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307a]
之四
捨事李老道法詔梁高袓武皇帝
癈李老道法詔北齊高袓文宣皇帝
通極論隋沙門釋彥琮
捨事李老道法詔梁武
梁高袓武皇帝年三十四登位在政四
十九年雖億兆務殷而卷不釋手内
經外典罔不厝懷皆爲訓解數千餘
卷而儉約自節羅綺不緣寢處虛閑
書夜無怠致有布被莞席草屨葛
巾初臨大寶卽備斯事日惟一
絕辛羶自有帝王罕能及此舊事老
子宗尙符圖窮討根源有同妄作帝
乃躬運神筆下詔捨道文曰維天鑑
三年四月八日梁國皇帝蘭陵蕭衍
稽首和南十方諸佛十方尊法十方
聖僧伏見經云發昔提心者卽是佛
心其餘諸善不得爲喻能使衆生出
三界之苦門入無爲之勝路故如來
漏盡智凝成覺至道通機德圓取聖
[33-0307b]
廣弘明集卷第四第二張典
念發慧炬以照迷鏡法流以澄垢啓
瑞迹於天中爍靈儀於像外度羣迷
於慾海引舎識於涅槃登常樂之高
山出愛河之深際言乖四句語絕百
非應迹娑婆王宮誕相步三界而爲
尊普大千而流照但以機心淺薄好
生猒怠遂乃湛說圓常亦復潜輝鶴
樹闍王滅罪婆藪除決若不逢遇大
聖法王誰能救接在迹雖隱其道無
鶴弟子經遲迷荒耽事老子歷葉相
丞染此邪法習因善發葉迷知返今
捨舊醫歸憑正覺願使未來生世童
男出家廣弘經教化度含識同共成
佛寕在正法中長淪惡道不樂依老
子教暫得生天涉大乘心離二乘念
正願諸佛證明菩薩攝受弟子蕭衍
和南于時帝與道俗二万人於重雲
殿重閣上手書此文發菩提心至四月
十一日又勅門下大經中說道有九
十六種惟佛一道是於正道其餘九
十五種名爲邪道朕捨邪外道以事正
內諸佛如來若有公卿能入此誓者
各可發菩提心老子周公孔子等雖是
如
[33-0307c]
廣弘明集卷第四第三張典
來弟子而化迹旣邪止是世閒之善
不能革凡成聖其公卿百官侯王宗
族冝反僞就
實論六若事外道心重佛法心輕卽
是邪見若心一等是無記性不當善惡
若事佛心强老子心弱者乃是清信
言清信者清是表裏俱淨垢穢惑累
皆盡信是信正不信邪故言清信佛弟
子其餘諸信皆是邪見不得稱清信
也門下速施行
至四月十七日侍中安前將軍丹陽
尹邵陵王上啓云臣綸閒如來嚴相
巍巍架于有頂微妙色身蕩蕩顯
乎無際假金輪而啓物託銀粟以應
凡砥波若之利刀收涅槃之妙果汎
生死之苦海濟常樂於彼岸故能降
慈悲雲垂甘露雨七處八會教化之
義不窮四諦五時利益之方無盡並
氷清日盛霧豁雲除爝火翳光塵熱
自靜可謂入俗化於蒙疷出世冥此
眞如使椆林邪逕之人景法門而無
倦渴愛聾瞽之士慕探賾而知迴道
樹始於迦維德音盛于京洛恒星不
[33-0308a]
廣弘明集卷第四第四張典
心見周鑑娠徴滿月圓姿漢惑霄夢
五法用傳万德方非華俗潜啓競扇
高風資此三明照迷途之失憑茲七
覺拔長夜之苦屬値皇帝菩薩應天
御物負扆臨民含光宇宙照清海表
垂無礙辯以接黎庶以本願力攝受
衆生故能隨万逗藥示權囙顯崇一
乘之旨廣十地之基是以万邦迴向
俱稟正識幽顯靈衹皆蒙誘濟人興
等覺之願物起菩提之心莫不翹勤
歸宗之境悦懌還源之趣共保慈悲
俱修忍辱所謂覆護饒益橋梁津濟
者矣道旣光被民亦化之於是應眞飛
錫騰虛接影破邪外道堅持正國伽
藍精舎寶刹相望講會傳經
耳臣昔未達理源稟承外道如欲湏
甘果翻種苦栽欲除渴之反趣鹹水
今啓迷万粗知歸向受菩薩大戒戒
節身心捨老子之邪風入法流之眞
教伏願天慈曲垂矝許謹
啓至四月十八日中書舎人臣任孝恭
宣勅云能改迷入正可謂是宿植勝
因冝加勇獈
也
[33-0308b]
廣弘明集卷第四第五張典
廢李老道法說比齊高袓文宣皇帝
昔金陵道士陸修靜者道門之望在
宋齊兩代袓述三張弘衍二葛郗張之
士封門受籙遂妄加穿鑿廣制齊儀
縻費極繁意在王者遵奉會梁袓
啓運下詔捨道修靜不勝其憤遂
與門人及邊境亡命叛入北齊又傾
散金玉贈諸貴遊託以襟期冀興道
法帝惑之也於天保六年九月乃下
勅召諸沙門與道士學達者十人親
自對挍于時道士裞諸沙門衣盋或
飛或轉裞諸梁木或撗或豎沙門曾
不學方術默無一對士女擁內貴賤
移心並以靜従爲勝也諸道士等雀
躍騰倚魚睨雲漢高談自矝誇衒道
術仍又唱言曰神通權設抑挫强禦
沙門現一我當現二今薄示小術並
辭退屈事亦可見
帝命上統法帥與靜角試上統曰方
術小伎俗儒恥之况出家人也雖然天
命令拒豈得無言可令最下坐僧對
之卽徃尋覓有僧佛俊一名曇顯
者不知何人遊行無定飮噉同俗時
[33-0308c]
廣弘明集卷第四第六張典
有放言摽悟宏遠上統知其深量松
與之交于時名僧盛集顯居末坐酣
酒大醉昂兀而坐有司不敢召之以
事告於上統
行止是飮酒道人可共言耳可扶輿
將來於是合衆皆憚而怯上統威權
不敢有諌乃兩人扶顯令上高座旣上
便立而含笑曰我飮酒大醉耳中有
所閒云沙門現一我當現二此言虛
實道士曰有實顯卽翹一足而立云
我巳現一卿可現二各無對之顯曰
向裞諸衣物飛揚者我故開門試卿
術耳命取稠禪師衣盋裞之諸道士
一時奮發共呪一無動搖帝勅取衣
乃至十人牽舉不動顯乃念以衣置
諸梁木又令祝之都無一驗道士等
相顧無頼猶以言辯自高乃曰佛家
自号爲内内則小也謂我道家爲外外
則大也顯應聲曰若然則天子處内
定小百官處外定大矣靜與其屬緘口無
言帝自驗藏否便下詔曰法門不二眞宗
在一求之正路寂泊爲本祭酒道者
世中假妄俗人未悟仍有祗崇麴蘖
[33-0309a]
廣弘明集卷第四第七張典
是味清虛焉在瞿脯斯甛慈悲永
隔上異仁祠下乖癸典皆冝禁絕不
復遵事頒勒遠近咸使知聞其道士
歸伏者並付昭玄大統上法師度聽
出家未發心者可令染剃尒日斬首
者非一自謂神仙者可上三爵臺
令其投身飛逝皆碎屍塗地僞妄斯
絕致使齊境圈無兩信迄于周時墮初漸
開其術至今果川此宗微末無足抗
言帝諱洋卽元魏丞相高歡之第二
子也嫡兄澄急慢爲奴所害洋襲其
位代爲相國魏曆將窮洋築壇於南
郊筮遇大撗大吉漢文之卦也乃鑄
金像一瀉而成魏收爲禪文魏帝署
之卽受其禪爲大
測其愚智委政僕射楊遵彥帝大起
佛寺僧尼溢滿諸洲冬夏供施行道不
絕時稠禪師箴帝曰檀越羅刹察治圈
臨水自見帝従之覩羣羅刹在後於
是遂不食肉禁鴈鷂去官漁屠辛葷
悉除不得入巿帝恒坐襌竟日不出
禮佛行繞其疾如風受戒於昭玄大
統法上靣掩地令上履髮而授焉先
[33-0309b]
廣弘明集卷第四第八張典
是帝在晉陽使人騎駝勅晑寺取經函
使問所在帝曰任駝出城及出奄如
夢至一山山半有佛寺羣沙彌遥曰
高洋馲駝來便引見一老僧拜之曰
高洋作天子何如日聖明日尒來何
爲日取經函僧曰洋在寺嬾讀經令
北行東頭与之使者反命初帝至欲
口木幷佛寺有捨身癡人不解語忽
謂帝曰我去尒後來是夜癡人死帝
尋崩於晉陽通
極論墮沙門釋彥琮原
夫隱顯二途不可定榮辱眞俗兩端
孰能刊同異所以大隱則朝市匪諠
高蹈則山水無悶空非色外天地自
同指馬名不義裏肝膽可如楚越或
語或默良踰語默之方或有或無信
絕有無之界若夫雲鴻振羽孔雀謝
其遠飛淨名現疾比丘憚其高辯發
心卽是出家何関落髪棄俗方稻入
法豈要抽簪此卽染淨之門權實而
莫曉倚伏之理吉凶而未悟遂使莊
生宗齊一之論釋子說會三之旨大
矣哉諒爲深遠寔難鉤致竊聞陰
[33-0309c]
廣弘明集卷第四第九張典止同
陽合而万物成鹹淡和而八珍美何
廢四時恒序五味猶別以此言之豈
眞俗之混
淺識則欲智陵周礼微庸薄宦便將
位比帝王强自大以立身謂一人而巳
矣不信有因果逐言無佛法輕毀泥
越踐蔑沙門愚襲腐儒戲招冥禍或
有始除俗服狀如德冠天人纔卦僧
名意似聲高海域慠然尊處許爲
極聖豈知十緾猶障三學靡聞不墮
機而接物竟抱愚而自守悲夫二子
殊途一何踳駮高懷達士孰可然哉
兾欲解紛挫銳假設旗鼓雖復俱有
抑揚終以道爲宗致其猶五色綺錯
近湏彌而會同万像森羅依虛空而
惣集歸根自紜紜之物呑欲實茫茫
之海斯誠光賛於佛道述奨於玄門
庶令無我無邪久謙久敬式貽後進論之
云尒有梵行先生者高屛塵俗獨拪
丘壑英明逸九天之上志氣籠八宏
之表藉茅枕石落髮灰心糞衣殊羊
續之袍繩牀異管寕之榻自隱淪西
岳數十年矣礭乎不拔澹然无爲毎
[33-0310a]
廣弘明集卷第四第十張典而
歎曰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但蒼生擾擾絜以愛羅不可自致清
昇坐觀塗炭復須棄置林藪分衛人
閒於是屈迹暫遊方踐京邑次於灞上
有行樂公子者控龍媒於水水飛鶴
蓋於浮雲繡衣侯服薰風合氣玉勒
金鞍爭光炫曰定知擲菓之愛是屬
潘生割袖之寵巳迷漢帝接輭城隅
陪曹王之席連鏖池側追山公之賞道
逢先生怪而問曰先生㒵若燕趙之
士髮如吴越之賓容色似困陳蔡衣
製不関楚魯徐行低視細語嚬眉瓦
鉢恒持異顏回之瓢器錫音乍振殊
原憲之蔾杖此地未之覩
聞敢問先生何方而至先
生靜默良久徐而對曰觀子馳騁於
名利荒昏於色聲戴天猶不測其高
履地尙不知其厚吾聞塪井之内本
無呑舟之鱗榆枋之間詎有垂雲之
翼吾非子之従與其可識乎試當爲
子言之辛子暫留高聽吾師也德本
深搆樹自三祗之初妙果獨高成於
百刧之末惣法界而爲智竟靈空
[33-0310b]
廣弘明集卷第四第十一張典以作
身寕惟氣稟二儀道周万物而巳斯
故身無不在量極規矩之外智無不
爲用絕思議之表不可以人事測豈
得以處所論將啓愚夫之視聽湏示
眞人之影迹其猶谷風之隨嘯虎慶
雲之遂騰龍感應相招抑惟常理
於是降神兜率之宮垂像迦毗之域
氏曰瞿曇種稱刹利俗名悉達道字
能仁乃白淨王之太子也家世則輪
王迭襲門風則聖道相因地中三千
旣殊於雒邑國朝八万有踰於鷲嶺
宗親藉甚孰可詳焉曁吾師生也坤
形六動方行七步五淨雨花滿國二
龍灑水遍空神瑞畢臻吉徵惣萃觀
諸百代曾未之有然復孕異堯軒産
殊禹契至如黑帝入夢之兆白光滿室
之徴徒曰嘉祥詎可擬議身邊則金
色一丈眉間則白毫五尺開万字於
胸前躡千輪於足下大略以言三十
有二非可以龍顏虎鼻八釆雙瞳方我
妙色挍其昇降者也雖復呂公之相
高帝世謂知人若譬私陀之視吾師未
可同日於是崇業大寶正位少
[33-0310c]
廣弘明集卷第四第十二張典陽甲
觀洞開龍樓逈建至如多才多藝久
文允武非關師保自因天骨或於太
子池臨泛
挌香象氣冠神功試論姬發曹丕莫
之與擬漢盈夏啓寕足涉言父王宿
衞甚嚴喻視彌篤九重禁闥聲聞則
四十里三時密殿姬麗則二万人然以
道性恬凝志願沖固雖居三惑之境
不改一心之節歷王城之四門哀老
病之三苦乃自嗟日人生若此在世
何堪脫屣尋眞其於斯矣于時桃則
新花落雨靑舂始仲月則半輪低閣
永夜方深觀妓直之似撗尸悟宮闈
之如敗冢天王捧白馬而踰城給使
持寶冠而詣闕雖復秦世簫史周時
子晉許由洗耳於箕山莊周曳尾於
濮水方茲去俗何其篾如是以仙林
始抽簪之地禪河起苦行之迹沐金
流之淨水遊道塲之吉樹食假獻糜
座因施草於是十力智圓六通神足
魔兵席卷大業剋成獨稱爲佛是
吾師也法輪則奈圈初轉僧侣則憍
陳始度至於迦葉兄弟目連朋
[33-0311a]
廣弘明集卷第四第十三張典
友西域之大勢東方之遍吉二十八天
之主一十六國之王莫不服道而傾
心餐風而合掌於是他化宮裏乃弘
十地耆闍山上方會三乘善吉談無
得之宗淨名顯不言之旨伏十仙之
外道制六羣之比丘胸前則吐納江
河掌内則搖蕩山谷論刧則方右屢
盡辯數則微塵可窮斯乃三界之大
師万古之獨步吾自庸才談何以盡
縱使周公之制禮作樂孔子之述易
刊詩子賜之言語商偃之文學爰及
左元放葛孝先河上公柱下史並驅
之於方內何足道哉自我含靈褔盡
法王斯逝遂使北首提河舂秋有八
十矣
之疑競奉臨終之供鳴呼智炬消慈
雲滅長夜諸子誠可悲夫於是瞻相
好於香檀記筌蹄於貝葉三藏受持
四依補處而我師風無墜於斯乎但
世道紛華羣情矯薄人代今古曁于
像運旣當徂北稍復東漸所以金人
夢劉莊之寢摩騰佇蔡愔之勸辵教
之流漢地創發此焉迄今五百餘年
[33-0311b]
廣弘明集卷第四第十四張典
矣自後康僧會竺法維佛圖澄鳩摩
什繼踵來儀盛宣方等遂使道生道
安之侣慧嚴慧觀之徒並能銷聲掛
冠翕然歸向緇門繁熾焉可勝道吾
少長山東尙素王之雅業晩遊関右
慕黃老之玄言俱是未越苦河猶淪
火宅可久可大其惟佛教也歟遂乃
希前代之清塵仰羣英之遠迹歸斯
正道拔自沈泥本号離慾之逸民摧
邪之大將吾之儔黨其謂此乎公子
戲頞而言曰觀先生之辯雖可談天
然其所說何太虛誕竊尋佛本啓化
之辰當我宗周之運自云娑婆摠攝
靡所不歸或復光照無際聲振有頂
或復八部雲臻十方輻湊計天竺去
我十万里餘俱在湏彌之南並是閻
浮之内那忽此間士庶無至佛所如
來亦何獨簡不賜餘光弗生我秦漢
靡載我墳籍詳此二三疑惑逾甚㒒
聞貞不絕俗隱不違親所以和光於
塵裏披蓮於火内至若東帶垂纓無
妨修德留鬚長鬢足可閑居且道本
虛通觸無不是何棄於冠簪專在於
[33-0311c]
廣弘明集卷第四第十五張典
錫鉢竊以不傷辵體始著孝心莫非
王臣終従朝命今旣赭衣髡髮未詳
其罪不仕天子無乃自高敢諮先生
請當
先生曰吾聞大音不入於俚耳其驗
兹乎猶欲以寸管窺天小螺量海而
我法門出夐非吾子之能極吾且仰
憑神力更爲言之吾師化道含弘靈
鈞遠被但衆生緣薄自爲限礙耳何
關佛威之不大聖澤之無均其猶曰
月垂像麗天雷霆發音動地而簡於
聾瞽豈光微聲小者哉然佛遊舎衞
有餘二紀三億之家猶不聞見何恠
邊地十万里乎竊以周孔之生本惟
華夏之邑夷狄不信其理何耶至於
東方朔之昇天淮南王之入籙然乘
鸞排霧世有其人欲不長於神仙猶
密之而弗載寕解味吾師之道術書
之於惇史乎况値秦皇焚典經籍不
全何容守此局文遂無大見然有或
彼正眞甘茲隨俗未悟身之非潔豈
達命也无常服翫則數重不止慳貪
則一毛難落屑屑頑民可悲之甚吾
[33-0312a]
廣弘明集卷第四第十六張典
巳无保於形骸誰有管於炫好鬢髮
旣前我心自伏衣惟壞色愛情何起
所以五綴而持想六時而繫念蕭然
物外是日逆流竊聞夏禹疏川則有
勞手足墨翟利物則不悋頂踵煞身
以成仁餓死而存義此並有違於大
孝然猶盛美於羣書况吾養性拪玄
立身行道方欲廣濟六趣高希万德
豈學子拘之於小節顧在膚髮之閒
哉扇遂榮名餘事従北面之朝也其
若効淺禄微唯勞諾走功高無睱位
極常懼危溢不安千仞棄珠一何賤
寶但火內之蓮非吾所發染而不染
何尒能知公子日先生强誇華以飾
非護牆茨而不掃請聽逆耳之篤
略條其弊也四焉㒒聞玉樹不林於
蒹葭威鳯不羣於鷰雀先生道雖微
妙門人獨何庸猥或形陋族微或類
卑神闇无三端可以參多士无十畝
可以爲疋夫墯王事之不閑恥私門
之弗立寄逃役於佛寺之内纔容身
於法服之下見人不能敍寒溫讀經
不解正音義空知高心於百姓背禮於
[33-0312b]
廣弘明集卷第四第十七張典
二親非所以自榮其弊一也㒒聞釆
椽土堦之儉唐堯之所以字民瓊室
玉臺之盛商辛之所以敗俗况如來
行惟少慾德本大悲兄應晏坐於塚
間經行於樹下何冝飾九層之刹建
七寶之臺不愍作者之勞不慚居者
之逸非所以自約其弊二也㒒聞无
自代功老耼之極教不讃巳德惟佛
之格言勞謙則君子終吉剋讓則聖
人上美必若内德充盛自然外響馳
應賓侣坐致揄揚豈况佛心澄靜亡
諸得失之咎如何獨許世尊之号不
欲推人然彼羣經莫二之宗各談第
一之稱自生牟楯將何以通非所以
自遜其弊三也㒒聞情存兩寶心愼
四知方曰通人之雅懷㢘士之高節
或散之於宗族或棄之於山水况玄
道清淨及俗沙門而復縱无厭之求
貪有爲之利勸俗人則令不留髓腦
論䞋施則便无讓分毫或勝貴經過
或上客至止不將虛心而接待先陳
出手之倍數此乃有識之同疾海内
之共知非所以自廉其弊四也㒒直
[33-0312c]
廣弘明集卷第四第十八張典
言雖苦可爲藥石惟先生高見覽以
詳之先
生曰吾子不笑何謂道耶子但好其
所以同寕知其所以異徒欲圯毁未
損金剛吾
機斯惣聖皇所以稱大百川是納巨
壑所以爲深王則不聯於細民海則
無辵於小水况吾師大道曠无不濟
有心盡攝未簡怨親自當品戒德之
小大混族類之高下故有除糞庸人
翻涉不生之位應書貴士倒墜无聞
之獄内秘難識外相孰知子何自擅
爲銓衡吾未相許爲水鏡若但以㒵
取人失之遠矣遂使寂向伏鬷篾之
語長者悟沙彌之說且復窮通有運
否泰無恒或始榮而後辱或初微而
後盛異轍紛輪可略言也至如立錐
无地非慕堯舜之德餘啚不絡豈傳
湯武之聖詎知呑幷六國其先好馬
牧人約法三章則惟亡命亭長樊灌
起販屠之肆伊呂出廚釣之聞歷代
因循高門相襲遂爲四海强族五陵
貴氏冠冕陵雲風流蓋世曁若朝
[33-0313a]
廣弘明集卷第四第十九張典陽睎
露羡皀隷之難留宿草負霜混螻蟻
之莫別是知用與不用虎鼠何常尋未窮本
人倫一槪那忽輕以乘軒蔑茲甕牖
雖復才方周旦亦何足觀嘗試言之
朝市虛煩身心空弊智者同棄賢人
共鄙但覺斯懷之可入所以避地而
歸來吾則猒來苦而知昨非子便耽
徃欲而惑今是寕自安貧樂道少賤
多能奚用太廟之犠牛豎子之烹鴈
吾今素質自居默念無雜不假遵於
仁義豈乱想於繁華固亦騎辵牝牡
自忘寢膳詎守寒溫之小才音義之
薄技修心可以報德何局定省之
儀弘化可以接引寕止俯仰之事此吾
所謂一勝也吾師空閑樂處不惟聚
落輕微矜納豈獨珠瓔是以
山遊神三住或受童土或餐馬麦讃
淨心之小施譏雜相之多捨庶令藉
此而建善根因茲而表誠信斯自束
修大體供養恒式豈佛身之欲湏乃
含生之達志但以凡俗難悟憍嫉未
除競獻名寶利收多褔所以玉槃高
刹掩日聳於半天繡桷飛甍連
[33-0313b]
廣弘明集卷第四第二十張典
雲被於宇内爭名好尙善將焉在著
相寡識遂及乎斯雖乖至眞之理足
感榮華之樂生民惟此爲功如來亦
何抑說此吾所謂二勝也吾聞談无
價之奇寶冀欲極貧讃不死之神香
只將愈疾伹衆生信邪巫之狂藥捨
正覺之甘露困毒已深懷迷自久吾
師之出世也本許救濟爲功知我者
希无容緘默使物識眞以迴向何是
非而最若夫二佛不並於世兩日不
共於天厥号无等庶弘至教非如君
子之小聖事謙讓之風者巳然至理
同歸遂情異說是經稱最各應冝聞
此吾所謂三勝也吾聞不趍四民之
利莫致百送之金但大患未亡有待
湏養吾稱乞士則受之以知足子名
施主則傾之以國城何容責我之貪
非不自揣己之慳蔽是驗分財相得
獨應管鮑乎吾聞天王武庫出給尙
不由臣不况吾師褔物與寕獨任凡
僧本雖四輩而來今屬三寶而用爲
道興供義乖行褔旣爲十方常住非
日私擬諸巳自專則法律不許請衆
[33-0313c]
廣弘明集卷第四第二十一張典則和
合无由子何德以能消吾何情而敢擅只
懼我之同咎豈欲貪利者哉竊以粒重七
斤投水則煙火騰沸飯餘一鉢與人則羣類
充滿佛猶无悋於飢大寕有惜於
焉是知輒用固以招愆迴施許而獲
益眞是衆生之薄褔判非吾師之褔
心至如餓鬼不覩川流病人不覺美
味罪関於餓病豈流味之无也竊聞
功臣事主粟帛不次而酬勳明王責
躬蒼旻不言而効德子不能自慨之
無感專謗吾師之不惠持此饕餮何
以爲人至若鄫侯傾産於交遊田君
布心於賓客空規豪蕩之聲勢詎擬
褔田而攉揚此吾所謂四勝也吾雖
言不足而理有餘子但驚所未聞惑
於不見吾之所說子可悟矣公子曰
先生雖高談自雪終類守株所論報
應何其悠眇㒒聞開闢混元分剖清
濁薄淳異稟愚聖沠流至如首足
之方圓翔潛之鱗羽命分修短身名
撲辱莫非自然之造化詎是宿業之
能爲竊見景行不虧夭身世而嬰禍
狂勃无禮竟天年而享褔遭隨
[33-0314a]
廣弘明集卷第四第二十二張典
若斯因果何驗且氣息則聚生散死
形神則上歸下沈万事寥廓百年巳
矣何處天宮誰爲地獄庸人之所信
達士未之言先生猶惑繫風請更量也
先生曰公子辯士哉見何膚淺所談
不踰百世所歷無越八荒詎能曉果
報之終期察囙緣之本際不可局凡
六識罔聖三明者也吾聞播植百榖
非獨水土之功陶鑄四生詎正陰陽
之力旣有根於種類亦无離於集報
竊見或體合夫妻子孫不孕或身非
鰥寡男女莫均至於螢飛蟬化蜂巢
蟻夘非搆兩精之産豈従二藏之
任若但稟之於亁坤人亦奚頼於父
母一湏委運慈孝何歸是
差果方環㸦支分三報星羅万品或
今身而速受或來世而晩成此理必
然亦何而朽竊以賞罰不濫王者之
明法罪褔无殊業道之大功政治則
五刑罰禄位賞幽祗則三塗罪人天
褔目前可以爲監誡豈伊吾之搆虛
論哉子未陷囹圄誰信有廷尉不遊
岱宗便謂无鬼府但善惡積成則殃慶有餘
[33-0314b]
廣弘明集卷第四第二十三張典被之
茂典尒所未悉至如疏勒涌泉之應大
江撗石之感羊公白王郭巨黃金驄
摽鮑宣之馬珠降噲參之鶴爰及宣
王之崩於杜伯襄公之懼於彭生白
起甘死之徴李廣不侯之驗陸抗殃
則辵後郭恩禍則止身斯甚昭著孰
言冥杳雖有知无知六經不說然祭
神祭鬼三代攸傳必也死而寂寥何
求存以仁行无冝弃儒量之小教失
幽明之大理子可惜良才太甚愚僻
早湏歸悔體我眞言公子
曰先生雖懸河逸辯猶有所蔽㒒聞
天生蒸民剛柔爲疋所以變化形噐
含養氣靈婚姻則自古洪規嫁娶則
列代恒礼罪應不関於子胤道亦无
礙於妻妾遂使善惠許賣花之約妙
光納施珠之信衆香六万尙日法師
毗耶二千猶名大士何獨曠兹仇偶
擁此情性亢龍有悔其欲如之品物
何以生佛種誰因續此先生之一蔽
也㒒聞猛獸爲暴民之業毒虫含傷
物之性所以順氣則秋獮除害則夏
苗天道之常何罪而畏至於牛
[33-0314c]
廣弘明集卷第四第二十四張典豕充
犧羔鴈備礼運屬廚人之手體葬嘉
賓之腹本天所生非此焉用然復鳥
殘自死班聽内律如何闕養形命空
作土塵此先生之二蔽
箕星地安泉郡酒之爲物其來尙久
銷愁適性獨可茲乎所以嵆阮七賢
興情於斗石之量勛華兩聖盛德於
鍾壺之飮管則藉此而談玄于則因
茲而斷獄聞諸徃哲未嘗不醼但自
持之於禮何用阻衆獨清此先生之
三蔽也㒒聞八政著民天之食五味
資道器之身降茲呼吸風霞餌飮芝
露敢爲生類罔不由之自可飽食用
心無癈於道業何假持齊倦力有乏
於勤修此先生之四蔽也先生若改斯
蔽㒒亦慕焉先生曰吾聞剛强難化固
當尒耳子之蔽乎自不知其蔽吾之通也
子豈識其通由此觀之未可興言道也竊
以鄙言无遜尙避至親邪行不仁猶慙
先達然其男則纔離繈褓羡雙飛以
求娶女則僅辭乳哺怨空房而感情
苟貪小樂公行世礼積習生常混然
誰怪此而无恥尤類鶉鵲勿將
[33-0315a]
廣弘明集卷第四第二十五張典羣小
之制婚敢非高尙之敦雅且婚者昏
也事寄昏成明非昌顯之裁範詣是
庸鄙之危行獨有展禽柳下之操可
以厲婬夫彭袓獨臥之術可以養和
性斯固播之於良書美之於方筞况
乃吾師之成教也弘淨行之宗經豈
復順彼邪風嬰兹欲網將出六天之
表猶无攜妓妄旣超四空之外焉可
挾妻孥惟有二果白衣繫業通許床
居士精而難混伹品物之生自有緣託
何必待我之相配方嗣於吾師獨不
聞同一化生士无女業咸屛四大法
喜資形所謂一通也吾聞生死去來
本同步蠖顯晦上下无異修環業之
所運人畜何准是以衞姬蜀帝之徒
哀伯奇之類狐爲羙女狸作書生抑
亦事歸難思豈易詳也竊以持戒無
畏鬼龍舎德不懼蜂蠆怖鴿投影獈
虎越江我善則報之以明珠人惡則
應之以毒氣諒由息之生煞豈禽獸
惟害物耶雖復飛走別形惜身莫異
輪迴无始誰非所親恕巳爲喻亦何
不忍詎可宰有生之血肉充無
[33-0315b]
廣弘明集卷第四第二十六張典
用之肌膚至若死而歸土物我同致
所以黃不食黿孔猶覆醯况吾仁慈
之隱惻孰甘美於肥鮮但五律漸開
雙林永制此吾所謂二通也吾聞酒
池牛飮著乎在昔雖百六數窮亦乱
國斯起二十五失抑有由之但今身
酩酊是焉可驗來生幽暗將復何巳
至如文舉之鐏不空玄石之眠難悟
蓋惟耽酒之狂客曷可以論至道哉
但使深酣則過多微醼則愆薄欲言
飮而無災未之有也徘賢之所嚴誡
良以此乎縱不開物命亦無冝舉酌
此吾所謂三通也吾聞戒自禁心齊
唯齊志可謂入道之初行教民之本
法但支立而巳身亦何知若縱情嗜
欲終爲難滿所以節限二時足充四
大覺翳螳之附後見野狼之對前危
亡之期旣切渴乏之情遂緩自忻道
勝而肥何嗟食短而倦竊以帝王之
柌宗廟夫子之請伯陽猶湏絕味辛
葷清居齋室况吾欲亡身而訪道寧
復留心於美膳者哉此吾所謂四通也
莫謂子所不能謂吾爲蔽吾之所辯
[33-0315c]
廣弘明集卷第四第二十七張典
幸子擇以従之公子於是接足叩頭
百體皆汙魂飛膽喪五色無主旣如
蹈虎復似見龍怳焉若狂莫知所對
先生摩頂勞日吾惟愍物
公子稍乃自安泣而對曰僕本生下
邑無聞大覺之名稟性踈野翻踵外
邪之見不遇先生幾將楇矣比承下
風之末精義入神仰恃大慈追収前
失請容剃落受業於先生之門也先
生曰子悟迷知返善矣哉
廣弘明集卷第四
癸卵歲高麗圈分司大藏都監奉
勅彫造
[33-0316a]
廣弘明集卷第五典
大唐西明寺沙門釋道宣撰
辯惑篇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