斯厥
後相係而興向若神道泯無帝王豈
應敬事
以目驗身臨故使歸依迴向未若道
家都無承據李老事周之日未有玄
檀張陵謀漢之晨方興觀舎故後漢
順帝中有沛人張陵客遊蜀土聞古
老相傳云昔漢高袓應二十四氣祭二
十四山遂王有天下陵不度德遂搆
此謀殺牛發祀二十四所置以土壇
戴以草屋稱二十四治治館之興始
[33-0395c]
廣弘明集卷業十二苐十四張亦
乎此也二十三所在於蜀地尹喜一所
在於咸陽於是誑誘愚民招合兇黨
斂租稅米謀爲乱階時被蛇呑逆舋
弗作至孫張魯禍乱方興起於漢中
爲曹操誅滅自尒迄今羣孼相係依
託治館恒作妖邪故漢順帝中平元
年鉅鹿人張角自稱黃天部師有三
十六將皆著黃布巾遠與張魯相應
衆至十万焚燒鄴城漢辵河南尹何
進將兵討滅又晉武帝咸寕二年爲
道士陳瑞以左道惑衆自号天師徒
附數千積有歲月爲益州刺史王濬
誅滅又晉文帝太和元年彭城道士
盧悚自稱大道祭酒以邪術惑衆聚
合徒黨向晨攻廣漢門云迎海西公
殿中桓秘等覺知與戰尋並誅斬又
梁武帝大同五年道士袁矜妖言惑
衆行禁步岡官軍收掩尋被戮滅至
隋開皇十年綿州昌隆縣道士蒲童
與左童二人在崩溪館自稱得聖誑
惑人民重床至屋却坐其上云十五
童女方堪受法令女登床以幕圍遶
遂便姦匿如此經月計所姦女出數
[33-0396a]
廣弘明集卷業十二苐十五張亦
**百人後事發覺因遂逃亡又開皇十
八年益州道士韓朗綿州道士黃儒
林扇惑蜀王令興惡逆云欲建大事
尺道像建千日大齊畫先帝形反縳
頭手呪而猒之河北公趙仲卿撿察
得實送身京省被問伏罪出巿被刑
今大唐革命妖惑尙興以去武德三
年綿州昌隆縣民李毁先事黃老恒
作妖邪去大業季年有道士滿子眞
微閑道術被送東京至梁漢身死因
葬在彼而李望矯假云子眞近還又
彼縣山側有一石室巖穴幽闇人莫
敢窺望乃依憑以作妖詐在明則張
喉大語領納通傳入闇則噎氣小聲
詐說禍福遂令正直檀越幾致迴心
邪曲愚夫理冝專信道士傳說達縣
聞州官人初檢並皆信受後刺史李
大禮云此事非輕必湏申奏要假親
驗方定是非遂與闔州官人幷道士
等一百餘騎同乘鞍馬竸飾衣巾多
料祭槃倍科醮物酒脯雜味任彼所
湏同至窟前再拜祈請望時詐荅聞
[33-0396b]
廣弘明集卷業十二苐十六張亦
者傾心唯巴西縣令樂世質深達機
情知其誑詐入闇密候見望咽聲質
時呵之望卽款伏收禁州獄方欲科
罪未經數日服藥而終槪緬尋圖史
慱究古今記傳所聞眼目所見左道
乱政世有其人略出五三以爲鑑誠
布垂照覽冝簡除之如槪愚見若行
李老清虛之道依而存之若習張陵
雜穢之法糺而廢之此則蕩彼妖邪
去其殘賊可謂止暴息乱豈非治圈
安民者
乎第四決破僧尼衣布省齊則蠶无
撗死貧人不
飢槪聞禀和合之氣成虛假之身外
命所湏藉衣食以資養内報所恃依
形神以存立形神
以資之衣食不可過費行廉恥以節
之故辵教經云比丘受食趣得支身
又言著壞色衣以捨飾好斯爲明訓
就不遵行但如來制戒對根不同人
有上下制有寬急上則制之以急使
其頓修下則授之以寬令其漸進上
制急者日唯一食食止菜蔬身止三
衣
[33-0396c]
廣弘明集卷業十二苐十七張亦*衣
唯糞掃下制寬者食許兩時味通蘇
乳衣開十長服許繒綿或有老病之
僧身兼涷餧沉痾之士體困飢寒湏
給其衣裘資其藥石此則上根不假
衆具自尒證眞下輩要藉資緣方得
悟道欲令一准其可得乎若節僧尼
衣布省齊濟貧活繭者訃僧尼一齋
止食一鉢一著唯衣數嫌而言損田
夫十口煞蠶十万者計道士一醮酒
脯百盤一年命綾千疋應損千軍之
食煞万億之蠶而弈知道士損多佯
癡不計僧尼費少子細偏論此全黨
言君子弗聽如槪愚見冝斷道士醮
祭及以命綾此則有益於圈家不損
於民物若縱而不禁損圈害民聖
上欽明寕不鑑照論言尋道士盟
經先受十戒次八十戒後一百八十
戒及三百大戒乃至坐起臥息三千
威儀皆云秘要不妄授人尋靈寶智
慧上品十戒創首卽言不色不欲心
無放蕩又消摩智慧經言見人妻子
願出愛獄道士禀承理應遵用而建
首不行專事違犯何者戴巾執扳
[33-0397a]
廣弘明集卷業十二苐十八張亦
**似欲依經而畜婦養兒還成破戒此
則公行色欲竟不知慙故違經戒寧
應有愧何異雞雀對戶交欲而無羞
狗豕當衢行婬而無
失思微縱恣六情違犯十戒初之一
戒旣破不持後之三千理癈無用符
錄科禁何所施行又依老子金丹之
經眞人内朝之律朔望之祭侍師私
房情意相親男女交接使四目两鼻
上下相當兩口兩舌彼此相對陰陽
旣接精氣遂通此則夫婦礼成男女
道合以斯修道道弗可修以此出家
家寕可出顚倒迷惑何其甚哉又言
佛是黠兒理豐智慧觀音戲伎實足
權奇不同祭酒乱朝癡無智慧天師
蛇螫詎有神通夫免禁釋囚諸佛大
慈拔苦除害觀音至行祈恩自施非
詐誘而覓財報德出心豈迫脅而取
物若觀音慈悲拔獄卽是該囚天師
行禁煞怨應爲斬士然佛覩善則勸
聞惡則憐慈悲平等怨親无二老子
亦言其善者吾亦善之其不善者吾
亦善之不如天師事五將三神四司
[33-0397b]
廣弘明集卷業十二苐十七張亦
九府受呪咀之法行禁猒之符怨者
令顚狂失心憎者使驚怖失命此眞
世俗之惡神人間之煞鬼也如槪愚
見今時道士塗炭合氣禁呪章符此
並非李老正言乃是張陵邪法妖惑
誑詐損圈害民請冝禁斷息其邪僞也
第五決破斷僧尼居貯則百姓豐滿
將士皆富
槪聞八大覺行以少欲標先五比丘
名以乞士爲最故少欲省事無復經
營之憂乞士任緣寕有藏積之累老
子云多藏必亡周礼云積而能散積而能
散則行合檀那多藏必亡言符聖旨
尋老子行无爲之道專任清
靜之心弗營世務然今道士都不遵
承故二錄大齊三元慶會招合愚黨
誘誑迷徒設廚食以邀賓置酒鮭以
待客遂使監齊分肉事等庖丁觀主
典鮭還如屠士肉湏乾腊雜血便呑
酒使清醇半糟卽啜饕餮難滿縱恣
无猒加以多料紬綾以爲命綵廣科
黍麦持作道租傍此與生積聚盈庫
因斯番轉居貯連倉溪壑之心寕知
[33-0397c]
廣弘明集卷業十二苐二十張亦
滿極至於高門仕族判不歸從下姓
田夫偏來湊集非是崇其道法直爲
貪其酒鮭猥雜繁多弗可殫述加以
徒衆卑末人品凡庸故出家沙門多
是貴勝在觀道士例是卑微故梁武
帝登柞之後施身入寺供養衆僧隋
帝之時秦孝王兒捨位出家修行佛
法未曾聞一帝王施身入觀未曾見
一王子出家事道自餘高門士族貴
勝豪家或有夫婦相辭俱時離俗男
女相勸同共出家目見耳聞何待言
說若言斷僧尼居貯令軍民富足者
夫論貧富皆是業緣貴賊並関運命
愚智不可易慮姸醜弗可換身故經
云果報好惡定之於業書云命相吉
凶懸之於天以此言之軍民業貧者
與之而弗得必其相富者任置而恒
豐故漢文帝以夢而寵鄧通相者占
通貧而餓死帝曰能富在我何謂貧
乎與之銅山專任冶鑄後遭事逃避
餓死人家又高駒麗王侍婢有娠相
者占之貴而當王王曰非我之胤便
欲煞之婢曰氣從天來故我有娠及
[33-0398a]
廣弘明集卷業十二苐二十一張亦
**子之産王謂不祥捐圈則猪噓弃欄
則馬乳而得不死卒爲夫餘之王故
知業緣命運定於冥兆終然不
可與奪也論言案經所明業果不謬
作善得福爲惡受殃斯理皎然如何
致惑今若引經據理弥益其深迷且
依書指事開其淺識何者昔武丁之
時毫有桑穀共生于朝太史占曰野
草生朝朝其亡矣武丁恐懼側身修
善桑穀枯死殷道中興豈非爲善而
有福也又帝辛之時有雀生烏在城
之隅太史占曰以小生大圈家必昌
帝辛驕暴不修善政殷圈遂亡豈非
爲惡之有殃也如弈所言將生時之
實貨買死後之虛名意謂生時有施
死後无報愚闇之甚奚可與言眼見
舂時種殖空竭倉儲秋收冬蔵充牣
府庫故施有來報感胎疊之與掌錢
德必現酬致銜珠之與負鹿此並経
藉明證何可致疑又言礼佛不得尊
豪設齊不得富貴者尋圈家太廟先
皇之虛百神陪侍万民恃頼至尊拜
跪故得居大位而處尊名臣吏鞠躬
[33-0398b]
廣弘明集卷業十二苐二十二張亦
**荷寵祿而享富貴况佛法王威神高
遠德過千聖道冠百靈礼拜祈誠理
當富貴歸依懇至必致尊豪昔人一
瓢以濟餧夫尙得扶輪相報今一齊
以供大聖寕无福祿相酬科類而言
理无致惑如槪所見䝻貯有二一則
是衆佛巳先聽二則是私如來久制
此開衆禁私大聖明訓冝令道士習
此成規禁私開衆漸學佛法故舂秋
云齊桓公問礼於左師與子産左帥
曰夫礼者天之経地之義民之行也
大圈用之小圈習之今道習於佛類
同此也
第六決破帝王無佛則大治年長有
佛則虐政選短
地之中央也故有輪王迭出聖主繼
興御七寶而王四天行十善而被万
圈開平等之化和怨以睦親扇慈悲
之風勝殘而去煞故得不威不怒物
以之行不役不勞民以之治自大刧
將邁淳風漸澆至德云衰正氣斯殄
於是五濁鼎沸三灾競起十六大圈
[33-0398c]
廣弘明集卷業十二苐二十三張亦
各擅尊名八千聚落咸據封域競尋
戈劒爭事廢興彼此貪殘更相屠害
故釋迦愍斯塗炭哀其沉溺陳経教
勸善以誘賢制戒律禁惡以懲罪皆
令息妄歸眞還源返本比乎中原之
地上古之初世朴時渟書契未作民
澆俗僞典藉方興故周公不出於上
皇孔子唯生於下代制礼作樂遵俗
訓民致治興風匡時救弊皆欲令止
澆息競返素還淳比於釋迦其揆一
也若言帝王未有佛法之前則大治
年長有佛法之後則虐政選短不得
事佛像不得讀佛経者科類而言帝
王未有周孔之前則大治年長有周
孔之後則虐政選短亦不得祭周孔
神行周孔教理豈然乎但无佛無
法人不知遠惡以修善无礼无教世不
識事君以養親以此而推礼教不可
一日而虧佛法豈得暫時而癈也論
言尋弈所引自後漢光武巳前无佛
法則選久長年子必嗣父臣不篡君
從漢明巳後爲有佛法子弗嗣父臣
多篡君驗弈此言知其庸闇雖引圖
史
[33-0399a]
廣弘明集卷業十二苐二十四張亦弗究
始終緬尋上代卩來爲帝王者或一
身而絕或累世而亡如帝少昊治政
繁雜九黎作乱其嗣不肖一世卽
帝摯亦無正嗣治不滿朞一身而滅
自後唐堯虞舜子皆不肖一身絕滅
夏桀殷紂並皆暴虐爲臣所誅其間
或爲臣而篡君如羿之與寒浞或爲
弟而奪兄如仲王之與雍已至乎周
世子朝之逐敬王子癈父也曁乎秦
室趙高之煞二世臣弒君也至前漢
呂后乱朝王莽篡政此豈有佛法使
之然也若言自漢明巳後迄乎蕭齊
皆爲崇佛法虐政祚短至於宇文
旣破滅佛法應善政祚長而弈盡蕭
齊則論至宇文不說非但誑惑民庶
亦乃欺罔聖明以此而論事合繩劾伹
宇文篡魏而立虐政无道君臣猜貳
兄弟相誅陵蔑聖賢毁破佛法治唯
五主二十四年推此一條帝王無佛
法則虐政祚短有佛法則善政祚長
近代同知寕不信也但弈太史之官
委任處重湏愼機密无得妄言故古
者聖人當言而懼發言而憂而
[33-0399b]
廣弘明集卷業十二苐二十五張亦*弈
不慮禍福專事妖邪或置後引初或
隱首露尾藏護道法謗毁佛僧唯事
偏辭竟无正語聖朝明鑑寕不察哉
如槪愚見帝王欲得祚久年長者必
湏興隆佛法樹善修功慈育羣氓勝
殘去煞明死生之分守止足之心納
忠諌之言遠侫諂之說如此則三十
之期自遠七百之祚修長故淮南子
曰天下有貴而非位勢有壽而非千
歲適情知足則貴矣明死生之分則
壽矣第
七決破封周孔之教送與西域而胡
必不肯行用槪
聞仲尼逝而微言絕弟子喪而大義
乖自
典藉散亡漢武聿興文藝還闡至於
處大庭之館居玄宮之室習無爲之
道行不言之教以謙挹爲德卑弱爲
心專任清虛杜絕仁義務存嘉遁委
弃身名九流之中則道家之流也故
漢書藝文志云道流者蓋出於史官
歷記成敗古今之道有三十七家今
之李老蓋一家耳至於建康庄之
[33-0399c]
廣弘明集卷業十二苐二十六張亦
**第築碣石之宮闡儒學之宗弘文藝
之術興邦制治遵俗訓民礼樂絹修
憲章條序九流之内儒學之流也故
漢書藝文志云儒流者蓋出於司徒
之官辯陰陽明教化宗堯舜師仲尼
有五十二家今儒學所傳也九流之
中二化爲最百家之内兩學爲先用
各有冝弗可癈也何者道法是虛無
之唱而違俗不可以救弊儒術乃教
化之談而愼民可以遵物考而言之
非無優降尋李老專任無爲止求自
度心無廣濟行闕兼他近同聲聞之
自利也故清淨法行経云摩訶迦葉
化爲老子迦葉旣是小心老子又無
大志法行之言信而非謬也孔子以
術藝訓民礼教齊俗少習利他漸學
兼濟巨同菩薩之利他也故清淨法
行経云儒童菩薩化作孔丘儒童旣
是大心孔丘復有兼濟法行之說理
豈虛哉考乎李典爰及孔経教迹乃
分理致終一答言封周孔之教送與
西域而胡必不行弈意豈不云胡教
來此漢人亦不得受科類而言昇降
[33-0400a]
廣弘明集卷業十二苐二十七張亦
懸矣尋佛是大聖化滿十方遠降威
靈漢明親覩君臣欣感民庶歸心故
辵使西行遠到天竺摩騰隨至傳化
迄今周孔小
威靈使彼親感故西域之人无緣生信
亦不來此迎周孔之経爲此孔教不
行西圡以此而推抑可知矣論言
尋辛邜夜明魯史傳其化迹丙子星
勃漢冊記其威靈然後像教西移法
流東漸自摩騰降漢創譯眞言笈多
入隋盛翻釋典藤皮貝葉遠傳天竺
之文玉牒金牋近翻震旦之語爾來
流演迄至于今從漢明卩來時経一
十五代譯人一百九十有六所出経
律記論二千一百四十五部合有六
千一百五十二卷此並梵音所演天
竺所傳論其龍窟経廚十分而未盡
鷲山法藏萬倍而何窮今之所翻蓋
少多耳考其帝代尋其圖史典話明
據奚可致疑緬尋道家所注経藉昔
无今有眞少僞多如藝文志明於道
流雖有三十七家七百九十三篇唯
七家八十二篇明李老清虛自守之
[33-0400b]
廣弘明集卷業十二苐二十八張亦
道自餘三十家七百一十一篇乃明帝
王治化古今之道故後漢書法本内
傳云漢明帝永平十四年正月一日
朝正之次五岳十八觀諸山道士褚
善信等六百九十人聞攝摩滕竺法
蘭等將佛経像來到雒陽傾國敬崇
率土歸向信等內懷惡嫉求欲挍量
盡將道家経書合三十七部七百四十
四卷當時對燒並皆焚燼善信等慚
憤憾激而死以此而推漢明之時道
家経書止有三十七部七百四十四卷
雖有多軸非盡道経唯五百九卷是
天尊道君所說餘二百三十五卷乃
黃老等諸子之書自爾巳來過此數
者並是道士増加妄造不可承信爰
家経書幷藥方符圖捻有一千二百
二十八卷唯此爲正餘者並非而今
道士或出情製造或改換佛経添足
目錄増加部袠云有二千四十卷復
過前數幾許浪言請問道士後出之
経爲是天尊更說爲是老子前陳縱
使說経應有處所爲是何帝何時何
[33-0400c]
廣弘明集卷業十二苐二十九張亦
**年何月如必有據容得流傳如其詐
妄理合刊削又俗士所製取作道経
此之流類數亦多矣如太玄経揚雄
所造洞玄経王褒所製指歸経嚴君
平造三皇経鮑靜所製開天経張泮
所造化胡経王浮所製或取槃古之
傳或取諸子之篇假認俗書以爲道
教偸竊釋典持作老経前已略陳不
能重述似貧人磬窘盜他寶爲家財
飢者困窮噉芻芥爲美食如槪所見
老子二篇正是道経依令行之自餘
諸部皆是妄認事湏正之庶知道與
佛殊李將釋別庶使鼠璞不濫雞鳯
條分後學之徒豈應謬歟
第八決破統論佛法虛多實少道人
假說
槪聞眞身絕待非形方質㝵可求至
理出情豈言談語論可得大矣哉豁
蕩乎大道之外妙矣哉超絕乎眞一
之表於是四句頓亡百非洞辵窮言
極慮物莫能名者哉但妄識悠悠迷
情蠢蠢縱四狂而弗惺耽五醉而長
惛故大聖垂慈志存極拔於是開五
[33-0401a]
廣弘明集卷苐十二苐三十張亦孝林
生之迹通四辯之音非身現身身滿
於法界无說示說說遍乎大千故有
微塵化身分散而莫盡恒沙法藏流
演而無窮故湏彌圖經云寶
薩化爲伏義吉祥菩薩化作女媧儒
童應作孔丘迦葉化爲李老妙德託
身開士能儒誕孕國師又涅槃経云
所有経書記論伎藝文章皆是佛說
以此而推三皇五帝孔李周莊皆是
菩薩化身所收文字圖書詩章礼樂
並是諸佛法藏所攝文理昭然豈爲
虛妄而弈執言謬理覩化迷眞専以
形迹見譏名器相局將泥木以毁聖
持鐫盡以難眞然鐫盡代眞寕是
眞佛泥木表聖非卽聖人故佛有覺
名假名非實佛有形像假像非眞非
眞而立像爲令因像以悟眞非實以
施名爲令因名以悟實無名無實悟
者所以豁虛非像非眞逵人所以玄
會妙哉斯言之至也深矣斯理之極
也而弈闇於深理迷於業報弗論身
後唯計眼前若言欲求富貴唯湏壯
馬負鐵効力疆塲不湏造像修功以
[33-0401b]
廣弘明集卷苐十二苐三十一張亦
祈福力者武周壯馬最多世充厚鉀
不少効力征戰固守疆塲常應富貴
今者何在若言欲得布絹豐饒穀米
成熟但栽蒔桑麻積聚爛糞不湏寫
涅槃千部誦法華百遍以祈福力者
建德廣占桑田薛舉大足馬糞長應
種殖多納倉廚今復何在若言欲得
糧貯充牣耕穫弗愆但開渠引水灌
畦注埠不湏轉海龍王経十部以求
雨潤者蕭銑據有荊州堤堰倍常沃
潤應課收納保據封疆今復何在以
此而推我
大唐皇帝内則樹善憑福外則應天
順民故得華戎率從羣兇授首倉庫
充牣封域廓清若非内外福饗豈能
剋定艱難者也若言欲
佐世治民唯讀孝経一卷老子二篇
不湏廣讀佛経者尋此経但明世閒
忠孝未及出世忠孝何者夫處俗躬
耕奉親以竭力出家修道尊法以興
慈竭力者答現前之小恩興慈者報
將來之大德雖暫乖敬養似若慢親
終能濟拔方爲至孝斯則利沾三世
豈
[33-0401c]
廣弘明集卷苐十二苐三十二張亦
**唯旦夕之勞恩潤百生寕責晨昏之
養挍其在出勝劣明矣若言老子二
篇足明忠臣孝子佐世治民者尋老子
絕慮守眞亡懷猒俗捐親弗顧棄主
如辵豈論奉孝守忠治民佐世也故
老子云吾所以有大患者爲吾有身
及吾无身有何患乎此令猒身弃世
弗可佐世也又言貴身有天下者可
以暫託不可久也何上公注云人君貴
身而賤人欲爲天下主則可暫寄不
可久居此令捨俗辵榮不可以治民
也尋傳弈負恃兇頑輕咔脣吻辭繁
理寡語少罵多縱瞋毒以中人逞惡
言以迷俗於是梟音醜氣稍滿村閭
鴆響毒聲漸喧行路遂令無識邪黨
唱快相傳逵見士流傷歎憐愍而偏
護道法憎惡佛僧物類相感人畜同
尒有類蚩尤之太吠於軒辕盜跖之
徒惡於夫子弗可怪也但弈覩佛法
尊高衆僧貴勝坐必居上行要在先
帝王盛崇朝臣頂戴寺塔宏壯齊供
充盈民庶爭歸士女奔湊至於玄壇
之内事等荒村治觀之中還同廢社
[33-0402a]
廣弘明集卷苐十二苐三十三張亦時因
祭醀託酒肉以招人或賴吉凶假送
餉以來物微沾識解弗受欺誣少有
信心豈從迎請愧斯寂寞恒有嫉心
致虛搆浮辭强相挫辱罵詈極其醜
氣呪詛窮
毁寕計罪福縱令眼前焚蕩不稱其
心手下屠刑寕猒其快書云人惡其
上獸惡其網斯之謂乎昔崔晧說魏
太武令破滅佛法煞害僧尼自於家
内礼事尊像太武察得忿其矯誑卽
便誅戮曝尸都市勅令行人咸糞其
口太武還興佛法敬事如初又周武
帝狂悖无道毁滅佛法焚燒経像破
壞塔寺罷廢衆僧遂身生癩瘡惡疾
而死斯並近代詳驗靈崇著明聖上
文思久巳玄鑑弈之罪業方墜泥犁
永刧沉淪深可怜愍槪矜其邪謬曉
以正言儻或返迷去道何遠望諸同
惡咸識此心廣弘
明集卷第十二癸卯
歲高麗國大藏都監奉勅彫
造
[33-0402b]
廣弘明集卷苐十三亦
大唐西明寺沙門釋道宣撰
辯惑篇第二之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