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332b]
列代王臣滯惑解下
梁荀濟濟章仇子陀
周衞元嵩宋劉慧琳
齊顧歡魏邢子才
涼高道讓齊李公緖
隋盧思道唐傅弈
十五荀齊穎川人後居江左慱涉衆
書志調矯俗初與梁武布衣相知及
帝登位仕不及之濟負氣曰會眉鼻
上磨墨作檄耳帝深不平之梁州刺
史陰子舂左遷濟作大詩贈之文傳
時俗或稱于帝者帝曰箇人雖有才
乱俗好反不可用濟以不得志常懷
悒快二十餘載見帝信重釋門寺像
崇盛便于時上書論佛教貪淫奢侈
妖妄又譏造同泰寺營費太甚必爲
灾患其表略以三塡五典帝皇之稱
首四維六紀終古之規摸及漢武祀
金人黃新以建圈桓靈祀浮啚閹豎
[33-0332c]
廣弘明集卷第七第二張典以
控權三圈由茲鼎峙五湖仍其荐食
衣冠奔於江東戎教興於中壤使父
子之親隔君臣之義乖夫婦之和曠
友朋之信絕海内散乱三百年矣濟
所控詞述於僻者至於貞槪絕俗固
莫敍之斯偏黨也述金人之初降致
黃新之篡等並安擬也至如周斬紂
首豈見佛經秦坑儒士非關釋化禮
崩樂壞未覩浮
僞乃云綂紀之乱何能乱之夫婦父
子何人不是但妄言耳不足述之然
濟極言惘僧深訾佛者統知上書必
不會旨亦知不能排除佛法直是恨
帝不拔於微流無榮官於朝廷也所
以鄙詞罵僧深文毁佛其實寄意詈
於上帝也後之醜詞並擬斯矣濟
表云稽古之詔未聞崇邪之命重沓
歳時褅裕未嘗親享竹脯麵牲夌誣
宗廟違黃屋之尊就蒼頭之役朝夕
敬妖恠之胡鬼曲躬供貪婬之賊秃
耽信邪胡諂祭淫祀恐非聦明正直而
可以褔祐陛下者也濟吐斯言故動
怒也梁袓享祀於晦朔四時交易
[33-0333a]
廣弘明集卷第七第三張典
於溫清流涕動於臣下興言賦於孝
思故景陽臺至敬殿咸陳文袓獻后
之奠何得言未嘗親享故反前事肆
情罵之竹脯麵牲用替犠栗蘋藻礿
祭豈惟有梁之時屈尊就卑乃万代
之希有辵若脫屣豈百王之虛搆哉
自非行捻八恒位隣上忍安能行慈
絕慾於盛年長齊竭誠於終事哉
又日臣請言得失推挍是非案釋氏
源流本中國所斤投之荒裔以御魑
魅者也乃至舜時竄檮杌於三危左
傳允音捐姓之姦居于爪州是也杜預
以允姓陰戎之別袓与三苗俱放於
三危漢書西域傳塞種本允姓之戎
世居燩煌爲月氏迫遂遂住⬤嶺南
奔又謂懸度賢豆身毒天毒仍譌轉
以塞種爲釋種其實一也允姓与三
苗比居教迹和洽其釋種不行忠孝
仁義貪詐甚者号之爲佛
或名爲勃勃者乱也而陛下以中華
之盛冑方尊姚石差胡之軌躅竊不
取一也案允姓之居燉煌西戎也懸
度賢豆等南梵也西戎卽叙禹貢所
[33-0333b]
廣弘明集卷第七第四張典
傅懸度巳下荀濟加謗不讀三史奚
以定之尋夫懸度乃北天之險地乘
索而度也賢豆天竺仁風所行四時
和於玉燭土絕流霜七衆照於金鏡
神幾猛利人傳天語字出天文終古
至今無相篡奪斯是地心号中國也
人行忠孝何謂無之濟之所言同田
巴罪三皇非五帝者詎可聞哉又案
釋迦出戎剖脅而誕摩耶遂殂事符
梟鏡年長爭立内不自安背父叛君
逆節彌甚達多投石難陀引弓變革
常道自餓形骸安能濟物聚合兇徒
易衣削髮設言虛詐不足承稟九十
六道此道最貪叶彼淫愚衆多崇信
至如瑠璃誅釋瞿曇路左視之在生
親尙不存旣歿踈何能救斯卽不行
忠孝若天下習之陛下則無以自處
不取者二也尋經剖腋而誕義出前
經以懷天師功德大故非諸人供可
以奉之又知母人命將終故生七日
巳上報天中然則脅誕背割此亦有
之不同梟鏡如何濫委引弓投石事
出權行叛君逆節一何誣謗自餓以
[33-0333c]
廣弘明集卷第七第五張典化
外道變俗以靜貪門而云諸道佛道
最貪全成毁訾誅國而不護國示業
難亡羣典廣之理路無沒濟巧於合
會補貼成文斯日有才不妨無狀濟又
云今僧尼不耕不偶俱斷生育傲君
陵
專擬帝躬深知僧尼絕慾用則超生
斯義可従固所不逆然不偶斷育斥
帝行之無容顯論寄僧罵上也又云
凡在生靈夫婦配合産育男女胡法
反之多營泥木專求布施寕非臣戾
二不經也濟之不經斯事顯也胡法
不婬胡従何有泥木布施舉事見譏
然佛之非胡乃爲天種胡乃戎類本
異梵鄕猶言神州号爲漢地今撿
漢者止可方于梁漢雖曰初封帝都
在於京洛自餘吴楚未日中華陸渾
觀戎又戎變夏矣惟佛一法教絕色
心胡梵二種生生常習濟
云姦胡矯詐自稱大覺而比丘徒黨
行婬殺子僧尼悉然害螻蟻而起浮
啚費財力而搆堂宇若弁尼能照而
故縱婬殺便是詐稱慈悲徒能照
[33-0334a]
廣弘明集卷第七第六張典而
不能救又是大覺於羣生无益而天
下不覺三不經也斯又巨謗之大怪
通人達士豈其言哉猥曲醜事豈照
此矣然大盜取國天下之罪人行婬
煞子自是佛法之賊濁現則擯於四
國將來則沈於三途而謂僧尼悉然
加誣之太甚也又云大覺無慈又云於生無益斯並
以愚量智以聖齊凡抗大覺之成化
失淳人之弘善可謂螗蜋有拒輪之
勇井蛙滯坎穽之心哉
濟云胡法慳資惟財是与直是行三
毒而害万方未見修六度而隆三寶
四不經也且財食厚生貪夫之所沒
積而能散廉士之恒情六度檀捨爲
初惟佛宗而立位三寶佛爲教主乃
正覺之流慈無佛法安知六度之功
其志沒齒陷之但増貪競以咎人未
顯猒身以祛滯俗中恒士尙不虛言
濟寔鄙夫輕馳才筆獨不聞顧雍拜
万戶封家人不知葛亮受三郡賞庫無
尺絹謝安平百万賊愀然改容能仁
捨四有諦辵如涕唾斯實錄也况復
[33-0334b]
廣弘明集卷第七第七張典捨身
受身觀三界如牢獄惟財惟食誠八
徴之毒蛇衣盋自隨若鳥之遊空府
去留無滯類鳧之泛長川此等之徒
名沙門也故經云僧無犯戒不清淨
者若反於此不名爲僧豈得以賊臣
虐主等稷偰與唐虞梯莠荊棘比嘉
苗及美木夫立言設諌清濁兩分全
惘以昏兇都掩諸髦彥理不可也于
時有梁之爲政也仁育爲初帝則絕
慾蔬食僧則詞林義窟冒行蠅點足
可投卑豺虎矣通人爲論理則統之
去瑕掩過士之恒務故魯之儒行惟
孔一人濫吹竊服時惟傾國僧之眞
僞權實難分惟佛得知餘存視聽故
濟不達無足煩論恨其早被火灰面
陳豈不知返濟云
佛家辵教不耕墾田不貯財穀乞食
納衣頭陀爲務今則不然數十万衆
無心蘭若従教不耕者衆天下有飢
乏之憂違教設法不行何湏此法進
退未爲盡理五不經也然濟知有辵
教則知有蘭若之徒未知教有張弛
豈委三寶基業但佛德宏大天
[33-0334c]
廣弘明集卷第七第八張典
供尙自下臨僧田福廣神壤義當上
踊教有開合隨根制冝不可局以糧
粒用道以通利物故經云若我弟子
如法修行如來白毫相中无量功德
百千万分取一分供我弟子受用
盡故知爲道出家爲道與供為道而
受爲道弘福道本虛通非俗籌議故
受四事還宗佛德經云如法受施千金
納之必乖佛化杯水不許何得妄言
惟貪財食又經云住我施受八闇無
見反此而行如空無盡者是也是知
心外無境見境是心故使供施隨心積
散非外經云六度在心不在事斯正
言也引證可知
濟云涅槃發問世尊滅後經教若爲
得與波旬經別觀此發問則瞿曇存
日門徒不能分辯眞僞况中華避役
姦詐之侣焉不迷惑者尋濟此言全
非有識文明滅度魔佛難分豈述佛
世門人不識經中三種四依考定魔
佛邪正非濟所知彼亦不述又云中
華避役姦侣焉不迷惑者斯是讜言誠非
所解非避役者堪能辯之尒何不論
[33-0335a]
寅弘明集卷第七第九張典檀掩
善揚惡專爲務也涅槃經云避役出
家無心志道我當罷令還俗爲王筞
使斯正言也如何不錄以上之齊
又引涅槃闍王害父耆婆叙狀佛以
理除令其迷解俗惟事結惑納逾深故
以陰界入中求父不得本惟妄想謂
父實人橫生圖害取其重位若先達
解知父本空何必起逆國亦非有由
佛開化達悟妄心追悔慙謝獲無根
信濟不達此以事徵理斥天子注經
譏臣下逆乱謂佛說無父無父湏除
執迹毁教不足恠其愚闇也餘有瑣碎
似像之事比擬繁論固同此例又引
張融范縝三破之論前集備詳有抏融
縝之詞見於後述乃云融縝立論無能
破之是虛言也
云自古帝師諸俟賓友千載一逢猶
如旦暮賢明希世字宙獨立今乃削
髮千羣不臣萬衆稱爲帝師末之可
也姚石玉食三千佛寺瓊宮八百供
敬厚矣終獲廟胤屠滅宋齊已降莫
懲前失餘有罵僧醜詞足可掩耳畢
寄詛帝之語同莊蒙之寓言焉
[33-0335b]
寅弘明集卷第七第十張典檀又
曰僧出寒微規免租役無期詣道志
在貪婬竊盜華典傾奪朝權凡有十
等一日營繕廣廈僭擬皇居也二曰興
建大室壯飾胡像僭比明堂宗祐也
三日廣譯妭言勸行流布轢帝王
之詔勅也四日交納泉布賣天堂五
福之虛果奪大君之德賞也五日豫
徴收贖免地獄六極之謬殃奪人主
之刑罰也六日自稱三寶假託四依
坐傲君王此取威之術也七日多建
寺像廣度僧尼此定覇之基也八日
三長六紀四大法集此別行正朔密
行徵發也九日設樂以誘愚小俳優
以招遠會陳佛土安樂斥王化危苦
此變俗移風徴租稅也十日法席聚
會邪謀變通稱意贈金毁破遭謗此
呂尙之六韜芘筞也凡此十事不容
有一萌兆微露卽合誅夷今乃恣意
流行排我王化方又擊鴻鍾於高臺
期闕庭之箭漏掛旛蓋於長刹仿充
庭之鹵薄徵玉食以齋會雜王公之
享燕唱高越之贊唄象食舉之登歌
嘆功德則比陳詞之祝史受儭
[33-0335c]
寅弘明集卷第七第十一張典檀
施則等束帛之等差設威儀則効旌
旂之文物凡諸舉措竊擬朝儀云云陛下
方更傾儲供寺万乘擬附庸之儀肅
拜僧尼三事執陪臣之礼撲旣隆矣
侮亦劇矣臣不取者四也
所列十條同歸一僞牽引搆合増動
帝心索達帝之機神深銜帝之不齒
無何以通蓄憤假謗以畼面譏言雖
若臣意寔輕侮何者上列僧僞無惡
不揚言帝重之明帝無識斯則獨夫
闇主不言自形飾詞覆詐迹昌露矣
故曰知人惟難人實難知知其難者千載惟
一梁袓深知濟情無堪莅政故曰有才
而好反豈徒言哉然則後之上事皆
則濟之才辯相去懸矣故呈拙矣濟
云陛
下以因果有必定之期報應無遷延
之業故崇重像法供施彌隆勞民伐
木燒掘螻蟻損傷和氣豈顧大覺之
慈悲乎胡鬼堪能致褔可廢儒道釋
秃足能除禍屛絕干戈今乃重開以
備不虞擊析以爭空地煞螻蟻而營
功德旣乖釋典崇妖邪而行諂
[33-0336a]
寅弘明集卷第七第十二張典檀祭
又虧名教五尺牧豎猶知不疑四海
之尊義無二三其德臣爲陛下不取
五也詳濟以事徵理今則以理通事
夫因果報應事同影響若不信因前
果後則不謂形動影隨物理顯然如
何致惑伐木掘地天常之舊規造寺
興供人倫之厚敬勞民損蟻何帝无
之是以福不自資四俗不辭勞役罪
不及他百蟲死而非罪謂正法爲妭
書以潔齊爲諂祭斯並幽明之所切
齒賢聖之所哀矝然濟不知岳瀆大
神奉佛而祈福賜天地靈聖拜首而
請玄章故能峙立宇宙之中獲四无
畏獨居空有之界具四辯才非濟所知
或知而故謗以動帝情也濟曰
秦正受誑於三山漢徹見欺於五利
前失又引五事明宋齊兩代重佛敬
僧國移廟改者但是佛妖僧僞姦詐
爲心墮胎煞子昏婬乱道故使宋齊
磨滅今宋齊寺像見在陛下承
事則宋齊之變不言而顯矣今僧尼
坐夏不煞螻蟻者愛含生之命
[33-0336b]
寅弘明集卷第七第十三張典
也而傲君父忘仁於䖵蟲也墮胎煞
子反養於蚊虻也夫易者君臣夫婦
父子三綱六紀也今釋氏君不君乃
至子不子綱紀紊乱矣濟引宋齊信
佛而早亡斯欺帝也何獨毁佛亦毁神祗夫
運業癈興天之常數禪讓放誅有國
變通前王自享於萬年後帝無冝而
取位此乃交謝之恒理生滅之大期
何得執一代之常存而迷百王之革
運都不可也齊宋諸帝所以重佛敬
僧者知帝位之有由故銜恩而酬厚
德也又知帝位之無保故行因而仰
長果也昔因旣短不可延以万年故
有梁之受禪也今因未就不可卽因
而成果故受報於未來也是則業運
相循四序無失如何輕佛無報應乎
若輕無報應則郊廟諸神昊天圓丘
地祗方澤山川望秩一切湏除豈獨
佛僧濫受誣忄乃云墮胎煞子令存
好仇尒亦好仇何爲干政自不見也
書奏梁武大怒集朝士將加顯戮濟
密逃於魏欲匡情帝事露爲齊文衰
燒煞之年八十餘矣濟所行非理妄
[33-0336c]
寅弘明集卷第七第十四張典逞才
術干政昌榮負智自滅古云不在其
位不謀其政濟布衣之人而謀廟堂
之事濫矣佛行仁化無損王臣守戒
潔心除邪滅惑此佛教也故三學八
正
中通局適化隨緣悟達爲宗餘非佛
意而濟不談正行之士專述乱業之
夫以僞排眞以邪陵正以寡伐衆以
僻乱令禍不謀身密陳無上之曲餘
殃不盡終被焚身之酬深可悲矣十六
章仇子陀者魏郡人齊武乎中爲儒
林學士于時崇重佛法造制窮極凡
厥良沃悉爲僧有傾竭府藏充佛福
田俗士不及子陀微宦固非所辛乃
上䟽陳曰帝王上事昊天下字黎庶
君臣夫婦綱紀有本自魏晉巳釆胡
妭乱華背君叛父不妻不夫而姦蕩
奢侈控御威福坐受加敬輕欺士俗
妃主晝入僧房子弟夜宿尼室又云
臣不惶不恐不避鼎鑊輒沐浴輿櫬
奉表以聞有十餘紙書奏帝震怒
欲煞之高那肱日此漢覓名欲得死
陛下若斫伊頭落漢術内可長
[33-0337a]
廣弘明集卷第七第十五張典禁令
自死従之經二年周武平齊出之墮
初猶存不測其終今讀子陀表奏惟述
僧之妭婬蓄積財事更無別致吐言
繁重隨事廣張無識者謂上事極多
通贍者止惟二轍謂財色也大同荀
濟之言才理雲泥不及千時魏齊兩
代名僧若林舉十統以綰之立昭玄
以司之清衆暐如不可陷溺子陀家
素貧煎投庇莫従形骸所資惟衣与
食困此終寠長弊飢寒嫉僧厚施致
陳抗表終被抑退不遂其心可謂澹
澹漢慱士詞費而無鎔撿傅弈又加
粉墨言轉浮碎爲下愚者所笑何兄
上達者哉十七
衞元嵩本河東人遠袓従宦遂家于
蜀梁末爲僧陽狂浪宕周氏平蜀因
尒入
化無浮圖以治國而國得安齊梁之時有寺舍以化民而民不立者未合道也若言民壞不由寺舎國治豈在浮圖沮教民
心合道耳民合道則安道滋民則治立是以齊梁競像法而起九級連雲唐虞憂庶人而累土堦接地然齊梁非無功於
寺舎而柞不延唐虞豈有業於浮圖而治得久但利民益國則會佛心耳夫佛心者以大慈爲本安樂含生終不苦役
黎元虔敬泥木捐傷有識蔭益無情而大周啓運繼歷膺圖揔六合在一心齊曰月之雙照養四生如厚地覆万姓同玄
天實三皇之中興嗟兆民之始遇成五帝之新立慶黎庶之逢時豈不慕唐虞之勝風遣齊梁之未法嵩請造平延大
寺容貯四海万姓不勸立
[33-0337b]
寅弘明集卷第七第十六張典
曲見伽藍偏安二乘五部夫平延寺
者無選道俗罔擇親踈愛潤黎几等匹持毁以城隍爲寺
塔卽周主是如來用郭邑作僧坊和
夫妻爲聖衆勤用蠶以充戶課供政
課以報國恩推令德作三綱遵耆老
爲上座選仁智充執事求勇略作法
師行十善以伏未寕示無貪以斷偸
刧於是衣寒露養孤生疋鱞夫配寡
婦矝老病免貧窮賞忠孝之門伐凶
逆之黨進清簡之士退諂侫之臣使
六合無怨紂之聲八荒有哥周之詠
飛沈安其巢穴水陸任其長生云云
嵩此上言有所因也曾讀智論見天
王佛之政令也故立平延然述佛大
慈令生安樂斯得理也事則不尒夫
妻乃和未能絕慾城隍充寺非是聖
基故不可也
卽凡爲聖豈凡下能通故湏兩諦雙
行二輪齊運以道通俗出要可期
嵩云不勸立曲見伽藍者以損傷人
畜故也若作則乖諸佛大慈昔育王
造塔一日而役万神今造浮圖累年
而損財命况復和土作泥塼瓦成日
[33-0337c]
寅弘明集卷第七第十七張典
爲草虫而作火刧助螻蟻而起水灾
仰度仁慈未應垂許斯誠誡也故比
丘造房先除妨難有損命者必不得
爲重物起慈卽爲仁塔理極王矣事
罕行之
又云請有德貧人免丁輸課无行富
僧輸課免丁當僧輸課免丁則諸僧必望
停課爭斷慳貪貧人免丁則衆人必望
免丁競修忠孝此則興佛法而安國
家實非滅三寶而危百姓也有十五
條摠是事意勸行平等非滅佛法
勸不平等是滅沸法勸行大乘勸念貧窮
勸捨慳貪勸人發露勸益國民
勸膋爲民勸人和合勸恩愛會
勸立市利勸行敬養勸寺无軍人
勸立無貪三藏勸少立三藏勸立僧訓僧
勸敬大乘誡
上列事条反則滅法順則興教幷陳
表㧋及佛道二論立主客論小大嵩
以理通我不事二家惟事周袓以二家
空立其言而周帝親行其事故我事
帝不事佛道立詞煩廣三十餘紙大
略以慈救爲先彈僧奢泰不崇法度
[33-0338a]
寅弘明集卷第七第十八張典无言
毁佛有叶眞道也故唐吏部唐臨冥
報記云云十八
劉慧琳秦郡人出家住揚都治城寺
一云白黑論其論難窮通後法義篇備之矣
大較云但知六度与五教並行信順
与慈悲齊立殊塗同歸不得守其發
足之轍也十九
范縝南郡人少孤貧學於沛國劉瓛
而卓越不羣在門下積年芒屩布衣
徒行而危言高論盛稱無佛有於自
然其詞亦備後法義篇沋休文難之
故不煩載二十
顧歡吴郡人以佛道二教㸦相非毁
歡著夷夏論以統之略云在佛曰實
相在道曰玄牝道之大象卽佛之法
身佛則在夷故爲夷言道旣在華故
爲華語獨立不改絕學無憂曠刧諸
聖共遵斯一老釋未始分迷者分未
合億善遍修修遍成聖雖十号千稱終不能
盡然其文中抑佛而揚道斯門人也
不足評之又張融門律意亦同歡前
集巳詳後更略引亦備法義篇
[33-0338b]
寅弘明集卷第七第十九張典且
佛則金姿丈六道則白首同凡佛則
捨王位道則臣王者佛化無國不有
道則不出神州佛則塔遍閻浮道則
家居槐里令不同也何得輒引以擬
倫乎二
十一邢子才河閒人仕魏著作即遷
中書黃門即以爲姓人不可保謂元
景曰卿何必姓王元景變色子才曰
我亦何必姓邢能保五世耶然佛是
西域聖人尋巳冥滅使神更生安能
勞苦今世邢子才爲後身張阿得耶
亦有難解如法義篇自尋之二
十二高道讓者涼書述云釋氏之化
聞其風而悦之義生天地之外詞出
耳目之表
家而好之旣深則其術亦高而圖寺
極壯窮海陸之財造者弗悋金碧殫
生民之力豈大覺之意乎然至敬无
文至神不飾未能盡天下之牲故祭
天以繭栗未能極天下之文故藉神
以槀秸苟有其誠則蘋藻侔於百品
明德匪聲則烹牛下於杓祭而况鷲
山之術彼岸之奇而可以虛求乎
[33-0338c]
寅弘明集卷第七第二十張典乃
有浮遊都鄙避苦逃劇原其誠心百
裁一焉旣朱紫一乱城社狐鼠穢大
法之精華損農蚕之要務執契者不
以爲患當衡者不以爲言有國者冝
鑑而節之此則讓爲護法之純臣矣
弈又何爲裁之可謂高識之人而載
于高識之傳者可也二
十三李公緖趙郡人通經史善陰陽
見有喪之家憂齊供福利便曰佛教
者脫略父母辵篾帝王損六親捨礼
義赭衣髡剔自比刑餘妄說炫惑惟
利是親陰陽名墨雖紕繆苛察而四
時節用有取至如慈術則傷化託幽
滋爲鬼道惜哉舉國皆迷彼衆我寡
悲哉吾之死也福事一切罷之棄華
卽戎有識不許弟槪字季節屬文
讀佛經腳指夹之斯北邊士俗自保
專執之大魁者惜哉生爲徒生無上
善以資神死爲徒死有下惡以沈報
冥冥隨業反本何期來際莫知現在
焉識与夫羣畜愚叟奚以異哉二
十四盧思道范陽人仕齊爲黃門即
周武乎齊詣京師作西征記略云
[33-0339a]
寅弘明集卷第七第二十一張典姚興
好佛法羅什譯經論佛啚遍海内士
女爲僧尼者十六七縻費公私歲以
巨萬帝獨運遠略罷
上榮也又作周齊興亡論略云周袓
始位大冢宰宇文護太袓之猶子也
負圖作宰親受顧命周袓高居深視
一朝折首凡厥黨與咸見夷戮乃棄
奢淫布公道屛重肉躬大布始自六
宮被於九服以爲釋化立教本貴清
淨近世巳來縻費財力遂下詔削除
之亦前王之所未得也思道爲論糺
其縻費罷之則謂强國富民之榮斯
一代之小識未遠大之弘略也夫佛法
之行化也要在清神滅惑也彼費財
崇褔者知身命財終歸散滅徒爲保
愛此厚生守財之奴也故俗云多藏
厚王積而能散石崇以財色而受誅
殷辛亦同之而早戮自古咸尒溢於
見聞而不能止者乃貪惑使之然也
昔漢
武壽陵秦皇終隴財寶充牣畢被侵
開何若捨貪積而興上褔以崇景仰
之至割形骸而従道化以襲
[33-0339b]
寅弘明集卷第七第二十二張典
全正之極者可也不然藏積空勞自
他形神挍計晨夕无暇身死名滅卒
従他手今昔如此習俗相仍略舉近
代齊代之行褔也寺塔崇盛僧衆雜
聚不能節之以道縦其淆乱斬斛律
明月虛聽讖詞周軍聞便解甲齊后
斯闇主也權守國資不能周給宇文
旣破帑藏充盈不解身用銜紲而
詣軍門財寶並爲周有周袓旣癈二
教自以爲万代之上榮也西乎東討
無徃不剋以爲滅法之廟略也固天
宥之統收齊餘泉貨鳩拾素是貧
國嫌纊令希一旦獲之塡胸滿目連
手運帛接輭長途斯爲大盜之滅國
乃以爲興師之盛業也生滅得失曾
不籌之惟擬
他他亦破我自古恒尒無得不思周
袓謂以萬代常存與天地而齊壽也
窮討巖穴務存藏積守儉保素剋巳
勵俗亦万代之一人也當年崩背而
其子用之大張文物高陳聲勢卽開
佛法以従百姓之歡心又顯勝相用
呈大國之威雄也立四皇后表八柱
[33-0339c]
寅弘明集卷第七第二十二張典國
前後鹵簿隊仗倍常各二十四自古
皇王莫之比擬立无宣政禪位小兒
時在繦褓王位斯及自号天元皇帝
也舂秋方富未許喪身不盈一載又
従万古兒小不立后父控衡曆移運
従墮高受禪位及國財並爲墮有斯
可師也而不師之隋雖重法廣陳寺
塔至於財事無足稱言故使蓄積穀
帛遍於國中倉庫殷實不能散施故
褔門雖開示存而巳及煬帝之末天
下沸騰郊壘風驚畿甸霧結初登位
也哥帝德而曰万年後陵遲也咸面
罵而揚諸咎倉廩資於羣盜縻爛者
無窮形骸執於賊臣百辟困於黔首
舉斯以統無得守株佛之誠言信而
可驗何以知其然耶自古豋臨無不
高稱萬歲歲之有萬斯卽有期况減
於萬何代不有旣前王不守於萬固
知後帝義不逾之各取万歲今何所
在五運相襲可不鏡諸是以明后英
賢知五家之必散上智高識鑑三堅
之可修巳用之財如影之相遂未用
之物不可賜及怨親所以於國於
[33-0340a]
寅弘明集卷第七第二十四張典家辵
之如脫屣若財若命弃之若遊塵莊
嚴性識使早備法身成就善權務津
梁諸有斯至教也餘諸幻有知何所
論故經云刧燒終訖乹坤洞燃湏彌
巨海
二儀尙殞國有何常如斯法句可以
尋眞自外凡鄙固非其務二十
五傳弈北地泥陽人其本西涼隨魏入
代齊乎入周仕通道觀隋開皇十三
年与中山李播請爲道士十七年事
漢王及諒反遷于歧州皇運初授太
史令武德四年上減省寺塔僧尼益
國利民事十一條高袓聞之竟不行
下弈乃多寫表狀遠近流布京師諸
僧作破邪論以抗之如後所列弈表
云一僧尼六十巳下簡令作民則兵
强農勸易曰男女搆精萬物化生
此則陰陽父子天地大象不可乖也
今衞牀之僧婉變之尼失礼不婚夭
胎煞子減損戶口不亦傷乎今佛家
違天地之化背陰陽之道未之有也
請依前條尋老子至聖尙謁帝王孔
丘聖人猶跪宰相况道人無取
[33-0340b]
寅弘明集卷第七第二十五張典德義
未隆下忽公卿抗衡天子如臣愚見
請同老孔弟子之例拜謁王臣編於朝典
者弈奏如此未足理論出處殊途不
可一述易稱搆精佛則絕慾固知李
氏道門相結伉儷日夕共會順易陰
陽不順則与佛何殊若順固其恒俗
何爲學僧守靜絕慾無爲以事討論
緾綿自顯如上巳述迷者未尋且李
耳子孫遍於天下張陵餘胤散列諸
州袓宗辵緖如何輒異若異其先斯爲絕
嗣三千之罪莫有高之况復黃書服
氣三五七九之經上下相和四眼二
舌之教不可削也佛教不尒慾是過
原先必戒之方祛俗滯此則佛道之
分途也高識者體之
孔老門人拜謁王臣者不知弈出此
語何以自陳毁僧傲親抗君非爲思
孝固知道士常拜君親如何目見道
士従僧抗礼不能自化其類何用彈
人實而言之道士由來拜謁竊形濫
吹昌入出俗之儔致有黃巾乃張角
之風也法儀抗礼是緇徒之範也至
如李老之服本襲朝章冠
[33-0340c]
寅弘明集卷第七第二十六張典
屨同蘭臺太吏揖讓等大夫之儀也
如何門人高抗先師之位仰則沙門
之法都不可也會逢冤政置不繩之
以法懲劾於何逃責但弈上事碎乱
不經或言胡佛邪教退還西域或云
三万戶州且存一寺不足挍也
一弈云大唐丁壯僧尼二十万衆共
結胡心可不備豫之哉諸一配之則
年産十万此亦劉生之古計也無用
陳之如前巳顯斯則女子帶甲鱞夫
執戈餌敵負國一何可笑又大唐寺
籍佛道二衆不滿七万如何面欺
上帝二十万衆乎斯卽自刑無勞他處
二明寺作草堂土舎則秦皇漢武爲
有德之君良以佛縱奢侈寺塔八万
四千此國効之又増其倍凡百士庶
暗愁徃罪虛規來福浪說夭堂地獄
詛我華人至如秦皇阿閱漢武甘泉
古迹宮觀不過十數史官書之号曰
無道曾不言佛無道過之又引張融
三破之言廣如前集今重顯之佛之
化也依樹爲家形骸有累權開小室
寺塔崇廣信心所營請僧福用非僧
[33-0341a]
寅弘明集卷第七第二十七張典課
造至如天堂地獄善惡之報殊焉品
類區分升沈之義天別不知道經往
往亦述地獄頃覈天堂有幾地獄何
所云云
道步虛云天人同其願飄颻入紫微
七袓生天堂我身白日外如是非一
述天堂也不許僧云是誰過乎三
明請減寺塔則民安圈治者由妭胡
虛說造寺之褔庸人信之角營寺塔
小寺百僧大寺二百以兵率之五寺
强成一旅揔計諸寺兵多六軍侵食
生民圈家大患請三萬戶州且留一
寺又引自古巳來僧反十餘自餘兇
黨至今猶在請必除盪用消胡氣浹
旬之閒宇宙廊清弈奏如此妄述兵
多于時二衆不滿七萬半爲尼女豈
等大圈之六軍乎又云反僧兇黨猶
在者僧之従逆爲俗所拘一身獨立
如何動衆虛引飾詐乱俗忄君天地不
容故早磨滅又統詳之賊臣酷吏何
代不無濁濫當官何時不有堯放四
兇非由事佛舜旣絕嗣豈是僧風不可
以一臣逆節舉朝同誅一僧爲過全
[33-0341b]
寅弘明集卷第七第二十八張典
宗族滅弈奏狀曰望卽依行明明作
辟固絕其議
四明僧尼衣布省齊則貧人不飢昋
無撗死者臣聞佛戒僧尼糞掃衣五
綴鉢望中一食獨坐山中清居襌誦
此佛之章法也若殺蚕作衣佛戒不
許今則知佛理虛故生違犯此是荀齊語餘
則鄙罵惡類厮下之言不足聞也
五明斷僧尼居積則百姓豐滿將士
皆富
六明帝王無佛則大治年長有佛則
虐政祚短者
七明封周孔之教送與西域胡必不
行者
八明統論佛教虛多實少
九明隱農安匠巾鄽處中圈富民饒者
十一明直言忠諍古來出口禍及其身
者此之十一条通釋甚衆爲存詞費約
同諸異解奏之高袒覽之大悦詔癈
諸州寺塔至九年六月四日後上謂
曰你大直奏事怕殺人今日後勿懼
眞觀六年又上書令僧吹螺不合擊
[33-0341c]
寅弘明集卷第七第二十九張典鍾又
言佛法妭僞勅示蕭瑀瑀曰傅弈非
聖人者無法弈駮曰瑀先袓巳來不
事宗廟專崇胡鬼非孝者無親因集
佛教入中華巳來士人識見高遠有
駮議其妖或者爲高識傳云弈傳如
此云高袓従其言而廢寺者斯忄君
也豈有四年上事九年方廢省諸州
寺塔乎竟無此詔如何信之一條假
誑万途可悉弈身死後出傳貨之言
雖矯詔无命可死又云上書不許擊
鍾斯妄作也經云擊鼓戒兵鳴搥集
衆又云撞擊佛鍾斯非教耶又述蕭
瑀不事宗廟專事胡佛斯面欺於宰
伯也梁典云高祖七廟毎祭畢涕泗
滂沲是何言也今京師東西雨第俱
有宗廟四時饗祀相仍卽目義不濫
聽私爲此傳又可笑也止可誑緣邊
小識未足以示中華惜哉淨識一従
汗染頓尒沈滯反本何期上所列人
亦如前評興亡太半隨類詳焉撿唐
臨冥報記云云太史令傅弈自武德
初至貞觀十四年當誹毁佛僧以其
年秋暴病平初弈与道士傳仁
[33-0342a]
寅弘明集卷第七第三十張典
鈞薩賾善後傳薜俱受官仁鈞先亡
賾夢見鈞日先所負錢可付泥人賾
問誰耶曰卽傅弈也是夜少府馮長
命夢又在一處多見是先亡命閒佛
實也又問如傅弈生平不信佛死受
何報答曰傅弈巳配越州作泥人矣
長命旦人殿庭見薛賾說所夢賾又
說之二夢符合臨在其側同嗟嘆之
賾卽送錢付弈幷說所夢後數曰而
弈卒案泥人者謂泥犁中人也泥犂
卽地獄之別名矣八大地獄在於地
下餘諸雜獄散在山中海内而受苦
也深可痛哉
廣弘明集卷第七
癸卯歲高麗圈分司大藏都監奉
勅彫造
[33-0342b]
廣弘明集卷第八典
大唐西明寺沙門釋道宣撰
辯惑篇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