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s0002 法苑珠林-唐-道世 (master)




法苑珠林卷第六十八


西明寺沙門釋道世撰


業因篇第七十八此有五部




* 述意部
* 業因部
* 十惡部
* 十善部
* 引證部


述意部第一



夫涉其流者。則澄愛河而清五濁。失其宗者。
則震邪山而起三障。靜言茲理。豈虛也哉。是
知善由信發。惡由邪開。所以一念之惡。能開
五不善門。一念之善。能除累劫之殃。是故善
須彫琢自勉。可有心師之訓。惡須省退懲
過。可有情悔之時。不爾徒煩長養浪飾畫瓶。
[068-0799c]
終糜碎於黃塵。會楚苦於幽府。貽厥繢素
鑒勗意焉。


業因部第二



如對法論云。復次有四種諸業差別。謂黑黑
異熟業。白白異熟業。黑白黑白異熟業。非黑
白無異熟業能盡諸業。黑黑異熟業者。謂不
善業。由染污故。不可愛異熟故。白白異熟業
者。謂三界善業。不染污故。可愛異熟故。黑白
黑白異熟業者。謂欲界雜業。善不善雜故。非
黑白無異熟業能盡諸業者。謂於方便無間
道中。諸無漏業以方便道無間道。是彼諸業
對治故。非黑者。離煩惱垢故。白者。一向清淨
故。無異熟者。生死相違故。能盡諸業者。由
無漏業。為永拔得黑等三有漏業與異熟習
氣故。


又優婆塞戒經云。若善男子。有人不解如是
業緣。無量世中流轉生死。雖生非想非非想
處。壽八萬劫。福盡還墮三惡道故。佛告善
男子。一切摸畫無勝於意。意畫煩惱。煩惱
畫業。業則畫身。


又阿毘曇雜心業品偈云。


「 業能莊飾世
 趣趣各處處
 是以當思業
 求離世解脫
 身口意集業
 在於有有中
 彼業為諸行
 嚴飾種種身
 身業當知二
 謂作及無作
 口業亦如是
 意業當知思」



又涅槃經云。善男子。因有五種。何等為五。一
生因。二和合因。三住因。四增長因。五遠因。
[068-0800a]
云何生因。生因者。即是業煩惱等及外諸草
木子。是名生因。云何和合因。如善與善心和
合。不善與不善心和合。無記與無記心和合。
是名和合因。云何住因。如下有柱屋則不墮。
山河樹木因大地故而得住立。內有四大無
量煩惱眾生得住。是名住因。云何增長因。因
緣衣服飲食等故令眾生增長。如外種子。火
所不燒。鳥所不食。則得增長。如諸沙門婆羅
門等。依因和尚善知識等。而得增長。如因父
母子得增長。是名增長因。云何遠因。譬如
因呪鬼不能害。毒不能中。依憑國王無有盜
賊。如牙依因地水火風等。如乳人攢=繩【三】【宮】攢=繩【宋】【元】【明】【宮】攢攢為
蘇遠因。如無明色等為識遠因。父母精血
為眾生遠因。如時節等悉名遠因。善男子。涅
槃之體非是如是五因所成。云何當云是無
常因。一切諸法復有二種因。一者作因。二者
了因。如陶師輪繩。是名作因。如燈燭等照暗
中物。是名了因。善男子。大涅槃者。不從作因
而有了因。了因者。即是三十七品助道之法
六波羅蜜。是名了因。又云。三解脫門三十七
品。能為一切煩惱作不生生因。亦為涅槃而
作了因。善男子。遠離煩惱則得了了見於涅
槃。是故涅槃唯有了因無有生因。又云。若離
如是三十七品。終不能得聲聞正果。乃至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不見佛性及佛性果。
以是因緣。梵行即是三十七品。何以故。三十
七品性非顛倒。能壞顛倒。性非惡見。能壞惡
見。性非悑畏。能壞悑畏。性是淨行故。能令眾
生畢竟造作清淨梵行也。
[068-0800b]


述曰。上來雖引經論明業因多種。至時斷罪
未明輕重。故別引優婆塞戒經辯業不同。別
有四例。一將物對意有四。二輕重不同有
八。三上中下不同復八。四依薩婆多論。有心
無心不同復八。臨時判罪並皆攝盡。故經第
一云。有物重意輕。有物輕意重。有物重意重。
有物輕意輕。第一有物重意輕者。如無惡心
殺於父母者是。第二物輕意重者。如以惡心
殺於畜生者是。第三物重意重者。如以極
惡心殺所生母者是。第四物輕意輕者。如
以輕心殺於畜生者是。


第二如是惡業復有八種輕重不同。何等為
八。一者方便重根本成已輕。二有根本重
方便成已輕。三有成已重方便根本輕。四
有方便根本重成已輕。五有方便成已重根
本輕。六有根本成已重方便輕。七有方便
根本成已重。八有方便根本成已輕。物是
一種。以心力故得輕重果。如十善業道有
其三事。一方便。二根本。三成已。若復有人
能勤禮拜供養父母師長和尚有德之人。先
意問訊言則柔軟。是名方便。若作已竟能修
念心歡喜不悔。是名成已。作時專著。是名根
本。十善既爾。十惡亦然。


第三是十業道復有三種。謂上中下。或方便
上。根本中。成已下。或方便中。根本上。成已
下。或方便下。根本上。成已中綺互作八准前可知


第四依薩婆多論。方便根本成已有心無心
作八句。准類可知。


又如阿毘曇心論云。有五種果。一報果。二所
[068-0800c]
依果。三增上果。四身力果。五解脫果。若是善
有漏法。或四果。或五果。能斷結使。是謂五
果。不依斷結。是謂四果。除解脫果。若是無漏
法。或四果或三果。若能斷結。於四果中除其
報果。若不斷結。除報果解脫果。若是無記法
中唯有三果。除報果解脫果。


十惡部第三



第一就地獄明起不善。依毘曇論云。有五業
道。一惡口。二綺語。三貪。四瞋。五邪見。於中
惡口綺語及瞋彼受苦時三種現行。惡罵獄
卒故惡口現行。即此惡口語不應時。違法非
正即落綺語。爾時忿怒即是瞋恚。此三不善
地獄現行。若論貪業及與邪見。成就在心而
不現行。以彼麁凡未斷煩惱故。貪邪見成
就在心。彼處男女各常受苦。無有男女共
行邪事。是故無此貪心現行。以常受苦心識
暗鈍。不能推求因果有無。是故亦無邪見現
行。自餘殺盜妄語兩舌。彼處不行一向是無
間。若地獄不有現行貪及邪見業道者。云何
說彼成就此二。答煩惱心法未斷已來。雖不
現行性常成就。不同身口七支色業。是麁作
法。發動方成。無造作處則不說成。故雜心論
云。地獄之中無相殺故無殺業道。無受財故
無盜業道。無執受女人故無邪婬業道。異想
說故名妄語。彼無異想故無妄語。常樂離故
無兩舌。為苦所逼故有惡口。不時說故故有
綺語。貪及邪見成就不行。


第二第三明鬼畜道中十惡具有。而無身口七
支惡律儀也。問今畜生中不知言者。雖有音
[068-0801a]
聲成口業不。答彼起瞋時發聲則別。雖非言
辯亦成口業。故成實論云。畜生音聲是口業
不。答雖無言說之別。從心起故亦名為業。亦
可言具十者。多是龍王。解人意志故具十業
道。自餘癡鈍畜生但可具身三意三六種。餘
四不具。以口不解語故。若據劫初畜生解人
語者。此亦可具十惡。


第四就人中起罪行者。人中即有四天下。南
閻東弗西耶此三方人。起惡多故皆具十惡。
然東西則輕。南方最重。以有受惡律儀故。若
就北單以論罪者。彼方唯有四不善業。一綺
語。二貪。三瞋。四邪見。由有歌詠故有綺語。
貪瞋邪見成而不行。問北方有行欲事。云何
言無邪婬業道。答彼方無夫妻共相配偶。
雖有婬事無相凌奪故無邪婬。問既有行婬
即貪欲現行。云何而言但成不行。答彼起婬
貪非俗能裁。雖數現行聖說無罪。但此貪心
所起之婬。尚非罪業。不牽苦報。何況內心
能起之貪。如世夫妻貪愛非制。問北方之人
既有歌詠等。此不應法。即是妄語。云何不說
有妄語業。答彼人淳直不行姦偽。無誑他心
故非妄語。彼定千歲故無殺命。彼方衣食地
有粳米。樹有寶衣自然而出。無有主掌故無
偷盜。彼人和柔故無兩舌惡口等業。故雜心
論云。欝單有四不善業道。壽命定故無殺生。
無愛財故無盜。無執受女人故無邪婬。無欺
他故無妄語。常和合故無兩舌。以柔軟故無
麁言。有歌歎故有綺語。若論意業道雖成就
而不現行。
[068-0801b]


第五就天起罪行者。此欲界六天有殺盜等。
於中雖有十不善業。而無身口七種惡律儀。
故雜心論云。欲界六天有十業道離不律儀。
雖不害天而害餘趣。如害修羅亦有截手足
斷而復還生。若斬首則死。展轉相奪。乃至十
業道一切皆有。亦有薄福諸天。乏少資緣更
相攬竊。故有盜業。或有諸天自薄所愛婬他
美天。故有邪婬。自餘七業文顯可知。若論色
無色天。依如毘曇則無不善。據理而言亦有
輕微三業不善。謂彼意地有邪慢等。身口業
過如初禪中。婆伽梵王語諸梵眾。汝得住此。
我能令汝盡老死邊。汝等不須諸瞿曇所。黑
齒比丘往彼問言。初禪三昧。依何三昧生。從
何三昧滅。梵王答言。我是諸梵中尊者。黑齒
比丘言。我不問梵王尊卑。但問初禪三昧。依
何三昧生。從何三昧滅。彼不能答。即捉尊者
牽出眾外。語尊者言。我不能知初禪三昧。從
何三昧生從何三昧滅。汝何忍在梵中損辱
我也。此是諂詐不善煩惱。言佛不能令汝
解脫。即是謗佛綺語惡口。上界唯有此諂詐。
發動身口微不善業。然不於他人起麁違損
以生上者。曾修得定盡離欲界麁貪瞋等。
故得彼報還能修定。雖有煩惱唯是癡心。以
迷道故起愛慢等。樂修善法望得勝他。此等
煩惱為定所壞。故不損物不相違害。若依毘
曇。上界煩惱非是不善。說為無記。此細貪等
能行淨心。雖是無記體是染污。不同報生色
苦心樂及威儀等白淨無記。故論說為穢污
無記。是污穢故潤業受生。若此煩惱不潤
[068-0801c]
業者。業種則焦永不牽報。上界眾生不應更
生。由能潤業故得更生。問上界煩惱既能潤
業潤生得報。何故非記。答上界煩惱雖復潤
業。唯得總報受生而已。不由此惑正感樂果。
亦不招苦故是無記。不同下界不善煩惱感
得總報及別報苦。


若依成實論。上二界中所起邪見。皆名不善。
如彼論說。人在色無色界。謂是涅槃。臨命盡
時見欲色中陰。即生邪見。謂無涅槃謗無上
法。當知彼中有不善業。又論說。彼上界邪見
是苦因緣道理。上界據其位判。眾生心細所
起或微。多不成業故名無記。若據通論。不
妨於中有起麁耶成不善者。毘曇所說義當
前判。成實所論義當後通。又據望理。彼細煩
惱皆違理起。悉是不善。准依成實。不善惡業
三界通起。唯有多少增微為異。


述曰。向來就凡明諸罪行依身起處竟。若論
聖人如須陀洹等。出觀失念容有起意。輕
微不善生惡願等。具欲結者。貪瞋雖強片
似餘凡。唯可直起貪欲瞋慢。不更思量起邪
見心。亦不起殺盜等心。如依毘曇。得有眷屬
加拳等事輕不善業。若依成論。有意不善設
動身口不成業報。


又彌勒菩薩所問經論云。此十不善業道一切
惡法。皆從貪瞋癡起。如依三毒起殺生者。
若依貪心起者。或為皮肉錢財故斷生命等。
是名依貪起。若依瞋心起者。或以瞋心殺害
怨家等。是名依瞋起。若依癡心起者。或有人
言。殺蛇蠍等以生眾生苦惱故雖殺無罪。
[068-0802a]
或言波羅斯等。言殺却老父母及重病者則
無罪報。是名依癡起。如依三毒起偷盜者。若
依貪心起者。或為自身。或為他身。或為飲食
等。是名依貪起。若依瞋心起者。或於瞋人邊
及瞋人所愛偷盜彼物等。是名依瞋起。若
依癡心起者。如有婆羅門言。一切大地諸所
有物。唯是我有。何以故。以彼國王先施我故。
以我無力故。為餘姓奪我受用。是故我取即
是自物。不名偷盜。是名依癡心起。如依三毒
起邪婬者。若依貪心起者。或於眾生起貪染
心。不如實修行等。是名依貪起。若依瞋心起
者。或於他守護資生。依瞋心故起。或婬怨家
妻妾。或婬怨所愛之人等。是名依瞋起。若
依癡心起者。或有人言。譬如碓臼熟華果飲
食河水。及道路等女人行婬無罪。或如波羅
斯等邪婬母等。是名依癡起。


如依三毒起妄語者此三可解如是兩舌惡口綺語
皆亦如是依貪心起者。依貪結生。次第二心現前。
如是名為依貪起。依瞋結生者。名為依瞋起。
依癡結生者。名為依癡結起。如貪瞋與邪見
皆亦如是應知。


問曰。何故不說作不作相無作相。決定何業
中有。何業中無。答曰。唯除邪婬。餘六業中悉
皆不定。此義云何。若自作者。成就作業及無
作業。若使他作。唯有不作。不得有作。於邪婬
中決定有作。不得有不作。何以故。以此邪婬
畢竟自作。無使他作。是故經言。頗有非身作
業而得成就殺生罪不。答言。有。如口使人
作成就殺罪。
[068-0802b]


又問。頗有非口業作而得成就妄語罪不。答
言。有。如以身業作成就口業妄語之罪。


又問。頗有非身業作非口業作而得成就身
口業不。答言。有。如以依仙人瞋心故以唯欲
界色身。善業道中畢竟有作及以無作。禪無
漏戒無無作戒。何以故。以依心故。中間禪不
定。若深厚心畢竟恭敬心作身口業。成就作
業及無作業。若深厚心結使心起身口業。亦
成就作業及無作業。若非深厚心非畢竟恭
敬心造身口業。唯有作業無無作業。若非
深厚結使心發身口業。亦唯有作業無無作
業。而方便作業心還悔者。唯有作業無無作
業。


問曰。於業道中。何者是前眷屬。何者是後眷
屬。答曰。若起殺生方便。如屠兒殺羊。或以
物買將詣屠所。始下一刀。或二三刀。羊命未
斷。所有惡業名前眷屬。隨下何刀。斷其命根。
即彼念時。所有作業。及無作業。是等皆名根
本業道。次後所作身行作業。是名殺生後眷
屬業。乃至綺語皆亦如是。應知自餘貪瞋邪
見業中無前眷屬。以初起心即時成就根本
業道。


又身口意十不善業道。一切皆有前後眷屬。
此義云何。如人起心欲斷此眾生命。因復更
斷餘眾生命。如欲祭天殺害眾生。即奪他物。
欲殺彼人。復婬其妻。生如是心。還使彼妻自
殺夫主復以種種鬪亂言說。破彼親屬。無時
非實。於破物中生於貪心。即於彼人復生瞋
心。為殺彼人故生如是邪見。增長邪見以斷
[068-0802c]
彼命。復欲殺其妻男女等。如是次第具足十
種不善業道。如是等業名前眷屬。一切十不
善業道皆亦如是應知。


又離善道非方便修行善業道。是方便以遠
離根本故。及遠離方便者。言方便者。如彼沙
彌欲受大戒。將詣戒場禮眾僧足。即請和尚
受持三衣。始作一白。作第二白時如是。悉皆
名前眷屬。從第三白至羯磨竟。所起作業及
彼念無作業。是等皆名根本業道。次說四依
乃至不捨。所受善行身口作業。及無作業。如
是等悉皆名後眷屬。問曰。應說十不善業道
果及隨順因。答曰。有三種果。一果報果。二習
氣果。三增上果。一一業道皆有此三種。此義
云何。具足十不善業道有下中上。若生地獄
中是果報果。習氣果者。從地獄退生于人
中。依殺生故有短命果。依偷盜故無資生果。
依邪婬故不能護妻。依妄語故有他謗果。依
兩舌故眷屬破壞。依惡口故不聞好聲。依綺
語故為人不信。依本貪故貪心增上。依本瞋
故瞋心增上。依邪見故癡心增上。如是一切
名習氣果。增上果者。依彼十種不善業道。一
切外物無有氣勢。所謂土地高下。雀鼠雹棘。
塵土臭氣。多有蛇蠍。少穀細穀。少果細果。
及以苦果。如是一切名增上果。復有相似果
者。如殺者故興所害眾生種種諸苦。因彼苦
故生地獄中受種種苦。以斷他命後生人中。
得短命報。斷他暖觸。是故一切外物資生無
有氣量。如是一切十業道中。隨義相應解釋
應知。如劫奪他物邪婬他妻。雖不生他重逼
[068-0803a]
惱苦。而破壞心。是故受罪。雖不破壞不瞋不
惡口。而由惡心。是故得罪。


十善部第四



若依十善分別者。如毘曇說。於彼地獄趣中
唯有意地三善業道。然但成就而不現行。北
方亦同。自餘一切皆具十義。文顯可知。


如彌勒菩薩所問經論云。是菩薩行十不善
業道。集因緣故則墮三惡。行十善業道集因
緣故則生人天。


又是上十善業道。與智慧觀和合修行。其心
陜劣。心厭三界。遠離大悲。從他聞聲而通達
故。聞聲意解成聲聞乘。


又是上十善清淨業道不從他聞。自正覺故
不具大悲。而通達深因緣法成辟支佛乘。


又是上上十善業道。清淨具足其心廣大無
量。為諸眾生起悲愍故。修行一切種令清
淨具足。故成菩薩乘。


問曰。云何名業道義。答曰。身口七業即自
體相。名為業道。餘三者意相應心。又即彼業。
能作道故。名為業道。


問曰。若即業名道。皆能起地獄等者。何故
餘三非是業道。答曰。如彼七業。此三能作彼
根本故。以相應故。不能如彼業故。不名業
道。


問曰。一切美味飲酒食肉拳手摑打一切戲
笑。如是等惡行。一切禮拜供養恭敬遠離飲
酒等。如是等善行。何故不記以為業道。


答曰。遠離飲酒等唯是心業。能起七業非身
口業。是故非業道。若作與心相應亦是業
[068-0803b]
道。


問曰。若即彼業能作道名為業道者。即一切
法於心皆名業道。何故但說十種業道。不說
無量業道。答曰。以勝重故。以諸惡行及善行
中十業道重。餘非重故不說無量。又七業一
向極重。意三亦輕亦重。飲酒等不爾。以是故
但說十名為業道。不說餘者名為業道。


問曰。遠離殺生者。云何殺生等相應說。答曰。
殺生有八種。一故心。二他。三定不定眾生相。
四疑心。五起捨命方便。六作。七不作相。八無
作相。是等名為殺生身業。身口意業名為殺
生。


問曰。何故名故心者。答曰。若不故心成殺生
罪者。則阿羅漢不得涅槃。以阿羅漢斷世間
因。有不作心而殺眾生。亦應還生世間。而
實不然。以是義故。不故心殺不得罪報。


問曰。何故名他。答曰。非自命故。若有他人
是可殺者。能殺人得殺生罪。以自殺者無可
殺境故。自斷命不得惡報。又阿羅漢自害其
身。斷己命故而彼無罪。何以故。已離瞋心等
故。是自殺不得殺罪。


問曰。何名定不定眾生相者。答曰。定眾生相
者。如有百千人作心於中定殺其人。是得殺
罪。若殺餘人不得殺罪。不定者。以捨一切故
隨殺得罪。以彼處不離眾生相故。


問曰。何故名疑者。答曰。疑心殺生亦得殺罪。
以彼是眾生亦得殺罪。以捨慈悲心故得殺
罪。


問曰。何故名起捨命方便者。答曰。若殺者於
[068-0803c]
彼事中起不善心。必欲斷命。非慈悲心。作殺
方便。是名為起。


問曰。何故名作不作相無作相者。答曰。作者
所作事。不作者所名作事。彼作事共起。雖作
業滅而善無記法相續不斷。如修多羅說。有
信者修行十種功德。行住睡寤等。日夜常生
功德。增長功德。若離身口業更無無作。云何
異心法而得增長。是故當知。離身口業有無
作法。又自不作使他作業。若無無作此云何
成。若無無作法。離波羅提木叉。亦應無無作
戒。是故當知。有無作法。


問曰。云何名遠離偷盜者。答曰。偷盜有九種。
一他護。二彼想。三疑心。四知不隨他。五欲
奪。六知他物起我心。七作。八不作相。九無
作相。是等名為偷盜身業。


問曰。何名他護者。答曰。此明取他護物。問
曰。何名彼想者。答曰。若不生自想。不言是我
物。則不得罪。名為彼想。


問曰。何名疑心者。答曰。若心有疑。為是我
物。為是他物。而彼物他物並須識之。


問曰。何名知不隨他者。知他物生心他隨我
想。


問曰。何名欲奪者。答曰。起損害心。


問曰。何名和他物起我心者。答曰。若不異見。
若闇地取。若疾疾取。若取餘物。若取他物。
若取自物想。


問曰。何名作不作相無作相者。答曰。此三如
前殺生中說。


問曰。云何遠離邪婬者。答曰。邪婬有八種。一
[068-0804a]
護女人。二彼想。三疑心。四道非道。五不護。
六非道非時。七作。八無作想。是等名為邪
婬身業。


問曰。何名護女人者。答曰。所謂父母等
護。


問曰。何名彼想者。答曰。若知彼女是父母
等所護。女想非不護想。


問曰。何名疑心者。答曰。若生疑心為自女。
為他女。為父母護。為不護等女。一一皆成邪
婬。


問曰。何名道非道者。答曰。道者所有道。非道
者。謂非道。


問曰。何名彼不護女非道非時者。答曰。此亦
名邪婬。


問曰。何名作不作相無作相者。答曰。此三
如殺生中說。然此中不作相者。於邪婬中無
如是不作法以要自作成。


問曰。云何名遠離妄語者。答曰。妄語有七種。
一見等事。二顛倒非顛倒事。三疑心。四起覆
藏想。五作。六不作相。七無作相。是等名為妄
語口業。


問曰。何名見等事者。答曰。謂見聞覺知。


問曰。何名顛倒非顛倒事者。答曰。顛倒事者
如聞如彼事非顛倒者。謂如彼事。


問曰。何名疑心者。答曰。若生疑為如是不如
是。為一向如是。為一向不如是。


問曰。何名起覆藏想者。答曰。覆藏實事異
相事中住異相說。作不作無作相如殺生中
說。
[068-0804b]


問曰。云何遠離兩舌者。答曰。兩舌有七種。一
起不善意。二實虛妄。三破壞心。四先破不和
合意。五作。六不作相。七無作相。是等名為兩
舌口業此七易解不煩釋之


問曰。云何遠離惡口者。答曰。惡口有七種。
一依不善意。二起惱亂心。三依亂心。四言說
他。五作。六不作相。七無作相此七亦易不煩釋之


問曰。云何遠離綺語者。答曰。綺語有七種。一
依不善意。二無義。三非時。四惡法相應。五
作。六不作相。七無作相。


問曰。何名依不善意者。答曰。依欲界修道煩
惱心相應說名為綺語。


問曰。何名無義者。答曰。離實義故。


問曰。何名非時者。答曰。語雖有義而非時說
亦成綺語。又有時說於大眾中為自在人說
亦成綺語。


問曰。何名惡法相應者。答曰。謂一切戲語非
法歌舞等。一切與不善法相應者。皆是綺語。
作不作無作相者。如前殺生中說此下貪瞋邪見其文易解
不煩釋之


又論云。如娑伽羅龍王所問經中如來說言。
龍王離殺獲得十種離煩惱熱清涼之法。何
等為十。一施與一切眾生無畏。二安住大慈
念中。三斷諸煩惱過患習氣。四取無病果。五
增長壽種子。六諸非人等常所守護。七睡寤
安隱。八不見惡夢離怨恨心。九不畏一切外
道。十退生天中。是名十種離煩惱熱清涼之
法。龍王。若不殺善根迴向阿耨菩提者。彼人
得菩提時心得自在。是故壽命無量。如龍王
[068-0804c]
菩薩離殺生故能起布施。則得成就大富資
生。不可破壞。得長壽命。行菩薩行。過諸世間
所惱惡事。如是龍王。十善業道亦復如是。莊
嚴成就大利益故。


引證部第五



如雜寶藏經云。昔佛在世時。波斯匿王有其
一女。名曰善光。聰明端正。父母憐愍舉宮愛
敬。父語女言。汝因我力舉宮愛敬。女答父言。
我有業力不因父王。王聞瞋忿而語之言。今
當試汝有自業力。即遣左右覓一最下貧窮
乞人。以女妻之。王語女言。汝自有業不假
我者。從今可驗。女猶答言。我有業力。即共窮
人相將出去。婦問夫言。有父母不。夫答婦言。
我父母先此舍衛城中第一長者。父母居家
都已死盡。無所依怙是以窮乞。婦復問言。汝
今頗知故宅處不。答言。知處。垣宅毀壞遂有
空地。夫婦相將往至故舍周歷案行。隨其行
處伏藏自出。即以珍寶雇人造宅。未盈一月
宮宅悉成。宮人伎女奴婢僕使不可稱計。王
卒憶念我女善光。云何生活。有人答王。善
光女郎宮室錢財不減於王。王女即日遣其
夫主。請王到舍。王即受請。見其家內宮宅莊
嚴。歎未曾有。王往問佛。此女先世作何福業。
得生王家身有光明。佛答王言。乃往過去九
十一劫。毘婆尸佛入涅槃後。有槃頭王。以
佛舍利起七寶塔。王大夫人見即便以天冠
拂飾著像頂上。以天冠中如意寶珠著塔[亭*支]
頭。因發願言。使我將來身有光明。紫磨金色
尊榮豪貴。莫墮三惡八難之處。昔夫人者。今
[068-0805a]
善光是。後於過去迦葉佛時。復以餚膳供養
佛僧。而夫遮斷。婦即勸請。我今已請使得充
足。夫還聽婦。爾時婦者今善光是。爾時夫者
今日夫是。由昔遮婦世常貧賤。以還聽故。
要因其婦得大富貴。無其婦時後還貧賤。以
是因緣。善惡之業。逐身受報。未曾違失。


又雜寶藏經云。佛在世時。波斯匿王時於眠
中聞二內官共諍道理。一人說言。我依王活。
一答言。我自依業不依王也。王聞可彼依王
活者。而欲賞之。即遣直人語夫人言。我今
當使一人往者重與財物。尋即遣彼依王活
者。持所飲酒送與夫人。此人出戶鼻中血出
不得前進。尋即倩彼依業者送。夫人見已重
賜錢財衣服瓔珞。來到王前。王見深怪。即便
喚彼依王活者。而問之言。我使汝去。云何不
去。彼即向王具白情事。王聞歎言。佛語真實
自作其業還自受報。不可奪也。由是觀善惡
報應自業所引。非天非王之所能與。要須自
作自得。起於正見信業果報。近獲人天。遠招
佛果。若違聖教具受前苦。


又輪轉五道經云。迦維羅衛國。舍衛國。佛在
世時。二國之間有一大樹。名尼俱類。樹高二
十里。枝布方圓覆六十里。其樹上子皆數千
萬斛。食之香甘。其味如蜜。甘果熟落。人民
食之。眾病皆愈。眼目精明。佛在樹下。時諸比
丘取果食之。佛告阿難。天下萬物各有宿緣。
阿難白佛。何等宿緣。佛言。夫人作福。譬喻此
樹稍稍漸大收子無限。夫人豪貴國王長者。
從禮三尊中來。為人大富財物無限。從布施
[068-0805b]
中來。為人長壽無有疾病。身體強壯姝長。從
持戒中來。為人端正顏色潔白輝容第一見
無不喜。從忍辱中來。為人精進樂於福事。從
精進中來。為人安庠言行審諦。從禪定中來。
為人才明達解深法。從智慧中來。為人音聲
清徹聞者樂聽。從歌歎三寶中來。為人潔淨
無有疾痛。從慈心中來。阿難白佛。云何為慈。
佛言。一慈眾生如母愛子。二悲世間欲令解
脫。三解脫道意心常歡喜。四為能護一切不
犯。是名慈心。佛言。為人姝長恭敬人故。為
人短小輕慢人故。為人醜陋喜瞋恚故。為
人生無所知不學問故。為人專愚不教人故。
為人瘖瘂謗毀人故。為人聾盲不聽法故。
為人奴婢負債不償不禮三寶故。為人醜黑
遮佛光明故。為人生在裸國者。輕衣入精舍
故。生馬蹄國者。著屐躡佛前故。生穿胸人國
者。布施作福悔惜心故。生在麞鹿麋麂中
者。喜驚悑人故。生在龍中者。調戲忿怒人故。
身生惡瘡癩疾難差醫藥所不治苦痛難言
者。前身喜鞭打眾生故。人見歡悅者。前身
見人歡悅故。人見不歡悅者。前身見人不
歡悅故。喜遭縣官閉在牢獄杻械其身者。前
身喜籠繫眾生不從意故。為人口缺者。前
身鉤魚口缺故。為人聞說法心不聽採於中
兩舌亂人聽受者。後生作長耳驢耽耳狗
中。為人慳貪而驕悕好獨食者。死入地獄墮
餓鬼中。出生為人貧窮飢餓。衣不蓋形。食不
供口。為人好食獨噉惡食施人者。後墮猪肫
蜣蜋之中。為人喜剝脫人物者。後墮羊中生
[068-0805c]
被剝皮。為人喜殺生者。後生為水上作蜉蝣
之蟲。朝生暮死。為人喜偷盜人物者。後生奴
婢牛馬中。為人喜妄語傳人惡者。死入地獄。
烊銅灌口拔出其舌。以牛犁之。後墮鴝鵅鴉鵲鳥中。人聞其鳴莫不驚悑。皆言變怪祝
令其死。為人喜婬他婦女者。死入地獄。男
抱銅柱。女臥鐵床。後墮婬象鵞鴨鳥中。為
人喜飲酒醉犯三十六失者。死入地獄墮沸
𡱁泥犁中。後生墮狌狌獸中。後生為人。愚
癡故無所知。為人夫婦不相和順。數共鬪諍
更相驅遣者。後墮鳩鴿中。為人喜貪人力者。
後墮象中。佛言。除州縣官長稟食官祿無
罪。或私侵於民。鞕打輸送。告訴無地。杻械
繫錄。不得寬縱者。此人罪報死入地獄。神
更受痛數千萬劫。罪畢乃出。後墮水牛中。
穿領決鼻牽船挽車。大杖打撲償其宿罪。
為人不潔淨者。從猪中來。為人慳貪不好施者。從狗中來。為人佷戾自用者。從羊中
來。為人不安庠不能忍事者。從獼猴中來。為
人內惡含毒心者。從蝮蛇中來。為人好於美
食恐害眾生無有善者。前身從犲狼狸猫中
來。


又佛說須摩提女經云。爾時羅閱城有長者。
號曰郁迦。有女名須摩提。厥年八歲。歷世奉
敬過去無數百千諸佛。積累功德不可稱計。
行到佛所頭面禮足。却住一面。叉手白佛。
欲有所問。願為解說。佛語須摩提。恣所欲問。
今當為說令汝歡喜。須摩提問佛言。菩薩云
何所生處人見之常歡喜。云何得大富有常
[068-0806a]
多財寶。云何不為他人所別離。云何不在母
人腹中。常得化生千葉蓮花中立法王前。
云何得神足。從不可計億剎土去到彼間得
禮諸佛。云何得無讎怨無侵嫉者。云何所說
聞者信從踊躍受行。云何得無殃罪所作
善行無能壞者。云何魔不能得其便。云何臨
壽終時。佛在前立為說經法。即令不墮苦痛
之處。所問如是。是時佛語須摩提。如汝所問
如來義者。善哉大快。乃如是乎。汝若欲聞。吾
當解說。時女即言。甚善世尊。願樂欲聞。佛
言菩薩有四事法。人見皆歡喜。何等為四。
一瞋恚不起。視怨家如善知識。二常有慈心
向於一切。三常行求索無上要法。四作佛形
像。


菩薩復有四事法得大富有。何等為四。一布
施以時。二與已倍悅。三與後不悔。四既與不
求其報。


菩薩復有四事法。不為他人所別離。何等為
四。一不傳應說鬪亂彼此。二導愚癡者使入
佛道。三若有毀敗正法護使不絕。四勸勉諸
人教使求佛令堅不動。


菩薩復有四事法。得化生千葉蓮華中立法
王前。何等為四。一細擣紅青黃白蓮華。合此
四種末之如塵。使滿軟妙華。持是供養世尊。
若塔及舍利。二不令他人起瞋恚意。三作佛
形像使坐蓮華上。四得最正覺便歡喜住。


菩薩復有四事法。得神足從一佛國復至一
佛國。何等為四。一見人作功德不行斷絕。二
見人說法而不中止。三常然燈火於塔寺中。
[068-0806b]
四求三昧。


菩薩復有四事法。得無讎怨無侵嫉者。何等
為四。一於善知識無諛諂心。二不慳貪妬他
人物。三見人布施助其喜。四見菩薩諸所
作為不行誹謗。菩薩復有四事法。其所語言
聞者信從踊躍受行。何等為四。一口之所說
心亦無異。二於善知識常有至誠。三聞人說
法不生是非。四若見他人請令說法不求其
短。


菩薩復有四事法。得無殃罪所作善行疾得
淨住。何等為四。一心意所念常志於善。二
常持戒三昧智慧。三初發菩薩意。便起一切
智多所度脫。四常有大慈愍於一切。


菩薩復有四事法。魔不能得其便。何者為四。
一常念於佛。二常精進。三常念經法。四常立
功德。


菩薩復有四事法。臨壽終時佛在前立為說
經法。令其不墮苦痛之處。何等為四。一為一
切人故具滿諸願。二若人布施諸不足念欲
足之。三見人雜施若有短少便裨助之。四常
念供養於三寶。


爾時須摩提白佛言。唯世尊所說四十事。我
當奉行令不缺減。悉使具足不違一事。


又辯意長者子經云。爾時世尊與無央數大
眾共會圍繞說法。時舍衛城中有大長者子。
名曰辯意。從五百長者子。來詣佛所為佛作
禮。叉手白言。欲有所問。唯願慈愍。有何因緣
得生天上。復何因緣來生人中。復何因緣生
地獄中。復何因緣常生餓鬼中。復何因緣生
[068-0806c]
畜生中。復何因緣常生尊貴中眾人所敬。復
何因緣生奴婢中為人所使。復何因緣生庶
民中。口氣香潔身心常安。為人所譽不被誹
謗。復何因緣得生為人。常被誹謗為人所憎。
形體醜惡身意不安。常懷恐悑復何因緣所
生之處。常與佛會聞法奉眾。初不差違。遭遇
知識逮得好心。若作沙門當得所願。所問如
是。唯願世尊。分別解說。令使眾會得聞正教。
願使一切得濟彼安。佛告長者子。諦聽諦聽。
善思念之。吾當為汝解說妙要。有五事行得
生天上。何謂為五。一慈心不殺。恤養物命
令眾得安。二賢良不盜他物。布施無貪濟諸
窮乏。三貞潔不犯外色男女。護戒奉齋精進。
四誠信不欺於人護口。四過無得貪欺。五不
飲酒不經過口。行此五事乃得生天。


佛告辯意。復有五事得生人中。何謂為五。一
布施恩潤貧窮。二持戒不犯十惡。三忍辱不
亂眾患。四精進勸化無有懈怠。五一心奉孝
盡忠。是為五事得生人中大富長壽端正威
德得為人主一切敬侍。


佛告辯意。復有五事死入地獄億劫乃出。何
謂為五。一不信有佛法眾。而行誹謗輕毀聖
道。二破壞佛寺尊廟。三四輩轉相誹謗不計
殃罪。無敬順意。四反逆無有上下君臣父子
不相順從。五當來有欲為道。已得為道便不
順師教誨。而自貢高輕慢誹謗師。是為五事
死入地獄展轉地獄無有出期。復有五事墮
餓鬼中。何謂為五。一慳貪不欲布施。二盜竊
不孝二親。三愚闇無有慈心。四積聚財物不
[068-0807a]
肯衣食。五不給父母兄弟妻子奴婢。是為五
事墮餓鬼中。


復有五事作畜生行墮畜生中。何謂為五。一
犯戒私竊偷盜。二負債觝而不償。三殺生以
身償之。四不善聽受經法。五常以因緣艱難
齋戒施會以俗為緣。是為五事生畜生中。


復有五事得為尊貴眾人所敬。何謂為五。一
施慧普廣。二禮敬三寶及眾長者。三忍辱無
有瞋恚。四柔和謙下。五博聞經戒。是為五事
得為尊貴眾人所敬。


復有五事常生卑賤為人奴婢。何謂為五。一
憍慢不敬。二親二剛強無恪心。三放逸不禮
三尊。四盜竊以為生業。五負債逃避不償。是
為五事常生卑賤奴婢之中。


復有五事得生人中。口氣香潔身心常安。為
人所譽不被誹謗。何謂為五。一至誠不欺於
人。二誦經無有彼此。三護戒不謗聖道。四教
人遠惡就善。五不求人長短。是為五事生
於人中口氣香潔身心常安為人所譽不被誹
謗。復有五事若在人中。常被誹謗為人所憎。
形體醜惡心意不安。常懷恐悑。何謂為五。一
常無至誠欺詐於人。二大會之人有說法者
而誹謗之。三見諸同學而輕試之。四不見他
事而為作過。五鬪亂兩舌彼此。是為五事。若
在人中常被誹謗。為人所憎形體醜惡身心
不安常懷恐悑。


復有五事所生之處。常與佛法眾會。初不差
違。見佛聞法便得好心。若作沙門即得所願。
何謂為五。一身奉三寶勸人令事。二作佛形
[068-0807b]
像當使鮮潔。三常奉佛教不犯所受。四普慈
一切與尊正等如愛赤子。五所受經法晝夜
諷誦。是為五事所生之處。常與佛法眾會。初
不差違。見佛聞法便得好心。若作沙門即得
所願。


於是長者子辯意。聞佛說是五十事要法之
義。欣然歡喜逮得法忍。五百長者皆得法眼
淨。又諸會各得所志。


頌曰。


「 心境相乘
 業結牽纏
 七識起發
 八識因緣
 三界受報
 六趣遷延
 隨事起業
 觸處拘連
 五陰勞倦
 九惱迍邅
 自非慈聖
 豈益我筌
 含情普洽
 機寤重玄
 舒則利物
 卷則自然」


法苑珠林卷第六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