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g0051 史傳三編-清-朱軾 (master)


[008-1a]
欽定四庫全書
 史傳三編卷八
             大學士朱軾撰
 名儒傳六
  元
   趙復
趙復字仁甫徳安人嗜周程張朱之學元太宗時太子
庫春破徳安以徳安嘗逆戰殘之復賴姚樞得脱復念
[008-1b]
九族俱喪與其北去不如死乃夜走水際仰天大號將
自投樞追及之力為寛譬乃强與樞俱北先是南北道
絶載籍不相通至是復盡錄所記程朱諸經傳註以付
樞比至燕弟子從者百有餘人世祖在潛邸召見問曰
我欲取宋卿能導我乎對曰宋父母之國引它族以伐
父母非義也世祖悦因不强之仕時楊惟中亦宗復學
與樞同建太極書院祠周子以二程張楊游朱六君子
配而延復講授其中復以周程而後其書廣博學者未
[008-2a]
能貫通乃原羲農堯舜所以繼天立極孔子顔孟所以
垂世立教周程張朱所以發明紹續者作傳道圗而以
書目條於後别著伊洛發揮以標其宗至朱子門人則
以見於登載得諸傳聞者作師友圗以寓私淑之志又
輯伊尹顔淵言行為希賢錄使學者知所嚮慕及樞退
隠乃即復傳其學由是許衡劉因郝經皆得其書而尊
信之北方知有程朱之學自復始復為人樂易而耿介
雖居燕不忘故土與人交尤篤分誼元好問文名擅一
[008-2b]
時其南歸也復贈之言以博溺心末喪本為戒其敎人
之㫖如此以家在江漢之上自號江漢故學者稱江漢
先生
 論曰趙岐之族幾殪於宦豎之黨猶岐有以激之也
 復以被兵厥族亦殄其禍益加亟矣當其以孑身孤
 游於䝉難艱貞之餘而能卓然為闡明扶樹之績使
 北方人士皆知學程朱而師孔孟可謂儒者夫儒者
 興衰激極導迎善氣而二趙皆罹酷禍哀哉
[008-3a]
   姚樞
姚樞字公茂栁城人後遷洛陽楊惟中與覲太宗及惟
中南伐詔樞即其軍中求儒道釋醫卜者徳安拔樞脫
名儒趙復於死始得程朱之書後為燕京行臺郎中行
臺黷貨時以分樞樞一切拒絶因棄官去擕家輝州作
家廟别為室以奉孔子及宋儒周子等像刋諸經惠學
者讀書鳴琴若將終身許衡在魏聞之乃詣樞錄程朱
書以歸已復盡室依樞論者謂程朱之學自南而北始
[008-3b]
於復盛於衡然非樞則復無所與傳衡無所從受故北
方正學之興樞功為多世祖在潛邸召問治道待以客
禮樞為書數千言首陳帝王之道治平之經彚為八目
曰修身力學尊賢親親畏天愛民好善逺佞大抵不謬
於程朱之意次又條三十事其請立省部舉逸遺班俸
祿定法律設監司簡驛傳修學校重農桑肅軍政布屯
田通漕運復常平杜告訐尤切於時弊世祖竒其才動
必咨之樞為人含𢎞而仁恕恭敏而儉勤未嘗疑人欺
[008-4a]
已有負其徳亦不留怨憂患之來不見顔色然智慮沈
深毎出意表憲宗詔軍民在齊黙衮山南者世祖總之
世祖既奉詔置酒羣下皆賀樞獨黙然及罷酒世祖問
樞樞曰漢地軍民吾盡有之異時間言易入不若惟持
兵權供億取之有司於理為順世祖曰慮所不及遂以
聞憲宗從之及大封同姓勅世祖於南京闗中自擇其
一樞曰南京河徙無常土薄水淺舄鹵生之不若闗中
厥田上上古名天府陸海於是世祖願有闗中世祖征
[008-4b]
大理樞於道陳宋曹彬取南唐不殺一人事世祖據鞍
呼曰吾能為之樞即馬上賀明年師至大理裂帛為旗
書止殺之令由是民得完聚後世祖以得中土心被䜛
憲宗命就闗中置局鈎考世祖不樂樞曰帝君也兄也
大王為皇弟臣也莫若盡王邸妃主自歸朝廷為久居
謀疑將自釋及世祖見憲宗皆泣下竟不令有所白而
罷鈎考局其隨事規畫𩔖此世祖即位首立十道宣撫
使以樞使東平二年拜太子太師辭改大司農是時禮
[008-5a]
樂崩壊樞以王鏞鍊習故實請令提舉禮樂又舉楊庸
敎孔顔孟三族諸孫之俊秀者皆從之樞嘗為帝言王
文統學術不純以游說干諸侯他日必反及李璮謀叛
文統果坐璮誅四年拜中書左丞請睦親族以固本建
儲副以重祚定大臣以當國開經筵以格心修邉備以
防虞蓄糧餉以待歉立學校以育材勸農桑以厚生帝
嘉納之十年拜昭文館大學士詳定禮儀事明年師復
南下先是世祖降不殺人之詔巴延濟江兵不踰時降
[008-5b]
城三十户逾百萬及是役軍官利財剽殺自夏徂秋一
城不拔樞乃請除宋諸濫刑仍申止殺之今使賞罰必
行以故所向有功十三年拜翰林學士承㫖樞自少力
學宋九嘉見之即許為王佐畧其後卒佐世祖定天下
十七年卒年七十八諡文獻
 論曰民心者天命之寄也故曰天視自我民視天聴
 自我民聴後世用兵徒計功利於是有假屠掠以立
 威者矣夫屠掠則民心去之欲邀天眷不亦難乎樞
[008-6a]
 之獻説姑以利害籌之冀使其言易入耳計樞之所
 全活前後不可勝數元之卒濟大業樞實為首庸矣
   許衡
許衡字仲平懐之河内人甫授章句輒能詰其義㫖嘗
問曰讀書何為師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師大竒
之已乃辭去曰是兒穎悟非凡吾非其師也留之不能
止比長嗜學如饑渴遭亂家貧無書於日者家見書疏
義即請寓錄之以歸及逃難岨崍山始得王弼易説夜
[008-6b]
思晝誦身體而力踐之當暑過河陽暍甚道有梨衆爭
取啖衡獨危坐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人曰世亂此無
主衡曰吾心獨無主乎轉魯留魏人見其有徳稍稍從
之居三年聞亂且定乃還懐往來河洛間從姚樞得程
朱書益有得尋躬耕蘇門與樞及竇黙相講習粟熟則
食不熟則食糠覈財有餘即斥以資族人及諸生之貧
者非義所遺一毫不受於經傳子史禮樂名物兵刑食
貨水利無所不講而慨然以道為己任世祖出王秦中
[008-7a]
思所以化秦人乃召衡為京兆提學秦人聞衡至莫不
喜幸來學由是郡縣皆建學校民大化之世祖南行乃
還懐世祖即位召至京師時王文統以言利進為平章
政事衡及樞入侍言治亂休戚必以義為宗竇黙亦屢
攻文統文統患之奏樞為太子太師黙為太子太傅衡
為太子太保陽為尊用實不使數侍上也黙樞拜命將
入謝衡曰此不安於義也且禮師傅與太子位東西鄉
師傅坐太子乃坐公等度能復此乎不能是師道自我
[008-7b]
廢也樞等以為然凡五辭乃改命樞大司農黙翰林侍
講學士衡國子祭酒未幾衡謝病歸至元二年以安圖
為丞相帝欲衡輔之復召使議事中書省衡乃上疏陳
五事一言立國規模必行漢法乃可長久二言仕者當
給俸以養其亷未仕者當寛立條格俾就叙用外設監
司以察汚濫内専吏部以定資歴三言上天眷命作之
君師盖以至難任之非予以可安也知其為難而以難
處則難或可為不知為難而以易處則他日之難有不
[008-8a]
可為者矣四言國家徒知斂財之巧不知生財之由徒
知防人之欺不欲養人之善誠優重農民敺游惰而歸
之南畝自都邑至州縣皆設學校使皇子以下至庶人
之子弟皆入於學十年以後必非今日之比矣五言天
下所以定者民志定也夫民不安於白屋仕不安於卑
位輻輳並進各懐無厭無恥之心上之人可不為寒心
哉書奏帝嘉納之衡毎見帝多所陳奏退輒削草故其
言常秘帝以衡多病命五日一至省四年乃聴歸懐逾
[008-8b]
年復召六年命定朝儀儀成又詔定官制衡考古今分
併之序凡省部院臺郡縣與后妃儲藩百司所聫属統
制定為圗奏上之及阿哈瑪特入中書勢傾朝野衡與之
議正言不少讓帝又以阿哈瑪特子僉樞宻院衡執議曰國
家事權兵民財三者而已今其父典民與財子又典兵
不可帝曰卿慮其反耶對曰彼雖不反此反道也阿哈瑪特
由是銜之亟薦衡宜在中書欲中以事俄除左丞固辭
不獲後從幸上京論哈瑪特專權罔上蠧政害民不報因
[008-9a]
謝病帝惻然命自舉代衡曰用人天子之大柄臣下論
其賢否則可若授以位則當㫁自宸衷不可使臣下有
市㤙之漸乃止帝久欲開太學會衡請益力乃以為集
賢大學士兼國子祭酒親擇蒙古子弟俾教之衡聞命
喜曰此吾事也請徴其弟子耶律有尚劉季偉等十二
人分處各齋為齋長時所選子弟皆㓜稚衡待之如成
人愛之如子出入進退嚴若君臣其教因覺以明善因
明以開蔽相其動息以為張弛課誦少假即習禮或習
[008-9b]
書算其尤少者則習拜跪揖讓灑掃應對或射或投壺
負者罰讀書若干遍久之諸生人人自得尊師敬業雖
童子亦知三綱五常為生人之道十年權臣屢毁漢法
諸生廩食或不繼衡丐還帝以問王磐磐曰衡教人有
法諸生行可從政此國之大體宜勿聴去竇黙為衡固
懇乃聴用劉秉忠言以耶律有尚等為助教守衡規矩
十三年復以原官召領太史院事初元得中原循用金
大明厯氣朔漸差至是詔王恂更定恂以厯家知厯數
[008-10a]
不知厯理請得衡領之衡乃與太史令郭守敬新製儀
象圭表一本天道自然之數可以施之永久十七年厯
成賜名授時頒之天下六月以疾丐還帝以其子師可
為懐孟路總管以養之明年病革家有祭禮猶扶而起
奠獻如儀曰一日未死不可不有事於祖考既徹家人餕
怡怡如也已而卒年七十三是日大雷電風拔木懐人
無貴賤少長皆哭於門四方學士聞訃皆聚哭或數千
里來哭墓下衡善教其言煦煦雖與童子語如恐傷之
[008-10b]
隨其才皆有所成就故所至人盡樂從所去人不忍舎
服其教如金科玉條聴其言即武人俗士無不感悟大
徳二年諡文正至大二年封魏國公皇慶二年從祀孔
子廟庭衡自署其齋曰魯故學者稱魯齋先生
 論曰朱子而後正學大明然及門諸子已有失其㣲
 㫖者矣惟宋之真元之許其最醇乎自漢以下醇儒
 如董仲舒之倫少得柄用者衡雖未能久立於位然
 與世祖定建國之規模責難陳善以誠格君秉禮守
[008-11a]
 義以道教國大儒之澤固如此矣至劾阿哈瑪特不肯
 一日茍容於朝學術既定志節亦伸誠非匡衡張禹
 輩章句之儒所得擬似而妄託也
   竇黙
竇黙字子聲廣平肥鄉人少有立志族祖旺為郡功曹
令習吏事不肯未幾見俘於元及脱歸則家已破惟母
獨存因驚怖母子俱病母竟亡扶病藁葬而元兵復至
遂南走渡河依母黨吳氏轉客蔡州及金主遷蔡黙恐
[008-11b]
兵且至又走徳安始從謝憲子得伊洛之書是時楊惟
中銜元主命招集黙乃北歸大名與姚樞許衡朝暮講
習至㤀寢食俄還肥鄉以經術教授由是知名世祖在
潜邸召問治道黙首以三綱五常對又言帝王之道在
誠意正心心既正則朝廷逺近莫敢不一於正一日凡
三召對敬待加禮世祖嘗訪以能明治道者黙薦姚樞
久之丐還世祖即位復召問曰我欲求如唐魏徴者今
有之乎黙曰犯顔諌諍剛毅不屈許衡其人也世祖以
[008-12a]
黙為翰林侍講學士時中書王文統專政黙上書曰平
治天下必用正人端士唇吻小人一切功利之説不能
定國家基本為久逺計又於上前斥文統學術不正居
相位久必禍天下上曰然則誰可相者對曰無如許衡
帝不悦文統深忌之請以黙為太子太傅黙以太子位
號未正不當先受太𫝊之名固辭有頃謝病歸及文統
誅帝思黙言召還賜第京師月給廩禄有大政輒以訪
之黙言三代風俗淳厚皆設學養士所致請建學立師
[008-12b]
選貴族子弟教之帝深嘉納嘗侍上言君有過舉臣當
直言今君曰可臣亦曰可君曰否臣亦曰否非善政也
黙為人温然樂易平居未嘗評隲人物至論國家大計
面折廷諍人謂汲黯無以過之至元十二年黙年八十
老不視事帝數加存問十七年加昭文館大學士卒年
八十五諡文正
 論曰汲黯之折公孫𢎞與黙之斥王文統其事誠𩔖
 然當漢武表章六經黯不能恢𢎞至道以紹三代之
[008-13a]
 業則以不學為累故也黙之直似黯而學術過之黯
 遭秦政焚坑之餘而黙際程朱講明之後故知先覺
 覺民之功明徳逺矣
   劉因
劉因字夢吉保定容城人父述刻意問學尤邃於性理
年四十始生因其夕夢神人馬載一兒與之故名駰字
夢驥其後改焉因天資絶人才器超邁甫弱冠慨然思
得如古人者友之作希聖解初為經學尋覽訓詁疏釋
[008-13b]
之説歎曰聖人精義殆不止此及得周程張邵朱吕之
書一見能發其㣲曰吾固謂當有是也其後乃評其學
之所長曰邵至大也周至精也程至正也朱子極其大
盡其精而貫之以正也其識解淵純率𩔖此因蚤喪父
事繼母孝性不茍合不妄交家雖貧非其義一介不取
居家教授師道尊嚴弟子造其門者隨材器教皆有成
就公卿過保定者聞因名往往修謁多遜避不與相見
或怪其傲弗恤也嘗愛諸葛亮静以修身之語表所居
[008-14a]
曰靜修至元十九年以布呼宻薦徴授承徳郎左賛善
大夫教近侍子弟未幾以母疾辭歸明年丁内艱二十
八年復徴為集賢學士嘉議大夫固辭帝曰古所謂不
召之臣其斯人之徒與遂不强致三十年卒年四十五
無子聞者嗟悼諡文靖所著有四書精要及易繫辭説
門人所記有小學四書語録學者稱靜修先生
 論曰朱子有言先天之圗大而詳太極之圗精而約
 邵子之學本於先天周子之緼涵於太極程子師周
[008-14b]
 又返求於六經以發明之雖邵學曾不屑屑焉至朱
 子而後兼綜道數集數子之成因之論可謂確矣因
 天資傑出蚤聞乎道應聘而起以母老尋歸所謂志
 乎道徳者功名不足以累其心歟
   金履祥
金履祥字吉父婺之蘭谿人先本劉氏以避錢武肅王
嫌名改金氏天資睿敏於天文地形禮樂田乗兵謀隂
陽律厯之書靡不畢究及壯乃慕濓洛之學事同郡王
[008-15a]
柏聞立志端本之説又從柏登何基之門由是講貫益
䆳時宋事已非履祥遂絶意仕進然常懐其經濟畧及
襄樊圍急宋不能救履祥乃獻策請以重兵由海道趨
燕則襄樊不攻自解所叙海舶經由郡邑以及巨洋别
島難易逺近瞭然可據至元行海運所由海道以較履
祥所上書無咫尺異徳祐初徴為迪功郎史館編校不
至宋亡屏居金華山中嘯詠雲月視世故泊如也平居
終日儼然至接物則盎然和懌訓迪學者諄切無倦尤
[008-15b]
篤於分義何基王柏之喪履祥皆以義制服嘗傾貲贖
其故人子其子後貴履祥與相見勞問而已卒不自言
其徳所著通鑑前編㫁自唐堯以下接於司馬光資治
之作其厯用邵子皇極經世其例依胡氏皇王大紀既
成以授門人許謙又著有大學章句疏義論孟集注考
證書表注諸編皆傳於學者大徳中卒至正間追諡文
安當時論者以為何基清介純實似尹和靖王柏髙明
剛正似謝良佐而履祥實兼之所居仁山之下學者稱
[008-16a]
仁山先生
 論曰履祥守潔懐貞有漢管寧晉陶潜之操撰述諸
 書皆可為學的而通鑑前編最行於世夫書始堯典
 而易大傳乃稱庖羲神農黄帝故司馬遷作史記首
 立三皇本紀然其事多茫昧文無足徴况於循蜚四
 紀益荒唐不可考信者乎履祥之作前編㫁自陶唐
 者是也所考禹貢山川尤多蔡傳之所未逮云
  陳櫟
[008-16b]
陳櫟字壽翁徽之休寧人自少渉獵經史十五為鄉人
師宋亡科舉廢櫟慨然發憤致力於聖人之學嘗以為
有功聖門者莫若朱子自朱子没諸家之説往往亂其
本真乃著四書發明書傳纂疏禮記集義諸編亡慮數
十萬言凡諸家説有畔於朱子者刋而去之其㣲辭隠
義則引而伸之吳澄嘗謂朱子之道不墜者櫟功為多
延祐初詔以科舉取士為有司所强舉於鄉遂不復赴
禮部教授於家不出門户者數十年性孝友尤剛正日
[008-17a]
用間動中禮法與人交不以勢合不以利遷善誘學者
諄諄不倦所居堂曰定宇學者由是稱定宇先生元統
二年卒年八十三揭徯斯誌其墓與澄並稱曰澄居通
都數登用學者四面歸之故其道逺而章尊而明櫟居
萬山間與木石俱故必待其書之行天下乃能知之及
其行也亦莫之禦誠可謂豪傑之士矣世以為知言
 論曰櫟因科舉廢發憤於聖人之道可謂偉矣然程
 子有云科舉不患妨功惟患奪志志茍立則科舉之
[008-17b]
 學固即所以體究經籍之藴以養其立身用世之具
 宋世大儒曷嘗不由此進哉若乃華繁本撥勦襲浮
 靡以取世資此則無志者之所為而非科舉取士之
 本意也
   吳澄
吳澄字㓜清撫州崇仁人少穎悟隨口輒成誦夜讀書
往往達曙母竊憂之節與膏火澄潜伺母寢復燃火黙
誦既長於經傳無不通習知用力聖賢之學嘗舉進士
[008-18a]
不第至元十三年江西初附所在盗賊猶多樂安鄭松
招澄居布水谷乃著孝經章句校定易書詩春秋儀禮
及大小戴記侍御史程鉅夫奉詔求賢江南起澄至京
師未幾以母老辭去朝廷命有司即澄家録所著書置
國子監以資學者元貞初遊龍興按察司經歴郝文延
至郡學講論日記其問答凡數千言行省掾元明善素
以文學自負嘗問澄易詩書春秋奥義歎曰與吳先生
言如探淵海遂執弟子禮左丞董士選亦嘗延澄於家
[008-18b]
親執饋食曰吳先生天下士也及士選入朝薦澄有道
擢應奉翰林文字有司敦勸久之乃至而代者已到官
澄即日南歸尋除江西儒學副提舉居三月以疾去至
大元年召為國子監丞先是許衡為祭酒始以朱子小
學諸書授弟子衡去漸失其舊及澄至旦則燃燭堂上
諸生以次受業日昃乃退就燕居之室執經問難者接
踵澄各因其材質反覆訓誘毎至夜分雖寒暑不勌皇
慶元年遷司業用程明道學校奏疏胡安定六學教法
[008-19a]
及朱子學校貢舉私議約為教法四條未及行一夕謝
去諸生有不謁告而從之南者俄拜集賢直學士特授
奉議大夫行次真州疾作不進英宗即位遷翰林學士
進階大中大夫嘗詔為浮屠藏經序澄辭不為會帝崩
而止泰定立初開經筵首命澄為講官有詔集議太廟
昭穆之次澄議曰古者天子七廟廟各有宫太祖居中
左三廟為昭右三廟為穆昭穆神主各以次遷然有司
習見同堂異室之制竟如舊次云時澄已有去志適修
[008-19b]
英宗實録命澄總之居數月實録成未上即移疾去中
書追之不及乃言於帝曰吳澄國之名儒朝之舊徳今
請老歸宜有褒異詔加資善大夫泰定四年卒年八十
五諡文正澄身若不勝衣正坐拱手氣融神邁答問亹
亹聞者渙若氷釋故郡邑所經由士大夫皆迎致執業
四方之士不憚數千里躡屩來學常不下數千百人少
暇即著書至没身而後已於易書春秋禮記各有纂言
又作學基學統二篇以明學之本與為學之序程鉅夫
[008-20a]
題其所居曰草廬學者稱為草廬先生
 論曰古者大夫七十而致政當澄之為司業年已七
 十矣曾不早引懸車之義自是而後立於朝者猶十
 有餘年是何濡滯也讀其纂言諸編天聰廓開異穎
 獨發時足以賡續前人之所未至推其妙悟殆方駕
 許衡而上之又何其有勞於經耶
   胡炳文
胡炳文字仲虎徽州婺源人父斗元從朱子從孫得書
[008-20b]
易之傳炳文尤潜心朱子之學上溯伊洛以達洙泗淵
源靡不推究仁宗延祐中以薦署信州道一書院山長
再調蘭溪州學正嘗作周易本義通釋十二卷其序曰
宇宙間皆自然之易易皆自然之天天不能畫假伏羲
以畫天不能言假文王周孔以言易言於象數而天具
焉易作於卜筮而天寓焉解易凡幾百家支離文義者
無足道附會取象者尤失之惟邵子於先天而明其畫
程子於後天而演其辭朱子本義又合邵程而一之是
[008-21a]
於羲文周孔之易而會其天者也予此書融諸家之格
言釋本義之奥㫖後之學易者或由是而有得於本義
則亦將有得於羲文周孔之天矣其於朱子所著四書
用力尤深作四書通三十四卷其序曰六經天地也四
書行天之日月也子朱子平生精力之所萃而堯舜禹
湯文武周孔顔曾思孟之心之所寄也推之極天地萬
物之奥而本之皆彞倫日用之懿言若至近而涵至永
之味事皆至實而該至妙之理余老矣潛心於此餘五
[008-21b]
十年謂之通矣乎未也獨惜乎疏其下者或泛或舛不
得不會其同而辨其異也又著春秋集解禮書纂述大
學指掌圗五經會義爾雅韻語等書武宗正大間其族
子淀為建明經書院以處四方來學者儒風之盛甲東
南世號雲峯先生
 論曰易與四書自朱子集大成而闡定之如日月經
 天江河行地矣後之著述者或且支離附會不足與
 朱子相發明道不足而强言之無當也炳文沈潛玩
[008-22a]
 索以老其身澹然於世味之外而悠然浹洽於二書
 之中故自程朱後解易數十家獨雲峰最為精切其
 四書亦比諸家為善雖未得措之經國大業而羽翼
 正道確遵朱子用啟後學功豈小哉
   許謙
許謙字益之婺之金華人少孤甫能言世母陶氏口授
以孝經論語入耳輒不忘稍長肆力於學立程自課雖
疾恙不廢既乃受業於金履祥履祥語之曰士之為學
[008-22b]
若五味在和醯醬既加則酸鹹頓異今子來三日矣而
猶夫人豈吾學無以發子耶謙聞之惕然居數年盡傳
其奥謙之為學窮探渺㣲雖殘文羡語皆不敢忽遇不
可通不為强解至舊説有未安則亦未嘗茍同也讀四
書章句集註則著有叢説讀詩集傳有名物鈔讀書集
傳亦有叢説其觀史有治忽幾㣲他若天文地理典章
制度食貨刑法字學音韻醫經術數之説靡不該貫又
嘗句讀儀禮及春秋三傳别以朱墨於其宏綱要領意
[008-23a]
有所明則表而見之其勤如此性不喜矜露所為詩文
非扶翼經義張維世教未嘗下筆晝之所為夜必書之
號自省編其不可書則不為也延祐初居東陽八華山
開門講學學者翕然從之幽冀齊魯之士皆至其教人
至誠諄悉内外殫盡嘗曰已有知使人亦知之不亦快
乎或問難而辭不能達則為理所欲言而解其惑討論
講貫終日不厭攝其粗疎入於宻㣲惰者作之鋭者抑
之拘者開之放者約之及門著録者千有餘人隨其材
[008-23b]
分咸有所得謙篤於孝友有絶人之行而處世不流於
俗亦不膠於古不出閭里四十年四方薦紳過其鄉邦
者必就其門存問或訪以典禮政事謙觀會通以折其
衷無不厭服大徳中熒惑入南斗勾已而行謙以為災
在吳楚其嵗果大祲謙貌為加瘠或問之曰公私匱竭
道殣相望吾能獨飽耶中外名臣論薦其行誼者前後
章數十上皆不就至元三年卒年六十八賜諡文懿嘗
自號白雲山人故世稱白雲先生先是何基王柏金履
[008-24a]
祥之學未能大顯至謙而後益著江淛行省為請於朝
建四賢書院以祠基柏履祥及謙云
 論曰宋元之間授受各有淵源金華四子之學出自
 黄榦故世以為薪火之正傳考其遺書各有所至要
 皆力務私淑以維朱子之緒者也謙之髙第有宋濓
 濓之髙第有方孝孺及孝孺殉義而一綫始絶
   吳海
吳海字朝宗閩縣人隠居不仕學周程張朱之學一時
[008-24b]
名人如貢師泰林泉生藍晦王翰皆雅重之初承父命
欲徙居東魯逡廵二十餘年而道路不通乃自號魯生
或譏曰子自擬兩生乎海曰非也吾將居魯取其名也
質魯取其義也且吾學仲尼之道謂之魯生不亦可乎
明初部使者欲薦於朝力辭不赴居家採摭古今孝子
順孫節婦烈女與兄弟相友娣姒相睦者附以格言至
論以教鄉里又著書言楊墨佛老為六經之賊管商申
韓為治道之賊遺事外傳為史氏之賊蕪詞荒説為文
[008-25a]
章之賊皆足惑人欲上之人悉取其書而禁絶之使天
下曉然知正道慕鄒魯之風為文雅奥嚴整而歸諸理
自顔所居為聞過齋而為之箴曰過而人告之者幸也
過而不聞不幸也告之而不受受之而不悔悔之而不
改是自棄也海雖不敏忍自棄乎著聞過齋集學者稱
聞過先生
 論曰海學周程張朱以上溯仲尼之道自號魯生所
 志豈卑哉當明之初海已年老又見刑法過峻凡所
[008-25b]
 延致大都皆繩束馳驟未盡展布一有絓誤而罪譴
 及之海之不仕或以此乎以海之奥學粹品使用於
 時以其教於鄉里者放之天下則子臣弟友之庸推
 而致之即可通於神明而光於四海乃竟鬰而不施
 惜哉
 
 
 史傳三編卷八