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r0138 廣弘明集-唐-道宣 (TKD)


[33-0544a]
之二
沙汰僧徒詔束武帝褒揚
僧德詔七首元魏孝文帝述僧
中食論南齊沈休文述僧設會
論沈休文議沙汰僧詔
幷答北齊文宣帝吊道澄法師亡
書梁簡文與東陽盛法師書梁
王筠與汝南周顒書梁釋智林
與擧法師書梁劉峻一名孝標
與皎法師書并答梁王曼類吊震法
亡書梁劉之遴與震兄李敬胐
書同上作吊僧正京法師亡書
同上作東陽金華山拪志梁劉
孝標與徐㒒射述役僧書陳釋眞
觀諌仁山深法師罷道書陳徐陵
諌周袓沙汰僧表周釋曇撌戴逵貽
書仙城命襌師幽林沙門惠命詶書
北齊戴先生
[33-0544b]
廣弘明集卷苐二十四苐二張聚
吊延法師亡書隋薛道衡沙汰
僧徒詔宋武帝門下佛法
譌替沙門混雜未足扶濟鴻教而專
成逋藪加項姦心頻發凶狀屢聞敗
道乱俗人神交忿可符所在與寺耆
長精加沙汰後有違犯嚴其誅坐主
者詳爲条格速施行褒揚僧德
七首元魏孝文帝帝以僧顯
爲沙門都統詔門下近得
錄公等表知欲早定沙門都統比考
德選賢寤寐勤心繼佛之仼莫知誰
寄或有道高年尊理无縈紆或有器
玄識邈高挹塵務今以思遠寺主法
師僧顯仁雅欽韶澄風澡鏡深敏潛
明道心清亮固堪茲任式和妙衆近
巳口白可勅令爲沙門都統又副儀
貳事緇素攸同頃因耀統獨濟遂廢
茲任今欲毗德贊善固湏其人皇舅
寺法師僧義行恭神畼溫聽謹正業
懋道優用膺副翼可都維那以光賢
徒帝立僧尼
制詔門下凝覺
澄冲事超俗外淵摸崇賾
[33-0544c]
廣弘明集卷苐二十四苐三張聚理寄
忘言然非言何以釋教非世何能表
眞是以三藏舒風必資誡典六度摛
化固憑尺波自象教東流千齡巳半
秦漢俗華制禁彌密故前世英人隨
冝興例世輕世重以裨玄奥先朝之
世嘗爲僧禁小有未詳冝其修立近
見沙門統僧顯等白云欲更一刊定
朕聊以淺識共詳至典事起忩忩觸
未詳究且可設法一時粗救世殿湏立
白一同更釐厥哀帝聽
諸法師一月三入殿詔門下
崇因贊業莫若宗玄裨神染志誰先
英哲故周旦著其朋之誥釋迦唱善
知之文然則位尊者以納賢為貴德
優者以親仁為尙朕雖寡昧能無庶
幾也先朝之世經營六合未遑内範
遂令皇庭闕高邈之容紫闥簡超
俗之儀於欽善之理福田之資良爲
未足將欲令㦤德法師時來相見進
可飡稟道味退可飾光朝廷其勅殿
中聽一月三入人數法諱別當牒付
帝令
諸州衆僧安居講說詔
[33-0545a]
廣弘明集卷苐二十四苐四張聚
門下憑玄歸妙固資眞風飡慧習慈
實鍾果智故三炎撿攝道之怛規九
夏溫詮法之嘉猷可勅諸州令此
夏安居清衆大州三百人中州二百
人小州一百人任其數處講說皆僧
祗粟供備若粟尠徒寡不充此數者
可令昭玄量減還聞其各欽旌賢匠
良推叡德勿致濫濁惰茲後進
贈徐州僧統幷設齊詔
門下徐州道人統僧逞風識淹通器
尙倫雅道業明慱理味淵登清聲懋
譽早彰於徐沛英懷玄致風流于譙
宋比唱法北京德芬道俗應供皇筵
美敷辰宇仁叡之良朕所嘉重依因
旣終致茲異世近忽知問悲怛于
今路次兗濮靑泗豈遥愴然念德又
増厥心可下徐州施帛三百疋以供
追福又可爲設齊五千人
歲施道人應統帛詔
門下應統仰紹前哲繼軌道門徽綜
玄範冲猷是託今旣讓俗名理冝別
供可取八解之義歲施帛八百疋准
四輩之况隨四時而給又循善之本
[33-0545b]
廣弘明集卷苐二十四苐五張聚
寔依力命施食之因内典所美可依
朝官上秩當月而施所以遠譬深理
者匪獨開崇俗心抑亦奬厲道意耳
帝爲慧紀法師亡施帛設
齊詔門下徐州法師慧紀凝量貞遠
道識淳虛英素之操超然世外綜涉
之功斯焉罕倫光法彭方聲懋華
裔研論宋壤宗德遠近爰於徃辰唱
諦鹿菀作匠京緇延賞賢叢儵矣死
魔忽殲良器聞之悲哽傷慟于
懷可勅徐州施帛三百疋幷設五百
人齊以崇
追益述僧中食論南齊沈休
人所以不得道者由於心

神昏惑心神所以昏惑由於外物擾
之擾之大者其事有三一則勢利榮
名二則妖姸靡曼三則甘旨肥濃榮
名雖曰用於心要无晷刻之累妖姸
靡曼方之巳深甘旨肥濃為累甚切
萬事云云皆三者之枝葉耳
聖人知不斷此三事求道无從可得
不得不爲之立法使簡而易從也若
直云三事惑本並冝禁絕而此三事
是人情所甚惑念
[33-0545c]
廣弘明集卷苐二十四苐六張聚
慮所難遣雖有禁止之旨事難卒從
譬於方舟濟河豈不欲直至彼岸河
流旣急會無直濟之理不得不從流
邪靡久而獲至非不願速事難故也
禁此三事冝有其諯何則食之於人
不可頓息其於情性三累莫甚故推
此晩食倂置中前自中之後清虛无
事因此無事念慮得簡在始未專在
久自習於是束以八支紆以禁戒靡曼
之欲无由得前榮名衆累稍隨事遣
故云徃古諸佛過中不飡此蓋是遣
累之筌蹄適道之揵徑而或咸謂止
於不食此乃迷於向方不知厥路者
也述僧設會論沋休文
夫循營法事必有其理今世召請
衆僧止設一會當由佛在世時常受
人請以此擬像故也而佛昔在世佛
與衆僧僧伽藍内本不自營其食具
也至時持鉢徃福衆生今之僧衆非
惟持中者少乃有腆恣甘腴廚膳豐
豪者今有加請召並不得巳而後來
以滋腴之口進蔬蔌之具延頸蹙頞
固不能甘旣非樂受不容設福非若

[33-0546a]
廣弘明集卷苐二十四苐七張聚昔
不得自營非資四輩身口無託者也
此以求福不其反乎篤而論之其義
不尓何者出家之人本資行乞誡律
昞然无許自立廚悵幷畜淨人者也
今旣取足寺内行乞事斷或有持鉢
到門便呼爲僧徒鄙事下劣旣是
衆所鄙恥莫復行乞悠悠後進求理
者寡便謂乞食之業不可復行白淨
王子轉輪之貴持鉢行詣以福施者
豈不及千載之外凡庸沙門躬命㒒
豎自營口腹者乎今之請僧一會旣
可髣像行之乞丐受請二事不殊若
以今不復行乞又復不請召則行乞
之法於此永冥此法旣寘則僧非佛
種佛種旣離則三寶墜于地矣今之
爲會者冝追想在昔四十九年佛率
比丘入城乞食威儀舉止動自應心
以此求道道其焉適若以此運心則
爲會可矣
議沙汰釋李詔幷啓北齊文宣帝
問朕聞專精九液鶴竦玄州之境苦
心六歲釋擔煩惱之津或注神鬼之
術明尸解之方或說因緣之要見泥
[33-0546b]
廣弘明集卷苐二十四苐八張聚洹
之道是以太一闡法竟於輕舉如來
證理環於寂滅自祖龍寢迹劉莊感
夢從此以歸紛然遂廣至有委親辵
累棄圈忘家館舎盈於山藪伽藍遍
於州郡若黃金可化淮南不應就戮
神威自在央掘豈得爲鯨若以御龍
非實荊山有攀髥之戀控象爲虛瀍
洛寤夜光之詭是非之契朕實惑焉
乃有緇衣之衆參半於平俗黃服之
徒數過於正戶所以圈給爲此不充
王用因茲取乏欲擇其正道蠲其左
術一則有潤邦家二則無惑羣品且
積竸繇來行之巳久頓於中路沙汰
實難至如兩家升降二途循短可指
言優劣無鼠首其辭臣
攀孝謙謹奉詔對
曰臣聞天道性命聖人所不言蓋以
理絕涉求難爲稱謂伯陽道德之論
莊周逍遥之旨辵言取意猶有可尋
至若玉簡金書神經秘錄三尸九轉
之奇綘雪玄霜之異淮南成道犬吠
雲中王喬得仙劒飛天上皆是憑虛
之說海棗之談求之如繫風學之
[33-0546c]
廣弘明集卷苐二十四苐九張聚如
捕影而燕君齊后秦皇漢帝信彼方
士冀遇其眞徐福去而不歸欒大徃
而無獲猶謂升霞倒影扺掌可期祭
鬼求神庶或不死江璧旣反還入驪
山之墓龍媒巳至終下茂陵之墳方
知劉向之信洪寶歿有餘責王充之
非黃帝此爲不朽又末葉巳來大存
佛教寫經西土畫像南宮昆池地墨
以爲刧燒之灰眷秋夜明謂是降神
之曰法王自在變化無窮置世界於
微塵納湏彌於黍米蓋理本虛无示
諸方便而妖妄之輩苟求出家藥王
燔軀波崙灑血假未能然猶當剋念
寧有改形易貌有異世人恣意放情
還同俗物龍宮餘論鹿野前言此而
得容道風將墜伏惟陛下受天明命
屈已濟民山鬼効靈海神率職湘中
石燕沐時雨而羣飛臺上銅烏傃和
風而獨轉但周都洛邑治在鎬京漢
宅咸陽魂歸豐沛汾晉之地王迹惟
始旣疲遊幸且勞經略猶復降情文
菀斟酌百家想執玉於瑶池念求珠
於赤水竊以王母獻環由感舜德
[33-0547a]
廣弘明集卷第二十四第十張聚
上天賜珮實報禹功兩馬記言二班
書事不見三世之辭無聞一乘之旨
帝樂王礼尙有時而沿革左道恠民
亦何疑於沙汏臣某謹對
吊道澄法師亡書梁簡文
省啓承尊師昨夜涅槃甚深悲怚法帥
志業淹明道風淳素戒珠瑩淨福翼
該圓加以識見冥通心解遠察記落
雨而必然稱黑牛而匪謬服膺者无
遠近蒙益者兼道俗弟子自言族京
輦便申結緣豈謂一息不追奄至乎
此然勝業本深智力久利必應遊神
寶地騰跡淨天但語其乳池啓殯香
棺入室不了空心干何不慟但如來
降生之迹因此而入泥洹正當其生住
滅靡有定相先聖後賢何其形響推
挍因緣未始有例上人等並在三歲
積始終稟道冝應共相筞勉弘遵舊
業使道塲無斷利益不墜所禭物輒
如法供養奈何奈何與
東陽盛法師書梁王筠
薩戒弟子王筠法名慧炬稽首和南
問訊東陽盛法師弟子昔因多幸
[33-0547b]
廣弘明集卷第二十四第十一張聚
早蒙覲接歲月推流踰三十載欽慕
風德獨盈懷抱間以山川無由礼敬
司馬參軍仰述存眷曲垂訪憶
旣荷緣舊之情兼佩殷勤之旨懽欣
頂戴難爲譬說仰承乘和履福享年
九十有四蚩絳人之未高同殷宗之
遐壽且耳長眞巳過頂齒剛曾不先
落延華駐釆怡神輔性自非宿植善
因何以招斯勝果尊年尙齒之誠懷
德敦舊之疑依風慕道之深欣羙景
仰之至興居在念寤寐載懷弟子限
此樊籠迫茲纓瑣无由問道撫躬如
失庶心期冥會咫尺江山道術相忘
弃置形迹唯願敬勗保此期頣赤松
朱髮復何足貴飛錫騰軀眞在且夕
指陳丹疑殊未申畼儻惠一言豈不
幸甚弟子筠稽首
和南與汝南周顒書梁釋
智林近聞檀越叙二諦之新意陳

三宗之取捨聲殊恒律雖進物不速
作論巳成隨喜充遍物非常重又承
檀越恐立異當時于犯學衆制論雖
成定不必出聞之懼然不覺興悲此
義旨趣
[33-0547c]
廣弘明集卷第二十四第十三張聚似
非初聞妙音中絕六十七載理高常
韻莫有能傳貧道年二十時便參傳
此義常謂藉此微悟可以得道竊毎
懽喜無與共之年少見長安耆老多
云關中高勝迺舊有此義常法集盛
時能深得斯趣者本無多人旣犯越
常情後進聽受便自甚寡傳通略無
其人貧道捉塵尾以來四十餘年東
西講說謬至一時其餘義統頗見宗
錄唯有此途百里無人得者貧道積
年迺爲之發病旣衰痾未愈加復旦
夕西族顧惟此道從今永絕不言檀
越機發无緖獨創方外非意此音猥
來入耳且欣且慰實无以况建明斯
義使法燈有種始是眞實行道第一
功德雖復國城妻子施佛及僧其爲
福利無以相過旣幸已詮述想便冝
廣宣使賞音者見也論明法理當仁
不讓豈得顧惜衆心以失奇趣邪若
此論已成遂復中寢恐檀越方來或
以此爲法障徃意理然非戲論矣想
便寫一本爲惠貧道賷以還西使處
處弘通也比小可牽曵故入山取
[33-0548a]
廣弘明集卷苐二十四苐十三張聚
叙深企付之
與舉法師書梁劉峻一名孝標
聞諸行李高談徽德逖聽風聲心飛
魂竦无異蘄仙之望石髓太陰之思
龍燭倉星昏吳涼雲送秋道勝則肥
固應頣攝衣裳虹蜺帷幕霄露餌黃
菊之落蘂酌清澗之毖流旦候歸鴈
晨鳧暮聽羈雌獨鵠神彯彯厼蓋象
蕭史之騎鳴鳳列子之御長風雖荊
卿傍若无人孝然堅臥水雪沉沉隱
隱何以尙之哉至於馳騖經囿翺翔
書圃極龍宮之妙典殫石室之鴻記
道生伏其天眞曼蔳謝其辨物若乃
習是童子厝志雕蟲藻思内流英華
外發葳蕤秋竹照曜舂松爵頌息明
珠之譽長門濫黃金之賞盛矣美矣煥
其麗乎昔旅浙河嘗觀組繪不覺紙
爇筆焚魂魄斯盡自茲厥後兩絕珪
璧意睠睠於菁華腸迴迴於九折夫
曰御停照不踰隟穴海若濆涌莫限
隈嵎以玉扺鵲幸傳餘寶冀閱清徽
用瘳眩疾然越民非鬻冠之所齊圈
豈奏韶之地望與其進無貽責焉
[33-0548b]
廣弘明集卷苐二十四苐十四張聚
與皎法師書幷答梁王曼穎
弟子孤子曼穎頓首和南一日蒙示
所撰高僧傳幷使其掎摭力尋始竟
但見偉才紙弊墨渝迄未能罷若乃
至法旣被名德巳興年幾五百時經
六代自摩騰法蘭發輭西域安侯支
讖荷錫東都雖跡摽出沒行實深淺
咸作舟梁大爲利益固冝油素傳美
鈆槧定辭昭示後昆揄揚徃秀而道
安羅什閒表秦書佛澄道進雜聞趙
冊晉史見拾復恨局當時宋典所好
頗因其會兼且抗出君台之記糅在
元亮之說感應或所商攉幽明不无
梗槪汎顯傍文未足光闡閒有諸傳
又非隱括景興偶採居山之人僧寶
偏綴遊方之士法濟唯張高逸之例
法安止命志節之科康泓專紀單開
王季但稱高座僧瑜卓尓獨載玄畼
超然孤錄唯釋法進所造王巾有著
意存該綜可擅一家然進名慱而未
廣巾體立而不就梁來作者亦有病
諸僧祐成簡旣同法濟之責王季染毫
復獲景興之誚其唱公藄集最實近
[33-0548c]
廣弘明集卷苐二十四苐十五張聚之求
其鄙意挭槪頗見法師此製始所謂
不刊之鴻筆綿亘古今包括内外屬
辭比事不文不質謂繁難省云約豈
加以高爲名旣使弗逮者恥開例成
廣足使有善者勸向之二三諸子前
後撰述豈得約長量短同年共曰而
語之哉信文徒竟无一言可豫巿肆
空設千金之賞方大簉龍函上登麟
閣出内瓊笈卷舒玉笥弟子雖實不
敏少嘗好學項曰尫餘觸途多昧且
獲柀來帙斯文在斯鑚仰弗暇討論
何所誠非子通見元則之論良愧處
道知休弈之書徒深謝安慕竺曠風
流殷晧憚支遁才俊耳不見旬曰窮
情巳勞扶力此白以代訴盡弟子孤
子王曼穎頓首和南皎法
師答君白
一日以所撰高僧傳相簡意存箴芰
而來告累紙更加拂拭顧惟道藉人
弘理由教顯而弘道釋教莫尙高僧
故漸染以來昭明辵法殊功異績列
代而興敦厲後生理冝綜綴貧道少
乏懷書抱策自課之勤長慕鈆
[33-0549a]
廣弘明集卷苐二十四苐十六張聚墨塗
靑揚善之美故於聽覽餘閒厝心傳
錄毎見一分可稱輒有懷再省但歷
尋衆記繁約不同或編列參差或行
事出沒巳詳別序兼具來告所以不
量寸管輒樹十科商攉條流意言略
舉而筆路蒼茫辭語陋拙本以自備
踈辵豈冝濫入高聽檀越旣學兼孔
釋解貫玄儒抽文綴藻内外淹劭披
覽餘暇脫助詳閱故忘鄙俚用簡龍
門然事高辭野久懷多愧來告吹噓
更増㥏黒今以所著贊論十科重以
相簡如有紕謬請備斟酌釋君白
吊震
法師亡書梁劉之遴弟子劉之
遴頓首和南泡電焂忽三相不停苦
空無我五陰寕住尊師僧正捨壽閻
浮遷神妙樂雖乘此宿植必登善地
人情怛化銜疚悲摧念在三之重追
慕哀慟緾綿永徃理不可任奈何奈
何僧正精理特拔經論洽通蔬菲終
身有爲略盡枯槁當年儀形二衆豈
直息心標領亦爲人倫之傑弟子少
長遊遇數紀迄茲平生敬
[33-0549b]
廣弘明集卷苐二十四苐十七張聚仰善
友斯寄哀疾待盡不獲臨泄鯁慟之
懷二三増楚扶力循喭迷猥不次弟
子劉之遴頓首和南與
震兄李敬胐書同上作
滅無常賢弟震法師奄同力士生處
道識長徃法言永絕惋怛抽摧不能
巳巳年事未高德業方播疾恙甫尓
謂无過憂遂至遷化道俗驚愕念孔
懷之忉天倫至慟永徃之情不可居
處奈何奈何法師義味該洽領袖黑
衣識度愷悌藉甚當世昔在京師聖
上眄接自還鄕圈歷政礼重且講說
利益旣實弘多經始寺廟實廣福業
衿抱豁然與物無忤所與遊款皆是
時賢白黑歸美近遠欽敬豈止息心
殄悴實亦人倫喪寶追懷歎愴何可
弫歇幷辱辵書及別物對増哽欷殿
下自爲作銘又教鮑記室爲誌序恐
鮑想悉未能究盡巳得面爲鮑說諸
事行及徽猷計必勒不朽事如今白
誌石爲廌幷呼師修之鐫刻亦當
不久可就言増泫然投筆悽懣劉之
遴頓首頓首
[33-0549c]
廣弘明集卷苐二十四苐十八張聚
吊僧正京法師亡書同上作
八月二十日之遴和南法界空虛山
木頽壞尊師大正遷神淨土凡夫淺
累嬰滯哀樂承此凶訃五内抽摧哀
慟深至不能自巳念追慕永徃緾
綿斷絕情在難居奈何奈何大正德
冠一時道蔭四部訓導學徒紹隆像
法年居僧首行爲人師公私瞻敬遐
邇宗仰若乃五時九部流通解說疋
之前輩聯類徃賢雖什肇融恒林安
生遠豈能相尙頓悟雖出自生公弘
宣後代微言不絕實頼夫子重以愛
語利益窮四攝之弘致檀忍智慧備
六度之該明白黑歸依含識知庇舟
航愚冥棟梁寺塔日用不知至德潛
運何道長而世短功被而身沒映乎
大海永墜湏彌照彼高山長收朗曰
徃矣奈何當復奈何法師幼而北面
生小服膺迄乎耆邁恒在左右在三
之重一旦傾捐哀慟之至當何可處
弟子紈綺遊接五十餘年未隆知顧
相期法侣至乎菩提不敢生慢未來
難知現在長隔眷言生平永同万古
[33-0550a]
廣弘明集卷苐二十四苐十九張聚
尋思惋愴倍不自勝未由喭執申世
哀歎謹裁白書投筆哽猥弟子劉之
遴頓首和南
東陽金華山拪志劉孝摽
夫鳥居山上層巢木末魚潜淵下窟
穴埿沙豈好異哉蓋性其然也故有
忽白璧而樂垂綸負玉鼎而要卿相
行藏紛糺顯晦踳駮无異火炎水流
圓動方息斯則廟堂之與江海蓬戶
之與金閨竝然其所然悦其所悦焉
足毛衣瘡痏在其閒哉子生自原野
善畏難狎心駭雲臺朱屋望絕高蓋
靑組且霑濡霧露彌願閑逸毎思濯清
瀨息椒丘寤寐永懷其來尙矣蚓專
噬壤民欲天從爰洎二毛得居巖穴
所居東陽郡金華山東陽實會稽西
部是生竹箭山川秀麗皐澤坱鬱若
其羣峯疊起則接漢連霞喬林布濩
則舂靑冬緣迴溪泱流則十仞洞底
膚寸雲合必千里雨散信卓犖爽塏
神居奥宅是以帝鴻遊斯鑄鼎雨師
寄此乘煙故澗勒赤松之名山貽縉雲
之号近代江治中奮迅埿滓王徵
[33-0550b]
廣弘明集卷苐二十四苐二十張聚士塙
拔風塵龍盤鳳拪咸萃茲地良由碧
湍素石可致幽人者哉金華山古馬
鞍山也藴靈藏聖列名仙諜左元放
稱此山云可免洪水五兵可合神丹
九轉金華之首有紫巖山山色紅紫
因以爲稱靡迤坡陀下屬深渚巑岏
隱嶙上虧日月登自山蔍漸高漸峻
路逈隘險魚貫而昇路側有絕澗閤閜
哮豁俯窺木杪焦原石邑匪獨危懸
至山將半便有廣澤大川皋陸隱脤
子之葺宇實在斯焉所居三面迴山
周遶有象郛郭前則平野蕭條目
極通望東西帶二澗四時飛流泉清
瀾微霔滴瀝生響白波跳沫洶涌成
音漕瀆引流交渠綺錯懸溜瀉於軒
甍激湍迴於階砌供悵无綆汲盥漱
息甁匜楓櫨椅櫪之樹梓柏桂樟之
木分形異色千族万種結朱實包緣
菓杌白蔕抽紫莖橚樉莽尊捎風鳴籟
垂条櫩戶布葉房櫳中谷澗濱花蕊
攢列至於靑舂受謝萍生泉動則有
都梁含馥攘香送芬長樂負霜冝男
見露芙蕖紅華照水皋蘇縹葉從

[33-0550c]
廣弘明集卷苐二十四苐二十一張聚
馮軒永眺蠲憂忘疾丘阿陵曲衆藥
灌叢地髓抗莖山筋抽節金鹽重於
素璧五豉貴於明珠可以養性銷痾
還年駐色不藉崔文黃散勿用負局
紫丸翾翾翔鳥風胎雨鷇緣翼紅毛
素羽翠鬣肅離切羽閞閞好音馴狎
園池旅食雞鶩若迺䲰曰伺辰響類
鍾皷鳴蚿候曙聲象琴瑟玄猿薄霧
清囀飛㹳乘煙永吟嘈囋䬟喨悦心
娛耳諒所以跨躡管籥韜軼笙簧宅東
起招提寺背巖面壑層軒引景邃宇
臨空慱敞閑虛納祥生白左睠右睇
仁智所居故碩德名僧振錫雲萃調
心七覺詆訶五塵郁烈戒香浴滋定
水至於熏鑪夜爇法皷旦聞子跕屣
摳衣躬行頂禮詢道哲人飮和至教
毎聞此河紛梗彼岸永寂煕煕然若
登舂臺而出宇宙唯善是樂豈伊徒
言寺東南有道觀亭亭崖側下望雲
雨蕙樓蘭榭隱曖林篁飛觀烈錢玲
瓏煙霧曰止却粒之氓歲次祈仙之
客餌星髓吸流霞將乃雲衣霓裳乘龍
馭鶴觀下有石井聳跱中澗彫硺刻削頗
[33-0551a]
廣弘明集卷苐二十四苐二十二張聚類
人工躍流潨瀉渀涌泱咽電擊雷吼
駭目驚魂寺觀前皆植修竹檀欒蕭
飋被陵緣阜竹外則有良田區畛通
接山泉膏液鬱潤肥膄鄫白決漳莫
之能擬致紅粟流溢鳧鴈充厭舂鼈
旨檀碧鷄冬蕈味珍霜鵽縠巾取於
丘嶺短褐出自中園莞蔣逼側池湖
葌蒯騈塡原隰養給之資生生所用
無不阜實蕃籬充牣崖巘歲始年季
農隙時閑濁醪初醞清觴新熟則田
家有野老提壼共至班荊林下陳罇
置爵酒酣耳熱屢儛讙呶晟論箱庾
高談穀稼嗢噱謳歌擧杯相挹人生
樂耳此歡豈訾若夫蠶而衣耕而食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晩食當肉無事
爲貴不求於世不忤於物莫辨榮辱
匪知毁譽浩薀天地之閒心无怵愓
之警豈與嵆生齒劒揚子墜閣較其
優劣者哉
與徐㒒射領軍述役僧書陳釋眞觀
泉亭光顯寺釋眞觀致書領軍檀越
竊聞四依開士匡正法於將頽十地
高人秉玄文於巳絕能使崛山辵跡
[33-0551b]
廣弘明集卷苐二十四苐二十三張聚無虧
宴坐之風祗樹餘苗得肆經行之道
伏見今者皇華奉宣嚴憲凡是僧尼
之類不書名藉之者並令捐茲法戒
就此黎民去彼伽藍歸其里閈旣普
天之下莫匪王臣正當僶俛恭承鞠
躬柢奉但愚情所謂竊或疑焉自佛
法肇興千有餘載流傳此地數百年
閒濟濟僧徒一何爲盛雖復市朝亟
改風化頻移慧炬常明戒香恒馥其
爲福利難可勝言所現靈祥聞諸史
傳至如浮圖和上曜彩鄴中高座法
師流芳鞏雒或復昆明池内識刧燒
之餘灰長沙寺裡感碎身之辵蔭道
開入境仙人之星乃出法成去世紺
馬之瑞爰浮乃有靑目赤髭黃眸白
連眉表稱大耳傳名莫不定水淵
澄義峯山豎汪汪道望類迦葉之高
蹤肅肅威儀似頞鞞之清行頃年譌
替乃曰澆漓而正法洪基猶應未殄
忽復違其本志奪彼前心莫不仰高
殿而酸傷辭舊房而悽楚依依法座
重反何期戀戀襌門再還無日乃非
歧路而有分袂之悲雖異河梁
[33-0551c]
廣弘明集卷苐二十四苐二十五張聚
遂結言離之痛若以不繼名藉爲其
深罪延茲咎累亦可哀矜夫出俗之
人務應修道許其方外之礼不拘域
中之節或有不貫名藉无開簿領並
皆遊方棌聽隨處利安望刹爲居臨
中告飯或頭陀林下或蘭若巖阿如
此之流寕容継屬若勝業不全清禁
多毁冝應休道此事誠然而持犯難
知聖凡相濫譬菴羅之菓生熟難分
雪山之藥眞僞難辯忽使崑峯
之上玉石同焚大澤之中龍蛇等斃
何期惜也吁可傷哉又其割愛辭親
披緇剪髮旣無㒒使永絕妻孥或老
病之年單貧之士皆憑子弟還相養
衞如其一朝兩散便溘死溝渠遂有
赴浚壑而投身縊長繩而殞命雖復
汩羅之痛疋此猶輕荒谷之悲方斯
未重且復奇才絕學並寄後生聽講
誦經咸資晩秀所以湏陀得戒猶是
幼童身子揚名差非耆老如斯之類
若並翻緇恐此法門便無紹繼梵輪
絕矣精舎空焉若八陣未休四郊多
累前驅所寄後殿斯憑愚謂此人殆
成无
[33-0552a]
廣弘明集卷苐二十四苐二十五張聚用若
必有拔拒投石之能索鐵申鉤之力
則並從軍募久預長驅儻復尙服緇
衣猶居寺宇則是習勇心薄樂道情
深若非衞玠之清羸便同孟昶之浮
法旣不便弓馬徒勞行陣雖復身披
甲胄還想法衣手執干戈猶疑錫杖
必當遥聞戰皷色變心驚遠望軍麾
魂飛氣懾將恐有沮都護之威無益
二師之勇若謂不輸王課靡助國儲
所以普使收其賦斂但浮遊之屬萍逬
蓬飛散誕之流且貧終窶鄕里旣无
田宅京師又闕主人納屨則兩踵倂
穿斂衿則雙肘皆現觀董生之百結
尙覺輕華見顏子之一簞更疑豐飽
求朽壤以爲藥寕識紫丸服糞掃而
爲衣豈逢黃絹貨財之礼此則無從
懷璧之諐信哉應免若令其在道猶
可分衞自資遂使還民便是糇糧莫
寄伏惟皇朝御曆齊聖欽明繼踵軒
義比肩炎昊握鏡之風彌遠垂衣之
化方深兼復梁棟三寶敷弘十善昔
漢明靈感止夢金人晉武覆修纔招
玉像用今方古彼有慚焉或深
[33-0552b]
廣弘明集卷苐二十四苐二十六張聚經是
護等仙預大王寶塔斯成類无憂國
主明揚庂陋信巢父之清虛徵聘漁
畋許嚴生之高尙愚謂絓預今者免
首僧尼若巳離法衣无遵道業或常
居邸肆恒處田園並依民例冝從筞
使如其襌誦知解蔬素清虛或宣唱
有功梵聲可錄或繕修塔廟建造經
書救濟在心聽習爲務乃至羸老之
屬貧病之流幸於編戶无所堪用並
許停寺仍上僧藉必望十城之寶或
出荊山百步之中時逢芳草於是寺
斷流俗之僧衆无餔酒之客六時翹
請常以國界爲心三業精修必用君
王爲本豈不幽明踴躍人鬼忻懽冥
力護持善緣扶助然後二儀交泰六
氣調和征馬息鞌軍旗卷旆邊荒入
附无待丹水之師玉帛來朝還想稽
山之集何期樂矣實可忻哉儻復疆
埸不虞軍資有闕薄湏費計伏聽徵
求仰唯領軍檀越外則探貝典墳内
則鉤深經論才高帷幄寄重鹽梅必
願降意芻蕘留心正法微惠研詳薄
垂觀覽如其一毫可採深悕曲
[33-0552c]
廣弘明集卷苐二十四苐二十七張聚爲矜
論无使蘭艾周鋤薰蕕俱氣庶得仙
人菀裏更轉法輪長者園中還鋪講
席則匡維之德比恒岱而齊高擁護
之功似滄溟而共廣撗此忓煩彌増
悚愓諌
仁山深法師罷道書陳徐陵竊
聞出家閑曠猶若虛空在俗籠樊比
於牢獄非但經有明文亦自世閒共
見瞥聞法師覆彼舟航趣返緇衣之
務此爲目下之英奇非久長之深計
何以知然從苦入樂未知樂中之樂
從樂入苦方知苦中之苦弟子素以
法師雖無曩舊相知巳來亦復不踈
夫良藥必自無甘忠諌者決乎逆耳
倚見其僻是以不忍不言且三十年
中造莫大之業如何一且捨巳成之
功孰爲可惜敬度高懷未解深意將
非帷幄之筞欲集留侯形類臥龍遠
求葛氏黃石兵法寕可再逢三顧茅
廬无由兩遇封爵五等唯見不逢中閤外
門難朱易白鳴笳鳳管非有或聞儛
女歌姬空勞反翫覓之者等若牛毛
得之者譬猶牛角以此之外何所
[33-0553a]
廣弘明集卷苐二十四苐二十八張聚
窺窬法師今若退轉未必有一稱心
交失現前十種大利何者佛法不簡
細流入者則尊歸依則貴上不朝天
子下不讓諸侯獨翫世閒无爲自在
其利一也身无執作之勞口飡香積
之飯心不妻妄之務身飾芻摩之衣
朝无踐境之憂夕不千里之苦俯仰
優遊寕不樂哉其利二也躬无任
重居必方城白璧朱門理然致敬夜
琴晝瑟是自娛懷曉筆暮詩論情頓
足其利三也假使棘生王路橋化長
溝巷吏門兒何因仰喚寸絹不輸官
庫斗米不進公倉庫部倉司豈湏求
及其利四也門前擾擾我且安眠
巷裏云云余无驚色家休小大之調
門停强弱之丁入出隨心徃還自在
其利五也出家无當之僧猶勝在
俗之士假使心存煞戮手无斷命之
愆密裏通情決勝酌然嬌俗如斯煩
垢万倍勝於白衣一入愛河永沉无
出其利六也聽鍾聲而致敬尋香
馥以生心朝覩尊儀暮披寶軸刹那
之善逐此而生水渧微功漸盈大器
[33-0553b]
廣弘明集卷苐二十四苐二十九張聚
未知因緣果報善惡皎然就此而言
其利難陳矣假使逵相白衣猶有埃
塵之務縱令遥寄彈指遠近低頭形
去心留身移意徃閡有者得如此貧
苦者永無因近在目前不言可見其
利七也山閒樹下故自難期枕石
漱流實爲希有猶斯之類不可思議
如此者難逢一心人希遇法師未能
不學交習聽勝之因一旦退心於理
邈矣其利八也開織成之帙見過
去之因摛琉璃之卷驗當來之果識
因識業不以爲愆知福知報何由作
罪上无舟楫交見沒溺之悲下失浮
囊則有沉身之患其利九也曠濟
羣品爲天人之師水陸空行皆所尊
貴言必闍梨和上書輒致敬和南遠
近嗟詠貴賤顒仰法師今必退轉
成可驗纔脫袈裟逢人輒稱汝我始
解偏袒姓名便亦可呼平交故自不
論下劣者亦恐不讓薄言稱巳榻席
懸異從來小得自在便以君爲題封
若不屈膝斂眉自逵无因俯仰承迎
未閑合度如此專專何由可與其利十
[33-0553c]
廣弘明集卷苐二十四苐三十張聚也略
言十事空失此機其閒深道寕容
具述仰度仁者心居魔境爲魔所迷
意附邪途受邪易性假使眉如細柳
何足閞懷頬似紅桃詎能長久同衾
分枕猶有長信之悲坐臥忘時不免
秋胡之怨洛川神女尙復不惑東阿
世上班姬何閞君事夫心者面焉若
論繾綣則共氣共心一過緾綿則連
霄猒起法師未通返照安悟賣花未
得他心那知彼意鳴呼桂樹遂爲巨
火所焚可惜明珠乃受淤埿埋沒弟
子今日撗諮必爲法師所哂世上白
衣何訾何限且一人退道而不安危
推此而言實成難解譬如瓦礫盈路
人所不驚片子黃金万夫息步正言
法師入道之功巳備染俗之法未加
何異金慱赤銅銀換鈆錫可悲可惜
猶可優量能忍難忍方知其最願弃
俗事務息塵勞正念相應行志兩全
薄加詳慮更可思惟悔之在前无勞
後恨如弟子筭遠卽十數年中決知
惻愴近卽三五歲内空唱如何万恨
万悲寕知遠及自誤自惜永弃
[33-0554a]
廣弘明集卷苐二十四苐三十一張聚
一生乃知斷絃可續情去難留或若
火裏生花可稱希有迷人知返去道
不遥幸速推排急登正路法師非是
無知遂爲愚者所迷類似阿難便爲
魔之所嬈猶湏承三寶之力制彼羣
凶豎波若之幢天魔自疑若此言旨
當卽便寄弃芻蕘若不會高懷幸
停深恠耳
諌周祖沙汰僧表釋曇積
僧曇積白皇帝大檀越德握乾
坤心懸白日照燭无私之道卷舒不
測之化能威臨皀白悲及僧尼控引
玄綱示之出路欲使清昇練行顯迹
於明時寡德沙門恥還於素俗爰降
明詔責其試藝頒下諸州問其課
業竊惟入道多端諒非一揆依相驗
人有五理不足何者或有僧尼生年
在寺節儉自居願行要心不犯諸禁
燒香旋塔頂礼慇勤合掌低頭忘寢
以食但受性愚鈍於讀誦无緣習學
至苦而不得一字今量所告意湏文
誦聽者爲是重審試僧不退實行爲
是正意遍望取其明決且實而不聽
[33-0554b]
廣弘明集卷苐二十四苐三十二張聚
行之本也聽而不實智之相也若用
爲有業是不求備於一人若實爲非
僧便責知於滿足大覺智慧不可思
議諸所爲法天人頂受况在凡夫輒
思改易羣聖自言種種神變於斯大
法不能加減大人出世識本知機巧
妙多方化人以漸衆生根行各各不
同令聖說經牙差不一内外相通亦
無乖異又如孔子領徒三千達者七
十有二昇堂入室莫過數人自餘巳
外豈容斥逐今州郡縣各有學生德
及顏淵詎幾人也可以不及顏淵癈
郡不立可以无德頑僧並令還俗不
及顏淵者猶勝於野人无德頑僧者
猶勝於外道伏此二途不足一也或
有専歸樹下擎錫持盂望中而飡正
命自活名聞頓捨利養无心理觀除
煩遂闕文誦論其人入道則内業有
餘究其文解則相功不足何必聚衆
京華悉是德僧孤拔林野咸非行士
故菓有生熟不可以色相而噉人有
出没不可以形名而取敢自三思不
足二也或有營經造像厲力積年修
[33-0554c]
廣弘明集卷苐二十四苐三十三張聚
補伽藍憂勤累歲捨身濟物不以寒
苦經心施樂與人不以飢貧易志但
無聽力日誦不過一言旦夕拪拪曰
讀不盈數紙准其迴向則善不空施
徴其發趣則佛之眞子今无辜退俗
是枉濫行人直性頓非不足三也佛
說僧是福田理難損抑雖可年未形
凡而法服尊重豈容朝施暮奪自加
廌毁愛惡无常豈責其得失於一人
之上置不恒之或於十二冲典恐不
合聖心甚乖大趣上損慈悲下虧正
化唯畏後世相傳受誣僧之謗不足
四也今大周大國僧尼未幾寺舎烈
然有盈万數只應招延二部溢滿其
閒動梵鳴鍾爲國行道方便窮其長
短曲覓愆非黜放還民使棟梁空曠
若他方異國遠近聞知疑謂求兵於
僧衆之閒取地於塔廟之下深誠可
怪但頑僧任役未足加兵寺地給民
豈能富國染不頓除性由漸顯一切
衆生具諸煩惱若頓遣圓修是滅佛
法匪直損身魔必得便何者一向純善
精加供養一向純惡退令還俗此言
[33-0555a]
廣弘明集卷苐二十四苐三十四張聚所見
深滅三寶若麁細等看魔難得便何
者純善退還成麁衆麁之人猶生物
善經文道理莫問麁細之行唯不還
俗終成佛子進退三思不足五也貧道
餘年賤質寄命關右欽化承恩得存
道業是以呻吟筞杖送此丹誠忏悞
之愆伏増戰越敬白菩薩
戒弟子戴逵貽書與仙城襌師命襌
師座下竊以
渭清凍濁共混潮宗之源松長箭短
同秉堅貞之質幸頼含靈五常理冝
範圍三敎是以闕里儒童闡礼經於
洙濟苦縣迦葉遷妙道於流沙雖牢
籠二儀蓋限茲一世豈如興正法於
鹿菀蕩妄想於鷲山半滿旣陳權實
斯顯誠敎有淺深人无内外襌師德
聲遠振行高物表攝受四依因牧羊
而成誦負笈千里歷龍宮而苞括故
能内貫九部捻雪山之秘藏外該七
略備壁水之典墳支遁天台之銘竺
眞羅浮之記曇賦七嶺汰詠三河寶
師妙析莊生璩公著論袁集若呑雲
夢如指諸掌加以妙持淨戒如
[33-0555b]
廣弘明集卷苐二十四苐三十五張聚護明
珠善執律儀似臨懸鏡稟羅云之密
行種賓頭之福田撫挹定水便登覺
觀高蔭襌枝將逾喜捨是以不遠瀟
湘來儀沔陸植杖龍泉仍爲精舎迴
車馬谷卽創伽藍鑿嶺安龕詎假聚沙
成塔因山搆菀无勞布金買地開士
雲會袂似華陰法侣朋衝衆齊稷下
襌室晨興時芳社若支提暮啓暫入
挑源香山梵響將阮嘯而相發曰殿
妙音與孫琴而齊韻紫蓋貞松仍麾
上辯供崖神井卽瑩高心故以才堪
買山德邁同輦崇峯景行牆仞懸
絕弟子業風皷慮欲海沉形洎渚宮
淪覆將歷二紀晝倦坐馳夜悲愕夢
未能忘懷彼我歸輭一乘遣蕩胸衿
朗開三逵旣念鼠虅彌傷鳥繫昔在
志學家傳賜書五礼優柔三玄饜飫
絕韋編搆述餘緖爰登弱冠捃摭
百家及乎從仕留連文翰雖未能採
龍門而挮會稽賦鷦鷯而咏鸚鵡若求
其一介亦髣髴古人但深悟聚泡情
悲交臂常欲蟬蛻俗解貪味眞如一
日鄖城訙修隗館屈膝情
[33-0555c]
廣弘明集卷苐二十四苐三十六張聚欣
係襪遇同進履未盡開襟遽嗟飄忽
尋望拂衣世網脫屣牽絲滄浪濯纓
漢陰抱甕行飡九轉用遣幽憂漸寤
三空將登苦忍仙梁視玉不廢從師
深澗折桃無妨請益所希彌天勝氣
乍詶鑿齒鴈門高論時答嘉賓冬暖
如舂願珍清軌室邇人遐彌輭禁帶
餘辭殘簡念無金玉幽
林沙門釋惠命詶書濟北戴先生夫
一眞常湛徼妙於是同玄万聖乘機
違順以之殊迹是以西開明道東野
談仁雕朴改工有无異輭今若括此
二門原茲兩敎豈不歸宗三轉會入
五乘藉淺之深資權顯實斯若池分
四水始則殊名海控八河終无別味
檀越幼挺奇才夙懷茂緖華辭卓世
雅致參玄智涉五明學兼三敎益矣
能忘蹈顏生之逸軌損之爲道慕李
氏之玄蹤雖復六經該廣百家繁富
聖賢異准儒墨分流或事曠而文殷
或言高而義遠莫不納如甁受說似
河傾明鏡匪疲洪鍾任扣子建挹以
奇文長卿惡其高趣故雖秦楚分
[33-0556a]
廣弘明集卷苐二十四苐三十七張聚
墟周梁改俗白眉靜眼龜玉之價弗
踰栖鳯臥龍魚水之交莫異加以識
瑩苦空志排塵俗形雖廊廟器乃江
湖是以屬歎牽絲興言世網辭同應
陸調合張嚴嗟朱火之遽傳愍清波
之速逝方應濯足從道洗耳辭榮九
轉充虛四扉排疾然後尋八正以味一眞解十纏而遣三喧斯之德也寧不
哉貧道識鏡難清心塵易壅定慙花
水戒非草繫才俟撤燭學謝傳燈内
有愧於德充外无狎於人世是以淹
滯一丘寓形蓬柳端居千仞託志筠
松測四序於風霜候三旬於眺魄至
迺夜聞山鳥仍代九成晝視遊魚聊
追二子蓽戶弊衿旣在原非病朱門
結駟亦於我如雲所歎藤鼠易侵樹
援難靜勞想鷲頭倦思鷄足至於林
凋秋葉曽無獨覺之明谷響舂鶯終
切寡聞之歎忽承來問曲見光譽幽
氣若蘭清音如玉誠復溢目致懽而
實撫膺多愧雖識謝天池未辯北溟
之說而事同埿井慙聞東海之談所
冀伊人於焉好我黃石匪遥結期明
旦白駒可縶用氷終朝善敬清猷時
因素扎言不洗意報此何申
[33-0556b]
廣弘明集卷苐二十四苐三十八張聚
吊延法師亡書隋薛道衡
八月二十三日名和南俗界無常延
法師遷化情深悲怛不能已巳惟哀
慕摧割當不可任法師弱齡捨俗高
蹈塵表志度恢弘理識精悟靈臺神
㝢可仰而不可窺智海法源可涉而
不可測同夫明鏡屢照不疲譬彼洪
鍾有來斯應徃逢道喪玄維落紐拪
志幽巖礭乎不拔高位厚礼不能迴
其慮嚴威峻法未足懼其心經行宴
坐夷險莫二戒德律儀始終如一聖
皇啓運像法重興卓爾緇林鬱爲稱
首屈宸極之重申師資之義三寶由
其弘護二諦籍以宣揚信足以追蹤
澄什超邁安遠而法柱忽傾仁舟遽
沒匪直悲緾四部固亦酸感一人師杖錫挈甁夙承
訓導升堂入室具體而微在三之情
理百傳慟徃矣奈何无常奈何疾礙
不獲展慰但深悲結謹遣白書慘愴
不次弟子薛道衡和南廣弘明集
卷第
二十四癸卯歲高麗國
分司大藏都監奉勅彫造
[33-0556c]
廣弘明集卷第二十五聚
大唐西明寺沙門釋道宣撰
僧行篇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