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419b]
廣弘明集卷第十四
大唐西明寺沙門釋道宣撰
辯惑篇第二之十
內德論門下典儀李師政
若夫十力調御運法舟於苦海三乘
汲引坦夷途於火宅勸善進德之廣
七經所不逮戒惡防患之深九流莫
之比但窮神知化其言宏大而可驚去
惑絕塵厥軌清邈而難蹈華夷士庶
朝野文儒各附所安鮮味斯道自非
研精以考眞妄沉思而察苦空无以
立匪石之信根去若亡之疑盖遠則
淨名妙德知道勝而服勤近則天親
龍樹悟理眞而敦悦羅什道安之篤
學究玄宗而益敬僧睿惠遠之歸信
迄皓首而彌堅邁士安之淫書甚宣尼
之翫易千金未足驚其視八音不能
改其聽聞之慱而樂愈深思之深而
信彌篤皆欲羅而不能剛其非妄也
必矣
載均厚地掃氛祲清八表救塗炭寕
[33-0419c]
廣弘明集卷第十四苐二張亦
兆民五教敬敷九功惟序捻万古之
徽猷改百王之餘弊網羅庶善崇三
寶以津梁芟夷羣惡屛四部之稊莠
遵付囑之辵旨弘紹隆之要術功德
崇高昊天罔喻伹縉紳之士袓述多
途各師所學異論鋒起或謂三王无
佛而年永二石有僧而政虐損化田
於奉佛益國在於廢僧苟明偏見未
申通理慱考興亡足證浮僞何則亡
秦者胡亥時無佛而土崩興佛者漢
明世有僧而國治周除佛寺而天元
之祚未氷隋弘釋教而開皇之令无
虐盛衰由布政治亂在庶官歸咎佛
僧益非通論且佛唯弘善不長惡於
臣民戒本防非何損治于家國若人
人守善家家奉戒則刑罰何得而
施禍亂无由而作騏驥雖駿不乘无
以致遠藥石徒豐未餌焉能愈疾項
籍喪師非范曾之无等石氏興虐豈
浮啚之不仁伹爲違之而暴亂未有
遵之而兇虐由此觀之亦足明矣復
有謂正覺爲妖神比淨施於淫祀訾
而謗之無所不至聖朝勸善立伽藍
[33-0420a]
廣弘明集卷第十四苐三張亦
以崇福迷民起謗反功德以爲尤此
深訕上非徒毁佛愚竊撫心而太息
所以發憤而含毫者也忝頼皇恩預
霑法雨切瑳所惑積稔於茲信隨聞
起疑因解滅昔嘗苟訾而不信今則
篤信而无毁近推諸卩廣以量人凡
百輕毁而弗欽皆爲討論之未究若
令探貝索隱功齊於澄什必皆深信
篤敬志均於名僧矣師政學匪鉤深
識不臻妙少有所聞微去
庸短箸論三篇辯惑第一明邪正之
通蔽通命第二辯殃慶之倚伏空有
第三破斷常之執見覈之以羣言考
之以衆善上顯聖朝之淨福下折
淫祀之虛誹徒有斯意寔乏其才屬
辭鄙陋援證膚淺雖竭愚勤何宣聖
德庶同病而未愈者聞淺璧而深悟
也如藩籬之卉或蠲疾於腹心藜藿
之餐儻救餒于溝壑若金丹在目玉
饌盈案顧瞻菲薄良足陋矣
辯惑篇第一
一惑佛出西胡二惑周孔不言
三惑毁佛譽道四惑比佛妖魅
[33-0420b]
廣弘明集卷第十四苐四張亦
五惑昔有反僧六惑比僧土梟
七惑譏毁鬚髮八惑埿種事埿
九惑有佛政虐十惑无佛民和
有辯聽書生謂忠正君子曰盖聞釋
迦生於天竺修多出自西胡名号无
傳於周孔功德靡稱於典謨寔遠夷
所尊敬非中夏之師儒逮攝摩騰之
入漢及康僧會之遊吴顯舍利於南
國起招提於東都自茲厥後乃尙浮
啚沙門盛洙泗之衆精舎麗王侯之
居旣營之于爽塏又資之以膏腴擢
修幢而曜曰擬甲第而當衢王公大
人助之以金帛農商富族施之以田
廬其福利之焉在何尊崇之有餘也
未若銷像而絕鐫鑄貨泉可以无費
毁經以禁繕寫筆紙不爲之貴廢僧
以從編戶益黍禝之餘稅壞塔以補
不足廣賑恤之仁惠欲詣闕而効愚
忠上書而獻斯計竊謂可以益國而
利民矣吾子以爲何如乎忠正君子
忠臣奉國願受福之无疆孝子安親
務防灾於未兆聞多福之因緣求之
[33-0420c]
廣弘明集卷第十四苐五張亦如不
及覩速禍之萌柢避之若探湯國重
天地之祈祈於福也家避陰陽之忌
忌於禍也福疑從取禍疑從去人之
情也忠之道焉子乃去人之所謂福
取人之所謂殃豈忠臣奉國之計非
孝子安親之方也觀疋夫之自愛尙
不反醫而違卜况忠臣之愛君如何
勸殃而阻福乎何異採藥物以薦君
而取農岐之所忌求醫術以奉親而
反和鵲之深致彼勸取忌而用毒良
非重愼之至意施諸卩而猶懼矣矧
敢安於所天乎若夫廢宗廟之粢盛
供子孫之魚肉毁蒸嘗之黻冕充㒒
妾之衣服苟求惠下之恩不崇安上
之福恨養親之費饍思廢養以潤屋
如此者可謂忠乎可謂孝乎且夫周
棄弘播殖之教遂配稷以長尊句龍
立水土之功亦爲杜而怚敬坊墉小
益尙參八蜡之祭林澤微靈猶行一
獻之杞况夫三達無閡之智百神無
以儔十力無等之尊千聖莫之匹万
惑盡矣万德備矣梵天仰焉帝釋
師焉道濟四生化通三界拔生死
[33-0421a]
廣弘明集卷第十四苐六張亦
於輪迴示涅槃之常樂身光赫弈奪
朗曰之流暉形相端嚴具聖人之奇
表微妙玄通周孔未足擬議慱施兼
濟堯舜其猶病諸等慈而无棄物可
不謂之仁乎具智而有妙覺可不謂
之聖乎夫體仁聖之德者豈爲譎誑
之說哉靜而思之蔑不信矣至如立
寺功深於巨海度僧福重於高嶽法
王之所明言開士之所篤信若
者増慶益國不亦大乎敬之者生善
利民不亦廣乎或小損而大益豈非
國之所冝崇乎或小益而大損豈非
民之所當避乎法眼明了覩福報之
無量金口信實說咎因之不朽凡百
士民皆非目見縱未能信其必爾亦
何以知其不然哉冥時不可以意決
深遠唯當以聖證豈不冀崇之福資
於君父畏毁之累及於家國乎臣无
斯愼於其君非忠臣也子無此慮於
其親非孝子也子欲苟遂娼嫉之褊心
不弘忠愼之深慮阻祈福之大緣毁安
上之善業乃取咎之道也豈盡忠之
義哉余昔篤志於儒林又措心于文
[33-0421b]
廣弘明集卷第十四苐七張亦
菀頗同吾子之言論良由聞法之遲
晩頼指南以去惑幸失途之未遠毎
省過而責躬則臨餐而忘飯子若慱
考而深計亦將悔迷而知返矣竊聞有
太史令傳君者又甚余曩曰之惑焉
內自省於昔迷則十同其五矣請辯
傳君之惑言以釋吾子之邪執
傳謂佛法本出於西胡不應奉之於
中國余昔同此惑焉今則悟其不然
矣夫由余出自西戎輔秦穆以開霸
業曰磾生於北秋侍漢武而除危害
臣旣有之師亦冝爾何必取其同俗
而捨於異方乎師以道大爲尊無論
於彼此法以善高爲勝不計於遐邇
若夫尙仁爲美去欲稱高戒積惡之
餘殃勸爲善以邀福百家之所同
七經無以昜但褊淺而未深至齷
齪而不周廣其恕巳接物孰與佛之
弘乎其覩未知本孰與佛之遠乎其
勸善懲惡孰與佛之廣乎其明空析
有孰與佛之
矣聖人之德何以加焉豈得以生於
異域而賤其道出於遠方而棄其寶
[33-0421c]
廣弘明集卷第十四苐八張亦
夫絕羣之駿非唯中邑之産曠世之
珎不必諸華之物漢求西域之名馬
魏收南海之明珠貢犀象之牙角採
翡翠之毛羽物生遠域尙於此而爲
珎道出遐方獨奈何而可棄若藥物
出於戎夷禁呪起於胡越苟可以蠲
邪而去疾豈以遠來而不用之哉夫
滅三毒以證無爲其蠲邪也大矣除
八苦而致常樂其去疾也深矣何
得拘夷夏而計親踈乎况百億日月
之下三千世界之内則中在於彼域
不在於此方矣
傳計詩書所未言以爲修多不足尙
余昔同此惑焉今又悟其不然矣
夫天文曆象之秘奧地理山川之卓
詭經脈孔穴之診候鍼藥符呪之方
術詩書有所不載周孔未之明言然
考之吉凶而有徵矣察其行用而多
効矣且又周孔未言之物蠢蠢无窮
詩書不載之法茫茫何限信乎書不
盡言言不盡意何得拘六経之局教
而背三乘之通旨哉夫能事未興於
上古聖人開務於後世故棟宇易橧
[33-0422a]
廣弘明集卷苐十四苐九張亦
巢之居文字代結繩之制飮血茹毛
之饌則先用而未珎火化粒食之功
雖後作而非弊彼用捨之先後非理
教之通蔽豈得以詩書早播而特隆
修多晩至而當替人有幼噉藜藿長
飯梁肉少爲布衣老遇侯服豈得以
藜藿先獲謂勝梁肉之味侯服晩遇
不如布衣之貴乎万物有遷三寶常
住寂然不動感而皆遇化身示隱顯
之迹
宮不長逝於雙樹何得論生滅于赴
感計修促于來去乎
傅氏譽老子而毁釋迦讃道書而非
佛教余昔同此惑焉今又悟其不然
也夫釋老之爲教體一而不二矣同
蠲有欲之累俱顯无爲之宗老氏明
而未融釋典言臻其極道若果是佛
固同是而無非佛若果非道亦可非
而无是理非矛盾之異人懷向背之
殊旣同衆狙之喜怒又似葉公之愛
畏至如柱下道德之旨脫園内外之
篇雅奧而難加清高而可尙竊常讀
之無間然矣豈以信奉釋典而苟訾
[33-0422b]
廣弘明集卷苐十四苐十張亦
之哉抑又論之夫生死無窮之緣報
應不朽之旨釋氏之所創明黃老未
之言及不知今之道書何因類於佛
典論三世以勸戒出九流之軌躅若
目覩而言之則同佛而等其照若耳
聞而仿之則師佛而遵其說同照則
同不當非相師則師不可毁譽道而
非佛何謬之甚哉
傳云佛是妖魅之气寺爲淫邪之祀
此其未思之言也妖唯作孼豈弘十
善之化魅必憑邪寧興八正之道妖
猶畏狗魅亦懼猫何以降帝釋之高
心摧天魔之巨力又如啚澄羅什之
侣道安慧遠之儔高德高名非狂非
醉豈容捨愛辭榮求魑魅之邪道勤
身苦節事魍魎之妖神又自昔東漢
至我
大唐代代而禁妖言處處而斷淫祀
豈容捨其財力放其士民營魑魅之
堂塔入魍魎之徒衆又有宰輔冠蓋
人倫羽儀王導庚亮之
之輩置情天人之際抗迹煙霞之表
並稟教而歸依皆厝心以崇信豈容
[33-0422c]
廣弘明集卷苐十四苐十一張亦
尊妖奉魅以自屈乎良由覩妙知眞
使之然耳又傳氏之先毅字武仲高
才碩學世号通人辯顯宗之祥夢證
金人之冥感釋道東被毅有功焉竊
揆傳令之才識未可齊於武仲也何
爲毁佛謗法與其先之反乎吴尙書
令闞澤對吴主孫權曰孔老二家比
方佛法優劣遠矣何以言之孔老設
教法天以制不敢違天諸佛說法天
奉而行不敢違佛以此言之實非比
對愚謂闞子斯論知優劣之一隅矣
几百家君子可不思其言乎夫大士
高僧觀於理也深矣明主賢臣謀於
國也忠矣而歷代寶之以爲大訓何
哉知其窮理盡性道莫之加故也傅
氏觀不深於名僧思未精於前哲獨
師心而背法輕絕福而興咎何其爲
國謀而不忠乎爲身慮而不遠乎大
覺窮神而知化深勸思患而豫防惟
百齡之易盡嗟五福其難常命川流
而電逝業地久而天長三塗極迍而
杳杳四流無際而茫茫憑法舟而利
濟藉信翮以高翔冝轉咎而爲福何
[33-0423a]
廣弘明集卷苐十四苐十二張亦罔念
而作狂也傅云
趙時梁時皆有僧反况今天下僧尼
二十万衆此又不思之言也若以昔
有反僧而廢今之法衆豈得以古有
叛臣而棄今之多士鄰有逆兒而逐
巳之順子昔有乱民而不養今之黎
庶乎夫普天之下出家之衆非雲集
於一邑寔星分於九土攝之以州縣
限之以關河無徴發之威權有憲章
之禁約縱令
無緣以烏合亦何憂於蟻聚且又沙
門入道豈懷亡命之謀女子出家寧
求帶鉀之用何乃混計僧尼之數雷
同梟鏡之黨構虛以亂眞蔽善而稱
惡君子有三畏豈當如是乎夫靑衿
有罪非關尼父之失皇服爲非豈是
釋尊之咎僧干朝憲尼犯俗刑璧誦
律而穿窬如讀禮而騎倨但以人禀
頑嚚之性而不遷於善非是經開逆
乱之源而令染於惡人不皆賢法實
盡善何得因怒惡而及善以咎人而
棄法夫口談夷惠而身行桀蹠耳聽
詩禮而心存邪僻夏殷以降何
[33-0423b]
廣弘明集卷苐十四苐十三張亦
代無之豈得怒蹠而尤夷惠疾邪而
廢詩禮然則人有可誅之罪法無可
廢之過但應禁非以弘法不可以人
而賤道竊篤信于妙法不苟黨於沙
門至於耘稊稗以植嘉苗肅姦回以
清大教所深願矣所深願矣
傳云道人土梟驢騾四色皆是貪逆
之惡種此又不思之言也夫以捨俗
修道故稱道人學道離貪何名貪逆
若云貪菩提道逆生死流則傅子興
言未逵斯旨觀沙門之律行也行人
所不能行止人所不能止具諸釋典
可得而究蠕動之物猶不加害况爲
梟鏡之事乎嫁娶之禮尙捨不爲况
爲禽獸之行乎何乃引離欲之上人
疋聚塵之下物援有道之賢俊比无
知之驢騾毁大慈之善衆媲不祥之
惡鳥謂道人爲逆種以梵行比獸心
害善一何甚乎反白頓如此乎
余昔毎引孝經之不毁傷以譏沙門
之去鬚髮謂其反先王之道失忠孝
之義今則悟其
而盡節雖殺身而稱仁虧忠孝而偸
[33-0423c]
廣弘明集卷苐十四苐十四張亦
存徒全膚而非義論美見危而致命
禮防臨難而苟免何得一槪而訶毁
傷雷同而顧膚髮割股納肝傷則甚
矣剔鬢落髮毁乃微焉立忠不顧其
命論者莫之咎求道不愛其毛何獨
以爲過湯恤蒸民尙焚軀以祈澤墨
敦兼愛欲磨足而至頂况夫上爲君
父深求福利鬚髮之毁何足顧哉且
夫聖人之教有殊途而同歸君子之
道或反經而合義則太伯其人也廢
在家之就養託採藥而不歸棄中國
之服章依剪髮以爲飾反經悖禮莫
甚於斯然而仲尼稱之曰太伯可謂
至德矣其故何也雖迹背君親而心
忠於家國形虧百越而德全乎三讓
故太伯棄衣冠之制而無損於至德
則沙門捨搢紳之容亦何傷乎妙道
雖易服改貌違臣子之常儀而信道
歸心願君親之多福苦其身意修出
家之衆善辵其君父以歷劫之深慶
其爲忠孝不亦多乎謂善沙門爲不
忠未之信矣
傅又云西域胡人因埿而生是以便
[33-0424a]
度弘明集卷苐十四苐十五張亦事埿
瓦此又未思之言也夫崇立靈像摸
寫尊形所用多塗非獨埿瓦或彫或
鑄則以鐵木金銅圖之繡之亦在丹
靑縑素復謂西域士女遍從此物而
生乎且又中國之廟以木爲主則謂
制禮君子皆從木而育耶親不可忘
故爲之宗庿佛不可忘故立其形像
以表罔極之心用申如在之敬欽聖
仰德何失之有哉夫以善爲過者故
亦以惡爲功
云帝王无佛則國治年長有佛則政
虐柞短此又未思之言也則謂能仁
設教皆闡淫虐之風菩薩立言専弘
桀紂之事以實論之殊不然矣夫殷
喪大寶灾興妲己之言周失諸侯禍
由褒姒之笑三代之亡皆此物也三
乘之教豈斯尙乎佛之爲道慈悲喜
護齊物我而等怨親與安樂而救危
苦古之所以得其民者佛旣弘之矣
民之所以逃其上者經甚戒之矣羲
軒舜禹之德在六度而苞籠羿浞癸
辛之咎惣十惡以防禁向使桀弘少
欲之教紂順大慈之道伊呂无
[33-0424b]
廣弘明集卷苐十四苐十六張亦
所用其謀湯武焉得行其討可使鳴
條免去國之禍牧野息倒戈之亂夏
后從洛汭之哥楚子違乾溪之難然
則釋氏之化爲益非小延福柞於无
窮遏危亡於未兆傅謂有之爲損无
之爲益是何言歟是何言歟與佛何讎而
誣之至此佛何所負而疾之若讎乎
傅又云未有佛法之前人皆淳和世
無篡逆此又未思之言也夫九黎乱
德豈非無佛之年三苗逆命非當有
法之後夏殷之季何有淳和舂秋之
時寕無篡逆寇賊姦宄作士命於皐
繇玁狁孔熾薄伐勞於吉甫而傅謂
佛興篡逆法敗淳和専構虛言皆違
實錄一縷之盜佛猶戒之豈長篡逆
之乱乎一言之妄佛亦防之何敗淳
和之道乎惟佛之爲教也勸臣以忠
勸子以孝勸國以治勸家以和弘善
示天堂之樂懲非顯地獄之苦不唯
一字以爲褒豈止五刑而作戒乃謂
傷和而
傷於佛曰乎但自淪於苦海矣輕而
不避良可悲夫於是書生心伏而色
[33-0424c]
廣弘明集卷苐十四苐十七張亦愧避
席而謝曰僕以習俗生常違道自佚
忽於所未究翫其所先述背正法而
異論受邪言以同失今聞佛智之玄
遠乃知釋教之忠實豁然神悟而理
據足以蕩迷而袪疾雖從邪於昔歲
請歸正於茲曰謹誦來戒以爲口實
矣內德
論通命篇第二或曰
聖人陳福以勸善示禍以戒惡小人
謂善无益而不爲謂惡无傷而不去
然有殃有福之言乃華而不實无益
无傷之論則信而有徵何以言之也
伯夷餒矣啓期貧矣顏回殀矣甪耕
疾矣或侈侈隆富言宇及於義方或
皤皤壽考名不稱而歿世仁而不壽
富而未仁書契巳降不可勝紀故知
仲尼殃慶之言徒欺人耳文命影響
之喻殆難信乎有敦善行而不怠者
嗟斯言之長惑焉乃論而釋之曰夫
殃福蓋有其根不可无因而妄致善
惡當收其報必非失應而徒巳但根
深而報遠耳目之所不該原始而究
終儒墨之所莫逮故隨遭之命
[33-0425a]
廣弘明集卷苐十四苐十八張亦
度於天而難詳殀壽之年考於人而
易惑人之爲賞罰也尙能明察而不
濫天之降殃福也豈反淆乱而无倫
哉故知有理存焉不可誣矣非夫大
覺而遍知者孰能窮理而除惑哉卜
商賈誼之爲言班彪季康之著論但
知混而謂之命莫辯命之所以然何
異見黍稷於倉廩而不知得之由稼
穡覩羅紈於篋笥而未識成之以機
杼馬
范滂惑善惡之冝含憤而无以釋皆
覩流而弗尋源見一而不知二惟觀
釋氏之經論可以究其始終乎爲善
爲惡之報窮枝沠於千葉一厚一薄
之命照根源于万古辯六趣之徃來
示三世之殃福乃知形歿而業无朽
焉人死而神又生焉或賢聖而受宿
殃六通乏適口之饍或禽獸而荷餘
福四足懷如意之寶爲業旣非一結
感報寔亦千變業各異而隨心報不
同其如面原其心也或先迷而後復
或有初而無終或惡恒而罔悔或善
粹而常崇或爲功而兼咎或福徵而
[33-0425b]
廣弘明集卷苐十四苐十九張亦
慧隆或罪均而情異或功殊而志同
故其報也有先號而後笑有旣得而
患失有少賤而卒凶有始榮而終吉
有操潔而年殀有行鄙而財溢有同
罪而殊刑有齊德而異秩業多端而
交加果遍酬而縷悉璧如畫工布丹
靑之彩鏡像應姸蚩之質命招六印
逵季子之遊談業引万金果朱公之
計術取靑紫如俯拾有昔因之助焉
逵禮樂而固窮无宿福之資也讀論
者繼踵而張文獨享其榮說詩者比
肩而匡鼎偏高其位或功勤可記而
祿不及於介推或咎隙當誅而爵先加於
雍齒韋賢經術遠勝黃金之辵趙壹
文籍不如盈囊之錢此豈功業之異
哉故由宿命之殊耳或材小而任大
宰衡无赫赫之功或道著而身微孔
墨有遷遷之辱亦有德位俱顯元凱
列唐虞之朝才命並隆傅呂受鹽梅
之寄二因雙殖則兼之也如此一業
孤修則其偏也若彼管仲釋囚而
相李斯爲相而被刑范睢先辱而後
榮鄧通始富而終餒非初訥而
[33-0425c]
廣弘明集卷苐十四苐二十張亦
末辯豈昔愚而今智由果熟而泰來
以福盡而屯及若云敗伍胥者宰嚭
也非由昔殃濟張倉者王陵也何関
徃福此爲見緣而不知因有斷見之
咎矣若云業縻好爵不念同昇之恩
命偶仁風無愧來蘇之澤此爲知因
而不識緣有背恩之罪矣若兼逵其
旨兩遣其累進德修業豈有閡乎舂
種嘉穀方頼夏雨以繁滋宿殖良因
乃藉今緣而起發受膏澤而荒蕪不墾之地
也遇明時而貧賤无因之土也因緣
之旨具諸經論觸途而長皆此類焉
若唯見其一不會其二咎累之萌傷
其德矣觀釋典之所明也白黑之業
有必定之與不定禍福之報有可轉
及於無轉爲德爲咎唯禳可轉之業若
賢若愚无移必定之命夫大善積而
灾銷衆惡盈而福滅理之必然信而
不貳璧如藥石勝而疾除水雨注而
焚息巨堤之堰涓流蕭斧之伐朝菌
但疾處膏肓良藥有所不救火炎原
隰滴水固其无解鄧林之木非隻刃
而可盡長江之流豈一塊之
[33-0426a]
廣弘明集卷苐十四苐二十一張亦能塞
大德可以掩微瑕微㓛不足補大咎
鐫金石者難爲功摧枯朽者易爲力
其業徵者報不堅其行堅者果必
定不堅故可轉必定則難移可轉之
難故三唱息巨海之波難移之厄則
四果遇兇人之害劉琨小賢致反風
而滅火唐堯大聖遭洪水之襄陵准
此而論未足惑矣晉文増德殄長蛇
於路隅宋景興言退妖星於天際此
不定之業也邾文輕已
而无應楚昭引灾而讓福言善而身
凶乃必定之命也或同惡而殊感或
善均而報異皆昔因之所致也何足
恠之於一生哉孔子曰小人不知天
命而不畏又曰不知命无以爲君子
佛之所云業也儒之所謂命也蓋言
殊而理會可得而同論焉命繫於業
業起於人人稟命以窮通命隨業而
厚薄厚薄之命莫非由己怨天尤上
不亦謬乎詩云下民之孼匪降自天
傳曰禍福无門惟人所召此云天之
不可推而責之於人矣孟軻干魯不
憾臧倉之蔽仲由仕季无恚伯
[33-0426b]
廣弘明集卷苐十四苐二十二張亦
寮之讒則謂人之不可責而推之於
天矣其言若及其致匪殊要而論之
同歸進德剋巳戒人以勖乾乾之志
樂天知命蠲其慼慼之尤夫然故内
勤克命之功外弘不爭之德上无怨
天之咎下絕尤人之累行之中和於
是乎在古之善爲道者其從事於斯
乎昔者初聞釋典信之不篤拘其耳
目之閒疑於視聽之外謂前因後果
之說等莊周之寓言天上地下之談
類相如之烏有覩姦回之漏網則爲
非而不懲聞忠直之逢尤則輕爲而
無勸甚哉此惑也知業則不然夫逵
業之君子无私而委命仰聖賢之清
德敦金玉之高行无悶于陋巷之居
忘懷於名利之竸所以畢旣往之餘
業啓將來之長慶不顧流俗之嗤毁
豈求鄕曲之稱詠哉夫種殖不見其
長有時而大砥礪莫覩其虧終銷厥
厚今形善惡之報爲時近而未熟昔
世吉凶之果湏數終而乃謝璧如稼
穡作甘不朝
舂生而秋實不耕而飽飫者因昔歲
[33-0426c]
廣弘明集卷苐十四苐二十三張亦
之餘穀不賢而富壽者荷前身之舊
福天道无親踈人業有盈縮由斯以
推天命可得除疑惑矣若夫虞夏商
周之典黃老孔墨之言道惟施於一
生言罔及於三世則可惑者有六焉
无辭以通之矣示爲善之利謂爵賞
及名譽陳爲惡之害明恥辱與刑罰
然逃賞晦名之士以何爲利乎苟免
无恥之夫不受其寤矣何足以爲懲
勸哉可惑者一也云天與善降之以
百祥謂神糺淫加之以六極然伯牛
德行而有疾天豈惡其爲善乎盜蹠
凶暴而无殀神豈善其爲惡乎何禍
福之濫及哉可惑者二也若云罪隨
形而並滅功與身而共朽善何慶之
可論惡何殃而當戒若善惡之報信
有而非無也食山薇以飢死何處而
加之福膾人肝而壽終何時而受其
禍何善惡之無報哉可惑者三也若
云禍福由其袓禰殃慶延於子孫考
之於前載不必皆然矣伯宗羊肹之
嗣絕滅於晉朝慶父叔牙之後繁昌
於魯國豈袓禰之田乎可惑者四也若
[33-0427a]
廣弘明集卷苐十四苐二十四張亦
云觀善察惡時有謬於上天故使降
福流灾遂無均於下土然天之明命
寕當闇於賞罰乎曾謂天道不如王
者之制乎可惑者五也若云禍福非
人所召善惡無報於後而百王賞善
而刑淫六經褒德而貶過則爲虛勸
於不益妄戒於无損何貴孔丘之弘
教何咎羸正之焚書乎可惑者六也
然則善惡之所感致禍福之所倚伏
惟限之於一生不通之以三世其理
局而不弘
惡也未盡導於善也多闕其取義也
尙淺其利民也猶微比夫十力深言
三乘妙法濟四生于火宅運六舟於
苦海高下之相懸也若培塿之與崑
崙淺深之不類也疋潢汙之與江漢
何可同年而語哉昔維摩詰之明逵
及舍利弗之聽辯經論詳之可得而
挍足以逾項託超孔丘邁李老越許
由伏墨翟摧莊周呑百氏該九流書
籍所載莫之與儔然受諸異道不毁
正信雖明世典常樂佛法師事釋迦
伏膺善誘豈不識道勝而鑚仰之
乎
[33-0427b]
廣弘明集卷苐十四苐二十五張亦内德
論空有篇第三或有
惡取於空以生斷見无所慙懼自謂
大乘此正法所深戒也其斷見者曰
経以法喻泡影生同幻化又云罪福
不二業報非有故知殖因收果之談
天堂地獄之說无異相如述上林之
橘樹孟德指前路之梅園權誘愚蒙
假稱珎恠有其語焉无其實矣至如
冉疾顏殀以攝養之乖冝彭壽耼存
由將衞之有術貴賤自然而殊苦樂
偶其所遇譬諸草木區以別矣若蓂
莢之表祥瑞連理之應休明名載于
竹帛狀圖於丹靑此則草木之貴者
也若被三俓而易蔓亘七澤而難剪
充㒒妾之薪蒸被牛羊之履踐此則
草木之賤者也若列挺干雲之峯羅
生絕跡之地斤斧莫之及樵蘇所不
至此則草木之全壽者也若匠石之
所數顧農夫之所務去遭荷蓧之奮
鋤値般輸之揮斧此則草木殀命者
也若蓧簜比質於松柏蕙若同氣於
蘭芷
草木之賢俊者也若蒺蔾生而
[33-0427c]
廣弘明集卷苐十四苐二十六張亦見惡
枳棘多而莫美在詩騷之比興以疋
姦而喻鄙草木之庸猥者也若乃異
臭殊味千品万形壤之所殖胡可勝
名何業而見重何因而被輕何尤而
速斃何功而久生何咎而枯槁何福
而華榮何習而含毒何修而播馨此
豈宿業之所致乎乃自然而万差耳
人之殊命蓋亦如是豈由前業使之
然哉然則無是無非大乗之深理明
善明惡小乘之淺教愚騃者合眞
謹愼者乖道何爲捨惡趣善而起分
別之心乎又嫌佛之說法端緖太多
論空說有自相科背此是佛鬪衆生
耳何不唯明一種之法乎邪空之說
云爾正空則不然矣苟識空有之理
者豈發如是之言乎此旣喻非而慱
言僞而辯懼其迷誤後人増長邪見
聊率所聞試論之曰若夫如夢如幻
如響如泡無一法而不爾揔万象而
俱苞上士觀之以至聖至聖體之而
獨超大浸稽天而不溺大風偃岳而
無飄具六通而自在越三界而逍遥
然理不自了正觀以照心不自
[33-0428a]
廣弘明集卷苐十四苐二十七張亦
寂靜攝斯調障不自遣對治方銷德
不自備勤修乃饒六蔽旣除則眞如
可顯三障未滅則菩提極遥故眞諦
離垢淨之相俗諦立是非之條指事
必假於分別論法豈冝於混淆六度
不可爲墜苦之業三毒不可爲出世
之橋投谷難以無墜赴火何由不燒
堯舜不可比之於昏桀幽厲不可同
之於聖堯忠賢不可斥之於荒野邪
侫不可昇之於明朝不可反白而
黑不可俾晝而爲宵不可以邪害於
正不可持鳯比於梟何得同因果於
兎角疋罪福於龜毛乎雖引大乘之
妙言不得妙之眞致說之於口若同
用之於心則異異者何也正法以空
去其貪邪說以空恣其愛智者觀空
以除恚惑者論空而肆害逵者行空
而慧解迷者取空以狂悖大士體空
而進德小人說空而善退其殊若此
豈同致乎良由反用正言以生邪執
矣騏驥浮水勤而無功舟楫登山勞
而不進豈騏驥舟楫之不善哉但浮
水登山用之反也讀淨名離相之典
[33-0428b]
廣弘明集卷苐十四苐二十八張亦而廢
進修誦莊周齊物之言以縱情欲无
異策駟馬而泝流棹方舟以登坂望
追造父之長驅欲比越人之利涉不
亦難乎夫淨名有清高之德莊周无
嗜欲之累故知斷見之論空與无爲
之道反矣夫妙道之玄致卽羣有以
明空旣觸實而知假亦就殊而照同
其何類也璧如對廣鏡而傍觀臨碧
池而俯映衆象粲而在目可見而无
實性緣生有而成形有離緣而喪筫
水遇寒而氷壯氷涉溫而堅失凡從
緣而爲有雖大有其何實故天地與
我皆虛我與万物爲一菩提不得謂
爲有何况羣生與衆術故察於物而
非物取諸身而匪身麗天著而皆妄
鎭地崇而莫眞言論窮理而无說賓
客盈堂而无人豔色絕世而无美壞
寶溢目而無珎善惡殊途而不二聖
凡異等而常均尋夫經論之大旨也
從緣以明非有緣起以辯非无事有
而无妙實義空而匪太虛无人非闚
戶之閴无見非面牆
人之口無體非棘猴之軀无動非
[33-0428c]
廣弘明集卷苐十四苐二十九張亦
山岳之皃无別非雷同之䛕無眞非
魚目之寶无實非鴈足之書財比夢
財而莫異色與幻色而何殊猗頓等
原憲之産宋里疋平城之姝道智了
空而絕縳俗情滯有以常拘人與業
報而非有業報隨人而不無天堂類
天而匪妄地獄等地而爲虛非同揚
雄之假稱玉樹曼都之矯見神居何
乃取空言而背旨援卉木而比諸夫
夜光結緣之寶南威毛嬙之色人皆見
其有而與愛孰能體其空而不染睚
眥蠆介之隙靑蠅貝錦之讎莫不著
其相而興憤尠能比於空而不憾獨
誚鄙行空而不戒善法空而不遵三
惑應捨而未悛五德應修而反棄不
觀空以遣累但取空而廢善此豈淨
名不二之深致莊周齊物之玄旨乎
大矣哉至人之體空也證万物之本
寂知四大之爲假視西施如行廁比
南金于碎瓦五欲不能乱其心四魔
無以變其雅智日明而德富惑曰除
而過寡截手足而無憾乞頭目而能
捨八法不生二相万物觀如一馬故
[33-0429a]
廣弘明集卷苐十四苐三十張亦能證
無上智爲薩婆若如者反得其理也解
脫如此失其旨者過患如彼何得爲
非而不懼崇邪以爲是夫見舟見水
皆非眞諦而將涉大川非舟不濟病
體藥性均是空虛而人由病殞病因
藥除犀角鴆毛等類泡沬而飮鴆者
死服犀者活淡水醇醪並非眞有而
漿不乱人酒能生咎忠順叛逆皆如
澗響而叛逆受誅忠順獲賞罪福之
性平等不二而福以善臻禍因惡致
善惡諸法等
法生障故知万法眞性同一如矣无
妨因緣法中有万殊矣空有二門不
相違矣眞俗二諦同所歸矣若謂小
乘有罪福之言大乘无是非之語似
胡越之殊趣若矛盾之相拒童子尙
羞畨覆聖人豈爲首鼠良以道聽而
途說遂使謬量而惡取若慱考而深
思必疑釋而迷愈矣敬惟十力世雄
無上慈父言无不實慈无不普相無
不離視無不覩德無不周過無不去
善无不勸惡无不沮香塗不欣刀割
無怒不愛從順不憎違拒福慧
[33-0429b]
廣弘明集卷苐十四苐三十一張亦圓滿
而靡餘煩惱罄竭而無緖拔三界之
沉溺啓四生之聾瞽空有倶照以相
濟眞俗會通而雙舉務在量病而施
藥不可違中而偏處若夫方等一乘
波若八部聖慧之極大乘之首莫不
廣述受持之利深陳毁謗之咎經又
云深信因果不謗大乘何謂大乘之
理都無因果乎夫取相而爲善則善
而未精見相而斷惡則斷巳復生若
悟善性寂而無作若了惡體空而何斷
乃令三障氷銷而寂滅万德雲集以
彌滿智慧如海不可酌之以一蠡道
邁人天豈得闚之以寸管而喻之於
檮杌測之以愚短不亦謬哉夫說空
而恣情者不能无所苦也疾痛惱之
則寢不安矣刀鋸傷之則體不完矣
終曰不食則受其飢矣无裘禦冬則
苦其寒矣然則致苦之業豈可輕而
不避乎夫五福之與六極人情所不
能齊也故居窮而思逵處危而求安
嬰疾而願愈在慼而羡歡愛壽考而
忌短折榮世禄而恥形殘樂加之而
[33-0429c]
廣弘明集卷苐十四苐三十二張亦
於善惡而不修於福因乎觀万姓之
異稟寔千種而殊級或比上壽而有
餘或疋下殤而不及或衣單布而无
恙或服重繭而寒入或藉草土而安
和或處床褥而風濕或不治而自愈
或雖治而不立或无術而體康或善
攝而痾集其形之表也均有髮膚膚
之內也腑臟奚殊皆含血而苞肉並
筋連而骨扶何一壽而一夭何一充
而一癯稟何靈而獨實受何气而偏
虛虛者不獨埃塵而作體實者豈偏
金石以爲軀未必壽長者有醫術齡
促者无道書何謂専由攝養不在業
乎亦有殀命胞胎受疾嬰孩憙怒未
競嗜欲未開未觸冒於寒暑未毁悴
於悲哀壽何以而殀疾何從而來則
其所以然者豈非前業之由哉至如
漢昭哀之二主魏文明之兩帝或未
三九而登遐或僅五八而捐世術人
雲集伹致李氏之靈方士如林不救
倉舒之逝君王不乏於藥巫醫豈秘
其藝何寢疾而弗瘳何促齡而莫繼
豈非隨業而感報非道術之所濟乎
[33-0430a]
廣弘明集卷苐十四苐三十三張亦然經
稱施藥之功佛歎醫王之德孔公明
愼疾之軌老子有攝生之則不信業
者旣迷不順醫者亦惑能詳因果之
深淺乃辯藥石之通塞可究之以智
慧難具之於翰墨至如公明辯崇鶣
鵲除痾河東郭璞譙郡華他廣陵吴
普彭城樊阿或⬤凶而作吉或止疾
以爲和何得不信醫術之有益乎然
景純識加刑之曰而不能使刑之不
加公明知壽盡之年不能令年之不
盡鶣鵲華他不能使其親不歿
樊阿不能令其躬不殞何得不信長
短之有業乎醫由業會藥依緣聚醫
實有功藥非無取必死之病雖聖莫
之蠲可療之疾待醫而方愈魂由業
反則僵尸遇再生之藥命以業殂則
聖醫爲一棺之土壽之修促體之安
苦隨遭不泰姸蚩申傴千品万端皆
業爲主三界六趣隨業而處百卉無
情故美惡非関於業報四生有命則
因緣不同於草莽斤斧伐木不驚刀杖
加人則懼匏爪繫而不食羽毛食而
馳騖比有情於無知何非倫而
[33-0430b]
廣弘明集卷苐十四苐三十四張亦
引喻夫空有略談則率由心業前且
詠其生常今則示其正法小乘以依
報爲業有大乘以万境爲識造隨幻
業而施之天地逐妄心而現之識草
若翳目覩乎空花比睡夢現其生老
若悟之於心業則惟聞乎佛道原夫
小乘之與大乘如小學之與大學幼
唯教之以書計長乃慱之以禮樂始
蒙然而類牛毛終卓爾而同麟角此
乃爲訓之次序何有異同而可剝良
以衆生之根有利有鈍是故聖人之
教或漸或頓或致之於深遠或進之
以分寸雖百慮而一致亦異道而乖
論乃有執空門以反教論大乘而謗
小佛不鬪衆生衆生自不了璧闇室
之无燭如夜遊而未曉故相剝奪而
諠諠競是非而擾擾何異採芙蓉於
木末尋吴楚于燕趙不亦謬乎夫一
水无以和羹一木無以構室一衣不
稱衆體一藥不療殊疾一彩无以爲
文繡一聲無以諧琴瑟一言无以勸
衆善一戒无以防多失何得恠漸頓
之殊異令法門之専一夫法
[33-0430c]
廣弘明集卷苐十四苐三十五張亦品如
藥石之殊功救冷以溫物爲用去熱
則寒藥冝豐或特冝於禦濕或偏湏
於止風不可同病而殊藥不可病殊
而藥同若守株而必閡能逵變而後
通何得拘一途而相剝起戰爭於其
中乎三世因果佛不誑欺十力勸戒
聞當不疑勸之者應修戒之者冝遠
抑凡情之所耽行聖智之所願何得
違經論之所明以胸臆而爲斷而謂
善惡都空無損益乎夫法眼明了無
法不悉舌相廣長言無不實其折有
也則一毫爲万其等空也則万象皆
一防斷常之生尤兼空有以除疾彼
菩提之妙理實甚深而微密猒塵勞
而求解慧當謹愼而無放佚非聖者
必凶順道者終吉勿謂不信有如皎
曰廣弘
明集卷第十四癸卯
歲高麗國分司大藏都監奉勅彫
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